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绘画活动小结

2024-10-15

色彩绘画活动小结(精选12篇)

1.色彩绘画活动小结 篇一

第十三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小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改精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同学们电脑的操作能力,展示“电脑与美术”结合的教学成果,增强对电脑绘画的兴趣,同时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加强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设计,美术等方面的才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基。结合学生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挑选出一些对电脑绘画有浓厚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的活动。

一、基本情况:

这次“电脑绘画”活动,主要是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选拔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之上,能够熟练使用绘图软件随心所欲的进行绘图设计。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我校于2月15日下午举行了首届学生电脑绘画初赛。各班经过初赛的选拔,全校四、五、六年级推荐人参加角逐。比赛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鼠标、键盘绘制出一幅幅充满童趣、充满创新、充满幻想的美丽图画,创作了一批高水平的作品。作品效果都很令人满意。最终,评比出2名同学:陈抒、陈晓参加第十三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二、教学内容

电脑绘画—校园美景的全图为主,本次活动课的亮点就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图设计。当孩子们能够掌握所学画图工具之后,便指导学生们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把学生自己对主题的想法画出来,在活动过程中一来能做到思想的创新,二来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三、收获

电脑绘画和手绘作品相比,其优点在于电脑绘画可以利用电脑中的技巧来提高绘画效率,但是在电脑绘画上很多色彩没有手绘那么容易实现,需要学生们的耐心。还有色彩的搭配以及运用需要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在适当的时候请美术老师讲授有关色彩搭配的专业性知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审美功底。

此活动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应用计算机能力。同时体现了我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技能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这次活动结束时,我及时的把优秀的学作品保存起来。每当浏览这些学生作品时,心里非常高兴、也很有成就感。让孩子们在活动上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自豪!由于这次电脑绘画活动是第一次,所以在绘画设计、组织活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以后的活动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

2.绘画色彩对电影色彩的影响 篇二

【关键词】电影色彩绘画

电影与绘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带着各自不同的艺术价值影响着观众。它们互相影响和渗透,借助于对方的有利元素来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并得到世人的认可。

一、西方绘画色彩对电影色彩的影响

西方古典绘画时期对色彩、造型、结构、光线追求自然真实,它不像中国传统绘画那样注重墨色的“神韵”和“意境”,而是注重造型与色彩的统一关系。康德说:“那种能使得轮廓线放射出光彩的色彩起的是刺激作用,它们可以使物体增添引人的色泽。”色彩从古典绘画的形色兼备发展成为现代流派的绘画语言本身,色彩已成为绘画的主体。在后来出现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绘画中色彩已从主体发展到全部,色彩从再现客观自然现实发展到表现人的主观内在精神,色彩表达了艺术家的全部情绪、情感和观念,真实地表现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丰富多彩、复杂微妙的自我内心世界。在色彩理论方面,他们也作出了从科学到艺术全面而深入的研究: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通过光散现象,揭开了“色彩由来”之谜;1810年德国诗人歌德以诗人的敏感出版了他的《色彩论》,认为“色彩是光的痛苦和表现”;1816年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发表了《论视觉与色彩》;1961年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用毕生精力完成了色彩学专著《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美术的色彩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色彩在西方绘画中的重要意义。

而西方电影色彩影像的形成与发展,无不表现出深受西方绘画流派色彩发展的影响。如早期彩色影片《伦勃朗》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用光上都直接采用了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油画作品的效果:褐黄的色调,凝重的质感,深色的背景,强烈的面部光线,充分地体现出画家勤奋而悲凉的一生。歌剧电影《茶花女》从空间环境到人物造型,其色彩及用光明显受到法国古典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这种光与色的效果,鲜明而强烈地揭示了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典雅与华丽以及在典雅与华丽外表下内心的虚伪。美国电影《幽光》以表现主义风格的色彩在银幕上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意识和剧中人物的主观心理。作家一家三口在奥陆旅馆的长期封闭中,致使作家的精神几乎濒于崩溃的地步,这时,旅馆走廊、房间的色彩在作家失常的精神幻觉中发生了变化:血浪在红色的走廊里喷涌而出、地板的图案变成橙、紫相间不协调的对比色彩、卫生间内发出绿色的幽光等,一系列非现实的色彩变化构成剧中人物主观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对比强烈的色彩运动成为后来作家内心极度疯狂的外在表露。

色彩在西方电影中已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它成为银幕视觉影像的内在元素,它参与银幕剧作,构成造型语言,是体现影片生命质感的外部显现,色彩在影片中发挥了独特的视觉语言作用,显示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绘画色彩对电影色彩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其色彩的运用自然也不同。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也受到了一些中国绘画中用色的特点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墨分五色”使水墨画成为中国传统主流绘画色彩观的一统天下,中国画的意象性造型原则,墨色在宣纸上的千变万化,使中国画家不重绘画色彩的丰富多彩,而追求墨色的“气韵生动”和“神妙意趣”,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在绘画中画家不追求色彩自身的独特个性,而把它当作附属于物象的“随类赋彩”。传统中国画所欲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高、古、清、雅、逸的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超越物象之外的对人生和宇宙有所感悟的“意境”。

传统绘画的艺术成就和美学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影色彩的艺术表现,以至于中国电影的创作在影像与造型上也在追求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电影《林则徐》(导演郑君里是一位学者型的电影导演,有很高的中、西艺术修养,在他的许多影片中旨在表现中国的民族风格与意韵)。影片在林则徐远送邓廷祯一场,导演有意表现出唐人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境与画意,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成为当时电影画面表达意境的经典镜头。然而,场景空间的色彩语言运用并没有放在主导地位,客观写实的色彩构成关系仅是作为一种气氛的描述、人物背景的陪衬。

