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技术论文

2024-10-06

自动控制技术论文(共10篇)

1.自动控制技术论文 篇一

1 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自动控制技术现状

自动控制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我国在发展自动控制技术中尽管围绕实际情况, 并且摒弃盲目实行自动化的做法, 但是仍然存在宏观发展思路不明确, 效益水平层次比较低的现象。国产自动控制设备由于精度差, 可靠性低、实用性差, 开工率仅仅之只有55%左右。加之正处在制造业转型的初期, 以往以人口红利优势建立的手工制造业随着成本的增加, 逐步丧失优势, 自动控制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在全国的近12万家制造企业中, 其自控技术发展也很不平衡, 大部分自动控制水平都比较落后, 服装、玩具、电子元器件等手工劳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我国能够运用的自动控制设备不多。在已经装备的设备中, 自动化水平低, 产品合格率低。在产品品。

2 现有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改造

低成本的自控技术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降低了投资陈本, 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利用数控技术、数显、专家系统等自动控制技术改造通用设备, 提高了传统通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组合机床、通用机床上通过PCL技术改造,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移植方便、编程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的有点, 实现对整个设备乃至整个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的改造, 提高自动控制水平。

例如C650机床的控制方式是将继电器、定时器、接触器等器件和触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链接的以继电器控制器为主的控制系统个, 这种机床操作性好, 价格便宜, 结构简单, 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的控制需求, 在工业控制中大量采用, 特别是机械加工领域。但是这种控制手段存在动作反映速度慢、设备体积大、功能单一、精准度不高, 难以满足复杂控制需求。特别是依靠硬件建立的逻辑关系, 线路复杂, 抗干扰能力弱。当工艺要要求变化后需要对相应的硬件电路做修正, 控制盘和接线都要重新调试, 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这种已经大量使用的机床设备, 只需要解决以继电器控制系统为主的缺点, 找到比继电接触功能更齐全、反映速度更快、功能跟齐全的新型控制器就可以。因此可以利用PLC技术进行改造, 改造后, 主轴正转、反转启动时为Y/△起动, 点动和制动为Y接法, 照明电路用PLC控制。主轴电机、冷却泵电机、快进电机、照明电路都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控制其动作和监控各自的工作状态。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这为通用设备的自动控制发展指明了很好的发展方向。

3 综合自动控制发展方向

现代控制技术建立了模糊控制、智能控制、专家系统等方向, 但都呈现综合特性。这些自动控制系统的建立都是以自动控制在卢纶为基础, 对整个流程和设备进行的综合应用。包含包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等。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必须与相联系的领域结合起来, 研究高效率、高精度的和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生产系统, 广泛采用自控控制设备, 发展以应用为主的自动控制技术, 从实际出发扎实做好自动控制技术项目研究和开发。各种控制系统、控制软件、专用计算机、PLC控制器、传感器等将是自动控制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发展各种自控技术, 要不断引入多学科的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技术。

将原有的自控制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 需要大量的在研究、技术开发上的人才。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新的制造模式对工人、管理和技术人员在经验和技能要求上逐步降低, 但是对于知识的要求迅速上升, 相关人员必须基本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在自动控制设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由于技术以及管理上的原因, 导致产品的废品率上升, 这是由于人的原因而不是设备的原因, 因此要大量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 相关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自动控制设备的新方法、新的原理及其应用。只有有了比较丰富的人才储备, 才能大量推广自动控制技术, 提高我国的自动控制水平。

4 智能化、高精化和远程化发展

智能化是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更高水平, 总的来看智能化是制造发展的方向。智能化主要表现在控制的多功能, 多用途。例如在对通用机床C650改造后, 可以对伺服驱动的电压、电流进行监测, 对刀片的磨损程度进行测量, 分别处理后进行综合补偿。

