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精选6篇)
1.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 篇一
巉口镇马铃薯经销协会支部联基地情况
简介
巉口镇距定西市19公里,全镇现辖18个村委会122个村民小组,6716户2766人,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37万亩,退耕还林65720亩。200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135元。
马铃薯经销协会成立于2001年,协会现有会员380名,党员20名,协会成立以来,不仅扛起了助农增收的大旗,架起了马铃薯销售的信息桥、终端市场对接的直通桥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桥,真正实现了农户、客商、企业利益的“三赢”。为了加大对协会的指导,镇上在协会中建立了支部,真正实现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协会支部建立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首先从建好班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手,制定了党支部工作职责和协会会长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真正用制度约束、规范自己,同时加大对“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今年支部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培养村后备干部2名,帮助贫困户脱贫10户,真正通过加强支部建设,通过协会的作用和会员的帮带,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二、以会员为骨干,提升洋芋良种,建立示范片带。
2009年,在协会党支部的指导下,加大“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重点在“带”字上下功夫,通过协会会员的带动作用,全镇洋芋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在马铃薯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今年,通过协会共调运良种168吨(新大坪一
级种68吨),原种40吨,新大坪原原种9万粒,庄薯3号50吨。协会支部签订订单面积2400亩,其中赵家铺1068亩。今年共落实种植马铃薯9.2万亩,种子田6200亩。2000亩以上马铃薯示范点4个、1000亩以上马铃薯示范点11个,并在赵家铺、龙滩、石家岔建立示范片6800亩,其中核心示范点2168亩,采取机械+地膜+抗旱品种+配方施肥的种植措施,在赵家铺建立新大坪抗旱综合技术核心示范点1068亩(半膜种植908亩、全膜种植160亩),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在科技培训上有新的突破。今年协会还印发了马铃薯种植宣传资料,加大培训力度,对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达到6次,全镇科技人员的培训达到8次,群众培训达到5次,对提升巉口马铃薯的产量、品质有了技术保证。
三、健全贮藏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全镇除千家万户深挖窖、搞贮藏外,在协会党支部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下,相继完成了总投资360万元、库容量达1万吨的雄关藏贮库,在西部之窗、巉口汽车站对面修建了总投资110万元、库容量达2000吨的码头藏贮库,在关川河高速大桥、祖历河畔修建了总投资130万元、库容量达6000吨的港口藏贮库,使镇区马铃薯藏贮能力达到3万吨,真正达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挖窖,广集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目的。地上兴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场,年交易量达到30万吨形成洋芋信息发布、价格控制中心,有力地带动了安定区北部乡镇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 篇二
干部知民情 解民忧
—巉口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巉口镇位于定西市北面,距城区19公里,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13.67万亩,现辖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
镇党委下设党(总)支部33个,其中总支部3个,支部30个(临时支部1个),有党员1155名,其中农民党员1058人。
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涉及干部94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5人,驻村干部58人,机关站所干部21 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镇作为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镇,为了扎实深入的开展好试点工作,我们严格依照区委《关于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党委知干部,解机制;干部知民情,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双知双解”工程为载体,以探索建立干部综合服务评价体系为抓手,以强化便民服务措施为重点,以建立健全服务制度为保障,扎实深入的开展试点工作,现将开展情况做一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扎实深入的开展好试点工作,我们把加强组织领导、制
6个,悬挂横幅18条,刷写墙体标语66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6000份,发送飞信3200人次,编发简报6期。
(三)加强辅导培训,开展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综合服务水平。
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我们把加强干部理论学习作为实施好试点工作的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镇干部学习制度》,采取领导班子带头学、集中培训学、专题辅导学的形式,按照“六有” 的学习要求,把每周星期一作为集中学习日,组织全体镇干部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全面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市、区关于开展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和会议精神。目前,服务干部人均记学习笔记达2万多字。
(四)建立三个体系,完善三项制度,靠实干部服务责任。
1、建立三个体系(“零距离”服务体系、服务群众责任体系、服务群众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了“零距离”服务体系。在15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进三访”活动,要求每月深入企业、联系村、农户开展调研走访不少于10天;在镇驻村干部中开展“四百”(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要求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50户,全年走访所包村(片)农户1次以上。截至目前,服务干部走访农户3000多户,其中,镇领导干部联系走访企业16家
次公布。
2、完善了三项制度,即学习、镇村干部综合评价、日常管理制度。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后续整改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镇党委制定和完善了《巉口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巉口镇镇村干部综合评定管理考核体系》和《日常管理制度》3个方面24项等各项工作考核和管理制度,编制了《巉口镇各项制度汇编》,对服务干部理论学习、上下班时间、请销假审批,特别是对重点服务项目从“由谁完成,怎样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综合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达到了用制度管理干部,推动工作的目的。
