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担当话题作文(共8篇)
1.责任与担当话题作文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职责并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实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分,职责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悄然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有必要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魂灵与肉体上感到的苦楚,这样的一个十字架,咱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无价的瑰宝——品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力历史写下绚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通过艰苦的积储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掠夺导致了他非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掉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分,他决议归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职责的。”但他答复:“是的,在法律上或许我没有职责,但在道义上,我有职责,我应该还钱。”
归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日子,寄出最终一笔“债款”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终身的辛酸和汗水完结了他的职责,而给国际留下了一笔真实的财富。
职责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检测,许多人通不过这场检测,逃匿了。许多人接受了,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国际上留下一点痕迹。接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依然活着,死了也依然活着,精力使他们名垂青史。
职责,让行将沉沦的浪子回头;职责,让弱不禁风的麦苗逐步接受风吹雨打。
职责是苦涩的,是沉重的,但是,它也是一种爱,乃至是一种最为崇高的爱。
愿咱们所有的人都把职责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职责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小而言之,在一个家庭里,作为爸爸妈妈,你要尽到做爸爸妈妈的职责;作为儿女,你相同要尽到做儿女的职责。这是不行推卸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也是社会发展不行或缺的动力,如果没有了这种职责感,不敢幻想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相同,在单位里,一个没有职责心的职工,不会很好的完结他份内的作业。而一个没有职责心的领导,会将单位领入歧途,乃至是失掉生存的余地,从而走向溃散的边缘!
英吉利海峡矗立着阿尔威船长的雕像。1870年3月17日的那次帆海,由于机件毛病,导致船舱很多进水,就在人们惊恐万状的时分,阿尔威船长果断而沉着的指挥使所有乘客和船员井然有序的转移到救生艇上,而他——阿尔威船长却与客轮一起沉入了海底,他居然忘了把自己列入待救的名单,这是何等的壮举啊!在灾难来临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把职责发挥的酣畅淋漓,正是这种职责感,这种敢于承当职责的举动,使他成为被人尊重的领导而名垂千古!
《作业就是职责》一书让我懂得了从我做起的重要性,作业无小事,把细小的事做得很到位,大事天然就做好了。面对现实,仅有能改变的人就是自己,也就是说最可怕的敌人其实正是自己。“什么叫做不简略?就是把简略的事情反反复复得做到位,就是不简略。”这是张瑞敏说的,这个道理其实再简略不过了,也确确实实是一个真理。一旦你踏上了一个岗位就选择了一份职责、拥有了一份使命。要承当职位赋予你的职责。就有必要准时按质完结担任的作业,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首先要清楚自己该承当的职责,理解自己该负哪些职责,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没有职责心的职工不是合格的职工,勇于承当职责才会被时机垂青。已然咱们选择了一份作业,就要以工作之心做好它!
2.责任与担当话题作文 篇二
一、“中国制造”背后的文化隐忧
职业教育与制造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在中国制造迫切希望提升国际形象,实现由低端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升级的今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在向世界输出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中国文化,其向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型,必然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升文化品位,担当文化责任。
1. 技职文化薄弱已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严重制约。
根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Chenery,1986年)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的综合贡献率将下降,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将逐步上升”[1]。我国依靠低端加工制造业起步的后发外生型工业化,在以劳动和资源密集优势起步并推进到工业化中期,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今天,仅增加要素投入对于提高生产率的效果已不明显,技术进步、组织创新等对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为突出。
然而,今天我国社会对于技术进步与技艺提升的热情并不高。与上世纪50-70年代更多人愿意在企业,以成为“八级工”作为人生追求不同,今天的年轻人更愿意去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对技术技能工作缺乏兴趣。工业生产领域“十万年薪难觅高级技工”之类的报道不绝于耳。这也正是导致我国工业生产整体技术水平低下,技艺不够精良,“中国制造”甚至沦为质量低下的代名词的深层原因。曾有统计显示,我国工业产品的合格率仅为70%,不良品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000亿元[2]。
一个急需技术、技艺进步的社会却未能激发起人们追求技术技艺的热情,甚至连工业生产中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成为一种稀缺品,技职文化的薄弱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大困扰。如何从制度建设入手,重塑重视技术进步与技艺提升的社会文化,如何激发个体对于技术技艺提升的热情,以破解高技能人才奇缺对工业化推进的制约,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迫切要求。
2. 工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标准缺失深刻影响着中国制造的发展后劲。
工业化进程不仅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变,更是社会文化形态的巨变。当社会化大生产彻底改变传统小农经济时代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生产方式,在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环境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工业社会的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作为工业生产主体的工业劳动者,既是工业产品的创造者,也是工业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其创造的工业文化水平,进一步决定着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观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诸多发展乱象背后呈现出的文化发展失衡的现象,并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制造的长远竞争力。一方面,诸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频频发生,凸显出工业时代社会价值标准的缺失,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与价值标准建设失衡;另一方面,大量依附于土地的农业人口向追随物质生产资料频繁流动的工业人口的转变,需要重新适应生活方式的巨变,重新思考自我实现的方式,使得工业生产劳动者主体意识的激发与提升工作,变得异常迫切。略微观察一下长三角、珠三角的工业区,很容易发现,在这些厂房林立的工业帝国里,许多生产一线的年轻人主体意识不强,既没有职业规划意识,找不到人生的目标,随波逐流,也缺乏社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踏实心态,对于“敬业”、“诚信”、“进取”等精神与个体幸福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激发工业生产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凡此种种,表明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受到文化转型滞后的严重制约,中国制造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重视技职文化的发展,这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强力支持。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面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责任,在职业精神培养与技职文化发展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回应。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责任
