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共6篇)
1.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 篇一
欣赏一: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古体诗《望岳》的最后两句。杜甫是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救世的抱负。其诗歌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 思想深刻, 境界广阔, 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 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到兖州省亲 (其父杜闲任兖州司马) ,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 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结交了不少朋友, 《望岳》就是这期间写的, 也是他的早期作品, 写的是望东岳泰山所见所感, 字里行间流露出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一览众山小”一句写出了诗人想象登上顶峰后所见的景象, 表现出诗人浩瀚开阔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气魄。这就是杜甫能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更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因此这首诗被后人誉为“绝唱”。
欣赏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律《使至塞上》的颈联。众所周知, 王维的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边塞、山水诗, 也无论是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 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边塞荒凉的景色。因为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这样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故作“孤烟”, “孤”字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 又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 寥寥几笔, 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幅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的画面, 体现了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的特点。这其实是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中, 可谓是“匠心独运”。画面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欣赏三: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律《渡荆门送别》的颈联。李白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的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的诗以抒情为主, 具有超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杜甫有“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之评, 故李白有“诗仙”之称。“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 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其中“下”字是动词, 说的是月亮下来了, 影子落在江水中像一面镜子。天上一个月亮, 水中一个月影, 上下生光, 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 描写景色极为新奇。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 从不同角度描写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 奇妙多姿, 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欣赏四: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这是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其三) 的最后两句。这首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第二年, 当时诗人正过着“躬耕自居”的隐居生活。众所周知,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 又适情任性, 这样的性格使得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 归隐田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生活, 劳动十分艰辛, 露水打湿了衣衫, 但诗人却说“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这话好像说得太平淡, 似乎是因为事情太小, 不值得这么强调吧。其实不然, “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 也象征了辞官隐居后的诗人全部辛勤困苦, 这同做官时比较, 如今的生活确实是艰难多了, 但诗人不愿多说, 一切艰苦都可以忍受,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人生愿望, 他的“愿”就是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 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这就是“但使愿无为”了。此句突出了诗人厌恶污浊官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美, 同时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也流露了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之情。
欣赏五: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七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后两句。这首诗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3) 冬天, 当时诗人已六十八岁。诗的前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直抒胸臆, 写他忠心报国的情思。句中“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 代指北部边疆。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说梦, 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 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轮台”的志向。上句紧扣诗题, 描写雨夜情景:狂风呼啸, 急雨敲窗。这情景引起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诗人由窗外的“风吹雨”联想到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的危险命运。下句写梦的内容: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 正穿越大漠强渡冰河。这梦境是诗人“戍轮台”志向的具体化, “铁马冰河”又显示诗人渴望为国征战沙场的英雄豪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无由杀敌, 一腔爱国激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毫“不自哀”, 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正是“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合以上五例古诗佳句浅赏, 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浅赏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 但总的来说, 都包含有诗人的简要生平、作品的背景、意境的感悟、语言的品味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读者把握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思想, 而且有利于读者感悟诗人的情怀。课堂上, 教师只要把握了教学古诗的方法, 并把学习古诗的方法传授于学生, 课堂就会充满趣味和活力, 教学效果就会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如果把握了浅赏古诗的方法, 不仅做练习或者考试就能得心应手, 学习效果就会有可喜的提高, 而且通过浅赏更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在知识上与思想上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鼎尖教案[M].延吉市:延边教育出版社, 2008.
2.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测试题 篇二
2. 将括号中提供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1)他用两手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______干了泪。(缩、拭、攀、倾)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 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映衬、层次、布局、配合)
3. 名句积累。(5分)
(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下面是记录弹簧长度与外力变化关系的图表,请根据图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相关结论。(3分)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 250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56 7 7.5 7.5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同学们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的背景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任一个方面,写出你的阅读收获。(3分)
书目:《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阅读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阅读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综合性学习。(6分)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让我们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感悟战争,祈求和平吧!
