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2024-07-01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精选10篇)

1.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篇一

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创建于1981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双语”寄宿制完全中学,是自治县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武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109人,其中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5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52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8.7%,住校生384人,绝大多数来自边远农牧区。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甘肃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六好”标准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服务意识,建强领导班子

学校党支部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会一课”等制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整充实,学校目前拥有一套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教学业务精、年龄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逐步完善了校长负责制,实行每周1次校务委员会议、教师例会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每一位领导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执政为民,努力改进作风,主动服务师生,建立并落实联系点、谈心等制度。根据市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天祝县民族中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面向全校进行了公示。2017年,学校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二、突出立德树人,强化品德教育

学校围绕德育“八大”系列活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团委、各班级充分利用“七一”“十一”“端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的中国梦”“核心价值观”“三节三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少于30次,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学校重视德育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并落实德育课程,深化学科德育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严格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定点定课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健康人格。2017年1月,学校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明办、甘肃省教育厅授予“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三、突出特色优势,建好活动阵地

学校安排各科室、班级设计不同主题的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橱窗等,每月进行评比展示;

通过教学楼道、校园文化墙、知识长廊、门柱、大厅、食堂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民族团结、节水环保、励志警示等内容,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发挥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电子屏、校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室、华锐民俗文化教育馆、唐卡展室和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积极建设学校网站-“藏族中学网”,搭建了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近年来学校创建了唐卡、藏文书法、华锐民歌、机器人等18个学生社团,每周三开展艺术社团活动,每周四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特色鲜明。2015年11月,学校被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授予“全国民族中学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2019年1月,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授予“甘肃省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学校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四、突出素质提升,优化教师队伍

学校认真落实师德建设要求,围绕“优质教育先锋引领行动”,扎实开展师德教育,严格师德管理,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省、市、县级培训以及校本培训达2800余人次,通过教师技能大赛、公开课、观摩课、推门课、联校教研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还通过教师例会、每周集中学习等方式对全体教师开展法制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校每年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省市县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激励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尊重的教师队伍。截止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27人,一级教师59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人,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8人,校级骨干教师10人。2016年11月,学校被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授予“民族中学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五、突出文化元素,建优校园文化

学校培育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文明校园。学校依据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劳动技能、志愿服务、文娱体育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一年多来,学校重新布置了教学楼道11条、校园文化墙25块、民族团结知识长廊1个,学科知识长廊1个,建成民族团结小广场1个,创建节水示范点5处,悬挂木质楹联文化牌匾34块,多方位多视角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民族团结、节水环保、励志警示等内容,并在校园内显著位置设置了文明校园创建宣传栏(牌),如食堂每个餐桌上都摆放了节约粮食、文明进餐的警示桌牌,两块电子屏不停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善行义举榜、获奖师生榜、疫情防控专栏等6块展板立在校门口附近,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校园创建氛围。2017年,学校被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授予“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荣誉称号。

六、突出育人功能,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建有附带环形跑道、篮排球场的塑胶操场1个,附带足球场、羽毛球场、直线跑道的人工草坪操场1个,能容纳全校师生文艺汇演的礼堂(兼食堂)1个,供机器人社团活动的科技活动室以及书法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布局合理、整洁有序。近一年来,学校见缝插绿、见空植绿,新购木质花坛24个,新增绿化面积4260平方米,总绿化面积达1182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接近35%,被公认为县城最美校园。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安全维稳工作,通过组织师生听法制报告、看法制教育视频、讲交通安全知识、参加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通过建立校领导带班值周制度和定期安全隐患排查等措施,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学校积极与公安机关联系,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秩序。通过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和节约教育,广大师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节水、节粮、节电等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2014年11月,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授予“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和中考全科合格率均能达到或超过县教科局下达的教育目标责任书指标,曾获得2018全县双语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二等奖,2019全县双语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一等奖。

总之,成绩已成过去,我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以申请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契机,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县教科局的具体指导下,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教育环境,建立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师生自觉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校园优美育人环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式,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天祝县民族中学成为全国藏区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品牌学校”“文明学校”。

