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精选4篇)
1.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一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2.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二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课题: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篇自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纪念他。《牛郎织女(一)》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文章讲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年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并用玉簪滑出的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允许他们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讲民间故事。“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怎样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创作,以便讲起来更有新鲜感。“词句段运用”让学生掌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能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得更具体。“日积月累”是积累唐代诗人林杰的古诗《乞巧》。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单元训练重点:1、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四: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五: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指向五: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写《生活万花筒》清楚的记录一件事情
四.单元课时规划
9.《猎人海力布》
2课时
10.《牛郎织女(一)》
2课时
11.《牛郎织女(二)》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缩写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1.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认识本单元二类字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本单元一类字生字,会写本单元课后词语。
2.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6.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1.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崩塌()()
发誓()()
嫂子()
谎话()()
结婚()
迟延()
(2)比一比,再组词。
蹋()慌()塌()延()
塌()谎()蹋()廷()
2.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猎人海力布》主要写的是,作者按照、、、的顺序讲述了这个故事。
(2)读《牛郎织女(一)》,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牛郎织女(二)》:。
2.《缩写故事》我的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猎人海力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写了海力布因救了一条小白蛇而获得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言的宝石,当他知道灾难即将降临时,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因此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认识“誓、谎”等生字,会写“酬、焦”等生字,理解“酬谢、叮嘱、报答、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学生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板书课题。齐读。)
环节二
整体感知
活动一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完成目标一)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目标二)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活动二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自然段: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自然段: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自然段: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4.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一、分析理解,阅读感悟
从上节课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故事,那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看来同学们非常认真地朗读了课文,概括能力也特别强。
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第1~7自然段中画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3.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是想多打猎去卖钱吗?
4.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给乡亲们一些。就是因为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文章的第8~11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做批注。生汇报。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5.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如果让你描述人物动作,你会运用这些动词吗?试一试。
6.为什么海力布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
7.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8.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二、分段阅读,回答问题
1.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助人的?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3)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5)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在书中找答案,按照以上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抓主要内容。
小结: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很少的一份。他救了小白蛇,老龙王用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酬谢他,小白蛇两次叮嘱海力布,让他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对别人说,并告诉他如果说了,就将危及自己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免遭灾难,把实话告诉了大家,他自己变成了僵硬的石头。
三、抓住中心,升华主旨
这节课赞美了谁的什么品质?
小结:这节课赞美了海力布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完成目标三)
四、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海力布
↓
救龙女——受感谢——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
↓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4)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你们都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2.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环节二
整体感知
二、了解作者
1.这个民间故事是谁整理的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1)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2)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完成任务二)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5)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默读第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读第三部分,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三、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地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推荐阅读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环节四
布置作业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老牛 知恩图报
《牛郎织女(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带走了织女,拆散了他们,牛郎得知消息后急忙披上牛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却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以后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6)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的形象特点,分析王母娘娘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
评价任务
1.学会阅读方法。
2.会复述故事。
3.知道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会怎样?
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举动的句子。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6.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
7.指名读第6~8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8.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布置作业
四、作业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老牛:病死、剥皮)
《第三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是缩写故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项一是讲解了解缩写的方法,二是给出了《猎人海力布》第1至4自然段的缩写例子,三是习作内容,缩写猎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或其他民间故事。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7)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做片段练习。
3.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等能力。
评价任务
1.会片段缩写。
2.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3.会对长篇文章概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完成目标一)
会片段缩写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解题亮标
二、习作要求回顾
1.出示单元习作要求。
(1)忠实原文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原貌,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2)重点突出,有详有略。
(3)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
2.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重点。
3.怎样写好本次习作?交流、总结。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过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完成目标二)
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评价任务二)
三、习作情况简析
教师对本次习作进行大致总结。(本次习作是一篇缩写的作文,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压缩,没有改变文章的原意,删减了次要内容,保留了主要内容,保留了课文的语言特色,缩写得比较成功。但是,部分同学的文章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楚,过渡不自然,语句欠通顺,这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合《猎人海力布》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猎人海力布》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五、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4.反复修改定稿。
环节三
明确要求
六、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该压缩的内容是不是都压缩了?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对长篇文章概括。
(评价任务三)
七、学生修改片段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段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段。
八、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做巡回指导。
(完成目标三)
九、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设计方案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课题: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和《小岛》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偏安、寻欢作乐。《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小岛》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习作”的内容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并列出提纲,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然后同学互换,提出修改意见。“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及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是通过区别每组词语意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有些成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感情色彩却不同;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书写提示”是提示古诗的书写格式。“日积月累”积累形容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成语以及形容国家民不聊生的成语。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及课文段落。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四: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指向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指向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四.单元课时规划
12、《古诗三首》
3课时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
3课时
15、《小岛》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2.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5、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6、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漂浮()()
繁殖()()境界()
奉命()()
毁灭()
销毁()
(2)比一比,再组词。
消()祭()誓()履()
销()察()势()覆()
4.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
(2)读《少年中国说》,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圆明园的毁灭》:。
(4)
《小岛》主要写了,表达了。
2.《二十年后的家乡》我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古诗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抓住了林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的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8)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方式学习课文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一、学习《示儿》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一诗)
环节二
朗读感悟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
(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
(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有谁了解陆游?
