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2024-08-01

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共8篇)

1.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篇一

一 单项选择题

1.(C)负责研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控制信息系统。

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国务院C卫生部D农业部

2.(C)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前置审批规定。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卫生部C工商行政管理局D农业部

3.(C)主要职责是通过积极开展争创绿色市场活动,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安全检测体系。

A卫生部B农业部C商务部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 多项选择题

1.我国体系认证主要是以下(ABD)。

A HACCP B ISO 9000 C SSOP D ISO 14000

三 判断题

1.卫生法制与监督司负责国家食品安全政策、食品法律和标准的起草工作。(B)

A FALSE B TRUE

2.2001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四个城市试点。(A)

A TRUE B FALSE

3.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都有专门机构负责食品的安全工作,而且从上之下自成体系。(A)

A TRUE B FALSE

4.目前,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已经被纳入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之中。(B)

A FALSE B TRUE

5.目前发展中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日益呈现出速测化、系列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特征。(A)

A FALSE B TRUE

6.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食品卫生工作需要,卫生部2005年推出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B)

A TRUE B FALSE

7.卫生部门于80年代初开展了乳品行业和餐饮业的HACCP应用试点。(A)

A FALSE B TRUE

8.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控工作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结构共同负责。(B)

A FALSE B TRUE

9.免疫分析尤其是ELISA适用于现场监控和大量样品筛查,应予以大力发展。

(B)

A FALSE B TRUE

10.1997年6月,CAC大会通过了《HACCP应用系统及其应用准则》,并号召各国应积极推广应用。(B)

A FALSE B TRUE

11.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严重失市场失灵是各国政府介入食品市场的重要依据之一。(A)

A TRUE B FALSE

12.危险评估是WTO和FDA强调的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种菜贸易纠纷的重要手段和依据。(B)

A TRUE B FALSE

13.省级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和县级分支机构,都直接对国家质检总局负责。(B)

A FALSE B TRUE

14.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食品安全检测检测体系,但食品检验监测机构仍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导致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状况“家底不清”。(A)

A TRUE B FALSE

15.农业部发布了《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B)

A TRUE B FALSE

16.WTO和CAC强调,危险性评估是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评估食品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A)

A TRUE B FALSE

2.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篇二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 食品安全管理是指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对原材料和辅料的采购、生产、加工、流动、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控, 以确保食品安全, 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食品企业要想获取生产和发展空间, 就必须生产出质量合格、安全无害的食品, 并确保食品满足市场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 不仅威胁到食用人群的生命健康, 而且还会危及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易使企业陷入停业整顿, 甚至是破产倒闭的困境,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必须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经济利润。

(二) 关系到企业社会形象的塑造

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能够获取消费者更多的青睐, 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为企业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奠定坚实基础。而社会形象的塑造要求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 避免因贪图小利而出现食品安全事故, 破坏企业品牌形象, 使消费者丧失对企业的信任。

(三) 关系到企业风险危机的有效防范

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 其中食品安全方面的风险对企业发展能够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为此, 企业必须加强食品安管理, 将其作为防范企业风险和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作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避免事态扩大, 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内在联系

食品安全管理影响着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尤其在企业市场营销方面, 食品安全管理与购买行为、销售业绩、营销渠道以及危机营销有着密切关系, 具体表现为:

(一) 食品安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 使得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仅考虑个人购买需求, 而且还要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当消费者发现自己的购买行为已经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时, 则会立即改变以往的购买习惯, 另选其他品牌的食品。所以说, 食品安全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 企业只有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品牌形象, 才能坚定消费者的信念, 获取消费者认可。

(二) 食品安全与价格影响销售业绩

食品价格是影响食品销售业绩的重要因素, 企业必须处理好食品价格与安全的关系, 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食品价格, 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同类型食品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消费者会重点考虑食品安全问题, 更倾向于购买品牌企业的产品。这说明,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 为保证消费者能够长期购买企业产品, 企业必须以保证食品安全为前提适当降低价格, 提高在同类型产品中的竞争优势。

(三) 营销渠道关系到食品安全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 食品企业往往会与经销商或代理商合作, 使食品快速进入市场, 扩大销售覆盖范围。由于食品是特殊的商品, 其保质期限通常较短, 所以必须保证食品在最短的时间内流通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就促使企业必须建立起短宽的营销渠道, 减少食品在物流、储藏过程中发生变质、污染的可能性, 确保食品安全。

