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的故事

2024-08-31

橡皮的故事(精选12篇)

1.橡皮的故事 篇一

我是一块爱干净的橡皮,全身上下都是少女心满满的粉红色,我和同伴们一直都待在一个大盒子里,等待着主人接我们回家。

一天,一个衣着朴素的小女孩走进了文具店,来到橡皮区,拿起了我,向老板问道:“老板,这个橡皮多少元啊?”“两元。”老板说道,接着小女孩摸了摸裤子里的钱,慢慢地拿出了四个五角给了老板。

到了小女孩家后,她把我放在了破旧的书桌上。我环视一下四周,房间小小的,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小书桌。而且书桌是用一块木板和四个长方形的木条,简单拼接起来的。

这时,小女孩开始写作业了,写到一半时,她把我的衣服拿了下来,我大声吼道:“喂!别来碰我!”她好像没有听到,只是轻轻地拿起我,柔软地用我擦错字,接着又轻轻地帮我穿上衣服,动作是那样轻柔,生怕弄疼了我。做好作业后,她又轻轻地拿起我,自言自语:“你可是我存了好久的钱,才买回来的,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你。”之后的日子里,我被她用得越来越小,可是身体却依旧很干净,不像我的其他同伴,有的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浑身脏兮兮的。

虽然主人很穷,但她一直爱惜着我,我也要一直陪伴着她。

2.橡皮的故事 篇二

有位朋友发给过我一篇海外报道,说是深受刺激。这是个普通小企业主快速成长为巨富的财富故事:一位外国屌丝凭借着小小的橡皮筋创意,打造了让全球青少年迷恋的商业帝国。受到刺激的一个细节是,这个创意来自于2007年的一个中国展会,展会上人潮涌动,很多中国外贸企业主、商人穿梭其中,但是只有罗伯特·克罗克从中受到启发,进而有了橡皮筋创意。

克罗克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小企业主,拥有一家做小批发生意的贸易公司,销售个性T恤衫、狗牌、杯子和硅胶手环,这样的小企业主在美国俯拾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文青,开了一家摇滚俱乐部。他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2007 年一次前往中国拜访客户的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中国期间,他照例会去参观展会。他注意到一种随意伸缩捏成各种造型、可以当手镯佩戴的橡皮筋。这种橡皮筋是日本商人发明的,2002 年起就开始销售,但日本人把它当做一种办公用品在卖,销售一直不温不火。克罗克却受到启发,他感到有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他认为,既然橡皮筋可以随手变成不同造型,孩子们就有可能像玩口袋怪兽卡片那样疯狂地爱上它,进行收集和交换;而没戴的孩子们也会因为不够酷而受到同伴的排斥。

回到美国,克罗克注册了Silly Bandz。他还请设计师对橡皮筋进行了局部改造,使其更适合佩戴。对于一包价值4.95 美元的橡皮筋,他坚信可以将其发展成为年销售额100亿美元的大生意。

2008 年夏天,克罗克启动了官方网站,开始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在Facebook上建立的官方页面吸引了上百万狂热的粉丝,You Tube上发布了2000 多个有关橡皮筋手环不同玩法的视频。Silly Bandz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饰品和玩具,连好莱坞明星们都纷纷戴着出场。

2010 年,这种橡皮筋手环的销售额是一亿美元,2011 年上升到两亿美元,如今还在不断增长。孩子们的时尚观往往是飘忽不定的,为了防止Silly Bandz成为昙花一现的产品,克罗克成立了研发团队,不断延伸产品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以延续时尚潮流的生命力。特别重要的是,以社交媒体形成的庞大营销平台、全球化的生产供应链和完善的销售渠道使这个在小小橡皮筋基础上产生的公司,俨然成了又一个像耐克那样的时尚消费品牌。

那么,Silly Bandz给克罗克这位新晋富豪赚了多少钱呢?据投资机构Needham的玩具业分析师西恩·麦高温估算,克罗克的生产基地放在中国,24 根一包的橡皮筋的生产成本不过几美分。将包装和运输成本计算在内,该玩具的利润率接近75%。

看到这个故事,我脑子里不时地盘旋着这样的问题:那些在会展上的中国外贸企业主,当他们看到了日本企业展台上的产品,除了希望拿到订单,让自己的生产线能开工运转起来,有没有多想到这样的橡皮筋除了作为办公用品,还能够让中国的小孩子为之疯狂呢?

你也许会说,消费市场上的创意,非得要美国人才能干得起来,毕竟他们熟悉终端市场。小小的橡皮筋,没那么简单,需要有着对消费者深刻的理解。这是靠制造起家的中国企业家所不具备的能力。但是我想说的是,小小橡皮筋生意,或者说类似的全价值链商业运营,对克罗克这样的美国企业家和中国小企业主,绝对是机会均等。

对于这种不过分依赖高科技的传统行业,机会很多,关键是眼光和胆识。罗伯特·克罗克的小小橡皮筋商业王国,距离中国企业家并不算太远。我相信早晚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站出来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去占领全球市场。我们不要只满足于做工厂主,不要只会管理流水线,不能再伸手向别人要订单,我们是能够在渠道、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利益,关键是中国企业主需要具备足够的胆识和行动力。

3.从橡皮头开始的故事 篇三

老树精逃命一点也不难,重要的是,他根本就不打算逃命,在这些伤心的日子里,他就躲在小店里,苦苦地寻思,到底,他该怎么办?该做些什么?该找谁帮忙做?

结果,他选中了我。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一次,我见你把一根断了的柳枝插在泥土里,让它长成一棵新树。有一次,我见你走在树林里,你说:‘嗯,树很香,很安静。’有一次,你看见画上的树,你说:‘树真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可是,你到底要做些什么呢?难道,让砍光了的树再长出来不成?”

“你猜对了!你们学校的新课桌新椅子,都是用新砍的树木做的,它们还有生命力,只要我使劲下工夫,还能让它们生根长叶……”

“啊哈!那我们的课堂,不就成树林啦?”我兴奋起来,“不过,我能帮你做什么呢?我可没有什么本事的哦!我还是个小孩。”

“第一,你要让我住在你的桌肚里。第二,你要注意,不让别人发现我。第三,等我快要死的时候,你要帮助新生的小树精。”

老树精要住在桌肚里,是为了有个单独待着的安静地方,好吐气发功,以前,他总是待在树上干这个,现在,我的课桌就是他的树。他真的能让课桌长出叶子来吗?那多好啊!那多好玩啊!可是,老师能让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现在,我总是把书包推挤在桌肚角落里,好多腾点地方给老树精。

我还答应过,他发功的时候,不去打扰。但我耳朵可竖得高,桌肚里的动静一点儿也不放过。老树精发起功来,并不是安安静静的,倒像有个武打高手在桌肚里练习拳脚,踢踢打打、跳上跳下……声音都小小的,结结实实。幸好课桌都是单个的,我们没有同桌。

有时候他静下来,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心里就不踏实起来,好多次想弯腰瞅上一瞅,但又拼命忍住了。

不过,老树精的愿望开始一点一点实现了,我的桌沿上,有一个小芽儿,悄悄冒了出来。一见这个,我的心就踏实了,就更拿定主意不去打扰他。

这天正在上课,好多桌上都出芽了,不得了!老师看到可怎么办?

