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共8篇)
1.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 篇一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论文
新课改的春风催生了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出现,它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模式紧密融合,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形式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因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D、利用彩视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有很多具有年代气息的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人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将当时的背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方便学生解读文本。
例如,在教学《边城》这篇课文时,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爱情观和当下社会的爱情观差距较大,学生对于这样的观念感觉很难理解。同时,学生在理解主人公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上也存在困难。因为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喧嚣的“快餐”,讲究的是快捷和直白,因此怎样理解翠翠的性格特征和她的爱情就成为了教学的难点。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在课堂的导入阶段为学生们播放了八十年代的电影《边城》,在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清新自然、环境宜人的美丽边城,这里安静平和,人们善良淳朴,简直就如世外桃源。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体会文本中翠翠那种善良的性格以及单纯的爱情就变得轻松自然、水到渠成了。
学生想学、乐学才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基础。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对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有很强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将这两种形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一种期待,从而主动投人学习,这就是通过影视资料创设情境教学的最大魅力和效果。
二、鼓励自主提问创设情境,提高问题意识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时,因为学生已经接触过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对于朱自清以及他的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在课下的时候通过一些途径去了解《荷塘月色M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同时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高中生对于学习已经有了主见,对于这样的学习模式非常欢迎,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宽松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相关背景,同时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去荷塘而不是其他地方?作者在这样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情感表达在朗读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表现?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见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深刻理解,抓住了文本的主体所在。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创设提问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收获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引导快乐阅读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小说和戏剧篇目,特别是戏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也不太喜欢’那么怎样让学生爱上戏剧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人文本学习,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的同时,也有力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教材中节选的内容是关于鲁侍萍、周朴园、周萍三人重逢见面的情节,在这部分内容中,情节变化比较曲折,人物内心的心理冲突强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对于高中生来说,即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但是在抓文本的精髓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纠结的心理,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以及采用合适的语调和表情将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几个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指出表演同学到位的地方以及还有待于完善的地方,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充分理解了文本的精髓。
很多人都有一个表演梦,都希望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教师就是抓住高中生的这一心理,将他们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内容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化难为易。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爱上语文不是难事。
四、发挥丰富想象创设情境,启发深入思考
想象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想象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广阔,在已有的经验中生发出新的体验,获得新的感悟。所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文本,在这样情境中,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祝福》这篇小说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祥林嫂的经历以及造成她死亡的原因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整理出祥林嫂的经历,祥林嫂从鲁镇到改嫁。然后重回鲁镇,最后乞讨直至死亡,可以说一生的境遇非常悲惨。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是什么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谁应该为祥林嫂的死亡买单?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形成了很多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选择柳妈、四婶等这些人物中的一个,和祥林嫂直接对话,写出一个小小的剧本,揭示祥林嫂死亡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高中生的想象力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创设情境,能够帮助高中生走进文本、深人思考、解读文本的内涵,同时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让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爱上语文课堂。
2.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 篇二
面对这样一个教学现状,很多教师根据汉字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集中识字、情境识字等教学方法的渗透,今天历史的年轮踏入“微”时代,这股微课程热也吹进了小学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以其教学的“微”、艺术的“趣”、学习的“实”,有机融合先进汉字教学理念的精髓,有效提升识字写字效率。本文以荣获第十三届全国NOC微课教学比赛大奖及一等奖作品《会变的“木”》为基础,阐述教师如何巧妙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识字写字学习效率。
