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高中议论文

2024-08-31

细节高中议论文(共12篇)

1.细节高中议论文 篇一

高中作文把握细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有时,一件小事让你对别人刮目相看;有时,因为一个细节,让你与成功擦肩而过。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化社会中,商业化与娱乐化的时代正悄悄的删除人们生活中的细节。

人们不再有时间和闲心关注自然的美好,不再有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再有时间去陪伴家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与工作上的竞争。

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产品的更替,一代新过一代,是否还有人记得曾经的“木鱼混饨”,那沉闷真诚的叫卖声穿过条条小巷,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而现在却被汽车的轰鸣取而代之;是否还有人记得矮矮的小屋,熟悉的院落里孩子们的笑声,可现在却被键盘的敲击声所取代。

人们不再有闲暇的时间去感受生活,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不会花时间去慢慢品读名家的作品,就连人们的内在精神食粮都变成商业的牺牲品。现在的作家富豪排行榜,让一位又一位的作家慢慢变成利益熏心的商人,金钱与名利渐渐腐蚀他们的内心,他们不再沉浸于写作,不再创造有价值的精神文化,而是像商人那样的把目光投向市场,让视线投进消费者的钱包。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旧时代,每逢过节,就是家人们团聚的好日子,可现在却变成了商人赚钱的绝佳时机。

这些社会现象,让我们在文化发展的潮流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金钱和诱惑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绊脚石。

把握细节的美好,你可以感受到春暖花开的美妙,把握细节的美好,你可以感受鸟儿呢喃时的欢快时光。

如西单女孩,她本是地铁站里的一位路边歌手,她用自己平凡的事迹深深打动过过往行人的心。她的每一步前行与追寻目标,都充满了对人生的向往,她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她特别注意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在人的成长中看似不起眼,却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方向。一个人的品格、性情都融于平时的细节中。

因此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

2.细节高中议论文 篇二

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功能。我国知名美学家敏泽教授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 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它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4]文学的教育共嫩、认识共嫩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前提的, 它们不可能采取独立的方式存在, 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这种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 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 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 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鲁迅说:“一切美术之本质, 皆在使观听之人, 为之兴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一种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品。他除了用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和伦理观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外, 还应该用完美的艺术形象对人们进行审美的教育, 这是文学艺术所应当肩负的特殊使命。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音、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 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影响感情和理智的形式, 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 能唤起人对自己创造的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的力量而作用于感性和理性”, 这就是说, 在艺术创作中, 一种能影响人的感情和理智的形式

文学作品既然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艺术品, 那么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细胞的细节描写当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特质。事实证明, 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是具备一定特质的, 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的细节描写, 更是以它特有的魅力影响着读者, 使人感动、惊叹, 流连徜徉, 爱不释手, 以致多年之后, 那些脍炙人口的精彩描写细节, 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心中, 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

如果说主题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骼”, 那么细节则是文学作品的“血肉”。解读文学作品, 不可忽视细节的作用。所谓细节即是与重大情节相对而言的细小动作和细微的生活情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细节描写主要运用在写人记事的作品中, 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细节是构成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最小细胞, 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 小说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 往往就在那些细枝末节上这种典型的具体的细小动作和生活情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还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写出一个人独具个性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比如鲁迅描写孔乙己的片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一个“站着喝”, 一个“穿着喝”, 一个“穿长衫”, 两个不着力笔力的细节描写, 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他的穷酸, 他的自视清高便跃然纸上了。还有阿Q的形象描写“阿Q伏下去, 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 立意要花的圆, 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 并且不听话, 刚刚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 却又向外一耸, 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些有关动作、心里和事件进程的细节描写多么生动深刻的揭示了阿Q的愚昧和麻木!

