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员管理

2024-09-18

信息采集员管理(通用7篇)

1.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一

网格信息采集员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服务管理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及时分析形势,报告工作情况。

二、开展社会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矛盾纠纷调解,突出问题治理,基层平安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三、开展对不安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接待管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诉求事项依照国家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程序做好现场化解和分流办理,督办结案等工作;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和群体性事件;上报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和重大纠纷。

四、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刑释劳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禁赌,打击传销和反邪教工作。

五、开展法制、综治、消防、交通、安全生产等宣传活动。

六、采集居民各种信息及收集各类情况,依托网络化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全覆盖体系。扩宽民政、社保、住房、计生等工作领域和内容,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完成网格管理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2.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二

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营质效指标, 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农电台区关系到城郊偏远地区千千万万用户用电, 对邵阳50多万已接入采集系统的农电台区实行有效的管理无论对抄表收费还是服务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线损率的高低, 不仅表明供电系统技术水平的高低, 还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加强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线损管理对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农电台区管理现状

由于近年来邵阳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 居民住宅小区建设速度成几何式增长, 市区新老城区交错, 城中村现象不断出现, 市区农电集抄台区特别是低压网供电台区存在大量台区线路交叉供电现象;同时, 以往在客户报装建档过程中, 台变信息不被重视, 造成了营销SG186系统中部分老台区客户与所属台变对应不清;营配体制改革分开后, 营配信息双向沟通机制不健全, 又造成基础台帐与现场不符、台区抄表时间不一致等诸多原因, 也对台区线损造成影响。在实际台区管理中, 众多的管理单位、工作环节交织, 使台区线损的精确统计、分析、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一个环节的疏忽, 一个细节的遗漏, 都将给台区线损数据的准确统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邵阳供电公司对台区采集原理 (台区采集原理图, 见图1) 进行了分析, 以便确保各个环节都无疏漏。

3 农电台区线损管理采取的措施

通过深化用电采集系统这一平台, 以“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为支撑, 围绕“建设、运行、应用”3项任务, 提升“智能电表安装成功率、用电采集系统接入成功率、采集终端应用率、智能电表投运率、采集成功率、远程费控功能实现率、台区线损监测率、营销采集系统实用化率”八大指标对邵阳市区蔡锷、城南、江北、火车4个供电所的农电台区进行监督指导, 提供解决台区线损的方式方法。

(1) 组织成立邵阳供电公司采集率线损提升工作联系网络, 有效建立异常处理共享平台。对线损偏高的台区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查找原因, 实行分台区线损分析和考核, 做到量化考核到线路、到台区。

(2) 把线损指标分解细化, 层层落实到人, 每月10至15日对高线损台区低压客户表计进行抽查, 特别对“未用电”用户查明原因, 发现问题按绩效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3) 对高损台区进行现场清理复核, 发现清理不到位不负责任的员工按绩效考核细则予以重罚 (台区责任考核程序见图2) 。

(4) 加大线路巡视维护力度, 及时清理砍剪线路通道内的树竹障碍, 特殊天气进行特巡, 对各台区配变负荷进行全面测试, 三相负荷不平衡的台区进行调整, 对严重老化的下户线进行更换。

(5) 强化抄表管理, 严格执行抄表例日计划管理的抄表制, 加强抄表质量检查和稽查, 杜绝估抄、漏抄、错抄现象。

(6) 清理漏户, 采取不定时不定期巡查线路及用户的方式, 查处窃电、漏电行为。

4 农电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效果显著

通过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农电台区的数据采集率管理, 邵阳市客服中心4个供电所采集率均达到99.6%以上, 其中蔡锷供电所采集率更是达到99.97%。截至7月份, 邵阳市区125439户919个农电台区基本消灭了20%以上的高损台区, 同时负损台区也大量减小, 客服中心农电台区合格率稳定在76%以上, 中心农电台区综合线损稳定在4.94%以下, 效果十分显著。

5 线损管理下一步措施

5.1 科学分析日线损数据, 确保高损台区的准确定位

(1) 积极采取措施, 解决由于采集系统运行原因形成的高损台区。由于线损管理模块的运算数据来源于电能信息采集系统, 因而采集系统的运行状态将直接影响线损计算的准确度。对调取的高损台区, 先是在采集系统中查看其运行状态, 查看集中器是否运行正常及抄表成功率是否过低, 如因这两者原因在日线损管理模块中形成高损台区, 则到现场对集中器及未抄见表计进行及时处理, 使其恢复正常, 消除因采集系统运行原因造成的台区线损异常。

(2) 对台区售电量进行合理还原, 计算其真实损失。对于台区负荷调整、台区下有无表临时用电、存在协定电量的或由于业扩及变更等手续运行造成累计售电量统计出现偏差而形成的高损台区, 要合理地将此部分电量进行还原, 计算出台区真实的损失值, 从而判别该台区是否为实际高损台区。

(3) 实行定期通报, 加强线损统计分析。通过建立完善的线损定期统计分析制度, 规范统计分析内容, 及时组织开展线损指标分析工作, 找差距, 定措施, 修正和完善管理环节, 充分利用SG186线损管理模块, 定期通报高损台区数量, 加强线损统计分析, 对高损台区逐台进行剖析, 并制订详实的降损措施及计划。

5.2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高损台区的针对性治理

进一步加大查处窃电的工作力度, 将高损台区下的用户明细按不同用电性质进行分类, 对不同用电性质用户的日用电量合理估算, 重点针对日用电量可疑的用户进行检查, 缩小检查范围, 尤其是要仔细查处越表接暗线等平时很难检查的窃电行为, 并通过用电采集系统对可疑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召测, 检查用户有无断零线、私自开盖违法窃电情况。同时, 加强线损理论分析, 并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进行降损。通过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台区负荷数据, 计算变压器月度平均负荷率, 对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进行及时调整;根据变压器三相电流计算平衡率, 一方面对三相不平衡负荷进行相应转移调整, 另一方面在办理低压新装增容业务时做到合理规划;对于台区供电半径超长的, 采取并台调整的办法, 尽量使变压器位于负荷中心, 解决末端负荷电压低、线损大的问题。

