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2024-11-07

积极探索(精选8篇)

1.积极探索 篇一

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方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义乌市各类非公企业、市场、社区和社团等“两新”组织发展迅猛。“两新”组织在对我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和稳定社会等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来抓,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围绕“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3个具体目标,推进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两新”组织的覆盖面。在非公企业党建上,重点抓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建设,争取100人以上企业全部单独组建支部,联合支部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单独组建党的组织。在市场党建上,重点抓好专业市场党组织建设,尽快在家电、电信、房产等专业市场建立组织。在组织设置上,采取主办方管理人员与市场经营户联合组建党组织,或分别建立管理单位党组织和经营人员党组织。在社团、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上,重点抓好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

2.着眼于明确党建责任主体,进一步理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目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畅,党的工作没人抓,没人管。从整体上看,解决这一问题,明确党建责任主体是关键。具体来讲,对一些规模较小,政策性、专业性不很强,与街道社区和镇依附性较大的新社会组织,以及行业关系隶属于地方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实行属地管理;对一些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直接管理;对已成立行业协会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管理。

3.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方式,增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力度,发挥党员的作用。

在党员管理上,针对非公企业、市场、社区和社团等“两新”组织党员的特点,我们采取不同模式,建立系统的党员管理网络。(1)单位管理: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并有合适支书人选的非公企业、社团等“两新”组织,必须建立党支部。对暂不符合条件的,采取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的方法,逐步创造条件,建立党支部。(2)社区管理: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居民区等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尤其是企业退休党员,要及时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人员所在的社区、街道党组织,把党组织的“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化、明确化。(3)行业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在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对本行业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4)挂靠管理:在劳动人事服务中心等人才代理机构成立党组织,对部分有人事档案挂靠关系、暂时未能纳入其他管理渠道的流动党员实施挂靠管理。

4.以配强、优化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增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力。

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我市实际,我们认为要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配强区域、条线党组织负责人;另一方面要优化非公企业、市场、社区和社团等“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要明确区域、条线党组织负责人是抓新经济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有利于开展非公企业、社团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角度出发,选准配强“一把手”。要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和培训等办法,逐步优化、改善这支队伍,完善监督考察制度,完善培训制度,同时完善待遇保障制度。

5.以组织开展有效活动为载体,激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我们从指导思想上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小循环,进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稳定”的大循环,把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两新”组织经营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上。坚持“业余”、“小型”、“务实”的原则,开展有利于“两新”组织经营管理的活动,寓党建工作于生产、经营、管理、文化建设和社区稳定之中。注意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两新”组织搞好生产经营。要把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年初预算,确保开展活动有保障。专业市场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探索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一是通过编组管理,把流动党员按经营区域或党组织关系所在地进行分组,纳入支部党组织管理范畴;二是实行挂牌经营,在册党员、流动党员一律要亮明身份,实行挂牌经营;三是采取结对帮联,实行市场党员经营户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联,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2.积极探索 篇二

工作思路上的突破

(一) 创新工作思路,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为落实好市司法局“五好司法所”创建任务, 宁河县司法局如实将有关情况上报至县委、县政府, 宁河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高度重视, 并把“五好司法所”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提出在“五好司法所”创建上, 要破除推着走赶着看的保守观念, 破除等靠要的畏难情绪, 破除单纯的任务观念, 把司法所建设看做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的必须。从而确立了14个司法所要全部完成创建任务的工作目标, 通过层层抓落实, 力求营造“五好司法所”创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 攻坚克难, 明确创建方向

在“五好司法所”创建的攻坚阶段,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 落实创建责任, 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召开局长办公会、全局中层干部会、县局与乡镇政府结合的联席会。开展了走出去观摩, 到兄弟区县宝坻区学习经验;身边先进示范观摩, 宣传推广了丰台、东棘坨、潘庄司法所的创建经验;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宝坻现场会观摩, 借鉴了宝坻的样板。通过“三会三观摩”达到了知己知彼, 更加明确了创建方向。