细节描写的特点是“细”, 正是因为“细”, 才能在一举手、一投足、一微笑、一蹙眉中情感毕露, 在一声叹息、一句独白中个性尽出。就是同一类型, 具有共同特征的人, 用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 也能将他们不同的性格精确地区别开来。语言上的细节描写不同于对人物做大段的对话、独白和一般性的语言描写, 是指极富有个性特点的片言只语。正如所谓“言为心声”。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还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 鲁迅名篇《阿Q正传》塑造的沉于“精神胜利法”的阿Q, 在受别人欺侮时总说“老子先前比你阔多了”、“儿子打了老子”等这样的话, 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使这个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初次出场是在黛玉与贾母等人寒暄之时, 王熙凤人未见、语先闻, 说“我来迟了, 未曾迎接远客!”黛玉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总之, 文学的审美价值主要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出来, 细节描写是文学审美价值凸显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细节描写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细节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方面的发展, 是作品干净、洗练, 又往往在“山重水复”之时, 造成“柳暗花明”的局面。细节描写就是这样因为它在典型化方面的功力, 在深化主题方面的功力, 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功力, 给读者以美丽, 产生了它的审美效果。那么细节描写怎么会有这方面的功力呢, 这主要是从美的特质和细节描写的特质等方面来探讨。

首先, 细节描写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是由他的特质所决定的。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发展, 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所作的细腻的描写, 而这些“最小的组成单位”, 又往往是作家在深入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的结果。因此, 它往往是些闪光的东西, 它的形式虽然细小, 但是它的容量却十分巨大, 有着小中寓大, 以一当十的功力, 再加上作者对它的细腻描写, 它的表现能力就更巨大了, 这种从“小”中见出来的“大”往往就使人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就会产生高尔基所说的“惊奇”的感觉, 又将使人产生出对自己创造活动的“骄傲”和“快乐”, 这便是他们唤起的美感。如红楼梦中有关宝玉给黛玉送字的一段描写: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 莫若颦颦二字为妙”探春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 “西方有石名黛, 可代化眉之墨。”况这妹妹, 眉尖若蹙, 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 杜撰的也太多呢。”这二百来个字, 写了一个取字的细节, 可谓细小了, 然而这里面的内容却远不是单单表现取字一事而已。它一方面表现了贾宝玉学识的广博, 知识的丰富, 信口出典, 而且顺口就能找到典故的根据;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宝玉的叛逆精神他不为儒家的经典所囿, 常读“闲书”, 而且对儒家著述又常取否定态度, 第三, 它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暗示:刚一见面就产生了好感, 第四, 它也突出了宝玉性格的特点, 在女儿丛中能言善辩, 挥洒自如, 这一点又和后文中他与贾政相处时的拘泥呆板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五, 侧面刻画了黛玉的形象:“眉尖若蹙”, 多愁善感。此外也表现了一些探春的性格。看, 百十多个字的描写, 它的内涵却不是百十个字能够说清楚。由此可以看出, 细节描写所以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 是由它巨大的表现力所决定的。

第二, 由表及里, 入木三分, 这是细节描写所具有审美特质的第二个原因。有人说, 艺术的“真”叫人感动, 艺术的“美”叫人品味。的确, 美的东西是叫人品味的;反过来说, 叫人品味的东西, 本身就具有一种美, 耐人寻味就是细节描写所以具有审美特质的第二个原因。细节描写是一种小中寓大, 以一当十的描写。是一种由表及里, 入木三分的描写, 这就使他具备了另一种特质……耐人品寻。试想细小的东西包含着那么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 怎么能不叫人向深里探求, 寻找, 品尝呢?人们只有在着探求、寻找、品尝的过程中才能理解得到其中的奥秘和精妙, 人们也从这种奥秘和精妙的寻找中得到启示, 得到提高, 得到认识。而在这种不断得到启示、提高和认识的过程中, 人们又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得到了心灵的愉悦、满足, 得到了惊奇、骄傲和快乐。

3.浅议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 篇三

一、倾听学生声音的前提是胸有成竹

(一)回归范文,让学生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胸有成竹,要想答出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共鸣,必须要有所准备。在课前,首先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因为高中生合作性较强,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随着不同群体性质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个性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小组学习有助于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数量。然后笔者对范文稍加引导让学生针对范文提出问题,以《泪珠与珍珠》为例,学生就提了二十几个问题:

1.泪珠与珍珠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牡蛎内的珍珠是牡蛎的泪珠?