5.3 实行跟踪降损制度, 巩固降损成果

对查找出的线损异常台区进行处理后, 还应加强对这些台区日线损进行重点巡视, 一是通过查看经处理后的台区线损值是否恢复到合理范围内, 来判断查找及处理的问题是否准确;二是通过对其线损值的监视, 达到防止线损出现反复的目的, 特别是对由于窃电产生的高损台区,

能够将容易出现的窃电情况随时掌控,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最大限度杜绝电量流失。争取在2015年年底前减少市区4个供电所的农电高损台区, 消灭负损台区, 并结合台区现场实际状况及历史损失情况, 对所有公用台区进行细致分类, 按每月完成情况进行线损达标率考核, 最终实现台区线损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6 结束语

3.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三

一、关于账号

(一)账号生成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是按“两级建设,五级管理”来建设的,即国家搭建平台,省级二次建设;中央、省、市、县、校五级不同权限进行管理,各级账号是按《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报表》上报的机构信息生成。

(二)账号分类

各级账号均设有四类账号,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和功能:

(三)改名学校的账号 部分学校因故改名的,按下发账号的原学校名进行采集,同时各地做好此类学校的梳理和登记,此次采集结束后,省教育厅一并汇总报请教育部修改。

(四)附设班的账号

在各地账号内大部分划分了附设班账号,若该班与原学校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议启用原学校账号,附设班账号不使用。若为两支教师队伍,则分别采集信息。

二、关于采集范围

(一)学校范围

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具体范围见参考附件1。

(二)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请注意:公办学校以教师所占编制为准,借调、挂职、交流等人员均由编制所在学校进行采集;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的教师或公办学校临聘人员(各校自行确定是否采集),则采集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的人员。

(三)信息范围

根据学校类别不同,相应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具体指标见参考附件2。

三、关于采集流程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学校统一填报信息或教师上线填报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填报、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二)录入教师信息

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录入本校教师信息,可采取批量导入信息表或在线填报方式进行。

(三)审核教师信息

学校认真审核教师信息,信息审核无误后确认,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四)做好监控管理

各校信息管理员要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下级单位数据采集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信息采集按进度开展。

四、关于时间节点

(一)测试时间

2016年10月30日前为各地培训、演练、测试时间,11月1日系统正式上线,正式采集信息。

(二)信息采集时间

2016年12月15日前各校完成本地信息采集审核,提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五、关于部分突出问题 采集信息量

4.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四

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3号)和《关于做好湖南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571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我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现将我校教师信息采集工作部署如下:

一、工作任务

1.采集全校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个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

2.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3.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工作机构

为了推进教师系统数据建设,人事处负责全校各单位之间的协调、跟踪、指导、信息确认审核上报等相关工作。各单位还需确定一名能熟练操作Excel电子表格、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为本单位教师信息管理员,负责采集本单位教职工信息。

三、工作安排

(一)采集对象

学校在编教职工(不含附属小学、幼儿园)。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附属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采集由岳麓区教育局负责。

(二)信息范围

人员基本信息、学习经历、考核、岗位聘任、教育教学、专业技术职务、入选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具体见附表,其中带有“★”号的七个信息表为必填表格。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7年3月3日前

完成学校动员,工作布置,教师个人填报。

第二阶段:2017年3月8日前

完成各二级单位审核确认和上报。

第三阶段:2017年3月20日前 完成学校层面数据汇总和审核确认。第四阶段:2017年3月24日前 完成数据上报。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责任

信息填报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二)规范录入格式 填表之前请先查看填写说明(见附件),严格按信息采集表模块的格式进行录入,需使用Excel2003以上的版本进行录入,若更改格式会导致信息不能输入系统。

(三)确保信息安全

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工作,确保信息安全。

(四)材料上报要求

各单位将审核确认后的表格打印,签署审核人姓名并加盖公章,连同表格电子版一起交至人事科。同时请每位教职工提供一张电子证件照片,照片规格:26mm(宽)*32mm(高),分辨率150dpi 以上。照片要求为jpg格式,文件大小应小于60k。人事科联系电话:88872231,邮箱:hnsdrsk@126.com。

附件:

1、填写说明;

2、信息采集模块附表;

3、教师基础信息指标;

4、教师基础信息指标字典。

人事处

5.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五

(带“*”号的为必填指标项)

第一部分 机构

一、党政群机关

(一)部门 1.机构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其他机构全称。3.规范简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4.习惯简称

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5.*机构级别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包括: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其他和不定级。6.*机构性质

指机构的性质,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政法机关、其他。7.*机构类别

指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由填报者在所列的机构类别中进行选择。

(1)组成/工作部门:组成部门是指省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 1 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工作部门是指市级和县级政府依法分别履行政府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

(2)直属特设机构:指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特设的政府直属机构;

(3)直属机构:指主管政府某项专门业务,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

(4)部门管理机构:指主管特定业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由组成/工作部门或直属机构管理的独立设置的行政机构;

(5)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组织协调跨政府行政机构的重要业务工作的行政机构;

(6)临时机构: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行政机构;

(7)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是指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机构;

(8)驻外地办事处:指省级和市级政府派驻本行政辖区以外的行政机构;

(9)其他机构。8.*机构编码

为选择型指标,请选择与本部门相对应的编码,如中共玉门市委宣传部选择宣传部,玉门市水务局选择水务局。

9.批准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文号,机构改革中的涉改部门则为最新的一次部门“三定”规定文件文号,党群、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2010年改革的文号为准,乡镇以2011年机构改革的文号为准。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六角括号,如 2 宁办发„2010‟53号。

10.最新调整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对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事项进行调整的文件文号,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中括号,如:宁编办发„2011‟13号。11.批准内设机构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2.实有内设机构数

指本部门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3.行政编制数

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行政编制数。14.实有人数

指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15.在编人数

指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16.部门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正(副)领导职数。17.实有部门领导人数

