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督查

2024-09-29

考核督查(8篇)

1.考核督查 篇一

督 查 考 核 制 度

为适应行业改革的形势要求,确保上级局及县局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和目标考核工作,逐步实现督查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根据上级局有关文件精神,对照省、市局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局督查与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县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具体工作由县局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

二、督查考核范围

对全局所属各部门及市局(公司)驻含部门的营销二部、烟草便利店、财务委派室等部门工作进行督查。

三、督查模式

督查方式实行“三级”督查具体为:

1、一级督查由专卖监督管理办公室(督查主体含所队)和卷烟营销部所属各部门组织实施。专卖监督管理办公室将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组织人员对所属员工工作任务达成、工作质量、等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月查辖区零售户数的10%,第二个月不重复,月度为所属员工考核打分。

2、综合办公室及各部门进行二级督查:

综合办公室每旬对中队进行一次督查,每月三次,每次市场抽查零售户不少于20户,每月组织各部门对市场进行一次督查。综合管理办公室按月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规督查;不定期进行全方位督查;并根据县局总体部署和领导指示,适时对某项中心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每次督查按月总结,报县局领导。

3、领导层进行三级督查:班子成员每月督查两次,督查40个零售户,月底对分管部门月度工作进行打分。

四、督查内容

1、卷烟市场监督管理情况;

2、车辆、人员等安全管理情况;

3、依法行政、规范办案、文明服务履行情况;

4、国有资产的管理与保值增值;

5、干部职工队伍贯彻执行上级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管理制度情况;

6、营销部门规范经营情况和工业企业驻含代表的工作行为;

7、省市县局下发的重要文件中有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的重大事项;

8、县局局长办公会议、月季度管理经营调度会及县局专项工作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

9、县局领导现场办公、召开协调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

10、县局领导批示或交办的其他重要事项。

五、考核办法

1、考核分为月度和考核。

2、月度考核结果与当月工资、奖金挂钩,年终奖及评先创优挂钩。

3、考核内容

(1)、各中队月度考核内容:月初计划完成情况、市场综合抽查率、摧毁假烟销售网络、工作质量、安全管理、依法行政、文明办案等关健性考核指标。

(2)、机关科室月度考核内容:月初计划完成情况、内部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廉政建设、工作质量、贯标及县局下达的关键性指标等。

六、督查考核要求:

1、各部门每月月底前将分管领导同意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上报综合办督查。

2、各部门每月1日要将督查考核情况报综合办公室备案存档。

3、综合办公室要积极主动的收集整理督查考核资料。

4、综合办公室据督查考核情况造发工资、奖金。

5、综合办公室每月对督查情况通报一次,奖惩并举、弘扬正气,遏制不正之风。

6、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由分管领导签字后反馈被查部门,被查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整改结果进行再反馈。

七、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其他考核方案如果有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2.考核督查 篇二

一、提升督查质量,在督查位置上有高度,做到主体科学

督查工作的本质属于领导行为,领导干部在督查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带动作用、指导作用和协调作用。一是突出县级领导抓督查的主体作用。对县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由县委督查室及时细化分解,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抓落实,既是落实工作的责任人,又是检查工作的督导人,使县级领导真正成为既抓决策又抓落实的主力军。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我们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路段责任制,使他们既在一线督促检查工作,又在一线参与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我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根据全县总体工作安排,我们每年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督查观摩活动,请县委主要领导主持督查,由县四个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实地督查,使督查工作高位启动,借势树威,有效地促进了决策落实。二是坚持各单位主要领导抓督查。我们坚持一把手对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负总责,对涉及全局的重要决策和部署,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在督查对象上,既督事又督人,既查上又督下。各乡镇党政正职、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均被列为督查对象,既当督查工作的谋划者、指挥者,又当督查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使领导督查与督查领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联合互动督查,在督查体系上有广度,做到机制科学

我们充分发挥县委督查室总调度、总协调、总枢纽的作用,把领导督查的导向性、党政联合的权威性、部门参与的专业性、新闻督查的鲜活性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督查部门孤军奋战抓督查“分量轻、效果差”的问题。一是县委督查与政府督查相结合。首先是党政联手。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要工作列为重要督查任务,县委、县政府两个督查室密切配合,联手督查,协同作战。其次是上下联合。凡县委的决策一旦安排部署,由县委领导亲自深入一线,督促落实,县委督查室参与分解任务,定期检查评比。再次是部门联动。县委督查室和职能部门联合行动,密切配合,使督查工作更具权威性。二是部门督查与乡镇督查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乡镇和县直单位的督查,一般由县直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联合进行,互相交流情况,共同解决问题,县委督查室着重进行组织协调、催办督办、了解情况、综合情况,帮助双方解决在督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对双方配合不好、督查不力等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今年以来,在开展专项督查中,由于责任明确、分工具体、指导协调及时,较好地克服了个别县直部门和乡镇在完成督查任务中存在的被动应付的局面。三是领导观摩督查与媒体督查相结合。对全县确定的重点项目,由县委主要领导带领县电视台进行定期观摩评比抓督查促执行,现场检阅工作成果,并将观摩评比结果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观摩督查和媒体监督,使各单位各部门之间比位次、找差距、争先进,营造出了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督查重点,在督查内容上有深度,做到目标科学