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2020年7月1日

2.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篇二

1.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体制

(1)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我校以“强化学校管理, 培养良好习惯, 铸造健全人格”为管理理念, 以“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办学品位”为管理目标,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修改和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如《安全目标责任制》《一日校长值勤制度》《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门卫、保安值班制度》等, 其核心意义在于强化安全意识, 明确责任, 积极有效地做好安全工作。并要求本校教职工主动把安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与分管领导、各部门责任人和班主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强化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第一的工作局面。

(2) 加强组织, 统一认识。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实行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 分管领导直接抓, 全体教师共同抓, 少先大队协助抓, 使校园安全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了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工作者”的思想, 我校狠抓教职工的思想教育, 让大家明确时刻强调安全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维护校园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2. 以安全教育为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安全意识

(1) 以活动为载体, 开展安全教育。我校定期与兰州市消防支队联合举行消防疏散演练, 演习前干警们对师生进行了技术指导, 全校学生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 用毛巾捂住口、鼻, 弯着腰、低着头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 并迅速跑到空旷的操场集中。通过这次演练, 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 对于应急疏散及火场自救有了感性认识,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校聘请了东岗交警大队警官和派出所管段民警为法制副校长, 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观看影片等, 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为纪念“5·12”汶川地震, 我校举行了“为了明天青少年平安自护教育行动”主题大队活动, 学校邀请兰州市地震博物馆的老师讲解抗震救灾知识, 开展防震自救逃生演练, 使师生们接受了一次生动、有意义的安全教育。

(2) 制定行为准则, 加强安全养成教育。一方面,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使他们懂得什么事能做, 什么事不能做。另一方面,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制定了低、中、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出台了相应的评价细则。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讲文明、讲安全, 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自己, 使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3) 利用校本课程, 开展安全教育。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包《生命生活社会》, 内容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如:《预防踩踏事件》《应对可疑陌生人》等。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 教会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和技巧, 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市、区教育局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安全工作时, 对张永红老师执教的《预防踩踏事件》一课赞不绝口。课堂上, 老师生动地讲解、认真地示范, 学生积极地演练,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领导们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3. 以构建家校联动为网络, 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我们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校内外的行为习惯教育。同时学校向每个家庭发出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信中内容从家庭教育、家长自身修养、学生校外安全的防护措施等方面, 做出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增强了学生家长重视子女身心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学校还与社区紧密联系, 就校门口环境、交通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 积极派综治员加强了对校外环境的治理。

4. 加强常规安全检查, 排除安全隐患

我校定期对校园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如教学楼设施、操场设施、体育器械、消防设施等, 确保设施安全、器材到位。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问题, 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教室内醒目位置张贴有紧急疏散示意图, 楼道内保证应急疏散通道的畅通, 满足师生应急疏散的要求, 有效地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3.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三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4.创建文明校园 争做文明学生 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层林尽染雪飘香,崇礼旅游竞风光。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文明旅游城市,是崇礼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和谐新崇礼的民心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塑造崇礼形象、造福全县人民的有力措施。作为崇礼一中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及学校的号召,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在全县创建文明旅游城市的大潮中,我们要争当标兵、争当先锋。在此,学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倡议:

一、争做创建文明校园的参与者。希望全体同学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校园、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来,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争做文明行为的传播者。创建文明校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积极宣传创建文明校园的有关规定,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我们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人,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

三、争做环境卫生的维护者。无论你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同学,只要你生活在崇礼一中这片热土上,就有义务维护一中形象,积极支持和配合创建文明校园的工作,服从相关管理,维护创建成果,为创建文明校园投工出力,谏言献策。

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到创建文明校园的实践活动中来,用你我的热情和真诚,倾心构建文明、和谐的新校园;用你我的热情和真诚,努力为我县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增砖添瓦。

共青团崇礼一中委员会

5.搞好校园卫生,创建文明校园 篇五

一个校园的环境卫生状况,完全可以体现出一所学校各个方面的素质水平与能力,一所秩序井然,学生上进,教师严谨的学校,不可能出现垃圾满街堆,废纸,方便袋到处飞的现象.从而可以说,抓好学校环境卫生的必要性,创建文明卫生校园的重要性.但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洁净呢?

一,加强监督;不管怎么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是不可能做到周密而细致的.即使你把具体的任务以及实施方法与评价标准都告诉给他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错,这就要求我们负责的教师勤于检查,加强监督,对他们在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使学生们知道什么地方是应该干的,什么事情是必须干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你也就会轻松一些了.

