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2024-10-18

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精选8篇)

1.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篇一

知识点: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100是10000.2、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个位是几表示几个一,十位是几表示几个十,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万位是几表示几个万。

4、读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都不读。

5、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99。

练习:

一、1.一万写作:________,2058读作:________3200读作:________

2.5个千、6个百、7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3.由6个千、4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写作:_____________

4.三千五百二十一写作:____________

5.一个数千位上是7,十位上是8,其余各位都是零.写作:__________6.6、(1)六千零四写作:__________(2)九千零五十写作_____________

7.(1)七千八百写作:___________(2)二千六百零一写作__________

8.由7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 写作:_______________

9.一个数从右边起,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百位在第()位.10.一万里面有()个千,一千里面有()个百,一百里面有()个十.11.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多().12.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的和是().13.8965里面有()个千、()个百、()个

十、()个一.14.在○里填>、<或=.3011○3110 1000○9994999○4990 6999○70011050○1005209○100

115.2784是()位数,最高位是()位,百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16.按数的顺序填空:

(1)1002,(),(),(),(),997。

(2)388,389,(),(),392,393.(3)3620,3670,(),3690,(),3710.(4)5725,5825,(),(),6125.17、用3、8、0、4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18.排列下列各数.1006 1600 6010 6100

()<()<()<()

998 1010 1100 989 100

1()>()>()>()>()

5008 5800 8050 5080 800

5()<()<()<()<()

19.8、0、0、6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数是(),只读一个零的数是()和().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数是().20、383、494、88、571、997、699、100

4(1)哪些数在300和500之间?()

(2)哪些数比500大?()

(3)哪些数与1000比较接近?()

(4)哪个数最接近1000?()

(5)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1、在()里填上最小的数。

86()>864415<4()5()37>68022、在()里填上最大的数。

537>53()784<()59641>6()

423、(1)五千四百零八写作(),这是一个()位数。

2)6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10个一百是()。

3)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8、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的最高位都是()位。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一个()位数。

6)一个数千位上是2,百位上是3,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5,这个数是()。

7)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24、(1)一千里面有()个百,七千里面有()个百。

(2)798的7表示()个(),8表示()个(),9表示()个()。

(3)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4)4个千和2个一组成的数写作()。

(5)10个一百是(),是()个十。

(6)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7)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8)一个数的千位和十位都是6,其余各个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这个数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9)999是()位数,比它大1的数是(),这个数是()位数。

(10)10000是()位数,比它小1的数是(),这个数是()位数。

(11)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2)比最小的五位数少2的数是()。

(13)用0,1,8,5摆出的最小四位数是(),最大四位数是()。

2.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篇二

一、选择题

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若8a2+a5=0, 则下列式子中数值不能确定的是 () .

2.已知x>0, y>0, x, a, b, y成等差数列, x, c, d, y成等比数列, 则的最小值是 () .

(A) 4 (B) 2

(C) 1 (D) 0

3.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 且a10a11+a9a12=2e5, 则ln a1+ln a2+…+ln a20等于 () .

(A) 50 (B) 25

(C) 75 (D) 100

4.设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 若, 则.

(A) 2 (B) 7/3

(C) 3/ (10) (D) 1或2

5.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 且S1, S2, S4成等比数列, 则.

(A) 1 (B) 1或2

(C) 1或3 (D) 3

6.已知数列{an}满足a1=1, 且anan+1=2n, 则数列{an}的前20项的和为 () .

(A) 3×211-3 (B) 3×211-1

(C) 3×210-2 (D) 3×210-3

7.已知数列{an}满足 (n∈N*) , 则使不等式a2 016>2 016成立的所有正整数a1的集合为 () .

(A) {a1|a1≥2 016, a1∈N*}

(B) {a1|a1≥2 015, a1∈N*}

(C) {a1|a1≥2 014, a1∈N*}

(D) {a1|a1≥2 013, a1∈N*}

8.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且a1=a2=1, {nSn+ (n+2) an}为等差数列, 则{an}的通项公式an= () .

9.已知数列{an}满足:a1=1, (n∈N*) .若 (n∈N*) , b1=-λ, 且数列{bn}是单调递增数列, 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

10.已知等差数列{an}中, a1>0, d>0, 前n项和为Sn, 等比数列{bn}满足b1=a1, b4=a4, 前n项和为Tn, 则 () .

(A) S4>T4 (B) S4<T4

(C) S4=T4 (D) S4≤T4

11.已知数列{an}的首项为a1=1, 且满足对任意的n∈N*, 都有an+1-an≤2n, an+2-an≥3×2n成立, 则a2 016= () .

(A) 22 015-1 (B) 22 015+1

(C) 22 016-1 (D) 22 016+1

12.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 , a6+a7=3, 则满足a1+a2+…+an>a1·a2·…·an的最大正整数n的值为 () .

(A) 12 (B) 10

(C) 8 (D) 6

二、填空题

13.在等差数列{an}中, a2=6, a5=15, 则a2+a4+a6+a8+a10=____.

14.已知等差数列{an}中, Sn为其前n项和.若a1+a3+a5+a7=-4, S8=-16, 则公差d=____;数列{an}的前____项和最大.

15.已知数列{an}满足a1=1, an=logn (n+1) (n≥2, n∈N*) , 定义:使乘积a1·a2·…·ak为正整数的k (k∈N*) 叫做“简易数”.

(1) 若k=3时, 则a1·a2·a3=____;

(2) 求在2 000内所有“简易数”的和为____.

16.将自然数按如下图排列, 其中处于从左到右第m列、从下到上第n行的数记为A (m, n) , 如A (3, 1) =4, A (4, 2) =12, 则A (1, n) =____;A (10, 10) =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4项和S4=5, 且成等差数列.

(1) 求{an}的通项公式;

(2) 设{bn}是首项为2, 公差为-a1的等差数列, 其前n项和为Tn, 求满足Tn-1>0的最大正整数n.

18.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且Sn+an=4, n∈N*.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已知cn=2n+3 (n∈N*) , 记dn=cn+logCan (C>0且C≠1) , 是否存在这样的常数C, 使得数列{dn}是常数列, 若存在, 求出C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 若数列{bn},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均有成立, 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19.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 (n=1, 2, 3, …) .

(1) 求a1的值;

(2) 求证: (n-2) an+1= (n-1) an-1 (n≥2) ;

(3) 判断数列{an}是否为等差数列, 并说明理由.

20. (理) 已知数列{an}的首项为1, 记f (n) =a1C1n+a2C2n+…+akCkn+…+anCnn (n∈N*) .

(1) 若{an}为常数列, 求f (4) 的值.

(2) 若{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求f (n) 的解析式.

(3) 是否存在等差数列{an}, 使得f (n) -1= (n-1) 2n对一切n∈N*都成立?若存在, 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文) 在数列{an}中, a1=1, (n≥2, n∈N*) .

(1) 若数列{bn}满足 (n∈N*) , 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1.已知直线ln:与圆Cn:x2+y2=2an+n交于不同的两点An, Bn, n∈N*.数列{an}满足:a1=1, .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若,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3) 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在 (2) 的条件下, 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 .

22.已知数列{an}满足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bn=a2n, 其中n∈N*.

(1) 求a2+a3的值.

(2) 证明:数列{bn}为等比数列.

(3) 是否存在n (n∈N*) , 使得?若存在, 求出所有的n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且an>0, (n∈N*) .

(1) 若bn=1+log2 (an·Sn) ,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2) 若, 2n·an=tanθn, 求证:数列{θn}为等比数列, 并求出其通项公式;

九、不等式与线性规划

一、选择题

1.已知a>b>0,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2.已知p, q∈R, 则“q<p<0”是“”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设a=log0.80.9, b=log1.10.9, c=1.10.9, 则a, b, c的大小关系是 () .

(A) a<b<c (B) a<c<b

(C) b<a<c (D) c<a<b

4.设a, b∈R, 则“ab>0且a>b”是“”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若“x>0”是“不等式2a>a2-x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则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 a>2 (B) a<4

(C) 2<a<4 (D) a>4

6.已知x, y∈ (0, +∞) , , 则的最小值为 () .

(A) 8/3 (B) 3

(C) 4 (D) 9

7.已知x, y满足约束条件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 则实数a的值为 () .

(A) 1/2或-1 (B) 2或1/2

(C) 2或1 (D) 2或-1

8.如果实数a, b满足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 .

9.设关于x, y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已知点O (0, 0) , A (1, 0) , 点M是D上的动点, , 则λ的取值范围是 () .

10.设变量x, y满足约束条件则z=|x-3y|的最大值为 () .

(A) 10 (B) 8

(C) 6 (D) 4

11.曲线y=1/x (x>0) 在点P (x0, y0) 处的切线为l, 若直线l与x, y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则△OAB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

12. (理) 已知满足条件x2+y2≤1的点 (x, y) 构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S1, 满足条件[x]2+[y]2≤1的点 (x, y) 构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S2, 其中[x], [y]分别表示不大于x, y的最大整数, 例如:[-0.4]=-1, [1.7]=1, 则S1与S2的关系是 () .

(A) S1<S2 (B) S1=S2

(C) S1>S2 (D) S1+S2=π+3

(文) 已知b>a>0, ab=2, 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 -4] (B) (-∞, -4)

(C) (-∞, -2] (D) (-∞, -2)

二、填空题

13.一元二次不等式x2+ax+b>0的解集为x∈ (-∞, -3) ∪ (1, +∞) , 则一元一次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_____.

14.已知函数y=aex (其中a∈R) 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

15.已知x, y满足条件若目标函数z=ax+y (其中a>0) 仅在点 (2, 0) 处取得最大值, 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16.已知函数f (x) 是R上的减函数, 且y=f (x-2) 的图象关于点 (2, 0) 成中心对称.若u, v满足不等式组则u2+v2的最小值为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命题p: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命题q:双曲线的离心率e∈ (1, 2) .若p, q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8.一艘船每小时的燃料费与船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如果此船速度是10km/h, 那么每小时的燃料费是80元.已知船航行时其他费用为500元/时, 在100km的航程中, 航速为多少时船行驶的总费用最少?此时总费用为多少元?

