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句子

2024-07-30

上学的句子(共14篇)

1.上学的句子 篇一

你知道我和谁一起上学吗?我当然是和我最好的朋友如子一起上学喽。

早止,我起来换好整洁的校服,背上书包。准备叫如子一起上学,我来到如子家门口,大喊道:“如子快起来,一起去上学吧。”只见如子睡意朦胧地说:“华华,现在还7:05分呢,你就让我再睡一会儿。”“呵,7:05分,如子,你应该看看表,现在已经7:15分了。”我毫不客气地说。听到我说7:15分了,如子立刻冲进了房间,我猜不过十秒钟如子就已经穿戴整齐地在我面前了,我愉快地说:“好了,我们走吧。”走到外面,风可真无情呀,像一根根银针刺在我脸上,把我的脸刺得生疼。“如子,你今天英语考试紧强吗?”我紧张得问。“紧强,当然紧强。”如子说,“不果好在我昨天复习的很全面,聊着聊着聊到了生活,聊到了人生,不知不觉中,太阳出来了,可真热情呀,我想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就和这太阳一样,无比的开心。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

“如子,明天我们再一起上学吧。”我兴高采烈地说。“好啊。”如子回答说。我喜欢如子,更喜欢和如子一起上学。

本文作者:徐凌华(微信公众号:程老师教作文)

2.上学的句子 篇二

本书作者就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他用了一年时间才记住字母A, 他听不懂课堂上老师在讲什么, 他不做功课而编造各种谎言……差生的烦恼往往要掩饰, 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根本不明白老师教授的课程, 也不理解这种教育体制, 只感到自己被排除在一切之外, 觉得前途无望。所谓的懒惰随之而来, 起哄、语言或肢体暴力, 违犯纪律, 学生时代十分漫长, 使得这种六神无主的状态尤为痛苦难堪。

《上学的烦恼》就像一位中学老师的随笔, 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差生才是最正常的学生, 差生才能充分证实教师的职能, 因为什么都要教给他们……

本书的亮点和精彩段落随处可见, 有些见解的表述类似格言, 让人警醒。例如“学生是我们所有教材的教材”“一个好的班级, 并不是齐步走的一支部队, 而是共同演奏交响曲的一支乐队”等。

3.恐惧上学的女生 篇三

一、收集临床资料

开学第一天,杨某(女),因恐惧上学,在母亲(后母)的陪同下来到我校心理辅导室求助。

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深刻。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睡眠不足。说话声音低沉而无力。她斜靠在椅子上,低着头,头发蓬乱。垂下的头发挡住大半边脸。脸上似有不洁的泪痕。衣着宽松而较整洁。十指涂有粉红色的指甲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左手食指指甲有相反的两个箭头,一支为大红色,另一支为黄绿色。有较好的合作态度,有求助愿望,自知力良好。

来访者陈述:我是高中二年级学生。我们班在高一下学期开学之际,换了一个年轻男性班主任。有一次,我和他的目光对视时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渐渐地,我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学习成绩下降。后来,身体感觉越来越不舒服,害怕上学,呆在家中一年。后来,父亲把我转到原来读初中的那所学校继续上学。可是,时过境迁,班主任换了,原来要好的同学走了,心情并未好转。勉强上了两周课,身体越来越不舒服。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开车把我接回家。在家里喜欢照镜子,抹化妆品,喜欢睡在床上吃零食、听歌。也想过要上学,但又害怕上学。

会谈中,我了解到来访者的成长史。她,1990年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高校教师,出生及发育正常。八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忙于攻读博士,无暇顾及小孩,把她送到四川老家,由爷爷奶奶护养。四岁那年父母离婚。离婚后父亲和现在的后妈结婚。后妈把她接到广州上幼儿园,并建立起良好的母女关系。七岁那年,她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后来父亲下海经商,家庭教育主要由后妈承担。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求助者幼年胆小,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从不与同伴争吵。初三时学习状态最佳,成绩良好。高一下学期开始,身感不适,恐惧上学。

几句客套话之后,咨询师与来访者有以下对话。

咨询师:你能和我说说你害怕上学的事吗?

来访者:每次父母定下时间对我说某月某日要上学啦,我心里就害怕。为了使父母高兴,我就暂时答应他们去上学的要求。但是,真正到了要上学的前几天,我就开始紧张,晚上睡不好觉。到了上学那一天,我就特别害怕不愿去上学了。父母亲很不理解,反复质问:“答应得好好的要去上学,为什么到了学校门口又不肯进去了?” 今天就是这样,特紧张,昨晚又没睡好。

咨询师:到学校你怕什么?

来访者:我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总在琢磨着同学怎么看我,老师怎么看我。有一次,有一个男生用不友好的目光盯着我,我又害怕又生气。最后,我也用愤怒的目光瞪回他。

咨询师:如果你现在坐在教室里,想像一下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来访者:会有很多眼睛看着我,我会一分钟也坐不稳,我会不停地看着手表,数着时间,着急地等待着下课的铃声。铃声一响,我就会飞出教室,冲出校园,躲进家里。

咨询师:能不能给我讲讲你对上学是怎样看的?

