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的课件(共8篇)
1.画杨桃的课件 篇一
画杨桃说课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意思。
3.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和颜悦色”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词语并学习课文
大屏幕出示词语(指读、齐读)教诲的意思?课文中说谁的教诲使我难忘?请打开书齐读该段。什么叫受用?(得到益处。)由此可看出父亲和老师的话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课文当中,父亲是怎样叮嘱我的?请大家打开书找出课文当中父亲的话。
2、学生动手找,指名读后出示句子: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师说:父亲对我的要求是严格的,那么我在学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画杨桃的段落)默读并思考:①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看你有没有神速的双眼,很快就能找出来。
出示句子:女生读!
5、假如你也是同学中的一个,看到的杨桃竟然是五角星的形状,你会怎么想?
6、当我把这幅画画完的时候,我的心情怎么样?
7、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没有笑。)自由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们两次对话的句子,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对我的嘲笑,哄笑 ;难过、内疚、惭愧)
8、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9、分角色朗读,你分别读出嘲笑和不好意思的语气
10、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从不同角度去看杨桃的不同样子。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1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
12、“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出示老师的话,指名读。
13、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14、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15、老师的这段话当中,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很相似,请找出来。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
16、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打也作者简介)
三、总结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现在,让我们看着大屏幕再来整体感知一下全文,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你有哪些体会、感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2.画杨桃的课件 篇二
师:今天咱们的新课既不是来吃杨桃, 也不是来画杨桃, 咱们要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画杨桃》这个故事。俞老师先读, 好吗?
生 (齐) :好!
师:俞老师有滋有味地读, 你们有滋有味地听。 (读课文第1自然段)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吗?
生 (齐) :能!
(生读该段。师板书:叮嘱)
师:读的时候不必那么整齐, 每个人自己读自己的。 (读课文第2 自然段) 像老师这样读, 会吗?
生 (齐) :会!
(生自由读该段)
师:很多同学的表情告诉我, 你是在用心读, 有滋味地读。 (继续读课文第3~9 自然段) 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滋有味地读。
(生自由读第3~9 自然段。师板书:审视)
(师继续读课文第10~16自然段)
师:好, 像老师那样有滋有味地读。
(生自由读课文第10~16自然段。师板书:半晌)
(师读第17~18 自然段)
(生自由读。师板书:和颜悦色教诲)
二、读词写字
师:刚才趁同学们读书的时候, 俞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词语, 这几个词语是课文里的新词。想不想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生 (齐) :想!
师:自己先念一遍。
(生自由念词语。师指导学生读准黑板上的五个词语。)
师:这些词当中, 有四个生字, (在“叮“”审“”晌“”诲”字下面用红色粉笔标“·”) 其中有两个生字特别难写, 也特别容易写错, 到底是哪两个生字?你自己决定, 好不好?
生 (齐) :好!
师:哪两个字你认为很难写、很难记住, 就请你把它们写在语文书上, 看谁写得最端正!
(生开始写)
师:注意写字的姿势。看看你的字能不能超过俞老师的字, 是不是比俞老师的字写得更好。 (巡视, 及时表扬或提醒。)
三、带词通读
师: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 请把笔放下, 一起读这个词。
生 (齐) :叮嘱!
师:课文当中, 父亲是怎样叮嘱“我”的?请你找出课文中的话。
(师指名读后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 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
师:来, 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 你能告诉大家, 什么叫“叮嘱”吗?
生:有些嘱咐的感觉。
生:总是跟“我”说这件事要怎么样做。
生:叮嘱, 就是一直盯着“我”对“我”说。
师:是盯着“我”对“我”说吗? (其他生笑) 如果是盯着“我”, 还是口字旁吗?
生 (齐) :是目字旁的。
师“:叮嘱”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说明是用嘴巴跟我说, 是吧?
生:提醒。
生:叮嘱就是告诫。
生:唠叨。
师:不是唠叨。
生:教育。
生:我还看出他的爸爸非常关心他。
师:关心他的学习, 这是对他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如果现在你是我的父亲, 我正在画苹果, 你会怎样叮嘱我?
