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

2024-10-09

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8篇)

1.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 篇一

2020年“两委”换届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市委×书记指示精神,做好“两委”换届工作准备,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调查研究工作部署,×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调研工作,通过入村走访、谈话询问、查阅资料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村级党组织×个,其中党委×个,党总支× 个,党支部×个;通过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其中新当选×名,连选连任×名,支部书记、村(居)委主任“一肩挑”×名,占比×%;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占比×%;高中及同等学历×人,占比×%;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占比×%;×岁以下×人,占比×%;×岁以上×人,占比×%。从调研掌握情况看,近年来,我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章》及相关文件规定,坚持做到了严进严管、善育善待,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正向激励、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严格任职标准,在选拔入口上从严把关。将政治标准作为党组织书记人选的首要标准,坚持任职资格条件,严格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把不合格人员挡在正式选举程序之外,着力把符合“三有三带”标准的优秀人才推选出来;在省、市明确的“十不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增加为“十三不宜”;同时明确候选人资格审查程序,实行村选委会、乡镇(街道)初审、县复审;并将资格审查工作贯穿党组织书记任职全过程。

(二)加强教育培训,在素质提升上下足功夫。把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采取外出参观交流、到先进村实地考察、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交流经验等形式,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开办新时代“三新”大讲堂,按照“六有”标准,全县×个村(社区)均建成“三新”大讲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讲习活动;在基层开设党校“流动课堂”,采用“点菜+配送”学习方式,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农村党员干部受到别开生面的良好教育。

(三)强化正向激励,在保障提升上寻求突破。以“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为载体,县财政每年拿出×余万元用于表彰全县基层党组织,按照人口数量和所创星级,“五星”村(社区)最高可取得×万元奖励;村级党组织可将一部分奖金作为村干部工作奖励,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同时,县委授予“五星”村党组织书记为“五星党组织书记”,并在县城显要位置对获得“三星”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照片等资料进行张榜公示,增强了村级党组织书记荣誉感,更是对党组织书记一种政治激励。

(四)完善管理机制,在担当作为上掌舵领航。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村党组织书记提出任期目标和目标,与乡镇党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向党员公开承诺;实行述职评议制度,党组织书记每年要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本村(社区)党员大会进行述职;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村干部重要情况;实行档案管理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档案由乡镇党委负责收集建档,全县×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已全部在县委组织部进行备案管理。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带头人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党组织的战斗核心力量,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18年村“两委”集中换届后,我县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带富致富能力都明显提升,对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管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支部书记的选拔机制、激励约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人难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村的支部书记岗位存在能人不想干、在岗人员干不好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小。一方面村干部的工作报酬相对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支部书记对全村的各项事业负总责,扶贫、改厕、环境卫生等各项工作可谓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年轻人不愿意干。二是后备力量匮乏。虽然这几年在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上作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培养时间短、党员身份等问题,可选的符合“三有三带”标准的后备干部较少。

工作建议:一是调整支部书记工作报酬比例。建议降低基本报酬,大比例提高绩效报酬或者将支部书记岗位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进行管理,对担任支部书记岗位的人员除保障正常工资外,要给予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提高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二是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在全乡镇或者全县范围内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或者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考核等方式选拔;同时,结合人才回归计划,积极鼓励在外发展好、有能力的党员回村任职。三是招聘支部书记助理员。通过招聘形式,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政策,面向社会招聘年轻大学生为支部书记助理员,并作为村级班子成员参与村委管理,一方面为村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也增强后备干部力量。

(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高质量培训资源少、培训面窄

目前,全县×%的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学历,文化程度低导致能力素质低,与现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不相适应。主要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年龄在×岁以上的老支部书记,虽然工作经验很丰富,但由于他们所成长的年代,受过学校教育、认识字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不能满足现代办公需求。二是高质量培训资源稀缺。在县乡两级的培训更多的是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村干部整体能力素质的培养少,且不具备条件;没有专项培训经费,高层次的培训组织较少。

工作建议:一是实施政策支持。针对×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学历提升,对在任的、年龄、文化程度等符合要求的,凭任职文件报考学历提升,给予一定的学费优惠。二是将教育培训资源向县乡倾斜。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脱产培训,更多的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到革命老区接受教育、洗礼。每年给予县乡党委专项培训经费,提高培训水平。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党组织书记可能出现的违纪风险,缺乏有效监督

从村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汲取教训;村干部的违纪违法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另一方面,也是百姓更多的关注自己的事情,对集体的事情关注的少,对村干部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三是村级监督委员会责任落实不到位。

工作建议:一是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纳入学习培训的必备内容,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运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集体工作的关注度,采取多种形式对集体事项的决策、实施等情况进行宣传,确保群众对集体工作知晓。三是加强村干部党性廉政教育。经常性的开展村干部党性、廉政教育,建议开设针对党组织书记的党政廉政教育基地,划定党组织书记任职高压红线,发动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四是发挥监督委员会作用。特别是对支部、村委“一肩挑”的情况下,监督委员会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更加的重要;适时加大村(居)纪检巡察工作的力度和密度,并将村级巡察工作常态化。

2.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 篇二

其实《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应属口译一类,但是为了便于各位英语爱好者的学习参考,现在亦已成为笔译的素材。看过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看懂报告并不难,难就难在其对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单词虽然不难理解,可是如何将他们合理搭配且能够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也是很困难的。并且,其中还有很多专业词汇,这些词汇不是从英语产生的时候就存在的,很是中国渐渐将这一词汇引入到新闻主流中,英语也就重视此类的翻译,时间久了,这类词汇的翻译也就变得约定俗成了。还如中文的习惯往往是短句、无主句、先因后果,但英文的使用习惯恰恰与中文是相反的——长句加从句、要主谓宾完整、先果后因(田传茂、杨先明,2007)等等。