正紧张,一看,讲桌也绿起来,一棵小芽儿打桌腿冒出来,直往上蹿。它蹿得实在太快了,没多久就超出了桌面,这下,全班人都发现了,语文老师弯下腰来,奇怪地瞪着它。

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瞪直了眼睛看桌子,看了这张又看那张,教室里热闹起来。有的人还伸手去摘小芽儿,我急了,跳起来喊:“不能摘!不能摘!老师说的,要爱护树木!”

这时讲桌的芽儿已经长到老师胸口高了,虽然她还是一脸的不明白,但一听我的话,就赶紧点头:“说得对!说得对!谁也不许摘,要爱护!要爱护!”

我光顾着别处了,突然发现自己桌上又冒出三四个芽儿,没一会儿,它们就长过了头顶,这下我非得站起来不可了。课堂上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我兴奋死了,同学们尽在瞎嚷嚷,乱猜一气,真傻呀。我不由得就把手伸进了桌肚,老树精,老树精,你已经成功啦,出来让大家见见吧!可是,手指头尖锐地痛了一下,老树精狠狠地咬了我一口,叫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我可是要保守秘密的!不能食言!

今天,我们班绿了,从桌面,到桌肚底下、到桌脚、到椅子,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是木头的东西,都发出芽来,长出枝叶来,真像一个苗圃。

今天,老师也变得不像平常那么好骂人了,她说:“虽然这种情况有点儿不像话,但是,在树木丛里上课,对大家的健康有好处,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

一定是绿色和清香让老师心情好起来的,老树精!老树精!你的功劳太大了!该让老师表扬你。

老树精才不在乎谁骂他,谁表扬他哩。他一会儿动、一会儿静,一会儿静、一会儿动,好几天过去了,他根本不露面。

桌椅开始长高了,大家上着课,脚尖够不着地面了,不久,两条腿还吊了起来,桌椅的腿根那儿已经是树的样子了,圆滚滚的,上面有一圈青青的树皮。

就是说,下面,已经生根了?不是吗?水泥地都给撑得鼓起一个个小包,还开始裂缝喽!我紧张地看,又欢喜,又害怕。这样下去,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呢?

“嘭!”什么声音?有人小声尖叫起来。数学老师跑下来一看,原来这位同学脚下的地面不光裂了,而且还给绷飞了一块,树根露了出来。

大家都担心地看着老师,这位老师脾气可大,没那么好讲话,他一定会瞪着眼睛乱叫:“这是谁干的?这是谁干的?”说不定,他还要挨个儿盘问呢,那就糟了!要是他从桌肚里搜出老树精……我伏在桌上慌慌张张对下面说:“喂喂!老树精老树精!情况紧急情况紧急!”

果然,数学老师开始挨桌检查了,越来越多的地面裂了开来,“嘭!嘭……”

他皱着眉头,气呼呼的,“怎么回事?啊?你们真是太捣蛋太捣蛋啦!这还了得!这还了得……”

他骂着查着,就到了我身边:“你怎么趴在桌上?你这个一点也不斯文、好做小动作的姑娘,又在做什么小动作?嗯?快把手从桌肚里拿出来!”

我乖乖地把手拿了出来,手上,是一朵花,大大的、橙黄的,花瓣向四周打开,一朵奇好看奇好看的花,我把它递给了数学老师。全班都发出一声惊叹。

就连我自己也惊呆了,只知道老树精把一样东西塞进我手里,再把我的手往外推。

老师一下欢喜起来,接了花,还说什么:“谢谢!谢谢!小姑娘!这么好看的花,我要把它送给女朋友!”

他又说:“啊!根越长越壮啦!好好好,大家一起来,把碎块块给搬掉扫掉吧!”我们欢呼起来。这当儿,差不多每人脚下都在又裂又响,我们拿出比上课多十倍的劲儿,忙得欢天喜地。

从这以后,只要有老师对课堂长树不满意的,都能收到老树精在桌肚里变出来的花,奇怪,只要他们把花接到手,态度就大变样了。

到后来,这朵花也不用我来交给老师了,它会自己从讲桌上长出来。

我们的桌椅也就长得更欢啦,如今大家都得手脚并用,使出猴儿的能耐,爬上座位去。

再说数学老师,这天他回到讲台,突然发现,讲桌已经跟他一般高了,他只有爬上桌面,晃悠着腿,高坐在那儿讲课,大家全学着他的样儿,使劲晃悠腿。

也许,可以管它们叫桌椅树吧,或者,叫桌椅林。大家参差不齐、高高矮矮地坐在树上,老实说,我们班已经是半拉子树林了。

能证明这儿是树林的还有几只鸟,它们忙不迭地飞进来,像迷路的小孩找到家似的,又伤心又激动地叫着,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搭窝生蛋。我的椅背上就有一个鸟窝。

我悄悄伏下脑袋,向桌肚里报告鸟儿来临的消息。

真想听听老树精喜出望外的回答,可是,等了半天,什么声音也没有。

唉呀!这个小老头儿,他整天待在里头,不会闷坏吗?他不饿吗?也许,他根本不会饿,树精嘛,跟人不一样的……(待续)

没想到,第二天,老树精却主动来找我了。而他的模样,更叫我大吃一惊。

他爬出桌肚,爬到我摊开的书上,他变得更瘦更瘪了,奄奄一息的样子。

为了让我们的课桌椅恢复活力,他用光了身上的能量,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一开始,他说他会死。

老树精在我耳朵里说,他快不行了,要我一定得帮着他种出小树精。

我又惊又慌,又怕给人看见,忙把他从耳朵里拿下来,放进铅笔盒,他拿那双已经开始发绿的三角眼央求地看着我,用手指着窗外。

在教室后面的一小块僻静空地上,老树精像掰干柴似的,一一掰下他的细小的脚趾头,在地上挖十个坑,再一一埋下去。

我趴着仔细看,一会儿他弄好了,爬到我手上,凑着我耳朵,叫我一定要好好看管,给它们浇水……

“这样,就能长出小树精?”

“不光这样……”他上气不接下气,用又哑又弱的老声音说:“……在我出生之前,种我出生的老老树精,让鸟儿天天到近旁来唱歌,我在地下听到好听的歌,就拼命往上长,要看看这么好听的歌是谁唱出来的。我是十个兄弟中最强壮的一个,最后终于长了出来。”

“这么说,你种下十个,并不是每一个都能长成小树精?”

“是啊!所以,才要你用心,特别用心地照管……”

“可我哪儿有本事找小鸟来唱歌啊?”

“其实,只要有好听的歌声就行,你可以找你的伙伴……”

老树精话没说完,就死了,他倒在我手心里,像块一点也不引人注目的老树皮。

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掉在手上,把他浮了起来。一会儿,他像化在了泪水里,不见了。

老树精是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吧?