督查工作要围绕某一专题,突出某一重点,侧重某一方面,针对某一角度,有的放矢地开展。一是在重点内容上求突破。我们以“打造平安商水,构建和谐新商水,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把培育新的、大的、有带动能力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立足县情,围绕农业资源办工业,着力培育工业龙头,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等。为确保这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县委督查室认真研究督查方案,并分解立项进行督查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二是在重点环节上求突破。即对牵动全局的关键点,集中力量攻坚,追求最佳效果。在今年开展的全县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教育与整顿活动过程中,共涉及工作、纪律、廉政、卫生、制度等多项要求,我们把工作日午间饮酒、开会期间接打电话等作为重中之重来督查,不定时地深入到各单位、饭店进行暗访督查。同时,对各类县委会议的参会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无故缺席、迟到的单位和在会场接打电话及抽烟的个人进行了通报批评。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督查,使全县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三是在重点单位上求突破。就是对主要责任单位穷追不舍,咬住不放。在去年开展的城建“百日会战”中,我们集中力量对几个任务量大、有代表性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攻坚,一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有力地推动了各个项目、工程和道路的施工进度,为实现我县“三城联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督查协调,在督查方式上有尺度,做到定位科学

督查工作层次多,情况复杂,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科学的督查方法。一是正确处理抓大与理小的关系。即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牢牢抓住影响科学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扎扎实实地推动落实。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立足商水实际,坚持大局为本、民生为重,狠抓了林权制度改革、作风纪律整顿、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的督查落实。同时,对工作中的其他事项也积极实施精准管理,分门别类、因事制宜地搞好督办;对办理周期较长的事项,积极开展跟踪督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直至完全落实。二是正确处理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在决策落实过程中,督查工作不能被动地监督执行、反馈落实,而是要当好“参谋助手”,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服务。我们以建立问题发现机制和反馈纠偏机制为目标,不断延伸督查工作链条,大力开展“问题督查”。对重大督查事项,积极引导督查人员牢固树立“身在兵位、胸有帅谋”的大局意识,做到在落实中寻求主动,在监督执行中及时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超前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做到早知情、早介入、早研究、早反馈,确保了整体工作部署的顺利实施。三是正确处理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我们建立健全了定期学习制度,积极拓展学习平台,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严格督查工作纪律,强化督查干部队伍管理,注重培育真督实查的科学督查观,培育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和求实创新的工作方法,从而保证了各项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搞好督查调研,在督查效果上有力度,做到反馈科学

3.环保督查遭遇尴尬 篇三

应时而生

“十一五”期间,节能与减污是贯穿始终的两大环保主题。而“十五”期间的环保任务已经欠了账,但新老问题必须在五年之内解决:单位GDP消耗要降低20%,污染排放要减少10%。与此同时,中国参与的国际多边环保公约已经达到了57项。环保部门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

既有的环保管理体制却是弊端丛生:国家环保部门与地方部门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是业务指导关系,所以地方环保部门执行力很弱;跨区域(省市)的污染问题非常多,比如,淮河涉及四个省,但各自为政的环保体制却对解决跨省纠纷无能为力;执法难,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可是执法依然难以到位,症结在于地方保护主义猖獗。

2006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环保工作十二字方针:“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至此,国家环保总局参照国土资源部等几个部门比较成功的经验,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大区管理方式,全面着手成立直属派出管理机构督查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2年,华东督查中心就开始试点。2003年,华南督查中心开始试运行。2006年10月25日,西北督查中心在西安揭牌。2006年11月,成立伊始的西南督查中心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督查通知书,并于12月5日在成都正式挂牌。12月22日,东北督查中心揭牌仪式在沈阳举行。至此,五大督查中心在2007年全面展开运作。

只是“传声筒”

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宁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介绍,华东督查中心是依托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建立的,最初的督查人员全部来自环科所,现在两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他是所长兼中心主任。中心最初人员编制规划70名,现批复30名,在去年招聘两名副主任和5名公务员之前只有8位工作人员,人手紧张时就只有从所里抽人帮忙。

华东督查中心研究员蒋建国(环科所纪委书记)告诉《小康》,华东督查中心的督查人员都是从环科所技术人员中调入,因此,具有技术优势。

但是,华东中心遭遇的尴尬局面也常常令人感到无奈。

2006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曾带队赴华东、华南督查中心调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等也参加了调研。但王灿发对督查中心的运行情况不甚满意。他在接受《小康》采访时称督查中心是“传声筒”——环境事故发生后,有的地方不让督查人员进现场或不让参加开会,督查人员无现场处置权,只能把信息向总局汇报。

