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旅游开发现状(共8篇)
1.三亚旅游开发现状 篇一
贵定县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贺万荣
(贵州省贵定师范学校,贵州省贵定县,邮编:551300)
内容提要: 本文从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这一目标出发,具体分析了贵定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气候条件、旅游特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贵定旅游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提出加快贵定旅游业发展的五点基本措施。
关键词:
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贵定县 贵定县概况
贵定县位于贵阳以东黔南腹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059/——107021/,北纬20005/——26046/之间。全县面积1631.1km2,东西宽38km,南北长76km,贵定地处贵州省的交通要冲,是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与东部地区相联系的重要通道。黔桂、湘黔铁路和株六复线在此交汇,距贵阳60公里,距龙洞堡机场58公里。区内人口27.3万,县城人口8万,少数民族人口占48.24%。
2贵定旅游资源优势
2.1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贵定地处贵阳以东黔中腹地,区内有湘黔、黔桂、株六复线等铁路干线从县城经过,现正在改造和黔桂铁路贵州段从贵定昌明镇经过。有320、321国道和两条省道从境内通过,贵新高速公路也从贵定县城经过,从县城驱车到达贵阳只需一小时,到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都匀市也仅需一个小时。贵定已形成一个由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与东部地区联系重要通道,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是进入滇、川、渝、黔旅游的主要入口。为游客进入贵定旅游奠定了基础,也是贵定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条件,2.2 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贵定位于贵高原东部,地处苗岭北坡,苗岭山脉中段横跨县境南部,平均海拔1000——1300米。区内谷岭相间,群山林立,自然资源景观丰富。海拔1961米的黔南最高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蓬山就位于贵定、都匀与麻江的交界处,其主峰及天池在贵定县境内。斗蓬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着原始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神秘探奇性。主要景观有:原始森林,莽莽苍苍,规模宏大;天池宝鉴,生于项峰,婉若明镜,如临仙境,应是稀世国宝;瞒天幽径,迂回曲折;绝岩峭壁,刀削斧劈;怪谷野花,称为“六月雪”,十分壮丽。斗蓬杜鹃,品种繁多,别具一格;宝石寨古树参天,浓荫密布,巧石怪木,一路花瀑;
风景秀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漂流区,上起贵定盘江镇,下至贵定洛北河镇,漂流全程18公里,惊浪、险滩、急流、幽谷相间其中,有黔中第一漂之称。河水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放舟河上,顺流漂下,置身山水之间,幽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小花溪——音寨民族风情村,春天有满山遍野的洁白如雪的李花,浓香阵阵的金黄的油菜花,“金海雪山”的别样风景,伴着孱孱流水,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心情;慢慢品味纯朴的民族歌舞,再来上几样农家小菜,不失为为都市人休闲放松的绝妙去处。此外,还有闻名遐迩的云雾茶山,山中有湖,湖外环山,山上是满山遍野的茶园;鼎耳山天然竹院;杨家寨神秘莫测的梦幻景观等;燕子洞、牟珠洞、穿心洞等岩溶洞穴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阳宝山,明清时期与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并称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曾有宏大的寺庙建筑群,现今遗址尚存,山上尚有江南罕见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百余座;有贵定城内的城隍庙古建筑群;吴三桂皇城堡;有各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如贵定苖族的长衫龙芦笙舞,曾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节”和“2004西部十二省(市区)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有关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探戈”; 定东民族风情跑马场;云雾湖民族风情度假村;还有苗族服饰、刺绣;布依族山歌等。此外在岩下乡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人工养殖基地。
2.3气候宜人——旅游休闲好去处
贵定地处中低纬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气温32摄氏度,最低气温-4摄氏度,年均温14.9摄氏度。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131mm。无霜期长,达295天。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旅游舒适度高,非常适合休闲旅游。
2.4具有地方特色旅游土特产品
贵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县境内有除汉族外,主要还有布依族和苗族,约占全县人口的一半。除此之外还有水族、壮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商品方面,贵定有远近闻名的盘江狗肉,是前来贵定旅游游客首选食品;还有久负胜名的贵定云雾贡茶,历来为上贡朝廷的贡品;此外还有贵定特产野百合粉、薇菜、盘江和音寨的酥李等都是游客自己享用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理想礼物。
3贵定县旅游开发现状
3.1旅游资源级别低,贵定县的旅游旅游比较丰富,但旅游资源整体水平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在贵定境内,目前只有斗蓬山是级别最高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且现在尚在开发中。还有贵定洛北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阳宝山),除此之外,其他的景区级别较低,资源的非凡性不突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较弱,从而导致旅游客源市场较小。区内景区相对比较孤立,景区之间在地理空间上相距较远,在旅游线路设计时重复较多。从旅游业布局方案来看,贵定旅游属于混合型旅游业,介于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
3.2景点交通通达性差
贵定境内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但这些干线公路和铁路主要集中于贵定中部,呈东西向分布,在贵定境内线路较短。县内旅游交通线路主要为县道,级别较低,路面质量低劣,通过能力弱,导致从县城内到各景区极不方便。比如,贵定到洛北河景区距离不远,但路面坑坑洼洼,汽车向扭秧歌一般巅簸在山间小道上,对游客来说就是一次心理考验;贵定到斗蓬山到现在还没有一条较为平整的公路,需要游览斗蓬山的游客多选择从都匀出发。通往县境内各地的交通车辆班次相对较少,尤其直达旅游景点的车辆少,导致景区与县城间的联系减弱。由于旅游交通的限制,使得贵定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
3.3接待能力不强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旅游宾馆的数量少,档次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的住宿需求。贵定现有环岛酒店、星辰酒店、贵定宾馆、阳光宾馆、飞龙酒店、贵储招待所等少数几家宾馆和一些家庭旅社。宾馆档次总体偏低,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有限。二是旅游交通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接待用车数量少,级别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旅游接待车辆,使游客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三、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导游人员,现有导游人员景区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知识水平、文化修养还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四是景点开发程度不高,景点环境容量较小。
3.4旅游客源市场较小
由于贵定旅游资源的级别低,集群状况不佳,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省外、国外游客的吸引力更小,所以贵定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以黔南、黔东南和贵阳地区为主,以近距离的短期短线旅游为主。省外游客到贵定的较少。导致贵定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贵定县旅游开发措施分析
