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发展趋势论文

2024-08-28

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发展趋势论文(精选13篇)

1.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发展趋势论文 篇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国内越来越多的室内空间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的规范和标准逐渐颁布执行。但是,室内空间中光环境的设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造成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光与空间互相脱节的严重现象。当前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中普遍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设计师只注重构成空间之实体要素的设计,而把光仅作为点缀或装饰,使光环境设计成为实体形式的延伸和附属。二是对于光环境设计多集中于照度计算和能源效率等技术层面,而没有体现光作为空间构成之重要元素的主动性。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光不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照明要求,实体空间也并不是要构筑孤立的视觉形式,光既可赋予空间灵魂和生命,也可能成为空间的败笔和祸源。二者共同指向的是塑造室内空间氛围,并在整体空间构筑中达到一种互动的关心。光与空间的历史追溯

建筑作为“石头的史书”和“世界的年鉴”记载着人类生活环境的变迁,呈现出是一部建筑与光影同行的历史。一个被赋予功能、建构完成的室内空间,虽有确定的物质材料和形貌体量,一旦光线消逝,将呈现死寂一样的宁静。回顾人类发展历程,对光的运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自然采光阶段。在早期社会,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洞穴、木材、茅草等建筑物只作为人们遮风避雨、抵御严寒等恶劣自然条件的场所。那个时候,建筑用光主要依赖自然采光,钻木取火方法使用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木材燃烧的火光照明,辅以烛光照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使建筑去适应多种自然光,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

(2)人工光的阶段。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人类结束了借火生光的漫长岁月。电灯的发明成功,照明技术的发展,都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光源的研制成功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形形色色的光,让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精致”,以至于一些人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也乐得享用这种畸形的光环境。

(3)绿色照明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反思人类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降低能耗的呼声迫使人工照明退居辅助位置,绿色照明成为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的焦点,诞生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优秀作品。探析光与空间的关系

(1)光对建筑的作用。著名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说“:自然光给予空间特性,自然光给予建筑生命,因为建筑是由光的环境照射而产生生命。基于此,除非给予它(建筑)生命(光),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的。”黑暗之中的建筑实体对于人的视觉器官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当一束光投射到建筑表面之后,产生了亮面、阴面和阴影,从而让人感觉建筑形体,让人感知建筑质感。光渲染建筑结构,表现材料构造和结构形式的美,并使这种结构形式和韵律表现得更清晰、更丰满、更动人。

(2)光对空间的作用。光将空间展示在人们面前,正如斯蒂芬·霍尔(Steven·Holl)所说:“光的不同入射方式,光产生的阴影,光的透射、折射和反射,以及光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状态结合在一起,对空间进行了定义和再定义”。光使人的感觉产生了一种暂时性的联系,光参与了空间的创造和再组织,通过对光环境的设计,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形象。尤其是玻璃的透光性使室内空间获得了足够的光线,加强了室内外环境的联系与沟通,使自然景观真情流露,树影随风摇曳,在光线的作用下不时弥漫,使室内环境获得了与室外环境一致的光的肌理,室内外环境的沟通达到了一体化的效果。流动空间强调空间之间的联系,在大空间的内部流动路线上主要是靠空间的灵活隔断来实现的,但亮度相同、色彩均匀的光线给空间铺上了统一的基调,使人行走其中,对空间有了连贯性、流畅性的心理感受,这个时候光就起到了连接空间的作用。

建筑是通过实体构件围合而成,弱化实体界面,增加墙顶的大面积窗来增强室内与室外的沟通,可以获得空间开放的形式和感受。由于界面实体被弱化,光线效果则更强,整个空间更有趣味,这个时候光就起到了开放空间的作用。光与空间在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塑造了空间形象,它是正确认识设计过程中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完美体现,认真考虑光与空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的功能和美学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经过系统设计的室内空间是不完整的空间。另外,光与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利用光来限定空间,相对于实体构件的分割和围和,这种空间有着出乎意料的美的效果。

(3)光对色彩的作用。小林秀雄曾说过“: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光是色彩的源泉,色彩就是破碎的光”。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绚丽的色彩之中,并感受到时光的美好,时间的温馨,人生的愉悦。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的感觉,年轻丰盈的颜色只能在明亮的日光下存活,愈高昂的色彩愈需要吸食充沛的日光能量。有光才有色彩。光是产生色彩的首要条件,同一空间配以不同色彩的灯光,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变幻莫测的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灯光的作用。光与空间有很多的相似性,光有一种令人感动的魅力,利用光将不同的空间性格表达出来,可以引导空间、划分空间、渲染气氛。

(4)光对心理的影响。万物生长靠太阳,生命来自于光,光也是生命形式的呈现,它以明暗、粗糙、光滑、细致,还有其他众多的材质面相,注定与人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明暗的光线对比能对空间进行清晰的区分,这种区分是基于对空间性质的改变而完成的。明亮的空间与幽暗的空间的知觉特征是迥然不同的,前者可以成为人们嬉戏游玩的场所,而后者却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哀思。光与室内光环境创造是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室内光环境创造涉及美术学、环境学、建筑学、心理学、视觉学、电气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种以建筑室内及相关知识为背景的灯光设计师与作为空间创造者的室内设计师相配合,能够充分地理解并延伸室内空间和装饰造型、深化并升华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室内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空间环境,也就是说优秀的室内设计是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光环境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同属室内设计系统的范畴,光环境设计在营造室内空间气氛的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室内空间的细节设计,也是室内设计的二次规划。在设计实践中,很多的设计师仍仅从美学的方向出发来进行室内光环境创造,对灯光的“形”研究有余,而对灯光的“神”,即本质的把握仍有欠缺。随着设计的发展,光环境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光环境设计依附于室内空间设计但又不完全从属于室内空间设计。因此,可以认为光环境设计是构建宏观室内设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理解光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是室内设计系统的要求,应结合环境学、心理学、视觉学等理论,努力为光环境设计与室内空间设计寻找科学的结合点,并为空间视觉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视角。设计师应将室内空间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纳入一体化设计的范畴中来,建构“设计空间必然设计光亮”的视觉法则,从视知觉的基本点出发对光与空间进行动态的设计考虑,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满足建筑空间构造的稳定性要求,体现室内空间设计与光环境设计的完美结合。结语

光以各种方式介入人们的生活,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大量室内外空间的照明需求,给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设计舞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压力。因此,设计师应把光环境设计作为室内空间艺术的重要工具,在其设计作品中充分表现出对光在空间中的想象力,以及通过其设计作品中光线的运用对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理解和关怀,并努力使空间环境融为一体。研究结果表明,光与空间的设计是整体观的体现,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以室内空间设计为主体,处理好光与空间的问题对室内外环境设计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我国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篇二

关键词:室内设计;前景

中图分类号:TB4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125-1

建筑大师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物不仅仅给人以舒适的享受,而且像音乐一样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就环境保护而言,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它包括美观舒适、采光通风、环境污染、噪音隔声、保温隔热、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等等。这都是室内设计专业人员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部分,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设计。