二,增强学生责任心;我认为这才是干好校园卫生工作的根本所在,因为我在检查各班组早饭后卫生区打扫工作时,发现很多都有是三五成群,边说边干,甚至是只说不干,这就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出工不出力,拿着扫帚转一圈,眼里没活,这个现象的改变,需要我们加强监督的同时,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转变观念,求真务实,使他们成为脚踏实地的干家,而不是高谈阔论,天花乱坠的演说家.

三,以身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校园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的示范作用,必定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相反,教师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在校园卫生方面,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见到地上的垃圾及时清理,及制止学生乱丢垃圾的行为并随时监督他们,使爱护环境卫生这一痕好习惯成为校园的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学生想丢垃圾的时候会自惭形秽.如此一来,我们的校园还会不卫生吗?

做到以上这几点的同时,我觉得还有必要做以下工作,以巩固顺利开展校园卫生工作的成果.

第一,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或重点区域设置一些有关文明卫生的标语牌,如:"在美化环境的过程中,美化我们的思想""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等,可以发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自己在写标语的过程中体会维护校园卫生的重要性,也可以每个班级在自己的卫生区写上自己的标语,内容要经过审核,这样可以提醒大家,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卫生洁净的校园.

第二:评选文明卫生个人与班级标兵,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大家的积极性,给予个人卫生标兵一定奖励,而班级卫生优秀的发流动红旗,努力营造一个争先进,抢一流的讲卫生创文明的氛围.

6.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篇六

我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师生卫生、文明意识,不断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塑造我校良好形象,维护校园稳定,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育人环境,努力创建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高品位校园。全校师生经过努力,初步实现了建设目标:

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窗明几净;花树修剪有致,绿草成茵;主干道整洁美丽;文明用语随处可闻;师生自律,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教师工作作风大大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校园文化氛围浓烈。结合学校实际,现将创建情况总结下:

(一)统一全校师生认识,为创建活动打好思想基础

我校领导班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充分认识到文明生态学校建设的重要性。一致认为:创建文明生态学校不仅事关我校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校是否能够为学校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时认为,文明生态校园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我校的一面镜子,必须动脑筋花大力气搞好。

让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文明生态校园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我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创建活动对树我校形象的重要意义”,推动我校发展,推动我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制定创建活动方案,精心策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我校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了创建文明生态学校的动员大会。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组根据任务,精心策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各负其责,形成全员参与局面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重在建设”的方针,积极组织本校创建活动的实施,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局面。

(四)在组织、制度上予创建活动以强有力的保证

(五)广泛深入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广泛深入地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具体目标和要求,使之深入人心。通过宣传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师生对开

展创建活动意义和目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师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

二、强化措施,把握关键,抓住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一)文明方面

1、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

2、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二)生态方面

我校在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物质环境文明建设。通过对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等手段,积极为科教员工和学生营造整洁、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

为确保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全体教师明确责任、吃苦耐劳,本着治理一片、养护一片的原则,逐步完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城关镇顶兆小学

7.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篇七

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继承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成果

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许多思想家根据生产生活经验, 总结阐发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要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主张“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共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强调“取物不尽物”、“取物以顺时”;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上, 提出“土地为本”、“地德为首”, 认为土地是“食之本”、“国之宝”;在人与水、森林的关系上, 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原”, 提倡“儆山泽”、“养山林”。在对待自然的基本原则上, 强调万物生生, 取法自然。即自然界一切事物发展都有规律, 万物生生不息, 人最终要取法自然, 顺应自然。在对待自然生命的态度和修养上, 强调厚德载物, 养成不忍之心、仁爱之心。“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君子之于物也, 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强调君子节用, 以时养杀, 以时禁发。“主张“裁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这些思想, 对当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 首先须明确生态文明责任