绘画中的色彩,往往能够让人看到艺术家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一个地区、民族绘画中所表现出的色彩的某种一致性,显示的就是该民族、地方和时代的审美特征。

中、西电影艺术的发展都曾借鉴绘画色彩的形式,最后逐渐形成富有电影视觉语言表意功能的银幕色彩,中国电影色彩往往通过色彩在情与景的交融中,达到“意象合一”的艺术境界。西方电影色彩则是通过色彩的外在运动、变化和对比等主观形式和手段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故泛称之为“梦幻影像”。前者注重朴实、含蓄、内在与品格,后者偏重华丽、浪漫、外在和情绪。前者品味意韵与情趣,后者喜好宏大与气势。前者讲究“藏”和“隐”,后者在乎“露”和“幻”。

3.绘画的色彩 教学设计 篇三

《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动手模拟布置电影场景的情境,在亲身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主要理论知识的归纳,有学生的实验中完成。

二、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3.自主总结规律,体验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绘画的色彩》是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五课的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包括色彩形成的原理,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区分,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等。在学习过程中分两部分进行。本课重点解决影响物体颜色的因素和色彩的几个概念。第一部分是光色的关系,通过观察课间中色光的混合和小组调制颜色的混合的区别,明晰色彩的几个概念。第二部分先引导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排演《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变化思考原因,说明固有色和影响物体色彩的因素。再介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学生探讨固有色的概念。

3.学生了解色彩的几个知识,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

五、教学难点

“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六、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原色 不同色的衬布、灯光、几何体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一·光与色彩

1. 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

教师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隐入黑暗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 生:思考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师:可以说“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正如画室中拉着窗帘看不到物体色彩一样,拉开后颜色便清晰可见了。谁能解释我穿的衣服呈现红色?

生:参考知识窗。因为它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线。

师:物体本身无色。色光有很多颜色。34页牛顿实验。白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可见光谱。物体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这才形成了自然界五彩斑斓的色彩。

(评述:播放国家地理杂志图片,创设情境,学生轻易感受到自然色彩的丰富。了解光线对色彩的形成的重要作用;与画室的实景结合,从生活中挖掘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光与色彩三原色的区别

(1)光的三原色实验分析:(课件演示)

生:观察太阳白光是怎样形成的?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橙、绿、蓝紫。

将其等量混合后,红橙+蓝紫=红

红橙+绿=黄

蓝紫+绿=蓝

全加=白

三原色重叠后产生红黄蓝三个第二次色。三原色等量混合呈白色(无色)光。

(2)颜色的三原色实验分析(学生动手实验)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在光谱上的二次色红黄蓝在色彩科学上成为原色。这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相反,他们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能调出无穷的色彩。)

生:调色。红+黄=橙,蓝+黄=绿,蓝加红=紫。它们第一次混合产生的橙、绿、紫是间色。给它下定义。间色——间色,由两种原色等比例混合而成。

颜色三原色等量混合,成灰黑色

师:理解复色,你有几种调处复色的方法。

复色——不同比例的三原色混合或任意两种间色混合产生复色。

生:思考你还有其他调配复色的方法吗?除黑白外的颜色与黑调和。

2。颜色的三要素

色相——颜色的名字

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纯度——颜色的鲜明程度,彩度或饱和度。

三原色的纯度最高,间色的纯度较高。复色的纯度较低。

(评述:学生动眼看色光三原色混合的变化,动手实验颜色三原色混合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总结色彩的概念、规律)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一.固有色和影响物体颜色变化的因素

师:我们认识了颜色的几个概念,学生做填空题:一个()色的立方体。以立方体为主角,分小组摆出电影的虚拟场景。剧本:

1.分镜头一:几个月没下雨了。大地上的植物干死了。褐黄的大地裸露出来。趁着傍晚太阳要落山的阴凉时候,动物们四处寻找水源。(布景:褐色布、白物体、橘黄灯)

2.镜头二:动物聚集在仅存的水边。正午的阳光强烈。他们之中的有些已经撑不住了,也许这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白灯、白物体、蓝绿衬布)

3.镜头三:雨季终于到来了。植物冒出了青芽。大地像披上了绿衣。当清晨第一缕曙光初现时,动物们的狂欢开始了。(蓝紫色光、白物体、绿衬布)

教师演示镜头四:天大亮。天黑了。

各小组学生观察并记录主角立方体的色彩变化。师:同样的立方体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物体的色彩变化?

生:讨论并回答。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光源色——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如晨光偏淡蓝紫色,晚霞偏黄红色光。

环境色——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处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会影响到物体,这为环境色。

师:随着光源和环境的变换,物体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平时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往往忽略外部条件的影响而赋予物体一个固有的色彩面貌。如一张白纸,无论他被放在什么环境中我们仍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比较、区分和描述方便,往往忽略外部条件的影响。给物体规定的一个整体的色彩面貌叫做固有色。

学生最初写出的答案,便是我们头脑里赋予该物体的“固有色”。

固有色观念在色彩写生中会给我们进行色彩观察和表现带来不良影响,如习惯性的画固有色,我们不可能观察到自然界中种种细微、丰富的色彩关系。

二.分析实际作品

师:出示苹果图例,生观察绘画中环境色光源色的影响。

生:都是黄苹果,但用的色彩不是固有色。红布和蓝布分别给了它不同的环境色。

师:画家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变的色彩世界。在光色的研究中,印象主义画派的贡献很大。印象主义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克劳德 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主义画派创始人之一,莫奈最关心的是如何忠实的在画布上记录下自然界那瞬息万变、丰富的光色变化。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莫奈有意识地以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相同景象为题材作画,如1892-189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在捕捉瞬间的光色效果方面,莫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干草垛》系列中,大自然的光影无时无刻不在闪耀,同一物体,在每一个特定的时辰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莫奈所言:“面对稍纵即逝的效果,而将我的印象描绘。”这也正是当年印象主义名字的来源。