(五)落实七项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1、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机关办公室、计生办、民政站、合管办、综治办、司法所、财政所,文化站、兽医站、城建办、林改办、信访办等12个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的机关站所进行整合,在政府前院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确定了12名专职服务人员,配备了专用办公设备,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挂牌上岗制和受理承办制以及服务承诺制。明确规定对群众办理的事务能够现场办理的就地办理,对办理程序复杂、难度大需要镇党委、镇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后办理的由包村干部收集呈报到试点工作办公室按程序转办,层层落实,提高办事效率,解决了群众办事“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2、印发“便民服务卡”。镇党委按照服务干部认领便民服务岗位的情况,将服务干部开展的服务项目按照服务岗位、服务热
个村按照“四有” 的要求,设立了18个便民服务室,在122个村民小组设立了86个民事代办点,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的生活生产。
6、实行联系群众“一册明”。镇党委从提供社会服务、政务服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出发,为79名服务干部和1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制作了巉口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一册明”,在开展“三进三访”和“四百”活动中全面记录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困难和问题汇总后上报试点工作办公室建立台账,对涉及有关镇直机关单位办理的发放转办通知单,限期办理。截至目前,通过“一册明”征集到个体家庭服务项目839个,其中已办理724个,正在办理的91个,需要协调办理的23个。
7、开展“一帮三”实践活动。结合“三联三帮”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一帮三”活动:即1名服务干部帮扶1名贫困户,1名贫困党员,1名致富带头人。共帮扶贫困户94人,贫困党员94人,联系致富带头人94人,征集到三种对象服务项目276个,已办理119个,正在办理的157个。
(六)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我们以创先争优、责任制试点工作推动当前重点工作,以抓好当前重点工作检验活动和试点工作开展成效,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一是当前重点工作紧张有序开展。
(一)秋覆膜任务落实及进展情况:今年区上下达我镇2011
成了养殖专业村,在其他各村建立养殖示范社15个和示范户95户,发展规模养殖户400多户,建立标准化圈舍270间,引进基础母畜1170只,完成青贮氨化池419座,通过抓点带面,走好了“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
(四)沼气项目建设:镇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全镇十四项重点工作,成立了以镇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包片领导及能源专干为成员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监管领导小组以及技术指导领导小组,实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三级领导责任制,从每个村干部工资中抽出200 元作为绩效工资。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按照 “政府引导,协会运作”的原则,组建了沼气协会,按照建立村级服务网点的“七有”和“六个一”标准在赵家铺、康家庄新农村、三十里铺、小柏林、官兴和龙滩建立沼气后续管理服务网点6个,确定管护人员6名,配备了抽渣车等设备,专门负责网点服务工作,做好了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
(五)梯田建设:今年区上下达梯田任务700亩,镇上按照“项目补助,农户自筹”的原则,采取前半年修一部分,后半年修一部分的形式,在新坪、学房、石家岔等村新修机修梯田700亩,在8月份通过了区水利局的考核验收。
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镇续建项目6个,投资531.95万元,新建项目18个,投资1086.38万元,争取项目15个,投资2034.3万元,招商项目6个,投资6350万元。
三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镇上融资500万元对老街道排水、“双培双带”工程,积极开展“三链”建设、“三联三帮”、“城乡联动整推”等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今年建立党建综合示范点4个,其中“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2个,“三链建设”示范点2个。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打算
我镇“创先争优”、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在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扎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干部理论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低,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由于资金有限,部分服务项目实施难度大,服务工作还不完全到位;三是个别服务项目镇党委、镇政府有困难,需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等方面,对这些存在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服务责任、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为重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服务责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巉口镇两基实施方案 篇三
“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1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进行检查验收(以下简称“两基”迎“国检”),为确保我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水平,根据安定区人民政府《定西市安定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实施方案》(安政办发„2011‟18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为工作方针,把“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推动巉口镇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落实各校的教育工作职责为重点,巩固提高全镇“两基”水平,使全镇“两基”相关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
三、工作任务
4.岔口镇文化站文化辅导员工作总结 篇四
县文广新局:
歙县岔口镇地处皖浙边陲大洲源,与浙江省淳安县毗邻,距县城44公里,千岛湖88公里,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深山区和贫困地区。岔口镇由原岔口乡、井潭乡、周家村乡相继撤并而成。2008年村级区域调整后,全镇辖7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近2万人口,国土面积为93.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作用,抓好“领头雁”、抓准“主阵地”、打好“特色牌”,使全镇的文化建设步入了群众化、多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岔口镇领导班子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主攻方向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2名,同时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文艺特长,将有爱好、有激情、有特长的人员纳入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范筹,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宣传委员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体系和机制,把文化工作建设纳入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群众文化的良好局面。每次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镇领导都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工作人员,时间允许时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开展过程中,宣传委员全程参与,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全镇工作人员协作配合,使得每次活动都能顺利开展。日常文化活动中,大家都各司其职,服务群众,不遗余力。
二、引导工作方向。紧抓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用鲜活生动、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民俗、腰鼓、书画、电影等文化形式,通过举办体育类比赛、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近年来,该镇已建设起一支活跃的、扎根基层的文化骨干队伍。如岔口村双溪舞蹈队、大坑源村庐山舞蹈队、周家村老年舞蹈队、周家村抽司恰恰舞蹈队、周家村哈利舞演出队、金前村庙前舞蹈队及腰鼓队、岔口梯云书画协会等等,每个队伍都有一名队长级人物,他们坚持训练,定期举办活动,并且扎根群众、贴近群众,都是很好的育人载体。
三、优化资源配置。将文化建设的人、财、物落实到位,文化站工作人员专职专干,每村配备文化专职人员,挖掘民间文艺爱好者,壮大农村文化队伍;每年县文广新局拨付的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农家书屋管理经费、体育活动经费、电影免费播放经费等等,如数落实到活动中,镇财政再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一定贴补,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让群众文化惠及全镇、全民。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方大云利用自身音乐、体育特长,兼职负责辅导群众文体队伍3支;各村挖掘培养了舞蹈队“土专家”,像吴翠英、吴克勤、张丽梅、陈枝、吴萍等文化辅导员爱好者,常年带领群众练习广场舞,特别是年近六旬的吴翠英,不怕辛劳,在每次镇重大文艺活动中,担当起总导演的角色,导演全镇节目;金前村庙前舞蹈队队长张丽梅无私奉献,多次出资近3万元,为舞蹈队成员购买了音响、话筒、服装等等,被当地群众誉为“山村最美舞娘”;各村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村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全力以赴为群众文化工作添砖加瓦,出资出力,有些自己也参与到了群众文化活动中,与民同乐。
歙县岔口镇文化站
5.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 篇五
近年来,经过学校一班人的艰苦奋斗,巉口中学焕发了生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教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教师们提高了认识,他们以身示范,认真落实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文明向上的风气日渐增长。
二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不断增强。工作作风漂浮、抹牌赌博等风气已经消失,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7年、2008年中高考,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三是学校管理上档次,前勤后勤管理井然有序,教学质量考核、师德考核、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科学规范。
四是学校开展行风评议成效显著。学校先后接受了镇人大代表团的评议,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
五是学校规范了办学行为及教师的从教行为。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打造了平安校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六是教师群体稳定和谐。近年来,学校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一起乱收费行为,没有一起越级上访事件,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
这些变化,得益于领导的重视和家长的支持,得益于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学校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的落实。
近年来,学校以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提高学生的德育实效为着力点,确立了“重铸师魂、重塑形象、突出中心、促进发展”的战略目标,创造性地开展了政治思想工作,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重塑学校的对外形象。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的引领作用
重塑师魂是树立学校新形象的前提,有的放矢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校委会一班人经过调研分析,找准了问题症结,充分发挥了学校党组织、工会战斗堡垒的作用,并将每周的教师例会作为落实政治思想工作的平台。
1、加强学习,增强党性,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将《党员标准》、《师德八条》、《教育法律法规汇编》、《时事政治》作为党员、校委会、教代会成员学习的必修内容,要求他们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带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习。为方便教师们学习,学校有针对性地将《师德八条》、《党员标准》、《教师的义务》、《文明教师标准》、《班主任职责》等条幅分类装订上墙,通过耳濡目染,增强全体教职员工以身示范、依法执教的观念。学校有计划地在全体教师例会上引导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党支部定期对教师们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进行检查,并将其纳入师德考核的范畴。通过学习,使全体教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师德规范的要求入脑、上心。经过不断的检查督促和典型引导,如今,教师对于这种必要的学习已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2、充分发挥领导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树立校内典型,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
