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农业与精准扶贫大数据

2024-09-02

05农业与精准扶贫大数据(共5篇)

1.05农业与精准扶贫大数据 篇一

运用大数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运用大数据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

一、建设背景

根据四届市委常委会第130次会议明确由市委脱贫攻坚办负责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建设意见和省扶贫办“鼓励各地市州县在省扶贫云平台上,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的要求,自行投资开发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子扶贫云和精准扶贫个案管理相关系统,并引入更多的开发者定制特色扶贫个案应用,激发更广泛的扶贫工作创新,既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又不失灵活性,便于各地市特色扶贫工作和个案扶贫措施在全省快速复制推广”要求,我市于2015年12月开始启动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建设。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布置在市规划馆,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建设:一是遵义特色的软件开发;二是液晶拼接大屏及电子操控设备;三是临展区装修改造(保持规划馆整体风貌)及布展。总指挥部与市委常委会议室、市政府常务会议室联通共享。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并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指挥调度做到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并可实时通话直连,实现数据与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连接,利用手机进行实时展示和信息推送(默认直接下属单位主要领导的信息推送),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动态化有效管理。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省扶贫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遵义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通过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考核”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升大扶贫战略实施精准度,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匹配、精准帮扶与精准管控。通过大数据手段,动态掌握扶贫工作中真实、可靠、全面、及时的数据,真正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致贫原因搞清楚、把动态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合理评估贫困人口状况及扶贫项目效益,为科学制定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通过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说贫困,组织一支教育的、医疗的、产业扶贫的、种树的、种茶叶队伍来参与互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引领身边人。

二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展示干部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对一帮扶,确保不脱贫不脱钩;展示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情况,确保每一户都有一人就业。

三是通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径图,利用大数据,从市到四大区域到15个县(市、区)再到乡镇、村,逐级细化,为每一户贫困户建立“贫困指数”,甄别出最贫困的乡、最贫困的村、最贫困的户,使贫困深度看得见、摸得着。四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和责任体系,到村到户到人,运用大数据手段调度展示细化到每一户每一人的帮扶干部、爱心人士或企业,做好“谁来扶”的遵义答卷。

五是通过建立遵义脱贫攻坚信息云平台,让每个市直部门、每个县(市、区)甚至乡镇、村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工作动态信息,并由各级指挥部审核筛选后将重要信息及时推送到各级领导手机客户端上(设定阀值),各级领导可以回应互动,批示直办,实现信息共享,做到工作实时指挥调度。

六是通过建设民生监督子系统,以扶贫项目、资金为重点,拓展到所有民生项目资金,对工程进度、资金拨付等进行实时监管,最终实现“挂图作战,按图销号”,真正做到把最精准的资源集中在需要帮扶的贫困户,变传统扶贫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大数据助力下的扶贫全过程精准管理。

七是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每季度晒一次各县(市、区)、各乡镇(省要求市考核乡镇)、各市直部门脱贫攻坚成绩单。该子系统链接省扶贫云绩效评估云服务。

八是通过建设扶贫专线部门热线子系统,对群众来电进行登记录入、梳理交办、跟踪督办、回访考核,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九是通过设立《遵义脱贫》电子书栏目,真实记录遵义脱贫攻坚足迹,客观总结遵义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展示遵义脱贫攻坚成效,努力形成遵义脱贫攻坚品牌。

二、目前存在的瓶颈和困难

一是我市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主要依托省扶贫云提供的我市数据,但在与我市其他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上存在不畅,数据的使用更多是内部循环,远达不到实现广泛数据共享的目标。二是我市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与大数据相关产业没有实现互动,对我市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技术运用上还有所欠缺。