(四) 危机营销关系到食品安全形象重建

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食品安全风险。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 企业应立即采取危机应急预案, 及时召回问题食品, 控制危机蔓延。同时, 企业还可以利用危机营销重新塑造企业形象, 汲取教训, 改善管理, 重拾消费者对企业食品的信任, 进一步强化危机预防工作, 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基于食品安全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 采用多样化的食品安全营销手段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食品企业要采取多样化的食品安全营销手段, 树立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心, 增强其购买欲望, 不断扩大销售覆盖范围。首先, 食品企业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站, 在网站上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 如食品生产工艺、原材料选择、作业线安全控制等, 使经销商或代理商了解到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增强其主动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其次, 企业可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与微信等新型传播平台, 宣传企业产品, 使消费者了解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中作出的努力, 并要委托检测机构对食品进行测试, 用量化的数据展示企业食品的安全性, 增强产品宣传的可信度、说服力与传播面。再次, 在食品包装上提供安全方面的信息, 引导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作出正确的购买行为。

(二)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内部控制

食品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管控机制, 规范生产流程, 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使企业通过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 树立食品安全品牌形象。企业要设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由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领导工作, 提高企业全员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同时, 企业还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 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与检测能力, 不断改良食品生产工艺, 建立与完善食品安全生产可追溯体系, 实现食品生产全过程安全可控。尤其在食品原料、添加剂的管理方面, 要优选供货商, 不能使用不合格的原料, 并做好原料进货、出库、使用量方面的记录, 以便备查之用, 使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在有效控制的范围内。

(三) 优选信誉良好的中间商

食品企业要优选信誉良好的中间商, 与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中间商在市场营销中的最大化价值。企业要与中间商建立起沟通网络, 一方面要求中间商及时向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变化方面的信息, 当出现产品滞销问题时, 与中间商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 企业要主动向中间商提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资料, 接受中间商针对食品生产方面与价格定位方面提出的改进建议, 进而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稳定销售网络。

(四) 实施危机营销策略

危机营销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企业在出现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有效应对策略。若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必须立即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召回制度, 避免有缺陷的食品危害到更多群众的健康, 将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将至最小化。同时, 企业要主动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对经销商和消费者采取补救措施, 并对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危机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中, 企业要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联系, 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 重新树立起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 逐步挽回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

四、结论

总而言之,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以及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企业必须提高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食品安全内部控制, 并将食品安全管理与市场营销紧密联系起来, 构建起完善的食品安全营销模式, 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和方法, 使企业依靠食品安全优势不断扩大营销渠道, 提高销售业绩,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食品安全逐步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较为频繁, 不仅对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同时也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易使一些企业陷入营销的困境。本文从阐述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与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关系, 进而提出基于食品安全管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期望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食品企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宋伟宇.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 2015 (12) :46-47.

[2]孙涛.浅析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 2015 (4) :121-122.

[3]刘继萍.食品企业的管理困境与解决路径[J].食品与机械, 2015 (2) :102-103.

3.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篇三

食品供应链管理與食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

食品物流与安全。在食品供应链管理上,食品物流管理是第一环节,在该环节中主要针对食品的生产原料、运输、包装、储藏、配送和销售。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决定着食品后期食用的安全,在该环节的管理工作中比较混乱。基于食品供应链的管理,需要保障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对于原材料的管理至关重要。据报道,食品的主要原材料时的质量安全水平抽检合格率仅为70%,三分之一的产品不合格,使得农产品在生产的源头上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食品生产与安全。食品生产是对于食品原材料的深加工,在该环节中最为容易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如在食品生产环节中增加添加剂、加工环境恶劣等情况。食品生产环节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大部分为来自于小作坊、小型的生产企业。在此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到位将会引发比较严重的社会悲剧。

食品储藏、配送与安全。食品的储藏和配送是食品管理的最后环节,该环节能够与消费者直接基础。该环节涉及到很多技术因素,如,对于食品的冷餐、保鲜等。很多蔬菜、水果、肉类等都比较容易出现腐烂等情况,食品储藏环节中,温度环境控制不好将会出现比较多的损失。在食品配送环节中,需要注意食品的保护,如很多水果、蔬菜等不能在碰撞下保存。因此,在食品的储藏和配送环节中需要格外注意安全。

食品供应链模式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强化食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在食品物流理论基础上,在食品质量管理环节中引入新技术、新工具。食品物流理论基础对于食品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国际上很多食品专家对于食品物流理论格外重视,对于多方面的技术研究比较深入,而与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如,对于冷链物流下的温度、湿度、初级农产品的运输工具选择。这些技术能够结合我国食品生产、运输的实际情况,强化食品物流链应用。

注重食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食品供应链管理下的食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需要注重食品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很多区域中,其食品输送需要经过远距离的路途,在区域经济不发达,交通网络堵塞的情况下,食品运输成本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难以得以保障。因此,在食品供应链下,需要尽可能的打开食品运输产地的交通网络,以四通八达的交通,为食品配送提供便利;其次,建立食品“生产—直销”的管理模式,减少食品生产之后运输路途、配送环节,食品生产完成之后,直接基础客户,以直销的模式让客户购买到第一手产品。例如,桃李面包生产商在全国范围内认筹零售直销点,与各大超市、便利店等建立直销站点联系,当产品生产完成之后,直接配送到便利店中,省去了产品的储存等环节。实现了面点“一天一送,三天一消”,保障消费者所购买到的面点是当天生产的产品;最后,加快建立食品供应链标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在食品物流标识标准体系方面、食品运输设备标准化方面、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标准化方面、食品供应链管理标准化方面等,保障标准体系建立完善。

