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

2024-08-31

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共8篇)

1.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 篇一

落实课堂规则

维护课堂纪律

提高课堂效率

刘阳

十九中 落实《课堂规则》 维护课堂纪律 提高课堂效率

刘阳

十九中 维护课堂纪律的必要性

我们实行的是班级教学制,是把几十名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进行教育。如果老师授课时学生嬉笑打闹讲话,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考试就想作弊,这样的班级班风学风会好吗?学习成绩会优秀吗?回答肯定是:“不会。”因而。一个班级要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

《师生课堂规则》实际就是规范老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一个明确要求。落实课堂规则,就是通过老师的组织而形成的良好的课堂纪律。我们面对的是看似成熟的学生,但他们自制力不强,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教育,他们也希望老师能在背后以咨询或情感支持的形式给予帮助。所以。在课堂规则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言行举止对班级纪律和学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候课

课前两分钟的准备阶段,老师候课、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端正坐姿,平复课间情绪。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随时随地的关注着他们,与他们“同在”。这能使学生尽快安静下来,自觉约束行为,从而减少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课前候课不但为上课做好了准备,更让课前纪律得以加强。

二、课前准备充分,明确学习目标

要保证课堂上的纪律,课前的投入少不了。如果老师课前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就会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不流畅、节奏过慢,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注意力涣散,课堂纪律就不能有效保证。因此,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老师的课前准备是关键。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才能得心应手,不断给学生提供连贯的“信号”。

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应该是难易适度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堂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问题时,老师应注意兼具多样性、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上,课堂流程顺畅,老师有的放矢,学生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既减少了老师组织课堂纪律的时间,防止了许多纪律问题的发生,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维护课堂纪律,针对课堂问题,找出应对措施。

虽然我们对课堂组织有一定的预设,但我们又无法完全预见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在问题出现时,老师应作出恰当的反应,以维持课堂纪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违纪情况及应对措施:

(1)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是一些暂时性的干扰,老师通常只需进行非言语性暗示。例如:用目光示意或者走到她们身边轻轻敲一下课桌,这样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专心听讲。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制止了不良现象和行为的继续发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进程的双重效果。

(2)对于部分好面子、虚荣心较强的学生,如果教师当面制止,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教师用较委婉的方法去制止其不良行为,如挑违反纪律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注意力,也可以起到声东击西的暗示效果。

(3)对于那些想故意吸引老师注意的学生,教师的干预往往成为对其行为的“奖励”并强化了这种行为。对这种情况,老师采取有意忽略的态度,装作视而不见,也能起到一定效果。或用简洁、明快、坚决的语气,点出学生的名字,并指明他们应该做什么。对他们的违纪行为不强调,尽量淡化,多从正面引导。

(4)如果学生仍出现问题,恰当的惩罚有时也是必须的。对个别不求上进,故意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在课下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如严厉批评、写检讨、警告等,在处理学生不守纪律的问题时,教师应避免与学生争执和发生口角、甚至体罚。教师发怒是一种激进的表现,只有师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才能处理好课堂问题。

遵守课堂规则,教师要公平合理,更应以身作则。课堂规则应有连续性和严肃性,教师不能随意的更改规则或曲解其内容。

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处理课堂问题,教师一定要认清真正的问题所在,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做出有效处理。只有巧用科学的方法,师生齐心协力,才能呈现出“活泼、守纪、有效” 的课堂,才能保证教学成绩的提升,才能达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和谐境界!

刘阳

十九中

2012年12月2日

2.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 篇二

深圳市晶宫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俊强

本届峰会的核心议题为“机遇与挑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深刻议题,也是所有建筑装饰企业正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下面我将就这个议题谈一谈个人见解。

一、现状与趋势——产业运行环境复杂,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装饰行业所面临的产业运行环境和市场发展趋势,概括起来就是一产业运行环境复杂,发展前景广阔。

1、中国经济不是周期性调整,而是一种结构性调整。

的确,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容乐观。目前经济数据的走弱、增长速度的下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深层次调整。周期性问题,就跟冬天得了感冒一样,过段时间就好了。但是结构性问题,是内部得了炎症,如果不动手术,光吃药是好不了的。因此,必须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而调整的力度和速度,将直接决定经济复苏的效果。对于我们广大企业而言,将无法避免面对经济的上上下下,也无法避免将会面临的风风雨雨。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色,就是一批一批优秀的东西倒下去,一批批新的出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面对,坚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少听一点天气预报。一个好的企业,最关键是在冬天能活下去;最可怕的是,春天到了,已经不在了。

2、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猛,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不是只有给你唱赞歌的人是好人,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会指出你的毛病来。对建筑装饰行业而言,过去的十年可谓是“黄金十年”,依靠国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形势、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确实太顺了,繁荣之下其实忽略和掩盖了许多问题和危机,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缺乏创新。我们经常说中国三十年走了西方两百年的道路,你凭什么走人家两百年的道路?很简单,人家修路我们走路,我们的发展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全是建筑在别人给我们创造的基础上,我们只是拿来.所以,我们是模仿经济,不是创新经济。整个大建筑行业正在积极倡导的“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理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国家了,引入国内也就才十来年时间。我们必须要强化创新的意识和力度,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配套工厂社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百强企业当中很多都有自己的配套建材加工厂,初衷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这本无可非议。但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这一类企业自建专属配套加工厂,占用了企业和社会大量的资源,但与社会化的专业工厂相比,生产效率并不高,市场竞争力并不强。装饰行业工业化是大势所趋,但工业化最基本的特征是社会化,而不是自给自足。充分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才是实现装饰行业工业化的关键。

经营潜在风险加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垫资经营已成为一种惯例,但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不佳,这种垫资经营的风险在逐步加大。我们一些装饰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化让人胆战心惊,从去年有几千万甚至好几个亿的现金正数,到了今年就变成几个亿的负数了,这种大规模垫资经营的方式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缺失、资金链断裂,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致命打击。

3、新型城镇化将给建筑装饰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国策,也是宏观经济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基本途径。那么,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怎么走?必须走老城区加新城区加新社区的路子,新社区是什么?就是今天的新农村。新农村的房子已经盖好,很多东西正在修建,最后会形成新社区,公共服务到位了,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用社区管理方法来管理这些新社区,就是中国城镇化的一部分。中国要实行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什么意思?是指农民不仅要进入老城区、新城区,还在新社区,这也是城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为建筑业、装饰装修业、建材业等组成的产业集群提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4、绿色装饰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循环经济框架、初步建立低碳经济运行架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第一家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建筑装饰企业,晶宫装饰一直致力于将环保与低碳的理念带入整个行业,让更多的建筑物在低碳、环保的设计和施工中交付使用,创建绿色环保家园。建筑装饰企业实践绿色装饰,不仅将享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可增量的利润来源,更是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所获得的也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据我了解,今年1月29日,中国安徽绿色装饰材料产业园项目在马鞍山市正式开工,该产业园是打造“一基地四园区”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建设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研发检测、直供式交易中心等产业链项目,意在打造长三角区域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直供式交易平台。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在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因此,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形容建筑装饰行业所面临的产业运行环境和市场发展趋势是再合适不过了,关键看装饰企业如何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从挑战中寻找机遇,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

二、应对策略——良性竞争与合作,开拓发展新路

那么,如何应对建筑装饰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呢?我认为核心在于能否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氛围”,即对内依靠良性的竞争提升行业内主流企业的竞争力,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提倡良性的竞争,而不要混战;对外做到统一行业标准,形成行业合力,维护行业共同利益。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夯实基础,提升管理