(三) 夯实基础, 巩固创建成果

为顺利实现“五好司法所”创建工作目标, 宁河县司法所在充实司法所工作人员、解决司法所业务用房、落实司法所装备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充实用好现有政法专项编制的前提下, 通过内部调剂将局机关政法专项编制人员以挂职或者交流等方式充实到司法所, 确保司法所人员充足稳定。目前, 全县14个司法所工作人员已达到57名;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的实际困难, 为全县14个司法所扩充办公用房1480平方米;各司法所外观形象和标识统一规范, 布局达到了“五室一厅”标准, 满足了司法所工作需要。在市司法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分别为14个司法所配置了现代化办公和通讯设备, 为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经过15个月集中全力的规划、协调、建设, 14个司法所中创建5个优秀所、5个示范所、4个达标所, 于2013年11月15日全部通过市局验收。全县“五好司法所”创建工作,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整体推进了“五好司法所”创建并实现司法行政职能向乡镇延伸, 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工作方法上的突破

(一) 工作制度不断创新

宁河县司法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 如领导班子述职制度、领导解难题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局长接待日制度等, 特别是制定出台了《宁河县司法局内部管理规定》包括六条禁令、十项规定警车管理等内容, 涵盖了日常工作开展的各个层面, 保证了司法行政工作有章可循。

(二) 队伍建设逐步完善

要将司法行政工作进行到实处, 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我们在不断提升整体队伍业务素质的基础上, 杜绝“四风”, 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并充分发挥先进的模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了先进集体、先进司法所、先进科所长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 并进行了事迹交流, 使全局形成了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锋, 用经验指导工作, 用先进带动干劲,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普法宣传纵深发展

通过不断的开拓思维, 创新工作方法, 以科学的理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今年我局普法工作基本上实现了3个目标:

一是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要将普法宣传工作进行到位, 必须有一支专业过硬的执法队伍, 提高干部的依法执法能力。司法局党组将普法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狠抓、抓深、抓实。定期邀请专家为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开展法制培训, 组织收看法制讲座, 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二是基础法制建设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在普法工作中坚持抓重点、选角度, 把“法律六进”作为突破口。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从机关、单位、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各选一个点, 加以培植。通过选定并培植不同层面示范点, 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了“六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全民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以来, 全县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6次, 咨询人数176余人次, 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这对进一步深化普法工作, 推进全民普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掀起了全民“学法、用法”热潮。

工作目标上的突破

工作目标的设定决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五好司法所”创建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狠落实的基础上, 我局机关实现了“五个好”的目标, 即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口碑好。

(一) 领导班子好

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决定了工作的方向, 坚持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工作, 是抓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内在要求, 也是充分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关键。自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搞好调研、解决难点重点问题, 在“五好司法所”创建、“六五普法”、队伍建设等方面, 司法局领导干部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全局上下拧成一股绳, 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 队伍素质好

加强全局队伍专业学习培训, 增强干部为人们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 定期检查干部的学习笔记, 支持鼓励干部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 有效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 形成了全局风气好、干部素质高的良好氛围, 为推动业务知识的展开做好铺垫。

(三) 制度建设好

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宁河县司法局制定了包括六条禁令、“十项”规定、司法所警备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工作制度等12项制度的《宁河县司法局内部管理规定》, 而后又下发了《宁河县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的通知》和《宁河县司法局关于加强信息简报报送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做到了有章理事。

(四) 工作业绩好

在天津市“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工作中, 宁河县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 宁河县被评为天津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在“五好司法所”创建工作中, 宁河县司法局领导班子顶住各方压力, 协调各方关系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整体推进了“五好司法所”创建并实现司法行政职能向乡镇延伸, 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五) 群众反映好

3.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篇三

一、创新两种方式

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 该县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予以补贴。

一是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政策内双女户参保的家庭,其父母年龄在45~59周岁的,给予夫妇双方每年各50元的保险费补贴。全县共有此类人员2405户3756人,每年县财政需要补贴资金19万元。

二是对年满60周岁开始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的农村独生子女户和政策内双女户夫妇,每人每月各增发90元的养老金。全县共有此类人员825户920人,每年县财政需要补贴资金99万元。

这些政策的推行,大幅度提高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扶标准。

二、突出五个重点

(一)突出广泛宣传、引导。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融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框架中,广泛进行宣传。人口计生部门发挥乡计生办人员、村计划生育管理员组织网络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的优势,有重点地向计划生育家庭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保。

(二)突出澄清底子、搞好测算。鲁山县制定了严格的清查制度和环节责任制,利用人口数据库,配合社保部门搞好对象户的摸底工作,并与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身份证、户口簿、生育服务证“五对照”,县、乡、村“三榜公示”,确保准确率达到100%。