王灿发认为国家赋予环保督查的身份、权限规格和经费等不到位:既然土地监察都是副部级,环保督查为什么才司局级规格?一个机制要运行,需要法律依据,还要保障它的经费,华东中心编制30个人,现在才8个人,东北中心才两个人,2006年每个中心才招聘5个人;华东中心缺乏设备、资金,每年运行资金需要500万,现在最多才给拨100万……

几多困扰

高振宁向《小康》表示:王灿发教授的说法符合事实,实际上,困扰督查中心的问题,比王所述还要多。

执法身份遭诟病

五大督查中心(包括核监督站)均为事业单位编制,却行使执法权力,属于主体不合格。高振宁甚至对“中心”的名称也颇有微词:“事业单位、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叫‘中心’的太多了、鱼目混珠——有的是国家批准的正规机构,有的是民间搞的什么‘中心’,‘中心’使执法形象大打折扣。”

国家环保总局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副司长章少民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也说,“现在我们发愁的是执法主体的问题,身份与职务的确不相符合,这样会影响执法权威与执法效果。”但他随即表示事业单位代行执法现象在我国并不罕见,所以经环保总局与人事部协商,11个派出机构均“参照”公务员管理。于是,执法就“名正言顺”了。

项目工作经费不足

在经费问题上环保总局与“中心”各执一词。

章少民否认经费“不足”的说法,“督查中心由国家财政拨款:‘吃饭费用’(人头工资)全部按实际到编人数拨付;工作、业务费用,比如配车、设备等则按项目给,完全没有问题。”

但高振宁透露,中心在经费上获得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从2002年试点开始,到2005年,总局给华东的拨款每年只有10多万,最高不超过30万;到了2006年,才陆续给了一些工作经费,配了一辆车;原来的工资、车辆费用、差旅费和福利等都由环科所承担。目前,虽然“工资问题已经解决,但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还比较缺乏。”

现场没有处置权

2006年1月8日凌晨,一艘装载465吨浓硫酸的宿迁市个体运输船在长江扬中段市民用水取水口处沉没。然而,沉船打捞出水后,宿迁市与扬中市对该谁出钱处理沉船争执不下,致使沉船吊在空中11个小时无人问津。高振宁表示,如果督查有处置权,就可以马上责成地方政府拨款,或动用应急基金处理,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浓硫酸继续泄漏到水里。

督查中心的工作内容具体有四项:执法暗访,跨界纠纷协调,应急响应,接待来访。但在执法暗访中查出问题却没有处罚权;跨省协调,也只能区分责任,最后处理决定由总局作出;应急响应在现场也没有处置权,只能了解情况,书面报告总局。

遭遇信息封锁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环境污染事故突发前,督查中心无法掌握华东六省一市容易发生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在环境事故突发期,督查往往仓促上阵,多半凭经验办事,缺少技术支撑;在环境污染事故后续处置期,督查难以从正常渠道得到任何相关信息。

现场督查中需要的相关资料地方环保部门不提供,需要地方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更难获得;不能成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指挥部”成员,无法获知事件的进展和拟采取的处理方案;提出的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处理处置的意见地方政府不采纳;执法远没有公安、工商、国土、卫生等部门强硬,执法手段落后、处罚难以到位。

执法中面临危险

高振宁说,“督查工作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职业,有时候地方搞偷排偷放,你不暗访就不能发现,而暗访就有危险。”

一次,蒋建国进行暗访,一脚踩在一个灰堆上,结果几乎整个身子没入高温高热的灰坑中,双手被严重灼伤,幸好被同事及时拉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手腕周围的伤痕还清晰可见。蒋建国还在一次突击暗访中,遭到安徽违法排污企业保安的围攻。而另一次,他的同事在山东某地执法时,被对方当胸击打一拳……

技术力量不完备

除华南督查中心也是依托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建立外,东北、西北和最大的西南督查中心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督查执法质量。因为它们必须谋求外援——社会力量如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助完成任务,这不免产生诸如参与督查的人员身份是否合法、技术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给予的报酬标准怎么掌握(过高会否带来经费超标)等等问题。

监督对象定义模糊

高振宁指出,总局给督查中心规定的监督对象定义摸糊,“监督地方”是指省级政府、省级环保部门还是地市各级政府或环保部门呢,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而国家土地督察局的监察对象定义十分清楚。

执法规范尚未建立

4.选派考核,换届纪律督查 篇四

考核办法: 分为所在乡(镇)和任职村两步进行。

1、在乡镇考核的方法

个别谈话

分别听取乡镇党政正职、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包村干部、部分站所负责人的意见。谈话内容主要了解选派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