来访者:去学校会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过不了几天我又会停学在家,那不是更没有面子、更会被别人嘲笑吗?不如在别人还没有认识我之前就不去上学为好。

咨询师:近来你上过街或去过超市吗?害怕超市里的人吗?

来访者:不害怕,他们又不认识我,我不怕。

她还告诉我,她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说到伤心激动时,大串大串的眼泪往下掉。

我本想给她作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但来访者和其母亲认为已在医院测量过,而且症状明显,表示没必要再测。从尊重她们权利的角度出发,未进行心理测量。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根据不同途径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对来访者作出心理评估-诊断:

(1)直接诱因是缺少关爱。来访者幼年缺少父母爱抚,在父亲重组家庭之后得到了温暖,但好景不长,又受到诸多生活事件的影响,如弟弟的出生使自己失宠、学校环境的改变、与男友分离、高中学习压力大、家庭出现不和,特别是父亲下海经商常常不在家,使家庭发生争吵等。

(2)不合理的信念和最初偶然生病在家,即刻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在潜意识里找回了温暖,以此逃避学习压力,随后行为发生次数增多,最后以恐惧上学为主要表现症状固定下来。来访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去学校上学或在学校环境出现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而在非学校环境或不去上学可表现正常”。

(3)诊断及依据。来访者符合主客观统一性原则,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符合精神活动一致性原则,知情意协调一致;符合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个性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根据许又新教授提出的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1)病程: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评分2;(2)精神痛苦程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分3;(3)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受损,不得不休病假退学在家,对学校完全回避,评分3。来访者总评分8,大于6分,诊断为神经症成立。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的亚型编码分类43.1恐惧症。诊断为学校恐惧症。

同时与逃学进行鉴别。“逃学通常无明显的类似于学校恐惧症那样的情绪表露,学习上往往有长期困难,且也有其他违纪行为。父母常常不知道儿童不去上学或从学校逃出在外游戏或游荡”,学校恐惧症则不然。

三、心理咨询和治疗

首先确定主要问题。本案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协助来访者克服上学恐惧,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帮助来访者领悟不合理的信念是引起了情绪及行为的后果。(2)帮助来访者领悟功能行为失调带来的附带获益。(3)调整家庭教养方式,帮助父母分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个性特征对来访者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来访者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及父母对其过高的学业期望值。

确定近期目标:(1)给予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来访者的痛苦和困惑,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2)向来访者介绍有关理论和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领悟不合理的信念是引起情绪及行为的后果,以调整其不适应行为。(3)帮助来访者领悟并放弃功能行为失调带来的附带获益,要敢于面对现实,才会对改变其不良行为和情绪有帮助。(4)帮助其父母调整家庭教养方式,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5)具体目标是逐步脱敏把最高焦虑等级降低到20以下(最高等级100,见下文)。

确定长远目标:教会来访者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以适应学校和融入社会生活。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采取了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

第一种方法:采用认知行为治疗。

第一步:向来访者介绍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代表是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

合理情绪治疗(简称RET)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就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韦斯勒总结了不合理的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它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的。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

信念系统可以分为信念、价值和规条。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我们所认为世界维持下去的法则,解释这个世界种种关系的逻辑是支持行动变化或没有行动变化的理由。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给一个人的好处:其中什么重要?可以给我些什么?可以为我做些什么?凭这个我可以得到什么?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理由。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的价值和实现有关的一些信念。

第二步:向来访者说明,受焦虑烦躁的情绪困扰是由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自己应当负责任。

第三步:主要技术是通过与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认清不合理的信念,进而使其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第四步:帮助来访者重建合理的思维,以代替不合理的思维图式,从而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扰,并尝试行动摆脱恐惧。

例如,来访者认为“在校有很多眼睛看着我”、“他们都看不起我”、 “我明白所有的道理,但是我就是做不到——即使我付出很大的努力,最终也是白费力气令我痛苦,改变不了我的现状”。

信念:“他们都看不起我”、“我明白所有的道理”、“我就是做不到”。信念中含有“都”、“所有”、“就是”等“绝对化”、“过分概括”的词语。

价值:“我是个没有用的人”、“你说的话对我来说没用”、“最终也是白费力气令我痛苦”。词语中亦有“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之意。

规条(做法): “我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我害怕上学”、“放弃上学”等。

咨询师针对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有以下对话。

咨询师:上课的时候有很多眼睛看着你吗?

来访者:是的,有很多眼睛看着我。

咨询师:能具体和我说一说吗?

来访者:上课时老师看着我,同学也都看着我。

咨询师:你的座位在第几排?

来访者:我的座位在最后倒数第三排。

咨询师:那我就不明白了。你怎么知道坐在你后面的同学在看你而不在听课呢?坐在你前面的同学,上课时都回头看你而不看黑板呢?

