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共9篇)
1.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篇一
口前协作区语文专题教研活动总结
永吉三十五中学 安丽英
根据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要求及部署,我们口前协作区在进修学校的领导和四所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以互学互助的团队建设为平台,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有声有色的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同仁做以简单的汇报。
第一步:落实精神,制定整体计划。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前提预设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才能把这项工作完成出色,因此计划好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07年期初备课时,徐主任传达了整个语文学科的现代文阅读的专题研究活动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口前协作区的四位教研组长在一起,根据本校情况,讨论并制定了07年上半年的协作区活动计划:先是实践探究;然后由四所学校分别出一节观摩课,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07年下半年期初备课时,再次由四位教研组长,在总结上半年的活动情况基础上,制定计划:四所学校共同研究同一个主题——叙事性散文阅读的关于主题的把握与挖掘。仍先是各校自主研究,再于10月份合作交流展示。
第二步:根据校情,理论实践探究
07年上半年,八中确定的是散文阅读教学;七中、三十五中确定的都是关于小说的阅读教学。07年下半年,四所学样共同确定的是叙事性散文阅读这一专题。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本校的专题教研的方向,所以各校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开展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并且确立实施方案积极地互相听课、评课、研讨、交流,并撰写论文、课例反思等,做好经验积累。
八中研究的模式是:确立课题——搜集信息——经历案例——合作研究——课例反思。
十中是教学、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研修模式。通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教研活动。
七中以学年为单位,集体备课,一人主备,大家评说,共同提高这种方式。
三十五中则是采用集体讨论 制定计划——为研究工作确定方向;自主学习完善自我——多渠道的夯实理论基础;通力协作,互相切磋——充实完善研究的成果;群策群力,展示交流——深化落实研究的成果这几步来进行研究。
第三步:展示成果,合作交流研讨
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广大?互学互助效果最佳。有人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就是几种思想。
根据期初计划,07年四月份,首先在八中由朱艳秋老师讲的散文《心田上的野百合》拉开了交流活动的帷幕。
接着是五月上旬在七中,由邓小辉展示了小说《社戏》这节课例。最后五月下旬在三十五中,由孙立国老师展示一节动物小说《斑羚飞渡》的课例。
听完每节课后,与会的各位教师都积极讨论、评课,辩论声此起彼伏,大家是畅所欲言,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甚至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进修学校的徐主任、毕老师对这种研讨氛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07年下半年,10月25日我们口前协作区专题教研的交流活动在永吉十中开展。
本次活动四所学校各做一节示范课,展示本校教研活动成果。半年多的研究,各校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永吉十中展示的是初一的常卓老师的《散步》一课;三十五中展示的是吴敬丰老师的《散步》一课;七中展示的是初二的张丽老师的《背影》一课;八中展示的是初二的任东升老师的课外文章《爸爸的地图册》一文。
听课后,首先由做课教师所在学校的备课组长谈本校专题教研开展的情况及经验;然后由老师评课,研讨并交流经验。这四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但有共同之处,都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这四节示范课为口前协作区的研修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与会的各位老师都觉得受益非浅,虽然会议时间很长,但各位教师积极性却很高,没有叫苦叫累的,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第四步:注重反思,继续深化落实
通过研讨之后,各校回去后,继续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研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同时吸取其他学校 的精华,不断丰富、提升本校专题教研的水平,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并且把反思记录下来,发布在网上,做到资源共享。
以上我从四方面对口前协作区活动过程做了简要总结,可以说这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是教研活动,参与面广,全体动员,不怕辛劳。如八中的老师每次来参加协作区活动都有要起个大早,六点就得出发,中午很晚才结束,但他们却从无怨言。
二是教研氛围浓。如在评孙立国老师的课时,老师们就各执一见,争论了起来。
三是针对性、时效性强。我们能够针对教学过程中生发出的新问题来确定研究重点,并且四校确定同一个研究主题,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如本学期确定的主题研究就是在针对上半年的活动中评价孙立国老师的课时,关于主题的挖掘与把握问题发生的分歧而确立的。
四是领导重视,指导到位。象徐主任每次教研活动都参加给予指导,七中的一把校长吕校长亲自参加教研活动。
虽然我们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
1.上半年研究主题不统一,致使合作交流时精力分散。2.专题教研活动的宗旨是通过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协作区专题教研活动来看,各校基本上都是采用课例、教师反思与互动评课的研究形式,但活动的内容、形式比较单
一、活动交流的时间短,没有深入与提升。3.行动跟进没有,缺乏二次方案的实施。
在明年我们协作区专题教研活动中要继续完善的工作是:
1、计划制定要有针对性,研究的专题不要太大,应带有普遍的共性问题,以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进行研究。
2.活动内容我们不必拘泥于课例研究,我们还可以开展反思研讨、教学问题研讨、光盘研究等形式。
3.每次活动之后要注意材料收集,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各种经验材料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4.怎样提升教师的研修水平,比如说课例上完之后,教师进行反思、其他教师进行评课,这就能提升吗?不行,最重要的环节是写研究报告或反思心得,要有行动跟进。
5、总结的过程就是成果收获的过程,展示的过程就是成果分享的过程,要加大总结和的展示力度。
回首这一年来的教研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到,教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协作区的语文教师将不负众望,再接再厉,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专题教研活动的新篇章。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专题教研将走进鲜花灿烂的春天。
务实、创新、团结、奋进 ——专题教研活动总结
永吉三十五中 安丽英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而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进修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语文教师的齐心努力下,我们学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专题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初见成效,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把我校这一年来的教研组工作做以简要的介绍:
一、教研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 制定计划——为研究工作确定方向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前提预设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才能把这项工作完成出色,因此计划好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是在期初时,通过集体讨论制定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有许多困惑,在制定计划前,每个人先写出自己的疑问,再把这些疑问进行整理归纳,把共性问题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根据上级精神和教学实际,07年年上半年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小说阅读教学,07年下半年我们确定的研究主题是散文阅读教学。
2、自主学习完善自我——多渠道的夯实理论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深知作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必须有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做基础,要想开展研究必须吸取他人的精华,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正如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并不伟大,只是因为我站在了许多人的肩膀上。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有所提升,只有站在别人的肩头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因此我们针对学校提出的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保证四个小时的自修时间,每学期要写一本读书笔记、上交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学习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创设的学习条件,围绕专题题自主学习有关小说、散文阅读教学方面的有关理论、案例等经验,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自觉搜集信息、资料,可以说沉浸书海,沐浴书香、品味书韵、精采博取,已成为我们的学习风尚。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在自主学习之后,我们利用每个单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安排一个人作为中心发言人,大家分别把自己所学、所思、所得拿出来交流,共同提高,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水平。