[活动一:讲故事]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曾涌现过无数英雄人物,请从中选择一位你最崇拜的英雄,简要地讲一讲他(她)的事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写成语] 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了解它们,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积累。请写出两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背诗词] 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也是战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你的积累,默写一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5分)
(一)阅读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完成7—11题。(13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选贤与能() (2)不独亲其亲()
(3)男有分、女有归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3分)
我的理解:(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有关于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本文中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表达的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 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6题。(17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2. 选段依次介绍赵州桥的建筑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设计者等内容,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4分)
13. 本段所介绍的赵州桥的四个特征中,第一个和第三个特征均是介绍大拱的,为什么不放在一起说明?(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加点的“在当时”“可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用横线画出文中体现赵州桥不朽艺术价值的两句话。(4分)
16. 著名画家吴冠中在《桥之美》中说:“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发挥想象,用简笔画画出赵州桥之美。(3分)
(三)阅读《锋利的纸》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锋利的纸
那时,我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比我所教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面对那些在我看来总试图和我作对的男生女生,我绷紧了脸。“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好惹的!谁敢跟我耍把戏,哼,有他好瞧的!”
那天,在我的课上,同桌的一男一女突然搞起了小动作,我不动声色地走下讲台,快步走到他俩跟前,厉声喝道:“干什么?你们!”女生慌忙用一只手紧紧捂住了另一只手,男生深深地低下了头,我气恼地拽过女生藏掖着的那只手,讥诮地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给大家展示一下嘛!”女生的手被我高高地举起来——天!那手背上居然在流血!我吓了一跳,但却很快镇静下来,我的语气明显地缓和了些:“怎么搞的?”女生嗫嚅:“是他,不小心用纸划的。”“轰——”全班同学都逗笑了,我刚刚平息下去的怒火经她拿这弥天大谎一煽,又腾地蹿到了天上,我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怒火,又问那男生:“到底是怎么搞的?”那男生迟疑了片刻,终于鼓足勇气直视着我的眼睛说:“我从桌斗里拿出一张纸,不小心蹭着她的手,结果……”“好,好,回答得太好了!”我用气得变了调的声音说:“一张纸能干出刀子的活,照你们的说法,一根粉笔就能当枪使,一个板擦就可以成为航空母舰!——请你们出去,我教不了你们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女生哭了。男生指天划地地发誓说他们刚才说的都是真的,“不信,我……我做给你看!”众目睽睽之下,他当真拿来一张纸,用它的一个边狠狠地去划自己的手背。面对这异常荒唐的举动,同学们都抑制不住前仰后合地大笑起来。那男生急得汗都下来了,但手背上却连道白印儿都没有划出,那张无辜的纸却眼看已经支离破碎了。我不失时机地教训他们道:“我最讨厌的就是说谎。不管你们在下面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都不能用谎言来搪塞我。以后……”“可是,”半天没吭声的女生突然哽咽地说,“我的手真的是他不小心用纸划破的呀 。”我眼前一黑,险些气晕……
后来,这事惊动了学校“思教处”,两个学生的家长也被请了来,大家齐心协力帮我戳穿了那两个人的谎言,又责令他们写出了书面检查,这样,“纸划破手”的事件总算是告一段落。
再后来,他们毕业离开了校园。
再再后来的一天,我拈着一张普通的三百字稿纸在办公桌前想心事。无意间,我把纸的边沿顺到了唇边,突然一阵锐痛——上帝!我的上唇竟被薄薄的纸划得淌出血来!我用舌头舔着那腥咸的血水,又用手背去拭,拭着拭着,往事跳到了眼前……我的心尖敏锐地体察到了被锋利的纸倏然划过的痛楚。“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呢?”我一迭声地追问着自己,又满腹狐疑地用纸边对准了唇,一下下地划下去,划下去……硬是没有划出一丁点儿伤痕!我想,那一定是一个极其刁巧的角度吧?温柔的纸幻化成了残酷的利刃,把不曾设防的肌肤和心灵划得鲜血淋漓。
——啊,岁月深处那两个先于我尝到了一张纸的厉害的少男少女哦,让我怎样才能回到昨天,轻轻地对无辜的你们说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先后讲述了两个故事,请用恰当的短语概括出来。(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细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文章为什么以“锋利的纸”为题?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章结尾处的横线上补上一句恰当的话: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品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我的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处理的?(3分)
我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尝试与展示(50分)
22. 请以“享受________(阳光、友谊、亲情、阅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完成题目。②体裁不限。③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曦瞥尴尬啕猝磬缭
2. (1)攀缩倾拭 (2)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3. (1)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2)波撼岳阳城(3)芳草萋萋鹦鹉洲(4)便引诗情到碧霄(5)僵卧孤村不自哀
4.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 提示:参见课本“名著导读”中的有关资料。
6. 略。
7. (1)通“举”,举荐选拔(2)用如动词,以……为亲
(3)女子出嫁(4)兴起
8.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9. (1)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1. 提示:要紧扣文中与“和谐”有关的内容来谈。
12. 设计特点建筑意义列数字引用
13.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种敞肩拱的构造是在建造赵州桥时的首创,是赵州桥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是其它拱桥也具有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由主要特点到次要特点的说明顺序。
14. 不能去掉。“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表达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15. (1)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2)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16. 提示:可参阅课本上的彩图。
17. (1)纸划破手 (2)纸划破嘴
18. (1)以“锋利的纸”为题有两个含义:一是实指文中先后划破学生的手和“我”的唇的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比喻伤害过学生心灵的主观武断的教育方式。(2)“对不起!”
19.“我”是一个教育方式主观武断但善于自我反省的青年教师。
20. 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主观武断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比喻成锋利的纸张划破肉体带来的伤痛,十分生动形象、新颖贴切。
21. 提示:要与本文所叙故事有相似之处。
22. 略。
3.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 篇三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2分)
