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4-08-02

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0篇)

1.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下学期,物理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以2013年中考为目标,以物理课本为主,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增加,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学科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因此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三、教学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问题的开放性;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

与规范的训练;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四、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

2、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

3、第三轮复习,以模拟考试为主,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在三轮复习过程中,复习计划还将随我校实际情况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取使学生通过总复习,每个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教学工作计划

2.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命题教学在数学课中常见且重要, 数学大厦中的概念、定义等元素正是依赖一个个数学命题相互联系、形成需要证伪或证明的数学事实.数学命题教学是使学生认识命题的条件、结论, 掌握数学命题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掌握命题的推理过程和证明方法, 对命题的呈现形式进行辨析, 运用命题进行计算、推理或论证,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特别是通过数学命题教学, 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把学过的知识点系统化, 形成结构紧密的知识体系.

我们组建了“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数学命题教学研究”的课例研究小组, 试图以目标导向为基点来研究数学命题的教学, 使目标导向贯穿于命题教学的各个阶段, 并对命题应用水平层次进行明确的划分, 从而有效地提升命题教学的效果.本次课例研究的载体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圆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内容是确认圆的轴对称性和探索并应用垂径定理.安排了同一位教师在3个平行班3次进行施教, 按照“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按“施教—研讨—改进”循环进行.

为正确厘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我们把圆的知识在不同学段的呈现加以考察和分析, 同时学习并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与圆有关的内容标准, 期望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订置于前后连贯一致的认识中, 如图1所示.

同时, 考察本节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 以获得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圆的轴对称性涉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在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原则下, 将“圆的轴对称性”的第1课时目标确定为3个:

学习目标1:经历圆的轴对称性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2:通过探索、猜想、概括、证明活动习得垂径定理.

学习目标3:应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分为3个层次: (1) 已知两个元素利用勾股定理求第3个元素时, 添半径或弦心距构造标准图形; (2) 已知弓高和半弦、半径、弦心距中的一个量, 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其余两个量; (3) 利用垂径定理进行推理论证或与垂径定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2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教学改进过程

2.1 从教学时间分配角度, 凸显重点学习目标

从厘定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出, 目标3是属于问题解决的高层次目标, 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得以保证和凸显.

研究组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观察, 并记录了3次课各环节所使用的时间, 将教学主要环节在3次课中所用时间用统计图作比较, 如图2所示.

再将3次课中分别针对3个目标教学的用时用折线统计图作如下比较, 如图3所示.

由上两图可以看出:3次课在垂径定理应用环节的用时均在20分钟以上, 从第1次课到第3次课针对目标1与目标2的教学用时逐渐减少, 目标3的教学用时不断增加, 高层次的目标3逐步成为课堂教学之重心.

2.2 从例题习题选择角度, 匹配各层学习目标

厘定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后, 例习题的选择应与之匹配, 例题的教学和习题的演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目标3———会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上文已将其分解为4个子目标.施教中, 第1次课的一例题属于下一课时的内容, 无对应的本课时学习目标;同时, 没有选择与目标3 (3) 匹配的例题与习题, 因此缺少了针对目标3 (3) 的应用, 使本节课的教学产生缺陷;还有, 例习题应用水平层次也不甚清晰, 应用水平层次高的前置, 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 课堂上学生频频出现冷场的现象.第3次课的例习题既考虑到目标3的所有子目标, 而且应用水平层次也理顺, 层层递进, 为学生的思维逐级上升搭设了有效的脚手架.比较第1次与第3次课的例习题使用, 例习题的选择与学习目标越来越匹配.

2.3 从命题教学环节角度, 协同达成学习目标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 通过对3次课的结构梳理, 我们将命题教学分为4个阶段:命题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垂径定理的必要性.命题的获得———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猜想垂径定理的结论, 并用3种语言表述, 然后对定理进行证明.命题的辨析———让学生对符合垂径定理表述及图形模式的辨别.命题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垂径定理的应用, 并把应用水平划分为领会水平、简单运用水平、综合运用水平、问题解决水平.