3、展示交流,互相切磋——多角度的进行实践研究
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性。专题研究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上,离开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就只会停留在口头上。因此,我们把教研活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 “每师一课”和 “一课多上”的活动。
“每师一课”是一项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以学年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要求每位教师在组内上一次专题教学研究课,每节课都要经历个人备课、互相观课,评课交流的过程。在此 7 基础上,各学年组推出一节典型课例在全校集中展示,大家共同研讨。我们下发了“每师一课反馈表”,包括观课记录、评课意见、反思建议等几个内容,每听一节课,教师都认真填写反馈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写下反思。这样,“每师一课”的活动不仅使上课人得到了实践、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也使广大观课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深层次地融入到研究过程中,全体教师都能站在不同的位置对教学实践获得自我独特的研究体验。“每师一课”使广大教师逐步把专题教研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位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在生动的实践交流中做出了深入的思考。这种普及型教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专题研究和创造热情,让她们感受到平凡的岗位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与智慧,最直接、最有力地推进教研的进程。
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每个人在厚实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自己的认识,围绕专题来设计出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
其次:以学年组为单位,在每周集体备课时,安排一个人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讲课的形式展示出来。每次研讨课,要求执教者在上课前针对专题,阐述个人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研讨时,围绕专题和执教者的理念进行。我们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每位成员都敞开心扉进行评课,我们求实求真,存异求同。8 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教师们对一个个案例剖析的同时,就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久而久之,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
接着,个人修改,进行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再次试讲,完善教学,得出成功的经验。教学的实施如果没有分析与总结,经验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教研组要求组内教师每节课后写好教学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及课堂实践找出不足之处及成功体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
最后,在个人展示后,以学年组为单位,进行 “一课多上”活动。即学年组成员商定出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进行分析研讨,这种活动旨在通过分析比较来确定适合本学年的教法和学法。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一部分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此带动全校教师人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在安排展示活动时,期中以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教师先展开示范交流,让青年教师、新教师有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期中以后尽可能安排新教师及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展示,要求青年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展示的公开课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
4、群策群力,共同发展——充实完善研究的成果
“一个好汉三个帮”,教研活动的展开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 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以好的情操熏陶影响学生。在以组为单位的实验结束后,每个学年组选出一个人做主讲,集体备课,共同设计,把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体的语文老师看,然后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此方式方法是否实用。同时再用此法尝试教学,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加以改进、完善。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对研究的专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勇于尝试,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研活动的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研工作苦乐相伴。回望专题教研这块绿地,那盎然的叶尖闪动着一颗颗全体语文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经过这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集体智慧凝结成以下成果: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读悟式教学。
“ 读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具体操作:
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以“带着话题初读(悟的基础)──各抒己见议读(悟的呈现)──突出重点精读(悟的核心)──洋溢情感美读(悟的升华)”为基本操作模式。
在散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三步定向探究阅读法”来把握叙事 性散文的主旨。
具体方法是:
(一)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这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从理清文脉入手把握主旨;从材料入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二)细读课文,弄清作者是如何表现文章主旨的 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是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表现主旨;二是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表现主旨;三是抓重要语句,准确理解其含意。
(三)精读课文,读出个性,创新阅读。
创新阅读的关键在于“质疑”,即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质变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多用些商对式、征询式的话语,多问几个没有唯一答案,思路开阔的问题,多提供几处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自身生活体验相联系的场景,我们的阅读就一定会拥有一个自主、个性、互动的新平台。教研后的反思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只有教研才能解决自身真实问题,改变教法,提升教科研能力。
通过尝试体验我们感受到:知识只奠定教师课堂教学底气,而智慧则给教师带来灵气,带来教学机智,课堂才会流光溢彩;没有教师学习、成长就没有学校高质量教育,学习+研究+反思=教师成长。教师的成长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教研和创新,惟其如此,才能有强大的动力和后劲。
通过具体操作我们领悟到:教研是科学、是艺术,离不开教师工作。教研活动源头在哪里,在教师的心里,因为它在教师工作激情中迸发,在教师思维碰撞汇聚,只要你勇于教学反思,勤于笔耕记录教学中真实故事,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教研就一定能走进教师教学与生命,有了生命彰显,个性张扬,底蕴丰厚,我们的教学生命才会更精彩。
务实、创新、团结、奋进,这是我们语文组的教研风格,也是整个三十五中的教研风格,今天,我们把这一风格展示给各位同行,希望我们在共同的探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奋进。作为组长的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任重道远,还需努力。我相信,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语文教学前景光明,对此,我充满信心。燃亮心中那盏明灯,它将照亮我们前行的光辉大道!
2.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篇二
在一个高度复杂的高中校园里, 没有多少令人企慕的幸事, 是NOC让教学设计成为了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从北京回到学校, 我们开始用生命去感悟教学, 时常浸没于课堂折射出的真与美, 被师生之间的那份和谐与真诚所感动。同时, 又时常迫使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去观察、思考……教学如何才能散发出艺术之美?我们每天都这样思考着、幸福着!
