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精选15篇)
1.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篇一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媒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为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传播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等。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疟疾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如寄生虫病。
防控措施
1.管理传染源,即隔离治疗,不到公共场所活动。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和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锻炼身体)、提高特异性免疫力(注射疫苗或抗体)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卢,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到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以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分4种
① 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 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 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 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通、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猩红热
一、传染淅:病人和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三、潜伏期:通常2-3天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喉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以皮疹出现之前发生。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裉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被为“杨梅舌”。
麻疹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前:2-4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 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2.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篇二
1 兔瘟 (兔病毒性出血症)
1.1 发病特点
兔瘟主要危害2月龄以上的青年和成年家兔, 且无明显季节性。该病发病急, 传染快, 死亡率可高达100%。最急性病例常不见任何前驱症状, 突然倒地, 呼吸急促, 兴奋不安, 抽搐惊厥, 高声惨叫而死亡。亚急性病兔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 呼吸急促, 多数体温升至41℃以上, 四肢呈游泳状, 有的发生惊厥, 有时口鼻流出带泡沫的血液, 多在12~36h抽搐死亡。非典型兔瘟症状缓和, 死亡比较慢, 常在免疫过的兔群中发生。
1.2 防治措施
本病无有效治疗药物, 主要采取疫苗免疫和综合性防制措施。⑴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兔瘟疫苗, 1~2月龄兔肌注疫苗1mL/只, 成年兔肌注2mL/只。⑵一旦发现疑似兔瘟病例, 立即进行隔离, 消毒, 销毁病死家兔尸体或者深埋, 并用兔瘟疫苗对兔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注射兔瘟高免血清。⑶疫病污染的场地、笼舍、用具, 可用2%氢氧化钠、0.3%过氧乙酸、消毒王或百毒杀等药物进行消毒。
2 兔巴氏杆菌病
2.1 发病特点
主要侵害2~6月龄家兔, 并以春季多发。急性型病兔表现突然发病, 体温升至41℃以上, 呼吸急促, 打喷嚏, 流鼻涕, 有时下痢, 死亡前体温下降, 全身发抖, 四肢抽搐, 病兔多在12~18h死亡。慢性型病兔一般病程1~2周, 表现为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呼吸困难, 发出拉风箱似的响声, 流浓鼻涕, 打喷嚏和用前爪抓鼻, 病兔多因消瘦而衰竭死亡。
2.2 防治措施
⑴按照免疫程序预防接种兔巴氏杆菌疫苗, 半年免疫一次。⑵发病后, 可按每只兔青霉素40万IU、链霉素0.5g, 肌肉注射, 2次/d, 连续5d, 效果较好。也可肌注10%磺胺嘧啶2mL, 拌饲料中投喂还可兔用土霉素0.25g/只, 2次/d, 均有较好效果。⑶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长期定期消毒。
3 兔大肠杆菌病
3.1 发病特点
主要侵害1~4月龄家兔,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但尤以春季为甚。病兔体温正常, 精神沉郁, 消瘦, 磨牙, 流涎, 不食, 喜欢饮水, 腹胀, 肛门附近粘有黄色水样稀便, 粪中含大量似鼻涕样粘液, 有的粪便呈透明结晶, 有的粪便质地较硬, 形如鼠样干粪。
3.2 防治措施
⑴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卫生, 力求不轻易更换饲料, 不喂霉败饲料。⑵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疫苗, 仔兔注射1mL, 成兔注射2mL。⑶一旦发病, 痢特灵15mg/kg.bw或黄连素0.2g/kg.bw, 内服, 3次/d, 连服3d。也可肌注庆大霉素或磺胺嘧啶, 2mL/次, 2次/d。
4 兔球虫病
4.1 发病特点
一般1~4月龄家兔多发, 多雨季节较易流行。临床分为肝型、肠型和混合型。病兔食欲不振, 日渐消瘦, 贫血, 拉稀, 腹胀, 可视粘膜黄染, 后期出现神经症状。
4.2 防治措施
⑴定期消毒, 平时可用20%石灰水消毒兔舍。⑵加强预防, 在易发季节和易发年龄, 可在每吨饲料中调价克球粉500g或氯苯胍150g, 服用期一般从开食开始, 至3月龄结束。⑶如发现有兔患上该病, 按饲料加入氯苯胍30mg/kg饲喂1周, 以后减半。
5 兔螨病
5.1 发病特点
在潮湿、高密度饲养时多发。常见于兔的足、爪、鼻和外耳部等处, 患兔出现剧烈痒痛、皮肤发炎甚至脱毛, 由于奇痒难忍, 到处摩擦、搔抓或啃咬, 食欲不振, 日渐消瘦, 严重可引起死亡。
5.2 防治措施
3.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篇三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 免疫预防
4.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篇四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の精神,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治法の宣教與培訓,按照上級衛生行政部門の要求,我院精心籌劃傳染病の報告、監測及防治相關の培訓內容,於xxxx年4月11日開展了對全院醫務人員の培訓。
全院醫務人員共226人,參加培訓の226人,培訓覆蓋率100%。傳染病防治知識考試分數統計情況:80分以下16人、80-89分53人、90-99分152人、100分5人,合格率為100%。
通過學習傳染病の相關法律、法規、報告制度、流行病學知識及重大傳染病の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提高醫療護理人員對傳染病の預防、控制、自身防護の能力、診斷水平及報告處置等實際工作能力。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院醫務人員の傳染病防治知識有了很大提高,但尚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部分人員存在麻痹思想,對傳染病形勢過於樂觀。在今後の工作中,我們應不斷學習,提高醫院醫務人員對傳染病防治能力の整體水平,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廣大群眾健康服務。
xxxx醫院 xxxx年4月14日
5.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篇五
临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根据县卫生局下发的培训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2011年3月19日至3月24日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内容:除国家卫生部要求的内容外,针对我县突出的问题,加大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报告,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计划免疫相关病的诊断治疗培训。总结如下:
一、对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培训,有利于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报告,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计划免疫相关病的诊断治疗,使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法、重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开展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是在医职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6.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教案 篇六
一、教学思路
因近期传染病的高发,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为促使同学们能有健康的身体接受学校的教育,通过引导同学们置疑、讨论、分析、答疑的方法,让同学们熟悉常见传染知识的基本预防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常见的传染病。初步知道这些传染病的传
播条件。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了。这个季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比如说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常见传染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学习内容
1、首先考考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常见传染病。
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传染病疫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2、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B、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 嚏、咳嗽应用餐巾纸捂住鼻子、嘴巴。勤洗头、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勤晒被子,不随地吐痰。
C、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家里也应该提醒爸爸妈妈多开窗来吸收新鲜空气。
D、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每天参加晨间锻炼,多散步、慢跑、做操,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E、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F、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如麻将馆、网吧、游戏厅、超市、医院等地方。
3、几种常见的传染病(1)、流感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水痘
7.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篇七
1 病毒病
1.1 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鸡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在每年秋冬季节发病居多。
1.1.1 临诊症状
病鸡发病初期体温升高、精神委顿, 离群呆立、羽毛松乱、闭眼缩颈肉冠和垂发绀;口和鼻腔分泌物增多, 嘴角流涎, 为排除粘液, 常有甩头动作, 倒提可从口中流出大量谈黄色酸臭粘液;个别鸡出现脚、翅膀麻痹, 瘫痪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口腔、嗉囊有多量粘液, 食管有点状或条状出血, 气管出血并且有黏液附着, 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呈带状出血, 小肠黏膜上有枣核样出血或溃疡是本病的特征。现阶段, 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 本病以非典型症状呈地区流行性, 主要发生在二免后, 多由于首免的抗体水平不一致引起。非典型症状比典型要轻微, 主要表现为慢性过程, 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腺胃出血不明显, 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1.1.2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依靠预防制度和加强免疫来减少本病的发生。一是加强卫生防疫, 注意通风, 定期消毒, 严格卫生制度;二是定期预防接种。常用的有I系、ll系、Ⅲ系、Ⅳ系和克隆30。Ⅳ系用于4日龄以上的鸡;I系为中等毒力苗, 仅用于60日龄以上的鸡群免疫;灭活苗: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Ⅳ系和克隆30经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免疫程序应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提高首免的质量, 保证鸡群整体的抗体水平一致性且长时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加强定期的预防性免疫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 本病在秋冬季节容易发生。
1.2.1 临诊症状
病鸡往往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 迅速传染全部鸡群。病鸡伸颈张口呼吸, 咳嗽, 甩头等症状;呼吸时有喘息和啰音;雏鸡发病后精神萎顿, 昏睡, 常聚集到热源处;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流泪、流鼻涕;发病率高, 发病日龄越高, 死亡率越高, 6周龄以上的则死亡很少;雏鸡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采食减少, 饮水明显增加。发病初期有2~4d的轻微呼吸道症状, 没有并发感染时表现出能很快“康复”的假象。1周左右进入急性肾病阶段, 出现精神不振、不吃食、排水样白色粪便、鸡瓜干瘪、死亡等症状。剖检可见鼻腔、气管、鼻窦和气囊内有浆液性、干酪性渗出物, 雏鸡的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淡黄色干酪样物质, 堵塞气管和支气管。
1.2.2 防治措拖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 临床上都以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和缓解肾脏负担及提高机体抵抗力为主。减少应激和做好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关键。传染性支气管炎苗分为弱毒活毒苗与油乳灭活苗两类。活毒苗主要有:雏鸡用的H120、Ma5和成鸡用的H52和Mass41等, 油乳剂灭活苗: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联苗。
2 细菌病
2.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无季节性, 天气寒冷、气温变化剧烈时容易发生。本病主要有雏鸡脐炎、急性败血症、眼球炎、气囊炎、继发心包炎、肝周炎、浆膜炎、关节滑膜炎、腹膜炎、肠炎等多种病理变化, 病型异常复杂, 经常几种病症混合存在。本病主要呈继发感染, 如新城疫、法氏囊病、沙门氏菌病等, 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2.1.1 临诊症状
病鸡精神委顿, 呆立;羽毛松乱, 排出黄绿色稀粪、食欲减少、饲料转化率低, 鸡冠发紫后期易继发腹水症;幼雏 (1~5日) 发病, 衰弱, 腹部鼓胀, 脐带愈合不良, 死亡率较高;大肠杆菌病病型复杂, 容易混合感染, 必要时应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来诊断。
2.1.2 防治措施
(1) 预防:抓好环境卫生, 加强通风, 减少环境中的粉尘, 降低硫化氢和氨气的浓度;选择优良的消毒剂,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饮水消毒, 切断其传播途径;健康饲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在饲养过程中的添加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大蒜素等, 帮助鸡体建立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 防止有害菌的定植与生长。 (2) 治疗:首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 氟苯尼考、粘杆菌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药物交叉使用。要注意各种药物的交替和配伍使用, 便于更好的发挥效果,
2.2 禽支原体病
禽支原体病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特别是秋冬季节最为严重, 昼夜温差大时容易发生, 主要表现慢性呼吸道症状。主要危害就是影响鸡群的采食, 病鸡表现生长缓慢, 饲料转化率低, 增加养殖成本。