我们很多企业的业绩,与几年前相比,确实翻了几番,但我们的管理水平却相对滞后,在我们经营业务不断扩张的今天,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项目管理中的组织策划、流程管理、深化设计、材料采购、人才配置、劳务安排、质量及进度控制、施工工艺及方法布置等等,都需要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准确化,效率化,最优化。时代在进步,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否则,扩张得越快,管控就越脆弱,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差,我们应该从盲目的扩张中看到危险的信号。只有在完善了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下的扩张,才是健康的,稳步的企业发展之路。

2、体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经常会有一些企业老板感叹自己实在是太忙了,我觉得一个公司,如果老板特别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政党以及如今伟大的商业领袖,你去看看,有哪位是整天忙着做事的?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如果整天忙着做事,就失去了领导者的价值和意义。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作为老板的你很忙,那就该认真反思一下,是不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是不是没有花时间去培养得力助手?不要整天把时间都用于寻租,应该多关注企业内部的治理。民营企业初期通常是家族企业。家族经营制有利有弊,企业规模扩大后,改制为股份企业是大势所趋。要按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这样有利于实行委托代理制,能人接掌大权.不限于家族成员;有利于产权开放,实现上市融资透明化;有利于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3、抱团互助,维护行业共同利益

我们建筑装饰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奇低的市场集中度是当前的显著特点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年营业额还不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这充分说明我们这个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有足够的胸怀,共同把市场做大,将最终实现行业结构的改善和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前面提到的垫资经营的问题,虽然是行业惯例,但我们百强企业能否联合起来建立统一对外的行业标准,适当控制垫资比例,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呢?我们应当要培育一批优质装饰服务商引导广大装饰消费客户的正确消费理念,为广大客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做到客户不无理性的压价,我们自身不恶意竞争,从而引领建筑装饰市场健康发展。现在我们一些企业,为了争夺业务和打压竞争对手,不惜恶意竞争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残杀的地步,这样是不可取的。

4、强化创新,拓宽发展视野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创新”一词格外引人瞩目。有关专家在解读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时也谈到,必须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建筑装饰企业的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营销入口的创新。什么叫营销入口?我的理解营销入口应该是营销体系中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环节。以建筑装饰行业为例,大部分的项目业务信息来源于业主单位这一块,而比建筑装饰企业更早获取项目信息的还有很多单位,例如相关投资顾问公司(例如酒店管理公司等)、建筑设计单位(土建)、各大总承包特级企业等,因此与这一类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可以看作是对建筑装饰企业“营销入口”的创新建设,将给企业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先发优势。

行业边界的创新。不要局限于固有的行业范畴,可考虑在行业边界之外寻找机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去年9月,国内着名的家电卖场一苏宁正式推出了“苏宁私享家”品牌。旨在整合行业资源,为中高端家庭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全系列智能家庭解决方案,从产品端上看,可以提供包括中央空调、中央地暖、中央新风、中央净水、智能家居等八大产品系列在内的专业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和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项业务看上去还是家电卖场在整合打包销售家电产品,但实质上已经涉及到了室内装饰的很多范畴,是依靠拓展行业边界发展新业务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建筑装饰企业关注和思考。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一强调客户体验,营造生态圈。在体验经济概念里,产品和服务可以一样,但体验一定千变万化。体验经济最重要的一点是价值的共同创造,原来的商业模式是封闭的:企业为替用户创造价值,而体验经济2.0时代,企业要在整个商业模式里构建开放空间,让客户参与创造,这会对多数商业模式造成巨大变革。例如,我们有没有想过将传统的建筑装饰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呢?利用我们建筑装饰企业在装饰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专业实力与积累,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提供海量的设计与施工解决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在线为客户提供展示和互动体验平台,提升客户的参与性、自主性和体验感,对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将会是一次颠覆。未来的商业模式将是生态圈的竞争。传统商业模式拼的是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当上升到生态圈竞争的时候,就不是问“是否比别人玩得更好”,而是问“在和谁一块儿玩”。生态圈与原有的商业价值链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链模式强调如何利用企业已经拥有的,即内部资源形成竞争优势,而生态圈则强调企业如何通过建设一个价值平台,通过平台借助、撬动与己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的能力,进而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5、有效服务,赢得客户心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否成功占有顾客心智资源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很多企业在说“我们的市场定位是××”时,本意上只是在说“我想做什么”或“我要做什么”,却没有真正站在目标客户心智的角度,未能解决“我能做什么”的问题。特劳特定位理论的本质就是利用品牌去占有顾客心智的某种“心智资源”。一旦通过成功定位,占有了某个心智资源.就有机会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如何赢得客户心智呢?我认为要靠有效服务。正如我在去年百强峰会上所指出的,“有效服务”就是企业能够通过细分市场以专业的服务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最专业、完善和有针对性的专属服务,即能够令客户满意的服务。

企业的生存与盈利有赖于行业整体发展环境。行业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改善行业环境,将行业蛋糕做大,并同时通过竞争获取更大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竞合”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不但是所有行业参与者共同的利益所在,也是共同的责任。建筑装饰企业如果能站在“竞合”这一高度,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联合起来打造更加有利于整体发展的行业环境,就一定能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环境所面临的产业运行环境和市场发展趋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坚信,在中装协的英明引领下,在百强先锋的共同努力下,建筑装饰行业一定能成功应对当前挑战,摸索出发展的新路子,迈向更加广阔的新未来!

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打造“装饰产业升级版”

北京弘高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宁

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和阐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这意味着高速发展了30年的中国要进行艰难的转型,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转型可能带来的光明前景和转型期所有人、所有企业、所有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建筑装饰产业来说,打造“装饰产业升级版”正逢其时,有进取心的装饰企业,也应该伴随着国家一起转型,共同追寻更好更快的发展。

提到装饰行业升级版,我认为首先不得不提企业,那企业存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是能为客户提升价值和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

我们一直说与国际接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也是成为更强大、更发达、更适应世界潮流的国家。那么,撇开建筑业不谈,我认为,建筑装饰行业符合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我们业界基本上也都是按服务业面对客户,面对业主。装饰企业的内在本质是服务,我们应该凭借我们在设计、施工管理、材料运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运用良好的施工组织、优秀的管理能力,服务甲方,为甲方营造一个舒适、美观的生活、发展空间。这是提升客户价值的关键。

定位为服务业,将有利于装饰企业增强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尽快解决传统的经营模式所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技术薄弱、经营粗放等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改变人们对装饰行业的既有形象。

在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中国建筑装饰产业与前面三个密不可分,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建筑装饰产业,提升自身内涵,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是行业本身的需求,也是打造美丽中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大家手里的这本《2012年度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发展报告》第22页给中国建筑装饰产业下的定义:“建筑装饰产业是以建筑和其他构造物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和营造为核心业务的现代服务业,是对人类居住、工作、娱乐、出行等活动空间与环境的再创造。”我觉得很符合我的想法,在理论上也契合我给弘高制定的发展战略:“以人文的服务为先导,以低碳设计为核心.设计施工双轮驱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智型企业”。

“创智”这两个词,拆开来就是“创意”和“智慧”,对于建筑装饰行业来说“创意”和“智慧”,更多地表现在设计这一环节,设计创造价值,设计体现智慧。

自弘高成立以来,即以设计为核心,以品牌带动业绩。20年过去,“弘高设计”如今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优秀品牌,成为弘高装饰独特商务模式的核心,是弘高的核心和驱动力。“弘高设计”这个品牌,代表着弘高的未来,是弘高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发展设计,也为了更好地为设计产业服务,近期,弘高联合北京市文资委、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西区管委会共同在朝阳区来广营规划建设一座集创意设计、企业孵化、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设计产业园,形成一个国际化的设计产业集聚区。设计园区投入使用后,预计将整合中国及世界级的相关企业进驻.云集众多优秀设计机构共同打造世界级的“设计硅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并由此带动设计、创意、材料工业、工程等上下游产业发展,营造一个产值上千亿的经济商圈。同时,通过培训、再教育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为从业者搭建平台.完成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的目的。