RFID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RFID技术应用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能够保障任何供应链下的产品数据交流,使得食品行业能够实现两个重要目标:第一,彻底从源头上实施了食品追踪解决方案,保障了食品源头上的安全;第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RFID系统能够为供应链中的实际的货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储运历史、目的地等重要信息进行分析,保障食品的不同环节质量,使得各个生产、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可查询。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食品供应链管理下,实现食品质量管理,能够从食品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生产、包装、配送、储存、销售等环节,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在本文中提出强化食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注重食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并且分析了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食品质量管理。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4.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 篇四

原则:学校食堂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学校在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

1、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具体 部门和责任人,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2、加强食品安全检查

3、加强对学生营养与安全知识的教育

4、不断改善食品加工条件

5、及时排查和处理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

„„岗位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 „„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和记录制度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培训制度 „„库房管理制度 „„餐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食品留样制度 „„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 „„废弃油脂管理制度 „„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要点

一、食堂场所布置、布局等硬件设施的要求 食堂场所布置、食堂场所布置

1、设置与供应食品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切配、烹饪、面点制作、清洗消毒、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清洗消毒、备 餐等加工场所,餐等加工场所,且必须设置在室内

2、各加工场所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各加工场所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防 止在储存和加工中交叉污染。止在储存和加工中交叉污染。

3、操作间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无透水、操作间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无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易于清洁、防滑,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易于清洁、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有排水系统;

4、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无吸水、耐腐蚀、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无吸水、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覆涂,粗加工、清洗消毒、耐高温的材料覆涂,粗加工、清洗消毒、烹 调场所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墙裙 米以上的瓷砖墙裙;调场所应有米以上的瓷砖墙裙;

5、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应有、门窗装配严密,防蝇设施;防蝇设施;

6、天花板应采用无毒、无吸水、耐腐蚀的浅、天花板应采用无毒、无吸水、无色材料装修。

7、应分设原料清洗、餐用具清洗、消毒、洗、应分设原料清洗、餐用具清洗、消毒、手用水池; 手用水池;

8、烹调场所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烹调场所采用机械排风。上部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和油烟过滤的排气装 排气装置外应有金属格栅或网罩。置,排气装置外应有金属格栅或网罩。

9、应有餐厨废弃物暂存容器,容器应加盖,应有餐厨废弃物暂存容器,容器应加盖,便于清洁,有明显标识; 便于清洁,有明显标识。

二、原料采购

1、食品原料的安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食品经营方式多样化,多数食品送货 上门,不论采购直接入口食品还是采购原料,必须弄清供货方的名称和地址,查明供货方 是否有相关证件(如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 生产许可证等),如采购,必须向供货方索取许可证件的复印件,(从农贸市场购进的,应索取对方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等)。

2、每次购进食品或原料,要索取购货凭证(如“一票通”、“码单”等)。购货票据 最好能反应:物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生产厂家、购进数量、联系方式等内容。

3、购进食品和原料后,应详细检查所购进的 食品,是否为《食品安全法》第28条所禁止 经营的食品、所购进食品与购货票据上标识 的内容相符(带包装食品),是否临近或超 过保质期等。对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食品 或原料,不得入库和使用。检查后,如实填 写《食品购进检查验收记录》。

4、食品添加剂的购进和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购进除上述要求外,还必须做 到 “五专”管理(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柜存 放、专用台账)每次使用要对使用情况仔细登记,并做好 《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5、禁止采购的食物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11 种)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 杂掺假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 制品 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命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污染的食品

另外:学校食堂不得加工和使用的食品及原料

1、不得加工制作凉菜

2、不得购进和使用亚硝酸盐

二、储存

1、食品原料的储存 食品库房应与非食品库房分开; 食品库房中不得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有毒有 害的物品; 食品库房应保持清洁。有防鼠设施。

2、食品原料的存放应有撑垫物,不得直接堆 放于地面,离墙、离地要有足够的距离。

3、需低温储存的食品:要尽可能缩短在危险 温度带的滞留时间,常温下验收后,尽快冷 藏或冷冻。在冰箱(柜)内不得积压堆放,要定期对冰柜进行除霜。并有明显的标识。注意:在冷藏设施中存放食品,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分开,原料与成品、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分开,原料与成品、半成品分开

4、要定期对库存的食品进行检查,发现有腐败变质、油脂酸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及时处理。原料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三、原料的加工

1、加工前应详细检查所加工的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2、对原料进行挑拣整理,除去不可食用部分和污染物。