学生们感受画家笔下的丰富的色彩世界。

(评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此阶段以实例分析为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总体归纳。迁移拓展印象画派的知识,引导学生以艺术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绘画中的色彩是变化万千的,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没有莫奈眼中的多姿多彩,但只要我们运用本课知识,多家留意光色的微妙变化,相信大家会更多的体会到物体的色彩之美。

课后请观察教学楼前的花坛。观察早晨、中午、傍晚、阴天、晴天是的色彩变化。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视上:

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教师就创设了“生活环境”情景,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体会色彩的魅力。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影响物体色彩的因素,从而明晰固有色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

4.学生绘画展小结 篇四

为了深化学校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彰显“爱祖国、爱学校、爱家乡”的特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升师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少年儿童在愉悦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各班主任的大力协助和全校师生的密切配合下,此次画展共展出全校性绘画作品30幅。其中高年级作品18幅;低年级作品12幅。作品展出后,老师同学们都驻足观看,获得好评,活动举办得圆满成功。

本次美术展旨在展现我校学生的绘画风采和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对绘画的兴趣。

一、准备阶段

1.美术教师平常在上课过程中就注意了学生作品的收集。并于10月8日向全校学生布置了此项工作。

2.各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创作,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大力配合,各班学生共同合作,创作绘画作品。

3.各班内选优秀作品,群策群力确定作品名称,并介绍创作构思,画面表达的意图。

4.校领导认真指导,合理安排。美术组教师通力配合,再加上大队辅导员大力支持,于10月14日确定参展作品。

二、活动效果

此次绘画展宣传了校园文化,增加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共参展绘画作品30幅,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形式丰富多样、风格各异,作品色彩鲜艳,构图丰满,儿童画作品内容观察视角独特,学生表现沉稳,介绍作品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我校全体同学的朝气蓬勃,过人才艺。

本次书画展使广大同学找到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展出的作品也受到了广大同学、老师的好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还是在作品的现场介绍中,同学们表现积极,表现出色,充分显示出了对绘画的极大热情。

通过此次美术展,同学们不仅陶冶情操,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美术学科的魅力,相信同学们会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活动中表现更出色,我们期望着培智的明天涌现更多的绘画笑明星,拥有更璀璨的明天。

获奖名单 低年级组:

第一名 毛宅小学

余慧怡 中小 三(1)班 陈果

第二名 中小 一(1)班 肖鑫磊 中小 一(2)班 徐建英

中小 二(1)班 苏文佩 中小 一(1)班 许文彬 第三名 中小 一(1)班 马楚涵 石人完小 刘雨田

中小 二(2)班 苏明裕 中小 一(2)班 黄远航

中小 三(1)班 黄年 中小 三(2)班 陈敏语 高年级组:

第一名 毛宅小学 余慧怡 中小 六(2)班 许露 第二名 中小 五(2)班 黄佳丽 中小 五(2)班 刘浛希 棉岗小学 魏玲玲 中小 六(1)班 陈坤 第三名 毛宅小学 毛凯军 中小 四(1)班 黄艳

中小 六(1)班 陈林红 童坞小学 严柳瑜

中小 四(2)班 陈淑文 汪宅小学 张晶

绘画展览:

学生驻足观赏:

5.2017艺术节绘画比赛小结 篇五

参赛学生:四年级8个班共24人 五年级7个班共21人。比赛时间:2017年5月10日 比赛地点:科学楼三楼电脑室

本次活动各班选手均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在比赛过程中各显神通,创作了一副副画面生动、创意无限的作品。

学生的绘画均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为主题,同学们绘画作品的立意较好,如宣扬社会正能量的《扶老奶奶过马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身边的美好事物》等等,表现大自然美好景色为主的《冬天的草地》《美丽的农场》《田园风光》等等,寄物思情的《咏梅》、《曾经的美丽家乡,你还好吗》等,科幻主题的《中国太空站》《西瓜小屋》等等。这次电脑绘画反映了当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懂得用心观察世界,有丰富的想象力,向往美好事物,并用准确的电脑绘图技能表达出来。

6.论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手法 篇六

关键词:绘画;色彩;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223-02

生理学家研究光与色对我们的视觉器官(眼、脑)的各种效果、作用以及它们的组织联系与功能效用;心理学家研究色彩辐射对我们的大脑和精神的影响,同时研究色彩的象征力、表现力、主观知觉力和色彩辨别力;物理学家研究色光的混合、光谱的元素、色彩光射线的频率和波形长度、色彩的标准和分类等;化学家研究染色和颜料的分子结构、色彩固着、溶液问题与综合染色的准确等,这些都是偏重于从色彩的实用功能来研究色彩的本质与变化规律,绘画艺术家则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人们的审美要求出发,依照审美规律研究色彩的审美功能。他们着重从视觉表现、情感表现、结构表现上去加工、创造色彩的艺术美。艺术家在这种加工与创造的过程中,积累了多种多样的色彩表现手法,并借助这些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自身的情感。

一、利用色彩转调来表现

色彩转调,主要是指单一色相内的明暗、冷暖变化。在绘画作品中,色彩转调的运用有两种:一是在一幅画中出现的局部的转调;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造型语言,在整幅画中出现的整体转调。