2.作者写阿拉伯关于珍珠的传说及介绍“观音流泪”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不用“珍珠与泪珠”为题,而用“泪珠与珍珠”为题?

4.观音流泪与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死的情景,让信徒流泪,作者这样写有何意义?

5.“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文中起到何作用?

6.雨后青山和泪洗过的良心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说儿子是那粒沙子,我要用泪水将它冲出眼睛?

7.文中第七段“我”的哭是为了何人,何事而哭?爸爸是要告诉儿子什么?文中是爸爸吗,为什么不是妈妈?

8.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对你有何启发?

…… ……

笔者觉得只要把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学生对此文的理解就比较深刻了。

(二)转换角色,营造氛围

我们教育者要想在课堂上抓住火花,得心应手、不露痕迹地调整教学策略,就必须了解学生思维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篇范文都交给学生先提问,而后备课。所以我们只有备课时放下心态,备课时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提哪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所需。有一个故事里写道,一个小孩跟着大人逛街,他们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大人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小孩看到的只有脚。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知识为媒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我们要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蹲下来”不是指形式,而是我们的心。教师要主动地关心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表达能力好的同学给予赞赏和鼓励,对表达能力欠佳,不善言辞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沉默不语的同学,更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逐步消除他们畏惧的心理,激发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信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同时我们可以辅之以多媒体,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倾听声音过程中注意引导方式

(一)顺势引导

顺势引导是指顺着情势引导话题,在《泪珠与珍珠》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准备,在第二次上这堂课的时候,笔者期待学生提出比较复杂的问题。结果学生恰如笔者所愿,提出了很多,甚至有一位学生提出的就是笔者在公开课时不敢接过来的话题。于是,笔者大胆接受,顺势引导,修改教学设计:

生:牡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好不好吃?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

生:大概好吃的吧!

师:牧蛎又叫油子或海蛎子。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可食用,也能提炼牦油,那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生:牡蛎是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师:实际上,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生命在奋斗的过程中是多么的艰苦,是牡蛎为了生存而落下的艰辛之泪。

而后由学生归纳出这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泪水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战胜苦难后的精神升华。由学生的那朵火花,引出本文最难理解的一个问题——泪珠与珍珠的关系。由此得出泪珠与珍珠的比喻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去发现文中有哪些泪珠,也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珍珠;继续拓展延伸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泪珠,也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珍珠。这堂课让笔者感到上起来扬眉吐气,而学生反映老师的知识真是渊博。同样是《泪珠与珍珠》,给学生和教师前后却带来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来源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我们在上课时尤其是公开课时总是担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所以往往降低问题的难度。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问题涉及我们熟悉的,我们稍不经意地加以讲解;如果问题涉及我们不熟悉的,我们都会轻易地放弃学生对该问题的提问,尤其是在公开课时我们会装作听不见把它带过去。在《泪珠与珍珠》的课堂教学中,某同学的“牡蛎是什么样的动物”就是一朵火花,孰知,恰恰是这样的“火花”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

(二)触类旁通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标准的音符,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教学范围,也就是出现错误或偏颇,同时这个问题,我们在备课、设计教案时并没有考虑过时,我们需要触类旁通。所谓触类旁通就是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由此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首先对他们敢说、敢做的表现给予表扬。我们要调动专注的目光,微笑的面容,选择亲切的富有激励性的言语,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此为契机,展开联想。例如在《泪珠与珍珠》中,“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此处应是指感恩的境界,对生活怀着感恩的心。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可以联系王国维的学习境界,他曾用三首诗来形容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工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同时由学习的境界拓展到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阐述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差别以及由此探讨人生。采用触类旁通的方法,不仅营造了课堂的氛围,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坦然面对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我们的教学背道而驰,教师根本无法解决时,我们不要轻易否定,放弃,甚至反对。我们要抓住“火花”,不怕冷场。反之,如果上课中出现了冷场,我们也不必着急,这时需要我们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也正是这个时候,能显教师的真本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这时候我们可以这样。