19.某家电生产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分析, 决定调整新产品生产方案, 准备每周 (按40个工时计算) 生产空调、彩电、冰箱共120台, 且冰箱至少生产20台.已知生产这些家电产品每台所需工时和每台产值如下表:

问每周应生产空调、彩电、冰箱各多少台, 才能使产值最高?最高产值是多少? (以千元为单位)

20.设a为常数, 且a<1.

(1) 解关于x的不等式 (a2-a-1) x>1;

(2) 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

21.设函数, L为曲线C:y=f (x) 在点处的切线.

(1) 求L的方程;

(2) 当时, 证明:除切点之外, 曲线C在直线L的下方;

(3) 设x1, x2, x3∈R, 且满足x1+x2+x3=-3, 求f (x1) +f (x2) +f (x3) 的最大值.

十、三视图和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3, 圆心角为的扇形, 则此圆锥的体积为 () .

2.a, b, c表示不同的直线, α表示平面,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若a∥b, a∥α, 则b∥α

(B) 若a⊥b, b⊥α, 则a⊥α

(C) 若a⊥c, b⊥c, 则a∥b

(D) 若a⊥α, b⊥α, 则a∥b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 该几何体的各面中互相垂直的面的对数是 () .

(A) 2 (B) 4

(C) 6 (D) 8

4.已知底面边长为1, 高为2的正六棱柱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 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

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 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

6.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 则此几何体的直观图是 () .

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4所示, 其中正 (主) 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侧 (左) 视图是等腰三角形, 俯视图是正方形, 则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

8.已知直线m和平面α, β, 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B) 若α∥β, m∥α, 则m∥β

(C) 若α∥β, m⊥α, 则m⊥β

(D) 若m∥α, m∥β, 则α∥β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5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48 (B) 32

(C) 16 (D) (32) /3

10.如图6, 在正四棱锥S-ABCD中, E, M, N分别是BC, CD, SC的中点, 动点P在线段MN上运动时, 下列四个结论:

①EP⊥AC;②EP∥BD;③EP∥平面SBD;④EP⊥平面SAC.

其中恒成立的为 () .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点E为底面ABCD上的动点.若三棱锥B-D1EC的表面积最大, 则E点位于 () .

(A) 点A处

(B) 线段AD的中点处

(C) 线段AB的中点处

(D) 点D处

12. (理) 如图7,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 E, F分别是边AA1, CC1的中点, 点M是BB1上的动点, 过点E, M, F的平面与棱DD1交于点N, 设BM=x, 平行四边形EMFN的面积为S, 设y=S2, 则y关于x的函数y=f (x) 的解析式为 () .

(文)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P为底面ABCD上一动点, 如果P到点A1的距离等于P到直线CC1的距离, 那么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

(A) 直线 (B) 圆

(C) 抛物线 (D) 椭圆

二、填空题

13.空间一线段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长度均为, 则该线段的长度为____.

1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8所示, 其中正 (主) 视图和侧 (左) 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

15.在四棱锥V-ABCD中, B1, D1分别为侧棱VB, VD的中点, 则四面体AB1CD1的体积与四棱锥V-ABCD的体积之比为____.

16. (理)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 BC=AA1=1, 点M为AB1的中点, 点P为对角线AC1上的动点, 点Q为底面ABCD上的动点 (点P, Q可以重合) , 则MP+PQ的最小值为____.

(文) 如图9,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点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直线BD1 (除B, D1两点) 上运动的过程中, 平面DEP可能经过的该正方体的顶点是____ (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顶点) .

三、解答题

17.如图10, 在四棱锥P-ABCD中, PD⊥平面ABCD, 又AD∥BC, AD⊥DC, 且PD=BC=3AD=3.

(1) 在图11所示的方框中画出四棱锥P-ABCD的正 (主) 视图;

(2) 求证:平面PAD⊥平面PCD;

(3) 求证:棱PB上存在一点E, 使得AE∥平面PCD, 并求PE/EB的值.

18.如图12, 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A′A′1A1中, BB1∥CC1∥AA1, 且AB=3, 且BC=4, AA′1分别交BB1, CC1于点P, Q, 将该正方形沿BB1, CC1折叠, 使得A′A′1与AA1重合, 构成图13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在图13中:

(1) 求证:AB⊥PQ;

(2) 在底边AC上有一点M, 使得BM∥平面APQ, 求点M到平面PAQ的距离.

19.数学课上, 张老师用六根长度均为a的塑料棒搭成了一个正三棱锥 (如图14所示) , 然后他将其中的两根换成长度分别为的塑料棒, 又搭成了一个三棱锥, 陈成同学边听课边动手操作, 也将其中的两根换掉, 但没有成功, 不能搭成三棱锥, 如果两人都将BD换成了长为的塑料棒.

(1) 试问张老师换掉的另一根塑料棒是什么, 而陈成同学换掉的另一根塑料棒又是什么?请你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陈成同学失败的原因.

(2) 试证平面ABD⊥平面BCD.

(3) 求新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20.在如图15所示的几何体中, 平面ACDE⊥平面ABC, CD∥AE, F是BE的中点, ∠ACB=90°, AE=2CD=2, AC=BC=1, .

(1) 求证:DF∥平面ABC;

(2) 求证:DF⊥平面ABE;

(3) 求三棱锥D-BCE的体积.

21.如图16,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侧棱AA1⊥底面ABC, M为棱AC的中点.AB=BC, AC=2, .

(1) 求证:B1C∥平面A1BM.

(2) 求证:AC1⊥平面A1BM.

(3) 在棱BB1上是否存在点N, 使得平面AC1N⊥平面AA1C1C?如果存在, 求此时BN/BB1的值;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2.如图17所示,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AA1B1B为正方形, BB1C1C是菱形, 平面AA1B1B⊥平面BB1C1C.

(1) 求证:BC∥平面AB1C1;

(2) 求证:B1C⊥AC1;

(3) 设点E, F, H, G分别是B1C, AA1, A1B1, B1C1的中点, 试判断E, F, H, G四点是否共面, 并说明理由.

十一、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B) 平行四边形在一个平面上的平行投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C) 锐角三角形在一个平面上的平行投影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D) 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图形不可能是正五边形

2.如图1, 在三棱锥D-ABC中, 点G是△ABC的重心, 记, 则用a, b, c表示.

3.已知平面α, β不重合, 直线, 那么“m⊥β”是“α⊥β”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如图2, 在正六棱柱ABCDEF-A1B1C1D1E1F1中, 若.

(A) a+b+c

(B) 2a+2b+c

(C) a+2b+2c

(D) 2a+2b+2c

5.如图3, 一只蚂蚁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处出发, 经正方体的表面, 按最短路线爬行到达顶点C1位置, 则图4中可以表示正方体及蚂蚁最短爬行路线的正 (主) 视图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在正三棱锥S-ABC中, M是SC的中点, 且AM⊥SB, 底面边长, 则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

(A) 6π (B) 12π

(C) 32π (D) 36π

7.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5所示, 该三棱锥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 .

8.如图6, 在四棱锥P-ABCD中, 其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已知PA⊥平面ABCD, 且PA=a, 则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

9.已知一个三棱柱, 其底面是正三角形, 且侧棱与底面垂直, 一个体积为的球与棱柱的所有面均相切, 那么这个三棱柱的表面积是 () .

10.三棱柱ABC-A1B1C1的直观图及三视图 (正 (主) 视图和俯视图是正方形, 侧 (左) 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7所示, D为AC的中点, 则二面角A-BC1-D的正切值为 () .

11.三棱锥S-ABC中, ∠SBA=∠SCA=90°, △ABC是斜边AB=a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以下结论中:

①异面直线SB与AC所成的角为90°;

②直线SB⊥平面ABC;

③平面SBC⊥平面SAC;

④点C到平面SAB的距离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2.如图9, 已知直线l⊥平面α, 垂足为O, 在△ABC中, BC=2, AC=2, , 点P是边AC上的动点.该三角形在空间按以下条件作自由移动: (1) A∈l, (2) C∈α, 则的最大值为 () .

二、填空题

13.如图10,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B⊥BC, AB=BC=BB1, 则平面A1B1C与平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

14.点A, B, C, D在同一球面上, , AC=2, 若球的表面积为, 则四面体ABCD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

15.如图11, 在长方体ABCD-EFGH中, AD=2, AB=AE=1, M为矩形AEHD内的一点, 如果∠MGF=∠MGH, MG和平面EFG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2, 那么点M到平面EFGH的距离是____.

16.如图12所示的一块长方体木料中, 已知AB=BC=4, AA1=1, 设E为底面ABCD的中心, 且, 则该长方体中经过点A1, E, F的截面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13, 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 ∠ABC=60°, PA⊥平面ABCD, AB=2PA.

(1) 求异面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

(2) 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18.如图14, PD垂直于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 ∠ADC=∠BAD=90°.F为PA的中点, .四边形PDCE为矩形, 线段PC交DE于点N.

(1) 求证:AC∥平面DEF;

(2) 求二面角A-BC-P的大小;

(3) 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Q与平面BCP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 求出FQ的长;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19.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A1=AB=AC=1, E, F分别是CC1, BC的中点, AE⊥A1B1, D为棱A1B1上的点.

(1) 证明:DF⊥AE.

(2) 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平面DEF与平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 说明点D的位置,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20.如图16, 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 AD∥BC, , E是BC的中点, AE∩BD=M, 将△BAE沿着AE翻折成△B1AE, 使平面B1AE⊥平面AECD.

(1) 求证:CD⊥平面B1DM;

(2) 求二面角D-AB1-E的余弦值;

(3) 在线段B1C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P∥平面B1AD, 若存在, 求出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21.如图17,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 PA⊥平面ABCD, 点M, N分别为BC, PA的中点, 且AB=AC=1, .

(1) 证明:MN∥平面PCD;

(2) 设直线AC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α, 当α在 (0, π/6) 内变化时, 求二面角P-BC-A的取值范围.