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范畴。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人作为自然生物能使自己的欲望、行为尽可能地按自然规律运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能够在自然界莺歌燕舞、鸢飞鱼跃、“天籁万有”、“混沌长生”的自然律动中使自身的情趣得到陶冶、提升, 将人从“外力”、“机器”等外在统治束缚中解脱出来, 创造性地实现人各不相同的潜在才智、能力和性格特征, 达到马克思所向往的那种“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校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造和建设的一个环节, 要达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目标。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走进今天的云南财经大学, 放眼千层绿, 回眸四季春, 人吟山水侧, 楼隐花树中。风起处, 绿潮翻滚;波涌时, 锦鲤跃腾。湖清亭静荷莲碧, 柳绿桃红草木青, 径曲路幽疑无处, 豁然朗朗读书声。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使人们认识到, 维护自然生态和保护环境, 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 在利用和开发自然时, 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 保持对人类负责的高度道德责任感。坚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在眼前、局部和个人看来是有利的事, 而从长远、全局和整体看来对自然和环境有害的事, 要坚决杜绝。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提出的尖锐批评:“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 他们没有预料到, 这样一来, 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 他们更没有预料到, 他们这样做, 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 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另一方面,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尤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看,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脱离自然力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大量实践证明, 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要求, 预期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否则, 就会使经济遭受损失, 甚至带来长远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 高校任何时候进行建设发展, 都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3 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校园, 必须落实生态文明规范

落实生态文明规范, 既要遵循客观规律, 又要与社会主义性质、国情民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体地说, 一是要热爱高校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求高校人从事与教育有关的活动中的一切言论和行为, 都以维护校园生态文明环境为准则, 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向自然奉献, 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凡有利于学校生态环境保护的事, 就应该自觉努力去执行;一切有损学校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则应该避免和反对。二是要树立高校师生合理消费的理念。把消费问题作为社会文明来审视, 作为文明要求来遵循。要强调节约校园生态资源, 倡导消费文明化、无害化, 在利用校园生态资源时, 节制开发, 高效使用,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保持均衡协调, 资源利用和消费活动不能对高校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三是适度发展。对高校人的教育及其他行动要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加以调控, 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再利用、少排放, 将高校原有的优秀自然环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加以保护, 改变以破坏校园生态资源、过量消耗生态资源为代价或者“先破坏后治理”的高校发展模式。四是保护高校生态环境与文明平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类自身快速发展,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的同时, 也造成了严重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因此, 重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校园生态文明平衡, 维护高校生态文明环境, 是每个高校人应尽的责任和文明义务。

4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必须抓好生态文明教育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明确生态文明责任、建立生态文明规范, 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采取了大量措施,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 从现实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国民生态文明状况来看, 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仍不明显, 任务依然艰巨。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 健全和完善教育体系,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深入和持续地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一是加强学校教育, 根据大、中、小学不同特点, 在课堂及教材中增加生态文明内容, 使之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教学研究, 培训师资力量,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实效;二是加强社会教育,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宣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 以及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活动,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培养公众的文明自觉和自律意识, 逐步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使之成为社会公德、社会风尚;三是加强媒体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大众媒体要切实采取措施, 承担起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经验、宣传生态文明典型、鞭策自然与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和鼓励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重视与国外环境保护组织、教育、科研单位和友好人士的联系, 建立相对稳定的互访渠道, 不定期举办教育学术研讨会, 学习、交流和借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成果。

5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必须与生态法制建设相结合

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要靠教育, 也要靠法制。近年来, 我国日益重视环境法制建设, 在《宪法》中明确提出了对环境和资源的规定, 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这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与此同时, 还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因此, 在新形势下, 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 以法治促德治。一方面, 要强化规范市场行为方面的生态法律法规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秩序强有力的护卫者。如果生态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就势必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资源浪费严重、污染泛滥成灾等结果。因而, 制定和完善高校环境保护、水土防治、草林维护、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并坚决执行, 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从严、违法必究, 必将迫使缺乏生态文明操守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其所付出的损失中, 吸取教训, 认同和遵守合乎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 从而有力推动和激励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 要强化公民基本行为准则方面的生态法规建设。从我国高校目前仍存在的差距的客观实际看, 制定全国高校统一的高校生态文明行为准则法时机尚不成熟。但是, 可以根据高校各自特点, 制定符合高校生态文明要求的行为准则等地方性法规。通过将基本行为准则法规化, 违法者受到相应惩处, 自身利益受到损失, 就能逐步促使人们从社会规则的严厉他律中认同文明自律。总之, 在高校人的认识和觉悟参差不齐的现实条件下, 要形成良好的高校生态校园文明风尚, 如果没有法律法规为依托, 单凭人们的自觉和自律, 是难以形成的, 即使形成了, 也难以巩固和保持下去。因此, 健全和运用法律法规推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 才是重要而可行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一卷, 1975。