2.3.1 命题的引入:激起学生探究垂径定理的学习欲望

第1、第2次课情境显得平淡,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垂径定理的必要性.第3次课的情境是:某地下管道因受损需维修, 由于管道的横截面很大 (配有图, 略) , 施工人员无法直接测量管道的半径, 维修需调换一段管道, 施工人员如何获得适配的管道呢?问题让学生迫切想知道解决的办法, 学生对学习垂径定理的有强烈的要求和期盼, 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3.2 命题的获得:由纠结到顺畅, 由模糊到清晰

施教者给出问题, 试图通过探究, 猜想垂径定理的结论.

第1、第2次课给出两个问题, 问题1就让学生产生了歧义, 探究的过程中显得有点绕弯子.问题2的指向也不明确, 受问题1的思维限制, 学生不知从猜想结论的方向思考, 与预设相差很远, 磕磕绊绊, 很不顺畅.

第3次课删除了问题1, 保留了问题2, 限制了获得结论的条件, 并将提问改为指向较明确的表述.学生很清楚需要猜想的是由条件获得的结论, 在既开放又指向明确下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猜想.

在处理垂径定理证明时, 第1、第2次课施教者的引导含糊且纠结, 第3次课上, 施教者思路清晰、分析到位、证明顺畅, 促进了目标2的达成.

2.3.3 命题的辨析:明确了命题的标准范式和非标准范式

命题的辨析是通过对命题的语言、符号、图形呈现相似, 易混淆的形式的辨认, 确认命题的标准范式, 知晓命题的非标准范式, 为应用做好准备.施教者对垂径定理的适用图形进行了辨析, 3次均用的图形如图4所示.

图4中的 (1) 为应用垂径定理的标准图形, (2) (3) (4) 为非标准图形, 但均适用垂径定理.第1次课还用了图5中的 (5) , 因与目标不符, 第2次课被删去.这样使用的图形均含有“垂直”和“过圆心”两个要素, 缺一要素的图形缺少, 因此, 第2次课增加了图5中的 (6) , 第3次课还增加了图5中的 (7) , 这两个图均不适用垂径定理.通过辨析, 学生弄清了适用垂径定理的图形和易混淆的图形, 便于在应用时正确使用, 从而推动学习目标的达成.

2.3.4 命题的应用:完成对子目标的覆盖, 厘清了应用水平层次

前面已对垂径定理的应用所选择的例习题进行了分析, 现再将这一阶段使用的教学任务及其针对的子目标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第1次课子目标覆盖不全, 应用水平跳跃性大、层次比较混乱, 学习目标达成很有限;第2次课子目标中的应用层级性逐步递进, 但缺乏挑战性的高认知水平应用目标;第3次课子目标覆盖全面, 层次清晰, 对学生的挑战循序渐进, 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3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授课效果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这种学习目标导向下的命题教学课效果如何呢?我们通过课后作业进行了比较, 发现教学效果也不断处在提升之中.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编制了用时25分钟课后作业, 作业题不仅全覆盖学习目标, 也涵盖了垂径定理应用的4个层次, 正确率统计情况如表2.

从表2看出, 整体上来说, 学习目标导向下的授课效果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越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提高幅度越大.特别是针对学习目标3的高层次目标, 效果提升更为显著.

4 研究获得的认识和结论

命题教学要厘清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实施, 特别是学习目标的层级设置直接指向了命题教学的效果.通过本次课例研究中我们得到以下的认识.

4.1 学习目标厘定需置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前后关联之中

命题是由一些概念相互联结而构成的, 因此教学的学习目标厘定应根据所教学的命题内容, 将它置于前后关联的知识体系中, 考察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及各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一致考虑.孤立的考虑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和所需解决问题的正确定位.同时学习目标的确定还应横向考虑与其它知识的关联, 沟通知识间的相互串接.对抽象的学习目标应进行分解, 尽可能用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陈述学习目标, 用外在的行为反应内在的能力变化.