一、 重整教学内容,以“微”达“博”
笔者查阅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木”部汉字,发现大多数“木”部汉字都零散地出现在独立的课文中,二年级下册《识字3》略有集中认知“木”部汉字的部分,但也只是涉及了“松柏、杨柳、桌椅”这6个汉字。而微课《会变的“木”》一课,以独体字“木”为基础字,带出如“树、村、桃、标、桂,休、林,杏、李、杰,朵、呆、梨”等“木”字在上、下、左、右位置的系列合体字的识写学习,并以此为依据衍生出对“女”部、“手”部等系列汉字的深入探究。如此设计至少有三方面的理由。
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段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在小学生常用的3500个汉字中,“木”部的汉字就达300多个,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将这300多个汉字以“木”串联,展开教学,学生就能够主动归纳并识记“木”部汉字。
其次,课标中还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而小学低年段学生对细节的辨别能力不强,手臂书写力量薄弱,导致反复出现书写的问题。因此,本课从独体字“木”开始教学,重视通过对照比较“木”在合体字中不同位置的形态特征,观察、练写、评价循序渐进。再举一反三,关注更多形态变化的部首书写规则,如“女”“手”等。
最后,重新整合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将散落在各篇文章中的汉字有效地串联了起来,学生也能根据自身的识字量进行自主学习,识字量多的学生可以在掌握规律后学习更多的汉字,识字量较少的学生也能收获更多的知识,这种识字写字量上的自主,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状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效保护和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学习欲望。课程教学的“微”却真正实现学习的“厚”。
二、 调整教学方法,变“静”为“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离开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获取。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本堂微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信息技术的动态感,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来辨别不同位置“木”的形态特征。观看动态的微课视频,汉字“木”变成了活泼的小精灵,学生在目不转睛间就自主发现了其形态的变化特征。借助多媒体的动感效果,一改传统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的呆板教学,也真正调动了全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发现“木”字在合体字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后,笔者结合童歌的旋律,学生跟着动态的视频一起歌唱《会变的“木”》“:小小‘木’字真调皮,字在左,横短撇收捺变点。字在右,撇捺内收身形瘦。字在上,撇捺舒展像花伞。字在下,横要拉长托得稳。找规律,记字形,学字有法并不难。”动态的画面、滚动的字母,一下子就激发起儿童的学习乐趣。原来唱一唱、动一动,就能把汉字的书写规律牢牢记住。
学以致用,传统的识字教学经常以会读、会认、会写为目的,其实在书法的教学视域下,笔者以活动激情,让学生模仿历代名家或老师的范本进行书签制作。书签的内容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栋梁之材”“桃李芬芳”,很明显22个汉字中有10个“木”部汉字,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一大巩固练习机会,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书签,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也能收获识字、写字的成就感。
当然,微课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前的8分钟视频学习,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巩固。课堂上笔者主要以活动为抓手,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1)课堂检测:通过抢答、判断、填空等形式检测“木”在独体字和合体字中的书写要领等相关知识。(2)进阶练习:四人一小组,找、写、剪、贴“木”部的汉字,深入学习“木”部汉字。(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女”部、“手”部等常见部首在合体字中的形态变化规律。(4)创意展示:小组合作为“木”部、“女”部、“手”部等汉字创建识字家园并展示。
渗透翻转课堂理念,学生的快乐学习有课前也有课中,灵活的学习方式定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真正达到课标中指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让教学变“静”为“动”。
三、 巧设学习任务,转“虚”为“实”
微课程教学理念下的翻转课堂呈现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深入学习的两个学习时段,课前的自主学习依赖于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等,而课堂创新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检测、作业、合作、展示等环节。
在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下,传统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在翻转课堂中需要将其浓缩为8分钟。那么,如何保证在短短的教学时间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能扎实稳固地完成呢?设计扎实稳固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基于它巩固学习视频中的学习任务,课堂又基于它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学。
《会变的“木”》一课在编辑动感十足的视频教学内容的同时,配备了以闯关为形式的七个学习任务。
第一关“:木”字四个笔画要注意什么呢?练写“木”字。(田字框略)
第二关“:木”在左、在右有什么不同?练写“林”字。 (田字框略)
评一评:按照评分标准,我的“林”字得几颗星?(星略)
第三关“:木”在上方、在下方部位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练写“杏”“呆”。(田字框略)
第四关:在合体字中,“木”在不同位置的要领都是什么?读一读儿歌。
第五关:还有哪些汉字里藏了“木”字呢?找一找工具书,尝试写一写。(田字框略)
第六关:带“木”的合体字出现在很多成语与诗句中,请创作书签,并将满意的书签贴于下框中,请同伴或家长评一评。(剪贴框略)
第七关:你还认识哪些会变的部首?借助工具书找一找,为含有这个部首的汉字设计一个家园吧!(剪贴框略)
细细研究这七个学习任务,第一关到第四关的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微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教授,关注学生对独体字“木”和“木”在合体字中的书写要领,利用提问和练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课重难点。这四个任务层层递进,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分类、比较、书写、评价等学习方法的传授,为写好更多“木”部的汉字、发现其他形态变化的部首书写规则,提供了学习的脚手架。
学习任务第五关,让学生通过自主翻阅字典认识更多的“木”部汉字,达到集中识字的教学目的。学习任务第六关,要求学生创作书签。学习任务第七关,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更多形态变化的部首,利用学到的学习方法来探究它们的书写规则,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七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有基础也有拓展,能够为学生课堂的深入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将教学效果转“虚”为“实”。
3.巧设情境 快乐识字 篇三
1.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今天,我们一起去逛逛动物园,好吗?(课件显示动物园大门)
2.播放儿童歌曲《动物园》。(显示歌词:动物园里真热闹,花香鸟语多美好。老虎老虎大声叫,狮子整天睡大觉。猴子猴子满山跳,小朋友看得哈哈笑……)
【“逛逛动物园”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营造了识字活动的游戏氛围,使孩子感到心情愉悦、劲头十足,并为儿童自主识字、快乐识字奠定了基础,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
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师:小朋友,动物园可真大呀!让我们按顺序来观赏动物吧!