我心里不再悲伤了,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得做。

不过,要把我的两个好朋友叫齐,每天放学去教室后面唱歌,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她们都弄不明白,干吗非要在那样一个时候,那样一个地方,去唱歌。

我只好自己先大声唱,还说,我的嗓子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谁也比不上我,我把从小到大所有的歌都从脑瓜里搜了出来,还嫌不够,就自已编着唱……

结果,她们一个一个抢着跟我比试歌喉……本来,为了唱歌,我又焦急、又累,还一脑袋盘算,可这样唱着唱着,除了高兴,什么都没有了。

真巴不得唱到天黑,再唱到天亮,我敢保证,我们的歌声越来越好听了,什么事情,只要你使劲做,就会越做越好,就像老树精,使劲用功,让我们班变成了好美好香的树林。

小树精渐渐发芽了,嫩绿的,小小的,一丛一丛,在太阳底下很精神。

我对她们说,歌唱得越多,越好听,这几丛小绿毛就长得越快。已经不用对她们保守秘密了,我们一起,急切等待小树精的出现。

小树精终于出来的时候,真的只有一个,他拱啊拱啊,脑袋出来了,原来那丛尖尖的绿毛毛正是他的头发。

我们又兴奋又失望,原来说好的,要是出来三个小树精,大家一人桌肚里藏一个。

我们把他抢来抢去,小树精护着他的绿毛毛,乱叫乱嚷:“别抢啦别抢啦——我的毛毛掉啦,我的毛毛掉啦……”看他特别疼惜那撮毛毛,我也急了,凶巴巴地让每个人都住手。

小树精眼睛圆鼓鼓,骨碌骨碌穷转,这家伙虽然也只有一点点大,却壮壮实实的,比老树精棒得多,他可不用凑近人耳朵说话,因为他的嗓门足够大。

“好啦好啦!别吵嘴啦!”他拍胸脯,“第一,我要谢谢你们好听的歌,让我有足够的劲儿长出来。第二,我保证,轮流到你们每人桌肚里练功。”

他挺能耐,一下就让我们心服口服,闭上了乱争乱吵的嘴。

他也比老树精活跃多了,在桌肚里没完没了地折腾,折腾累了,就睡得呼呼响。

真怕老师听到什么奇怪的呼噜声,幸好大家的注意力全在桌椅树上,在小树精的努力下,它们越长越快了。

我坐的桌椅树,长得特别快,长啊长啊,长啊长啊,眼看着就要到天花板了。不光后面的人得伸头歪脑避开我这棵大树看黑板,一向低头看我们的老师,今天也要仰着脑袋向我提问了。

当然,即使没长得那么快,其他的桌椅也都高得爬不上了,除非你是个爬树高手。有的人就做了软梯,挂在树丫上,上课下课,爬上爬下。

这天晚上,我特别担心,连觉也睡不着,你想想,明早,要是桌椅都顶在天花板上,那我坐哪儿啊?

做了一夜闪闪烁烁的梦,梦见树都从窗口长了出去,我就坐在窗外树枝上……要是这样,倒也蛮不错嘛。

只是,第二天到校,并没有那么不错的事,我正写着课堂作业,忽听头上“嗵”一声响,脑袋一疼,不好,我撞上天花板了。

我吓得抱着桌腿树干溜下地,太慌张了,把裙子也给划了个大口子。

今天小树精正住在我的桌肚里,这家伙难道就不想想办法吗?我该怎么上课呢?

站在树丛往上看,只见好多同学的脚丫子,他们的脸,都让枝叶给遮了,只听一个个嘻嘻哈哈在上头找我,可找也找不见。

这天,老师允许我爬软梯到别的同学桌椅树上听课。

这样也不错,但我还是放不下心,我那棵桌椅树,难道说,就再也不能上去了吗?

我整天在为这事发愁。

不料,这天到校,天花板上好几个洞洞,地上净是碎砖烂灰,我的桌椅树,还有另外几棵,已经顶穿天花板,上了一层楼。

爬呀爬呀,爬到头,我已经坐在了楼上班级的课堂。

这个班的老师瞪着我们几个刚刚爬上来的学生,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我紧张得要命。

这时就觉得手上轻轻一疼,是小树精,他捏了我一把,递上一朵花。

有了!

楼上老师比我们班老师更喜欢树精变出来的花,还把它插在胸前口袋里,很臭美呀!

而且,你想不到的是,他们班的桌椅也开始发芽了。

它们的根须,从地板洞洞穿下去,悬在我们班头顶,凉凉地伸进有的同学衣领里,叫人好痒痒,要是你不快点弄它出来,它就会长到下面,从你裤腰那儿钻出来,从你裤脚管那儿钻出来……到时候,你就得把衣服脱光才能跑掉,可笑死人啦!

更多的树顶了上来,更多的根须伸了下去……

现在,远远看过来,我们教学楼的门窗都往外溢着树枝树叶,雀鸟乱飞,有的人桌肚里,还住进了松鼠。

小树精可不像老树精,他越忙越来劲,从我们班,到别的班,从我们这个楼,到别的教学楼、办公楼,全校都让他给变了样。

我的桌椅树,如今,已经顶破楼上班级的顶,到楼外的天空下了,多好啊!我看着好大好大的天,盼着别的桌椅树也快快长出来。

就在我的桌椅树穿过房顶的这天晚上,太多的树把教学楼撑碎、撑塌了……

我们的学校,就这样,变成了茂密的树林。后来,大家的课堂就改在树上了。

我们这个样子,真让外人疑心,这学校的学生老师不是要变成鸟了?

我倒是觉得这个主意不坏,好多人在一块儿也讨论过了,要是有一天,真的变成了鸟儿,我们不会后悔的。到时候,软梯也不需要啦!

现在,学校大门口连牌子都不用挂了,因为,它是这一带最好找的地方,你要找它,直奔那最绿、最香、最美的地方就成。

而小树精呢,这阵儿更加有信心了,他还要到校园以外更大的地方,去施展他的法术哪。

临走那天,我很替他担心,现在对树木不怀好意的人那么多,他可别碰上危险啊!

“不怕!我选人的本事不比老树精差,我一定会找到,跟你一样爱树的人,放心吧!”