4.2 命题教学的过程可以通过4个阶段由浅至深逐步达成

命题课的教学可分为4个阶段:命题的引入、命题的获得、命题的辨析、命题的应用, 将每一个阶段赋予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命题的引入应当由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命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命题的获得应通过观察归纳、提出猜想、完善猜想、证明猜想而完成.命题的证明受到学生是否具备与新命题相关的旧知识以及提取旧知识能力的影响, 也会受到学生能否将条件和结论进行匹配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要证明命题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来解决命题证明的难关.命题的辨析是指对符合命题表述模式的辨别, 通过对命题的语言、符号、图形呈现相似, 易混淆的形式的辨认, 确认命题的标准范式和非标准范式, 为命题的应用打下基础.命题的应用是通过利用命题进行计算证明等, 加深对命题的记忆理解, 以备有效提取而进行的命题教学阶段.命题应用的层次应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对应用的要求.

4.3 命题的应用阶段需根据学习目标和进度注意多级水平的合理搭配

命题的应用水平可分为4个层次:领会水平、简单运用水平、综合运用水平、问题解决水平, 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进度适当搭配, 不宜盲目拔高或游离学习目标之外.命题的领会水平是指能对所学命题的进行复述和再现, 简单运用水平是指能提取所学命题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综合运用水平是指能与其它命题进行关联, 综合进行计算和推理, 问题解决水平是指能熟练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根据所学命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付之于实施, 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命题应用的过程中, 针对学习目标, 设置不同水平层次的例习题, 使学生一步一步跨上台阶, 不但可以提高命题的应用能力,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8) :72-76, 82.

[2]杨玉东.教研, 要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教学事件[J].人民教育, 2009, (01) :48-49.

[3]L.W.安德森编著, 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复习;积累;策略

语文是学生时代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针对学生的各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都有极高要求。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即将离开初中,步入高中的关键时期,担负着中考的重任和压力。语文作为中考的一门主要科目,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决定性作用。

一、积累基础词汇,打好语文复习基础

集字成句,积句成段,语文的基本单位便是语文词汇。作为基础内容,没有良好的词汇积累对于学生写作、阅读等都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词汇的积累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对重难点词汇仔细讲解,不仅停留在记忆阶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涵义用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单纯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词汇本就繁多复杂,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大胆改革创新,力求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课程时,可以采用《汉字英雄》的节目模式,组织课堂活动,由于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好胜的心理,不仅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及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还应当将学生课外时间利用起来,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面临中考,固然是时间很宝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观察积累,切忌临时抱佛脚,面对自己不懂不会的疑难词汇应及时向老师请教,不要应付自己,最终形成包袱。教师也要多用巧思,丰富学生积累词汇途径,让学生日益积累基础词汇从中受益。

二、积累成语典故,巩固语文复习基础

中华历史悠久,成语典故作为历史存留下的瑰宝,无疑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学生成语典故的积累对于自身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豐富的成语典故积累可以在学生阅读、写作过程中运用得更得心应手。成语蕴含渊源历史,后由于时代发展渐渐具有其他引申意义从而拿来使用。

成语由于其特殊构词方法,很多成语并不是其表面意义,从而容易使学生步入望文生义的误区。例如,“万人空巷”,表面意思是指巷子里空无一人,看似是描述凄凉荒芜的,然而其真实意思是用来描述盛大、欢腾的热闹场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区分学习,可以侧重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首先,要从了解成语源头入手,成语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献,要想掌握学习成语,应当清楚其出处及含义,透彻剖析其口语交际以及书面表达的用法,避免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例如,学生很容易书写错误的成语,如“黄粱美梦”“偷梁换柱”,这些成语由于学生并不了解其含义很容易混淆,从而出现错别字甚至误用错用现象,倘若教师能够将相关典故进行讲述,就能够避免这种弊端。其次,教师应当立足课文教材,熟悉掌握从而丰富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剖析编写教材其中录用文章的用意,深入挖掘以及利用课文中的大量成语,适当延伸拓展。