3、进行正确的解冻

4、应分设动物性原料清洗水池和植物性原料 清洗水池,并与餐具的清洗水池分开。

5、切配:加工所用的刀、墩、案、盆要做到 生熟分开,并注明标识,防止交叉污染。用后洗净定位存放。原料的加工区域应与半成品、成品的加工区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6、(1)烹调加工:食品只有烧熟煮透,才能杀灭 其中的致病微生物。烧熟煮透如果用温度来 衡量,就是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5℃。如果做不到烧熟煮透,则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品未烧熟煮透的原因通常包括:a、同锅烹调的食品太多,食品受热不均匀; b、烹调加工设备故障,使食品未烧熟; c、过于追求食品的鲜嫩,致使烹调时间太短; d、食品体积过大,烹调时间不够 e、超负荷加工。(2)避免烹调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方法 :a、生熟食品盛放容器能够明显区分 b、配备足够数量的生熟食品盛放容器 c、品尝时,应将少量菜肴盛入碗中进行品尝,而不应在菜勺内直接品尝。d、烹调人员接触污染物(如上厕所、接触生 食品)后,必须清洗消毒双手才能继续操作。

7、备餐和供餐

(1)备餐中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 控制时间和温度:在烹饪后至使用前需要较 长时间(超过2小时)的,存放的食品应在高 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2)备餐中防止食品污染的方法 a、在备餐食品上加盖,使食品易于保持温度 和不受污染; b、应及时对备餐用所有容器进行清洗消毒 c、注意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 应注意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 常的,不得供应。

8、食品留样

食品留样的要求 :a、留样设施应专用,留样柜中不得存放其他 物品 b、留样容器应清洁,留样后应密闭(防止被 污染)c、留样量不得少于100g,在冷藏条件下存放 48小时以上。d、建立相应的留样记录。

9、餐用具清洗消毒

食堂推荐的清洗方法:

1、挂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的溶液洗净餐饮具表面

3、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 a、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b、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在120℃保持10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主要为含氯消毒药物)a、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以上,餐用具必须 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b、化学消毒后应用干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残留

3、工具、用具的消毒 墩、案、刀推荐用75%酒精进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及时填写《餐饮具清洗消毒记 录》消毒后的餐饮具存放―――保洁 a、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 使用毛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再次污染 b、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密闭、清洁的 保洁柜中

四、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1、上岗前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并取得《健康证明》。原则上每年提建一次,必要时可由监管部门 责令临时体检。

2、凡患有伤寒、痢疾、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得 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3、食堂从业人员和集体用餐人员如出现发热、咳嗽、腹疼、腹泻、咽喉疼痛、手外伤、眼耳鼻分泌液体、手部皮肤长湿疹、长疖子等现象时,应痢疾 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治愈后,方 可重新上岗。

4、对个人的卫生要求 a、从业人员应勤换工作衣帽,保持工作服清 洁(头发应梳理后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b、不得在加工场所内吸烟、吃零食; c、工作前、处理食品后、便后要及时洗手并消毒。

五、晨检制度

1、每天早晨开始操作前,由负责人对每个操作人员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记 录;(晨检记录附后)学校食堂需要建立的各项记录 食品原料购进检查验收记录 食品原料购进检查验收记录

购货日期: 品名 规格 生产日期 保质期 购进单位: 生产厂家 数量 联系电话: 价格 验收结果 验收人签字 餐饮具清洗消毒记录

康县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具消毒记录 日期 物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起止时间 操作人 备注 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单位名称: 产品序号: 食品添加剂: 使用记录: 产品名称: 添加剂名称: 添加剂作用 : 生产批号: 使用量: 使用时间: 使用人签字: 备注: 晨检记录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晨检记录 时地间点职务 年 月 日 时 分 检查人:

被检查人 员姓名:

发热()咳嗽()咽疼()流涕()腹泻()呕吐()外伤()皮疹()个人卫生状况()其他: 检查结果: 处理情况: 备注: 食品留样记录

检查内容 手 学校食堂食品留样记录表

时间: 留样食 品名称 留样 数量 开始留 样时间 留样人 签字 处理时间 处理人 安全管理 当日食谱 签字 员签字 年 月 日 早 餐: 午 餐: 晚 餐: 观察情况: 从业人员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讲授人 参加培 训人员 及岗位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考核结果

食品安全管理员工作记录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记录表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检查地点: 检查内容: 发现的问题: 处理结果: 食品安全管理员: 总结:

六、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处理

1、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胃肠炎、食用了某种食品产生的过敏反应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

2、食物中毒的特点:(1)、大多数食物中毒的潜伏期较短、来势急剧,集体爆发性 食物中毒时很多人短时间内同时和相继发病。(2)、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3)、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都在同地点,食用过同样食物的经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中毒食物的人群;(4)、人与人不具有传染性;(5)、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6)、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别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较明显。