1.认识:狮子、大象、老虎
(1)【课件:大山背景】车子上山啦!快看,谁来了?(分别出示三种猛兽)
(2)让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出示动物名字)。
(3)瞧它们那样儿,小朋友想说什么?(引导自主交流,并相机填读有关词语,了解相关知识。)
狮子:认读名字,卡片识记“狮”字。
观察样子,说说:( )的狮子
大象:认读名字。
引导想象,打比方说话【出示:大象的( )像( )。】
老虎:认读名字。你都知道哪些老虎呢?(生自由介绍)
欣赏四种老虎【课件: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东南亚虎】认读。
师做相关介绍:现存老虎的稀少与珍贵,老虎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朗读三种猛兽名字。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凶猛的动物吗?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动物高大、凶猛的样子,再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认读,既让学生加深了感受,得到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想的能力。】
2.认识另6种兽类动物:猴子、猩猩、麋鹿、斑马、棕熊、袋鼠
(1)创设猜谜情境【课件:森林背景】:你们看,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动物们都到哪儿去了?哈,它们都躲起来,跟我们捉迷藏呢!不过,动物王国的国王说了,只要我们能猜出谜语中藏着的动物,它们就出来和我们见面啦!愿意吗?
(2)师说谜面。(出示:头像马我不是马,身子像驴我不是驴,角像鹿我不是鹿,蹄像牛我不是牛。)
学生猜谜。(点击出麋鹿图片,认读名字:麋鹿)介绍你怎么知道的?引导观察象形字的演变,识记“鹿”;对比识记:“麋”。
(3)生生互动。师提示要求:看屏幕听读谜面,抓住动物的特点猜谜。生展示剪贴本上搜集的动物谜语,进行动物竞猜。(师分别点击出另五种动物,随机引导认读名字,并自主识字)
(4)再读6种动物名,感受它们的可爱。
【创设猜谜找动物的情境让学生认识6种动物,既给学生搭建了自主识字的平台,让学生识字兴趣更浓,又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自主识记的途径和方法。】
3.认识:仙鹤、孔雀、鹦鹉
(1)【出示背景及鸟】清澈的湖水边有一片美丽的树林,瞧!有三种鸟正在这儿比美呢!
