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论文

2024-08-24

园林规划论文(精选8篇)

1.园林规划论文 篇一

个人概况

姓 名:

出生年月:1988年11月

毕业院校:上海市园林学校

学 历:中专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园林规划与设计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9月至7月 就读于上海市园林学校

9月至207月 就读于上海市东辽阳中学

9月至207月 就读于上海市凉州路小学

实践经验

11月至206月 于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受理中心就职 文员

月至年11月 于上海市普陀区园林局行道树养护队就职 队员

技能水平

园林绿化工(中级) 能够使用工具对灌木进行修剪,整理草坪以及行道树基本养护;掌握建筑工程预算,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办公自动化,文件处理、整理,

园林规划简历

自我评价

优点:对感兴趣的事情废寝忘食;酷爱运动;具有团队精神,能吃苦、能够胜任体力劳动。

缺点:记性差,容易半途而废,不善于在办公室工作

求职意向

园林行业:养护工等

2.园林规划论文 篇二

1 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 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 (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 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 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 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即在园林建设当中, 模仿自然生态景观, 通过艺术加工, 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是, 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 以植物造景为主, 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2 园林规划设计

(1) 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 还是街道绿化, 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2) 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 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 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 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 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 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 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 能否画龙点睛, 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 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 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 被人们所接受, 景点宜恰到好处, 忌贪多、太杂。

(4) 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 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 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 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 以什么树作主体, 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 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 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 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 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 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 病虫害的交叉性, 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 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 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 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 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 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6) 科学估算园林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 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 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 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 只有低水平维护, 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 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 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 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 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 并非十全十美, 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 应该留有选择余地, 同时尽管原理相同, 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 形式也有差异, 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 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 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 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 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 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 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4 结语

总之, 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 规范其内容, 使其制度化, 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 相互结合, 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 完善设计工作, 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方案的论证对于许多不可知的自然界变化是难以预估的, 所以论证后的规划在实施中也会发生变化, 要加以注意。

摘要:本文主要对生态型园林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所产生效益及应注意的问题, 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凌, 刘志军, 孟南.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 2015, (2) .

3.以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规划研究 篇三

关键词:生态规划;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因此园林工程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园林景观的设计环节在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中至关重要,在设计中应当采用适当的应用方式,结合绿色生态观念,构建环保、低碳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实现“生态规划”的功能性,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生态规划在园林设计中的概述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指的是在运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在宏观的范围内对某个区域进行可持续發展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的制定要符合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对社会环境、人口因素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然后在制定出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方案。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到达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及过度消费使环境资源面临严峻的考验。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进行了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林设计涉及交通、气象等行业,覆盖面广,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形式下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

二、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策略

(一)使用生态物料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使用生态物料。在对绿色植被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时候,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养和养护的方法,以便植物能够很好的进行生长,同时还要注意在植物生长的土壤层中加入一定的量的肥料,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充足。在园林林设计规划过程,其使用的建设材料应该采用可再生性质的,使用资源也要采取可循环利用的,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施工的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而使得园林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化,提高园林设计水平。

(二)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传统的园林设计只偏重美观、整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视,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逐渐加大。所以,园林设计时应该以生态规划理念为基础,构建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有机和谐整体。园林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以及土地条件等,并与人们生活质量目标、生态目标相符,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恰当的植被,使园林规划更加优化。为促进园林景观更加和谐可以使用原有的方式,使园林成本降低,促进园林设计科学性的提高,便于后期养护。园林设计师规划初期应因地制宜,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三)优化园林植被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植被作为其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园林植被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取丰富的植被种类,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自然环境生长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提升设计的效果,将生态规划的理念充分的融入进去,打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所选取的植被种类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生长习性、特点及效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做到植被的合理配置,如在水域周边种植水生的植物,在旱地的周边搭配耐旱的植物,一些喜阴植物种植在较为阴暗的地方等等。总之,要结合园林环境的生态效益,科学的应用周边的空间,合理的进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景观的效果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初期奠定整体的基调,树立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观念,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园林人文空间的设置,努力构建舒适且实用的生态空间,将居民对园林景观的要求充分的考虑进去,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人文性,達到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目的。