其实对于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并不难看出,英语的翻译也加入很多中国因素。翻译最难的不应该是语法词汇,而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更青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词汇,如“小康社会”。同样地,英语国家也尤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如果译者只是针对字面的意思来翻译,那只能说是与源语南辕北辙了。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要靠译者,在翻译的同时还能将其意思解释清楚,使翻译不仅仅是为了传递语言本身的信息,还要传递语言内在的文化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结构很鲜明,每个独立的结构中层次又很清晰,涵盖了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经济、教育、农业、军事等等,这些是以往我们不多接触的话题,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都有提及,这对英语学习者也是很好的帮助。

1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功能

首先要说到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政府工作报告是广泛使用的正式文体,不论是地方各级政府还是中央人民政府都要使用这种文体,其特征是:一、政治性。《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我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它所涵盖的内容都是有关我国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事。它的政治性就要求翻译要忠实其原文。二、《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其中包含很多新词语和新提法。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对以往一年的工作总结,也是对即将开展新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成就,部署针对我国国情的新方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很多新的词汇,因为就中国的语言习惯来说,新的词汇往往也是很精简意思却很丰富,这类词汇词组是很难在字典上找到对应的词汇,这对翻译来说也是一个难点。三、这类文体都是句子偏长,多个分句并列、句式单一,多个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件只用逗号隔断,链接成分使用不多,层次不太明显。用词也会很重复单调,如“进展良好”、“完善”、“取得新进步”,这类词汇翻译过来往往都是用“process”、“improvement”、“effort”反复使用的。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以上的独特性,时期翻译就具备了一种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要求《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制定符合自身的翻译原则标准。这种原则也可以划为两点——目的性和忠实性。这种目的性通俗地可以解释为将报告中的内容能够是外国人能够充分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译文是要对外公开发表的,译文要使译语者能够在我过现代社会这样一种背景下,了解报告中所表述的我过现在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能成功移植原文中的各种交际功能(张培基等,2008),是译语文化中的受众理解我国社会是《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和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就成了译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了。《政府工作报告》是具有较强的折执行和敏感性的,那么忠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忠实性”不是简单机械、较为表面的忠实,而是“充分”翻译的一种表现,那这就要求了交际功能上的很多对等关系,以下例子就是根据对等关系而列举出来的:

1)信息对等

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政府的工作也日渐增多,随之产生的词汇也就越来越新颖,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且,中国的文字也是博大精深,中国人说话做文章都更中意言简意赅的方式,两个词就概括了一整句话的意思,这同样也会给翻译人员带来困难。处理这一类问题就好的方式,就是先将简单的中文式的词语解释出来再加以翻译,这样就起到了完整传达源语者意思的作用。例如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的词语“改革开放”,翻译成英文就是“reform,opening up”;再如中文式表达的词语“三农”,那么就要理解三农的含义——农业、农村和农民,翻译过来就是“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2)搭配对等

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翻译人员——不能够找到完全一致的词汇来做翻译,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翻译人员熟悉英文词语的搭配,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做翻译,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动词翻译成英文会用established and put into practice、worked hard、deepened、ensured、improved和promoted,都是经过翻译人员的理解翻译过来的,虽然词汇不是完全一个意思,但是相对于后面要搭配的词语还是恰如其分的。

2 从《政府工作报告》得到的启示

1)准确把握词汇意义

汉语历来有使用形象加强表达的传统,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喜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因此,即使在正式的政治文件中也不乏这类活泼、生动的表达。例如:“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极大的增强了宣传效果。但翻译的时候若只照字面意思直译,不对原文形象所指称的实际意义做出正确的解读,译出的译文肯定会令读者不知所云,甚至导致误译,错译。这不仅达不到译文的交际目的,无法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也违反了忠实性原则。对于这类词汇的处理,必须根据其实际意义谨慎的在译语中选择词汇,不可生编硬造,自行其是。

例1: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We will support qualified enterprises in going global.

“走出去”是汉语常用的形象生动的词语,表示“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的意思,但是若直译为“going out”,则无疑会使英语读者摸不着头脑。

在翻译宏观词汇时,必须先吃透具体含义,再进一步变换词汇和确定搭配。否则,译文就会枯燥晦涩。以“建设”一词为例,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

例2: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First,we must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2)多利用分句

汉语重“意合”,多个分句按时间事理顺序平行铺排,结构短而松散,各分句以意相连,形式上看不出明显的语义形态标记。而英语重“形合”,以动词为焦点统领句中各成分,句子语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而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要实现跨文化交际。汉译英时,需要分析各成分间的逻辑关系,用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加连接词等手段把并列结构转换为从属结构,应突出句子重点,主次分明,必要时,还应拆分汉语长句,“化整为零”,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例3:继续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范围。We will press ahead with the trial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on the basis of a review of that experience,gradually expand the reform to a wider area.

原文三个动词短语,形式上并列,逻辑上却不并列。“总结经验”是过渡成分,总结的是“改革试点”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扩大范围”,因此译文添加了on the basis of。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的连接前后逻辑关系,此处的动词短语“总结经验”在英译时活译成了名词短语。

摘要: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许多国家会对中国迅猛的崛起感到惊讶,同时也会提出很多疑问,能够解决这些疑问的途径之一就是研究《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奥运会,南方冰冻雨雪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的潜在威胁——中国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是国外媒体尤为关注的。对于翻译来说,如何将这些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给外国人,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研究了解更多有关翻译的知识。

关键词:翻译,政府工作报告,功能,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篇三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以下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内容部分: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 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 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 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3 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 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

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加860万人和880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54万人。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三、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专家解读】

⊙解读1:

解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

搜狐教育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关于教育部分,最引起您注意的是什么?