说完,小树精抓着我的辫子,荡个秋千,在树丛中消失了。

4.橡皮的故事作文 篇四

我是铅笔,哥哥是橡皮,我们都是主人的得力助手。 我身穿浅蓝色的衣服,哥哥身穿黄色的衣服。铅笔对哥哥说:“哥哥,为什么主人用我写错字时,不用我来擦掉错字,非要用你呢?”“因为我是橡皮,能把主人用你写出来的错别字擦掉,而你却不能。”哥哥说,“弟弟你是铅笔,只能陪主人一起练字,我却能把主人用你写出来的错别字擦掉,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独特的本领和一些缺点,我的缺点是不能写字,而你的缺点是不能像我一样帮主人擦掉你写出来的字。既然我们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长处,那我们就一定要好好合作为主人效力哦! 就这样,我和橡皮都成为了主人的得力助手,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简评:如果能把铅笔盒橡皮如何达成合作的过程再写详细一点,就更有看头了。

5.橡皮的故事作文 篇五

那时的我只顾着收藏,只看着它们的外形。是啊,哪个孩子没有迷恋过商店里漂亮的文具呢?蛋糕外形的、五角星的,甚至还有口红外形的、全自动的,令人目不暇接。

突然有一天,我不再喜欢收集花花绿绿的橡皮,突然觉得毫无用处。从那时起,我也发现了橡皮神奇的作用——擦除笔迹,就把它真真正正地当做一种文具,感受它的神奇。当我拿出橡皮时,手上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仿佛它能擦除一切。

班上的一位同学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下课的时候,我不经意地走过他的座位,看他正在写着什么。我问:“你带橡皮了吗?”他说:“为什么要带橡皮呢?”一脸疑惑的样子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橡皮时一个伟大的发明,它的奇妙就在于可以擦除你写字的痕迹,这多么奇妙啊。”我耐心地讲解着。“并不一定啊,”他笑着反驳我,“橡皮确实可以擦除你的笔迹,但是,你一旦用习惯了橡皮,就会总写错字,等到你用钢笔写字时就无法擦除痕迹了。”他缓缓地说着,带着一种难以反驳的语气。我从文具盒中翻出一块橡皮,又说:“那这块钢笔橡皮就可以擦除钢笔的笔迹啊。”他皱了皱眉,经过一番思索,开了口:“是的,人们凡是研究一种笔就一定会想到擦除它的方法,不管是魔笔、橡皮还是摩易擦,这么做只是为了提高销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人生中犯了错误无法擦除,做了错事就无法挽回了。”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来观看本次辩论赛,我再也说不出话来,仿佛多年来坚持的东西忽然化为一团泡影。

那天之后,我渐渐改掉了使用橡皮的习惯。在不断蜕变的人生路上,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笔迹可以擦除,做错的事却无法擦除,所以要尽量减少失误,不要再迷恋于橡皮的奇妙。

6.铅笔和橡皮的故事作文 篇六

铅笔大声嚷道说:“橡皮,你这个丑八怪、大胖子,把我写的字都给擦掉了,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原来他们是在为书写的问题而争吵,铅笔责怪橡皮不分青红皂白擦掉了他辛辛苦苦写下的字。

橡皮听了生气地说:“你还说我是丑八怪,你看看你自己,你把主人的本子画脏了,主人的妈妈本来就叮嘱主人爱护书本,你不但没帮到主人,还给主人增加烦恼,我才不和无用的人玩呢!”这时,铅笔愤怒地说:“你才是给主人增加烦恼呢,你擦出来的那些脏兮兮的东西不也是给主人制造了垃圾吗?”橡皮火冒三丈:“你没有我这么美丽,你全身黑乎乎的,写出来的字又丑,主人都拿不出手,怕其他同学笑话。”铅笔不甘示弱:“才不是,才不是……”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了半个多小时都不休止。这让一旁的桌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便站出来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为什么?”铅笔和橡皮异口同声地说。桌子严肃地说:“因为你们都只看到了别人身上的缺点,而没有发现别人的优点,你们继续这样子的话,你们都只会给主人增加更多的烦恼。”俩人听完,羞愧地低下了头。这一次他们终于明白:只有两个人齐心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7.美国金星大圆叶橡皮树的组培研究 篇七

橡皮树是桑科榕属植物, 在北方为盆栽观赏花卉, 橡皮树因管理粗放, 适应性强, 叶片光亮等优点备受人们喜欢。美国金星大圆叶是中科院筛选的优良橡皮树品种, 其株型美观, 叶椭圆近圆形, 叶片椭圆近圆形, 长6~8cm, 宽5~7cm, 深绿色, 有光泽。托叶红色。适于中小型盆栽, 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对其扩繁推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笔者选择了组培途径批量生产橡皮树脱毒种苗, 满足园艺栽培的大量需求。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来源和培养

实验材料来源于北京中科院种苗, 引进的种苗经过1个月的正常管理, 生长正常后取其生长饱满的嫩茎和芽尖做外植体。

2.2 外植体的处理方法

用刀片采取外植体后先用清水加洗洁精清洗干净, 再用蒸馏水冲洗5遍, 沥干水后用0.1%氯化汞水溶液消毒5min, 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放入无菌室的超净工作台上准备接种。

2.3 培养基的筛选

分化培养基的筛选:选用基本培养基MS+蔗糖40g+琼脂条8g+不同浓度的6-BA+KT+2-4D。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选用基本培养基1/2MS+20g蔗糖+8g克琼脂条+不同浓度的IAA和IBA。

2.4 试验流程

母液的配制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激素) →制培养基→外植体选择处理→消毒→接种→培养→数据汇总→分析讨论。

2.5 实验内容

根据表1和表2的培养基配比进行最佳培养基筛选, 筛选出橡皮树分化和生根的最佳植物激素浓度配比。确定最佳配方后进行增殖继代培养, 继代苗达到一定数量后可进行批量生根培养, 获得栽培种苗。

3 组织培养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增殖培养阶段

通过多次实验数据记录, 通过加权平均分析获得表3, 从表中可见配比5应是最佳培养方案, 即:MS+蔗糖40g/L+琼脂条8g/L+6-BA1.0mg/L+KT0.5mg/L+2-4D0.1mg/L为继代增殖培养基。培养基pH值6.0。

3.2 诱导生根阶段

在生根培养时采用MS (大量元素1/2) +20g蔗糖+8g克琼脂条+不同浓度的IAA和IBA。通过交叉实验 (表4) 获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大量元素+IAA0.5mg/L+IBA0.1-0.2mg/L+蔗糖20g/L+琼脂8g/L, pH值5.8~6.0。

3.2 炼苗与移栽阶段

生根培养基中的小苗根系发育完好, 半数根长达到1.2cm以上时可准备炼苗。将炼苗的试管苗取出, 洗净培养基后移入珍珠岩获蛭石中培养。初期的试管苗比较娇嫩, 一定要注意温度、光照和湿度的调节, 这一时期是成功的关键环节。在珍珠岩 (蛭石) 培养15~20d后, 正式移栽到消毒后的培养基质中进行栽培管理。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的实验对比, 筛选出了最佳橡皮树分化的培养基配方是:MS+2.4-D0.1mg/L+6-BA1.0mg/L+KT0.5mg/L+蔗糖40g/L+琼脂条8g/L。pH值为5.8~6.0。培养室温度18~25°的条件下30d可继代一次, 平均每瓶可继代5瓶以上。最佳生根的培养基配方是:1/2MS大量元素+IAA0.5mg/L+IBA0.1~0.2mg/L+蔗糖20g/L+琼脂8g/L。pH值5.8~6.0。

铁盐的配制:在配制铁盐时一定注意水浴加热慢慢融化螯合。

最佳培养流程: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制作 (包括培养基的pH值调试) 、培养基消毒 (消毒后稳定12h以后接种最好) 接种室用紫外线消毒20min以上, 接种前20min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风机, 需接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放入缓冲间, 然后在培养室内进行分化 (生根) 培养。

炼苗:组培苗的炼苗方式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式, 先打开培养器皿的封口膜, 几小时后用镊子小心取出植株用清水清洗干净根部的培养基, 再用蛭石或珍珠盐在栽植育苗盘内, 喷水后在实验室内稳定3~4d, 然后放入温室内炼苗 (不能暴晒) , 两周后脱毒苗生长正常, 可以入消毒后的培养土中正常养护。成活率在95%以上。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对生根培养基进行回收利用。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经过脱毒的橡皮树繁殖速度快, 根系发达, 抗性强, 植株整齐, 株型美观, 长势旺盛, 且易形成批量生产, 生根苗当年生长量在15cm左右, 两年就能成为商品出售。

摘要:研究了橡皮树的组织培养流程及技术要点, 进行了最佳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通过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最佳培养基和快繁技术。

关键词:橡皮树,组培,培养基配方,快繁

参考文献

[1]陶秀冬, 李康, 杨秀文, 等.橡皮树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1996 (6) .