指实际配备的部门正(副)领导人数。18.工勤编制数

指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部门单独核定用于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的编制数。

19.工勤人员数

指部门使用工勤编制的在职人员数。

(二)内设/下设机构 1.机构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关内设/下设机构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和实行合署办公的内设/下设机构的其他全称。3.机构级别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

4.机构类别

指部门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1)内设机构类别:指行政机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机构(未派驻)、离退机构和其他机构。

(2)下设机构类别:

派出机构:指党委和政府派出的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纪检监察组(室);政府有关部门派出的公安分局(派出所)、工商分局(工商所)、地税分局(地税所)、物价所、司法所、统计所和其他机构。

政法类事业机构:指政法部门下属的目前仍使用或部分使用政法专项编制的事业单位,如科研院所、学校、出版机构、后勤服务机构、检验机构、检测机构等。目前我县没有此类事业机构,不允许勾选。

政法类直属机构:指使用政法专项编制,除派出机构、政法类事业机构之外,直接从事执法等职能的政法部门的下设机构。包括公安部门管理的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司法部门管理的监狱、劳教所(队、场),法院法警大队/支队,检察院法警大队/支队。

其他机构:不能列入上述机构的其他下设机构。5.行政编制数

指由部门“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部门内设/下设机构的行政编制数。6.实有人数

指内设/下设机构中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数。7.在编人数

指内设/下设机构中使用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数。

8.内设/下设机构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职数。9.实有内设/下设机构领导人数

指部门实际配备的内设/下设机构正(副)领导人数。

二、事业单位 1.单位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第一名称的全称。2.其他全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其他名称的全称,包括加挂牌子的 5 全称。

3.规范简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规范简称。4.习惯简称

指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机构简称。5.*行业类别

指按事业单位主体业务属性划分的单位类型,即行业分类,共25大类,每大类又分中类和小类。请根据实际情况按软件分类勾选,信息采集表上请按大类、中类、小类顺序填写,大中小类中间以空格分隔。6.事业单位类别

指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函„2008‟45号)文件精神,事业单位按照现有的社会功能,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

7.机构规格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格,为选择型指标,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8.*经费形式

指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2012年2月7日修订,4月1日起执行)有关规定,将事业单位预算形式划分为财政补助和经费自理两种形式。财政补助包括全额拨款和差额补贴。9.组织机构代码

指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 6 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暂不填写。10.批准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成立的文件文号,机构改革中的涉改部门则为最新的一次部门“三定”规定文件文号,党群、政府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以2010年改革的文号为准,乡镇以2011年机构改革的文号为准。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六角括号,如宁办发„2010‟53号或者宁政办发„2010‟83号。

11.最新调整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对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事项进行调整的文件文号,要求格式为半角、中文标点、中括号,如:宁编办发„2011‟13号。12.单位设立时间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印发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3.机构属性

指单位的性质。包括:

(1)县派驻乡镇站所(中心),指县级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派驻乡镇的站所(中心);

(2)乡镇站所(中心),指乡镇政府所属的站所(中心);(3)执法队伍,指省(市县)级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的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4)教学点;(5)其他。

14.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指作为负有单位法律责任的代表人的姓名。没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暂不填写。

15.法人证书号

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没有法人证书号的暂不填写。16.批准内设机构数

指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7.实有内设机构数

指本单位为履行职责需要而实际设立的内设机构的个数。18.事业编制数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财政补助编制数和经费自理编制数。19.实有人数

指本单位使用事业编制的在编在岗人员数。20.单位领导职数

指部门“三定” 规定及机构编制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单位领导职数。

21.单位领导实有人数

指实际配备的单位领导人数。22.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指本单位是否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酒泉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2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在职人数。

指本单位使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编制的人员数。

第二部分 人员信息

一、行政机构人员信息

1.*姓名、*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民族(可选项,字典数据)、政治面貌(可选项,字典数据)、籍贯、曾用名

要求如实填写,不能出现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及空格。籍贯,精确到乡级行政区划,例如:庆阳市宁县中村乡。2.*身份证号

填写长度为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3.出生日期、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与身份证出生日期不符的,按干部档案有关时间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4.*所在机构

填写数据时可在所在机构中进行选择,选择项包括本单位和内设机构(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外,其他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和所在机构名称应该一致,即三定批准的单位全称)。5.*编制类型(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工勤编制。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森林公安局选择政法专项编制,其他行政机关的公务员选择行政编制,机关工勤人员选择工勤编制(在职务栏中填写“聘用制工勤人员”)。6.*人员分类(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情况,为选择型指标,包括:领导(四大班子)、部门领导正职、部门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 9 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部门其他领导、非领导人员。

行政机构中副科级以上的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职务选择部门其他领导。

7.*人员状态(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在编在岗等类别。其中在编不在岗、离退休人员、兼职(不在编)、借调(不在编)、挂职(不在编)、聘用、其他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

只登记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登记。

8.职务

可输入10个汉字,填写人员的职务,例如:局长、副局长、党支部书记、xx股长等。

9.职称(可选项,字典数据)按市人社局备案的职称在数据中选择。10.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副科级以上干部按市委或政府、组织部的任职文件填写。11.非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副主任科员以上干部按市委或组织部任职文件填写,科员、办事员、不定级以工资档案为依据填写。12.控编单编号

编制使用通知单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暂不填写。13.进入来源

指单位人员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单位。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批准到本单位。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14.*进入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本单位,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毕业直接分配等,其中借调、兼职、挂职、招聘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15.进入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为准。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6.入编时间

从外县市调入且取得“控编卡”的按照调入时间填写;公务员考试、军转、公开招考、本县内交流调动的且取得“控编卡”的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以干部档案记载为准)。17.入编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入编登记的文件文号,截止2012年5月1日在编在岗的人员统一均不填写。18.任现职时间

指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社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填写,科 11 员、办事员、不定级以工资档案为依据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9.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软件数据录入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钩确定。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庆阳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是否高配指单位是科级,但领导配备级别高于单位级别的为“是”,其他的为“否”。20.毕业学校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个汉字或50个字符。21.毕业时间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22.学历(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其他。23.学位(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取得正式的最高学位的名称,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无。