校委会一班人真抓实干,以身作则。管理上,学校推行科学管理,推行阳光政务。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出台,每一次大型活动的开展,学校总要提交全体教师讨论,一旦形成定案,也要予以公示。各种考核的结果,从不藏着掖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主、公开。教学上,领导身先士卒,校委会9名成员中,有8名任课,而且他们带头住校,带头到班级蹲点,经常推门听课,积极参加体育训练,起早贪黑,与班主任同甘共苦,与第一线教师一起摸爬滚打,体现了党性。
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模范。
李海成老师已年近半百,工作认真负责,几十年如一日。他是党员,也是校工会主席,更是高三级两个班的数学科教师。他工作认真细致,讲求方法,得到老师的好评,深受学生的喜爱。李老师家住农村,父母已经年过古稀,头痛脑热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但他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也没因此影响他的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
屠建明是九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还是九年级2班的班主任,他上班时间工作任务重,下班家里琐事多。尤其是他爱人前年做过颅脑手术,至今还卧病在床,需要人时时看护,但他因工作忙,平时无暇照顾,偶尔在自习之后抽出时间去看一下,又急匆匆赶回学校,照常工作,但毫无怨言。
这些事虽平易,但充分展示了他们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将他们作为楷模,得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可,润物细无声,同事们深受感染,自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行为。
3、定期召开党员生活会、教代会,通过生活会、教代会及时把握教师内心世界的脉动,关注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会上,学校集思广益,吸纳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顺利开展行风评议、教学质量考核、师德考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4、充分利用好全体教师例会这一交流平台。我们的教师会是富有特色的教师会,会上,除了布置工作,我们总会腾出充裕的时间,让教师互相讨论沟通,通过交流,及时化解矛盾,了解信息。学校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做好教师的疏导工作,减少工作中的阻力。
二、充分发挥了师德考核杠杆作用
师德考核是一项敏感的工作,它的顺利开展至关重用,这项工作搞得好可以凝聚人心,使学校的工作开展得省心省力,能推动学校工作整体发展。稍有差错,如果让人感觉操作不透明,结果不公正,会使教师产生怨气,甚至彼此猜疑,影响团结,使教职工无法在工作中形成合力,阻碍学校工作的发展。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抓好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的:
1、从实际出发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
我们根据区教体局下发的师德考核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了适合本校的考核方案,主要变化为:调整各子项的分值比例,腾出10分的空间,将教师的工作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所谓工作表现,包括教师的坐班、值日、病事假、教学常规、到会、完成阶段任务情况所有的教学行为,对于每个方面的情况根据教师考勤册、校务日志、教学考勤的记载进行量化,一月公布一次。
2、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与管理。
对于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我们实事求是,操作时与教学质量考核联手进行,对学生及家长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由政教处操作,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完善方案,我们保证数据客观性,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领导评价,操作时采用分层评议的方式对教师进行逐人评议,评议时由各处室根据记载对教师的工作表现下主要结论,确保工作量重、工作态度好、工作效率优的教师得到承认。
教师互评,操作时采用分组评议的方式,将校委会成员也分散到对应的教研组中接受互评。为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方案我们坚持这样的原则,凡互评分数完全一致或将自己和他人仅分两个等级的互评表,作弃权处理并扣除当事人的相应积分。尽可能地排除立场不坚定和送人情分等量分不公正的现象。
评议过程中,我们分阶段公示各方面的评议结果,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同时坚定地维护工作的严肃性,属于计算方面的错误和记载方面的不实,予以改正,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改变评价结果。
学校还建立包括师德诚信档案在内的师德档案,保持了师德师风考核工作的连续性。
3、科学运用师德师风考核结果
我们将师德考核结果和教学质量考核的结果联合运用,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近三年,我们坚持以此为依据评定了区模范和考核优秀等次,评定的结果无任何争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三、充分发挥行风评议的推动作用
学校借行风评议的东风,推动了政治思想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在领会全区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动员会议精神后,立即召开校委会会议,经过认真研讨,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方案,迅速启动了该项工作。
1、进行行风评议的宣传发动。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全区教育系统行风评议文件之后,先后召开了巉口中学行风评议教师动员会、行风评议学生动员会、行风
评议家长座谈会,同时,工会组织教师代表召开了行风评议座谈会。通过会议的召开,学校将行风评议工作的意义、内容、工作要求、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到位,使之深入人心。学校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评选了行风评议监督员,设立了行风评议工作意见箱,公示了行风评议热线电话。就该项工作的开展,学校采纳了校内和社会各界的合理化建议并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从而为行风评议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开展个人评议和集中评议。
宣传发动之后,学校全面开展了相互评议和自查自纠活动,其形式为五项评议: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领导评教师、教师评领导、教师评自己。评议活动坚持民主、公开,实事求是,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自查互查,全体教职工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找准了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为改进工作作风促进行风找到了着力点。
3、全面整改,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结合自查互查活动,学校趁热打铁进行了全面整改:一是全体教职工和学校各处室进行自查小结,学校要求大家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鼓励教师勇于面对现实,敢于亮丑,敢于揭短,对照检查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二是结合各方意见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整改,整改坚持一个原则,凡是人民群众和学生满意的、需要的,我们一定坚持,凡是人民群众不满的、客观上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坚决改正。