第一是我们坦率地把问题公开,交给全班同学讨论,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研究,所谓“教学相长”,问题可能在学生的讨论中圆满解决,也可能教育者受到学生的启发后,豁然开朗,从而解决问题。如果这样,我们通过生生互动,师生共同质疑,平等参与,激励促进,生发出新的知识,这并不代表不忠实于教案,恰恰是课程的创造性与开发。又如在《泪珠与珍珠》中,一学生提出 “从文中看来,琦君是个悲情女子,和她生活在一起必是痛苦的”,笔者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一方持支持意见,另一方持反对意见,双方讨论激烈,最后统一到她不是为个人悲,而是为人生悲,为亲情悲,为生命悲,而这种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而是一种领悟,对亲情、生命的感恩。

第二是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而后把问题在课堂公开,学生也回答不了,此时的课堂陷入了冷场,这时,我们也不要紧张,相反,冷场同时也会唤醒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这个角度看,它是课堂教学中内涵丰富的空白,它不仅不可怕,还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与教学对话的契机所在。在《孔雀东南飞》的课堂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B.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C.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D.仍更被驱遣 ,何言复来还。不料学生无人回答,叫了几个同学也回答不出来,有的乱猜,后一大胆地说:“我不知道哪些是偏义复词。”笔者马上意识到,问题太难,于是先讲偏义复词的定义,而后举例说明,学生随后轻而易举地回答了。

第三是学生提的问题实在是超乎想象,确实在课堂回答不了,我们也可以适当采取避让的态度。这一节课,老师没有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忘了这个承诺从而失信于学生,最终失信的是自己。所以切记一定要兑现承诺。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学生的声音就是一个细节,如果我们注意这个细节,倾听学生的声音,适时适度调整教学设计,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刘京平.课堂冷场解困例谈[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7,(11).

[2]刘用哲.让语文课堂充满差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

[3]唐德海,徐学莹.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高中作文:细节决定成败 篇四

风越刮越紧,猛烈的北风向士兵们扑来,战斗一触即发,英国国王查理三世率领军队向敌军进攻,瞬间,厮杀声弥漫天际。查理正在浴血奋战,突然,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重重摔在地上,被敌军所俘。

原来,就在当天早晨,查理让马夫给自己的爱马钉掌,然而,由于缺少铁片,马少钉了一个掌。查理望着天空,心中有说不出的悔意:要是战前细心检查一下多好啊!后来,有了这样的民谣:铁钉缺,马蹄裂;马蹄裂,战马厥;战马厥,骑士跌;骑士跌,军团削;军团削,>故事折;故事折,帝国灭。

一枚小小的铁钉,瞬间造成了一个帝国的覆灭。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有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成败在于细节,如果查理注重细节,在战前做好每个细节,他就不会因小失大,或许历史也会改变。

职位得于锤子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首屈一指科技尖才,大慈善家。至今为止,以720亿美元的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一次他外出归来,看到人事部正打算招聘一名仓库管理员,5名实力不相上下的年轻人让考官难以抉择。

“让我来吧!”比尔·盖茨见状,一时心血来潮,决定亲自进行面试。他想了想,便让工作人员准备5把锤子和5枚钉子,然后对参加面试的人说:“请你们各自拿一把锤子,将一枚钉子钉到墙壁上面。”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比尔·盖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很快就把钉子钉好了。

“现在,我心中已有了人选。”比尔·盖茨说。原来,他特意叮嘱工作人员准备5把有灰尘的锤子,如果不把锤子擦干净,钉钉子的时候就会在墙壁上留下难看的污迹,而只有一个小伙子注意到这一个细节,很明显,他就是比尔·盖茨心中的人选。一把小小的锤子,瞬间就决定了求职者的胜负。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有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力量。成败在于细节,如果应聘者注重细节,仔细思考比尔·盖茨的意图,他们或许就能获得职位,从此改变人生。