倘若学生不了解成语蕴含的历史典故,将不利于学生古诗词理解、阅读写作运用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交流、点评等形式形成良性互动,渐渐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自主性,久而久之,学生的成语积累也将变得十分可观。在成语积累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积累名人名言,拓展语文复习范围

名人名言蕴含着其成功的感悟、实践所得结论、警示提醒等,能够流传至今自然有其道理,可谓是浓缩的精华。学生在写作表达、口语交际时要运用名言警句,可以谈吐生色,文笔增辉。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好名人名言的积累,拓展语文知识面以及复习范围,从而为语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师仔细给学生讲解教学《论语》十则,向学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论语》这本经典进行了解,并摘录其中对自己有很大影响意义的语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名言的意识,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日后运用能信手拈来,从而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得以提升。

总之,初中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教师开展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做好基础词汇、成语典故、名人名言等的积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其学习体验,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知识面,让学生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以自信积极的精神面孔迎接中考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诚.浅议中考语文复习思路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7).

[2]林会娟.提升初三语文复习实效策略的新思考[J].华夏教师,2012(7).

4.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单位: 姓名: 时间: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物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而努力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2、做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新课教学工作和中考模拟考试的训练工作。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教学教改工作。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

三、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九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八年级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篇二:九年级2014-2015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2014-2015学九年级下学期 物理教学计划

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期复习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但是作为一名

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

点。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领

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

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 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由于学生基础差,抓基础既现实又可以产 生实效。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

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4)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 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第二轮复习(5月)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 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 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 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 学生推进题海。

(5)注重向本年级教师请教,做到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6月上旬)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 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缺补漏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9)调节学生的生物钟。

(10)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八、教学进度 时间 内 容 第一周 声现象 第二周 光现象、第三周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周 力和机械、第五周 功和机械能 第六周 分子运动、第七周 复习力学专项复习第八周 复习电学专项复习第九周 作图、第十周 实验专项复习第十一周材料信息题、第十二周估算题专项复习

第十三周综合应用计算题专项复习

第十四周归纳总结、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第十五周模拟考试 第十六周中考考试

裴海帆

2015-02-26篇三:2014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2014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瓮安县 白沙中学 何立培

本学期是九年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九年级冲刺的最后阶段,更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和总复习的重要阶段,总复习的是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零碎而又有所忘记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归类、科学的整理、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对基础知识点、考点、热点内容进行剖析、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竞争与备考压力的双重压力,复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多变的变化性、焦虑和恐惧情绪等因素,因此根据本班情况和实践有限实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我曾经咨询九年级物理有经验的老师,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宝贵的意见,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1、讲完九年级课本的最后几章。

2、复习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册和九年级物理。

3、做好专项和综合训练。

二、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教材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学会推到重要的公式,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为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点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

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清理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种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三、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4月1日——4月30日)

第一轮复习要求学生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的思路。基本宗旨:只是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二)、第二轮复习(5月5日----5月31日)

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轮阶段就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三)、第三轮复习(6月1日----6月15日)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链,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四、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新课教学20章第二周 新课教学21章 第三周 新课教学22章

第四周 复习机械运动 复习声现象 第五周 复习物态变化 复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周 复习质量和密度复习力、运动和力 第七周 复习压强和浮力复习功和机械能 第八周 复习简单机械 复习内能、内能的利用

第九周 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 复习欧姆定律 第十周 复习电功率 复习生活用电

第十一周 复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发展 第十二周 声、光、热学专项复习第十二周 力学专项综合复习