在西洋传统绘画中,局部的色彩转调是较为常见的。自从凡·爱克兄弟发明油画后,画家能画出微妙的色彩差异和明暗调子。达·芬奇用这种方法再加上色彩透视,所以他的作品能显现极细微的色彩层次。后来的提香、伦勃朗等也都对自己的“色彩转调感到满意”。在整个绘画创作中,以色彩转调作为独立的造型语言,作整体的色彩转调,可以说是“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创造。他的《从莱斯塔克望马赛港》一画中前景的房屋、中景的海水,都是由冷暖明暗变化的“分散的小块色片”来“构成”的。这种“色彩区域的表面分裂”,打破了色彩明暗服从焦点透视和“整体性”,使得色彩更具有独立的造型能力,并趋于简化。这个看似简单的革新,对欧洲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画色彩虽以平涂渲染为主,但在某些花鸟画,特别是没骨花鸟画中,也有局部使用色彩转调来造型的。现代中国画家融合中西色彩转调为一体,突破平涂渲染的模式,运用新的色彩转调方法,也创作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例如,沈勤在作品《公路》中运用大面积红色色块描绘公路两旁及其深处的田野、山岭;朱建忠在作品《世纪森林之春》用色彩转调来表现“森林之春”。这样的作品既有强烈的现代感,又有明显的民族特点。这是对色彩转调的创造性运用。

二、利用色彩张力来表现

所谓色彩张力,是指由色彩的冷暖、明暗、强弱以及不同层次等构成的对抗、运动趋向和谐的现象。色彩张力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1.色彩层次。任何一种色彩,只有从“自己的基本色彩中减掉了某一种色彩”,只有“通过某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的活动”,出现了这种色彩的“独特性和它们之间的互相排斥”,才能产生张力。色彩中的层次,一是指同一色相由浓到淡、由冷到暖、由明到暗的变化;二是指一种色相逐渐向另一种色相靠拢。一种色彩有了这种变化、靠拢,便脱离了“张力活动的零点”状态,产生张力。色彩层次愈丰富,就愈能产生出张力,就愈有表现性。

2.色彩主次。中国画论说:“五彩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为主,而它色附之。”主色,即一幅画中基本的、主要的色调,亦称基调。主色,在传统绘画中通常体现在主要的人物、景物或其他物象上。画家赋予主要物象以更突出、更响亮的色调,以使作品的主题、主旨突出出来。由于主色与次色在色彩的色相、饱和度、亮度上有差别,因而主色调与次色调搭配得好便能产生张力。

3.色彩偏离。绘画中的色彩偏离现象是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出的,他认为:“确定冷暖效果的不是混合色中所包含的那种基本色,而是与基本色稍微偏离的那种色彩。这种偏离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它能使略带红色的蓝色看上去是‘暖的,而使略带蓝色的红色看上去是‘冷的。这种一种颜色拉着另一种颜色离开它自己的基本性质,就会造成紧张状态,没有这种紧张状态,就不能有什么表情。”事实上,阿恩海姆所说的“紧张状态”,就是指“张力”。画家把握并描绘出了这种色彩张力,就能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秘密。

4.色彩的极限语言。中国画家强调黑白这两补色对比,西方画家强调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这3组补色的对比,以此形成极限语言。这种极限语言,使色彩张力达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5.色彩振动。在美术作品中的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抗、跳跃、旋转、频闪等,让人在视觉上产生振动的感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色彩振动,它是色彩动力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主义画家为了使色彩产生最大的张力,根据审美动力学原理,运用多种手法,如色彩对抗、跳跃、旋转、频闪等使色彩振动起来。

三、利用色彩笔触来表现

笔触,是画家用笔(刀或其他工具)在描绘客观对象与抒发主观感情时,在一定媒介物上留下的痕迹,即西方画家说的“笔道道”。无论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笔触(Touch)都是造型、抒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中西方对于绘画中的笔触理解和运用是不完全相同的。

西方绘画中的笔触,最初主要用于造型——描绘客观物象,后来(主要是从浪漫主义到印象派期间)笔触既用于造型,又用作抒情,现代主义画家大量使用笔触,基本上是用它来抒发感情。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和表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特点,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们大都加强了笔触的动力性。凡·高在创造了颤动的成条笔触后,又创造了连续跳动的粗短笔触。在他创作的后期,又创造了跳动幅度更大的波浪式旋卷笔触。在凡·高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的那种急速砍动、抽打似的色彩笔触和碎笔触,康定斯基那种小而碎的加速运动的色彩笔触和旋转、交错、飞溅的线条笔触,蒙德里安那种猛烈扭曲的线条笔触等等,其动力性越来越强。自塞尚开始,画面上笔触的独立作用越来越被画家们所重视。所谓笔触的独立作用,是指笔触可以自由地飘浮在物象的表面,不受它制约,发挥自身的表现作用;或者为了追求自身的韵律美、节奏美、装饰美,不顾物象对它的真实描绘要求,充分发挥抒情的作用。随着现代绘画的发展,笔触的抽象表现作用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抒情手段。线条就是一种也并不存在于自然形态的“笔道道”,所以有些人把油画笔触与中国画线条或“笔法”看成是一回事。当然,笔触与线条都是条状形的笔迹,都有造型与抒情功能,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但是二者又有很大的差异。