2012年7月28日至30日,第十届中小学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全国决赛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成功举行。作为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物理学科的评委和学科组长,对本次活动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历经十年,NOC活动规模逐步壮大,网络教研团队竞赛项目备受关注
自NOC活动项目开展以来,已历经十年,参与NOC竞赛项目的队伍逐步扩展。竞赛由中小学逐步扩展到高校,由学生参加扩展到教师团队参与,竞赛项目由单一活动到形式多样,从国内举行到国外推广,整个竞赛活动均始终围绕创新和实践两个主题展开。还记得我26日到华北电力大学进行赛前说明会的情景。进入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赛前说明会现场,人头攒动,能容纳500人同时上机的大学计算机房还不能完全挤下热情的参赛队员,回想2007年以来,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由当初的几十支队伍发展到现在近两百支队伍,作为竞赛评委看到赛项得到如此众多的教师支持和认可,心里也油然产生自豪之情。
赛程创新,激发教师团队协作意识,推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展
从竞赛的流程看,今年的竞赛流程与上届相比,又一次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围绕竞赛流程,将竞赛的每个环节给足半天时间,让参赛选手有充分的研讨、交流与协作时间,也保证选手的能力和实力有充分发挥的可能。从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看,去年是对团队的一份教学设计进行评分,今年对每一个成员的教学设计都进行评分,这样的好处就是促进了团队成员水平的整体提升,如果团队成员出现教学设计水平差异或悬殊多大,团队的整体实力将会受到制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强调了团队的整体实力,要求每个成员参与,保证人人有水平,个个有实力。从形成一份团队共同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再次汇聚智慧,相互启发,相互协作,把团队成员共同的成果汇集在一起,在协作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了专业的沟通,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实现了同侪互助。让教师在活动中历练,在历练中实现专业的自然成长。
在团队评价环节,各参赛团队能够认真学习、评析兄弟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一个评价激烈的讨论、争辩、沟通、交流,最终形成团队一致的共识。整个过程在评价中不仅学会了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看待竞赛对手,提升了团队成员基于教育理论的评价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欣赏他人,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培养了团队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而陈述与答辩环节,各选手准备充分,精心设计答辩的可视化陈述课件,善于将自己教学设计的亮点进行高度的凝练和提升,做到了亮点突出,特色鲜明,陈述有据,答辩准确。陈述和答辩环节充分彰显了各个参赛团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状态,对不同区域间的学科交流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固化成果,逐步完善竞赛环节,彰显团队竞赛项目的影响力
客观上说,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重视团队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从竞赛流程看,也非常契合一线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将竞赛的组织方式和竞赛方法迁移和借鉴到校内校本研修活动中,尤其是有利于推动校内教师专业团队的共同发展。从评委工作看,一方面NOC组委会要进一步固化和保留网络教研团队有特色的竞赛环节,形成竞赛特色,同时也可适当优化竞赛内容,如可以增加视频课例片段的诊断与评估,就视频课例中的问题进行问题矫正。这样就可以改变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仅仅是“课前研”,无论是设计和反思都是一种预设性的方案,缺少实践的检验,很多的方案还停留在书面,缺乏实践性。而增加视频课例诊断,则解决了“课中研”,视频课例的问题解决方案则解决的“课后研”问题。这样,能够将竞赛项目更为贴近一线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把停留于形式和假说层面的竞赛活动,与实际中“基于课例的课堂观察活动”紧密结合,这样的环节优化,相信将会得到一线教师更广范围的认同和支持。
3.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篇三
同年级多班背景下的学科工作坊教研协作旨在促进合作组老师们认同共同的理想,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我们将学科工作坊引入教研协作应力求体现:教研是自觉的,可成为教师的一种内需,教师有参与教研的自觉性和内驱力;教研是有效的,具有有效的教研模式和平台,教师在能者的引领下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教研是幸福的,教师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中能够化苦为乐,体验到日常教学研究的幸福感,成为一支高质效的教师团队。
一、坊主引领式
每个学科工作坊中都应有一或两名较成熟的教师,他们有不错的理论高度、思考深度,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他们高屋建瓴,能从大处着眼,引领教师以多种方式启发组员思考,在探讨、实践中引领老师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提高。这样的教研协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坊主引领式”。坊主引领不单能“授人以鱼”,还能“授人以渔”,促使团队成员摒弃成见,勇于接受,潜心学习,也能以个人的人格魅力熏陶组员以诚相待,集思广益。
坊主引领式的教研协作一般贯穿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小循环(3年),主要形式如下。
1. 期初集体备课,确定研究课题
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坊主带领工作坊成员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单元特色作解读,对教材重点、难点、课堂切入点、练习突破点进行引领,并进行具体分工操作。
如四年级语文工作坊,开学初全体成员在坊主引领下集体阅读整册教材,在了解教材编排意图和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坊主组织成员听取上届任教老师的教学心得,联系自己坊内成员前一年教学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对这学期要重点突破的疑难问题进行罗列和梳理,最终确定本学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然后根据研究主题,分析本学期语文教学重点难点,罗列本单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确定单元和各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形成各课教学资源包。教学资源包最主要包括各课教学提纲,设计配套课件、层次性练习和单元测试题等。最后,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确定的本学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中选择一两个课题进行协作攻关。只有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才能形成稳定、全面和大规模的协作,以利于整合工作坊内全体教师的力量。
2.期中集体磨课,践行课题研究
借助指导工作坊年轻教师准备公开课的磨课过程,坊主带领全体成员全方位地跟踪设计、听课、交流、指导诸环节,针对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交流,面对面地解答成员在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方面的疑问,从而促进组员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因为有坊主的全方位把脉,整个研究团队对整册教材、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每次练习的解读、突破都能做到紧扣要领,理解到位,有助于年轻教师或者课堂效率暂且低下的教师迅速提高。
3.期末集体反思,总结课题成果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说明,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师的反思能力。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够有效优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在一学期工作结束的时候,在坊主的带领下,全体工作坊成员静下心来,针对课题有目的地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反思,这样可以促进大家的反思走向深入,取得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成果。
坊主引领式的教研协作中,全体成员在集体备课、磨课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坊成员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传递接力式
此教研协作模式的操作方式是:工作坊选择一篇课文,集体解读文本,理出这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策略,第一主备人上第一稿,上完后集体磨课修改,第二主备教师接着上修改过的第二稿……以此类推,每个教师都须上课,在接力上同一课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传递接力式教研协作模式有它的优势:通过同一堂课同一种设计的“同课同构”,给予工作坊每位教师压力和动力,有助于老师对照他人课堂,加强对自己课堂的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磨练自己的教学艺术。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传递接力式的教研协作如同田径赛场上的400米接力,在安排教师上课的顺序时,应该考虑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这样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收获。如,三年级数学工作坊共有4位教师,一般第一棒安排组内逻辑思维强、教学思路清晰、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教师;第二棒安排反应较快、善于吸收大家意见、能较好地和学生互动的教师;通常把全组最有思想、课堂教学最有艺术性的教师安排在第三棒;而把本次着重培养的教师放在第四棒,让他学习借鉴前面几位老师。同时也因为这样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所以整个学科工作坊的教师就在这样的传递接力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默默地提升着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纵向提升式
