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8篇)
1.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一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o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导火线:19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2.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二
一、积极倡导快乐课
由于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有兴趣, 所以历史课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复习时, 情况就大为不同, 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 或被动地听课做题, 或无意识漫无目的地翻课本、做模拟题, 从而导致自我感觉良好、考试成绩却不佳的结果。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 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 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心里始终认定复习课的乏味, 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可言?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局面, 在短促而又紧张的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呢?笔者认为就应该积极倡导快乐课, 做到每节课上有掌声、每节课上有笑声。
掌声, 源于最真诚的欣赏, 掌声就是喝彩, 是尊重, 是鼓励, 也是肯定。每节课上回顾旧知识时的提问, 每节课上复习当堂课的知识, 都是鼓掌的好时机。表现特别的、回答精彩的、表现积极的, 都应进行鼓励。比如:同样的问题, 多个人说不出, 某人能说出, 要鼓励;更难的问题, 多人说得普通, 某人说得精彩, 也要鼓励。特别是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 更要大张旗鼓地表扬, 毫不吝啬地鼓掌。不要让掌声成为优生的专利, 也不要以为初三的同学就不需要表扬, 只不过在课堂上他们更内敛而已。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 那就让我们学会鼓掌吧!你的掌声可以给他人以信心, 你的掌声可以还他人活泼的本性, 你的掌声更会让他人走出困境。除了掌声表扬鼓励学生以外, 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列出一个表, 用于表扬当堂课比较认真的、获得表扬的同学, 内容随每节课更新而更新。
要想让枯燥的、沉闷的课堂焕发生机, 就少不了笑声。课堂上的笑声, 不是来自于简单的嬉笑怒骂, 而应该是历史知识的提炼。历史文化是厚重的, 历史事实是严肃的, 但笔者还是认为, 有些历史知识还是可以调侃的。当然, 前提是调侃不等于恶搞。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寻找快乐的因素, 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快乐的源泉, 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比如:用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诺曼底登陆来寻找快乐, 笔者引用黄征的歌《爱情诺曼底》, 指出很多人会唱而理解不了它的含义, 笔者问:“什么是爱情诺曼底?”再把这个问题抛给语文老师, 还真有效果。再比如, 用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寻找快乐;复习初一上册历史时引用李刘两个秀才的故事, 既复习了西周宗法制, 也复习了老子、汉高祖的知识。
二、牢牢把握的复习课的三个不能少
1. 基本史实的讲解和记忆不能少
这是笔者一贯的主张。中考题中, 有一部分容易的题目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需要学生记忆, 而难度相对较大的灵活题目往往抓住一条线索考查几个事件的内在联系, 所以还是需要学生对每个考点知识记忆。没有记忆何以理解?没有记忆, 理解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罢了。课堂上也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规律、方法。例如, 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恰好相隔100年,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灭亡恰好都是在4月等。对重要的史实, 我们一般都要讲清楚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及意义等, 这是记忆的内容。当然也要重视重要史实之间的联系, 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加以理解了。例如, 复习“五四运动”时, 除了事件本身的内容外, 还应把它和“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共成立”等内容联系一起。
2.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不能少
复习课上, 要让学生对知识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和整体印象, 而后由整体再到具体知识, 就像语文里所说的“总—分”结构一样。正所谓“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历史分析能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 用示意图表示党中央驻地的变化:上海—广州—武汉—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讲解党的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讲解人民政权演变发展的过程, 再如, 可列表说明国共两党不同时期的关系的不同的特点: (1) 革命名称的变化: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 时间段的划分:1924~1927年, 1927~1936年, 1937~1945年, 1946~1949年 (为什么到1936年还可让学生思考) ; (3) 军队名称的变化: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 (4) 所要进行斗争的政权: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统治等。
3. 整理基本专题线索的功夫不能少
第二轮的复习时, 可把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分为列强侵略、救国斗争、建国方案、强国道路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史、民族解放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国际关系、科技发展等类问题, 每类问题下列若干专题。
三、努力夯实教材梳理
所有的历史测验都离不开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 因此, 历史复习要以不变应万变, 抓住万变不离教材的根本。在教材梳理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主体知识
主体知识就是整体的知识框架中的主干知识, 应该要以一个整体的概念去识记, 而不是孤立地记忆。主干知识, 是指课程标准里要求掌握的重大史事或人物及其影响, 一般是每一课子目录的核心部分。这些内容是为了记住重点, 并牵连出更多的关联知识点, 从而提高知识累积的质量与数量, 提高复习效率。
2. 线索知识
在每一章节的知识结构整理过程中, 通过联系上下相关单元的知识, 整理出贯穿全书的线索。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一定能够独立完成, 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的指引。在线索知识的导引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 找到多面化的辩证角度进行分析,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故事对今天生活的启示。线索知识一般以材料载体来实现其价值, 就如以往历史考试中的许多主观性题目, 学生可自由发挥应对。因此, 在实际复习过程中, 其实没必要死抓教材, 强化整体的知识脉络线索认知, 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历史试题。
3.浅谈初三历史复习备考 篇三
一、以纲为本,制定复习计划
1.遵循“大纲”及“考纲”要求
深挖教材,弄清学习目标,内容及要求。上课时叫给学生主动复习, 并提出问题,教师注意收集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将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在全班共同讨论,并达成共识。