第十三周 电学专项综合复习第十四周 作图、实验专项复习第十五周 材料信息题、综合应用计算题专项复习估算题专项复习

5.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2015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参考!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第16、17章新课教学工作,以2012年中考为目标,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40分以上,优秀率、及格率比往届有明显增长,低分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增加,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学科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八年级教学主要是声学、光学、热学(部分)、电学等部分,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容易,但是普遍感觉学生八年级物理知识不扎实,一旦接触相对教难的九年级力学、热学内容,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异常吃力。因此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四、教学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问题的开放性;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五、时间安排:

新课讲授从从1月31日至2月19日,约3周12课时;第一轮复习从2月20日至4月22日,约9周36课时;第二轮复习从4月23日至5月20日,约4周16课时;第三轮复习从5月21日至6月18日,约4周16课时。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周次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第1-2周

第十六章

热和能 8 第3周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周

第一轮:声学复习

章节复习第5周

第一轮:光学复习

章节复习

第6-8周

第一轮:电学复习

章节复习

第9-11周

第一轮:热学复习

章节复习第12周

第一轮:力学复习

章节复习

第12-13周

第二轮:题型专题

专题复习第14周

第二轮:难点专题

专题复习第15周

第二轮:热点专题

专题复习

第16-19周

第三轮: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

六、复习内容及要求:

从2月27日至6月18日这总共4个多月,19周的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注重效率,以期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我校拟将整个复习按双基过关、能力提升、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将平时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分专题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双基过关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查漏补缺,力争双基一分也不丢。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突出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应试水平。综合创新关注新题,活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为主,紧扣课本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习题量以45分钟为限,可作为随堂复习笔记,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另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5钟为标准,可作为本章检测试题,命题主要由组内教师轮流完成,题目主要从备课组的几本资料和习题库中选取,提前两天交文印室印刷,重点章节适当再加一份检测试题。第一轮复习按照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物理基础知识和声学部分。

第二周:光学部分。知识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共计6个;分项细目有11个,其中1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1个:

1、会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主要措施:参照近5年中考试题,以作图题、联系实际题来训练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第三周至第五周:电学部分。知识点有:电荷量、导体和绝缘体、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能和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磁体和磁极、磁场和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发电机、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共计21个;分项细目有51个,其中14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8个:

1、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2、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3、会读电能表示数;

4、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5、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6、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7、会读电阻箱示数;

8、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

主要措施:以电学综合题的训练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六周至第八周:力学部分。知识点有:质量、密度、力的概念、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惯性及惯性定律、摩擦、压力、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浮力、阿基米德、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声音的发生及传播、乐音及噪声,共计27个;分项细目有77个,其中28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9个: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4、会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6、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7、会查密度表;

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会画力臂。主要措施:采取分块复习的方法,以典型例题的讲解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第九周:热学部分。知识点有:温度、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动理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热机、能的转化和守恒,共计10个;分项细目有33个,其中2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2个:

1、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2、会查熔点表和比热容表。

主要措施:以探究题、实验题、图像题为训练形式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

2、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份综合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3、第三轮复习,以县内模拟考试和城区中考练兵题为主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以上做法,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试题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做好五月下旬毕业班首批考试工作和六月下旬的中招毕业考试的辅导准备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在三轮复习过程中,复习计划还将随上级政策及我校实际情况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取使学生通过总复习,每个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6.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下期的化学直接面临中招复习备考。因此,下学期教师在继续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做好教学的同时,应注意研究《考试说明》 和历年中考试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全面关注新课程提出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教学目标,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及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优质高效的中招复习方法。

二、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 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

三、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

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 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 1 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四、复习的具体做法、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 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 启发式讲授、自 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 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

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 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5、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 信息反馈。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 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 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磨刀不误砍柴工。、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 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 我复习,自 我完善。由学生自 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六、教学进度、第一---六周完成新课内容;