4.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谁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儿:给儿子看。)
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诗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
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诗人悲伤不见九州同。
(板书:悲伤——不见九州同)
(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祭”。)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句的意思: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统一,最渴望的是北定中原。)
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
(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爱国之情)
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又是何等悲愤!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指名读。
教师: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指名读、齐读。)
(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整体感知
三、导入《题临安邸》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在临终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四、走进诗文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品读感悟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一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1)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2)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3)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地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旅店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1)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两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回顾导入
一、回顾古诗,升华诗情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临安邸》,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中,体现在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中。(板书:忧国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二、导入《己亥杂诗》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品读感悟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的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们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
2.方法要学以致用,学生自己练习。谁愿意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生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5.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这首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外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1)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革”呢?也许第二句会告诉你答案。
(2)这一句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3)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句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2)“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什么意思?“格”呢?把它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理解升华
五、悟诗情
1.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伎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贪图宴乐于西湖。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廷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啊!这样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改革”,就来不及了。
2.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里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句诗。
3.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4.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5.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句诗。
六、作业
1.背诵这三首古诗。
2.分别写出这三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哀、遗憾之心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家祭无忘告乃翁——热爱祖国的情感。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宜人之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 忧国忧民
暖风熏得游人醉 揭露
直把杭州作汴州 警告
己亥杂诗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9)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2.“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也叫“戊戌维新”或“百日维新”。
环节二
了解背景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早年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著有《饮冰室合集》。
2.“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完成目标一)
学会易错字。
(评价目标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0)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品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
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
(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从这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低声诵读)
3.体会作者情感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二、展社会主义新面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环节三
深入研讨
三、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环节四
作业布置
四、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讴歌祖国未来 寄予少年希望
《圆明园的毁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组中的第三篇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热爱祖国”。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以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1)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写“毁”等生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2.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3.多种方式读课文,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能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复习易错字。
2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读课题,强调易错字,从课题复习导入。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体会文本
活动一
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完成目标二)
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一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昔日的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使它举世闻名、价值不可估量?请学生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是怎样的圆明园?
3.读第4自然段,找出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并说出过渡句的作用,哪一部分承上,哪一部分启下。
活动二
1.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抓住重点词句,说一说你的体会。
2.让我们再一次翻开历史的长卷,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观看视频。
3.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带到文中,再来读一读。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三
交流感受
教师总结
活动一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二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活动三
教师小结。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英法联军的肆意践踏,“洋人一炬,可怜焦土”!159年的滚滚烟尘早已过去,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袒露着民族的耻辱,那是一道至今让人触目惊心的疤,过了百年依旧疼痛。残酷的历史鞭策着现实,同学们,拿起笔来,对祖国表述你的心声吧!
