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研究论文(共8篇)
1.宋词研究论文 篇一
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
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编
词学论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附录
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唐宋词研究》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
《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学习本课程需要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同的是,它是以具体词家、具体词作的研读与学习为中心。
《唐宋词研究》使用的教材为《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本课程重点:首先是掌握第一编:词学论略,理解词的名称、起源、体性、体制、风格等问题。在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重点掌握李白、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的作品及相关问题。在第三编:北宋名家词,要重点掌握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的作品及相关问题。在第四编:南宋名家词,重点掌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 夔kuí、吴文英的作品及相关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词学论略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的词的名称,了解词的各种名称的由来。理解“诗馀”说与“倚声”说。2.掌握词的起源,重点掌握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
3.理解词的体性的种种说法,深刻理解“词为艳科”说、“要眇宜修”说以及词心、词 境的概念。
4.熟悉词的体制。
5.理解关于词的风格的几种说法。
本编重点:关于词的名称的几种说法、词的体性的概念。本编难点:词的体性的概念以及几种说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词名释例
1.曲子、长短句、诗馀三种主要异称。2.曲子与音乐的关系。3.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
4.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5.“长短句”的提出。6.“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7.关于“诗馀”的四种解释。
8.“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9.“诗馀”的内涵。10.“倚声”的体制特点。
第二章
词的起源
1.诗词同源说。2.词源《诗经》说。3.隋代初唐说。4.六朝乐府说。5.六朝浮艳说。
6.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词的体性
1.音乐系统:燕乐。
2.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胡乐、俗乐、清乐。3.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4.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5.王国维提出词的体制特点是“要眇宜修”。6.宋代词人占籍最多的四个省份。7.境界说的渊源。8.“胡夷里巷之曲” 9.胡云翼的“词为艳科”。10.王国维的“要眇宜修”。11.张炎的“清空”说。12.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13.王国维的境界说。
第四章
词的体制
1.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2.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3.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4.令、引、近、慢的四分法。5.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6.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
7.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阙、歇拍、过片、重头、煞拍等。
第五章
词的风格
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3.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5.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6.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词名释例
1.词的主要三种异称。
2.长短句的提出以及与句式的关系。3.“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与它的四种解释。4.“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其体制特点。
第二章
词的起源
1.词的起源的六种说法。
2.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词的体性
1.词调与音乐的关系。“胡夷里巷之曲”的含义。2.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3.胡云翼“词为艳科”。4.王国维的“要眇宜修”的含义。
5.境界说的渊源以及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含义。6.张炎的“清空”说。7.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
第四章
词的体制 1.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2.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3.令、引、近、慢的四分法。4.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5.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
第五章
词的风格
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以及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3.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四)考核要求
第一章
词名释例
1.识记:曲子、长短句、诗馀含义;“长短句”之称由苏轼提出;“诗馀”的四种解释;“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
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诗馀是就词和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长短句是词的主要句式特点。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错综而已。
“诗馀”的四种解释:1.以余力做余事,表示对词体价值的轻视之意。2.作诗歌的支流、余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4.为诗的声音之馀,而非体制之馀。“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已经出现。
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主要意思是根据词牌的音乐特性和格律来填词,重点强调音乐的本体地位。“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中唐时期。
2.领会:曲子与音乐的关系;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
3.简单应用: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
第二章
词的起源
1.识记: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
词源《诗经》说: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据,主张词源《诗经》。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为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六朝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溯源至六朝。
2.简单应用: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以七调和十二律而成八十四调。
第三章
词的体性
1.识记:燕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胡乐、俗乐、清乐
2.领会: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3.简单应用:“词为艳科”、“细美幽约”、“要眇宜修”、“词心词境”说、张炎的“清空”说。
“词为艳科”: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细美幽约”:出自缪铖的《论词》,他把词的特质和词的起源结合起来,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要眇宜修”:王国维提出,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四字体现出词的女性化和修饰性。在艺术上以“要眇宜修”为主要特点。
“词心词境”说:词心词境之说的集中表述见于况周颐《蕙心词话》。他的词心词境说相当于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阅历等的综合反映。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张炎的“清空”说:张炎的“清空”是指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写得典雅奥博,但过于胶着于写作对象,所以显得板滞。在张炎的理解中,清空的词一定是蕴含着骚雅的意趣的,质实的词则未必。所以清空的词澄净精纯,能传达出词人淡泊的胸襟,在风格上则是一种含蓄与自然,峭拔与流转的结合。
4.综合应用:王国维的境界说。王国维的求学“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第四章
词的体制
1.识记: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令、引、近、慢的四分法。2.领会: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
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体制的区分;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4.综合应用:词的体制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
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字数的多少 令、引、近、慢四者区别在于音乐结构
任中敏《词曲通义》列词体为寻常散词、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下片开头的一韵,多称为过片、过变,如果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则过片也称为换头。下片的最后一韵称为煞拍。
第五章
词的风格
1.识记: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的提出者,具体的含义;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2.领会: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风格的认识与感知。
4.综合应用: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
婉约的原意是指人的言说态度谦和、宛转和简约。“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的,形容为人的自由自在,不拘成规。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清初王士祯易张綖之“体”为“派”,依据词风的不同,而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
1.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唐五代名家词,涉及词家20位,作品59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2.课程内容
1.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表现女性之美的艺术手法。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上阕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接下来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一个青春可人的女性形象。
2.李
白:“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
号:青莲居士
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忆秦娥末二句痛极而返,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把秦娥一人一时之所感,骤然扩展到千秋万世众人之命运。王国维评此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写游子羁旅之感。忆秦娥 全词感情悲壮,吊古伤今之典范。
3.张志和:《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
《渔歌子》的别名《渔父》 《渔歌子》(西塞山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了一幅春江垂钓图,寄予了自己的隐逸之怀。
4.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拟人手法的运用。
《忆江南》(春去也)作者于洛阳病中与诗友白居易酬唱。以拟人手法,说匆匆欲归的春天向爱春惜春之人殷勤致意,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
5.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6.温庭筠: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籍贯);花间词派;《花间集》;《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以及对温庭筠词的总评;《更漏子》(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菩萨蛮》(水精帘里)中意象安排的凌乱与有序;《菩萨蛮》(玉楼明月)心理描写的特色;《梦江南》(梳洗罢)以“望”字统摄全词景象。
作者的知识点: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艺术特色: “小山”、“鬓云”等多写感性印象,语言富丽精致,词风香软,而且章法极密,层次极清,以一线贯串,但中间暗寓转折。
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有《离骚》初服之意。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此词写思妇怀人念远,怅然若失的心绪。通篇极写女子孤独、凄苦的心境,笔法或古或今,意象浑厚而不失跳跃之致。陈廷焯评道:“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
更漏子(玉炉香)宋代胡仔、近人李冰若均视此词为温词之冠。
7.皇甫松: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菡萏香连)采莲过程的细节描写理解其中采莲女子形象。
《采莲子》(菡萏香连)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舡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女子形象:“举棹”、“年少”就是相和之声,作者选取采莲过程中的几个细节描写,如贪戏弄水、脱裙裹鸭、贪看少年、融水抛莲等,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采莲女子形象。
8.韦
庄: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籍贯);词集《浣花集》;“温韦”并称的含义;韦庄词总体上以客观叙事为特色;《菩萨蛮》(洛阳城里)中“洛阳才子”的指称;《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为联章词;《菩萨蛮》(如今却忆)艺术构思方法;《思帝乡》(春日游);《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温韦:温庭筠、韦庄。
《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联章就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或异调的词组成一个套曲,用来歌咏某一类题材。
《思帝乡》(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抒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
《荷叶杯》(记得那年)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分析此词的叙事特色:此词叙事性较强,主要体现在结构谨严上,由“那年”而“从此”至“如今”,时间段落非常清晰。大凡初识谢娘的时间、地点,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见作者印象之深以及感情投入之真。语言一任白描,句句落实,鲜有隐约闪烁之词。
9.李存勗 xù:《忆仙姿》为《如梦令》别名。
10.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写吴越兴亡的历史及其词境特点。
11.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
12.牛希济:《生查子》;理解名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记得两句有反复叮咛之意。且由罗裙之绿而及于芳草之怜。设想似痴,情却深挚,反映了作者构思之巧妙。
13.欧阳炯:《花间集序》的作者;《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的南方风情。
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了船上游人和沙上少女互相搭话并暗生情意的情景。
14.和
凝:雅号“曲子相公”;词集《红叶稿》。
15.顾 夐(xiòng):理解: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及王士祯评价。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念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王士祯评价:透骨情语。
理解:作者宕开前情,由对面写照,怨意加深一层,而且语言“有嘲有怨,放刁放娇“,极具表现力。
16.孙光宪: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理解《浣溪沙》(蓼岸风多)的写景特色;掌握《谒金门》(留不得)气骨健朗的风格特征。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写作特色:通篇以写景为主,缘景生情。起句写蓼花、橘、柚随风飘香,点明寒秋节候。接写江边远望,先写纵目四望,楚天空阔;继凝神细望,片帆孤光。用笔收纵自如。
谒金门(留不得)知作者
孙光宪词的写作特色、风格:气骨健朗。词写相思之苦,而用笔跳荡。起两句反笔直说,排空突起,“留不得”是情至极限的写法,接以“留得也应无益”,则又陡转直下。这种先飙升再急下的抒情手法是欧阳修所称的“陡笔”。
17.李
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理解《南乡子》(秋雨联绵)的空灵特点。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创作主题: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借助孤舟行客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思古之幽情,属于怀古词的范围。
18.冯延巳:作者相关知识(字、籍贯),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词集《阳春集》;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元宗与冯延巳关于各自名句的问答;掌握冯词《鹊踏枝》(秋入蛮蕉)的意象特点,《鹊踏枝》(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理解《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以春草喻恨,《鹊踏枝》(六曲阑干)的寄托特征,《鹊踏枝》(谁道闲情)描写的感情的意境;理解其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出处及其艺术特点。