一、我国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室内设计方面人才不够专业

当前我国室内装修设计者大部分不是专业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和理论知识,在完成室内设计时靠平时的积累和模仿,造成设计不合理、造价高、质量差、工期长、售后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的问题,如:对设计的造价没有预算,浪费资金;对装饰材料选择不当,造成装饰后返工等现象严重。由于不正当竞争,形成室内装修市场混乱的局面;有害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设计者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更要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法规、标准,更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装饰材料,更经济、合理地进行空间装饰的设计。

(二)过度追求豪华装饰,不考虑装饰的合理性

不少的室内设计者室内环境设计只追求装饰的豪华,而忽略了装饰的实际合理性。实际上,最好的装饰效果应该体现出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的结合与统一,做到“以人为本”,不要一味地追求奢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于室内环境的追求日趋唯美,设计者为了迎合这一风尚,就在设计过程中过度地进行材料堆积,镶金嵌银,在室内营造光怪陆离、珠光宝气的奢华氛围,致使室内环境设计日益脱背离其使用功能而走向极端化奢华。

(三)山寨版抄袭或模仿

现在的室内设计生搬硬套现象很严重严重。一是风格上抄袭。如欧式、随意性的古典、不伦不类的中式,有些更严重地采取全盘端。二是装饰材料上的抄袭。三是造型上的抄袭。什么地方出现了新潮高档的装饰工程,大家就蜂拥而上,全盘抄袭。

二、室内设计策略分析

(一)在风格设计上,更加艺术化、个性化

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际上都是一件艺术作品,它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也是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这件艺术品使其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也是通过精心设计,打破千篇一律的冷漠感,给每个室内空间以个性化、情感化特征,营造温馨舒适氛围的一个空间环境。

(二)室内环境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旨在满足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增进人生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把更多的目光从室内环境设计本身转移到其居住者的身上。现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对于使用功能的设计,它正迅速地向审美功能、文化功能靠拢。

(三)室内设计人员需要不时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水平

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设计者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更要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法规、标准,更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装饰材料,更经济、合理地进行空间装饰的设计。设计者要提高室内设计的水平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各种材料的特性、功能、环保水平有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是对空间的处理能力,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最后是在细部的构思、材料的使用上能够体现出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室内设计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室内设计具有以下所列的发展前景:

(一)从总体上看,室内环境设计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室内设计除了仍以建筑设计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室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

(二)室内设计的发展,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即室内设计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功能和投资标准的差异,明显地呈现出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都将更为重视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因素的需要和环境的文化内涵。

(三)专业设计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业主及大众参与的势头也将有所加强。这是由于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总是离不开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切身需求,要贴近生活,能使使用功能更具实效,更为完善。

(四)设计、施工、材料、设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上述各部分自身的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需要符合政府相关的政策规定。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对于室内的装饰要求也逐渐提高,对室内的设计理念意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增强。就现在装饰行业方面来说,发展潜力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作者简介:

3.矿井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三

【摘要】煤矿在我国的作用不可小觑,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矿开采技术也必须立足于开采技术的前沿。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煤矿开采的技术现状,跟踪开采产业的科技脚步,让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我国是能源大国,当然煤炭的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和储量都居于世界前列,我国多地都有煤炭产地,截至1983年底,我国已探明的储量为7400多亿吨,其中可采储量达1600多亿吨。煤炭作为工业动力燃料,常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冶金等方面;同时,它还是非常重要的民用生活燃料,我国农民占大多数,大部分的农民仍然把煤炭当做重要的生活燃料;另外,煤炭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焦化、蒸馏等处理后,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物,比如煤气、煤焦油、氮肥、农药、塑料、合成纤维等上百种产品,有些煤层含有镓、锗、铀等稀有或放射性元素,可供综合利用。可见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煤炭的发热量不如石油高,并且运输不方便,并且煤炭在开采的和燃烧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的煤矿开采是一个传统工业,高科技的含量比较低。但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有效的避免在煤矿开采中遇到的灾难。煤矿开采的技术和方法对于煤矿生产设备能力的发挥、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开采技术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劳力和财力,让利润成倍增长,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现状

在我国,煤矿包括三种:乡镇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但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并不高,这些煤矿的生产技术水平仍然处于综合开采的水平,半机械半自动的综合采煤仍然是主流,因此为提高我国煤矿生产的销量,必须走高科技的集约化道路。

充填式控顶方法,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种方法对于开采煤矿后的地标环境的保护十分有利,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开采时所造成的工作面灾害,但这种方法成本高、工艺复杂,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煤柱式控制顶板法,广泛应用在坚硬顶板和坚硬煤层的情况下。而在我国北方中小煤矿中,通常使用房柱型、刀柱形、巷柱式的开采。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不高,但煤矿的开采效率不高,不能实现综合机械化的开采,并且当开采空间和面积不断增大时,煤柱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强度不断降低,支撑能力也开始下降,就会出现严重的灾害,更有可能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矿难,造成人财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上得到了新突破和重大进展。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和作用,使得我国的煤炭产量得到连续几年位居世界首位的佳绩。我国的多数矿区都开始采用“三下一上”的采煤技术,即三下:水体下,铁路下,建筑物下;一上:承压水体上。具体来说,就是在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体上采煤,在建筑物下和铁路下采煤时,既要保证建筑物和铁路不受到开采影响而破坏,又要尽量多采出煤炭。在水体下采煤和承压水体上采煤时,要防止矿井发生突水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当然,在水库、蓄水池和运河等地面水体下采煤时,除要防止矿井发生突水事故外,还要保证它们不受到开采的影响而破坏。我国的“三下一上”采煤技术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很多方面都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最近几年,在承压水体上采煤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突破。

三、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也要顺应国际变化,追赶世界潮流。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煤矿开采的大趋势有深矿井开采技术、“三下”采煤技术、优化巷道的布置,从而减少矸石排放的煤矿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三下”采煤技术,需要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沉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减少矸石排放就需要完善现有的煤矿开采方式,在不危害环境的条件下,来实现煤矿开采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的煤矿生产应该逐渐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引进新型的采煤设备,向集成化、信息化、科技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研究煤炭地下气化的研究,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开采工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集建井、采煤、气化工艺为一体的多学科开发洁净能源与化工原料的新技术,其实质是只提取煤中含能组分,变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因而具有安全性好、投资少、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被誉为第二代采煤方法。对现代煤矿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新时期的中国的现代煤矿的通风系统不仅要结合平时日常中的通风工作的宝贵经验,还要实现“一通三防”,并且加强各方面通风工作的认识和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结合实际的通风系统。

除此之外,在煤炭的开采过程当中,必须时刻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环境问题是很多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宝贵的煤炭资源就不能可持续发展,还会严重的污染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等问题,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煤矿的开采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关注现阶段的煤矿开采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煤矿开采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学贵.现代采煤工艺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5