来访者:那倒没有,好像有男生斜视我。

咨询师:有多少眼睛斜视你呢?能说一说他们的姓名吗?

来访者:(沉默)大概有两三双眼睛吧。

咨询师:有两三双眼睛都看不起你是吗?

来访者:(沉默)那倒不一定。

......

通过辩论,帮助来访者认清诱发性事件A——如“上学时有人看我”;信念B——如“别人都看不起我”;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焦虑、不肯上学。

除上述信念外,来访者还有“我一定要使父母亲高兴”、“我恢复不到初三时的学习状态”等不合理的信念。

在辩论中向来访者解释,正是因为坚持上述不合理的信念,才使自己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产生。

经过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和放弃了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并表示愿意尝试行动去克服恐惧心理。

第二种方法:采用系统脱敏和意象对话技术。

第一步:教导来访者学习放松技术。让来访者靠在沙发上,全身各部位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让求助者想像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要求来访者在家中反复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第二步:建构焦虑等级。我使用了意象对话技术,让她放松闭上眼睛想像恐怖的情景并划分等级层次。结果是:没有想到上学心理平静记0;父母定下时间上学是轻度恐惧25;当天要上学但没走出家门45;到学校大门口是中度恐惧50;到教室门口是高度恐惧75;坐到教室上课90;极度恐惧是农村黑夜的田野和不可预见的未知的东西100。

意象对话很能说明问题,极度恐惧的对象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农村黑夜的田野和不可预见的未知的东西。图像表示来访者内心孤独恐惧,缺少安全感。

第三步:在来访者基本掌握放松技术后,开始按照上述划分等级层次,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首先让她想像最低等级的刺激,即父母定下时间上学。想像要逼真:要求有父母亲清晰的图像(内视觉),父母说此话的声音(内听觉),进入现场环境自己内在的感受(内感觉)。当她感到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像,并全身放松。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反复多次。如此逐级而上,直到极度恐惧的刺激脱敏。

在治疗中通过调整其想像(意象),消除其恐惧感,加强其安全感。先从想像中走进校园,再到现实中逐步走进校园。鼓励来访者尝试行动。

为了进一步巩固上述取得的成果,鼓励来访者把辩论中感悟领会到的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着重记录那些情感体验和自动信念,然后找出不合理的信念,自己进行辩论,在下一次咨询中与咨询师进行交流。同时要求来访者在家中反复做想像—放松训练,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开始布置写日记时,她很积极很认真,可是写了几天之后就不能坚持了,经过开导,慢慢才达到要求。后来,她每次咨询都能带日记本来,并记录每天的感受。

该阶段咨询师还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使其懂得:(1)孩子有问题家长也可能有问题。(2)家长教子六大任务即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3)明白家庭教育的误区。(4)家庭教育的三大“高压线”即“忽视孩子的存在”、“破坏性的批评”和“强迫”。(5)促使孩子发奋学习是情感的力量,而不是道理等。

经过咨询和治疗(前后共15次),来访者接受了ABC理论。在日记中能和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通过意象对话技术调节和改变其意象,使其最高焦虑等级下降到15,焦虑恐惧等情绪得到了缓解,不再恐惧上学。目前与女生相处良好,与部分男生相处虽然有些不自然但已基本适应。来访者轻松自如地上学一个学期,没有出现反复。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中学。电邮:jdfzlks@163.com )

4.上学的句子 篇四

令人生疑的形而上学诸论--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简论

在批评海德格尔未能揭示形而上学命运之原因的同时,<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一文声称在西方哲学中发现了一个最深刻的“内在矛盾”,并断言海氏思想其实乃是一种比他所竭力解构的传统形而上学更高层次的“存在的`形而上学”.这种说法貌似玄妙,其实缺乏充足的理据.事实上,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根本不是什么在更高层次上“复兴”形而上学,而是把形而上学带向其边缘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历史的摧毁或否定.

作 者:申林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33 刊 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4 37(2) 分类号:B02 关键词:形而上学   命运   复兴   克服  

5.上学的路 篇五

打开车窗,探出头来,外面的景色如画一般美丽。桂树披上了一身金灿灿的花衣裳,樟树穿着绿色的长裙,张开双臂,拥抱阳光。树丛中、草地上、散落着似繁星般红的、黄的、蓝的野花。人们有的提着公文包小跑,生怕上班迟到了;有的迈着轻快的脚步,嘴里哼着欢快的歌曲;有的吃着面包牛奶,与朋友结伴同行。

突然一阵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我深深一闻,啊!原来是秋天独有的桂花香。桂花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吸引着蜜蜂蝴蝶来吸食花蜜。绿油油的草地上,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虽然不如桂花一样浓郁,但却很清新。