十二、直线与圆、曲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l1:ax+y=1和直线l2:4x+ay=2, 则“a+2=0”是“l1∥l2”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直线l1:2x+3y-1=0的方向向量是直线l2:ax-y+2a=0的法向量, 则实数a的值等于 () .

(A) 1 (B) 3/2

(C) 2 (D) 5/2

3.“|b|<2是“直线与圆x2+y2-4y=0相交”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若经过点P (-1, 1) 的直线与圆x2+y2=2相切, 则此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 () .

(A) -2 (B) -1

(C) 1 (D) 2

5.已知圆C:x2+y2=4, 过点A (2, 3) 作C的切线, 切点分别为P, Q, 则直线PQ的方程为 () .

(A) 2x+3y+4=0 (B) 2x+3y-4=0

(C) 2x-3y-4=0 (D) 2x-3y+4=0

6.已知点A (-3, -2) 和圆C: (x-4) 2+ (y-8) 2=9, 一束光线从点A发出, 射到直线l:y=x-1后反射 (入射点为B) , 反射光线经过圆周C上一点P, 则折线ABP的最短长度是 () .

(A) 10 (B) 8

(C) 6 (D) 4

7.已知直线l:x, 点P (x, y) 是圆C: (x-2) 2+y2=1上的动点,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

8.已知圆C:x2+y2=1, 点M (t, 2) , 若C上存在两点A, B满足, 则t的取值范围是 () .

9.若直线与圆x2+y2=1相交于A, B两点, 则.

10.已知在圆M:x2+y2-4x+2y=0内, 过点E (1, 0)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分别是AC和BD,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

11. (理) 已知曲线C:x2+y2+xy=1, 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个数有 () .

①曲线C关于x轴对称;②曲线C关于y轴对称;

③曲线C关于原点对称;④曲线C关于直线y=x轴对称.

(A) 1 (B) 2

(C) 3 (D) 4

(文) 已知两圆C1: (x+1) 2+y2=1与C2: (x-1) 2+y2=25, 动圆Μ与这两个圆都内切, 则动圆的圆心Μ的轨迹方程为 () .

12. (理) 如图1所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B, C分别在x轴和y轴非负半轴上, 点A在第一象限, 且∠BAC=90°, AB=AC=4, 那么O, A两点间距离的 () .

(A) 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4

(B) 最大值是8, 最小值是4

(C) 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2

(D) 最大值是8, 最小值是2

(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圆C的方程为 (x-1) 2+ (y-1) 2=9, 直线l:y=kx+3与圆C相交于A, B两点, M为弦AB上一动点, 以M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与圆C总有公共点,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 .

(A) 4 (B) 8

二、填空题

13.已知圆C的圆心在直线x-y=0上, 且圆C与两条直线x+y=0和x+y-12=0都相切, 则圆C的标准方程是____.

14.若圆C: (x-a) 2+ (y-a-1) 2=a2与x, y轴都有公共点,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

15.已知⊙O:x2+y2=1, 若直线y=kx+2上总存在点P, 使得过点P的⊙O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

16.动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 B两点, O为坐标原点, 当△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 k的值为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点F (-6, 0) , 直线l:x=-4与x轴的交点是圆C的圆心, 圆C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 设G是圆C上任意一点.

(1) 求圆C的方程;

(2) 若直线FG与直线l交于点T, 且G为线段FT的中点, 求直线FG被圆C所截得的弦长.

18.如图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A (0, 3) , 直线l:y=2x-4, 设圆C的半径为1, 圆心在l上.

(1) 若圆心C也在直线y=x-1上, 过点A作圆C的切线, 求切线的方程;

(2) 若圆C上存在点M, 使MA=2 MO, 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19.已知圆O:x2+y2=4, 点, 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内切于圆O, 记点B的轨迹为Γ.

(1) 求曲线Γ的方程;

(2) 直线AB交圆O于C, D两点, 当Β为CD的中点时, 求直线AB的方程.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点A (-3, 4) , B (9, 0) , C, D分别为线段OA, OB上的动点, 且满足AC=BD.

(1) 若AC=4, 求直线CD的方程;

(2) 证明:△OCD的外接圆恒过定点 (异于原点O) .

21.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与圆C1:x2+y2-6x+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 求圆C1的圆心坐标;

(2) 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C的方程;

(3) 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L:y=k (x-4) 与曲线C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 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十三、圆锥曲线

一、选择题

1.已知点P在焦点为F1, F2的椭圆上, 若∠F1PF2=90°, 则|PF1|·|PF2|的值等于 () .

(A) 10 (B) 20

(C) 30 (D) 40

2.若方程表示双曲线,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2)

(B) (3, +∞)

(C) (-2, 2) ∪ (3, +∞)

(D) (-2, +∞)

3.已知点A (3, 2) , F是抛物线y2=2x的焦点, 若点P在抛物线上运动, 当|PA|+|PF|取最小值时, 点P的坐标为 () .

(A) (2, 2) (B) (0, 0)

(C) (2, -2) (D) (1/2, 1)

4.双曲线 (a>0, b>0) 的一个顶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a/2,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5.若双曲线 (a>0, b>0) 截抛物线y2=4x的准线所得线段长为b, 则a= () .

6.已知双曲线 (a>0, b>0) 与抛物线y2=4x有一个公共的焦点F, 且两曲线的一个交点为P.若|PF|=5/2, 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

7.若直线ax+by-3=0与圆x2+y2=3没有公共点, 设点P的坐标为 (a, b) , 则过点P的一条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 .

(A) 0 (B) 1

(C) 2 (D) 1或2

8.已知P是椭圆上的一点, 点M (m, 0) (m>0) , 则|PM|的最小值为 () .

9.已知双曲线C1: (a>0, b>0) 的离心率为, 一条渐近线为l, 抛物线C2:y2=4x的焦点为F, 点P为直线l与抛物线C2异于原点的交点, 则|PF|= () .

(A) 2 (B) 3

(C) 4 (D) 5

10.已知直线l:y=kx+3-k与双曲线有交点,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11.如图1, 已知双曲线C: (a>0, b>0) 的右顶点为A, O为坐标原点, 以A为圆心的圆与双曲线C的某渐近线交于两点P, Q.若∠PAQ=60°且, 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 .

12.已知双曲线C: (a>0, b>0) , 斜率为1的直线l过双曲线C的左焦点且与该曲线交于A, B两点, 若与向量n= (-3, -1) 共线, 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 .

二、填空题

13.斜率为的直线与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0)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若点P, Q在x轴上的投影恰好为椭圆的两焦点, 则该椭圆的焦距为_____.

14.已知椭圆C: (a>0) 的左顶点、上顶点分别为A, B, 椭圆C的左焦点为F, 且△ABF的面积等于, 则椭圆C的方程为____.

15.点P到曲线C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曲线C的距离.已知点P (2, 0) , 若点P到曲线C的距离为.在下列曲线中:

符合题意的是_____ (填序号) .

16.已知椭圆C: (a>b>0)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 点O为坐标原点, 线段OB的中垂线与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 设直线PA, PB, PF1, PF2的斜率分别为k1, k2, k3, k4, 若, 则k3·k4=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椭圆C: (a>b>0) , 右焦点, 点在椭圆上.

(1) 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 若直线y=kx+m (k≠0) 与椭圆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M, 且与圆O:x2+y2=a2+b2相交于P, B两点, 问kOM·kPB=-1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18.已知椭圆C: (a>b>0) , 经过点, 离心率是.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 B两点, 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右顶点M, 求证:直线l恒过一定点.

19.已知椭圆C: (a>b>0) , 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 右焦点在椭圆上.

(1) 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 已知直线l:y=kx与椭圆C交于A, B两点, P为椭圆C上异于A, B的动点.

(i) 若直线PA, PB的斜率都存在, 证明:;

(ii) 若k=0, 直线PA, PB分别与直线x=3相交于点M, N, 直线BM与椭圆C相交于点Q (异于点B) , 求证:A, Q, N三点共线.

20.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为O (0, 0) , 焦点为F (0, 1) .

(1) 求抛物线C的方程;

(2) 过点F作直线交抛物线C于A, B两点.若直线AO, BO分别交直线l:y=x-2于M, N两点, 求|MN|的最小值.

21. (理) 已知椭圆C:, 点D为椭圆C的左顶点.对于正常数λ, 如果存在过点M (x0, 0) (-2<x0<2) 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 B两点, 使得S△AOB=λS△AOD, 则称点M为椭圆C的“λ分点”.

(1) 判断点M (1, 0) 是否为椭圆C的“1分点”, 并说明理由;

(2) 证明:点M (1, 0) 不是椭圆C的“2分点”;

(3) 如果点M为椭圆C的“2分点”, 写出x0的取值范围 (直接写出结果) .

(文) 已知椭圆C:x2+4y2=16.

(1) 求椭圆C的离心率;

(2) 设椭圆C与y轴下半轴的交点为B, 如果直线y=kx+1 (k≠0) 交椭圆C于不同的两点E, F, 且B, E, F构成以EF为底边, B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判断直线EF与圆x2+y2=1/2的位置关系.

参考答案

八、数列

1.D.

【变式】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若a5=5, 则S9= () .

(A) 9 (B) 45

(C) 90 (D) 不能确定

(答案:B.)

2.A.

【变式】已知x>0, y>0, x, a, b, y成等差数列, x, c, d, y成等比数列, 则的最小值是 () .

(A) 4 (B) 2

(C) 1 (D) 0

(答案:A.)

3.A.由a10a11+a9a12=2e5, 得a10a11+a10a11=2e5, 即a10a11=e5.又ln a1+ln a2+…+ln a20=ln (a1a2·…·a20) , 令T=a1a2·…·a20, 则T=a20a19·…·a1, 有T2= (a1a20) 20, 则T= (a1a20) 10= (a10a11) 10=e50, 从而ln T=50.

4.B.

【变式】设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 若.

(A) 2 (B) 6/5

(C) 0 (D) 0或6/5

(答案:D.)