[2]郑炎荣.关于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5

4.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发展趋势论文 篇四

大 中 小 来源:转载资料

编辑:dxwx00人气:224 酒店(或称饭店 hotel)的出现,若从英国公元1400年左右出现的酒店雏形——客栈算起,已有近60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旅馆的国家,但真正代表中国酒店诞生的是1900年建军成的北京饭店和随后建于上海外滩的

中饭店当的成就,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酒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酒店室内设计的回顾

中国室内设计在新中国成立后慢慢起步并发展起来。中国的酒店业设计同样如此,50年代至70年代几乎没有自己的室外内设计,寥寥无几的如北京饭店也只不过是五十年代俄罗斯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装饰符号相混和的设计样式。

80年代实行全在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国内一时大与酒店,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室内设计尚未经历以现代主义建筑业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思潮又接踵而至,设计界一时天下大乱。中国的酒店设计从借鉴模仿中艰难起步呈现出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局面。在此,我们暂不论其风格的差异和水平的高低,就其过程而言,在不到二千年的时间内,中国室内设计迅速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酒店室内设计的现状

1、大批酒店设计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创意。在中国各大城市众多的星级酒店,无论是酒店规划、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到室内风格、手法、材料乃至客房的样式都惊人的相似,导致经营疲软,竞争无力,给国家和投资方造成大量的损失。这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建筑设计单位缺乏经验,如交通流线组织不合理;或者重视前台,轻后台;也有的是室内设计师不负责任的“拿来主义”。其实,每个酒店因为所处的城市、地区以及相邻建筑,当地人文及生态环境的不同,业主投资以及酒店经营或管理公司不同,市场定位

的不同,酒店完全应有不同的气质和特色。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一个酒店从立项到建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时间,通常一开始业主就会和建筑设计、酒店设计专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作市场的分析和定位,而设计师必须深刻了解该酒店的市场定位,深刻地研究如何创造酒店的形象并使其功能全面合理化。最终才能成功造就一个酒店。因此,室内设计要坚决反对抄袭之风,真正地根据每个酒店不同的要素,创造出各自的特色和形象来。

2、室内设计重视墙面装饰,而灯具、家具、艺术陈设却苍白无力。这个问题在国内众多酒店中是个普通想象。酒店这个特定建筑围合的空间,它不仅要满足人们住宿、餐饮的要求,还要满足会议、商务、娱乐、健身诸多方面的需求。它不仅是功能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要让客人在入驻酒店的同时,经历文化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无论商务还是度假,都有一种惊喜的体验,而这种经历的来源除空间的装饰处理外,就是酒店中精致的灯具,时尚的家具和丰富的艺术陈设了。酒店空间不同于其它公共建筑,它一定是有个特定氛围的:从色彩、灯光到布艺的肌理,水杯的款式都要求十分考究。国内大多数中档酒店从大堂到客房甚至次要的消防通道一律的大量石材装饰,满墙的高档材料,装修界面极为奢华,但是家具、灯具和工艺品都极为低劣,这样的酒店谈何“氛围”,客人哪里还能实至如归。因此,设计师们一定要合理的控制造价,突出重点,帮助业主在硬装饰和软装饰方面合理调配,有的放矢,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最佳的艺术效果。

3、国内很多设计师不重视客房设计。其实客人入驻酒店,大部分时间均在客房度过,面对生活水准和空赏力都日渐提高的客人,国内大多数酒店客房无论从功能、面积、户型到客房中家具的款式、布艺、地毯的颜色.甚至在酒拒、衣柜的做法上都惊人的相似,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首先商务客人有技术需求:宽带网、电子邮件、移动电话、手提电脑,这些都需要设计师把这些功能加以布置;再者,床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客人在房间里使用最长时间的地方,一定要大而且质量要高;其次,浴室、淋浴、浴缸、洗

脸盆和坐便器,而且最好做到干湿分区,这样,一个双人标间里,两人就不会有同时上卫生间的尴尬了。

客房是酒店创造效益的主要部分,客房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设计要最大限度体现到客人的关怀,因为客人对客房的要求远比对大堂、餐厅的要求更细。客房设计不好、不精、不方便,不仅对客人不好,也会降低酒店的档次。客人入驻酒店支付了许多钱,设计师一定要有创意,客房里的颜色、款式、灯具、家具、艺术陈设最好使用客人未曾见过的。努力带给客人一个惊喜。比如,一个意想不到的别致的电视柜,一个软软的舒适的休息沙发,一组精美的大枕头,甚至一组插花,一个精巧的小书架。因此让客人感到惊喜的,富于异国情调或是某种历史、地域文化的创意,以及那些细致的,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设计,无论是空间造型,色彩组织,还是灯具、家私和艺术小品、五金制品,只要是打破常规富于创新的,客房的魅和价值就会极大地发现,酒店也就会富有特色和倍受赞誉。

4、时至今日,中国最大型最高档次的酒店被国外著名设计公司垄断,这些世界级的大师以及大批留学归国的学子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为中国酒店设计做出了贡献,也使我们看到了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5、中国本土设计师从90年代开始从模仿和抄袭阶段成熟起来,开始引用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创作出主题新颖、文化内涵丰富、风格手法独特,带有明显地域特点和东方文化的优秀作品。尤其是近年,一些有思想的设计师开始研究自已的母体文化,探索着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族主义道路。比如西安的唐城宾馆改造工程,常州大酒店的设计,设计师均有较为独特的见解和创新: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酒店自己的设计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很多设计师设计时还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文化底蕴。

中国酒店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商务酒店向会议酒店、公寓酒店、主题酒店和休闲度假店多元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华夏大地东西南北丰富的民俗和旅游资源,在近20年城市商务酒店发展的高峰期后,在今后的数十年中。势必迎来会议酒店、主题酒店尤其是休闲度假酒店的发展良机,这些酒店无论是选地规划还是功能分布均与城市商务酒店不尽相同。客人们不懂要求此类酒店不仅仅是要有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等设施,还关心对食物的选择

及各种旅游项目的安排,他们要求酒店所处的景区应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会议酒店既要安排会议中心

还要有不同中、小型会议室,另外根据会议中心所接待的人员数,安排好会议就餐的大、中型餐厅以及配套设施。

2、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设计,将是未来中国酒店设计发展的方向。在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的同时将最终形成自己的新民族特色。酒店设计应高举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旗,坚持吸收本地、本民族和民俗的母体文化。使酒店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个性,从而确定每个酒店各自的形象。因此,酒店设计师要研究项目所在地“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脉,在最初方案设计中如能准确、合理地定位好酒店的文化内涵,酒店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魅力,从而带给客人的享受不仅仅是生理上,还情绪上的,并且是心灵上的。

3、在注重本土文化的同时,风格日趋现代、简约和时尚。

建筑与室内设计走到今天有太多的风格和主义。世界酒店设计的潮流经过剧烈的震荡或超越后,再次迎得了新的平衡。酒店设计师也将新古典和欧陸风琐碎的装饰抛在一边。去繁从简,以清洁现代的手法隐含复杂精巧的结构,在简约明快干净的建筑空间里发展精美绝伦的家私、灯具和艺术陈设。要让酒店保持时尚,酒店设计师要独立创新和标新立异。这是一个长期而永不间断的工作。设计师要有新思想、新创意,这种对新技术和时尚的追求才会使酒店生命之树常青。

中国酒店设计师的未来及责任

5.浅谈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五

浅谈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包括设计在内的`人类自然,社会科学都被提出了环保要求.绿色设计应运而生.绿色设计就是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俞、质量等.