2、在任职村考核的方法

在任职村考核工作按以下办法进行:

⑴召开选派村党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选派干部第一述职报告。

⑵测评。参加测评人数要达到应参加对象的三分之二以上。测评是根据被测评人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性情况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给予评价。⑶个别谈话。听取选派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和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见。

⑷查看选派干部实施的发展项目、为群众所办的实事、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和有关档案、会议记录、选派干部工作日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向承诺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发展集体经济启动资金使用帐目和向社会争取的款物收支账目等情况。

⑸考核组根据考核情况,按照《第四批选派干部第一工

作量化评分表》逐项进行打分。

督查组

1、对严肃换届纪律重视情况。是否将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与换届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换届纪律教育宣传情况。是否按照教育在先、警示在先得要求,对“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对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特别参加推荐的人员、换届人选、党代表做到全覆盖。

3、相关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在换届工作各个环节、是否认真落实严肃换届纪律相关措施。特别是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信访举报,是否按要求进行查处。

4、重要信息沟通情况。对换届工作中采取的严肃换届纪律的措施、查处违反换届纪律问题、换届中突发事件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等方面信息,是否及时向上级党委报送,重大情况做到随时报送。

督察组到乡镇听取乡镇党委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了解乡镇党委严肃换届纪律具体举措,查看有关材料,与乡镇党政班子部分成员和部分党代表进行个别谈话。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乡镇党委采取措施予以加强,并对继续做好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提出要求。

1、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实施方案;

2、开展严肃换届纪律学习宣传相关材料;

3、乡镇党委书记与后备干部及党代表专题谈话材料

反映换届人选问题特别是违犯换届纪律的信访举报及查核材料

5.人居环境督查考核制度 篇五

对全县各乡镇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情况,县人居办将组建3个督查组,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督查,将督查工作情况总结上报县提升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

一、督查组的组建:XX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每个督查组3人,由正处级调研员任组长,两名工作人员任组员。分别负责一片区:XX镇、XX镇、XX乡、XX镇;二片区:XX乡、XX镇、XX乡、XX乡;三片区:XX镇、XX乡、XX镇、XX镇。

二、督查的主要内容: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开展情况,重点督查城乡“治脏、治乱、治污、治堵、拆违、增绿、增花、增果、增光”及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工作。

三、督查方式: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四、督查要求:每月督查一次,每月22日前将将督查情况报人居环境办。

6.效能风暴行动督查考核办法 篇六

为有效推动效能风暴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根据《肃州区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督查考核对象

各乡镇、社区,区直各部门、单位,驻肃有关单位。

二、督查考核内容

督查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各单位在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六大攻坚战的过程中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落实任务、优化服务、协调配合、提升效能的相关情况。具体分为十个方面:

(1)效能风暴行动组织领导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单位在效能风暴行动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深入安排部署、加强宣传动员、开展督查检查等情况;

(2)效能风暴行动阶段任务完成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单位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步骤,落实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的情况;

(3)机关效能制度体系建设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单位内部健全完善机关效能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强化优质服务的情况;

(4)效能风暴行动责任落实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单位落实工作制度和执行工作纪律的情况以及行政投诉受理、处理、反馈等情况;

(5)开展项目建设攻坚战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落实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情况,项目落地开工、建设进度、协调服 务等情况,强化项目考核工作等情况;

(6)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攻坚战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审批监管、清理收费项目的情况,各部门之间在行政审批事项方面协调配合的情况;

(7)开展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攻坚战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规范招投标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等情况;

(8)开展优化政务环境攻坚战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工作情况,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分中心、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等情况;

(9)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攻坚战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依法确定行政执法主体、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压缩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情况;

(10)开展提升工作效率攻坚战情况:主要督查考核各单位健全、落实机关效能各项制度、加强教育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改进会风文风等情况,开展作风效能百日突击活动和民主评议活动等情况,通过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推动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等情况。

三、督查的方法及形式

督查主要采取阶段督查、专项督查、定点督查、明察暗访四种形式进行,具体由区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查考核专项工作组负责实施,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1、阶段督查:根据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对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第一和第二阶段每个阶段至少督查1次,第三阶段督查次数不少于3次,第四阶段督查次数不少于2次。

2、专项督查:根据落实六大攻坚战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任务相关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

3、定点督查:根据区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肃州区效能风暴行动督查整改通知单》,对相关单位的有关重点问题进行定点督查。

4、明察暗访:由区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查考核专项工作组组织部分区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和新闻媒体,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单位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情况进行访查。

督查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走访了解、实地查看等程序进行。

四、考核的方法及程序

效能风暴行动考核工作由区考核委员会牵头,区委组织部和区考核办具体实施,结合区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一并进行,实行百分制量化计分,设置10个考核主体,各占10分。

1、日常督查。主要由区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查考核专项工作组根据督查检查情况,年终统一打分。