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黄梁一梦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3.按要求默写。(4分)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2)写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同,以景写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人的科学,不该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应具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气度;生命的意义,不该是沽名钓誉、追财逐利,而该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胸怀。(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
(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达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了生活的滋味。
B.《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否定仕宦生活的心迹。
C.《满井游记》一文,文笔清新而有生气,比喻新颖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的轻松喜悦之情。
D.《藤野先生》一文用了大半篇幅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5.下面是2007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上推出的徽标图,请展开联想说说此徽标的含义。(2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关注藏羚羊的迁徙,曾经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遇到的一大难题。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们懂得了许多,丰富了自己的素养。
C.如果不是两名警察奋不顾身地抢险,数百名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重大损失。
D.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7.名著阅读与仿写。(2分)
进入初中两年以来,我的脑海中常常活跃着中外名著中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常常想:假如我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一定会去铲除社会生活中一个个的“毒瘤”,如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黑网吧、制假售假的黑窝点等,还社会一块明净的乐土。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4分)
母爱是最无私的,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请你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①[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的名称和歌中的一两句歌词,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给母亲的话] 请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母亲提一条建议]为了让天下母亲的辛勤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请你针对母亲该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芳草地(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2题。(8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这首诗是诗人在边塞送别友人时所作。送别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环境是__________,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奇特的比喻描绘出风卷飞雪骤然而至的壮观景象,使人忘记了边塞的苦寒,沉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之中。(2分)
11.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加以赏析。(任选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的最后四句写分别时的情景,诗人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想到了什么?请结合诗中的意境简要谈谈你的猜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却⑥不受。玠益敬服。……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⑨?”或⑩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吴玠(jiè):南宋名将。②飞:岳飞。③交欢:结为友好。④姝:美女。⑤方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何以家为:凭什么来安家呢?⑩或:有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吴玠素服飞()
(3)饰名姝遗之()
(4)玠益敬服()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比较上面两个文段,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3题。(14分)
密码中的真情
霍忠义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女大学生身上。
②初入大学时,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并存入一学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远行的前夜,父亲特意告诉她卡的密码,并告诫这个密码要铭刻在心,万勿随处乱记,否则,密码被人知道就不安全了。
③女孩当时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父亲的话并未在意。到了学校,要缴6000元的学费,把卡插入自动提款机,可怎么也想不起密码。无奈,她只好打电话问父亲,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了几遍。为了便于记忆,父亲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又要取钱,却又想不起密码了。知道这组数字是妈妈的生日,女孩不好意思再问爸爸,更不好意思问妈妈,钱自然无法取出,她只能向同学借些钱花。
④暑假回家,父亲问她钱花得如何,女孩哭了。知道原委,父亲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说没有关系。女孩却有点生气,问父亲为什么不把密码设成她的生日。父亲说:“不设置成你的,是为了保护你。”他解释说:“通常,人们会将银行卡和身份证装在一起,这样,如果两样东西同时被盗,后果不堪设想。”暑假结束,女孩回学校,从此记住了母亲的生日。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女孩还专门给母亲寄了一张漂亮的贺卡。收到卡后,父母很是感到安慰。
⑤不久,家乡传来噩耗: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同时遇难。晴天霹雳!女孩疯一样赶回家,昏倒在父母的遗体前。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女孩安葬了父母。整理父母遗物时,她发现了一张储蓄卡。女孩潸然泪下,父母曾经告诉过她,家里还有一张卡,存着她4年大学生活的全部费用。女孩知道,这是父母多年来的血汗钱。
⑥拿着卡回到学校,女孩日日以泪洗面。虽然很思念很悲伤,可是日子还要天天过。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渐渐恢复了过来。女孩自己卡上的钱已经用完,她拿出了父母遗留下的卡去取钱。
⑦在自动取款机上,她先输入母亲的生日,屏幕显示:错!再输入父亲的生日,还是显示错。她急忙将卡抽出,心中焦虑:卡上会用什么数字做密码呢?离家之前女孩曾经找遍父母的遗物,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密码的信息。
⑧她再度把卡插入,下意识地输入自己的生日数字。屏幕立即显示:请输入取款金额。
⑨女孩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父母使用的储蓄卡用的密码肯定是他们最容易记忆的数字,也是他们最疼爱珍惜的数字,这点做女儿的怎么没有想到呢?
取完钱,女孩修改了密码,她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
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