技职领域的文化发展与高职教育的文化自觉密切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工业社会中技职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建立在高能量的技术和对持续增长的期望基础之上”[3]的社会,工业社会所要求的持续创新和技术进步,必然反映到社会文化之中,进而要求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这样的文化发展。
在我国,由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且工业文化基础十分薄弱[4]。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层次论”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一开始是作为“本科压缩”的形式出现,职业特色缺失,与普通高教区别不明。此后,对“职业性”的强调又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根基,致使高职院校职能窄化,文化氛围淡薄,工具理性盛行。今天,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增强“高等性”,以“高等性”统领“职业性”,深刻认识并承担起应有的文化责任。
1.“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的内在本质要求。
作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高等职业教育无疑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如,高等职业教育传播的主要是技职类高深学问,与普通高等教育以传播理论型学科知识为主有很大的不同,知识性质的差异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偏重实践,侧重在实践中习得、掌握技能的教学方式,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从学科知识的“概念”、“原理”入手,以推演的方式传播知识也有着重要的不同。但是,无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多么鲜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应该是“殊途同归”,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手段和路径。只有在这样的层面上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认识高职教育的文化责任。
教育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的活动,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较高层次,应“深度激发生命、深度充实生命”。这种“深度”,一方面通过传授“高深学问”,增强个体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来体现;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深度促进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早已指出,作为高等教育主要对象的18-22岁青少年,正处在对社会、对世界认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对个体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类群”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惟其如此,才可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展示出更为深远的见识,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因此,可以说,“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责任,是高职教育文化责任的基本内容。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在学校里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是要使学生获得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的职业训练,并逐渐明白现代工业的基础,养成一种对他的工作或职业以及社会的明智态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工业的基础,从而形成笃定的价值判断与行为规范,这正是高职教育的一大根本任务,惟其如此,才可提供足以支持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
2. 技能文化与职业文化是高职教育的文化外显。
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目的达成所依托的内容与方式,必然打上“职业性”的烙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存在,应摆脱以往的“层次”局限,以更为长远的眼光看待自身的发展。与传统大学“囊括大典、兼容并包”的特点相比,优秀的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扎根于技职领域之先进文化,通过集技职领域先进文化之大成,成就其“高等性”。
首先,优秀的高职教育,必须以专业技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方式的恰当性,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存在合法性。如果高职院校不能以专业技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高职人才培养就会局限在培养熟练操作工,而混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失去其“高等”地位。同样,如果高职教育不能用技职领域先进制度、先进理念化育学生,也必然难以提供社会急需的能有力推动技职制度发展和制度文化提升的人力支持。而上述两方面,都取决于对技术、职业的理解,对于技术、职业与人类发展关系的理解。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社会对于技术发展热情不高,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对技术、职业的理解不深,不能将其与人自身的发展深刻联系起来。因此,高职教育,还应自觉承担起引领社会对技术、职业理解的重要任务,通过相应的研究、传播等工作,推动社会认识的发展,形成重视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
总之,呼唤高职教育承担文化责任,其根本是要求高职教育重新认识自身的“高等性”。脱离“职业性”理解高职教育,会使高职教育失去特色;脱离“高等性”片面理解“职业性”,则会使高职院校蜕变为职业技能训练所。只有将高等性与职业性联系起来,理解高职教育的“高等职业性”,才能深刻把握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存在的含义,也才能找到高职教育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
三、高职教育文化责任之担当
以“类型”观理解高职教育,优秀的高职教育同样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样也可以有精英教育,同样能够也应该培养出有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精英。不敢提创新,不重视研究,将自身局限在培养熟练操作工的高职发展观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只有将高职院校作为一类重要的文化机构重新定位并进行战略安排,才能真正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1. 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
将高职教育置身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予以考察反思,深刻认识高职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高职院校首先应树立起基本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这是高职教育承担文化责任的前提。