3、食物中毒的分类

按病源物质(中毒食品)分类方法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吃了大量含有活致病细菌或毒素的食物而引 起的食物中毒。其主要食品: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 其次为植物性食品,如(剩饭,面类发酵食品)等。

(2)细菌性食物中毒: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有 a、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 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污染,或接触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 的食品污染; b、食品储存不当。如熟食被长时间存放在10-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或易腐原料、半 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存放。c、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 温度未达到70℃。d、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方式污染食 品。e、进食未经过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a、避免污染 b、控制温度 c、控制时间 d、清洗和消毒 e、控制加工量

(2)、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食用了霉变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如变质银耳食物中毒、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 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因食用了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野生动物肝脏中毒等

(4、)植物性食物中毒:食用了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预防措施:禁止采购和加工四季豆

预防措施: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用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 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豆浆 加热至80℃左右时,会有泡沫上浮,出现 “假沸”现象)

(5)、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含化学性中毒物质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 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鼠药中毒等。特点:发病快、潜伏期短、中毒程度严重、病程较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季节性和 地区性特点不明显。

农药中毒预防措施: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 涤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 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 药。

七、如何避免有害化学物质对食品污染

1、存放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必须清楚表明名称 并存放在远离食品的地方;

2、尽量避免使用盛放过化学物质的容器存放 食品;

3、蔬菜在烹调前必须彻底清洗干净;

4、严格执行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和检查验收制 度,防止购进假冒伪劣食品或原料。

八、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

一旦发现食物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

1、立即停止再吃可疑中毒的食品

2、要进行自救。比如采用手指压咽喉的方法进行 催吐,及时排出体内的有毒食品;

3、及时将病人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 3

4、马上向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 品监管部门报告。以便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态进 一步扩大。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现场,就地保存和收 集一切可疑的食品及原料,包括剩余的食品及病人 的呕吐物、排泄物。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九、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 体带到食品上去;比如说,手上占有致病菌,再去 拿食物,对食物造成了污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

2、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 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还要看它的生产日期、保 质期,包装上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购买 超过保质期和无厂名厂址的食品。

3、食品食用前应清洗干净。尤其是生吃的瓜果类食品,要彻底清洗。

4、尽量不要吃剩余饭菜。如果要吃,一定要 充分加热。剩余的饭菜、甜点、豆浆等是细菌良好的培 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等物品的容器,一定要 妥善处理,防止用来盛放食品而造成食物中毒。

6、不喝生水和不干净的水。

7、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制细菌的侵袭

5.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篇五

1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1.1改革理论教学

1.1.1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作为知识的承载体———教材,却往往落后于社会发展。一般而言,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稳定不变性,但科技引领着食品质量管理方法的不断变更,使得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陆宗道、刘金福等编著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教材为例,虽然在阐明理论的同时,还适当的举例来进一步便于学生的理解,对枯燥理论知识的传授有着较好的作用,但是书本知识有限,所以无法及时补充更新内容。在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的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把先进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和资讯及时地向学生们讲授,使他们掌握最新的知识。

1.1.2适当删减重叠知识

每门课的授课学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讲授完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即使做到,也会使每部分的知识点讲解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使学生似懂非懂。因此,教学内容需要改革,力求知识结构合理、内容精炼,更易掌握。江苏大学食品专业除了此门课程外,还同时开设了“食品安全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感官评价”等课程。因此,将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品质、安全管理等相关概念、食品品质成本管理、食品安全支持体系、食品品质和安全检验等方面,删除与“食品安全学”重复的内容(如HACCP、ISO9000等),删除与“食品感官评价”重复的感官检验等。这样不但突出了此门课程的学习重点,而且使知识结构更合理,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1.2改革实践教学

1.2.1重视实验课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成了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的关键环节。“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开展实践教学,刻不容缓。实验课与理论课一样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完整的实验内容,并最后有实践操作的现场考核。课程大多以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为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文献阅读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1.2.2理论与实践结合

除开设实验课外,还专门设置了本门课程的课程实习。通过选择一些知名大规模的食品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南京雨润公司、镇江中储粮公司、恒顺酱醋公司、上海益海嘉里公司、光明公司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这样的课程实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相关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而且还可以了解到相关产品目前所采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最后要求学生针对此门课程的工厂实习,总结一些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寻找解决方案。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2.1启发讨论教学法

启发讨论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1]。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单方面的教授,学生们被动听讲或者不听,教学质量不尽人意。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对教材内容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要求学生们掌握的知识点,以具体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展开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观点加以评价分析;或者是让学生们课后自学一些章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进行竞赛。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讨论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2案例教学法

课本上的知识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材上的案例受出版桎梏也是有限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选取与知识相关的典型案例讲授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总结的一种互动与集体协作的教学方法[2]。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这一章节中的统计方法、作图方法等,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将枯燥乏味的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牢记这些概念和公式,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其的理解与应用。选取像“冰激凌李斯特氏菌中毒”这样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教学,让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了解造成事故的原因,知道预防与处理的措施,使他们意识到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一些典型的案例,而且可以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地分析这些案例,既巩固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践能力。