生:现在对你说?
师:对对对, 你叮嘱我, 就对我说。
生:你看见苹果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
师:非常好!如果我现在正在画香蕉, 我的父亲走过来看见了, 他会怎么样叮嘱我呢?
生:你看见香蕉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
师:如果我现在正在画杨桃, 我的父亲走过来看见了, 他又会怎样叮嘱我呢?
生:你看见杨桃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
师:我的父亲对我说这番话不够严肃, 不像叮嘱的样子。我换一个父亲, 换你, 你自告奋勇, 来!
生:你……你……你看见杨桃, 不要画成五角星。 (生笑)
师:你看见杨桃是什么样的———
生:就画成什么样的,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
师:“我”的父亲说话不是很清楚。
(生笑)
师:来, 最后那个角落的。
生:你看见杨桃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不要想当然, 画走了样。
师:父亲对“我”的要求是严格的, 是严厉的。那么“我”在学校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 “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生 (齐) :没有。
师:找出来。你发现了, 来, 你读一读!
生:“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 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 老老实实地画, 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非常好! (课件出示: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 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 老老实实地画, 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预备读!
(生齐读该句)
师:谁来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就像“我”画杨桃那样的认真。这位女孩儿, 你来!你认认真真地读, 咱们认认真真地听!
(生读)
师:很好, 嗯, 非常好, 向你学习!谁来老老实实地读一读这段话, 没有半点虚假?请你。
(一生读)
师:嗯, 老老实实地画, 当“我”把这幅画画完的时候“, 我”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生:兴奋!
生:满意!
师:对自己充满着———
生:信心!
师:充满着自信!那么谁充满自信地来读一读这段话?
(一生读)
师:来, 同学们, 我们带着充分的自信, 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这段话!
(全班齐读该段)
师:同学们, 我认认真真地画杨桃, 老老实实地画杨桃, 充满自信地画杨桃, 可是“我”的图画被同学们看到了, 他们却是———
生 (齐) :哈哈大笑。
师:有一个人没有笑, 是谁?
生 (齐) :老师。
师:老师没有笑, 老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 什么动作?
生:让他坐到“我”的座位上。
师:不够惊人!
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 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 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然后回到讲台前……”
师:好, 我把你这句话显示出来,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 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 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然后回到讲台前……) 告诉我们, 是什么动作?
生:审视。
师:我们一起读这个词语。
(生齐读)
师:审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呢?谁能到上面来做这个动作?假如, (指着大屏幕) 这就是讲桌上的杨桃, (手里拿着画) 这是我画的画, 谁来做老师?看看审视是一个怎样的动作。那个女孩儿, 上来, 大家欢迎!
(生鼓掌)
师:欢迎老师!老师, 这是我画的杨桃, 请您审视一下。 (生做“审视”的动作) 看看她的表情。
师:好, 你跟同学们说说, 你是怎么审视的?
生:就是对着这幅图画, 然后看看那个杨桃。
师:哦, 既要看桌上的杨桃, 又要看我画的图画, 两者进行———
生:对比。
师:看得很仔细呀!还要比较, 对不对?这才叫作———
生:审视。
师:好, 谢谢你!我们带着那份认真、那份仔细, 一起读一读刚才那段话!
(生齐读该句子)
师:很仔细的。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词语。
生 (齐) :半晌。
师:再读。
生 (齐) :半晌。
师:读读课文当中的那句话。
(生读。师出示: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 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好笑么?”)
师:谁告诉大家, “半晌”又是什么意思?
生:半个小时。
师:半个小时?还有吗?在这里是半个小时吗?
生:半分钟。
师:半分钟?
生:很长时间。
师:对, 表示时间很长。听老师读课文中的句子: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停顿时间较长) 半晌, 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好笑么?”是这样读的吗?
生 (齐) :是。
师:这就是半晌。老师为什么要停顿那么长时间才说下面的话呢?