2.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1)初三复习内容庞杂,时间又紧,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从整体上把握复习时间,另外在复习层次上要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上加以考虑,并有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
(2) 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细评,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并采用集体备
课。
二、抓住教材主线,紧扣复习中心
1.以历史时序性中考历史分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其中,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属于民主革命时期,也可分为鸦片战争到五四爱国运动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中华民族探索史与抗争史;五四运动到1949年以前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它又分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分过度时期,十年探索 十年内乱,改革开放时期。世界历史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三次科技革命等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讲清楚,让学生自己了解,掌握其中重大历史事件,及这些时间产生的重点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学习历史,拥抱现实,展望未来。
2.有意设计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冲破教材的束缚及时间的限定,让思维驰骋在历史的空间,古;今,中外交织一体,立体思考问题由点到面,构成知识线,线构成知识体 。在交织中体味学习乐趣。
三、强化考评训练,提高知识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练习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训练,学生才能熟练技巧,同时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在矫正实现师生学习的目标,有利于教师精讲,有针对性,学生是否达标心中有数,知道今后用力的方向,新目标,新主题 新内容如何生成。教师训练要有目的,有计划,周密而慎重,选择题型要有代表性,阶段性,综合性,实用性,尽量避免题海战术。
我在几年的初三历史教学的实践中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顺便简要介绍如下:
首先: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 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再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
其次: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最后: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4.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篇四
1、时间:14—17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2、核心:人文主义
3、主要代表人物:
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
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⑵达?芬奇:①地位:意大利最著名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②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⑶莎士比亚:①地位: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
②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4、性质:是资产阶级叩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或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7世纪
2、条件:⑴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⑵欧洲人对地球的了解(相信地圆说)
⑶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3、哥伦布主要活动:
⑴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
⑵目的: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3)活动: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光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所到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广大地区、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他称美洲土著故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为“西印度群岛”).
4、影响:P11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斗争两大阵营:以国王为主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代表的新贵族
4、斗争焦点:围绕限制王权和保证国会权力
5、经过: ⑴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⑵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⑶1653年,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流亡法国
(6)1689年,国会制定并批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权利法案》内容:P17
7、历史意义:P17最后一段
第四课美国独立战争
1、时间:1755年4月19日---------1783年
2、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3、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4、领导人:华盛顿
5、军队: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
6、重要文件:《独立宣言》
⑴颁布时间:1776年7月4日
⑵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⑶起草人:杰斐逊
⑷主要内容:P21
⑸意义: ①宣告了美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7月4日为国庆日)
②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③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7、战争转折点: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
8、战争结果: ⑴1781年10月 英军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⑵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课法国大革命
1、时间: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2、开始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4、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5、颁布文件:《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1)主要内容: ①人们生而自由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人权②主权源于国民,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出版自由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权利,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是法国大革命中理论旗帜纲领性文件.