2.3网络电化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电化教学取代。电化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它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由声音加图画构成,直观易懂,让学生身临其境,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网络上资源丰富全面,可以有效地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充实教学内容。而且网络的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查阅到更多的资料,而且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讲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既增加学生的查文献能力,丰富他们的阅历,又增加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综合考核法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希望通过学习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此,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操作与期末调研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法。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和回答提问相结合,占30%。很多学生平时不听讲,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过后就忘。因此,通过课堂讨论与回答提问结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通过提问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好教学计划的调整。实验操作成绩占30%,是考察学生们独立动手能力的环节,提高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期末调研采用撰写论文的形式,占总成绩40%。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通过一些市场调研或者利用互联网了解国内外的食品热点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撰写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论文。这样不仅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而且锻炼他们搜集资料、独立思考、给出意见的能力,为以后从事质量管理方面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3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新兴学科,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有合理的理论体系,还要有形象生动的案例。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涌现出大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新方法。因此,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及时完善,教学方法需不断改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人才,推动食品行业的进展。

参考文献:

曹慧,徐斐,管骁,等.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工作中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信息,(14):473-475.

6.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 篇六

1、摘要

2、关键词

3、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4、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5、结论

6、参考文献国际贸易框架下食品安全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摘要]国际贸易和食品安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绿色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确保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它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实施上的歧视性等特征。WTO对“绿色壁垒”问题进行了相关法律规制,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绿色壁垒对我国食品进出口的影响,我国应当从善用WTO规则、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出口等方面予以积极应对。[关键词]食品安全;国际贸易;绿色壁垒;SPS协议[中图分类号]D9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0)02-0007-06本文所称的“食品安全”中的“食品”,作广义的解释,包括一切适宜人类食用的物品,即天然产品和加工产品。食品安全对于任何国家国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最初它只是属于一国政府的职责。真正将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相联系,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它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对于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制而产生的。

一、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其原因在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两个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和贸易自由化的实施。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或者地区由保护贸易体制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逐渐减少各种不合理贸易限制的过程[1]。从根本目的上看,贸易与食品安全具有一致性。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提高生活标准,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各国重视食品安全的目的与此相似。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也极易为恐怖主义和犯罪分子利用,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成为新世纪社会性、国际性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各国合理地采取的技术措施不仅可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以及生态环境,还可以有效地缓解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促使传统产品不断降低污染密集度,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食品安全的发展,尤其是为各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给许多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虽然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的价值取向是有区别的。贸易活动所追求的是流通成本的最小化和贸易金额的最大化,而食品安全则要求各国更加重视民众的食品质量,要求进口的外国产品符合本国对于食品安全的各种标准。在这方面,不同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物质产品丰富,往往在食品安全上采用较高的标准;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更多的是要面临反贫困、求生存的问题,食品安全标准相对较低,对国际社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接受程度不高。这必然会直接影响此类国家食品的进出口。由于食品安全标准涉及面很广泛,内容复杂,且隐蔽性和合法性结合,特别是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制度,各国之间难以协调,容易引起争议。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一个新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绿色壁垒。关于绿色壁垒的定义很多,一般认为,所谓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服务直接或间接加以限制的贸易手段和措施。这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绿色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政府的“绿色补贴”等等。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绿色壁垒局限在一国为食品安全而实施的技术壁垒[2]。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一)绿色壁垒产生的主要原因绿色壁垒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确保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而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具体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市场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发达国家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贸易的特殊性使其与其他领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泡沫经济”的催生下,全球生产过剩,市场矛盾日益尖锐。而在GATT和WTO的推动下,贸易自由化在进一步的深化,各国面临着降低关税、开放市场的问题,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再难以成为保护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这迫使许多西方国家不得不另谋新招。食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中的农产品更是如此,在各个领域中农产品市场的扭曲程度最高。WTO的历次谈判几乎都是因农业问题而止步不前。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而言,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又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的产业,同时,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效益低等特点进一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因此长期以来各国都重视对农业的保护。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竞争,各国充分利用有限的政策空间,运用各种允许的政策手段,结合各国普遍认同的法律条款,不断加强对农产品的保护,由此也形成了农产品贸易的重重壁垒。不仅有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绿色壁垒”,还有反倾销、特色保障条款等都成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壁垒。2.消费观念的更新、绿色需求的扩大内在地推动了绿色壁垒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概念反应在消费行为上就是绿色消费,表现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更加注重产品的“绿色含量”。在日本,挑剔的消费者对于普通饮水和空气都以绿色作为选择标准,灌装水和纯净的氧气成为抢手货[3]。很多国家纷纷出台了各种对食品高标准、严要求的技术措施,达到了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的目的,从而使得“绿色壁垒”发展成为新的贸易壁垒。3.各国在技术水平、环保标准和相关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异是绿色壁垒存在的直接原因。各国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存在很大差异,相应的对食品安全的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世界商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五花八门,要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更是难上加难。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法规、认证制度、检疫制度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保护人类健康,这是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以解决。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有权将对那些达不到安全标准、危害人类健康的产品拒之门外,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在处理食品安全与贸易关系的问题上,如果过分强调保护人类健康,并且以此作为不遵守有关国际贸易规则和准则的理由,就有可能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特别是当个别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为由,行环境保护之实,绿色壁垒就实实在在地形成了。(二)绿色壁垒的特点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壁垒具有以下特点:1.名义上的合理性。当代的人们普遍关心生活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环保消费意识逐步增强,而绿色壁垒正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实施贸易上的限制与制裁,给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因而非常具有欺骗性。2.形式上的合法性。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往往是以公开立法的形式对其加以规定的,甚至以国际条约为根据,具有坚强的法律后盾,在形式上更加具有严肃性、合法性。尽管绿色壁垒实质上有悖于普遍公认的自由贸易原则,但是由于和保护人类健康、环保等一系列主题紧密相连,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绿色壁垒不大可能像其他壁垒那样轻易地从国际贸易领域中撤除。虽然WTO多边贸易体制中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条款本身并非贸易壁垒,但是由于其中很多条款对一些概念的规定含糊不清,的确使得某些发达国家为树立绿色壁垒找到了法律上的借口,因此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进口国也就很容易从WTO相关立法中找到法律上的支持。有机食品属于国际上通用的环保生态食品概念,它要求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比国内通行的绿色食品的环保标准更高。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市场对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以及有机药品的需求量很大。目前经过我国认证的有机食品品种如茶叶、蜂蜜、大豆、芝麻等已达上百个,其中很多产品品种已经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从价格上看,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农产品要高出30%,农民可以从较高的农产品价格中获益[7]。