学科工作坊内的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重在对年轻教师或迫切想提高自己的教师进行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以一个学期为一个时间单位),锁定一位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指导,从而使他找到相对稳定且又比较合适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发展空间。
这种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的基础是定位,首先要确定培养对象,其次要确定他目前的教学优势和劣势,再次要确定他可以努力的方向,然后确定以何种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纵向提升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方式有两种。
1. 同人异构
就是一个人反复上同一篇课文,坊内成员不断听课,不断指导,一起反复深入研究、探讨,从而对某类课文形成较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打磨可以促进某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异课同人
主要针对坊内新进教师或新入职教师,为了尽快使该教师进入工作坊模式,尽快适应新环境,浸润在工作坊中的研究实践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坊内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进入他的课堂,反复听他上各种类型的课,针对该成员不同阶段的课堂设计、学生提问等环节进行指导。通过持续一个学期跟踪他的教学,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
纵向提升式教研协作模式特别适合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年轻教师容易博采众长,不断修正自己对于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四、优资共享式
学科工作坊教师因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的文化素养不同,他们在教学上也各有绝活。如果把坊内每位教师的优秀资源集中起来,根据教师的教学特长,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工,让有某方面教学优势的老师在同年级的几个平行班上实施特色教学,这对于学生、对于整个学科工作坊的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优资共享式教研协作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例如,三年级语文工作坊分析了组内6位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了6种优质资源的共享:一位老师擅长书写指导,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写字课由他上;一位老师对习作教学情有独钟,单元习作的作前指导课就交给她了;一位老师善于情绪渲染,有感情朗读教学,适用于朗读指导的课文就由她上;另外还有老师主管“抓基础夯实基础”的复习方法,有老师主攻班级读书会,有老师研究某些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点的选择和突破。
学科工作坊的优资共享式教研协作模式实践至今,至少有两个看点:一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们每位教师的长处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也能得到充分展现,给年级里每位学生以最优质的教学享受;二是学生有新鲜感,对语文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工作坊成员之间彼此欣赏,互相信任,在自己班级学生中间给坊内其他老师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另外,有特长的老师越来越有大局观念,都能站在让所有的孩子能更好发展的角度上,愿意付出,愿意辛苦,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学科工作坊教研协作模式的研究是建立在多种形式的课例实践基础之上的,所以从课例的形式上看又可以简单地分为另外3种模式。
精品式教研:集中工作坊全体成员的优势,对某一课的教学进行反复磨炼,观察、分析、探求、提炼这一堂课中需解决课题的内容。
对比式教研:通过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探寻解决课题的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所开展的对比式教研可以是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效率上的对比。
沙龙式教研:这是一种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形式,一般以一个课例或一个问题为载体,工作坊全体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迪,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学科工作坊,把具有不同角色特点和教学风格的老师集中起来协同工作,将学科工作坊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炼为研究主题,依靠团队力量开展真实有效的协作研究活动,彼此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我们相信,团结协作的可能性越大,每个教师潜在的智慧受到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个性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大,教师的个性发展、专业成长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提升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巴里斯,爱丽丝.培养反思力: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任敏龙,缪华良.给教研组的工作建议[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操太圣,卢乃桂.伙伴协作和教师赋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C].∥“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2001.
4.发挥协作功能,提高教研效果 篇四
辽源市西安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晓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可以说,21世纪是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国家教育部已经把信息技术课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我们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教研工作的策略。
1.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而设立的新课程,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纲要》在认识目标、能力目标方面明确地提出了任务,同时也十分明确地阐述了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与“读、写、算”同样重要的认知工具。
2.新的环境。信息技术课要在微机室进行教学活动,有别于普通教室,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学生面对的不是一块黑板而是瞬息万变的荧屏,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学习空间,可以
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游,自主探究知识的奥妙;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与同学之间的争论和研讨更重要的是新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新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主动的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采集信息包括;检索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包括;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包括;表达、发表、呈现信息等。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转为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并且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这是全新的学习内容,是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
信息技术课有以上三个方面其他学科不具备的新特征,由此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必然改变。也必然要求我们按照信息技术课特点决定教研策略,探索新的教研思路。
二、准确评价信息技术教师水平,选择教研工作方法。
1.新的队伍。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课程,也必须有一种新的教师队伍来从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而对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他必须是好的教师,要懂教学,要掌握教学规律,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其次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娴熟的利用信息媒体,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只懂计算机的操作而不懂教学的人是不能够胜任的。一些信息技术课教师以前从事软件制作工作。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使他们从后台走上了讲台,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会手忙脚乱;还有一部分信息技术课教师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
识,更缺乏教学经验。由此可见,为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新的理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内容要求教师必须有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第一.要认识到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和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缺乏信息素养就是信息化社会的新“文盲”。因此,要把信息技术课作为重要的工具学科开足开好。
第二.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使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设计要突出实践活动,要在“做中学”,“学中做”。
第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主动探索并与其他学科整合。