局限性: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说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结束: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7、法国大革命影响:P29
第六课拿破仑帝国
1、建立:
⑴夺权:1711月9号 标志:“雾月政变” 拿破仑第一次执政
⑵帝国:185月 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统治措施:
⑴制定和颁布法律:
①时间:1804-18
②法律:《民法典》、《商法典》、《利法典》
⑵《拿破仑法典》
①内容: a.确立民事权利平等b.废除贵族特权c.财产所有权无限制d.契约自由
②评价: 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带上资产阶级的烙印。
3、拿破仑对外战争:
进步作用:
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同时将大革命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促进了欧洲封建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侵略作用:
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遭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联合抵抗, 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和封建王朝的复辟。
第八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⑵主要标志: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⑶国家与行业:最早发生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重大发明成果: ⑴凯伊-----飞梭(1733)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⑶瓦特----改良蒸汽机
⑷富尔顿----汽船 ⑸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火车) 3、重大影响(后果)P46
第九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 ⑴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3.主要表现:⑴新能源的发明和使用 ⑵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
4.重大发明成果:
(1)爱迪生: :称为“发明大王”
成果: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
⑶交通工具: ①汽车:1885年 卡尔?本茨-----汽油内燃机汽车
②19 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③飞机:莱特兄弟-----19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⑷电器:电烫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
第十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时间:1848年2月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4.主要内容:⑴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⑵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5.历史意义: ⑴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⑶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十一课巴黎公社运动
1.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2.政权成立:1871年3月28日
3.斗争性质:是无产阶级通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4.政权性质:事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或无产阶级的政权)
5.革命措施:
⑴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 政权
⑵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⑶实行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6.失败: ⑴时间:1871年5月28日⑵标志:“五月流血周”
7.《国际歌》:又名《英特纳雄奈尔》
⑴词作者:鲍狄埃 ⑵曲作者:狄盖特
第十二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61年3月3日
3、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4、改革形式:自上而下
5、开始标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6、主要内容:1)农民获得人生自由;2)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宅旁园地,只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要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7、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8、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的敲诈与掠夺
5.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 篇五
1、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意义分别是?
2、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国家是?主要目的是?
3、《南京条约》的内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是?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发动国家是?重要的侵华罪行是?
5、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各占多少领土?
6、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重要领导人是?最终结果是?
7、为什么新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领土?清朝末年侵略新疆的是哪个国家?清政府派谁收复新疆?新疆行省设立的时间是?
8、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黄海战役牺牲的清军将领是?北洋舰队覆没的战役是?
9、《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签字的双方代表是?
10、《马关条约》内容是?影响是?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的主要国家?时间?
12、《辛丑条约》的内容是?影响是?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1、洋务运动的兴起阶级,代表人物,时间,口号分别是?
2、洋务运动总得来说主要内容是?分别来说每条内容各有哪些重要的代表?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4、公车上书的影响?
5、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创办的报刊和机构?百日维新的时间?
6、戊戌变法的影响?
7、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时间,地点分别是?创立第一个全国规模团体的时间,地点是?
8、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纲领分别是?
9、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是?
10、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分别表现在?
1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旗帜分别是?
1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13、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口号
2、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意义
3、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5、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
6、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性质
8、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历史意义
9、“星星之火”指什么
10、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的部队
1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创立的时间、地点、军长、党代表
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共同意义
13、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和结束时间、结束的标志
14、遵义会议的时间、意义
15、长征胜利的意义、长征精神
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蒋介石对待事变的对策、该事变导致的后果
2、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主要发动者、目的
3、对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具有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是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4、七七事变爆发的时间、影响?
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6、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日军共屠杀中国人民共有多少?
7、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主要领导人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8、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9、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是意义?
10、蒋介石和毛泽东对于重庆谈判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1、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2、三大战役的时间、作战部队、主要领导人、意义分别是什么?
