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中园林建筑设计

2024-06-16

景观中园林建筑设计(精选9篇)

1.景观中园林建筑设计 篇一

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

摘要:自然界因色彩的点缀而显得丰富多彩,色彩依附于具体的形象而作用于人的感官,它最易被人所感受。色彩美是构成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创造出优美的视觉享受,主要从园林景观设计入手,注意园林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园林色彩的冷暖关系以及园林景观色彩组成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在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与问题,以期对景观设计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色彩;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但对自身居住建筑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对周边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在公共空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决定着人们评价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的确,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与山水画、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景观设计中的颜色感官色彩设计直接影响到设计物和环境的美观,实用美术中的“七分颜色三分花”、“远看颜色近看花”、“先看颜色后看花”之说,生动地说明了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优秀的色彩设计能加强产品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新颖、时髦、舒适、愉快的美感。因此,色彩设计在现代设计中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还具有促进消费、推销商品的经济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和其他景观要素同时存在,如建筑、小品、铺装、水体,植物在整个景观中的地位存在两种情况 :单独观赏存在和配景存在。无论哪种形式,在选取植物时,一定要与周围的景观色彩相协调、相呼应,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2、绿色基色

绿色植物是园林中必须出现的元素,即使是在冬天,依然少不了绿色的存在,绿色就作为了植物中色彩的主角。绿色也有不同明暗的差别,从而产生色彩上的调和效果。绿色基色主要是利用观叶植物,选择枝叶紧密,叶色浓暗,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最好。绿色的背景,前面可以放置一些粉红、黄、紫等高明度、高彩度的花卉,或开红色花的灌木,总之要是补色或是邻补色。

3、纯色点缀

园林景观中常有纯的色彩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点缀的方式有 :成片的花卉或者灌木作为色彩的载体如同颜料一样在绿背景上进行涂抹 ;在绿色背景上局部点缀些纯的对比色,可以是花卉,可以是建筑、小品,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

4、背景效果

园林景观中少不了背景色的衬托,通常我们会利用背景色与前景色的明度、纯度的对比来突出前景,蓝色的天空、高级灰的山、蓝绿灰的池水都可以充当园林景观中的大背景,这些色彩都属于偏灰色的色系,配以明度、纯度较高的植物能够很好地凸显前景物。同时,在实际造景中也会出现一些中间过度调子,起到很好的多层次的透视效果,如墙面、绿篱、栏杆等充当植物的背景,但要考虑冷暖的对比,如背景色是暖色调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冷色调的 ;当背景是冷色调时,前景应为暖色调。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色彩的冷暖关系

色相是色彩的冷暖感的决定因素,以红黄为中心的暖色,具有较高的可见度,给人以比较喜庆的感觉,暖色中的红、橙、黄等具有前进感,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常采用这三种色彩。

在浓密的风景林中空地或林缘配置一株或一丛暖色的乔木或灌木,可让原本浓密的树林马上明亮起来,使人消除神秘和胆怯感,不再因为害怕而不敢进入。林中有时因为可见度低,在视觉上人们就会产生后退的感觉,为此,可以在一些环境空间较小的地方,通过冷色的植物的栽植,给人以空间的深远感。在花卉时,搭配一些冷色和白色或适量的暖色,能够使人产生欢快感,同时,冷色能够使人产生降低温度的心理感,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和或气温较高的南方,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采用冷色调的植物,从而使人产生深林阴影的凉爽感。另外,暖色有膨胀视觉的感,冷色则使人产生收缩感,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暖色系植物周围要配上面积略大的冷色系植物,以寻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

三、园林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

色彩具有物质属性,研究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的前提是,要先弄清楚园林景观色彩的物质载体 园林景观的色彩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三种,而且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物质载体。

1、自然色的物质载体

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在园林景观中水体石材天空植物等天然存在物为其物质载体。

2、半自然色的物质载体

半自然色是在不改变自然物质性质的前提下,经过人工加工形成的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经过人工加工过的各种石材木材和金属为其色彩的载体。

3、人工色的物质载体

人工色是指该颜色是经过各种技术手段人工生产出来的在园林景观中,各种瓷砖、玻璃、涂料是其物质载体。

四、三种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1、对于自然色彩应考虑的问题 自然色彩不是恒久不变的,随着时间与气候的改变,它也会产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色彩设计时,要对可控制的色彩因素与自然色彩协同考虑,达到园林景观的总体色彩效果。此外,也可以以自然色的场地为中心,在其周边搭配其他色彩因素,如对水体的位置、面积、形状进行合理安排后,再组合其他的色彩,从而得到理想的色彩构图。

