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经验分析

2024-06-18

服装行业经验分析(精选8篇)

1.服装行业经验分析 篇一

组员:蒋婷婷、谢燕、刘娅、胡佳丽、罗强、王伟仲

服装行业分析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所以我们以此为主题进行分析。

一、中国服装业现状

谈到中国的服装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第一:一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第二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然而在中国服装制造业如火如荼的虚假繁荣背后,却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

国内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所以,企业应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这种企业的结构好象是一个杠铃,中间是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两端是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就像杠铃一样,紧握中间的管理去平衡两端的能力,用两端的力量来显示企业的实力,这种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强,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企业由被动市场型的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七匹狼、波司登、美特斯邦威、洛兹,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二、经营模式

1.代理

a.区域代理:按 片区设置,省代理进货必须通过区域代理,这样转手次数多,利润空间小,并且对扩展市场比较慢。

B.省代理:直接从厂家拿货,利润空间大,扩 展市场较容易,并且对市场的反馈也较快。(目前主要采用这种模式)。

2.先款后货(预收预付款)。

3.经销商给加盟店管理库 存。

4.经销商上报明细给生产厂商。

5.配送管理

a.自营店(同价配送)。

b.加盟店(变价配 送)。

6.信用额度控制。

三、中国服装企业前十强

产品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 2010年服装业百强企业名单公司名称1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四、龙头企业分析

雅戈尔集团(创建于1979年)是一家以纺织服装为主业,房地产、国际贸易为两翼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过二十五年来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逐步确立了以品牌服装、地产开发、金融投资三大产业为主体,多元并进、专业化发展的经营格局,成为拥有员工5万余人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2010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34.8亿元,利润总额48.99亿元,实现税收22.31 亿元。总资产达到581亿元,净资产达到182亿元。

品牌服装

品牌服装是雅戈尔集团的基础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品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垂直产业链。2010年,雅戈尔在优化产业链、构建品牌方阵、加快生产基地梯度转移并向品牌运营型转型、推进面向未来的汉麻产业发展等方 面精耕细作,品牌服装板块取得突破性发展。

目前,雅戈尔在全国拥有100余家分公司,400多家自营专卖店,共2000余家商业网点。拥有衬衫、西服、西裤、茄克、领带和T恤六个中国名牌产品,主打产品衬衫为全国衬衫行业第一个国家出口免检产品,连续16年获得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西服连续11年保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雅戈尔品牌多次获 评最受消费者喜爱品牌和行业标志品牌。

2010年,雅戈尔在北京发布新品牌战略,公司旗下MAYOR、YOUNGOR、GY、“汉麻世家”和Hart Schaffner Marx首次集体亮相,标志雅戈尔在创建品牌道

路上又立新的里程碑。MAYOR、YOUNGOR、GY由现有雅戈尔品牌细分而来,分别面向行政公务人员、商务人员、年轻时尚人群,目标是进一步在品牌定位、风格和内涵上建立鲜明的个性;“汉麻世家”为雅戈尔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的汉 麻系列产品;Hart Schaffner Marx 则为雅戈尔代理的美国知名品牌。企业文化

一、雅戈尔企业文化基本架构

1.诞生过程

雅戈尔企业文化随着雅戈尔集团的不断成长而形成,他根植于企业,可追溯 到1979年的“青春服装厂”时期,经过横向联营、引进外资、股份制改造、资本上市等发展阶段,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嫁接,在企业的变革成长,不断锤炼,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今日雅戈尔企业文化的整体面貌。

2.雅戈尔的愿景

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这是雅戈尔的发展目标,也是推动促进雅戈尔永续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中国服装的龙头企业,创建中国的世界品牌既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成就百年企业同样承载了企业对员工的终极使命。

3.雅戈尔的价值观

诚信、务实、责任、勤俭、和谐是雅戈尔的核心价值观。

诚信,是雅戈尔的文化之根,诚实守信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立企之本,也是企业恪守的基本准则。雅戈尔的经营之道及成功之道皆源于诚信的道德意识和规则意识。

务实,是雅戈尔的文化之本,也是企业的经营风格。百年基业的夯实依赖于潜心耕耘,埋首苦干。君子敏于行讷于言,少说多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天要比一天撞得好。不断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首要前提,没有务实无以发展。责任,是雅戈尔的文化之纲。雅戈尔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为员工创造福祉,为股东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更要成为中国商业伦理的践行者。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欲则刚。勤俭不仅仅是一种对财富的态度,更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态和境界。树清正之气,立节俭之风,成百年伟业。

和谐,是雅戈尔文文化之果。雅戈尔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和谐,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最融洽、最健康、最有利于进步的层次。和谐源于责任,从宽容、合作、共济做起,从身边做起。没有责任就不会和谐,每个人都考虑自己,就不会和谐,每个人都会考虑他人,才会和谐。

二、雅戈尔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1.雅戈尔企业文化的特征:

开拓与稳健并举、人才与事业共长、物质与精神齐进、品质与品牌同步。雅戈尔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和合,注重实现公司股东价值(治理和道德价值)、员工权益、环境、社会公益事业、供应链伙伴关系、消费者权益这六大体系的价值最大化。经营风格既有鞭长莫及、力不能及“两不做”的稳健风格,又有敢为人先的开拓之举,在人才与事业,物质与精神层面达到双赢。扬名应扬企业名,计利当计长远利。

一个优秀的企业是一个具有高度荣誉感的企业。他要求人人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向同一个方向而奋进,用个体的力量散发一点光,贡献一点热,聚水成海,这样的企业才能充满力量。从个人利益上升到集体利益,再从集体的力量中印证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个体才是成熟的个体。雅戈尔强调集体荣誉感,凝聚众人的力量,喊响一个名字。

优秀的企业也同时具备长远的眼光,以远超同类企业的眼光寻找真正的价值。一个有使命感、有抱负的企业绝不把目光停留在眼前利益,必然以深远的心灵追求更为宏远的价值,实现更高的利益。

2.经营理念

装点人生,服务社会。雅戈尔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从个体角度来说,雅戈尔以其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给予客户关爱和美的享受,为客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人生更加精彩;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雅戈尔长远的价值取向是服务社会,这既是作为企业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雅戈尔的重心所在。

3.企业精神

奉献、进取、宽仁、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是雅戈尔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也是企业赖以成长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企业的张力。宽仁与合作则代表雅戈尔文化的内省精神。宽仁源于仁道,仁道讲求仁爱、宽容。雅戈尔对员工采取的是“共济”之道,为员工创造、造就一个平台型、亲和型、平权型企业。雅戈尔没有打工仔、外来妹的称谓,员工之间、上下游之间惟有以合作共赢精神同舟共济,才能抵达彼岸。

4.企业宗旨

让消费者满意,使合作者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企业、顾客、员工等的相互关系,必须平衡相关者的利益。

消费者是企业服务的首要对象,没有消费者的满意就没有企业的成长,是消费者的支持使公司蒸蒸日上,为此必须重视消费者的满意度。

独木不成林,单放不是春。企业在运作和发展当中不可能单枪匹马前行,任何进步都有合作者的一份功劳,在日益注重“供应链”的当下,我们要始终坚持与合作者共生共荣、合作发展的企业宗旨。

我们要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

5.企业使命

雅戈尔的企业使命是在发展中逐渐成型的,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从量变走向质变。

就当前的形势来说,雅戈尔的使命是要进一步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夯实百年企业的基础。

就远期的使命来说,雅戈尔是要实现“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的历史使命。

6.工作宗旨

勇于变革,不断创新。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遇到诸多难题,要发展就要突破难题,寻找对策,而对策往往由变革而来,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雅戈尔是一个在变革中壮大的企业,从横向联营到中外合资,从股份制改造到资本上市,随着时代的节点不断变革机制、文化及市场。雅戈尔也是一个注重创新的企业,在衬衫领域屡破技术瓶颈,连摘“国家重点新产品”桂冠;从横向联营到自创品牌,连续十多年占据全国市场占有率首位;在新材料、新面料的运用和

研发上颇有建树,从火炬项目到重点火炬项目,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在这条创新之路勇往直前。变革以适应环境,创新以再造环境。

7.道德理念

勤奋诚实、正直善良、富而不骄、满而不溢、谦而不卑、刚柔相济。雅戈尔崇尚“勤奋诚实、正直善良、富而不骄、满而不溢、谦而不卑、刚柔相济”的道德理念。勤勉、诚实、正直是深受雅戈尔尊崇的品格,也是企业立足社会的道德基础,惟此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保持健康的发展。

一个人与一个企业的心态决定了他所能成就事业的高度,雅戈尔以“创国际品牌,铸百年企业”为使命,就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过程的曲折与坎坷。富而不骄是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财富;满而不溢是指心胸有多宽广,我们的事业就有多大,我们的心胸永远能包容成就;“谦而不卑,刚柔相济”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谦和的心,志得意满时不沾沾自喜,身处逆境时不自怨自艾,在原则问题上坚持立场,在方法上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2.服装行业经验分析 篇二

1 服装零售经营问题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 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 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本文试图对服装零售经营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优势 (strengths) 分析

1.1.1 原材料充足

我国是棉花、黄麻、丝绸生产的大国, 能够为国内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原材料保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 原材料的充分供应能够有效的避免国际金融资本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控制导致的价格垄断, 避免国际金融炒家对上游产品的炒作导致的价格波动, 降低服装零售行业的经营风险。

1.1.2 劳动力资源丰富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能够为服装零售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持。服装零售行业上游企业, 如纺织业, 印染业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对劳动者数量的需求较大而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相对不是很高。服装零售行业的下游行业商场、专卖店等同样不是资本密集型, 市场上的劳动力充分供应能满足其发展。

1.1.3 产业链完善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优势传统企业, 由于起步早、准入门槛低、国家扶持等因素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产业链和经营模式。由于上下游企业关联紧密, 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体系和有效的合作机制, 能够充分保证交易成本极低的理性发展模式。

1.2 劣势 (Weakness) 分析

1.2.1 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纺织服装行业的依赖和政府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下的产能过剩, 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和营销模式创新。加之产业内部结构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由于体制僵化, 决策不够民主科学, 使改革的成本加大。

1.2.2 品牌文化缺乏

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素, 加入世贸后,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没有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数年间, 完全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品牌文化销售战略, 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由于产品质量低下, 没有知名的品牌, 销售管理经验不足, 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且服装零售商由于缺乏长期品牌战略, 在经营中暴露出来的短期行为和对诚信建设不够重视严重影响零售业发展。

1.2.3 自主创新不足

服装零售行业由于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基数很大的情况下,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服装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出口退税获得利润的氛围没有改变, 自主创新营造新增长点的机制没有被充分认可, 当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提高最低工资保障时, 会令其竞争优势丧失。

1.3 机遇 (Opportunity) 分析

1.3.1 金融体系不断健全

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促进服装零售业的发展。金融的完善充分解决了企业投融资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 能有效的保障企业长期经营决策的顺利开展, 降低了企业家在面临长期经营决策的成本。并且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建立了影响服装行业原材料供应价格风险的金融体系, 比如在黄河商品交易市场上交易的棉籽远期合约就能有效的规避价格风险, 进行价格发现, 实现原材料相关企业的套期保值。

1.3.2 电子商务不断发展

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使得服装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方便快捷, 降低销售的时间成本, 提高了交易效率, 同时资金的第三方保障大大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 使传统服装零售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1.3.3 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加入世贸使我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服装零售业也不例外。之前由于国内文化传统、社保体系、收入水平等引起内需不足,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装零售业的发展。但加入世贸以后, 服装零售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进一步壮大自身。

1.4 挑战 (Threat) 分析

1.4.1 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支持, 加之外企在我国的服装零售业高端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使我国服装零售行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意味着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的调整力度更为严厉, 由此给服装零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4.2 汇率问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币升值, 提前结束我国在“刘易斯拐点”出现直接应该享有的福利。近五年来人民币汇率已经累计升值25%, 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变得相对昂贵, 直接减少了国外需求, 严重削弱了出口产品由劳动力廉价成本带来的优势。

1.4.3 贸易壁垒问题

在贸易壁垒问题上, 由于中国的服装行业一直保持着竞争优势, 引发了国外政府不惜破坏世贸组织制定的贸易规则, 制定双重标准, 因此自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针对中国纺织品出现的反倾销案件层出不穷,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 无疑构成了重大威胁。

2 我国服装零售业发展战略

(1) 利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扶持机会,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营销模式的学习引进, 注重对品牌的打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投融资体系, 进行切实有效的诚信体系建设, 适度减少对政府优惠政策的依赖。

(2) 充分合理利用金融市场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进行科学的金融工具应用和衍生金融产品开发设计, 利用金融的手段进行充分有效理性的价格发现, 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交易方式、仓储运输和售后服务进行高效的管理。

(3)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更加重视立足于国内市场的服装零售发展战略研究。行业内部各个厂商应转变经营管理思路, 同行业内的其他厂商分享市场、技术、管理等信息, 与同行业展开更多的合作, 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4) 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力度, 与包括俄罗斯、巴西、韩国、智利等在内的更多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扩大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挂牌交易范围, 进一步减少贸易中美元结算的份额, 降低美国实行美元贬值造成的贸易损失和结算风险。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和谈判机制, 用对话的手段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

摘要:本文以我国服装零售经营问题为研究背景, 利用SWOT分析框架, 结合当前政府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通货膨胀引发的新一轮加息, 人民币升值的客观现实问题, 对我国服装零售问题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使我国服装零售经营快速健康发展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SWOT,服装零售,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晓刚, 李峻, 曹霄洁.品牌服装运作[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燕生, 王海峰.2007后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对策选择[M].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 2007.