2.2.1 临诊症状
本病低日龄鸡最为易感, 常与其它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并发或继发感染。发生, 病鸡最初表现为流鼻液, 打喷嚏, 随后出现咳嗽、呼噜、气管有罗音;后期出现肿脸、眶瞎窦炎, 在眶下窦外可形成硬结节;流泪, 有泡沫样液体, 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造成失明;采食量减少, 生长停滞。成年鸡症状缓和, 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本病病程长达一个月, 与其他并发症存在的情况下, 死亡率可达30%。
2.2.2 防治措施
(1) 预防:减少诱因。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控制鸡舍的温度和湿度, 合理调配饲养密度。 (2) 治疗:对于发病的鸡群采用标本兼治, 首先消除呼吸道症状, 其次是抗病原体和防继发感染。常用的药物有硫氰酸红霉素、泰乐菌素、喹诺酮类药物, 交替使用效果较佳
2.3 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有革兰氏阴性菌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 发病率高, 可引起雏鸡生长缓慢。
2.3.1 临诊症状
本病潜伏期l~3d, 传播迅速, 病鸡首先表现为流鼻涕, 鼻汁稀薄, 甩头, 发热, 食欲减退, 发病2~3d后, 鼻汁变为浓稠粘液, 在鼻孔形成黄色结痂, 出现咕噜声, 呼吸困难;发病l~3d后, 病鸡出现以眼下部为中心颜面浮肿并流泪, 眼结膜发炎;发病5d后病鸡肉垂、下颔肿胀, 个别鸡冠出现严重水肿。剖检可见鼻腔和鼻窦内形成干酪样物质,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
2.3.2 防治措施
8.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篇八
关键词:羊传染病;临床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53-03
羊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羊体而引起的。病原微生物在羊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破坏或损坏羊的机体,使羊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常常引起死亡,且羊发生传染病以后,病原体从病羊体内排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会传染给其他羊只,造成病的流行。有些急性烈性传染病,可使羊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几年来当地羊主要传染病及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鹿等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口蹄疫的偶蹄动物约有71多种,马不会感染口蹄疫,但会成为口蹄疫的被动载体。口蹄疫病毒生命力很强,含病毒的组织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皮毛和土壤等可数周至数月保持传染性,受感染后恢复健康的动物会长期携带病毒。
1.流行情况
口蹄疫传染途径多、速度快,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空气、灰尘、病畜的水疱、唾液、乳汁、粪便、尿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褥草以及接触过病畜的人员的衣物传播。口蹄疫通过空气传播时,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1111公里以外的地方。牛、羊、猪等高易感動物,感染发病率几乎为111%。一般来说,成年动物患口蹄疫的死亡率在5%21%之间,幼畜的死亡率为51%81%。
2.症状
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1.541.5度,精神不振,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常见的部位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疱破裂形成痕。羔羊易发生心肌炎死亡。
3.防治方法
口蹄疫病毒不怕干燥,但对酸碱敏感,81℃至111℃温度就可杀灭它。通常用火碱、过氧乙酸、消特灵等药品对被污染的器具、动物舍或场地进行消毒。隔离、封锁、疫苗接种等方式可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用碘甘油涂抹患处、消毒液洗涤口腔等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没有特效药
二、羊快疫
本病病原为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发病突然、病程短,真胃出血,炎性损害。
1.流行情况
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芽胞就进入羊消化道,但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羊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感冒时,腐败梭菌就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不见症状,在放牧时或早晨死亡。急性病羊表现为不愿行走,运动失调,腹围膨大,有腹痛,腹泻,磨牙,抽搐,最后衰弱昏迷,口流带血泡沫。多在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病程极为短促。
3.防治措施
(1)该病以预防为主。用羊三联苗进行预防注射。湿苗每年春秋两次,干苗每年一次。
(2)羊以舍饲为好,防止放牧时误食被病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3)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不要突然改变。
(4)对病羊可肌注青毒素,每次80160万单位,首次剂量加倍,每天3次,连用34天或内服磺胺脒0.2克/公斤体重,第二天减半,连用34天。
三、羊肠毒血症
该病由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软肾病。
1.流行特点
魏氐梭菌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胞污染的水和饲草进入消化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多表现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结籽后,呈散发性流行。
2.症状
多数突然死亡。病程略长分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抽搐为其特征,另一类是昏迷和静静死亡。前者倒前四肢强烈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头颈抽搐24小时死亡。后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态不稳,卧倒,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常34小时静静死去。
3.防治措施
发生疫情时,放牧羊群应转移牧场到高燥地方放牧。舍饲羊群应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并要定期消毒,每周一次对健康羊只进行羊四防苗紧急接种,每只羊5毫升。
常发病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疽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疽、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亳升,注苗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
加强饲养管理,农区、牧区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采食过量结籽牧草,发病时及时转移至高燥牧地草场。
本病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羊群出现病例多时,对未发病羊只可内服10%~20%石灰乳500~1000毫升进行预防。
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治疗。也可灌服石灰水,大羊211毫升,小羊5181毫升。
四、羊猝疽
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绵羊,也感染山羊,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均可感染,但以6个月至2岁的羊发病最高。被本菌污染的牧草、饲料和饮水都是传染源。病菌随着动物采食和饮水经口进人消化道,在肠道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致使动物形成毒血症而死亡。
2.症状
C型魏氏梭菌随饲草和饮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病程短,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有时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或痉挛,数小时内死亡。