8.失踪的橡皮 篇八

一周前,爱丽的橡皮不翼而飞了,大家都热心的帮她寻找着……

“奇怪!怎么找不到呢?”赛多利斯小声的嘟囔道。

不料,被正在散步中的SDK听到了,“嘿,赛多利斯!”SDK站在赛多利斯身后吓唬他道。

“哦!天呐!你可吓死我了!”赛多利斯回头看是SDK后说道。

“快说!你自己偷偷的在这里做什么!”SDK吓唬道。

赛多利斯不放心道“我说了你可别告诉别人啊?”

“放心!我肯定不和比人说!”SDK保证道。

“我刚才在卫生间偷听到‘欧文’对‘安诺’说那块橡皮被他藏在了这棵向日葵茎对着一米远的土里”赛多利斯小声地说道“奇怪,我都挖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挖到呢?”

“哈哈,既然这边没有,那就去另一边肯定能挖到了!”SDK自信的说道。赛多利斯半信半疑的去另一边挖着,突然他抬起头惊喜道“哦!天呐SDK你快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橡皮会在另一边的!”说罢他举起了橡皮。

只见SDK扬起了嘴角说:“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而这后院只有早晚能见到太阳,既然不在那边,那就一定是在相反的另一边喽。”

9.铅笔和橡皮的故事作文 篇九

这天下午,李刚回到家,做好了写作文的准备,却又拿起橡皮玩了起来。这让铅笔更讨厌橡皮了,它决定开始行动了。

它从笔盒里跳出来,又跳到李刚的手边,李刚想起作业,动笔开始写起来。铅笔开始行动了,乱写一气。不一会儿就错字连篇,没办法,李刚只好取出心爱的橡皮来擦。接下来的几天,铅笔一直这样,把橡皮弄的非常痛苦。

一天晚上,橡皮找到铅笔,对它说“铅笔,我们为什么要闹成这样?”铅笔看了看满身橡皮屑的橡皮,得意地说“怎么样,主人不是喜欢你吗?我想干嘛就干嘛,与你不相干!”橡皮听了,一言不发,走了。

后几天,铅笔仍然故意出错。看着伤痕累累的橡皮,得意极了!

一天,橡皮又找到铅笔,对它说“我已经快不行了,咳咳,我走之前,给你介绍一位朋友”。说完,从身后拿出一面镜子,镜子里有支又短又旧的铅笔。“这是谁呀?”铅笔惊奇的问,“这就是你呀,”橡皮说,“你在伤害我的同时,也伤害了你自己呀!”

10.铅笔和橡皮的童话故事 篇十

有一天,一只小鸟对转笔刀说:“你去跟铅笔和橡皮比赛才艺,看谁的作用最大!”转笔刀说:“好呀!”说完,转笔刀一溜烟地跑走了。跑着跑着,突然,转笔刀发现了铅笔和橡皮,它们正在说悄悄话呢!这时,转笔刀说:“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作用最大吧!”“好啊!”铅笔和橡皮异口同声地说:“一定是我的用处最大!”“谁先来?”转笔刀说。铅笔壮着胆子说:“我先来!我可以让小朋友拿着我写许多字。”“如果铅笔写错了,只有我可以改!”橡皮抢着说。“别吵了!”转笔刀说,“其实我的作用最大,如果铅笔断了,只有我可以把它变尖。”

它们都觉得自己的作用最大,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我们去问问书吧!”“好!”

书说:“你们的作用都很大,都有优点和缺点!”

11.粉红色的橡皮 篇十一

我讨厌爹的呼噜声。粉红色的橡皮几次就要跳过来了,但呼噜声吓得它又缩回去。我火热的目光鼓励着粉红色的橡皮。“别怕,那呼噜声不值得害怕。”我对它说,“我爹喝酒了,睡着了,我爹一喝酒就睡得很沉。你跳过来,就像我课堂上丢小纸团给张小水那样,一刹那,就一刹那,我爹是发现不了的。跳呀,趁现在我爹还睡着,你快跳呀!”

粉红色的橡皮终于壮着胆子就要跳过来,可呼噜声却突然停下了。真见鬼,那声音响着时希望它停下,现在真的停下了,却更怕人。我赶紧闭上眼,装睡。

爹咂几下嘴巴,翻个身,呼噜声又起。

我的心还在怦怦跳。我才相信语文老师骂我无用是正确的。不是吗?我明明晓得爹是睡着的,可就是不敢伸出手。现在,粉红色的橡皮反而来鼓励我:“你的同桌张天浩不是有一块他小姨从合肥买的绿橡皮吗?你看,那绿颜色多难看呀,可每天都有那么多同学围着他,想要摸一摸——班长张冬生保证摸一下以后迟到也不记他名字了,学习委员张腊梅发誓摸一下作业以后就第一个给他抄……你看看你看看,你要是有了粉红色的我,全班同学都会追着求你的,就连常打你屁股的数学老师也会见你就笑的!”

“对!张天浩太小气,星期三我只摸一下他的绿橡皮,他就对我胸窝来两拳;班长张冬生太傲气,星期四我只迟到半分钟就罚我站:学习委员张腊梅太娇气,星期五只抄她一个答案就报告老师:劳动委员张春来太不够义气,每次扫地都叫我扫最多;还有小组长张大头,更不是东西……”我想着,“嘿嘿,看你们明天还不都屁颠儿屁颠儿地求我,想摸一下我粉红色的橡皮才怪呢!哼,妄想!统统给我滚一边儿去!对了,可以给漂亮的李水莲摸一下,班里只有她对我最好。”

粉红色的橡皮见我的手还是在兜里一个劲儿地发抖,就叹口气说:“你真没用,你不要再想这些了。你快,快伸手呀,没事的,就伸这一回,以后不伸就没事了。”

我咬着牙,决定这回一定把手伸出去!我的手已经从兜里抽出了一半……

就听爹的呼噜声问我:“你想好了吗?想好让粉红色的橡皮进你兜里了吗?”

我说:“就这一回,爹,以后保证不这样了。”

“一回就能做吗?李阿姨相信我们才让我们在她的小店里午睡的。李阿姨要是知道那粉红色的橡皮到你兜里了,我们以后怎么见人?”