(四)促进城市绿化隔离带的建设

为适应经济发展,很多城市在扩建、河岸政治以及道路拓宽中,经常毁坏沿河以及沿路的防护林带,有些地方还会乱砍乱伐或者被用作其他用途,使防护林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因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在城市周围、功能分区交界处,种植大量树木,建立大规模绿化隔离带,以减少污染,促进环境净化。

三、结语

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生态物料,减少能源的消耗,优化园林植被设计,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观念,保护园林生态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资源保护体系,降低植物栽培及养护的成本。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把控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推动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徳智,张博.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16,

07:1-4.

[2]德智,张博.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16,

07:86.

[3]池锐.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

12:35.

4.考研园林规划的原理试题 篇四

考研园林规划的原理试题

概念解释(10题,每题5分)50%

1、人工山水园的四个造园要素和造园的主要四项工作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2、园林建筑在设计方法和技巧有那些?

4、什么叫城市热岛效应?

5、解释绿地的减低噪声作用。

6、风景区规划的主要图纸有那些?

7、解释风景区的分类有那些?

8、绿地的六种类型有那些?

9、道路绿地范围指那些?

10、解释道路分隔岛。

简单回答(5题,每题15分)75%

1、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2、各类游憩绿地的合理容纳量是如何确定的`?

3、行道树的覆盖面积具体计算方法如何?

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5、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

论述题(1题)25%

5.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 篇五

课程编号:

课堂性质:学科核心课 课程学分:2 课内总学时:36 授课方式:课堂讲述(32学时)、课程论文、课堂讨论(2学时)、课程实习(一天,算2学时)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课程。课程旨在介绍风景园林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划原理。首先论述风景园林释义、学科范畴,之后简述中西方(含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史并比较它们的造园艺术,探讨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在此基础上,逐一论述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及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理论,再阐述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城市景观规划原理。

二、课堂内容和学时分配(授课32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 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2学时)第一节 风景园林释义

第二节 风景园林的学科范畴 第三节 风景园林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课程设置介绍

第二章风景园林简史(5.5学时)第一节 风景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三节 西方古典园林 第四节 日本古典园林

第五节近现代国际风景园林发展动态

第三章植物与种植设计(3.5学时)第一节植物的概说 第二节植物的机能

第三节植物种植设计基本方法 第四节植物景观风格的形成要素

第四章场地设计(6学时)第一节场地处理 第二节理水 第三节假山置石 第四节园路园桥

第五章园林建筑(7学时)第一节园林建筑的特点 第二节园林建筑的分类 第三节亭 第四节廊 第五节榭

第六节园林建筑小品

第七节园林建筑空间组合形式

第六章风景园林设计基本方法(4学时)第一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 第二节基地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园林用地规划 第四节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五节设计实例分析

第七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4学时)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类型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第三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第四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编制

三、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郦芷若,朱建华.西方园林[M].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刘庭风.日本小庭园[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高明等.中国古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洪得娟.景观建筑[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王晓俊译.园林设计论坛[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6.园林规划论文 篇六

给15年考西南林大的小伙伴提前参考 1,名词解释20分

比例、居住组团、园林、等高线法、两点透视、公园绿地、亭、公园游人量、极简主义,还一个忘了

2,填空30分和选择题40分略,多看看书中细节,基本能拿

一大半分数,不难

3,简答30分

一点两点透视分类上的区别

高速公路绿地意义

画出两板三带式图

儿童公园设计特点

城市广场文化表达手法

绿地的生态功能(当时做题时没复习到,解答题三道是编的)