4.1加强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贵定旅游要加在对外宣传力度,动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宣传贵定,推销贵定。让外界最大限度地知道贵定了解贵定,从而产生深入了解贵定的冲动和欲望,形成旅游动机。同时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投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意识,树立贵定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4.2加快贵定交通运输的发展
旅游地的通达性往往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交通通达性差的地区,旅游经济距离长,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也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黄果树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在八十年代末在全省率先建设贵黄高等级公路,进入21世纪又重修贵黄高速公路,目的就是要带动黄果树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应放在首位。尤其是从县城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要优先得到投资和建设。
4.3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力度
贵定旅游资源相对级别较低,因此应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下功夫。在对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开发的基础上,也可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要加强对斗蓬山的综合开发;要对洛北河景区进行大范围绿化,提高漂流途中的观赏性;要加强对贵定特产——云雾贡茶的开发,除把它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外,也可把茶山茶园、茶叶生产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开发,让游客亲自体验采茶,做茶到品茶整个生产的乐趣。在人文旅游景观方面,要对县域内的文物古迹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完善,使之恢复历史原貌;要深入挖掘各人文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提高其艺术品位,重点放大其特异之处;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要加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品的开发,做到物美价廉,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收藏价值。
4.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环境卫生建设
贵定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城市环境卫生差,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在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内开展旅游活动;二是旅游活动要体现生态特征,在享受自然的美的同时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贵定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与林业部门协同作战,在全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尤其是对旅游景区景点绿化。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卫生建设,减少境内的大气环境、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尤其要加强穿城而过的麦溪河的治理,要使它成为县城内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贵定县城的名片。
4.5全面规划,正确定位
贵定旅游部门应对贵定旅游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景发展目标做出全面而详实的规划,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同时要对旅游客源市场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使旅游业各部门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如针对不同级别的客源市场,对旅游宾馆档次的要求会有所差别。
5.结论与讨论
贵定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贵州旅游区位上有承接南北东西的桥梁作用。贵定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应充分发挥贵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内部综合治理力度,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深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发展个性化旅游,提高旅游服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扩大旅游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吴若丁 《可爱的家乡——贵定》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张广海等《旅游管理综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
3、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三亚旅游开发现状 篇二
关键词:南京,传统节日,节日旅游
南京的节日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南京市即开始节日旅游的开发, 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但仍有诸多传统节日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利用。本文立足南京节日旅游现状,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以期能丰富南京旅游市场, 促进南京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南京节日旅游发展概况
节日旅游有是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节日旅游是指以节日文化为吸引物、节俗活动为体验对象的一切旅游活动;狭义的节日旅游则表现为某个旅游节庆活动, 大量的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 聚集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和相对集中的区域里, 参加内容多样、主题鲜明的公众性节庆文化活动, 具有人口、时间、空间和内容相对集中的特点。当前国内的节日旅游主要指后者。
南京节日旅游开发起步较早, 自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重建秦淮河风光带以来, “秦淮灯会”便作为大型的旅游节庆吸引了无数游人, 迄今已举办了24届;90年代南京市政府又在东郊梅花山举办“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业已成功举办了15届;近十年来, 南京节日旅游发展更为迅速, 经笔者汇总统计, 历年来举办的大大小小、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旅游节庆大约有50多场, 如表1所示:
这些旅游节庆在举办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1) 从参与程度看, 旅游者从本市到区域, 从全国到国际, 涉及面很广, 汇集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游客, 营造出浓墨重彩的节日氛围; (2) 从旅游节庆的持续时间看, 长短不一, 最少的仅一天, 如撞钟活动, 多的长达数十天, 如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春牛首”文化旅游节、江心洲葡萄节、“秋栖霞”红枫艺术节等; (3) 从旅游者的参与方式看, 有观光游览式、休闲度假式、商业购物式和参予体验式等多种活动, 这些旅游活动大多具有民众喜爱并乐于参与的节日文化元素, 如庙会活动、特色饮食、民间艺术等, 具有较强的互动气息, 吸引城乡居民举家出游, 活跃了整个南京旅游市场; (4) 从旅游节庆的依托对象看, 有传统节日和现代节庆, 其中依托于传统节日或习俗的旅游节庆大约有十多个, 如:迎新春撞钟祈福活动、金陵灯会、南京妈祖文化旅游节等。
其中, 尤以秦淮灯会和国际梅花节举办最为成功, 不仅让人在喜庆愉悦的节庆环境中品味、感受与传扬南京地域文化, 而且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也在节日旅游开发方面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借鉴:
1、节日旅游主题设计抓住了地域文化特色。
旅游节庆的成功不仅是被赋予了鲜明的节日文化主题, 更在于它们与南京地域文化的充分结合, 秦淮六朝名胜和东郊明代遗产是南京独有的文化景观, 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者或怀旧、或求新、或猎奇的文化心理。例如元宵观灯本是汉民族共有的节日活动, 然秦淮灯会不同于一般的灯会而能够独竖一帜, 就在于它以夫子庙为背景, 以秦淮河为纽带, 一桥一景, 一景一典, 将南京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荟萃的人文胜迹连结成整体, 让旅游者在桨声灯影之中, 引发无限遐思。