5.C.

【变式】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 且S1, S2, S4成等差数列, 则S9= () .

(A) 0 (B) 0或1

(C) 1或2 (D) 3

(答案:A.)

6.D.算得a1=1, a2=2, a3=2, a4=22, a5=22, …, a18=29, a19=29, a20=210, 所以.

【变式】已知数列{an}满足a1=1, 且an+an+1=3, 则数列{an}的前20项的和为 () .

(A) 1 (B) 2

(C) 30 (D) 90

(答案:C.提示:a1=1, a2=2, a3=1, a4=2, …, a19=1, a20=2, 所以S20=10 (1+2) =30.)

【点拨】把变形为 (an+1-1) 2- (an-1) 2=1, 构造等差数列{ (an-1) 2}求得 (an-1) 2后再求an, 是解决本题的基本思路, 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思路, 即把递推数列转化为基本数列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求通项, 常见有如下情形:

(1) an+1=pan+q, an+1=pan+kn+q, an+2=pan+1+qan型———通过待定系数法转化;

(2) an+1=pan+qn型———通过两边同除qn来转化;

(4) an+1=parn型———通过取对数转化.

【变式】已知数列{an}满足an+1=a2n-2an+2 (n∈N*) , 且a1=3, 则an= () .

(C) 2n-1 (D) 2n+1

【变式】设数列{an}中, a1=2, , 则通项an= () .

(A) n+1 (B) 2n

(C) 2+ln n (D) ln n

(答案:C.提示:累加法.)

【变式】已知 (n∈N*) , 则数列{an}的最大项是 () .

(A) a1 (B) a2

(C) a3 (D) a4

10.A.方法一:由a1>0, d>0, 得a1<a2<a3<a4, 有b1<b2<b3<b4, 则{bn}的公比q>1, 而b1=a1, b4=a4, 所以S4-T4= (a2+a3) - (b2+b3) = (a1+a4) - (b2+b3) = (b1+b4) - (b2+b3) =b1+b1q3-b1q-b1q2=b1 (q-1) (q2-1) >0, 即S4>T4.

方法二:取{bn}的前4项为1, 2, 4, 8;{an}的前4项为1, , 8, 则S4>T4.

【变式】已知{an}是等差数列, 记M=a1·a6, N=a3·a4, 则M, N的大小关系是 () .

(A) M>N (B) M<N

(C) M=N (D) M≤N

(答案:D.)

11.C.由an+1-an≤2n, 得-an+1+an≥-2n.而an+2-an≥3×2n, 两式相加, 得an+2-an+1≥3×2n-2n=2n+1, 即an+1-an≥2n.所以2n≤an+1-an≤2n, 则an+1-an=2n.又a1=1, 所以a1=1, a2-a1=21, a3-a2=22, …, anan-1=2n-1, 累加, 得.所以a2 016=22 016-1.

12.A.由, a6+a7=3, 得, 即q+q2-6=0, q>0, 所以q=2, 有an=2n-6, 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5-2-5, 而.于是, 由, 可求得n的最大值为12, 而当n=13时, 28-2-5>213不成立, 所以n的最大值为12.

13.90.

14.-2;3.

【变式】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 则当n=____, Sn取得最小值.

(答案:3或4.)

15. (1) 2; (2) 2 035.a1·a2·a3=1×log23×log34=log24=2.

a1·a2·…·ak=1×log23×…×logk (k+1) =log2 (k+1) .

令log2 (k+1) =m, m≥2, m∈N*, 则k=2m-1.由k=2m-1≤2 000, 得m≤10.

所以在2 000内所有“简易数”的和.

16.;181.A (1, 1) =1, A (1, 2) -A (1, 1) =2, A (1, 3) -A (1, 2) =3, …, A (1, n) -A (1, n-1) =n, 则.所以.而A (2, 10) -A (1, 10) =10, A (3, 10) -A (2, 10) =11, A (4, 10) -A (3, 10) =12, …, A (10, 10) -A (9, 10) =18, 所以A (10, 10) =55+10+11+…+18=181.

【点拨】对于以数表形式出现的数列问题, 需要注意观察数表的呈现规律.如本题的数表, 发现第一列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2, 3, 4, 5, …;第二列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3, 4, 5, …;第一行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1, 2, 3, 4, …;第二行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2, 3, 4, 5, …;因而可运用累加法解之.事实上, 可得.

【变式】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1, 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数列{bn}的项排列如下:

则数列{bn}的前n项和Sn=____ (用n表示) .

(2) 满足Tn-1>0的最大正整数为13.

18. (1) 由题意, 得a1=4-a1, 所以a1=2.

由Sn+an=4, 得当n≥2时, Sn-1+an-1=4.

所以数列{an}是以2为首项, 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n=22-n (n∈N*) .

(2) 由于数列{dn}是常数列, 即dn=cn+logCan=2n+3+ (2-n) logC2=2n+3+2logC2-nlogC2= (2-logC2) n+3+2logC2为常数,

所以2-logC2=0, 解得, 此时dn=7.

所以数列{bn}是以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 数列{an}是等差数列.理由如下:

因为n≥3, 所以an-2an-1+an-2=0, 即an-an-1=an-1-an-2 (n≥3) .

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 a2-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0. (理) (1) 因为{an}为常数列, 所以an=1 (n∈N*) .所以f (4) =C14+C24+C34+C44=15.

(2) 因为{a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an=2n-1 (n∈N*) .

所以f (n) =C1n+2C2n+4C3n+…+2n-1Cnn.

所以1+2f (n) =1+2C1n+22C2n+23C3n+…+2nCnn= (1+2) n=3n.

(3) 假设存在等差数列{an}, 使得f (n) -1= (n-1) 2n对一切n∈N*都成立.

设公差为d, 则f (n) =a1C1n+a2C2n+…+akCkn+…+an-1Cn-1n+anCnn,

且f (n) =anCnn+an-1Cn-1n+…+akCkn+…+a2C2n+a1C1n.

两式相加, 得2f (n) =2an+ (a1+an-1) (C1n+C2n+…+Ckn+…+Cn-1n) .

所以f (n) -1= (d-2) +[2+ (n-2) d]·2n-1= (n-1) 2n恒成立, 即 (d-2) + (d-2) (n-2) 2n-1=0, n∈N*恒成立.所以d=2.

故{an}能为等差数列, 使得f (n) -1= (n-1) 2n对一切n∈N*都成立, 它的通项公式为an=2n-1.

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等于15.21. (1) 圆Cn的圆心到直线ln的距离, 半径, 所以.

又a1=1, 所以{an}是首项为1,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所以an=2n-1.

22. (1) 易得a2=1, a3=-3, 所以a2+a3=-2.

(2) bn+1=a2n+2=2a2n+1+4n=2 (-a2n-2n) +4n=-2a2n=-2bn.又b1=a2=1, 故数列{bn}是首项为1,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 由 (2) 知bn= (-2) n-1, 所以b2n= (-2) 2n-1=-22n-1.

设cn=a2n+a2n+1 (n∈N*) , 则cn=-2n.

设f (x) =4x-2x2-2x-40 (x≥2) , 则g (x) =f′ (x) =4xln 4-4x-2, g′ (x) =4xln24-4>0 (x≥2) , 所以g (x) 在[2, +∞) 上单调递增.

所以g (x) ≥g (2) =f′ (2) >0, 即f′ (x) >0.所以f (x) 在[2, +∞) 上单调递增.

又因为f (1) <0, f (2) <0, f (3) =0, 所以仅存在唯一的n=3, 使得成立.

23. (1) 由题意, 得bn=1-2n, n∈N*, 其前n项和.

当n=1时, a1=S1, a1·a1=1/4.

因为an>0, 所以a1=1/2, tanθ1=1, θ1=π/4.

所以数列{θn}是等比数列, 首项为π/4, 公比为1/2, 其通项公式为, n∈N*.

(3) 由 (2) , 得, n∈N*, 它是个单调递减的数列.

对任意的n∈N*, cn≥m恒成立, 所以m≤ (cn) min.

所以数列c{}n是单调递增的, cn的最小值为c1=0, m≤ (cn) min=0.

因此,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0].

九、不等式与线性规划

1.D.

2.A.

【变式】已知a, b, c∈R, 则“a>b”是“ac2>bc2”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

3.C.

【变式】设a=log23, b=log34, c=log45, 则a, b, c的大小关系是 () .

(A) a<b<c (B) c<b<a

(C) b<a<c (D) c<a<b

4.A.5.C.

6.B.

【变式1】已知x, y∈ (-∞, 0) , 且x+y+3=0, 则的最大值为 () .

(A) - (8/3) (B) -3

(C) 8/3 (D) 3

(答案:B.)

【变式2】若两个正实数x, y满足, 且x+2y>a2-2a恒成立,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0) (B) (0, 4)

(C) (-2, 4) (D) (4, +∞)

(答案:C.)

7.D.由题意作出可行域如图1所示, 将z=y-ax化为y=ax+z, z相当于直线y=ax+z的纵截距.由题意, 得y=ax+z与y=2x+2或与y=2-x平行, 所以a=2或a=-1.故选D.

【变式】已知x, y满足则z=x+y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为 () .

(A) 1 (B) 2

(C) (0, 0) (D) (1, 1)

(答案:D.)

(A) (-1, 1]

(B) [-1, 1]

(C) (-∞, 1]

(D) [1, +∞)

(答案:B.提示:当x=0时, z=-1, 当x≠0时, 令单调递减, 则-1<z≤1.故-1≤z≤1.)

10.B.令b=x-3y, 则, 画出可行域知, 当直线过点 (-2, 2) 时, bmin=-2-3×2=-8;当直线过点 (-2, -2) 时, bmax=-2-3× (-2) =4.所以-8≤b≤4, 于是z=|b|∈[0, 8], 即zmax=8.

【变式】已知x, y满足|x|+|y|≤1, 则z=2|x|-|y|的最大值为 () .