作 者:吕长征 薛丹丹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刊 名:广西轻工业 英文刊名: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年,卷(期): 23(11) 分类号:X22 关键词:绿色设计   绿色技术   工业设计  

6.室内设计模块化发展趋势 篇六

模块化设计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极广泛的适用范围,其在住宅建筑的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有所发展,并且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室内设计的模块化较好的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和舒适化的要求,也体现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着重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基本内涵,指出了室内设计模块化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并且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其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居住需要的层次,而且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室内设计的理念、方法、材料和技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设计师应该对室内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更加充分的考虑,在室内设计的理念创新上多下功夫。室内设计的模块化发展趋势是一种崭新的潮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现代化、个性化以及舒适性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一、室内设计模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思路

室内设计的对象是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室内设计的形成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历史,这门学科的独立性在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强。室内设计的理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创新。室内设计的模块化就是一种崭新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更好的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室内设计模块化主要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充分结合建筑的风格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运用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室内设计模块化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有序化和实用化。

二、室内设计模块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学,尤其是在人们的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今天,其优势更加突出,其设计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者以及使用者的认可。模块化设计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电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书馆和教学管理等领 都可以应用这一理念。这一理念的重要特征以及突出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解 标准化与多样化之间的矛盾,较好的协调各种设计需求,并且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对于产品的绿色设计和人文设计。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运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主要是从产品的角度进行考虑的,是基于产品的设计与研究。我们应该注意室内设计的模块化所体现的并不仅仅是室内环境设计的范围,关键是这一理念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产品的管理和生命周期进行整体规划和长远的考虑。室内设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作为一个具有復杂性和整体性的系统进行工作,所牵涉到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用户、设计师和生产厂家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主要是通过模块化的系统作为基本媒介的[1]。

室内设计的模块化可以较好的实现模块的拆分与组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住宅建筑室内空间产品的标准化以及多样化的难度便会大大降低,室内产品多样化和标准化的协调程度将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室内设计的模块化理念所倡导的模块化理念可以将产品结构进行简化,各种零部件的生产以及使用都会更加高效与协调。总之,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产品的组合式结构,同时还保证了可拆卸、可回收、可重用的设计要求[2],较好的节约了资源,充分的体现了住宅建筑室内空间环境的绿色设计与人文设计。

在市场经济不断推进以及住房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住宅的室内装修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友好型和环境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倡导和要求下,室内设计的模块化意义更加重大。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各种污染类型都是可持续发展所不提倡的。

室内设计模块化更加考虑住宅的结构。模块化的突出特征就是将不可改变的结构改变为可以拆卸的工业化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与拆分,可以较好的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

室内设计的模块化将会向着绿色设计的方向迈进。室内设计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存在着协调发展的机制。绿色设计便是这一机制的重要基础,这一设计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好的满足人们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要求[3]。同时,还减少了材料的种类,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于材料的可重复利用等,在施工过程中更加强调可拆卸设计和可回收设计。模块化设计是面向产品的标准化设计,其设计的程序是自上而下的组合化设计。尤其是在较大规模的室内设计时,应该在设计师的指导下,针对相对模块单元进行设计施工。

实态调研、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模拟实验(模型实验)、影像实验等方法,都是室内设计模块化所不能离开的先进手段与方法,使其应用性不断提高的技术基础和保障[4]。

三、结语

室内设计的模块化主要是以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在此基础上充分的结合建筑自身实际做出总体的规划设计。

室内设计的学科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在室内设计的模块化理念中我们不但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深入理解先进的理念,还应该积极借鉴,用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室内设计模块化理念的推进与实施。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向少波.刍议室内装饰中空间的分隔方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郭广林.浅谈室内装修中空间的分隔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5)

[3]杨翩.浅析室内设计中空间分隔的方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0,(03)

7.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变革 篇七

一、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经历了师徒相传的作坊式、对日本设计教育模式的全盘接受、对法国、美国设计教育模式的效仿,直至出现多国教育模式在中国融合的局面的时期。

我国教育自甲午战争以后都是以日本教育模式为蓝本。当时陈之佛先生在读的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教习图案的均为日本教员,图案教材也是采用日本版。对日本图案教育的学习不利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长远健康的发展,但对当时一穷二百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也有借鉴意义,对日本图案教育的学习最早奠定了我国设计教育的基础。

1927年蔡元培主持国民政府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采用中西合璧,直接促进了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建立。雷圭元先生等法国留学归来的人才,开设了诸如西方建筑与装饰设计理论的课程,带回了法国的设计思想,打破了当时日本模式在中国统一天下的局面。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天津、广东陆续出现艺术学院;解放后,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使我国的设计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和规范化。而设计教育的真正蓬勃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但是时代在发展,而我们的设计教育的发展赶不上国际的步伐,达不到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一直到目前,我们的设计教育中,技能型的教育占有很大比重,“重操作、轻创造”成为以往设计教育的一贯传统。不少专业院校的设计基础教育依旧是中国式工艺美术装饰的附属品,近二十年来,其教育管理方式,仍未摆脱大美术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少课程成为简单抄袭舶来品的专业技能课,技巧、技法显得比创造更为重要。这样的结果是,四年本科教育与三年或两年的专科教育所得到的学生水平、素质基本一致,即偏于匠气,而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当今的设计教育,不重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课程设置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所有这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迁,难以与时代的发展趋于同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设计教育的理念必须得到重新定位与反思。

二、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占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依靠一种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设计教育就是要对受教育者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育,就必然要求我们的设计教育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那么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同样是具有个性的,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消费品的个性化的需求。

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他们,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教学活动中不能给学生太多条条框框,或者太过于强调教师自身的权威性,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导地位的氛围中学会交流与沟通,而不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教导,学生需要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以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主动调研,自我设计,自我总结为基本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包罗万象,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集,是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内容的。如果说它有内容,那它的内容就是“问题”。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与学习中,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学会了如何敏锐地发现、系统地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学院对学生的训练课程中就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这种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他们对学生训练的课程注重不要在设计之前就让他们看到事情的全部,而是让他们明确,设计就是要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列举他们教学的一个案例:题目为“一台通过重力移动的物体或自身移动的机器”。功能要求:一个物体重心提高表明有一种潜能,当重心下降时这种潜能便作为动能释放。在这个试验中首先要自己确定目标定义,即要移动什么和怎样移动。换句话说学生必须将物体理解成一个具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机器。工作所固有的复杂性可防止学生马上作出判断,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不可能把设计与构造或结构分开。同时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后,更深层次理解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