24.专业

指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个汉字或50个字符。25.照片

指实有人员的近期电子照片,软件数据录入时,需提交照片 12 的电子文件。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不超过30KB大。

照片插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表》的处理:先删除照片信息单元格的“照片”2各汉字,在EXCEL程序菜单插入栏选图片(来自文件),然后选择需要插入的照片,点选“插入”完成。26.备注

指对个人其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长文本,不限长度。

二、事业单位人员信息

1.*姓名、*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民族(可选项,字典数据)、政治面貌(可选项,字典数据)、籍贯、曾用名

要求如实填写,不能出现英文字符、标点符号及空格。籍贯,精确到县级行政区划,例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身份证号*

填写长度为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3.出生日期、入党(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

与身份证出生日期不符的,按干部档案有关时间填写。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必须用身份证号码验证软件验证)。4.*所在机构

填写数据时可在所在机构中进行选择,选择项包括本单位和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和所在机构名称应该填写一致,即三定批准的单位全称)。

5.*编制经费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全额拨款、差额补贴、经费自理(按单位三定规定的经费供给形式填写)。

6.*人员分类(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单位领导正职、单位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非领导人员。

事业单位中副科级以上的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工会主席等职务选择单位其他领导。

一般工作人员填写非领导人员。7.*人员状态(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在编在岗等类别。其中在编不在岗、离退休人员、兼职(不在编)、借调(不在编)、挂职(不在编)、聘用、其他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

只登记在编在岗的人员,借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在原单位登记。

8.职务

可输入10个汉字,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岗位填写。

副科级以上人员填写人员的职务,例如:七级职员岗(站长或股长)。

一般工作人员按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岗位填写。

9.职称(可选项,字典数据)按市人社局备案的职称在数据中选择。10.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 14 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11.非领导职务级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副主任科员以下职务的工作人员选不定级。12.控编单编号

编制使用通知单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13.进入来源

指单位人员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单位。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批准到本单位。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14.*进入形式(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本单位,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毕业直接分配等,其中借调、兼职、挂职、招聘类别人员不做统计,不允许勾选。15.*进入时间

指进入本系统工作的实际报到日期,以组织、人社部门认定的参加工作具体日期为准。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16.入编时间

从外县市调入的按照调入时间填写;公务员考试、军转、公开招考、本市内交流调动的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填写(以干部档案记载为准)。17.入编文号

指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其入编登记的文件文号,截止2012年5月1日在编在岗的人员统一均不填写。18.任现职时间

指由某级党委、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正式任命通知时间,或由某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某级政协及人民团体会议选举通过及决定职务的生效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

一般工作人员按按市人社局批准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现任职务时间填写。

19.*岗位类别(可选项,字典数据)

为选择型指标,包括: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服务岗位、其它岗位。

不允许填写其它岗位。

20.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软件数据录入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钩确定。是否进行公务员登记,以酒泉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通知为主,没有登记的填“否”; 是否高配指单位是科级,但领导配备级别高于单位级别的为“是”,其他的为“否”。21.毕业学校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毕业学校或科研单位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22.毕业时间

指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并获得证书的日期,严格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23.学历(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接受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学校正式教育并获得有关证书的最高学习程度,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其他。24.学位(可选项,字典数据)

指本人取得正式的最高学位的名称,为选择型指标,包括:名誉博士、博士、硕士、学士、无。25.专业

指取得学历所学习的专业名称,输入内容不超过25汉字或50字符。

26.照片

指实有人员的近期电子照片,软件数据录入时,需提交照片的电子文件。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不超过30KB大。

27.备注

指对个人其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长文本,不限长度。

第四部分 正规考试进入的大学生

未纳入编制管理的进村进社、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省考人员(教师、卫生、兽医、社保、旅游、农技等)、纯农民户零就业家庭安置、西部志愿者等通过人事系统正规考试进入的人员填写在事业机构人员信息表中,备注栏中注明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 17 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持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选拔医学类(含护理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选拔畜牧兽医、农学类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等涉农岗位工作”、“选拔相关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保及旅游工作”、“选拨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就业”等。进入人员来源为某年某月由哪个单位招录为哪个项目人员;工作时间和进入时间一样;编制经费形式、人员状态选择“其他”;人员分类选择非领导人员;入编时间、领导职务级别、非领导职务级别、职称、任现职时间不填;职务栏填写服务单位的机构全称。

已纳入编制管理的正规考试进入的大学生由用编单位填报,并提供文件依据。

第五部分 机构编制工作常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18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党政机关的管理体制、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这些机构人员的组合方式、运行机制所作的较大调整和变革。

机构限额:机构限额,是指中央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行政机构设置的总额。

机构名称:机构的名称是机构基本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特殊性的综合反映。一个完整的机构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出该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属关系、工作性质、规格级别以及管理范围等。机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区域名、矢名和格级名,它们分别说明和规定着机构的管理(服务)范围、隶属关系、工作内容以及级别规格等,如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就是区域名,机构编制就是矢名,委员会办公室就是级别规格名。行政机构的格级名主要有政府、部、委、办、署、司、厅、局、处、科等。事业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中心、馆、所、站、台、社、院、校、队、团、园等。

机构级别:机构级别是指用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机构的行政地位,它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有上下指挥和服从关系的机构系统。机构的级别能明确指挥和被指挥关系,能明确行政决策的效力关系,能明确行政隶属关系。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中最高机关是国务院,以下依次为部级(省、直辖市)、副部级(副省、直属局)、司局级(地、厅)、副司局级(副厅)、处级(县)、科级。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组织机构的级别与政府系统的机构级别相对应。事业机构作为社会服务单 19 位,相互之间没有领导关系,不应该确定行政级别,但由于受现行工资制度、干部制度影响,许多都套用了行政级别。

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工作部门;县级以上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机关;县级以上各民主党派机关;乡、镇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和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组织。其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