设计业也是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在国际上发展趋势健康明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弘高作为本土的成长的设计企业,受到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对本土设计企业的大力扶持。产业园区一期面积20万平方米,二期65万平方米,将建设成绿色建筑示范区。产业园将成为北京设计之都的实体载体,是一个全设计的集群,将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设计服务。这里各类设计师、中小机构甚至大设计机构、各类生产商、研发机构都可入驻,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办公空间。产业园将成为智能型服务企业,打破传统装饰行业的商业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真正实现设计改变中国、设计改变生活这样一个大的理念。这.也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方向之一。

弘高的三个愿景中最后一个是:弘高要成为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有着强烈自我更新意识,持续努力提升客户价值与员工发展空间,具有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强大赢得能力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希望,我们能成为受人尊敬的“超一流企业”,也希望,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能成为受人尊敬的“超一流行业”。

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丽

有担当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动力。我做建筑装饰行业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最大的体会是:这个行业.是一个苦中有乐、乐中有苦的行业。因为这是一个追求完美、完善自我,却永远留有遗憾的行业,故深深吸引着我。这就像一个人的人生,永远留有遗憾,当你完美时,也就涅盘了。这也铸就了我们新丽“诚信第一,责任至上”的理念和铁律,这种精神也感动了不少业主,为我们赢得了许多荣誉。

回想起来,二十年的遗憾,二十年的坚持,二十年的专心致志,我们新丽在上级领导和行业协会的引领和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下逐步成长,斩获了很多的荣誉,没有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在此,我们感恩感谢所有的一切,因为有你们,新丽才得以由昨天的平台走上今天的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时代发展,信念不变。作为企业家,有什么样的信念很重要。我们新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二、是有足够的担当,勇于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并且我们始终尽心尽力地去做好。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企业更是这样。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我相信,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不仅注重发展企业、发展经济,也都主动肩负着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重要使命。这也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有企业家应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作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我与各位一样,目睹了国家、社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使我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充满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在此重要阶段,我们在企业发展中积极建设能够体现“爱党、爱国、诚信、创新”的新丽企业文化,把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深深地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力求在发展自身中服务社会,在服务社会中发展自身,提升自身!

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担当精神。新丽公司从最初的白手起家,到发展成为如今国内知名的建筑装饰企业,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担当:

我们对员工有担当,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把企业当做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为行业、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将“企业梦”与“员工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如今,在新丽公司,员工充分分享到了公司发展成果,在公平的环境中共享利益。

我们对客户有担当。二十年来,我们坚持责任至上,说到做到,将“一诺千金”体现在行动上。我们用新颖的设计、精湛的施工、优异的质量、诚信的服务来回报客户,我们以农夫的心态精耕细作,以一丝不苟、近乎苛刻的专业精神对待每一项工程。

我们对社会有担当。常怀感恩心,常行回报举。我们弘扬榜样正能量,推动实现“中国梦”。从1994年至今,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每年一日捐”的活动,动员全体员工捐出一天的工资来资助公益事业,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员工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每年捐款数百万元以上,截止目前,新丽用于教育、医疗、扶贫、赈灾等各类公益慈善事业的捐款已超过30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与人民与国家同舟共济、融社会和谐共生。热心公益慈善、感恩回报社会,是我们新丽人百年不变的追求。

李克强总理说,对民营企业家,政府要信任、要依靠。所以,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不仅要担当发展之责,创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还要担当创新之责,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创造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此外,还要致富思源,服务大众,回馈社会.进一步担当起反哺之责。

花开有时,圆梦有期。在现在同心共圆“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企业家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勇担责任,团结一心,携手前行,为中华民族早日圆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弘扬企业家精神,担当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生力军

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才

3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积累着矛盾,潜伏着风险,遭遇着越来越多的瓶颈和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强势突围”。为此,新一届执政团队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一战略目标。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着更强的创新实力、更优化的经济结构、更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充分的就业、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稳定的民生保障、更踏实的百姓心态。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于建筑装饰企业而言,将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因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战略将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这必将为建筑装饰企业创造坚实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成长空间。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中国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2%,以户籍人口计算才超过35%,而17个百分点的差距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投资空间,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点所在。如果未来5-10年,有3亿农民或农民工要进城变成城镇居民的话,每年新建城镇房屋的套数必须是在1200万-1300万套左右,且不说配套的学校、医院、商场及市政设施。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更加明显。一方面中国能源资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环境持续污染和百姓日益强烈的环保诉求之间的矛盾凸显。这不仅是民生的焦点问题,也是重要的发展问题。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治理污染的成本问题,却忽略了绿色产业能够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新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于企业家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将依靠改革促进转型,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的主体,没有参天大树般的众多企业,就不可能有繁荣昌盛的市场经济。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进程中,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家,绝不是看客,也不是配角,而是责无旁贷的生力军。事实上,被称为“中国之谜”的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正是市场机制激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群体。企业家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创业精神、合作精神,引领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具有敏锐眼光,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需求,甚至创造社会需求:他们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能力,能够组织资源,在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和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以个人的声誉和资产承担失败的后果,也以个人的名誉和资产赢取成功的收益.积累个人财富、扩张企业规模,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TCL集团董事长李东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等商界领袖就是其中代表。当然,我们建筑装饰行业也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比如,亚厦的丁欣欣先生、广田的叶远西先生、洪涛的刘年新先生、瑞和的李介平先生,等等。

我也说说我自己的情况,14年前,我还只是普通的中学老师,放弃铁饭碗,创办德才装饰,正是受到这些优秀企业家前辈们的鼓舞。投身装饰行业后,我们也组织员工考察了这些优秀的装饰企业,受益匪浅。我觉得做企业和做人一样,需要诚信、认真,与时俱进、永不懈怠。

但是,勿庸讳言,企业家精神的衰落正在成为国人普遍担忧的问题。这固然有企业家自身的内在原因:一些企业家积累了大额的财富之后,不再冒险和创新,变得日趋保守。但更多的是外部的原因所致:近年来,政府的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沉重的税费导致民企步履艰难,关键时刻告贷无门让不少民企行走在破产的崖壁;国有垄断近年来愈发强势,人为设障市场准入,使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不得不依附于前者及由前者所衍生出的寻租市场机会而生存,“涉嫌行贿”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民营企业家们的头上。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行业垄断,抑制企业家精神的生长。

然而,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新一届执政团队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改革目标,那就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我们还不清楚“市场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有效举措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将会逐步拆除,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有于企业家之精神生长的制度激励体系和社会环境将逐步建立。

举世瞩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两天之后召开。中国共产党在以往换届后的三中全会上,往往推出重大的、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举措,比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革,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提出GDP到2000年翻两番的明确目标:又如,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方向,使中国经济摆脱了自1989年后的低迷,结束了举国上下的彷徨。

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从思想、体制和制度层面,优化并打造一个新的改革发展的平台,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新起点。

同时,我们也理由相信,建筑装饰行业的企业家一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时刻自我激励,以永葆自强不息的企业家精神,以敢于创新的梦想和激情,投身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的伟大历史进程。

“十年磨一剑,青锋剑已出!”1999年公司成立以来,德才装饰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成长,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第一,2012年度在全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排名第16。德才装饰将和所有有理想的装饰企业一起,参与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

实施五大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家玉

在金融危机的拖累下,世界经济依然在马鞍型的底部运行。在此大背景下,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巨无霸企业或轰然倒闭,或资产大幅缩水,深陷泥潭难于自拔。这也提醒我们,即便是在你一路高歌之时,风险依然会在你身边潜藏暗行。