米开朗基罗说:“在艺术的世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工艺上的小差异,显示出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荀子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细节 高中优秀议论文 篇五

细节,是一种动力,一种精神,一种创造。注重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高深修养;善于做小事,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内涵;把细节做好,更能体现一个民族强大的竞争力。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72秒 造成了亿万元的损失

细节源于态度,细节体现素质。

细节的实质是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6.优秀高中作文:细节成就完美 篇六

“细节”指的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不愿做平凡的事,就做不成大事,大事往往是以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所以,想成就一件大事,就必须在细节之处多下功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事中越是细小的环节,就应该越仔细、越认真。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注重细节,哪怕只是一个细微之处,也不该掉以轻心。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成功,才能让事情完成得更尽善尽美,毫无欠美欠伤的败笔。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可以看见许多画面:人们把吃剩或不吃的食物等随意乱扔;看着倒在地上的某一样事物,宁愿跨过去,也不愿蹲下身去捡起来,甚至视而不见……试问,像这样不注重细节的人能成功吗?像这样的人能得到别人的青睐吗?又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一个人来往呢?难道做好细节很难吗?

细节的完善决定着这个人的成功与否,成功就象征着完美!

细节决定成败,决定完美。一个不在乎细节,只注重粗线条的人一般很难有所大成就。因为,心粗的人往往难以觉察一些细微的东西,而许多失败的事情不正是由于忽视细节造成的吗?

细节决定成败,决定完美。成功的人总是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越是细节,他们越是做得更完美,因而每完善一个细节,他们就与成功更近了一步,更接近于完美!

在生活中,完美细节可能就只需一个小动作。设想,连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不肯做出又怎么能博得成功的青睐?牛顿因被苹果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脑袋,而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因为洗澡而悟出浮力定律……这一切事实说明。如果忽视细节,就会踏入失败的深渊;如果把握住细节,成功就会降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不得不被重视,因为细节决定失败,细节成就完美,大事成功于细节,伟业得益于细节。

灿烂的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而成,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而得来的。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细,小事就能成就大事,细节也就能成就完美。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相信吧!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使事情完成得更完美,毫无瑕疵。

7.细节高中议论文 篇七

首先,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大部分施工队伍人员结构配置不科学, 许多非专业人员从事工程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管理方面。一方面, 在许多施工队伍当中都存在着施工管理人员知识架构不够, 实际经验不足, 技术不过关的现象。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缺少行业规范的管理流程, 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无序性、随意性, 大大地降低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园林施工建设队伍人员配置相对单一。通常情况下,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虽然会有成本、质量、土建等方面的人才, 但往往缺少园林领域的专家, 使得许多园林施工建设在整体规划设计、整体美学方面有较大的不足。

其次,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施工前期往往缺乏规划统筹, 同时不重视设计图纸的评审工作。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许多建设项目会与市政道路、管道等建设相互影响、相互干扰。最后产生的结果有2种, 一种是在正常季节园林绿化施工无法进行, 另一种就是虽然在正常季节园林绿化施工进行了, 但是由于市政建设管线处理不合理, 缺乏深埋, 造成了园林植物没有向下的生长空间, 严重影响了园林苗木的成活率, 致使绿化成本提高。评判一项工程实施的好坏, 以及建设效果如何。在设计之初是要体现在设计图纸上的, 需要建设方、设计方和施工方3方面进行严格的设计图纸交底和会审工作。但是多数单位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缺乏有效的交流。从而造成了设计上的不足或者是施工单位设计意图理解错误, 耽搁工程进度。

另外,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对各施工操作质量管理不严, 缺乏相对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会经常出现园林绿化施肥不合理、植物修剪不科学等情况,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园林绿化施工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多数的园林建设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园林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完备的管理规划, 大部分靠现场有经验人员的指挥, 造成工程质量低下, 工程管理缺乏规范。

最后,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当中, 往往出现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现象发生。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能够为了建设加班加点辛苦工作。但在建设完成之后, 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的后续管理不够重视, 养护人员较少, 大部分还缺乏专业知识。往往造成苗木养护不到位, 成活率低的情况发生。

