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

2024-08-08

必修4生活与哲学(通用8篇)

1.必修4生活与哲学 篇一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原理: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a.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原理: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b.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a.规律是客观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实事求是;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惩罚。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b.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验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a.要求我们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b.要求我们发挥科学理论的推动作用。

2.真理的含义,最基本属性:

原理: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太托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

(三)唯物辩证法:

1.联系观(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

(1)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要切忌

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逐一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原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原理: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

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的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发展观(普遍性和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

(1)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

(2)原理: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

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

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原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从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

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的飞跃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

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观(含义,普遍性,特殊性,普特关系,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

(2)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

方法论:我们都要成人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两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

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原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统一,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

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4.创新观(发展普遍性和实质,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

(1)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原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

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地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原理: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方法论: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必须改革生产关系,调整不适合生产力发

展的环节和方面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四)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原理:a.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a.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因人而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五)人生价值的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必修4生活与哲学 篇二

在码头文化孕育的武汉三镇上, 武汉女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和风格, 她们可以像男人们一样独挡一面, 但也可以不动声色地妩媚风骚。这使得武汉女人用她们的泼辣与可爱, 似乎成为了独立于传统意义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第三种存在。在我看来, 方方和池莉, 这两位从武汉走出的, 号称“新写实派”的女人, 常常被评论家们定性为“无性别写作”。在她们的作品中, 看不出女性写作的缠绵和私密, 反而是令人惊讶的真实和深刻, 这大概也是她们是武汉女人的原因吧。

这两个武汉女人分别用市井眼光和知识分子视角刻画和审视着武汉, 表现出武汉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 武汉人普通但真实的喜怒哀乐, 展现了一个原生态的武汉。从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开始, 评论家们总结出的武汉是一个被生命的原始残忍和人情的冷漠充斥的城市。无论是江汉路还是花楼街, 占据这座城市的都是一地鸡毛和烦恼无奈, 但武汉人还是像牲畜一样顽强而倔强地活着。的确, 在方方和池莉的文字里, 表现出的都是艰难生活现状里爱的湮没, 是活着的艰难和生命的卑微。她们只谈现实而不谈理想, 她们都刻意淡化浪漫而着重强调真实, 这使得武汉这座城市看起来确实是毫无诗意可言。但是, 正如这些生活在武汉土地上的人一样, 他们在抱怨这里的拥挤和炎热时, 怀揣着的都是一种生活下去的温存。方方和池莉在展现武汉生活的美与丑时, 也在传达一种存在于武汉浑浊空气中的生命哲学, 一种生长在这些粗俗巷里的生活诗意。在她们众多的优秀作品中, 我认为方方的《中北路空无一人》和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最能表现出这种存在于武汉烦恼生活中的生命哲学和温暖诗意。

一.武汉市民生活哲学首先表现在对于情意的特殊表达

都知道武汉人火爆、泼辣、刀子嘴豆腐心, 这些特点在最亲密的人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父子之间常常是不见“子不言父之过”的儒家思想, 而是“与天斗, 与地斗, 与老子斗, 其乐无穷”;而夫妻之间也从不见“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传统礼仪, 而是大呼小叫、鸡飞狗跳的言语大战。但在这些唇枪舌战的背后, 我们看到的都是武汉人最真实的亲情与爱情。这些没有粉饰的情意用一种最羞涩但最纯真的方式存在于武汉人心中。

在《中北路空无一人》中, 我们看到的是主人公郑富仁和其父亲充满泪与笑的复杂关系。父亲似乎坚持着他那辈子的正义思想, 一生都对郑富仁说教大于关怀, 郑富仁虽然一辈子都穷困潦倒, 但也传承了父亲的正直。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一句抒情的话语, 但在心里都把血浓于水看作天大的事。文中开头, 当郑富仁在赶送父亲上医院的途中, 看到没落的武重厂门时, 郑富仁安慰父亲说:“时代不同了。你们厂早就没得戏了。你操那些心做么事?躺倒, 命要紧!父亲说, 屁话!厂子都没得了, 命有么事用?他的声音满是悲哀。郑富仁说, 这才真是屁话。”在这简短而直白的对话中, 我们看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心疼和安慰。而当父亲被送入急诊室后, 郑富仁“神经一直绷紧着。虽然他跟父亲吵架的时候比和气的时候要多, 但他还是不想他死。什么理由都没有, 就因为他是父亲。没有人比他们两人的关系更亲近。少了他, 郑富仁会觉得身后少了一座山。背心空空敞开, 会有凉风嗖嗖袭来。就算郑富仁从来也没在这山上倚过靠过, 可他却习惯了有遮有挡。”这几句话直接地表现出了郑富仁对于父亲大于言表的爱。而在父亲做完手术后, “郑富仁走出病房, 门还没有关严, 便听到了父亲的鼾声。那声音, 怎么听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郑富仁想, 你跟我的架都没吵完, 你莫想走这早。我不得让你走的。”这近乎赌气的语气, 正是一种用武汉方式表达的真爱。这些爱不是那些喃喃细语可以掂量的, 因为武汉人爱也爱的火爆, 爱也爱的直接。