2、对于半自然色彩应考虑的问题 经过人工加工的半自然色,仍然表现出自然色的外表特征,因此,它与自然色一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而且各种材料之间的色彩也可以很好的达到协调。

五、在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植物色彩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要考虑色彩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都是与铺装、水体、建筑、小品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在这其中,植物是主体景观或者是辅助景观,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面积或小面积的植物作为独立的观赏景观,因此,对于这三种情况,在进行色彩设计时不能孤立地突出某一种色彩,而是应该注重整体色彩效果以达到色彩的协调。

2、要考虑绿色基调

不管四季如何变化,绿色永远是植物的主色调,是植物色彩中的绝对主角,因此,在设计植物景观时,特别是大面积布置植物时,应该把绿色作为主基调。

3、要考虑点缀色

设计植物景观时,在把绿色作为主基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特殊效果的需要,其他色彩一般只是被作为点缀色,主要有以下两种点缀的方式:一是成片涂抹,即把各种色彩的植物在绿色的背景上规则或随意地进行点缀,这种方式通常用于花卉或花灌木作为色彩的载体上;二是以少胜多,即把合适的对比色在绿色基调上的合适部位和地点进行点缀,这时,我们也可以将建筑小品的色彩加进来,从明度上划分层次,营造空间效果。

4、要考虑背景效果

在进行植物色彩的配置时,背景色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大面积的水面、蓝天、远山等能够像天幕一样作为植物的背景色彩,这三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比较合适采用明度较高的色调,但是必须在前景和背景之间进行明度或低明度色彩的适当过渡,此外,园林景观中的墙面、绿篱、栏杆等垂直景物也可以用来作为植物的背景,这时,要根据墙面绿篱栏杆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而且要突出色彩的对比,如当背景是暖色调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暖色调的;当背景是暖色调时,前景应为冷色调;绿色背景主要是利用观叶植物,选择枝叶紧密、叶色浓暗或终年常绿的树木为背景效果最好。绿色的背景前面可以放置一些明亮色(白粉红黄色)的花坛或开红色花的灌木,总之要是补色或是邻补色。

六、结语

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来自于景观元素本身的,又有来自设计者主观意识的影响。但不管制约因素多与少,我们在设计时需遵循色彩的基本配置原则,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关系,色彩的对比、空间的过度,主色调和点缀色的配合使用等,最终我们都能够创造出美的、和谐的色彩关系,带给人们无限的美的感受。

2.景观中园林建筑设计 篇二

关键词:园林景观,石景设计,研究

1 园林设计中石景设计的特点

1.1 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石景在我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 很多园林设计师仍然会选择用石头来创造某种意境, 用石头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当今, 园林设计中运用石景设计来阐述某种哲理, 与诗词书画等相结合, 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1.2 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美学特点

当前, 人们对于美的挖掘越来越深入, 石景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的山石要素, 人们对于石材的运用也越来越淋漓尽致。石材上独特的纹理、轮廓、造型、色彩、意蕴等都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石景设计时, 将这些因素与现代美学中的点、线、面等结合, 利用构图的原理来营造现代园林景观。将石景设计与现代美学相结合, 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美学特点。

1.3 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具有生态特点

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在当今园林景观设计中大力倡导生态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石景设计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大力倡导低碳经济, 促进人们生活质量地不断提升。在园林景观中注重空间的有效利用,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 运用植物造景以及结合石景设计, 从而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2 园林设计中石景设计的发展趋势

首先, 立足于传统石景设计理念。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典的堆山叠石艺术, 赏石置石的传统鉴赏文化等是我国成熟的古典石景设计理念。在当今时代, 我国立足于传统的理念中, 有助继承与传扬我国传统文化, 促进我国石景设计在当今时代的不断创新。时代在发展变化, 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也是如此,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也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 不断革新。

其次,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 构建成熟、完善的现代园林石景艺术理论体系有其必要性。在我国古代, 传统的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理念并不完善, 并且已经不适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信息化的时代, 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之间的石景设计理念相互融合, 因此在当今时代, 在园林景观石景设计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 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缺陷, 不断地构建完善、成熟的园林景观石景设计的理论体系。

最后,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将石材天然的艺术魅力与现代的园林艺术相结合, 形成现代装置艺术以及现代雕塑艺术等, 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主体或者装饰, 达到人工艺术与自然艺术相结合, 促进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浑然天成。

3 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缺陷

3.1 石景在外部空间中的体量不当

目前, 在我国很多园林景观中, 置石在园林景观中的位置过于居中, 会给人严整对称、矫揉造作之感。在很多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缺乏人性化, 如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环境的大小, 所放置的石过大或过小, 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本的园林景观的空间, 给人一种不当之感, 或者置石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游人驻足观赏的场所与空间, 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功用发挥。