2、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

第七--八周能力检测: 第一单元--第七单元

课本知识: 绪言--第七单元

第九周能力检测: 第八单元--第十二单元

课本知识: 第八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二阶段

第十--十一周专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化学变化

第十二--十四周专题: 物质构成奥秘、科学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三阶段

7.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复习教学 篇七

一、化合反应

1.以单质与氧气的反应为主, 其生成物为氧化物, 如S、P、Fe、C、H2等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略) 。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生成酸, 如

CΟ2+Η2Ο=Η2CΟ3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生成碱, 如

CaΟ+Η2Ο=Ca (ΟΗ) 2

二、分解反应

1.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2Η2Ο2=ΜnΟ22Η2Ο+Ο22ΚClΟ3=ΔΜnΟ22ΚCl+3Ο22ΚΜnΟ4=ΜnΟ2Κ2ΜnΟ4+ΜnΟ2+Ο2

2.以下两个也很重要。

2Η2Ο=2Η2+Ο22ΗgΟ=ΜnΟ22Ηg+Ο2

三、置换反应

以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为主, 主要运用知识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

1.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 如

Fe+2ΗCl=FeCl2+Η2

(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即+2价铁盐)

2.位于前面的金属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盐 (溶) 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

Fe+CuSO4=FeSO4+Cu

3.还有氢气、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如

Η2+CuΟ=Cu+Η2Ο

3C+2Fe2Ο3=4Fe+3CΟ2

四、复分解反应

1.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为主, 反应能发生的条件为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须都溶 (指溶于水) ;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写生成物时, 抓住阴阳离子交换, 化合价为零。如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CaCO3, 有气体、水生成)

附沉淀记忆歌诀: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碳酸盐微溶镁, 硫酸盐不溶钡 (且不溶于稀硝酸) , 盐酸盐不溶银 (且不溶于稀硝酸) , 钾钠钡钙碱可溶。

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生成水和盐, 如

6ΗCl+Fe2Ο3=2FeCl3+3Η2ΟΗ2SΟ4+CuΟ=CuSΟ4+Η2Ο

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该类反应主要是一氧化碳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生成二氧化碳和单质金属, 如

3CΟ+Fe2Ο3=2Fe+3CΟ2

六、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 (具备条件为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与碱的反应, 该类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如

CΟ2+2ΝaΟΗ=Νa2CΟ3+Η2Ο

七、含碳、氢 (或碳、氢、氧) 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九年级物理教学片段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物品 实验教学片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89-02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一开始很有兴趣,感觉可以做实验,兴趣很浓。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多数学生感觉物理这门课难学,渐渐的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尽管把知识记得很熟了,但是一到实际应用就不行,每次考试多数学生成绩很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浮力》和《力》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浮力》教学片段

师:当把橡皮泥放到水里就沉下去,有啥方法不让它下沉呢?

生1:把橡皮泥捏成小船。

生2:把橡皮泥做成中空的。

师:其他的同学赞成这种做法吗?

同学(异口同声):赞成。

师:现在我们各组把橡皮泥做成小船,然后再把小石子放进去,看那组放的石子多。

学生迅速的行动起来,不时发出:"再放一块,再放一块"的声音。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很好,那一组来说说,要想让你的"小船"承载更多的"货物",你有啥好方法呀?

生1:要想承载更多的"货物",让橡皮泥更多些。

生2:我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对,因为承载"货物"的多少,和橡皮泥的多少没关系。

生3:老师他说的也不对,有关系,橡皮泥越多做出的小船越大,装的"货物"越多。

师:哪个组来给补充一下呀?

生4:应说用相同的橡皮泥做出的小船空的部分越大,装的"货物"越多。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对。

师:现在各组在体验一下吧。(各小组积极做起实验来)

师:那组来说一说,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3:小船排开的水越多,小船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你能用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生3:我们是用易拉罐,把易拉罐放在水里面,用力往下压,感觉越向下压时,感觉越用力,說明排开的水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师:你说得真好,我为你高兴 ……

二、《力》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力的有关知识。现在就利用你身边的物品,通过实验来说明你学习到的知识。(很多同学迅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起实验来)

生1:用力推桌面上的文具盒,文具盒运动起来,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生2:用手接住飞过来的橡皮擦,橡皮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很好,其他同学那?