[2]《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济宁师专学报, 2002。

[3]《论生态文明》, 烟台大学学报, 2000。

[4]朱永新主编,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8.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篇八

“绿色生态医院”是党组织近年打造特色服务的主要抓手,并融入到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中。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别开生面的形式,组织医务人员、病人、孕产妇和儿童亲身体验,提高该院的竞争软实力。活动要求是:“人人参与,开拓思维,积极行动,客观评价”。党组织认真组织医务人员知识培训、上报计划、讨论分析、确定方案、切实推进。整个过程,注重科学方法,鼓励创新,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活动方案。每位医务人员利用自身岗位和院内健教宣传栏、电子宣示屏等,向保健就诊的妇女、儿童及家长宣传健康知识,让大家建立社会责任感与荣誉感,提升整体环境保护意识。

二、主要做法

成立的“绿色生态医院”活动领导小组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组织体系相统一,由院党支部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并设立创建办,具体抓好宣传教育、创建模式、组织管理、督导检查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创建活动全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活动目标确定以后,创建办通过领导小组会、座谈会、职工大会等形式,宣传国家重视环保,“低碳”工作和生活的相关要求,阐明该院融入时代主题,开展“绿色生态医院”服务活动的设想。邀请相关专业人员上门授课,组织观看主题宣教片,让大家了解开展此项工作的时代性和必要性。二是服务活动形式多样。草拟活动实施意见讨论稿,发放到科,征求大家的建议;召开由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专门会议,讨论问题,形成共识,确定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部门人员阶段性工作汇报会,听取中层干部、部分医务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的工作做法、体会和想法;将活动要求、计划安排、阶段性工作公示于“院务公开栏”,让职工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全体中层干部、部分职工到省级妇幼保健院专门学习,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提高活动效果;我根据门诊、病区的不同特色,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橱窗、警示牌、禁烟标记等,内容定期更新。要求医务人员抓住服务对象入院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宣传教育,导医护士为每位前来服务的人员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医生、护士根据不同病人和保健服务对象,发放不同的健教处方和环保知识问答卡,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卫生保健能力,而且提升了环保意识。三是加大环境基础建设。按照该院总体规划,搞好环境美化,在院内种植花木,各科室内摆放盆栽。拆除院内不合理建筑,新砌了长廊,新建假山,安装喷泉,种上植物,放养观赏鱼,全院绿化覆盖率达到65%;重新招标物业公司,24小时循环工作,保持院内外环境整洁卫生;投入200多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用水和污水分管道处理,污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排出;定期对锅炉、厨房等油烟排放设施进行检查,严格控制污水和烟煤排放数值;有效回收利用雨水,努力节约水资源;将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由专人管理,委托专业机构上门回收,避免“二次污染”;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置了废旧电池回收箱;严格按照有关部门规定,规范使用X光机,对放射源进行“围堵”,废液按规定回收,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辐射污染。

三、实际效果

党支部推行的“绿色生态医院”服务活动,成为该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对单位精神文明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是找准了切入点。将富有时代特征的环境保护工作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相结合,通过抓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并利用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用最简短的时间、最精练的语言、最朴实的形式对服务人群进行教育,在有形和无形中宣传了环境保护意识,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以往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都是“上面热、下面冷”,靠组织上的强拉硬推,职工敷衍了事,实际效果不够明显,更别提一般公众了。开展“绿色生态医院”活动,抓住了主题、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生活,让医务人员从“幕后”走向“前台”,使他们从工作中的一个“点”,参与到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并且带动了广大服务对象共同提高。三是丰富了创建工作形式。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此种方式喜闻乐见。过去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自我封闭,体内循环,闭门造车,形式上只是开大会、念文件、听讲座、读报纸、整资料,职工对此已无兴趣。党支部通过“绿色生态医院”服务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挂钩,让大家掌握了许多环保知识,避免了保健医疗服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把相关知识传授给服务对象,形成整体环保意识,这是文明单位创建的升华,体现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从“枯燥”转向“趣味”,得到了职工和公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工作体会