而对待夫妻之情上, 武汉人表现得也是深沉而热烈。《中北路空无一人》中, 郑富仁的妻子刘春梅在夜里又与他争吵, “连踢了他几脚, 见他忍着不动, 伸手在他大腿上揪了一把, 咬着牙说, 嫁给你这样窝囊的男人, 真是八辈子倒霉, 十辈子晦气!腿有些疼, 但郑富仁还是把心里的一股气忍了回去。同睡在一床被子里, 郑富仁脑袋中所有的问题都不会传达到刘春梅那里。它们只能闷在心头深处。”这表现了武汉男人在表面“小男人”的畏缩背后, 存在的其实是隐忍和坚强, 更是一种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以及对于妻子的疼爱和呵护。而在刘春梅错误地卖掉了那包羊毛衣后, “这一晚, 刘春梅在床上嚎到半夜。郑富仁没有阻止她, 也没有安慰她。郑富仁在板凳上坐了半夜。他仿佛什么都没有想, 只是听刘春梅的嚎哭。他是个男人, 发不出这样的声音。不是他的喉咙不行, 而是不能。什么理由都没得, 他一生下来, 这个世界就告诉他, 像他这样的男人, 永远不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但是他这样的男人却无力停止住老婆悲伤的哭声。他想, 不晓得姆妈有没有像这样哭过, 如果她这样哭了, 老头子会么样办呢?”武汉男人在这里又一次表现出对于妻子的心疼, 对于身上责任的担心, 对于自己作为男人身份的审视。郑富仁虽没有大本事, 没有挣大钱, 但他确有一个男人最基本的使命感和一个丈夫的责任心。他对于自己妻子的疼爱和保护都是行于无言之中, 默默地承受一切来自生活的压力与窘迫, 只想给自己的女人一片简单安逸的生活。而这一点, 要比一万句罗曼蒂克的甜言蜜语要来的真切。而刘春梅作为一个武汉女人, 在泼辣能干在背后也是满满的一湾柔情。在走投无路时, 她愿意为这个男人到街口去下跪, 在被丈夫拖回家后, “两个人没有说一句话。刘春梅闷声闷气地下了一锅面条, 郑富仁闷声闷气地吃了一大碗。洗澡时, 郑富仁受伤的手不方便, 刘春梅便过来帮忙。刘春梅的手在郑富仁背上来回搓动, 让郑富仁觉得浑身筋骨都舒服。洗完澡, 刘春梅又替郑富仁重新包扎了伤口。他们还是没有说一句话。半夜里, 刘春梅醒了, 用劲踢了他一脚, 说不准砸锅卖铁, 不准去卖血, 不准去卖肾。郑富仁把手搭在她的身上, 说我晓得。郑富仁不敢把脸对着刘春梅, 他怕她看到自己眼睛里有水。”刘春梅向丈夫踢出的一脚是复杂的, 那既是爱也是恨, 爱他无须解释, 恨他只怪他不心疼自己。而那句似命令又似哀求的“不准砸锅卖铁, 不准去卖血, 不准去卖肾”, 更是直接地表达出女人对丈夫的心疼。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夫妻生活中的打打骂骂, 但也是武汉式的甜言蜜语, 这里没有花前月下, 但充满了真实而朴素的关切与心疼。

二.武汉人的生活哲学还表现在底层人民的幽默与智慧当中

在脏话与俏皮话之间, 武汉人用自嘲的方式缓解生活的压力, 用唇齿相击的快感冲淡生命的无聊。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 嫂子们都表扬猫子说:“猫子真是个好男将哦, 又体贴人又勤快, 又不赌不嫖。”哪知猫子却说:“你们又不接客, 么样晓得我不嫖啊?”这充满汉味幽默的回答使得一个女人跑上来拧猫子的嘴。其他几个咬牙切齿笑, 说:“这个小狗日的!”你骂一句我骂一句, 却是道出了生活中的和谐和快活。而当夜幕降临, “竹床阵”一排开, 某一嫂子膝下的小男孩爬竹床一下子摔跤了, 哇地大哭。她丈夫远远叫道:“你这个婊子养的聋了!伢跌了!”嫂子却拎起小男孩, 骂道:“你这个婊子养的么样搞的么!”幽默的猫子说:“个巴妈苕货, 你儿子是婊子养的你是么事?”嫂子笑着拍了猫子一巴掌, 说:“哪个骂人了不成?不过说了句口头语。个巴妈装得像不是武汉人一样。”在嬉笑和打骂之间, 我们读出的却是武汉人毫不遮掩的率性和可爱, 最脏的骂语可以成为最普遍的口头禅, 这种生活的随性和坦荡也只能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才看得到。

武汉人生活的智慧也表现在自我嘲笑与自我安慰当中。面对生活的重压, 人生的烦恼, 只有武汉人可以在打打闹闹、嘻嘻笑笑之间将自己释怀。同样是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 在这幅武汉市民的纳凉图中, 老人们围坐在一起, 王厨师说:“个杂种, 我漂洋过海不晓得跑了多少国家和城市, 个杂种, 他们的油条都是软皮隆咚的, 只有我们武汉的油条是酥酥的。”许师傅说:“咳, 提不得喽。说那上海吧, 十里洋场, 过早吃泡饭;头天的剩饭用开水一泡, 就根咸菜, 还是上海!北京首都哩, 过早就是火烧面条, 面条火烧。广州深圳, 开放城市, 老鼠蛇虫, 什么恶心人他们吃什么。哪个城市比得上武汉?光是过早, 来, 我们只数有点名堂的……”王老大搬起指头就数开了:老通城的豆皮, 一品香的一品大包, 蔡林记的热干面, 谈炎记的水饺, 田恒启的糊汤米粉, 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 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 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 五芳斋的麻蓉汤圆, 同兴里的油香, 顺香居的重油烧梅, 民众甜食的汰汁酒, 福庆和的牛肉米粉。王老太的牙齿不关缝, 气一急谱出了一挂口水。她难为情地用手遮住了嘴巴, 说:“丢丑了、丢丑了, 老不死的涎都馋出来了。”在这幅温馨而简单的生活图景下, 我们从底层人民有些无知和可爱的“没乐找乐”里, 看出的是武汉人生活的诗意与智慧。快乐着最简单的快乐, 似乎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哲理。