张鸣:投入达到GDP的4%,这是以前没有达到过,第一次达到。这是最大亮点。

搜狐教育主持人:去年很多是对农村教育比较关注,但是教育报告中今年呈现出来的不是很多。

张鸣:农村现在是空壳化这个问题很严重,实际上如果把农村教育投入太多没必要,许多人走光了,留守儿童也不是很多,农村的教育现在是在萎缩,而且很多农村已经合并到县城了,因为都没有人了,更多的人实际上是随父母进城打工了。现在的问题是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农民很多人已经变成农民工了,虽然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改善农民状况和农民工地位,但是在农村怎么种地都发不了财,没有多少钱,必须外出打工。

现在我们看到农民的问题已经变成农民工的问题,而农村教育问题已经变成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决并不好。现在已经解决了农民工子弟可以就地进入城市小学中学,但是这些子弟进入小学是受歧视的,第一是异乡人,第二是农村人,两重身份导致日子很难过,不光同学欺负他,老师也看不起他。打工子弟学校又不太合格,面临着被拆除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是提到初步解决,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你没有解决农民工城里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关于教改的比较少。

张鸣:对,教改也在做,教育部有些专家在设计方案,教育体制改革到现在没有什么推进。现在教育官僚化行政化的问题,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经费即使增加了,可能用到第一线的钱还是不够的,真正改善学生的教育状况、教师状况还是有很大距离,很多地方的教师都是课上不好好讲课、下课补习捞外快,有教师师德的问题,也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搜狐教育主持人:持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您认为换届之后最迫切的教育改革是什么?

nlc202309012258

张鸣:现在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增加投入而是进行改革,到今天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改不动就是利益集团的阻碍,行政化这种模式领导当然喜欢这样,要想打破这个模式靠今天这个体系自身的制度改革有一定困难。在改革同时必须进一步开放,教育向国外开放向所有国内愿意办教育的人开放,向教会开放,在民国时的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有教会体系,教会学校都不错,教会学校办得好,如果国立私立学校办不好没有人去,没有生源。中国的改革必须办学开放,不开放没有改革,教育也一样。

搜狐教育主持人:高考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张鸣:如果大学不能自治,高考改革没有出路,高考改革必须是打破全国统一的。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考期一个月都在考,但是大学要自主招生,自主出题。大学不自治的话,这个目标根本实现不了。

搜狐教育主持人:过去一年教育事件您最关注的是哪一件?

张鸣:异地高考,这个本来就应该解决,这么长时间不解决异地高考很不象话,已经有房子有产业了这么长时间,不让人家在这儿考试很不象话。

⊙解读2:

解读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

我们现在的教育问题主要还是要通过改革来进行解决,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时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

“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初步解决”讲得比较准确,现在是初步解决,深层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进城务工人员还不能像城市户籍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

现在的教育状况好比一件衣裳,这件衣裳穿了很长时间,仅仅依靠打补丁的方式很难有很大改进,需要进行深层次的体制、评价机制改革,这方面在这部分报告内容中没有看到。

从报告中看,我认为在所有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

⊙解读3:

解读专家:语文出版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用好”这个词很重要,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没有钱,现在有钱了,如何用好就变成了突出的问题。大家不要以为用钱容易,其实从某个程度上讲花钱比攒钱还难。没钱的时候我们可以哭天抢地,有钱了能不能用好,则是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如果给你了钱你没有用好不仅愧对了人民,愧对了政府,而且还愧对教育本身。

⊙解读4:

解读专家: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有些是有标志性的意义,包括教育经费达到4%,包括校园工程的实施,包括农村的营养午餐的实施,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突破性的意义。有的是从无到有像营养午餐,有的是努力了多年达到的标志性的突破。这些成就应该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以校舍工程为例,实际上在汶川地震以后采取了一个大规模的补救措施,像这个工程的实施的确把很多年欠的帐还掉了,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来改造新建扩建校舍,使农村学校的硬件水平重新翻新,尤其是这一次的校舍工程跟以往历次的不一样,完全是由政府财政来做的,而不是靠民间借贷,它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老百姓评价都是非常高的。

⊙解读5:

解读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应该来讲去年教育投入占GDP的4%是一个历史性的进展,一方面值得肯定,但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的投入实际上还是面临很艰巨的任务。因为早在199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到在上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但一直到2012年才达到目标,现在达到4%,有的说法已经补足了教育的欠债,但是一大部分还是没有补足的。首先我国在过去这么多年里面达到4%,每年都有所欠债,现在说一年把所有的欠债补上了,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够,实际上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问题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实际上存在着非常薄弱的地方,还有教育公平问题非常严重。这是第一。

第二,即便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也不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欠发达地区的水平达到4.1%,我们4%是一个不高的水平,《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来看,如果教育经费占GDP的4%实际上无法完成目标,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都需要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理性的认识。

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怎么样把这个钱用好的问题,在2011年教育经费增加到四百多亿,12年教育经费增加四百多亿,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东西部地区学校的校舍问题、安全问题还是非常令人担忧。虽然国家增加了教育投入已经明确表示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倾斜,也做了大量的事,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的学生免费午餐计划,加强了中西部地区校舍的改进等等。但是从目前来看,投入的费用是不是能够确实改变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面貌以及投入的费用是否被挤占挪用还是值得进一步追问的。

前不久发生的学生踩踏事件可以看到学生的寄宿条件非常之差,昨天又发生学校的塌陷事件,也是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去追问的。还有校车安全事件,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现在我国的不合格的车辆大幅度存在,很多隐患问题,要解决校车问题也需要政府主导,有很多不安全的不合格的校车上路,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多隐患。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投入,另外一方面研究教育投入用到刀刃上,不要挥霍,不要被乱用。