驾驭企业航船,就要不断查找企业日常运行中潜存的风险,并以恰当的手段与措施排除这些风险,让企业能够涉过险滩,躲开暗礁,稳健前行。

作为企业管理者,危机感一直伴随着我,我也一直思考着如何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我的体会是,持续创新是企业成功规避风险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深装集团这些年一直能走稳健发展的路子,是有五大创新模式保证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一、创新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末流企业靠权力,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是我们企业的一个光荣传统,一个很有成效的做法。这一点得到了中装协领导的高度评价以及行业的认同。我们深装企业文化起源于军旅文化,公司是由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而创办的企业之一。我们继承了军旅部队突出思想教育、突出文化建设的光荣传统,发扬了把红旗插到山顶上的拼搏精神。

在企业经营中,我们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在军旅文化中吸收徽商的诚信文化,提炼成职业道德上的“四个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业主负责、对企业资质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责任文化体系。提出“奉献过程精品”:为客户奉献过程精品,为社会做出回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把握先机,掌握主动。提出“创办一个成熟的企业”的五条标准:企业的责任标准、企业的文化建设标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标准、企业的诚信经营共赢运作标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创办成熟的企业是我们的长远发展目标,不争一时之利,不争一时之名.而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的企业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公开出版了三本书:一是《平凡与价值》:我们做的是平凡的工作,争取把它做成有价值的工作;二是《责任》:诚信、负责、责任大于权力和稳健发展的责任文化;三是《上善若水一深装集团企业文化》:在军旅文化、徽商文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的整体链条上进行了概括,提炼成为深装集团整体的企业文化。

二、创新管理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体系创新重在实践.重在摸索。作为深装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我对这一摸索创新过程深有体会。当初为了摆脱负债经营,我们大胆尝试了“一企两制”的承包制、“绩效考核”的分配制等。从1986年成立到现在,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阶段,我们皆致力于企业管理体系创新,坚持一切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符合企业实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管理模式。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合同运作上的“四个强化”:强化法律意识,强化科学决策,强化动态管理,强化规范运作。

资金使用上的“四个到位”材料费控制到位,国家税收预留到位,人工费兑现到位,成本管理费用分解到位。

经营战略上的“四个取胜”:在全国以样板工程取胜,工程项目上以精品意识取胜,市场竞争以价格合理取胜,经营管理以遵纪守法取胜。

我们创新企业管理体系,积极实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研发科技化,部品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现场装配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变革,将公共建筑装饰、建筑幕墙以及和上海荣欣公司创办的荣欣弘馆家居精品超市化的设计及施工业务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实行强强联合,逐步构建以室内外装饰设计和施工为主,包括装饰部品部件工厂化等配套服务在内的装饰业务格局。

三、创新“变”与“动”,支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深装集团诞生在深圳经济特区,特区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企业成长。我们企业的经营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创新亮点,支撑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开拓经营阶段:用12年时间共创造了数百项市级以上获奖项目,企业的业绩获得不断积累,199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建设部、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业企业一级第89名。

稳健经营阶段:用12年完成了四大目标,一是组建集团;二是实施国企改制:三是创建过程精品;四是规范管理。

创新经营阶段:工厂化、工业化的发展是装饰行业的必由之路,从2010年开始,我们制定了创新经营的战略规划:总部在深圳,科研在高校,基地在池州,市场在全国。公司对战略布局进行了全面优化,以深圳为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总部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以池州产业园和合肥学院为主的研发机构初见雏形;公司主业配套生产基地池州产业园顺利建成投产;市场遍布全国,经营走向海外。

四、创新战略合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深装集团凭借诚信与过程精品管理,突出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做到轻投资重资源,依靠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优势,以高效的管理团队和优质的工程质量,与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市场资源上,如:万达集团、和记黄埔、华为、华润等等。我们公司与万达集团合作已有10年历史,得到了高度认可,荣获万达集团“优秀供方”称号;公司与和记黄埔合作已达16年,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有影响的项目都得到了李嘉诚的关注和认可。在与创新战略合作中我们牢牢把住控制风险的“三不原则”:低于成本的工程不做:多方合作、责权不到人的工程不做;招投标不规范、转手多次的工程不做。“三不原则”有效控制了经营风险,保障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五、创新“悟”与“行”,提升企业发展特色

2003年9月,作为深圳市首批国有企业试点改制成功签约,勇于承担深圳国企第一批改制试点单位的重任。我们用智慧与责任顺利完成国企改制,带领集团所属四家独立法人企业一并参与改制。改制后,企业稳定,业绩不断提升,发展速度喜人。参与改制的四家所属企业,一家成功上市,三家一直处于百强前列。我们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

在27年的发展过程中,每逢企业发展的变革关键时刻,公司都要召开一次重要的工作研讨会议,通过总结工作,研究形势,制定目标,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好铺垫。如1998年在集团组建之初,我们的工作会议确定了“三变工作方针”:把思路变为制度,把制度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效益。又如2007年在市场竞争激烈、要以精品取胜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了“创建过程精品”研讨会,确立了“创建过程精品”理念。今年是公司的创新年,我们召开了“善悟笃行、梦想成真”的研讨会,确立了“深装梦”的四个层面:战略规划梦、文化强企梦、产业发展梦、企业效益梦。最终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股本回报率、员工福利待遇要在行业超前,公司的发展要持续稳健的目标。

以上五大创新模式的成功实施,确保深装集团稳健经营,公司盈利以及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深装集团已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一流品牌企业。把每一项工程做成精品,把企业经济做强,回报股东、回报员工、回报社会……创建百年老店,让基业常青的“深装梦”是每个深装人的共同梦想。

科技提升装饰——对智慧装饰的思考与探索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庄重

今天这个话题“机遇与挑战”,让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看过的一本书《第三次浪潮》。这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基于对信息时代的畅想而诞生的书,席卷全球,影响了一代人。

托夫勒写这本书的时候,中国的装饰产业还没有诞生。如今,他书中的很多畅想已经变成现实。而我们这一代人,作为这个大变革的亲历者,在这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中,承受着压力,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其实,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不仅远远没有平息,或许更高的浪潮正扑面而来。

前不久,我去北京的一位朋友家作客,发现他的好几位邻居都在大兴土木进行第二次装修。那是一个远郊的别墅区,原有取暖方式是普通的燃气地暖。住户大多是周末才去居住,周五下班开车到那儿启动,地暖至少得十几小时才能暖和,这一个晚上,都得开着暖气忍受寒冷,既浪费能源又极不舒适,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二次装饰的核心内容就是刨地刨墙头,重新布线,安装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供暖及安全防范的远程控制系统。

这件事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

其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给极大地丰富建筑装饰产业的服务内容,拓展建筑装饰产业的服务范围,提升建筑装饰产业的服务质量。

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已经到来,智慧装饰、智慧家居已经由理想成为现实。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平台通信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通过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强烈地冲击现有建筑装饰企业的业务模式,促进建筑装饰产业形态的变化。

建筑装饰产业是以建筑和其他构造物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和营造为核心业务的现代服务业,是对人类居住、工作、娱乐、出行等活动空间与环境的再创造,其市场需求是永远存在。但是提供市场服务的主体,满足市场的方式,则将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智慧家居,在本质上就是通信技术、物联网络技术向传统装饰产业的渗透。前面所说的那个远郊别墅区的二次装修,施工单位就不是传统的建筑装饰企业,而是一家机电公司。如果传统的建筑装饰企业不关注科技进步,不能及时地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设计、施工和管理,其业务就有可被IT公司、机电公司、建筑材料及部品生产销售厂商蚕食,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深圳中装建设集团一直倡导“科技提升装饰”的理念,并致力于实践。