本表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江苏省旅游局、南京市旅游局和城市调察记录。
2、旅游活动策划突出了节日旅游的参与性。
节日文化是一种活态的文化, 以节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最具魅力的不在于活动项目本身, 而在置身其间, 陶醉并融入于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 从而感受蕴含其中的某种文化。因此这些节庆在举办时精心设计了旅游者喜爱并乐于参与的节日文化元素, 如花车巡游、文艺演出、社区汇演、竞技游戏、摄影大赛、特色饮食、土特产品展销等, 成功地把当地人的生活情趣融入节庆之中, 不仅吸引了外地旅游者的积极参与, 体验到了不同的风土民情, 而且也形成了倾城出动、举市欢腾的节日氛围。
3、尽力消除节日旅游的消极影响。
节日旅游因其人群的高度聚集极易带来城市交通拥堵、景区容量饱和等问题, 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出行和休闲生活;而当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是节日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果当地人不喜欢, 其消极情绪会波及游客, 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南京市在这些旅游节庆的组织中, 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消除旅游节庆带来的消极影响, 梅花节期间, 组委会提前通报景区容量、活动安排、交通状况、天气预报以及花情预报等诸多资讯, 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和电子屏等诸多媒体上及时发布, 使民众随时随地都能掌握最新动态以安排自己的赏梅行程;交通部门一方面科学规划景区小交通与市内大交通的衔接, 在东郊梅花山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以保证大小交通的顺畅, 另一方面增开赏梅公交专线, 既方便游客, 也缓解了景区停车压力。
二、南京节日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除了汉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之外, 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有着地方独有的节日节庆活动。按节历排列, 南京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财神日、人日、元宵节 (秦淮灯会) 、狮子岭庙会、正月十六 (游百病日) 、立春、春社日、春龙节、张王诞、花朝节、观音诞、上巳节、花台会、妈祖诞、泰山庙会、寒食节、清明节、浴佛节、蒋王庙庙会、立夏、夏至、端午节、关帝诞、荷花节、天贶节、老郎会、七夕节、中元节、地藏会、立秋、中秋节、重阳节、菊花节、十一月十五、冬至节、腊八节、灶王节、除夕等, 共39个。这些传统节日 (除却已经彻底消失的关帝诞、老郎会和地藏会) 不仅是南京民俗的重要载体, 也是南京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
不过, “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旅游资源”。有的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 有的则不能。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 取决于 (1) 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2) 可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正效益; (3) 能为特定时期旅游行业所操作。“传统节日”要转化为“旅游资源”亦然。
节日文化的丰富性是吸引力产生的根本, 公众聚会 (参与或集会) 的广泛性程度则是产生效益的前提;因此, 以“节日文化的丰富性”、“公众聚会的广泛性”为二维坐标, 根据节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可将南京传统节日划分为四类, 如下图:
秋、腊八节、灶王节
1、一类资源:
节日文化丰富, 公众参与或集会程度高的传统节日。这类节日共13个, 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丰富, 表达了人们祈福、团圆、平安、健康等诸多美好愿望, 吸引了民众的广泛参与, 群众或是走出家门投入自然, 或是参与群体集会活动。从旅游学角度审视, 这些传统节日中包含有现代旅游因子, 春节庙会、初七登高、十五赏灯、立春日东郊迎春、村田跳唱、上巳节临水禊饮、清明节郊外踏青、端午节龙舟竞渡、中秋节水中赏月、重阳节登高赏菊等节俗活动, 其旅游资源价值极高, 可以直接转化为旅游资源, 值得开发。
2、二类资源:
节日文化专一, 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传统节日。这类节日有7个, 文化内涵专一, 主要体现为祈福和娱乐, 既为业缘团体所喜爱, 也受到民众的欢迎, 公众参与程度较高。从旅游开发来看, 这类传统节日的旅游资源价值较高, 狮子岭庙会、“正月十六踏太平”和“十一月十五半边月”都是南京独有的民间习俗, 地方特色极为突出;花神庙会、玄武观荷赏菊也一直是南京传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的节日习俗。“半边月”属天文奇观, 虽然依赖天气现象, 但在下半年, 气候比较恒定, 加上现在天气预测水平, 还是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因此可以在丰富节日活动项目的基础上, 进行节日旅游开发。
3、三类资源:
节日文化丰富, 公众集会程度较低的传统节日。这类节日有3个, 包括七夕、冬至和除夕, 以家庭为主要活动形式, 公共集会程度低, 传统节俗内容丰富。但传承到今天, 除了除夕之外, 七夕和冬至其传统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 七夕节从“乞巧节”、“女儿节”演变成“情人节”, 冬至节俗中原有的敬长尊师之风已泯然不见。这是应注意发掘与保护的原生的文化内涵。从旅游学的角度审视, 提升公众的开放式参与, 可增强节日旅游的吸引力。
4、四类资源:
节日文化单调, 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的传统节日。这类节日有13个, 或为节气, 或以祭祀、纪念为主, 文化内涵较为单调, 除了观音诞、浴佛节、中元节和腊八节有信众到寺庙参与活动外, 其他节日活动多是分散到户进行, 表现出家庭节庆活动的封闭性特征, 对旅游开发而言, 难度较大。
综上可知, 南京可供旅游开发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一、二类资源达到20个, 三、四类资源中可供开发的也有若干个, 如七夕、除夕、观音诞、浴佛节和腊八节等。必须指出, 当前已开发的约只有总量的40%, 还有60%未得到开发, 尤其是各类庙会和人日、上巳、中秋等本身具有游乐因素的节日, 以及“正月十六爬城头”、“十一月十五观半月”这类独具地方特色的游艺民俗的缺位, 不得不说是一大缺憾。
三、南京传统节日旅游开发设想
鉴于南京传统节日旅游开发广度不足, 在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前提下, 笔者对南京传统节日旅游的开发, 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守住传统根基, 创新开发。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 节俗活动的保护方式往往停留在“传统”习俗本身, 强调节俗的“原生态”, 而忽略了现代人的时代需求。在民俗学的研究视角下, “时异俗易”是传统节日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 因此, 保护传统节日更注意结合当代社会节日的存在形态和演变脉络, 深入挖掘节日自身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在创新的同时, 守住传统的根基, 自觉传承。传统节日旅游开发的目的之一, 即是为了传统民俗的传承, 使其能够重新融入民众的当代生活之中, 从而复兴传统节日。因此, 在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中, 应遵循创新原则, 适应时代发展, 营造节俗活力, 使其既能体现节日文化的传承, 又能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
以七夕为例, 七夕节日旅游开发, 可以有多种创新: (1) 针对女性市场, 以“乞巧节”为主题开发专项旅游产品, 举办各类“乞巧”及女红活动, 如传统穿针、漂针游戏, 现代刺绣、编织等技艺, 进行参与性旅游活动; (2) 针对学生市场, 抓住“女儿节”属性, 结合少女成年礼仪仪式, 提供仪容、仪表等方面的咨询与辅导, 举行专题旅游节庆; (3) 针对青年市场, 应对“情人节”的主题, 结合俱乐部形式, 为青年男女举办婚恋交友旅游活动项目; (4) 针对大众市场, 结合《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昆曲艺术, 开发诸如“七月七日长生殿———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之旅”等旅游线路产品。
2、强化节日仪式, 特色开发。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化的节目和约定俗成的规矩, “节日的生命力不是在于其传统的悠久, 也不是在于其传说的丰富, 而是在于其节日的仪式可以被保存, 并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信仰中。” (1) 当节日没有了仪式, 就无法负载它的文化内涵, 也就失去了文化意义, 而蜕变成单纯的时间符号。
当前传统节日的式微, 关键在于传统仪式的遗忘。因此南京在传统节日旅游的开发中, 一方面要重视传统节日仪式的再现, 突出节日旅游活动的主题, 如:正月十六组织爬城头“游百病, 踏太平”, 七夕节布置乞巧场景、组织女红竞技, 中秋节组织拜月活动, 以及各种庙会强化祭祀仪式, 等等;另一方面应注意传统节日仪式与现代旅游节庆的结合, 组织专人对活动程序和形式进行精心策划, 如:国际梅花节期间可以安排立春日打春、鞭春的迎春仪式, 踏青文化旅游节上可以结合上巳临水祓禊和清明节上坟祭祖的传统习俗, 在水边组织开幕仪式或在雨花台景区举行公祭仪式, 等等。通过旅游活动的参与, 既让民众自然记住和执行那些能够承载传统节日文化的仪式, 也让游人体验到南京传统节日旅游的特色所在。