(2)认读名字:仙鹤、孔雀、鹦鹉。比较识记:“鹦”和“鹉”,评价:能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辨别读音。
(3)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鸟,你能向游客作自我介绍吗?适时评价并认读词语卡片“丹顶鹤”“鹦鹉学舌”。
【出示:大家好!我是一只 ,我 。】
(4)阅读三个相关的优美句子。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鸟?【相机出示图片】欣赏鸟,认读鸟名。
【创设“自我介绍”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鸟的世界,在自由的表达中快乐识字,既充分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紧密结合,又促使儿童养成了主动积累的习惯。】
三、诵读韵文,积累成语
1.诵读韵文,读出对动物的喜爱。
2.拓展:你知道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四、游戏巩固,培养情感
1.猜字游戏。
2.給获胜者奖励动物书签,并让获奖者领读公益广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等。
五、探寻规律,指导写字(指导根据“左窄右宽”的规律描红临写:“猴”“猩”“狮”)
六、唱响歌曲,结束新课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逛了野生动物园,我们在活动中认识了12种野生动物,还结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和词语宝宝,你们多聪明呀!我相信,今后你们不管是逛动物园还是公园,只要像今天这样留心观察、用心识字,你们就会认识更多的生字。
2.让我们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新课。
【再次唱响《动物园》时,面对歌词,既是认读,又是欣赏,还是对识字活动成果的完美展示。】
4.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分析 篇四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情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为前提,提出了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情境化识字教学中的学用相结合,二者兼顾;学科综合化、三教结合下的识字情境教学;识字情境教学的教师素质;注重多元评价,增加识字教学的后发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13-01
将识字材料和识字内容和儿童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融入到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利用儿童熟知的生活环境、具体实物为切入点,开展识字教学,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说,儿童更易认知和理解识字素材。
1.语文识字情境教学概述
“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一个学习者将要探讨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情境教育是通过对事物生动的叙述或者设置相应的环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切地感知描述中的事物和构设中的情境。
2.小学语文识字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利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
2.1.1将学生口常接触到的事物汉字化,使汉字的呈现与已知事物产生联系,比如“钢笔”“钢铁”中的“钢”,通常与“钢”字相联系的事物通常意义上都跟金属有关,或者比较坚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钢铁意志”“钢铁精神”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
2.1.2教师要积极构建汉字本体与所呈现的事物的联系,寻找汉字在相关事物上的植根点,在学生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将汉字的教学延伸,将汉字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解读,对汉字的解读不可过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和认知程度。
2.1.3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工具,创设学生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场景,利用已有条件基础将课堂还原到生活情境中,置身情境去了解汉字的整体,并且在情境中了解汉字的产生背景或相关要素。
2.2识字教学直观化呈现,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2.2.1利用色彩鲜明的图像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影像直观地呈现汉字,尤其是对于成语教学、历史典故、象形特点凸显的汉字来说,另外对有些会意字和指事字可以进行直观演示,采用直观的方式将汉字的学习建立在声、像、形、色的基础上,方式直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2.2.2直?^化的识字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地观察以获得汉字的形象特点,产生对汉字的形象记忆。
2.2.3教师要对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深入了解,能根据汉字特点和意义将汉字和某种实物或者现象联系起来,要善于发现汉字和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为了直观化识字而牵强的使汉字和事物产生联系。
2.3趣味化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兴趣化识字是指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一些方式方法使识字过程充满趣味,趣味化识字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通过媒介、方式采用使识字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的过程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符号和汉字文化的兴趣,简单机械式的灌输是学生学习汉字上的拦路虎。趣味化的识字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对汉字素材进行加工,将单调抽象的汉字利用一些方式手段趣味化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识字的内容、方式或者媒介产生兴趣。
2.4快乐中的自然情境识字。让学生去观察自然中的万物百态,观察自然现象,学生会在慢慢感受中变得好奇,在好奇心驱使之下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对各种事物现象进行启发和思考。将识字教学延伸到课外,打破课堂常规,因地制宜,发挥地理优势和环境中潜在的识字资源和渠道,还可以由学校依据当地资源自主开发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以识字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2.5自主化识字中的个性发展。
(1)在识字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汉字的自主性,还能够产生群体效应,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在同伴群体中树立榜样,以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班级自主识字的氛围,比如采用“我是识字小明星”“我是识字小老师”等方式。
(3)教师揭示识字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学生只有了解了识字规律、汉字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学生的自主识字才能成为可能,这样的自主化的识字才会收到高效。
(4)提供学生展示自己识字成果的平台,课上的短短几十分钟,往往不能将学生的个人特色和想法展现出来,建立识字成果平台给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空间,当学生的识字成果被展示被欣赏的时候,往往就产生了继续识字的动力。
(5)建立识字成果的良性发展评价体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学生识字的态度、过程、结果,都是识字评价机制的对象,对学生的识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要素进行适时、适度、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识字,适时给学生个性化的评价,端正学生识字态度。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识字过程和成果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5.巧设语文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篇五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母语学科, 然而却并不像其他的学科那样能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 就必须准备一个合理的、有趣的教学预设方案, 通过精心的设计, 创设趣味性的情境, 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四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这一课, 这篇课文内容虽简短, 但是中心却突出, 主要角色性格鲜明, 人性光辉熠熠闪耀。某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 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笔”的模式来教学, 而是创设了模拟当时历史的教学情境。这位教师一开始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了一段电影《虎门销烟》。学生无疑是喜欢看电影的, 眼球立刻就被吸引了。待到播放结束之后, 她也没有立刻引入课文, 而是提问:“同学们, 刚才你们看了这个电影片断, 有什么感想吗?如果你是林则徐, 你会怎么做呢?”教师提问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之后在这位教师的带领下, 学生们又上到讲台模拟扮演了林则徐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 全体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之后, 这位教师又说道:“同学们, 有的人贪生怕死, 有的人却伟大高尚。