2、设计教育要摆脱以培养技能为主,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

信息社会,高新技术在层出不穷的涌现,譬如电子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冲击着传统艺术的载体;材料科学的进步,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促使产品的加速更新换代;建筑科技的发展,也正在使智能建筑、生态建筑走进人们的生活,等等这些,逼得我们应接不暇(如右图所示,电子技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得训练模式产生了根本的转变)。站在时代前沿的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去传授手工艺时代的技法。我们的设计教育是要教育出有创意的设计人,不是要训练有设计技法的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必要的技法只是用来表现这种创新的,创新思维才是我们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设计的原动力。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必然要体现在具体的设计视觉表现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艺术设计的方法是统一的,行成于思,对于一项具体的设计来说,创造性思维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来创造有个性的设计作品。

设计这门学科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的,它是隐性的知识,实际上,优秀设计师不是被“带领”出来的,只能是被引导。以前由于受技术局限,通常能由一个人来完成一件作品,但今天社会技术多元化,人群多元化,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真正的设计。21世纪,我们面临的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已将世界连接成为整体,各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如右图,今后的社会可以非常方便的随时与外界交流,交流的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参与全球性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其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2l世纪的教育观必然是国际化的教育观,必须把我们的教育放在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没有这样的理念就难以搞好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具有交流、合作,以及国际性的眼光和思维习惯。

3、设计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中的中国特色要求,实践的多元化趋势

结合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许多新行业、新产品、新专业,以及各行业、知识的交叉融合,我们面临的知识也是复合型知识,必须加强的是通识教育。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里,设计学科已不再是比较单一的模式了,其理论依据也不仅仅是以前的认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要求融入进去。设计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触及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社会学”、“管理学”、“工艺学”、“美学”、“哲学”、“形态学”等等领域。综合诸多学科的知识,才可能达到成为一个复合型的设计人才的要求。

多学科交叉是必要也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中国的设计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底蕴。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通过艺术及诸多相关学科共同的合成手段,创造人们全新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像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之后对我们的设计思维会有很大的好处(如右图的手表的设计融入了我国古代 “飞天”的探索精神即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的哲学思想,使设计具有了文化的内涵,能够使人们产生共鸣)。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与艺术,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保证设计师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功底,我们应该在现代设计教育上有所充分的体现,增设这方面的课程,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我们学生重点是体会其中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其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等。

设计实践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也同样面临多元化的趋势。那种授受式、活动式的设计教育实践模式已不再适合我们多元的社会。要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新媒体艺术等实行相应的设计实践。通过人机交融以追求新的视野、新的语言、新的体验、新的视听形象的高境界。现在,发达国家已经注意到,计算机所给予的无限空间有利于想象力的开发和思维向度的拓展,人们从计算机,Internet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材料和人机交互式绘图方式中领悟、引发思维,激发创作灵感,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度。现在的技术条件使设计师可以运用或构想一种新材料,创造新的使用方式和观念,并运用虚拟技术予以表现。例如,这次的北京新媒体艺术展的一些虚拟技术,可以诱导出一些新的创造思路。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不同地域、文化、风俗的设计师交流,合作,讨论设计课题,可以通过网络与工程师、生产者保持联系,完善设计师的自身素质和个性的发展。各地的名设计师可以被邀到某一栏目中,实行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适时教学,并可以当场交流,以及作业评判等。使设计实践形式及效果得以极大的丰富和优化。

4、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趋势

设计教育不应该只是对少数人的教育,它是一门人们都应该接受的素质教育,在信息社会,人们更需要也更难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设计教育的多学科融合,培养人们敏锐观察力和全面、创新的思维能力的性质,可以让人们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何谓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呢?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设计的全民教育是指在艺术性的教育氛围里,教育者采用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向受教育者施加以艺术设计为内容的教育影响,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的设计艺术审美素养,从而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发挥出自身特有功能的教育。美国的当韦斯估计:当代世界变化速度为以前世纪的平均速度的50倍,每10年落后就是过去的五个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应该是教育先行,何况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关系相依相存。所以我们不应该忽略了设计人才培养这项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的系统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与设计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普及设计教育的基础。设计的普及教育也是富国的可行途径之一。

而且,一旦形成了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这样良好的氛围,全民素质得以本质上的提高。而全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导致我国消费习惯及水平的改变和升级,使设计者处于一个良性的设计环境中,更容易与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沟通,更加容易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界的水平。而且,多数企业在这种状态之下,也会更加关注设计教育的情况,因为设计教育最终是为他们输送人才的。像以前或少数现在情况下的模仿、甚至抄袭,或者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制造出的没有多大特色和价值的产品,在以后的环境下根本不能存活,那时候的消费者都是“设计师”,他们的品味会更独特„„所以,设计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那时候企业不仅只是关注,更多的情况是对学校的设计教育进行跟踪投资和服务,他们对消费者有更好的了解,在准确调查市场情况之后,企业会对自己有比较合理的定位,然后委托学校为他们培养某些方面的人才。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提供非常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在设计教育的全民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学生、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出现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学校资金丰厚,学生个人素质全面提升,从而又带动设计全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三、结语

8.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论文 篇八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园林景观设计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实质性要求,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在这里可以放下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达到全身心的放松。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极其注重这方面的特质,不断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将人摆在重要的地位和位置。

2.2重视生态化原则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保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地域性景观要素的保护。这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及地理特色,针对性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与解读,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与自然高度结合,保持自然最原生态的面貌。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对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有重要的意义。

2.3凸出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上南北、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对于我们园林景观设计是一大优势,也提供了最现实、珍贵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挖掘出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利于形成国际影响力。

2.4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对于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现代追求的一大目标,注重原生态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人居环境的适宜性,体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理念与理性追求,这不仅与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吻合,也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与创造力,这符合人类世代居住的长远目标,对于城市发展意义显著。

2.5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艺术也充分彰显,艺术也与技术高度融合,体现出浓厚的现代美学特质,不仅符合最新的审美观念,艺术上的诸多构想也依托强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都得到实现,开拓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优势与特色。注重艺术性以及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设计理念更加合理、科学,设计出美的园林景观,彰显人类的创造力。

3结语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以全新的理念,与城市发展的水平,与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相契合。在设计上,更加符合园林的人文性关怀,这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能力、城市建设水平的一大表现,对于人类长远的居住要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上注重挖掘地域特色、以人为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能彰显园林景观设计凸显时代特色,体现人类科技水平和人的创造力。我国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要迎合这一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出体现中国城市发展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8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0