2 园林施工过程中, 对于细节问题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第一,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要从整体着眼, 细节入手, 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首先,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让全体工作人员牢牢记住质量第一, 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对工作人员要划分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的灌输办法, 因材施教。同时园林施工的各阶段, 要有施工的质量标准, 方便各阶段人员施工时加以参照, 形成质量控制的习惯。

第二,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要持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企业人才库。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 首先就要考虑工作人员的素质、人的因素。因为人是企业在施工过程的核心因素, 全部工程完成的成功与否, 质量完成的高与低都是工作人员具体来实施的,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所以, 必须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需要的是既具有高等教育经历又具有熟练专业技术能力, 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所以, 园林绿化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自己的企业人才库, 把自己的员工队伍分层次培养。一是普通人才培养;二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四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

第三,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施工流程对施工细节把握。 (1)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该重视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规划设计是施工建设的灵魂, 所以规划设计要有前瞻性, 具有和谐理念, 同时要考虑到苗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美感统一。另外, 在最优化设计的基础上, 要合理使用工程资金。 (2)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要做好施工工程成本的核算、成本的控制。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精熟合同内容, 判断工程成本, 为施工单位争取利益, 同时要做好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的合同, 为施工单位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3)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注意严把质量观,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产品不准使用。从货源入口, 就把质量控制好。 (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绿化工程质量检验。

第四, 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 既要加强工程的竣工验收, 也要注重园林工程的养护。竣工验收是整个工程的收口环节, 也是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关口, 通过高质量的竣工验收, 保证工程完成高水准。后期的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当中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保证, 只有精心的养护才能保证苗木高成活率。

摘要:园林工程施工往往具有事务较多、管理复杂、操作规范性较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对细节方面加以掌控, 对人、财、物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安排, 从根本上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园林工程,细节,施工

参考文献

[1]吴莹.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学之友, 2011 (14)

[2]顾业荣.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分析[J].现代园艺, 2011 (9)

8.高中化学复习不可忽视的细节 篇八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中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 ”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 ”,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中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9.生命中的细节高中作文 篇九

我是讨厌去医院的,只是觉得那里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压抑得让人窒息。但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去就可以不去的,就像生命中总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当我站在医院的大厅,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就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堪一击。也许只有在人生病的时候,才会觉得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已经很富有,这是人的幸还是不幸?

医院是不分职业和年龄的,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但大多数的还是老人和孩子。坐在医院的走廊,瞧着那些拄着拐杖蹒跚的老人,我突然就有害怕的感觉,害怕哪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不要时光,时光会让我变老,老会使我软弱。我开始害怕时光这把飞梭会把自己和对未来的憧憬划在了银河的两端,我在这头,而她又在哪里呢?又是否只要把时光挡在外面,就可以永远不迷失自己?

从医院出来的时候,我竟仿佛有隔世的感觉。外边的世界是这般鲜活,让我感觉自己是活着的,是真实存在的。而我又不禁想问,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是冷漠地面对生老病死,还是麻木地习惯灯红酒绿?又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虚假,是医院里虚无的白,还是城市艳色的红?我抬头,试图去寻找答案。透过时光的瞳孔,看见的是城市苍茫的暮色,和往日一样沉寂。玫瑰灰的天边的云层,一朵朵浮云连成一片,厚厚沉沉地压下来,仿佛触手可及。路上的人表情平淡,生活一如既往地向前,没有开始和结局,就那么突兀地出现,而后消失。人与车还在眼前不停地流动,能追上我的,只有繁华,空虚的繁华,犹如过眼云烟,但为什么它却那么真实,不曾一晃而逝?也许只有时间会迅速地填平一切,掩盖俗世的尘埃,就像海水覆盖了地球所有的凹陷。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在生死的场合,其实很难界定。就好比我问:究竟是戏如人生呢,还是人生如戏?透过生死,我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看着周围庸庸碌碌的人群,忽然就有心痛的感觉,到底都在忙些什么呢?活着不容易,实在应当相知相惜,为什么要有那么多仇恨、争吵、杀戮……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抓取、占有,然而,不论我们的手抓得再多、再紧,但终究有一刻,它们还是会松开。我也曾试图用力抓紧这个世界,最终却被世界抛弃,而它仍轰轰烈烈地向前奔去。我常会想,倘若一开始就松手,我的痛苦会不会少一些?