2、明察暗访。主要由区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和各新闻 媒体根据明察暗访的情况,年终统一打分。

3、专项评价。主要由除督查考核专项工作组外的其他四个专项工作组根据各考核对象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年终打分。

4、年终考核。年终考核主要采取民主测评、乡镇(社区)与区直部门互评、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评价、区级领导评价等程序进行,各占10分。

(1)民主测评:区委组织部和区考核办结合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对各考核对象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情况量化计分。

(2)乡镇(社区)与区直部门互评:由区委组织部和区考核办组织各乡镇(社区)、区直部门就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况进行互相评价打分。互评情况量化计分。

(3)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评价:由区委组织部和区考核办协调各考核对象上级对口业务部门,对各考核对象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情况量化计分。

(4)区级领导评价:由区委组织部和区考核办组织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对各乡镇、社区、区直部门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情况量化计分。

五、考核结果运用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考核情况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创建“五好”班子和干部提拔任用、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

1、效能风暴行动考核得分按5%的比例折算后,计入各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得分;

2、效能风暴行动考核得分低于80分的,领导班子和班子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

3、对出现下列五种情况之一的,单位领导班子考核不得评定为“良好”及以上等次,干部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1)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因效能问题被投诉2次及以上并经查证属实的;

(2)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因效能问题被市、区两级通报批评的;

(3)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因效能问题在市、区两级新闻媒体上曝光的;

(4)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因效能问题被市、区两级给予组织处理的;

(5)效能风暴行动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

7.督查工作之我见 篇七

督查工作面广量多,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必须学会弹钢琴, 把领导最关心、社会影响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事项作为当下工作重点。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抓督查。及时对重点会议精神进行任务分解, 及时跟踪和掌握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的详细情况, 定期以通报的形式予以刊发。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仅仅满足于责任单位报材料, 对能看见实际情况的坚持实行现场督查, 对不能看见实际情况的坚持多方核查, 切实做到真督实查, 确保360度全方位无遗漏。二是围绕重点工作抓督查。认真领会批示精神, 不断完善批示办理流程。对县委领导同志调研时提出的具体任务, 坚持第一时间交办到位, 同时做好现场督查时的音像资料存档工作。制作统一的督办单、情况汇报参考格式、批示办理注意事项, 加强责任单位贯彻落实县委决策的时间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为保证领导批示“事不过夜”, 能当天送阅的就在当天呈送给责任领导相关批示复印件, 因客观条件不能送阅的, 就电话汇报主要精神, 在遵守保密规定前提下, 向领导信箱或其秘书发送批示照片, 保证领导批示第一时间传达到位。三是围绕树立权威抓督查。督查室权威性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前提条件, 督查部门要创新方式方法, 更好更有效地抓落实。首先, 巧用领导授权。督查部门要把握住党委赋予的牵头协调、督查通报等方面的权力, 借领导的权威做好“钦差大臣”, 推动工作快速有效地落实。其次, 敢用领导授权。督查工作经常会遇到各方面的阻扰力量, 督查工作就是要纠正各种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决策的行为, 因此, 做好督查工作一定要具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切实做到敢督真查。再次, 会用领导授权。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工作涉及专业性内容, 情况较为复杂,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 把内容相似的督查合并归类, 避免出现重复督查等现象。为了做好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 突破人员较少的瓶颈, 聘任工作经验丰富、关心本地发展的同志为“民生义务督查员”, 负责对县委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涉及民生的焦点、热点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 延伸视觉、触觉, 提供第一手可靠翔实资料。

二、理清思路, 健全机制

落实是衡量督查工作的唯一标准, 督查部门一定要围绕“实”字, 做到摸实情、说实话、求实效。

一是找准自身定位。在抓落实过程中, 不能打着领导的旗号, 颐指气使, 指手画脚, 而是要虚心地先调研学习, 掌握了实际情况后, 积极为基层出谋划策, 协调落实, 在现实中体现实际的督查推动作用。二是抓实工作重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领导重视的方面, 创新方法, 加大力度, 务求实效。三是反馈信息要真实。要本着对领导、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坚持实事求是, 既乐于报喜又敢于报忧, 确保督查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

要达到如期的效果, 必须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纪检监察的作用,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 督查部门为枢纽, 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的大督查格局, 进一步健全分解立项制度、落实情况报告制度、回访复核制度、情况通报制度, 形成自上而下、行之有效较为完善的督查工作制度体系, 不断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

三、锻炼能力, 提高素质

8.大督查:钢铁去产能告急 篇八

9月初,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组成的钢铁去产能督查组已基本完成任务收队。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此次十路督查大军重点督查的内容包括去产能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任务分解和进度落实情况、产能实际退出情况、奖补资金筹措使用情况、职工安置情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央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化解过剩产能是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重要工作。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6号文”),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下称“部际联席会议”)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部际联席会召集人徐绍史表示,总体看,去产能存在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