四、利用色彩的装饰性来表现

关于色彩的装饰性,有人认为其主要特征是平涂色彩后勾线,有人认为装饰性就是通过概括、简化、美化、对比、衬托、修饰等突出事物的本质的特点,有人认为装饰性的具体特征就是意象化、图式化、抽象化。事实上,色彩的装饰性可以从外在特征与内在特性两方面来表现。

色彩装饰性的外在特征,就是它的非写实性。这种非写实性,主要表现在:(1)色彩的平面化。平涂色彩不等于装饰性,但装饰性色彩大都省略色彩细微层次的描绘与色彩透视,色彩趋于平面化。(2)图案化。图案化多见于工艺美术、年画、剪纸等。在中国画与油画中,常见的是局部的图案化。(3)抽象化。抽象化色彩是装饰性色彩的共同特点。色彩抽象——一种不完全脱离物象的形的抽象,是为了突出物象的本质特征。

endprint

装饰性的内在特性主要有两点:(1)目的性。装饰性的形、色、线,是造型的一种艺术手段,它的目的是要通过装饰性的抽象概括、适度的变形,以及夸张与美化等,来超越自然的细节的真实,表现自然的内在本质、人的精神的内在“音响”。(2)功能性。装饰性艺术是介于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之间的一种艺术,在反映生活的本质上,它与写实性艺术或抽象艺术的功能是相似的,由于它通俗易懂,形式大众化,在美化自然与描绘人物性格方面,更有某些优越性。

五、利用绘画者的色彩想象力来表现

当德加用红色和橙色画肖像时,当凡·高用橘黄、铬和浅柠檬黄画他所爱的一个朋友的头发时,当中国画家用墨色画花卉、山水时,人们并没有指责他们歪曲真实。唐代的张彦远认为“运墨五色具”,这种既无科学根据又无生活根据的说法还是被人们接受了。究其原因,那就是在美术创作中,“色彩是想象力的产物”。美国画家罗伯特·亨利明确地指出:“一位艺术家应该具有想象力……一个不会运用自己想象力的艺术家只是一个工匠。”库克认为:“我们还无法确切知道,在色彩的波长被视神经接受并被头脑所辨认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很明显,决定性的因素是想象力,周围的环境和相关的色彩也很重要。这是一个艺术家凭直觉就能知道的东西。每种色彩都会被自然环境所限制和改变,而艺术家对色彩还是要有他自己的体现。”

绘画中发挥想象力,并不是胡思乱想,随便涂鸦,而是要把作为物质媒介的颜色变成有生命的东西。诺尔德说:“颜色会被画家弄死或放生,超升为更高的存在。”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就是要使色彩得到更高的升华。

六、巧用“黑”与“白”

黑与白色无论在刻画形象方面,还是在抒发感情方面,都发挥着其他色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绘画创作中,完全按光谱中7色作画的,也只有印象派中的部分画家。伦勃朗用“酱油色”作画,透纳用歌德所说的正色与复色作画,凡·高用不少黑色作画,东方很多画家全用黑色作画,都对黑白在绘画色彩学中的价值作出了回答。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中国画革新,虽然以色彩为突破口,出现了大量以色彩为主的作品,克服了水墨画的局限性,但黑白在绝大部分作品中,仍起着神奇的作用。

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何能在系统、正规、有效的绘画色彩训练下,真正掌握绘画色彩表现的规律和要领,切实提高绘画者必须具备的色彩素养,是每一位绘画者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

——————————

参考文献:

〔1〕史民峰.设计色彩.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天明,冯能保.绘画色彩学.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漆竞舟.设计色彩.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4〕王忠恒.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范文东.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7.色彩构成小结 篇七

在经过了平面构成的学习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色彩构成的学习。对于色彩构成,它不只向平面构成那样只是通过点线面以及明暗来表现画面的美感,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色彩的结构,这使得画面更具有鲜明的美感。

对于色彩构成,它有别于一般色彩写生,而强调全面了解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侧重于对色彩规律的科学训练与主观运用,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到我们观察学习自然知识,启发创作灵感,执导作品实践。

在色彩学习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了色彩学的结构体系。即人类生活经验及色彩应用的各方面构筑的结构体系,色彩文化史、地域文化色彩、宗教文化色彩、民俗学习过程中色彩等。还有色彩的美学、色彩心理学、色彩与社会、色彩与自然、色彩与艺术等。色彩的构成艺术,人类创造的造型视觉色彩艺术,自然界物质色彩艺术规律等。同时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关系,再创造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在学习色彩构成的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新的知识还让我能够了解到以前所模糊的知识。,我以前认为光的三原色与色彩的三原色相同。而在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习中我却了解到了色素的三原色分别是品红、黄、青,对于光的三原色则是红、绿、蓝。这在以前的学习中,我是经常把它们搞混淆的。而另一方面色彩的原色,以及混合色等。在色彩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色彩对比。其中分为高调,中调,低调这三种。而在每一种中又分三个长调、中调、短调,例如在高调中有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其他的各调子也是如此。不同的调子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高长调给人积极、明快、活泼、刺激等感觉。在对比的学习中还有同类色对比;类似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同时纯度的对比;冷暖对比;色度对比;形状对比;面积对比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面积对比中在不同颜色的情况下同面积对比效果强烈,而在不同面积的情况下则较弱。

色彩还给人情感的变化,一、色彩的视觉形象。

二、色彩的心理形象。

三、色彩的联想。

四、色彩的象征。有意思的是在色彩的情感中会给人带来色彩的错视效果,它又分为同时对比的错视形象和连续对比的错视形象。色彩给人的心理

感知有色彩的冷暖,以及膨胀收缩感、轻重感、软硬感等。之所以有这些感觉不是由于色彩的本身原因,而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以至于产生心里的联想。而其联想又有具体联想,抽象联想和共感联想。在色彩的象征中本人最喜欢的红色为兴奋色。