3.河北服装行业产业提升的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服装产业行业提升

0引言

服装产业作为河北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应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事实上,以贴牌加工为主的河北服装产业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加快服装大省向服装强省的跨越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1河北服装行业的现状

作为北方的服装大省,近十年问河北服装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服装企业已发展到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并初步形成了容城服装、辛集皮衣、宁晋牛仔、安新羽绒、清河羊绒和卓达服装产业园这六大区域性服装产业集群。另外肃宁、枣强、青县、磁县等服装集群加工地也渐具规模。即使这样,位居中国服装产量前10名的河北,其年产值却与同样排在前十位的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相差悬殊。另外,河北省目前只有“雪驰”、“大羽”、“鸣鹿”等寥寥几个中国名牌和“比琦”、“伴纵”等10多个省名牌而已。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河北服装行业没有一个享誉全国的服装名牌,是和其服装大省极不相称的。现在虽然80%以上的企业从原来单一的外贸出口发展为多渠道、多口岸经营,但知名品牌少,品牌附加值低,“十个企业八个贴”依然是河北服装产业的现状。

当前,河北省在政府层面上正大力实施以依托服装产业集群的壮大来做强河北服装产业的发展策略。其模式就是通过借鉴南方服装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大力打造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区域优势,构筑“河北服装圈”,实现产业提升。事实上,河北服装产业集群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实现服装产业的提升,必须突破发展瓶颈,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2河北服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服装产业集群整体水平低,缺乏竞争优势河北的服装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低,大多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公布的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名录中服装类的河北仅2家,分别是宁晋休闲服装名城和清河羊绒纺织名城,这同广东20家、浙江10家、江苏9家、福建4家有很大差距。并且,在现有产业集群中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规模和质量效益型的龙头企业,和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在2005—20D8年,连续三年公布的中国服装行业竞争力前10强企业名单中,没有一家河北企业。

2.2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短,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国内一些具有优势的服装产业集群,已形成从设计、原料生产、配件、机器设备供应、服装加工、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完整的产业链条。现今河北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2.3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多数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资本和体制环境。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而且,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紧密,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资源,创新能力匮乏。

2.4品牌建设相对落后河北服装行业以初级加工和贴牌加工出口为主,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很低,品牌建设相对落后,这点从目前仅有“雪驰”、“大羽”、“鸣鹿”等少数国内知名品牌就可充分看出。自有品牌的缺乏让企业失去了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一般贴牌加工出口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只能获得利润的10%,品牌商则占据利润的50%。这种贴牌模式,为河北服装产业带来的只是整个服装产业链条中利润最薄弱的部分,而依靠品牌效应所带来的高附加的利润部分的缺失制约了河北服装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3河北服装行业产业提升的策略

3.1以市场促产业,提升专业市场功能认真落实中共河北省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中的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塑造集群经济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纵观国内外,构建专业的市场体系,是服装集群迈向更高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业市场的建设,使市场日益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地发展的原材料中心、产品交易的物流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目前,河北省内的各产业集群地的专业市场大多类似产品的批零中心,功能较单一。而拓展市场功能、分类搭建实体市场、创建线上市场等来满足当前企业订单式交易、电子商务以及小批量多品牌的采购变化等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成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可借专业市场的平台建设,整合集群内资源,开阔企业视野,实现产业发展和市场效益的双赢。

3.2加强产业集群的配套产业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是当前各服装产业集群的共同点。目前在位的服装企业,无论大小、设备、产品档次等,大多拥有自己完整的服装加工环节的生产链条,而没有形成更为细致的集群内分工,这就造成了集群内大量“小而全”的企业的产品雷同和恶性竞争。以“中国羊毛衫名镇”濮院针织产业集群为例,其产业园区的企业以生产羊毛衫、针织服装为主,辅之以毛纺、印染、缩绒、后整理等企业,形成纺纱、编织、印染、后整理、辅料生产、包装、机械制造、检验检测、科技服务、物流配送一条龙配套的产业链,集中体现了国内毛衫业的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针织产业集聚度高、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紧密的毛针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可见加快服装集群中产业链条建设,将集群内企业按照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分工协作,发展包括纺织、印染、服装制造和加工、定型包装、批发零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是集群的壮大之路。

另外,河北服装产业集群中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以及作为行业标杆对产业集群的形象提升作用。未来3—5年中各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将是产业提升的必要举措。政府要支持企业通过购并、联合等形式,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创几个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企业。

3.3实施品牌战略,做强区位品牌,做响企业品牌以我国服装业发达的广东、江浙等地而言,其服装产业的崛起和壮大,都借助了品牌的力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打造了杉杉、雅戈尔、七匹狼、美特斯邦威等名牌,也打造了虎门时装、杭派女装、宁波男装、温州休闲装等区域性的著名服装产业基地。当前的河北服装业,品牌意识依然不强,树品牌的力度不够。这一点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市场劣势尤显。没有知名企业品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只能在市场的风浪中漂浮,

抗风险能力薄弱;没有知名区域品牌,只能企业自身闯商海,没有集团优势和行业协作。河北服装行业的产业提升,必须在“树品牌,促发展”的大旗下,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一方面做强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龙头产品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地位,大力开创各类产品品牌,使区域品牌内涵更丰富、形象更丰满、产品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作响企业品牌,加快实施对服装企业在科技创新、创品牌、招商环境方面的扶持配套政策,在服装企业中培育发展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3.4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加强政府对服装产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应在税收、资金、土地、人才、技改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保证服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另外,政府应具有服务意识,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功能、发展配套服务产业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积极推动服装行业协会建设。借鉴广东、江浙等地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方法,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产业自律和组织管理功能,增强服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集体行动”能力,树立整个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提高行业竞争力。同时,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搭建平台,如举办服装节、服博会、组团参展等活动,助力企业提高自身形象和扩大知名度;另外,推进协会在行业自律、政策研究、信息传递、技术交流、专业培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协调作用,协助企业和各界的沟通,加强开放合作,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及不稳定因素,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条件。

4.服装行业swot分析 篇四

关键词 中国服装行业 SWOT分析 国际化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03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 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

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 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01~2004)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2%,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03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

论文出处(作者):潘 蕾 蕾 1.4 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 International Inc.发布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03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代理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5.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分析 篇五

一、服饰行业企业网络营销开展情况分析

1、市场概况

2003年中国服装行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名单

日前,由《当代经理人》杂志社及中华留学人员创业协会、首都经贸大学等单位共同评选的中国成长100强的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服装协会会员宁波洛兹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步森集团有限公司、庄吉集团、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桐城市鸿润集团公司、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主要品牌>

报喜鸟 法派 虎豹 柒牌 雅戈尔 杉杉 美特斯邦威 庄吉 罗蒙 红豆 恒源祥 TONYWEAR

<产品特点>

服装行业品牌众多,且针对不同分类方向品牌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服装行业企业特别重视品牌效应,注重产品的包装和个性化阐释。

2、服饰行业用网状况

服饰行业属于紧跟时代步伐,流行影响力很大的行业,迫切需要接受最新反馈信息,并将企业信息发布出去。而且时装消费者主要是面向中高收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忠实用户。所以服装企业上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了。

很明显,企业网站是利用了互联网的特色,作为媒体,其便于检索、传播范围最广、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实时、灵活、成本低、强烈的感官性等特色是其它媒休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然而在服装企业网站中,很多网站没有利用到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网站信息长时间未更新,服务质量低

调查显示,长时间未更新网站信息是企业网站最突出的问题,有些网站建立于2001年,但2001至2004年网站上都只显示着2001年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新闻、品牌动态、时装秀、企业资料等,有些企业大手笔做品牌策划,但网站新闻栏目里的内容往往是网站初建时的那几条。有些网站的产品栏目里长年显示着往年的产品,还有一些网站更加让人费解,产品实际上是2004年的,但标题却是2005年最新款式,这些问题使浏览者无法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到企业和品牌,使网站失去存在的意义。

在调查中还发现,多数网站设立了留言本(有些网站命名为“互动地带”、客户咨询等),一段时间下来,已经有潜在客户在网站上留言咨询,可是有些网站要么长时间无回复,要么就回复简单的一句“谢谢你的留言,请致电XX部门”,这种形式的回复使留言本形同虚设,也反映出网站的服务质量低下。

而事实上,网站信息和产品的丰富程度及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甚至是企业文化,也影响到浏览者对网站的满意度、回头率,更是关系到互联网优势与价值的体现、互联网对非网民的吸引程度等。因此,要使互联网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重视网上信息和产品的丰富以及服务质量。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我们还调查了其它服装企业以及服装相关企业网站共计400个,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二)、网站版面陈旧,难以体现主题

服装企业网站往往突出服装品牌,因此,这类网站不仅要具备常规网站的功能,还要注意网页版面的美观,它的视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品牌以及企业的形象,有些网站在建设初期能够与当季服装相结合,通过网页将服装的主色调、品牌风格体现出来,但是几年之后仍是一副“老面孔”,由于流行趋势变化之快,一个品牌每年往往会出几个季节的新款,风格虽然不变,但是主题在变,因此,有必要每年更新一次网站的版面,使之与品牌当年的最重要的主题相结合,完美体现品牌风格。

(三)、企业缺少懂网络的人才

调查中发现,有部分企业网站里还设置了在线订单、在线销售等功能,这些网站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极少真正通过网络完成一个订单,这是由于一方面网站太孤立,没有和其它行业门户网站、商务网站(B2B类)等形成互动。另一方面,在线订单、销售的支付系统也不完善,客户通过网络下单,最终还是要电话打到公司,和原始交易方法并不差异。

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将范围延伸至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如行业门户虎门服装网、全球纺织网等,泛行业门户网站阿里巴巴、商吉通等,通过这些专业平台寻求商业机会的成功率较高,是一个可行的渠道,但是很多服装企业的人士说,公司并没有专门负责网络营销的人才,往往是电脑维护部门、财务部、企划部的同事去负责,他们本身在网络方面懂得不多,而现在很多商务网站的服务都要收费,因此负责人又要与老板沟通,而老板在这方面也是似懂非懂。

即使如此,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在相关商务网站上注册了用户,使用网站的商务平台寻找经销商和合作伙伴,但是有部分用户在注册后往往只填上企业的基本资料,商机信息后就坐等渔利,十天半月后再次登录时,连当初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都不记得了。

在上述问题中,其实不仅是服装企业网站存在的问题,国内其它行业的许多企业网站也是如此,这是现阶段中国中小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决策者自身并不懂互联网,造成和下属沟通困难,而多数企业还没有专职的网络人才,负责网站、网络营销的往往是会计、文员、电脑维护员等。另一方面在和互联网“打交道”的初期,中小企业往往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信心也不足,常常半途而废。

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难点

近日,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和互联网周刊共同举行“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揭晓。这次调查活动主旨在于有效地总结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研究分析信息化

对带动中国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化进程的作用。在此次调查中,雅戈尔、美特斯.邦威、杉杉、好孩子、溢达纺织、永通染织、鹿王羊绒、海澜集团、雪驰集团、法派集团、白马集团等共11家中国服装协会会员入选。