下了车,踏在枫叶铺成的地毯上,枫叶在脚下吱吱”作响。耳边响起一阵阵清脆的鸟叫,十分悦耳。

6.海德格尔论形而上学的终结 篇六

此外, 尼采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主体性的形而上学, 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者存在的尺度和中心, 通过人这种存在者对于整体存在者以规定和赋形, 人成为一切确信和真理性的基础和尺度, 由他自身设定的基础和尺度。他的强力意志是通过人这种存在者体现的, 人对于一切存在者的规定, 根据人的形象给予世界以形象和直观, 通过人使得存在者对于自己的确立得到确信和保证, 尤其是人得以靠自身来确立自己和保存自己。他的超人思想, 使得强力意志是无条件地超越高高在上和能够的命令, 是唯一者和至高者, 只有通过人这种存在者世界得到解释, 但也标志着人的统治地位的确立。

如果说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是在现代得以完成的, 那么如何理解普罗太哥拉定律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呢, 如何来把握普罗太哥拉的形而上学立场呢?对于他的观点的理解, 我们要追溯到希腊思想, 因为这个箴言是以希腊方式进行思考的。此处的人, 这个存在者, 是收到限制的, 他是归属于一个无蔽的领域的, 只有在无蔽的领域之内, 人这个存在者才是万物的尺度, 才是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尺度, 因而, 无蔽状态是对存在者的最本质的规定, 如果不是在无蔽领域, 人这个存在者是无法得到自己的尺度和万物的尺度的, 这也保持了对于人的限制, 使得他不能僭越这种本质归属, 同时真理也是被经验为无蔽状态, 此尺度具有对于人的节制的意义。

那么主体性地位是如何在现代得以确立的呢?主体性基础地位的确立是人使得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是自由者, 人给自己设定一切的义务和权利, 人为自己立法, 与此同时, 人也为万物立法, 由此, 人才得以统治万物。人的这种设定是由于基督教的救恩思想的颠覆, 因而可以说, 主体性思想的确立是基督教的“世俗化”。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确立是与笛卡尔分不开的, 因为他预先思考了现代的形而上学基础。那么如何理解他的“我思故我在”呢?尼采是如何理解他的思想的呢?如果说这句话是奠定了现代形而上学的基础, 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基础, 它是一个确信, 人有此确信人之为人的地位, 人的义务和权利, 人由此能设定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义务和约束力, 由此, 通过人这个存在者, 也只有人这个存在者, 其他存在者得到自己得以存在的地位, 可以说它是一切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基础, 是对人的绝对地位的确立。笛卡尔认为这个命题是清楚明白的、无可怀疑的认识, 但是这只有在笛卡尔自己确立的认识的基础上认识这个命题才得以澄清, 否则, 对其产生误解是在所难免的。Ego cogito (ergo) sun——“我思故我在”这不是一个逻辑推论, 这是一个定理, 我们应该把思想确立为表象之意, 是把被表象之物带到表象者之前, 使其得以确立、得以保障, 被表象之物不只是被先行给予, 而是作为可以支配的东西被投置出来的。被表象之物的被给予、被投置是无可置疑的, 是确定的, 那么被给予、被投置是归属于哪里呢?表象者在给予被表象之物以投置时是确立了那个敞开域, 在此敞开域中, 表象与被表象得以进行, 被表象、被投置是指向表象和投置的, 即指向那个表象者和投置者的[5], 因而, 通过这一领域, 这一表象和被表象, 投置和被投置, 这是最基本的, 最本质的关联。并且这个敞开域是可以为人所体验的, 可以得到检验并且是可以计算的, 这一切都是在人这个主体之上进行的, 人的主体性也得以确立, 人是位于最基底的东西而存在的。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理解。此一理解也说明了, 人类意识本质上是自身意识。但是不可以把这个定理认为是一个三段论的逻辑推论, 这是违背了笛卡尔的本意的。在此原理中, 表象, 被表象是共属一体的、并且在共属一体中的到确保行的直接联合, 在此敞开域中他们都得以确立, 在此敞开域中, 表象把存在设定为被表象状态, 把真理设定为确信, 把一切都回置到这个敞开域的最根本的东西, 这是表象的完全本质, 因为表象的本质规定了存在和真理的本质, 但也规定了作为表象者的人的本质, 以及这个决定性标尺的特性。因而, 人是一个存在者, 他的存在的方式在于将被表象之物进行表象, 这种表象本身也把自身置于被表象状态。真理就是存在者的表象以及被表象者的存在者在表象状态中体现出来的确信。在表象活动本身中得到确保的表象者的存在乃是被表象本身的存在的尺度, 因此, 每一个存在者必然都是根据存在的这个尺度得到衡量的。因而, 由人这个存在者, 这个表象者进行规定的世界的尺度是以人为中心尺度的。万物因人的存在而显出自己存在。人是万物存在的基础。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笛卡尔与普罗太哥拉的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呢?在普罗太哥拉的思想中, 存在者并非单指人, 并且存在者的存在是归属于无蔽域的, 是对存在者加以限制的, 而笛卡尔则把存在者单指为人, 人成为一般主体, 客体则是一切非人的存在者。笛卡尔把存在状态规定为表象着的主体的被表象状态, 存在是有所计算的表象中得到保障的被表象状态, 这就使得人得以对存在者进行探究、征服、支配和安排。人本身成为他自己确立的保障和主人。关于真理的本质界定, 流行的观点是把真理把握为认识与存在者的符合。在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思想中, 真理被把握为对于表象的确信, 通过表象、投置, 人作为主体, 总是对自身感到确定和确信。由此, 人得以成为世界的中心, 给世界以尺度, 人这个存在者成为一切存在者的中心, 为其他存在者的存在而确立尺度, 人本身成为自己的尺度, 成为自身得以确信的保障。然而, 人与其他存在者的关系被解释为统治与被统治,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是在现代意义上来讲的, 所以尼采是接受了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的, 他得以以其超人, 尤指个人, 出类拔萃的人来给予世界以规定, 他们承担了世界的责任, 这是人的僭越, 人的理性的僭越, 使得人失去了约束。