三、未来展望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我市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快速、便捷和高效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同时也对扶贫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必须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培训高素质人才,实现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到人;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一)利用“大数据”,做好目标任务对接。“大数据”是幅地图册,它告诉我们贫困对象在哪里,有多大规模?“大数据”是个检测仪,它告诉我们致贫原因及贫困对象的诉求是什么?“大数据”是条连通器,它告诉我们驻村干部怎么布局安排,连通着帮扶人与受扶对象;“大数据”是一工作平台,为扶贫开发的转型、创新、实践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开发利用“大数据”,要做到与目标任务相对接,与专项规划相连接,服务于整村推进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金融扶贫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着手扶贫开发新的部署安排提供了参考。

(二)运用“大数据”,高效服务扶贫工作。要在确保数据安全与贫困对象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大数据”向各级扶贫部门授权开放,向各行业部门专网开放,向社会有限度开放,做到数据共享共用,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服务,使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充分运用,使扶贫效果得到提升。

(三)活用“大数据”,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大数据“为驻村帮扶工作找到了因户施策的依据,驻村干部可根据一家一户的建档立卡情况,针对性地确定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可使帮扶工作具体化。同时,一家一户的建档立卡情况也为制订和完善驻村帮扶的考核验收提供了参考,在实施基本考核制度的前提下,可弄清驻村工作队的具体扶贫效果,可实打实地进行督办、考核、验收。

(四)善用“大数据”,提升扶贫管理水平。精准扶贫的实质就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实行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以达到扶贫效率最优化、扶贫效益最大化,就需要经常性、动态性地更新管好“大数据”,开拓善用“大数据”。扶贫对象的脱贫返贫,决定着“大数据”的动态变化,必须做好一年一度的“大数据”更新管理工作。特别要善于用活“大数据”,建立健全与之相联系、相适应的各项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制度,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

2.05农业与精准扶贫大数据 篇二

一、大数据对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对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的三大机遇

一是大数据资源支持精准扶贫。政府扶贫过程中自身拥有的扶贫区域及扶贫人数等方面的信息、扶贫部门扶贫的效果监测信息、新闻等媒体平台报道的贫困与反贫困信息等,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原始数据。

二是技术、人才的保障等为大数据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大数据的来临,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思维与关联分析及定量预测技术、大数据基础设施及人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

三是大数据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联结。大数据时代,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阳光互动,政府扶贫举措更加亲民、便民,对促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扶贫治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数据对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的三大挑战

一是海量的贫困与扶贫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值得商榷。大量的数据资料虽宝贵,但下级扶贫办碍于政绩考核压力难免会编造贫困和扶贫信息,造成信息失真。这必然会对数据的来源是否可信存有疑惑,对能否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增加了识别困难。

二是现有的数据提取与分析技术难以保证政府扶贫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的应用还未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即使有所重视,但目前所掌握的相关技术和人才无法保障大数据在扶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是惯性的主观思维、先验性假定思维与大数据时代的客观思维、基于数据关联预测定量分析思维相矛盾。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必然重塑政府领导力,引起政府扶贫理念、工作组织、扶贫方式等多方面变革。领导者也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从保守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从控制命令向合作协商转变,从“领导者”变成“服务者”(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庆国教授在重庆的讲座“大数据时代的治理创新与领导力”资料整理而来),从主观臆断的“路径依赖”向客观分析决策转变。

二、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的四项举措

(一)深入村户,摸底把脉,精准识别

一是走村入户,深入调查,取得数据资源。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培训和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到村组,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入户调查,不漏一户,按照“属地原则”分区域分块完成自己的调查工作,收集扶贫对象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台账并细化。将各地区贫困现状、贫困致因、扶贫对象摸清摸透,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同时,建立亲属回避制度,避免“优亲厚友”现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二是审查信息,登记入机,打造数据平台。成立专门的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审核和完善,包括每一户贫困家庭户主姓名、家庭人数及情况、致贫原因、扶贫计划及项目、帮扶干部及企业或个人、家庭收入与支出详细情况,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定期(如半年)进行反馈调查,实现数据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对新出现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给予帮扶,高度关注返贫群体[1],做到“贫困有号、脱贫销号、返贫挂号”。