1849年, 林则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民族英雄。同学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课本, 看看林则徐是如何对抗外国侵略者的吧!”就这样, 这位教师引入了正式的课文内容, 而通过这句话, 学生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在教学完课文之后, 这位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资料, 讲述了这篇课文的背景,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善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 还能提供书本所不能提供的信息。结合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学生的见识, 还能以知识上的丰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发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听命于教师。在课堂上, 教师就是权威, 气氛不可谓不僵硬, 学生思维不可谓不固化。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被不断提出。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 比起知识的传授, 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以往的权威代表, 而是成为一个引路人。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和构建为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提供了基础。只有做到了将学生当做教学主体, 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重视他们的思想, 才能构建适合学生发言, 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课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的责任由教授更多地偏向于引导。因此, 学会调动气氛、巧设情境、活跃课堂, 就成了教师教学预设方案中的主体。
五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课文叫《伊索寓言》。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讲的是古希腊的寓言家伊索波斯留传下来的内涵丰富的寓言故事。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 将课堂的重点内容都放在了学生讲述自己听到过的寓言故事以及理解上。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学生纷纷表示: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哲理其实他们大多都在生活中经历过。之后这位教师又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见解, 一些妙趣横生的事情让学生哈哈大笑, 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极为活跃。之后在这位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不少学生也讲述了自己身边的或是听到过的寓言般的故事, 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慨。一堂课下来, 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但是却因此对课文《伊索寓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本中的哲理寓意也变得浅显易懂了。
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以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 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 活跃他们的思维, 如此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 教师已不能把学生当做是接收知识的容器, 学生也不能再被摁在课桌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语文课堂的主流教学方法。一堂活跃的语文课, 要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情境模拟, 通过相互作用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而不是坐等教师安排一切。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培养, 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如六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爱你啊, 中国》一课, 某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一遍课文之后,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讨论。爱国是一个非常博大但是却无法定义的概念。在教学时, 这位教师没有对爱国下定义, 而是要学生自行讨论发表看法:“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在今天我们爱国的人多不多?”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思维被激发了, 表现更活跃了, 课堂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
6.巧设教学情境,提高品德课堂实效 篇六
一、即时情境,强化情感体验
案例描述: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更上一层楼》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脚踏实地去努力”, 预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请出与学生同龄的杨杨这个角色, 出示了他生活中的四幅图。四幅图主要体现他想做宇航员,但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努力,让学生先观察图画,再辨析明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逐一指出四幅图中杨杨的做法实现不了理想, 要实现理想必须从小事做起。学生立刻纷纷表示赞同。
理未辩,意已明,再让学生结合图画讨论已没有价值。笔者及时对教学预设情境进行了调整,创设了即时情境:从学生回答中的“小事”入手,组织学生交流:对于杨杨来说,什么是大事 ?什么是小事?这大事和小事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认为:“大事”就是杨杨想当宇航员。“小事”就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锻炼好身体……不从这些小事做起, 就永远实现不了理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学过的《青蛙看海》,通过组织学生“模拟青蛙跳”的游戏真真切切体会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走好每一步的重要性。
案例评析:
在上课、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课前做了精心预设,但课堂上因为学生鲜活的个性常常让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甚至偏离了老师原先教学情境的预设。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其实不必紧张。这些不确定性中往往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 能为我们的课堂提供契机、呈现内容、营造氛围,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捕捉这些信息,调整、重组、优化,就能创设出更具价值的即时情境。
如果说预设情境关注的是学生过去和未来的生活,而即时情境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当下和正在进行的生活。即时情境更富现场化,更具感染力,更富针对性,能使我们的教学处于一种富有智慧、激情、灵动和魅力的动态过程中, 实现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够深度发掘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大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落实以生为本的品德教学理念。总之,成功地创设和利用课堂的即时情境, 课堂教学就会真实、鲜活、精彩、深刻。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预设情境和即时情境有效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学情境,实现品德课堂的高效。
二、两难情境,提升道德判断
案例描述:
在教学《我也想当升旗手》一课,组织学生讨论升旗礼仪时,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一早晨,莎莎家的闹钟没电了, 她没能及时起床。上学就要迟到了, 她快步向学校走去,来到校门口,升旗仪式已经开始了。这时,莎莎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从队伍后面绕行,她就可以准时来到教室,并把同学们的作业准时送到老师的办公室里; 如果立正行礼,她就会迟到,同学们的作业就不能及时被批改。她该怎么办? 老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立场,学生们两种选择的人数基本相当。老师不作评价,组织两队进行激烈的观点辩论, 在辩论后,又让学生重新选择。学生们讨论得异常激烈,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以及升国旗时立正行礼的重要意义。
案例评析:
曾有学者这样说:“道德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产生的。”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作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作为品德老师,我们的重任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在面临矛盾和冲突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上,多创设一些“道德两难情境”, 就能逐渐消除学生面对两难道德问题时产生的困惑,逐步帮助学生增强道德行为抉择的信心,真正通过德育活动来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