4.论述30分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结合身边例子说明

园林规划设计

某观光苗圃会所设计

园内要有六座建筑,分别是两个餐厅,一个办公室,一个厨房,一个宿舍,一个仓库,都给出了具体厘米数。要求:

一张平面。两张剖面,一张效果,一张鸟瞰,植物配置表,说明

7.宜居城市的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篇七

关键词: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宜居城市的概念早期在西方一个国家提出, 是指人们生存的环境在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任务文化环境比较优越, 当然目前人们更向往的是生态环境的优越和交通的便捷等。

1 宜居城市的特性

1.1 整体性

宜居城市注重生态、经济、文化3要素的协调共生, 注重复合型系统的融合性。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是实现宜居城市的物质基础, 人要生存, 既要适应它, 又得改变它, 追求全方位整体实现城市的宜居性。

1.2 地域性

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域性决定了宜居城市的地域特征。不同的社会文化要求宜居城市的建设握住城市文化脉络。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的物质基础, 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求宜居城市的建设要建立在尊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1.3 相对性

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知识结构的人对城市是否宜居的判定标准和感受标准是不相同的, 因此, 宜居城市具有相对性。在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对城市宜居性的要求, 进行有差异性和区域性的规划建设。

1.4 动态性

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要体现持续发展内涵,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看, 一般都经历了自然协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变迁。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时期, 人们的需求不同, 对宜居城市建设侧重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某个时期, 人们觉得城市经济条件好、社会稳定、有秩序就是宜居城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觉得只有经济条件还不够, 自然生态环境也是评价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

2 构成宜居城市的要素

2.1 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美、宜人是宜居城市给人最直接的印象, 也是最直观的标志。宜居城市必须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 同时必须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都必须建立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 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在确保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生态平衡不受影响, 充分发挥自然要素对宜居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打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2.2 文化要素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的内在体现, 能够对地区经济的发展、稳定和团结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 宜居城市的建设要在尊重原有文化沉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了历史文化传统、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当地的建筑风格等, 这些都起到了增强认同感、凝聚力, 提高人们文化品位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城市中的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性文化场所对人们的生活、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3 经济要素

宜居城市的建设依赖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 完善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 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便捷的交通,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提高人们对城市宜居性的认可度。节约型、环保型的经济增长也是宜居城市构建的重要原则。

2.4 社会状况要素

低生活成本 (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生活成本) 是构建宜居城市的前提;治安问题。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建设宜居城市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 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政治环境。政局稳定、社区亲和、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完善等。

3 园林规划设计对建设宜居城市的作用

3.1 宏观方面的作用

园林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防止城市无序蔓延、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控制污染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和城市是一个矛盾体, 需借用园林规划、城市规划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协调。

3.2 中观方面的作用

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为主体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和发展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居住舒适性的根本性需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 实现自然生态的循环平衡, 达到降低灰尘、噪声污染、净化空气、调温调湿的目的。通过园林造景, 丰富城市景色, 增加城市的空间层次。此外, 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还可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展示城市精神面貌。

3.3 微观方面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和景观建设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 没有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的建设就背离了宜居内涵。通过微观层面的园林规划设计, 可使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得到最大发挥。

3.4 在宜居城市构成要素方面的作用

园林作为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形式, 在营建的过程中, 园林艺术要依托城市文化脉络, 从而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城市的文化内涵可通过园林营建表现, 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的归宿;城市经济与园林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由政府出资建设, 好的园林设计效果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持, 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良好的设计效果, 可营造宜居的城市形象,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此落户经商, 带动经济发展;城市园林的建设可满足人们交流的需求, 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场所, 这对陶冶市民情操、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宜居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4.1 宏观层面的规划设计