对于精度的控制特别是在机械加工、制造、飞行控制、无人驾驶等领域要求极其严格, 即便是当前普通器件的加工也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实现智能化中也要追求精度标准。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 (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 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目前自动控制技术要求运行好、安全新高、能耗低、产质好。目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为自动控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函空间, 在技术支撑条件基础上, 实现控制的通信的无线化后, 控制设备的布局可以灵活调整, 降低线缆维护成本。在研发低功率, 高精准的无线控制设备之后, 可以使的控制技术很好的的满足运行好、安全新高、能耗低、产质好的要求。

总之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要与国情想结合, 积极改造通用设备, 提高现有设备的自控技术水平, 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结合, 发展综合自动控制技术。并且培养与自动控制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储备, 使得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又人才支撑。最后从自动控制要求出发大力发展智能化、精度高实现远程控制的自控技术。

摘要: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自动控制领域带来深远变革, 自动控制领域呈现低能耗、高精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目前我国通用机床设备出发阐述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现状, 本文结合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 对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自动控制,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静锋.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探索[J].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8:139-140.

[2]程远.浅析机械自动化在农业及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1) .

2.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篇二

关键词: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应用

引言

机电控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科技以及机械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机电控制技术的已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而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无论是在工厂中,还是家庭,机电控制技术的自动化都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1.机电控制技术的内涵及自动化的原理

1.1机电控制技术的内涵

机电控制技术是指将机械工程与电子科技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应用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性技术。同时在高科技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工厂中的机械手臂,探月机器人这些都是机电控制技术的产物。

1.2自动化的原理

自动化是指在没有人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机电产品自行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序的对某个状态重复运行。自动化能够最大化的保证产品的规格,能够达到人类很难达到的准确度,且不会产生劳累,在某些及其危险的领域还能更好的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1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与生产领域的典型代表,是现代社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成果。数控机床是电子控制系统与传统机床的有机结合,技术工人将特殊的加工工艺通过数字技术传输到数控机床的电子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复杂的加工工艺。使繁杂的加工工艺变得简单易行,解放了机床工人,极大的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2机械手

机械手是工厂生产流水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现设计好的程序对机械手进行控制,使其重复的完成一个动作。机械手在工厂流水线中极好的代替了人工,极大的减少了产品生产的成本,而且更大的提高了产品生产的精确度,是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在生产流水线中的成功应用。

2.3数控加工中心

数控加工中心是通过对一系列及其复杂的生产工艺进行程序编辑,由数控部分作为主脑控制,由电动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生产工艺。这一技术是数控机床的进一步发展,跟进一步的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个系统的合作性,以及产品生产的效率。

2.4电梯

电梯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现代化都市中高楼大厦林立,电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离不开的工具。而电梯是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在人类生活中的典型应用,由技术人员实现设计好的程序控制对电梯进行控制,能通过程序分析人们的需求并进行合理的升降。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现代化都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5军事仿真模拟训练器械

仿真模拟训练是机械与电子有机结合的产物,在仿真训练中,士兵能够看到电子信息系统模拟出的真是化的场景,能够亲手操作军事机械。能够实现对任何特殊地理环境的模拟,是士兵能熟练各种特殊地形的战斗,极大的减少了军事训练投入的资金,使士兵在某些特殊的危险地形进行训练变成了可能,能更好的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

2.6探月机器人

探月机器人是人类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外太空进行探索的工具,能够在及其恶劣的太空环境工作,是人类太空探索的先头部队。探月机器人是通过地面的技术人员的控制,做出特定的指令,对月球的土壤,大气等各种因素进行探索,为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提供了便利,代替人类完成了人类本身无法去完成的任务。

3.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组成要素及发展方向

3.1机电控制技术的组成要素

结构组成要素是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机械框架,就好比人类的骨架,是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运转的先决条件,为机电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个基本动力要求。动力组成要素是机电自动控制结束的动力输出结构,就好比人类的心脏,为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感知组成要素主要是各种传感机构,热传感机构,光传感机构等等,就好比人类的眼睛及感知器官,是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对外界要素进行感知的机构,将外界的各种信息转化为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识别的信息。运动组成要素是确保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结构,就好比人类的四肢,是直接进行一切运动的组织,能够将自身的信息转化为对外界的运动。智能组成要素是是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工作的控制机构,就好比人类的大脑,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对外界信息作出处理,并作出反应将反应信息通过运动要素反馈给外界环境的总指挥,是一个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核心结构。机电自动控制系统由这五个要素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对不同部位的改变而成为各种不同的机电自动控制系统,每一个组成要素的发展都会推动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3.2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与好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机电自动控制技术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智能化,绿色化,微型化,网络化,模块化。