作者相关知识:字正中,广陵人。词集名《阳春集》,王国维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堂庑táng wǔ特大 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王国维 《人间词话》六:“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现赞美一个人的在某一方面的造诣极大,影响力非凡。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词在叙事中着力描写一种感情的意境,笔端灵活,寄托在若有若无之中,与屈赋的某些特点相似。本词先写情后写景,并以景结情,曲写一种难以挣脱的闲情,而笔法灵动。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意象特点:这首词写韶光已逝、欢期难再的愁苦心情,意象密集跳跃。上阕写景,各种景物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下阕意象更具跳跃,将时间和空间随着作者思绪的变化而变化,完全超越了一般性的时空限制,或近或远,或外或内,真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意趣。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以芳草喻恨,不仅形象贴切,而且颇能体现出新恨旧恨的相续相长。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
写景特色:全词写景角度变幻,由室内到室外,由早晨到黄昏,由静景到动景,具见作者灵动之思。情思绵邈深远而富有层次感,孤寂、苦闷、痛苦、绝望层层写出,让人心旌摇动。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寄托特征:词写思妇独居的困惑和迷茫,意旨飘忽。通阕以景展情,景移情换。词表面上写春景变化,写闺情冷暖,实质上有更深层的感慨流荡其间。此乃冯词妙处所在,它给你多维的启示,语义的指向是发散形的,让你感其所感,究其实质,却又不明所以,难以指实。
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两句的写作特色:词写闺怨,不过这位含怨的闺妇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女子,因而在写景抒情上,便有一种纤细委婉的特别风致。“乍”是未曾料及的意思,它喻示了女子情绪变化的突然性。春风吹绉池水,自然也搅乱了女子的心。“绉”字不仅写出了春风吹掠水面后的形态特征,而且其微波细浪的描写,也十分符合贵族女子在情感萌生后又加以自我抑制的心理特征。
19.李
璟:“南唐二主”的称呼;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理解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
摊破浣溪沙
菡萏hàn 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写荷花不写盛开的芙蕖,而写未开的菡萏,则更显珍贵稚嫩。然而秋天的摧残也就愈加让人惊心了。荷叶虽遭秋风掠杀,但翠色如故。一种顽强的美的生命力正是由此郁郁而出。故起句貌似叙写平淡,实蕴含着郁勃的生机。“西风”句交待菡萏、翠叶香销凋残的环境和原因。“愁”之一字乃触景生情,意蕴极广,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也有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词中流荡着的这种迟暮虚幻之感,或许融入了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式微的忧虑与感伤,词境也因而显得悠远阔大。
其他辅助资料:《摊破浣溪沙》,又名《添字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浣溪沙
定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0.李
煜:作者相关知识(字、号、籍贯);王国维对其作品的评价;理解其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分析其名作《清平乐》(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合的特点,《玉楼春》(晚妆初了)描写多种感觉的复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体现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特点,《虞美人》(春花秋月)以三重对比表现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
作者相关知识:字重光,自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徐州人。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感觉的复合和转换是此词的最大特色。词写宫中夜晚歌舞宴乐之盛况,而笔触多端,自然表现出俊逸神飞之致。起两句写视觉所见,写出一群女子的形象,三四句写歌乐奏起,是写听觉,换头两句写嗅觉和味觉之美,末两句则是视、听等多种感觉的复合,全词通过感觉的不停转换,突出了主人多方面的审美感受,详尽铺张而不吝笔墨。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写亡国被俘后的悲苦之情,以梦境的“一晌贪欢”与冷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鲜明的今昔对比中凸显隐埋心底的深哀巨痛。起笔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后的感受,后情景之悲渲染尽致。“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贪欢历历,语似轻闲,实痛苦莫名。“独自莫凭栏”,乃自我告诫之语。“流水”两句紧承此意,说出人生将尽的悲哀。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评说李煜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通过三层对比来表达主题的: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都是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李煜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确实是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但李煜柔弱的性格特点使他不可能由此而激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而是将自己完全抛却,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3.考核知识点
1.李
白:“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2.张志和:《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3.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拟人手法的运用。
4.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5.温庭筠: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籍贯);花间词派;《花间集》;《菩萨蛮》(小山重叠)、《更漏子》(柳丝长)、《菩萨蛮》(水精帘里)、《菩萨蛮》(玉楼明月)、《梦江南》(梳洗罢)。
6.皇甫松: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菡萏香连)。7.韦
庄: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籍贯);词集《浣花集》;“温韦”、《菩萨蛮》(洛阳城里)、《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菩萨蛮》(如今却忆)、《思帝乡》(春日游)、《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
8.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9.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0.欧阳炯:《花间集序》的作者;《南乡子》(画舸停桡)。11.顾
夐:《诉衷情》。
12.孙光宪: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浣溪沙》(蓼岸风多、《谒金门》(留不得)。13.李
珣:《巫山一段云》、《南乡子》的粤东的风情。
14.冯延巳:作者相关知识(字、籍贯),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词集《阳春集》;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元宗与冯延巳关于各自名句的问答;掌握冯词《鹊踏枝》(秋入蛮蕉)、《鹊踏枝》(庭院深深)、《南乡子》(细雨湿流光)、《鹊踏枝》(六曲阑干)、《鹊踏枝》(谁道闲情);理解其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15.李
璟:“南唐二主”的称呼;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理解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16.李
煜:作者相关知识(字、号、籍贯);王国维对其作品的评价;掌握《清平乐》(别来春半)、《玉楼春》(晚妆初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
4.考核要求
1.李隆基
(1)简单应用:《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如何表现女性之美的。
2.李
白
(1)识记: “百代词曲之祖”的具体内涵、萧史与弄玉的典故。(2)领会: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论。
3.张志和
(1)识记:《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父与张志和的关系。(2)简单应用:《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
4.刘禹锡(1)识记:《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2)简单应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5.白居易
(1)识记:《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写杭州的苏州的重点,《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
(2)综合应用:《忆江南》组词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6.温庭筠
(1)识记:名、字、籍贯、词集名,花间词派鼻祖。
(2)领会: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张惠言对温庭筠词的总评。名句:“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3)简单应用:《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更漏子》(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河传》词牌的首创及声韵特点。
(4)综合应用:《菩萨蛮》(水精帘里)中意象安排的凌乱与有序;《菩萨蛮》(玉楼明月)心理描写的特色;《梦江南》(梳洗罢)以“望”字统摄全词景象。
7.皇甫松
(1)识记: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
(2)简单应用:《采莲子》(菡萏香连)中采莲女子形象。(3)综合应用:《梦江南》(兰烬落)(楼上寝)二词的异同。
8.韦
庄
(1)识记:字、籍贯、词集名、“温韦”并称、《菩萨蛮》(洛阳城里)中“洛阳才子”的指称。《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为联章词。
(2)领会:韦庄词总体上以客观叙事为特色。《菩萨蛮》(人人尽说)中江南之“好”。(3)简单应用:《菩萨蛮》(如今却忆)用“忆”来构思全篇。《思帝乡》(春日游)塑造的女性新形象。
(4)综合应用:《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9.李存勗
(1)识记:《忆仙姿》为《如梦令》别名。
10.薛昭蕴
(1)识记:《浣溪沙》(倾国倾城)写吴越兴亡的历史。(2)简单应用:《浣溪沙》(倾国倾城)的词境特点。
11.毛文锡
(1)识记:《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
12.牛希济
(1)识记:《临江仙》七首分咏七个深化传说中的女神故事。(2)领会: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3.欧阳炯
(1)识记:作有《花间集序》。
(2)简单应用:《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的南方风情。
14.和
凝
(1)识记:雅号“曲子相公”、词集名。(2)简单应用:《江城子》(竹里风生)的心理描写特点。
15.顾
夐
(1)识记:王士祯评《诉衷情》“换我心”三句为“透骨情语”。(2)领会: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6.孙光宪
(1)识记: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
(2)领会:风格气骨健朗,欧阳修称之为“陡笔”。
(3)简单应用:《浣溪沙》(蓼岸风多)的写景特色。《谒金门》(留不得)气骨健朗的风格特征。
17.李
珣
(1)识记:别称“李波斯”。《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
(2)简单应用:《南乡子》(秋雨联绵)的空灵特点。
18.冯延巳
(1)识记:字、籍贯、词集名、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其词着力描写感情的意境。
(2)领会:《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以春草喻恨。“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3)简单应用:《鹊踏枝》(秋入蛮蕉)的意象特点;《鹊踏枝》(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
(4)综合应用:《鹊踏枝》(谁道闲情)描写的感情的意境;《鹊踏枝》(六曲阑干)的寄托特征。
19.李
璟
(1)识记:与后主合称“南唐二主”。
(2)领会:“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简单应用: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20.李
煜
(1)识记:字、号、籍贯。《菩萨蛮》(花明月暗)相传为小周后而作。“沈腰”、“潘鬓”的典故。
(2)领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3)简单应用:《清平乐》(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合的特点。
(4)综合应用:《玉楼春》(晚妆初了)描写多种感觉的复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体现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特点;《虞美人》(春花秋月)以三重对比表现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
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北宋名家词,涉及词家19位,作品80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二)课程内容
1.潘
阆làng:《潘阆咏潮图》。《酒泉子》(长忆观潮)先写观潮盛况,后写弄潮技艺。
2.寇
准: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踏莎行》(春色将阑)心理描写的特色。《踏莎行》(春色将阑)描写静的境界。
《踏莎行》(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全词着力描写静的境界:从莺声渐老到画堂人静到倚楼无语,或描写静的环境、静的氛围、静的动作,都以静为核心,从中折射出女子苦闷难遣的心态。
3.林
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处与含义。《疏影》、《暗香》词调的来源。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首“咏春草绝调”。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点绛唇(金谷年年)借咏草写离情。
林逋此作既出,引起了梅尧臣、欧阳修的竞胜心理,他们各自填了一首相同题材的《苏幕遮》(梅尧臣)和《少年游》(欧阳修),以此夸能。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这三首咏春草的词并称为“咏春草绝调”。
4.柳
永:原名、改名、字、别号、籍贯、词集名。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氏家法。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出处与含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之句。《浪淘沙慢》(梦觉)的结构方式。《戚氏》词调起源、字数。《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形胜”、“繁华”四字为通篇主旨。《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乐章集》中能考订作年最早的一首词。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句。《雨霖铃》(寒蝉凄切)以“赋”的手法描写离别情景。《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定**》(自春来)塑造的有个性的思妇形象。《迷仙引》(才过笄年)的创作主题。《夜半乐》(冻云暗淡)近似一篇山水游记。《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别名柳七,福建省崇安县人。著有《乐章集》。
雨霖铃(寒蝉凄切)秋天
词中交织着官宦失意和痛别情人的悲凉意绪。铺叙:慢词在笔法在讲究铺叙,柳永此词的铺叙特点值得重视。上阕写别时情景,序事闲暇,有首有尾。先写离别前的环境气氛,次写饯行地点:都门长亭。再写离别的具体过程:留恋、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到念去去、千里烟波,逐层描写,视点由近到远,而离别之情则日显其深。大凡离别的时间、地点、氛围、离别的表情、动作和心理,都备足无遗。
《蝶恋花》(伫倚危楼)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该词以思念情人为主题,表现了柳永在离别情人之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执着精神,而把它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
5.范仲淹: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苏幕遮》(碧云天)的写景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
6.张
先:张三中、张三影。陈廷焯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掌握名句“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与“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自称“张三影”。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解析:下阕换头为排解愁绪,移步沙岸,但见暮色之下鸳鸯双栖,风吹云动,月色溶溶,月光下花儿轻摇,婆娑起影,似是顾影自怜,故意摆弄。这一句是一篇之警策,盖不独写出月夜花影之摇曳神韵,而且写出了云破、月来与花弄影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发展过程。以及从祈盼明月朗照到观赏花儿弄影的心情变化,包容的画面既阔大,内涵的情致也丰富细腻。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的写景特点:这两句写景工绝,神韵逼人。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则互为因果,盖正因月色清明,方使杨花飘忽无影;反过来说,从杨花轻飘无影,也可见月色之清明。这两句话的形容毕肖以及它与清幽夜景的诗意配合,摹写景物之工,确实让人叹服。
7.晏
殊:字、谥号、籍贯、词集名、“北宋倚声初祖”。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中境界的词句。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
8.宋