(A) 2 (B) 3

(C) 4 (D) 6

(答案:A.提示:令X=|x|, Y=|y|, 则可行域变形为目标函数变形为z=2 X-Y.可知直线Y=2 X-z经过点 (1, 0) 时, zmax=2×1-0=2.)

13. (-∞, 3/2) .

【变式】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x∈ (-∞, -3) ∪ (1, +∞) , 则一元二次不等式cx2+bx+a>0的解集为____.

(答案: (- (1/3) , 1) .

14. (-∞, 1) .可行域Ω如图3中阴影部分所示, 函数y=aex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 (0, a) .当a≥1时, y=aex不经过区域Ω;当a<1时, y=aex经过区域Ω.

【变式】若直线y=3x上存在点 (x, y) 满足约束条件, x≤m烅烄烆,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 (-1, +∞) .提示:x+y+4=0表示的边界为虚线.)

15. (3/2, +∞) .

【变式】已知x, y满足条件若存在无数组解 (x, y) 使得z=ax+y取得最大值, 则实数a的值等于____.

(答案:0或3/2.)

16.1/2.把函数y=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y=f (x-2) 的图象, 由y=f (x-2) 的图象关于点 (2, 0) 成中心对称, 知y=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即f (x) 为奇函数且在R上单调递减.由

在uOv平面上画出可行域Ω, u2+v2为区域Ω上的点 (u, v) 与原点间距离的平方.而原点到直线u+v=1的距离, 于是u2+v2的最小值为.

【变式】已知奇函数f (x) 在R上单调递减, 且x, y满足则x2+y2+4y的取值范围为____.

(答案:[1, 37].提示:x2+y2+4y=[ (x-0) 2+ (y+2) 2]-4, 即点 (x, y) 与点 (0, -2) 间距离的平方, 再减去4.由图形 (图略) 知点 (x, y) 取 (1, 0) 时, 可得最小值, 取 (4, 3) 时, 可得最大值.)

17.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3, 15) .

18.当航速为25km/h时, 总费用最少, 此时总费用为4 000元.

19.设每周生产空调x台、彩电y台, 则生产冰箱120-x-y台, 产值为z千元.

依题意, 得z=4x+3y+2 (120-x-y) =2x+y+240, 且x, y满足

可行域如图4所示.

让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2x+y+240=z在可行域上平移, 可得z=2x+y+240在M (10, 90) 处取得最大值, 即zmax=2×10+90+240=350 (千元) .

答:每周应生产空调10台, 彩电90台, 冰箱20台, 才能使产值最高, 最高产值是350千元.

②当时, 解原不等式, 得无解, 即其解集为;

(2) 依2x2-3 (1+a) x+6a>0, (*)

令2x2-3 (1+a) x+6a=0, (**)

可得Δ=9 (1+a) 2-48a=3 (3a-1) (a-3) .

①当时, Δ<0, 此时方程 (**) 无解, 解不等式 (*) , 得x∈R,

因此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0≤x≤1}.

②当a=1/3时, Δ=0, 此时方程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解不等式 (*) , 得x≠1, 因此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0≤x<1}.

ⅱ) 当a≤0时,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Ø.

综上, 当a≤0时,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Ø;当时,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时,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0≤x<1};当1/3<a<1时,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0≤x≤1}.

因为5x2+16x+23>0,

所以只需证明, 5x3+11x2+7x+1<0恒成立即可.

令g′ (x) =0, 解得x1=-1, .

当x在上变化时, g′ (x) , g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所以, 5x3+11x2+7x+1<0恒成立, 结论得证.

三式相加, 得.

因为x1+x2+x3=-3,

所以f (x1) +f (x2) +f (x3) ≤1/4, 且当x1=x2=x3=-1时取等号.

(ⅱ) 当x1, x2, x3中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时,

综上所述, 当x1=x2=x3=-1时, f (x1) +f (x2) +f (x3) 取到最大值1/4.

十、三视图和立体几何

1.B.

【变式】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积为3π, 则其体积取得最大值时, 底面半径r= () .

2.D.

3.D.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1所示 (可从正方体中截取) , 则与平面ABB1A1垂直的面有4个, 与平面DCC1D1垂直的面也有4个, 故互相垂直的面共有8对.

4.B.

【变式】正方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体积之比为 () .

(答案:C.)

5.A.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半径为1, 高为的半圆锥与一个底面为边长是2, 高为的四棱锥的组合几何体, 其体积为.

【变式】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

(答案:D.)

6.B.

【变式】某三棱锥的正 (主) 视图如图3所示, 则这个三棱锥的俯视图是 () .

(答案:C.)

7.D.该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4, 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对角线长为2的正方形, 高PA=2, 则BC⊥平面PAB⇒BC⊥PB, 而, 所以所求的表面积.

【变式】一个正四棱台的上、下底面是边长分别为2, 4的正方形, 高为1, 则该正四棱台的侧面积为 () .

(答案:B.)

8.C.

【变式】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 () .

(B) α⊥β且m∥α

(C) m∥n且n⊥β

(D) m⊥n且α∥β

(答案:C.提示:m∥n且n⊥β⇒m⊥β.)

9.B.

10.A.如图5, 设AC∩BD=O, AC∩EM=Q, 由AC⊥EM, AC⊥QN, EM∩NQ=Q, 得AC⊥平面EMN, EP⊂平面EMN, 有EP⊥AC, ①成立;由BD∥EM, EM∩EP=E, 得EP与BD异面, 则②不成立;可证得平面EMN∥平面BDS, EP⊂平面EMN, 得EP∥平面SBD, ③成立;当P与N重合时, ④不成立.

11.A.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为定值, 当点E在AD上时, S△BCE有最大值1/2, 当点E位于点A处时, S△BED1, S△CED1均取最大值, 这时三棱锥B-D1EC的表面积最大.

【变式】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点E为底面ABCD上的动点.若三棱锥B-D1EC的体积最大, 则E点位于 () .

(A) 线段AB上

(B) 线段AD上

(C) 线段AB的中点处

(D) 线段BD上

(答案:B.提示:为定值, 考虑点E到平面BCD1距离的最大值.)

(文) A.方法一: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为PC=d, 则, 有PC2-PA2=1.以DA, DC分别为x轴, y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 (1, 0) , C (0, 1) , P (x, y) , 有[x2+ (y-1) 2]-[ (x-1) 2+y2]=1, 即x-y=1/2为直线.

方法二: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以D为原点, DA, DC, DD1分别为x轴, y轴, 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x, y, 0) , 而A1 (1, 0, 1) , C (0, 1, 0) , 由|PC|=|PA1|, 得|PC|2=|PA1|2, 即x2+ (y-1) 2= (x-1) 2+y2+1, 有x-y=1/2为直线.

1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BD1的三视图分别为CD1, BC1, BD, 其长度均为 (a为正方体的棱长) .由, 得a=1, 这时.

【变式】空间一线段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长度分别为, 则该线段的长度为___.

(答案:.提示:构造长方体.)

14.3π.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 (正方体的一部分) , 其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高为1, 将其放置于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 则其外接球的直径, 球的表面积.

【变式】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6所示, 其中正 (主) 视图和侧 (左) 视图是腰长为1的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该几何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

【变式】设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V, 以该三棱锥各棱的中点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V′, 则.

16. (理) 34.要MP+PQ取得最小值, 点Q必在AC上, 且PQ⊥AC, 将平面AB1C1与平面ACC1翻折到同一个平面上 (如图7) , 则.

【变式】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AB=2, BC=AA1=1, 点M为AB1的中点, 点P为对角线AC1上的动点, 点Q为底面ABCD上的动点 (点P, Q可以重合) , 则MP+PQ的最小值为____.

(答案:5/6.)

(文) A1, B1, D.平面A1DE、平面B1DE与直线BD1均相交, 而BD1∥平面C1DE (可取DC1的中点F, 通过BD1∥EF给出证明) , 于是平面DEP可能经过的该正方体的顶点是A1, B1, D.

17. (1) 图略.

(2) 证明略.

(3) 在棱PB上取一点E, 使得, 可使AE∥平面PCD.证明略.

18. (1) 由BB1⊥平面ABC, 得BB1⊥AB.

由AB=3, BC=4, AA′=12知, AC=5, 所以AB2+BC2=AC2, 即AB⊥BC.

又BC∩BB1=B, 所以AB⊥平面BCC1B1.

因为PQ平面BCC1B1, 所以AB⊥PQ.

(2) 因为BM∥平面APQ,

所以点M到平面PAQ的距离等于点B到平面PAQ的距离.

连结BQ, 构造三棱锥A-BPQ.

由△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BP=AB=3.

另一方面, 在题图12中, 由△AC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CQ=AC=7.所以在题图13中, .

在△APQ中, 由余弦定理, 得.

设点B到平面PAQ的距离为d,

19. (1) 张老师换掉的另一根塑料棒是CD (或AD, BC, BA) , 而陈成同学换掉的另外一根塑料棒是AC.陈成同学想搭成的三棱锥中, 取AC中点E, 连结BE, DE.因为AB2+CB2=AC2=2a2, 所以BE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中线, 得.同理.从而由, 不能构成三角形.

(2) 不妨设张老师换掉的另一根塑料棒是CD, 取BD中点F, 连结AF, CF.

因为△ABD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AF⊥BD.

又△BCD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CF=BF=DF.

又AB=AC=AD, 所以△ABF≌△ACF, 从而AF⊥CF.又CF与BD确定平面BCD, 所以AF⊥平面BCD.又AF平面ABD, 所以平面ABD⊥平面BCD.

(3) 由 (2) 可知, 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必在直线AF上.设球的半径为R, 因为, AB=a, 所以.由, 得R=a.

所以新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S=4πa2.

20. (1) 设M为AB的中点, 连结FM, CM.

在△ABE中, F为BE的中点, FM∥AE, FM= (1/2) AE.

又因为CD∥AE, 且, 所以CD∥FM, CD=FM.

所以四边形CDF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F∥CM.

因为DF平面ABC, CM平面ABC,

所以DF∥平面ABC.

(2) 在Rt△ABC中, AC=BC=1, 所以.