对工业生产和对高职教育的认识,都是工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对技职工作有文化偏见,影响到对以技职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加上高考录取制度推波助澜,高职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上自卑心理。对教职工而言,在与普通本科高校比较的过程中,学历上的层次意识也带来一定的心理弱势。这些从高职院校盲目追求“专升本”,以变身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动机中可见一斑。因此,今天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基本职能之外,应同时肩负起消除社会对技职工作的文化偏见这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这要求高职院校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场域,帮助学生和教师树立起专业自尊和职业自信,提振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信心。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以及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识。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文化自信,根本在于增强实力。这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深认识,加强对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更好地洞察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在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提高办学者和教师对高职教育发展的理解和自信。在此基础之上,一方面善于利用社会环境,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管理政策;另一方面,要切实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入学教育开始树立学生的专业自尊,并以扎实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热情,着实提高专业能力,使每一个毕业生都具备专业自信,“以场内之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1)之指导思想,引领技职文化的发展。
2. 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需要承载物。先进技职文化散见于不同载体之中,在今天我国社会对技职文化普遍缺乏认识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善于整理、提炼、升华先进技职文化,借助有效的制度设计,汇聚先进技职文化要素,提升文化品位,实现对社会的技职文化启蒙。
技职文化的载体既包括如企业、工业博物馆、开发研究中心等实体,也包括工业博览会、技能大赛等活动,还包括各种反映工业生产领域精神面貌的文艺作品,甚至包括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个体等。在这些载体之中,先进技职文化的核心理念得以体现,并通过制度与器物展示出来。高职院校整合文化资源,首先需要从理念上吸取技职文化的精华,凝练成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或文化理念,在理念的观照下进行制度设计,以制度和校园环境体现理念文化。
今天,我国不少职业院校已经有意识地在校园景观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引入了先进企业文化要素。然而,这种整合还更多停留在器物层面,由于缺乏理念的指导,高职院校对先进技职文化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设计和规划,难以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需要高职院校认真总结、吸纳诸如务实、敬业、进取、创新、反哺等优秀企业文化思想,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营造出相应的校园文化氛围,方可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
3. 着眼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创新。
大学精神的内核是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同样应具备对技职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能力。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当我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并逐渐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开始反思并超越工业社会的不足。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技职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吸纳对于技职文化的新思考与新理解,同时培养具备技职文化批判能力的年轻一代,以推动技职文化持续发展。
从国内工业化发展进程看,高职教育还应努力走出校门,推动行业文化发展。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行业协会等类似组织的有力推动,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不足,积极性不强。在依靠社会力量发展行业难以很快见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专业建设尝试推动行业发展。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高校教学科研的优势和便利,积极举办或承办新技术发布会、信息发布会或文化论坛等,推动技术、信息、观念在行业内、在社会上的传播,这些做法既能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又可更好地赢得企业、行业对高职教育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专业,应积极关注行业标准的开发与制定,把握推动行业标准制定的契机,提升我国的行业文化。尤其是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行业,诸如餐饮、美容、保健、酒店管理等行业,高职院校应成为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发动者和参与者,以宽广的视野推动行业标准的形成与完善,并反过来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推动行业的发展。
区域型高职院校还应自觉承担起提升区域文化的重任。通过对技职文化的提炼升华,将其与区域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提升区域文化品位,改变社会对于技术、技能工作的不当看法,进而解放思想,为营造更有利于工业发展的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深刻地指出,“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职业知能,而且还要养成他适于这种生活的习惯…”,这可以看作是强调技职文化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历史先声。对处于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我国而言,今天的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技职文化的适应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职文化的建设之中。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认识自身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才能真正办出品位,办出特色,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柱。
(夏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广东顺德528333;罗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讲师,广东顺德528333)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回应并服务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其基本责任。技职文化薄弱以及工业化进程中价值标准的缺失,迫切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以“高等性”统领“职业性”,集技职领域先进文化之大成,实现“文化育人”,担当文化责任。我国的高职院校首先应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深刻认识自身的文化责任;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推动技职文化的不断发展并实现文化育人。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化责任,技职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伯苓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中的一句话,引自申泮文.南开校训注释[EB/OL].http://www.boran.net/cqnk/maini-2.htm,2012-12-10.
[1]霍利斯.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71.转引自:陈佳贵,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