智能化是未来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说现在的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具有了一点的智能化,但是这些智能化只是保证机电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完成一些特定的简单或较为复杂的工作,完全不能达到自主进行工作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在在现今社会中的应用广泛且在未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张锡忠.浅析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03:94-95.

[2]尹刚.浅析工程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21:284.

[3]熊彦明.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259-260.

[4]梁治河.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科技风,2011,09:37.

[5]張士恩.探讨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24:92.

作者简介:

姜海鹏(1980.12.31-),山东济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3.材料成型及控制与自动化技术 篇三

材料成型及控制是一项基础也是很重要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用于船舶、航空、火车等运输领域,在工民建和能源方面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说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发展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帮助。随着科学技术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等技术方面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这些技术在材料成型及控制上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当今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将对自动化技术在铸造、锻压和焊接技术中的应用做探讨。

2.1 铸造

铸造:将待炼金属加热至熔融状态,并制造铸型,然后把熔融金属浇入铸型,等金属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成分、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铸造是人类掌握的最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至今已经有大概6000年的历史。我国约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000年之间就已经进入对青铜铸造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已加热至熔融状态的物质倒入特定的模具中冷却以获得预期想要的物品的加工方式。被加热为熔融状态的物质大多数是原为固态(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沙、金属甚至陶瓷,但这类物质多为耐高温的。

2.2 锻压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就是利用锻压设备的锤头、冲头或者模具等工具对待加工材料施压,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以此获得所需要的形状及尺寸的产品加工方式。锻压作为金属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机械、汽车行业,以及军工、航空航天工业中的不可替代的主要加工工艺。

2.3 焊接

焊接是一种用加热的方法将金属或者其他材料结合的技术。为了满足工业的发展的需求,焊接技术主要包含熔焊、钎焊和固相焊。伴随着数字化、自动化、计算机、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还有就是对焊接的要求越来越高,焊接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自动化。

材料成型机控制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就我中国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是不能忽略的事实。在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的过程面临着污染问题严重、能源消耗大和时间消耗长的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的挡路石。

4.选矿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篇四

摘要:在选矿生产过程中,由于传统选矿设备在实际应用时存在选矿生产效率低下,选矿生产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诸多矿山企业都将目光放在选矿技术的创新工作上。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当前,该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当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在选矿生产工作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选矿生产的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选矿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帮助指导。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选矿设备;发展研究

5.空调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 篇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在空调方面的能耗随之增加。如何在不浪费能源的前提下,得到舒适的空调环境是近十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计算机控制仿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

中央空调是个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干扰性大、时变复杂的庞大系统。针对不同的空调研究对象和控制指标提出不同控制方案。例如有针对整个空调系统流程的优化控制,也有对单独部件的控制方案;有针对温度的控制、人体PMV的控制、CO2浓度的控制;有针对空调水系统的控制包括冷冻水系统的控制和冷却水系统的控制,对它们又有温差控制和流量控制,还有针对风系统的控制等。

针对空调系统的研究已由常规PID控制发展为智能控制,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算法、专家算法等。

1 PID控制原理及空调中的应用

1.1 PID控制原理

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70年,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当外界产生干扰时,以保持控制对象恒定为目的,当检测元件检测到被控参数发生变化时,将这个值与设定值的偏差值送至PID控制器,调节器按此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进行控制。PID控制原理图见图1。

PID计算式:

其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u(t)为输出控制信号。

PID控制具有的特点:1)原理简单,易被掌握。PID控制由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典型环节组合而成,易于理解;2)应用范围最广,适应性最强。PID控制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热工等工业中;3)鲁棒性强。PID控制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太灵敏[1]。