8.色彩图示语言小结 篇八

在为期两周的色彩图示语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了解到了许多艺术名家的事迹观点绘画风格。杜老师想要教授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绘画的技法,而是更深层次的艺术思维,只有更深入的了解艺术的历史和精神才能创造出更有想法更有灵魂的作品。

在最开始的两天里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色彩图示语言的视频,虽说视频内容看不出什么门道,但老师配合的讲解让我大概了解到了这门课程到底在讲什么,或者说是要我们画什么。第二天老师让我们下楼去听了一个讲座,整整一个下午都认真的听着老师给我们介绍各个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还有他们的背景历史。真是受益颇多,特别是对于我这个刚刚进入大学并且之前没有了解艺术史的人来说真是大有益处。至少让我知道了有那么多的艺术名家和他们的故事,还有那些名画背后的故事。

黑白的对比、色彩的冷暖、色相的纯浊、颜色的浓淡干湿、光线的强弱、色块的方圆虚实等等,这些元素在直觉和本能的引导下,运用得极有章法。这些元素运用的结果又与整体氛围相融合,使画面显得绚烂而神秘,元素本身发挥了作用,在整体的画面中又有了具体指向。不同的肌理效果,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它直接影响作品的感染力。

我的第一幅画,其实也是我这两个星期比较满意的一幅画,是在讲座中得到的灵感。其实在之前也想过这两个星期画些什么,但是因为状态不好都没有得到实现。这幅画是浮世绘的风格,以勾线笔勾出黑色边缘,在以马克笔与水彩上色。背景以刻意制造出的水彩不均匀的色彩效果再用彩铅勾出不均匀色块的边缘这样的手法出人意料的还很好看。

但是在之后的一个星期里,状态变很浮躁没办法沉下来画一幅画,有时候想好好画幅画,但又因为画出的效果与我期望的不一样而变的心浮气躁不想画下去。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再有这样的状态,要主动去调整心情,不能让焦虑的浮躁的感情干扰绘画时的状态。

9.剖析色彩关系提高绘画感染力 篇九

色彩是绘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绘画作品为色彩增添了生命力,色彩同时也为作品奉上了贡献。一幅出色的画作上面包含着色彩的精神,同时也记录着色彩的功绩。色彩利用它无穷的变化将其展现在画面上,营造出灵动、活泼、感人的画卷。

绘画中的光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每一样物体都呈现美的状态,有了光才有了这万千的世界,没有光也就无从谈起色彩。自从印象派色彩改革之后,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呈现一种新的态度,画作中无一不融入光,将单纯的颜色转变为“光色”,同古典绘画风格相比,其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因为后印象派对色彩的进一步认识,色彩中融入了明显的创新意识,画家们不再仅满足光色的变化,更注重同周围的事物进行融合、分解,让作品更自然。在图画中色彩的表现上,注重整体结构、色块,把景物转变为更柔和的色彩,在重建的绘图结构中,逐渐尝试对事物本质进行反应。在他们的笔下,试图利用色彩进行空间的塑造及光的展现。在绘画手法上,画面更加简洁、清晰,注重层次,表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后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的应用将绘画艺术提上了新的高度,同时对当今的色彩教育也产生了影响。让色彩不再是单调的色彩,转变为动力,不再拘泥事物的外在表现,而是通过对色彩进行融合、分解等将画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注重色彩的自身价值,探究空间与色彩的关系,形成特有的绘画风格,更顺利的步入艺术大门中。

色彩中绘画精神

1. 主基调

主基调又被称为主色调,是指一幅绘画作品整体带给人的色彩感觉,就是色彩的融合。在绘画作品中,色调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优美的音调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体会,但是如果其中一个音节发生走音,就会觉得刺耳,影响整体音乐感觉。在绘画作品中,如果一个色彩应用不当,与整体不协调,同样也会让人们感觉刺眼,对整体绘画品质都有影响。例如:在绘画中,普遍春天的主色调应为绿色,夏天的主色调应为红色,秋天的主色调可以为金色,冬天的主色调为白色或蓝紫色。画作中的每一点元素的色彩都应保持与主色调相协调,才能保证绘画作品中色彩应用得当。要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就应在创作画作前先确定主基调,同时注重各种颜色与主色调的协调,在不同中发现一种共同点。此外,还要在画面的明亮度、格调等方面进行重视,对灰调子、亮调子的关系进行区分。

2. 形象的塑造

在进行绘画创作中,重视及处理好色彩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主体事物和重要环节的形象的塑造,一些特殊空间、光线、结构、体积感、关键结构等。例如:绘画中经常出现的瓶子、罐子的口部、衬布的褶皱,水果的凹口等。另外,还应把握光影与色彩的关系,从而使画面整体更协调,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让每一个色彩在其位置上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价值。

色彩与绘画的关系

一幅绘画作品的漂亮与否,不再于其使用纯色、鲜艳的颜色进行创作,也不在于其运用漂亮而又略显高级的灰色创作,追本溯源还是在于色彩的关系上。其直接对绘画作品的画面色彩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欣赏者的视觉产生影响。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了解了三原色及所调制出的复合颜色,利用黑白等原色进行调和,形成了灰色,被成为高级灰,广泛应用到绘画作品中。这时由于其可以同画面中的色彩相融合,无论是鲜艳的颜色还是纯色。如果在画作中运用色彩不适当,那么,无论什么颜色都会成为突兀的颜色,影响欣赏者对画作的理解,把握及感受。