机构的性质:机构的性质是机构的根本属性,是由机构的职能所决定的。通常分为行政性质(包括党派和群团机构)、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一般来说,机构的性质决定人员编制的性质。

编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编制员额的规定;⑵各职位(岗位)的名称、设置以及领导职数的规定;⑶各类人员的比例结构的规定;⑷人员配备的质量要求。

行政编制:行政编制是我国党政机关使用的人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各党派和部分社会团体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行政编制的使用是与国家的政治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这就决定了行政编制要有较强的外在约束,不能随意扩大。由于使用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开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全国行政编制规模。

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与行政编制相比,事业编制使用范围 20 广泛,总量不断增长,经费开支形式多样,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较强。

专项编制:指规定使用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下达的编制。专项编制只能用于规定的对象和范围以内,不能用于其他。专项编制能直接体现上级编制主管部门关于编制结构的某些积极意图。一般用于充实加强某项工作或调整人员结构、人员比例等。

政法专项编制: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中,通常我们把检察、审判机关,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司法(含监狱、劳动教养管理局)、国家安全以及公安等机关,及其所属直接履行政法职能的单位,统称为政法系统。这些系统使用的编制统称为政法专项编制。

“三定”规定:“三定”规定就是对一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等三大内容进行确定。按照规定的统一体例和审核、审批程序,由党委、政府印发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机构编制事项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的一项制度,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的,统一由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按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或党委、政府审批,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

“五不准”:一是不准超编进人。二是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三是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是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是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 21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组织人事部门在编制限额内使用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使用情况核定预算、核拨经费,共同推动实现行政编制数、实有人员数、财政供养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目标的一种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

第六部分 其他事项

1.填报单位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遵守相关的保密规定,防止单位信息或个人信息泄漏。

2.为方便工作交流,县编办建立玉门市机构编制工作交流群,此群为各单位经办机构编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工作QQ群(群号:231227810),为节省网络资源每部门或每单位限加1人,为方便联系杜绝欺诈,群内实行实名制管理,格式:部门或单位规范简称+个人真实姓名。

3.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30日前全部在编在册人员情况。

4.时间格式: 所有表格涉及时间格式均为0000-00-00,其他格式一律无效(中间的-为中文输入状态下的减号)。

5.个人登记信息部分内容按照给定的下拉菜单选择,其他内容依据干部档案、工资档案填写。

6.机构全称、机构规格、批准文号、内设机构数及名称、下属事业单位数及名称、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领导职数等全部按照2010年县委、政府批准的“三定”规定填写。

7.已经注册中文域名的要填写中文域名全称和简称,没有注册的暂不填写;有英文域名的要填写英文域名,没有的不填。

8.享受或保留副主任科员以上待遇的人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和其他行政人员填写非领导人员(在职务栏中说明具体职务职级)。

6.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六

1 防洪泵站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作用

防洪泵站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和通信技术手段的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其主要作用是借助多种通讯方式,即时完成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自动传输,包括雨情采集、泵站工况、闸门状态和堤防工况等。为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和防洪泵站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进行泵站自动化监控和集中调度管理,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其中,实时水雨情采集、泵站工况、闸门状态、堤防工况等是信息采集管理自动化的中枢系统。它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了水利信息采集、管理与发布的问题,实现了水利部门多种类型数据的实时采集、管理与发布,为防洪泵站、闸群等提供基本的数据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可以全面实时了解各地的水雨情以及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了解各地的水情、雨情、泵站开停机、闸站开启/关闭、堤围险段的渗压渗流等,为防汛抗旱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方便决策人员为防汛抗旱的部署做出正确、快速的决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可靠性与效率。

2 防洪泵站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构成

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主要由中心计算机、信息采集处理分中心计算机、PLC主站、各视频网络服务器之间通过光纤组成TCP/IP协议的专用局域网等部分组成。各泵站PLC主站、从站与远程从站之间通过专线光纤进行连接。信息采集系统有线网络结构设计,采用分布式网络系统,包括3个层次:河道处中心级、本地级(胥江南支泵站防洪枢纽管理所)和现场级(各泵站PLC群、现场传感器及仪表)。主要包括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两部分。该系统的突出特点是:一是借助区域光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数据、图像的一体化同步采集与传输,而且还可以与众多的智能仪表进行通讯连接,实现站端数据采集,实时采集水位,开关机状态,轴承温度,机组电压、电流,闸前水位,闸后水位,水流方向、流量、闸门开度等水利关键数据;二是可以采用多种通讯方式,其中以无线以太网、GPRS为最主要的通讯方式,以INTERNET通讯载体,以此来实现与中心服务器的多种数据传输,包括图像数据,无需再另外建设专门的通讯网络网,因此,整体投入成本很低;采用B/S架构,数据以WEB方式发布,可以方便地通过IE浏览器访问;还可以将辖区内的各泵站、闸站的运行情况,借助电子地图的形式,进行全面掌控;三是具有低成本、维护和操作简便、实时、安全、稳定等特点,使“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成为现实,提高了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改善了值守人员的工作条件。

3 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在防洪泵站的应用

水利部门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在日常工作和防汛抗旱时期,特别是在防汛抗旱等重要时刻,全面了解各地的水情、雨情、泵站水闸的运行状态、大坝、堤围的状态以及各关键地点的图像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国各地的水利防御工程大多以堤围为主,辅助配套是电力排灌站、闸、渠、水库和水塘等。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地理等各方面的制约,还不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这些工程体系内的设施基本运行情况,突发洪涝灾害时,只能通过电话等进行大致了解,导致防汛抗洪指挥与实际不能有效衔接。