13、渡江战役的时间、南京解放的时间
第六、七单元:复习提纲
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主张是“()”,他创办的企业中以()最为著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总体特征分别是什么? 2、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等近代交通工具,后来相继传入中国,这些不仅使人们的(),还极大的促进了()。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便于人们的交流和联系。
4、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第一部有声电影是(),第一部获奖影片是()5、1872年上海创办了()是近代最著名的报纸,1897年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亲自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6、()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研制(),写成()一书。其工艺被称为()
7、魏源写成()一书,其内容是(),他明确提出()的主张
8、()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译著(),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
9、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0、()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6.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篇六
⑵创办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⑶政治团体:强学会。形成标志: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发行。
⑷实施变法。
6.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维新变法x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7.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8.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x失败。
9.失败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10.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1.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第八课辛亥革命1.时间:192.领导人物:孙中山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4.革命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5.早期运动:
⑴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建立中国同盟会198月孙中山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x朝统治,废除君主x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⑶创办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报刊词中阐发同盟会纲领为“三民主义”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理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7.革命x武昌起义(1911.10.10)后建立中华民国(1912.1.1)
8.革命结果:x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9.革命意义:成功:x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0.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段。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运动兴起时间﹑标志:19;《青年杂志》的诞生(陈独秀创办)2.领导阶层:中国进步知识分子
3.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斗争目标:x孔复古的封建文化。
5.运动背景:辛亥革命后,传入的西方新思想和袁世凯推行的旧的x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6.运动口号(指导思想):民主、科学。7.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8.主要内容:
⑴前期内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⑵后期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时间:19以后
人物:李大钊(第一个向中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发表于《新青年》)创办刊物:《每周评论》(北京,1918年)9.其他:
①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②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
③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④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10.运动性质: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运动名称领导阶级学习重点
洋务运动开明的地主阶级(奕忻,曾国藩等)
科学技术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小资产阶级(陈独秀,李大钊)
思想文化
11.评价: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在先进的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②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5月4日)(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x治和对外出x主权,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3)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在x集会讲演、x。口号:“外争主权,内除x、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x汝霖等人。
(4)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x。(5)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
(6)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运动中心在北京,斗争方式是集会讲演、x、罢课等;第二阶段是6月3日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斗争方式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7)结果:北洋政府x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x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8)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
(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7月)⑴历史条件:
①阶级条件:工人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⑵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x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⑶中共一大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x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⑷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⑸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制定革命纲领(任务),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民主革命,党的任务是x阀,x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3.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意义见下表)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
3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影响:1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期,沙俄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7.1860年,太平军在宁波、上海等地抗击洋枪队。8.1875年,左宗棠带领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9.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0.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志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11.1894年,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灭。12.《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甲午战争后,日本独占辽东半岛,引起德、法、沙俄的不满。三国强力干涉,日本x还辽”,中国则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款”。14.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5.义和团在山东、河南、直隶、京津兴起。
16.19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清政府x英、法、俄、美、德、日、意、奥、西、荷、比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比较简表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1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应该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附约:英国又取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以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17.洋务运动兴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x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兴办近代工业。目的:为了维持清朝的统治。主要内容:外交——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军工——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军工企业)民企——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18.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主要内容: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本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捕杀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及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历又称“百日维新”。