祁:刘熙载称其词为“宋初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9.欧阳修:字、号、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师承对象。《采桑子》(群芳过后)中“西湖”的地理位置。《朝中措》(平山阑槛)开以词赠别友人的先例。掌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写景线索与主题;《采桑子》描写西湖之“好”是在“群芳过后”;《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的创作主题;《蝶恋花》(南雁依稀)描写的情感特色。;《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
10.王安石:苏轼评王安石为“野狐精”。《桂枝香·登临送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1.晏几道:字、号、“二晏”、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黄庭坚《小山词序》称晏几道一生困于“四痴”。陈匪石称为“最凝重深厚之作”所指作品。《临江仙》(梦后楼台)的追忆特色。《阮郎归》(天边金掌)表现的疏狂意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人,晏殊第七子,词集初名《乐府补亡》后以《小山词》名行。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描写晏几道的疏狂意趣:此词自写怀抱,而悲欢间出,起二句锻炼秋意,眷念京都、怀念旧情之意隐隐传出。上阕在今昔对照中,表露出晚年飘泊无归的身世之感。一“趁”字,尤可见平日之萧索落寞,只是逢重阳而略起意兴而已。换头三句承“重阳”而来,续足“似故乡”之“人情”。佩兰簪菊是当年都下重阳风俗。如今何妨重现当年的疏狂,舒展一下压抑已久的身心。盖落拓不遇,旧狂湮没已久,今逢重阳,遂起董理之意。“殷勤”二字,与当年的殷勤把酒、豪气干云不同,这里只是加倍体现出其近境之凄苦而已。
12.苏
轼:字、号、籍贯、词集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胡寅评语。王灼评语。王国维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韵而似原唱”。《八声甘州》(有情风)送呈对象。写作地点在黄州的作品。《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写景特色。《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归隐的意趣。《行香子》(清夜无尘)的议论化特色。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主线和情感的转折变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幽人与孤鸿的孤傲。《八声甘州》(有情风)表现归隐之愿。《江城子》(老夫聊发)以“狂”字统摄全词意趣。
行香子(清夜无尘)
分析此词议论化倾向:他的不少词在人生短暂的感情的基础上表现出比较浓烈的出世和 超世的思想。这首词中“几时归去,作个闲人”便是其中一次公开的人生价值取向方面的宣言。散文化、议论化依旧是苏轼作词的一个基本手段。上阕虽以写景开笔,但大意归结到人生短暂,勿为名利虚耗精神的主题。接下连用三个典故,无非一再强调人生如梦。上阕基本上是对人生的一种泛性思考,下阕则专写个人情怀。“归去”是苏轼久蕴心底的想法,只是总有一种力量将他位回现实,如今归去作个闲人的念头再次涌上心头,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是另外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是更具审美意蕴的和谐。苏轼由此从不和谐的社会人生进入和谐的自然人生。
13.黄庭坚:“苏门四学士”、秦七黄
九、词集名。《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作者豪情逸兴。李佳评论《清平乐》(春归何处)为“寓言”。《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以描写爱情的不协调为基点。
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了他的泊然之怀,又体现了他与“蜀士”的欢洽之谊。上阕以写景为主,时间从傍晚延至清夜,下阕由想象而折回现实,写游园、畅饮、听曲之乐。全词写景写情,兼写理趣,情感起伏较大,而归乎旷达。
定**(万里黔中一漏天)次韵之作,这是山谷谪居黔州所作,虽也隐有被无端贬谪的不平,但作者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风流拍肩、气岸凌举的老翁形象。
补充资料: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14.李之仪:主张长短句“自有一种风格”。《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之水为抒情线索。
15.秦
观:字、号、籍贯、词集名、被誉为“今代词手”,苏轼与王安石的称誉。《八六子》(倚危亭)的词心词境。《浣溪沙》(漠漠轻寒)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
字少游,学者称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清新之致。词集名《淮海词》或称《淮海居士长短句》。
16.贺
铸:词集名,张耒概括其四种词风。《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芳心苦》(杨柳回塘)寓空灵与质实之中的写作特色。《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艺术特色。
17.晁补之:词集名。作有《评本朝乐章》。《摸鱼儿》(买陂塘)所描写的思想感情。
18.周邦彦:字、号、籍贯、词集名。周济《宋四家词选》以清真词为“浑化”极境。《兰陵王》(柳阴直)被称为词中的“渭城三叠”,“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为其主旨。《满庭芳》(风老莺雏)的写景特色。《苏幕遮》(燎沉香)的创作主题。《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少年游》(并刀如水)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创作主题。
19.曹
组:《品令》(乍寂寞)。
(三)考核知识点
1.寇
准:《踏莎行》;《踏莎行》(春色将阑)。2.林 逋:《点绛唇》,《疏影》、《暗香》词调的来源,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首“咏春草绝调”。
3.柳
永:柳永的基本知识:原名、改名、字、别号、籍贯、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氏家法、词集名。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蝶恋花》、《望海潮》、《八声甘州》等。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之句。《浪淘沙慢》(梦觉)的结构方式。《戚氏》词调起源、字数。《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形胜”、“繁华”四字为通篇主旨。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句。《雨霖铃》(寒蝉凄切)以“赋”的手法描写离别情景。《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
4.范仲淹: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苏幕遮》(碧云天)的写景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
5.张
先:张三中、张三影。陈廷焯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6.晏
殊:晏殊的基本知识从:字、谥号、籍贯、词集名、“北宋倚声初祖”。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中境界的词句。《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山亭柳》(家住西秦)描写歌妓的才艺。
7.宋
祁:刘熙载称其词为“宋初体”。
8.欧阳修:欧阳修基本知识:字、号、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师承对象。重要作品:《采桑子》、《朝中措》(平山阑槛)、《生查子》等。《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写景线索与主题。《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的创作主题。《蝶恋花》(南雁依稀)描写的情感特色。
9.王安石:苏轼评王安石为“野狐精”。名作《桂枝香》。
10.晏几道:关于晏几道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二晏”、“四痴”、词集初名与流行名。重要作品.《临江仙》、《阮郎归》、《鹧鸪天》、《阮郎归》等。《临江仙》(梦后楼台)的追忆特色。《阮郎归》(天边金掌)表现的疏狂意趣。
11.苏
轼:苏轼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掌握苏轼代表作(参见教材)。胡寅评语。王灼评语。《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写景特色。《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归隐的意趣。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主线和情感的转折变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幽人与孤鸿的孤傲。《八声甘州》(有情风)表现归隐之愿。《江城子》(老夫聊发)以“狂”字统摄全词意趣。
12.黄庭坚:“苏门四学士”、“秦七黄九”、词集名。《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作者豪情逸兴。李佳评论《清平乐》(春归何处)为“寓言”。《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以描写爱情的不协调为基点。13.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之水为抒情线索。毛晋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直是古乐府俊语”。
14.秦
观:秦观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今代词手”。掌握重要作品《望海潮》、《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浣溪沙》等。理解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八六子》(倚危亭)的词心词境。《浣溪沙》(漠漠轻寒)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
15.贺
铸:、词集名。张耒概括其四种词风。《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芳心苦》(杨柳回塘)寓空灵与质实之中的写作特色。《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艺术特色。
16.晁补之:词集名、《评本朝乐章》。《摸鱼儿》(买陂塘)所描写的思想感情。17.周邦彦:周邦彦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重要作品:《六丑》、《兰陵王》、《满庭芳》、《苏幕遮》。《兰陵王》(柳阴直)主旨。《满庭芳》(风老莺雏)的写景特色。《苏幕遮》(燎沉香)的创作主题。《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少年游》(并刀如水)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创作主题。
(四)考核要求 1.潘
阆
(1)识记:《潘阆咏潮图》。(2)领会:观潮人与弄潮儿。
(3)简单应用:《酒泉子》(长忆观潮)先写观潮盛况,后写弄潮技艺。
2.寇
准
(1)识记: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2)简单应用:《踏莎行》(春色将阑)心理描写的特色;《踏莎行》(春色将阑)描写静的境界。
3.林
逋
(1)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词调的来源、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首“咏春草绝调”。
4.柳
永
(1)识记:原名、改名、字、别号、籍贯、“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氏家法、词集名。《戚氏》词调起源、字数。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句。《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乐章集》中能考订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2)领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之句;《浪淘沙慢》(梦觉)的结构方式;“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3)简单应用:《雨霖铃》(寒蝉凄切)以“赋”的手法描写离别情景;《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定**》(自春来)塑造的有个性的思妇形象;《迷仙引》(才过笄年)的创作主题;《夜半乐》(冻云暗淡)近似一篇山水游记。
(4)综合应用:《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
5.范仲淹
(1)识记: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剔银灯》(昨夜因看)以曹操、孙权、刘备为对象。(2)简单应用:《苏幕遮》(碧云天)的写景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
6.张
先
(1)识记:张三中、张三影,陈廷焯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2)领会: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7.晏
殊
(1)识记:字、谥号、籍贯、词集名、“北宋倚声初祖”。
(2)领会: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中境界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简单应用:《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山亭柳》(家住西秦)描写歌妓的才艺。
8.宋
祁
(1)识记:刘熙载称其词为“宋初体”。(2)领会: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9.欧阳修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师承对象、《采桑子》(群芳过后)中“西湖”的地理位置、《朝中措》(平山阑槛)开以词赠别友人的先例。
(2)领会:“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3)简单应用:《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写景线索与主题;《采桑子》描写西湖之“好”是在“群芳过后”;《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的创作主题。
(4)综合应用:《蝶恋花》(南雁依稀)描写的情感特色;《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
10.王安石
(1)识记:“故国”所指、苏轼评王安石为“野狐精”。(2)领会: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1.晏几道
(1)识记:字、号、籍贯、黄庭坚《小山词序》称晏几道一生困于“四痴”、“二晏”。、词集初名与流行名、陈匪石称为“最凝重深厚之作”所指作品。
(2)领会:“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3)简单应用:《临江仙》(梦后楼台)的追忆特色;《阮郎归》(天边金掌)表现的疏狂意趣。
12.苏
轼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王国维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韵而似原唱”,《八声甘州》(有情风)送呈对象,写作地点在黄州的作品。
(2)领会:胡寅评语、王灼评语。名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3)简单应用:《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写景特色;《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归隐的意趣;《行香子》(清夜无尘)的议论化特色。
(4)综合应用: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主线和情感的转折变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幽人与孤鸿的孤傲;《八声甘州》(有 情风)表现归隐之愿;《江城子》(老夫聊发)以“狂”字统摄全词意趣。
13.黄庭坚
(1)识记: “苏门四学士”、秦七黄
九、词集名、《念奴娇》(断虹霁雨)的创作地点、《定**》(万里黔中)为次韵之作。
(2)简单应用:《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作者豪情逸兴;李佳评论《清平乐》(春归何处)为“寓言”;《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以描写爱情的不协调为基点。
14.李之仪
(1)识记:主张长短句“自有一种风格”,《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之水为抒情线索。
(2)领会:毛晋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直是古乐府俊语”。
15.秦
观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苏轼与王安石的称誉,被誉为“今代词手”。(2)领会:“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写作特色:“斜阳外”三句复将视点远移,点化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诗而成天生好言语。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煞拍两句复又振起,提出爱情的质量是以两情相悦的长久来衡量的,而非以朝暮相守的形式为依据。全词写了牛郎织女的寂寞,但寂寞中有飞扬;写了牛郎织女的忧伤,但忧伤中有超脱。
名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词以悲苦之词写牢落之状,远谪心情与孤馆况味,息息可感。可堪二句仍是写景,但视点收缩,因桃源望断无所寻觅而回写孤馆况味,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堪称神来之笔,以花轻拟梦,雨细喻愁,比喻新奇而恰切。盖常人以梦喻花,以愁喻雨的为多,作者此处反其道而行之,可见文心之精妙。且此二句写飞花的视点朝上,写细雨的视点向下,整体又定格在“自在”和“无边”下的背景下,境界在轻盈柔和中带有淡淡愁味,颇具艺术色彩。
(3)简单应用:《八六子》(倚危亭)的词心词境。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4)综合应用:《浣溪沙》(漠漠轻寒)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
如何表达词制“细美幽约”和“要眇宜修”特色:全词在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氛围中,昭示了他如梦如幻的愁思。也是词体“细美幽约”和“要眇宜修”特征的典范体现。上阕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上阕写感受写景色,彼此衬合而情韵略似。下 阕写倚窗所见。以花轻似梦,以雨细喻愁,比喻新奇而恰切。写飞花的视点朝上,写丝雨的视点向下,整体又定格在“自在”与“无边”的背景下,境界在轻盈柔和中带有幽幽愁味,颇具艺术色彩。秦观此词不但音律谐婉、画意浓郁,而且措语极有特色,如漠漠、轻、幽、自在、梦、无边、细、闲等,都偏于柔婉一路,以此来表现他的无名之感和细密之愁,才显得辞情相称,浑然一色。
16.贺
铸
(1)识记:词集名、张耒概括其四种词风。
《东山寓声乐府》一名《东山词》,为贺铸自编的词集。同时词人张耒概括为盛丽、妖冶、幽洁、悲壮。
(2)领会: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四句一问三答,以“一川烟草”喻愁的广泛,以“满城风絮”喻愁的深远,以“梅子黄时雨”喻愁的持久,取喻新颖而意思饱满。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朦胧飘忽、惝恍迷惘的意境,于江南其地其时,尤显契合无垠。贺铸此词除了善用博喻、意象重叠外,语言亦自然工妙。
(3)简单应用:《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芳心苦》(杨柳回塘)寓空灵与质实之中的写作特色;《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艺术特色。
《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借资质极美的凌波佳人,身处寂寞而又孤芳自赏,华年苦度却又深叹迟暮的迷离怅惘心境,来表达作者对自身身世的感慨。
17.晁补之
(1)识记:词集名、作有《评本朝乐章》。
(2)简单应用:《摸鱼儿》(买陂塘)所描写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它比较全面细致地叙写了退隐心态。