对于教育经费来讲需要做的事情是两方面,一个要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经费投入的预算监督投入职责,我们没有这样的委员会导致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如果有拨款委员会政府必须履行职责,要不然拨款委员会有不落实的责任,如果有这样的委员会还可以让投入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仅仅由政府部门说了算,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投入和使用的机制都是政府说了算的机制。怎么投,投多少,投到哪儿都是政府说了算,存在一系列的投入不到位、投入没有用到刀刃上的问题。我们增加教育投入还要转变现在的机制,由于这两年加大了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教育公平有很大的促进,这里面对基础教育来讲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统一统筹来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nlc202309012258

我觉得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讲,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际上管到2020年,因此对于换届政府来讲还是面临着怎样去落实和执行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只有按照这个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走向促进教育的改革,才可能解决现在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这里面并不是新的政府就一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在2010年国家《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规划纲要当中积极广泛征求意见,面对当前中国教育的问题达成广泛的共识,而且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因此最主要要去落实认识推进,而不是说重新再去就这些问题一再出台措施方案,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一个方向的基础上去推进,使我们教育的改革能够持续渐进的发展。

当然现在改革之所以难推进是由于上面两方面大的问题,一方面教育改革的纲要实际上是行政性的纲领性文件,没有通过法律程序立法,从纲要改革的措施来看,它还没有得到现有法律法规的支持。也就是说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都应该修订,否则改革的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得到实施。

再一个现在放权还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主导教育改革的恰恰是教育行政部门,放权改革面临的压力很大,阻力比较大。不管是我们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改革还是现代学校建设都是涉及到这个放权的问题,因此这也是下一届新一届政府在推进教改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政府履行它本身应该履行的工作,让教育回归教育和学生的本位。

搜狐教育主持人:教育去行政化该怎么解决?

熊丙奇:这个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已经谈到,教育可以去行政化,这是一个主要的方向,这个也是限制教育发展核心的问题,可能很多的我们所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很难。

搜狐教育主持人:过去一年里面您也长期活跃在教育领域,这届政府报告里面您最关心的对的是哪一点?

熊丙奇:我看了一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着教育经费的投入来展开的,怎样扩大教育公平的问题。我觉得教育公平肯定是过去一年大家很关注的,其中有一点包括异地高考,这个也是热议一年的话题,也是落实和扩大教育公平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异地高考只是一个头,真正推进落实还是要在今年明年,能否解决这样一个事关更多学生的公平问题,这个考验新一届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方面的勇气和智慧。

(来源:搜狐教育)

4.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主题教育工作安排,结合分管工作,我到××县××镇××村,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扶贫点今年和明年扶贫工作规划,目的是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我司对口帮扶××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和党办××、××同志于6月25、26日,到扶贫点进行了调研,正值抗洪期间,一并察看了需要抢修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与县、镇、村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现场察看了计划帮扶的自来水、道路、产业扶贫、急需改造的贫困户危旧房等项目。与党委办、扶贫工作组就扶贫工作计划进行多次研究,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结合××村实际,梳理××村脱攻坚两年规划。

一、扶贫工资成效

××村位于××县××镇西北部,属边远的山区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0亩(水田1100亩,旱地300亩),山地面积1.6万亩。下辖11个自然村,共1603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59人(平均年龄50岁)、青壮年劳动力约900人(其中常住劳力不足100人),2016年相对贫困户39户124人(目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23户74人)。

前三年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0.8万元增加至8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0.6元增加到1.45万元以上,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动态调整减少16户以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以上,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改善拓宽3.8千米村内道路,使××村道路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新建村民服务中心室。公司2012年以来在“630”扶贫济困日活动中累计捐款5600万元,四次被授予××省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奖表彰,我司派出的扶贫工作队也被评为“××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和优秀驻村工作队”。

二、帮扶工作存在不足

尽管我司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开展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是基层党建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村党总支面临党员队伍老化(平均年龄54岁)、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不高、带领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党建基础比较薄弱。

二是产业扶贫仍需进一步提升。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规模小,“造血”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是对标乡村振兴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按照省乡村振兴规划,今明两年,省财政对每个扶贫村将投入1500万元。由于部分项目需要配套投入,公司作为帮扶单位,配合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公司过去三年用于××村精准帮扶资金投入总额(531万元),在××县其他6家省直帮扶单位的投入资金总额排名中相对靠后(同期省直单位平均投入为1466万元)。

四是村民的脱贫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村民主动脱贫的意识较弱,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还有待提升,特别是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热情不高。一定程度存在类似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情况。

另外,因小学撤并到中心小学,村里常住人口偏少,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制约了整体脱贫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2020年“两个确保、五个一批”要求,及“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稳定实现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防止垒大户、造盆景、锦上添花)”的整体思路,在巩固三年来扶贫工作成果基础上,加快实现××村的全面脱贫、振兴。

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到2020年,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的要求,××村在2019年末完成脱贫出列考核。实现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现行标准下23户74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0%实现脱贫,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县扶贫工作局预测2019年将超过8000元,2020年超过1万元)。

到2020年末,××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效果进一步巩固,村民生活水平、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重点工作如下:

1.抓好党建促脱贫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落地,全面推进××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2.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重点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和带动能力强的特色种植业。着力支持××村发展茶叶、茶油、柑橘、百香果、火龙果、香蕉种植等农产品种植, 其中重点发展茶叶产业种植基地(计划分两期种植100亩茶叶)。到2020年,全村柑橘种植面积达到800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50亩,带动数十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10户以上。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对进村乡道三岔水石拱桥进行重建,保障村民出行安全。该桥设计标准低、桥面狭窄、承重能力较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被认定为五类危桥(危桥的最高级别)。二是进一步推进未完成硬底化的自然村道路建设,重点推进连麻村至梅子坑等尚未完成硬化的4.5公里村道修建。三是配合建设自来水管网系统,提升村民安全饮水质量。四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提升××村人居环境水平。五是同时建立管护机制,实行群众化自治的环境卫生多元管护方式,推进农村公用设施管护和公共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六是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4.创新扶贫方式