17.整体感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第③段中“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了几遍”,后“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可女孩一到取钱时就忘记了密码,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问题?女孩想打电话问爸妈,又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概括密码中所包含的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初入大学时,女孩的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卡的密码是她妈妈的生日;父母遇难后遗留下来的储蓄卡的密码却是女孩自己的生日,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何用意?体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说说结尾句“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你给自己的储蓄卡设置密码,会选用什么数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牢牢记住。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东西是你最需要牢牢记住的?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14分)
秋颂
罗兰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4.请推测选文中加点的“酡红”一词的意思,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这篇散文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春》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二者略作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文结尾说秋是“成熟”“收获”“充实” 的季节,后又说秋是“淡泊”的季节,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中用了不少比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简要分析第⑨自然段所引诗词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创作大舞台(50分)
29.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大学演讲时说:“我是中国的总理,又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说,我的祖国是一棵巨大的常青树,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请你以“常青树”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自定立意;
(2)挖掘比喻的含义,分析其底蕴。
4.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 篇四
易混点一: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剖析]
鸦片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都是在中同近代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美俄伙同侵略;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训练平台]
1.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主动发动的
B.两次鸦片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C.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这座世界著名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当
[参考答案]
1.D2.A3.B4.B
易混百三: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知识剖析]
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戊戌政变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训练平台]
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人民群众未被充分发动
B.帝国主义的破坏
C.光绪帝被囚禁
D.封建顽固旧势力的强大
[参考答案]
1.C2.D3.B4.A5.D
易混点三: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知识剖析]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结束。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广义上称为辛亥革命。
两者的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促使了武昌起义的发生;武昌起义又使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达到高潮。两者的不同点:武昌起义成功了,它达到了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训练平台]
1.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能够迅速对全国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是()
A.革命党的长期准备
B.起义士兵英勇奋战,占领武汉三镇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支援
D.一些清朝官僚投机革命
2.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当是()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3.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D.辛亥革命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下列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B2.A3.B4.D
易混点四: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剖析]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②革命对象不同:前者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后者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为主要任务。③发生时间不同:前者发生在1840年至1919年,后者发生在1919年至1949年。
[训练平台]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有新旧之分,其主要原因是()
A.革命任务不同
B.革命性质不同
C.革命主力军不同
D.领导阶级不同
4.五四爱国运动为什么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1.C2.C3.D4.B
易混点五: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知识剖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这一时期,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太完善的合作局面。
[训练平台]
1.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中国建同后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同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广泛参加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性质
B.社会主要矛盾
C.两党的阶级性质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参考答案]
1.B2.D3.B
易混点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剖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政治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经济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另外,它还具有两面性:有反对外同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依赖关系,这又决定了它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
[训练平台]
1.19世纪末,中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70年代,宁波某资本家创办工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赖日本人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方式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
[参考答案]
5.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 篇五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6.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 篇六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联系生活生产中串、并联电路的实例,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用具]
电路示教版、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多媒体播放天安门、鸟巢、东方明珠夜景图).