18.周邦彦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宋代三家和词、周济《宋四家词选》以清真词为“浑化”极境。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提举大晟府。集名《清真集》,一名《片玉词》,宋代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遍和全集,王国维说他“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2)领会: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六丑》(正单衣试酒)咏写蔷薇花;《兰陵王》(柳阴直)被称为词中的“渭城三叠”;“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为《兰陵王》(柳阴直)主旨。
苏幕遮(燎沉香)
此词写思乡之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写荷花的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写足荷花的神韵。然此三句亦自有层次,第一句是客观描写,写荷叶因初阳洒照而宿雨已干。接下“水面清圆”写雨后湖面清澈圆润,以此凸显“初阳”的时间特征。“一一风荷举”是三句中最为生动别致者。“一一”极写雨后池荷满塘、荷花盛开之状,“举”字形象而有力感,作者为写荷花,为荷花唤出乡情,构思 真是煞费苦心。
(3)简单应用:《满庭芳》(风老莺雏)的写景特色;《苏幕遮》(燎沉香)的创作主题;《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少年游》(并刀如水)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创作主题。
满庭芳(风老莺雏)地点:溧水无想山
写景特点:其一是我写静景,词中“人静”两字即为点睛之笔;其二是苦乐对照,笔法顿挫。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此词写景沉郁苍凉,极有层次,化用典故、成语,也能以故为新,自出境界。虽是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但因为词人年届花甲,故其中渗入了很深的人世沧桑之感,带有总结生平的意味。
六丑(正单衣试酒)
创作主题:借落花无根,抒发自己的飘零之感,隐含作者哀怨无端的身世之感。
19.曹
组
(1)识记:作有《品令》(乍寂寞)。
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
第一节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南宋名家词,涉及词家18位,作品47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 课程内容
1.朱敦儒:词集名、樵歌体。
2.李清照:号、籍贯、词集名、易安体、《词论》,“别是一家”之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描写复杂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的写情特色。《武陵春》(风住尘香)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写情的特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3.张元干:词集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及其《描写情感的变化。4.岳
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沈际飞评其以“胆量、意见、文章”取胜。5.朱淑真:词集名。《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表现强烈的孤独感。6.陆
游:字、号、籍贯、词集名。、《钗头凤》(红稣手)《夜游宫》(雪晓清笳)写梦境特色。《诉衷情》(当年万里)表达情感的层次。《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表现梅花“战斗 的性格”。
7.杨万里:《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写生”的特色。
8.张孝祥:词集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念奴娇》(洞庭青草)描写的物境和心境。
9.辛弃疾:字、号、籍贯、词集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美芹十论》和《九议》。《水龙吟》(楚天千里)写景特色。《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现辛弃疾的特殊心境和生存状态。《祝英台近》(宝钗分)的细节描写。《清平乐》(茅檐低小)描写农家风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景的变换。《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农民式情怀。《摸鱼儿》(更能消)以比兴手法构成整体的象征意蕴。《永遇乐》(千古江山)纵论古今,近乎一篇词论。
10.陈
亮:词集名。沉郁风格。11.刘
过:词集名。
12.姜
夔:字、号、籍贯、词集名。《点绛唇》(燕雁无心)表现作者的特殊心态。《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咏写梅花的异同。
13.史达祖:词集名。《双双燕》(过春社了)的艺术特色。14.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15.吴文英:字、号、词集名、“七宝楼台”。《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征。.《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将记游、怀古、伤今融为一体。
16.王沂孙:词集名、陈廷焯所称“词坛三绝”。《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以典故表达感情。《眉妩》(渐新痕悬柳)的寄托内涵。
17.张
炎:词集名、《词源》、张孤雁、张春水等雅号。《解连环》(楚江空晚)描写孤雁之“孤”。《高阳台》(接叶巢莺)中的词人形象。
18.蒋
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
1.朱敦儒:词集名、樵歌体。
2.李清照:李清照知识点:号、籍贯、词集名、《词论》、“别是一家”、易安体。掌握重要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武陵春》(风住尘香)、《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描写复杂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的写情特色。《武陵春》(风住尘香)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写情的特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3.张元干:词集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送呈对象,及其描写情感的变化。4.岳
飞:《满江红》(怒发冲冠)。5.朱淑真:词集名。
6.陆
游:字、号、籍贯、词集名。掌握代表作:《钗头凤》(红稣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诉衷情》(当年万里)等。《夜游宫》(雪晓清笳)写梦境特色。《诉衷情》(当年万里)表达情感的层次。《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表现梅花“战斗的性格”。7.杨万里:《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写生”的特色。8.张孝祥:词集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念奴娇》(洞庭青草)描写的物境和心境。
9.辛弃疾:辛弃疾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重要作品:1.《水龙吟》(楚天千里)、《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摸鱼儿》(更能消)、《永遇乐》(千古江山)。《摸鱼儿》(更能消)以比兴手法构成整体的象征意蕴。《永遇乐》(千古江山)纵论古今,近乎一篇词论。1.《水龙吟》(楚天千里)写景特色。《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现辛弃疾的特殊心境和生存状态。《祝英台近》(宝钗分)的细节描写。《清平乐》(茅檐低小)描写农家风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景的变换。《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农民式情怀。
10.陈
亮:词集名。《水龙吟》(闹花深处)的沉郁风格。11.刘
过:词集名。
12.姜
夔:姜夔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代表作:《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点绛唇》(燕雁无心)、《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点绛唇》(燕雁无心)表现作者的特殊心态。《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咏写梅花的异同。
13.史达祖:词集名。《双双燕》(过春社了)的艺术特色。14.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15.吴文英:字、号、词集名,张炎评其风格如“七宝楼台”。《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征。《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将记游、怀古、伤今融为一体。
16.王沂孙记:词集名。陈廷焯所称“词坛三绝”。《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以典故表达感情。《眉妩》(渐新痕悬柳)的寄托内涵。
17.张
炎:词集名、《词源》的作者。《解连环》(楚江空晚)描写孤雁之“孤”。《高阳台》(接叶巢莺)中的词人形象。
18.蒋
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四)考核要求
1.朱敦儒
(1)识记:词集名、樵歌体。
词集《太平樵唱》和《樵歌》,《樵歌》体,以清隽婉丽、流畅谐缓为基本特色。
2.李清照
(1)识记:号、籍贯、词集名、作《词论》,倡词“别是一家”之说,易安体。号易安居士,济南人,集名《漱玉词》,《词论》是李清照的一篇重要词学批评文章,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她的词也别树一帜,号“易安体”。李清照“别是一家”论就是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2)领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重阳怀人之词。此三句之妙实含诸多原因。
一、以花喻人,取喻新奇;
二、所取喻体乃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
三、菊花素以品性幽雅高洁著称,此与作者有精神相通之处;
四、三句之中,意思层转层深。其五是这三句所写的景物和感情与前面的描写是自然一致的,因而整体结构比较浑成。其六也是最后一点,就是这三句因为是女性声口,才显得婉转动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在西楼和兰舟,地虽两处,但相思则一,正因为室内室外都是相思,才有“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感叹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
(3)简单应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描写复杂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的写情特色;《武陵春》(风住尘香)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写情的特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
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如何表达李清照复杂的心情?
爱情的忧患感和失落感,这首《凤凰台上忆吹萧》便是这方面的显例。上阕从自我写起。从“香冷金猊”到“日上帘钩”,写居室的冷清无序、自己的慵懒动作及无聊心情,写尽生活之无趣。“生怕闲愁暗恨”三句则从写生活之表征,逐渐导入心境。“新来瘦”三字则显然喻示着刚刚发生的一场情感突变。“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八字下得极有分量,它明确排除了个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对“多少事”外延的压缩,也是“欲说还休”后的不能不说。上阕至此,已隐约逗示出,由于赵明诚的“多少事”,给词人带来的巨大生理摧残和精神折磨,它已浑然逸出离别的主题,仿佛是一种凄苦的倾诉。换头四句已由上阕之闲愁暗恨演变为一种心理的绝望。李清照的愁情词绝非都以爱情为内核,其中掺杂了比较多的非爱情因素。由于赵明诚在爱情上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背叛,把李清照的心理推向了病态甚至崩溃的边缘。
(4)综合应用:《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这首词便通过对比,描写了今昔元宵节的不同情心态,反映了李清照晚境的凄凉,寄托了国破家亡的悲情。
3.张元干
(1)识记:词集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送呈对象。
(2)简单应用:《贺新郎》(梦绕神州路)描写情感的变化。
4.岳
飞
(1)识记:《满江红》及沈际飞评《满江红》(怒发冲冠)以“胆量、意见、文章”取胜。
5.朱淑真(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表现强烈的孤独感。
6.陆
游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作有《钗头凤》(红稣手)
(2)简单应用:《夜游宫》(雪晓清笳)写梦境特色;《诉衷情》(当年万里)表达情感的层次。
(3)综合应用:《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表现梅花“战斗的性格”。
7.杨万里
(1)简单应用:《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写生”的特色。
8.张孝祥
(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念奴娇》(洞庭青草)描写的物境和心境。
9.辛弃疾
(1)识记:字、号、籍贯、《美芹十论》和《九议》、词集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2)领会:“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以及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的词句。
(3)简单应用:《水龙吟》(楚天千里)写景特色;《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现辛弃疾的特殊心境和生存状态;《祝英台近》(宝钗分)的细节描写;《清平乐》(茅檐低小)描写农家风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景的变换;《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农民式情怀。
(4)综合应用:《摸鱼儿》(更能消)以比兴手法构成整体的象征意蕴;《永遇乐》(千古江山)纵论古今,近乎一篇词论。
10.陈
亮
(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水龙吟》(闹花深处)的沉郁风格。
11.刘
过
(1)识记:词集名。
(2)领会:《沁园春》(斗酒彘肩)以苏轼、白居易、林逋为典故。
12.姜
夔kuí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作《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咏蟋蟀。(2)简单应用:《点绛唇》(燕雁无心)表现作者的特殊心态。
(3)综合应用:《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咏写梅花的异同。
13.史达祖
(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双双燕》(过春社了)的艺术特色。14.刘克庄
(1)简单运用:《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15.吴文英
(1)识记:字、号、词集名。
(2)领会:张炎评其风格如“七宝楼台”。
(3)简单应用:《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征;《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将记游、怀古、伤今融为一体。
16.王沂孙
(1)识记:词集名、陈廷焯所称“词坛三绝”。
(2)简单应用:《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以典故表达感情;《眉妩》(渐新痕悬柳)的寄托内涵。
17.张
炎
(1)识记:词集名、著《词源》、清初“家白石而户玉田”、张孤雁、张春水等雅号。(2)领会:《解连环》(楚江空晚)描写孤雁之“孤”。(3)简单应用:《高阳台》(接叶巢莺)中的词人形象。
18.蒋
捷
(1)简单应用:《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大纲分四编,在每一编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主要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部分。“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能记忆和辨识;“领会”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其内涵,并作简要分析;“简单应用”部分的内容,要求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能结合有关理论或相关作品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是《唐宋词研究》课程考生个人自学的依据,教材《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在此基础上划定了学习与考试的内容和范围,并与大纲的要求保持基本一致。自学应考生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在“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
(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参考书:《词学通论》,吴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考生要熟悉考试大纲划定的考试范围和考核目标,认真地研读指定教材《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适当参考其他书籍。大纲与教材是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命题的根据。
本课程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后三编以作品为主。对于概念要熟练掌握,对于词学理论要理解贯通,对于重点作品需要背诵。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美学特色。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应根据考试大纲划定的考试范围和考核目标,深入研究大纲与教材。指导学生记忆相关作品、概念,阐释难度较大的概念,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考生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上,在此基础上辅导考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运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 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
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将词体明确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是始于()。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二、多项选择题
被王国维《人间词话》拟之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的词句是()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杯新月人归后。” E.“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填空题
作为后起的声诗——词,有多种名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四、名词解释题
曲子
五、简答题
简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的写作特色。
六、论述题或分析题
李煌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如何通过三重对比的写作方法表达其创作主题的?