道德两难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可信、有冲突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的原则。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和失衡时,老师不要轻易表态, 而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辨 析 ,继而再作 出新的判断。 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考虑他人观点,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引导学生在自我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老师还要善于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长期创设“道德两难情境”,学生在一次次的熏陶、一次次的选择中必将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三、真实情境,促进知行合一
案例描述:
某老师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老师先问学生:“同学们 , 这个星期 天我们班 将组织春游活动,你们高兴吗?”学生们个个欢呼雀跃。老师让学生们在发下的《春游计 划书》上 写一写自己 准备带的物品,学生认真思考着,然后写下来了。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改一改等方式进行合作讨论,学生明白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物品都能要,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春游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学生又对自己的计划书进行了认真调整。调整后的计划书达到了预期效果。
整堂课, 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当高,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显而易见,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当不错。下课铃响了,学生们一下子围上来:“老师,我们真去游玩吗?”老师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学生露出失望的神情,教室里立刻有学生轻轻说道:“我就猜到是骗人的。”甚至有学生随即将写好的计划书团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案例评析:
审视我们的课堂,这样虚假的情境比比皆是,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老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编织“美丽的谎言”。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但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之时,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就会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觉得“原来说的可以和做的不一样”。当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演戏时,何来教学效果? 这或许是我们品德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听得激动,说得感动,最后却往往没有行动的症结之一。
这种虚假情境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也是老师漠视学生的一种体现。我们创设课堂情境时不能因为图操作方便,给了学生一定的刺激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考虑它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我们不仅要注意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动脑的同时, 积极动口动手,还要注意情境向真实生活延伸,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学习, 开展真真切切的实践活动。上述课例中,老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一次春游,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计划书准备有关物品,学生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促进学生知行 合一。
7.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 篇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创设情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渐进教学佳境之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一改传统地理课堂的模式,是开放的、活跃的。不同情境的设定,可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课堂情境的设定方式有很多,具体讲可以运用以下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一、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学生要有充分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合作交流,游戏是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在同伙伴嬉戏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书本中的内容,同时还能收获书本以外的知识。例如我在教授《中国行政区划》时,组织了一个拼图游戏。我在课前准备好《中国行政区》拼图,课上将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时,每组同学派出四名同学参加游戏。四位同学各有分工,第一位同学负责黑板板书,第二位同学负责选择拼块并考查第三位同学所选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第四位同学负责将所选拼块放到图中相应位置,其他各组同学负责监督,并准备参加游戏。最后,评一评看哪组失误最少,得分最高。这种让学生用游戏来巩固知识,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的教学,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运用游戏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游戏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是否有危险性,是否有充分的教学资源开展游戏,时间是否充足,课时安排是否合理。有的游戏需要借助道具,如果资源不够就不能顺利进行。二是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教师是否有必要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这些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充分考虑,否则学生只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无意义的玩耍,不能在游戏时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二、运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情境模式中最为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例如在教授《世界的地形》一节时,教学的引入就可采用以下问题:“大家知道杜甫《望岳》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谁能解释以下这两句诗的含义?他是登上哪座山而写的《望岳》?那么,有谁知道这座山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崂山呢?那么,海拔高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通过提出以上问题就可顺利导入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在一步步解决问题时学习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并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个小题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应注意不要把问题设计得过于细小琐碎,将系统内容分解得支离破碎,否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又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三、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故事中的人、事、物、境、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生动的故事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方。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认识地球》一节课时是用这样的故事引入的: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学生听后哈哈大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地球真的是球形吗?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逐渐引出课题,步步深入。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易被学生接受,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是将经验和实践具体体现的最好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对于情境创设、思维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世界的聚落》的教学中,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报刊、杂志等自己去查询,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再通过教师的课堂多媒体呈现,学生就能很轻松地获取有关聚落演化的基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很容易实现。
以上几种教学情境是从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角度来划分的,在教学中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主编.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
[2]吴重光主编.教学心理.广东教育出版社.