3.2 盲目模仿

在当今时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市场环境下, 我国很多园林景观为了突出特色, 盲目照搬国外某些园林景观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石景设计的和谐。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并不仅仅是石景设计, 而是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并且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和谐, 从而设计出真正适合我国社会现状的石景。

3.3 人工痕迹明显

“浑然天成”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美学理念。然而目前, 我国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在总体上水平较低, 在设计过程中置石的放置浮浅搁置, 石组不够均衡稳定, 人工痕迹十分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石景设计的美学特点。

4 结束语

园林景观中石景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我国传统的美学理念, 并且要与时俱进, 不断革新。石景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利用, 营造出浑然天成的美景, 不断地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添置色彩。本文通过对园林景观中的石景设计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缺陷等的分析, 希望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促进我国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娜.城市开放空间石景设计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9

3.湿地园林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湿地 湿地园林 南沙湿地公园

1 湿地与湿地园林

1.1 湿地及其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分布广泛、种类多且类型间的差异显著。目前一般采用《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1.2 湿地园林的产生及其内涵

人类起源于水,在其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留下了离不开水的痕迹,近水、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最常用的“语言”。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故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一池三山”、“山水相依”、“背山面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以及“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等,都成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规律。

湿地园林(Wetl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湿地园林发展出的融合自然、景观、园林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根据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和层次,湿地园林还包括湿地造园(湿地公园)、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景观3个层次和内容。湿地造园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手法基础上,遵循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兼顾生态和景观的一种造园方式,是传统园林内容的拓展。中国传统山水园或水景营造艺术,以景观(视觉美感)设计为主,再现自然山水,可以说,它们只是湿地造园的一部分。

对城市的湿地区域根据其自然属性进行的园林绿化,即城市湿地绿化。湿地是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往其作用没被认识,所以,湿地的园林绿化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着城市大园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湿地绿化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缔造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大有可为。

2 湿地园林的创新意义

2.1 湿地园林新增绿地,提高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湿地园林可新增绿地。例如:一些视觉质量较差和培植条件较差的低洼地、茅草地、洪泛区、滩涂等湿地,以往不被重视,或其部分被填平改造成陆地后再进行园林建设;湿地园林则要求对这些地方根据其自然生态系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建设,这样既可节省建设资金,又可形成特色景观。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全球生物物种和生态类型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保护生物多样性已上升到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地球的战略高度。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也就成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湿地园林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重建和恢复的一个新途径

湿地生态因子具有强烈的异质性。例如年内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幅大,而且年际间也不相同,所以湿地又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湿地约有8.6×106km2(约占地球表面积的6%),其中约56%的湿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以往人们并没有认识湿地的重要功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约80%的湿地资源已丧失或退化,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有关研究和实践,以保护自然湿地并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虽然起步晚一些,但发展步伐很快。

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破坏严重的湿地,通过园林绿化工程和植物群落重建,可加快湿地植被的恢复。在多种重建和恢复方法中,湿地园林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必将受到重视。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湿地绿化就是一项极为必要又不可缺少的措施。

湿地素有“自然之肾”之称,湿地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式净化各种污染,人们利用湿地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较强的生态功能,在城市景观水域的设计、控制景观水域富营养化以及净化各种城市污水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湿地园林丰富了大园林的内容

过去,湿地大多没有按照其属性进行园林绿化,即使是水景也不具备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园林绿化对象主要是针对陆地的,而湿地园林直接将湿地与园林建设联系起来,使大园林明确地涉及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中的两大生态系统(陆地和湿地),也拓展了園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城市滨水区的复兴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这些城市滨水区域的整治和建设,首先需要按照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建筑和园林进行规划。从中外园林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这些地方不仅需要草皮、大树、彩砖,更需要根据滨水区湿地生态和历史文化等特点进行园林绿化:种植水生湿生植物,营造湿地生态和人文景观,充分发挥滨水湿地区特有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4 湿地园林塑造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到南地跨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从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降雨、湿度等自然条件明显不同,加上城市园林发展的基础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城市园林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但是由于造园手法和园林植物品种相对单调等原因,城市园林绿化的外貌却有趋同势态。