3、构建文化空间, 整合开发。
南京尚未开发的传统节日较多, 但没有必要将每个传统节日都以旅游节庆的形式进行开发。可以通过节日文化空间的构建, 进行传统节日旅游的整合性开发, 既起到加固文化记忆的节日保护作用, 也达到了增强吸引力、聚集人流的旅游开发目的。
(1) 在民间自发形成的文化环境基础上, 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再进行旅游策划, 如溧水蒲塘桥和高淳桠溪镇祠山庙会、高淳薛城花台会等。这一类旅游开发是以传统节日为核心, 开展民俗体验与观光游览相结合的旅游活动, 在开发中可以尝试民俗村落模式, 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传统风俗等具有特定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因素在原生地加以保存, 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 使其成为“活的文化”而一直保留。
(2) 以传统民俗为主题, 结合地方资源特色, 通过旅游节庆的定期举办, “将原有相对松散的节日习俗移植到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里去展示”。 (2) 或根据时间规律, 将临近的传统节日习俗整合在一起, 如上巳临水祓禊的节俗可融入“春牛首”踏青文化旅游节中, 人日和游百病日的节俗可以与秦淮灯会、狮子岭庙会等相融合;或根据空间分布, 以传统节日为主, 融合邻近地域的现代旅游节庆重新打造, 如将老山森林节、汤泉温泉节等旅游节庆移植到泰山庙会期间, 集中地域资源优势, 丰富节庆内容, 打造江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旅游节庆;或根据节俗性质, 将同类节俗整合在一起以强化节俗内涵, 如将花神节与荷花节或菊花节联合在一处, 或在玄武湖景区突出赏花主题, 或在花神庙花卉市场突出业界交流、市场交易主旨。
(3) 以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场域, 结合民俗旅游线路的开发, 对民众进行传统节日 (尤其是渐被淡忘的传统节日) 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如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等。在这一类的旅游开发中, 博物馆不仅是文化空间的客观载体, 是收藏、展示节俗文物, 传承民间技艺的场所, 而且也是节日旅游开发的主体, 利用自身资源, 主动开发旅游活动项目, 使节俗文化重新回归到民众生活中间。
参考文献
[1]冉昆玉, 董金权.传统节日文化生存发展策略——写在传统节日法定化之后[J].青海民族研究, 2009, (2) :116.
[2]范勇, 张建世.中国年节文化[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8:56-57.
[3]李龙吟.文化空间与民俗仪式[A].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7:234.
[4]乾羽.假日化只是复兴传统节日第一步[EB/OL].http://news.sina.com.cn/pl/2007-11-11/085514280696.shtml.
[5]关昕.文化空间构建与传统节日保护[J].文化学刊, 2009, (5) :55-56.
3.博物馆旅游现状及其开发构想 篇三
摘 要 博物館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西是历史文化发达的省份,怎样使江西的文化更好的向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江西本土的文化,江西省博物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博物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旅游业更好的传播文化,以及提出一些博物馆旅游开发的构想。
关键词 博物馆 旅游现状 开发构想
博物馆是一个地方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在此人们可以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雨。历史的遗迹凝聚在博物馆中,通过精美的展览和一件件陈列的文物,透过这些斑驳的痕迹,我们可以去追寻历史的时光。游览博物馆、感受博物馆是我们再次审视和回溯历史、提高人文素养、进行科普宣传和艺术熏陶的一种最好的人文途径和机会。江西是历史文化深厚的省份,江西省博物馆对江西文化的传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博物馆传播本地文化的重要性,来分析江西省博物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出一些江西省博物馆旅游开发的构想。
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从某种角度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博物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最广泛、最全面地保藏着人类活动和自然发展的真实物证,并把它永久地流传给后人。博物馆为适应世界潮流,迎接新世纪挑战,担负起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不同于学校,是社会上广大的成员。从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盲人、残疾人,从团体观众到外国旅游者,博物馆的大门都为他们敞开着。博物馆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的石器到高科技产物等,都可以在博物馆里得到反映。博物馆是人们用最短的时间,概览旅行目的地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的绝佳方式,游览一个地区的博物馆不仅让外地游客迅速了解到当地旅游景区的特征,如游览江西博物馆,不仅可以使游客了解江西的红色革命文化、客家的生活状况、江西的瓷器生产情况等,也掌握了不在计划之内的景区情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能亲临其它地方的遗憾。正如近些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之旅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中的最佳选择之一。虽然博物馆的追逐者通常是对历史文化知识本来就有着浓厚兴趣、人文素质较高的人,但也对一般的百姓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提升个人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对国力日升的中国而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一情形下,江西省博物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二、江西省博物馆目前旅游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江西伴随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的繁荣,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现今,江西省自然、历史、艺术、民俗、遗址、军事、经济、科技、宗教等各门类的博物馆以及生态博物馆和生态文化村镇的相继建成,共同组成了江西文化创新特色的博物馆旅游风景线。本文仅对江西省博物馆进行论述,从总体上看,江西省博物馆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展厅进行了新的装修,展板的更新与时俱进,外地的藏品经常在博物馆进行展览,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等。但是江西省博物馆在旅游开发方面,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旅游者的行程中,博物馆甚至不在旅游的日程安排里。江西省博物馆旅游开发存在着一些问题:
1.陈列和展出形式单一
目前江西省博物馆藏品展示吸引力不够强。博物馆在设计陈列和展览主题时,可能没有及时考虑和调查观众的需求和意见。如江西省博物馆的历史馆和革命馆展厅只是对藏品进行简单的陈列,游客的活动方式大多是埋头参观,程序单调、乏味;缺少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动态陈列;缺少游客的参与交融和娱乐性项目。展厅的展示主题内容过于专业化,陈列形式上大多以静态陈列为主。除自然馆中的恐龙世界,很少融入声、光、电、影等技术。另外,博物馆的展品轮换较慢,如陶瓷陈列室中几年的展览内容几乎一样,无法吸引回头客。伴随着旅游消费个性化和多元化时代的来临,单一的观光模式己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博物馆的旅游本应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够得以最大体现。
2.观念认识不足
人们一直认为博物馆是以“不追求赢利的文化机构”,如果和商业联系起来,就玷污这块圣地。很多人也对博物馆发展旅游存有疑虑,认为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不宜从事以盈利性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会影响其社会效益的发挥,从而对发展旅游缺乏动力。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前会长阿尔法•科纳雷曾在其一篇文章中谈到:“传统博物馆与我们现在关注的东西不再和谐一致;它在僵化我们的文化,使许多展品面临死亡,而且使其丧失了浸透着人类精神的精华部分”。如果物品没有很好的利用和传播文化,那它们就失去了价值。由此可见,博物馆的情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应该走出传统经营管理的模式,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展馆设计缺少人性化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现代博物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以文化学习为目的的范畴,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了人们休闲出游方式之一,提升博物馆的人性化程度关乎我们享受文化设施的品质。江西省博物馆为游客提供的休息活动场所较少,没有像很多国家和发达地区那样为游客提供衣帽间、休息室、自动取款机、咖啡店、商店、儿童区等便利之地,这必然减少游客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而且展品大都是被封闭到橱窗中,很多藏品不能被游客多角度观看。