违法违规、落后产能要坚决退出,这是去产能工作体现全市场公平的前提之一。

徐绍史总结了三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看到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的决心出现了动摇。

督查组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本次督查行动不仅要查进度,还要厘清当前去产能相关工作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搞清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等等。这有助于2016年年内去产能工作实施,也为“十三五”期间实现去产能工作目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基础。

有钢铁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内钢铁总供给过剩的格局短期不会有根本改变,钢铁行业亟待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进而完成转型升级。总结此前化解过剩产能的经验,认清问题所在,排除执行误区,规划长远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大督查

去产能工作部署以来,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经常接到当地民营企业老板的“求助”电话。这类企业产能多在100万-300万吨之间,原始资金投入多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且大都由民间自筹,赶上市场低迷时期,公司通过亏损生产“活了下来”。而对近期不断加码的去产能压力,这些在环保执行方面有问题的企业首先进入了地方自查的视线。

摆在这类企业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关停,前期投资付诸流水,未来还要面临此前投资人的债务追讨;二是加大环保投入,这意味着刚在上半年复产过程中尝到的甜头需回吐,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这是自5月中旬部际联席会议部署打响去产能攻坚战以来,督查组看到的山东、河北以及西部地区大量钢铁企业的缩影。

不仅如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还从督查组了解到,目前参与去产能责任划分的国企同样面临两难局面。

以河钢集团旗下宣化钢铁(下称“宣钢”)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按照河钢此前提出的规划,先期建设沿海1000万吨级精品钢铁基地,在具体进程上要确保在沿海新厂具备投产条件后,张家口宣化区老厂再停产拆除。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兼并重组省内特别是唐山地区其他钢铁企业产能,规划建设1000万吨级精品钢生产能力,最终形成2000万吨沿海精品钢铁基地。

而有钢铁业内人士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个1000万吨产能的钢厂,建设资金如果没有500亿-600亿元不可能建起来。按照先新建再拆除的步骤,现有设备的改造是否还要继续?如果现有设备改造后明后年实行搬迁,是否意味着此前的投入等于浪费?这其中的风险不小,但如果按兵不动,凭借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特别是鉴于上半年钢材市场利润可观,利益近在眼前。

不但是企业,地方政府也遇到了难题。钢厂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以河北省宣化市为例,宣钢现有800万吨生产能力,一旦搬迁,宣化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提前规划。

再如江苏省,作为以民营钢企为主的第二大钢铁省,民资投入让这一地区的企业竞争力领先全国,从更长远看,且从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考虑,未来结合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钢铁产能,是否还有区域性优化空间?如何借助去产能契机搞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挤水分

更具体来看,去产能工作千头万绪,比如:哪些企业需要去产能?哪些监管指标切实有效?去产能的责任主体都包括谁?相关配套政策是否覆盖问题点?去产能过程中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这些是不少企业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理顺之前,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8月4日部际联席会议通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钢铁去产能达到1300多万吨,是今年目标任务(4500万吨)的30%左右。

“现在去产能是高压态势,各地方分配指标,强力推行。而去产能工作要达到预期效果,还是要各方取得共识与理解。”有地方钢铁行业协会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3.99亿吨,同比下降1.1%。但今年6月,国内粗钢产量达6947万吨,折合日均产量231.5万吨,超过4月份231.4万吨的历史峰值。上半年钢企普遍通过复产获得了收益,即使遇到下半年市场过热后的冷静期,抱着“扛着”、“吃老本”想法的企业不是个别。

“愿意挺,是因为之前赚了钱,有老底可消化,但两三年后产能过剩问题没有缓解,过剩市场还是会将企业利润消耗殆尽。”有行业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上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展整体感觉不如煤炭行业。”有国有钢铁企业负责人说,钢铁行业整体存在等等看的思想,一些企业在生存和经营现实面前存有不想去、不能去、不敢去的畏难情绪。

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销售市场价格回暖,建材市场(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产品)价格随之复苏。但对此类技术门槛不高的品种而言,拼价格在所难免。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增加利润,产品的生产质量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是,去产能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造成了部分区域产品结构失衡。

以宁夏某合金产品为例,因拉闸限电等具体措施,该产品的产量大幅下降,但需求却因此表现旺盛,以致相关产品价格从每吨约4000元飙至每吨约7000元。

有参与“十二五”去产能相关工作的人士说:“‘十二五期间,全国淘汰了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结合以往的去产能工作,该人士提出,上述9000万吨产能退出,业内并不“解渴”。主要原因是彼时去产能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企业大都从对地区影响不大的产能入手。

“最令人担心和业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尽管钱花了、1亿吨产能目标完成了,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严重,行业境况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前述人士说。

总结相关经验,本轮去产能要推进落后产能、不合格产能和过剩产能早日退出市场,进而实现全行业的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