(二)科学决策,因人而异,精准扶贫

一是大数据助力教育扶贫。大数据平台整合分析出因学致贫家庭,为贫困家庭及适龄学生在学校开学之际,设立“建档立卡户信息登记处”,与之前入户调查采集信息进行比对,直接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办理助学贷款[2]

二是大数据助力病残致贫型家庭扶贫。大数据平台整合分析出病残致贫型家庭,合理配置各地区医疗经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政策。除了政府送去医疗基金外,大数据的全国联网还可以帮助医疗资源的调配,发动社会公益力量,让那些没技术医治、没钱医治的贫困群众有办法医治、有条件医治。鼓励社会捐赠医疗器械和药品支持,帮助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和乡镇村级卫生室建设,促进医院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建设。

(三)定位管理,因地制宜,特殊扶贫

一是大数据助力产业扶贫。通过当地资源的调查,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和特色,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搞旅游则搞旅游。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官的带头作用,引导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创业发展农村电商。做大做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便民快递网点“两大平台”[3]。一方面,帮助农村居民网上购物,包裹配送;另一方面,将当地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打造成品牌,网上销售,同时网上推介当地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发展。

二是大数据助力移民搬迁扶贫。通过入户调查归类,着力将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地灾多发区群众和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户等作为搬迁重点,引导高山居民全部下山搬迁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居住区,还原高山生态。搬迁地靠近城镇鼓励经商,靠近园区鼓励务工,靠近景区鼓励发展乡村旅游,靠近集镇鼓励发展手工业,在农村鼓励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三是大数据助力城镇扶贫。以民政局、房管局、救助所、信访办、居委会为调研切入点,以申请为前提,找到需要帮扶的群体,主要定位为:老旧散小区、移民转户小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老弱病残”和其他突发事故导致的支出型贫困群体,也包括下岗困难职工和已经在城镇落户但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农民工群体[4]。并对其家庭收入做核对,对其家庭的支出进行调查。以救济扶贫向帮扶就业扶贫转变,一方面,完善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救助扶贫兜底;另一方面,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组织的造血、公益为依托帮扶脱困。

(四)政府主导,各界参与,立体扶贫

一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由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家共同结对一个乡镇,由发改办、民政办、财政办等部门帮扶一个村,每一名干部帮扶一个贫困户。在地方政府土地、税收优惠条件下引导企业家带技术、带脱贫项目进村入户,为贫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带领贫困户发展致富。

二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主城与贫困区县产业结对,帮助区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帮助培育主导产业,搭建市场平台,帮助农民就业,助推农民增收;探索异地建院机制,援建贫困地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宿舍、给排水、工业污染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立智力帮扶机制。建立大数据扶贫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应用到精准扶贫治理工作中提供决策咨询。支持建设劳动就业服务站(所)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提高贫困群体基础素质;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和营养供给,开展“科教文卫下乡”活动,在贫困村选配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等志愿者下乡支教,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扶贫接力服务行动;鼓励优质教师、医生下乡指导,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城乡医疗发展共同体。

四是建立城乡建设帮扶机制。援建一批区县城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影剧院、商业街等“大件”设施,支持小城镇特色风貌、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支持新农村建设,援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五是建立多元化参与帮扶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参与扶贫,引导银行业开展针对贫困农户及农业生产的信贷扶贫,降低贷款利息率,鼓励外资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促进NGO小额信贷参与扶贫[5];促进农村保险事业发展,积极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摘要:大数据是优化和提升政府扶贫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了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从深入村户、摸底把脉、精准识别,科学决策、因人而异、精准扶贫,定位管理、因地制宜、特殊扶贫,政府主导、各界参与、立体扶贫等角度,提出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的四项举措,以期促进我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治理,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李承隆.北川六大工程立体扶贫[N].四川日报,2015-05-08.

[2]王雨.打造大数据平台助力精准扶贫[N].甘肃日报,2015-10-09.