3.新的角色。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且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采用新的方法,教师要改变教师角色,从知识得垄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切不可以继续以讲为主,而忽略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所以,信息技术课的教研活动也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进行实践和操作。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说明了教研工作方法不能循规蹈矩,必须探索新的思路,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状况,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三、全面总结信息技术课教研经验,发挥协作教研功能。
目前,各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不多,研究能力有待于提升。
研究部门信息技术教研员也是实力不足。特别是还有各学校设备的添置、维修还要占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教研工作往往是力不从心,或者是顾此失彼。所以单单依靠教育部门的教研力量是不够的。近几年来,西安区教育信息中心,采取了协作教研方式,挖掘了潜在的教研力量,扩大了教研队伍,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收获了较好的效果。
1.教师之间的协作校本教研。
每所学校都有几名信息技术课教师,但是往往是自己负责自己班级的教学,缺乏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的研究和探讨,没有形成有效地学习共同体。近几年来,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深入学校与信息技术课教师共同研究,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教研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并且要求每次研究活动要有具体的方案,有教案,有记录,有总结。使校本教研真正有创新、有成效,有收获。
2.学科之间的协作渗透教研。
区教育信息中心提倡信息技术课教师每学期都要观摩其他学科教师的授课,目的是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学习现代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习指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同时邀请班主任老师深入信息技术课堂,了解信息技术课教学情况,帮助信息技术课教师改进教学工作。达到教育教学理念的相互渗透,教学方法的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校际之间的协作观摩教研。
区教育信息中心每学期都要组织校际之间的协作研究。一是组织信息技术课的评优活动,每校推荐两节信息技术课,互相观摩。然后进行讨论,评课。二是组织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
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由信息中心确定研究课题,每校各自准备,然后轮流听课,进行比较研讨。
4.区级之间的协作学习教研。
校际之间的研讨活动有效地扩大了研究范围,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但是还没有突破区域之间的界限。为了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尽快的提高水平,更好的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这学期,我们与辽源市龙山区联手,开展了区域之间的教研活动。目前,我们共同听课40节,受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所以,我们准备扩大我们协作教研的氛围,增强我们研究的能力。
5.团结协作,快乐成长 篇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团结协作,快乐成长》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旁,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并紧紧地捆扎在一起,让十个儿子折,可他们用尽全力,谁也没有把箭折不断。这时十儿子说:“只要我们十兄弟团结起来,一起用力,就可以把这些箭折断。”对,团结力量大!一块砖,只有堆在一起才能成就万丈高楼;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蚂蚁虽小,但许多蚂蚁团结在一起,能拖动一根很大的骨头;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许多微弱的力量汇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战胜一切!想到前年雪灾,军民团结,万众一心,在很短时间里打通了京珠高速公路,使国民损失降到最低,四川汶川发生了八级的大地震,各地民警与部队抢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挽救了很多生命,各地方的人民都伸出缓助之手,帮四川灾民重建家园。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一次游戏,一次班队活动,一次卫生的打扫,一次创造发明,让我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善于团结他人、帮助他人,懂得交流和合作的人。让我们一起在汤寺小学的沃土中,团结协作,快乐成长,为汤寺小学的明天更加辉煌而努力奋斗。
6.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篇六
高考备考研讨会
一、优秀论文评选。会议期间评选优秀论文,编入文集的经验材料及其他高考备考研究方面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均可参评。颁发哈尔滨、长春、大连、沈阳四市教研机构共同加盖公章的评审证书。按照学科汇编高考备考经验交流文集,收录各市高考专题书面经验交流材料和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上交的论文电子稿上交到各区教研员,再由各区教研员统一上交到市教育研究院。没有区教研员的各区直接将论文电子稿上交到市教育研究院。
邮箱:wnb1963@163.com联系电话:31668671***联系人:王老师
二、提交电子版材料的格式要求。
高考重点交流专题书面经验交流材料格式要求
1.文章标题: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列。标题较长的文章,其标题分两行居中排列。
2.文章页面设置:A4;页边距,左右2.5厘米,上下3厘米。
3.内文各级标题序号及字体大小:
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加粗,向右缩进2 字符,标题序号用数字一、二、三、四等表示。
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向右缩进2 字符,标题序号用数字
(一)、(二)、(三)、(四)等表示。
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向右缩进2 字符,标题序号用数字1.2.3.4 等表示。
4.文章署名:
集体署名:在文章标题下面,书写省市学校名称,居中用4号宋体。如果需要注明执笔人的请在集体署名后面标注并加括号,例:(XXX 执笔)。个人署名,题目下面署作者姓名,空两格后,书写省市学校名称。居中4号字体。
7.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 上海市金山区各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教育专网的基本建成为网络学习和教研的深入开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从该区31所中小学的信息化抽样问卷调查显示 (截止2009年底) :该区学校软件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虽然数字化校本资源库建成的学校已达到67.70%, 但使用率还不到30%。一些能促进知识交流共享的“教师博客群”等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率不超过15%, “在线讨论社区”甚至不到10%, 基本属于摆设。
表1数据显示:目前该区的教育信息化正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和平台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运用和增值;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平台通过共享、交流将该区优秀教师头脑中极其宝贵的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该区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能共享的显性知识资源, 以达到不断提升该区教师的个体素质和打造智慧的金山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过程
以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促进教学应用的方法, 笔者曾尝试过多次, 但都没有引起教师的“共鸣”。原因是在“资源观”上还是老的观念:注重静态的库的建设, 没有发展到动态的资源“流”观[2] (“动态资源观”) 。没有认识到通过集体创作、交流合作产生的以知识、智力、工具等各种表现形式存在的资源才是最好的、教师们最“需要”的教育资源。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 (www.cnki.net) 、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资源”为题名检索词进行检索 (教育类) , 在显示的29条数据 (截止2011年4月6日) 中, 多半与学习社区、网站建设、课程整合、教师培训有关, 没有与网络教研相关的文章。而同样以“网络教研”为题名的271条检索结果中, 内容涉及技术平台使用、资源建设、教研活动设计、教研模式构建、管理与评价等等, 没有显示与“主题资源”有关的文献。这表明, 目前网络教研中, 基于主题资源的, 支持教师开展问题化的、任务型的探究、研究教学活动的相关文献还较缺乏。笔者认为, 无论学习还是教研活动, 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才有意义, “镶嵌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或基于案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更易于理解, 同时也能更加连贯地被迁移到新情境中去。[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教学的理念、技术、方法和资源的不断更新, 需要开辟更广阔的教学研究空间和渠道来提高教师进行教研的效率和质量。为此, 该区进修学院信息教研室为广大教师搭建了资源共建平台 (Wiki) 并尝试推广应用, 目的是想: (1) 以协作的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实现动态的更新和补充; (2) 以具体的单门或多门学科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平台中学科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和讨论协商, 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 并形成良好的网络教研共同体; (3) 进一步论证资源共建平台 (Wiki) 中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有效性, 并把资源协作共建、知识管理、主题教研活动三者结合起来, 形成基于主题资源协作共建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 并以此作为该区网络教研的实践模型, 来进一步确定和论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研的需求、功能和定位。希望能通过网络教研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一) 基于资源共建的网络教研模式的建立