一是金融扶贫,紧密结合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积极探索慈善信托与精准扶贫结合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我司金融主业优势,在2017年和2018年募资设立两期 “××·德睿慈善信托计划”(500万元)的基础上,引导其他省直帮扶单位及社会团体一起联合发展。二是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把××村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在目前公司饭堂小卖部团购代销渠道及自助销售的基础上试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培养电商人才,搭建网上交易、物流配送平台,优先解决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以保价收购、兜底销售等手段,让利贫困户,帮助贫困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产业发展,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

5.实施就业扶贫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围绕特色产业和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特色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开发2-3个公益性岗位(护路、卫生保洁等),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户参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6.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加快推进××村的危房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对新建住房的贫困户进行资金补助,建立健全贫困户危房精准识别认定动态管理机制,2019年年末对建档立卡23户贫困户危房及村里解决无合理稳定居住条件户全部改造完成。

7.实施教育扶贫

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实施对帮扶点的村籍学生发放助学金,重点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建立并完善贫困学生数据库,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全部得到资助,协助××镇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

8.实施兜底保障扶贫

5.2011年依法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篇五

青铜峡市总工会2011年普法

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六五”普法的启动之年。做好2011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于落实“十二五”规划,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实施,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深1

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加快依法治市进程,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簪、跨越发展,维护青铜峡平安和谐稳定营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强化法制宣传,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观念

(一)加强对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把宪法宣传教育纳入各项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有关民主法制建设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宪法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和引导单位干部职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切实加强对市场经济特别是保持经济大局稳定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

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对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二)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强化对《宪法》、《刑法》、《工会法》、《国家赔偿法》、《劳动法》、《民主管理条例》等基本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增强全系统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自觉性,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着力培养系统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使全系统人员养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严格依照法律办事的习惯。加强法制信息交流,搭建学习心得、理论文章、案例分析、执法经验等交流平台,调动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以及重大节日,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

类法制宣传主题活动,做好广泛的普法宣传工作。不断深化和创新“法律六进”活动形式、内涵和机制,开展不同时期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积极参与机关、社区、企业、单位的相关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工会法规的知晓度,提升活动效果。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监督,强化调查研究,不断创新普法依法治理体制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监督。要严格落实普法依法治理“一把手”负责制和问责制,加强组织领导,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要将“六五”普法工作纳入对各科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要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工作激励、工作保障、协调配合等机制,落实普法依法治理经费。

(二)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要对照市司法局局 “六五”依法治理工作安排,结合去年的中期督导检查,分析存在问题,查漏补缺。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机制和制度,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实施,为迎接“六五”普法验收做好准备。

青铜峡市总工会

2011年4月26日

主题词: 2011年普法依法治理计划

6.XX年关于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XX年关于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状况

1.地质地貌。立化村位于茂兰镇集镇中心,距县城34公里。XX年由立化、应昂两村合并,东临广西驯乐乡,南与本镇尧明村共界,西与茂兰镇中心相接,北面与洞湖村相邻。所辖19个村民小组,17个自然寨,全村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573户2041人。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土亩。全村主要居住瑶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全村海拔在500670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地形破碎,构成了以山地为主的地貌景观。主要以发展交通运输业、采掘业、种桑养蚕及水稻、甘蔗种植为主。

2.气候条件。立化村属东南部丘陵地带。地势东西高南北低,相对高差大,地貌类型多样,东西角为中切中山地,其余区为浅切低山地,平均海拔60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节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6℃18℃,平均年降雨量毫米,最热月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最冷月的一月平,无霜期在290天左右。该村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突害性天气少。

3、水资源。立化村地处喀斯特岩溶发育区,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紧缺,70%的村民饮用水都是靠山塘、水窑及山泉自流饮水。村内用水较为紧张,要全部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除部分组修有水窑外,必须从巴克水厂引水,该水厂离该村6公里。

4、矿产资源。立化村地理位置特殊,属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形成山地与谷地由西而东相间排列的地形,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矿种有无烟煤、白云石两矿种。

5、森林资源。该村由于受喀斯特地貌特殊影响,既有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也有非地带性的常阔落叶混交林。虽然都是杂木林,不作为用材林砍伐,但也是常年绿叶的一条生态风景旅游线,村内常年阔叶林覆盖率达95%以上,村内高望坡有世界著名的旺牌山喀斯特漏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6、交通优势:立化村交通便利,荔波至金城江公路贯穿全境,金城江至平寨铁路直抵该村更班,在村境内设有平寨、更班两个车站,是荔波南下“两广”的大门,是各矿产、农产品销售的集散地。

(二)基础设施状况

(1)全村耕地面积亩,靠小山塘小水池灌溉的田占50%,50%靠望天水,大雨无集水,天晴易受旱。由于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地形破碎,加上水利设施投资不足,生产条件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交通。到目前为止,全村19个组均通公路,但路面硬化率底,两个组硬化路正在施工中,还有两个组已于XX年5月申报硬化路改造,部分农民出行较为困难。

(3)供电及通讯。全村100%农户都用上农村电网,享受同网同价待遇,电源来自乌江线并网。电量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电信、移动、联通信号已覆盖全村19个组。

(4)给排水。大部分村民组没有正规规划的排水管道,常造成畜禽粪便横流,很不卫生。全村部分村民组供水主要依靠原简易的自来水及接水管或挑水满足用水,生活饮用水未经正规消毒,加之部分管道老化、水源点取水不够,仅50%农户用上简易自来水。