9.创建文明生态集镇工作举措 篇九

为贯彻落实今年县委提出的“进位赶超”要求,吴山乡结合创建文明生态集镇工作,紧紧咬住争创全市首届生态文明集镇这一目标,举全乡之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拓展领域、夯实基础、美化环境、打造亮点,着力把吴山集镇建设成为文明集镇、精品集镇、生态集镇。一是高起点规划,提高集镇品位。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按规划建设集镇,按照“两区两线”发展蓝图继续拉大集镇框架。

二是高标准建设,推进创建活动。2011年重点打造五柳湖周边区域,重点做好吴山中学、吴山信用社的搬迁、集贸市场后期招商、锡矿生活区美化亮化,采取优惠措施鼓励机关、商业网点、居民落户集镇,进一步健全完善卫生保洁等各项制度,提高集镇居民文明意识。

三是高效能管理,发展各项事业。按照今年县委、县政府今年考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抓好集镇治安、公共卫生、镇容镇貌、集市环境、镇域经济、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工作。

10.创建文明卫生校园 篇十

——主题班会

活动背景:最近是手足口病、水痘、腹泻的多发期,为教育学生

讲究文明卫生、关注环境。开展这次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

“你我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

活动目的:

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文明卫生,关注

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增

强学生“爱我校园,美我校园”的意识,为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出谋献策,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活动重点:

让学生明确“你我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的重要性,让他

们自觉行动起来共创“你我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

活动方法: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演讲,活动与表演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

围中体验“你我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

最近是手足口病、水痘、腹泻的多发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做些

什么呢?你想过吗?

二、文艺表演

小品表演:

《一片纸屑纸》由一名同学随手丢弃的一片纸屑纸引发几个人不

同的表现: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只议论了几句扬长而去,有的把它捡入垃圾桶。

三、由以上小品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影响环保的事例,讨论我们如何“你我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每组2人):

1、无乱石、砖头、纸片、塑料袋无卫生死角。

2、绿化带无垃圾。花草树木无人为破坏(断枝、掉叶等)。

3、玻璃明亮、门窗无灰尘。

4、卫生用具摆放整齐、有条理。

5、地面无杂物、经常保持室内卫生。

6、不能吃零食、瓜子等。

7、不许打闹、骂人、说脏话、打架等不良行为。

8、不允许破坏自己班或者其他班的公共卫生(如:乱扔废纸、冰糕袋、果皮、小棍、小棒、凉飕飕袋等杂物)。

9、、绿色是世界最美的颜色,爱护校园环境、公共设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仍瓜皮果壳、烟头,不随地吐痰,不在教室课桌、墙壁上涂画。

10、我们要杜绝“洋垃圾”入侵,注重利用垃圾,使这些污染物转变成有益之物,为人类造福.11、对开展“你我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的活动,我发出以下倡议:

1、无乱石、砖头、纸片、塑料袋无卫生死角。

2、绿化带无垃圾。花草树木无人为破坏(断枝、掉叶等)。

3、玻璃明亮、门窗无灰尘。

4、卫生用具摆放整齐、有条理。

5、地面无杂物、经常保持室内卫生。

6、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要特别强调:

要爱护校园环境公共设施,养成良好习惯做到不乱仍垃圾,不随地吐痰。

四、班长宣读为迎接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我班修订的共建文明卫生校园倡议: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做到经常与突击相合,对公共场所一天二小扫,一周一大扫。突击与平时相结合,以互比、互学、互超、促进校园保持整洁。

二、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以“卫生为荣,不卫生为耻”的社会风尚,利用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卫生宣传,使学生获得并增进防治疾病的知识,从而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三、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发现各类各种传染病应及早报告、隔离、治疗。

四、经常性强调“饮食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学校需要我们的保护,我们不想生活在充满一个垃圾环境中。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团结就是力量,手拉手,共建文明卫生校园,保卫我们的学校!

五、男女同学朗诵:

(男):原以为你是那么宽广,不在乎带走一片阴凉。

(女):原以为你是那么坚强,没想到你的眼泪有时也在流淌。(合):学校,我们的生活乐园,让我们尽情沐浴你的阳光吧

六、合唱《朋友》

七、班主任总结:

上一篇:医生求职简历的自我评价下一篇:我想变成孙悟空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