学校对教师的整改情况作好跟踪调查,要求大家整改要见行动,务求实效。
开展行风评议,带来了良好的效应。规范了办学行为,学校杜绝了乱收费行为;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彻底杜绝了教师乱订教辅资料行为和体罚行为;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增强了全体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稳定了安全大局,打造了平安校园;推进了校务公开,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刹住了漂浮的工作作风,业余时间的赌博风和请吃请喝风,树立了优良的校风、教风与学风。
6.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 篇六
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弘扬历史文化,培养北海青少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把文化张力变成城市活力,把文化影响力变成竞争力,并以这种薪火相传的文化‘定力’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北海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的要求,根据合浦县教育局《关于北海历史文化课堂的实施意见》,我校以“探寻魅力北海,做骄傲的北海人”为主题,以“热爱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依托,以育人为宗旨,积极开展了“北海历史文化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使我校的青少年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家乡历史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奋发向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北海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各项要求,为加强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张梓君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分管邓锦春副校长为工作组长的考评小组,以各班主任、各年级组长、少先队辅导员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实施队伍,认真制定了《山口镇中心小学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教师编写历史进课堂的校本教材并制作课件,把“历史文化进校园”作为学校本的一个重要工作,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编写课程计划、制作教师课程表。我们将“北海历史文化进校园”的任务进行责任分工,做到各负其责、密切协作、整合力量、齐抓共建,为全面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认真做好“历史文化进课堂”的落实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最要通过课堂来实现,而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北海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活动,重点在品德与社会、语文、音乐、科学等学科开设“传承家乡历史文化,感受家乡蜕变发展”的北海历史文化教育课。
1、以校本课程必修课形式进入课堂,在班会、校课程中安排,或在语文、思品、科学、等课程中穿插安排,本学期每班不少于10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家乡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渗透“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2、班主任认真备课,选择家乡的历史文化为教材,教师认真编写“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认真写教案,有部分教师制成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本学期每个班主任人均达到了10个教案,并在期末交到教导主任处保管存档,作为评先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并对活动开展效果显著的班级进行了表彰。
3、加强检查力度,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北海历史文化进课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实行了听课检查制度,规定每周一班会课为历史文化教育堂,学校领导定时听课,指导教师上好每堂课,并做好记录,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检查的一部分,保证“历史文化进课堂”的顺利进行,也使历史教育课从质量、数量上均得到了保证。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竞赛活动、推动历史文化教育课向纵深发展
为让北海的历史文化走进学生的视野,亲身感受北海历史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奋发向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熏陶“热爱家乡”的教育。
1、以少先队队活动为契机,举行全校性的关于北海、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手抄报、书法、绘画竞赛。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己通过调查、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以四、五、六年级学生为主体,以“我与家乡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征文比赛,使学生对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入脑心。
3、开展“北海历史文化”演讲比赛,让学的演讲比赛的参与中了解北海的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从而以家乡为荣,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
4、以开展第二课堂为契机,以春游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历史文化遗产----大士阁,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懂得如何保护、发扬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5、完善阵地建设,创设历史文化氛围。从环境建设入手,加强教室、学校宣传栏等阵地的历史教育宣传氛围。在学校文化走廊开辟“我爱家乡”的历史文化教育宣传专栏,做到历史文化教育进校园、历史文化思想进头脑。如: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具有浓郁的北海特色的健康身向上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等,让学生在具有家乡历史文化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巉口镇文化站工作简介】推荐阅读:
明溪口镇2010年统战工作总结07-17
小路口镇创建规范化财政所工作方案07-06
路口镇司法所2011年度工作总结07-28
腊口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及农村“135”工程汇报材料08-28
两河口镇团委调研报告08-08
2023小河口镇初级中学安全教育制度09-28
关口镇大庙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材料09-02
峡口镇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10-09
王明口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