尽管PID控制算法简单,参数调整方便,有一定的控制精度,但存在某些局限和不足。在对PID参数进行整定的过程中,PID参数的整定值是具有一定局域性,因此这种控制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动态品质与稳态精度的矛盾。

1.2 PID控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PID控制是线性、非时变的控制方法,与空调系统非线性、多干扰的特点不太匹配,但以PID控制算法为核心的控制仍是目前中央空调系统普遍的使用方法。原因是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人们在这方面已积累丰富的调节经验。为克服其控制缺陷,现在已经将先进的智能控制与PID控制结合使用。包括模糊PID、神经网络PID、专家PID、遗传算法PID控制等[2]。Servet Soyguder等人运用PID控制算法,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于HVAC,获得PID参数的最优值。杨怡阐述了模糊免疫PID控制器原理并进行送风温度的控制[3]。石舒健等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应用于高精度空调系统中[4]。刘福强采用PID+Smith预测控制方法优化空调送风温度[9]。

2 模糊控制原理及在空调中的应用

2.1 模糊控制原理

模糊控制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利用操作人员的经验,通过模糊推理对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5]。模糊理论以模糊集合和模糊逻辑为基础,用隶属度函数合理表述实际中的模糊现象。模糊控制器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其结构包括:模糊化接口、知识库、模糊推理和解模糊化接口(见图2)。

模糊控制属于计算机数字控制的一种形式。其系统图如图3所示。

模糊控制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称为论域,模糊集合的特征函数称为隶属函数,在[0 1]区间内连续取值。模糊化是将检测输入变量值变换成相应的论域,将输入数据转换成合适的模糊语言,如:{PB,PM,PS,ZO,NS,NM,NB}={“正大”,“正中”,“正小”,“零”,“负小”,“负中”,“负大”}。知识库包含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控制目标,由数据和模糊语言控制规则组成,如:IF(温度),AND(温度变化时间),THEN(阀门)。

在工业应用中,模糊控制的特点有:1)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的内部机理;2)它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3)由工业过程的定性认识出发,比较容易建立语言控制规则;4)它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系统的适应能力增强;5)鲁棒性好,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大大减弱[7]。

但是模糊逻辑本身以串行推理为主,难以表达传统意义下的稳定性,模糊控制是非线性的控制方法,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比线性系统理论复杂很多。

2.2 模糊控制在空调中的应用

日本率先将模糊控制引入中央空调系统控制;朱万林在文章中将变论域模糊控制运用到中央空调系统中,优于常规模糊控制[6];赵宁宇等针对变风量空调温度控制系统,将模糊理论的知识表达与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结合起来[7];于瑛等提出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变风量空调系统[8];齐志才等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中央空调温度模糊控制的方案,实现了中央空调房间温度的无级调节[18]。

3 神经网络控制原理及在空调中的应用

3.1 神经网络控制原理

神经网络是在现代神经生物学和认识科学对人类信息处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鲁棒性和容错能力[10],其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优化能力等特性在控制领域中备受青睐[13]。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许多并行工作的处理单元组成,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网络结构、连接强度及各单元的处理方式。它是多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元件,其输入输出关系可描述为:

其中,xj(j=1,2,…,n)为输入信号;wji为从j到i的连接权值;θi为阈值;Si为神经元i的净输入;f为激励函数,表示在收到x1,x2,…,xn的共同刺激达到阈值时,神经元i以何种方式输出;yi为神经元i的输出。人工神经元结构见图4。

神经网络控制的特点:1)基于非线性去执行控制,利用细胞神经对信息的传递和反应原理;2)有较强的容错能力;3)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4)并行处理信息,处理速度极高。

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在控制领域,还存在某些问题。由于神经网络的高度非线性,使得稳定性和收敛性难以证明;学习速度较慢,还需研究快速算法;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算法;表达信息形态不直观等[16]。