(三)突出建立机制、严格流程。鲁山县建立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规范运作模式和机制,即:符合条件的对象提出个人申请;村级进行资格调查、张榜公示等初审工作;乡级进行复核、公示工作;县人口计生委逐户审核,将确认对象名单报财政和社保部门;财政部门进行资金拨付工作;社保部门将补贴资金划入对象个人账户。

(四)突出加大投入、按时兑现。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所需资金全额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直接打入受益家庭个人账户。人口计生、财政、人事劳动、监察、审计部门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对资金的管理、发放进行全程监控。

(五)严格年审、及时退档。为确保参保对象的准确性,拟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动态管理,即每年5月10日~20日为固定年审时间,由县、乡、村三级对上年度的参保对象进行审核,凡不符合参保条件的,及时予以退档注销,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补贴范围。

三、狠抓两个延伸

2009年12月17日,河南省新农保试点单位优惠计划生育家庭座谈会在鲁山县召开。会后,为鼓劲加压,该县借会议之东风,狠抓两个延伸。

(一)抓补贴政策的延伸,乡、村两级逐级补贴。县委、县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行政村乘势而上,在县级实行补贴的基础上,增加投入,分别对参保计生家庭给予补贴。目前,鲁山县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行政村都提高了补贴标准,实行县、乡、村三级补贴,累加发放,即有条件的乡镇对60周岁以上的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政策内双女户的家庭,给予夫妇每人每月各补贴30元,行政村给予夫妇双方每人每月各补贴10元。

4.积极实践 大胆探索 篇四

大胆探索

努力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向基层延伸

中共我市纪委

我市监察局

自警示训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我市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努力把警示训诫防线向基层延伸,形成以纪检监察机关为主体,以三项制度为内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警示训诫防线网络。累计实施警示训诫

218人,其中警示提醒115人、诫勉督导65人、责令纠错38人,有力促进了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为把韩城建设成关中东北部经济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一、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着力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向基层延伸

从警示训诫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到,把警示训诫防线延伸到基层十分必要。在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基层,对村干部的监管比较薄弱,存在着党员干部素质不高、执行政策差异较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干群矛盾突出;管理不规范,经济手续不清;作风不够民主,决策失误较多等苗头性问题。警示训诫防线无疑是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规范基层管理,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的良好途径。基 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总结机关、部门工作的基础上,果敢决策,把警示训诫工作积极向基层延伸,收到良好效果。

1、建立机制,保证延伸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标语等有效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市纪委、基层党委利用各种会议、讲座,针对不同的层次和对象,分别进行教育和培训,重点对警示训诫防线三项制度进行讲解,做到基层党员干部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入脑入心。市纪委先后印发资料2300余份,举办各种培训会60多场,受训人员20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领导保障机制。我们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政法、信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警示训诫工作的开展。全市16个乡镇(办)和33个部门党委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形成了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建立工作运行机制。我们认真分析了基层干部思想作风情况,依据省委下发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细化了实施细则,制作了工作流程图。明确了市、乡领导联系点,落实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衔接紧密,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我们把构建警示训诫工作纳入各乡镇(办)、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 2 主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强化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好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责任意识。

2、严格程序,规范延伸

在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实践中,我们注意准确界定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的界线,着力推动警示训诫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严格按照警示训诫各项要求,把握好对象确定、训诫谈话、监督整改三个关键环节。真正体现“教育+强制”的作用,达到教育、保护和挽救干部的目的。先后对74名基层党员干部实施了诫勉督导和责令纠错。使他们切实改正了错误,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3、注重实效,推动延伸

在实施警示提醒制度中,我们针对按程序实施,会使干部产生心理障碍,造成负面效应的实际,创造了集体提醒与个别提醒相结合、书面提醒与专题提醒相结合、会议提醒与会后提醒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各单位还把警示提醒与党政干部任前廉政谈话相结合,提醒干部任职期间注意做好廉洁自律。有的单位还通过发放“明白卡”的形式进行警示提醒,也对党员干部起到了事前预警防范的作用。在警示提醒中,我们针对不同情况,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目前,已对需要进行警示提醒的76名党员干部发放提醒书、询问卡,实施警示提醒,不作笔录,不建档案,使被提醒干部放下包袱,解除疑虑,更好地开展工 3 作。