“爹,这儿这么多橡皮,就少了这一块,李阿姨不会晓得的。”

“就算李阿姨不晓得吧,可你爹我晓得啊!晓得那块粉红色的橡皮到你兜里了,你以后还能说是我儿子吗?”

“你别吓唬我了!我晓得你根本就不晓得粉红色的橡皮在我兜里。”我努力给自己壮胆,“你睡着了,你打呼噜就说明你睡着了,你睡着了就什么都不晓得了。”

“就算你爹我不晓得吧,可你自己呢?你自己不晓得吗?你自己不晓得那块粉红色的橡皮是怎么到你兜里的吗?”爹的呼噜声很气愤,“你看着我,对我说,大声对我说,那块橡皮是怎么到你兜里的?”呼噜声突然变了调,“偷……偷……小偷!”

我出了一身汗,一把抓住爹的裤带,大叫:“爹,爹,别睡了,快!快带我回家!”

12.橡皮的故事 篇十二

战后的西方世界进入到一个怀疑的时代。在法国, 人们已经厌倦了萨特和加缪的“介入”和“反抗”, “行而上的烦恼”和“荒谬的生存状态”这样词句也不能再激起任何人的兴趣。在现象学和科学主义等现当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 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学形成了对传统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进行彻底否定的新型的反传统文学——“反文学”。

作为新小说派的领军人物, 罗伯·格里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把“反文学”的创作技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小说创作的形式上, 他大胆革新, 利用新的叙事技巧打破传统的时空观, 使人物形象模糊化、扁平化, 在构建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将其肢解。在小说的内容和意义上, 他运用戏仿、设谜、元虚构等手法打破传统深度神话, 使小说的意义仅仅指向自身, 既不反映或介入现实世界, 也不给人的心灵以任何的安慰。

《橡皮》出版于1953年, 是罗伯·格里耶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作者沿着普鲁斯特、卡夫卡和福克纳等先驱们的足迹, 对自批判现实主义以来的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彻底的革新。但罗伯·格里耶的雄心显然并不止于此。他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由古希腊先哲们创建, 并经数千年得以巩固下来的深度神话。这一深度神话的实质就是二元对立, 而格里耶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一系列的二元对立, 从而抹去人类感情投射在事物上的痕迹, 还世界以本来的面目。“在两两相反的字词的组合中取消它们的对立:本质——形式, 客观性——主观性, 意义——荒诞, 结构——解构, 回忆——在场, 想象——现实, 等等。”[1]237在《橡皮》中, 作者铲除深度神话的意图随处可见。首先, 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古典悲剧和现代侦探小说中的众多元素, 可以看成是对这两种体裁的揉杂。但这些借用的元素是以一种变了形的方式复现出来的,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重复原作的意义, 而是为了消解和颠覆它。其次, 小说中主要人物都受到某些重复形象 (想象的或现实的) 的纠缠, 这些反复出现的事物或意象如鬼魂缠身, 折磨着作品中的人物, 引诱着读者进行心理分析或主题分析。由于观察者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或观察者主观状态的不同, 这些形象每次重复出现都势必与前面的描述有所不同, 它们的意义在构建的同时也被消解了。

2、对侦探小说的戏仿

《橡皮》在出版之初曾被术评家称为侦探小说。这种评价在今天看来显然不值一嗮, 但却或多或少道出了它与侦探小说的血缘关系, 或者说作者有意地利用了现代侦探小说这个“旧瓶”来装自己的“新酒”。从情节上来看, 《橡皮》的故事还是比较完整的。密探瓦拉斯受命来到某个外省的小城市调查一起政治谋杀案。然而受害人杜邦教授其实并没有死, 他放出烟雾, 谎称死亡以保全性命。最后, 瓦拉斯和杜邦在后者的书房里遭遇, 双方都误认为对方是杀手而展开了枪战。侦探最终将受害人误杀。

构成侦探小说的基本元素在这里一应俱全:恐怖组织的谋杀, 杀手, 受害人, 侦探, 嫌疑犯, 证人, 跟踪调查, 推理演绎, 悬疑, 突变, 逆转等。然而, 这些元素都是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正是罗伯·格里耶偏爱的、惯于使用的“一个文学的变种”。

2.1 对侦探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颠覆

侦探小说的人物设置一般为“侦探——案犯——第三人”。侦探和案犯的关系是一种二元对立。侦探智、仁、勇、善, 代表着光明和正义。案犯的设计一般变数比较大, 有的阴冷刻毒, 有的残暴嚣张, 但都必须具有可以与侦探相抗衡的智慧和力量。第三人是与案情相关的受害人或知情者, 对情节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橡皮》中, 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并不合格的侦探。他本来是没有机会进入调查局的, 因为面试的时候他的额头面积比规定的差一平方厘米。他来到这个小城调查案件也不是为了打击邪恶、伸张正义, 而是为了站稳脚跟, 得到上司的认可。在调查案件的二十四小时中, 瓦拉斯的行动乏善可陈:不停地穿行于小城的街道中, 每碰到商店就要进去买一块橡皮, 儿时的回忆时常沉渣泛起, 思绪总是受到他人语言的牵引……最关键的是他没有拨开迷雾揭示真相的智慧和魄力, 数次和杀手擦肩而过而没能认出对方, 分辨不出证人所提供的信息里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杀手格利纳蒂矮小、猥琐、“有点寒碜”, “面带病容”, 神经过敏, 时常产生幻觉。正是由于他的失误而导致暗杀计划失败。经典侦探小说主要是以靠侦探与案犯斗智斗勇来推动剧情、吸引读者。案犯设迷, 提出挑战;侦探解谜, 最终技高一筹, 战胜对手。对抗的双方智慧越高, 设谜解密的技巧越是高超, 剧情就越是吸引人。很显然, 《橡皮》中的侦探和杀手都不具备这种智慧。

2.2 对侦探小说叙事逻辑和内在因果关系的颠覆

经典侦探小说的叙事一般是逆流而上的, 先有现象 (案件) , 然后侦探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推理来导出其源头 (犯罪过程和犯罪动机) , 最后所有的线索汇聚到一点, 谜底揭开, 真相大白。这样的叙事顺序是为了设置悬念, 让读者和主人公 (侦探) 一道享受一步步解谜的快感。因为悬念和谜题是侦探小说的生命线, 悬念和谜题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小说的可读性。而《橡皮》中的叙事却是顺流而下的, 侦探的调查是因, 受害人的最后死亡是果。这里面没有悬念, 作者也没有设谜。杀手格利纳蒂一开始就走上前台, 其暗杀过程也丝毫不漏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开局是经典侦探小说的大忌。因为“侦探——案犯——受害人”这个三角关系大部分时候都是应该隐蔽的, 其最终揭示意味着真相大白, 故事将尽。“由于文本总是要叙述真相, 但真相的揭示必使故事进入尾声, 为使叙述进行下去, 必须隐匿真相。”[2]3