那么尼采是如何来认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思想的呢?是如何在他的形而上学思想基础上推进这个思想并最终完成形而上学的终结的呢?尼采是同意人们对笛卡尔定律的流行解释的, 即把“我思故我在”看作一个逻辑推论。这个推论的基础就是证明的目标:“我”在, 一个“主体”存在。尼采是从现代思想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笛卡尔的定律的, 他从强力意志出发来解释笛卡尔的基本立场的[6], 是以心理学方式来解释定律的。现代思想认为思想是主体的条件, 他混淆了主体和实体, 根据传统解释, 主体是位于无蔽状态下的存在者, 主体概念是一种把变化了的实体概念限制到作为表象的人身上, 而表象者和被表象状态的属性是在表象中一同被固定了的。而现在, 人成为真正的基础, 是位于基底的实体。尼采并没有思索到形而上学本质, 而完全把它接受过来, 并且把一切都归于到作为主体的人的身上, 他的强力意志学是接受存在是表象状态的, 真理与存在是在表象和保障中被固定下来的东西, 他是接受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学说的。现实之物是生成了的, 固定了的, 真理被指为谬误, 而且是一种必要的谬误, 强力意志是一种生成, 生命的价值乃是最终关键, 他把基体指为身体, 而非主体, 但是他是接纳了真理是认识与事务和现实之物的符合一致的, 强力意志是真理和谬误的前提条件, 一切由强力意志的支撑得以成为必须, 得到自己的合法地位。在笛卡尔的思想中, 非真理被把握为错误, 人没有直接而持续的完全占有真实之物, 这意味着一种对他的本质的限制, 因此在表象的范围内, 人的主体是受到限制的, 人不是上帝, 人的主体性是有条件的主体性。而在尼采这里, 人的主体性被给予了身体、情绪, 非真理与真理都被视为谬误, 人的有限性被排除, 人是无限的主体性、情绪性, 唯一的目的是强力意志本身的保存和提高, 这就是公正。在尼采这里人的主体性失去了限制, 主体是无条件的, 是身体的主体性, 本能和情绪的主体性, 也就是强力意志的主体性。因而, 尼采对于形而上学的终结是对于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彻底的完成, 达到了对于人的主体性的无条件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形而上学是什么.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2007.119.

[2][3][4][5][6]海德格尔.尼采 (下卷)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2004.779, 830, 683, 783, 806.

[7]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2005.

[8]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译.三联书店, 1996.

7.上学路上——可不可以不上学 篇七

估计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听到这样的问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能不上学?!然后就是紧张焦虑,赶忙追问孩子厌学的原因,然后就是忙着说服。

刚开始,我也很紧张地跟她讲了一堆大道理。后来,她还是会对我提出一样的问题,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前因后果。我们一边走,一边聊。

“为什么不上学?”我没有直接给标准答案,反过来问她。

“我自己在家里学习效率比在学校还高啊!”她开始一一列举自己在家能够做计划,不受同学干扰地按计划学习,还能学得更多更好。

“可是不上学就没有同学一起玩儿了,怎么办?”我继续提问。

“现在还不是一样没有人玩!每个周末他们都要上这个班那个班!”从声音里听出她很委屈。虽然我们周末全空出来留给外出和约伴儿,实际上能约到的伴儿少之又少,小伙伴们都赶场似的在各种补习班奔波。想想好可怜,大人周末尚且能偷懒两天,孩子们却依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牺牲今天的快乐,换取明天莫须有的前程,真的值得吗?

讨论的结果是我接受了她的观点,在家上学可以因材施教,而且自己把握学习节奏,并且不会受到干扰,确实可能比较高效。

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一是自制力,没有老师看着,能否自己按照计划学习;还有一个就是升学—因为国内并不接受family school家庭学校的教育结果,要求必须有学籍与考试成绩。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原本见到我已经被说服,她非常开心,面对我提出的问题,她也很努力想寻求解决办法。第一个还好说,她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一直保持得不错,所以做出的计划大部分可以实现,并且能够接受我和爸爸的监督。但是第二个就为难了,没有哪所学校能只保留学籍,而不用去上学和考试。

思前想后,她和我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达成的共识就是,学还是要上的。

这时我开始启发她想想上学的好处。

“课间其实跟同学也能一起玩儿,”她努力想着,“还有,我特别喜欢李老师,还有教科学的冯老师。”

聊着聊着,就到了学校门口。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过得开心哈!”