9.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九

【关键词】人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趋势;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周渝,四川传媒学院。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 ,该书提出的人与城市完美融合,打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环境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书中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并追求城市环境与人生存环境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楼林立、现代智能成为城市环境的新标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努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实践工作从未停止。1929年,美国人Clera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城市环境设计概念,并成为当时历史时期构成城市的主要“细胞”[2]。后经过英国、瑞典以及苏联等国家的发展,这一环境设计理念演变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念。在200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城市环境设计历经了“都市主义→非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3]。反观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由“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而来,完成新中国初期城市环境的组织构成,生存空间舒适性追求也由点缀形式的绿化向大面积的绿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观赏性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的设计离不开人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城市环境设计形式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追求。但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相对落后,仅仅满足于公路的拓宽、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虽然也为人们出行、生活服务带来便捷,但却始终无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未得到全面统一。《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城市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以及打造安全、舒适城市环境的可行性。该书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解读,为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指导。

《人的城市——安全與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解读了城市环境设计的几个特点。

一是复杂性。城市环境设计内涵丰富,涵盖面较广。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被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区域以及地域文化决定了其不同的特点。如书中对水之城、山之城、平原之城、文化之都、城郭都市、宗教都市等城市结构的阐述。

二是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表现出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综合性的特点。城市环境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规划特点。如书中阐述的那样,城市环境设计当中包括观看、感受、巡游与认知,分别从景观、环境感知、移动点控制以及认知出发,将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综合性因素进行拆解,分析过程更加确切。

三是渐进性。城市环境设计在执行阶段,要求协调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解决多种矛盾与相关问题。但从复杂性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设计的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人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创造者,从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到环境建设,每个活动因素的协调程度、密切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环境建设周期。

四是安全性与舒适性。人与城市,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营造与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书中强调安全二字,是针对生存空间的安全而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安全,无非是预防犯罪与城市灾害。预防犯罪指的是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个易于防范的空间环境,将社区安全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可见,作者对城市环境设计的理解在安全性防范层面具有独到见解。同时,在城市防灾方面,书中对影响灾害大小的成因归类分析,结合人在受到灾害时的行为特征与集体行为,完成居住区安全意识的防灾教育。安全与舒适的城市环境相伴而生,属于一个共同的主体,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安全是前提,舒适是根本。

五是创造性。与其他的设计类别相同,城市环境的设计理念同样属于一种创造性行为,整体的城市布局、城市自然规划以及楼群的组合设计,都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思维,做好规划设计。同时,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性,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这就要求从城市特点入手,根据人的主观感受与直观感受进行设计[4] 。这也正是该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的出版,将现代城市环境设计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作者从城市环境设计的研究角度对人与城市进行了全新解读,为城市环境走向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永恒真理。人、城市、环境设计、安全舒适看似一个个词汇的排列组合,但恰恰是这些词汇构成了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整体结构。该书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展望,主要概括为宏观设计趋势与微观设计趋势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设计趋势。即从宏观角度去看待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具体可以分三个层面。一是回归自然。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但随着科技进步及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原本的自然风貌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恶化、疏远。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空调病、星期一职业病等问题接踵而至,导致无论是在心理层面还是在生理层面,人们都更渴望在城市环境设计当中找寻到一份悠然自得,寻求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这种迫切的需求使得城市环境设计逐渐回归自然。在书中,作者也十分关注人对城市的看法,从多角度尊重环境,把握个体差异,旨在塑造一个健康城市、无障碍环境。虽然书中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全新理解为城市环境设计实践提供了方向,但城市环境设计的具体实践依旧不如人意。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人造景观生硬而枯燥,如何将自然景物引入其中,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情怀则成为当前城市环境设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书中第一章提到的幻想空中都市马丘比丘。作为世界遗迹,马丘比丘无论是在城市构成还是后天开发,都尊重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以回归自然为主。这一点在中国香港城市环境设计中也可以发现。香港80%的土地是丘陵和山地,独特的地形使得其城市建设采取高层、高密度的发展模式。虽然建筑密集,但香港城市绿化率达到70%,为碳氧平衡提供了保障,有效改善了气候环境。二是回归历史。正是因为历史的积淀才形成我国传承上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回归历史并非历史车轮的倒退,而是在新的城市环境设计中找寻民族历史传承下来的精华。优秀的历史理念与思想回归是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诚如书中对遗迹景观的介绍、身体感受城市等,其所呈现的设计思想在中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全面验证。书中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这座古城将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城市设计的参照根基,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城市的古朴风貌[5]。古城街道、庭院小品,无不渗透着当地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完全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二者相辅相成,是城市环境设计回归历史的典范。三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多元化、多层次是城市环境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日渐拥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冷漠,二者形成高度反差。精神层面的空虚通常需要依靠各种娱乐活动来抒发和缓解,协调自身矛盾所在。因此,在城市环境设计当中融入多元化、多层次的内容,有助于营造安全、舒适的城市空间。在此,上海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在那里人们既能够充分感受到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便捷,也能体会到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nlc202309082312

第二,微观设计趋势。即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一是城市环境设计的观赏性与标志性结合。现代城市环境的发展,十分注重对潜在价值的挖掘,以满足开发要求。例如城市环境设计当中的标志以及雕塑等,都集中设置在城市中心以及公共场所,这样既能达到视线聚焦的效果,又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内在价值。观赏性与标志性结合的城市环境设计,通过醒目的色彩与巨大的造型彰显城市特色。相对大型的雕塑以及建筑物而言,小型标志同样承载着装点城市的作用。远近距离装饰性与标志性的结合,烘托出近距离的亲和性,共同打造出城市环境关注焦点。二是功能复合化倾向。现代城市环境设计更倾向于开发环境元素,实现装饰实用物的装饰作用与使用功能。功能复合化倾向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一个基本走向,保证在有限的空间构成当中实现环境的和谐与友好。功能复合型城市环境设计要求能够同时具备多种功能,将装饰、实用、层次构建等多种功能有机整合,从而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设计风景。三是安全性与舒适性结合。这不仅是书中论述的主体内容,也是城市环境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个微观层面趋势。安全与舒适互为城市环境设计的前提条件,从而推动城市的迅速发展。第四,动态与静态完美融合。在城市环境设计当中,水是一个重要的装饰元素,可静可动是水的基本特点。静态装饰如城市湖泊,动态装饰如喷泉设计。虽然当前城市环境设计已经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但其内涵依旧有可提升的空间。《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中以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为例,将水对城市环境设计装饰的作用进行展现[6]。正是这种水与城市的完美融合,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间所展现出的魅力,拉进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从人的城市入手,以安全与舒适为前提条件对城市环境设计展开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城市环境设计的独到见解与心得体会。该书指出当前城市环境设计所产生的弊端——現代化、智能化导致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无法真正协调一致,走向统一。作者将这一弊端作为研究重点,论述如何协调人与城市的关系,达到安全与舒适的设计目的,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让研究内容更具体,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

[1]刘海平. 基于环境科学优化城市公园的设计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7).