2.宋词研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唐诗宋词研究》,课程改革,建议,思考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最具特色的文化宝藏。 自近现代西方学术教育兴起以来, 唐诗宋词的地位一落千丈。 当前各高校的中文系均有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均有专门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其中唐诗宋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现代学术模式是以文学理论为核心的, 这导致课堂内容是以文学史学术演进为核心的, 诗词篇目不是不阅读, 而是阅读得很简单, 很多篇目学完了学生读都读不下来, 何谈背诵与创作。 按照当前的教学模式, 基本上介绍诗人生平、讲讲诗歌内容、总结艺术特色的套路进行, 过于死板僵硬。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学教学现状的形成背景
自从清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废除以后, 自从五四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兴起以后, 诗词的市场在逐年丧失。 古代的文言诗词是一种权力话语, 是文人士大夫们身份的象征。 白话文运动就是要打破这种从语言上就能区分人的身份的状况, 要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人人平等。 五四运动为此做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大, 实现运动之初的目标。 但是, 在白话文推行以后, 旧有的权力话语被推翻以后, 古人诗文中的艺术精华随之被日渐抛弃。 中国古代诗歌繁盛, 是以其作为权力话语而与科举考试的内容紧密联系的, 当诗词作为权力话语的地位被打破, 当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 传统文言诗词不能再获得仕途与出路, 在中国是难以生长的, 于是人们不重视。近代以来, 再靠诗词创作谋生简直是太艰难, 近代以后的诗人只能通过赚取稿费的形式获得报酬以谋生, 而诗词往往由于形式短小而报酬甚少, 所以大批作家都写长篇小说。 从此之后的诗人处于极为沦落的时期, 不能获得仕途, 连生存都很困难。 所以, 在总的趋向上, 传统的诗词市场暗淡。 学校中, 中小学课本所选诗词是以背诵、懂得大意即可, 根本不讲平仄、对仗等格式技巧;大学里, 是按照西方学术理念进行的, 所教习的是以学术探讨为核心的, 创作根本没有任何位置可言。 诗词创作仅仅是少数人的爱好而已, 这一现状已经引起当前学术界的反思。
二、对唐诗宋词课程改革的建议
首先, 在介绍诗人词人生平的时候, 我们不能把诗人像字典里介绍的那几行字介绍给学生, 也不能像编年体的《春秋》一样介绍给学生, 这样介绍下来, 在学生的头脑中这些诗人是死的, 学生不会对这些诗人有任何的感知可言, 更别提情感。 在介绍诗人词人的时候, 一定要从他出生开始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分析和体会他的情感, 把学生带入这种情感之中, 让学生感觉这个诗人词人是个鲜活的人, 是个有血有肉的、有丰富情感的甚至就好像就是他身边的一个朋友一样, 绝不是教科书里几句话就带过去的僵死的符号。 譬如苏轼, 如果学生通过教科书知道他是宋代的伟大词人、会背诵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那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苏轼其人的时候, 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苏轼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被贬谪的一塌糊涂的时候仍然热爱生活、他的爱好美食与建筑, 他既能跟皇帝宰相谈得来, 又能跟老农乞丐成为朋友, 他的达观、他的幽默、他的才华、他心忧天下苍生的情感等诸如此类的讲不完的乐道之事, 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渗透给学生, 学生怎么会爱上苏轼? 怎能感受到苏轼的伟大?
其次, 在讲授具体诗词作品的时候, 不能只讲字面意思, 要和诗人词人具体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紧密结合。 当前中小学教科书的模式是每个诗人词人的作品选择一两个, 即使是大学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教材, 像李白、杜甫、苏轼这样一流诗人词人的作品也就是选十几篇而已, 而且篇和篇之间没有连续性。 学生学完以后, 这十几个篇章能记住几句就不错了, 没有获得整体感。 所以, 建议大学里汉语言专业的教材适当改编, 或者作为辅助性的课程亦可以, 就是不要像文学史那样选取那么多诗人词人, 面面俱到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而是按照历史阶段选取标志性的几个诗人词人, 其作品是按照诗人词人的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或情感选取的, 让学生学完每一个诗人词人以后, 都留下一定的印象, 对其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心理至少有一个评价。 譬如王安石, 学生都会背诵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都知道他搞了一个“王安石变法”。 但是如果你细分析王安石这个人的性格, 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帝王师, 他为此不需要任何休闲和娱乐, 甚至在生活上相当木讷。 林语堂《苏轼传》里面记载了几个王安石的故事, 说王安石在洗澡的时候, 他的朋友偷偷地拿了一件跟他原来的袍子差不多的衣服放在他放袍子的位置, 结果王安石洗完澡穿上袍子就出去了, 完全没有发现。 一次王安石的朋友跟王太太说, 王安石特别爱吃兔肉丝。 王太太说, 不可能。 第二次吃饭朋友们把兔肉丝换个位置, 王安石就一口也没吃, 而是把他面前的菜吃光了。 朋友们这才明白, 王安石对饮食是不挑剔的, 只要能吃就行。 当教师和学生们交流了王安石生活上这些小事以后, 学生立即知道王安石是个什么形象、什么样的人了。再给学生讲讲他变法中的执拗, 做事情一意孤行, 人称“拗相公”, 学生就会感觉到王安石不是他的朋友, 多数学生都感觉难以和王安石成为朋友而不喜欢王安石。 这样, 学生喜欢或是不喜欢, 有了一个具体的理由, 而不是胡说乱讲。
再次, 最好将诗词创作融入课程中。 从古代看, 古人是以创作为核心的。 现代是以学术为核心的, 大量学者在完全没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无限制的研究, 可以说, 根本就不能体会诗人词人创作的这一过程。 学术研究无法真正深入这一层面。 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兴起以后, 学术界已经意识到创作是古人文体学的核心这一事实, 目前中山大学已经率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015年复旦大学召开学术会议, 大会呼吁古诗文创作。 虽然在全民范围内, 在全社会知识分子阶层内不可能再实现古代的诗词唱和, 但至少, 在大学的文学专业, 诗词创作还是有必要作为一门国学、文化经典传承下去的。 所以建议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以外, 设置辅助性课程, 给学生讲授诗词格律, 平仄、粘对、对仗、入声等相关知识, 增强学生的专业感。
最后, 选取一定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兴趣。 从审美角度而言, 可以选取有好听的流行歌曲配套的唐诗宋词, 在给学生讲授之后, 让学生反复歌唱, 在歌唱中成为审美主体, 此方法十分有效,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情感, 目前学生能够哼唱《长相思》、《临江仙》、《碧云天》等诗词作品;从考研角度而言, 大量学生考研复习, 可以选取之作家作品均为古代文学考研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大家作品, 有利于考研学子的复习;从创作角度而言, 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创作, 而学生一旦掌握格律, 给自己或是自己熟悉的文学、历史、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作诗词, 可以每月填写一次, 并给自己的作品配图片, 学生较兴奋。
三、由《唐诗宋词研究》课程所引发的思考
在古代, 由于文章乃是广大士子通向仕途之路的必要工具, 士子们为形成独特的个体文体而耗尽一生的心血, “五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西方专业分科教育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科学学术研究观念的转型, 创作不再成为整个知识分子阶层追求的事情, 而只成为相关专业或相关职业人员的事情。 大学里设置的语言文学专业是以学术研究为核心事业的团体, 这一庞大而又有力的团体进入学术研究, 力求学术语言的科学性欲严肃性, 不再追求个体文体, 文体不再像古代那样成为精英们竞相追求的目标, 创作成为少数职业作家及爱好者的事情。在现代工业化的转型中,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主角, 人文科学的地位在不断消退。文章创作, 不再成为仕途的工具, 甚至在90年代以前市场经济未兴起之前, 职业作家贫困潦倒, 基本生存都很难维持;市场经济兴起之后, 职业作家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创作, 创作日趋世俗化与市场化, 陷于媚俗主义。 文章失去昔日作为权力话语的辉煌时代, 结束其作为士子进入上层社会的手段, 是使知识分子阶层不再追求个体文体的根本动因。 同时, 工业文明的发展, 导致创作理念与欣赏创作理念的消退。 在古代, 文章写作不仅是仕途手段, 还是人们生活交际或是娱乐手段, 比如临别赠诗或是宴席行酒令等。 其实, 一直到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 由于文学救国论的影响, 文学创作虽然没有仕途之利, 但仍在政治上有实际意义, 仍有大量文学作品出现, 无论是出于自愿或非自愿, 创作或欣赏创作尚仍是一种全民之举;“文革”之后, 一方面文学急切地要摆脱政治干扰, 要走纯美文学道路, 另一方面, 90年代以后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导致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 使人们没有时间阅读;现代工业娱乐方式, 转移与遮蔽人们的阅读视线。文学不再成为全民之举, 无论是创作意义还是欣赏意义都极大消退。创作意义与欣赏意义的同时消退, 使个体文体在国家社会生活层面上几乎失去生存空间。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繁盛是在古代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才能仕途的实用价值的环境下生成的, 而时至今天, 文体已经不再与才能仕途相挂钩, 对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阶层来说已经不再有实用层面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的国家, 没有用的东西是很难有滋养的土壤的。 自从科举制度废除后, 学子几乎无法从文章写作谋求仕途, 甚至出路 (少数作家除外) , 五四以后的学子们练习古代诗文写作的热情日渐消退。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分科日益细密化, 学术成为高等教育的唯一指标, 文章写作成为少数爱好者或职业作家的事情, 这些人侥幸成功者屈指可数, 不成功者连生计都很难维持。 广大学子不能通过追求文章写作获得出路, 文体失去了能够生存的土壤。 仅凭学术界对文体的呼喊是没有多少实际作用的。 现代工业化的生产生活模式, 文体观念不可能再为全体知识分子所有, 昔日不可能重现;但退而言之, 吾辈觉得在语言文学专业或是所有人文学科范畴如果能够通过官方对文体进行有效要求、措施与制度, 那么尽管无法达到古代文体观念兴盛的局面, 但对目前人文科学界的文体状况的改善起到一定成效还是有可能的。
其实, 创作能力最好从小培养, 古人都是会说话就开始练习对对了。 翻阅当前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唐诗宋词的数量越来越少。 当前的中小学课本是一个大杂烩, 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外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全部装进一本书里, 看起来很丰富的样子, 事实上根本没有突出国家传统的特色文化, 更没有对传统文化起到任何保护作用。 大杂烩似的课本不是不可以有, 而是像唐诗宋词这样经典的国学内容最好是单独抽出, 单独开课, 从幼儿班开始就单独开课, 就这样一直读到大学,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学生在诗词能力上仍然跟古代孩子没法比, 但是至少要比现在强。
参考文献
[1]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叶圣陶.开明新编国文读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
3.宋词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唐诗宋词;俳句;意境营造;王维;松尾芭蕉
0 引言
中日两国文化的根源相似,日本文化有很大部分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日本俳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的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与中国的诗歌极为相似。本文从意境营造来研究唐诗宋词和俳句。并将松尾芭蕉作为研究课题的对象,因为他的俳句被认为是日本最高水平的代表。日本俳句以简短而著名,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诗歌。日本学习了中国古代文明并且将其发展。虽然在这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俳句的内容、形式等,但他们没有将俳句推上顶峰,而松尾芭蕉所创作的俳句使之走上了正道,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他的时代是俳句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 唐诗宋词和俳句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诗的五言绝句有平仄韵律,流传甚广,至今仍广为后人所传颂。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俳句是诗人通过言简意赅的词句表达生活中的感受,用语言凝结在17个音节的诗作。它的韵律“五七五”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美学观念经过千百年来的继承和发展,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这是俳句在格式上传统的形式。
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都对后世影響深远,它们在两国的文学史上占有十分突出地位,这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两者能够以其简短的字句,表现独特的意境,表达深远的思想,后人需要细细品味方能品出一番滋味。
2 王维和松尾芭蕉
在诗歌方面,王维在十几岁时已经是小有名气,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仕途不顺,其诗透露的意境也不刻意铺陈且自然清新,与自然相融。
松尾芭蕉,初号桃青,后改芭蕉。松尾芭蕉的俳句倾向于平淡、朴实、顺乎自然,平淡自如,朴实无华,言简而意丰。[1]据说芭蕉二十八岁时离开京都到了江户,曾在小石关口町做开凿水道的役夫,备尝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不顾生活的极端贫困,仍然不断钻研俳谐,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同时开始设帐授徒,宝井其角、杉山杉风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投入他的门下的。宗房在深川开始结庐(即芭蕉庵)隐居是他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宗房在此改名为芭蕉,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
3 意境营造
意境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基本范畴,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美好深邃的意境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香、如聆其声、如触其体等实感,使人领略难以言传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2]