在△ABE中, AE=2, .

因为BE2=AE2+AB2, 所以△AB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AE⊥AB.

已知平面ACDE⊥平面ABC, 平面ACDE∩平面ABC=AC.

又因为∠ACB=90°, 所以AC⊥BC.所以BC⊥平面ACDE.所以BC⊥AE.

又BC∩AB=B, 所以AE⊥平面ABC.因为CM平面ABC, 所以AE⊥CM.

在△ABC中, 因为AC=BC, M为AB的中点, 所以CM⊥AB.又AE∩AB=A, 所以CM⊥平面ABE.

由 (1) 知DF∥CM, 所以DF⊥平面ABE.

(3) 由 (2) 可知BC⊥平面ACDE, 所以BC为三棱锥B-CDE的高, 所以.

21. (1) 如图8, 连结AB1交A1B于O, 连结OM.

在△B1AC中, 因为M, O分别为AC, AB1的中点, 所以OM∥B1C.

又因为OM平面A1BM, B1C平面A1BM, 所以B1C∥平面A1BM.

(2) 因为侧棱AA1⊥底面ABC, BM平面ABC, 所以AA1⊥BM.

又因为M为棱AC的中点, AB=BC, 所以BM⊥AC.

因为AA1∩AC=A, 所以BM⊥平面ACC1A1.所以BM⊥AC1.

因为M为棱AC的中点, AC=2, 所以AM=1.

又因为, 所以在Rt△ACC1和Rt△A1AM中, .

所以∠AC1C=∠A1MA, 即∠AC1C+∠C1AC=∠A1MA+∠C1AC=90°.

所以A1M⊥AC1.

因为BM∩A1M=M,

所以AC1⊥平面A1BM.

(3) 当点N为BB1的中点, 即时, 平面AC1N⊥平面AA1C1C.

设AC1的中点为D, 连结DM, DN, 如图9.

因为D, M分别为AC1, AC的中点,

所以DM∥CC1, 且.

又因为N为BB1的中点, 所以DM∥BN, 且DM=BN.所以四边形DMBN为平行边形边.所以BM∥DN.

因为BM⊥平面ACC1A1,

所以DN⊥平面ACC1A1.

又因为DN⊂平面AC1N,

所以平面AC1N⊥平面ACC1A1.

22. (1) 在菱形BB1C1C中, BC∥B1C1.

因为BC平面AB1C1, B1C1⊂平面AB1C1, 所以BC∥平面AB1C1.

(2) 连结BC1, 如图10.在正方形ABB1A1中, AB⊥BB1.

因为平面AA1B1B⊥平面BB1C1C, 平面AA1B1B∩平面BB1C1C=BB1, AB⊂平面ABB1A1,

所以AB⊥平面BB1C1C.

因为B1C⊂平面BB1C1C, 所以AB⊥B1C.

在菱形BB1C1C中, BC1⊥B1C.

因为BC1∩AB=B, 所以B1C⊥平面ABC1.

因为AC1⊂平面ABC1, 所以B1C⊥AC1.

(3) E, F, H, G四点不共面.理由如下:

因为E, G分别是B1C, B1C1的中点, 所以GE∥CC1.

同理可证:GH∥C1A1.

因为GE⊂平面EHG, GH⊂平面EHG, GE∩GH=G,

CC1⊂平面AA1C1C, A1C1⊂平面AA1C1C,

所以平面EHG∥平面AA1C1C.

因为F∈平面AA1C1C,

所以F平面EHG, 即E, F, H, G四点不共面.

十一、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1.D.2.D.3.A.4.B.

5.C.如图1, 通过翻折为平面的方法, 蚂蚁最短爬行路线有6种, ①中正方形内的线段应为虚线, ①错;②正确;排除A, B, D.③正方形内的线段应为实线.故选C.

6.B.在正三棱锥S-ABC中, 有SB⊥AC.又SB⊥AM, AC∩AM=A, 从而SB⊥平面SAC.由正三棱锥的对称性知SA, SB, SC两两互相垂直.将该正三棱锥放置于一个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 如图2.由2, 得a=2, 正三棱锥与正方体有相同的外接球.于是, 即, 外接球的表面积.

【变式】在正三棱锥S-ABC中, M是SC上一点, 且AM⊥SB, 底面边长, 则正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 () .

(答案:B.提示:可得SA, SB, SC两两互相垂直, 所求体积.)

所以三棱锥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8.D.方法一 (补形作角法) :如图4, 将四棱锥补形为正方体, 取CE的中点M, 可证得BM⊥平面PECD.

所以∠BPM是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 而, 有.

方法三 (向量法) :设a=1, 以A为原点, AB, AD, AP分别为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PB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θ, 则.

【点拨】“作角法”“距离法”“向量法”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三种常用方法, 作角法是根据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 作出其平面角再计算, 距离法是将其转化为距离, 通过sinθ=d/ PB求解, 向量法是通过求解.

9.C.设球的半径为r.由, 得r=1, 于是正三棱柱的侧棱长为2.

10.A.以B1为原点, B1C1, B1B, B1A1分别为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11.D.方法一 (几何法) :由∠SCA=90°, 得AC⊥SC.又△ABC是斜边AB=a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AC⊥BC, SC∩BC=C, 所以AC⊥平面SBC.又SB⊂平面SBC, 所以SB⊥AC.而∠SBA=90°, 即SB⊥AB, AC∩AB=A, 从而SB⊥平面ABC, 知①②均正确.由AC⊥平面SBC, AC⊂平面SAC, 有平面SBC⊥平面SAC, ③正确.又SB⊥平面ABC, 可得平面ABC⊥平面SAB, 取AB的中点M, 有CM⊥AB.又平面ABC∩平面SAB=AB, 则CM⊥平面SAB, 知点C到平面SAB的距离为, ④也正确.

方法二 (向量法) :同方法一得SB⊥平面ABC, 知①②均正确;以B为原点, BA为y轴, BS为z轴, 垂直于平面SBA的方向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S=b, 则.

又平面SBC的法向量为, 则, ③正确.

平面SAB的法向量为n′= (1, 0, 0) , 点C到平面SAB的距离, ④也正确.

【点拨】研究空间角问题通常需将几何法与向量法结合在一起运用.如本题用几何法证得SB⊥平面ABC后才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用向量法解决问题.另外, 在取值求法向量时, 需以降低运算量为原则.如由取x=b, 得n= (b, b, a) , 对后面的计算带来方便, 否则, 若取x=1, 得, 后面的计算量稍大.

12.C.△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ACB=90°, 而, 要取得最大值, 必有O, A, B, C四点共面, 以O为原点, OC为y轴, OA为z轴, 垂直于平面AOC的方向为x轴.设∠OAC=θ, 则∠BCy=θ, 有B (0, 2sinθ+2cosθ, 2sinθ) ,

13.π/4.

14.2/3.设球的半径为R, 由, 得R=5/4.由, AC=2, 得Rt△ABC外接圆的圆心为AC的中点O′, 设球心为O, 则.

当点D在O′O的延长线上时, 四面体ABCD的体积有最大值.

17. (1) 异面直线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

18. (1) 连结FN, 在△PAC中, F, N分别为PA, PC的中点, 所以FN∥AC.因为FN⊂平面DEF, AC平面DEF, 所以AC∥平面DEF.

(2) 如图5, 以D为原点, 分别以DA, DC, DP所在直线为x, y, 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B (1, 1, 0) , C (0, 2, 0) .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因为平面ABC的法向量n= (0, 0, 1) ,

由图可知二面角A-BC-P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A-BC-P的大小为π/4.

故在线段EF上存在一点Q, 且.

19. (1) 因为AE⊥A1B1, A1B1∥AB, 所以AB⊥AE.

又因为AB⊥AA1, AE∩AA1=A, 所以AB⊥平面A1ACC1.

又因为AC⊂平面A1ACC1, 所以AB⊥AC.

令z=2 (1-λ) , 所以n= (3, 1+2λ, 2 (1-λ) ) .

由题可知平面ABC的法向量m= (0, 0, 1) .

因为平面DEF与平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得λ=1/2或λ=7/4 (舍去) .

所以当点D为A1B1的中点时, 满足要求.

20. (1)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M=ME.又因为AB=BE, M为AE的中点, 所以BM⊥AE, 即DM⊥AE.

又因为AD∥BC, AD=CE=2, 所以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E∥CD.所以CD⊥DM.

因为平面B1AE⊥平面AECD, 平面B1AE∩平面AECD=AE, B1M⊥AE, 所以B1M⊥平面AECD.

因为CD⊂平面AECD, 所以B1M⊥CD.

因为MD∩B1M=M, 所以CD⊥平面B1MD.

(2) 如图7, 以ME为x轴, MD为y轴, MB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平面AB1E的法向量为.

设平面DB1A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因为二面角D-AB1-E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D-AB1-E的余弦值为.

(3) 设在线段B1C上存在点P, 使得MP∥平面B1AD.

因为MP∥平面B1AD, 所以.

又因为MP平面B1AD,

所以在线段B1C上存在点P, 使得MP∥平面B1AD, 且.

21. (1) 取PD的中点Q, 连结NQ, CQ,

因为点M, N分别为BC, PA的中点, 所以NQ∥AD∥CM, , 四边形CQNM为平行四边形, 则MN∥CQ.

又MN平面PCD, CQ⊂平面PCD.

所以MN∥平面PCD.

(2) 连结PM.因为AB=AC=1, 点M分别为BC的中点, 则AM⊥BC.

又PA⊥平面ABCD, 则PM⊥BC.所以∠PMA即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 设为θ.以AB, AC, A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 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0, 0, 0) , B (1, 0, 0) , C (0, 1, 0) , .

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因为0<α<π/6,

十二、直线与圆、曲线与方程

1.C.

【变式】已知直线l1:ax+y=1和直线l2:x+ay=2, 则“a+1=0”是“l1∥l2”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2.B.

【变式】在下列直线中, 与非零向量n= (A, B) 垂直的直线是 () .