[3]孙惠楠.以大数据精准扶贫为引领推动三农工作发展取得突破[N].贵阳日报,2015-09-24.

[4]降蕴彰.城市居民应纳入精准扶贫范围[N].文摘报,2016-01-02.

3.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篇三

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和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罗汉果产业特色优势,积极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努力打造融安县特色中药材产业,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精准脱贫的成果。

产业精准扶贫罗汉果种植项目计划发展3000亩,扶持贫困农户600户约2400人,年人均增收500元。

项目实施可带动1000户3000人脱贫。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2017年贫困户和20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20和20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三、奖补标准和限额

本项目资金奖补每亩600元,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四、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按照标准要求完成罗汉果种植的农户,在种植完成20天后,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各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奖补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奖补资金拨付到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二)验收标准

按种植标准种植并管护,验收时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五、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180万元。

六、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由县扶贫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负责实施。

县科技局负责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验收和发放奖补造册登记审核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奖补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4.05农业与精准扶贫大数据 篇四

摘要: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精准扶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人们也快速的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交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各种各样的的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穿梭着,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需要信息作为支撑,农业也是如此。农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快速的获取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制造生产的农产品由于地域差异而导致的产量不同,产生了东西部贫困差异明显的情况。因此在2013年总书记在湘西湖南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指导思想,要采用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帮助西部地区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在当今这个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利用好科技信息技术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农业信息网站,数据库等资源,借助当下最火的大数据技术来搜集农业发展的信息,对农业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帮助我国农业信息的发展。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

1.1什么是农业大数据

数据是在计算机投入到社会使用中后所产生的信息化产物,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数据就会越来越多,并以指数型的速度快速增长膨胀。因此,可以把大数据的含义定义为是一种在规模大到在获取、管理、存储和分析方面超出了传统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多来源于社交平台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后台所产生的数据总和。[1]具有海量的(volume)数据规模,快速的(velocity)数据流转,多样的(variety)数据类型和价值度(value)高的四大特征,简称4V特点。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高科技和及时的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捷智能化,大数据就由此而生。而笔者对农业大数据的理解则为“借助于农业的多样性、周期性、地域的差异性和环境因素的不同等特性对农业产生的农业类型多样性、分布广泛性和复杂性并且不能够利用传统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解决的一种数据的集合。”因此,利用农业大数据信息技术来分析农业发展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是有必要的。【2】

1.2大数据对农业信息服务的影响

在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农业相关部门会根据需要作出许多统计工作来进行农业数据的统计,通过计算统计分析来了解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对农户种植趋势的分析。以上都是应该有农业相关的政府部门来完成的工作。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经过数据的采集汇总,整理分类,统计分析三个步骤,最终得出一个有待商榷的结果,因为数据在采集,加工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受到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工作人员的经验。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致使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信息量,而这些信息又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市场上的一个突发需求事件的发生就会影响到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农民种植农产品的改变。【3】“优胜劣汰”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的自然法则,活在大数据时代的人,必须要学会适应并接受他的到来,不然在未来发展中,必将会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2.1 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是指将大数据技术和农业科技信息两个领域的技术合并在一起作用于同一个领域发展服务于有形的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和无形的农业信息服务。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不仅要具有大数据4v的特征和信息的一般属性,同时还需要具有农业信息服务的特殊性。因为将数据赋予一定的意义后就成为信息,所以通过整理分析后的农业数据就变成了有效的农业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数据的积累越多,大数据农业信息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时效性、便捷性和综合性。

2.2 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的应用现状

大数据是近两年出现的新兴技术,各行各业都利用大数据技术来研究发展新的领域。农业信息也不例外,国内相关的农业专家等农业技术人员现在已经将大数据技术利用到农业信息环境监测,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与治理,农业育种;国外则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土壤、农作物成熟度和空气质量以及气候作出分析,更有甚者对其发展所需劳动力等成本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政策,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2.2.1在环境监测方面