10.高中生细节作文800字 篇十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你要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必须是自己成为一个为别人所喜欢的人。你只有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你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当你是一名客人时,我们的一切派对都是从社交开始谈起,我们与别人的谈话无时无刻不需要礼仪与尊重,在派对上大大方方的向在场的每一个人问好,当大家都不认识你时,他们会对你产生好奇,而我们许多同学会认为,自己年龄小,社交只是大人的事情,与我无关,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只要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时,我们就开始社交了。

尊重别人有许多方面,我们在与人谈话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如果你的双眼望向别处,拿别人很有可能认为你心不在焉,不想与他聊天。

除了这一点我们还要知道,无论是参加生日聚会,还是其他活动,我们都应给主人带点礼物。《荷马史诗》中讲了俄底修斯的故事,有一次他到一个王宫做客,可是他当时很穷,身无分文,无法买礼物,于是他在酒席上说:“我是一位客人,可是我一无所有,那我拿什么作为礼物呢?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吧。”讲故事也算礼物,因为我们送礼物的目的就是向主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礼物不一定要贵重,但一定要表达一片心意。

说话的技巧。总是说一些大道理,万一没有做到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我们再讲一个小故事,俄底修斯在海上漂流时到了一个小国,这回他带了酒水,作为送给岛主的礼物,但他们在岛上没有遇到主人,他们看到一个山洞,里面有食物,因为太饿,就先吃了起来,吃了一半,俄底修斯想起这是违反礼仪的,他赶紧祭拜宙斯,以为拜过了就没事了,谁知主人回来后非常生气,因为主人是巨人,他还把山洞口堵住了,俄底修斯很害怕,但他大声告诉巨人:“我祭拜过宙斯了。”可巨人大笑起来:“宙斯算什么?我爸爸海神波塞冬比他厉害多了?”想想吧,俄底修斯把海神之子得罪了,他还能在海上航行吗?

可见礼仪是多么重要,有时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当然,平日里我们不注意礼仪只会给人留下坏影响,还是卢梭所说:“你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11.细节高中议论文 篇十一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哪里呢?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面一个作文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最具表现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诗化小说《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词,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总之,细节描写是写好记叙类文体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情感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饱满,更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施孝丹,细节成就精彩——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5月。

[2]孟娜,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6月。

[3]张慧,记叙文细节描写指导策略,J,语文天地,2014年10月。

12.高中历史细节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二

从信息的性质上讲,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正如中教法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可以造就强烈的现场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见微知著,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1]

一、独具匠心——用细节导入新授课程

用细节导入,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和全面发展。例如,关于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如下:

为此,笔者精心设计了导入细节,通过由远而近展示一张图片———一碗又白又香但“粒粒皆辛苦”的米饭,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关注和适应学生的兴趣、意向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师:水稻的生产大体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生:需要经过耕田、播种、插秧、管理、收获等环节。

师:在这些生产环节中,先民们发明了哪些农具?

生:耕犁、中耕的曲柄锄、收获的大镰、灌溉工具翻车等。

师:这些传统农具中,哪一件能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象征?为什么?

生:耕犁。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师:犁是农耕活动中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农业文化中最典型的符号。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耕田用的犁。阅读教材思考:中国的犁是通过哪些方面(材质、动力、构造)的革新得到发展与完善的?