[3]骆伯巍主编.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8.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 篇八
一、巧设课堂情境
1.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 ,在感受中培养能力 。
人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的, 即从动作把握到图像把握,最后才是文字把握。到了高中阶段,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然而中职学生在这方面相对欠缺,因此要求教师降低难度,创造一个形象的环境,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发挥学生视觉与听觉的综合利用,在身临其境中进行联想思维。
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章第二节“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教师播放了一段中远集团货轮航行于太平洋的画面,沉闷的课堂因为这段视频顿时活跃了起来,正当孩子们看得起劲时,突然海面上雷电交加(视频经剪切处理),一个巨浪打来掀翻了船上装载的所有货物。随着同学们一声饱含惊讶的“哇! ”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该货船的损失?除了该原因之外可能有其他哪些原由? 学生经过刚才视频的“洗礼”,个个都为该货船感到惋惜,纷纷摩拳擦掌地想分析总结原因,很快总结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两大原因。教师在赞扬后鼓励同学们继续思考, 思维跟着画面中的货轮驶往世界各地,想象可能发生的风险,很快同学们便想到中东地区的战争,由此分析出外来风险。多媒体的巧利用可以变知识传授从“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使同学们“有血有肉”地感受国际贸易的复杂,在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引游戏入教室 ,在趣味中培养能力 。
心理学告诉我们: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 要从无意识关注转变为有目的探究学习, 需要兴趣的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活泼贪玩,对学习欠缺目的性,对实务的学习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而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形成。
3.体 会角色扮演 ,创设实务情境 。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特征之一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通过角色扮演,同学参与教学活动,有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见解,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课堂生动起来,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教学“争议与索赔”时,笔者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二、优化实务教学的误区
1.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
科学课程理念都是由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经验、切身经历出发。在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中,许多概念是学生生活中未曾接触过的,因此学习时学生易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因此,将学习任务和一定真实情境挂钩,将问题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能突出体现教学和现实世界的沟通,从而消除对课程的恐慌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情境贴近生活指贴近学生生活而非教师生活,引入学生熟知的事物。如讲授汇票出票时收款人抬头的写法时,我以最熟悉的现金解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学生由此很快分析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与“限制性抬头”各自的利弊。
2.创 设情境避免 “作秀 ”,应注重 “实效性 ”。
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变、求趣的年龄阶段,喜欢追求刺激和娱乐性,然而娱乐之后剩下了什么? 这值得我们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娱乐。因此, 科学的情境创设不是取决于华丽的形式,而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3.创设情境应科学正确 。
创设情境的本意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眼球,但如果盲目为增加趣味性,而忽视情境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如笔者某次公开课,为跟我校正举行的校园招聘会相结合,提出某外贸公司欲招几名保险业务员,想由此考一考学生的保险业务水平,展开该课时保险条款的授课。课后在听取老教师指导意见时, 有老教师指出一般外贸公司的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交由专门保险公司, 自己很少招聘保险业务员负责办理本公司货物运输保险业务。这席话让我醍醐灌顶,任何情境创设必须首先保证科学性和正确性, 否则不但不能对授课起帮助作用,还会误导学生,传递错误信息。
总之,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其特有的自身魅力为学生所喜爱, 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培养学生能力。
摘要:实务类课程是一门集科学性、应用性及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然而平时教学中我们通常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致反感本课程。情境教学法引入实务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分析07-17
李天凤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模式08-15
课堂情境教学10-06
《风》情境教学课堂实录09-18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11-05
情境教学让课堂活起来11-01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课堂互动11-09
语文生态课堂中怎样创设情境教学08-1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10-18
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激发思维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