4、落实措施,全面延伸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着力抓好“三个延伸”。

(1)从领导干部向一般党员干部延伸。工作开展之初,我们把新城办、公安局作为全市警示训诫延伸工作的示范点,先行示范,市纪委派出专人,指导工作,总结经验,促进领导干部向一般党员干部的延伸工作。市公安局在试点过程中,结合公安系统“四项制度”,推动警示训诫防线各项制度的落实,先后对基层派出机构的107名干警实施了警示训诫,有效地端正了警风警纪,增强了干警廉洁自律意识,预防了苗头性问题的演化,挽救了一批干警,转变了工作作风。市公安局一跃成为全国优秀公安局。2005年6月28日,省公安厅在我市召开全省公安系统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现场会,我市也及时总结推广了公安局的工作经验,促进此项工作很快在我市广泛延伸,全面推广。不到一年时间,警示训诫工作已在我市33个党委(党组)、35个市级部门所属的基层单位全面展开。

(2)从市级部门向基层站所延伸。我们在抓好市级部门、单位警示训诫工作规范开展的同时,还把此项工作向下属事业单位、基层站所(办)延伸作为难点和重点,以求得有效突破。交通局不仅抓好机关内部的警示训诫工作,还注重把此项工作延伸到基层单位。教育局针对教育系统工作特点,积极把警示 4 训诫向各中小学延伸。今年暑期开学时,他们对332名中小学校长实施了专题警示提醒教育,要求在开学时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这些校长一一向局党委作出承诺,有效地保证了全市无一类教育乱收费行为出现。现在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已把警示训诫工作延伸到205个基层站、所、办,基本达到无盲点。已对102人实施了警示提醒,对35人实施了诫勉督导,对18人实施了责令纠错,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由乡镇机关向村组延伸。

乡镇(办)党委、纪委从机关开展警示训诫工作中明确意识到,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找到了解决农村干部突出问题,化解农村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针对如何在村级发挥警示训诫防线的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首先,结合农村实际,界定警示训诫对象。明确把村一级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和依法取得公共权力的非党干部作为实施警示训诫的主要对象。由乡镇办党委、纪委组织实施。通过群众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包村干部调查走访三个渠道,搜集信息,梳理问题,确定对象。其次,把握政策界限,严格工作原则。在对村级干部实施警示训诫三项制度过程中,坚持“党委领导实施,纪委具体组织;立足事前教育,保护挽救干部;化解群众矛盾,维护农村稳定;规范村级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四条原则,按警示训诫工作程 5 序,严格规范操作。第三,针对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三项制度。我们紧扣农村中心工作,结合农村干部实际,把下列六类问题作为实施警示训诫工作的重点:一是村干部执行政策有偏差,不依法依规办事问题,如有违纪违规苗头、有经济类问题反映、有加重农民负担可能等。二是两委班子不协调问题,如摆位不正、职责不清、方法不当、闹矛盾、不团结等。三是村级换届突出问题,如非正当竞选、换届后手续不清、不正当移交等。四是干部、党员履行职责不到位问题,如工作不负责、矛盾纠纷不调处、党员不按规定履行义务、干部不认真工作等。五是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如工作无规划、无思路,推诿扯皮,效能低下等。六是村级管理不规范问题。如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村务不公开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按照警示训诫三项制度要求,区别不同情况,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充分发挥好警示训诫作用。西庄镇柳枝村一名非党村委会主任候选人,计划在换届选举大会上,如果落选,就带头闹事,破坏选举工作正常开展,党委掌握情况后,立即对其进行了提醒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法,使他消除了破坏选举的念头,并向党委做出承诺,保证了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新城街道办事处在阎禹高速公路征地款兑付过程中,对涉及有兑付任务的8个村的主要干部实施了集体警示提醒,严明纪律要求,严格兑付程序,实施兑付公开,有效地保证了3400万元征地款顺利兑 6 付群众手中,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各乡镇(办)还普遍对新当选的百余名村干部进行了任前警示提醒,教育他们依法行政、为民造福,取得良好效果。截止目前,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已在我市16个乡镇(办)村一级普遍实行。乡村干部反映说:“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为我们找到了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的良医妙药”。这项工作使村干部感到理直了,气顺了,干工作更卖力了。乡镇干部感到农村工作更好开展了。

二、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初显警示训诫向基层延伸的实际成效

警示训诫防线向基层延伸,在我市已初步显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明显的影响力,形成全市上下理解支持,干部自觉接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格局。