同时, 武汉人生活中的智慧还表现在, 他们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对于周围环境的解构。武汉人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 同时又结合汉味的幽默和自嘲来排遣心中的苦闷, 这正是武汉人生命哲学的最高境界。在《中北路空无一人》中, 面对高速发展的武汉, “郑富仁时常会产生幻觉, 觉得自己仿佛并没在这座城市里生活了四十多年, 他走到哪里都只有陌生。有时候的郑富仁会怀疑自己有毛病, 为什么别人都欢天喜地的事, 他却无法体会到这份欢喜;为什么别人觉得日渐幸福的生活, 他也捕捉不住这种感觉。刘春梅说你这是顽固。人人都在进步, 就你在退步。儿子却说, 这是你老了。郑富仁想, 或许是我没有进步, 或许是我老了。而这个世界却总也不肯老, 每天都努力地扮着年轻。于是他和这个世界的差距便越来越大。”这看似有些悲观和消极的思想正是表现出小人物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 但同时, 又可以用武汉式的思维为自己解围, “看完了, 心里也清楚了。世上的事, 什么都由不得你。路怎么开由不得你, 房子怎么盖由不得你, 开店还是开厂由不得你, 别人把你叫穷人还是叫富人由不得你, 爹要娶亲娘要病死由不得你, 老婆晚间骂你保姆成了后妈也由不得你, 至于你是上班还是下岗那就更由不得你了。”底层人民用看似毫无逻辑的解释接受残酷的生活, 对于生命的艰辛, 他们像阿Q一样用自嘲的方式自我化解。于是当郑富仁把这一些都想通了之后, 面对这个让他彷徨的中北路, 面对这个即将弃他而去的时代, 他也是含泪而笑, 继续前行, “郑富仁的车哐哐当当地行驶在中北路上, 有些孤单有些落寞。他想, 你们不骑也好。老子一个人骑一条大路, 晓得几舒服。”

三.武汉生活中的特别诗意还展现在武汉人那种“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命哲学当中

相比于余华的《活着》, 方方和池莉笔下的人生同样是充满了存在的艰辛和生命的卑微, 但是, 在这些血与泪组成的生活片段中, 我们却看不到人性的绝望和放弃, 看到的都是苦中作乐的温暖, 都是含泪而笑的坚韧。这也正是从打码头发家的武汉人身上挥之不去的生命动力, 那些贫贱与烦恼的生活都因为生活本身而变得有意义。所以, 在看到这群成天打打闹闹的武汉人的生活之后, 读者似乎也能从他们生活的不易, 以及他们依然前行的力量中发现一丝令人感动的东西。那些存在于武汉生活中的诗意由于生命存在的本身而变得质朴而简单, 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简单的感动而成为最真实的生命哲学。

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 我们看到的是在武汉这要命的夏日里, 武汉人用笑话释放被汗水浸湿的神经, 他们用最朴素的苦瓜炒肉装点生活的滋味。“猫子说:今天, 就是今天, 下午四点, 我们店一支体温表在太阳下呆了两分钟, 水银就冲破了玻璃管。男人扬起眉毛, 半天才说:真的?猫子很高兴, 吐出一串烟圈。男人说:你说吓人不吓人, 多热!还要不要人活嘛!猫子豪迈地笑, 说:个婊子养的, 我们不活了!”一个“豪迈”传神地展现了武汉人的风貌, 他们在这片被烈日笼罩的土地上, 向生活豪放地骂一声“个婊子养的”, 再一边高喊着“我们不活了!”一边继续豪迈地行走于各自的生活中。这是一种何等释怀、何等浪漫的生活态度。

而在《中北路空无一人》中, 生活的压力使得小人物在社会底层总感到喘不过起来, 正如郑富仁的眼里是很难看到风景一样。“他为温饱天天奔波, 压心头的事情一件摞着一件。每一件事都是一块石头, 压在他的背上。一个天天都背着石头的人, 何曾又会有风景入眼。看风景需要一份从容和悠闲, 对于郑富仁来说, 这两样东西都是奢侈品, 离他太远了。”但即使是这样, 他也没有在命运的坎坷中低下头来, 他用汉味的思考模式排遣心中的苦闷, 所以他可以在空无一人的中北路上, 依然十分洒脱、十分豪迈地骑着自己的破自行车, 一直朝生命的终点骑下去。“虽然发软的腿更加发软, 郑富仁倒也顶得住。这样的时候, 很多。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他早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这句话看似有些辛酸, 但生活就是这样, 充满痛苦与不易, 但是武汉人用自己的生活哲理将他们消化, 获得的是生活下去的勇气。

如果说方方和池莉的小说中, 武汉人这种近似“自欺欺人”的生活哲学是一种无知的话, 那也是一种智慧的“无知”, 一种升华了的阿Q精神。在面对生活的玩弄和祸福的无常时, 自我安慰是十分必要的。在面对命运的不公和社会的黑暗时, 对于生命的麻木也许是一种对待生活的隐忍。无论生活是甜蜜还是艰辛, 我们都要勇敢地直视生活的本真面目, 并坚定地走下去。正如这两篇小说意味深长的结尾一样。池莉这样写着, 她们“纵情大笑。燕华说:小点声伙计, 武汉市就现在能睡一会。小包掩住口, 吃吃笑个不住。燕华驾驶着两节车厢的公共汽车, 轻轻在竹床的走廊里穿行, 她尽量不踩油门, 让车像人一样悄悄走路。”在这如地狱般炎热的日子里, 武汉人悄悄地度过他们的一天, 生命还是一如既往地, 像不带油门的大公交车一样滑过, 留下两旁人们各自生活的滋味。作家面对这群顽强而天真的武汉人, 表现得更多的是理解、欣赏和心疼。而方方在结尾里, 她这样说:“夜真是深得厉害, 冷风便在这夜深之处呼呼地吹着……此时的中北路上空无一人。郑富仁行在这空空的街路上, 突然觉得自己心里也空得厉害。他想起父亲常常挂在嘴上话, 心里空, 空空荡荡的。这时候他体会到这种空荡的感觉。郑富仁暗自道, 本来不想空空荡荡的, 哪晓得比原先还要空空荡荡。人生就是这样呀。”在生命的寒夜里, 无论是感到孤单寂寞还是害怕无助, 我们都要沿着生命的方向继续行走下去, 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无奈, 但这也是生命的意义。作者面对这样为了活下去而活着的武汉人, 感叹道, “人生就是这样啊”, 不难看出她的理解和同情, 但更多的是对于这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反思。