[2]苗家生.东北呼唤高级技工人才[EB/OL].光明日报.http://www.gmw.cn/01gmrb/2004-03/03/content_3246.htm.
[3]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45.
3.责任与担当 篇三
根据全总、省总关于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和娄底市总工会部署的“面心实”活动实施方案。1月24日下午,我与左建明一起来到了我对接帮扶的对像、娄底市水利水电工程队困难职工李华家。
一走进这个家庭,老工会主席李正书高兴地迎接了我们,狭小客厅的墙壁正中央贴着一张毛主席画像, 摆着一张陈旧的方桌,走进卧室,只见一张简朴的床和一个老式的衣柜,无一样现代家具和家庭设备。这位老工会主席就是李华的父亲,他立即把李华从卧室叫出来,一见李华,矮小瘦瘦的身体、苍白的脸色,说话像80岁的老人喘不过气来。她父亲告诉我们:李华今年34岁了, 由于她从小身患顽固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患顽固性皮肤病,几十年四处求医未愈,生活不能自理,婚姻也一直未成,没有一个独立的家,无工作、无收入、无房子,跟随父母生活,靠党和政府的关心,民政局给李华办了低保,每月靠186元低保生活费和父母照料度日子。她遭受疾病的折磨致使她婚姻不成,使我们伤透了脑筋,她每月高昂的医药费给全家带来重大负担,给家庭经济和生活带来难以摆脱的困境,而我已73岁了,每月仅1750元退休费,且身患严重的胃肠疾病和一些老年病;爱人65岁了,无收入来源,患糖尿病和内风湿关节炎疾病……听着父亲的诉说,李华在旁边沉默无语,眼框充满泪水。面对这个贫困的家,我心情十分难过。我将帮扶资金2000元递交给李华,李华感动得哭了。李主席紧握住我的手,“工会确实是我们广大职工的娘家,我们全家万分感谢工会啊”。我心情沉重的地离开这个家,他们3人从三楼一直送我们下楼,全家人用无奈、感激交织的目光远远的目送我们。我一直在想,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这个单位,我离开这个单位25年了,他们还是住在这个40平方米的陈旧老房子里,家庭一贫如洗,可想这个家的困境,可想李华父母几十年含辛茹苦和多么的不容易;我也在想李华遭受病痛折磨和未来单身的日子。这个曾经为工运事业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工会主席的家是值得我们长期对接帮扶啊,李华更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我将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将帮扶有关政策落实到这样的家庭,尽力为李华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二
2012年8月28日上午,我带领维权帮扶部的同志一行三人来到涟源市水洞底镇,原湖南省锻造厂,慰问贫困家庭中今年高考考上的四位大学生,给每个大学生带来3000元的慰问金。
一走到锻造厂,只见原办公楼前挂着一块锻造厂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的牌子,指导中心的梁支军书记等几人满腔热忱地迎接我们,首先我们到他办公室。他办公室非常陈旧简陋,在办公室一坐下来,梁支军书记情不自禁地说:“娘家人来了,我心里有好多知心话要倾诉呀”。
他详细地介绍:湖南省锻造厂始建于1965年,原隶属于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系省属三级军工企业。工厂于2005年7月批准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2006年10月12日,由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法律程序,经过三年的破产清算,目前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处置等主要工作全部完成。2009年10月4日终结破产清算法律程序。2010年1月29日组建锻造厂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中心仍处理原厂遗留问题。现有离退休人员1481人,未实现再就业人员400多人,当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民生问题。一是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现有1719户,其中居住在楼房的只有565户,还有1154户住的是公共房屋,或住在“干打垒”结构的危房里,有的是无房户。具体来讲:267户住在公共房屋,100户住在车间工房、值班室、养路工房、职工食堂、汽车库房、老办公房,135户挤在单身职工宿舍,567户居住在60-70年代土木结构干打垒平房的危房里,320户无房,还有7-8人三代家庭拥挤在30-40平方米住房里。二是家庭困难职工多。工厂有农转非家庭491户,涉及人数1708人,农转非家庭确属特殊困难群体,有相当一部份农转非家庭不敢用电、煤、气,只好到周边山上捡拾木柴作为生活燃料,有些家庭每月仅限用1度电、1吨水、1袋米(简称“3个1”)。三是因祸因残致使家庭特别困难。本身这些职工家庭就困难再加上重大残祸和残疾更是雪上加霜,厂里现有重症癌症病人33人,患尿毒症的8人,永久瘫痪卧床8人。患其他重大疾病的19人,残废人35人。四是企业改制下岗的40、50人员零就业造成家庭困难。400多下岗职工中40、50人员占60人,半边户困难职工家庭300多人。这部分职工技术单一,谋生手段匮乏。生活举步维艰。我们恳请上级各部门和工会组织给予高度重视,妥善解决企业破产改制后的相关实际困难。
他接着深情的说:我是一个湖南农大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分到这个厂已有25年了,青春献给了厂子,企业改制后,我还死死守着块阵地。我舍不得我用辛勤劳动和汗水建起的这个厂,我舍不得这块土地,我更舍不得与我同舟共济的工人们呀!我留在这个留守处每月近2000元的工资,住的是30平方米的房子,我每天上班都是在上级各部门东奔西跑,反映职工的困难和诉求,就是为了让困难职工群体能够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我能为他们做这些事、不多不少能解决他们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就感到无比高兴,我再苦也愿意,也感到无怨无悔。
听了这些情况介绍,和梁书记这深情的一番话,我很感动……
在他的陪同下,我慰问了4户贫困大学生,每走到一个家庭,都是住着30平方米房子,家里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其中走到胡诗宇的家庭,两间阴暗潮湿的小房子,当我们要他在慰问金花名册签字时,屋子非常的黑暗,看不见签字。我问胡诗宇母亲,“你怎么不把灯开亮一点”,她母亲没有回答,只是笑了一笑,梁书记马上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3个1”家庭,为了节约用电,两间房子共用一盏灯,我抬头一看,确实两间狭小房子门中间挂着一盏15W的灯泡。梁书记说:“在我们这里这样的家庭还不少呢”。
慰问后在离厂的路上,车内无比安静,我心情无比沉重。我忘不了改革改制后这一大批下岗失业的职工困难群体,忘不了这批职工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的困难处境,更忘不了企业改制后留守干部为民办实事的高尚精神。使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改革改制后职工和留守干部后续管理和关心帮扶的责任,感受到工会组织担当维权职责和帮扶的责任,感受到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群众学习的必要性。我作为一个帮扶中心的分管领导,一定要带着真心实意的感情,带着强烈的责任,贴心服务职工群众。特别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下岗失业的职工的困难情况,要积极向市委政府反映和建议,尽快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的下岗职工移交社区归属管理,出台规范管理文件,明确管理职责和措施,加快社区工会的组织建设,加强移交给社区归属管理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生活、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帮扶力度,确保改革改制后职工有关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娄底和谐稳定发展。
4.责任与担当作文 篇四
当我细细读完后,用心地感受每字每句所蕴含的精神,才领悟到90后肩上所担负的巨大的责任。我们要学好功课充实自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为90后的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有一颗勇于承担的责任心。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袁日涉,袁日涉从小就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积极从事各类志愿服务。袁日涉为了积极倡导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她尝试用环保蚯蚓吃家里的生活垃圾,累计消灭垃圾700多斤。她勇于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做文明的使者,这种可贵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
然而,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并不勇于担当责任。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死浙江大学毕业生的事件人人皆知,我十分气愤,我气愤的不是肇事者是富家子弟或被撞者是浙江大学大学生。我气愤的是肇事者对生命的冷漠,他刚刚剥夺了一个前途无限的生命,但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还能和朋友笑着谈着。难道这种对他人的生命极端不负责的人,不应该绳之以法吗?