3.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
(2)定期注射羊快疫、羊猝疽和羊肠毒血症三联苗。
(3)对发病羊只肌注或静注抗生素。
(4)对腹泻重的羊,可灌服聚酸蛋白、活性炭、次硝酸铋等,也可配上小苏打粉。
五、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口疮)
该病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又称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羔羊多群发,特征为口唇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1.流行特点
绵羊、山羊以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成年羊同样易感,人和猪也可感染,无季节性,以夏秋季多发。自然感染主要由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播入健康羊群引起群发,通过被污染的圈舍、牧场,用具而引起,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所以本病在羊群中危害多年。
2.症状
分三种类型:唇型、蹄型,外阴型。唇型:口唇嘴角部,鼻子部位形成丘疹、脓胞,溃后成黄色或棕色疣状硬痂,无继发感染12周痊愈,痂块脱落,皮肤新生肉芽不留瘢痕。严重的,颓面、眼脸、耳廓、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粘膜也有灰白或浅黄色的脓疱和烂斑,这时体温升高,还可能在肺脏,肝脏和乳房发生转移性病灶,继发肺炎或败血病而死亡。蹄型:多数单蹄叉、蹄冠系部形成脓疮。外阴型的很少见。
3.防治措施
(1)本病流行时,病羊应隔离饲养,禁止放牧,圈舍每两天用百毒杀(或其它药也可)消毒1次,连用69天,防止病原体传播。
(2)可先用水杨酸软膏软化痂垢,除去痂垢后再用0.11.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然后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或呋喃软膏每日12次。口腔脓疱用1.11.2%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冼创面后,涂撒冰硼散,每天2次连用7天,痊愈为止。继发咽炎或肺炎者,肌注青毒素或磺胺嘧啶钠。
六、羊痘
羊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本病只感染羊。病原为痘病毒科的羊痘病毒,其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但山羊痘发病比绵羊痘发病较缓慢。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疱液和痂快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肌体。人、饲管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也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2.症状
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8天。发病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黏性或膿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经14天后开始发痘。
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疱,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由于水疱破裂或内容物干涸,形成棕色痂后痊愈。
3.防治措施
(1)加强羊的饲养管理,羊圈要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做好防寒过冬工作。平时注意不从疫区引进羊只,发生疫情时及时封锁,隔离消毒。定期注射疫苗,将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用生理盐水25倍稀释,摇匀,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后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2)对病羊的皮肤病变应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如用0.1%高锰酸钾洗患处后,涂碘甘油、紫药水。对细毛羊、羔羊,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每天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10-20毫升,肌肉注射1-3次。用痊愈血清治疗,大羊为10-20毫升,小羊为5-10毫升,皮下注射,预防量减半。用免疫血清效果更好。
[1]沈正达.羊病防治手册(第二次修订版)[M].金盾出版社,2009.3.
[2]陈锡文,侯振华.羊病防治实用技术手册[M].沈阳出版社,2010.8.
张会玲(1959—)女,吉林省通榆县人,高级畜牧师,通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张德玉(1963—)男,吉林省通榆县人,高级畜牧师,通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9.秋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 篇九
时 间:2014年8月13号
地 点:杨各庄医院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乡医、临床科室人员
内 容: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三、预防措施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同时由于人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秋季易发传染病
(一)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三)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
(一)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四)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五)水痘
潜伏期7~17天。
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口腔、外阴、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有疼痛。
(六)肺结核
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局部症状: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咯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扩散的表现。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潜伏期为4~21天,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1、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2、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僵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昏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3、恢复期:多数病人体温下降,神志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人会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三、预防措施
(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滋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二)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食物;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蒸透;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和拿钱钞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到被污染的河、塘中取水、洗澡。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习惯。
(四)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病人的食具、用具要严格消毒,粪便和排泄物更要用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对肝炎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待无传染性后才能回家。