在2020年到来的时候我国不仅要实现全面脱贫,而且还要基本实现生态环境的治理,大气环境的治理,做到各个环节的数据全覆盖实现数据监测系统的互联共享。在大数据时代,利用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势是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核心要义。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来对地面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壤、水分等生长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与测评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护和自然灾害发生的预警。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常农村大气污染是由于焚烧秸秆和烧煤导致;水污染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和过度施撒农药化肥导致;土地污染就是有不合理的耕种和过度施肥有关。这三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经过降雨后流经土地导致土壤污染,下沉后造成二次水污染,后经过蒸发作用有反作用于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大数据技术则可以通过对这三者的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特定的关联因素,最后为农业发展提出有效的预测信息。2.2.2在病虫害治理方面

农业病虫害主要包括杂草、动物、病菌和有害昆虫。针对农业病虫害的治理主要的方法就是喷洒农药,利用各种杀菌剂,除草剂等来进行农作物的保护。通过利用农业大数据则可以有效分析避免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在2013年John Deer公司就启用了一种可以实时监控病虫害信息的技术----新式传感器系统。他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上传存储精农业大数据中心,与其他农作物生长因素结合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蝗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容易发生在气候干燥夏季。通过农业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就可以有效的预测和降低发生蝗灾的几率。2.2.3在农业育种方面

通过最新的大数据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的识别农作物种子的优良性。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种DNA测序技术,可以同时对上百万个就DNA分子进行测序还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分析、非编码小分子RNA的鉴定、转录因子靶基因的筛选和DNA甲基化等相关研究,【4】这有助有农业专家快速筛选出需要的有利基因片段。孟山都是一家大型的国际种子公司,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种子研究时每天都会产生几十peteabytes的数据,庞大的数据量只有依靠大数据技术才可以分析解决。农业大数据可以依靠高通量的最新数据来进行SNP分子的标记与提取,并建立其有利用价值的SNP 分子数据库,帮助农业技术的发展。【5】

2.3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发展中的问题

2.3.1 网络基础发展不完善

2.3.2大数据资源缺乏共建共享

2.3.3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的探索性建议

3.1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3.2促进农业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3.3 加强政府企业等大数据人才的引进 总结

[1]李迎春.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6):144-146.【2】农业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米春桥 彭小宁安徽农业科学235 - 237 【4】高通测量序技术及其应用

5.05农业与精准扶贫大数据 篇五

根据教体局《关于“开展精准扶贫走访型”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此项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本次家访活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采取分组上门形式,共分为两组,每组4人,由一名校委会成员担任组长,分别到青桥驿镇辖区的贫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帮扶,与贫困学生家长进行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具体的困难,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构建家校教育平台,全面促进学生学有所成,把对贫困学生帮扶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我校“一对一”精准扶贫对象涉及周边两岔河、铁炉村、新开岭、青桥铺等几个村,扶贫对象共计16人,他们的家人有的残疾、有的重病、有的家庭缺少劳力等。帮扶教师深入贫困家庭帮扶21次。帮扶教师给贫困学生辅导功课共计15次。给贫困学生捐赠衣服4套共计500元。六一节给贫困学生赠送学习用品78件,共计2140元。通过调查,本次活动群众对我们扶贫工作的满意率达到100%。

三、在前期的动员会上,校长何涛向全体教师宣传了“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号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并对老师们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处理好教学和扶贫的关系;精准扶贫与评先挂钩;切实做好扶贫的规定动作;注意安全,灵活机动地开展扶贫工作。

大家访活动期间我们教师们都不辞辛苦,分头赶往村里,详细的询问了学生在家的学习及生活情况,特别是关于暑期安全的教育,要求家里一定要和学校做好配合工作。同时,为包抓对象带去了学习用品,和家里人坐下来面对面交谈,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幸福。

上一篇:铁路事规 Microsoft Word Document下一篇:浅谈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