7.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 篇七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对所有食品企业来说, 安全都是食品生产的基础和底线。但近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降低了民众对食品行业的信心。2016年1-3月, 我国发生食品安全事件3 944起, 平均每天发生约43.8起。尤其近年来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北京淡水鱼下架事件、黑心油事件、塑化剂事件等严重损害了民众对于食品行业的信心,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民众对国家食品监管的期望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人们日常所需的饮食外, 保健品也是食品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提高, 有很多家庭会为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而采购一些保健品。但部分保健品不仅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如果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人们就无法正常地进行生产生活。

我国食品行业现存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通常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对水质的污染, 二是对空气的污染。部分工厂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进河流中, 导致水质污染, 同时也使水中的动物体内的重金属严重超标, 并通过食物链作用到人类。工厂排放出的废气也导致空气严重污染, 当今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 几乎在每座城市中都能看到。雾霾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还会对动、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农药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多

当前农业生产中, 为增产增收、控制虫害、降低劳动强度等所使用的农药、化肥品种越来越多, 功能也越来越复杂。部分农药会被农作物吸收, 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同样, 在畜牧渔业养殖行业也使用了大量的兽药, 其中有的兽药甚至是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作为食品供应链的源头, 这对于国内食品行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工厂在加工食品时, 为使食品有更长的保质期、使食品的味道更加鲜美等一些因素的考虑, 都会适量地添加食品添加剂。而有部分厂商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 甚至添加一些国际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合理的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但违规使用对消费者的健康将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相关法规不完善

国家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无法满足目前的现状需求。尽管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管理食品行业, 如将食品安全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建立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由食药监系统独立负责食品行业的监管等一系列措施, 但目前仍无关满足食品行业的需求。

加强食品工程安全保障与监督管理的措施

为更好地确保食品消费者自身的权益问题, 能够让广大的群众无需再对于桌子上面的食物保持戒心, 不会在听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出现惊慌的情况, 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加强食品工程的安全保障和实际的监督管理工作, 确保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严厉处罚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气的工厂

我国有不少工厂私自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气, 但很多工厂却始终未受到比较严厉的处罚。此种情况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是让违规的工厂不能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重视, 继续排放污水和废气;二是给处理污水和废气的工厂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工厂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排放, 导致法律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测

国家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在检查食品安全时, 通常都是对照食品成分含量的标准表, 抽取其中较小的一部分当作样品, 进而计算其食品的合格率, 如果合格率达到相关的标准, 就能流入市场。但因选取的检测基数较小, 食品中元素实际的含量标准能够通过添加一些材料就可以造假。国家应加大市场上的产品的抽样力度, 并实时向社会发布通报, 让不安全的食品和生产者在民众的监督下退出市场竞争舞台。

加强社会的监督力量

目前有很多媒体或平台可通报食品行业的违法行为, 揭露部分行业黑幕、内幕、潜规则, 另外自媒体也会促进民众对于食品行业的主动监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APP、微信平台等多种新形式了解食品行业的监管信息。发动全民参与, 执行全民监督, 让每一位消费者对所购买的食品真正地安心、敢吃。