90后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在家中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部分孩子任性、自私,学习态度不端正,经不起磨难,稍有不顺心,就变得玩世不恭,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部分孩子不爱护公共卫生,不守秩序,这是对集体,对国家不负责任。
5.责任与担当作文 篇五
在小学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名老师,因为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是一种使命,则你的使命是教好每一位学生,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让他们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最喜欢的老师是语文老师,尤其喜欢她教我写作文,她教我的第一节作文课让我记忆犹新。
她教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校园美景的,这是一篇现场作文,可我却交了白卷,这让她大吃一惊。她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把我带到学校里的一个小花园,这里很漂亮,这里有小桥,桥下面有许多可爱、自由自在游着的小鱼儿们,还有假山,这里还种了许多好看的花朵,各式各样的,我被它吸引了。
老师给我讲述了写这类型的作文的关键之处,我就是这样喜欢上这个老师的,我觉得她有完成她的“使命”,她让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进入初中之后,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便对老师充满了好感。在初中的时候,我竞选了生活委员,我最后如愿地竞选成功了。生活委员是负责班里的收入支出的,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仔仔细细地登记着班级里的所以收入与支出。我明白这是我的责任,班主任也时常帮助我,我也懂得了当老师需要一份责任心了。
“担当”也相当的重要,当一位老师也需要担当。
6.责任与担当作文 篇六
于是就有了歌德的一句名言:“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我们重视责任,才能把所有的爱灌注进所做的事中,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无悔于一生!
因为他们重视责任,所以才有中华民族的辉煌!
八路军——我们熟悉的军队,他们在战争中,勇往直前。因为他们重视责任,我们才安心地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他们。他们把责任时时刻刻记在心中,在战场中不畏横尸走肉的恐怖场景,为了百姓的生命与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誓死要把鬼子杀个片甲不留。
因为他们重视责任,所以八路军即使牺牲了,也坦坦荡荡,无悔于一生。
因为他们重视责任,所以才有繁华街道的整洁!
环卫工人——我们不时忽略的工作者,他们在街道上,横“扫”千钧。因为他们重视责任,我们才能每天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气。踏上干净的大路,欣赏花儿朵朵的灿烂笑容,他们起早贪黑,忍受沙尘滚滚侵面而来,忍受臭气醺天的垃圾,他们只想把自己该有的责任完成!
因为他们重视责任,所以环卫工人即使受人忽略,也潇潇洒洒,无悔于一生。
不重视责任害己害人。
前阵子,电视、网络流传——某些医院的一位医生,在手术中由于疏忽大意,在为接受手术的病人缝针时,不慎将纱布遗留在内脏。使病人再次忍受开刀之苦。
这都是因为该医生不重视责任,在操作时不谨慎,没真正地把病人的安危当成一回事,因此才有这样的不幸。
可想而知,责任,不容忽视!
课堂上,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在课室上搞小动作,说闲话,睡觉之类的,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的未来,对我们的父母不负责任吗?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即使有再多的绊脚石,我们都要调整心态,继续现在的选择。没有回头路可走,就要坚持下去,既然选择了,爬着也要走完。
因此,重视责任,无悔于自己,无悔于父母,无悔于一生!
★ 责任与担当演讲稿参考
★ 责任与担当心得体会
★ 责任与担当演讲稿
★ 责任与担当发言稿
★ 责任与担当演讲稿
★ 责任与担当高中生作文
★ 描述责任与担当初三作文
★ 初二关于责任担当的满分作文
★ 责任和担当作文
7.责任与担当话题作文 篇七
关键词:财产保险,社会责任
进入21世纪, 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处于转型期的保险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保险功能的发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 探索保险业如何完善社会功能, 担当社会责任对保险人来说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一、财产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 缓解政府压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作为一种等价交换的商业行为, 财产保险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的保障需求。一方面发挥技术优势, 通过合理计算, 为不同需求的公民提供风险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管理, 利用多种投资渠道, 实现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特别是在转型时期, 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机制, 可以极大地减少被保险人经济损失, 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政府压力,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二) 促进社会风险管理的效率。
保险机构通过风险管控积累了丰富的防灾防损工作经验。对社会公共事务应急体系的建设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现代商业保险通过设立新型险种、综合运用再保险等方式, 能够有效的化解巨灾风险造成的消极后果。
(三) 减少社会摩擦, 协调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财产保险是一种风险均摊的经济活动, 体现了“人人助我, 我助人人”的精神。以责任保险为例, 保险公司对受害方提供经济补偿, 一方面维护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对受害者的人身及财产给予保障, 有利于减少社会摩擦, 避免司法纠纷, 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并对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进步和保险业自身发展对财产保险社会责任担当的要求
(一) 社会进步对财产保险责任承担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保险环境发生了变化, 保险业经营主体大量增加, 保险业务总量大幅增长, 保险业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保险业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和要求, 即:经营主体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政府监管法制化、行业发展国际化。
(二) 转型时期保险公司自身发展的要求。
自2008年保监会70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实施以来, 财产保险行业真正迎来了转型时期。在这一持续转型过程中, 财产保险行业自身发展对增强社会责任担当也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需要。现代公司经营行为既影响到了众多利害关系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 其经营决策必须更加注重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对公司结构进行调整, 健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制, 让投资者、劳动者 (员工) 、消费者 (被保险人) 、社会等更多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 充分体现他们的意愿。只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做出准确理性的决策, 才能响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 产险公司纠结于“规模”、“效益”两大主题, 往往是做规模时忽视品质, 什么样的客户都接受;求效益时对业务吹毛求疵, 对客户挑三拣四, 甚至出现交强险拒保这种极端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财产保险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没有适应形势需要而树立相应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当前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财产保险公司必须开扩视野, 跳出狭隘的产品、市场竞争方式。深研保险的功能以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 改善社会大众对财产保险公司的认识, 获得全社会最大多数的认可, 从而获得保险公司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财产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做得不够, 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社会风险担当能力不强。当前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而有风险的领域明显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产品条款同质化十分严重。二是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供给明显不足,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于风险经营的传统领域, 如车辆险、企财险类, 而社会领域的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和信用保险以及中小企业保险明显呈现供给不足, 许多保险主体对传统领域业务倾力竞争, 甚至违规竞争, 而面对真正需要保险保障的所谓高风险业务即止步不前、畏首畏尾。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现代保险企业的责任担当是不相符的。