作为“节能系统专家”,中装建设打造了基于智能化、信息化基础上的地源热泵系统,中央吸尘系统,中央新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热水系统,中央水处理系统,数控遮阳系统,智能幕墙系统,节能门窗系统,太能阳光伏、光热系统,动态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等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建筑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运行维护的全程,在大量的项目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更好地做好建筑节能体系的整体服务,我们加快了中装低碳材料高新产业园基地的建设,该项目位于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万里工业区,用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公司以中装低碳材料高新产业园基地为依托,发展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推广中装低碳新能源各大产品,致力将新能源的产品更广泛更深入的推向市场,以开创科技建筑装饰新的天地。

近年来,中装建设集团旗下的深圳市中装建筑光伏公司积极推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的事业,公司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将太阳能和LED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建筑提供了高效节能、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全程系统解决方案,现已具备领先于行业内的技术实力。

从长远看,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将通过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激励及考评机制,增强全社会创新的内生动力,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效益。随着市场机制的日渐完善,企业将成为创新主体。

3.“人与自然”论坛上的发言 篇三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家族暂时健在的兄弟姐妹老少爷儿们,以及其他动物界的同仁们,向你们人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问候,强烈地感谢你们这么多年以来的不杀之恩,以及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我们的最无微不至的关怀。

随着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拿吃文化来说吧,思想觉悟较高的甲鱼、蚂蚁、蛇等同仁,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奋不顾身,赴“汤”蹈“火”。看着你们吃得有滋有味,我们从心里,不,从胆里高兴。(心、肝等器官都调到餐饮部门了。)同时,我们心里又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因为,不少同仁的生存环境比较“抱歉”,因此我们携带的许多病毒、寄生虫,一般的煎、炒、蒸、炸,对它们的作用很有限,人类在大啖其肉时,极易被感染,这让我们内心很是不安。

再说说穿吧,跟上面一样,我们这皮毛内部也是细菌病毒寄居之地,再遇到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消毒杀菌效果很是让我们担忧啊,到时,再一不小心把我们非典什么病传染给你们,那可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事情一闹大,我们动物也爱莫能助啊,说来惭愧啊,像前些年的禽流感中,我们多少鸡猪同仁英勇就义也没能控制住局势啊。

再说一说这住与行。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社会,房价上升的速度让我们猎豹老弟也望尘莫及啊,不少人类能否在这辈子住上新房都很成问题,让我们奉献几棵树、几条河也是理所应当,对于一些老爱上路的同仁,回头我得好好批评批评他们,你说没事你上什么高速啊,而且你看人家车来啦,他傻里叭叽的也不知道让,把人家新车溅得血肉模糊,回去又得花上一笔洗车钱。

正所谓,动物总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为人类的发展而死,就是死在刀刃上,就是重于泰山,这一点,我们要向和小白鼠一样长年奋战在实验室的同仁们学习,他们无怨无悔地为人类的科研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位伟大的动物先辈曾经说过,人类的要求无大小,只要是人类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应该不折不扣地满足。有条件要满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

好了,哆哆嗦嗦说了这么多,耽误你们宝贵的时间了,最后请尊敬的人类放心,我们全体动物同仁一定会再接再厉,发扬“有一份肉,做一份汤,有一张皮,做鞋一双”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类的发展添皮加肉!

XX动物

4.教师论坛发言稿 篇四

主讲人:李麟倩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呢?我的理解是,教师在45分钟的时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也就是教师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高效率的掌握知识的课堂。在这里我谈几点肤浅的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做起(精心备课,有效授课,课后反馈及反思)

一、精心备课

1.备教材。精心备课是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教材是教学之根本。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学目的,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组织结构和纵横联系,了解每册、每单元的划分及其内在联系.以致于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2.备学生。我们在备好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发挥作用,才能达到最终的课堂高效。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来备课。由于学生在年龄、个人阅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不尽相同,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全面性,包括内容上的全面和对不同层次学生照顾上的全面。首先要考虑到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

前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分类推进,力争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发展。

3.备教法。备课时应根据不同的课采取不同的教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教师平时还要阅读参考大量教学资料,取百家之长,给教材“添油加醋”,使枯燥的课文、语法变得生动,教学内容变得丰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能否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和教案设计。备课越认真,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好,课堂效率也就越高。

二、有效授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抓住课堂。教师授课时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工夫:

1.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在承认并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不同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和课文中的影音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2.营造和谐宽松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享受;反之,则是一种精神折磨。

师生之间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亲和力,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自然他的课也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更多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思维分析能力。“ 予人一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惠其一世”。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观念需要转变,从过去“教学”变成“导学”,所以我认为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教学生学,尤其是学会思考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于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绝不能剥夺学生探索、思考、发现的机会,从而“扼杀”学生的创新欲。要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办,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4.创设灵活多变的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到整体需求,又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设备,采用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通过图片、影片来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领略英美文化。此外,还可组织“小组竞赛”、“对话表演”、“图片猜谜”、“游戏”等各种活动来丰富课堂,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课后反馈及反思

5.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 篇五

大肚川镇大肚川学校 徐香玲

一位教育研究者曾经说过:“博客”将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加速器。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正确,但在我身上还是非常恰当。从建立博客到现在将近四年,利用博客进行学习,进行互动,进行研究,博客伴我一路成长。今天,跟老师们一起分享一自己建博客的一些感想和收获!

一、博客与我

最初我对博客也是一无所知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曾经想建立一个个人网站,在网上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是建立网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弄网站。所以只能把这样的一个想法搁置下来。直到2005年2月,天河部落诞生,她为我们提供一个免费的空间,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在2005年3月24日,我在天河部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不过,熟悉博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没有谁能帮助我,里面的一切,都是我自己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一开始觉得很难,热情也就渐渐消失......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发了几篇文章,很久才上去一次,但是,我却发现不断地有人来看,还看到了一些老师甚至是教研员的回复,教研员还转载了我的文章,后来我加进了“小学数学跨校集体备课”群组,我的文章也被该组推荐,这对我来说都是鼓励和肯定,成为我写文章的动力之一。就这样,四年间断断续续地写着自己的博客,坚持到现在,积少成多,博客从原来的孤伶伶几篇文章到现在发表了600多篇文章,浏览量也达到了20多万。回头来看,发现博客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

二、在博客中成长

6.教师论坛点评发言稿 篇六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校长、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局教研室领导的信任,也非常感谢20位发言人的精彩分享。听完了大家的发言,是真心感到少了大声疾呼的口号,没有空洞无脑的呐喊,有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静下心来的思考和有例有据的论述。听完以后感受有三:

感受一:观点新颖。有的老师提出“巧做四则运算,提升语文学科素养”,把语文的故事用数学方法来讲,颇有创意;也有老师提出“点素养之灯,照亮信息时代”,还有“落实素养,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等观点,这些观点站位前沿、饱含思考、充满智慧,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体现对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解。

感受之二:论述精彩。老师们的发言中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吸引了我。有老师认为“课标是根、教材是本,学生是心”,确实,固好根本,从心出发,方为始终。还有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为学生搭桥、拆桥,甚至过河拆桥”。也有老师提到“课堂革命”与“唤醒”课堂,“唤醒”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潜力、“唤醒”学习的热情。我觉得非常好,我们的课堂真的需要被唤醒,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们,你是否发现仅凭一份教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已无法让学生专注40分钟;仅凭一本练习册、一套试卷已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仅凭几本课外书和简单的活动已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你已经发现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课堂革命已经静悄悄的开始了。——我们把握学科本质,组织教师参与并编写了《核心知识与关键内容》丛书,让一线教师精准把握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管理、合作探究,学会交流和表达;我们翻转课堂,把讲台和黑板让给学生,老师在台下听,学生在台上讲,质疑研讨,学思结合;我们不断优化资源,教育信息化、互联网+的力量不断增加;我们不停学习,深入各地探寻、学习各种好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我们敢于质疑和批判,参加并组织了许多活动,好课观摩、专家报告、校长论坛、教师沙龙,到今天的教师论坛,不断从内打破,向外生长,旨在让核心素养在东区教育落地、生根、长叶。