生4:这张纸我稍一用力,纸就碎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生3:两手握住一根铅笔,双手同时用力,铅笔断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你在做这个实验时你手有啥感觉?说明什么。

生3:手感觉到有点疼,还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生1:用大小不同的力推物理书,它运动的快慢不同;当力的方向改变时,物理书的运动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力的大小、方向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两个片段的教学,感觉学生身边的各种物品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利用和开发的,上述这两节教学片断正是很好地体现;在学习中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觉知识是无处不在,物理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是人们没有注意罢了。通过这两个教学片断的教学,我感触很深。

1.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应用能力

上面的课例都是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教学,一改过去的传统实验只能到实验室去做实验的做法。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都是现成的,这样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认为只有用实验室的器材才能够做实验,这本身就不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新的感觉正是我们过去对实验教学的误导造成的,也就是不注重挖掘身边的实验器材;每次实验都是利用现成的,从不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或是教师一切全权代理,教师去寻找准备好了,学生就是利用现成的,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就没有了,这样最大的危害是给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是自己去开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什么创造力。生活中的物品是无处不在;同时能够为我们可提供的实验器材也是取之不尽,我们的身边就是实验室,例如在教学片断二,教师只说了利用身边的物品实验,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实验器材,他们也完成了,这说明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这里教师就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只是如何去选择,去开发问题了,一旦学生能够养成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发的挥出来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2.拓展了实验技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两个教学片断都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教学,其中第一个教学片段是利用橡皮泥、石块、易拉罐,探究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尤其是让学生自制"小船"看那组的能够装更多的"货物",这个探究活动,很多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第二个片段是学生用文具盒、橡皮擦、铅笔、物理书、纸等来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的三要素知识。在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尽管有的实验不是很理想,但是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是难得,这种经验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它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拓展,这种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物理教学积极的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里走向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眼界,这也是新课改的所倡导的。

3.有助于培养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和科学探究的实验精神

调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能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的补充,长期重视生活中的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有助于培养自主探究的优良品质。例如在教学片断二,学生只用了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实验教学,实际上还有很多的物品,都能完成本节实验,例如石块、水杯、玩具等等,教师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去寻找,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完成这个实验。

总之,教师要注重物理和生活的结合,要冲出教材的小圈子,走出教材。要不断地点拨学生,鼓励学生去体验。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是深刻,同时也最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康华发.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北京教育,2009-05

[2]万贵妃.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河北教育,2010-05

[3]华泰如.物理教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9-09

9.九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九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所带九年级242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圆和统计与概率。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统计概率这章有总体与样本、用样本估计总体两小节。统计估计是统计理论和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部分估计全体。本章在介绍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后,先后以百分比、平均数和方差为例,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用样本的某种特殊性去估计总体相应特性的统计思想方法。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2、知识与技能: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三视图。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教学安排教学达到的目标

第1—4周完成圆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第5周完成统计估计的教学任务,并完成测验、分析、讲评。

第6—7周围绕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第一轮总复习,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促知识巩固,力求做到人人过关。

第8—9周第二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10—11周第三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第12—13周专题训练。针对不同知识进行专项练习。

第14—16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第17周模仿中考试题进行综合知识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教学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有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教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九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该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该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著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与外校九年级数学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交流,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设计一些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爱数学。通过观察、实践,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兴趣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手作、动手想和动口说”的过程。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学习和工作模式。

5.做好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增强备课组集体教研氛围,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6.加强复习的系统性。总复习是本期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对初中数学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质量。总复习要特别注意教科书的内在联系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使学生有纲可举,有目可循。