2009年初该区信息教研室利用Wiki这一开源的社会性应用软件搭建了该区的资源共建平台并尝试利用其平等协作、广泛交流的强大功能来促进教师们形成教学资源建设的共同体、网络教研的共同体。2009年中, 笔者与该区信息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对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全体中小幼教研员进行资源共建平台的使用培训, 并在使用中听取了大量的反馈意见, 初步形成了以主题资源协作共建促进教学交流、研讨的网络教研模式 (见图1) 。
1. 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网络时代, 知识的利用和创新都离不开“资源”。资源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平台中的资源不是简单的资源提供、盲目堆集, 而是与教学活动过程有着密切整合关系的开放的资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源的添加、修改和再创作。资源的分类根据学科教研员的需要适合教学而设, 教师们通过资源的添加、获取、修改、补充这些过程实现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而教研员作为“专家”最后“锁定”资源是对相关教学知识的认可, 并形成成功案例。
2. 教师协作集体备课
资源共建平台 (Wiki) 是一个协作共创资源的平台, 教师们在参与共同创作、分工合作完成某个教学任务的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会变得愈来愈具有合作精神。教师之间围绕某一教学任务的扩展和共创, 更能激发这一任务成员共同体的创作欲望, 也更能对某一教学任务融入集体的智慧!同时平台所具有的保存历史记录的功能, 能清晰地记录集体智慧形成的“轨迹”, 形成“显性化的资源”, 为以后教师把这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的知识提供了学习的渠道。
3. 网络教研主题研讨活动
教研中的主题研讨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研究活动, 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 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 包含着多样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涉及到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基于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的研讨修改、课堂教学的实践、片级教研中的同课异构、区级层面的提炼汇总再行动研究等等。这需要学科教研员对网络教研的主题研讨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流程规划, 从基于网络的集体协作备课开始, 到课堂教学中的视频信息采集、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探讨, 围绕某个知识点的网络同步或异步研讨等等。
在明确清晰了这些组织流程后, 开展网络教研就可以更好地整合所涉及的各种流程, 在一个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的情境下, 教师 (学习者) 通过教研员 (教师) 和学习伙伴 (学科教师) 的帮助下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平等交流,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教育教学的知识, 从而使教师们真正成为主题研讨活动的主人。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教研中的充分体现。
网络教研中组织有主题的研讨活动, 能使有关该主题的发表内容越来越正确、丰富。参与者在平等、协作的环境下更能集思广益, 形成集体智慧。而围绕主题研讨活动所产生的数字化主题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视频、反思与讨论等等, 这些资源具有主题明确、结构化、生成性 (历史版本可以对比, 生成过程一目了然) 。更能帮助教师理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有明确目标且有效组织的基于网络教研主题研讨活动, 更能发挥网络学习、教研的优势。
4. 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
资源共建平台 (Wiki) 能够将教师个人添加的资源、编辑修改过的资源自动整理归类, 便于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对自己的专业素质发展轨迹有着清晰的认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犹如教师的“成长档案袋”, 教师参与的每次网络研讨活动所记录的想法、观点以及相关资源等都汇聚在一起, 既是教学中反思的依据, 又是创新的源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认识有巨大帮助。
5. 平台管理
平台的管理分技术管理和教研员管理两个部分。技术管理主要是搭建平台和一些技术问题。主要应用方面的管理由教研员完成。经过技术人员培训的各科教研员, 只要对所教学科的教师注册身份进行认可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平等交流和沟通的组织和应用过程。
(二) 基于资源共建的网络教研模式的实践应用
本研究以该区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该学科在传统教研的基础上, 把部分教研内容拓展为网络教研 (见表2) 。
如表2所示, 这是两个小学数学学科的主题教研研讨案例。“构筑师生交互平台, 搭建持续发展桥梁”是该学科浏览人数最多的资源, 共1114次 (截止到2011年3月10日) , 被编辑次数是181人次, 也就是说该资源有181人次对此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这充分体现了协作共建资源, 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这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也是网络教研的优势所在。其中教研员对该资源的编辑数为37 (占总编辑数20.4%) , 其他教师个人最多编辑了7次, 虽然每位教师的编辑数远小于教研员, 但如果作为一个教研的共同体, 其参与度是教研员的4倍。该案例说明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教研员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是具有引领作用的, 而教师们的共同参与则使整个活动 (知识) 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得到了创新。
小学数学“呵护数学表达的幼芽, 开发数学思维的潜能”的主题研讨是该学科被编辑最多的资源。其中教研员的编辑数达到了128次, 接近了50%。这表明了该学科教研员对该资源的贡献程度。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我们更希望大家的共同参与。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全文编辑”为18次 (占编辑总数的6.8%) , 新增内容为115次 (占43.6%) , 修改错误为26次 (占9.8%) , 这些数值虽然简单, 但说明对某个知识点的交流不是基于结果的交流, 而是更深入的基于过程的交流, 并不断创新。由此可见, 基于主题的网络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知识的深度建构。相对于有组织的主题教研活动, 教师的协作集体备课更像是“民间”自发的一种研讨活动。如:一个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设计研讨, 最初是该区一所小学的教师在资源共建平台中自主发布, 希望其他数学教师帮助修改的教案。先后有10所学校的27位教师, 提出了126条建议, 578次/人浏览了此信息。这一正式教学方案的形成, 从另一侧面说明教师对教学研讨活动的态度由传统教研中的相对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探讨, 也预示着网络给交流与学习的样式带来的深刻变化。
(三) 网络教研应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基于主题资源协作共建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的应用效果, 目的是想充分了解该教研模式在应用一个阶段后, 教师对网络教研的现状、内容、行为和感受。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调查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师为对象, 采用网络问卷形式, 收到问卷285份, 有效问卷281份占87% (该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共323人) 。问卷分五个方面:网络教研应用投入、网络教研应用频率和形式、网络教研应用内容、网络教研应用效益、网络教研应用存在的问题。
1. 样本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 样本中男教师有96人 (占34.2%) , 女教师185人 (占65.8%) 。年龄在20-30之间的有57人 (占20.3%) , 31-40之间的有83人 (占29.5%) , 41-55之间的有137人 (占48.8%) , 55岁以上的有4人 (占1.4%) 。
2. 网络教研应用内容和行为分析
表4反应的是教师应用网络开展教研的内容和行为得分。把该题选项作为5等级量表定序变量:5表示最高等级即为几乎每次教研活动, 4表示70%左右的教研活动, 3表示50%左右的教研活动, 2表示20%左右的教研活动, 1表示几乎没有。
表中看出, 教师应用行为最多的是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 在70%以上的教研活动都会应用。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在该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明前文所述以资源协作共建、知识管理、主题教研活动三者相结合的基于主题资源协作共建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中, 主题教研活动在该学科网络教研中超过了50%。协作完成资源共建、提问求援、回答他人问题三小题相对得分较低, 表明教师主动参与热情还有待提高:具体讲还有56人 (占17.3%) 几乎没有修改、补充他人的教学设计协作完成资源共建任务;63人 (占19.5%) 从未提问求援;83人 (占25.7%) 从未回答他人的问题。
3. 网络教研应用优势和问题
反映网络教研应用带来的帮助和出现的问题, 分两个部分组成。题目都采用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4]的五等级评定法:5为非常同意, 4为同意, 3为一般 (中立) , 2为不同意, l为非常不同意。
表5显示, 网络教研给工作带来的便利极大程度上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同 (分值都>4) 。其中“教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资源上传、管理和访问方便最为突出”。这也是对区资源共建平台的肯定。得分相对较低的是“有机会和专家进行扁平化沟通”一项, 有21位教师 (占7.5%) 认为几乎没有机会, 看来教师们的期望很高, 需要更多的专家参与引领并形成制度。
通过表6可以看出, “教研资源还不够丰富”、“聚焦活动缺少专家的参与”、“缺少有效促进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激励机制”是教师认同度最高的三个问题。资源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而专家参与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更需要管理部门的认同和组织。
三、总结与展望
(一)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主题资源协作共建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和实践模型, 在引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实践价值