但总之, 无论是池莉笔下的生活的炎热, 还是方方笔下的生命的心寒, 武汉人还是秉承着自己“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的生活哲理, 在一地鸡毛的烦恼人生中活出自己的生活诗意, 让读者获得一些感动。而这两位从武汉走出去的女作家, 也是想从她们熟悉的生活故事中传送出一点真实的人生感悟, 也在不知不觉中, 创造了一项新鲜而具有独特的生活色彩的文学构筑。

业2006级学生。

摘要:本文从方方的《中北路空无一人》和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出发, 具体分析了武汉生活哲学的三个表现层面:一, 武汉人情意的特殊表达;二, 武汉底层人民的幽默与智慧;三, 武汉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命哲学。

3.必修4 第三单元梳理与拓展 篇三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休戚相关(qī) 吝啬(sè) 国粹(cuì) 脑髓(suǐ)

B.残羹冷炙(zhì) 孱头(chàn) 鱼翅(chì 秩序(zhì)

C.稍纵即逝(jì) 给予(jǐ) 冠冕(miǎn) 苇草(wěi)

D.咄咄逼人(duō) 蹩进(bié) 罪孽(liè) 囊括(n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礼上往来 垂暮之年 遵循 催进

B.佳节大典 躁动不安 倘使 幼稚

C.勃然大怒 枯燥无味 自诩 嗑头

D.销磨光阴 惶恐不安 推衍 渊源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A.军事当局对他们所自诩的“五月攻势”,已承认失败。

B.长江的治理和综合开发已经在筹划了。它,毫无疑问的,将是我国建设事业中最伟大的一个建设,一个冠冕。

C.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致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D.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搬家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下来。

B.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C.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们让我们放心度过一个个寒冬。

D.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时始以“鲁迅”为笔名。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

B.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后来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爱的艺术》。

C.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热爱生命》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理解和不同的态度。

D.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信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二、阅读理解(一)(共13分,共3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江城子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6. 请赏析“爱吾庐,惬幽居”一句中“惬”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全词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用“/”在需标点处标明)(3分)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选自《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lc202309011946

三、阅读理解(二)(共20分,共4题)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标志着一种观念的建立:“忠”。由忠而见疑而产生的“怨”,是很近于“妾妇之道”的。更糟糕的是,《离骚》还把自己的被委屈、被疏远、被流放归罪于小人对自己光彩的遮蔽,对自己清白的污染。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失意官僚普遍存在的弃妇心态,就是从屈原开始的。

对外在权威的皈依和依恃,导致先秦士人自由精神的没落。屈原的选择标志着路已只剩下一条:在绝对君权下放弃自己的主体选择,除了获得一个特定的君主的认可之外,不能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这几乎是一条绝路。贾谊、晁错式的悲剧早已在屈原那里发生,难怪贾谊独独心有戚戚于屈原。

好在《离骚》中还有对自我的充分肯定与赞扬,这在很大程度上洗刷了“忠君”带来的污垢,而保持住了自己的皓皓之白。这可能是因为先秦士人主体精神的强大基础尚未坍塌,屈原尚有精神的支撑。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在屈原这样一位向君权输诚的人那里,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表现得尤其强烈和突出,除了孟子外,大约还没有人能和屈原相比:他那么强调自己、坚持自己、赞美自己。而且一再表明,为了坚持自己,他可以九死不悔,体解不惩。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我想提醒的是,在我们大力宣扬屈原忠君爱国爱民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他张扬个性的一面。这后一点,也许是屈原最可贵的东西。谁能像他那样让自己的个性直面世界的辗压而决不屈服?谁能像他那样以自己个性的螳螂去挡世界的战车?谁能像他那么悲惨,谁能像他那么壮烈?谁能像他那样成为真正的战士?

在中国古代,优美的抒情作品实在太多了,但像《离骚》这样的华丽的交响则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就是空前绝后的,全篇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九十余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几千年来没有人能打破这个纪录。而其结构的繁复,主题的丰富,情感的深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抒情诗,而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而逐层深入,深入到精神的深处,游历到精神之原的开阔地带。抒情诗而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历史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仍然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能听这类表述太多了,但我是认真地说这话的。“第一位”,盖因他之前尚无称得上伟大的诗人,甚至连“诗人”也不易觅得。《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有几位还颇有几首诗保存在这被称之为“经”的集子中,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它们精致、艺术、有个性,但决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绝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就前一点而言,屈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虽然对他的精神价值,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代代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时我们理解为“忠君”,有时我们理解为“忠民”,有时我们又理解为“爱国”。总之,他已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人格精神的诱导之一。

就后一点说,“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在后半生人生绝境中的数量不多的艺术创造,已胜过楚国王族——也是他的祖先——几百年创下的世俗政权的勋业。他寄托在他诗歌创造中的志向与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刘安和司马迁的共同评价。我们知道,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言九鼎的。而屈原的艺术创新,“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超经越义,自铸伟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对他的评价。一个史界的司马迁,一个文论界的刘勰,两个在各自领域中的顶尖人物,对他的精神与艺术,人格与风格,作这样至高无上的推崇,屈原之影响人心、之折服人心,于斯可见。

(节选,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 先秦士人自由精神的整体坍塌,使得屈原几乎走上了一条绝路。

B. 作者引用史界司马迁和文论界刘勰对屈原的评价,是从侧面来描写、突出屈原。

C. 贾谊写《吊屈原赋》,独独心有戚戚于屈原,是因为他们悲剧的根源是一致的。

D. 作者擅长运用对比,把孟子和屈原作比,把屈原和楚国王族作比,意在突出屈原的伟大。

E. 从这篇文章来看,鲍鹏山目光犀利,思考深入,语言颇有功底,对屈原流露出了钦佩仰慕之情。

10. 请分析“谁能像他那样以自己个性的螳螂去挡世界的战车?”的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lc2023090119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离骚》与《诗经》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怎样才能算得上伟大?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作探究。(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题)