19.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20.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分地权”,后来把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次日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控制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21.19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在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x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3.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新青年》(《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掀起文学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地位作用: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24.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向上海,主力由学生发展为工人。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25.19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不久,各地也建立起多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6.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x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决定每年的7月1日为党的生日。
27.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确定纲领为建立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为反帝反封建。
2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9.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3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由此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3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3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1926年正式出师,兵分三路,主战场是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赢得“铁军”的美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x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x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不久,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x治的建立。
34.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以武装起义反对x统治,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x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两到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定8月1日为建军节。
3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x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这就是“八七会议”。36.1927年秋,x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0月,x导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7.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革命军来到井冈山与x伍会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井冈山根据地很快进入了全盛时期。
38.1927年到1930年,共产党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开辟10多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39.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40.1930年底起,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x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红军4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3年9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x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与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41.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左”倾错误,肯定了x正确主张,确定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的任务,长征胜利结束。
43.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攻占沈阳城。不到半年时间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44.日本挟持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45.杨靖宇等中共党员领导抗日武装力量吸收人民抗日义勇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46.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47.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8.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卢沟桥,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49.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威胁首都南京。国民政府投入70多个师的兵力,同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11月上海失守。50.凇沪会战后不久,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变为新编第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城进行x民30万人,惨绝人寰,激起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概。
52.1938年春,日军向徐州进攻,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x艰苦战斗,取得了抗战以来一次战役性胜利。
5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展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地位与作用。5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大会上x了《论联合政府》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认识,选择x想为
全党的指导方针。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5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最终赢得伟大的胜利。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56.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邀请x重庆谈判。x了争和平,揭x与周恩来等人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迅速召开由各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人身、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57.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整编全x,指定宪法等。58.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9.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敌我力量悬殊,x中央领导机关解放军主动撤除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60.1947年6月底,刘伯承、x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x
61.1948年秋,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辽沈战役1948.9---11东北野战军解放了东北全镜
淮海战役1948.11----1949.1中原、华东野战军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
平津战役1948.12----1949.1东北、华北野战军华北全境至此基本解放62.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6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5月27日,上海解放。
64.1866年,方举赞和孙英德在上海设立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65.张謇,近代中国最的民族企业家之一,18,创建大生纱厂,踏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6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延续到1923年前后,是中华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67.《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商务印书局——近代中国的出版机构。
68.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名称类别意义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黄鹄号”(水路交通运输)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发展了城市经济,改变了人民的观念。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
第一条中国自建的铁路唐胥铁路(陆路运输)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城市上海第一个开通有轨和无轨电车的城市天津和上海第一个使用煤气灯的城市上海照明方便了人民生活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线香港——上海的电报线通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第一个设立电话交换所的城市上海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的照相馆的城市上海影像,丰富了市民的生活。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69.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顶戴花翎长袍马褂大人、老太爷老爷少爷跪拜、作揖、请安、拱手、女子缠足女主内男主外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发型多姿多彩西装中山装长衫旗袍官职相称先生某君同志鞠躬脱帽握手女子天足女子废缠足
70.科举制从隋朝创立,但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废除。至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终结。71.1898年7月,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开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72.科学技术的发展:
詹天佑京张铁路(“之”字形路轨)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侯德榜“红三角”牌纯碱“侯氏制碱法”荣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出贡献73.思想文化的成就:
7.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七
一、要搭好框架, 为复习找准方向
初三历史复习, 必须定位中考, 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一定要深入研读考纲, 从那里得到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信息。接下来还要认真分析中考历史试卷。中考历史试卷是考试的具体体现最能说明问题, 它可以直观的告诉我们要考什么、怎么考、哪里是重点。在基本框架确定以后, 就要开始找出需要复习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明确出哪些知识是要求识记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运用的。一般来说, 要求纯记忆的知识, 只要准确掌握知识点即可;理解性强的知识, 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至于运用层次的, 要达到运用所知道的历史事实, 能分析、归纳历史问题。