感受之三:关注多元。今天的论道中,老师们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与教学变革的主题,有的关注预习能力、有的重视阅读积累,还有计算教学与识字能力,有在课改路上的反思,也有工作中课堂上的反馈,一个个课例、故事都在阐述着我们的教师在不断地改进课堂样态、重塑师生关系、优化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付出,在一个学科、一个领域、每堂课上的苦心孤诣和匠心独运,对我们在场的听众而言,每一个观点都是火种,都是养料,每一个发言者都值得尊敬。

其实我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也产生了对核心素养与课堂变革的两点思考:

1、核心素养是教学变革的灯塔。灯塔的引领常常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偏离教学背后的人,核心素养的落地是以坚守“人本立场”为前提的。

2、以目标为导向,论方法以行道,其实就是教育的目标问题。四川的教育专家李镇西博士前不久刚刚去阿联酋参加世界教育分会“wise”,在这被称为世界教育界诺贝尔奖的的大会将组委会大奖颁给了来自加纳的一位校长,表彰他以“消除贫困”二建立学校的创举,李镇西老师也不禁感叹教育目标越是简单,越是不易。那么我们的教育并没有解决贫困这么复杂,我们的教育目标又是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又回到了今天论坛的主题,其实核心素养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个人认为:①核心素养是一种“大道至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②核心素养是一种“道法自然”,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③核心素养是一种“道无常道”,是师生不断创新发展的教育。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陶行知先生的诗,名字叫《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每一次的如期而至 我们知道风从未停止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当我们一天天被改变 我们知道风是来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看见蒲公英的种子又一次远去 我们知道是时候了

老师们,风来了,我们看见了么?看在眼里了么?我们是在避开风,还是在迎向风,或者假装没有风?我们令风成为我们的助力,还是恨风成为我们的阻力?

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知道“是时候了”么?

7.教师教育国际论坛举办 篇七

本次国际论坛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指导, 是国内针对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水平国际论坛。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志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 以及百余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国际一流的教育专家、国内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各级教研、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的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国际论坛。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 与会代表们分享了国内外通过信息化助力教师教育的最新趋势和先进经验, 并就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深入研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趋势、挑战和政策;英特尔公司全球教育战略与研究总监Martina Roth (玛蒂娜?罗斯) 博士分享了英特尔关于推动系统教育变革的重要观点和最佳实践;加拿大约克大学学习科技研究所主任Ron Owston (罗恩·奥斯顿) 教授作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与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改革》的主旨演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分享了教育变革的历史、趋势及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及其要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Victoria Costa (维多利亚·格思达) 教授介绍了将信息化融入教师培养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作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创新》的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开展了深潜式的讨论, 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着“推动教师教育创新的政策机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培养模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实践创新”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和交流, 并共同为教师教育如何应对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变革献计献策。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 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融合的重要性。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在做主旨演讲时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 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常态化, 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要积极推动教师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通过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和教师发展创新等方面, 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教师教育创新服务平台和教师教育创新培养模式, 推进数字化终端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完善教育信息化设计的各种标准。”

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办方之一, 英特尔对于教育的持续支持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 同时还注重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 并围绕创新理念与教育界的意见领袖展开持续的探讨。英特尔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公民教育的成功, 教育变革有助于获得最佳的教育成果。为有效应对技术发展, 推进教育变革, 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这一全球性课题, 英特尔拥有一套经过实证、应用灵活且切实有效的模式。英特尔指出推动教育变革的5大因素包括政策、课程标准和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研究与评估。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 英特尔愿意将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思考和经验进行分享。他说, 英特尔通过不断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技术和交流平台, 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21世纪教与学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助力教育变革。

英特尔通过与政府、技术公司、非政府组织以及教育促进团体等的通力合作, 支持全球范围的教育变革;英特尔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累计已超过10亿美元, 通过开展200多个教育项目, 以改善全球70多个国家 (地区) 的教育状况。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全球范围了共培养了1000万教师, 惠及3亿学生, 在中国该项目共培养了190万中小学校教师, 占中小学教师数量的15%。

8.语文教师论坛发言稿 篇八

考察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怪异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所有成功的艺术家,包括那些蜚声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学院背景,都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甚至很多著名当代艺术家都是美术学院的教师,但是导致他们成功的那些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都不是从美术学院里学到的,也就是说不是从美术学院的教材和课堂里获得的,他们要么是从某位老师的个人观念中得到启发,要么是通过某个展览,特别是外国的展览,或者是通过一本外国画册,或者通过其他信息渠道,获得新的知识,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走上了当代艺术创作之路并获得了成功。

谈到学院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不是指的艺术家的身份,而是指不同的艺术观念。对于美术学院而言,永远只有两个问题,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对艺术家来说,就是做什么、怎么做。学院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差异也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差异还是观念。学院的本质,或者说学院的品格,最根本的还是学术。因为在西方语言里“学院”与“学术”是同一个词,就是academy。我认为对于美术学院来说,还是应该坚持以学术为本。与学术相对的概念就是非学术,非学术有很多的内容,比如政治和经济就属于这方面的东西。对学术的坚守就是要认清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且按照这个规律,从艺术自身的出发来设计我们的课程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如果说塞尚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能也未能从美术学院找到解决方案,那么自杜尚的观念主义艺术产生之后,学院教育更是陷入了无能为力的境地。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影像艺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艺术不再是技术问题,或者说,当代艺术创作已经超越了技术的比拼而变成了观念的较量。在国际当代艺术界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创作现象,就是观念与技术的分工,艺术家出创意也就是创作方案,由技术人员制作完成。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出现在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领域,也出现在表演艺术领域。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界,不但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无需艺术家亲手制作,甚至表演艺术也看不到艺术家的亲自出场。

导致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脱节和背离的本质问题在于,学院教育是艺术知识体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产物,而当代艺术的价值和生命恰恰就在于不断打破既定的包括社会和艺术自身在内的各种体制和规范。在我看来,两者之间的根本矛盾是难以解决的,因为艺术创作总是扮演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角色,而艺术教育始终肩负的是安营扎寨、坚守阵地的使命。因此,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伟大的艺术家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端廷

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

我做的这个题目是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三年前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参加了中国十年艺术教育大会,并且观摩了“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实验艺术”的现场。之后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因为我们看到在这个学院范围内,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很广大的前景。

这个大会是2009年4月开幕的,当时我们的实验艺术专业还没有开设,是在当年4月份选课,选专业的时候才出现的,一个正式的实验艺术专业。设计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个学科的细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也是一个各专业固步自封的一个过程,在绘画界有一句名言叫“功夫在画外”其实大家都知道学设计更是需要天才,设计师也应该知道并了解许多画家、哲学家等人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和潮流,当代艺术对于设计教育来说,绝对是一个可以发掘的宝藏,我们设计学院的情况和其他的美术院校确实有所不同,设计是我们的主导,我们主张当代艺术进入设计语境,而不是反过来。我们设计学院的基础课,虽然是设计专业,但是我们在基础课中也融入了大量当代艺术的一些内容。