以主题资源的协作共建为基础, 教师协作共建资源的过程就是教师整理和重新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资源共建平台 (Wiki)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平台能提供良好的知识交流、共享环境, 达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主题教研活动是改善和优化教师教研活动最好的方式, 能促使和支持教师教研活动的进行, 对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形成和维持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除在知识越来越密集为特征的教师教研活动中进行知识梳理外, 把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引入教师教研领域, 促进普通教师得以意会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并与之产生共鸣, 实现教师群体知识的共同化, 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准。实现教育教学知识的有效创造、流通与增值。
(二) 网络教研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 开展网络教研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 还存在教研内容的拓展, 教研机制的保障等问题。从问卷中可以看出, 教师对网络教研都持肯定的态度, 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希望专家更多的参与和上传资源在学术上的认可和激励。前者可以在区资源共建平台建立一个“窗口”, 发挥该区“导师团”的引领作用, 使平台真正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后者关于学术上的认可和激励, 更需要的是行政上的支持并形成有效的机制。
(三) 网络教研中教师行为的改变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 打破了一些传统教研中教师行为的束缚。如“面对面质疑”等一些较尴尬的行为, 在网络交流中能有效弥补, 一些观点文字深思熟虑, 看问题更深刻。但“质疑别人的观点、梳理出主要问题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等这些行为在问卷中的得分分值还较少。笔者对教龄在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与教龄在20-25年之间的骨干教师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 数据显示sig. (双侧) 的值即p>0.05, 表明上述行为在这两个教龄段的教师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从某种角度上说能促使知识深度建构的教学行为还没明显的突破。
总之, 本研究通过对该区小学数学学科网络教研近一年的研究实践, 发现基于主题资源协作共建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具有:系统性 (主题明确) 、多样性 (教学活动) 、协作性 (教学任务) 、情境性 (知识应用) 、动态演化 (新技术、新观点、新资源) 的特点, 使技术、人和教学实践活动融和在一个和谐的“信息生态系统[5]”中, 体现了教育资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定位, 对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和推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03) .
[2]王海波.基于网络的主题资源学习社区研究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乔纳森等著, 任友群, 李妍, 施彬飞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
[4]赵世明, 王君.问卷编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0:122.
8.协作组,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篇八
以前我上语文课时,学生总觉得课堂内容过于单一。那是因为我在备课时仅仅局限于语文老师之间的交流,只是对文本研讨得比较细致、深刻些,而课堂上从没有给学生穿插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比如,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一课,那时我只注重围绕语文有关的内容进行解读,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文本。可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对文本并没有理解透。渐渐地,我的语文课越来越让学生感到乏味。有时,我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简直不知所措,也因此使得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止步不前。
学校推行协作组后,我们语文老师和政史地老师成为一个协作组,一起交流备课。采取这种方式,我再来重新准备这一课,和历史、地理老师进行交流,寻找知识的相通点,巧妙地把三科内容融合在了一起。课堂上,我不仅仅讲语文知识,而且讲一些相关的历史和地理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有了这样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有活力了,他们开始喜欢我的语文课了。
实践证明,协作组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而且弥补了知识的缺陷,让我们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的老师说:“协作组,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意义和价值,它就像一个助推器,推动着我们快速成长。”
9.第四协作区工作总结 篇九
——第四协作区工作总结
为继续深入落实教体局党委提出的“争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巩固提高资源整合成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第四协作区以细化解读课程目标为契机,以探讨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宗旨,以小专题研究为载体,本着协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共同走进彼此的学校,走进彼此教室,走进彼此教研组,交流、研讨、提高,促进了第四协作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现将本学期第四协作区校本教研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座谈会
开学就成立以六小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在第三周3月9日召开协作区校级领导和相关中层领导参加的会议。在会议上,各位校长都毫无保留的介绍自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大家各抒己见,依就本校的特点,畅所欲言,就本期的工作提出新的意见与建议,重点就是课改、小专题研究、校本教研、德育工作、、中队特色活动等方面介绍经验,提出困惑,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与探讨,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指导思想,商讨并制定了《第四协作区活动方案》,并对具体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加强了责任感,统一了认识,一致表示:要抓住机遇,展示能力,积极谋划,共同提高。
二、加强城乡协作,课改聚义共成长
协作区五所学校教导处协商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前,先在一起商量,本期的教学活动基本一致。要切实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课堂结构,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构建道德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月份协作区各单位安排教师到六小听课教研,四月份每月安排一个学校承办高效课堂优质课观摩学习活动,协作区各单位共同交流研讨,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每一次承办单位要按照我们协作区规范的程序安排好:第一节:承办单位教师上示范课。第二节:协作区其他学校教师上研究课。第三节:听课教师共同教研。教研时按照以下几部进行:1)、讲课人说课(重点说目标完成情况)2)、备课组长介绍导学案设置(重点怎样考虑学情、教材设置目标)3)、众人议课,各抒己见4)、小专题探讨(本周实践、思考什么?下周讨论什么?)3月28、29两天在六小举行语文优质课大赛,各位参赛选手用自己的出色表演给我们奉献了一场语文教学的课改盛宴,来自荥阳六小、双语小学、豫龙小学、乔楼小学、高山小学的八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活动,共有10名主抓教学的领导参加了现场评审。本次竞赛活动以“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分为预赛、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在协作区各个学校进行,各学校通过评比选出本校教学能手参加协作区学校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决赛在3月28、29举行,各校推举出的8名年轻的教师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展示了低、中、高共8节精彩纷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老师们大饱眼福,同时也为本次竞赛活动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次比赛采用当场评课,当场打分,经过两天的紧张角逐,共评选出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并将选派一等奖教师参加荥阳市语文教师优质课比赛。最后,各协作区的听课老师及评委就这八节课从导学案的设计、小组长的培训、高效课堂教师主导作用的凸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气氛轻松而热烈。回想本次大赛,我们收获颇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表现,老师们教学风格各异:有的课生动活泼,波澜迭起;有的课朴实自然,含而不露;有的课貌似平淡,而平淡中见功底,愈见其清新宜人;有的课设计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支优质、高素质的年轻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在第四协作区这块沃土上形成,我们看到了许多位明天的教学能手、明星教师。
四月下旬,第四协作区数学教师说课比赛在乔楼一小举行。第四协作区各学校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共推选出10名教师参加比赛,这10名教师业务素质高、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比赛中表现较为出色。此次活动进行的扎实、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领了协作区的数学教学。