针对有关产业搬迁和转移的工作,有工信部相关人士说,针对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有新增项目或新增项目手续不规范的情况,如果不抓典型、不处理,扩展到全国,相关规范文件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真正需要转移的应该是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而所谓的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有关部门一定要搞好执行和监督,严防借改造之名增加新产能。

地条钢

目前被纳入去产能范围的企业包括:违法违规的钢企,即环保、能耗、生产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僵尸企业,即生产经营困难、难以挽救或救助后市场竞争力依然很弱;未来发展受限的企业,即不符合国家或地区政策导向。

对于这些企业,要真正要让化解过剩产能产生效果,需要公平的市场体系和竞争环境,否则难免事倍功半。

上半年,钢材市场回暖,各地地条钢生产作坊的生产速度堪比正规钢厂。这让本就处在去产能观望期的钢铁企业再度摇摆。“市场一好,大量非钢铁主流工艺的炼铁炼钢设施都开动了,利用废钢、中频炉来炼钢即是其中一种反映。虽然国家统计部门对此并无明确数据,但这类企业产量不容小覤。”有南方钢厂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类被称作“地条钢企业”的厂家有共同特点:普遍没有安装环保设施,达不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没有质量控制设施:买废钢不开发票,卖钢材也不开发票。其主要销售的是螺纹钢为主的建筑用材,虽有国家强制性标准,但这些不合规的产品还是流入了市场,缺少严格质检,很难有安全保证,更容易引起建筑安全事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地条钢企业一直游离在钢铁行业边缘,屡禁不止。相关监管涉及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

“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清退和处置情况,将极大地影响化解产能工作的质量。试想,如果违规企业不能早日退出市场,一些合规经营的过剩产能企业也不会甘心退出。”中钢协相关人士说。

违法违规、落后产能要坚决退出,这是去产能工作体现全市场公平的前提之一。有长期跟踪钢铁行业的人士认为,只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才能为后续深入去产能工作打下基础、为行业企业提升竞争力、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在同样的质量下,成本是钢企竞争的一道分水岭。这中间除了运营机制效率的比拼外,还有环保这一硬指标。

“我们现在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大概在150-200元之间。而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在每吨40-50元,甚至没有成本。生产钢铁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污水和扬尘,如果环保这一环节有疏漏,公平性、环境保护都无从谈起。”河北一国有钢厂人士介绍说。

“国家下大力气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是要行业好起来。但一旦相关检查、标准执行有所疏漏,对于合规钢厂不公平。”上述人士表示。

“过程很纠结。过剩的大环境下,加大环保投入无疑给未来经营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地方民营钢厂的负责人表示,对目前的去产能工作持观望态度,即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检查,另一方面权衡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的可行性。

政府部门是态度坚决的。9月12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明传电报形式印发《通报》指出,下一步,按照6号文要求,积极推进去产能各项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行为,对“地条钢”产能和落后产能要立即拆除,不得“淘而不汰”,防止“地条钢”和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全局观

面对国家层面去产能的决心,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考虑,也会左右为难。这也是当下个别地区僵尸企业存在的直接原因。

有地方向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化解过剩产能困难大、问题多,还没有在政策上形成聚合效应等。与此同时,为了报任务,一些早已停产的项目成为地方“充数”上报任务的首选。

“各地方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问题上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能光看表面,纠结于眼前的矛盾和利益所在。各有关部门也不应推诿,积极执行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办法并不断完善。”督查组相关人士表示。

“地方政府普遍希望把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结合到一起。”上述人士说。

而新问题也由此产生。一些地方企业的态度是,在没想好企业未来发展明确方向之前,先按兵不动,等待政策,对去产能并不太积极。

以一家年产能500万-600万吨的钢厂为例,其拥有的8座高炉因2015年效益不佳已有3座处在停产检修阶段。结合地方去产能任务分配,要求该厂关停一座即符合本轮去产能任务。此时,企业会选择先上报一座看看情况,另两座视市场价格情况再择期复产。

“从全市场讲,如果大家都不去产能,最终行业都没好日子过,集体沉船或者要经历日本等国家漫长的去产能调整期。”中钢协相关人士认为,国内钢铁业经营分散,且生产水平不高。95%以上的企业都不具备新日铁和浦项的生产经营水平,很多产品是大路货,靠市场价差赚钱,这种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

参与本次去产能督查工作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检查中发现,有地方政府称其所在省内不缺钢铁或钢铁不过剩。实际上无论一个省、一个市都只是区域市场,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前者的利益也不能代表全国利益。地方政府要有全局观,共同推进全国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反之,在一些先进产能聚集的省份,如果只是一刀切(用数字量化去产能)的做法也同样需要商榷。

该人士建议,目前各区域市场应根据此前上报的责任状公开各自去产能进度,并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和平台的监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去产能不能简单化。要依法依规,有力有度有效。当务之急是让不合规、扰乱市场发展环境的落后、违规企业先行退出。