“好。”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扭头朝校门走去。

之后,我们又就这个话题讨论过很多次,包括跟爸爸一起。每次的起因都是同学课堂秩序的混乱,让她觉得时间被浪费掉了。

其实我们的时间不一定百分之百合理利用,还是有很多时间被浪费了,而这些浪费的时间经过多年发酵,也许之后正是美好的回忆所在。

但这样的体验也只有在多年之后才会发现。所以先让我们一起慢慢走,慢慢聊。

8.上学路上的日记 篇八

每天早上在家吃过早餐,我和妈妈七点准时从家出发。妈妈骑自行车带我,到学校需要15到20分钟。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我坐在后面看着妈妈好心疼。

记得有一天下大雨,气温很低因为秋雨很凉。爸爸让我们打车去上学,妈妈怕路上堵车,我会迟到坚持骑车带我到学校。我们每天要途经一段很颠簸的小路,那是一个上坡路。妈妈很吃力的蹬着,雨水打在妈妈脸上,风把妈妈的雨披都掀开了。妈妈的裤子都被打湿了,我在后面喊了一声:“妈妈”。因为我心疼了,妈妈感觉得到。说“妈没事一会就到了,你冷吗?”妈妈把我果得严严实实的,连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湿。果然不出妈妈所料快到学校的路上堵车了。妈妈只好下车推着我穿行在车辆之中,鞋子里面灌满了水。妈妈就是想结省时间,即便蹚在水里。终于到了学校妈妈把我送进校园,我们互相摆一摆手,妈妈总是不忘嘱咐几句;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话。

我偷偷望着妈妈的背影我哭了,我心疼了。妈妈我爱您,您是——世上的妈妈。

9.骑车上学的路上 篇九

“没事。”她连连摆手,“快把书包捡起来吧!”

刚要捡,几双陌生的手不约而同地伸过去,把一本本散落到地上的书送到了我面前。望着一双双纤细的、白嫩的、粗糙的手,泪水再一次蒙上了我的眼睛。

“拿着吧!”那位过路叔叔说着,弯腰扶起了我的自行车,可是车把已经摔弯了。

“小姑娘,到这儿来。”一位卖衣服的叔叔把自己摊位上的衣服挪了挪,让过路青年把车把靠在货架上,帮着把车把正过来。

小姐姐,”我刚接过车子,一位大概上一年级的小妹妹挤过来,“你的钢笔。”

“谢谢!“我突然哽咽了,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你真没摔坏?”那位漂亮的大姐姐关爱地问。

“没……”我轻轻地摇了摇头。

透过泪水,望着一张张陌生而亲切的脸庞,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可吐出来的只有“谢谢”。

过路叔叔扶着车,待我骑上,才松开手。虽然脚有点疼,可我却比以前骑得更稳。我知道,在我的身后,正有一群不曾相识的人关心地注视着我,我分明看到卖衣服的阿姨那饱经风霜的慈爱的目光,大姐姐那双美丽而关切的眼神,年轻叔叔那沉静而友善的眸子……一束束目光聚成一条恬静的小溪,淙淙地流淌着,一直流进我的心底……

10.在美国上学的日子 篇十

上学第一天,一位老师把我领进教室。脚还没踏进教室大门,就听见里面乱哄哄的,那时班主任还在里面呢!这真让我吃惊,因为在中国的小学,只要班主任来了,所有孩子肯定都坐得端端正正;有时甚至老师不在班里,同学们也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班里有一个来自中国广州的男孩儿,老师安排我和他同桌。老师给我发了新书(新书非常厚,桌洞里基本放不开),并把我介绍给全班同学。班里一共有24名学生,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眼睛:有的像蓝宝石,有的像绿翡翠,有的像玛瑙;他们的头发颜色不一:有的是黑的,有的是深黄的,有的是黄里透白的;他们的皮肤也各式各样:有黝黑的、有褐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大多数女生披着长头发、戴着耳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呢。一到上课的时间,同学们就成了课堂的主人。瞧,身后的那个日本男孩儿,总是跟老师顶嘴,大声反驳,甚至还嘲笑老师。前排的黑人男孩儿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门外,很快就被老师抓了回来。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叠飞机,趁老师不注意时抛出去,再捡回来。最终,纸飞机被老师扔掉了,可他还不罢休,故意打了一个呼噜,引得同学们大笑不止。

在美国上小学,好玩儿的事情比较多,比如在我上学的第一天,上了一节语言课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去看杂技,看石头展。算起来,真正上课的时间并不多。

学校里有免费的午餐。午饭后还有一节课,下午一点半就放学了,同学们要跟老师击掌告别,然后坐校车回家。作业通常很少,老师批改作业并不严格检查,更不打分。这些都跟国内不一样,这么早放学,那么少的作业,我刚去时还有点儿不适应呢!