由于瓦拉斯对案件的调查最终导致了杜邦教授的死亡, 所以可以说调查案件的过程就是作案的过程, 这样就进入了一个因果倒错的怪圈。瓦拉斯的调查行为最终指向他自身, 调查活动使他从无知 (清白) 到知 (罪孽) , 最终真相大白的时刻也是他犯下罪孽的时刻。“罪孽引出罪孽。侦探瓦拉斯处心积虑寻找罪犯, 自身却与罪犯同貌。”[3]在这“多出的”二十四小时之中, 侦探瓦拉斯与杀手格利纳蒂互相追踪, 至少有两次是近在咫尺, 但“同貌人……双方在对立视野中均始终缺失”。[2]2瓦拉斯是不可能抓到这个杀手的, 他苦苦寻找的罪犯其实是“昨天晚上”的自己, 最终破案/作案的时刻也是他与“昨天晚上”的自己相重叠的时刻。这样, 不但侦探 (正义) 与罪犯 (邪恶) 的区别被消解了, 连今天与昨天的界限被抹去了, “只有一种时态, 那就是现在时”。[1]128在这永恒的现在时中, 一切对过去事件的追踪 (调查案件) 都将直接导致该事件的发生 (案情发生) 。我们所熟悉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在这里不适用, 因为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世界是绝对“现实主义”的, 剔除了所有人类感情或理性的世界。

瓦拉斯费尽精力要寻找杀人凶手, 最后却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杜邦教授诈死以期逃过劫难却因此丧命, 他在一张白纸上未写完的一句话正好一语成谶:“无法避免……”。整个故事似乎回归到古典悲剧永恒的主题:命运。作者在这篇作品中是想要重复这一主题吗?

3、对古典悲剧的颠覆

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文学和文化不涸的源泉。它不光在形式上影响着后来出现的各种文学形式, 更是将悲剧精神和悲剧意识深深地扎入人们的心中, 使之成为人存在的方式, 成为人类“命运”的一部分。“苦难, 失败, 孤独, 有罪, 疯狂, 我们生存中的这些事故, 就是人们想让我们当作拯救的最好保障而欢迎的东西。”[1]125

3.1 对古典悲剧从形式上进行颠覆

“时间, 自己决定一切, 不由你做主, 它就已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橡皮》在扉页上引用了索福克勒斯的名言, 给小说渲染了一丝悲怆的气氛。作品由五个章节加上一个序幕和一个尾声构成。五个章节可以与古典悲剧的五幕对等, 而序幕和尾声则对应开幕和谢幕。每个章节由五至七个场景构成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 似乎以备导演和演员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架构。除此之外, 作者还时不时地对灯光和音效给出提示。“一只手下意思地把场上的布景一一摆好。等一切就绪, 灯光就亮起来了……” (p4) “音乐伴奏的乐声继续不断地响着……在乐池里, 乐队继续起劲地演奏着。” (p18) 然而正当读者进入状态, 准备欣赏一出戏剧的时候, 叙述者这时突然跳了出来打破这一氛围, 将读者重新拉回到现实。“演员一句台词念到半中间, 就突然停住……对这个每天晚上都要扮演的角色, 他记得很清楚, 可是今天, 他拒绝演下去了。” (p18) 伴奏的音乐还在继续响着, 可是演员却拒绝演下去了, 作者/导演就这样借演员之手拆了古典悲剧的台。

3.2 对古典悲剧从内容上进行颠覆

《橡皮》不仅在形式上故意模仿古典悲剧, 在内容上也似乎处处指向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普斯王》。瓦拉斯从小就被父亲遗弃, 在他的记忆里曾和母亲一起来过这座小城寻找他的生父, 而受害人杜邦教授恰好有一个失散的私生子。从瓦拉斯来到这个城市起, 他就不断地受到一些意象的纠缠, 而这些意象都一致地指向那个古老的故事:杜邦教授别墅的楼梯间反映弑君主题的画, 小孩牵着盲人老者的雕像, 酒鬼反复念叨的那个斯芬克斯之谜, 街道两旁的窗帘上讲叙牧羊人为弃婴哺乳的故事, 运河上的残渣构成斯芬克斯的形象, 文具店里正在描绘忒拜废墟的艺术家前面放着的布景却是杜邦别墅的照片……

小说中的细节似乎处处都在暗示着这是一个关于弑父的古老神话。然而, 作者却是以一种“降格”了的方式来再现这些神话元素的。杀手格利纳蒂在运河上看到的“有头、颈子、胸膛、前爪、还有一条大尾巴拖在狮身后面”的怪兽是由“散开的面包碎片, 两个瓶塞, 一小截发黑的头发, 再加上一点橘子皮做嘴巴”这样构成的。而酒鬼的那个直到小说第五章才完整说出来的斯芬克斯之谜也完全变了样, 显得荒诞不经:什么动物早上瞎了眼睛, 中午淫母, 晚上弑父?斯芬克斯之谜指涉的是答谜者不可逆转的命运。而瓦拉斯只不过是早上迷路, 中午与杜邦教授的前妻谈话并产生了一些色情的幻想, 晚上杀死了恐怖集团暗杀的对象杜邦教授。这些被酒鬼/先知说成瞎眼睛、淫母、弑父, 显然是夸大其词。何况瓦拉斯到底是不是杜邦的私生子谁也无法知道, 作者没有给出足够的说明, 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此进行补充

3.3 对古典悲剧从深层结构上进行颠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悲剧总是模仿比今天的人好的人”[5]古典悲剧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刻画人 (英雄) 的主体意识与命运相碰撞时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俄底普斯虽然性格上有缺陷——这也直接促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但他始终是按照着自己的主体意识在行动。表面上看来, 俄底普斯是失败了, 没能避免弑父淫母的悲剧, 他的个人意志似乎被命运的车轮碾碎了。但是, 俄底普斯并没有屈从于命运的摆布, 从离开科林托斯到追查真凶到最后自我流放, 这些都是他独立意志的体现。他刺瞎双眼和自我放逐并不是向命运低头, 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人格不可侮辱, 这就像是在那些作弄他命运的天神们的脸上打了响亮的一记耳光。

和其他神话英雄的故事一样, 俄底普斯的故事所讲叙的也是英雄从自我认识到自我升华的过程。这类英雄的故事有相对固定的一套模式:开始时秩序被打破 (瘟疫发生, 怪兽出现, 战争开始) , 然后英雄挑战自我并逐步认识自我 (寻找真相, 屠龙, 参战) , 最后秩序回归, 英雄得到升华 (受人景仰或成为神) 。《橡皮》从情节结构上故意指涉这套模式:暗杀发生 (秩序打破) ——侦探瓦拉斯展开调查 (挑战、认识自我) ——秩序回归 (真相大白) ——瓦拉斯得到解脱 (升华) 。但在这里, 这个模式是被扭曲了的。作者并没有打算让主人公在调查活动中认识自我。“命运”曾多次给他“提示”:酒鬼的谜语、反映收养弃婴故事的窗帘、描叙忒拜废墟的写生作品……, 但瓦拉斯对这些都不屑一顾。作者似乎想通过英雄的无动于衷反过来戏弄那些自以为将人类命运玩弄于股掌的众神。而英雄最后的升华阶段也显得不伦不类:瓦拉斯在幻觉中与杜邦的前妻/伊娥卡斯忒道别时不再受对方笑声的诱惑。其实, 整个故事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受害人尸体失踪 (秩序打破) ——尸体回收 (秩序回归) 。在这套模式中, 侦探的调查行为成为累赘, “命运”并没有捉弄人 (尸体回收, 书中人物各得其所) , 英雄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可以完全忽略。