在鼓励年轻老师出国深造的同时,从2007年开启了一个欧洲行走十年计划。每年利用暑假期间,大家自费对欧洲进行深入的考察,2007年的时候正值12届卡塞尔文献展,大家感受了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到2013年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时,已经有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今年是第七次组团欧洲行了。许多参加过欧洲行的老师,都亲身感受到了欧洲当代艺术的魅力,对设计也产生了一种正能量,还有就是,我们鼓励年轻的老师参与外教课程,全程参与外教的学习,如何上课,如何沟通,如何指导。说起外教课程,不得不提起南艺设计学院的对外交流,设计学院有很多的外教课程,有外教主体工作坊,有外教精英课程工作坊,还有国际竞赛,还有很多很多外教的讲座,来自德国、荷兰的平面设计师,来自德国柏林的教授,还有卡塞尔艺术学院的陶瓷大师,以及其他很多的来自国外的教授,包括荷兰艺术学院。他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进行合作完成课程。我们的实验艺术和公共艺术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人数少,影响也不大,三年前在实验艺术交流大会上,央美的胡建安老师说的话我还记忆犹新,他说要把实验艺术打造成一个战斗力特别强的特种部队,记得当时广州美院的冯峰老师反对特种部队的说法,说杀气太重。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我们谈不上特种兵,可能还是新兵营的阶段,但是我们也下了很多的功夫,比如,我们能够创作这样的当代艺术作品,我们也能为百年南艺校庆创作一些严肃的历史主题壁画,也能参加完成一些社会项目。

南京并不是一个可以滋养当代艺术的城市,在顾丞峰老师这个《2013年江苏当代艺术年鉴》中,我撰写了一篇反映南京艺术生态的文章,但是在南京,南艺,顾丞峰老师说,如果你喜欢当代艺术你可以玩得很嗨,如果你是纯粹的当代艺术或者结合当代艺术的设计在这里都是被支持的,被理解的,被关注的。当代艺术在很多地方与设计相处的并不融洽,但是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也代表着当代艺术在学院旗帜下的另一种生存方式,谢谢大家。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季 鹏

和而不同,关于中央美院的实验艺术系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教学上面的经验,尤其是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经验。在一个学院建立过程中,要根据本土情况,来面对广阔的世界当代艺术现状。面对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家永远会对自身传统文化立场进行追问。在从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非常多的艺术家,他们作品或多或少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相应的关系。那么中央美术学院既要探讨国际当代艺术下这种多元的文化环境对学术对艺术家的直接反应,同时也要强调中国本土文化的立场和身份的语境。央美实验艺术系的学术定位就是建立在这个立场上,而学术定位则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的结构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是基础部,一年级都在基础部。往上二年级就在专业课部。专业课是很多老师、艺术家一起共同决定、建立起来的。专业课部还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基础教研室,课程包括:视觉造型、艺术方法、社会知行,实验制造,这个和物质化和装置有关系;摄影录像,这个课是由贾樟柯老师在负责;最后我们还有民间美术,包括剪纸这种形式怎么样转换到当代艺术中去表达。在这个体系里面还有区分,有不同的方法论教给学生,那么就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愿望和能力。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可以加入各种工作室,他们这种广泛性地介入社会性的艺术方式实际上就是导师工作室制,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通过这样四年的培养,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套基本的能力体系。至于怎么用,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

专业基础教研室也被细分为好几个单位。视觉造型教研室负责教授类似素描基础和色彩基础的课程,但和传统的方法有巨大的区别。艺术方法和思维有关系,所以会安排了艺术史解读和体验的课程。方案课不仅是一个课程,而是我们整个实验艺术教学的基础。还有思维方式的课程,这个课是由好几个老师共同上课,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方式介入。还有社会知行教研室,当代艺术永远在与社会发生关系,这是介入社会重要的一环。实验制造是作为面对物的体系,是对装置的一种物化的方法化研究。传统架上绘画面对材料的,还有一个摄影录像的系统专门摄影语言的表达,有观念性的,有纪录性的,也有故事性的。最后是民间美术,是面对传统语言的非常重要的系统,课程指向很明确,每年也会有民间美术考察。

同时还有评课检查的制度,所有老师都到,对上课的状态还有结果等一系列的东西进行一个评定,然后给出建议。通过和这样一个过程,央美就建立起来一个完整体系的教学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孙 磊

实验艺术课程的设置

我想在今天讨论这个课程设置之前,我想先讲一下我对课程设置的一种看法和态度。我自己觉得像实验艺术这种专业,或者说当代艺术在学校里进行教学,的确存在着矛盾。在学院里面确实我们教学需要有比较稳定的体系和规律,那么当代艺术或者说实验艺术它整个核心恰恰是要突破这样的一个矛盾,但这种矛盾恰恰构成了实验艺术在学院中的价值,就是说,在这样一个相对确定和稳定的结构里面可以容纳一个相对不太确定的这样的一个系统。这才构成了一个对学校这样一个兼运体制的改变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说,无论怎么样的一个兼运的系统或者体系,它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它变得慢一点,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匆忙的制定一个过于坚硬的一个教学体系的话,我觉得恐怕反而会屏蔽了一些可能性。

现在全国有多家美院都增加了这个专业,但每一家都做的不一样,这也才是它存在的价值:每个都不一样,因为它的条件和组合都不一样。那么广美的情况是这样,这个系的组建是从10年开始,组建的时候其实是有两拨人,一是设计学院原来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二是在油画系从事实验艺术教学的老师,最后合并在一起共有7位老师,3位是设计的,3位是来自造型专业的,我自己我不太确定是属于哪个专业的。在实验艺术的教学里,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应该教什么?扪心自问,我教不了什么,但是我可以跟同学一起尝试去寻找。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就是我并不把这样的一种教学看成一个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种生存的练习。那么就是说,假设你是在一个荒岛上,就像鲁滨逊一样,那么所生活的这个城市就是那座荒岛,那么你遭遇了什么就利用什么去开始你的工作,因为在我看来创作和生活始终是连在一起的,它几乎是无法分割的。

我做过一个关于解构的课题,其实就是拆散和重组的课题。当时我们合作的是两个英国的老师,把材料的设定在衣服上,我们称之为“衣服的考古学”。就叫同学把一些不用的衣服都带来,然后把它都拆散,把所有的细节像考古学的方式都摊开来,然后重新去组造。那么,最后的一个方式就是关于致身体的,就是关于身体的故事。这个是跟英国的专家合作,两边同时进行的一个课题,交换教师,我们的教师去英国带他们的学生,他们来带我们的学生,两边同时做,做一个展览,出版了一本书。这样的课题就是基于身体的记忆,我们童年都有很多与身体有关的记忆,比如说剪头发、打针、亲吻、拥抱等。这个当时是一个混血儿,就是一个印巴血统的学生用他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照片与他小时候的照片做一个遗传学的探究,探究他什么地方是哪里来的。那我想,在地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限定的条件,而且我觉得它的核心就是把限制,或者说把局限转化为特点。那么再回归我的论点:无论艺术和设计都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教授冯 峰

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当代艺术与艺术教育》,我今天讲得是个体经验,但是要把个人的教学体会放到一个合适的语境当中,这个语境是实验艺术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艺术教学要有一个宏观的眼光,你想象你是一个卫星在太空当中飞,你往下看地球,逐渐放大这个图像,你看到结冰的大海上有一条大船,大船的身就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那个三角形的船头那就是实验性的教育,或者是当代艺术教育。我个人认为,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艺术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健全的体制,大家都承认,大家都接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没有什么缺陷,不会误人子弟。这个船头是尖的,是先锋性的,像一个破冰船一样,船头在领着船身向前走,船身比船头大很多,船身是船头的后盾。这个船头,你是不是要求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完美无缺的,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它。如果这样要求就不具有实验性,它的目的仅仅是用它锋利的三角形前锋来破冰,让大船向前走。这是我对当代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体制关系的理解,船头和船身也是不可能分开的。