通过细节导入新课,直奔主题,时空穿越,回溯物质文明之历程,呈现先民创造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很好地体现了“凝神、起兴、点题”六字原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心理,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事半功倍——用细节化解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而产生的矛盾,认知冲突出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了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通道,如能化解,必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契机。在教学必修二专题五“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以化解学生的认知冲突。

师:在必修二专题一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中提到,东西方交往早已存在汉代的丝绸之路和唐宋以来被称为瓷路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何还要在1500年前后重新开辟新的交往路线?(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地图,略。)

生1:由于商业危机需要开辟欧亚新航路。如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使东西方贸易更加困难;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垄断东西方贸易,获取高额利润,引起欧洲人的不满;等等。

材料1: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

师:哥伦布的话反映了16世纪欧洲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人普遍有这种想法?

生2:社会根源黄金热,更深层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2:地理大发现和这时正在蓬勃开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互为因果。正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倡导的人文主义,推动了航海家大发现的事业。而在大发现中验证和弘扬的人文主义,又使文艺复兴的精神得到升华。

———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

(出示上述材料,旨在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为欧洲探险家们产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供了精神动力。)

材料3:与此同时,指南针、观象仪和分度器等运用于航海事业,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也为出海远航创造了条件。罗盘(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中间装置一根可以水平转动的指南针构成)和舵都由中国人发明和最早使用,但在什么时候、通过何种途径传入欧洲,学术界还没有搞清楚。

———计翔翔、周百鸣:《地理大发现探幽》

用材料和问题展现细节,让学生触摸历史,由表及里,由点到面,了解1500年前后欧洲的社会环境和轮廓,理解是欧洲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地域的樊篱已经无法将其禁锢,新航路的开辟是应运而生,不可阻挡。引导学生回到过去的历史时空,捕捉具体的历史细节,能最大限度地还原那个时代、社会宏观的历史图像,用栩栩如生的历史情景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历史经验的联系,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纲举目张——用细节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致使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程又爱又恨。爱的是她的博大精深、生动有趣;恨的是她的体系庞大、知识繁杂。基于此,笔者利用历史本身的细节,通过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揭示蕴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从而引导学生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长历史智慧。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七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时,笔者出示了如下情境问题。

情境问题1:如何理解“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已经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请依据教材概括造成这一“迫切要求”的原因。

情境问题2:阅读教材138页资料卡片:“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耍阴谋诡计,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詹姆斯·罗伯逊)。”然后细化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这句话的含义。

(1)美国1787年宪法为什么那样设计?(另一种忧虑:邦联的弊端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强有力的政府容易发展为专制政府。)

(2)如何分权制衡?(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概括归纳,找出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这种设计有何作用?(要求学生理解,这些煞费苦心的分权制衡进行制度建设,都是为了防止出现专制政府,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教材结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笔者最后解读: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也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是人类的政治智慧。自从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自由,邦联制出现了诸多问题,威胁着自由建立的联邦制度,实行中央分部分权力给地方,中央机构内部三权分立巩固自由,有利于美国人民维护自由。自由与平等的价值不仅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对于现代文明或现代性而言还具有某种根本性的意义。

上述利用历史细节梳理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脉络的做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水到渠成——用细节升华情感教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教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军侵华罪行,认识中日双方力量如此悬殊,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为何忍无可忍仍然选择抗战?笔者出示了如下历史细节。

首先,笔者让学生阅读必修一教材36页的内容:1937年12月,《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接着,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过目不忘的油画,它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主题组成,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一联主题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主题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主题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画面让人不寒而栗。最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该画创作背景:一个偶然的机缘,李自健结识了享誉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一天,星云大师和他谈起了自己的身世,说十二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到南京去寻找父亲,他们在尸骨遍野的死人堆里找了十多天,也没能找到自己的父亲。后来,他在南京栖霞山寺披剃出家,拜至开上人为师,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没有找到父亲,却看到很多很多的死人,那种惨状就深深地留在他的印象当中,无论从大陆到台湾到美国,都没能忘记。”他对李自健说,“你有这种 (绘画)能耐,替我完成一个心愿,画幅南京大屠杀,以铭记那段历史。”

上述细节描述,使学生的情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升华,认识到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就是罪恶,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珍爱和平和生命。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学细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让我们关注细节,及时地发现与捕捉细节,有意识地创造与重构细节,使教学细节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个亮点,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写得最好的作文下一篇:房产项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