3.2 神经网络在空调中的应用

空调系统控制中应用最多的激励函数是Sigmoid型[11]。刘静纨等将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非线性预测优化控制结合,提出了神经网络模糊预测优化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进行控制研究[12];邱秀君等分析了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实现方法,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性能指标[13];安大伟等将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功能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利用非线性辨识算法对控制过程进行预测输出[15];郭晓岩针对中央空调的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方法,将Elman神经网络预测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有机结合,预测未来能量需求,实时调节控制策略,使系统所需能量和空调输出能量达到匹配[16]。

4 结语

目前空调控制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

1)对某个控制方法运用先进算法加以优化;

2)选择两种控制方法组合控制,利用各自的优点克服其缺点。由于非线性系统控制复杂,不能找到一种通用的控制方法,每种控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同的控制对象需要不同的控制策略:

a.当控制的误差范围变化不大、模型不大、干扰因素不多、可以建立相对精确的数学模型时,可使用常规PID控制。

b.干扰因素变化大,系统调节过程非线性程度增大,各个控制回路耦合关系突出时,考虑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c.由于空调系统复杂庞大,各个部分特性不同,针对不同的部件分别设置适合它们的控制回路。如针对机组部分定流量,末端部分负荷变化的系统,可在机组部分采用PID控制,末端部分采用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等。

6.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简析 篇六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特点;原则;趋势

1,前言

工业电气自动化这个专业从5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发展。虽然国家对该专业做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但由于其专业面宽,适用性广,一直到现在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组合实现。主要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

2.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2.1lE C61 13l标准使得编程接口标准化。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家PLC厂商,近400种PL C产品,不同产品的编程语言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IEC61131使得各控制系统厂商的产品的编程接口标准化。IEC6113l同时定义了它们的语法和语义。这就意味着不会有其他的非标准的方言。

2.2Windows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微软的技术如Windows NT、WindOWSCE和IntemetExplore已经正在成为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语言和规范。PC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商业和企业管理中得到普及。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基于PC的人机界面已经成为主流,基于PC的控制系统以其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正在被更多的用户所采纳。

3、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

用电设备分别安装在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所要执行的信息处理任务庞大,而维修工作也相对复杂。它与热工系统相比,电气设备操作的频率低,一些系统设备在维持正常运行时,可以经过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再操作一次;电气设备所需要的保护装置要求高,动作速度快,一个保护动作通常要在40ms以内完成。电气设备的构造机构本身具有联锁逻辑较简单、操作机构复杂的特点,而控制方式也主要是厂用电系统,其主要设备监控需要接入DCS系统,如果两台系统一起运行,一台系统的检修不得影响另一台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考虑两台机组DCs电气控制的模式,保证控制的稳定性。根据电气设备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在构建ECs时,其系统结构、与D Cs的联网方式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除了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确保运行时各种数据处理和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电气系统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

4,工业自动控制仪器仪表发展

工控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域,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

4.1电工仪器仪表。电工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度表、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

4.2科学测试仪器。科学测试仪器重点发展过程有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

4.3环保仪器仪表。环保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仪器仪表、取样系统和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

4.4仪器仪表。通过科技攻关、新品开发,使产品质量水平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4.5信息技术电测仪器。信息技术电测仪器主要发展电测仪器软件化、智能化技术,总线式自动测试技术,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新型元器件测量技术及测试仪器,在线测试技术,信息产业产品测试技术,多媒体测量技术以及相应测试仪器,用电监控管理技术等。

5,工业自动化控制工程设计原则

5.1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应能保证电气设备对于控制方式的要求,保证电气设备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关键,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距离、绝缘强度、负荷能力、热稳定与动稳定的裕度;要保证供电和配电的安全运行,以及要有可靠的防雷装置;在满足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电气设备管理。

5.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满足建筑对运行要求的制定和维护其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力减少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减少各种消耗。选用节能设备、均衡负荷、补偿无功、减少线路损耗、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5.3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在满足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合理调整负荷、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在特殊用电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

6,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策略

6.1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一个統一的开放平台对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至少这个平台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和使用,在每个运行环节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消耗和使用成本,还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应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台独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

6.2网络结构的架设。网络构建对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对于一个成功完整的自动化系统来说,网络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要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递是畅通无阻的。企业上级管理可以利用Internet/Intranet对进行现场设备运行监督。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无论选择那种通信主线,所用的网络结构必须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而且,网络中还包含了数据编辑、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可以成长为全集成化的自动化系统。