关于艺术教育,那么在前现代时期是一种职业教育,这种传统可以回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的艺术教育是培养画工、匠人来做艺术作品,包括米开朗基罗,他是一个高级的匠人,后人将他当做艺术家。在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国内的艺术教育继承了西方精英艺术教育的传统,我们的艺术教育家心理的结解不开,为什么艺术院校要扩张,将艺术院校变成工厂,想想当年中央美术学院有几个学生,老师一对一的教出来。精英教育,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个生态环境,不适应今天环境的发展。这就回到我刚才所讲的大船,这所大船是艺术教育的工厂,培养艺术家工厂,在老音乐片《pinkfloyd》中,很多人唱着歌走,一直走到绞肉机,出来变成香肠,今天的艺术教育就是这样的,本来大家是活生生的人,现在大家变成没有生命的香肠,摆在超市出售。但是大船这座工厂在做这样的事情,船头有一个实验基地,在船头这一部分有些人很有力量,能够破冰,在西方的艺术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影响的焦虑”,有些人叫做“strongpoem”,即强者诗人,有那个力量破冰,由那些人领着人破冰。我们现在的艺术教育要生产没有个性、人格的香肠,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精英的部分,放在船头乘风破浪,去做危险的事情,如果失败了、死掉了活该,成功了是英雄,这就是我们说的英雄史观,他们牺牲为后来碌碌无为的人都活得很好。我们的教育的确是这样的,如果让大家都到船头去都死掉是不可能的,也是不人性的。当代的艺术教育是职业和精英并举的理念,我提了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问题:艺术院校该不该开设应用型新专业?美院该不该扩招?怎样继续进行精英教育?再问:艺术院系是职业培训学校还是通识教育学院(例如师范学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艺术教育?三问:当你咒骂当代艺术教育时,你是否真的清醒知道你究竟在骂什么、为什么要骂?你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真有目的么?

——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批评家段 炼

学院与当代艺术展示

大家都讨论的都是与当代艺术有关的学院教。从不同的角度,实验艺术、综合艺术等等。但是大家没有提到展览,或许大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展览就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就像是作业展示或者是毕业创作展示,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强调。事实的确如此,展览应该是一个自然的事情。当我们进一步追究的话,展览又是一个不自然的事情。最近的展览叫《201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度展》。这个年度展实际上是被学院的体制认可并且支撑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经过了整个学院严格体制的流程。比如说学院的班子会议,关键是落实到了美术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最终学术委员会被班子会议确认为这个展览的主办单位。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展览。但是当学术委员会在起一个很实际的作用的时候,这个展览的意味是不一样的,而且学术委员会又决定这个展览运用策展人机制。案例则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完成的,那展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就是改造了我们的美院大厅。把原本酒店大堂式的大厅改造成了天光的展厅,说明了学院里不仅仅发生了展览问题,是发生了展览观念的问题,而展览观念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展览空间问题。这个展览空间是谁人在做,谁人在要求,这与展览的发生是有着决定性关系的。虽然上大美院到了2012年才如梦初醒,浪费了12年的空间,现在想来是有耻辱感的。只有这样的展厅才可能发生所谓当代的展览,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展览。好的当代艺术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展厅,它也不能够呈现出来。所以这是我在介入到这个活动并且作为一个全程的参与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布展公司也有专门的职业队伍,这个队伍来自于M50。因为M50能够发生一些直接与当代对接的活动,甚至引领了一些活动。我们第一次展览的现场就是他做总监布展的,这个展厅里还有两个放video的小厅,我们把它涂成了黑色,就是黑与白的相互关联。我们的在2013年的第二届年度展的主题叫《视觉的维度》,它与第一届展览的主题《形象的对视》是有上下文关联的。总之,第一届年度展是一个开局,而我的这个极端的方式,结果让我很意外,大家表示的不是理解而是激赏,这让我感到了学院的希望。我在试水,我在触碰一种底线,却没有想到大家还有最基本的专业精神。

我们做的活动有一种很明确的、很饱和的、很充分也很完整的学术诉求。这个展览的经历让我有这样一个小小的体会。学院艺术走向当代其实里面隐含着体制内艺术与体制外艺术之间的纠结。可是学院艺术的确是在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下实现的,这种实验让我有一个感慨,学院不能够非黑即白的理解学院是灰色的。这个“灰色“是一种提醒,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学院如果作为灰色,它是与理论有关的,或是与理性有关的,与建设性和系统性都有关系,同时这个灰色还有我们经常提到的“灰色地带”,它都有可能。它有可能很黑,也有可能很白。同时,学院又是“绿色”的,起码我们大学永远面对的是学生,永远是最青春的,最充满张力的,最充满活力的。这就让体制内外学院的灰色地带与绿色的生机里形成一种持续的张力,所以学院有多种可能。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峰

川音美院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我所在的川音美院是2000年成立的院校,师资来自四川美院。在2001年带了差不多四川美院骨干老师的一半,来创立了这个学院。相比于八大美院川音美院的出现事,不太会引人注意,除非闹得太大。在川音美院的开创之初,确立了新思想新方法,我在川音美院的教学是02年被邀请到这个学院,我的身份也许比今天在做的其他老师复杂一点,因为我既做批评,又是一个活跃的策展人,在学院有一定的教学,比较杂,但这种混乱也许对丰富我们学生的资源也是有好处的。

进川音美院是有个条件,给我开新课,如果不开,我就不去教学。原本给的美术史和艺术概论课已经过时了。后来尝试自编办了新的教材,就是《现当代艺术思潮》,把国内最先进、前沿的东西汇编在一起,边教学边向前推进。在有了这个教材后,我就有施展的空间。现当代艺术思潮这门课中就有观念艺术课、行为艺术课,而且行为艺术课结束要策划展览的。这就需要学校批给我经费,在现当代艺术思潮有些贫困的学生,他的材料费是需要在学校给的策展费里出。还需要做小册子,这样每次做展览,我们都有一定的积累。2002年我们都还是在做小展览,到了2003年1月21号,“老区经验——当代艺术展”在四川仪陇县朱德纪念园实施。离成都500公里到了朱德的家乡。在朱德纪念馆做了一个当代艺术展。邱志杰到成都去做当代艺术的田野调查,专门去了解这一事件。这是一个政治很敏感的区域,但这个问题被我们巧妙的绕过去了。这个展览一共32个艺术家,其中30个是在校学生。其中请了一个职业艺术家在现场做了一个行为,用10位不同分工的女职员,穿着制服,踩着各自相关法律法规,每个人抱一只鹅,变换阵形,背后就是朱德的头像。为这个展览,在全校进行总动员,2000多学生都交了方案,删选后,落实下来是30余个。这件作品《42个扁担》我们一行42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扁担,朱德有一个扁担,这个作品换个地方就没有意义了,它很调侃,也让同学们很兴奋。这个作品是《听诊器》,在校学生把医院的两幅听诊器进行了概念偷换,探头去掉,加长管子,两头都是听诊器,一头是在朱德的耳朵上,一头是在学生的耳朵上,两个人互听一小时。这些都会短期根据现场想出作品。按照职业艺术家的要求,这样的作品应该提前一两个月去看场地,然后做方案,但是我们做不到,学生都凭“空想”,到现场再去修改。作品《肉包子》是油画系一名女生的,这是她定了1000多个肉包子,她做了一个巨大的五星,请了100多个农民工,要求在开始时一分钟内全部吃掉。这也是学生挺智慧的作品。这件作品叫《红米饭南瓜粥》,他把南瓜掏空,里面放着水,放上红色的蜡烛飘着。做这样的展览并不是引导学生去反政府,颠覆前辈,颠覆红色记忆,而是让他们学会怎么样历史资源,包括红色资源,我们的艺术能不能进入现场,介入已知的记忆的东西。这个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是院长的学生,也是老川美毕业的。所以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政治上的风险帮我们藏着。

上一篇:读孟二冬事迹有感[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生拼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