4.与旅游部门联系较少
很多人认为博物馆是事业型单位,旅游企业是赢利型单位,两者没有什么联系,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亦很少合作。况且江西省博物馆已经实行免票,相关的收费服务项目较少,旅行社的收益更得不到保证,因而除非是游客指定要参观,否则旅行社一般都不愿带游客入博物馆参观,从而形成了博物馆与旅游企业互不干扰的态势。应该看到,博物馆是非赢利单位,如仅靠国家拨款是解决不了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因此适当的增加收益也是必要的。国外的许多博物馆都采纳了商业模式来产生充足的收入,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博物馆商店不够专业
博物馆商店是指设在博物馆里,以出售博物馆纪念品或称文化商品为主的商店。博物馆商店是满足人们收藏需求的重要途径、宣传博物馆的重要窗口、以文养文的重要手段。江西省博物馆没有专门的店面作为文物商店,只是在历史馆的一楼设一个柜台,里面的商品较少,并且大多价钱较高,让普通大众负担不起,反应江西省博物馆特色展品较少,很难激起游客把它们带回家的欲望。
三、江西省博物馆旅游开发构想
江西省博物馆旅游价值较高,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的旅游开发利用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为了使江西博物馆旅游得到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利用,博物馆要重新审视近些年来自身的发展状况,善于借鉴国外和我国发达地区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寻求更新、更好的出路。针对江西省博物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简单的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增加多样的展示手法
一般的旅游者有别于博物馆的专业参观者,他们没有很强的求知欲,也不像专业研究人士有着强烈的目的性。这些旅游者到博物馆参观的随意性很大,要求的服务也是很多样的。这要求博物馆在为游客服务方面必须更加开放、到位和体贴入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消遣和娱乐,游客所获得的知识应当是在消遣和娱乐中自然得到的。自然馆中的恐龙世界的展示手法仅仅是不够的,如历史馆中江西革命文物陈列中,可运用声、光、电、影技术,展示当年红军抗战的情景,让游客更清楚的了解这段历史。陶瓷陈列室中,可建陶瓷工作室,由专门的人员展示瓷器制作的工序。自然馆中鱼类标本的展示,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鱼在水中游的情景。客家文化陈列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物品,可复原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博物馆也应展示出每年江西省的重大考古发现的模拟现场,如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可通过多媒体或人工模拟来展示出江西古代造纸技术的工艺流程,让人们了解江西考古新发现的同时,也使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2.增加旅游参与性项目
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改变可以增加其他的服务项目。从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外博物馆越来越重视观众的参观体验与休闲经验,不仅在展示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注重服务项目的开发,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延长观众的逗留时间,增强博物馆的旅游吸引力。我国很多博物馆也不例外,如浙江舟山岱山灯塔博物馆,走进中国灯塔博物馆参观,仿佛捧读一本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学书。并且提供了游客参与电子模拟航海过程的场所。浙江海盐博物馆动静结合,不仅展示了古代熬盐锅、盘铁等一批珍贵实物与史料,馆内还现场演示工艺,并为游客作答,雕刻室里为有兴致的游客提供了一展身手场地。江西省博物馆,可通过建立陶艺工作室,让专门制作陶瓷的师傅教授游客如何制作陶瓷,游客亲自制作的陶瓷,可自行掏钱购买,博物馆也可展出游客自己动手制作的陶瓷,游客不仅乐在其中,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加了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客家文化陈列室中,复原人们生活场景的同时,可生产客家的特色食品,让游客融入其中,享受当地特色食品。
3.转变观念
江西省博物馆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博物馆在旅游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应面向观众的需求和旅游偏好,以最大限度吸引游客、最大化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原则,通过详尽的观众调查和市场研究,创建一批题材广泛,主题新颖的艺术、考古、文化、科技博物馆,以适应观众的多样性的需求。例如:南非有钻石博物馆、德国有美容美发博物馆、上海有老枪博物馆等。江西省博物馆里可建专门的陶瓷馆、客家民俗博物馆等富有特色的、展览方式新颖的新型博物馆展厅吸引游客。工作人员应在博物馆网页上,提供讨论版块区,使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在此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直接交流,参观者可以把当时参观的感受和对博物馆的一些意见、建议直接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参观者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建设更符合大众的多类型博物馆。博物馆类型的丰富必将为博物馆旅游带来新的活力,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对于博物馆来说,可持续性发展,勇于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理念必不可少。
4.迎合游客的消费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观众到博物館参观往往带有很强目的性。大多数观众参观博物馆,都希望通过广泛而又特殊的文化体验满足自身的休闲和学习知识的需要,同时使身心轻松愉快。所以,博物馆应该使观众达到:产生欲望、满足好奇,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获得乐趣、愉悦身心。就像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为什么收视率那么高,是因为它们了解观众、研究观众、吸引观众、留住观众、服务观众。从博物馆的经营理念看,应树立主动出击、面向市场、贴近观众的意识。博物馆还要做到“个性化”服务,在博物馆里可设休息室或茶吧、咖啡馆、书店、儿童区等。当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感到劳累、饥饿或口渴时,可到茶吧、咖啡吧休息,专家们也可在此讨论学术问题,在书店选购所需要的书籍。带小孩的游客,可把小孩带到儿童区娱乐,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看护,自己可以放心的在博物馆参观游览。这不仅可以延长游客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更好的促进博物馆收入的增加,以此更好的服务大众,获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5.积极与旅行社合作
江西省博物馆旅游的开展需要加强博物馆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它有利于共同制定适合当地博物馆旅游发展的计划,有利于双方进行信息交流,有利于共同策划博物馆旅游节庆活动。表演研究学者科申布拉特•吉姆布莱特曾说过:“传统与旅游是相互协作的产业,传统将位置转化为目的地,而旅游使它们变为经济上可行的展览。”所以博物馆发展旅游,在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给博物馆带来创收,实现其经济效益。博物馆不但可以借助旅游企业在组团、购票、安排食宿、引导各项旅游活动以及保障旅游行程安全等方面的优势为游客服务,而且可借助旅游部门的力量开发和促销旅游产品,将自己展出的内容、特色等信息及时传递给旅游业,利用旅游业宣传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大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旅游部门将游客的信息传递给博物馆,有利于博物馆根据游客的需求确定和改进自己工作方向。
6.建设博物馆特色商店