服装企业的网站建设情况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处于中等水平。据统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近55%的服装企业进行了企业网站建设,另有近一半服装企业还尚未意识到企业网站建设的重要性。而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企业网站的服装企业则更少,平均比例不到15%。

在服装企业网站的绝对数量上,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和北京分别占前五位。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服装行业的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OEM是我国服装行业的常见经营模式,也就是接订单生产。按订单准时的交货是OEM厂商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系统不能实时的查看每张订单的执行情况,并对此根据生产能力优化排产,就会造成交货的不准时,以及销售人员在无货可供的情况下由于不了解生产状况而答应交货的现象,就会丧失客户满意度,而最终造成客户的流失。

值得高兴的是,服装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去了解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纺织服装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应用中,服装企业也已由原来的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转变为直接寻找网络应用服务商和购置商品化软件。从网站建设推广到信息化应用软件定制,形成了系统的信息化应用规划体系。我国的服装企业正准备迎来信息化的春天。

二、服饰行业网络营销定位

1、服饰行业网络营销特点

服饰企业加入 WTO以后,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服装贸易中纺织品服装的最大出口国的地位,对OEM的需求会大大增加,电子商务必将成为服装交易的主要模式之一。而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平台与企业ERP系统的无缝集成。

WTO带给品牌服装企业的则是瞬息万变的世界性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自有品牌服装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搏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保持较低的竞争成本、优质的产品质量和高水平的客户服务。这就要求高度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是把企业自身和它后端的供应商、前端的客户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企业通过管理这条供应链实现高效率的市场运作。

2、服饰行业网络营销定位

服饰企业网站的网站定位很重要。该类企业网站应该不仅仅是做成单纯意义的企业网站,而应当根据该企业的具体特色做成企业品牌情报站、精品展示窗等。这种定位符合时装行业时尚、先锋、前卫的特色,容易为广大年轻网民所接受,并留有较深映象。

品牌是服装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网站所要展现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服装企业网站的策划前,一定要吃透企业品牌的内涵,按照品牌演绎的需要来规划网站,设计栏目。在企业网站内规划品牌子网站是当前网站建设业界较为新颖的一种做法,通过站中站的品牌活动、品牌故事、形象代言等内容,把企业网站的品牌部分相对剥离出来,单独进行规划,能有效突出网站的核心部分,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服装企业网站的产品展示规划与一般企业网站有所区别,这同服装产品的特殊性有关。人们在选购服装产品的时候,会有很强的效果预知要求,一定要试穿试戴感受效果后才能给出他的评价,然而这在互联网上是无法做到的。如何展现服装产品的用户体验效果,这就成为服装企业网站产品展示是否有效果的重要标志。

服装企业网站面向的是年轻人,如何加强用户沟通、让网站与访客互动起来也是服装企业网站策划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行业网络营销开展策略与步骤

与其它商品相比,服装的销售和购买过程有其特殊性。因此,服装网络营销也不同于一般商品。

服装的分类很多,号型标准使之相对统一,但不同的打版方式、款式差异及穿着目的又使之千差万别。而且,面料的材质风格这一通过人的手感和触觉加以判断的重要指标也不能直接通过网络来完成。但这不等于服装网络营销的可行性被否定。

1)、服装网络营销面对的客户群可能是中间商,也可能是最终用户。对于常见质地(棉、麻、丝等)的一般休闲装(T恤、运动服、休闲衬衫等),只要有详尽的号型尺码单、主要外观图(一般为正、背、侧面及特殊设计部位)和一段简短说明,就可以给顾客以大致印象,使其按需求做出选择。但对于职业装、流行时装、表演服及内衣等,这些对着装效果、舒适程度要求较高的服装,顾客需经过试穿才能决定购买与否。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把这种着装效果和感觉尽可能转化为一种视觉感受,帮助消费者去选择,进而完成购买活动。

2)、付款问题。服装网络营销还需要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来作后盾。服装销售网络与银行系统的成功链接,是网络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一环。这部分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国内也有尝试者,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致使其还很不成功。

3)、送货方式。这可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完成。邮购或在不同地区设立送货点,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具体的装运方式,则由服装的特性来决定,例如,由抗皱性能,耐压程度和保型性来决定是否吊挂运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服装网络营销不仅可以及时传达最新流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可以省去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投资,店面装修费用和一系列的管理费用。为服装公司节约更多的销售成本,使资金更有效地用于公司和产品的广告宣传。是大势所趋。

一套完整的网络营销系统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从网络开发商、服装CAD开发商、银行系统到邮购系统等。服装企业往往属于投资小、规模不大的企业。单单依靠其本身来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无论从资金或技术上都不现实。

专门的服装网络营销服务商,为服装企业客户量身定制网络营销策略与方案。由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商负责网络的建设、客户的注册、服装公司和产品的网络宣传、与服装CAD开发商及银行部分的链接和沟通等中间工作,为服装公司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有了不同部分的通力合作,再加上较好的网络安全性,服装网络营销指日可待。

四、行业企业网络营销典型案例

虎门服装行业利用网站助企业发展

6.服装行业经验分析 篇六

引文: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人类对锦衣美服的追求似乎永远没有止境。不管是遍布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个性服装店,还是各大商场的高档品牌服装,从几十元的低档地摊货到高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进口服装,只要符合潮流和消费者的口味,都有人愿意掏钱捧场。很多城市月光族们的消费清单上,至少有1/3是为追求靓丽而血拼服装的开支。

“2004全球时尚监测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内地服装消费者属于冲动型消费,有53%的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很少做计划,而是看到喜欢的就买下。这种即兴消费成全了很多社区和街边的服装小店,使他们的生意红红火火,生意差一些的每月也能盈利几千元,不亚于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意好的则能月赚上万元,而这在整个服装市场中也只算是小打小闹而已。

跟服装小店相比,进行服装生产、批发以及品牌经营的上游投资者赚取的利润更加丰厚,市场也更为广阔。服装消费空间的无限延展孕育着巨大的商机,而且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形成垄断的行业,行业竞争虽然已经比较激烈,但还远没到白热化的程度。于是,我们看到街边的服装小店可能频频更换卖家,但却总是生机勃勃。尽管服装店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但仍然有成千上万优秀的服装店生意蒸蒸日上,其中玄机《科学投资》为你一一解读。可以说,在服装经营上,只要你想脱颖而出,就永远有机会。

从数字的分析上看,品牌专卖店的利润率的确让人耳热心跳,但这种单纯用售价减去进价的算法,并没有认真计算并扣除经营中的各项费用,因此简单加减法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具有说服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3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今天,开个服装店是许多人创业的第一选择,踏踏实实地从小生意做起,也是大多数成功商人的必由之路。

在物资相对贫乏的上世纪80年代,在众多从事经营的个体户中,赚钱最快的当属服装个体户。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富大贵者中当初许多都做过服装生意,比如赫赫有名的建业集团的创立者吴立胜就是从卖布匹和成衣起家,由布匹、成衣小贩到批发商、承办制衣厂,进而进入地产行业,成立建业集团,最终成为了如今的亿万富翁。

在商品相对短缺和产品比较单一的年代,人们对服装的选择余地小,服装商只需瞄准一两个款式大量生产就可以大赚其钱,投资风险几乎谈不上;现在,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包括服装在内,消费者和代理商都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供应商为了提供更优质和更具品牌效益的产品,只能增加产品成本,而终端零售价又被尽可能的压低,因此服装投资者的利润空间已经大不如前了。

虽说做服装利润今不如昔,但服装行业仍然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没有经商经验的白领和大学生一族,都想在服装上投资“玩票”,作为下海经商的入门功课。因此,我们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几乎每天都有一些服装专卖店在转让、关门,同时也有很多新的服装专卖店开张。

小本生意也能赚钱,服装生意当然也是如此,经营服装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品牌专卖利润诱人支出大

有人将服装行业列为2004年十大暴利行业,甚至举出一位服装生产企业的老总的话作为旁证:“服装确实属于暴利。但这个暴利不是体现在面料上,而是完完全全表现在流通环节上。成本不过5元钱的小背心,在小商品市场卖25元一点不成问题。我就曾经把10元成本的服装标价100元出售,结果卖得很火爆。”这种说法看似惊人,但在一些品牌专卖店是确实存在的。

有商场的售货员向《科学投资》透露,一件标价三四百元的服装,其成本价不过三四十元,标价七八百元的服装其成本价不过100多元。一般的服装店都雇用一到两名售货员,只要货进得对路,一天卖出去一件,人工工资、房屋租金、税金就全都有了,多卖就是挣的。据透露,某些服装的利润可以达到3-5倍,多的可以达到10倍以上。一些品牌服装的虚高标价主要受商场打折活动的影响,如果不把价格标得高一些,就很难应付商场频繁的打折返券活动。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大商场里品牌服装的毛利率可达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装比夏装高,男装比女装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经销一个品牌男装,夏天的一件T恤衫进价100多元,卖400多元,这样即使是打5折,照样有利可图。至于那些折扣幅度特别大的服装,多数都是放了好几年的库存,基本上是按成本价处理。

在北京一家大型购物广场的打折活动中,一条标明原价288元的裤子,只要80元就可以买到。销售人员的解释是,这是去年的存货,现在利用季末拿出来处理。毫无疑问,处理库存已经成为商家打折的首要原因,这种商品的折扣往往也很大,从1折到5折不等。一家品牌的代理商告诉记者,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库存,趁现在秋装还没有上市,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处理攒了好几年的库存,一来腾地方,二来回笼资金。

从数字的分析上看,品牌专卖店的利润率的确让人耳热心跳,但这种单纯用售价减去进价的算法,并没有认真计算并扣除经营中的各种费用,因此简单的加减法分析似乎并不具备说服力。

品牌服装暴利的存在,首要在流通环节。一部分品牌服装由批发商批出的价格与在零售市场销售的价格相差悬殊,而他们在进货渠道上并无差别。服装销售的中间环节中包括经销商、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场。就服装而言,经销商通常要在出厂价上加价30%,零售商场再加价30%。因此,一件100元的服装到了商场售价可能就会攀升到170多元。

广州某服装的一级代理商表示,服装新品的定价如此之高,是因为在销售过程中,商场从中要求的各种费用较高,除了高昂的进店费再加上各种促销费用的摊派之外,按营业额倒扣流水比例平均在27-35%,对于某些销售不好的品牌按保底倒扣的比例高达50%以上,这就导致了服装销售价格的虚高。品牌加盟投资大有一定风险

眼看商场里的品牌服装利润高企,但进入门槛太高,很多精明的投资者发现在繁华市区开设品牌加盟店似乎更有利可图。看上去开服装店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介入,因此申请加盟各种服装专卖的人总是源源不断。专卖店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品牌服装销售模式,投资者只要掏钱加盟,从店址选择、店面装修和布置,到店员的培训以及促销手段等,都有总部提供帮助,在经营时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品牌服装专卖店的毛利率一般在50%以上,开一家品牌服装专卖店全部的投入在10万到20万元左右。以南京的周小姐为例,她在解放南路开了一家面积不大的服装专卖店,顾客定位在20至30岁左右的时尚女性。她的店面约30平方米,开店全部的投入为12万元,包括店面转让费2.5万元、年租金4.5万元、首批货款2万元、装修费用1万元、品牌加盟费1万元、流动资金及其他共计1万元。周小姐的生意还算不错,年营业额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按其经营的品牌50%的毛利率计算,刨去各项费用,其实际利润约为4万元左右。

周小姐的投资回报并不算高,但还有比她生意更差的。因为大品牌的资金要求高,中小投资者大多选择加盟一些中小品牌服装专卖店,但由于各大城市的市区商业旺铺租金上升快,使开店成本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服装专卖店则竞争激烈,营业额上升有限;另一方面,商场动辄5折甚至更大幅度的促销活动,对中小品牌专卖店形成压制,特别是服装消费的黄金节假日,消费的人气相当一部分被商场吸引。

由此可见,服装品牌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其实不太大。举例说,如果按零售价的4折拿货,商场又要扣除30%左右的租金,那么,打7折销售已是底线,而我们看到的则是现在的商场动不动就“新品上市六折”,这样的“大方”只有供应商才付得起。所以,加盟商要多家经营以求薄利多销,多做营业额要求供应商返利来赢得利润。