3 南沙人工湿地

游览区地处出海口珠江西岸。围垦公司经过20多年的围垦和经营中,保持了农耕水养的产业结构,土地原始状态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放养鱼虾蟹,种植莲藕、香蕉、甘蔗,碧水蓝天,满目青翠。在19东围约200公顷的游览核心区,种植有成片的10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苇,吸引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 形成珠江三角州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丝光掠鸟从北方飞来越冬,有24 种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等野鸭成群、苍鹭伫立。以吸引多品种和多数量的飞鸟在公园内觅食、栖息、繁衍,以种植红树林维护生态,以种植芦苇形成一个上千亩的芦苇荡,以大面积种植观赏性荷花,形成壮观的荷景,以开挖约25公里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宫。在这里游览,可享受 “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 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境意。

结束语

4.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论文 篇四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水景;营造方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使得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情况已经成为了国家相关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园林景观对于提高城市环境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将水作为一种元素与园林景观进行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要点。将水景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结合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自然美感。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水元素,将其以景观的形式融入到园林当中,是二者能共同发挥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1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重要性

1.1提高园林景观的柔化程度

将水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既能展现其流动美,还能提高园林景观的柔化程度。水景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连贯性。比如,利用水的呈像特点,可以在视觉的角度扩大园林空间,在水景中融入光元素能使水的状态不断变化,呈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水可以使整体的园林景观被柔化,使园林景观呈现出艺术品的气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园林乏味的和枯燥的缺点。另外,利用水缓缓流动的声音,可以从立体的角度为人们营造一种全方位的柔和美感。

1.2满足园林景观的多元化需求

从园林景观的多样性角度考虑,水景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园林景观环境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缩影,其中包含自然元素、森林资源以及水资源等,将环境保护意识与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水是满足园林景观多元化需求的关键要素[1]。将小型瀑布、人工池塘、喷泉、人工溪流等水景融入进园林景观当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生态环境的丰富性,也是城市环境多样化的重要体现。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水景,能使人与自然更加贴近,为人们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3凸显东方美学的特点

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提出了“上善若水”这样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充分体现了古代先贤对水的美好理解,特别是意识到了存在于水元素当中的文化气息。水元素的文化内涵完全可以被应用于园林景观中关于水景的设计理念当中,使水景体现一定的文化意义与艺术效果。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能作为传承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还能传递一种情怀,涤荡人们的心灵和精神,将东方美学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将水景与文化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

2.1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动态水与静态水相结合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中的主要体现是流水、湖水、瀑布以及通过制造压力形成的水景等。静态水景能使整个景观环境呈现出一种纯净美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2]。喷泉、压力水等形式都属于动态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生机。利用水这种元素所展现出的安静感、欢快感以及不同形态的变换都是动静结合设计方法的主要应用方面。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融入一些灯光元素、音乐元素等,使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将水景的动静结合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水景会随着音乐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使人们在律动当中感受水景的魅力。在安静的水景中融入一些柔和的灯光,能使平静的水面带给人们温馨的感受。

2.2水景与植物的相互融合要想使园林景观与水景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则需要从全面性的角度将二者相互结合起来。可以运用借景、对景的方法,或者鸟瞰式等不同的角度对二者进行结合设计,可以在水景中布置一些植物,比如,水草、荷花、芦苇等,将其错落排列在水中,使之能于水中的动物形成互相滋养的状态。这样的布置方式能使水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综合效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呈现出艺术效果[3]。在植物与水景搭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由远及近、有疏有密的种植技术,在靠近水景的位置栽培一些垂柳,使垂柳线条的柔和能与水景相衬,呈现叠加的柔和美。可以在水景的周围栽培一些池松、水杉、小叶榕等高低不同的植物,使整体的水边绿植呈现出层次感,可以增添水景的趣味性。另外,可以在园林中栽培一些燕子花、地锦、鸢尾花等植物,从颜色搭配的角度使水景的色彩更加丰富。例如,青岛的城市公园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出于整体性的考虑,将水景作为一个整体部分,使之能完全与其他景观形成相互辉映的状态。

2.3山石与水景的自然搭配

相关人员在设计园林景观中的水景时,应该充分考虑山石在景观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将水景与山石互相融合,使之成为大自然的一个简单缩影,更能使园林景观的自然美感被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山石的沉稳和静态的特点与景观整体美感,搭配水景之后,更能将城市环境的特点展现出来[4]。设计人员在进行水景营造的过程中可以将山石与水景当成一个完整的部分,将景观山石、水岸等与水景进行相互融合以及穿插,使二者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景观中加入驳岸和湖石,利用山石展现出不同的景物形态,在此基础上将水元素融汇进去,从沉稳与流动的和谐状态中展现园林景观的美感。可以在水景中放入一些不同形状的石头,使之能展现出自然的和谐感,并展现水景在整个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利用驳岸与水景的轮廓线形成的景观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能在这条主线上使得驳岸、山石、混凝土搭建的建筑等元素相互搭配,使其都成为水景的点缀物,达到水石交融的自然意境。这种营造方法能使园林景观中的水景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成为城市生态自然圈的主要组成部分。