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足。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是保险公司利润的根本源泉。诚信、公平地对待消费者, 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 热心地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产品是保险公司应尽的责任。然而, 在现实中许多保险公司内部管理不严, 从单纯追求规模或眼前考核利益出发, 不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不足有时甚至做出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如理赔服务中设置重重障碍, 出现“惜赔、少赔、不赔”现象, 严重损害财产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
三是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 违规经营现象普遍。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普遍存在违规违法经营的现象, 通过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 很多行为不仅违反了行业行规, 也损害了其它同业的利益。
面对这些问题, 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加强政保合作, 大力推进责任保险。
财产保险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经营中主要以责任险的经营和各种政保合作项目得以体现。在政府主导下推进责任险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政府是最大的客户, 加强政保合作是必由之路。当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责任保险, 主要有机动车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承运人责任保险、雇主责任险、火灾公众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随着国家法制的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机动车交强险与商业三者险已是惠及万民, 深入人心;农业保险为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经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种责任险为社会公共安全的维护作出了保障。“交强险”的出台、“三农”保险的大力提倡、责任保险的深入推进, 都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保险业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是发展的大趋势, 只有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才能更深入地切入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也才能为行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 加强合规经营, 促进财产保险业有序、健康发展。
从公司法、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规都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合规经营, 但现实当中保险公司总是在违规行为与违规成本之间进行博奕, “擦边球”行为屡禁不止, 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一方面体现的是公司合规经营不足, 内控乏力, 另一方面显示的行业竞争乱象。财产保险公司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就必须加强合规经营, 通过规范化、法制化的行为与动作既使社会大众感受到产险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又能使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得到有序、健康发展。
(三) 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积极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长期以来, 财产保险公司受效益意识困扰, 特别是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阶段时, 过于注重自身效益的创造, 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 较少参与公益事业, 偏面认为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单位, 公益事业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就是增加保险公司的支出, 损害自身效益。公益心不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不足, 直接的结果是社会评价的降低, 最终导致客户认同度降低, 企业得不到预期的发展。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财产保险公司不仅要在基本服务以外, 积极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通过“服务增值”, 以服务获取消费者与社会的认同, 培育保险资源, 才能取得期望中的发展与效益。这种责任意识实际上是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企业公民”向社会的反哺, 形式也不局限于保险范畴, 而应从社会实际需要的大局出发, 高屋建瓴, 以树保险公司社会形象出发, 积极参予诸如献血、救灾、助学、环保等社会热点关注事业, 行点滴公益行动, 挑起的却是财产保险公司社会责任承担的大梁, 提升的是公司形象改善的是企业经营环境, 受益的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宪.保险竞争新论[M].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05
[2]吴定富.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8.当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 篇八
“正义”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但要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的界定却并非易事。当看到见义勇为的人时,我们会称赞他富有正义感;当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时,我们会感叹正义战胜了邪恶;当法官做出公正的裁判时,我们会认为正义得到了实现,法官就是运送正义的使者。从一定程度上讲,“正义”是一种主观感受,所处的社会和位置不同,对这一概念也就有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在其《法学总论》开篇即指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
“正义”是法正当性来源,也是法的终极价值追求之一。“法治”即“良法之治”,“良法”的判断标准就在于法律是否符合正义,并且通过法律的施行能够实现正义。“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实现正义的过程中,我们的法官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官被誉为“运送正义的人”,在抽象的法律规定与具体的社会纠纷之间,法官通过自己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使遭受侵害的权益得到保护,遭受破坏的秩序得到恢复,遭受打击的心灵得到抚慰。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体现于法官裁判中的才是法律,“法官是活着的圣喻”。
二、守护正义,是法官的职业目的和人生信仰
作为一名有志于将来从事法官职业的法学院学生,笔者阅读了一些关于司法的书籍和法官传记,其中大多是英美国家的著述 ,虽精彩绝伦,但毕竟与中国现实有所出入。笔者希望能够找到这样一本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国法官写作,同时作者应该具备相当的理论修养,而且勤于、善于思考,他能为读者展示当下中国司法环境和法官群体的职业状况,使法官以外的法律人、老百姓能对此有一个真切的了解;他能够从日常司法的点点滴滴中挖掘出内在的深刻含义,能够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能够对司法现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完善与改进的建议与措施。最重要的是:“言由心生”,作者必须是一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是一位热爱自己职业的人,唯有如此,他才能写出好的文字,才能使读者体悟到中国法官的心声。