(1)强化了对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通过构建警示训诫工作,真正强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前移了监督关口,达到了保护干部的目的。今年,金城办段堡村一名非党村民小组组长,工作中不能尽职尽责,致使一户群众垒墙强占巷道,形成交通堵塞,群众取水不便,党委查清事实后,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责令其认真履行职责,并在韩城电视台“直通百姓”栏目报道,促使他积极履行组长职责,很快协调处理问题,使强占巷道的人拆除了违章建筑,方便了群众生活。

7(2)增强了对基层干部教育的职能。警示训诫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强制”的批评教育方式,为思想教育输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干部改正错误,放下包袱更好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制度保障。从而大大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板桥乡绿峰村在选举村民代表时,由于村干部把关不严,将一名在外工作人员选为村民代表,乡党委掌握后,对该村主要干部实施了责令纠错,帮助他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他充分识到工作中的错误,及时召开村民会议,向群众讲清政策,改选了这名代表,促进了换届选举工作有序、依法开展。(3)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政责任意识。警示训诫防线向基层延伸,强化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党风廉政建设中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负责人的“一岗双责”意识较以前大大增强。我市卫东乡林业员吴某,在植树造林活动中,把收缴群众的植树保证金挪作他用,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查实后,对当事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并对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实施了诫勉督导,追回了违纪资金,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4)挽救保护了基层干部。建立警示训诫防线,给改革创新失误者和一些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改正错误的机会,保护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魄力和热情。桑树坪交管站私设小金库问题被发现后,交通局 8 党委对主要领导和财会人员进行了训诫谈话,制止了这一错误,在回访时,他们感动地说“幸亏你们发现问题早,帮助我们及时改正了错误,否则很可能会酿成大错。感谢组织对我们的批评、教育和保护,我们一定努力工作,决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卫生局下属一名女职工,超计划外怀孕,长期请假,准备超生,卫生局纪委查清事实后,对其实施了责令纠错,使他正确认识了错误,向组织做出承诺,按期实施了引产手术,避免了“双开”的严重后果,有效挽救了干部。

(5)解决了基层疑难问题,维护了基层稳定。近年来,随着广大干部群众法制意识、法律意识和参与反腐败意识的逐步增强,一些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干部违规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已成为维护基层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运用警示训诫这一有效措施,使矛盾得到化解,促进了管理的规范,维护了基层稳定。盘龙乡楼枝村财务管理混乱,长达7年不向群众公开,引发部分村民多次上访,导致村内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乡党委组织经管、司法进驻该村,查出违纪资金2万余元,对当事人给予了纪律处分,追回了违纪资金,对负有责任的两名非党村干部实施了责令纠错,维护了村民切身利益,使该村的各项工作步入了正轨。

三、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

在警示训防线向基层延伸的实践中,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有 9 四点:

(1)认识到位是前提。推动警示训诫防线向基层延伸,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探索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因此,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真正要站在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高度,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韩城的深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广度,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把基层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这一工作的最高标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只有思想认识统一了,此项工作就会被广大基层干部所接受。

(2)规范运作是关键。做好警示训诫向基层延伸工作,关键是要规范运作,以保证警示训诫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把“选准对象、训诫谈话、承认错误、作出承诺、监督整改”五个关口。对训诫对象的问题,先认真核实初查材料,再与党政纪条规和警示训诫三项制度相对照,然后确定专人,实施训诫谈话。要加大谈话的力度,进行严肃而又善意的面对面批评教育,真正起到刻骨铭心、治病救人之药效,达到放下包袱,感谢组织,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之实效。

(3)加强指导是保障。要把警示训诫工作延伸到基层,在基层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强对基层警示训诫工作的指导、引导和示范,保证规范运作,防止出现偏差。采取确定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延伸的工作思路,确保警示训 10 诫工作在基层稳步延伸,逐步推广,提高效率。

(4)注重实效是目的。为了使警示训诫防线的延伸工作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对训诫对象跟踪回访至关重要。真正做到教育挽救干部与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相结合。对于那些积极改正错误,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受训对象,要建议组织委以重任,对于那些精神不振,工作成绩平平者,要指出问题,并限期达标。对于那些在训诫期间不思改正错误,不能按期兑现承诺,并有新问题出现者,组织将依纪查处。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彻底改正自己所犯错误,又可以防止以警示训诫代替党政纪处分、弱化办案的错误倾向,真正体现出警示训诫的真实效应。