13. 请依照示例仿写句子。

法国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那根苇草是杜甫,夔州城上,他长歌当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那根苇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泪湿青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根苇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黯然神伤,“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14.请依照示例仿写两句话,运用比喻来阐释生命。

蒙田说:热爱生命。是的,我们要热爱生命,因为:

生命是苇草,但能思考,因为思考,生命显得高贵;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解读“拿来主义”的内涵。不超过80字。

古代文化 食物 唾液 兼收并蓄 生吞活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共1题)

1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亚洲首富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必修4生活与哲学 篇四

1.庄子曰:“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精神不是万能的B.古今异俗,新故异备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2.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是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两种观点①同属唯心主义观点 ② 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③同属唯物主义观点 ④ 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中的这句名言从一个侧面表明:A.主观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4.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沪杭高铁加快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有效缓解运输紧张状况,促进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改变我国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格局。这说明 A.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B.人为事物联系是对自在事物联系的能动反映 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D.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相对性 6.胡锦涛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设新疆归根到底要靠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这是因为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特殊性④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2010年8月14日,京藏高速公路出现持续20多天、被堵车辆绵延上百公里的重大堵车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7-8题:7.此次拥堵背后,是路网设计不合理、高速公路层层关卡收费、交管部门配合不到位等问题的深层反映。这说明A.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地区之间加强治超标准的统一,推进交管措施的配合,可以缓解道路反复大修、交管措施相互制约的被动局面。这从哲学上要求我们:A.注重量的积累 B.坚信前途是光明的C.树立全局观念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9.胡锦涛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在全社会人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其哲学依据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D.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0—11题。10.作为中国结构转型、科学发展的先锋,特区之“特”不在政策,而在新任务、新使命和新一轮的“先行先试”。下列与“先行先试”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1.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哲学上看,这是:A.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要求B.对立统一规律的要求C.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要求D.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专心爱心 12.2010年以来,市场上大蒜、绿豆、生姜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成为市民对物价表示无奈的新词。这表明 :A.社会存在是客观的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3.2010年9月5日,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向盖茨和巴菲特二人发出公开信,称“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陈光标在2009年的捐款总额高达3.25亿元人民币。这启示我们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个人追求④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成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2010年7月21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8级如皋籍女生、青年志愿者赵小亭在贵州山区支教途中,不幸被巨石砸中头部遇难,在苗岭大山中绽放成一朵永恒美丽的生命之花。为表彰赵小亭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27日决定追授赵小亭“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从赵小亭身

上我们可以看到A.人生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赞誉和关注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个人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15.郭明义不是明星大腕,却因无私的爱成为了鞍山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无偿鲜血形象代言人;以

他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吸引了5800多名鞍山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的加入。郭明义的事迹说明①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 ②个人的精神贡献比其他方面的贡献重要得多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6.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 ②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③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统一 ④“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7.时下流行语“我爸是李刚”的背景——官二代校园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震惊网络。然而,在舆论的强烈关注下,目击现场的学生却陷入了“集体沉默”。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必须,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公正和良知的“沉没”。这说明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是因人而异②价值判

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③危急中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18.近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不少家长禁止小孩上网。从哲学角度上看,家长的做法①没有坚持辩证的观点看问题②没有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③没有抓主要矛盾 ④没有分清主流和支流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9.奥数培训本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有的学校、家长不顾学生实际,掀起“疯狂奥数”培训热潮,这种做法①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②违背事物发展规律③没有抓住重点④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主权问题上,日本政府如果误判形势,只会给东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A.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1.经初步估算,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而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但对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在这里①坚持了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②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④坚持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用心

122.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而且还向全社会倡导“要让人民过上一种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的理念。实现“包容性增长”①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②印证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③体现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④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2010年,起源于动漫的“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被视为网络影响力增强和网络词汇“转正”的象征。网络热词现象表明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4.在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一些所谓"专家"提出了雷人言论:“丈母娘推高房价”“房价太低,勤劳的人都会变成懒汉”。这些观点的错误在于: A.忽略了联系的多样性B.价值观错误,价值判断没有从群众利益出发C.不能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5.近日,温家宝总理呼吁全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让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从哲学上看,转变发展方式必须①重视量变,不断扩大生产规模②重视质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重视系统优化,加快产业升级④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10分)

27、2010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深圳时寄语:站在新起点、面临新环境,深圳要敢于争“先”。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抢抓机遇,争先进位,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要立足于“干”。发扬“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的优良传统,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用干事创业的实绩,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

结合材料,谈谈深圳人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深圳再发展?(6分)

专心爱心

28、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公开阐述“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跟这些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包容性增长”是中共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最新举措。

(1)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到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是如何体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9

材料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适时调整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前,在复杂的内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新的特征。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议确定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了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退出。(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遵循的方法论原则。(9分)

29、材料一:【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症”、有报道“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8分)

材料二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2)结合材料二,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5CCBBA6-10BCCDA11-15DBADA16-20DCACA21-25DBADB27、① 物质决定意识,国家科学地分析了我们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果断作出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5分)②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国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坚持了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5分)

28、①要能动的认识世界。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继承“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的优良传统,即强调要突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促进深圳再发展。②要能动地改造世界。要勇于实践,敢于开拓,争先进位,用干事的实绩,把特区的旗帜举的更高,就是要在意识指导下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理要求深圳从时代发展和环境条件出发,争当“三区”,开拓创新,就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条件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9、(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到包容性增长提出,是由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决定的。(3分)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3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分)

用心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学判断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③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基于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0、(1)①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分)②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事物,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城市生活“痛与快”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一方面看到城市的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看到“城”长带来的种种困扰。(4分)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承认并敢于面对城市的“痛”与“快”无时无处不存在,正确分析并创造条件去解决它,从而推动城市发展。(3分)

(2)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 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5.必修4生活与哲学 篇五

姓名: 班级: 编号: 第 周 号

《生活与哲学》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学法指导】:典型事例法、搜集资料法、情境体验法,【学习过程】:

【探究思考】:以下探究同学们只做思考,不用书写,但上课需要小组展示

同学们对哲学知道多少?