(1)以静写动。
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诗人们都很注重意境的营造。绝大多数的诗歌所营造出意境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以远处传来的人语声在林中青苔上洒下的光影,来衬托山林的空寂幽静,有声有色,以动衬静。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向人们展现出一幅柔和、优美的画卷:在密林丛中,透过树叶。一缕阳光依旧那样静静地照射在绿绿的青苔上,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依旧那样安详与自然。在平静的一种心态与感悟,其描写的细致让人回味,具有典型的农村田园意象,意境十分优美。
芭蕉的俳句营造的意境同样深邃完美:“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静寂的池塘,青蛙蓦然跳进去,水的声音!)。是芭蕉集中最有名的作品,在日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无声的境界中,芭蕉在沉思,突然窗外传来了水的声音,以动衬静,唤人梦醒。芭蕉与友人观赏腊月的海景。松尾芭蕉在海边游玩傍晚时分,不知从何处传来野鸭叫声,写下:海くれて鸭のこゑほのかに白し(海边暮色,何处野鸭声微白,苍茫又索寞)。作者描写了冬天海水平稳,暮色降临,海面空寂。这三句话,句句都在写景,又通过野鸭的鸣叫反衬了当时的寂静,通过这种意境更能突显出作者当时的孤寂。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会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引起具有读者的共鸣。
(2)寂寞、伤怀之情。
王维和芭蕉的作品中,不仅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寂静,也从另外一方面表现出了诗人闲暇、寂寞之情。两位作者没有梦想中那样顺利地在仕途,虽然有些消极,但也寄托了诗人置身于世外,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这种无力于现实生活,却只能在作品中抒发心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向往清静自然的心情,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法排遣的苦闷。芭蕉的“古池”句中,在幽美的意境中透露出诗人的空虚、寂寞、无聊之情,他十分清闲,闲得发慌,所以陷入了沉思而不能自拔;其“枯枝”句,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实际上衬托了芭蕉对秋暮的一种伤感,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描写出了一幅凄凉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正是诗人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王维的诗中也是如此。其“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也反衬出当时的“空寂”的意境,仿佛让人感觉到只有太阳懒懒的照在青苔上。王维喜欢使用冷色调,似乎而没有别的更感动之物,表现出一种无奈之情,心情十分无趣。
4 结语
宗教思想作为最高层次的文化对中日两国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隋唐时期便开始的文化交往使得中国宗教文化对日本社会方方面面影响深远。俳句与唐诗都是两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体,影响也十分深远。本文仅从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一部分诗作中体会二者相同的意境之美,并且其以动衬静与“空”“虚”之美不能够截然分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研究两国文化的相似性,能够促进两国文化的发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建萍.王维山水诗与松尾芭蕉俳句之比较——以禅道思想影响为中心[J].2009,24(6).
[2] 马文波.从松尾芭蕉的俳句看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 松尾芭蕉.芭蕉俳句集[M].中村俊定:岩波书店出版社年,1970.
[4] 白石悌三,田中善信.永遠の旅人 松尾芭蕉[M].新典社,1991.
[5] 崔钟雷.唐诗三百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4.宋词漫谈 篇四
——中国人民大学 诸葛忆兵(2012.8.31)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聊聊宋词的基本情况,耽误大家的时间,请多原谅。作为宋代历史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对开封城有着非常向往的情感。当然,我们知道,今天的开封城,作为宋文化的遗址,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流失。当然我们又知道,现在开封市的领导要以宋文化为核心把开封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也是我们非常高兴,非常期待的。我今天来到这里,给大家聊聊宋词,也正是受开封市领导的委托,受到开封市民的感召。下面我们聊一聊宋词。
我想先跟大家聊聊宋词是怎么起源的。词,从北宋到南宋是通俗音乐配唱的歌词,这种音乐被称为“燕乐”。这个“燕”字是通假字,通“宴”。换句话说,宋词最初是配合酒店里的音乐来歌唱的。北宋的沈括曾经把从先秦到北宋的音乐可以分为三段:先秦的时候被称为“雅乐”,诗经就是配合雅乐演唱的,第二段,是从先秦以后一直到唐朝,到隋唐时期的音乐,把它胡乐.第三个是隋唐时期,我们把它称为燕乐,燕乐是一种外来音乐,产生于今天西北一带地区,主要地区是今天的陕西,甘肃,青海等这些地区,一少部分来自南方,比如今天的大理,乃至印度。在艺术欣赏领域,人们总是喜新厌旧,对新鲜的音乐形式接受的非常快,比如说,我们接受今天西方的爵士乐。音乐在隋唐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各个民族交流非常多,战争也非常多,同时伴随着频繁的商业往来,西北的音乐流传到我们中原地区。当流传到中原地区以后,中原地区的人们对这种活泼的音乐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广泛传唱。这就形成了新的音乐体系,被称为“宴乐”,也就是举行宴请宴席的时候演唱的音乐。
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古今中外生活常识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设想一下,晚上下班以后,在灯红酒绿之际,一边休息的地方喝酒,一边听歌唱家唱宋词,那么这个时候听什么音乐好呢?唱什么歌好呢?如果大家下班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在喝酒的时候,听到旁边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扯着喉咙唱“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不是很煞风景呢?或者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是也很煞风景呢?所以这个时候演唱的内容必须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是宋词的主要题材,大家想想看,“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都是这种题材。这其实有它的传唱的环境,传播环境所决定的,宋词的主要内容就是风花雪月。那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作品,当然北宋的时候也会想到这样的词,比如说范仲淹的《渔家傲》写边塞的,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么这些词,大家可以发现在宋词当中数量极少。就苏
轼而言,苏轼流传到今天的作品有350多首,“大江东去”这样格调的作品专家统计也只有七八首,和风花雪月没有关系的作品只有四十来首,可见,风花雪月在宋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说,词为艳词,词为艳歌,词言志,词言情,或者换种方式说,词是经济繁荣的产物。今天开封要打造新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要转变经济模式,要让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现在我们在宋文化上做文章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个,我要简单的提一提词的一些特点。词和诗不一样,诗有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词必须有词牌,词形成的调叫歌,歌就是我们今天唱歌的歌谱,就是歌谱,那么比如我们听得“雨打芭蕉”就是宋代当时的词牌。每一首词都要有一个调,歌谱的内容和形式是相统一的,比如说,白居易的《忆江南》,它一定是描写江南风光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写的就是江南的风光。相传最早的一首词是李白作的,是《忆秦娥》,那么它一定是和秦娥有关系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一开始呢,歌的名字和内容是相统一的。那么在宋朝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音乐流传下来,内容重新填写,词调和内容逐渐逐渐就产生距离了。比如刚才提到的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是怎么回事呢?念奴娇是唐玄宗年间一个著名的歌妓,所以写念奴娇本来是应该写歌女的,可是到了宋代就发生了变化。所以,关于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南宋有这样一个特点,“唐词多元调”,唐词的歌调和名称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讲一下词牌的分类。我们今天知道的有:小令,中调,长调。这么分是根据宋词的长度来分的。59个字以下叫小令,60个字到89个字叫中调,90个字以上叫长调。这种分法是根据明代词的卷本来分的。明代词的卷本是根据词的长短这样分类的。我们现在的排列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方式是根据年代,哪个作家在前,往前排,哪个作家在后,往后排。还有的编排方式是根据内容来排列,你是写风景的,写山水的,写恋爱的,根据题材来排;还有的,是根据形式来排,比如说五律,七律,还有唐诗三百首基本上是这样分类的。明代还有一种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我们今天也可以发现,那就是根据作品的长短来分类的,越短的就放在最前面。这种分法到了清朝的时候人们总结出来了,比如说59个字以下叫小令,还有中调,长调还很流行。那么这种排列的方式出来以后,我们现在还是很流行的,比如说我们提到词,就是小令,中调等等。这种排列方式在清朝遭到了专家的质疑,我们今天唱歌大家都知道,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字数是不同的,唱歌的时候我们加几个字,减几个字都是没有问题的,大家都明白这一点。宋代叫词牌,字数是不同的。有时候多几个字,有时候少几个字,宋代跟我们今天是一
样的。清代有一位专门搞词乐研究的专家,他编了一本书叫《词律》,其中就指出,有的词牌是50个字的,有的词牌是60个字的,还有88个字,89个字或者92个字的,你说它是中调还是长调。所以这种分法是不对的,是错误的。那么明代的人为什么根据字数的长短来编排呢?我们今天从一般的文学书法作品里面,看不到这种编排方式了。从我的提醒大家可以发现,当时的编排方式其实跟今天是一样的,我们到歌厅去唱歌,点歌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拼音字母啊,或者根据歌曲名字的字数来排,比如1个字的,2个字的,3个字的,也就是说古人在编词选,其实是在编歌曲选,根据字数来排列是为了点歌的方便。古代点歌的方式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方便,不像我们今天用电脑一点就出来。古代是根据字数来排得,那么这种排列方式到了清代,当然清代也有乐谱知识不是太好的,他不能把它按照小令,中调,长调来分类。事实上宋词就是一种音乐,它的分类方法应该按照:令,引,净,慢。令起源于酒令,那么唐人在喝酒的时候,他要找一个歌曲来唱歌劝酒,用的最多的是小词。喝酒的时候,他的主要目的是劝酒,不是敬酒。唱歌不是歌曲演唱会,所以令的一个特点是短,短小,精悍。清代人总结出来的,就是不要招人讨厌。如果你读唐代的词就会发现,它还保留着原始的方式,每一句唱完以后加两个字“举杯”,唱一句你就要举杯,要喝酒。它基本的形式是比较短的,当然也有个别长的令。第二种叫“引”,唐代对于“燕乐”的享受跟你的经济条件和听技是联系在一起的。越有钱的人,就享受越高档的音乐会。高级的音乐会就会出现大型的主曲,大型主曲拿到酒店里面是不合适的,所以要在大型的主曲里面摘一个片段来唱,那么这就是“引”。“引”我们今天写书的时候前面加上引言,引言就是序言,也就是放在最前面的那段话。音乐里面的引言也是音乐前面的首章。在文学艺术上它们有共同的规律,我们今天写文章要把开头写的很漂亮,中间要饱满,最后收尾要干净。音乐也是一样的,音乐开头就要漂亮,如果音乐开始演奏的很沉闷,接下来再精彩也没人听了。后面坐的学生提醒你们一下,高考的作文开头一定要漂亮,如果不是的话后面再好老师也不愿意看了。音乐家就把第一段摘下来独立演唱,这就是“引”。第三种叫“净”,也是从大曲子里面摘出来的一段,演奏时要发生复杂的变化。包括我们今天的体育竞赛节目,像自由体操啊,规定要有音乐组成。而音乐是要有节奏变化的,音乐节奏的变化有时候由欢乐转向悲哀,有时候由快节奏转向慢节奏,比如说白居易的《长恨歌》,音乐从高潮转向低沉,又由低沉转向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音乐是有节奏变化的,比如说我们回忆一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当殉情的时候音乐是非常悲凉的,然而当化蝶的时候音乐变得欢快起来。音乐是变化的,那么这种变化的音乐在缓慢转向欢快,由悲苦走向欢乐,低沉走向高亢,古人把
这种复杂的音乐摘出来独立演唱,就叫做“净”。第四种叫“慢”,慢曲子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劝酒了,主要是为了演唱或欣赏歌声,慢曲子的特点概括为四个字“调缓拍长”,调子很缓慢,节拍很长。曾经有人有种非常夸张的说法,慢曲子听完,半天过去了。所以,宋词的分类基本上是这四类。这就是宋词必须要有词调。
宋词又叫做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不是统一的,所以叫做长短句。其实,长短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比如像这样的词,在座的应该比较熟悉的,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圆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非常整齐的语言。我再举一个例子,还有宋词里面经常出现的《浣溪沙》,里面全是七个字一句,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全部都是七个字。句式是整齐的,所以说长短句只能作为我们平时的称呼,但是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首先一个歌谱有固定的句子,我们今天的乐谱也是一样的,我们把乐谱变了,你可以多唱几句,这根诗歌不一样,诗歌比如说净体诗是四句,绝句是八句,律诗写几句都没关系,这叫排律。而宋词的句子是固定的,你不能多唱,这就是“调有定句”。第二个呢,是“句有定字”,每句多少个字基本固定,你不能多出五六十个字来,作为一个歌谱,多出五六个字来也不好唱,最多不能超过三个字,这就跟诗歌不一样了。而“字有定声”这一点跟诗歌是一样的。宋词是由歌女演唱的,不讲究平仄的,它要求音乐上的和谐。李清照在她的词里特别提到,词和诗不一样。词要有阴阳,比如我们今天提到的清音和浊音。大家去读一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部是唇齿音,这是与它歌唱的形式是相配合的。字有定定声指的是个别关键字指的是第几声,还有浊音或者是喉音,叠音之分。宋人一般写词都是四五句,四个字一句,四字句变成五子句,前面第一个字叫“领”,这个“领”字发的是第四声,去声。这个去声唱的时候叫“正起”这是第二个特点。
下面我讲一下宋词的兴盛。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如我前面讲的,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音乐的繁荣是在隋唐时期,但是词的创作繁荣时期是在晚唐的时候。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音乐繁荣了,跟音乐配合歌唱的歌词怎么还不繁荣呢?中间相隔时间大概300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音乐繁荣了,而与它配套歌唱的歌词推迟了300年,这个音乐是外来的音乐,到了中原,中原的音乐家和文人对它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以前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我觉得不对头了。过去的音乐家们或者歌唱家们,他们也不会同意,中原的音乐家们也不至于这么弱智啊,接受这种音乐需要三百年。这不符合习惯啊,三年也够了,最多