生:因为“半晌”的意思是很久嘛!
师:他为什么要隔那么长时间才说下面这句话呢?再好好想想。
生:停顿的时间长, 更能体现出老师当时的神情很严肃。
师:老师当时为什么很严肃啊?
生:因为这几个同学都没有从作者画杨桃的角度看。
师:嗯, 这些同学都没有从作者画杨桃的角度看, 还嘲笑同学, 所以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他半晌之后说的那句话好像又有点———
生:好像有点生气。
师:尤其是这个反问句, 更加让我们感觉到此时老师真的生气了。来, 咱们严肃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咱们再看这个词, (指着板书) 一起读———
生 (齐) :和颜悦色。
师:谁告诉我们什么叫“和颜悦色”?
生:不是很严肃, 脸上带着笑容。
生:就是有耐心的。
师:有耐心地说后面的话, 有耐心地等待孩子们, 是吧?
生:和和气气!
师:那种感觉让你觉得很亲切。
生:和蔼。
师:这个“和”就是和蔼、和气、和善的意思。
生:心平气和。
生:语重心长。
师:老师和颜悦色说的那段话, 就是语重心长的呀。同学们, 刚才老师还是神情严肃, 还是生气的, 可是现在却变得和颜悦色了, 他的面容变得愉快、喜悦, 变得和蔼可亲了, 怎么突然间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因为老师叫那几个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看桌上的杨桃, 当他们看到杨桃像五角星的时候, 犹豫了, 心里感到惭愧了, 觉得自己刚才不应该嘲笑别人。
师:哦, 他们看到了杨桃的真实面目。老师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1:不……像。
师:那么, 像什么呢?
生1:像……五……五角星。
师:好, 下一个。现在你看看那杨桃, 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2:不……像。
师:那么, 像什么呢?
生2:像……五……五角星。
师:好, 下一个。现在你看看那杨桃, 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3:不……像。
师:那么, 像什么呢?
生3:像……五……五角星。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生:说话断断续续。
师:好, 咱们再来读读老师和颜悦色、语重心长说的那一段话。 (课件出示:提起杨桃, 大家都很熟悉。但是, 看的角度不同, 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 不要忙着发笑, 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自己先练一练。
(生练读)
师:好, 谁来和颜悦色地读一读老师说的话?
(一生读)
师:这段话是语重心长的, 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读。来, 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该段)
师: (指着板书) 最后一个词语, 一起读———
生:教诲。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生齐读)
师:老师的这段话当中, 哪一句话与父亲说的话是那么的相似?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你读得还不够自信。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父亲说的话跟老师说的这句话是那么的相似, 他们说的话是对“我”的教诲。“教诲”是什么意思?现在你应该感觉出来了吧。
生:教育。
生:对“我”的谆谆教导。
师:孩子们, 父亲说的那句话和老师说的那句话还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 他们说的话, 他们的教诲, 都是那么的简洁, 那么的朴素。可是“我”却觉得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如此简洁的话语, 如此朴素的教诲, 为什么会让“我”一生受用呢?咱们给它打个问号, (在“教诲”后打上问号) 咱们下节课一起去学习, 好吗?
生 (齐) :好!
3.《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三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神情严肃、和颜悦色都是说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请同学们接下来再默读文章第2~12自然段。(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
生: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同学们取笑我,老师说画杨桃画得像五角星,那是观察角度不同。
师: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哈哈大笑,你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嘲笑、取笑、因为他画的杨桃像五角星。
师:好一幅取笑的架势啊,那如果要你把“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个说法,你会不会?
生: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
师: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是嘲笑和取笑。老师看了看我画的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审”是观察,“视”也是观察,那“审视”是怎样的观察?
生:审视是认真仔细地观察。
师:认真地、仔细地观察,老师举起了哪一幅画?我们一起读。(师生齐读)
【点评1朗读是阅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此处的默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师:为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到文中找。五角星形的杨桃就是——
生:我看的角度不同,和别人不一样。
师:哪些句子体现出的?