7.抓住复习的重难点。总复习要在普遍撒网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8.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分析能力。随着初中知识传授的完结,学生知识系统的初步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已到了紧要关头,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四、具体复习安排

1、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3月9日—4月19日(六周)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环节。

2、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20日—5月24日(四周)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第三阶段复习(两周)

10.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岁月不饶人,转眼间就到了九年级下学期了,学生离中考仅仅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中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打赢这一场战斗呢?我们首先得有个周密精当的计划和我们毕业班教师的精诚团结协作。其次有学生的奋力拼搏和有效的复习。针对九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我特拟定一下教学计划: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生的语文成绩,力争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1一个小说单元,一个散文单元,一个戏剧和影视文学单元。

2、中考复习:本届毕业生的中考复习是以《遵义专用世纪金榜初中全程复习方略》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与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复习好中考知识点。根据语文版教材,主要中考板块包括以下几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 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三个班来说,通过上期的测试,一部分学生的书写有待提高,基础部分容易写错字,特别是语音题,学生对所学的生字不准,容易选错。对古诗古文的阅读掌握不够好,翻译不全,对古诗的鉴赏不到位。综合性学习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的审题。对问题没有认真的理解和把握。作文对材料作文来说,许多学生没有把握好材料作文的方向,在作文过程中有跑题现象。二班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许多的学生预习作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没有落实到实处。

四、办法与措施

1、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预习的指导和实施要落到实处。,2、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3、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和测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从严要求学生的预习作业,和平时的测试,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及卷面,坚决杜绝一切非智力因素的产生失分现象。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他人及他校的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

五 中考复习计划具体安排

在3月20以前结束全部新课,三月下旬开始进入总复习在复习采用系统

复习循环复习中考题预测 中考冲刺 中考模拟与实战练习

一 文言文复习

时间:三月下旬

目标:引导学生能够熟练阅读1-6册的文言文。能够翻译及掌握文章的主题重点能阅读浅显的古诗文

1.理解古诗文的内容,概括古诗文的大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说出虚词的用法 3.理解古诗文句子的意思,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翻译文言句子

4.鉴赏古诗,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要求背诵以下文章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

(四)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二 古诗复习

时间:四月上旬

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与默写,能够赏析古诗词的名句及主题的探究。重点要求背诵以下诗词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三 现代诗文

时间 四月中旬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与默写以下篇目

1、风筝(第二段)鲁迅

2、春朱自清

3、海燕(第一段和第八段)郑振铎

4、我爱这土地艾青

5、周庄水韵(“第二次到周庄„„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赵丽宏

6、纪念白求恩(“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到全文结束)毛泽东

7、为人民服务(第二段)毛泽东

8、白杨礼赞(第五段)茅盾

9、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10、沁园春·雪毛泽东

11、再别康桥徐志摩

1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四 基础知识掌握

时间:四月中旬

积累与运用

1.汉字积累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认识3500个常用字

2.词语积累

积累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积累

识记常见的名言警句及要求背诵的课文中的句子

4.文段积累

①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见附录1)

②默写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见附录2)

5.文化积累

①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主要人物(见附录3)

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章常识

2语言运用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3.仿写、变换句式4.造句、扩句、缩句

五 现代文阅读

四月下旬

能阅读课外一般的现代文,掌握各种文体知识,能够运用文体知识阅读各种文章。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1.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要点

3.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及其作用

5.了解文章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及其表达效果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7.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情境、形象作出评价 8.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对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出评价

六 综合性学习

时间 五月上旬

1.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2.语文能力的综合。将听说读写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

3.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沟通

4.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研究计划,设计学习活动

七 作文 五月中旬

要求学生能够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1.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感受独特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文从字顺,标点正确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八 中考练兵五月下旬

九 中考实战 及中考指导 六月上旬

2012-3-7

大乌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

上一篇:词性转换专项练习下一篇:卓越绩效质量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