通过把构建警示训诫工作向基层不断深入,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亲和力,保护了基层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我市连续三年经济总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亿,区域经济达到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接近2亿元。形成了冶金、能源、化工、旅游、花椒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基本竞争力跃居全省第二位,跻身全国西部百强县市之列。

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向基层延伸,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探索性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从内容、程序、方法、措施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努力把我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5.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篇五

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拓宽选用渠道,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安排乡镇领导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提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知识,为科技兴村奠定了基础。对工作成绩突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较好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未完成任务,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差,群众满意度测评较低的,及时予以停职或免职处理。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是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走出“神秘化”的真诚之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以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程序,扩大参加民主推荐会议人员的范围,将干部“初选权”交给群众。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投入运行经费不足,使网络站点不能正常运转,同时也有一部分农牧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不能熟练掌握网络知识,给党员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这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是以信息化促进党员教育方式科学化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这个契机,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党员教育工作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适合州直党员远程教育模式、搭建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党员电教阵地和农技学校,大规模开展科技培训、搞好新信息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指导,深入开展党员“帮带”和党员示范户活动。干部调配过程中,充分酝酿、认真自查干部调配方案,在摸清核实各单位编制现有职数、级别基础上制定干部任免方案,及时收集整理、记录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材料。当前,改革创新已成为组织工作的主旋律和活的灵魂,无论是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还是党员队伍管理办法的创新,无不渗透着改革创新的气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坚守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领导干部骨干带头、广大党员先锋模范等“三个作用”,深化拓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维护稳定、强化管理、服务群众的三项职能,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抓党员的教育工作存在着时紧时松现象,使基层部分开展党员教育的网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推进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维稳基础,分别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党建示范点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和“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突出抓好“一社区一品牌”建设,有序推进园区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6.积极探索农村生态环保新途径 篇六

陈丰林

2010年第6期 ——生态建设

近年来,保康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以推进农村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农村环保“四两”工程(即两清——清洁种植和清水养殖、两减——化肥施用减量化和农药施用减量化、两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两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为着力点,努力探索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新途径,使保康农村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风貌。

高点定位,确立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新思路.保康县地处鄂西北,是一个全山区农业县,属省定国家级贫困县。全县80%的人口在农村,境内工业企业少,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65.2%。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高点定位,在全面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生态创建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生态村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具有保康山区特色的“四园”(生态家园、生态菜园、生态产业园和生态休闲园)模式,扎实开展生态村创建。在创建过程中,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环境保护较好、有开发潜力的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型生态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好、建有绿色无公害食品和林果基地的村,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型生态村;对矿产资源丰富、矿区生态修复较好的村,支持发展矿山修复型生态村;对有深厚民间文化底蕴的村,整合农村唢呐、锣鼓、皮影、剪纸和书画资源,全力打造传统文化型生态村。试点先行,探索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新途径

针对各村基础不同、优势各异的特点,我们坚持试点先行,探索经验,每个乡镇确定一个试点村开展创建活动。一是生态家园作基础。以“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猪圈)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农户用能生态化、房屋庭院整洁化、农业生产有机化、农民生活小康化”进程。积极引导农户正确开展垃圾分类,帮助农户购置分类处理垃圾箱,建设资源分类中心和垃圾填埋场,最终实行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设计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沟,妥善处理生活污水,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状况;按照“一户一院、一院一景、一景一特”的规划要求,推进庭院绿化和美化,使庭前屋后整洁优美,花草树木错落有序,打造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生态家园。截止目前,全县试点村沼气使用率达到75%,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0%,“一建三改”率达到90%。二是生态菜园作保障。顺应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消费潮流,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为绿色蔬菜的种植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发展户平一亩有机菜园,既满足村民日常消费需求,又为“菜篮子”提供保障,促进农民增收,还使家禽家畜的粪便污染这一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三是生态产业园作支撑。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村庄周围、自家庭院或房前屋后种植花草、瓜果树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粮食、瓜果菜生产,逐步形成农业生产与生活的良性循环。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各试点村已初步建立起以核桃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等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四是生态休闲园作平台。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段开辟休闲、娱乐、健身广场,结合村庄总体布局,建设具有山区特色和风格的农村生态休闲园。如尧治河村专门辟地10亩,建设600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园,经常组织开展环保公益宣传、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观看电影等活动,生态休闲园已成为村民休闲健身运动的最佳去处、传承民俗文化的中心场所和传播生态文明的良好平台,满足了山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狠抓整治,展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新风貌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做好农村生态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们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四个重点整治”活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一是围绕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两大难点开展重点整治。对城郊8个村的农户垃圾,统一清运到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对其他村的生活垃圾,引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对农村生活污水,实行定期管护,清淤通流,确保环境不受污染。二是围绕农村面源污染开展重点整治。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按照生态农业生产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科学的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化学合成肥料的施用量,不断提高无公害有机肥的施用比例,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三是围绕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开展重点整治。对全县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四是围绕缺乏规划、乱搭乱建开展重点整治。我们对生态村村落和农户院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保持建筑风格的整体协调。积极支持有经济实力、有迁建意愿的农户,按规划对土坯房、危旧房进行改造;引导经济实力弱、尚无迁建意愿的农户,按安全、实用、美观的要求,采取刷白墙、压屋脊等形式,开展庭院美化活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如今,全县农村呈现出山清水秀、路畅物洁、清风扑面的新气象,农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农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建立机制,实现农村生态环保工作新突破