从宏观层面来讲, 宜居城市环境的系统包括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2个方面。人工环境是指人工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 结合自身的需要而参与营建的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原生态的水体、植物、大气等有机系统, 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宜居城市的建设从宏观层面来规划设计, 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1 建造跨区域, 相联性的绿地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使得城市之间的发展和沟通越来越频繁、便利, 因此, 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构建跨区域性的生态环境, 开发和利用城市间的空地来营建绿化带;保护好城郊的自然景观, 减少对原有生态结构的破坏, 城市景观设计与郊区景观设计相协调、衔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风景林地、河流水域引入到城市的绿化营造中, 实现城市内外生态环境的高度统一,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的宜居建设提供多的生态空间;保护好城郊地带的绿地, 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 如建立水源保护区、动物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大型观赏绿地, 以城郊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4.1.2 做好城郊和城市的绿地规划

将市区和郊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规划, 从整体上来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绿地的整体规划要从符合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出发, 在进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城市生态的保护、城市文化的传承以及城市安全便利方面。

4.1.3 构建依托于城市自然条件的绿色框架

建设宜居城市要从城市原有的自然条件出发, 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法, 合理安排绿地的分布情况以及配置不同的绿地功能。城市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河流湖泊、山地丘陵, 基于自然条件的开发和利用, 建设成绿色走廊, 大块草坪, 将城市的大型观赏性公园、林荫大道等绿色空间和城郊的自然生态景观串联起来, 形成一种衔接自然、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绿色框架。

4.2 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

4.2.1 宜居城市的营造

更多的是通过园林的规划设计来实现的。对城市内部和城郊的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 从而形成合力、完善的城市巨系统, 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的城市园林环境, 宜居城市的中观层面的园林规划设计涉及到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特别是作为开放空间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绿地系统, 在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占重要地位。

4.2.2 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是城市巨系统的自然生产力主体

为城市自然特征的塑造创造了可行性, 是实现各种宜居城市构成要素的载体, 集体承担着各项城市功能, 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城市开放空间要对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进行组织, 从而平衡城市规模与舒适度之间的关系。

4.2.3 城市开放空间指的是除了实体建筑之外的空间

如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等。城市绿地作为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地面积比较大, 分布面也比较广, 在城市自然环境的塑造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城市绿地是各种类型和规模绿化用地所组成的整体, 具有反馈调节机制、优化城市环境、保障系统整体稳定性作用。因此, 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对绿地这部分城市开放空间的优化设计。

4.3 微观层面的规划设计

微观层面的规划设计, 是相关细节的规划设计, 其设计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宜居城市的成败, 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营建, 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微观层面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在中观层面城市开放空间及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在设计规划时, 要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在最优化的基础上, 尽可能不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满足城市审美需求的同时, 又要使城市的文化内涵丰富浓郁。

5 基于宜居城市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和绿地规划

5.1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5.1.1 以“营造自然”为核心

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 要以“营造自然”为核心进行设计, 城市所在自然环境的特征体现城市的特征, 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镇化的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也不断蚕食着周边的自然生态, 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建设宜居城市, 是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体现。宜居城市的建设要恢复原有自然风貌特征, 营造园林城市, 继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 要树立“营造自然”的核心理念, 以城市自然特征为基础, 结合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 建立起以保护、恢复、重建和利用城市自然特征为主的开放空间系统, 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5.1.2 宜居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系统化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是各要素之间相联系的复杂整体, 在建设时要充分处理好各要素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开放空间的功能和效应, 从系统上下、内外、分层、分级来建设;运用系统和整体的理念, 结合城市内外部的结构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 规划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结构, 使城市的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立足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 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要以保护和恢复城市自然特征为目标, 不但要考虑城市建设经济效益, 还需将自然环境、文化要素等与宜居城市的构成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5.2 绿地规划

宜居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合型巨系统, 具有多元特征和动态特征, 决定了宜居城市的结构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绿地规划作为园林规划的重要方面, 在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绿地规划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需要对各类绿地的规模、位置、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使城市发展成为一个集自然、社会、经济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宜居建设。

6 结束语

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的城市环境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宜居城市的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在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打造集园林生态、观赏、经济多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城市, 使人感受城市的舒适、便捷。

参考文献

[1]郑宝成.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J].科技与企业, 2012 (04) :06.