(五)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1、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2、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
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如早操、晨跑、气功、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4、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营养。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解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每天适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肠道传染病。
(六)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
传染病培训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镇村级卫生人员的传染病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响应上级要求,我院于8月13日对本镇全体乡医、临床科室人员进行了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精心准备
针对村级医务人员专业多、层次多和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前我镇卫生院强化了组织领导,精心准备了课件和培训资料,在选取资料的时候注意了理论知识和实用性,丰富了培训内容,为此次培训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明确目的,突出重点
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是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我镇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培训是保障。所以在培训资料的选取过程中,不仅准备了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而且对常见秋季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也有所涉及,在培训结束后还采取了书面考核对所学进行了巩固。
三、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此次培训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有利于发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秋季常见传染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0.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 篇十
1.做好防病物资的准备,并注意效期,及时检查更换。
2.做好日常卫生防病工作,坚持晨检制度,发现患病的学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了解所有缺课及看病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记录,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上报疾控中心。
3.遇有传染病散发病例时,学校校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症状予以记录备查,并对该班的课桌椅及使用器县予以消毒,配制消毒剂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做好人员防护,并定时开窗通风。
4.学校内若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应及时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并配合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分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定期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共同做好传染病流行的紧急控制工作。
5.因病缺课学生返校时,应有医院出示的痊愈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6.学校加强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可利用主题班会、家长会、宣传版报、集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7.学生入学时应查验和收取预防接种证,由学校统一保管。无接种证的应通知地方保健科予以补建。学生转出时,再将预防接种证退还学生或学生家长。
医务室
11.夏季羊常见传染病害的防治 篇十一
【关键词】 腐蹄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 传染性角膜 羊痘 防治
1.腐蹄病
腐蹄病是羊蹄受伤后感染了坏死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东北地区每年6月份进入高发期。
1.1症状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同。病初,羊频繁用蹄刨地,一肢或双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着不动。蹄间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红肿热痛,逐渐形成溃疡,挤压肿烂部位有腐臭脓样液体流出。重症病例可引起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坏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韧带和关节。病羊行走困难,或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1.2 预防 关键在避免蹄部损伤,经常保持圈舍及羊体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积存的粪水、脏水、草料要及时清除;养殖内密度要合理,防止过度拥挤产生外伤;发现蹄部有伤,要及时治疗;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放牧。
1.3 治疗 将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坏死组织,如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到出现干净的创面后,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深度腐烂者用纱布包扎,严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2.大肠杆菌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2.1症状 该病潜伏期1~2天。按临床表现分为败血型和肠炎型。败血型主要见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虚脱、精神沉郁、轻度腹泻,有的运动失调、磨牙、视力障碍,还有的出现关节炎、胸膜炎等症状。病羊在濒死期从肛门流出稀粪,多在4~12小时后死亡,死亡率达80%以上;肠炎型多发于2~8日龄的羔羊,主要症状是下痢。病羊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稀薄恶臭,带有气泡,由黄色逐渐变为淡白色,含有乳凝块,严重时混有血块,常污染后躯及腿部。病羊腹痛、弓背、虚弱、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2.2 预防 重点是加强怀孕母羊和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要保证怀孕母羊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做好母羊临产的准备工作;搞好新生羔羊的环境卫生,做好羔羊的保暖工作,且吃到足够的初乳;有病的羔羊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3个月以下的羔羊要接种疫苗。
2.3治疗 每kg体重注射乳酸环丙沙星0.1ml,一日两次,连用2~3天;每kg体重注射磺胺嘧啶0.1ml,一日一次,首次使用剂量加倍,连用2~3天;土霉素按每日每kg体重20~50mg,分2~3次口服,连用3~5天;磺胺甲基嘧啶,首次1g,以后每隔4~6小时口服0.5g。另外,对严重脱水的患病羔羊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50~100ml。
3.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由衣原体引起,一旦发病迅速传播给全群。柄羊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流泪,继而发生角膜混浊、白斑,严重者失明。