我们通过建立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强化领导责任,推行齐抓共管,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行政问责制。县委明确提出举全县之力抓好生态县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对生态创建工作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力争

三年内全县80%的村达到国家生态村标准。二是建立投入机制。采取积极向上争取、吸引社会投资、采取资产置换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建立管理机制。为切实加大对生态建设和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管理力度,我县每个村都建立了环保协会,由协会制定章程,把村民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写进村规民约,村民参与管理,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措施,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规范村民环保行为,使农民自觉地投身到生态建设中来,先后涌现了一批像尧治河、堰垭、中坪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典范。尤其是通过广泛宣传大造声势,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7.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 篇七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好学生,树立起师长威信,但又要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努力做到在课堂里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诲人不倦,在课余又是学生的朋友,和谐友善、开诚布公。在生活中教师是长者,关爱学生、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给学生舒适、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可能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所以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需要我们善于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仅加深学生印象,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还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在课前实行数学五分钟演讲,把趣味数学题、数学家轶事、数学名人故事等作为演讲内容,并且谈谈自己的感想和领悟。这样数学课堂是学生积累知识、展现自己的平台。经过日积月累,相信随着学生对数学的了解越多,兴趣也会越浓厚。也可以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运用巧妙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精彩的活动中巩固知识。顺口溜念起来朗朗上口、幽默诙谐,便于学生朗读和记忆,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顺口溜复习方法,将本节课中一些难记、容易混淆的数学规律、定理和重点内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忆,无疑把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乐于参与其中,于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见,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直接或者间接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喜欢数学、乐学数学,设计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教科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生活经验, 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数学变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脱离实际, 并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不易理解和缺乏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提供动一动的机会,那么学生必定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让好动的小学生规规矩矩地在座位上安静地坐一节课是一件难事, 如果教师能够多提供、创造些机会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走到黑板、走到讲台前,使学生不再束缚于座位上,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能高度集中,并乐此不疲。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掌声对表现好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再次,把有趣的游戏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方式巩固知识点,变静态的课堂为动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最后,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动态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点滴的成功对学生来说都是进步,都是下一步学习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 让他们独立地看、感觉、触摸,寻找、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学生在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运用,从而在成功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学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不自主地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教师应慷慨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如教学《比和比的应用》时,我先讲授比的写法。27比6记作27∶613比3记作13∶3。让学生自学课本 ,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是比号,读做“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接着引导学生比较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了肯定评价,使其优点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这样, 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8.围绕课标,积极探索 篇八

所谓的话题作文,都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引文,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宝藏”。要写好话题作文,关键是指导学生对题目所给的材料认真品读,领会材料的内涵,理解材料的实质,审视写作的要求,弄准写作的角度,因此,写话题作文一定要学会挖掘“话题宝藏”。