4、对重复形象的意义的消解

《橡皮》中对某些物体或虚构的形象的描述往往多次重复:对那块不可能买到的橡皮的描述多达五次, 杜邦别墅楼梯间反映弑君主体的画重复三次, 描述收养弃婴故事的窗帘和瓦拉斯儿时记忆中的破船各重复两次……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 重复出现的物体或意象总是蕴涵着深意, 它们是进入作品中虚构世界的“钥匙”。而在《橡皮》中, 作者无意创造一个有别于我们现实世界的虚构世界, 而那些因找到这些“钥匙”而自以为已窥门径的读者马上就会发现上当受骗, 这些“钥匙”仍是现实世界里的一堆破铜烂铁, 并不是另一世界遗留于此的信物。

4.1 用“橡皮”来“抹擦”的意义

在这部小说中, 主人公五次进入商店或文具店购买橡皮 (两次购买未果) , 还有一次是对警察局长桌子上的橡皮的描述。叙述者/主人公不厌其烦地对橡皮的外观、质地、光泽等物理性质进行描绘, 直白、累赘、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这种橡皮既轻又柔软, 脆而易碎, 用力压下不会变形, 只会变成粉末;这种橡皮不费劲就可以切开, 而且剖面光亮平滑, 像螺蛳壳一样。” (p136) 这种详细的、纯客观的、赤裸裸的描述并没有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这块想象中的橡皮。相反, 读者只能感觉到被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难以消化的东西所淹没。这正是作者想要得到的效果:以“零度”描述来抹平事物的深度。“形式和体积上的精确, 细巧和细节越是积累, 物体就越是丢失它的深度。”[1]149

在谋杀案中演对手戏的侦探瓦拉斯和杀手格利纳蒂似乎都有购买奇怪物品的嗜好。前者购买橡皮, 后者购买明信片 (上面印着的风景正是受害人杜邦的别墅) 。前面已经提到过, 瓦拉斯和格利纳蒂可以看成一体两貌, 而橡皮和明信片似乎也指向同一个主题。由于这块橡皮“中间两个字母‘di’还可以看得出来;前后大概至少还各有两个字母”, 所以美国学者Bruce Morrissette认为该橡皮的牌子应该是“Oedipe” (俄底普斯) 。而以杜邦别墅 (“犯罪案件的房子”) 作为风景的明信片也指向俄底普斯的故事。文具店里写生的艺术家正是以这张风景为摹本来描绘忒拜的废墟的, 而且画面给人“一种惊人的实感, 尽管画的和复印的风景完全是两回事”。 (p135) 如果说画意味一种“构建”的话, 那么橡皮就代表着一种“解构”。格利纳蒂 (瓦拉斯的另一面) 力图“构建”这起谋杀, 瓦拉斯则试图用橡皮“抹去”其罪证。而作者一手用画来“构建”小说的情节故事, 另一手则用橡皮来“抹擦”小说的若干要素。

4.2 用多声部描绘来离散事物的意义

在《橡皮》中, 叙述者故意将自己藏身于几个主要人物后面, 以他们的角度去描述事物, 不偏不倚, 冷静客观, 不作评论。这样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法官的法庭, 当事人各执一词, “真相”扑朔迷离, 案情永远置于迷雾之中。

除了杜邦教授自己, 每个进入 (或在想象中进入) 他别墅的人物 (杀手格利纳蒂、侦探瓦拉斯和杜邦的代理人马尔萨) 都对楼梯间的那幅画作了一番描述。格利纳蒂的描述侧重于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在楼梯第十六级的墙上, 挂着一副小型的油画, 高度正好齐到人的眼睛。” (p19) “镜框是木头的, 雕花描金。整幅看来是想当古老的作品。”此时他虽然是受命来暗杀杜邦的, 但是委托人已经打点好了一切, “每一个行动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只要按照写下来的, 一句句照本宣读, 上帝的旨意就可实现”。 (p17) 所以他此刻仍可以好整以暇地仔细欣赏这幅“富有浪漫气派”的“暴风雨之夜的风景”。瓦拉斯第一次进入杜邦别墅的时候是在白天, 但是没有注意到这幅画, 而且侦缉员的报告里也没有提及, 似乎这幅“暴风雨之夜”的风景画只有在凶案发生前才能看到。瓦拉斯第二次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幅画。他的描述有一部分与格利纳蒂的是相同的:“一座倒塌的荒塔下, 横卧着两个人”。但是侦探的描述侧重于画的细节。“一个穿着皇袍, 皇冠在他身旁的草丛里闪闪发光;另一个是平民。” (p252) 瓦拉斯/俄底普斯注意到“皇袍”和“皇冠”并不是偶然的, 因为中午在和杜邦前妻/伊娥卡斯忒见面时就已经在脑海中将弑父/弑君的场景预演了一遍, 而且酒鬼的斯芬克斯之谜已经为他预言了“晚上弑父”。所以在瓦拉斯的眼中, 这幅画里“画的是一个恶梦似的夜晚”, 丝毫没有格利纳蒂所感觉到的“浪漫气派”。这幅画以三个人物各不相同的视角来进行描述, 而叙述者不加任何评论, 所以读者不可能得到关于这幅画的“永恒的客观真理”。“真理”在主体间性之间被离散, 而事物的意义则在一堆杂乱无章的现象中间被边缘化。“我们周围世界的意义, 只能是部分的, 暂时的, 甚至是矛盾的, 始终是有异议的。”[1]211

5、结语

虽然罗伯·格里耶声称要彻底地铲除深度神话, 但是同时又不得不利用它, 即利用读者的惯性思维 (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的、道德教化的等等) 故意将其引入歧路。因此, 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深度神话所“污染”的读者。读者受“污染”的程度越高, 与作者的互动程度也就越高。很显然, 一个对西方文学和文化传统毫无了解的读者是无法深入理解《橡皮》这样的新小说的。这个试图消灭前人痕迹的“弑君者”自己有时也会感觉到自己行为的悖谬:“作家本身, 尽管他有独立的意愿, 却置身于一种精神文明中, 一种文学环境中, 而它们只能是过去的文明和文化。他无法一朝一夕就摆脱他所依赖的这一传统。甚至有时候, 他最想与之斗争的那些因素, 似乎会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精彩发挥, 而本来, 他原本是想与这些要素决裂的。”[1]82

参考文献

[1]、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快照集M。余中先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

[2]、周小娟:叙述的圈套J。海南:海南大学学报, 2004 (4) 。

[3]、杨龙:时间罪孽及其它J。重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5) :2。

[4]、罗伯·格里耶著:橡皮Z。林青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上一篇:酒店培训教案下一篇:微商朋友圈推广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