(三)村寨人居环境状况

各组均没有通过规划修建房屋。一是集约材料型,根据地势而建;二是跟随习惯性而建,大多是有一层地房。畜禽同一院坝平住,人畜混居现象普遍,房屋建筑不注意修建排水沟,加上村民卫生意识淡薄,在公共的排水沟上,谁都不愿意投资。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1、立化村离县城34公里,荔环公路、金城江至立化平寨铁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该村紧紧抓住煤炭资源这一经济支柱吸引外来客商,在开发种桑养蚕的同时,有力推动了该村的经济发展,给村民带来了经济实惠。

2、荔环公路建成使用为该村提供交通上的便利,各村民组道路的硬化为该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农民收入较以前有所增加,科技兴农得到普及,种养殖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4、加快建设新农村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故而村民积极性高,要求迫切。

5、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有带领村民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能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单一。以水稻、玉米、油菜、桑蚕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养牛、猪、鸡、鸭为主的养殖业比重大,多属传统养殖方式,科技含量低、增收幅度慢。

2、劳动者素质偏低,科技意识淡薄。农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和能力性不够强,“等、靠、要”思想意识还很严重。

3、村级卫生室处于空白,没有专业的技术医生。当地群众就地看病就医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不能发挥“三级保健网”的网络作用,亟待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配备。

4、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立化村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阶段性干旱较为严重,村内通组公路尚未健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几乎无村集体企业,经济积累少,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

6、村寨建设规划滞后,村民生活陋习普遍。村寨布局散乱,村民长期养成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和在住宅周围乱搭乱建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如何协调尊重农民生活习惯与科学合理规划之间的关系,还进一步需做更加细致和耐心的工作,并引导其走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道路。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努力,使立化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保护好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农村社会事业繁荣,全面实行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村人口覆盖率达100%;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村民自给机制。

1、产业发展问题。是引导一些特色,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群众对养黑山羊、养牛、养猪、养鸡等很有想法,但主要缺少项目扶持和资金帮助。

2、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及美丽乡村建设,现在我村通组道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我村大部分通组公路还处在下雨就路面泥泞的时代,路面硬化率还很底,群众对于一些保障日常生产生活的基础道路改善的愿望仍然比较迫切。

3、人饮灌溉工程。进一步完善。人饮和灌溉管道的建设与维修。解决我村辖下的19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和牲畜饮水问题。

4、人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立化村地处立化镇中心的地理环境,搞好周边环境绿化建设,在立化村委会所在地周围设置休憩绿化带,使其成为立化村的生态旅游中心地。利用常年绿叶树种对房前屋后,休憩绿地,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实施“四化”,即院坝硬化,道路净化,宅旁绿化,环境美化。利用宅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苗木花卉及果蔬,发展农业经济,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达到治穷增收的目的。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到XX人口增长到2055人,到2020年人口增长到2166人。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 篇七

2007年,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国家所采取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抑制, 国民经济的列车, 保持着平稳和较快的发展势头。人民群众的生活继续改善, 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007年, 我国的建筑钢结构行业, 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是在应对许许多多新的挑战和考验的过程中, 大步前进的。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钢结构行业同样面临土地紧控、电力紧缺、银根紧缩和原材料涨价即“三缺一涨”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在种种不利因素和困难面前, 我们行业的众多企业带头人和广大员工, 迎着困难而上,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不断加快改革步伐, 大力提升企业本身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充分发挥主动创新精神, 变被动为主动,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尽管不少企业, 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 但从总体上看, 全国钢结构行业仍取得巨大的新成就。以“鸟巢”、“水立方”等为代表的奥运场馆建筑, 以及各地无数挺拔壮观的, 标志性的钢结构建筑, 如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台址、上海环球以及广州的电视塔、西塔等工程, 正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肯定和热情的赞誉。建筑钢结构行业的成就, 从一个侧面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强劲迅猛的增长势头。

事实说明, 我国的建筑钢结构行业, 仍处在持续和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如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车轮不可逆转一样, 我们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在过去的一年里,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在各方面领导、专家以及广大会员单位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 认真实施并顺利完成了2007年的各项工作计划, 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也积累了宝贵的新经验。

认真总结昨天的工作, 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继续迈进的信心。我们将与广大会员单位一道携手共进, 迎接更多的挑战, 共同创造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新的辉煌。

现将2007年的主要工作及2008年的工作设想要点汇报如下, 请各位领导和各会员代表审议, 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一、20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委员会以“五抓五实现”为目标:一抓调动专家积极性, 实现提高全行业素质;二抓行业内外技术交流、实现推动行业共同发展;三抓提高工程质量, 实现创立行业品牌;四抓扩大国际交流, 实现国际广泛合作;五抓搞好双向服务, 实现年度计划如期完成。

“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扎扎实实作好每一件事”是委员会始终如一的工作信条。

(一) 调动专家积极性, 提高行业素质

专家组是委员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组专家是行业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是委员会双向服务成功的关键之一。2007年11月, 在北京多维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第五届钢结构专家组工作会议, 在北京成功召开, 共有85位专家出席会议, 这也体现了专家们对行业工作的巨大热情。本次会议对专家组成员的年龄结构作出适当调整, 不仅续聘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担任“资深专家”, 又增加了一批充满锐气的中、青年专家。并进行了换届, 让有活力、有积极性的老、中、青专家进入了专家组的领导核心。

完善相关技术文件, 是加强行业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7年委员会在这方面也组织专家积极参与, 完成了一些技术规程、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由委员会与科技促进中心共同主持的《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的编制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于2007年下半年完成送审稿并通过了审查, 2008年初完成了报批稿, 有望在今年出台。

中国正在力争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成为拥有世界一流制造水平的国家。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还必须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的管理和技术工人队伍。但众所周知, 我国建筑业、制造业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方面, 与先进国家相比, 存在明显的差距, 因为我们建筑业、制造业工人中农民工、临时工占有很大比例, 文化水平、技术能力低下。如不迅速提高员工技能, 提升文化素质技术水平, 则不能满足建筑钢结构行业的迅猛发展的需要, 不能为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整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构筑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里, 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以多种形式为企业的各级人员进行培训, 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 我们在网站中建立了专家咨询平台, 企业有问题可以通过网上平台直接与专家讨论和交流。