最终笔者找到了这本书——《守护正义——当代中国法官的知与行》。作者田成有,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历任云南大学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云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云南省委副主委。曾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等称号,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评论随笔300多万字,出版《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中国法官的知与行》等著作9部。其“如果当事人是你的兄弟姐妹”“新闻宣传是生产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等观点,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对该书作者的关注早于这本书的出版,之前笔者就在网上阅读过他的文章,看过一些新闻报道,对作者有一些不连贯的了解。但有一点很肯定,那就是根据笔者的经验,他的著述是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并细细思考的。
三、《守护正义》主要内容介绍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的封面上写道:本书希望和三种人进行交流对话,法官、社会民众和所有法律人。刚看到时笔者有点不解:为何要强调社会民众?普通百姓是否能够并有必要了解法官的所思、所想、所为?直到读完全书,笔者对作者的用意才有了一点理解。
翻开目录,一共十章内容,作者首先从思想意识领域对法官的职业魅力、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进行论述,体现了道德良知和公平正义信仰作为法官安生立命之本的重要地位。作者语重心长的写道:“对法的信仰不是去信仰由人去制定的死的法律规范,而是信仰法律规定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 “守法不是在法的强制威慑下的被动遵守,而是发自内心的来自精神层面的自觉与主动。法治不能靠制定了多少法律来保证,而要靠坚信和坚守的理念,没有理念,法治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 法官作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如果“不能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对法律事业、法律工作的热忱投入,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失去了合理的信念支配,我们很难说他能合格的胜任他的工作” 。一般人只能从表面上或者依自己的想象对法官做出刻画和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这个职业是什么样;并经过自己的思考,指出它应该是什么样,以及从“实然”到“应然”的改进路径。本书作者就是本着这样的宗旨,怀着对自己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对法官职业精神层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发出呐喊:“法官应当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去维护公平正义”。
在法官的实际行为方面,作者针对法官职业的特点,分别从法官的职业思维、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从法官思考、裁判、行为举止、危机处置等角度,为读者全面展示了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成为一名优秀法官所要达到的各项标准。虽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了六年的法律,并参加过多次法院实习,但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对法官这一职业的理解还是不够甚至是有些偏差的:法官并不是像美剧中那样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初学法律者心目中的“法律适用者”——严守法律程序,仅仅依据法律规定作出裁判。法官是一个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职业,法官的言行举止都会给社会大众传递超出其个人意义的信号,尤其是法官与律师的关系问题,向来是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同时,法官处于社会转型期法治建设的最前沿,是“刀尖上的舞者”,履行职务时不仅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言慎行,在工作以外,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作者总结出了法官行为的“六自”,即自重、自律、自省、自警、自制和自励。这是一位法官对同行的告诫,对法学学子的激励,同时,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承诺。
最后,作者从法官职业保障和职业教育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当下法官职业面临的困境和法官职业教育的缺失,指出:“法官职业是一种高风险职业,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承受者,法官捍卫正义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作为后盾和支撑。法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也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法官,当各种干扰、压力指向法官时,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能给法官撑腰壮胆;当法官遭受不公平的指责时,必须有相应制度为法官排忧解难。” 针对目前法官职业教育存在的問题,作者提出了法官终身教育和完善法官教育培训的路径和方法。这些建议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非常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
四、《守护正义》的主要特点和贡献
(一) 当代法官的知识要求:深厚的法学功底与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本书洋洋洒洒40余万字,道出了作者对法官这一公众熟悉又陌生的职业群体的思考与感悟。虽然讨论的主题非常严肃,但阅读的过程却并非枯燥乏味,相反,就如同在与一位博学而又睿智的长者在和风中轻松交谈。作者优美流畅的表达、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诗歌般朗朗上口的语句飘散在书中,使读者得到一种文学上美的享受。同时,作者严谨的逻辑推理、说理充分的观点论证、翔实的资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使本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应该得益于作者的教育和职业背景:法学专业出身,并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大学教授、省政协常委、省高院领导。系统的法学教育使作者具有了深厚的法学素养和扎实的写作功底,书中引用名人名言就如同信手拈来,不仅包含《诗经》《论语》等古文文献,还包括近现代国内外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书籍。作者学贯古今、中西合璧的学习、研究能力令笔者惊叹,也切实感受到了作者在书中所言的意义:“深厚的法律素养、精通的业务素质是法官的首要条件,是法官公正司法的基础。” “在知识面临升级甚至改版的时代,法官不是靠一纸文凭就可以享用一生的,只有不断接受教育、培训,提高内在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准确裁断各类案件。” 如果说熟悉法律规定,能依法判案的法官是一名合格的法官,那么一名优秀的法官应当是个伦理学家、政治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法律宣传家 。作者是这么写的,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也提出了这些要求,他也做到了这些要求。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笔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在自己平时学习中被忽视、却是将来从业中相当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发现了自己的提升空间,这是一本书对读者而言最大价值之所在。
(二) 当代法官的司法要求:务实亲民的工作态度和案结事了的解纷能力