活动三
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附:板书设计
毁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巧
烧
辉煌
建筑美
毁
灰烬
文物多
掠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小岛》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刘争娣/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小岛》讲述了将军登上无名岛后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他感到惊讶,因为在这里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将军想与探究竟,原来地里的土都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当炊事员把一盘小白菜端到将军面前时,他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搞特殊,当他知道这是战士们把他当做长辈对待,他感动了,他觉得战士们都需要蔬菜,于是,他把这盘小白菜倒进了一桶汤里,战士们都喝到了蔬菜汤,这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赞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2)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认“瞒、域、艇”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海岛大不大?这个海岛上的自然环境条件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小岛》。(教师板书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
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复述故事要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适当评价、鼓励。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以问促读
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概括小岛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完成目标三)
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小练笔: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刚上岛时
小岛
晚饭时
心系祖国
清晨
《第四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教材给出了本次习作的写作指导,并给出了列写作提纲的例子,学生可以参照教材的指导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写作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评价任务
4.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5.会大胆地想象
6.会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课前准备
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变化”
1.课堂导入:同学们,时间是一把神奇的刻刀,能镌出五彩的世间万物;时间又似一支灵动的笔,能绘出这缤纷的世界。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时光转瞬,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都在情理之中,而更多的却在你的意料之外。
环节二
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想象变化
1.今天,我们要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或者你和亲人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想象的方法: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它们的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2.构思五分钟。
3.汇报交流(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4.师小结:注意想象要合理,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与幻想,看谁是最准确的“预言家”,二十年后的事我们可都看得到,看谁的设想二十年后能实现。想象不但要新奇,还要合理。
环节三
写作要求
三、提出习作要求
1.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的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2.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3.交流。
4.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5.动笔。
环节四
佳作赏评
四、佳作赏评
全班赏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环节五
总结收获
五、总结收获
3.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洋溢”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深入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读悟课文,体会花园的前后变化以及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难点:运用想象,仿写拟人句,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的童话故事有哪些?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 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和鲁西西〉十二生肖系列等。叶圣陶的童话有《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其他如〈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
了解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常用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皇帝的新装》《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是拟人体童话,《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是超人体童话。
围绕中心句质疑。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巨人的花园》。
二、王尔德 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快乐王子〉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左右结构:溢 墙 牌 添 训 凝 辣 酷 愉 拆 上下结构:允 覆
溢:1充满而流出来;洋溢(充满,充分流露,热情洋溢,校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溢流,河水四溢;2过分:溢美、溢恶 溢誉;3超出:溢出
酷:酉部,1残忍、暴虐到极点:酷刑 残酷 冷酷;2极,甚,程度深:酷署 酷热 酷寒 酷似 酷爱
添:右下是不是小 辣的第七笔是竖撇,不是竖。
多音字:盛 表示“把东西放进去”“容纳”时读chéng盛饭 盛器;其他都读 shèng茂盛 盛世
尽:jìn 尽头 尽情 尽力 jǐn尽管 尽快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词语解释 常年:终年;长期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喧闹:喧哗热闹。明媚:(景物)鲜明可爱。增添:添加;加多。训斥:训诫,斥责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冷酷:(待人)冷淡苛刻。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近义词 允许:许可 喧闹:喧哗 训斥斥责 凝视:注视 荒凉:荒寂 孤独:孤单 反义词 喧闹:寂静 荒凉:繁华 允许:禁止 增添:减少 冷酷:热情 破损:完整 练习增添了()()()()
漫长的()()()()春意 生机 信心 魅力
严冬 旅途 假期 人生
AABC:纷纷逃窜 头头是道 频频点头 面面俱到 津津有味 侃侃而谈 喃喃细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ǔn 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品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花园的美丽、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味“可爱”,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感受到童话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巨人回来前、回来后花园的情景。拆墙后花园里有什么变化?
再找出巨人的话,读一读,有什么感受?
3.过渡语:可是好景不长,七年后,巨人回来了。回来后,他的花园完全变了,变得怎样呢?
二、研读“凄凉”,初探变因。
(一)研读6-8自然段,感受花园的凄凉。
1.显示花园冬景,生看图说感受。(板书:凄凉)2.学法提示:
①默读课文6-8自然段,用“___.”画出描写花园凄凉景象的句子。②读读你画出的句子,想想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花园的凄凉。
(生自读自悟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3.全班交流,抓点研读。
★“因为没有小孩的踪迹,鸟儿不肯到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偶尔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看见布告牌,又把头缩回去睡觉去了。”
①读了这段话,你体会鸟儿、树木、花朵在说“不”吗?(抓“不肯”“忘了”“缩回去”体会)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鸟儿、树木、花朵的反抗。
★“只有雪和霜觉得高兴,雪用白色的大衣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银色。北风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冰雹也来凑热闹,把房屋上的瓦片弄坏了一大半。”
①指名读句子,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花园的凄凉? ②带着体会读句子,读出花园的凄凉。
★“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金色的果实,巨人的花园里却什么也没有。冬天永远留在那里,北风、雪、霜和冰雹快乐地在树丛中跳舞。”
①指名生读句子。(抓住三个“没有”体会)
②想象说话:春天,巨人的花园里没有什么?夏天,巨人的花园里没有什么?秋天巨人的花 园里没有什么?