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作用是负责完成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传输,其中,实时水雨情采集、泵站工况、闸门状态、堤防工况等是信息管理自动化的中枢神经。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具有即时准确、传递迅速、处理高效等特点,对防洪堤围、险段、水闸、电排站等工程的基本信息、工程图纸、照片和多媒体信息能实现统一入库、管理和查询;能实时提供动态的水情、雨情、工情、气象信息,并对水利防御工程体系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集成多种洪水水情预报方法的预报成果,提供水情会商发播功能,并能同时面向多个用户服务,如防洪堤管理处、水利局主管科室、洪水预报人员、系统管理员等,防汛指挥部门决策人员,可以根据信息及工情、险情、灾情等其它信息,对防洪形式进行快色分析和判断,提出多种防汛应急指挥调度方案,对防洪物料进行调度,部署防汛工作指挥,提高防汛抢险指挥的时效性、准确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利工程在防洪抢险中的作用,达到防洪减灾防灾的目的。

应用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后,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不仅能便捷地全面了解各地的实时水、雨情和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还能了解各泵站开停机的情况和图像监控信息、各闸站开启/关闭情况、堤围险段的渗压渗流情况及图像监控信息等,并能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为防汛指挥提供科学、及时、可靠、完整的决策依据。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扩充性能,能够适应各区域、各阶段的更新要求,如果水利网络规模逐步扩大,在增加新节点时,操作也很简便,并且不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语

水利工作智能化和现代化是防洪、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可以广泛应用于河道、水库、泵站、水闸、堤坝、险段、排区、灌区等水利工程的关键部位,操作人员只需通过视频实时监控,就能实现水利工程多种类型数据的实时采集、综合管理与即时发布。近年来,各地区防洪抗旱工程已逐渐开始应用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并在防洪抗旱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各地水利管理部门在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不平衡,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还相对较小,应用基础不足,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此外,从整体上看,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也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时间、空间、采集频度和精度等方面,与水利工作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行业专家进一步研究并改善。

摘要:防洪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主要设施,对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提升了防洪泵站的自动化运作水平,实现了泵站自动化监控和集中调度管理,对于防洪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及其在防洪泵站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采集,管理系统,防洪泵站,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志安,孔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邳州站工程自动化系统实现[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4(6):38-42+75.

7.信息采集员管理 篇七

信息采集工作解读

同志们:

大家好!

按照培训日程安排,今天下午,我就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2018年的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较2017年相比,提前了一个月,对于我们的工作更有利:第一,有利于我们对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整改提高。提前1个月开展动态管理,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盘点各项工作,可以弄清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到位没到位、哪些户可以脱贫、脱贫质量高不高,什么原因导致脱不了贫。对各种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去弥补,如催促分红到位。第二,有利于我们科学谋划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这次动态管理,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短板,比如“一低五通两有两统筹”哪一项不达标导致贫困村不能出列,贫困户不能退出是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哪一项不符合条件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2019年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安排。第三,有利于各项扶贫政策的无缝对接。各行业部门的政策实施节点和我们贫困户识别退出时间不同步,对贫困户享受各项扶贫政策造成了很大困扰。比如,城乡医 保缴费时间是10月开始到12月结束,往年的动态调整是从11月份开始的;低保调整是每季度末进行的,而我们贫困户的识别退出要到1月份才结束。提前1个月开展动态管理,我们就能把贫困户的识别退出工作和行业部门的节点同步起来,能够减轻大家的工作负担。

下面,我主要从动态管理工作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一、动态管理工作对象

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对象主要包括贫困退出(贫困户、贫困村)工作、贫困户识别纳入工作(含返贫纳入)、贫困户(含历年脱贫户、返贫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三类。

(一)贫困退出工作。主要包括贫困户退出、贫困村出列。首先我们来讲贫困户的退出工作。

1、贫困户脱贫退出重点。第一个要求是严格标准,确保脱贫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从河南省2017年年底考核和2018年半年考核来看,脱贫质量在考核内容中属于定性评价,也就是说错退率超过2%就认为我们县脱贫不实,对全县脱贫成效进行一票否决。今年省市给我们县下达的减贫任务是5000人,市办为了保障三个拟脱贫的贫困县,要求我们必须按照5000 人的指标脱贫,不能超额。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和退出重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2018年的贫困退出收入标准为3400元”的扶贫标准,逐户核查筛选符合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优中选优,谁更符合脱贫条件谁退,把那些条件明显好的贫困户应退尽退。

第二个要求是规范程序,群众和本人认可。省市动态管理工作会上要求,贫困户的退出要严格落实“四议一公示一公告”程序,(党支部、村两委、党员大会、村民代表,村级公示、乡级公告),得到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的签字认可。我们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关注三个重点:贫困发生率高于2%的出列村的贫困户脱贫退出,目前我们县还有15个已出列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仍然超过2%,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减少贫困户数量,把那些符合脱贫条件的贫困户应退尽退,二是利用本次动态管理机会,在系统中把原来的农业人口更新为当前的农业人口数;关注2016、2017连续两年没有贫困户脱贫退出的行政村,目前,全县已基本完成了预脱贫标注工作,经过县扶贫办的统计,还有8个村至目前还没有脱贫人口。这8个村的责任组要认真核查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户,尽量有脱贫人口;做好今年脱贫规模和后两年脱贫滚动规划平衡和衔接,按照全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全县要全部脱贫,各村责任组要盘算一下村里明年还有多少贫困户要脱贫,哪些明年需要加强什么措施能够脱贫,哪些属于兜底保障户。各乡镇也要把各村的真实情况弄清楚,安排好基础设施、产业、金融等,确保明年 年底如期完成全县脱贫。

2、贫困村脱贫退出重点。第一是严格标准,2%+9项指标+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

第二是规范程序,县级验收、市级审批、公示公告;各乡镇(街道)在做好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的基础上,按照《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和《河南省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退出标准和程序,统筹组织做好贫困村的退出工作。待贫困人口退出完毕后,对于经过验收评估认定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村,进行公示公告。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各乡镇不要过于局限于年初下达的减贫任务,脱贫人口不能过度向今年要脱贫的贫困村倾斜。省市已经明确,不再强制规定贫困村出列任务必须要全部完成。县里确定了基本原则:在保证脱贫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以往出列、但贫困发生率仍高于2%的贫困村(努力把发生率降到1.7以下),然后考虑今年拟出列的24个贫困村,最后是非贫困村,避免贫困村基本符合脱贫条件的边缘贫困户脱贫不实和非贫困村中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不及时退出。