二、要备好课, 让每节复习课都是精品
复习课综合性强, 信息容量大, 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对教师而言, 为学生准备一节什么样的复习课是关键。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都是老内容, 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没有大的难度, 只要顺着课程延续知识点就好了, 所以会忽略备课环节。其实恰恰相反, 历史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而是对原有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所以, 一定要备好历史复习课, 让每节复习课都是精品。备好课要注意以下环节:
1. 备学习目标
初三历史复习时间有限, 所以要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要拿准学习目标, 通过考纲、教材课程要求和教师的自我分析,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目标, 也包括方法和学习情感等多重目标。
2. 备学生
一节复习课, 包含更多的知识内容, 学生掌握程度会有更大差异, 有多少学生只需巩固, 有多少学生还需稍微讲解, 有多少学生还要继续给予知识分析和灌输, 教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并针对情况制订这节课的方案, 这样才能让复习课收到更全面的效果。
3. 备方式
用什么方式复习, 这是很多教师苦恼的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不是每节课的方式都要一样, 识记多的可以用大家共同回顾的方式, 事件多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捋清脉络, 特殊事件的要专门进行各种分析。因此, 针对不同的每节课, 教师都要分析内容和学生, 采用不同的方式。
三、要两线并行, 讲练结合
进入复习课堂, 怎么操作?最基本的原则是找到两条线, 一是按单元复习, 另一个是按专题复习, 这两线要并行, 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按单元进行复习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大板块的内容。在对这些板块进行复习时, 基本上按教材中的顺序推进进程。这样做, 一是依顺教材的权威性, 二是让学生能有正确的回忆思维。另一条线就是专题复习, 这是复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 专题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那么该如何确立专题呢?一种是将同一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的发展等。复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对比, 找共性, 寻规律, 再突出个性。二是将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比较, 如西方跨入近代社会门槛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等。通过分析对比相同和不同, 最终目的是显现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除了两种方法的传统复习, 练习是必须要有的。只有通过训练, 才能让学生把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在进行题目练习时, 要强调题目的基础性, 从中考考试内容出发, 贴近历年试卷, 把握好难易程度, 并适时选择和编写一些新题。
四、科学复习, 严防进入误区
复习课是应该很科学的, 除了不断寻求新方法, 还要对一些传统的复习误区注意提防。
1. 不要全面复习, 缺少侧重
复习课不等同于新授课, 不能“一刀切”, 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知识就不要讲,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要讲, 大肆扩展与考试无关的题外话不要讲。
2. 不要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有的教师以为复习课就不用搞互动了, 就不讲究课堂程序了, 教师一个人夸夸其谈, 一是容易把课堂气氛搞得死板, 不利于一些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听讲;二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没给学生在复习课中发表意见的空间。
3. 不要以练为主
复习课中的练习是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将复习课看成练习课、模拟考试课, 那就错了, 那样复习课查缺补漏、突出重点、调整学生掌握程度的功能就彻底失去了, 复习课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总之, 抓住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利用各种科学的方式方法, 将复习课上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 也是历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摘要:初三复习课是很多教师探讨的重点, 历史课的复习因其学科特点会有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哪些是科学的, 哪些是不妥的, 进行交流有益无弊。
关键词:初三历史,考试框架,备课,两线并行,误区
参考文献
[1]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11) .
8.初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教学建议 篇八
[关键词]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 学生参与 历史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每年四月份,初三历史教学都会面临同样的话题——一轮复习。如何更有效地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在一轮复习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是初中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近代化的探索(一)》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从宏观到微观,构建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不同于新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从单元整体入手,再细化到每一课。比如在复习《近代化的探索(一)》这个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先从对近代化的理解入手,开篇引入近代化的概念: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然后教师再通过数轴的形式指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段,告知学生这分别是从技术、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向西方学习,以此加深学生对整个单元体系的认识。
在具体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课时,对照“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比如在复习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及创办的企业时,教师可通过表格的形式,把前后期一分为二罗列洋务运动时的相关举措,并把在自强和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的企业一一对应,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课标内容的理解。
二、落实基础知识,适当提升学生能力
一轮复习最关键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复习。复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表格或填空的方式完成相关学案,做到当堂巩固,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印象。
当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提高还是需要的。比如在落实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展开讨论,以落实课标要求。再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教师可把它和明治维新加以对比,中外史结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内化。
三、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堂好课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更看重的是本学科的平均分,并以此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果的标准。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基于哪一点考虑,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提高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参与度,这无疑对平均分或是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编组,明确组员间的分工,有专门举手的,有专门记录的。组间的表现教师也可进行评比,鼓励成员通过展示多为本组争得荣誉。这样,在小组合作、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然会得到提高。
四、当堂巩固,及时内化
学生知识的内化离不开巩固的过程。笔者认为,复习时的当堂巩固尤为重要。巩固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及时的校正,有对知识点的背诵,有对图片、材料内容的识别,也有对相关试题的巩固训练。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所选的内容是极为关键的,历年的中考试题是最佳选择,运用课堂反馈校正卡也是很好的手段。教师坚持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巩固复习,将会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控制复习量,进度适当
一轮复习不同于新授,师生没有时间做到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也不能为了赶进度“大跃进”式地赶超。一堂课以两节课文的复习内容为佳。比如在复习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最适宜的安排是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内容复习完。复习量适中,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教师也可做到点点清,不留知识盲点,避免“夹生饭”现象的产生。
六、新旧课标对比,把握中考命题方向
一轮复习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法和学法的钻研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课标,不仅要研究实验版课标,更要研究2011版课标,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对比,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精髓所在。
比如实验版课标对百日维新的描述是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而2011版课标则描述为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显然这相对于实验版课标而言,新课标降低了对百日维新内容掌握的要求,而更加突出对有关史实的了解,如百日维新失败的史实等等。由此可见,在新旧课标的对比中教师不难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可以更好地了解时代的脉搏,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
【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推荐阅读:
初三上册历史重点有哪些06-20
初三英语复习提纲09-14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11-18
初三上册英语作文范文10-19
初三上册英语作文家乡的变化10-19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07-10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09-1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07-0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07-08
鲁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