这就要求绘画者们在进行创作前,应先寻找事物的本来原色,然后利用光色及环境,确定冷暖色调。光色及环境色的表现要同整体画作相一致。在进行创作时,不要忘记应用色彩的对比技巧,例如:纯度对比、明暗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等。从而带给欣赏者们精神上的享受,让他们感受到视觉同心灵的美感。

追求光度、响度的画面效果

光度指的是画面的光亮度,纯色,响度指的是画面中黑、白、灰之间的比例运用。利用相同的光度提升物体的明亮度,保持物体本身的纯色度,这是光度、响度的基本绘画原则。

要使画面整体的光度可以很好发挥,首先要在构图上保证完整,结构具有美感,物体在空间上的表现应明确,塑造生动的自然,同时冷暖色调相配合。要发挥画面的响度就应让画面出现鲜明的对比,首要明确黑、白、灰三色的比例,加强黑白色调。然后调节冷暖色调关系,注重色彩感觉。最后重视纯度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物体的纯度,又不能在整个构图中显得突兀,衔接要自然,合理。这就要绘画者进行创作时注重整体的色彩布局,果断用笔,进而保证画作的整体性及画面的感染力。

总 结

总而言之,色彩是绘画作品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色彩不仅是画作中主要物质的媒介材料,同时还是画作的艺术语言及情感表现。色彩在绘画中有着吸引人们眼球的能力,具有感染力与冲击力,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与其色彩的运用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剖析色彩关系是值得广大绘画爱好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10.《色彩的色相》教师反思小结 篇十

通过分析、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理解色彩的语言,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课上我通过学生的发言感觉到学生对于色彩还是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冷色、暖色不用老师说就知道,也知道红色、蓝色等色彩语言表达的含义。起初,我很高兴,但是到了作业实践环节,我发现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他们不敢冲破常规的认识大胆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与感受。针对此问题应该加强欣赏与分析。其次,学生对于软软的毛笔、粘粘糊糊的水粉颜料把握的还不是很得心应手。所以画面效果普遍较脏。我想让学生把此次作业作为练习,下一次也许会好点。

11.艺术绘画活动总结 篇十一

曹县王集镇理想学校

本学期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的,有五、六位学生曾在中班时学过绘画,但作画的能力还很弱。

本兴趣班大部分学生只是使用水粉颜料和工具进行的简单的平涂,对色彩的渐变,作画的技能掌握的还很少。但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熟悉和认识了色彩变化的规律,色彩形成的法则原理,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的光感、结构和心理作用,色调的形成与色彩的倾向性;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用点彩、重叠等方法作画的技能。根据年龄特点,大班学生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对混合色产生兴趣,画画时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性强的颜色。根据以上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素质。

一、通过大量的欣赏活动,扩大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如组织学生观察冬季里的主要活动而引出的《打篮球》、《踢足球》,置身于美好的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色彩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通过多种趣味美术活动,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在玩中认识色彩对学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颜色,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了解颜色产生的过程,加深学生的色彩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学生审美表现能力。

12.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篇十二

关键词:绘画艺术;色彩;情感表达

很长时间以来,画家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使用方式,在绘画之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是一种无声语言的表达。色彩不仅能够客观表现客观事实,也能够真实地描绘生活,并且能够具有其他绘画语言不能代替的表现力。在西方的绘画中,色彩表现了生命本身的意义,并且一直发展至今,画家在绘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使用颜色很大胆,色彩的转变也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其在绘画过程中情感的转变。绘画是一种外在的艺术表现,同时也是情感输出的重要载体,在心理的表现上,可以通过色彩来体现绘画的含义。于是,很多画家都十分重视色彩的表达与运用。重视其在表达情感时发挥的作用,把握颜色的使用规律,特别是心理层面的表现力与运用,这两个方面的掌握能够使艺术作品拥有更强的感染力与更加丰富的内涵,以此实现内心与情感表达在艺术上的真正结合。

一、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一)色彩是情感的传达

歌德曾经将色彩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积极的和消极的。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给人带来的都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而绿色、蓝色、紫色等冷色给人带来的往往是不安和憧憬未来的情感表达。很多时候,画家都会通过对颜色的选择来表现生活的情绪,借助色彩来表现情感意义,发挥出颜色的功能与特性。例如:毕加索有一段时期称为“蓝色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他的内心颜色一直都被蓝色环绕,同时他的作品也都经常充斥着蓝色。在这种表达中,人与物都不再是其本身代表的属性,而是慢慢地衍生出了精神实体化与外化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色彩的表现可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包括对死亡的畏惧、对生命的渴望与向往及对贫穷者的同情等都能够细致地加以描绘。

此外,受到地域与民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每个人对待颜色的认知也都有所不同,对待颜色也都存在不尽相同的感受。因此,在绘画艺术中各种颜色的情感表达也会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很多种因素都能够对颜色情感性的表达产生干扰作用。举例说明,意大利人就比较喜欢暖色,而北欧人就比较喜爱冷色,产生这样差异的原因就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地域因素的影响,南欧的阳光比较接近于黄色的灯光,而北欧的阳光则比较接近于偏蓝的日光灯。由于人们生活的阳光长期以来存在的差异,也使人们适应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这种差异也在绘画作品中被客观而真实地表现出来,客观地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生活状态。总而言之,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生活的体验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生活与色彩感觉中存在着客观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使画家们通常会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以及世界的认知,包括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状态。此外,采用这种方式也比较容易使大众接受,受众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也会觉得这是一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优秀作品。