笔者认为本书的最大特点和贡献在于作者以一种务实的态度,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出发,从司法实践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对法官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和定位。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简单的“移植”国外经验和前人论述,而是通过自己的司法工作经验积累,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作者也没有用华丽的语言将法官职业描绘成高贵的、精英化的、远离群众的群体,而是强调法官应当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必须坚持司法的人民性。法律职业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技术性行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这一职业。同时,伴随着法律职业的专业化,不可避免的造成法律人对法律知识和操作的垄断。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比如过分注重程序性问题和细节问题,减少了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关注;裁判渐渐形式化,只重视法律规定的适用,不重视甚至不考虑社会伦理、百姓期待、国家政策等与争议解决息息相关的法外因素,导致判决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不佳,当事人申诉、上访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中国古代缺乏法治传统,实行“人治”“礼治”“德治”,立法上“重刑轻民”,老百姓的权利意识淡漠;从社会结构上看,正如费孝通先生精辟指出的那样: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现实,对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对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反思,一针见血的指出:忽视当事人诉讼能力的高低,片面强调法官消极中立,过分强调诉讼的抗辩性,可能导致实质正义的消失。“以事实为依据”的司法原则极易转变为“以证据为依据”,不重视对客观真相的探求,不可避免的导致判决认定的事实与案件事实发生背离。虽然“法律真实”难以甚至不可能再现“客观真实”,但是,尽量查清案件事实,使二者最大限度的接近,仍然是法官的职责所在。“过分倚重程序正义的价值,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处于弱势地位的一部分社会民众利益,导致实体的不正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和国情,法官在追求程序正义与民众需要之间,需要不断地反思对实体正义的追求,要更多地侧重于对实体正义的探求,更多地考虑社会民众对法律实体正义的深切感受,而不是罔视实体正义。” 作者回顾了“马锡五审判”的司法价值,强调了司法必须走“群众路线”,法官判案要综合考虑情、理、法,不能“只见案件不见人”,进行机械司法。同时,作者也未不加区分的全盘接收“马锡五审判”方式,而是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提出:“在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乡土基层仍呈现极浓厚的乡土特征、情理特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区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分阶段、分区域地推进‘马锡五审判方式’。”
“对司法公正的评价,可以有两种标准切入:一是法律标准,一是社会标准。” 对于诉讼的目的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受损害的权利提供救济,二是解决社会纠纷,恢复社会秩序。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的。在一些案件中,当事人争的就是一口气,权利、利益倒是其次。到法院就是为了“评理”“讨说法”,此时,法官单纯讲些法言法语,不了解案件背景情况,不考虑当事人的诉讼心理,就可能“案结”而“事不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法官忽视了裁判的社会效果,导致严格执行法律的裁判未实现定纷止争的目的。“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价值判断标准,必须要兼顾和平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两者的统一。” 这是一位法律实践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忠告,没有对中国司法环境的深刻了解,没有为老百姓运送正义的职业追求,就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观点。记得当初学习民事诉讼法时,笔者就一度认为美国的“正当程序”(due process) 原则是如此符合诉讼理论,具有“作茧自缚”效应的法律程序是如此具有正当性基础和效率追求,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是保证法官公正、贯彻当事人责任自负的最佳选择。但当笔者到法院实习后,发现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符合程序正义标准的裁判结果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在一些基层地区,发生纠纷后,往往会请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进行调解处理,作为裁判者的人很少懂得法律,但他们做出的决定却能得到认同和执行。“事实上,在任何社会里,优秀的司法者,无论是职业的还是非职业的总是那些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理解的人们,是那些有相当丰富社会生活经验的人。” 作者在书中告诫法官要“依法”但不能“唯法”,不能犯法律教条主义的错误。
德国法儒拉伦茨指出:“法官是针对具体的待判案件而从事法解释工作。” 在第八章“法官的职业技艺”中,作者探讨了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解释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法官解释法律的必要性和分析法律解释的方法后,面对遵循规则还是超越法律的问题,作者认为:“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实用主义任意超越法律的局限和危险,因为,视法律规则的主导地位而不见,不仅会从跟不上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也会导致司法专横。” 这一观点或许略显保守,但确实是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当我们赞扬英美国家判例法制度所具有的灵活性,羡慕“法官造法”在弥补法律漏洞时所具有的实用性时,无意识中犯了“纳什纳错误”,即在批评了某一制度存在的弊病后,自然地认为另一制度是它的最好替代,这一过渡和选择是缺少逻辑基础和实证支持的。毫无疑问,公平和正义是法的价值追求,但是,稳定性、可预期性也是法的价值追求,“朝令夕改”的法律将使老百姓无所适从。
(三) 当代法官的危机应对要求:临危不避的心态和真诚应对的技巧
针对近年来司法系统发生的多起突发新闻事件,作者特别提出法官应当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正确处理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总结这些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法院处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深挖引导不力的根源,并提出了应对这类事件的新思维。新闻媒体对社会事件具有的发现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是不容小觑的,同时,新闻监督也是社会公众监督司法机关的重要途径。恰当的新闻报道能够起到法制宣传、教育民众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但是,新聞报道的特点:关注的通常是具有政治性、道德性的案件,报道具有结果导向,突出、渲染一些与法律问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但容易煽动民意的细节,突出故事性,忽视案件处理的程序和证据,弱化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新闻媒体,防止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是新时代背景下法院和法官面临的新课题,作者在本书中的观点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值得同仁们学习、借鉴。
除此之外,作者还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对法官的司法行为、社会行为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为树立并维护法官这一“正义的化身”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并树立司法权威,法官必须廉洁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论及法官的职业困境时,作者客观的展现了法官面临的职业内外矛盾、承受的身心疲惫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笔者认为,通过让社会公众知晓这些现实,了解法官职业所处的客观状态,对于赢得社会对法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也许就是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与社会民众进行交流的原因之一。
五、守护正义:大道惟艰,迎难而上
要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回顾自己阅读《守护正义》后的心得体会,对于现在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的笔者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本书丰富的内容难以用一篇简短的文章进行概括,作者深刻的思想精神也非笔者一时能够透彻领会,这些都需要经过亲自阅读本书才能得到充分的了解。笔者抱着学习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获得知识和启发,阅读过程中常常因书中的一句话、一段论述而陷入思考:自己的观点与此有何不同之处?产生差异的原因何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官?掩卷沉思,正义值得我们永远追寻、捍卫、守护,虽然这条道路注定崎岖和坎坷。
大道惟艰,迎难而上。谨以此文,与法律界同仁共勉。
【责任与担当话题作文】推荐阅读:
论责任与担当10-03
校长的责任与担当06-16
责任与担当的演讲稿08-14
试论中国梦与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07-06
人要有责任有担当满分议论文作文09-19
生命成长担当责任10-03
如何增强责任担当意识07-05
心怀责任_敢于担当11-09
忠诚责任担当演讲稿06-16
弘扬沂蒙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