江西省博物馆受展陈条件的限制,博物馆极为丰富的馆藏中只能有很少一部分陈列出来。尽管采取轮展换陈的方法来弥补,但由于外地游客反复到江西省博物馆参观的几率很小,许多馆藏精品仍难得一见。另外,由于游客参观博物馆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不可能完全接受博物馆大量的科学文化信息。如果博物馆里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建设专门的博物馆商店,开发博物馆特色文化商品,举办手工艺、美术、文物鉴赏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开发与博物馆主题相符的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如销售封面上绘制精美陶瓷的记事本、江西地方特色瓷器、江西客家人生活小用品等,并且价格让普通大众都能接受,情况就会有所改变。人们可以把蕴涵着博物馆丰富信息的文化商品带回家去,细心品味,永久欣赏。同时,博物馆也可开设网上商店,对于远距离的、不方便来此参观的游客,对所需本博物馆的特色商品,可在网上进行购买。博物馆商店及其开发销售的文化特色商品,营造了一个可以带回家去的“博物馆”,成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补充。博物馆文化商品的销售不仅给游客带来了很多方便,而且也宣传了博物馆自身,起到扩大其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的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博物馆旅游业的兴起,以及传播当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江西省博物馆要跟旅游业结合起来,针对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展品的陈列设计上,采用多样化的陈列手法。增加旅游者参与性项目,迎合游客的消费心理,加强宣传营销力度,转变观念,积极与旅行社合作,并建设博物馆特色和网上商店。这样江西省博物馆更好的传播当地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博物馆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简单看法,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博物馆旅游开发过程中,藏品的安全问题如何应对等。很多的不足之处,望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方木铎.发现博物馆里的历史.哈尔滨出版社.2009.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西安:人文地理. 2004(4):30-32.
[4]A.科纳雷.面向非洲的新型人种学博物馆.博物馆.1983.35:3,146-9.
[5]冯林英.关于博物馆商店的思考.中国博物馆.2003.01:010.
[6][美]珍妮特•马斯汀.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7]林正同.改扩建环境下博物馆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博物馆. 2003.02:017.
[8]科申布拉特•吉姆布莱特.目的地文化:151.
[9]张岚,薛辉.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及开发对策探讨——以上海市为例.旅游经济.2009(1).
[10]张敏.博物馆与旅游.北京:中国博物馆.2004(1):24-28.
[11]崔晓霞.博物馆发展的市场因素分析.文物世界.2005(5):73-75.
4.三亚旅游开发现状 篇四
茶是最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杭州,千百年来西湖龙井一直是杭州除西湖之外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来杭州市政府又提出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发展方向,以图再创杭州茶业进一步的辉煌。而茶业与旅游相结合非常符合杭州的城市定位,更有利于杭州打造休闲之都的品牌。
二、提出问题:杭州茶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科学分析:
(1)杭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而且近年来无论是
茶叶生产还是茶楼业的发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茶产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2)茶叶旅游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
崭新的休闲方式。
(3)所以进行茶旅游业的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分析问题
杭州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茶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茶融入到杭州的角角落落,梅家坞、龙井、虎跑都与茶有着不结之缘,茶与旅游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紧密。研究计划:
将茶旅游业计划开发成一下四种模式:
1、观光型旅游:杭州的观光型茶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西湖这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西湖龙井茶的清香。位于龙井村的龙井山园占地面积130亩,集聚了千年龙井地域文化的精髓,内部环境优美,茶园风光迤逦,还有相传为乾隆御赐的十八棵御茶,所有的这一切都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此外还有西湖新十景之一虎跑梦泉、龙井问茶等。
2、度假休闲游:厌烦了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对度假休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有了茶的加入,休闲的元素变得更加丰富。梅家坞茶村是第一个将茶做为休闲产业来经营的地方,经过政府的合理引导和当地农民几年的经营,今天的梅家坞己发展成杭州人休闲的后花园,去梅家坞喝茶、吃农家饭成了人们的一种时尚。
3、茶文化专题展示旅游: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专题的国家博物馆,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再辅以四周精致的茶园和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的建筑,使其成为杭州的独特一景。
4、茶文化相关的旅游:茶文化是茶叶的生命,杭州的很多景点与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很多的寺庙与茶有着很大的渊源,径山寺便是其中的代表,径山既是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径山寺茶宴还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有了这样的茶文化底蕴,径山这几年迅速上窜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了包括许多日本游客在内的旅游
者。
获取有效数据:
杭州自然地理数据分析:杭州位于北纬30°16’、东经120°12’,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钱塘江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非常适于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加上杭州茶区内多样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造就了杭州茶叶的优良品质。
杭州的经济水平分析:杭州市位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处在各市经济水平的前列,据统计,杭州的2009年人均GDP逼近10000美元,位于全省第一位,经济水平上的雄厚为茶业的开发和管理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根据数据不完全统计:杭州茶业的销量很好,而且价格也是很贵重的,杭州茶业品种众多有:梅家坞、龙井、虎跑等,尤其是龙井属最贵,据分析正宗的老龙井,最便宜每公斤要600元,贵的每公斤就要8000多元。
集成数据的结论:
杭州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杭州茶业旅游业的开发于发展,同时,茶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杭州茶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四、对策探讨
茶业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交叉性行业,它的发展需要当地相应服务业的支撑,得益于杭州旅游城市的性质,在观光型茶业旅游方面,杭州有着比较完善的配套设施,但在休闲、游乐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提高的问题,在茶业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上仍大有潜力。因为我觉得在开发茶业旅游业的同时需要相应的一个探讨。
可以交流起来进行对茶业的重新分析:我们可以从茶旅游业在1、巩固传统旅游项目
2、开发茶叶科技游
3、发展茶文化资源等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五、结语
茶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当地人民的经济水平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其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茶旅游业是一个绿色产业,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标准,更是带动经济,带动茶文化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
5.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保护 篇五
关键字:临沂市旅游资源分类整理开发利用资源效益
Key words
Travel orienta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veling;countermeasure;tourist resource;local characteristics
一、临沂市旅游业优势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