服装小店本小利大赚钱快

投资者都清楚,经营小的服装店和代理品牌的利润因投资额不同而差别较大,目前的城市里的服装小店多选择开在专业市场、大型商厦和服装一条街上,面积不大,一般在10个平方米左右。经营成本主要是房租、货款和售货员工资,店租根据铺位的面积大小和所处的位置而定,一般在千余元至数千元,售货员的工资采取数百元底薪加销售额2%至5%的提成,装修费一般为数千元,高档的则需万余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服装店的经营旺季为每年4至8月和10月至次年的1月,利润一般在30%至120%之间。刚上市的新款服装利润最高,可达200%。随着季节的转变,服装价格逐步降低,利润也降低到50%至70%,到季末年尾,商家为求清理库存和回笼资金,甚至会保本销售,这时的利润只有10%至20%。

开小店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光,一条街上的所有店铺同样都到香港的女人街去拿货,为什么有的人店里顾客络绎不绝,而有的店铺却门可罗雀?眼光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有时候需要接受一些专业的知识,或者多跑、多看、多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好方法。

深圳的艾童在开服装店以前,也是个对时尚和潮流没什么研究的人。但她手头只有不到6万块钱,寻找投资项目的时候,她发现餐饮更像个无底洞,而且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掉进去,于是选择了相对容易经营的服装。为了提高自己对时尚的敏感度,她特意花了将近1万元参加了某公司的色彩培训,并运用到了店铺陈设和服装搭配中。同时,她还用学到的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咨询,生意很快就火了起来,还赢得了很多铁杆的老顾客。

开服装小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个性和特色。但现在做到有独特的个性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似乎什么稀奇古怪的小店都有,而且进货渠道也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上海的姜琳几年前在迪美广场开店的时候,每月去香港、日本或韩国等地进货,带回来的一件小背心也能卖到三四百元,而且生意极好。如果有朋友去店里购物,她给朋友打3折都有得赚。当时这种进货方式少有人知道。而现在,几乎60%的小店都知道要从香港、日本进货,这时把价格定得更加务实,才是比较实际的办法。

小店经营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价格灵活,这也是让小店充满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马先生经营服装有3个年头了,他的店铺位于北京西单明珠市场的黄金地段,记者调查的时候,发现在他甩卖的服装中,从25元一件的T恤到50元一条的裤子都有。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卖多少算多少,只求回本,赶快处理夏季商品,以便腾出资金进秋装。

马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在他的店里女装的利润在50-100%之间,男装要高一些。对于季末狂甩,马先生认为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营户在季初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已经回本了,剩下的货再买就是纯赚钱了,所以一般都是照本卖或者赔本甩卖。此外还有一种甩卖其实是假甩卖,商家本身进的就是库存货,这些服装非常便宜,比如一件女装吊带进价5元钱,回来“甩”10元,利润就是100%。

服装店经营:好店址在哪里?

好店址在哪里

开店并非像加减乘除那么简单,它牵涉到选址、融资、进货、销售、财务管理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可能导致投资链条的断裂。

现在年轻人创业自己当老板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不管是小打小闹的网上商店,还是真枪实弹开起自己的小店,经营服装似乎都是他们的首选。而面对报纸上“月赚上万”“日流水3000”之类煽动性的报道,以及品牌服装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尚显稚嫩的创业者会不自觉地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别人能赚钱的事情我也一定能赚钱,盲目跟着感觉走的不在少数。然而服装店的投资额虽不大,看上去也并不复杂,但开店并非加减乘除那样简单,它要牵涉到选址、融资、进货、销售、财务管理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可能导致投资链条的断裂。因此对于想投身于服装小店的创业者而言,认真研究各个步骤的细节问题,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最繁华的不一定最好

如果要开一家自己的服装小店,应该从何处入手?《科学投资》认为,店面的选址和货品的选择是致胜的法宝,这两点解决得好,店铺赢利就有70%以上的把握了。

广州的艾童在参加完色彩培训之后,从2004年的11月开始为自己开服装店做准备。她的选址和对批发市场的考察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深圳以及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很多,她把深圳的南洋、嘉年华到广州的十三行、白马,虎门的富民等批发城逛了很多遍,对每个批发城的商品特点和价格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她也密切留意着深圳各大报纸上服装店的转让信息。2005年1月,她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位置。

艾童的店址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在最繁华的深圳华强北,因为她觉得自己进入的是一个陌生的行业,如果一开始就在繁华地带落脚,很可能会因为投资太大而马失前蹄。本着“安全第一”,不想冒太大风险的想法,她开始在那种表面看去不是很旺的地方找,这样房租支出可以降下来,虽然这样利润也会下降,但艾童不想马上赚太多钱,她更想把入行的第一年作为经验积累和学习投资,她希望等有了经验再谋求更大的发展。

艾童找到的这家店位于一个住宅区比较集中的路边,周围有一排十五六家服装店。转租的房租是每月2700元,没有转让费,房租是季付,她和房主签了1年的合同。虽然这个位置比较偏,但艾童事先多次到附近考察,发现这排服装店已存在了几年时间,在附近的居民区有一定知名度,有时还会有人专门坐车到这里淘货。

注意商圈的选择

服装店的选址很重要,重要到几乎可以决定商家的生存。比如,以女性作为主要销售对象,就要注意女性购物多半会选择服装店集中的服装城和商业街,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址。因为那些地方可供选择的衣服多,可供比较,这也是由女性购物心理决定的。

在选址之前,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客户群的选择。以北京为例,如果选择18-25岁的女性作为客户群,店址选在西单就比在东四合适。因为虽然同样是繁华的商业街,但东四一带的店铺多以25-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为主,商品质地精良,价格也比较高;而西单面对的客户则更年轻一些,选择服装更加注重款式,对于面料和做工等细节则不会过于挑剔。这也就是要注意“商圈”的概念。

一般而言,服装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就是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服装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别。选好商圈是新设专卖店进行合理选址的基础,它不但有助于制定经营策略,也有助于制定市场开发战略。成功地运用商圈策略可以为服装店打好牢固的根基,提高服装店的形象,创造和推动顾客的特定需求,与顾客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当然,利用商圈资源,把生意做到顾客心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回头客,这也是服装店商圈策略的基本技巧之一。

跟艾童的选择类似,北京罗小姐的店铺也没有选在繁华地段,甚至也不是服装店集中的地方,但她的25平方米的外贸服装店,却能达到旺季7-8万元的销售额。因为这个店的位置粗看似乎不好,但仔细看又非常好。比如,罗小姐的店位于一个住宅区出入必经的小街上,这条小街只有很窄的两车道,因为道路狭窄所以经常堵车。在住宅区对面有一所重点小学,学生家长一般是非富即贵。小学每天上下学时,由于接孩子的家长众多,道路又窄,所以每天都会堵车。堵车对于开车的人而言是件苦事,但因为开车接孩子的一般都是孩子的母亲,堵车时透过车窗就可以看到她店里展示的各种衣服,有人抽空就会来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

那条街边的一排小店有五金店、餐饮店、地产中介和干洗店,但服装店却只有两家,而且另外一家主要做的是内衣生意,罗小姐的店没有竞争对手,虽然缺乏了同行“扎堆”的吸引力,生意也还算是不错。此外,这条街的出口又有好几幢几十层高的写字楼,写字楼的白领女士在中午休息时间都喜欢出来逛服装店,无形中增加了潜在顾客,而且在办公室中还会造成连锁购买的效应,增加小店的口碑。与这条街相邻的另一个三叉路口上,有一座高档住宅,住宅中有很多全职太太,她们也是罗小姐店里的常客。罗小姐这家店周边,有一所名牌小学,一个住宅区,一幢高档公寓式住宅,三幢写字楼,且是小学和住宅出入的必经之路。这样的位置当然难找,但却很少有人能想到这样的位置是好位置。很多投资者都认为服装店集中的闹市才是好位置,但服装店集中竞争自然激烈,生意反而受影响,因此在选址时要认真动脑筋分析店址的优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服装店的投资者在分析商圈、调查竞争店时,还要彻底分析自己的店是否与附近的店因商品内容功能相同,距离过近而相互牵制产生负面影响,是否能通过相互合作来增加这个区域的吸引力。比如,如果周围有多家休闲服装店,在休闲服装这个层面竞争自然会激烈一些,那么这时可以错位经营,将目标锁定在淑女装或职业装上,效果也许会更好;又比如,如果调查表明此地消费者偏爱上海品牌,不喜欢温州品牌,那么就可以优先考虑加盟上海品牌。把这些问题都明确之后,可以有的放矢地寻找货源。投资者也要对周围的其他商品进行观察,探查竞争情况。最好深入查访其营业面积、商品种类、员工人数及待客技巧等基本因素,然后再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艾童在这方面的做法就是在自己开店前先充当其他店铺的消费者,了解周围十几家店铺的货品和定位、定价情况。有时她甚至会在同行的店铺里购买几件商品,以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如果在心仪的繁华地段中找不到合适的店面,也可以试试与他人合租,双方共用一个店面。这样不但可以节省租金,而且同一屋檐下的两种行业,顾客属性雷同且产品可以互补的话,更可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如饰品与服装店、箱包与服装店,或者内衣与成衣店等,都是适合“配套”经营的项目。

解读

人潮就是钱潮,开店的人都特别讲究人气,有人气才有生意。服装店若是选在车站、灯光夜市、娱乐场所、大型商场或购物步行街附近,就至少占了七分地利。因为川流不息的人潮就是利基,有这么多的潜在顾客,只要销售的物品或提供的服务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就不怕没有好业绩。

但是,是不是选择店址的时候,找准人流旺的地方就好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人都有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把人流量当成了一个地段好坏的惟一标准。诚然,人流量是决定生意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了解客流的消费目标,才是更为重要的工作。在开店以前要研究的,不是每天人流有多少,而是在这些人流中,你的“潜在顾客”或者说“有效客流量”有多少。

在开店之前,最好做一些“最佳店址选择”工作,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测算分析有效人流量。专业的选址公司的做法是派员工拿着秒表到目标场所测算流量并进行目标询问,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虽然有一定操作难度,但在选址附近做大致的人流量考察和必要的针对性询问还是必须的。

好店址的特点

一般来说,好的店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

(1)城市中心区

这种地区一般也是商业中心、闹市区,商业活动频繁,经营气氛较好。这样的店址就是所谓“寸土寸金之地”。对于服饰业来说,城市中心区的流行更新很快,如果商品流动慢,则有可能在服饰没卖出去前就过时了,这是铺面开在城市中心区的不利的一面。

(2)高密度居民区

居民区人口比较集中,人口密度较高。在这类地区消费者层次混淆,各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无论出售何种款式或类型的服饰,都会有一定的顾客群。

(3)交通便利的地区

交通便利是消费者购物的首要条件。一般说如果店铺附近有汽车站,或者顾客步行时间在15分钟的铺面都是值得考虑的位置。

(4)成行成市的地区

对于服饰这类选购性商品,若能集中在同行“扎堆”的地段或街区,则更有利于经营。因为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很多,顾客可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比较和选择。例如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西单、新街口,重庆的解放碑等,因为集群效应,生意大都不错。

店铺设计省钱要靠好方法

服装店在某种意义上说出售的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购物者体验到的购物氛围,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装修上下一番功夫。如何能既省钱,又有达到要求的店面效果呢?