③男、女生分读句子。4.领悟和学习说拟人句。
①过渡语: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让我们置身在冰天雪地之中。在倍感凄凉的同时,还嗅到了童话的气味?(生读自己发现的拟人句)
②例句:北风整天在花园里吼叫。③创设情景,练习说句子。冰柱挂在屋檐下____________。
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带着巨人的感受配乐齐读。(孤独、寂寞)
(二)回读3-5自然段,探究花园变化之因。(过渡,鼓励学生质疑。)
1.以前,那么可爱的大花园,现在变得这样凄凉。巨人回来后到底做了什么?指名生读3-5自然段。
2.抓住“粗暴”,探究巨人的内心。
①插图:观察巨人神态和动作,演演巨人的粗暴。
②句子:引读巨人的粗暴。(第四自然段)
③巨人这样说,这样做,是为什么?他心里在想什么/?
3.总结:可见,巨人的自私、冷酷让他赶跑了孩子,花园凄凉的景象,就像他那颗自私、冷酷的心。(板书:赶跑孩子)
三、引读“变化”,深化认识。
(过渡语:巨人始终不明白春天为什么没来到他的花园。直到有一天,他被一阵动人的音乐惊醒,来到窗前,啊!花园里出现在了奇怪的景象——)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①生读句子。
“孩子们都坐在树枝上面,毎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树木都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打扮起来。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探出头来,朗朗大笑。”
②师:巨人悄悄走进花园,可是,孩子们看到他,生读“顿时,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 ③师:一个最小的孩子落在后面,巨人轻轻抱起小孩—— 生读。“这棵树马上开花了,鸟儿们也飞到枝头上唱歌。”
师:巨人明白了,他这样做——生齐读11自然段,(板书:迎来孩子)2.梳理变化。
当孩子们偷偷来到花园,花园变成了(春天)
当孩子们纷纷逃离花园,花园变成了(冬天)
当一个最小的孩子落在树枝上,花园又变回了(春天)
巨人终于明白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四、整体回归,明白道理。
1.总结全文。
“从此,孩子们每天在花园里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快乐的孩子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2课文内容: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玩耍,花园立刻变得春意盎然。当巨人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他拆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主题:本文主要写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3.说说巨人的快乐是什么?学了这篇童话,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五、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课外找来童话故事读一读。2.续写童话。【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2.认识生字。彼 锹 杈 麦 务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故事内容。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教学准备】《幸福拍手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
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指名回答)
理答导入:
方案一:(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学探究,读懂故事。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同音字 杈:植物的分枝,树杈
诧:惊讶,觉得奇怪 诧异 惊诧
戴 加在头 面 颈 手等处,戴红领巾 带:携带 率领的意思 带行李 带干粮 带领 多音字:相 互相 相似 相貌 照相 爬上山顶后,我们相互为对方照相留念。
间 中间 午间 间隔 间断
枯枝败叶:干枯的树枝,脱落的树叶。形容荒芜凄凉的景象 诧异:觉得奇怪。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本文指病人又和以前一样健康了。勤勤恳恳:勤劳诚实,为人实在,让人信任。也比喻工作勤劳踏实。
近义词:诧异:惊异(惊奇 惊讶)宽阔:广阔 恢复:复原 清理:整理 仍旧:念旧 茂密:茂盛 兴奋:激动 强健:强壮 清澈:清亮 美丽:漂亮 依照:按照
反义词 宽阔:狭窄 茂密:稀疏 谦虚:骄傲 清澈:混浊 疏通:堵塞 善良:邪恶 枯枝败叶:枝繁叶茂
练习:恢复了()()()()健康平静 体力 生机 含近义词的成语:村枝败叶 察言观色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争分夺秒 花言巧语 成语接龙 枯枝败叶 叶公好龙 龙马精神 神通广大 大快人心 心安理得 得失荣枯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
3.复述童话故事。(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句型:……所以……(因果关系)
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按十年前 十年中 十年后的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三个青年人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画出描写智慧女儿再次说的话,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
理答要点:十年后,三个小牧童都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往东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做医生的、当工人的、做农民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怎么解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
理答过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从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评价修葺泉井的劳动那样,他们并没有拥有巨额的财富、显赫的业绩,但平凡的劳动却为他人带来好处,他们也因此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对既得所持有的满足感”。请带着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来读三位青年的对话,说说你新又体味到了什么。
理答要点:
——满足自己所拥有的。
——幸福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