(二)贫困户识别纳入工作(含返贫纳入)

1、新识别贫困户重点严格标准和程序,把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最重要的识别依据;

2、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以县为单位做好数据比对,运用好河南省精准识别信息管理平台中省级比对结果,杜绝“一刀切”;

3、关注危房户、大病户、低保户、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内符合条件的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对脱贫户因病、因灾等人力不可抗因素而重新致贫的,要立即返贫,不再填写申请书,但是还要走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对已脱贫但脱贫质量不高的,慎用返贫手段,要用好脱贫不脱政策来帮扶巩固。在《政策答疑》第20问详细解释了“脱贫不脱政策”。

(三)贫困户(含历年脱贫户、返贫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

对已纳入的贫困户(含历年脱贫户、返贫户),要及时管理和维护2018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情况,包括自然增加和自然减少。贫困户家庭成员增加包括新生儿、婚入、户籍迁入、刑满释放、收养、失联人口回归、补录等;贫困户家庭成员减少包括死亡、婚出、出国定居、判刑收监、户籍迁出、农转非、失联等。

提醒大家一点:国办和省办已明确,标注稳定脱贫(脱贫不享受政策)户转入前台管理,属于脱贫范畴。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在采集自然变更信息时,也要把脱贫不享受政策户家庭成员变更情况也要准确采集,并在国办系统和省平台中操作修正。

二、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

(一)信息采集范围:

1、已纳入的贫困户(含历年脱贫户、返贫户);

2、稳定脱贫属于脱贫范畴,也要采集更新信息;

3、贫困村(含历年出列贫困村、深度贫困村);

4、新识别贫困户。

(二)采集方法及相关指标变化:

为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国务院扶贫办对建档立卡基础指标体系进行了适量调整,剔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指标,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完善,增加了脱贫户、出列村脱贫措施指标,进一步完善了建档立卡指标体系。下面我们对照7个附表,逐个表格讲解采集方法和相关的指标变化。

1、使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附件1)采集新识别贫困户所有基础信息;注意:贫困户属性调整为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特困供养贫困户、一般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后三个属性主要考虑到系统内脱贫户、稳定脱贫(脱贫不享受政策)户。在《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中新增了a14“失学或辍学原因”、A15“是否会讲普通话”、A17“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A21“是否享受人身意外保险补贴”、A46“是否有龙头企业带动”、A47“是否有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A14指标主要是了解义务教育年龄阶段家庭子女没有上学的原因,涉及教育保障问题。是对“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校验规则的补充。选项有“因病”、“因学”、“厌学”、其他,如果是脱贫户中健康儿童失学或辍学的,要选“厌学”,说明不是因为贫困引起。A15“是否会讲普通话”指会不会说汉语,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河南基本上都“会”。A17“是否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主要是指贫困户在县政府代缴的保险之外,另外自己花钱参加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A21“是否享受人身意外保险 补贴”,我县已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了这项险种,费用是20元。在计算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时,其中粮食方面的价格,各乡镇可以根据当地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制定一个合理的均价,上下浮动合理,全乡各村均按照同一个价格计算粮食收入。对于粮食收成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倒伏、霉烂等,按照实际合理填写。

2、从系统打印《贫困户信息对照表》采集已纳入贫困户(含脱贫户、返贫户)2018年发生变化的信息,尤其是返贫户,也要补充采集“返贫原因”;

3、系统打印《贫困村信息对照表》、《自然村信息对照表》(附件2、3)采集贫困村(含出列村、深度贫困村)和贫困村内自然村发生变化的信息。需要强调的是,村表中增加了“行政村乡村医生数”、驻村工作队增加了“队员基本情况”、“签约服务团队”等三项内容。

4、使用《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情况表》和《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减少情况表》(附件4、5)采集自然增加和自然减少信息。

5、使用《2018年脱贫户脱贫措施信息采集表》(附件6)和《2018年出列贫困脱贫措施信息采集表》(附件7)采集2018脱贫户和出列贫困村脱贫措施。

这两个表是今年新增的。主要是了解贫困户是如何脱贫的,贫困村出列是否满足条件。《2018年脱贫户脱贫措施信息采集表》强调的是脱贫户的脱贫措施,增加12项指标,大部分是定性指标,只需勾选。对于帮扶措施方面,大家应 该记得省平台里面也有让填写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指标,其实都有重叠项(部分重叠),但是大家要区分开。在省平台中“基础信息”—“贫困户信息审核”—“修改”—“帮扶措施”中显示该户已经享受的帮扶措施,可大家填写的并不完善,有的只是填写了一个电费补贴或者低保金,措施不完善将否定我们的帮扶成效,可能有些措施大家不知道填到哪一类,比如双女户补贴建议填到卫生扶贫里面的其他选项中,失独补贴建议填到社会救助里面的其他选项中。大家务必重视完善省平台帮扶措施信息,这些措施均可在省平台导出。如果大家填写正确,那么就可以直接从省平台导出这些帮扶措施,对照《2018年脱贫户脱贫措施信息采集表》如实填写,有利减轻我们工作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2018年出列贫困村脱贫措施信息采集表》增加3大类7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也与贫困村脱贫退出有关。

6、使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手机APP采集上传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地理信息位置。这部分我就不再讲了,稍后,寇一行同志会具体讲解手机app操作程序。

(三)注意事项

1、农户收入计算周期: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养老保险金计入脱贫户收入。2019年起不再采集季度收入。(对以往脱贫户养老保险金也计入脱贫户收入,未脱贫的不需要)

2、国家系统设置了“贫困户脱贫”逻辑校验规则,凡数据显示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均无法操作“脱贫”。

3、先录入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责任人派出单位须从已录入的帮扶单位中勾选。

4、由于去年没有采集“在校生状况”信息,今年要采集此项指标,并需要对去年的这项指标进行核准和采集。

5、省办指出:在执行脱贫(不再享受政策)标注相关文件(豫脱贫办(2017)17号)时,有些地方不负责任,给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留下的巨大隐患。原则上要严格执行今年省领导小组30号文件规定。今后尽量不要再标注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25日全市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会上,市办也明确提出,今年不再安排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标注。