1、交通条件
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2、地理条件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
3、历史条件
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二、临沂的旅游资源分类及其特色简介
1、自然资源
1)、山东地下大峡谷
山东地下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规划占地32平方公里。该景区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漂流
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景观特点一是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洞内常年温度在17/18摄氏度,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接待游客不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旅游区先后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全省重点探险项目,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龙岗省级地质公园”。
2)、蒙山旅游区
蒙山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之一。蒙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楚国老莱子、战国纵横家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亦是养生长寿胜地,空气极佳,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具全国之最,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世界养生长寿圣地”。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云蒙、天蒙和彩蒙四个景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宫、慈宁宫、观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明广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雨王庙、水帘洞、望海楼、云霞洞、百花峪、观峰台、云蒙峰、云蒙湖等。
3)、莒南天佛旅游区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城北,真山、真水、真大佛是其主要特色,天然大佛全长3800米,头枕西南青山,脚抵东北明湖;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钟楼、鼓楼、舍利宝塔等相继建成,气象万千。
莲花湖面积700亩,像一面明镜镶嵌在景区中央。镜台观佛、菱榭晚照、静海慈航、菩提晓月、般若悠然等景观是莲花湖著名景点。九顶莲花山,观音阁,山东麓,山西麓,栗园大观亭、凤凰亭,一线洞天、鳄鱼出水、猿人沉思、金鳌听禅等景点情趣盎然。观佛台位于天佛景区中央,是观佛拜佛的圣坛。
4)、“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位于沂蒙生态第一乡、“红嫂故里”--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乡留虎峪。景区规划面积6平方千米,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600万元。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百万年绘就的“天然地下画廊”;按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一生态谷”之称的生态山林。是一处集地下奇观、休闲娱乐、会议、餐饮、居住、商务、科普、健身等为一体的休闲游乐中心。
5)、沂蒙石林
沂蒙石林号称“北国石林”,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费县城南玉环山麓、温凉河畔,是集奇石异岩、梨园风光、佛教文化与一体的绝景。沂蒙石林占地面积1500亩,以文韬武略为主线,安装精品石4000余块,再现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九龙广
场——龙生九子栩栩如生,好汉歌——梁山好汉沙场点兵,火炬林——沂蒙革命圣火经久不息,地下石林、石海——再现了宏达的海底化石奇观,生肖园——人类生命观感天人合一,石林湖——绿波万顷,以及石林山庄、石林采摘园等。以其独特的造型、宏大的规模、雄壮的气势,被誉为世纪之交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
6)、马陵山地质公园
马陵山地质公园是郯庐断裂带出露最好、各种构造形迹齐全的地段,规模壮观,内容丰富;马陵山上发育国内少见的第四纪活断层,断裂两侧地层年代相差超过亿年,可使您实现“一步亿年”的跨越。
2、人文资源
1)、诸葛亮故里
沂南县秦、汉、三国以至两晋时期称阳都县,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和后裔居住地。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沂南县城区西侧。从京沪高速沂南县出口下,沿迎宾大道北行25公里可达。距临沂市60公里。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国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为了弘扬诸葛亮文化,于1993年,在卧龙山东侧建诸葛亮公园,2005年景区进行了扩建、质量提升,正式对外宣传推介并开放。
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占据着卧龙山整个东部山体,上半部分山翠水清,风光秀美,整个山体遍布奇石,形态各异。下半部分以一代智圣诸葛亮的生平为主线,仿汉代的建筑风格,建设了诸葛亮铜像、回音壁、汉街思古、武侯双阕、智慧桥、圣贤路、乾隆御碑亭、诸葛宗祠、诸葛茅庐、八卦迷宫等景点。可以让游客充分领略到一代智圣的丰功伟绩、汉代的文化气息以及阳都的人杰地灵。
2)、王羲之故居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区洗砚池街中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而建。2003年,为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投资6700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扩建,整修后的王羲之故居占地面积80亩,除了保持原有风貌,又新辟了一些景点。故居四面青墙环绕,绿树如荫,园内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锦鱼游泳,目前,故居内有砚池怀古、鹅池水暖、曲水流觞、圣光普照、晒书台、五贤祠等景区、景点。各类旅游设施齐全完备,服务质量一流,是中国书法寻根之旅的绝佳去处。
3)、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国家3A级旅游区。位于临沂城内,是我国第一座遗址性汉墓竹简博物馆。该馆以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同时发掘《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而驰名中外,先后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该馆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1981年2月动工兴建,1989年09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4)、罗庄宝泉寺公园
国家2A级旅游区。宝泉寺地理位置优越,南涑河横贯东西,沿河群泉密布,蔚为壮观。寺址周围怪石嶙峋,形成天然石林。寺前分布着成片古生物化石群,经省考古鉴定,为几亿年前奥陶纪海洋古生物化石。据元代(公元1318年)《重修宝泉寺院记》碑文记载,古寺创建
于唐代佛教盛兴之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后经各代历次增修,使之庙宇恢宏,规模壮阔,香火鼎盛,闻名遐迩。1999年10月山东美华集团并购了宝泉寺旧址,进行了扩大重修,并更名为宝泉寺旅游区。
宝泉寺旅游区重建以来,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对寺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并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宝泉寺的十大景点有名泉花去荟萃、奇石惊天、皇莹宾馆、古寺晨钟、秘藏林区、在水一方、圣贤云集、老年乐园、树林区、园艺区。
6.三亚旅游开发现状 篇六
关键词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安徽省
旅游商品包括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礼仪用品等众多门类,在旅游业中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7.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开发现状评析 篇七
关键词:古镇,旅游规划,旅游开发,保护
古镇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 江苏省苏州市与上海市之间, 由于保持了明清时代古镇风貌而成为上海市民包括苏州市民, 甚至在沪外籍游客周末出游的首选地之一。但由于同处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同里、周庄、七宝等著名古镇的环绕, 朱家角在拥有自身优势的同时, 也因旅游开发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周围古镇相重复而具有同质性之劣势。朱家角的旅游开发如何突出个性, 形成自己不可代替的特色, 从而在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 需要重新定位、包装、开发。但首先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研究。