2.4营造水景的活力性氛围

从古到今,在人们的意识里,水是一切生命的源头。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水元素的活力性使其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元素展现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园林景观能切实的与城市的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娱乐需求等要素融合到一起,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水元素不仅可以增添城市环境的美感,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定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增加城市的活力感。可以利用园林景观当中的水景为基础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遵循物质之间的发展关系和能量的守恒规律[5]。设计人员可以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一些舫、榭、廊等适合在水边搭建的建筑,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可以倚靠和观景的条件,采用从横向的角度对水景进行分割,从视觉的角度重新规划水面的空间,使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能与人们的视线相集合,使人们能从最好的角度感受水景的魅力,从而展现出水景的活力性。另外,要想使园林景观更加符合审美的要求,设计人员应该从水景的观赏性角度展开设计工作,使之能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内将其最大化的观赏性展现出来。

3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情况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水景作为园林景观的关键要素,其营造方法也成为了设计人员所重点研究的内容。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水景营造的意义,通过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水景与植物的相互融合,山石与水景的自然搭配以及营造水景的活力性氛围的方式开展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工作。通过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5.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研究论文 篇五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色彩;运用

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其色彩运用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而合理选用色彩可使园林景观更具美感,更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精神思想。而随着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大。园林作为人们生活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人们对其整体美感的要求及其高。所以,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色彩的作用

人们在不同场合下观看到不同色彩会受到不同的感受,如一些餐厅常常以橙色作为主要环境颜色,在食客进入餐厅后,大多会产生兴奋和充满食欲。再如绿色象征生命,可消除人们紧张的情绪,蓝色使人平静,红色使人亢奋等。而不同颜色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具美感。

1.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包含众多美学特征的设计,而色彩作为人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并在脑海中产生一定影响的美学特征,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过去阶段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不难发现,不同色彩的组合创造出来的是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就如东方和西方而言,就存在显著的差别。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鲜艳,而东方园林景观设计的色彩素雅淳朴。这些颜色所组成的风格,和地方历史文化有很大的联系。而科学的运用色彩,可让人们在观看园林景观时,产生不同的情愫。同时,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更包含不同地区人的心理、精神追求1。

2.有利于创造园林景观的意境

意境的塑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它是园林景观中的灵魂。而色彩设计是园林景观意境塑造的有力手段。通过色彩可烘托出园林景观想要表达的主体,同时也营造出一个气氛,从而和观看者产生共鸣,到达情景交融的效果。3.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表现力因为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变化是有限的,在设计初期整体的规模大小都已经定性,而设计师为了使整体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富含更多的变化,并增加其层次感,可合理运用色彩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想要突出远方的园林景观主题,可利用对比色来实现这一目的,利用近景的颜色来突出远景的色彩,从而在视觉上拉近远景和人们的距离,如冷色系就具备空间收缩的视觉效果2。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并非那么简单,其中的原理和运用技巧较为复杂。必须在保持整体色调相互统一的基础上,在进行层次渐变。而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先确定整体园林景观的意境,然后在进行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强调色彩的统一协调。同时,要考虑不同色彩的组合对人们心理产生的情感影响,从而合理选择色彩并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1.暖色的运用

暖色系一般指的是较为鲜艳的色彩,如红色、橙色,这类颜色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可有效地使人们产生兴奋、欢快的情绪,同时也塑造出园林景观整体较暖的色调。通常,这些暖色的运用一般体现在花卉上,并把这些花卉放置于人们能直接看到的位置,如大门入口处、人流量密集处,从而来吸引游客进入,并给游客一种明媚并充满活力的感觉。而暖色系的花卉可选用玫瑰花等,在往深层次思考,花表达的话语也要和园林景观整体意境相互结合。

2.冷色的运用

冷色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也较为常见。冷色系的色彩指的是蓝色、青色等,在色彩视觉效果中,可见度并不是很高。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起到收缩的效果。人们在观看到冷色系的色彩时,通常会产生冷静、凉爽的感觉。冷色系的色彩一般设计与园林景观边缘地带,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感3。

3.对比色的运用

根据生活来看,不同颜色的对比也同样能给人营造出不同的视角效果。如对比色在服装中的应用,可以使设计师想表达的情感更为突出。而园林景观中对比色的运用更多的是在花卉的组合中,通过不同颜色的花卉组合,给人们一种别致的视觉效果,并影响人们的情绪。这种具有强烈反差的对比色彩,可对观看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如红配绿,可使人身心愉悦,并突出红色花卉的颜色。