三个星期转眼就过去了,在美国上学的日子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指导教师张清)

向你介绍我

11.上学的句子 篇十一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90后”,而出生于21世纪的孩子们也将进入中学,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存在自私心理,而那些少年犯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极端自私,对他人生命极端漠视。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社会文明”的标志。因此,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部分构成,人文知识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一种了解和掌握,人文精神是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过程中,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升华,它主要表现为形成人的价值观、伦理道德、人格情感和对社会的认识理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又把“尊重、关爱、责任”作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那么,如何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呢?

首先,教师不能满足于只关心学生的纪律和成绩,而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并把这种关心扩展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时刻受到激励、充满自信,从而关心社会并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同学们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心里话,他们孤独寂寞,需要人说话。三个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展开,把课堂建设成他们宣泄感情的渠道。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说到和父母闹矛盾,说到成长的烦恼等,我会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和解的办法,尤其教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珍惜友谊善待他人等。除了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外,我还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在心里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最后,人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感受生活的愉悦。思想品德课应为学生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最好的条件,教师语言应丰富,授课形式应多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是欣赏的过程。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联党组书记衣俊卿教授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人与自我,即如何自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二是人与他人,即如何关心、关爱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三是人与自然,就是要对自然感恩。

这三个方面,在初中三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是有所体现的。如七年级上册的“新学校,新同学”,就是在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同学;“珍爱生命”教学生关爱自然,悦纳生命;“感悟青春”则是让学生体会青春的美好,“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拒绝”;七年级下册的“做自尊自信的人”,“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目的在于教导学生自尊自信,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法律知识等,就是促使学生懂法、守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注意:

一是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帮助学生学习、探讨,不断增长知识智慧、开阔眼界胸怀、理解责任使命。

二是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现实,联系自己和同伴的思想状况进行思考,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如关心父母、帮助同学、同情弱者等,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是做到知行统一。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行是知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坚持知行统一,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养。事实上,高尚的行为是以正确的认知为指导的,如果提高人文素养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触及自己的思想,不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或者知而不行、知行相悖,提高人文素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说教,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践。

12.小学作文:上学的乐趣 篇十二

小学二年级作文:上学的乐趣

大家好!我叫刘佳依,是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二年级五班的学生,我把上学当作乐趣,我想把它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同分享这种乐趣。记得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爸爸对我说:“佳佳,今天我们回姥姥家吧。”我很奇怪地问爸爸:“今天不是星期一吗?我不是要上学、升国旗吗?哎呀!迟到了,赶快走吧!”爸爸听了以后哈哈大笑着说:“佳佳,你糊涂了,今天小脑袋瓜不转圈了?”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星期六。现在你们可知道我多么喜欢上学了吧?

我非常喜欢上学,因为上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当一个有文化的人;上学还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我们还可以学到对方的优点,还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爱护着我们,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老师那温暖的怀抱。

13.上学的第一天 篇十三

因此你必须得上学!必须!

自从向我宣布了这件事,我大为震惊。我应该成 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我不已经是个这样的人?对此我真不理解。我的过去可跟我完全是一回事呀,就永远这样生存,活下去,是我过去惟一的、也几乎是本能的愿望,我就安于此。自由,太平,欢乐,独立自主:为什么人就应该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父母的各种管教都没打破这种状态。难道他们想要夺去我的这种生活,而代之以“应该”和“必须”吗?难道他们想要我违反一个尽善尽美的、完全适合我的生存形式吗?

我简直弄不懂这件事。

用别的方式而不是按照我常用的有意无意的方法去学习,我既不感兴趣、又不实用,我过去可完全是精 力充沛的、生气勃勃的。我掌握市井上的土话,就如我掌握父母所说的标准德 语一样。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当中有着多么了不起的智慧的成果,它是无法估量的,一个孩子更难看到这点。在玩耍中,在没有意识到已经学过什么的时候,我就在使用一部包罗万象的词典中的所有语汇概念,以及与此有关想象世界中的一切语汇与概念。

不进学校我是不是也许真的能成长得更快、更好和更充实呢?

但是最糟糕的也许是我所感受到的灵魂上的痛楚。我父母一定知道他们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曾经相信他们那无限的爱,而现在他们把我交到一个陌生的、令我恐惧的地方去。这难道不是像把我驱逐一样吗?他们承认他们有责任把我DD一个只能在自由自在的氛围里,在自由的行动中才能生存的人DD关在一个房间里,他们承认他们有责任 把我交给一个凶老头儿,已经有人跟我讲起这老头儿,并且说以后有我受的:他用手打孩子的脸,用棍子打手心,以致留下红红的印记,或者是扒下裤子打屁股!