服装店在某种意义上说出售的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购物者体验到的购物氛围,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装修上下一番功夫。要装修得好,就要多花钱花大钱,简单装修可能不会吸引消费者驻足,白白流失商业机会。到底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达到既省钱,又吸引顾客的目的?艾童的装修经验很值得其他投资者借鉴。

艾童虽然在服装领域是投资新手,但她的社会经验并不少。在开店之前,她做过销售、广告等很多工作,因此在服装店的装修上想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省钱方法。她的店铺使用面积在16平米左右,是狭长型的。为了让店铺更漂亮更有吸引力,她把左右两面墙刷成了浅金色,进门后看到的那面墙则刷成西瓜红色。色彩和谐而又对比鲜明,让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她还在屋顶上吊起了波浪型的奶油色轻纱,在两侧的货架上方各钉了10幅红框的时装画,再打上20多盏灯,门口橱窗的位置也吊了红色的轻纱,纱前面放了个模特。轻纱营造的温馨和浪漫的效果,使她的店铺成了一排十几家店里最漂亮也最抢眼的。一开业就吸引了很多人好奇的目光。

跟艾童店铺差不多面积的装修费用,节省一些的可能也要花5000元左右,而艾童只花了2900多元。她省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到比较有名的服装店和专卖店参观,回来后集合好的样式确定自己的装修风格,但并不去找任何装修公司或者包工头,而是把装修过程中的每个项目分解出来,自己去找材料,在买材料的同时请卖材料的老板介绍工人,工钱可以直接跟工人谈,这样省去了中间环节的盘剥,自然非常省钱。

艾童的做法并不复杂,比如开始她需要把墙刷成她设计的颜色,就直奔建材市场找卖油漆的店铺,询问店老板墙的面积以及要购买的数量。店老板帮她算出来后,艾童并不会立即购买,而是在市场多家询盘,找到报价最便宜的才会买下,并请老板帮她介绍刷墙的师傅。建材市场里的经销商一般都有很多熟识的工人,报的价格也不会很高。这样至少可以节省一倍的装修费用。店铺形象不能马虎

在店铺形象设计方面,不能硬搬先前制定的标准去套,而是需要实地考察店铺自身及周围情况,看看人流方向、日照情况、障碍物情况、周围店铺颜色、风格,再根据这些具体的元素,按照标准进行设计。现在许多的服装店在店铺形象设计上都很随意,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或者照搬其他店铺的装潢,根本没有考察店铺所处的实际位置,更别说是考察竞争对手了。

产品陈列也是门很深的学问,销售的好坏,有40%的因素在于陈列。好的陈列能完美展示产品的优点,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陈列又分为主题陈列、促销陈列、新装陈列等,根据不同的时机进行不同的陈列,才能吸引消费者,产生良好的销售。

服装的形象和风格定位要从店铺的客户群分类出发,区分不同风格应用不同的宣传方式。休闲服装的卖场应该给人以随意、轻松的感觉,可以放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有对比强烈的色彩和绚烂的灯光,折放、正面展示、侧面展示要互相穿插,货架的摆放要在随意中又有整体的感觉。女装卖场的色彩要有女人味,淡蓝+白、红+白、紫红+白、驼色+白、白、黑+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卖场的线条要流线、纤细,灯光柔和,多点镜子(女人天生爱照镜子,当你这里镜子多的时候,就算没有看你的衣服也会把她们吸引过来。)而男装则以粗犷的线条,深沉的色彩为主,多用胡桃木等材料制作。

店铺设计特别注意几个要素

1、卖场的色彩要统一,服装和装修色彩要很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卖场的主色调,但这里说的统一不是让服装和装修色彩完全一致,那样会让卖场显得很单调呆板,应该让局部有对比并服从整体。

2、灯光的目的性。在服装卖场中灯光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样一件衣服打光和不设灯光出来的展示效果完全不同,特别是由模特进行这些单件展示的,一定要用射灯进行烘托。灯光的颜色也要适当,蓝色光给人很冰凉、冷酷、迷幻的感觉(夏装),黄色的灯光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冬装)。

3、试衣间很重要,顾客做出买衣服的决定大多是在试衣间里,但很多店铺没有试衣间或者试衣间非常简陋,这都会影响客户的最终购买。

4、货架摆放要留出行走空间,可分为主通道和副通道,形象背景板对主入口或买场主通道。

店铺商品陈列技巧

1、同一色搭配。同一色系的衣服放在一起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注意同一色系搭配中不要同样款式、同样长短的放在一起,以免让人感觉像仓库。

2、对比色搭配。就是说用冷色来烘托暖色,比如:用绿色衣服衬托红色衣服,用蓝色衣服衬托黄色衣服,摆放在一个竿子上时,不能让冷色和暖色各占50%,最好是3:7左右的比例比较合适,要注意冷暖色的穿插。

3、合理利用活区。所谓活区就是面对人流方向首先最容易看到的区域,反之为死区。要把自己主推的款式放在活区,把另外的款式放在死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销售。

4、模特数量要控制。有的经营者认为模特比较容易出展示效果,就在自己的店铺放很多模特,但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让人感觉这个牌子有些“水”,所谓“物以稀为贵”,把最好的款式穿在模特上有最好的效果。

5、合理利用“活模特”。卖场的导购员是服装的活模特,她们穿哪个款式就会卖哪个款式,这可是减少库存的好方法。

6、时间的把握要到位。要了解每天来买衣服的人是谁,以女装为例,星期一、二、三、四来的一般是全职太太,这样可以把一些时尚的、价格较高的、款式独特的衣服放在活区和穿在模特上。星期五下午、星期

六、星期日,逛店的人多是平时上班的女性,最好把价格中等的服装挂在活区和模特身上。

7、卖场陈列要有节奏感。不要把色系分的太死板,卖场的左边是冷色右边是暖色太不协调,冷暖搭配要有节奏感。

解读:

对于服装店来说,装修风格到位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装修是件复杂的事情,时间安排、项目预算、装修公司的资质等等细节问题太多,如果想局部改动一下,往往与装修公司沟通一整天。因此很多人干脆敷衍了事,或者随意在墙上贴几张皱纹纸,或者随便选墙壁色彩,把本来光线就不足的店里刷成墨绿色的墙面,导致从外面看起来店铺里好像没有开灯,消费者就没有心情进去逛。

分解装修过程的方法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麻烦,但很多服装店在装修时都是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法,为了省钱和保证装修材料的质量,大多自己亲自去买。而利用艾童这个方法,工作并没有增加很多,但却剩下了至少1000元的投资,这对与手头并不宽裕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是第一个月经营的纯利,因此不要小看装修中省钱的各种方法。

品牌加盟服装店展示设计原则

1、货品展示整体统一。为达到展示效果,充分体现品牌设计理念,从整体LOGO设计到店内模特、人台的手势摆放等细节,都要体现设计与展示主旨和意图。

2、货品摆放联系搭配。产品以系列相维系,货区展示中产品以系列形式安排展示,将会突出产品在设计结构安排上的优点。

3、货品结构设置实用与有效。为营造服饰展示效果气氛,对设计的装置结构应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现服装产品展示的辅助作用。

4、展示空间的营造合理、顺畅、引导性强。现在的营销观念更强调的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他们购物需要充足的自由空间,自主选择,而增强引导性因素参与店内销售行为,更能隐性加强销售力度。

5、货品展示风格独特别致,特点突出。这不仅使服装店形象变得个性鲜明,还将丰富产品的外在形象,渲染品牌的感染力。

如何做好店铺空间的设计与展示和收到好的效果,除了要结合自身品牌的特点和风格外,还要不断地从周围成功品牌的实例中吸收新的内容,完善和发展设计与展示的内涵。这样不仅从市场中源源不断地收到实效,还能有力推动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服装店经营之库存之痛

服装行业该如何来消化渠道库存呢?通常最实用的方法无非还是将库存一级一级地转移下去,然后通过终端的大规模促销,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好的办法值得推广。

服装店由于其紧跟时尚潮流的特点,决定了其款式必须经常更新。而去年还流行的款式,今年就可能成了滞销货,因此难免会有库存积压情况出现。对于整个服装行业来说,过量库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大问题,包括那些非常成功的服装制造和经销企业都难免受到库存积压的困扰。有这样一则“笑谈”:中国即使现在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压库货起码可以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可见国内服装行业的库存积压问题有多么严重。

服装店的飞速发展,往往以库存不断增加为代价。销售连年翻番,赚的钱却不见增多。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都跑到仓库里去了。

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最令服装界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处理吧,货压得越久贬值就越厉害,最后可能变得一钱不值。进行低价抛售吧,又怕先前购买了产品的顾客不满意,尤其对于以熟客生意为主的服装店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另一方面,抛售亦容易影响服装生产企业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与供应商未来的合作,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那么,服装店该如何消化不断增加的库存呢?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减价抛售甩卖,还有没有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业内高手提出如下意见:

一、适度特卖

任何一个服装店想要实现零库存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掌握好节奏,在适当的时候做些适当的特卖活动;比如,团购、VIP惠售、发行优惠券、时间段抢购、节假日促销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一般来说,这样的方法不太会损害经营者的信誉、形象,也不容易影响与供应商的关系。

二、及时与批发商调货

北京的王盟开店2年多了,她的防止库存的秘诀就是及时与批发商联系换货。在进货时,她坚持少量多款,并且给店里的导购定下规矩,只要新进的款式在3天内没有人询问,或者在5天内没有售出,便迅速返回批发商那里调换其他颜色或款式。目前服装批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批发商为了尽量多卖货,一般都允许调换同款的其他颜色或款式。对于那些不允许调换的批发商,王盟是坚决不会去拿货的。用她的话说,这种防止压货的方法不仅给她带来了最大的现金流,也让店里新款层出不穷,非常吸引买家的目光。当然,这样做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要时常看批发商的脸色,而且调货不能太过频繁。

三、淡季多种经营

“35元进的衣服,如今25元都要卖出去。”8月还没到,陈娟的服装店就开始换季大清仓、大甩货了,她说,宁可亏钱、不可压货,这是服装淡季的一个销售原则。小店的运转资金主要是每月卖出去的钱,如果货被压住了,最多两个月就支撑不住了。甩货主要是为了保租金,挺过两三个月,坚持到旺季。

陈娟的服装店为防止压货,还不到换季的时候就不再进当季货品了,精明的她会在此时把服装店偷偷“变脸”,投向那些旺季产品。比如,她会把以前做陪衬的一些皮包、小饰品等摆到显眼的位置,像耳环、项链、手链、脚链这些小饰物,以及设计可爱的卡通包、帆布包等,虽然赚的钱不多,但单个的利润还是很高,而且打眼的商品很容易吸引客流,有时候人一多还会忙不过来,淡季也就容易熬过去了。用陈娟的话说,只要稍微动动脑筋还是有适合的生意可做。

四、寻找特殊的销售渠道

当现有的销售渠道不够用,无法消化库存的时候,可以考虑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开辟其他形式的销售渠道。

南京一位专业经营品牌运动服装的门市店,因为积压的数百套款式过时的运动服装,占用了大量资金,使老板很苦恼,通过门市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将这些库存卖出去。后来该店老板找到了一个方法。南京有很多所大中专院校,而大学生们显然是运动服的主要消费群体,而且大学生普遍爱穿名牌,但很多学生则因为经济问题而买不起名牌运动服。该老板通过市体育局的一位朋友介绍,联系上了十多所学校的体育协会、体育系或者负责体育设备的老师。他以低于市场零售价格30%的价格将运动服卖给在校学生,同时每套给予相关体育负责人10%的提成,这是一件对双方都很有好处的事情。于是,有的学校给他提供了短期销售场地,有的给他提供了广播广告及公告栏广告的支持,有的勤工俭学中心还专门组织学生为他一个个宿舍跑推销;他还出点小钱赞助了一些学校羽毛球、篮球赛之类的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学校的关系。因为价廉物美,3个月后,居然通过十多所学校将全部积货都清空了。

现在还出现了一些专业收购库存产品的公司,设置专业的卖场进行库存品销售,经营者也可以考虑与这些公司合作。

五、用库存品交换广告

毫无疑问,投入广告肯定可以提升经营者的知名度,如果是专卖店做广告很多时候还可以获得供应商一定程度的支持,而很多媒体是可以用货品来充抵广告费的,这样做有利于经营者将来的经营活动,属于用眼前的损失交换未来的收益。

曾经有一位专卖店的店主跟所在城市的电视台谈成一笔广告交易,用800套保暖内衣充抵一笔8万元的广告费(该保暖内衣市值180多元/套,但专卖店进货价格仅60元/套)。而该电视台在年底开客户联谊会的时候,则将保暖衣作为礼品送给来参会的客户。该店主不仅用库存换取了广告效益,而且还用8万元的发票向供应商申请到了50%的费用报销。该专卖店等于用一半的钱,却获得了8万元的广告回报,还及时清理了手中的库存。