4.同类色的运用

同类色指的是两种或多种颜色相近的色,如暖色系中的橙色及红色,如冷色系中的青色及蓝色。同类色的运用也主要是为了使整体园林景观产生一种层次感,利用色彩的渐变来消除人们的视觉疲劳,同时也使人平静。同时,同类色的运用,使整体园林景观的色彩更加协调,在颜色变化时,不会显得突兀。

三、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极为重要,不仅是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内容,还能够增加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感,营造出设计师想要的意境,并提高艺术表现力。而色彩的运用可分为暖色系、冷色系、对比色以及同类色等,不同种类的色彩运用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加结合整体设计理念和意境的选择,做到整体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具欣赏性。

注释:

6.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利用 篇六

植物造景是指人们经过加工,使大自然中的植物变成人们喜欢的景观。通过人为的改造,把这种“自然美”改变成“人造美”,主要是根据人们的喜好,为人们提供喜爱的景观。植物造景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把每种植物附上寓意或者代表正能量的意义,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阶段,在城市中进行园林绿化主要是缓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2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2.1 装饰作用

植物能够对建筑物本身起到衬托或遮瑕的作用,设计园林时可以结合建筑物本身的优缺点作为选择植物的基础。

2.2 植物是大自然的净化器

植物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所以,植物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植物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繁殖、觅食的地方。

2.3 增强观赏性

例如,鲜花,人们期待它开花的日子,在这个花开花落的过程中,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并且能够美化环境。

3 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3.1 色彩相宜的原则

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将来种植部位的色彩环境,做到与周围环境色彩相协调。可以通过植物突出每个地方的特点,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3.2 季节相宜的原则

在一个城市里进行绿化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当地最适合的植物,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针对不同的植物花期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做到每个季节都有花开,延长人们的观赏时间。

3.3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办法选择种植的植物,做到因地制宜,不浪费每一寸土地,充分发挥它的效益。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因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北方整体来说较干旱,不适宜种植需水量大的植物。尽量种植本土植物,当地植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能够应对当地环境的各种变化。

4 植物与景观搭配的艺术性

4.1植物跟建筑风格相融合,做到自然美与人造美的结合

每一座建筑都有其不足的地方,设计师们都是通过分析这座建筑的优缺点,然后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植物能够对建筑的缺点起到遮掩的作用,有的植物能够烘托建筑物的优点,有的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搭配这座建筑,每座建筑都有其寓意,可以通过植物对整座建筑物进行修饰。一定要重视植物配置与建筑整体之间的平衡,做到植物与建筑互补的发展。

4.2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与水景的搭配十分重要

在一个完整的园林中,水景的设置非常重要。水景作为一个园林的灵魂,园内的所有景色都需要与水景相互照应。植物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衬托水景的秀丽,突出水景的主题。植物与水景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处理,做到植物与水景搭配和谐,使植物与水景相辅相成的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4.3 植物与道路相结合

在城市内部,道路作为连接每座建筑物的通道是非常重要的。在道路的两旁构建绿化带不仅能够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更能改善出行环境,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植物。在道路上进行植物配置时,不能影响交通参与者的视线,更不能扰乱交通秩序,尽量采用低矮的植被。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存环境,做到植物的科学利用。保持植物与道路的和谐发展,使植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植物造景的设计形式

实地考察布景,根据当地的情况(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植物,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设计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日后养护的依据。

6 结语

只有做好植物的选择,才能充分发挥园林的作用,合理优化配置植物,营造出美丽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王菁.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9)

7.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园林景观中植物的功能不仅仅是绿化这样的基础功能,还承担着园林美化的职责,遵循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园林景观中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相协调,采用美学的特色,不仅保证生态平衡,更为园林增添艺术性。

1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配置设计无论出自哪个设计师之手,无论是何种园林,无论是要打造成怎样的风格,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依据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建造出的园林,才能保证该园林工程的质量。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的建造最主要的目的依旧是为人服务,给周围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园林景观中植物的配置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做到景为人用的设计规划,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将人的活动作为一大设计因素,使得园林更为人性化。

1.2 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地理条件,在进行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利用地势和环境条件,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园林工程的成本,同时也能建设出独具特色的园林。

1.3 科学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一定要具有科学性,考虑到每一种植物与环境的协调,不同植物对环境、土壤、气候等的要求,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完全的考虑各种科学因素,才能让建设好的园林具有生机和活力。在園林的设计中,遵循科学性的同时也要保证园林的审美性,园林不是植物的叠加,要注意其艺术性、可观赏性,做到合理的搭配,多层次色彩的对比以及四季植物相结合等。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要达到科学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建设处高质量的园林供居民享用。