上学的第一天临近了。第一次上学的路,我已记不得是拉着谁的手,我是怀着又害怕又畏缩的心情走过这段路的。当时我觉得那是一条长得无尽头的路,当我半个世纪后去寻访那古老的校舍,只是由于它从古老的“普鲁士皇冠”的窗口一眼就可望及的缘故却反而没有找到它时,我确实感到 很惊讶。

途中我曾几度绝望,送我上学的女人说了许多好话,当她在学校门口把我一个人留在集合在里的孩子们中间之后,昏昏沉沉的顺从就取代了绝望。

有短短的一段等侯时间,在这期间同甘共苦的小伙伴们相互探询着彼此认识了。当我们拥在学校前厅里的时候,一个小东西向我靠近,并且试图增强我的恐惧感而后快,他已经看出了我的害怕心理。这个肮脏的蛆虫和坏蛋选中了我作为他暴虐狂本能的牺牲品。他向我描述了学校里的情况,这一点他知道得并不比我更多,他把老师描绘成一个专门对学生进行刑罚的差役,当他看到我充满恐惧的哭丧的脸上流露出相信他的神情时,他高兴了。这个捣蛋鬼说:你说话,他打你。你沉默不语,你打喷嚏,他也打你。你擦鼻涕,他也打你。他大声叫你时,就是要打你了。你要注意,你跨进屋里去,他也打你。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他就用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听说的方言叨唠个不停。

一个小时以后,我回到家中,高高兴兴地一边和父母一起吃饭,一边吹牛,然后比往日更加高兴地冲向室外,奔向那童年时代无拘无束的、尚未失去的世界。

不,这所乡村学校,连同那位年老的、脾气总是很不好的老师布伦德尔,都没把我毁坏。我的生活空间没有被夺走,我的自由、我的生活乐趣依然如旧。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第一次上学时的心理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请想像一下“我”放学回家后的心情,并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害怕DD绝望DD顺从。

2.略

14.网上学评教系统 篇十四

一、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对系统的开发至关重要, 可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因此对系统进行技术可行性、系统运行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社会的可行性和法律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1. 技术可行性

首先, 学校为我们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其次, 身为计算机系的学生, 通晓一些软件知识是肯定的, 运用软件编程能力也是必需的。当然, 我们还是学生, 能力还是有限的, 但是我们会向知识渊博、诲人不倦的老师请教, 相信, 我们的系统将会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分析SIMS, 尽管其在组织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 但是就整个系统的技术构成上来看, 它还是属于一个数据库应用类的系统。其基本操作还是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查找、查询等。开发出界面友善、功能齐全的网上学评教系统还是可以的。

2. 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本系统可以运行在Windows XP/7等操作系统上, 可说市场上流行的操作系统都可以支持。因此系统运行可行性没问题。

3. 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我采用Sun公司推出的Elipse作为开发工具, 利用其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 在静态页面中加入Java程序片段或JSP标记就构成了JSP页面。JSP技术为创建显示动态生成内容的Web页面提供了一个简捷而快速的方法。JSP技术的设计目的是使得构造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更加容易和快捷, 而这些应用程序能够与各种Web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浏览器和开发工具共同工作。

4. 经济的可行性

系统的开发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的购置费, 普通的PC机即可。加之新系统的友好界面和强劲的功能支持, 会使工作人员效率提高, 节省了人力、物力, 进而提高了经济的效益。在网上学评教系统中,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纸张来进行调研与考察, 只要发布一个公告就可以对学校资源评价, 学校可以省下经济来发展教育事业, 不必为评价学校资源而去浪费资源, 通过网上学评教系统, 学校可以了解资源分配和资源搭配的可行性。

5. 社会的可行性

网上学评教系统学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产业化、学生评分评教, 公平公正化。这不仅适应当今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工作的效率。

6. 法律的可行性

网上学评教系统并不与任何法律或国家相关规定相抵触, 其在法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需求分析

1. 功能需求

本系统是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网上学评教系统, 该系统的目标是进行对教师, 课程, 班级评教, 实现学生评分, 评教的公平化, 公正化。对评教留言实施保密, 保护好教师, 学生评分的留言隐私, 教师可以查看自己的评分情况, 评教留言, 以免一些学生根据别的学生评论的不良言语而潜移默化的影响评教系统的真实性, 管理员根据评教活动结束, 将评教信息, 评教内容, 完全公开。学生评分评教采用虚拟化昵称来进行评教, 保护好学生评教的学生资料。教师没有权限来进行对别的老师的评分评教。管理员无权操作评分评教, 只能查询查看评教信息及评教内容, 和档案信息管理, 增加评教内容。学生不可以对一个教师, 课程或班级进行刷分, 评教。

2. 性能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 网上学评教系统应该满足以下的性能需求:

(1) 系统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将来要承受的信息量, 查询时保证系统准确性;

(2) 系统的开放性: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查询功能;

(3) 系统的易用性:系统应该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词语和中文信息的界面, 缩短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

(4) 系统的保密性:系统需要密码保护, 防止不具备权限的人对系统以及信息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耿霞, 邹婷婷.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虞益诚.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 (第二版)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裙子不见了二年级作文下一篇:2024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