5月24日上午,协作区部分教师聚首双语实验小学开展语、数、英三科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乔楼孙峰涛教师和豫龙刘瑞姿教师同讲了五年级语文《威尼斯的小艇》,高山教师李艳丽、六小教师李娟同讲了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双语两位教师同讲四年级英语。课后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互相交流高效课堂的课改经验。并要求回到各自单位后,把教学相长的体会、以及汲取的好的经验和做法都与本校老师们共享,并带动大家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细化解读课标,构建有效课堂
使教师增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真正解决好把学生带到哪里的问题。“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高效课”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解读课标,首先从教材研读做起,可以从整体(整册教材)、块上(单元章节)、点上(课时内容)进行解读。本期我们以语、数、英三学科为突破口,老师们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要把课程标准有整化零,再通过一节节课堂教学有零为整。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细化解读课标的方法
协作区各校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先带领教师集中学习郑州市教研室连珂老师细化解读课标的有关内容,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怎样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并掌握细化解读课标的方法。
(2)利用集体教研,开展课标解读研讨
三月份各协作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共同研讨,就不同的课型(讲读课、阅读课),选取具体的课例,共同制定明确具体、可测性强的教学目标。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各校学科
组长要带领本组教师进行课标解读研讨。并将各阶段、各学科的课标解读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本学校的任务及工作流程。按教研室要求4月20日各单位将有形成果汇总到协作区组长单位。在本次活动中,荥阳六小王营、辛志扬、王其金、李娟、李春丽;双语学校的孙艳艳、郝亚利、李娜;高山学校张丽丽、李艳丽、许秋莉;豫龙苏红霞、史聿晓、丁优;乔楼刘洋、杨海瑞等教师被评为课标解读先进个人,而后他们又参加了叙写目标说课活动。
(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协作区召开骨干教师学习研讨,每个协作区学校及老师明确设计的步骤及流程。在本次活动中,协作区六小金静、楚倩、鲁铃彤,豫龙朱青青等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金静老师代表协作区参加了荥阳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说课比赛,获得了教研室及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组织质量分析,监控教学质量
五所学校在组织期中、期末考试时,由各校教导处负责人共同命题,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真实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逐渐缩小各校教学质量的差距。并针对毕业班进行质量分析。4月29日,第四协作区组长单位六小主抓教学付宏斌校长带领荥阳六小、豫龙、乔楼等学校来到高山学校,紧紧围绕毕业班期中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在高山学校成功开展了“毕业班专题教研与德育工作交流研讨”活动。活动由高山学校校长雒继增主持。首先就这次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作了总体部署,随后按毕业班教学和德育工作分块开展教研和交流。在教研交流互动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组进行,分别围绕考试成绩开展质量分析,结合学情查漏补缺,畅谈如何加强毕业班后期管理以及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质量。此次教研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使毕业班老师挖出了问题的根源,明确了改进措施,在毕业班管理途径和方法上达成了共识。在下阶段的毕业班教学中,借鉴这些实战经验,第四协作区的所有成员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
五、立足课改专题,搭建成长平台
为使教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个性化风格,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更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本期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把课堂中、学生身上发现的小问题、小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专题,各研究小组要采用学习交流、专题讲座、问题研讨、课堂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拓展研究空间,应用研究成果。
1)首先采用多种形式在校内开展小专题研究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掌握小专题研究的方法,同时加强对小专题研究的指导和检查。将小专题研究工作由单一的组内研究发展到同其它学科共同研究,由校内研究发展到整个协作区研究,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2)其次各校课题负责人要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按照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认真履行课题研究责任,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确保小专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学期结束各校推荐优秀的小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展评。
3)小专题研究中,我们经历了迷茫、困惑,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但让我们庆幸的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教科室给予协作区很多的帮助和支持,大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得到了提高。目前,协作区各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导学案设计由“一级跳”迈向“二级跳”;其次,学生交流、讨论、质疑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2011年6月9日,小学组第四协作区小专题教研现场会在荥阳六小顺利召开。荥阳市教体局袁局长、赵新来副局长,肖科长、教科室张主任等领导出席了此次现场会。同时,荥阳小学第四协作区代表与市直各小学教科室主任、备课组长近100人参加了教研。与会人员观摩了荥阳六小的公开课活动并参与了分组和集体教研。集体教研后袁局长在对六小以及协作区的课堂改革、导学案设计、小专题研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同时指出:开展小专题研究,是克服以往低效或无效的教研弊病,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专题的确立一定要“小而专”,过大、过空的专题,开展起来就会缺乏目的性,没有收效。通过小专题研究活动,老师们可以发现好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帮助,自觉的改掉这些影响教学的不足。在小专题研究中,协作区单位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人所长,补己所短。
六、德育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开展德育活动,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学习被周总理称为“国宝老师”、温总理曾夸奖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的霍懋征老师。通过学习,展示教师新形象,以德育人新风尚,构筑润物无声铸师魂的新局面。
4月28日在高山学校、6月15日在豫龙学校,隆重举行了荥阳市第四协作区德育工作交流研讨和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第四协作区各单位抓德育的副校长或政教主任、优秀班主任参加,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班主任们迅速找到了共鸣点,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和谐融洽。交流会拉近了协作区各学校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惑的剖析,探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新方法、新策略,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交流,通过学习先进取长补短,交流研讨总结经验、在沟通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扎扎实实推进第四协作区班主任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七、走出去加强交流与沟通。
本期我们还分别参加小学第一、二、三协作区的活动,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听过外校的课,回来后我们都进行座谈,参加听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汲其之长,补其之短,以教研组的形式,集体备课、上课,互听互评。以提高我们第四协作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这些活动,为第四协作区各个学校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目标一致化,课程统一化,资源共享化, 发展均衡化,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发挥了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效果。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参与的教师还不够全面,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今后我们第四协作区会举办更多的活动如针对骨干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的交流等,让参与的老师更多些;在条件成熟时,也会安排一些学生之间的交流。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坚持不懈地努力,继续为课堂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协作 成长——教研协作区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团结协作团结协作08-06
团队协作总结10-23
东西协作扶贫工作总结09-24
协作区2012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06-26
东西部协作工作方案10-22
凤县办案协作区办法08-15
联校协作发展06-28
团结协作 苦干实干09-29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10-23
如何培养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精神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