[2]陈迎娜.探讨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 2014 (10) :28.

8.浅论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 篇八

【关键词】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基本理念;生态园林;植物物种选择

1.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基本理念

1.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园林规划设计要达到的目的。“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设计师通过每一种艺术思潮,借鉴了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在园林规划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还要重点考虑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1.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创作,其基础坐落在历史的、文化的、传统的、人文的基座上,否则就不可能成功。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中,中国园林占据一席之地。在园林规划设计上既要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还要以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进行创造设计,以促进既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园林规划设计。

1.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艺术性,古典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现代性。“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还是城市建设的发展,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对那些相对稳定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必须把握住,并能接受新的前卫的设计元素,如新理念、新材料、新手法,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端。对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其形式新颖性很重要,如果没有对未来发展的展现,是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佳品。

1.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所创造的意境美是指通过以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产生的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并唤起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意境美是园林规划设计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美的创造,以空间、文化、寓意所传递出的信息,是现代规划设计中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1.5人性化设计理念

以设计出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理念就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当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时,则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把行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延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1.6生态性设计

生态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促使人们以更为科学的思维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尊重自然发展和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生态原则要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设计, “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

2.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适用原则

2.1建设生态园林

向着人文化、自然化、森林化方向发展是现代生态园林的趋势,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使自然更贴近人。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物种多样性、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植物种群相互协调,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形成一种和谐有序、互惠互利的关系,由低等植物、草本、灌木、乔木、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综合而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发挥了吸碳制氧、调节温湿度、除尘消噪、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2.2园林规划设计

2.2.1园林规划设计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公园绿化、校园环境、厂区绿化,还是住宅小区、城市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应合理选用、科学配置绿植材料。

2.2.2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通过点线面的合理运用及不同植物材料的四季特色的变化,使园林绿化巧夺天工,再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似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有较高的艺术品味。

2.2.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起来,是设计人造景观应注重的事项。历史文化内涵的合理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边环境或其他方面有机协调,以迎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被人们自然接受。

2.2.4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绿化设计中的人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立体绿量、植物多层次配植、水土保持、有害气体、灰尘有效吸收量及生态效益等绿化指标需分短、中、长期认真计算。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绿植是单选草坪还是乔、灌木与草坪相结合,使树林与草坪合理配植、相得益彰。

2.2.5树种选择的论证

以什么树作主体,配植什么树都应考虑物种间的相生相克性。有资料记载,小叶女贞与草坪遭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柏类植物与蔷薇科植物临近锈病严重等。不同植物配植在一起应考虑相互间的影响能力、生长速度、阴阳性,观叶、枝、花、果、树形树态的层次感,病虫害的交叉性,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旱耐湿性等都是树种选配的重要因素。

2.2.6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园林绿化设计方案不同,其建设和维护管理费用亦不相同,很多较好的规划设计方案,却因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费用超过经济预算实力,只能维持低水平养护管理,导致观赏效果不理想,丧失很多应有的功能。所以在设计中既应考虑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要探索设置大众化、低成本、低配置、低维护的绿地。有利于绿化单位以有限的资金达到更好地绿化效果。

2.3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园林设计虽经过充分论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忽视、不当或于实地不符之处,应该留有选择修改的余地。对设计方案及论证应提供给建设单位及设计同行细致研究,吸收合理的意见,对其进行补充、修改、删除,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达到理想效果。

总之,对园林设计论证过程应加强管理,规范内容,使其制度化、合理化,与设计一样受到重视,相互结合,有效地对设计成果形成补充,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

[4]张蕾.对我国传统园林认同危机的再思考[J].中国园林,2006(9):61-63.

上一篇:大班工作计划报告下一篇:电子工程系学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