三十年吧。所以说,这里面一定有重大原因。这就重新回到了词的特点。词的特点是什么呢?在娱乐场所演唱,内容是风花雪月,又回到这一点来了。而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是没有自己独立地位的,不要认为中国古代重视文学,中国古代是不重视文学的。它完全是政治的工具,文学是工具,它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所以,在儒家的话语里面可以找到“诗言志”,或者归纳起来是两个字“诗教”,诗歌是用来教育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的。儒家思想虽然有我们今天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儒家对男女感情上的要求肯定是不符合我们今天时代要求的。儒家对男女感情的要求,经常强调“男女授受不清”。所以我们对儒家文化做一下归纳,有这样一幅对联,比如上联“民以食为天”,下联“万恶淫为首”,儒家最痛恨这个,所以儒家要求男女之间的距离要完全隔离的。我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是儒家思想的典型表现。儒家文化发展到宋代这个高峰期,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化人,欧阳修在重修五代史,重修唐史的时候,他写了一个故事,作为典范来表彰,希望当代的人向他学习。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五代的时候战争频繁,有一个战士牺牲了,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到军中收丈夫的尸骨,这个寡妇非常贫穷,在收尸骨回来的途中,路过一个旅店,旅店老板不让寡妇住店,让她出去,而她不愿意出去,然后老板拽着这个女子的手,把她拉出去了,这个女子就说“男女授受不清”,你怎么能碰我的这只胳膊呢,这个胳膊你碰过了,没用了,拿刀砍掉吧。欧阳修把它记在历史里面,作为典型示范。诗经里面有许多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但是全都解析的变样了,比如说第一篇《关雎》里面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在儒家的解释中,你以为是:遇到漂亮的女子帅哥就要去追她吗?这是写厚非之德。周文王作为天子,道德水平很高,他娶的妃子道德水平也要很高,宫廷里面有这样一位道德水平高的女子,大家要从心底里面产生向她学习的愿望,所以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儒家解释为不要注重外表美的追求,还要注重对心灵美的追求。儒家这样解释对不对呢,其实是非常荒唐的。儒家在解释的时候,书上是这么写的,实际上却不是这么说的。还有这样一首诗歌流传下来,诗经中有这样的诗篇,《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一首在汉水流域流传的诗歌,写的是汉水流域的男子追求不到自己向往的女子,是一首失恋者的诗歌。但是儒家对这首诗歌怎么解释呢?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开封,位于中原地带,位于黄河流域,文明程度非常高,汉水流域位于南方,南蛮之地,那个地方的道德水平低,那么中原的文化逐渐向南方推移,以至于南方人的道德水平应该提高,诗经是从这个角度理解的。那么他们对诗歌的解释事实上包含着一个理念,诗歌不可以写男女感情,这是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呼应的。诗歌应该
写什么呢?诗歌要动天地,感鬼神,移风易俗,起到政治教育功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想想,中国古代号称泱泱诗歌大国,第一个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是曹操父子——“三曹”。你想想,曹操哪一首诗是写男女感情的?到了唐朝,中国的古典诗歌发展到了黄金阶段,举个例子,李白流传到今天的诗歌有994首,那么李白哪首诗歌写男女感情呢?或者说是男女恋情呢?那么,杜甫留下的诗歌更多,一共有1458首,杜甫诗歌哪个是写男女恋情呢?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前半句写妻子,可是后半句就开始写儿女,事实上是写对家人的思念,还不是写男女恋情。而我们又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恰恰在中国古代诗歌里面流失了,消失了。这就是儒家文化引导的问题。那么,杜甫写不写男女恋情呢?写。在宋词出现之前,数量极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什么时候写呢?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比较多,就是国破家亡。也就是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日落西山”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希望了,还讲什么大道理呢?这个时候就开始随便写了。比如说,南朝时候的宫廷诗,有些诗就直接开始写了,有些诗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写得都是黄色的,但是比较晦涩,它不直接写男女感情,比如说可以写女人的枕头啊,鞋子啊。南朝的诗人公开提出这样一种说法:“文章且需放荡”。一到新的朝廷建立,重新建立伦理道德规范。大家又开始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人格。大家都不去写男女感情,写男女的话很丢脸,写男女的话你在当时的社会舞台上要受到绝对的阻碍,所以白居易写词怎么写呢?虽然词是在歌舞场所流行的,但是白居易是这样写的:“江南好,风雨旧曾谙。”他写江南的风景,这就和男女感情脱离关系了。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写这种隐逸的生活,用超乎世俗的高尚情怀来创作,而这样的歌曲在歌舞场所是流行不起来的,你偶尔写一首自己欣赏欣赏还可以,但是你要让歌女在灯红酒绿,大家情绪都很高亢的时候来唱这些歌曲不合适,所以词不能这样。虽然词在隋唐时期已经形成新的体系了,所以不敢写。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写呢?晚唐的时候就可以写,晚唐到了一个时代没落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文人的生活是非常放纵的。李商隐的话说是“只是近黄昏”。所以杜牧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十年在扬州做官,得到什么名声了?就是青楼女子都知道杜牧这个人的无情。杜牧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自己忏悔吗?完全是自我劝诱。这就是晚唐的社会风气,天天跟歌曲混在一起,天天饮酒作乐。当时呢,可以说是军阀势力割据,中央势力衰弱。他们写到男女感情的时候不敢大胆的写,为什么呢?传统的教育在他们心里打上很深的烙印,这是不可以写的。诗歌写好以后名字都不敢取,称之为“无题”。有些无题诗是在传抄的过程中,题目在传抄的过程中
丢失了,所以叫做无题诗。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他故意称之为无题。那么,李商隐的写无题诗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他不敢取名字,这是一种文化冲突的结果。“身无彩凤双飞翼,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不敢明确说这是写男女感情。他就写无题,让你猜吧。所以无题诗的风格是晦涩的,是朦胧的,是婉约的。大家可以读读宋词,宋词的一个标志就是婉约。宋词的表达方式跟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同一个风格——晦涩,朦胧,婉约。诗歌的内容离经叛道,违背了儒家思想的。晚唐社会动荡的时候,文人破罐子破摔。那么,我这里呢就把词能够繁荣的几个关键原因说出来了。词为什么到了晚唐五代的时候才能够繁荣呢?与诗相差了三百来年呢,是因为这三百年间人人都不敢写,到了朝代灭亡的时候才开始写。
最后一个问题,有人说,宋词的繁荣与朝代的灭亡没有关系啊?你要讲宋词繁荣的话,对于不关注宋词研究的人不会注意这一点。以往的研究也忽略了这一点。宋代开国,词立刻就衰落了。用一个数字来说明,晚唐五代作品选——《花间词》,他基本上选的是四川的作家,这么具有地方特色的选本,选取了18个作家的500多首诗,更不用讲其中有江南的李煜。而宋朝开国80年间,只有11位作家的34首作品流传到今天。大家会有人说,是不是作品流失了?但是晚唐战争时期,流传的应该更多啊。我们暂且不谈流失的因素,大家可以发现北宋初年的整个创作完全沉寂。这一点在南宋的时候就有所发现,南宋在开国初年的时候有一个文学评论家,也是音乐家,他对词特别关注。他提出来,五代的时候词这么繁荣,可是到了开国初年却出现了顿衰,突然就衰竭了,他就解释说“词有可怪”。他感到这是很奇怪的,为什么出现衰竭呢?站在我今天分析的问题上看,非常明白,国家之间,道德之间。宋太祖建国,重文轻武。文人必须要有政治道德品格,文人不能乱说,否则这个国家怎么整治呢?宋太祖开国以后,就开始重塑文人的道德情操。重新建立朝廷的道德价值体系。那么比如欧阳修的作品,其实就是在重塑中的作品。欧阳修在重修五代史的时候,发出了感慨:时乱见忠臣。动荡的年代应该有忠臣的出现。可是晚唐一个也没有出现,只有三个武将。所以宋太祖上台以后,他不能让人家再来搞“陈桥兵变”,所以重建道德价值体系的后果就是宋词的衰退,因此宋词就没人写了,这东西写了丢脸。写了以后,提拔干部的时候会成为很大的污点。宋代有明确的记载,有时候官员在家里偶尔写,写完以后怎么办呢?酒醒以后立刻烧掉。所以就留不下来了。文人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自扫其迹”。自己把这些痕迹都扫掉。五代有有这样一个例证。五代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学家,喜欢写词,当时大家都写。后来做了晋的宰相。做宰相后,人家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曲子相公”,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语,就是“写黄色歌曲的国务院总理”。所以后来大家都很警惕,尤其到宋代建国以后,形式
改变了,大家基本上都不写。要写也只写内心的志向。写内心志向就不适合让歌女来演唱了。所以这样下去,就跟男女感情脱离了关系。那它有怎样再度繁荣的呢?是因为它有一个基本决策。这个基本决策是:就是历代皇帝建国以后都要大杀功臣。当时是独裁专政的天下,比如历代杀功臣杀的最厉害朱元璋,朱元璋杀功臣杀到什么程度呢?太子都来向他求情,不能再杀了。这时朱元璋把一个全是钉子的棍子的东西扔到地上,让他的儿子捡起来。可是,太子无从下手啊,到处都是钉子。朱元璋说,我把钉子拔掉。所以杀功臣的心思也是一样的。为自始至终的揭发做好准备。虽然他自己可以掌握政权,但他儿子登基以后就未必。很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儿子很早就死掉了。后来他的孙子继承王位,接着继续杀功臣。历史上不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东汉的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因为不杀忠臣所以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出现了很多豪强。袁绍,原宿,刘备,曹操,刘表地方豪强们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三国志,地方豪强们主张分裂。造成严重后果,最后整个国家败于曹操之手。第二个不杀功臣的皇帝是赵匡胤。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不杀功臣,又避免了东汉这种豪强争霸的局面,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就是悲情识英才。赵匡胤本来是晋军的统帅之一,在军中结拜了10个兄弟,靠这10个兄弟拉拢军中势力,赢得了天下的稳定。后来赵匡胤这10个兄弟在军中喝酒,下面有人说:“恭喜大哥现在已经做了皇帝。”赵匡胤却说:“你不知道军中有多少人盯着我这个位置啊?”在场的几个兄弟都说“谁敢危及大哥的地位?”赵匡胤说:“你们几个都是好兄弟,当然没有,但是你们的部下,想荣华富贵,第二天起来,硬把龙袍往你身上批。”这种情况在五代时期是非常频繁的。在场的兄弟就说:“那这怎么办呢?”赵匡胤就说:“人生在世,恍如过驹而已”。人生在世,就像千里马奔跑过去一样。我现在荣华富贵,你们也去享受生活,这不是很好吗。”赵匡胤劝他的军中兄弟享受生活,颐养天年。回家多找几个女人,喝喝酒,唱唱歌,这不挺好吗。个别人不想退位的,想抓着权利不发放的,有一个老将,把自己的衣服剪了,露出很多刀伤枪伤,说自己是为国家立过汗马功劳的,怎么能让我卸甲归田呢?其实这就是赵匡胤的潜台词。所以,这是用金钱购买你的权力,用金钱购买你的忠诚。者就使宋代的中央集权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再也没有发生过内乱,像安史之乱,内部的宫廷内乱,宋代发生的是极少的。宋朝洛阳的一个文学家曾经说过,百年无内乱,这都是皇帝的政策所带来的。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宋代的官员工资很高,五品以上的工资都比较高,五品以下还是不行的。你去查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宋代的官员家家户户都很富裕,像苏轼这样廉洁的官员,家里的俸禄也不少。有专家做过统计,宋朝官员的工资是汉朝官员的十几倍,宋朝官员的工资发放名目之繁多,我们今天难以想
5.宋词排行榜 篇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2名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3名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第4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5名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6名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7名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第8名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9名 《摸鱼儿》(更能消)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第10名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第11名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第12名 《疏影》(苔枝缀玉)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照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第13名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第14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第15名 《双双燕》(过春社了)史达祖 第16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第17名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第36名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第37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第38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第39名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第40名 《齐天乐》(庚郎先自吟愁赋)姜夔 第18名 第19名 第20名 第21名 第22名 第23名 第24名 第25名 第26名 第27名 第28名 第29名 第30名 第31名 第32名 第33名 第34名 第35名
辛弃疾
周邦彦
秦观
范仲淹
张先
辛弃疾
苏轼
史达祖
秦观
欧阳修
周邦彦
秦观
李清照
范仲淹
王安石
周邦彦
周邦彦
第41名 第42名 第43名 第44名 第45名 第46名 第47名 第48名 第49名 第50名 第51名 第52名 第53名 第54名 第55名 第56名 第57名 第58名
辛弃疾
秦观
晏殊
陆游
李清照
李清照
张孝祥
陈与义
柳永
辛弃疾
周邦彦
李清照
辛弃疾
晏几道
苏轼
苏轼
苏轼