1.4 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资源,因此不同地区的园林应该是不同的,结合当地特色设计出来的园林更会受到广大居民的喜爱,植物的选择更适应与当地环境,不仅显示出当地特色,也会较强的展现出生态性,有效改善生活环境。

2 园林景观中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相协调

园林景观中占据最大面积的就是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达到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协调才能使园林整体的风格更加和谐,我们主要对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之间的色彩搭配和比例进行分析。

2.1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色彩搭配相协调

园林建筑可谓四季不变,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始终保持着一个样子,但园林植物却会随着四季更迭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考虑色彩搭配的时候要考虑到四季的不同,合理安排四季中不同色彩的植物与周围建筑的呼应。

2.2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比例相协调

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都在整个园林中占有较大的面积,但不能失去二者之间的比例规划,不同的部分要有不同的比例从而凸显出园林的主题,合理的比例能够使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搭配相得益彰,尽显其中之美。

3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方法思考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原则,符合科学性的同时设计师还应充分的发挥,打造出独具绿化和美化功能的园林,尽情地展现园林的艺术美。

3.1 注意园林中的季节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园林中的植物在形态和颜色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变化,根据季节变化做出选择和搭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效果的园林,让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美感。

3.2 加强对比和衬托

园林中的每一株植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共同的配合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园林。在设计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植物在整体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宏观考虑,注意相互之间形态和色彩的对比,大小高低的对比,相互衬托,交相呼应,既有独特之美又共同呈现出和谐美丽的园林。

3.3 与背景相协调

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植物的位置,比如常被用作背景的乔木类,衬托之用的地被植物等,考虑到空间的变换,选择不同的植物,例如不同的道路旁是使用花卉还是乔木或者灌木,都需要与相应的背景相结合,体现出其中的韵律。

3.4 维护生态平衡

园林中最大的功能莫过于其绿化功能,改善生活环境,创造生态效益。设计的园林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它的生态效益,采用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植物,使得园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始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保证园林中植物的数量是设计园林的必要条件,植物的生命力决定了园林的生命力,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发挥出园林的绿化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3.5 注意经济效益

园林的建造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一定的提高,政府在园林的建设中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然而目前,随着园林的增多,更是需要在园林的养护方面投入更多,这些方面的投入完全是可以在园林设计中减少的。合理配置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使得建造好的园林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选用的植物应该是易于在当地生存的,这样便可以提高整个园林的生命力,创造生态效益,同时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园林维护的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园林建设的时候通过因地制宜,更剧地理环境进行设计,也可以节省工程费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不仅仅需要从生态的方面进行思考,还需要美学的加入,从而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遵循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原则,科学合理的规划园林的植物配置,打造科学美观的园林,而不仅仅是植物的简单堆积,创造出具有人文特色、生态平衡、优美宜人的园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园林工程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慧珂,汪蕾.园林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3):871-871.

[2] 王浙吉.浅析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J].中华民居,2013,(33):7.

8.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论文 篇八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3)

9.景观中园林建筑设计 篇九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雨水收集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各项经济发展的基础,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资源污染和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也使得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被拖慢,也为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困难。

1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1当前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表现

①很多城市园林景观当中的喷泉、鱼池等小面积用水景观经常处于停水状态,使得该处景观仅沦为静态的“装饰品”。②很多园林当中的绿化带由于缺少水资源灌溉,导致植被生长缓慢或抑制。③为了避免地下水资源对园林景观内的水体产生污染,很多景观内的蓄水池底部均进行了硬化处理,使得该处水体呈死水状态,导致水质不断恶化,也对周围的植物生长造成影响,降低了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防护价值。

1.2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①城市本身拥有的水体资源量有限,这主要是城市土地开发需求量大,很多小型河流在早期城市规划当中均采用填补的方式,导致部分城市内水体资源量明显减少。加之城市对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如今开采难度升高,并且水源的污染问题处理不够及时,使得地表水质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情况。②很多园林景观在设计之初就显露出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多数的设计师更加青睐于城市自来水,但很多的景观内可采用水质相对较低的水体,使得优质的自来水源被大量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园林景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③我国现在的城市园林景观当中对于天然雨水资源的利用度不足,使得廉价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同时伴随着现代居民住宅区内的“水景”浪潮,使得园林景观内的水资源再次被分流,无法提供充足的供给。