一、仿语言,写出精彩靓丽的开头

注意提醒学生,引文大多是千锤百炼的名言警句,或是精心构思的短文,大都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同学们若能活学活用,将这些文字巧妙地化为文章的正式开头,便能收到起笔不凡的效果。例如:有一道作文题目的引文是:“假日,意味着精神和身体的极大解放。你可以沉醉于久已神往的心爱书籍,你可以漫游在神奇迷人的网络世界,你可以穿梭于人头攒动的广场超市。要求以‘假日为题写篇话题作文。”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首先提问:你们喜欢假日吗?作为农村的中学生,你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身份的一些活动去渡过有意义的假日。有个同学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相信每位同学都喜欢假日吧!有了假日,我们可以结伴到乡间品味郊游的乐趣,可以徜徉沙滩感受大海的魅力,可以漫步丛林领略山野的幽静……可是,假日能有多少呢?”这样的作文开头就是从引文出发,仿中有创,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作者要写的下文。另外,还有一道作文题目的引文是:“我们青少年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也应该尊重别人。请以‘学会尊重为题写篇话题作文。”针对这一话题,我先指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受人尊重者必先尊重别人,只有具备了尊重别人的美德,方能赢来他人的尊重,因此,可以从受人尊重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尊重别人的角度落笔,要学会尊重就得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观察生活,不能只用眼睛,而要学会用脑子去观察,对自己观察到的种种生活现象要加以比较,进行判断和推理,透过生活表象发现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比如邻里之间,得到别人援助时别忘了说声道谢,影响他人时别忘了声道歉,看到别人进步时给予一声喝彩,见到他人失误时给予一番勉励,以及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珍惜,对他人人格的赞赏等等,生活中,处处都有反映出学会尊重的例子。我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个同学是这样开头的:“光阴似箭,一眨眼,我们已经是初中的学生了,在这匆匆的学习时光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同舟共济,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与烦恼,同时我也从中学会了尊重。”作文的开头也是巧妙地运用了引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不错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能仿,绝不能原样照搬,否则会弄巧成拙。

二、看提示,选取切合自身的内容

引文里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信息,提示众多可选择的写作内容。既然大家同是一个话题,要写出特色、写出新意非常重要。因此,在写作前要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创新途径,首先选材要新。选择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跟上时代的步伐,合上时代的节拍。比如“环境保护”、“绿色工程”、“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下岗再就业”、“申奥”、“网络”等等,都应当作为文章的首选材料,只有将那些极普通的、极不被人所注意的人或事用现代意识去挖掘,一定能把话题作文写活、写新。其次是形式要新。构思上要独具匠心,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去写,无论怎么发挥,都不能脱离话题这个引子,只要与话题有关,合乎题目要求都可以写。第三是语言要新。尽量多用生活中比较鲜活的口头语,流行语,诙谐幽默语以及适当的修辞手法,适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诗词歌赋,适当运用一些文言词语或语气词。若能做到“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想人之所未想”,定能写出好文章。

三、辨角度,寻求与众不同的立意

同样的内容,角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大一样,引文里除了在内容上有提示之外,往往对写作角度也进行了暗示。有一篇话题作文的引文是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梦想,也有太多的假想。假如你是家长,也许你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假如你是老师,也许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假如你是市长,也许你想让城市更快地发展。请以‘美丽的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指导学生写作时,重点强调了“假如”二字,“假如”二字实质上就是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种假设不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但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通过联想,对比现实,切换角度,大胆说出自己的目标、愿望、理想,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经过我的点拨,有个同学是这样选择角度切入的:“假如让我选择,我会放弃财富,选择贫困。选择富有,固然可以省去许多时间和苦难,但也就失去了拼搏的冲力,丰富的阅历和胜利的豪情;假如让我选择,我会放弃漂亮的外表,选择平凡的容貌。漂亮的外表固然可以带给我一些机遇,但也给我带来麻烦;平凡的容貌时时催人奋进,储备知识,增长才干,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平凡的容貌可能暂时少一些机遇,但我不想做中看不中用的‘花瓶。”这位同学在立意上独具匠心,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超凡脱俗,逆向思维,他那种勇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别具一格,与普通人渴望的安逸舒适、追时尚、赶潮流的昏庸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做到这样真的是难能可贵。另外,在一般人的眼里,哭是脆弱的表现,意志坚强的人与哭无缘,其中,也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说该哭的时候要大哭,因为哭是感情的流露,无情未必真豪杰,自己的亲人死了能不哭吗?毛主席和周恩来逝世时有谁不哭?因为这种哭的背后,除了伤心之外,还有一个深深的“爱”字。这样文章的立意,非同一般,并没有背离时代精神,很有新意。

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每一个学生作文都达标,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好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就会跃然纸上了。

上一篇: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与实践下一篇:粉笔的自述状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