6.3标准化的程序接口。一个合格的电气化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接口。我们根据现代MicrOSOft的标准和技术,如Windows2000、OPC、ActiveX*HWin dows CE的发展和运用,不仅缩短了工作时间和降低了工作费用,还便捷了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各个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在与企业的MEs系统、ERP系统连接时,计算机技术的平台自动化可以帮助问题的解决。使用WindowsNT/2000作为操作系统,还能实现办公环境的标准化,计算机可以在电气化管理和系统平台之间建立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程序之间的通讯问题,是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结构。

7、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来改变现代工业的发展,节约有效的资源,降低成本费用,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将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使用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缩短与世界大国的发展距离,实现自主研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范我国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的标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就是现代分布式、开放式的信息化。

8.结束语

7.自动控制技术论文 篇七

现代生活、生产和建筑的蓬勃发展,大大推进了电梯技术的发展,从而对电梯控制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变频(VVVF)调速技术相结合的电梯控制系统,以其运行可靠、使用维修方便、抗干扰性强、调速性能优等特点被中小型电梯厂家广泛采用。此类系统对电梯运行曲线的控制大多采用速度端子组合的多段速控制方式输出固定的电梯运行曲线,电梯平层之前均有慢速爬行的过程。

国际电梯业巨头多采用自行研发的电梯专用控制器,采用距离控制的直接停靠方式。而PLC因其自身编程指令及程序扫描时间的限制,很难编制距离控制的程序。艾默生CT推出的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不仅具备通用变频器的调速功能及普通的电梯专用功能。独有的层高数据寄存器,通过参数设置即可实现距离控制。

2距离控制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给定减速距离的控制方式的运行曲线[1],x轴为电梯运行过程的时间、y轴为运行速度。当电梯接收到系统的启动信号后,系统加速到额定速度以后,匀速运行,当系统收到减速信号后开始减速,到达门区后开始爬行,至平层后停止。整个运行曲线表现为S型。

上述运行曲线是由控制系统预先设定好的,一般额定速度为1m/s的时候运行单条曲线,速度为1.5m/s的时候运行两条曲线。而由控制系统根据停车距离自动生成电梯运行曲线的控制方式一般称之为“距离控制”。

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控制系统组成

由图3可知,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PLC、变频器、曳引机、门机等。PLC是控制系统的核心。[2]PLC根据输入的呼梯信号和目前电梯所处的位置自动确定电梯的运行方向及速度,变频器根据PLC的速度指令控制曳引电动机的转速,到达目的层后,自动平层、停车、开关门,在运行过程中输出电梯的楼层位置和运行方向,同时完成对呼梯信号的登记、保存和消除等工作。对电梯运行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急停、超载、冲顶、蹲底等)自动进行处理和报警。

3.2硬件选型

以一栋15层大楼为例,其电梯控制系统实际需要输入60点,输出62点。选用三菱公司的FX2N-128MR型PLC。这种机型有编程指令100多条,内置8K步RAM寄存器,并配有相应的编程软件GX Developer,不仅可以通过手持编程器对PLC编程,也可在个人PC机上进行编程[3],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可通过程序内部辅助继电器的状态监控电梯运行状态,现场调试十分方便。

变频器选用艾默生CT的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除了矢量控制、转差补偿和负载转矩自适应等功能,还具有抱闸控制及检测、电梯超速检测等电梯专用功能。为实现闭环矢量控制、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实现零速抱闸控制,在曳引电动机轴端加装旋转编码器。该编码器信号不仅作为曳引电动机的速度反馈,利用 EV3100变频器的分频功能,还可实现对电梯的数字位移控制。[4]

4距离控制运行原理

(1)变频器在接收到控制器发来的运行命令(FWD)和设定楼层指令(FLE, F1~F6)时,输出接触器吸合指令(CR);

(2)变频器检测到接触器吸合(CSM)后,再经过延时,打开变频器,输出释放抱闸的命令(BR),和变频器运行中信号(Y2);