1、富有哲理的故事。

成语故事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广为流传的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塞翁失马、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你知道他们所包含的道理吗?

2、探究:杞人忧天。

设问: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一位先生叫两个学生买东西把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

设问:A.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B.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A级)【基础知识梳理】(要求是先阅读教材填空,并划书同时在书中标清楚问题,熟练记忆)

一、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 和 的活动中,在处理 关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和对世界的。

(3)哲学与我们的生活、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 的学问,其本义就是 ”(2)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教材6页,三个“正确地----”)

【特别提醒】: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但并不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使我们正确看等自然、社会和人生。

【拓展阅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任何哲学智慧都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活动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归纳整理】:

3、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级)【合作探究】:(要求是同学自主完成,课堂上小组同学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

1.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分析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2、有人认为,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10分)

(B级)【达标训练】:(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前面)1.下列对哲学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对生活中提出的问题的总结和概括 B.哲学产生于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

C.哲学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家的概括和总结

2.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3.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4.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来源于生活 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表明()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6.哲学的本义是()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A.智慧 B.爱智慧 C.聪明 D.真理 7.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强调()A.马克思对哲学很感兴趣 B.哲学与生活分不开

C.所有哲学都对人们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哲学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格外为人们所需要。”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学习哲学与灵魂的健康、人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学习哲学能帮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有利于灵魂的健康和人生幸福 ②学习哲学能帮助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人生的幸福 ③学习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一门生活的艺术,能够指导人们回避生活中的一切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12月18日晚上,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以“尼采,一个真诚思考人生的哲学家”为主题,到广东佛山南海图书馆举办讲座,受到热捧。回答1-2题。

11.在周国平看来,尼采是个伟大的提问者,他对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不断进行追问及思考,即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启示我们()A.哲学即思考,思考即哲学 B.哲学主要研究人生的意义

C.善于追问及思考的人就是伟大的哲学家

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哲学

12.周国平认为,信仰就是为人生意义所提供的解释,哲学是通往信仰的道路。对“哲学通往信仰的道路”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习反思:】 1.1答案 【探究思考】

1、揠苗助长告诉人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要受惩罚; 郑人买履告诉人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视符合客观; 塞翁失马告诉人们相互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刻舟求剑告诉人们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掩耳盗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要求人们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行事。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第一个同学运用了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指导思想的不同。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题目的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我们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

1、B

2、A

3、C

4、C

5、D

6、B

7、D

8、D

9、D

10、A

6.必修4生活与哲学 篇六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说出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功能

2、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激发对哲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课本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

1、列举对你影响较大的、具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或寓言故事

2、哲学就是智慧吗?

3、是否所有哲学都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呢?为什么?

二、知识梳理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A.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B.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②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哲学源于人们对 和对世界的思考。

①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②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5第二段)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作用)

(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 的学问,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真正的哲学的意义(作用):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和 的变化与发展,用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②正确对待 与,正确对待 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③正确对待进与退。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三、预习自测

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

A.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哲学的本义是指()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5.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四、知识体系构建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

1、走进生活:

镜头一: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其中一小孩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将水缸砸破,把那个小孩也救了出来。那大家想想,司马光的这种哲学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从天下掉下来?我们小时候有司马光这样的智慧吗?

什么是哲学呢?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是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

镜头二: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都忘却了,不过,我们观察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能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他们就会问,妈妈 妈妈,为什么太阳会从山那边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他们会问,爸爸 爸爸,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死亡啊?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这些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们的哲学就是来源于这里。

1、司马光的这种救人方法好吗?为什么他能够想到这种方法救人?有人说,司马光把水缸砸坏造成了损失,也不好。你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2、从镜头一、二中感悟归纳出哲学的起源。

3、谈谈从司马光砸缸的思维方法中感悟到什么是哲学?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思路小结:

探究

2、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社会更了解,对人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疑能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比如说,我们常常听到某某同学因为考试考得不好,而一时想不开,自杀了。在这里,他就是对人生的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才会轻生。我们学过哲学后会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着挫折,但我们在挫折中会一步一步地迈向前进,走向成功。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又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重新分班了,宿舍也重新分了,每位同学将会与新的同学相处,这时候,你和其它同学能不能和睦相处、共同提高呢?这里也需要我们的哲学智慧——如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你对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你才会有正确的做法,你才会和其它同学相处得更加愉快。

从上述材料中感悟

1、学习真正的哲学有什么作用呢?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5分钟之内完成)1.哲学产生于()A.主观想像

B.实践活动 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悬于空中的楼阁 B.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 C.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

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知识框架

2、完成作业:《课时作业》Px-x页:x题、x题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

7.必修4生活与哲学 篇七

一、“导言”要简洁凝练、点到为止

第一单元作为整本教材的“导言”部分, 是帮助学生解决“哲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的哲学”问题的。其中第一、二课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哲学是什么”。而第三课的内容编排则值得商榷:首先是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相关表述过于“专业化”且论证也不够严谨, 而这部分内容其实在第一课第一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中都有涉及且点到为止, 表述更“生活化”, 更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是第二框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等同起来应该说是不严谨的, 而且这部分内容也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教材的相关内容大篇幅重复。对此, 笔者认为, 可以把第三课删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部分可压缩, 保留基本观点整合到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基本形态”第三个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文后面以“专家点评”的方式呈现。

二、“原理”要删繁就简、贴近生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其中哲学原理及基本观点则是哲学的精华。那么, 作为入门型、常识型教材的中学哲学教材应该以什么标准选取原理呢?笔者觉得应该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标准。然而,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在哲学原理的取舍上不仅没有突出其“生活化”的理念, 反而是倒退了。这尤其体现在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上, 具体体现在新教材删掉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当密切的原理:系统优化、辩证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等。