生:我是从第18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哦,看到后面去了,联系上下文,不错。还有吗?
生:我从第2自然段看出来的,认真看、老老实实地看。
师:为什么我把不是平时看到的杨桃这样认真、仔细地画下来呢?
生:因为它的确像五角星。
生:因为他看到的就是五角星形。
生:因为第1自然段讲到“他对我要求很严格,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个“他”就是父亲!“我”老老实实地按照父亲的叮嘱把这个杨桃画了下来。
师:这是我画的杨桃,是我自己眼中看到的杨桃。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杨桃,瞧,请你在你的座位上审视一下,你看到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生:椭圆形的。
生:五角星形的。
师:哦,我这样端着,你看它像什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看到的杨桃有一块凹下去的。
【点评】展示实物,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呢?
生:因为所在的角度不一样。
师:拿出笔,画出老师的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五角星形的杨桃,我就画成一
生:五角星形的杨桃。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椭圆形的杨桃。
师: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的回答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能接上吗?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苏轼说的是看山,我们说的是看杨桃,不过道理是一样的。还有吗?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如果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总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情动”,还要让学生“心动”。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个道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赏教师展示的杨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个中的道理。这样的感悟才是学生的深切体验,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据此,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本课教学实录由李惠玲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陈红节选)
4.关于《画杨桃》的教案设计 篇四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学习目标
⒈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⒈出示杨桃实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简介杨桃
⒉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齐读课题。(板书:画杨桃)
⒊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①谁画杨桃?②怎样画杨桃?③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④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⒉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⒊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⒋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理清层次
⒈指读生字词
⒉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⒊指读课文,交流: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⒋划分层次
第一段(1):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
第二段(2—18):具体地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发生的事
第三段(19):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用连接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发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再度课文,质疑问难
⒈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⒉师小结: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五、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标
⒈认读字词,朗读课文
⒉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课文
⒈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感悟重点:
⑴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⑵父亲是怎样教诲我的?“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即画画时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想当然”,是指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判断、做事情。“走了样”,是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就是画的和看到的不样。)
⑶“经常”“叮嘱”说明什么?(父亲对我的教诲很严。)
⑷指导朗读。
⒉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重点感悟: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明“我”是严格按父亲的叮嘱去做的,对自己的画非常自信。)
“我”为什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两个原因:一是从“我”的座位看到的杨桃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二是“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认认真真地看”,就抓住了从“我”坐的这个角度看到的杨桃的特点;“老老实实地画”,就是按照父亲叮嘱“我”的那样画,看见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⑵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深入读懂课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老师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
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可抓住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
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
⑶引导学生分析老师的态度可分三步:审视→严肃→和颜悦色(首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老师这样做,是从“我”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接着,老师请觉得好笑的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⑷同样的杨桃,为什么却画出了不同的样子?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际观察后才说出道理?老师这样做说明什么?(说明老师做事严肃认真,教育学生讲究方法,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
⑸理解老师讲的最后一段话?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段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把父亲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他们说过哪些相似的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通过老师与父亲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一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其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做任何事情。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所以文章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见上)
⒊小结: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三、总结全文
⒈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⒉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⒊总结: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⒋ 中心:《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讲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教育我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能凭空想象,不要轻易下结论。
⒌课文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从一件事的叙述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同学们采取的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则通过:看、走、坐、审视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学生此时与刚才态度的对比,刚才是好笑,现在是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表明同学们已经知错;在课文最后一段,通过老师与父亲的话的对比,找出共同点:进一步强调了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四、课堂练习