结语

8.食品安全的管理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食品安全 生命安全 安全体系 技术更新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33-02

食品决定着人的身体健康,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进而影响着公共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决定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所以食品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重事。然而,我国的食品安全还不够严格和完善,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像近几年中的西瓜“膨大剂”、豆腐中 “吊白块”、染色馒头,还有更加危险的“三聚氰胺”[1],它不仅出现在了奶粉中,在鸡蛋中也有发现,下面分析下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

1 微生物污染问题[2]

随着经济的增长,物价的上涨,导致食品越来越贵,这直接刺激了一些人使用大量的化学用品去催熟催产,这导致食品中存在了过多的化学用剂的残留,虽然国家严格控制着化学用品的污染问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像土壤的污染和土地的酸性化碱性化、破换生态平衡等,都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由于对农药的控制,就导致一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影响人体健康的细菌和微生物,还由于土壤的复杂性,导致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的存在,像大肠埃希菌,这就导致了微生物污染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要求食品安全监测部门提高食品检测的标准,要对食品检测进行严格的要求,对微生物、细菌等要很严格的检测,要降低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和种类,要从根源上严格控制食品的安全问题,要杜绝食品从国家的监管上出现问题,要保证国家的权威性。

2 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

通过国家标准的食品价格都会很高,这就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不法生产,利用一些化学用剂生产加工,制造出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使一些掺杂掺假的食品.还有一些个三无产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商品合格证等[3],都严重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我国的食品行业的整体素质很低,在卫生保障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在从业人员上也有很大的问题,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些在偏远的农村等地进行无营业执照的生产加工,而且行为屡教不改,这就给食品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冲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监察力度,发现这种私营小工厂要严格进行处理,要加大惩罚的力度,要对他们进行惩治和教育,但有关部门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也要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有关机关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制度,严厉的打击这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3 食品流通秩序不规范

生产食品的企业有些是比较小,而且环境混乱,想要进行管理比较困难,还有食品的包装比较简陋,有的甚至使用了不合格的包装用品。还有在食品的运输和储藏中使用了大量的防腐剂和保鲜用品[4],来防止食品变质和腐烂,而这些化学用剂都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伤害,诱发一些疾病。而对于这种问题,国家不仅要重视食品安全的产生问题,还要注意食品的包装问题和在食品上的一些附着物问题,只有通过加强法律建设,才能彻底的解决和治理这些问题,还要在执行上进行严格的要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合理执法,不仅要打击处理这些包装上的问题,还要对提供不合格包装的企业进行整治和治理,对在产品包装上产生的问题要彻底的严肃性的处理,不要再食品上再加一次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的威胁者人们的生命安全。

4 新技术带来的隐患

新的技术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可以优化我们的生活,但在视频上新的技术可能会产生隐患,新的技术可以提高我们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带来优势,但因为国家在食品安全技术上的不完备,有时也会对新开发的技术可能产生的危险无法检测出来,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能察觉,而食品的新能源、新技术、新品种早已经运用到食品市场的各个环节,产生了很大的食品问题,所以卫生局要在食品的新技术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的检测,在发现未知的问题时不要急于给与认证,要在多次反复的验证下进行筛选,不要在旧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又添加新的安全隐患。

5 食品安全体系不完善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体系,不同的行业标准,而国家的安全标准是基本的原则和最低的行为准则,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并不严格,在卫生和产品质量方面都不够严格,才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引进标准和技术创新,来改善这种尴尬的境地,来创造出自己的安全准则,还有我国的食品检测体系的投资不够,导致技术滞后,不能完全地进行专项研究,不能在食品检测上有突出的成就,有过硬的技术,也不能在标准上高于其他国家。目前我国的食品检测标准都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5],在安全问题和实际需求方面不足以与之媲美,所以我们要在食品安全体系上下功夫,要从食品安全上提高检测的标准和增多检测的方法,要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还要对其中的管理机构进行改革,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增强他们的教育,要让他们即懂得专业知识,又能做好检测工作,掌握好食品的安全关卡,要为人们的生命健康负责,要提高检测机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增强科学收益和技术的储备,还要建立网络化的技术检测分析手段。

6 结语

根据以上的分析,目前的食品安全监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需要国家和个人,还有全体公民参与进来,努力实现公共的食品安全的维护和监督,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从微生物污染、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流通秩序不规范、新技术带来的隐患、食品安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上进行改善,努力营造一个健全的食品安全体系,让人们早日安心的饮食。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刘云.河北省乳产品消费需求及其对策的数学模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3]颜丽.食品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贝叶斯统计与知识发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郑小兰.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因素考察与实证检验——以浙江省为例[J].求索,2010年09期.

上一篇:雷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下一篇:一什么中国梦怎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