对此, 笔者认为, 本着删繁就简、贴近生活的要求, 可对这部分内容作如下处理: (1) 压缩“系统优化”部分, 作为“专家点评”附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之后; (2) 联系观中的“因果联系”、发展观中的“内外因”重新“回归”, 按新课程理念重新编写; (3) 单元综合探究只保留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观点的内容, 作为“专家点评”附于第九课最后。单元综合探究整体替换为重新编写的“创新意识”部分, 这样更加突出“创新意识”, 并体现其综合性、探究性。

三、“编写”要尊重体系、便于教学

新教材的编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但是新《哲学》教材部分内容的编写却背离了这一要求, 不仅学生看不懂, 就连我们教师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尤其体现在第九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中。其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该原理应为矛盾观的总原理, 理应突出, 但教材对于其方法论仅突出了“要承认矛盾, 不能掩盖矛盾”, 而淡化了在生活实际中以及答题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其二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的世界观部分紧跟在“矛盾的普遍性”后面, 但方法论部分却被生生分开放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后面。其三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对此, 笔者认为, 为了便于理解、便于教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处理: (1) 把“矛盾普遍性”的观点压缩前移至矛盾的含义前作为导语, 方法论增添“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一并置于矛盾两个属性之后作为第一框, 以突出主原理。 (2) 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移至矛盾特殊性含义表现后面, 构成完整的矛盾特殊性原理, 并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部分单列为第二框; (3)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增添各自的方法论, 与总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共同构成第三框。

8.公关哲学,官员必修课 篇八

《我是城管》一书出版后不久,作者周亚鹰、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城管局局长就感觉到了来自外界的漫骂和质疑。中国江苏网一名时政评论员撰文评论说:“周亚鹰局长的文章,急于证明‘城管并不是这样的’,其实质就是无视自身问题的存在,只是利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为城管撇清责任、鸣冤叫屈,显然不是真正想‘挽回城管形象’,反倒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让人更加反感。”

更让周亚鹰困惑的是,“我发现官员形象面临着易‘破’难‘立’的困局,一旦公众对我们失去信心,我们很难再去扭转局面。”

什么是好的官员形象

“形象危机的出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官员自身有了诸多弊病。”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告诉记者,“性丑闻”、“露巨富”等首先是由于官员在德行方面有所欠缺造成的,虽然社会公众不能对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太过苛求,但总体上还是应该高于或等于社会平均水平。在他看来,解决官员形象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公务员的自身修养,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向老百姓心中的“官员形象”靠近。

好的官员形象应该是怎样的?

“我前段时间又看了一次电影《焦裕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干部形象、官员形象。在他身上我们能明白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什么是兼济天下的情怀。然而,我们现在的官员,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官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对待群众的诚恳度越来越低,滥用手中职权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而他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越来越差。而官员们若想要洗牌重新来过的话,首先必须把这三个方面的“坏账”解决好。

在林喆看来,一方面官员需要严于律己,另一方面政府在选任官员时也必须以德为先,诚实的状况、爱民的情况以及责任意识的强弱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然而,对道德的评价始终不是一个事实判断,它无法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

“对于公务员,我认为他们只要做到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就足够了。对于如何保持道德水平,我认为很有必要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官员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公众批评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他看来,“广开言路”也许会出现侵害官员名誉权的情况,但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也许这种方式会导致各类不和谐之声不绝于耳,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冒犯性的言论,但是这些仅仅只是副作用罢了。官员形象需要在官员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中走向完美。

不能被社会心态牵着走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热情也在极度高涨,同时他们参与社会监督、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也在逐步增多。“网络反腐”就是其中一种。2012年11月23日,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因被爆出不雅视频而被司法部门调查,他的落马也让“公众如何参与社会监督”这一话题成为热议的焦点。

“我们看到,网络反腐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违反法律、违反程序的情况,然而现在许多人对‘网络反腐’这种方式持寬容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能达到反腐的目的,即使手段有些瑕疵也可以包容。社会公众对贪腐现象的痛恨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这从侧面说明了官员形象所面临的危机,它体现了社会对官员形象存在的普遍焦虑。”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兰荣杰认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中势必会有一些不合乎法律的方式,他们的热情可以理解,但始终目的不能证明手段的合法性,参与社会监督不能以牺牲官员个人的合法权利为代价。

在这个问题上,唐钧也提出了同样的忧虑。他告诉记者,媒体和群众在揭露官员问题时存在夸大事件、造谣、传播谣言等行为,甚至涉嫌网络暴力,存在误伤的风险。这些虽与官员自身没有过多联系,但却在客观上加重了官员的形象危机,滋生了信任危机。

他认为,官员对待来自民间的声音时必须要有所选择。

“官员形象有时会受到社会心态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不能完全被民意所牵制。”唐钧告诉记者,官员在应对形象风险时,的确需要考虑社会评价这个参数,但却不能过分依赖,以至“丧失自主性”。

“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每个部门也都应当恪守自己的职能,不能因为想要获取一些好的社会评价就去做一些职责之外的事情,而将本末倒置。”

唐钧告诉记者,在他这些年来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社会服务部门的形象远远好于执法部门。“这很正常,因为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都不一样,而且有些东西是人之常情。你比方说,交警开了一张罚单,既要罚款又要扣分,有几个人会在心里觉得这张罚单开得好?所以,维护形象、应对形象危机不能一味地去迎合。”

一位在某城管局任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困惑:“我们现在执行任务时会特别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城管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管理城市秩序,所以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与小商、小贩发生冲突。然而,由于过去曾经发生过一些恶性事件,在普通老百姓心里我们的形象很负面,所以我们现在为了避免发生冲突,就在执行工作时采用‘只赶不抓’的方式,但事实上这样根本起不到威慑的作用。但我们只要一‘追逃’,就听到周围老百姓喊‘城管打人了’。”如何正确处理舆论与职权之间的关系,这让他非常苦恼。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让司法机关头疼不已。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罗猛告诉记者,海淀检察院已经开始了对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探索,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现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在做工作。一方面,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一些举报我们都会及时跟进,及时地与当事人接洽、沟通,给他们以正面回复而不是推诿、视而不见。另一方面,我们也正在探索建立相应的线索评价机制,因为的确有一些虚假造谣情况的存在,我们不能不加分辨地、盲目地去跟进,否则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在罗猛看来,工作还是应当掌握主动性,不能被其他的因素牵制。