李清照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兰陵王》(柳阴直)《踏莎行》(雾失楼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祝英台近》(宝钗分)《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绮罗香》(做冷欺花)《鹊桥仙》(纤云弄巧)《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六丑》(正单衣试酒)《满庭芳》(山抹微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苏幕遮》(碧云天)《桂枝香》(登临送目)《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千秋岁》(水边沙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念奴娇》(萧条庭院)《念奴娇》(洞庭青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望海潮》(东南形胜)《贺新郎》(绿树听鹈鴂)《花犯》(粉墙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洞仙歌》(冰肌玉骨)《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永遇乐》(落日熔金)
第59名 《念奴娇》(野棠花落)辛弃疾 第60名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第61名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欧阳修 第62名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张先 第63名 《少年游》(并刀如水)周邦彦 第82名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吴文英 第83名 《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史达祖 第84名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 第85名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蒋捷 第86名 《过秦楼》(水浴清蟾)周邦彦 第64名 第65名 第66名 第67名 第68名 第69名 第70名 第71名 第72名 第73名 第74名 第75名 第76名 第77名 第78名 第79名 第80名 第81名
张元干
刘过
晏几道
宋祁
姜夔
周邦彦
姜夔
辛弃疾
周邦彦
周邦彦
章楶
周邦彦 周邦彦
吴文英 张炎
陈亮
欧阳修 辛弃疾
第87名 第88名 第89名 第90名 第91名 第92名 第93名 第94名 第95名 第96名 第97名 第98名 第99名 第100名
晁冲之
周邦彦
秦观
叶梦得
李清照
周邦彦
姜夔
陈亮
晁补之
周邦彦
张炎
苏轼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 4《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念奴娇》(闹红一舸)《西河》(佳丽地)《长亭怨慢》(渐吹尽)《清平乐》(茅檐低小)《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大酺》(对宿烟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锁窗寒》(暗柳啼鸦)《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高阳台》(接叶巢莺)《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6.唐诗宋词之最 篇六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早发白帝城》)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醉花阴》)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蝶恋花》)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伦》)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 夜宿山寺》)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长恨歌》)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苏东坡句)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将进酒》)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秋浦歌》)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北风行》)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 《古柏行》)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琵琶行》)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 《长恨歌》)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 《送僧归日本》)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 《古意》)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 《野望》)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 《遣怀》)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出塞》)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最有威力的剑----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 《老将行》)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长恨歌》)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白居易)
眼里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最凄美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
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最长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思维最乱的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恨的最长的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最荒芜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难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水上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白重泉。
最美丽的笑容----回头一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难请的人----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最贵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寂静的环境----千上鸟飞绝,万径人综灭。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最空旷的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长的头发-----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难找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最强的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也过万重山 最苗条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眼泪最多的人---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最痴心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白居易)
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切为乐,会需一饮三百杯。最难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水上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白重泉。
最美丽的笑容----回头一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贵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寂静的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倒霉的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荒凉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最痛苦的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寂静的环境(最空旷的环境)----千上鸟飞绝,万径人综灭。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最大的遗憾----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陆游《示儿》)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最精神的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司马光)最忧愁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苏东坡)
最有心计的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最不平的人----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杜甫)最重要的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最风骚的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最倒霉的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爬的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李白)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贪嘴的人----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最多的爱----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最不安分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最忙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最有计谋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最有志气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穿越时空的宋词 篇七
可是, 当一篇篇的宋词读过, 当一个个饱含生命感悟的古人在眼前一一浮现, 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从未抵达过的心灵之境, 感慨万千。
中国人, 在唐诗宋词的吟咏中长大。小时候, 我们读她, 并不知道她的美, 只觉得极为顺口。多年后, 当我们经过岁月的打磨, 再一次来到宋词的世界, 才猛然惊觉她原来如此多情, 如此瑰丽, 如此安静, 却能挑动你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感慨万千却不知道说什么正如辛弃疾的的词所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那些古人在千百年前发的忧思, 也许并没指望多少人能懂, 却不知那些偶然的心绪, 因为流诸他们的笔端, 而成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的最曼妙的写照, 感动着后世无数的人, 撩动着所有与之有类似体验的人, 并且还将继续迷倒众生, 魅力永存。没有期望谁能懂, 能懂的人自然能懂。宋词, 不知不觉间已引起人们最深的共鸣。
离别的痛苦, 仕途的失意, 游子的孤寂, 思妇的愁怨……
这些让人愁肠百结、痛彻心扉的情感, 弥散在宋词里, 却幻化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升华到了一个让我们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谁没有经历过离别?可是唯有柳永, 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勾勒出最凄美的离别画面。
谁没有遇过挫折打击?可是唯有苏轼, 用“一蓑烟雨任平生”塑造出一个笑傲江湖的行者的豁达。
谁没有尝过思念的愁苦?可是唯有李清照, 用“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将愁绪植入生命的最深处。
……
人的情感, 那些伤与痛, 亘古不变, 人活在世就无法躲避。可是这些伤与痛, 从这些文人的笔中流出, 竟然能成为一种美的极致, 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吧。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巧笑靓兮的女子, 衣袂飘飘的才子,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士, 在宋词里我们邂逅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宋词, 小心翼翼地收集着人类或委婉细腻, 或超脱大气的情感。人的情感总是需要宣泄的, 在宋词的典雅中, 我们找到一丝安慰。她用她的多情, 轻轻地抚慰每个伤口, 将伤疤雕琢成一朵奇葩。伤感却不颓废, 痛楚却不荼蘼。像一场清凉的雨, 洗去所有的风尘。痛也痛得清醒, 怨也怨得清丽。
伤痛并没有离现代人而去, 可是我们现代人却再也写不出那样美丽的词句。宋词, 一个永远无法超越的文学高度。
古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吟赏烟霞, 三杯两盏淡酒便能催生出无数的诗意。一盏孤灯, 一片月光, 一支箫管, 简单的生活却有让现代人羡慕不已的情趣。而我们现代人, 却只能在古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中重新触摸那个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真实细腻的世界。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富足”的时代, 我们却只能远远地仰慕古人的悠闲与诗情。
8.从“宋词”到“黄河” 篇八
在24日保利剧院的彩排现场记者见到,濮存昕、张凯莉等都认真地参加排练,指挥郑小瑛不时叫停给予纠正。濮存昕表示,自己在家里下了很多功夫,有些唱段很难,对自己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指挥家郑小瑛表示,这次许多作品很难,像迪里拜尔唱的作品,转调非常频繁,而且许多小二度这样的转调。郑小瑛对参加演出的中央音乐学院音教系合唱队赞不绝口,在十几天的时间里能拿下这么高难的作品,许多专业合唱团都不一定能够做到。作曲家鲍元恺表示,为宋词写音乐并不容易,因为宋词的平仄不定,而且长短句不工整,所以有相当难度。这次参与创作的基本都是老作曲家,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相对比较深入。在创作时大家不受任何限制,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作曲家们都非常乐意来做这件事,他们认为通过现代的的手段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9月28日,郎朗和余隆率领的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拉赫马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也是郎朗为本届音乐节奉献10部钢琴协奏曲的第三场演出。一场音乐会同时演奏两首风格差异巨大的钢琴协奏曲,这是朗朗在本届音乐节当中第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余隆和郎朗曾多次合作《黄河》,最近的一次是8月8日天安门广场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典。说起二人第一次合作《黄河》完全源于一个巧合。当时郎朗随中国爱乐在美国巡演,演出结束后观众要求加演,二人临时决定加演《黄河》,当四个乐章奏完后全场沸腾。余隆称当时绝对是神来之笔,从此也开始了双方合作《黄河》的历程。
【宋词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烟雨宋词诗歌07-28
唐诗宋词现代价值06-22
唐诗宋词复习总结09-01
唐诗宋词的爱情诗歌10-25
宋词-辛弃疾9首08-02
初高中语文必读宋词100首10-24
《满江红·敲碎离愁》宋词赏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