⒈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⒉补充提示语: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⒊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⑴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⑵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⑶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⑷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⑸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五、板书设计
教 诲 很 严: 经常叮嘱 是……就……不要
画: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准确
画杨桃 画杨桃受教育 生:嘲笑
师: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一 生 受 用: 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⒈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⒉完成课后第三题。
附:参考资料
⒈杨桃 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⒉想当然 成语,典出《后汉书·孔融传》。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打败袁绍,其子曹丕把袁绍儿子袁熙的娇妻甄氏占为己有。谋士孔融不满,又不便直说,就写信给曹操,说周王把纣王的宠妃妲己送给了辅佐自己建立周朝的周公。历史上本没有此事,曹问出自何典,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用意在于讽刺曹操父子。后来,就用“想当然”为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⒊《画杨桃》的三“妙”
一妙用“反复”质疑。在“我”画出了一张像五角星的杨桃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几个“笑”字,这就是“反复”。前几个“笑”字不仅使“我”,而且也使读者在心里画了一个又一个问号:有的同学为什么“笑”?为什么觉得“好笑”?为什么“发出嘻嘻的笑声”?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二妙以“标点”绘形。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六个“?”,“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同学们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是老师的反问。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四个“!”,“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不像!”“像五角星!”“好——笑!”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三妙借“呼应”揭示主旨。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⒌词语
叮 嘱—再三嘱咐。如,妈妈嘱咐我过马路时要小心。
教 诲—教导;教训。如,我们要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
受 用—得到益处。如,学好知识技能可以受用一生。
准 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如,他的普通话发音很正确。
审 视—仔细看。如,我审视他的面孔,半天才认出他就是我的同学。
5.画杨桃的课堂教学反思 篇五
由于已经安排学生课前有过预习,所以课文不必再让学生自由读的过程,要对前一天的预习作业有所检查。教学时可以快速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反馈。
教学时先进行正音,再有侧重的对每一个字进行教学。如“严肃”的“肃”是平舌音,“审视”的“审”是前鼻音,“半晌”的“晌”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由于本课的生字不多,也基于这些生字的特点,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字词教学中可以把“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的意思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在以后深入学习课文时再带入句子中理解。生字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也要复习巩固,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学习课文。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步培养其对正片课文的把握能力,教学中在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几位学生的发言有的不够简练,有的不够完整,还有的不够准确,这需要教师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或是教师适当的指导、修正。
教师的发言要有针对性,不可提出模糊或者是和上面的教学环节联系不紧的问题,不能给学生不恰当的问题,给学生思考问题带来难度。
字词教学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结束后,我安排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叮嘱”一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会叮嘱我们,或者是用“叮嘱”说一句话。文中爸爸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理解“想当然”这个词。
6.《画杨桃》说课稿 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分三大块来展开我的说课:
1、说教材;
2、说设计理念;
3、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23课《画杨桃》。课文说的是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取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从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又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梗概。
2、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块解读课文,逐步挖掘主题。
3、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作画的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目光去评价别人。其中第2、3个目标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三、说教学设计: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为此我主要安排以下(4)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形成话题。
3、围绕话题,品读课文。
4、走出文本,读读写写。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引入课文学习。
简单介绍杨桃,拉近文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也进入美术课堂,一起去看看小主人公是怎样画杨桃的。然后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第三步,教师出示词语:【叮嘱
审视
轮流
和颜悦色
教诲
受用】先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再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大致意思,最后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意图: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2、再读课文,形成话题。第一步:请同学再读课文,想想我在课堂上是如何画杨桃的。第二步:从学生找到的(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句话入手,请学生用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谈谈感受,找出关键词—老老实实,通过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其中的涵义。意图: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希望用文章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全文主题的关键词“老老实实”来形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3、围绕话题,品读课文
这部分我重点要突破“我作画的态度”、“同学态度的转变”以及“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第一板块“我作画的态度”,我打算围绕“老老实实”这个词进行突破。
第一步:教师引导: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可以从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生读书思考)预设学生会找出以下两处: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针对此处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父亲的话让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时解决对于“想当然”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想当然只能画走了样。接着采用引读的方式训练朗读。预设教师使用这样的语言“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
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引导理解父亲的严肃和语重心长,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2、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就此处我选择用对话的形式和“现身说法”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坐在“我”的位置上来看看这只杨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度,会使你看到的东西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让学生作者的感受获得共鸣,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份共鸣读出来。