[2]杨岚.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9).

[3]余向勇.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水环境系统研究——以宜昌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1).

[4]董冠华. 西安城市生态建设与景观绿色生态环境发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5).

[5]叶良飞,包存宽. 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

10.汽车灯具光学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篇十

汽车灯具光学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现代汽车灯具不但要满足造型新颖美观的要求,还要符合国家标准配光性能的要求.文章简要阐述了汽车前照灯、后组合(信号)灯的一些配光设计原理,并概括了新型汽车灯具的发展趋势.

作 者:陈宇 CHEN Yu  作者单位: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 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年,卷(期): “”(14) 分类号:U463.6 关键词:汽车照明   光学系统   配光性能   ECE法规   前照灯   信号灯   LED   HID   automobile lights   optics system   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ECE regulation   headlights   signal lights   LED   HID  

11.平面设计的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 篇十一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平面设计师要有敏锐的美感,但对文字也要有一定的素养。因此,乎时可以广泛的阅读,增加本身的知识领域及文字敏感度。此外,平面设计师多半也会利用网路上的设群来做意见交流。

做一个真正的平面设计师不是仅仅只学会几个软件就可以的了。而灵感来自于生活,需要对生活的体验,并能从中发现灵感,要学会去创造。

应该掌握三类软件:

1、熟练操作oreldraw 或 Illustrator2、图像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3、大量文字排版软件:Pagemaker 方正排版(其实

无锡上元教育寒假学平面设计的好地方,上元教育针对培训班

学习的内容有:Photoshop

就业职位:

12.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十二

关键词:绿色环保包装 科技包装 防伪包装

中图分类号:TB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06-02

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商品,对商品可以进行运输、搬运、销售、所做的合理的外包装设计。目前包装包装有更大的使命就是处销和建立品牌形象的设计。

1包装的演变

包装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工业技术的变化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原始的包装。从历史悠久的洞穴考察出人类最早的群居环境,用来储藏和包裹食物的石坑、兽皮等。第二阶段,传统的包装。传统的包装常采用自然的包装材料。如用葫芦装的酒、用竹叶包扎的粽子、利用天然折腾、草、竹、茎等材料以手工制作出各种装载食品或物品的容器。第三阶段,现在的包装。现在的包装是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为了迎合市场、引导消费、满足人们对商品的物质需求和审美需求而设计的营销包装,其包装特点,材料浪费严重往往产品的包装成本大大超出产品本身。

2国际包装设计的现状

美国和日本分别把艺术与科技结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兴旺,取得成果巨大,远远超过欧洲的老牌帝国。美国最早把艺术教育列为6门必修课之一,以提高全体国民的艺术综合素质。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制造美观、经济实用、工艺精良,受到国际上广泛认可,成了优良产品的代名词。日本工业制品80年代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后,更加看中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作用,当时曾提出靠艺术设计振兴工业的国策,该时代曾被称之为世界进入日本设计时代。日本人把设计的观念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中,制造出高附加植又畅销的广阔市场。目前日本包装产业规模做得很大,已经形成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此可见日本对包装设计的重视程度。近几年来,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将纳米微粒加人陶瓷,得到了富有韧性的陶瓷或玻璃材料。例如,英国把纳米氧化铝与二氧化锆进行混合,在实验室已获得高韧性的陶瓷材料。又如,日本将氧化铝纳米颗粒加入到普通玻璃中,明显改变了玻璃的脆性。这些又代替一些其它材质的包装产品。

3包装目前的发展趋势

3.1绿色环保包装

是指可以回收利用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包装。它意味着包装工业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解决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处理和降解塑料的开发。目前我国设计的包装产品是尽量节省资源为目的的包装,如可再用环保袋等就是较好的节省资源办法。

3.2特产的包装设计

包装如今打着各种旗号在营销市场里纵横销售,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包装最为重要,如日本的包装具有较多的民族特色还有一些欧美国家也是。中国的包装也因该朝着民族特色这方面发展, 如中国传统节日食品有盅子、月饼、 年糕、 汤圆、等这些都是传统食品可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来设计。还有一些中国传统的点心“糕”和“茶水”,如“茶”,除了“茶道”在中国较多流于日常饮品,满足基本生理以及待客的礼节性需要,多半当做礼品送客人。这些当前都可以重点设计成具有民风民俗独具特色包装外形。

3.3形状特异的造型包装设计

目前市场上有越来越多不同形状的包装盒吸引着消费者,这个商机被很多企业所看好。要突破传统容器变化,而不是一个常规的形状。这样的容器最早出现在一些高档的化妆品中例如香水的容器设计,以造型特异的瓶子来体现它的独特味道,这样的奢华品成功的取得销量。目前这样的特异造型被商家制成塑料型。如宝洁公司的玉兰油品牌运用了该项技术,最终完工的容器盒看起来更像一个圆柱体而不是一个立方体。成功的打开销量,这种技术已被更多的企业所模仿。

3.4 有纹理的材质包装设计

平面设计中讲究视觉的冲击力,但触觉中讲究的是质感。富有纹理的材质在化妆品外包装中已经非常流行。纹理往往是通过张纸上压印纹花而产生出来。当人们拿起它时,就发现它赋予一种和普通纸板不同的触感。它与光滑或亚光的纸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经过调查大多数客户是偏好有纹理材质的包装产品。所以具有纹理的纸张是受消费者所喜好的。现在,很多化妆品生产商和包装商正在寻求具有一种不同类型质感的材质,如具有一种碎石粒纹粗糙效果的纸板或一种绒面纸板质感等。同时,纹理质感也能通过使用肌理来产生。

3.5炫目闪烁包装设计

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炫目闪烁的包装产品,比如在化妆品包装上,已开始使用炫目闪烁的材料制作的包装,以达到吸引眼球的销售目的。还有一些牙膏的包装设计也是。他们以特殊效果的油墨、涂料和金属材质正加入到这一潮流中。生产商力求通过这一创新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但同时又节省成本开销,因此既能取得这样的外观效果又比较节省成本的办法,那就是在印刷中使用金属油墨或者带有光泽作用的珠光油。根据科技的发展,将来,我们在市场上会看到更多带有装饰性的炫目纸盒。