并利用地方优势, 资源共享, 委员会与上海金属结构协会共同举办持证上岗人员技术培训, 为提高行业人员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提升我们各会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而提高全行业各级各类人员的思想素质与技术水平, 更是行业的当务之急。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形式,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通过这一系列努力, 实现了全行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 加快行业内外技术交流、推动共同发展

经过积极努力, 在上级领导及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 2007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 于2007年5月23日在哈尔滨天鹅宾馆召开。会议期间,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共有600余人, 听取了有关行业代表、国内外专家进行多项专题技术交流, 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在过去一年里, 2007年度我们委员会和有关大专院校、钢结构企业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共同举办多种技术交流会与专题讲座, 共计1500多人次参加了会议,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为2007年行业大会征集的《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论文集。本次征文经严格筛选, 共有77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反映钢结构技术理论研究新成果的论文入选。这本书的发行也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实现了行业内先进技术共享, 开阔了眼界。

(三) 提高工程质量, 创立行业精品

中国建筑钢结构工程“钢结构金奖” (国家优质工程) 的评选工作, 已历时五年, 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 评审工作越来越规范,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认可。这一活动对促进工程管理, 提高钢结构制造、施工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争创“钢结构金奖”已成为全行业众多企业创建国家优质工程的首选目标。“钢结构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 对2007年度钢结构金奖申报材料进行了汇总和初审, 并以书面形式向评审委员会进行汇报。2007年度的《钢结构金奖》申报工作, 截止2008年3月底, 已有139个工程提交了“钢结构金奖”申报材料。评审委员会于4月30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钢结构金奖”评审工作会议, 首先分组审查, 然后进行全体会审。与会评委按照“钢结构金奖”的评选条件和办法, 本着认真负责、公平公正、一丝不苟的精神, 对全部推荐和申报的工程逐一审核, 同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认真的评议。按规定, 申报工程必须获得全体评委通过方可入选。经过紧张的评选, 申报项目中, 有78个工程获得全票通过, 荣获第六届“钢结构金奖”荣誉。

2007年国务院对各部委设立的奖项进行了清理, “钢结构金奖”为建设部保留的奖项之一。总结几年的评选经验, 结合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现状, 2008年钢结构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原“钢结构金奖”评选条件、办法 (草案) 进行修订。力求修订后的评选条件、办法, 更加合理, 更便于操作, 取消了一些人为因素。为使评奖活动更加公平、公正, 更加透明, 评审委员会将实行在网上先公示、后公布的办法, 更加符合行业的特点, 新的奖评选条件、办法, 将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努力提高“钢结构金奖”的品牌形象, 实现了提高获奖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和积极的示范效应。

(四) 扩大国际交流, 寻求广泛合作

2007年初, 钢结构委员会派员专程前往日本, 与日本钢结构协会联系洽谈有关中日合作、技术交流及委派赴日研修问题, 为委员会组织出访日本作好前期准备。于2007年7月21-30日期间由杜宗翰会长带队一行19人访问了日本, 与日本铁骨建设协会、钢结构制造工业协会、商会及市政府进行了友好会谈, 并就今后中日双方建立友好合作和交流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日方对中国近年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热情评价, 对中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抱有很大信心, 愿意与我方开展长期的合作。

同时还参观了米山工业会社、岸川株式会社及艾之株式会社。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了日方隆重和热情的接待,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日本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 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以人为本,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相比之下我们又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的一些老总说, 这次访问日本收获最大的是“差距”, 如何缩短差距, 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2007年10月上旬, 钢结构委员会组织考察团一行19人参观了美国2007年北美地区钢结构展览;同时考察美国钢结构企业, 对美国钢结构协会进行了访问。

通过对外交流, 我们深感中国建筑钢结构事业不仅要努力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水平, 要欢迎各国同行合作参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 广交朋友, 宣传介绍我国近年的建设成就, 介绍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和国内钢结构企业的辉煌成果, 争取开拓国际市场, 勇敢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的大潮中锻炼、自己壮大自己和完善自己。

(五) 搞好双向服务, 完成上级交付工作

“一为企业服务, 二为政府服务”的双向服务, 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工作的基本宗旨, 我们委员会的工作始终遵循着这一宗旨。在2007年我们认真地完成建设部及协会交给的各项工作, 2007年1月委员会受建设部质量安全司的委托, 对中国建筑钢结构工程质量进行调查。2007年1月在北京成立了课题组, 2月5日在宜兴召开了专题会, 建设部领导姚兵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课题组根据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中国建筑钢结构工程质量调查报告》 (以下简称调查报告) 分为七个子课题, 分别为:1、钢结构研发、设计及新技术应用 (由刘树屯负责) ;2、钢结构材料应用与制作技术 (由沈荣负责) ;3、钢结构相关技术标准 (由蔡益燕负责) ;4、钢结构招投标法律规定 (由贺贤娟负责) ;5、钢结构安装技术及工法 (由鲍广砲负责) ;6、建筑钢结构企业市场准入及岗位人员培训 (由张爱兰负责) ;7、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及轻型屋面体系 (由弓晓芸负责) 。《调查报告》由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彦林教授主持并负责汇总。参加课题组的还有王明贵、王寅大、顾文婕、李翠光、尹敏达、袁恒芳、刘承忠、王赛宁、严建国、肖瑾等。