三、时间安排

国办要求,9月21日至9月30日,完成工作部署和培训;10月1日至11月10日,完成识别退出程序和信息采集;11月11日至11月30日,完成所有数据录入;12月1日至12月10日,国家和省数据分析,反馈清单12月11日至12月20日,实地核查、问题整改;12月21日至12月31日,数据修正和完善2019年1月1日至1月10日,上报工作总结。国办明确表示不留缓冲期,不允许拖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

9月30日前,乡村两级要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县会议精神,并对动态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注意保存资料:会议记录、领导讲话、会场影像资料、有关动态管理的文件资料,会议签到表等。

我们根据上级的时间节点,结合我县实际,制作了《西平县2018年底动态管理工作流程图》和《贫困村退出流程》,明确识别退出各个步骤的具体时间点。下面我们着重讲一下10月1日至11月10日期间全县识别退出工作的时间安排。

(一)贫困户退出时间安排

10月13号之前,一是各村责任组、驻村工作队对全村贫困户走访,完成宣传、校准、查漏、算账等工作,重点是把符合退出条件的拟脱贫户筛选出来。二是乡镇组织村委从全国扶贫开发系统中打印《贫困户信息对照表》,A3纸打印,打印范围:贫困户、脱贫户(含历脱贫户、稳定脱贫户)、返贫户;打印贫困村(含脱贫村)、贫困村内自然村信息对照表,由责任组成员、第一书记、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进行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如遇到有人口增减的户,应分别增加《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增加情况表》和《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减少情况表》,同时用手机APP采集上传贫困户、贫困村地理信息位置。

10月16日之前完成开完四道会。村党支部召开会议、村两委召开会议进行商议、提交党员大会审议,对拟脱贫户进行研究;“前三议”结束时形成的名单上报,进行信息前置比对工作,对于比对疑点问题在民主评议环节进行评议。召开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按照退出计划,根据筛选情况初步拟定贫困户退出名单;填写《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中的“附件2:xx村2018贫困户退出拟定名单统计表”。

10月17日--10月23日之间,对退出贫困户进行核实,得到退出户与帮扶责任人认可,填写《2018年脱贫核查明 白表》和《2018年脱贫户脱贫措施采集表》。

10月24日之前,完成退出户公示。公示模版:“参考文本9”中“xx村2018贫困户脱贫名单公示和XX村2018贫困户脱贫拟定名单”,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村委向乡镇上报“参考文本15”的“关于审核2018贫困户脱贫名单的报告”。

11月3日前,乡镇对村委上报的拟退出户进行审核。有审核材料。

11月4日前,乡镇对审核后的脱贫户批复“参考文本16”。11月5日前,乡镇对退出户进行公告。审核批复结束后,进行乡级公告,模版“参考文本10”。

11月10日前,对脱贫户发放脱贫光荣证。

(二)贫困村出列时间安排

第一步:按照贫困村退出计划,由拟出列贫困村提出,经乡镇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打退出贫困村的报告,(文本1:乡镇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审核2018退出贫困村的报告)。2018年11月6日前完成

第二步:调查核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贫困村退出计划,对拟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填写贫困村退出核查验收表(文本2:贫困村退出核查验收表)2018年11月13日前完成,县开会研究后对乡镇(街道)进行批复(文本3: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对乡(镇)2018退出贫困村审核确认报告的批复),确定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名单。2018年11月14日前完 成

第三步:予以公示。对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在乡(镇)所在地公示(文本4:乡镇2018拟定退出贫困村名单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2018年11月22日前完成

第四步:公告退出。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查验收通过后公告退出(文本5:西平县2018退出贫困村公告),2018年12月10日前完成.第五步:于次年1月前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销号。

(三)贫困户识别工作时间安排

10月13号之前,对向村委写出贫困户申请和符合返贫条件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填写《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初步判定是否符合贫困户条件和返贫条件,提交村两委。

10月16日之前,开完四道会。村党支部召开会议、村两委召开会议进行商议、提交党员大会审议,对拟新识别户、返贫户进行研究;“前三议”结束时形成的名单上报,进行信息前置比对工作,对于比对疑点问题在民主评议环节进行评议。召开村民代表民主评议会,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形成新识别户和返贫户初选名单。填写《档案资料规范化建设》中的“附件1:xx村2018贫困户初选对象统计表”。

10月17前开始公示。对形成的初选名单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7天。公示模版:“参考文本6”。

10月24日前,村向乡镇上报“参考文本13”的“XX村两委 关于审核确认2018贫困户的报告”和”XX村 2018贫困户初选名单”。

10月26日前,乡镇对村上报初选贫困户审核批复(“参考文本14”)完毕。要有审核的材料,审核底稿上要进行“六签字”。

10月28日前,乡镇开始第二次公示。模版“参考文本7”。11月4日前,乡镇上报关于复审贫困户的报告,“参考文本8”。

11月6日前,县扶贫办对乡镇进行批复并公告最终贫困户和返贫户名单。

11月10日前,村完成对新识别的户采集信息、填写精准扶贫明白卡,对所有户、贫困村(自然村)进行信息更新。

提醒大家:我们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节点开展工作,最好有1天的提前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办要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动态管理工作,加强统筹协调,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调查核实、公示公告、备案管理、信息录入等工作。要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跟踪退出对象和纳入对象的实际生活状况,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二)严把工作质量。脱贫退出中,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标准程序,征得群众广泛认可。做好脱贫规模与后两年脱贫规划平衡和衔接,既要防止急躁冒进、也要防止消 极拖延。乡镇内出现因脱贫质量不高而大规模脱贫回退的,要追究责任。识别工作中,严格标准和程序,把是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最重要的识别依据,关注危房户、低保户、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内符合条件的人群。

上一篇:有关走一步再走一步读书笔记下一篇:简历制作获取面试机会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