3.6综合防伪是未来包装设计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伪手段也日益繁多,为了使优先占领市场的产品不被其他厂商所冒牌代替,他们想了很多安全的防伪效果,防伪工艺结合了物理学、电磁学、光学、材料学、化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形成一门新学科。印刷防伪就是其中一门新技术。比如烟酒盒的包装防伪设计:一、纸张防伪,纸张是包装印刷的基础,一些采用特殊工艺制造的专用纸基本上就具有防伪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1)水印纸,在造纸的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将标识、图案等做入纸中,这些图案平常情况下不易看出,只有对着强光才能看清,水印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仍被世界各国防伪专家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伪技术。水印的种类可分为黑、白水印或固定水印,不固定水印及半固定水印等。其印刷底纹防伪技术主要用于钞票.证券,包装印刷品的防伪设计。(2)纤维纸,造纸时在纸浆中加入纤维细丝或彩点可以制成具有防伪作用的纸张,掺入纸浆的纤维有彩色纤维和无色荧光纤维两种。(3)金属线,在造纸的过程中,将一条金属线或塑料线置于纸张中间,作为防伪印刷用纸,效果很不错。防伪油墨技术,防伪油墨是指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它具有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重现性强。一般分为紫外荧光油墨、温变油墨、光变油墨、磁性油墨等。二、多工艺组合,多种印刷设备的并用,及多种印刷工艺的相互渗透,像胶、丝、凹、柔、烫金、喷码等印刷工艺的组合使用,使印刷产品更加变幻莫测,丰富多彩,采用这些新技术印出的包装产品为试图造假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和阻力。三、激光全息图像防伪技术,不仅可以再现原物的主体形象,还可以随视线方位不同,再现原物不同侧面的形状,利用白光衍射光栅的原理,呈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以更加形象,鲜艳、逼真的美感,且技术性高,设备精良,工艺复杂,因而具有相当高的观赏、装饰、包装和防伪价值。四、图案设计,它最大的优点是“设计型防伪”。线纹防伪的原理在于利用极细小的线和点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图案,从而达到防拷贝、防复制、防伪造的目的。通过专业的防伪设计人员,专业线纹设计软件,根据包装的印刷方式,盒型的设计,包装上的文字,颜色等的不同,灵活地使用各种防伪设计元素,经过千变万化的防伪模块组合和线纹组合构成,其重复性极低。

13.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发展趋势论文 篇十三

摘要:本文是依据笔者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关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涉及高了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提出个人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建筑设计;生态建筑;智能建筑

0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建筑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筑设计发展的趋势也在我们的不断探讨中改善、进步, 从而满足更多人群对建筑本身的需求。因此,注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和自然能源的再利用,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而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1现代建筑发展中影响因素

1.1 寻求可持续、渐进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 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 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 结合建筑功能要求, 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 避免使用高温能量, 破坏环境, 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 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 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 避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1.2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 就是要求在住宅创作中,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 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要素, 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 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 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的传统居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新的再现, 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 有形的或无形的, 可兼而有之, 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 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居住文明相辅相成。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 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 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 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 通风良好, 使用率高, 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 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 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 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要结构明朗, 形象纲举目张, 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 变化多变的私密, 半私密的空间, 配合如一, 广场, 绿地, 小品,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 做到安全宁静, 温馨而利于交往。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 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 未来的工业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达到既能保证生产, 又具有自净能力, 杜绝废气, 废料, 有害化学物质对城市空气水源, 土壤, 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尽可能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 对于可重复利用的废料实现循环利用, 降低能源, 资源消耗。其中的环保措施如净化回收装置, 空调洁净设施, 采热利用设备等。在国外, 一些工厂在保护然, 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生态环保意识不仅体现在建造阶段, 而且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如生产中只能用生态的被降解的原料, 而最后的产品也要尽可能是再生产的, 从而将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力降到最小程度, 未来的工业生产对生产工艺, 工人专业技能, 生产环境, 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 室内的恒温, 恒湿, 洁净, 照明,防火, 保安等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措施加以管理。现在,这些方面已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对供暖, 空调, 供电等设备专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高效, 高质量, 才能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企业才更具有发展前途, 网络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对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提出了挑战,顺应时代, 研究新时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 新模式, 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创造具有时代精神, 人文关怀的工业建筑形象, 是我们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我们相信, 工业建筑一定会在有着高科技, 多样化, 个性化的时代, 重新绽放异彩, 为城市景观增辉添彩。如今, 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 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年以上, 都是面对21世纪的, 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 还是在设备上, 都应有超前意识。

2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2.2.1 开发地下空间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向城郊发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生态平衡破坏, 城市化程度增加;二是向高空发展, 往往导致人口密度增加, 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更加拥挤。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却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节省土地资源, 减少对城市土壤的破坏, 减轻地面上住宅, 交通生产和生活服务, 社会活动的相互干扰。

(2)节约能源, 土壤具有隔热和蓄热的双重功效, 据测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可节省热能25?q80%。

(3)有利于生态平衡, 不破坏植被, 不侵占农田, 有利于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改善小气候。(4)防尘, 防毒, 地下空间无大气污染。

(5)利于储存蔬菜、水果、粮食, 地下环境相对湿度适宜, 避免鼠害虫害。

(6)抗震性能好, 维护费用低。

2.2.2 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各种生态住房, 低能耗住房大量兴建。将来的房屋建设对能量的利用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自然能(太阳能, 风能等)的直接利用。直接利用各种技术装置如风车, 太阳能收集装置, 将太阳能, 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2)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生物能循环。1991年9月, 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进行的生物圈号计划, 八个人与3 800多个物种在一个建筑物内生存了2 年。室内有缩微的沼泽、海洋、草原、沙漠、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 空气、水、营养物质将在其中循环, 以取得生物能循环的经验。生物能循环的简单形式是立体种植, 通过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利用空间、增加产量, 同时又可以起到保温节水、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气候等效果。

2.3 加强绿化设计

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绿色植物有时放氧, 净化空气, 杀菌, 调节空气等作用。还具有一等的心理功能。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保护原因的环境的生态平衡是不可能的, 虽然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诗人们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守的, 但保护是为了利用,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就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3现代建筑设计发展更有利的城市规划和机制

3.1城市规划应进行前瞻性、科学性规划

政策引导直接影响现代城市建筑形象的宏观发展。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发展方向,衡量城市定位,用前瞻性的观念来划分城市区块,将城市的新旧城区建筑形象进行测评,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原则。尽可能控制城市建筑更新的频率,以改善城市建筑形象,达到协调统一,混而不乱。

3.2根据建筑诉求建立科学的建筑方案选定机制。

城市主要建筑建设中,以往都是由决策人决定项目方案。由于决策人非业内人士,所以在权衡过程中往往难以考虑到当地地域特性、经济技术条件及建筑诉求等硬性要求,而导致方案实施出现问题,故应有建筑艺术类相关人员小组进行方案评判预审和参与最终决策。根据建筑的实用诉求、外观艺术性、环境相容性等标准筛选适合的建筑方案,随后由决策人等作出最终评判。通过这一过程,保证城市建筑整体形象水平平衡

4智能建筑―――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把现代高新技术如智能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是通过设备对建筑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使用者信息的识别,使人们获得多元使用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智能型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全方位为人服务的建筑设计。第一,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健康、节能的环境,照明可以自动调节,色彩、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意改变,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等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第二,不同用户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可以随意分割组合,可方便快捷地改变建筑物的空间划分;第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使人们可以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联系。这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设计将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上一篇:父亲的背影小学作文下一篇:牛年春节群发的拜年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