六、组织、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展销会

通过参加相关展会是推销库存积压产品的好办法,上海的经营者尤其擅于此道。

在此,《科学投资》提醒投资者,做服装“库存代理”的利润很高,是一个有潜力的投资方向,“库存代理”做得好,有时候利润比正规经营门店还高。

南京新街口一家服装店的店主在谈到自己做“库存代理”的经验时,连连称有赚头。他说:“代理库存商品,往往比销售正价商品更赚钱。”他算了一笔账:以100元的正价货品为例,服装代理公司在清理库存的时候,一般以1折左右的价格成包地批给“库存代理”,上海还曾经出现过最低0.5折的进货折扣。按照库存消化一般低于5折的规律,10元的进货价最高可以卖到50元。对商场来说,组织特惠专场,对商品的扣点一般仅在10%左右。也就是说,50元的商品,仅仅扣去5元。除此之外,特惠商品不使用VIP卡,也没有什么柜台的装修费用,人员工资与办公费用相对也减了大半。这样,50元中至少赚30元。

此外,上述的“库存代理”,还仅局限在知名、价格透明度高的品牌。至于10元进货,把原价100元标成200元,打5折卖100元的大有人在。抬了价格再打折,这样的招数尽管早已被大众知晓,但只要有市场,就阻挡不住买卖双方的热情。

从这个角度看,说开服装店是本小利大赚钱快一点不假,经营服装成就了不少人的发财梦。有些投资者在逐渐摸出门道后,开始实行前店后厂,自己生产加工服装,利润也自然就更上一层楼。

服装店经营:进货迷宫

进货迷宫

眼光好未必行

要做好一家服装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销售方法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懂”进货。

服装小店的经营状况如何,跟商品的定位和进货的眼光很有关系。要做好一家服装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销售方法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懂”进货。这个“懂”字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仅要知道进货的地点、各批发市场的价格水平和面对的客户群,还要了解小店针对的客户群的喜好、身材特点,更重要的是要会淘货,要练就一双选货的火眼金睛。这种历练需要时间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至少要3年左右的时间。

服装进货要适销、适量,简称“双适”,是经商者必须把握的关键一条。经营服装,既要适销,又要适量,但两者很难掌握“准”。很多初次开店的投资者因为眼光不准,都在第一次进货时吃过大亏,有人甚至笑称:开服装店的第一批货都会积压,所以最好第一批少进一些货。

首次进货的迷途

在进货上,艾童第一次也栽了跟头。她在第一次进货前,对周围的同行出售的货品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他们的货大多是从当地的外贸小厂和批发市场进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商品跟他们不一样,艾童决定找一些更有特色的货源。她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杭州的外贸服装批发很推崇,于是在店铺装修期间舍近求远,到杭州的九星、中星等批发市场进了货。舟车劳顿、途中辛苦自不必说,她到了杭州后发现,很多批发商听说她是从深圳来的,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她。等她带着1.5万元的货回到深圳,经营了一个多月之后,才慢慢发现原来这些商品在深圳的批发市场都有,而且批发价比她的进价低了一半。艾童这才明白,自己是守着金山要饭吃,明明周围有的是批发市场,却被她自作聪明地忽略了。

更让她烦闷的事情还不是这个。商品就算进得贵了,但只要能够卖掉,也就是少赚一些,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糟糕的是,由于她进第一批货前,没有仔细了解附近消费者的体形特点,无论她进的衬衫还是裤子,尺码都偏小了。店里的客人一批接一批,络绎不绝,很多都是被漂亮的装修吸引过来的,但是他们大多数是30岁以上的顾客,身形比较丰满,艾童进的尺码对他们而言都偏小了。每天只能做到两三百元的营业额,因为店租较低,艾童倒是没有赔钱,但她雇的店员说,按照开业后的客流量,如果店里的衣服尺码合适,一天可以达到1000元的流水。艾童知道自己还是掉进了首次进货的迷宫了。渐渐地就看出第一批货拿得不对了,不单是尺码不合适,款式也不太对路。小店的客人以30岁以上的女性居多,她们大多喜欢休闲风格,而艾童第一批进货以衬衫为主,比较正统,适合上班一族穿,并不适合她的客户群。

服装店的经营者在进货时会面临各种困惑,诸如是该选自己喜好的款式,坚持自己的品味,还是应该选择更潮流化的商品?是听从批发商某个款式好卖的建议,还是只挑选自己中意的花色?是在附近的批发市场进货,还是到外地似乎更有名的市场上批发?这些问题,从开业之初便时刻考验着店铺的投资者们,他们仿佛钻进了一个很大的迷宫,每个出口似乎都有希望,而每个出口又好像前途渺茫。

练就选货的火眼金睛

在进货的历练中,顺德的许保英堪称个中高手。她的小店开在大良高坎路一条小的商业街上,5年来,这家位置并不算好的服装店,每个月都能为她带来近万元的收入,如今她已经是3家服装店的所有者,服装销售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

现在,许保英把服装店的经营大权都移交给了妹妹,妹妹接手管理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而且顾客都很喜欢让妹妹帮忙挑衣服,但许保英还是不能完全将服装店交出去,原因就是在进货上,妹妹的眼光还需要磨练。

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宝剑出鞘必然撼动天地,而许保英则可以说是5年练一眼,慧眼一亮便能看准热卖新款。许保英经营的是散货店,店里的衣服、鞋子、皮包都是她从批发市场上一手淘回来的,她说衣服“淘”对了,生意就好,否则跟顾客关系再熟,也不可能把衣服卖出去。说到进货的难度,许保英则练出了选货“快、准、狠”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挑到合适的货品,并将进货成本降到最低。

由于生意兴旺,许保英每周要进3次货,每次都是天刚亮6点左右就要从顺德坐车到东莞虎门,8点钟左右到达虎门后,一下车就要冲到批发商店里,经常要在短短的4个小时里从数家店铺里淘够一两万元的货品,然后再搭乘12点的长途直达车返回顺德。

许保英说,她所以能准确进货,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是掌握当地市场行情:出现了哪些新品种?销售趋势如何?社会存量多少?价格涨势如何?购买力状况如何?大体上心中有数。

二是编制要货计划,当然在进货过程中也可应变修改。

三是在进货时,首先到市场上转一转,比较一下各个市场和批发商的价格,因为服装批发“窜货”的情况非常多,常常一个市场里20元的商品,在另外一个市场15元就可以拿到,因此必须进行比较,然后再着手落实进货。

很多人对服装经营有一个认识,就是只拿新款,旧款即使好卖也不会再补货,以使店铺新品不断流动。但许保英却并不这样做。她从来不会因为某个款式是热销的旧款而不再进货,反而会抓住市场需求迅速补充货源,并且持续销售到势头减弱或者此款销完为止。因为热销款式一旦赢得市场认可,销售额便会屡创新高,这比试销其他款式容易得多,而且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

一次她看中了一款新的女式羊毛大衣,款式很好,但她以前没有卖过此类款式,心里没底,就先进了5件,结果一天就卖完了。第二次她又大胆进了40件,3天销售一空。后来她每次补货都进30件,而且销售势头一直很好。

外贸服装李鬼泛滥

现在,在街头林立的服装小店中,挂着“外贸服装”的店铺越来越多,经营外贸服装一度成了服装店投资的首选。所谓外贸服装,是指国内服装生产厂家根据国外来料或国外来样、国内选料加工的同时,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尾货,包括从面料、规格、花色上看不太出小毛病的残次品、多余或节省下来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国外退货的但无残次的“出口转内销”服装。这类服装价格优惠,而且非常受欢迎,因此也让很多经营者把目光锁定在外贸服装上。

满大街的外贸服装店里新品不断,而厂家并不会真有这么多的外贸尾货,那么这些尾货是怎么来的呢?据一位外贸工厂的经理介绍,尾货有且仅有两种可能,一是瑕疵品,一是工厂用自己采购的面料做的专门内销的商品,后者生产的量非常大。外商跟外贸厂家有严格的合同约定,外商会严格控制面料数量,虽然每批产品都允许有损耗,但是多余的面料一般都会控制在两套以下,有时候甚至一点不剩。因此现在市场上很多的所谓外贸尾货只是厂家生产的仿制品,最多就是做工精致一些而已。一般是商家拿着国外名牌服装的图片或样品,请国内的服装厂家成批仿制的;或者是国内的服装企业在做完外加工之后,再买点低档的面料,按原来的样板再做一批,低价批给销售商,销售商贴上各种假商标就流向市场。

这样的商品对消费者还是有吸引力的,很多服装店和批发商在销售时都会贯之以“正单”、“跟单”、“原单”等不同的说法,初入行的投资者如果真相信了批发商的这些说法,就未免过于天真了。现在很多服装批发商都会销售市场上热门品牌的当季新款,批发价也比同类内销产品高得多,利润空间也很大,一件15元从外贸厂里批来的毛衣,自己订上一个名牌的标签就能卖25元甚至更高。因此服装经营者在进货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观察服装的细节,防止进到质次价高的伪“外贸服装”。

由于练就了如此高深的选货本领,许保英不用像其他人一样在虎门住宿,不仅降低了进货成本,而且店铺的新货流转率也更高,更能吸引客户持续选购。这样,她店铺里服装的款式翻新之快已经让其他店铺难以望其项背,甚至连跟风模仿都来不及。这种选货的技巧跟许保英较高的服装审美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善于搜集服装流行信息。她搜集的方法主要是听、看、访、查。

“听”,就是一方面听取顾客对花色、款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留意倾听人们对花色、款式方面的议论;“看”,一是看内外地市场情况,二是看电视上的时装表演和服装展销,三是看报刊上的信息等;“访”,就是直接寻问穿戴者其服装的销售货源;“查”,就是对不便直接询问的,就寄信或打电话,跟踪查询。一旦掌握信息就抢时间进货,捷足先登。

外贸服装的鉴别方法

看针脚。真正的外贸服装对于针脚要求很高,每英寸有多少针脚都是有严格要求,所以直观上看,真正的外贸服装的针脚均匀细密,而假货就往往顾及不了这么多。

看辅料。有时候,真假外贸服装在面料上难于区分,就要从小处着眼看辅料,真正的外贸服装的辅料大多都是“客供”,做工精致,带有品牌的特征,比如拉链、纽扣、衣服上的小标识等等,有的还带有品牌的标志(logo),如果做工粗糙,或者大批量衣服使用同种纽扣等辅料,就可能是假货。

看是否水洗。真正的外贸服装很多都经过预先的水洗工序,这样不容易缩水,手感好,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得以清除,而假货很多都没有经过这一工序,这一点在面料的手感和观感上都有明显差别。

各地主要服装批发市场一览

广州:广州是华南服装中心,批发市场在火车站旁边的站前路、站西路上,主要有白马大厦、黑马大厦、步步高批发市场、流花批发市场、国宏大厦、十三行、新大地批发市场、康乐牛仔城等。白马、红棉、天马等大厦的写字楼是以品牌为主,流花、站西则是中档产品的首选,十三行是低档货的主要批发地。步步高及新大地则是针织衫,毛衫的批发集中地。

虎门:有较老的富民服装批发市场、较新的黄河时装城和新开业的大莹女装城。

北京:较大的的服装批发市场有两个,木樨园和动物园南门。此外还有京温、大红门服装城、新世纪商城,以及去年新开业的天雅大厦、今年5月开业的百荣世贸商城、木樨园商贸城等。

杭州:四季青批发城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市场,主要以女装(少女装)为主,温州的男装也很多集中在这里批发。市场大,品种及质量都很不错,典型的南派风格,不太适合北方客户。

上海:七浦路市场比较有名,但没有领导华东的服装市场,安徽、江苏的零售商更喜欢去杭州四季青拿货。

武汉:武汉的汉正街全国闻名,虽然近年汉正街的销售额有所萎缩,但仍然是湖北省批发商品的重要渠道。

福建:福建有两个批发市场,福州和石狮。石狮的服装批发市场较为分散,几乎遍及整个城市,拥有近20条服装批发街、6座商业城和8个不同类别的成衣专业市场等,共8000多家服装店。