2现代园林景观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①园林景观内的绿地面积一般较大,这就使得其需水量较高,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以道路喷洒、直接喷洒等,所采用的也是自来水或地下水,导致绿地维护成本增加,也大量浪费了优质的自来水资源。②园林景观对于水体质量的要求并不高,因为大多数植物均可以借助自然雨水进行生长,加之雨水中携带的很多微量元素,还会促进植被的生长。③自然雨水是当前人类能够利用的最廉价的水资源,并且我国除西北地区外的其他地区雨水储备量足够供给城市园林景观使用[1]。④城市园林景观本身属于露天景观,这为雨水收集工作带来了便捷性的优势,因此构建园林景观内雨水收集系统十分必要。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

3.1构建蓄水系统

在城市园林景观区域内通常情况下会设计各种人工河道、湖水等水体景观,这些水体景观不仅可以作为观看的景致,也可以在经过改造后称为雨水的引流渠道。例如我国北京地区的植物园当中就建立了三个人工湖,并且通过园区内的人工河道将西山、樱桃沟等地区的自然雨水资源收集在园区内部。这种人工湖为其周围的植被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在种植各类植物时可直接从湖内抽提湖水进行灌溉。而当城市内的土地面积有限时,则还可以在地下构建雨水池,并通过管道引流到地面进行灌溉。

3.2增加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保持水分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绿化带种植的土壤对于雨水的蓄水能力非常强,其中雨水下渗后可以通过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城市内各房屋的顶部均装有倒水截流的管道,但大多数管道均是将雨水引入楼顶后白白流失,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利用这些引流管道,将雨水导入楼前的绿化带当中,这样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时绿化带当中植被的根茎还能够对雨水当中多余的杂志进行滤过处理,使得蓄水池当中的雨水得到净化。另外,增加人工河道或明沟的弯曲度,这样可以达到缓解雨水冲刷速度的目的,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流失量。还可以在绿化带上增加临时蓄水池、透水槽等。

3.3构建漏水型园林景观

在我国南方或沿海雨水量充沛的地区可以构建漏水型的园林景观,建立楼水槽等,使雨水能够与地下河水汇流。同时还可以见楼水槽的水道与园林内的蓄水池相连通,这样就能够保证部分水进入地下水当中,而另外部分则进入到园林雨水池当中。但是这种直接漏水的方式较土壤渗水更难控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降水量、蓄水池储水功能以及净化功能等进行核算,然后利用相应的技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2]。

3.4园林景观道路和广场雨水利用方法

在园林景观当中道路和广场所占的面积较大,并且这部分的结构不能栽种绿化植被,也就不能利用土壤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道路本身的宽度较小,但是其长度较大,因此不能使用渗漏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这样会导致利用成本增加,而是应该在道路两侧建立排水斜坡,将甬道上的雨水均排入两侧的绿化带当中。园林景观当中的广场本身覆盖面积较大,而且在广场上活动的人较多,因此不能在广场下直接建造地下蓄水池,而是应该在其周围的绿化带下建立蓄水池,在广场四周建立雨水渗漏管道,将雨水汇集到蓄水池当中。

4城市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的应用

以北京朝阳区内某公园威力,该公园在2010年时开展了园内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并且在2012年时正式投入使用。在系统的建造方面,利用渗漏管道将雨水汇入到蓄水池当中,其中渗漏管道铺设位置包括绿化带、假山四周、主体道路等,蓄水池则位于公园的中央位置,略偏西方向建设了一片面积较大的绿地,蓄水池即在绿地之下。该公园设计师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将绿地直接设计为土壤滤过系统,并配备有滤池。根据系统运行后的计算显示,该园区内每年的年雨水储蓄量为1.2×104m3,而园区内总用水量为1.6×104m3,也就使得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到3.5×102m3,为园区大大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同时园区内还建立了水资源循环系统,其主要以土壤滤池作为主要的净化设备,雨水可以在渗漏和运输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减少了运营成本。当雨水降下后可直接流入到蓄水池当中,然后经由水泵将其提升到土壤滤池,进过净化后就可以被运送到净水池当中,而净水池内也设有相应的水泵和管道,其中一份用于绿地的灌溉,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被运输到人工湖内,将人工湖内水质变差的水体更换排入到蓄水池当中,再次进行循环利用[3]。该园区不仅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同时对山体和市政雨水收集管道也进行利用,从而增加了雨水收集量,提升了园林景观区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度。

5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是保持城市内的生态平衡,因此其水资源的供应非常重要,应该深化雨水收集改造工程,利用雨水循环净化系统提升园区内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将市政管道也接入园林当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智能化终端运维管理下一篇:历史学系学风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