课题组先后对北京、上海、广州及东北重点工程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并发放了上百份问卷调查, 召开了多次专题调查研讨会。2007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了《调查报告》课题组扩大会议, 对《调查报告》七个子课题初稿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修改意见。质量安全司朱长喜处长到会听取了《调查报告》初稿的汇报, 并重申了该课题的重要性, 希望《调查报告》能对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大面积的调查, 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行业的状况, 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2008年1月30日完成了《调查报告》的全部汇总工作, 向部里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在过去的一年中, 钢结构委员会除努力作好为行业服务的本职工作外, 自身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规范化服务的探讨。我们认为, 做好双向服务, 就要落实到以人为本, 以行业、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 提倡高效的办公模式, 改变我们旧有的办公思维。强化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法制观念, 对企业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多年来在我们付出的同时, 也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 要让企业产生“到家”的感觉, 要为企业真诚地提供服务, 并把情、理、法融入服务之中。要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和大度容人的心态来解决一切问题, 遇到行业中共性的问题, 我们与企业代表及专家共同协商, 寻求解决渠道, 要作到工作透明、高效、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委员会的凝聚力。我们将在2008年进一步加强委员会自身能力的建设, 更好为广大会员服务, 为行业服务, 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 从委员会的服务工作做起。

二、2008年主要任务

(一) 认清新形势, 面对新问题

2008年是我们钢结构企业战略转移的重要一年,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面对这一新形势, 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将具有以下特点。

1. 钢结构行业仍将高速发展

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确立了大背景。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工程等国家重大发展目标, 将逐步实施。国家一系列重要基建工作, 如北京为2008奥运而展开场馆及相配套的市政建设高潮、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广州深圳地区2010年的大运会和亚运会、天津滨海经济开发建设等等, 都将给我们带来绝好机遇。越来越多的钢结构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华北、东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一些集中地区, 这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 以及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我国钢结构企业大显身手, 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2. 迎接挑战, 不应低估不利因素

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 要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国内建筑市场许多机制、法规还不够完善, 原已存在的恶性竞争现象可能更加严峻。材料、能源的瓶颈, 在新的一年里很难缓解, 例如, 能源及钢材价格大幅上扬, 将使我们行业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随着进口商品关税降低, 外国大的企业集团, 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越来越多, 将加剧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例如, 澳洲钢铁巨头博思格公司的产品已经占有我国彩涂钢卷市场需求量1/30还多, 在我国高端建筑市场, 博思格钢铁则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该公司在江苏投资17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独资建成了具备年产25万吨镀锌钢卷和15万吨彩涂钢卷板, 并于2004年成功收购了美国百年企业巴特勒公司, 完成了博思格在中国整条生产链的布局, 实力大大加强。我们行业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 要分析全球的发展动态, 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要有足够的准备, 面对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要扬长避短, 把握时机, 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切入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市场定位, 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 努力做精、做强、做大。

3. 苦练内功, 广寻出路

我们行业大部分是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与国际接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形势下, 如何发展壮大、保持长盛不衰, 是急需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认为, 钢结构企业要尽快转变观念, 苦练内功, 广寻出路。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以开放改革的精神改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旧观念, 如改变原有的用人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尤其是用人观念的改变, 人才是企业抵抗市场竞争的风风雨雨的强大武器。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如何广纳贤才、如何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值得每一个企业领导深思。其次, 要树立远大目标, 建立品牌观念, 力造高质量的精品,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才能真正拓宽企业出路, 立足于不败之地。

(二) 委员会2008年工作重点

2008年度, 我们将在总会领导下加快步子, 更好实现“双向服务”, 努力提前和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在新形势下, 与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企业机制、转变观念对应新形势的战略问题, 协助企业开拓新的领域;

2. 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现代化、产业化的技术进步,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

3. 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 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与钢结构相配套的新型墙体材料, 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应用示范项目, 为实现钢结构住宅体系的产业化、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 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

4. 加强国际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会走出国门, 加入到国际大市场, 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能以崭新的、朝气蓬勃的面貌走向世界。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 为我国的钢结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委员会将组织更多的企业家出国考察学习, 并更加广泛的与先进国家建立友好往来和技术合作;

5. 加强和扩大网站的服务功能, 并做好软件登记及咨询服务工作;

6. 继续《钢结构金奖》评定工作, 经过五年多试行, 在行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进一步鼓励和推进钢结构工程确保质量, 不断提升获奖项目的品牌意义和示范作用, 我们将配合评审委员会做好《钢结构金奖》前期工作, 严格按照新评奖条件要求进行汇总, 求真务实, 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7. 配合国家质检总局,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做好行业名牌产品评价及申报工作;

8.2008年有关会议筹备:

(1) 6月下旬将召开第六届钢结构专家工作会议, 为行业发展、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2) 结合形势, 将于7月初召开桥梁会议 (武汉) 拓展路桥领域;

(3) 组织赴美考察团参加北美地区钢结构展览会;

(4) 根据行业和工程的需要不定期组织钢结构专题研讨交流会。

光阴如梭, 转眼之间, 2007年渐行渐远, 2008年也已过去近三分之一, 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句著名的诗句在以前我曾经引用过, 站的更高, 才能看得越远。它让人不断奋进。实现行业新的进步, 争取更大成绩, 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协调发展, 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思想, 使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 那样的充满希望。

8.人大工作年调研报告 篇八

会议强调,在2011年中国科协调研宣传工作取得新成绩的基础上,党组书记处对做好调研宣传工作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围绕调研宣传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协工作全局这一中心议题,与会同志结合文稿起草、宣传和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等主要工作,认真研讨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王春法在会议总结时指出,2012年科协调研宣传工作要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文稿起草、科协宣传和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三大工作领域,在稳定既有工作格局的基础上,争取各项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在工作方式上,要坚持分工负责、分级负责,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保持良好工作作风,部门内部搞好团结,与机关其他部门加强协作;在工作要求上要加强追踪问效,一抓到底,务求工作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科协 调研宣传部)

上一篇:家乡的油菜花四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张春瑞--小学数学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