政府形象不能“躲猫猫”

罗猛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在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应对官员形象危机的主动权掌握在官员手中,而他们在应对形象风险时需要更加积极、主动。

“其实有时候,老百姓要的只是政府的一种态度。”在兰荣杰看来,“敢于面对”是应对官员形象危机的重要手段。“有时候突发事件发生了,政府不能去躲、去推诿,不能用一种错误去掩盖另一种错误,否则会带来更大的形象危机。”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官员有这样一种姿态,不是遮遮掩掩,不是故意地隐瞒,不是故意地去压制相关信息的传播,即使之前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最后是能够得到公众的理解的。”杨建顺告诉记者,要求政府积极、主动、及时去应对危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样做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谣言。

2009年,北京市政府应对禽流感危机的做法便可圈点。当时,市政府在报告禽流感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让公众详细了解禽流感的最新情况和应对措施。同时迅速采取措施应对禽流感,加强禽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养殖环节防疫管理和检疫监督,减少人禽接触,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免疫和检测。

正是因为信息的公开透明,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在防禽流感的过程中,谣言及负面消息较少,公众情绪较为平稳。

而2012年3月在周口兴起的“平坟复耕”工作恰恰相反。当时200多万个坟头被当地基层政府先后平掉,其间采取的对普通百姓的祖坟进行强制平毁的做法饱受争议。网络质疑声四起,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等学者以及一批豫籍媒体人纷纷提出抗议。而周口市当地政府不仅不作任何回应,反而不遗余力宣传动员平坟工作,相关“成果”报告屡见报端。这种应对无疑激起了了舆论对平坟工作的更大抵触。根据有关舆情报告,反对平坟的博客在半年时间里达到了3万多篇,微博达到了70万余条。舆论无可收拾之余,周口市也于11月终于暂停平坟,并承认平坟“是有点快了”。

唐钧把形象危机产生的根源分为三类:形象偏差度、形象解释度和形象落差度。

偏差度,即看官员形象的问题是否来自于部门职能设定和社会心态的偏差和误解;落差度,即看官员形象的问题与公众的预期差距多大;解释度,即看官员对于危机事件的责任、处理经过和结果的解释能否获得公众理解。

事实上,形象落差度和形象解释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形象落差度的形成直接来自于主体对形象危机的消极回应,形象解释度的形成则来源于主体的回应,兰荣杰、杨建顺所说的这种危机应对方法其实就是在“减少形象落差度,提高形象解释度”。

唐钧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许多政府官员都已经意识到了“形象解释度”的重要性,事故发生后鲜有“不说话、不作为”的情况,但其在解释方面的工作仍然有所欠缺。

“一方面,解释项的发布时间多为危机事件爆发后,缺乏持续的发布规划;另一方面,解释项发布的内容多针对具体事件中的问题,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因而有时会显得‘难以自圆其说’。”唐钧认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官员需要针对形象危机的具体问题主动部署、积极推进。既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也要多方沟通,听取群众意见,针对群众需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消除误解和质疑。

由“因”去及“果”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也都富裕了,按理说,我们的官员形象应该不会有危机,但事实恰恰与此相反。”在杨建顺看来,官员形象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它说明官员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规工作没有做好,也没有做到位。

“政府要应对形象危机,同样也应该从自身着手。既然是日常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就需要从这个问题去着手,建立相应的机制。”杨建顺告诉记者,“官员”是“形象危机”这个结果的因,只有把“因”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把“果”正了。

那么,“因”的问题在哪里?

杨建顺把“因”分为“不作为”和“不知悉”两类。“不作为”主要指某些官员没有很好地履行法定的义务,承担法定的职责,所以公众对其不满意,贪污腐败即是典型例子;而“不知悉”则由公众对信息了解得不充分、对官员产生误解而导致,事实上这就是唐钧所谓的“形象偏差”。

“不论是解决‘不作为’还是‘不知悉’,核心都在于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开机制,让官员的工作真正在老百姓的监督之下进行。”杨建顺认为,许多贪腐、渎职行为频发的原因主要在于监管体制没有在阳光下运转起来,因而许多行为人怀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信息公开体制的不健全,政府的一些具体工作并不为公众所知晓,而公众对政府形象的理解又与他们的知悉程度息息相关,危机便由此而来。

“要求信息公开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即在于纠正形象偏差度,这种偏差是由于公众对相关政府部门的不了解、有误解而引起。一般而言,产生形象偏差的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多元管理主体造成的职能分割不清;二是法规不健全造成的职能定位不明;三是权责不对称造成的履职尽责不力;四是受社会心态影响的管理服务职能错位。”唐钧说。

在这一点上,周亚鹰深有体会。“同样是执法人员,警察抓罪犯就会得到民众的欢呼,而我们‘清理’小商贩就会被许多人诟病。许多人都认为,为了生计而在街边摆个小摊情有可原,我们的执法行为太过不近人情。事实上,这种行为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如若不治理、任其发展,最后对大家都不好,但许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唐钧看来,要纠正形象偏差,政府机构改革还应“深入人心”,使群众对具体部門的职能配置有基本的了解。对于社会对职能定位存在误解的,还需要政府主动推进社会预期的调整和修正。

“针对官员形象危机而言,我们还需要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形象危机的改良机制和改革机制。”杨建顺认为,危机事件发生后,应该有相应的部门去评价该事件的处理情况,看其应对方式是否对其他类似事件有普适价值。同时,评价结束后,相关部门还应根据评价的情况进行改进,根据评价数据对现象机制进行修正,让工作转入正轨。

上一篇:京口区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下一篇:熟悉社区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