——心有所满足,才能感觉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对“幸福”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当接受“智慧女儿”的启迪引导,他们分手前是怎么说的?从这些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往东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寻找到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围、在内心。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3.与作者对话,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寻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个人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是谁?作者在故事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点:对幸福的寻找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指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充当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有了他们的帮助、支持、指导,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地寻找到幸福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另外,“智慧的女儿”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个虚构的童话人物,是一个精灵、一个神,生 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它真的能帮我们尽快找到幸福。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的头脑和智慧。智慧能创造看得见的财富,也能创造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幸福。
4.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觉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为什么能寻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一是智慧的女儿的引导,这是外因;二是他们因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对幸福充满了渴望,这是他们能寻找到幸福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5.与心灵对话,让“幸福”走进每个人的内心。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我认为幸福就是……”
6.与文体对话,认识童话的特点。
与《巨人的花园》一样,这个故事也是一篇童话。再读全文,讨论:童话有什么特点?
理答要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布置实践作业。基训
【板书设计】
内容:三个牧童发现一口老泉,他们疏通泉眼,砌井加盖。智慧女儿称赞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十年后,他们相约在小井边相遇,各自谈了对幸福的理解。智慧女儿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主题:本文要主写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通过十年的亲身经历,终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
本文线索:中心事件: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1问幸福是什么?2寻找幸福是什么?3明白幸福是什么?
恰当地确定文章的线索:
以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线索。《巨人的花园》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观潮》;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颐和园》 4.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雅鲁藏布大峡谷》 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都是超人体童话,都运用了夸张方法来表现作者幻想的情景,所不同的是:巨人的花园更多地使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通过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感觉的对比,使故事情变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提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而《幸福是什么》更多采用的是设置悬念和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步步推进的表达方法,以智慧的女儿为线索,提出“幸福是什么”的问题,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道出了幸福的真谛。
关于幸福的名言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教学准备】1.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有关友情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叫去年的树?2.去年的树是怎样的呢?3.这对好朋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导入
新美南吉,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童话作家。作为20世纪上半叶日本最重要的童话作家,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14岁就创作童谣和童话,多篇作品被选进中小学课本。30岁去世。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写字:融左下部只有一横。剩,左边是乘,不是乖。
融化 熔化 溶化 融化特指冰、雪、霜爱热后变成冰。春天,冰雪开始融化。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的比较慢。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变成液体或胶体状态。铁加热到1530度就熔化成铁水了。激光产生的高温能熔化金属。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深化了。
同音字:锯 据 剧 锯:锯断 刀锯 据说 依据 剧烈 剧本 睁 睁眼 睁开 挣扎 挣脱 峥:峥嵘 筝:风筝 古筝 多音字 倒 摔倒 倒水
要 重要 主要 要求 要挟
近义词 寒冷:冰冷
朋友:好友
融化:融解
必须:务必 反义词 朋友:敌人
融化:凝固
寒冷:炎热 点燃:熄灭
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伐木:采伐林木
煤油灯:以煤油为燃料的灯,灯光微弱。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 一(把)斧子 一(双)眼睛 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
一(盒)火柴 一(只)鸟儿 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狼来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小女孩)
第一次对话(小鸟与大树话别)
依依惜别 难舍难分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第二次对话(小鸟与树根对话)
焦急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第三次对话(小鸟与门先生对话)更加焦急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3.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第四次对话(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伤心 难过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指明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5.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在精读阶段,本设计力图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搜寻下来看看。【板书设计】