(3)经过抱闸打开延时时间T2后,抱闸完全打开,变频器开始按S曲线加速运行;

(4)电梯运行过程中可以不断响应其它设定楼层指令(FLE,F1~F6),变频器会根据能否正常减速停车来选择最优楼层停靠;

(5)到达曲线减速点后,变频器开始减速停车。进入平层一定距离(F4.07平层距离调整)后,速度减为0,经延时后,变频器输出抱闸关闭命令(BR),同时输出电梯停车信号(Y1),要求控制器切除运行命令(FWD);

(6)控制器接收到电梯停止信号后,经时间延时切除运行命令(FWD),变频器封锁PWM后输出停机状态信号(Y2);

(7)停机状态(Y2)有效后,经时间延时,输出电流为0,变频器输出释放接触器命令(CR),至此一次运行过程结束。

5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EV3100电梯专用变频器的基础上开发的采用距离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已被某电梯公司批量采用,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对中小规模的电梯制造厂开发通用性的电梯控制产品也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顾德仁,徐惠钢,郭文华.基于PLC的电梯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实现.《微机算机信息》.第5期P61-62.

[2] 顾德仁,卢战秋.基于PLC的家用液压电梯控制系统.《中国电梯》.20第7期P54-56.

[3] 三菱FX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手册.三菱电机公司,.2.

8.谈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技术 篇八

1.1温度仪表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对温度的要求过为严格,因此对温度仪表的类型以及性能也要求过高。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而根据我们对化学反应一系列反应条件的了解,它必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压力,只有在二者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化学反应才能顺利发生。基于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温度仪表,对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降低生产中的危险性。其一,必须对温度仪表的类型进行科学选择,根据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定型号,以保证温度控制的准确度,提升化学反应效率;其二,温度仪表必须精确掌控温控范围,对每个过程、每个环节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仪表可以进行随时调控,以保证系统温度的科学合理。

1.2物位仪表

物位仪表主要用于测量液态和粉粒状材料液面和装载高度的工业自动化测量仪表。通俗来讲,物位测量用于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封闭式或敞开容器中物料(固体或液位)的`高度进行检测。根据具体的生产环境涉及不同的仪表类型,因此必须根据石油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物位仪表「u。它通常包含三部分:测量手段、测量对象以及测量仪目的,根据不同部分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仪表类型。由此可知,不同的仪表类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差压式仪表主要适用于比较单一的工艺介质要求,结构简单且反应灵敏,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使用度较高;辐射式仪表借助不同强度的放射源进行测量,主要适用于对物位高度进行连续测量;雷达测量式仪表相较于其他二者而言,使用范围较广,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测量需求,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测量情况,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工况。

1.3压力测量仪表

石油化工生产一般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对温度和压力的控制较为精准。在实际应用中除了采用温度仪表合理控制温度外,也必须通过压力测量仪表对生产过程中的压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鉴于石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往往借助压力变速器以及压力开关对生产过程中的压力进行监测。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压力测量仪表可分为液柱式、弹性式、负荷式以及电测式等类型,不同类型可在其适用范围内对不同的介质进行压力测量。在压力变速器以及压力开关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压力测量仪表,目前出现隔膜压力表对不同介质压力进行间接测量,一方面,避免对仪表造成损害,进而降低测量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强碱、高腐蚀、多悬浮物等恶劣环境的压力进行科学监测,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1.4流量仪表

流量测量是研究物质量变的科学,量变是事物发展联系的基本规律,因此流量测量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液体的变化,凡是能够发生量变的情况都是流量测量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过程工业、能量计量、城市公用事业等方面均对流量测量的有较大的需求,一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流动仪表的更新换代,不断适应新需求、新变化。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流量仪表选择是否合理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影响极大,只有根据不同流体性质和测量性质变换不同的流量仪表,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损失,符合一定精准度,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1.5分析仪表分析

9.自动控制技术论文 篇九

【关键词】高职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4-03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佐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作者简介】覃贵礼(1976— ),男,广西鹿寨人,工学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与研究。