沈阳:沈阳五爱市场是东北的老服装市场,因为老,单位面积偏小,许多有实力的租户在厂家的要求下,搬离纷纷五爱市场,在附近扎兵。

7.服装行业经验分析 篇七

贸易成本的重要性早已在国际贸易的经典文献中被验证, 甚至被认为是国际经济学六大主要困惑的共同原因 (Obstfeld和Rogoff, 2000) 。对于贸易成本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贸易成本的构成及贸易成本的测量。一方面, 在贸易成本构成的研究中, 交通成本普遍被认为是最直接的成本, 其他还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交通费用、国内管制成本以及与地理、文化和制度差异相联系的成本。此外,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贸易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服务贸易中, 除了地理、文化和制度差异的影响外, 贸易成本大多与管制相关。总的来说, 贸易成本问题很大也很复杂。另一方面, 贸易成本的测量一直都是个难题。一些研究致力于直接测量贸易成本的各种构成, 如Kee等 (2009) 估计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成本 (进口配额、补贴、反倾销税) , 也有部分学者依靠对商业或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调查来获取国际贸易成本构成的质量或数量指标。然而, 这些方法没有对国际贸易成本进行广义的测量, 而且将不同的方法和指标结合到一起进行广义的测量是很难实现的。萨缪尔森 (1954) 年将冰上贸易成本引入了一般均衡模型中, 间接地对贸易成本进行了测量。随后贸易成本测量也主要以间接测量为主, 且大多数研究者都选用了引力模型, 如Mc Callum (1995) 、Rose (2000) 、Anderson和van Wincoop (2003) 。然而, Novy (2006) 指出, 无论是传统的引力模型还是通过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的具备微观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 在间接测量贸易成本过程中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 如传统引力模型对于多边阻力的忽视以及改进引力模型对于贸易成本对称性的假设。实际上, Anderson和van Wincoop (2004) 也承认现有的测量方法不太令人满意, 迫切需要方法的改进。Novy (2006) 提出了一个改进的且方便易行的引力模型, 其不但构建了不对称的贸易成本, 还是贸易成本的测量更为全面, 包括了所有与使货物到达市场相联系的成本。该方法因其与现实更相符而大受欢迎, 被广泛地应用于经验研究。

近几年, 测度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文献逐渐增多, 且不断深化, 但还远不够完善。钱学锋和梁琦 (2008) 、许德友和梁琦 (2010) 、方虹等 (2010) 采用Novy模型分别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但是, 目前这些研究大都从宏观层面来度量中国的贸易成本, 缺少中观层面尤其是服务业层面的研究, 仅有马凌远 (2012) 测量了中国与G-7各国的服务贸易成本, 但其没有涉及对各服务行业贸易成本的度量。

数据来源:United Nations Service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本文采用Novy (2006) 模型, 测量了中国与日本的整体及分行业的服务贸易成本, 更为系统的衡量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的变化。选择日本为研究样本, 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本目前是中国第四大服务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三大服务逆差来源国。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2000-2011年期间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2004年中日服务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竟达45.39%;其中, 中国服务进口增长率55.33%, 出口增长率36.75%, 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尽管随后增速有所下降, 但大多数年份都超过了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基于数据的限制。本文重点度量的是我国分行业的服务贸易成本, 基于现有的数据库, 中日行业层面的服务贸易数据最为完整, 而我国其他国家的行业服务贸易数据大范围缺失, 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我国服务业各行业的进出口在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有所不同, 贸易成本也会不同。对中国服务业各行业贸易成本的测度有助于理解中国服务业各行业参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模式, 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

二、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 测度方法

Novy (2006) 在Anderson和Van Wincoop (2003) 的标准引力模型基础上, 将冰山性贸易成本和垄断竞争框架融入近来, 提出了一个方便易行的引力模型方程:

其中, Eij和Eji是i、j两国的相互出口, Ei和Ej分别代表两国的总出口, Yi和Yj代表两国的GDP, Si和Sj表示两国的可贸易品份额, τij是i国向j国出口的贸易成本, ρ是替代弹性。

从式 (1) 可知, 双边贸易EijEji会随着可贸易品份额sj和si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也会随着贸易成本τij的上升而下降。此外, 传统引力模型中决定双边贸易的经济规模变量由Y变为了Y-E, 其含义是一国产出中没有贸易的部分, 代表了市场潜力, 双边贸易量是市场潜力的增函数。更为重要的, 由于两国的总出口Ei和Ej中隐含了平均贸易成本, 因此方程 (1) 也反映了多边贸易阻力的影响。

通过对 (1) 式进行变形, 就可以得到双边贸易成本的表达式:

由 (2) 式就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来计算两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很明显, 在市场潜力不变的情况下, 双边贸易的增加意味着贸易成本的下降;而市场潜力增加没有带来双边贸易的增加, 则意味着贸易成本上升了。为了方便测度, 我们还假定双边可贸易份额相等, 即Si=Sj, 另考虑到测度行业的贸易成本, 以k来代表行业变量, 则形成了最终的公式 (3)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 我们对变量赋予了新的含义。Eik和Eik分别代表了i、j两国的服务行业k的总出口, Eijk和Ejik则表示i、j两国在k行业的相互出口。而Yik和Yjk为两国服务业k的总产值, 而Yik-Eik则代表了服务业k的市场潜力。那么 (3) 式中对应的就是测量两国在服务行业k的双边贸易成本。

还需确定公式 (3) 中的两个参数S和ρ的值。Eventt和Keller (2002) 认为, 可贸易品占总产出的30%-80%, 因此s的取值范围应该在0.3-0.8之间。但是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不可贸易部分存在差别, 服务贸易中不可贸易的部分主要是作为最终产品的劳务, 然而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 自然人流动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提供方式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服务产出中的可贸易份额可能会更高些。本文也将s值取其上限0.8, 这基本和现实情况相符。此外, 总结现有各种文献的估计结果, 替代弹性ρ很可能介于5-10之间 (Anderson和van Wincoop, 2004) , 几乎在所有的贸易成本测度重要研究中, ρ的值都被设定为8, 如Anderson和van Wincoop (2004) 及Novy (2006) , 这也非常接近Broda等 (2006) 计算的世界主要国家平均替代弹性值6.8。因此, 本文也将ρ值设为8, 同时为了更好地考察替代弹性对贸易成本的影响, 也给出ρ为5 (低弹性) 和10 (高弹性) 的结果。

选择Novy (2006) 方法来测度中日服务贸易成本, 主要是基于该方法的几个优势。首先, 该方法广泛的衡量了一系列的贸易成本, 即和在国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成本相对应的跨境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其次, 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在数据可得性上存在更多的限制, 但该方法对于数据要求是最低的, 使得测量服务部门的贸易成本是可行的。最后, Novy的方法依赖于数据整理计算, 而不是计量估计。这样避免遭受遗漏变量偏误的困扰, 而其对于服务贸易的传统引力模型存在潜在的影响。

(二) 数据来源及说明

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中国和日本的服务总出口数据均来自United Nations Service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 该数据库不仅报告了双边总体服务贸易额, 也提供了11个服务行业的国别数据。日本服务业各行业的总产出数据来自于OECD中的STAN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统计对象主要为OECD国家, 缺少中国服务业各行业的产出数据。中国服务业总体及行业产出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由于STAN数据库中各产业数据是按ISIC3.0报告的, 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的产业数据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报告》 (GB-2002) 报告的, 两者在行业分类上存在一些差异。文章做了相关处理, 将两者统一起来①。另外, 两个数据库都没有与旅游业、其他商业服务业和版权及使用费对应的行业分类, 数据无法直接获得。中国旅游业的产出数据来自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日本数据则利用OECD的投入产出数据表核算, 具体核算方法参见Miroudot等 (2010) 。两国的旅游产出可能会因数据来源及核算方法而与实际有些差异, 但基本可以反映其旅游业的规模。其他商业服务我们直接使用服务业总产值减去以上的服务业产值之和再减去政府服务产值而得来。由于中日的版权及使用费贸易量也相对较少, 因此将其剔除, 另遵循WTO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 分析中不含政府服务。最后共有8个行业的样本。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在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中将金融业和保险业分别统计, 我们将其加重为金融服务贸易, 以与产出数据的行业分类相一致。

三、测度结果及分析

(一) 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及其变动趋势

表2报告了2000-2001年中日服务业总体及分行业的贸易成本状况。中日整体服务贸易成本大体呈下降趋势, 但不是很明显:2011年相对于2000年下降幅度为1.81%;而从2001年入世后到2006年这段时间, 中日服务贸易成本下降幅度相对更大, 为2.72%;2006年至2009年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 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对其贸易政策影响比较突出。

从服务分行业的贸易成本来看, 平均贸易成本最高的为金融业和个人文化娱乐业, 都大于0.8。金融业对于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可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稳健性, 但开放也可能会伴随着一些安全隐患, 稍有不慎可能会使国家整个金融体系丧失主导权, 国内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得不到迅速体现, 甚至会重现“金融拉美化”。因此我国对于金融服务的开放一直是比较审慎的, 这也是我国在次贷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同时这也可能会导致金融业对外贸易成本较高。此外, 日本尽管是少数几个承诺在100多个服务贸易领域放宽限制的国家之一, 但是其国内限制较多, 尤其是银行和保险业, 对外国机构数量和业务进行了很强的干预, 如日本保险市场上国内业务占了80%-90%。因此对于金融这个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行业, 服务贸易成本较高并不难理解。

文化娱乐服务中的新闻、娱乐、影视等服务虽非一国经济命脉, 但却涉及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对文化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国由于忌惮意识形态的冲击, 而会竖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 限制文化服务进口;另一方面,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 本国的文化服务在国外很难得到认可, 因此贸易量也会较小。我国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对应的在文化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广度和深度相对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会导致贸易成本较高。

资料来源:根据公式 (3) 计算的结果整理而得。

通讯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成本居中, 介于0.7-0.8之间。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平均贸易成本最低, 都小于0.7。旅游和运输一直是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传统部门, 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成本低廉让这些行业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被认为是“中国服务”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因此其开放较早, 开放的步伐也较快, 如中国海运服务市场的开放程度已高于发达国家。此外, 从日本角度来看, 在交通运输领域,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同时日本的旅游服务业完全对外开放, 在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几乎没有限制 (何茂春, 2007) 。综合两方面来看, 中日两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限制最少, 开放力度最大, 因此贸易成本也最低。

从2000-2011年中日服务业各行业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看, 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的贸易成本虽然在部分年份有下降的趋势, 但2011年现对于2000年的贸易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金融服务贸易成本虽然也上升了, 但变化不明显, 基本维持在原来的水平 (李中尧等, 2013) 。旅游服务、运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 旅游服务贸易成本下降服务最大, 达到了4.16%。

为了获得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按照Browning和Singelmann (1975) 将服务业分为四类:生产性服务业、流通型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我们分析的8个行业中, 金融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属生产性服务业, 运输服务、通讯服务属流通服务业, 旅游、个人文化娱乐属消费性服务业。每个服务业类别的贸易成本由其所属行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见图1。由图可看出, 2000-2011年, 尽管一些服务行业的贸易成本出现了下降趋势, 但是从服务业类别来看, 这种下降趋势不明显, 或者可以说总体上中日生产性服务业、流通型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贸易成本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但从贸易成本的绝对值来看, 流通性服务业贸易成本最低, 消费性服务业贸易成本居中, 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最高。

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逆差几乎全部来自于生产性服务贸易 (余道先、刘海云, 2010) , 可以说生产性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比较劣势的集中体现, 而这很可能是生产性服务贸易较高贸易成本的原因。此外, 中日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高可能与知识产权有关。目前, 中日的贸易摩擦已经开始转向知识产权领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 同时又是一个模仿大国, 企业在生产中很容易侵犯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双边贸易产生阻碍作用, 加大双边贸易成本。生产性服务业中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多, 而该特点使生产性服务可能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灾区”, 导致该类服务业的双边贸易成本较高。

(二) 不同的替代弹性对于测度结果的影响

为了检验不同替代弹性的影响, 我们计算了ρ取5和10时的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成本, 不同的替代弹性对于服务贸易成本影响较大, 如当ρ=5时, 中日2011年计算机服务贸易成本相对于2000年下降幅度为1.81%, 而ρ=10时其下降幅度为4.47%, 其他行业的贸易成本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但尽管ρ的不同取值对于贸易成本的变化幅度影响很大, 但其并没有影响各个行业贸易成本的相对大小, 更为重要的是其并没有改变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无论ρ取何值, 我们发现2000-2011年中日整体双边贸易成本都下降了, 在行业层面, 贸易成本呈下降趋势的都为旅游服务、运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这四个行业, 见表3。这表明, 本文选取ρ=8而计算的结果, 基本可以客观的反映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成本情况。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利用Novy (2006) 改进的引力模型, 测度了中日服务业整体及各行业的贸易成本, 得到几点基本结论: (1) 从服务业整体来看, 2000-2011年间, 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呈下降趋势, 但不是很明显, 2011年相对于2000年下降幅度为1.81%, 而从2001年入世后到2006年这段时间, 中日服务贸易成本下降幅度相对更大, 为2.72%, 2006年至2009年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而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 (2) 从服务业分行业来看, 平均贸易成本最高的为金融业和个人文化娱乐业, 都大于0.8;通讯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成本居中, 介于0.7-0.8之间;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平均贸易成本最低, 都小于0.7。在变动趋势分析中, 发现旅游服务、运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 旅游服务贸易成本下降服务最大, 达到了4.16%。 (3) 从服务业分类别来看, 中日各类服务业的贸易成本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但从贸易成本的绝对值来看, 流通性服务业贸易成本最低, 消费性服务业贸易成本居中, 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最高。