化“观望”为主动

7月26日,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市召开。该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集。会议指出,地方和中央企业实施方案已报国务院备案,有关方面也签订了责任书,配套政策措施已经出台,2016年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拨付到位,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正在实施。

按照上述相关任务部署,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具体包括:化解过剩产能过程本身涉及的社会稳定和人员安置问题;化解过程中所涉及核心资产处置问题,包括债权债务处置等;化解后的转型、结构调整、升级。

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的样本,杭钢集团集团公司在会议上介绍了具体工作中的操作经验。地处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钢的去产能工作有着其它省份钢厂所不具备的“特殊性”。但一些参会的行业人士表示,如果国内钢厂都学习杭钢转型求变的思维,早做打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行业和企业的问题,那么国内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或许还会顺畅许多。

“产能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顾虑是现实的。但我们需要借化解过剩产能这一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结构调整,把被动去产能变为主动化解过剩产能。”有接近部际联席会议的人士说,化解过剩产能本身目标是具体的,要达到预期效果,涉及的问题多,解决难度大。但如果不解决,不往前推进,未来化解的效果难以理想。

“今年上半年,在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推动下,去产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各方对于去产能工作的态度整体上比较急躁。”有长期关注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团队认为,钢铁行业作为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伴随着过剩产能的去化,行业将逐步走向出清,供需格局将逐渐改善。但也需注意到,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调整,改革后钢铁行业内企业的分化将继续加大。

上述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去产能调结构,既不能搞计划经济,也不能无限盲目发展。各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做调整,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阶段性见到成效,不是调结构的最终目的,只是过程和手段。比照国际经验,化解过剩产能往往是在相关工作进展5年乃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才逐渐显现效果。

他还举例说,以中国目前广泛采用的连续铸铁技术为例。从1990年代中国钢铁行业开始大规模去“模铸”搞“连铸”。直至2005年后,中国钢铁行业才主要以连铸技术为主。2000年时,中国采用连铸手段占比70%,2005年以后达到95%以上。仅这一技术进步,行业用了20多年的时间。

而今天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显然有更复杂的一面。

双向调整

“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了 30%的去产能任务,这个任务完成量可能是有水分的。”华南地区某大型钢厂生产部门负责人认为,上半年部分产能已经是僵尸产能了,下半年仍有3200吨的任务较严峻,再去产能是要实打实“伤筋动骨”。

的确,非落后过剩产能需要分步、有序地去除、转型、升级。这是本次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要战场,但对地方政府又或企业而言绝非易事。

“结合下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攻坚任务,各地去产能任务,是硬生生去掉产能,还是战略重组;是低效率继续维持生产的,还是一定要把他们从企业挤出来,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在途径和支持政策上也有许多可以深入讨论的地方。”上述人士表示。

近期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案例有借鉴意义。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今天,如何应对危机与挑战,成了摆在钢铁企业面前最为实际的一项课题。

以韩国东国制钢公司近一年的产业调整布局为例,作为韩国第三大钢企,东国制钢近年来的业绩管乏善可陈。由于韩国市场规模有限,加之中国钢材的冲击,造船、建设等下游产业需求持续低迷。

近一年来,东国制钢通过经营策略调整,通过机构体系重组,出售非核心资产,发展主打业务等方向实施,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扭亏为盈。措施是产品差异化发展,量身定制,提升市场掌控力,提高企业收益。

由此借鉴,武钢集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工程师罗晔认为,中小钢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尤为艰难,企业只有敢于打破陈旧的框架,才能最终实现长足发展。

罗晔表示,国内中小型钢企也应该大胆实施机构体系调整,精简产能规模,全力发展主业,出售亏损资产,减轻债务负担,同时根据客户多元化需求,切实打造优势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市场份额。此外,企业在外部应不断加强与一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对标挖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中崇集团董事长仇瑜峰提出,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从企业角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增加有效供给为企业发展助力。一是对接终端,以销定产,去除无效产能,提高有效供给。二是调整供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供应成本,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三是信息化升级,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帮助企业生产、销售、物流网络化,从销售入手,倒逼传统企业结构转型。

当下进行的宝钢、武钢两家大型央企的合并,则是国家向市场各方显示了对于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形式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向和决心。这一重要尝试将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重组。

有长期关注钢铁产业的人士表示,试想一下,未来如果把国内约600家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0个钢铁集团,那么中国的钢铁强国愿景可期。

仇瑜峰认为,无论是2005年国内自上而下的钢铁行业发展政策调整,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倒逼国内钢铁行业进行市场化结构调整,都因为当时相关配套政策和执行遇到问题而未能坚持走下去。本次供给侧改革下的去产能工作,“正是市场倒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下的双向调整。”

上一篇:医院总务科培训内容下一篇:优秀论文 道德是教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