3.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一段时间后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溃疡,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脓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时病羊觅食困难,行动不便。该病病程一般为25天,绝大多数病羊能够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3.2 预防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主要是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圈舍要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
3.3 治疗 将病羊立即隔离,早期治疗。用3%~5%硼酸水浴液冲洗患眼,拭干后涂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每日2~3次。严重者可每日1 次眼底注射氯霉素。
4.羊痘
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绵羊比山羊易感病,羔羊发病较重,病死率高。病羊的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痘痂及脱落的上皮都含有病毒,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传播速度很快。
4.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5~6天。发病初期羊的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和食欲不振,眼潮红发炎,流粘液性鼻涕。2~4天后,在身体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继而发展成为出血性疱或脓疱。疱破裂后表面形成淡褐色痂皮,痂皮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
4.2 预防 日常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群抗病力。每年定期注射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免疫期可持续一年。
12.谈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培训 篇十二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速度是以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城市或旅游地区流动人口多, 人口来源相当复杂, 是传染病高发的重点区域, 给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搞好城市地区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特别是有关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保护城市人群和旅游地区居民身体健康, 防止传染病传播和流行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经验, 就具体培训工作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明确培训对象
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 首先应重点加强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师资培训工作, 这样能为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技术骨干的培训
因为技术骨干承担着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等重要任务, 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及医疗救治的效果。技术骨干培训的培训对象是未来的培训者, 承担着再培训的任务, 技术骨干培训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所进行的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技术骨干培训的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及专业性。
1.2 有针对性的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职责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培训。大体上可分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工勤人员、放射及检验人员、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个体卫生人员等。
2 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依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患者的诊断治疗、医务人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
2.1 参加人员应是医疗机构的医护及相关人员
2.1.1 参与救治工作的各级、各专业临床医师
培训内容:传染病基础知识、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就诊程序、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规范;自身防护知识和防止院内感染知识。主要环节的控制和其它环节的控制[1], 消毒隔离防护规范、隔离留观室的防护原则和管理、疫情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内容、患者转运原则等。
2.1.2 护理人员
培训内容: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隔离病区管理及操作规范、患者管理、重症患者的抢救技能等。
2.1.3 工勤人员
培训内容:隔离病房的空间、地面、物品消毒方法和规范,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污物处理原则和方法, 患者尸体的处置原则和方法等。
2.1.4 放射、检验等医技人员
培训内容为:相关放射、化验指标、传染患者检验样品采集、转运、保管规范, 辅助检查设备消毒方法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等。
2.1.5 消杀人员
培训内容:各种消毒剂的使用、配制、杀毒原理、不同污染程度区域所用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实效检验等。
2.2旅游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农村卫生人员
培训内容:基础培训, 侧重在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临床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公众预防指导原则、个人防护措施、可疑人员基本处置原则、疫情报告程序和方法、消毒和隔离的基本方法、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传染病知识和科学预防原则, 及时发现并上报疫情, 迅速实施初步救治和隔离、防护措施。
2.3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培训内容:掌握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法定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 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有效的采取防控措施,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作好自身防护工作[2]。
2.4 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内容
要掌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 掌握传染病预防性卫生监督、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血液及血制品的卫生监督;以及重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知识、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要掌握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技能, 掌握传染病预防性卫生监督、传染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血液及血制品的卫生监督;以及重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知识、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传染病基础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隔离病区设置及操作规范、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