在现有的服务开放承诺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中日在服务行业层面的经贸制度化与合作, 尤其是在贸易成本最高的金融业和文化服务业。目前,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开放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总体来说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开放还是比较审慎的, 这与我国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不强,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我国应该加快金融业的改革, 提高金融金融机构各方面的能力, 这样才能使我国金融服务进一步开放, 降低服务贸易成本, 促进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 包括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GATS中对于金融业的开放做出了积极的承诺, 但是国内对于外来金融服务的市场限制较多, 外国金融机构很难真正地进入。那么, 加强中日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 建立相应的双边金融服务贸易协议, 将是中日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文化服务贸易领域, 由于涉及到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问题, 所以中国在文化服务的进出口上都举步维艰。考虑到意识形态的冲击固然是必要的, 但不能过分强调了文化服务的意识形态属性, 而忽视了其经济属性。对意识形态的“宽容”既能将先进的文化引进来, 又能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去。另外, 日本动漫等文化产业在世界遥遥领先, 我国应加强与其交流合作, 着重树立中国的文化品牌, 提高我国的文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贸易成本。自入世以来, 中国成为世界上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而知识产权摩擦已经逐渐升级为贸易摩擦的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其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使其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尤其是出台具体的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条例, 才能使得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贸易获得更好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 不但能够更好地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到生产性服务业中来, 促进其发展, 还能够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更加顺畅, 避免麻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双边服务贸易成本。此外,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义不局限于对贸易的影响, 其对于我国农业、制造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加大政府扶植力度, 发展贸易成本最低的流通型服务业。既然流通型服务贸易成本最小, 就应大力发展流通型服务贸易。一国的产业基础是贸易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 因此, 促进流通型服务贸易就要大力发展流通型服务业。目前, 我国的流通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和提供就业的重要载体, 但其发展还是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通过税收优惠、扩大信贷规模、R&D补贴等政府扶植政策, 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可以使该产业提高其竞争力, 增强其向海外延伸的能力。此外, 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开放水平, 可以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困难, 本文仅研究了中国与日本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随着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统计水平的提高, 样本容量能将更多的国家、服务行业包括在内, 将有助于更全面完整地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成本变动情况, 并对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基于行业差异化、国别差异化的贸易及产业政策。

摘要:本文借鉴Novy (2006) 的引力模型方法, 测度了2000-2011年间中日两国服务业整体及分行业的贸易成本;根据Browning和Singelmann (1975) 的服务业分类, 对中日不同类别服务贸易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成本整体呈下降趋势;在选取8个服务行业中, 平均贸易成本最高的为金融业和个人文化娱乐业, 运输服务平均贸易成本最低;从分类的服务业来看, 流通性服务业贸易成本最低, 消费性服务业贸易成本居中, 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最高。

8.服装行业 利润探秘 篇八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3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今天,开个服装店是许多人创业的第一选择,踏踏实实地从小生意做起,也是大多数成功商人的必由之路。

在物资相对贫乏的上世纪80年代,在众多从事经营的个体户中,赚钱最快的当属服装个体户。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富大贵者中当初许多都做过服装生意,比如赫赫有名的建业集团的创立者吴立胜就是从卖布匹和成衣起家,由布匹、成衣小贩到批发商、承办制衣厂,进而进入地产行业,成立建业集团,最终成为了如今的亿万富翁。

在商品相对短缺和产品比较单一的年代,人们对服装的选择余地小,服装商只需瞄准一两个款式大量生产就可以大赚其钱,投资风险几乎谈不上;现在,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包括服装在内,消费者和代理商都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供应商为了提供更优质和更具品牌效益的产品,只能增加产品成本,而终端零售价又被尽可能的压低,因此服装投资者的利润空间已经大不如前了。

虽说做服装利润今不如昔,但服装行业仍然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没有经商经验的白领和大学生一族,都想在服装上投资“玩票”,作为下海经商的入门功课。因此,我们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几乎每天都有一些服装专卖店在转让、关门,同时也有很多新的服装专卖店开张。

小本生意也能赚钱,服装生意当然也是如此,经营服装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品牌专卖 利润诱人支出大

有人将服装行业列为2004年十大暴利行业,甚至举出一位服装生产企业的老总的话作为旁证:“服装确实属于暴利。但这个暴利不是体现在面料上,而是完完全全表现在流通环节上。成本不过5元钱的小背心,在小商品市场卖25元一点不成问题。我就曾经把10元成本的服装标价100元出售,结果卖得很火爆。”这种说法看似惊人,但在一些品牌专卖店是确实存在的。

有商场的售货员向《科学投资》透露,一件标价三四百元的服装,其成本价不过三四十元,标价七八百元的服装其成本价不过100多元。一般的服装店都雇用一到两名售货员,只要货进得对路,一天卖出去一件,人工工资、房屋租金、税金就全都有了,多卖就是挣的。据透露,某些服装的利润可以达到3-5倍,多的可以达到10倍以上。一些品牌服装的虚高标价主要受商场打折活动的影响,如果不把价格标得高一些,就很难应付商场频繁的打折返券活动。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大商场里品牌服装的毛利率可达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装比夏装高,男装比女装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经销一个品牌男装,夏天的一件T恤衫进价100多元,卖400多元,这样即使是打5折,照样有利可图。至于那些折扣幅度特别大的服装,多数都是放了好几年的库存,基本上是按成本价处理。

在北京一家大型购物广场的打折活动中,一条标明原价288元的裤子,只要80元就可以买到。销售人员的解释是,这是去年的存货,现在利用季末拿出来处理。毫无疑问,处理库存已经成为商家打折的首要原因,这种商品的折扣往往也很大,从1折到5折不等。一家品牌的代理商告诉记者,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库存,趁现在秋装还没有上市,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处理攒了好几年的库存,一来腾地方,二来回笼资金。

从数字的分析上看,品牌专卖店的利润率的确让人耳热心跳,但这种单纯用售价减去进价的算法,并没有认真计算并扣除经营中的各种费用,因此简单的加减法分析似乎并不具备说服力。

品牌服装暴利的存在,首要在流通环节。一部分品牌服装由批发商批出的价格与在零售市场销售的价格相差悬殊,而他们在进货渠道上并无差别。服装销售的中间环节中包括经销商、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场。就服装而言,经销商通常要在出厂价上加价30%,零售商场再加价30%。因此,一件100元的服装到了商场售价可能就会攀升到170多元。

广州某服装的一级代理商表示,服装新品的定价如此之高,是因为在销售过程中,商场从中要求的各种费用较高,除了高昂的进店费再加上各种促销费用的摊派之外,按营业额倒扣流水比例平均在27-35%,对于某些销售不好的品牌按保底倒扣的比例高达50%以上,这就导致了服装销售价格的虚高。

品牌加盟 投资大有一定风险

眼看商场里的品牌服装利润高企,但进入门槛太高,很多精明的投资者发现在繁华市区开设品牌加盟店似乎更有利可图。看上去开服装店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介入,因此申请加盟各种服装专卖的人总是源源不断。专卖店是近年来最流行的品牌服装销售模式,投资者只要掏钱加盟,从店址选择、店面装修和布置,到店员的培训以及促销手段等,都有总部提供帮助,在经营时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品牌服装专卖店的毛利率一般在50%以上,开一家品牌服装专卖店全部的投入在10万到20万元左右。以南京的周小姐为例,她在解放南路开了一家面积不大的服装专卖店,顾客定位在20至30岁左右的时尚女性。她的店面约30平方米,开店全部的投入为12万元,包括店面转让费2.5万元、年租金4.5万元、首批货款2万元、装修费用1万元、品牌加盟费1万元、流动资金及其他共计1万元。周小姐的生意还算不错,年营业额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按其经营的品牌50%的毛利率计算,刨去各项费用,其实际利润约为4万元左右。

周小姐的投资回报并不算高,但还有比她生意更差的。因为大品牌的资金要求高,中小投资者大多选择加盟一些中小品牌服装专卖店,但由于各大城市的市区商业旺铺租金上升快,使开店成本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服装专卖店则竞争激烈,营业额上升有限;另一方面,商场动辄5折甚至更大幅度的促销活动,对中小品牌专卖店形成压制,特别是服装消费的黄金节假日,消费的人气相当一部分被商场吸引。

由此可见,服装品牌加盟商的利润空间其实不太大。举例说,如果按零售价的4折拿货,商场又要扣除30%左右的租金,那么,打7折销售已是底线,而我们看到的则是现在的商场动不动就“新品上市六折”,这样的“大方”只有供应商才付得起。所以,加盟商要多家经营以求薄利多销,多做营业额要求供应商返利来赢得利润。

服装小店 本小利大赚钱快

投资者都清楚,经营小的服装店和代理品牌的利润因投资额不同而差别较大,目前的城市里的服装小店多选择开在专业市场、大型商厦和服装一条街上,面积不大,一般在10个平方米左右。经营成本主要是房租、货款和售货员工资,店租根据铺位的面积大小和所处的位置而定,一般在千余元至数千元,售货员的工资采取数百元底薪加销售额2%至5%的提成,装修费一般为数千元,高档的则需万余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服装店的经营旺季为每年4至8月和10月至次年的1月,利润一般在30%至120%之间。刚上市的新款服装利润最高,可达200%。随着季节的转变,服装价格逐步降低,利润也降低到50%至70%,到季末年尾,商家为求清理库存和回笼资金,甚至会保本销售,这时的利润只有10%至20%。

开小店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光,一条街上的所有店铺同样都到香港的女人街去拿货,为什么有的人店里顾客络绎不绝,而有的店铺却门可罗雀?眼光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有时候需要接受一些专业的知识,或者多跑、多看、多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好方法。

深圳的艾童在开服装店以前,也是个对时尚和潮流没什么研究的人。但她手头只有不到6万块钱,寻找投资项目的时候,她发现餐饮更像个无底洞,而且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掉进去,于是选择了相对容易经营的服装。为了提高自己对时尚的敏感度,她特意花了将近1万元参加了某公司的色彩培训,并运用到了店铺陈设和服装搭配中。同时,她还用学到的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咨询,生意很快就火了起来,还赢得了很多铁杆的老顾客。

开服装小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个性和特色。但现在做到有独特的个性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似乎什么稀奇古怪的小店都有,而且进货渠道也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上海的姜琳几年前在迪美广场开店的时候,每月去香港、日本或韩国等地进货,带回来的一件小背心也能卖到三四百元,而且生意极好。如果有朋友去店里购物,她给朋友打3折都有得赚。当时这种进货方式少有人知道。而现在,几乎60%的小店都知道要从香港、日本进货,这时把价格定得更加务实,才是比较实际的办法。

小店经营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价格灵活,这也是让小店充满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马先生经营服装有3个年头了,他的店铺位于北京西单明珠市场的黄金地段,记者调查的时候,发现在他甩卖的服装中,从25元一件的T恤到50元一条的裤子都有。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卖多少算多少,只求回本,赶快处理夏季商品,以便腾出资金进秋装。

马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在他的店里女装的利润在50-100%之间,男装要高一些。对于季末狂甩,马先生认为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营户在季初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已经回本了,剩下的货再买就是纯赚钱了,所以一般都是照本卖或者赔本甩卖。此外还有一种甩卖其实是假甩卖,商家本身进的就是库存货,这些服装非常便宜,比如一件女装吊带进价5元钱,回来“甩”10元,利润就是100%。

上一篇:迎新春剪窗花活动方案下一篇:三八妇女节感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