10.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篇十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技术, 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按照开发内容和目的分类基本上有三类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吗, 工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和智能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广泛采用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 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 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发展进展

1960年, 美国Unimation公司, 根据Devol的技术专利研制出第一台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样机, 并定型生产Unimate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从美国购买了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生产许可证, 日本从此开始了对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的制造和开发热潮。20世纪80年代, 计算机技术推动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上到宇宙飞船, 下至海洋开发都采用了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作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已成为高科技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第一台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问世以来,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应用领域从汽车工业逐渐向其他行业渗透,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种类也从操作手逐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 如今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已经和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 而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的进步必然对推动科技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 对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有美国和日本。美国在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的综合性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生产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数量和种类则居世界首位。我国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95年6月, 6000m水下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试验成功。近年来, 在步行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精密装配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及多自由度关节型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研制等前沿领域内逐步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工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一般需要6个自由度, 它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在工作空间内, 达到任意位置和方向所需要的最少的数量。然而, 六自由度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跟踪特定位置和方向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 研究人员想到通过增加自由度的办法来提高它的灵活性, 这种具有额外关节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称为冗余度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它的出现, 大大地克服了六自由度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受到奇异构形空间、障碍物、关节运动极限和电机的转矩极限等一系列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的限制。因此, 7自由度冗余手臂是智能化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一个重要主题, 而且有资料显示, 未来的通用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一般应至少具有7个自由度。

2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关键技术的发展进展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是模拟人的上臂而构成的。关节型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特点是结构紧凑, 所占空间体积小, 相对的工作空间最大, 还能绕过基座周围的一些障碍物, 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这种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缺点有:结构刚性较差, 操作精度较低 (一般重复定位精度低于±0.1mm) , 随着机械本体自由度的增加, 其自动控制难度将会快速增加。在20世纪60年代, 基于机械手设计思想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 也具有3个转动运动, 其运动也是通过锥齿轮来实现的, 该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的有些结构如驱动装置的安放, 其思想就来自人体关节动力的肌肉的安排方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张启先院士瞄准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技术的国际前沿, 开展了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和多指灵巧手的研究, 1993年成功地研制出除美国、日本以外世界上少见的最先进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刘辛军等给出了一种拟人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控制的设计方案。

相对于传统的机械控制技术,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刚度重量比大、负载与机构质量比大、低惯性、高速度、精度高等显著优点, 但是其工作空间与机构整体尺寸比值小、结构设计困难、运动学计算繁琐等缺陷也极大地制约着并联机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以及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伺服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机床和工业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领域。

与传统机床或传统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操作设备相比,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它主要由一些通用元件 (如滚珠丝杆螺母、球铰等) 组成; (2) 结构刚度高, 由于其基本结构为框架形结构, 因此其刚度重量比大大高于传统机床; (3) 精度高, 并联机床由并联机构组成, 各杆的杆长 (或滑块的位置) 都单独对主轴的位置和姿态起作用, 因而它不存在传统机床中串联机构的误差积累问题, 从而其加工精度较高; (4) 功能多、灵活性强, 由于它的结构简单、重量轻、控制方便、容易根据不同的加工对象很方便地组成合适的通用机床或专用机床, 用于实现铣削、镗削、磨削、钻削、抛光等加工工艺, 还可以配备必要的测量工具把它组成多坐标测量机, 以实现机床的多种功能。因此, 并联机床具有较强的重组能力, 而且与物流系统的可亲性好, 其技术柔性 (包括空间柔性和时间柔性) 也高。缺点是:转动自由度缺少, 工作空间狭窄等。

3 总结与展望

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是数控机床的技术关键, 也是关系到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本文就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设备的技术关键以及发展前景与方向进行概括描述。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才参考, 为我国的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自动控制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集散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发展的新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4]蒋程鹏, 吕建敏.论纺织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作用[J].纺织器材, 2009, 36 (4) :40-43.

[5]乔固.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浅谈[J].科技风, 2010, 7:229.

上一篇:医生党员自我鉴定下一篇:美国女性游戏玩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