3 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3.1培训方法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选定不同教材。
3.1.1对城市和旅游景区从业人员一般采取集中培训方法:一是落实岗前培训, 实行持证上岗;二是实行定期培训, 根据传染病多发季节, 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
3.1.2对中外游客一般采取健康咨询或发放宣传资料方法:由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组织, 也可委托宾馆、导游等中介机构人员进行。
3.1.3对卫生医疗、防病和监督人员一般要进行较高层次的培训:如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
3.1.4师资培训: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的编写, 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增强培训效果。
3.1.5设立宣传站: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在试点内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向居民发放宣传单, 在景点景区内设立传染病防治宣传站, 向居民讲解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
3.2保障措施
3.2.1制定培训计划
应本着科学性、实用、专业的原则, 在重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 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的重点不同, 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开展培训工作, 使培训内容具有时效性, 也使培训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2.2强化演练和考核
为使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 能够科学、规范、快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 提高突发事件处理队伍应急反应能力, 须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疫情、霍乱疫情、鼠疫疫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实战演练培训, 还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侯雨丰, 刘朋冲, 高伟, 等.高发传染病防治[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2, 8:1.
13.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 篇十三
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2010-6-9
时值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目前,随着雨量增多,气温上升,蚊蝇增多,食物容易变质,各种传染病及进入了高发季节。加之甲流感、手足口等疫情不断蔓延。我校历来非常重视卫生安全工作。从开学以来,我校为了做好传染病卫生安全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条例》的要求,我校对传染病工作防治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检自查,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一、成立领导组加强领导
为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使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完成各项任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
长:李彦虎 副组长:李良先
组
员:周梅 王新红 张国成 徐晖 薄石林 曹珂理及各中层领导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刘翯
成员:徐祖瑞、薄欣 及各位班主任
二、各种传染病防治工作
为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在每天晨读前,要求各班对教室、卫生责任区、卫生死角内的杂物进行了全面的清扫和彻底清除。每周学校组织开展各班级大扫除,每日开展2~3次小扫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吐痰、不乱扔纸屑等。并且本学期初学校开展了“拒禁零食”活动,保证了校园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制定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规范学生的卫生行为,我们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的通知》(危机空乏[2008]68好,《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卫疾控{2009}39号),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10年南阳市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督导工作方案》(宛卫2010)94号)制定了《南阳市第七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学校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面对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及手足口传染病我校加大了每天的晨检力度,由各班主任负责上报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及身体状况。如学生请病假,班主任必须做到与其家长电话联系核实病因,并做到跟踪询问。学生在上课期间如有特殊原因需离校必须要到班主任处填写外出申请单交至门卫方可离校,同时班主任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进行登记。每天学校行政值班人员还须做到晨检和午检,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学校还要求课任教师配合各班主任做好教室的消毒、通风工作。要求学生勤换衣服、床单、被子、毛巾等,教育学生讲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随着甲型H1N1型流感及手足口疫情的不断蔓延,在区教育局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由各班主任每日晨检后上报行政值班人员,再由行政值班人员进行统计转交政教处,于当日上午10点半前通过电话如实上报区教体局体卫艺科。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师生防护能力
为了做好手足口病及血吸虫病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我校在开学初就进行了手足口病、血吸虫病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学校十分重视,学校多次组织召开防控研究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我们通过校园广播、课堂、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及发放宣传材料到各班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同时还组织我校广大团员同学走进社区发放宣传单,受到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5、以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血吸虫病防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血吸虫病的了解,学校由政教处牵头,体育教师和生物教师参与,通过利用校园广播组织开展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血吸虫病防控知识讲座。学校通过网络收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血吸虫病的防治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6、其它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①学校设置定点的垃圾区域,所有的垃圾有专人进行焚烧处理; ②学校厕所每天有专人负责清扫,卫生状况良好;
③我校食堂领取了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均进行了健康体检,取得了健康合格证,食堂于2006年正式启用,区防疫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对我校食堂进行了几次检查均为合格。学校食堂卫生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最为关心的事情,我校将会一如既往地对食堂进行跟踪管理,以确保教师、学生用食的卫生。同时学校还配备了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的专业工具供食堂使用。