师: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奇妙的灯光下五彩斑澜;上海的东方明珠在霓虹灯照耀下,妖娆灿烂,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同学们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共同学习第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板书课题:串联和并联,)
[评析:通过欣赏天安门等美丽的夜景,提出问题,为学习串联和并联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导出串联和并联电路
(出示示教板:一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若干导线、一只开关.)
师:请一个同学连接电路,让灯泡发光.
师:要使两只灯泡都发光,有哪几种连接方法?请同学们设计出电路图,并画在纸片上.(学生设计并画电路图.)
(搜集8位学生设计的电路图纸片,视屏展示.)
师:是不是说有8种或者有更多种连接方法?
师生:只有两种连接方法.分别叫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评析:在连接一只灯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连接两只灯泡,通过分析全班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归纳得出,只有两种连接方式,逻辑严密.]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师:请大家分析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图分析)
师生;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首尾顺次相连,电流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的特点:用电器并列连接,电流的路径有多条.
3.训练
师:(多媒体展示6幅电路图)请大家识别这些电路属于什么连接方式.
[评析: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紧接着进行电路识别练习,巩固训练及时.]
4.实验探究A:两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师:请大家用实验验证,两种电路中一个用电器坏了,会不会影响另一个用电器?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5.实验探究B: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师:在两种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是否相同?
(学生分组实验)
师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不同,控制作用相同,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评析:通过实验,研究两种电路中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有无关系等,探究细致,全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电路基本特征的认识.]
6.分析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师:讨论、分析、比较两种电路的特点,填写下列表格.(学生讨论,填表)(多媒体展示表格)
[评析: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全面透彻地认识和区别两种电路.]
(三)知识应用
1.分析路灯的连接方式
师:街道上的路灯是怎样连接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并联,一盏路灯坏了,其余的灯照常发光,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
师:那为什么所有的路灯晚上会同时发光,早上又同时熄灭呢?
生:因为开关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
2.分析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师:(示教版展示一串小彩灯,接通电源,闭合开关,让它们发光,)这些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怎样检验?依据是什么?
生:取下一只小彩灯,如果其余的灯亮,是并联;如果其余的灯不亮,则是串联,看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
[评析:应用举例典型,分析判断中,引导学生紧扣翠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有利于突出重点,落买教学目标.]
3.分析天安门前电灯连接方式
师: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我们再来问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总体来说,是并联,因为一只灯坏了,其余的灯仍然会发光,但有些局部的灯可能是串联,如,勾画天安门城楼轮廓的小彩灯.
[评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首提问,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是两种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后,我们还要对它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附:板书设计(见多媒体展示表格).
【人教版八年级Unit 2 What’s the matter?】推荐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老王》教案07-0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语07-04
人教版八年级必读书目11-17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案例06-27
人教版八年级作文指导09-0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0-2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07-0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08-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复习08-2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