第二步,将第二处与第一处进行回应。让学生体会小作者在看到杨桃时心中也产生过疑惑,是父亲的叮嘱让我消除了疑惑。再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时能读出实事求是,读出我对自己的画的满意和自信。
第二板块:同学们态度的转变。这个板块我打算用对比朗读的形式进行突破。第一步: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然后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在此处的教学中,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第二步:请学生每一句的对话后补充提示语,如在(“这幅
画画得像不像?”“不像!”这句话后可补充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然后在体验中感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预设学生能抓住神态,手势,重点词、标点、语势等进行朗读,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能力。第三步:教师转动杨桃让所有学生都体验这个角度,这时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然后提问: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引导学生写下心底的感受。相信通过这三步的层层递进,在学生的文字里一定会感受到学生已经学会去尊重在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这时,适时地回应父亲的叮咛,进一步理解“老老实实”,之后再次朗读这些对话,学生的朗读一定有一个新的提高。
第三板块:“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一板块我打算用抓关键词句,自主品读的形式来突破。第一步,请学生围绕“面对这个事件是一个怎样的态度”这一问题自主探究课文,要求: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写下感受。
预设学生会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3、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让学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抓住关键词进行交流。
第一句重点抓住“审视”这个词语,理解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
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的原因。可能是老师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或者是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也许是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也可能是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等等。第二句抓住“严肃”这个词语。理解“严肃”的背后是老师怎样的心理。(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第三句抓住“和颜悦色”这个词语。理解“和颜悦色”。请学生谈谈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同学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他们已经知道要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并且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朗读。
第二步: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再次深化对“老老实实”的理解。
第三步:体会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意图:在这一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同时借助、引读、范读、对比朗读、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走出文本,说说写写。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非要求学生进入文本不再出来,那样的话对学生来说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解水平上。我们应该“凿通”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通道。在本节课的结尾处我以“实事求是”为桥梁过渡,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文本的运用,也是对文本的升华。
7.《画杨桃》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2、小组交流意见.3、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B、同学们怎么笑、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c、老师怎么做的、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第三课时
8.《画杨桃》说课稿 篇八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画杨桃》。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美术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说教法
(1)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照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默读思考,提出要探究的重点问题,认真读,仔细找出重点词句,批注下自己的体会。
2、在理解重难点的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会让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的内容,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形成一些初步的认知。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杨桃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而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而引发的事情。)
然后我再提问:在这件事当中,作者都提到了哪些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
学生针对板书提出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我把杨桃画成了“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的原因。
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和老师有怎样不同的表现?(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批注下自己的体会。提出不懂的问题,标记在课文的空白处。)
3、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根据板书的主要人物和课题相结合进行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引导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
1、默读课文,找出我把杨桃画成了“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的原因。
2、认真地读读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预设学生的回答是——(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学生很难把几点原因都找全,并有条理的叙述,此处作为重点指导。
【“我”画画时的态度是本文画杨桃事件的导火索。在本环节的教学当中,以此为切入口,在全课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也是走出突出重点的重要一步。】
(三)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估计学生能发现:两段对话文字完全相同,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同样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进入角色,鼓励学生边学习,边提出问题。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一名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解答,补充评价。
(四)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
1、老师小结过渡:“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
2、我让学生自由读相关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提出,预计学生能提出,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了?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 【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3、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相同的话语,在文中的首尾出现,板书展示了文章这一结构特点,同时也明确地体现了课文的主旨所在。】
四、说板书设计
画杨桃
我 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同学们 大笑——知错
父亲 老师 严肃——和颜悦色
【画杨桃的课件】推荐阅读:
11画杨桃课件配套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08-28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07-13
橙色的画美术课件素材11-02
拼贴添画课件10-17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课件07-13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件画09-22
幼儿美术的课件07-03
动物的尾巴课件07-14
英语的颜色课件07-24
永恒的生命课件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