14.传染病防治培训资料 篇十四
医疗服务管理培训
主讲人:丁庆云
一,医院传染病、医疗服务监督内容 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医疗废弃物管理
消毒灭菌、医院内感染控制管理 医疗服务管理
传染病管理法规及工作要求
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
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人员(临床科室;辅助科室:放射科、检验科)
对本单位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信息报告知识培训
二,工作制度 门诊登记制度 疫情报告制度 自查制度 奖惩制度 应急制度 传染病登记 门诊登记 出入院登记 检验科登记 法定传染病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法定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法定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报告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其他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医院死亡案例应于7天之内上报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职责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消毒的卫生要求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四、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五、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三,医院感染管理内容
一、培训:
人员:管理人员、医师、护士、工人
内容:法律法规、各项管理规定、各项操作规程、职业防护、抗生素相关知识……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并掌握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内容
三、预防与控制:
感染性疾病流行与爆发的监测与控制 消毒灭菌与隔离 消毒药械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与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2、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3、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5、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6、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7、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分五类,分别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1、感染性废物分类与处理(1)感染性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是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①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②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③废弃的血液、血清。
④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2)感染性废物处理
①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②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
③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将锐器与其他物品分开,将锐器置于利器盒中,其他物品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并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上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
2、病理性废物分类与处理(1)病理性废物处理
①病理性废物应用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科室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②手术后产生的废弃大肢体由病理科保存,定期由殡仪馆收取后焚烧。
3、损伤性废物分类与处理(1)损伤性废物分类 ①医用针头、缝合针。
②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③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
(2)损伤性废物处理:废弃的损伤性废物,应放入利器盒密闭包装,贴上标签,科室对其登记后,由医院统一回收,当日焚烧。利器盒密闭后不允许再打开。
4、化学性废物分类与处理(1)化学性废物分类
①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②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③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2)化学性废物处理: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及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先到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登记后,预防与感染管理办公室再交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5、药物性废物分类与处理(1)药物性废物分类
①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素、非处方类药品等。②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及免疫抑制剂。③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15.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篇十五
培训小结
为全面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与培训工作,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了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陪训,现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组织动员到位。我校领导强调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重要性,保证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2、组织落实到位。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时间安排和考试方法。
3、培训对象:全校教职工
4、培训时间:2012年9月24日
5、本次培训的内容:《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预防知识。
通过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控能力,使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科学、有序、规范地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常见传染病防治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常见传染病、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07-09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免费07-15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06-26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考试试卷09-28
2011年XX镇传染病防治年终总结09-27
唐村镇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09-30
食品卫生、饮水安全、传染病防治管理状况自查、自纠总结07-06
传染病防治报告制度06-17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