(A) Ax+By=0 (B) Ax-By=0

(C) Bx+Ay=0 (D) Bx-Ay=0

(答案:A.)

3.A.方法一 (几何法) :由直线与圆相交, 得, 则-2<b<6.

|b|<2成立-2<b<6成立, -2<b<6成立/|b|<2成立.

由直线与圆相交, 得Δ=12× (b-2) 2-4×4 (b2-4b) >0, 解得-2<b<6.|b|<2是-2<b<6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点拨】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 一般而言, 用几何法运算量较低, 且直观, 更为方便.

【变式】若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b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B.提示:由, 得x2+ (y-2) 2=4, y≤2, 表示半圆.当直线与相切时, 由, 得b=-2或b=6 (舍去) .当直线过点 (2, 2) 时, .)

4.D.

【变式】若经过点P (-2, 0) 的直线与圆x2+y2=2相切, 则此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 () .

(A) -2 (B) 2

(C) -2或2 (D) 4

(答案:C.)

5.B.方法一:以O (0, 0) , A (2, 3) 为直径端点的圆的方程为x (x-2) +y (y-3) =0, 即x2+y2-2x-3y=0, 与圆C:x2+y2=4相减, 得2x+3y-4=0.

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2x+3y-4=0.

方法二:设切点P (x1, y1) , Q (x2, y2) , 则, 则切线方程为, 即x1x+y1y=x21+y21=4, 其经过点A (2, 3) , 有2x1+3y1=4.同理2x2+3y2=4.

所以直线2x+3y=4过A, B两点, 即直线AB的方程为2x+3y-4=0.

【点拨】 (1) 方法一用到了下面的结论:①已知A (x1, y1) , B (x2, y2) , 则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x1) (x-x2) + (y-y1) (y-y2) =0 (在圆上任取一点P (x, y) , ) ;

②圆O1:x2+y2+D1x+E1y+F1=0与圆O2:x2+y2+D2x+E2y+F2=0相交于点A (x1, y1) , B (x2, y2) , 则直线AB的方程为 (D1-D2) x+ (E1-E2) y+ (F1-F2) =0.

(2) 以上两种方法在运算量方面相差不远, 但方法二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也适用.

6.A.

7.C.

【变式】已知点A是直线l:上的动点, 过点A作圆C: (x-2) 2+y2=1的切线, 切点为P, 则|AP|的最小值为 () .

(答案:B.)

8.C.设B (x1, y1) .由, 得A是MB的中点, 则,

所以圆O:x2+y2=1与圆O′: (x+t) 2+ (y+2) 2=4有公共点.

方法二 (几何法) :直线的倾斜角为30°, 于是在△AOB中, ∠A=∠B=30°, 从而∠AOB=120°, 则.

【变式】过点P (-1, -1) 的直线与圆O:x2+y2=1相交于A, B两点, 则.

(C) -1 (D) 1

(答案:D.提示:过点P作圆O的切线, 设切点为Q, 有|PQ|=1.由切割线定理, 得.)

10.D.

【变式】已知在圆M:x2+y2-4x+2y=0内, 过点E (1, 0) 的两条弦AC, BD互相垂直, 则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 () .

(A) 4 (B) 8

(答案:B.提示:设圆心M (2, -1) 到弦AC, BD的距离分别为m, n, 则, 仅当m=n=1时取等号.)

11. (理) B.

(文) D.设圆M与圆C1内切于点A, 圆M与圆C2内切于点B, 圆M的半径为r, 则|C1M|=|AM|-|C1A|=r-1, |C2M|=|C2B|-|MB|=5-r, 有|C1M|+|C2M|=4, 所以点M的轨迹是以C1 (-1, 0) , C2 (1, 0) 为焦点的椭圆.设其方程为 (a>b>0) , 且2a=4, c=1, 有a=2, b2=a2-c2=3, 即.

(文) C.由圆M与圆C总有公共点, 得3-2≤|CM|≤3+2, 即1≤|CM|≤5.由于点M在圆C内, |CM|≤5显然成立, 故|CM|≥1.点M在直线l:kx-y+3=0上, 且直线l过定点 (0, 3) , 只需使直线l与圆 (x-1) 2+ (y-1) 2=1相切或相离, 所以.

13. (x-3) 2+ (y-3) 2=18.

【变式】已知圆C的圆心在直线x-y=0上, 且圆C与直线x+y=0相切, 直线x+y-12=0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 则圆C的标准方程是____.

(答案: (x-4) 2+ (y-4) 2=32.)

15. (-∞, -1]∪[1, +∞) .设过点P的直线与圆相切于A, B两点, 则四边形PAOB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有, 于是直线y=kx+2与圆x2+y2=2有公共点, 所以, 得k2≥1, 即k≤-1或k≥1.

17. (1) 圆C的方程为 (x+4) 2+y2=16.

(2) 直线FG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7.

18. (1) 由得圆心C为 (3, 2) .

因为圆C的半径为1,

所以圆C的方程为 (x-3) 2+ (y-2) 2=1.

显然切线的斜率一定存在, 设所求圆C的切线方程为y=kx+3, 即kx-y+3=0.

所以所求圆C的切线方程为y=3或, 即y=3或3x+4y-12=0.

(2) 因为圆C的圆心在直线l:y=2x-4上, 所以设圆心C为 (a, 2a-4) ,

则圆C的方程为 (x-a) 2+[y- (2a-4) ]2=1.

设圆D:x2+ (y+1) 2=4, 所以点M应该既在圆C上又在圆D上, 即圆C和圆D有交点.

由5a2-12a+8≥0, 得a∈R;由5a2-12a≤0, 得.

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

19. (1) 如图1, 设AB的中点为M, 切点为N, 连结OM, MN, 则|OM|+|MN|=|ON|=2, 取A关于y轴的对称点A′, 连结A′B, 故|AB|+|A′B|=2 (|OM|+|MN|) =4.

所以点B的轨迹是以A, A′为焦点, 长轴长为4的椭圆.其中, a=2, , b=1, 则曲线Γ的方程为.

(2) 如图2, 因为B为CD的中点, 所以OB⊥CD, 则.

又因为AC=4, 所以OC=1.所以.

所以直线CD的方程为, 即x+7y-5=0.

(2) 设C (-3m, 4m) (0<m≤1) , 则OC=5m, 则AC=OA-OC=5-5m.

因为AC=BD, 所以OD=OB-BD=5m+4.所以点D的坐标为 (5m+4, 0) .

又设△OCD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解得D=- (5m+4) , F=0, E=-10m-3.

所以△OCD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y2- (5m+4) x- (10m+3) y=0.

整理, 得x2+y2-4x-3y-5m (x+2y) =0.

所以△OCD的外接圆恒过定点 (2, -1) .

21. (1) 由x2+y2-6x+5=0, 得 (x-3) 2+y2=4.所以圆C1的圆心坐标为 (3, 0) .

(2) 设M (x, y) .因为点M为弦AB的中点, 即C1M⊥AB,

所以kC1M·kAB=-1, 即.

所以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的方程为.

(3) 由 (2) 知点M的轨迹是以为圆心, 为半径的部分圆弧EF (图3所示, 不包括两端点) , 且.

又直线L:y=k (x-4) 过定点D (4, 0) ,

当直线L与圆C相切时,

十三、圆锥曲线

1.D.

【变式】已知椭圆C: (a>b>0) 的焦点为F1, F2, 若椭圆C上存在一点P, 使得∠F1PF2=90°, 则椭圆C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B.)

2.C.

【变式】若方程表示椭圆,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

(B) (2, 5/2)

(C) (5/2, 3)

(答案:D.)

3.A.

【变式】已知点A (1, 1) , F是椭圆的左焦点, 若点P在椭圆上运动, 则|PA|+|PF|的最小值为 () .

(答案:C.)

4.D.

5.B.

【变式】设双曲线 (a>0, 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 F2, 直线l经过F1且与双曲线交于两点A, B, 若△AF2B为正三角形,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答案:C.)

7.C.由题意, 得, 则a2+b2<3, 即点P (a, b) 在圆x2+y2=3的内部.又圆x2+y2=3在椭圆的内部, 于是点P在椭圆的内部, 故过点P的一条直线与椭圆有2个公共点.

9.D.由, 得c2=2a2=a2+b2, 即a=b, 因此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l:y=x.

由得P (4, 4) .而抛物线的准线为x=-1, 于是|PF|=4- (-1) =5.

10.D.

【变式】已知直线y=kx-k与双曲线x2-y2=4在右支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D.)

15.①②④.16.- (3/8) .

17. (1) 椭圆C的方程是.

(2) kOM·kPB=-1不成立, 理由略.

(2) (i) 由题意可知, 直线l的斜率为0时, 不合题意.

(ii) 不妨设直线l的方程为x=ky+m.

因为以AB为直径的圆过点M (2, 0) , 所以.

将x1=ky1+m, x2=ky2+m代入上式,

综上, 直线l经过定点 (6/5, 0) .

故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两式作差, 得.因为直线PA, PB的斜率都存在, 所以x20-x21≠0.

所以当PA, PB的斜率都存在时, kPA·kPB=- (1/2) .

(ii) k=0时, P (x0, y0) , A (-2, 0) , B (2, 0) , 设PA的斜率为n, 则PB的斜率为.

直线PA:y=n (x+2) , M (3, 5n) , 直线PB:,

20. (1)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C的方程为x2=2py (p>0) , 则p/2=1,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x2=4y.

(2) 由题意知, 直线AB的斜率存在.设A (x1, y1) , B (x2, y2) , 直线AB的方程为y=kx+1.

同理点N的横坐标.

令4k-3=t, t≠0, 则.

综上所述, 当, 即时, |MN|的最小值是.

21. (理) (1) 点M (1, 0) 是椭圆C的“1分点”, 理由如下:

(2) 假设点M (1, 0) 为椭圆C的“2分点”, 则存在过点M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 B两点, 使得S△AOB=2S△AOD, 显然直线l不与y轴垂直.设l:x=my+1, A (x1, y1) , B (x2, y2) .