主题:鸟儿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树,最后面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她唱起了去年的歌的事,赞美了高尚的、令人钦佩的真挚的友谊。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
写法学习:通过对话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全文采用拟人手法。
关于友情的名言: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苏联。朋友之间感情真诚,敌人就会无隙可乘。波斯。萨迪 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能使自己接受劝告。古罗马。
12*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2.认识生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阅读文本。难点: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吕丽娜,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山东。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03年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得儿童文学硕士学位。本文是根据《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改编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左右结构:拽 副 怜 杖
上下结构:茸 半包围:魔
横挂一条幅 对联有两副 为民来造福 宣传共致富。
多音字 没 没有 没头没脑 淹没 没齿难忘
背 背负 背黑锅 背景 背影
重 重量 重复 重新
近义词 神奇:奇妙 热闹:喧闹 灵活:灵活
愤怒:愤恨
反义词 神奇:平凡 灵活;呆板 撒谎:坦白
愤怒:愉快
形容表情的词语:挤眉弄眼 眉飞色舞 目瞪口呆 嬉皮笑脸 愁眉苦脸 龇牙咧嘴 ABB式 笑嘻嘻 兴冲冲 笑盈盈 笑眯眯 乐呵呵 乐哈哈 美滋滋 喜滋滋 ABCC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波光粼粼
得意扬扬 文质彬彬
神采奕奕
AABB 嘟嘟囔囔 口口声声 叽叽喳喳 啰啰嗦嗦 絮絮叨叨 嘀嘀咕咕 支支吾吾 兴冲冲:形容兴致很高的样子。灵敏:不呆板 拽住:拉住
挣扎:用力支撑。不停反抗。
可怜巴巴:状态词。形容可怜的样子。
句式:……不……没(双重否定句)例句: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改成肯定句:谁要是会笑,谁就可以过快乐的日子!
双重否定词:1 没有……不
没有人不被“海鸥老人”的故事感动。改成肯定句:大家都被“海鸥老人”的故事感动了。2 不得不 我不得人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我承认那个是我的东西。)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1.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1)大家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都很深。我们学校雏鹰广播站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广播剧,现在要开始招收配音演员,你想报名吗?
(2)了解配音工作要求:台词熟练、动听、有感情,能打动和感染听众。
(3)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默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4)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5)重点指导小木偶的语言:因为只用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口头完成练习: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自主选择角色,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2)观众评议,推选优秀演员。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设计】
课文内容及主题: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于是小木偶在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后来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真正获得了快乐。
告诉我们: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学习写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就是用一段话或几段话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4.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四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 读拼音写汉字 mìn lìn bō làn dí jiàn jí xián qí jiàn qiān pào zuǒ xián shìixiàn chōn jī sǐ wán chú le qí yú biān sài qín hàn hú mǎ yuán dǎn 二、形近字组词 波 浪 抢 线 除 赛 秦 坡 狼 枪 浅 余 塞 奏 三、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合适的位置 乘风破浪置之度外 慷慨激昂 千方百计 张口结舌 从容不迫 例:迎着晨光,巨轮 (乘风破浪),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 1.他的`演讲 ,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2.李华遇到困难,总是 去克服。 3.小明说了慌话,面对老师的目光, ,手足无措。 4.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 地走向刑场。 5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 。 四.把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在句子的横线上。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因为……所以…… 例:陈阳不仅各门功课都学得好,身体也很棒。 1. 小红比小刚高, 力气没有小刚大。 2 情况发生变化,我马上 给你打电话。 3. 认真学习,成绩 能够不断提高。 4. 雪太大, 车不能开得太快。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天下兴亡, 。 ,视死忽如归。 人生自古随无死, 。 国家对你来说应该比 。 六、默写古诗,解释词语。 但使 飞将 胡马 示儿 王师 家祭 乃翁 七.用直线把恰当的词语连起来。 一封 大火 密集的 战士 一艘 大学 英勇的 炮火 一所 军舰 热烈的 掌声 一场 家书 激情的 宣传 八、多音字注音组词 强 累 横 塞 逮 教 华 参 倒 得【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五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10-02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教案10-22
五上语文五单元09-30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08-26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8-2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9-06
语文七上第二单元试卷08-25
语文八上第六单元试卷10-22
五上语文三单元习作500字范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