(二)色彩是思想结果的揭示

高更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色彩应是思想产生的结果,而非是观察得来的结果。”在表现画家的思想中,色彩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时色彩也是画家绘画所追求的艺术精神特质。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看到调色板时想到的结果都会是两个方面,其中不仅包括纯感官效果,还包括色彩表现出来的精神。随着画家的实践与经验不断增多,其价值的收获也就随之变得更加丰富,这也就是色彩精神性的产生,将自身的感受赋予了更丰富的色彩。也就是说,画家在表达内心思想与情感而采取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色彩的运用,这更是现代艺术家强烈的内心诉求的表现。

(三)色彩是艺术精神的描绘

色彩是一种艺术精神的标记,例如塞尚的作品。一定意义上说,塞尚是人类历史上十分伟大的画家之一,在现代绘画的发展轨迹中,要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不得不提到塞尚。塞尚认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精神的体现,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是艺术追求中的真实性,以他在大自然中获取的直观感受作为依据,画面创作与自然的结合,使他创作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然。真正有灵魂的作品一定会融入画家的主观思想,这种主观意识的表达也给了画作思想。

从塞尚的思想来看,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他是根据自己的心灵来创作的,并将思想与情感注入到自己的艺术审美中。这种把情感放在首位的艺术创作使他的画作不具有文学性,而是更加注重情感与画面的组合与构成,为其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风格才使他成为了一名非常伟大的画家。塞尚是著名的风景、肖像与静物画家,他在色彩造型与几何构成等各种方面都极大地展现出了自己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在情感的运用与艺术精神的表达上,色彩语言是能够表达出艺术家伟大的精神与思想的。在塞尚的作品中,我们通过对其的理解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到一个艺术家的真实内心。艺术家本身的精神品质也是十分可贵的,塞尚的绘画大部分都是借助色彩来传递他自身的艺术追求与思想观念。

二、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与情感的完美交融

(一)色彩与情感的自由组合

色彩可以是人类内心表达的精神载体,因此,也会与人的内心产生一定的对照性,人的内心往往会和色彩的表达产生对应。绘画是对艺术家情感与思想作出的视觉呈现,是视觉上的艺术,而画面中的色彩则是艺术家们自身根据经验对内心情感的传达,比如通常我们对冷色与暖色的区分就是长期以来视觉累积的经验。在艺术创作的形成中,艺术家们十分重视突然出现的“直觉”,这种宝贵的“直觉”是来自于画家的真实心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画家内心的感受,这样最直接与最单纯的“直觉”是很简单的感受。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发现大千世界之中的美好,还要组合自己所累积的经验,将其收集组合起来以形成符合自己的结构与形象塑造。

绘画中视觉经验具有强大的主观意识,在对外界的观察往往已经到了忘我的程度,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将自己与眼前的事物混合为一体,最终停留在画面上的就是其本身与意识的结合。绘画创作中,色彩传达的境界需要达到忘我的程度,画面的组成是通过艺术家的眼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画面形成的对象是画家的内心,也是画家创造性的体现,这也就表示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其创作的内容与原设计一致。画作在创作时揭示了艺术家的内心,表现了自我精神,因此,在其创作中,画家对颜料的选择不仅是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中的色彩,更是要赋予色彩活力,使色彩能够准确地表达出画家的思想,展现画家的内心,这也使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拥有自己的独特性。要想实现这种高度,色彩在绘画艺术中与情感的完美交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色彩的音乐性表达

音乐性是色彩在表达时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性,色彩的音乐性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情感表达,它能够将创作者的情感与精神状态作出细致的表现,能够触及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这也是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中穷尽一生的追求。在人们的视觉感受下,色与色之间会形成色彩的运动,这种对比就会给人们带来音乐的律动感,将艺术与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比如梵高的作品,很多笔触的跃动与色彩的跳跃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音乐性的体现也就使其作品将情感与色彩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有效地表现了自我的内心。总体来看,色彩的对比性最能够表达情感,神秘的颜色混合也能够给人带来独特的感受。此外,色彩的音乐性表达仿佛把人们带入到了音乐的世界中,绘画艺术中音乐性很能体现艺术家内心的感受,体现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因此,色彩在绘画艺术中与情感的有效结合离不开色彩的音乐性表达。

(三)色彩的象征性表达

色彩的象征性表达是一种非常具备美感的语言,在通过绘画展现情感的时期,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家们通过色彩的象征性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方式也丰富了绘画作品的内涵。不同民族的色彩有着不一样的象征意义,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尽相同的感受,因此,在绘画创作中,对色彩象征意义的了解,正确的选择与运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只有将色彩的象征性表达与作品所带来的思想感情结合到一起,才能够实现其内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在本文的简要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绘画的表达不仅在于构图,色彩的选择和使用更是十分重要。色彩是绘画中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艺术语言形成中的构成要素。色彩使作品的表达更具特色,与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色彩的运用使艺术家们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客观世界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艺术家们的精神追求。绘画的发展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时至今日,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运用更加准确与科学,他们将色彩的运用作为表达自己内心的重要工具,并且也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对人生的感悟,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作为绘画的重要应用还值得广泛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圆.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唐敏.油画色彩语言的精神表现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章朝辉.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3,(11):65-66.

[4]童振平.色彩情感表现及在商业插画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5]袁爱莉.论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红河学院报,2011,(02):120-122.

[6]刘哲一.刍议现代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表达[J].艺术科技,2012,(03):40+46.

[7]范贤坤.苗族刺绣色彩语言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

[8]徐燕.论色彩在中西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情感表现[D].山西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新投产火电机组运营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下一篇:实践论读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