因为S△AOB=2S△AOD,

将④代入⑤中得, 无解.

所以点M (1, 0) 不是椭圆C的“2分点”.

(3) x0的取值范围为 (-2, -1) ∪ (1, 2) .

(文) (1) 椭圆C的离心率.

设点E, F的坐标分别为 (x1, y1) , (x2, y2) , EF的中点M的坐标为 (xM, yM) ,

因为△BEF是以EF为底边, B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所以BM⊥EF.

因此BM的斜率.

又点B的坐标为 (0, -2) ,

所以EF的方程为.

又圆的圆心O (0, 0) 到直线EF的距离为,

3.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篇三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4.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篇四

一、判断题: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

()

2、半径为一厘米的圆的周长是3.14厘米。

()

3、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

4、车轮滚动一圈,求路程就是求车轮直径的长度。

()

5、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

()

6、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

7、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8、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

9、圆周率=3.14。

()

10、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三、画一画。

1、以O为圆心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2、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3、画出下列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

四、计算下列各圆的面积。5分

1、半径是8CM。

2、周长是9.42米

五、计算下列各圆的周长。4分

1、直径是6厘米。

2、半径是5分米。

六、观察并计算。(单位:CM)6分

1、求下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边长为12。

2、求下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cm)

七、应用题:每题4分,共32分。

1、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5米,每分钟

2、一个圆形养鱼池,直径是4米,这个养鱼池 转8圈,压路机每分钟前进多少米?的周长是多少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辆自行车的前轮半径是40厘米,车轮每分钟

4、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半圆,这根 转100圈,要通过2512米的桥,大约需要几分钟?

铁丝有多长?它所围成的半圆的面积有多大?

5、用席子围成一个地面周长是18.84米的圆柱

6、一个圆的半径是2米,如果把这个圆的半径 形粮囤。这个粮囤占地面积有多大?

增加1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7、一块正方形草地,边长8米。用一根长3.5米的绳拴住一只羊到草地上吃草,羊最多能吃到多少面积的草?

5.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篇五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

2、从一点引出两条()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3、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是直角()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4、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时间(∶)(∶)(∶)(∶)角度()()()()5、1周角=()平角 1平角=()直角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

1、右图中有2个角。

()

2、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3、小军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4、钟面上是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180°。()

5、∠1=45°()

6、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用心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线段有()个端点。A、1 B、2 C、无数

2、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A、1 B、2 C、无数

3、平角的两条边()。

A、在一条直线上 B、在两条直线上 C、无法确定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A、160° B、40° C、120°

四、按要求做一做。

1、用量角器画角。

65° 120° 40°

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个()个()个

五、求下面图中指定角的度数。

1、已知∠1=35°

∠2=

2、已知∠1=90°

∠2=45°

∠3=

3、已知∠1=130°

∠2=

6.北师大数学单元测试 篇六

一、填空 1、6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在数123中,个位是,十位是,百位是。

3、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比最大的两位数小6的数是

4、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我是由2个十 我加上30就是90。和7个一组成的。

二、在 里填上“>”、“<”或“=”号 33-5 22+6 59-6 59-14 27+5 27+8 72-8 66+3 35+7 61-19 37-21 8+9 16角 2元 6元8角 68分 23角 2元3角

三、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七十二 二十三 六十八 一百 五 八十九 四十三

四、数一数、填一填。

()个()个()个()个()个

五、列式计算: 1.12加9得多少?

2、55减17得多少?

3、被减数是27,减数是18,差是多少?

4.两个加数都是49,和是多少? 5、7个8的和是多少? 6、4个6的和与3个7的和,它们一共是多少?

六、应用

1、某小学一年级甲班男生有26人,女生比男生少7人,问(1)女生有多少人?

(2)该班级共有多少人?

2、妈妈带了90元钱,买鞋子用了55元,她还想买一条裤子,价格是40元,钱够吗?

若够,还剩多少?若不够,还差多少?。

试题答案

(4)个(5)个(9)个(7)个(4)个

一、填空1、6 82、3 2 13、13 934、88 905、27 60

二、= ﹥ ﹤ ﹤ = ﹤ ﹤ = =

三、72 23 68 100 5 89 43 5 ﹤ 23 ﹤ 43 ﹤ 68 ﹤ 72 ﹤ 89 ﹤ 100 四、五、1、12+9=21 2、55-17=38 3、27-18=9 4、49+49=98 5、8×7=56 6、6×4+7×3=45

六、1、⑴26-7=19(人)⑵26+19=45(人)2、55+40=95(元)95﹥90 钱不够 95-90=5(元)还差5元

评分标准

一、每空2分,共22分;

二、每题2分,共18分;

三、写数每个1分,共7分。排序5分,共计12分;

四、每空2分,共10分;

五、每题4分,共24分;

六、每小题7分,共14分; 共计100分。

试卷说明

本套试题共六道题,总分100分。

首先,第一、二、五题,占试题总量的60%,题型较简单:第一题“填空”,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第二题“在 里填上“>”、“<”或“=”号”,考察学生对比较及“元、角、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题“列式计算”,主要考察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其次,第三、四题,占试题总量的25%。有一定难度,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更进一步的运用能力:

第三题“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考察了学生对读数写数以及排列等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第四题“数一数、填一填”考察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的掌握情况; 再次第六题“应用”,占试题总量的15%,进一步考察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检测意见

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能够面向中等水平偏下(考虑到城乡)学生,情景性较强,既考察结果、又考察过程,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1、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色

7.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预习单 篇七

二读:我默读课文, 整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作者的表达顺序, 完成填空。

三读:默读课文字字入眼, 画出不懂或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用不同方法自学。

1.“蝉噪诞挫凄涵旷寞莓炫峦遂澈稚凰”

上面这些生字都是_______字, 我重点识记的是这些生字:_______ (不熟悉的、难写难读的。)

查一查“挫诞涵旷殷遂”的意思, 想想它们在课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

3.我还理解了课文中一些自己不懂的词语, 共 () 个。

四读:我大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了。见证人_______

《枫叶如丹》 () 遍《我喜欢》 () 遍《推敲》 () 遍《千锤百炼为一“绿”》 () 遍

五读:我再默读课文, 欣赏精彩句子段落, 并把这单元课文放在一起作比较。

我画出每课中精彩的句子段落, 并写下感想。 (旁注)

2.我画出每课中不理解的句子段落, 并写下自己的问题。

六实践:我也要参与交流, 并做积极准备。

1.围绕单元主题“韵味”, 我有这几个问题可以探究:_______

2.资料搜集:

了解袁鹰、张晓风、贾岛、王安石;拍摄搜集书法作品、对子等。

8.“算法初步、统计”单元测试 篇八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序号)

① 一个算法可以无止境地运算下去;

② 求三个实数a,b,c中的绝对值最小的数时,要用选择结构描述该算法;

③ “While”循环的特点是先循环后判断;

④ 为了调查学生回家上网的情况,学生会干部在放学时于校门口随机地请了50名学生作问卷调查,这里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⑤ 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越小,则数据的稳定性就越好;

⑥ 球的体积与该球的半径具有相关关系.

2. 某校有老师200人,男学生1 200人,女学生1 0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女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80人,则n=.

3. 有40件产品,编号从00至39,现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5件进行检验,若所取的5件产品的最小编号为02,则另外4个编号依次为.

第4题图

4. 定义运算※:S=a※b的运算原理如图,那么,3※4+5※2=.

5. 下面的算法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S1s←0;

S2x←1;

S3s←s+x2;

S4x←x+2;

S5如果x≥8,转S6;否则转S3;

S6输出s.

6. 下面的两段伪代码都是求满足12+22+32+…+n2<1 500的n的最大值的,请将它们补充完整.

伪代码1:

n←0

S←0

WhileS<1 500

EndWhile

n←n-1

Printn

伪代码2:

n←0

S←0

WhileS<1 500

EndWhile

n←n-2

Printn

第7题图

7. 设计算法,要求输出1 000以内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已知该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请填写空白部分:①,②.

8. 根据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制作频率分布直方图时,共分13组,组距为6,起始点为10,第4组的频数为25,则该直方图中第4个小矩形的宽和高分别为,.

9. 某次期中考试,甲、乙两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班成绩的平均分较高,班成绩的标准差较大.

(填“甲”或“乙”)

第9题图

10. 下面这段伪代码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j←1

S←0

WhileS≤45

S←S+2j

j←j+1

EndWhile

Printj

n←0

Read x1,x2,…,x50

For i From 1 To 50

If xi>0 Then

n←n+1

End If

End For

Print n

(第10题)(第11题)

11. 上面这段伪代码的功能是.

12. 一般地,“For”语句可以改成“While”语句.在下列改写过程中,(1)处填,

(2)处填,可使得两段伪代码输出的结果一样,且输出结果为.

“For”语句:

S←0

ForiFrom 1 To 10

S←S+1i(i+1)

EndFor

PrintS 

“While”语句:

S←0

i←(1)

Whilei(2)

i←i+1

S←S+1i(i+1)

EndWhile

PrintS

二、 解答题

13. 甲、乙两名优秀自行车赛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6次奥运选拔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m/s)的数据如下表:

273830373531

乙3329383428

36

(1) 根据表中数据画出茎叶图.由茎叶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 分别求出甲、乙两名自行车赛手的最大速度(m/s)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极差,并判断选谁参加奥运比赛更合适.

14. 已知函数y=-x+1,x>0,0,x=0,x+3,x<0.请设计算法流程图,要求输入自变量后能输出相应的函数值.

15. 在某种产品表面进行腐蚀性试验,得到腐蚀深度y与腐蚀时间t之间的一组对应数据:

时间t(s)5101520304050

607090120

深度y(μm)61010131617

1923252946

(1) 画出散点图;

(2)求出腐蚀深度y对腐蚀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

16. 给出30个数:1,2,4,7,…,其规律是: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1,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2,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大3,依次类推……请设计一个算法,计算这30个数的和.

上一篇:秋游的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写出漂亮的年终总结必备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