1 古镇朱家角背景简介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西郊淀山湖畔。 朱家角镇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之交。水陆交通便捷。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35 km。自古以来万商云集, 百业兴旺, 素有“江南明珠”之称, 是上海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镇上至今仍保存着许多明清时代的文物古迹。“长街三里, 店铺千家”的北大街是历代商业中心, 其傍水而立, 街宽3 m~4 m, 最狭处两边屋檐伸出仅露一线天, 极富韵味。井厅港的明清民宅保存完好, 水乡特色也很突出。到著名的百年老店涵大隆酱园看一看, 这种经验如今已经很难得了。这里九条长街沿江而筑、小桥流水, 河埠石驳黛瓦粉墙, 鳞次栉比, 处处显示出清静幽谧的水乡风情。这里有汇集江南园林精华, 融合中西文化的私家庄园式园林——马家花园 (课植园) 。课植园建于民国初年, 内部布置得当, 疏密合理, 包括厅堂、书城、碑廊、望月楼、打唱台、假山区、荷花池等景点。既可借此领略官宦文士的生活, 也可换得片刻的放松逍遥。坐落于朱家角镇东端的珠溪园, 园内套园, 曲径通幽。尤其是园内置有12座石刻生肖像, 造型古拙滑稽, 引人驻足。还有结构独特, 布局雅致的朱家角城隍庙和规模宏大、香火旺盛的上海玉佛寺下院——报国寺更可与苏杭古刹媲美。
2 古镇朱家角现存问题与改进意见
2.1 “食”
朱家角的传统特色有:玫瑰豆腐、双套晒油、无铅皮蛋、五色汤圆、小笼馒头、炙毛豆、鲜肉粽等。每逢金秋菊黄蟹肥时, 在这里还能尝到鲜美的淀山湖大闸蟹。但据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 古镇的街巷中粽子店的数量最多, 几乎到了鳞次栉比的拥挤程度。
2.2 “住”
由于现在的朱家角旅游规划总体定位于上海市区游客的一日游短途旅游项目, 游客们几乎都是在几条著名的街坊中兜一圈, 然后买点粽子, 拍拍照就走人, 在这样的旅游方式中, 要体会到宁静安祥休闲优雅的水乡生活品质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议朱家角能否向深度游的方向转变——在核心景区能让游客有落脚休息、住宿的地方, 让愿意有较长时间逗留的游客可以得到深度体验江南文化韵味的机会。而在景区内大兴土木建造宾馆肯定是不利于古镇风貌保护的。由于年轻人在外谋生, 古镇居民年龄结构偏向于老龄化, 有些老宅可以被置换出来, 作为家庭旅馆或者国际青年旅社向游客开放。西湖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不错。
2.3 “行”
朱家角作为一个封闭的旅游景点, 其与周边客源地的联系紧密程度客观上决定了繁荣程度。现在去朱家角的主要方式是自驾游和旅游大巴一日游。而由于停车位的局限, 更提倡在交通繁忙时段采用公共交通出游的方式。由于朱家角与上海特殊的区位关系, 更提倡用从上海市区定时发车的做法。就如同上海市区到松江区的做法。让公共交通直接贯穿于徐家汇与景区之间, 真正实现简单快捷的互动, 让上海市民可以方便地到达后花园。
2.4 “游”
朱家角作为富庶的上海一隅, 应该以免费诚纳八方客的气度面向市场, 同时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弥补减免门票的损失。这样既达到了对公众开放的目的, 又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而朱家角可以提供的收费服务是多样的。最大的收入来源应该是游船服务。对来朱家角体验水乡文化的外地游客来说, 乘坐游船荡漾于碧波粼粼的河道, 穿梭于造型各异的石拱桥下, 偶尔听到船工的声声渔歌, 看着夹岸的桃红柳绿, 粉墙黛瓦, 是最惬意最地道的水乡感受。现在的朱家角也是相当重视游船业的, 已经实行了统一派遣船只, 划定线路的统一管理化经营方式。为保证游客的体验质量, 其肩负的解说功能需要被充分重视。
2.5 “购”
在朱家角的大街小巷游走时会发现, 两旁商铺所出售的纪念品和中国各旅游地没什么两样, 粗制滥造, 没有个性, 假古董, 假风情充斥其间, 而且价格奇贵, 对于高层次的购物者是激不起任何兴趣的。朱家角如果定位为上海人周末度假, 可游可居的后花园的话, 那就必须提供上海城里人所偏好的, 上海市区稀有的购物资源, 才能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 这里就必须梳理朱家角有什么特色的物产是独有或特有的。朱家角人喜做扎肉, 扎蹄, 肉粽, 青豆, 酱豆, 笋干, 乳腐, 各式酱菜, 农民种的蔬菜, 养的鸡鸭, 也是上海市区游客特别青睐的。
2.6“娱”
朱家角景区内的娱乐业还没有起步。环顾朱家角景区内河道两旁, 没有茶吧, 酒吧, 咖啡吧等让人落脚品味的设施, 唯一的茶楼只是安坐一隅, 没有办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由于公共设施的缺乏和公共空间的拥挤, 很容易使游客疲倦, 加速游客的离开。朱家角是否可以考虑吸引民间艺术的进入, 如杂技, 戏曲, 说唱, 绘画, 刺绣, 剪纸……这些民间艺术在大城市是缺失的, 但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其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3结语
由于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朱家角在古镇保护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景区内部街道和建筑, 河道与绿化都保持了原有的水乡风貌, 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照旧成为游客眼中的风景, 勾起人们对故乡的向往和回忆。但是对于古镇的发展, 朱家角还是很有欠缺的。如果没有游客的回头率, 那朱家角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通盘考虑, 从六大要素入手, 充分分析游客的体验需求, 充分梳理旅游地可以提供的特色旅游资源, 对旅游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做出充分的设想和规划, 将决定古镇旅游业的前途命运。
参考文献
[1]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2]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8.三亚旅游开发现状 篇八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商品 现状分析 开发对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中可支配的自由收入的比率及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都在逐渐增多,许多家庭现已将度假旅游列为生活计划,休闲和消遣成为人们集体意识的体现,追求生活的赏阅性、消费的娱乐性、假日的休闲性已经象征着消费者较高层次需求的开始。相应地,旅游已经不单纯是时间意义的愉悦过程和观光经历,而是随着时间的逝去,可以经象征物的提示成为一再的甚至是永驻的“现实”。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品的大量推出,成为延续旅游效应的必然,所以,旅游商品也就成为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满足人们休闲和消遣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发达国家,旅游商品的收入占整个旅游业收入的40%~60%。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晚,旅游商品在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较低,这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发展旅游商品成为国家和地区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目前的旅游商品市场
1.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業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但在这20多年里,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国内、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2005年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多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46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旅游业如此快速的发展将给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发展空间,今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也将有很大的发展。
2.海外旅游者在我国购物的场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旅游商品要便于运输,供应地也要灵活,可在大型的旅游商店、商场销售,也可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上销售或在码头、机场、车站、餐厅、公园等场所销售。看图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旅游者的购物场所尽管还主要是在综合性商店和旅游服务定点商店,但在其他地点购物的比例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海外旅游者在我国购物的场所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图1 海外旅游者对购物场所的选择
3.旅游商品在旅游业的比重增长缓慢
看下图,2001年~2004年,旅游商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一直徘徊在20%左右。但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到旅游收入的40%,甚至60%,世界平均旅游商品的收入也在30%,可见,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旅游商品的比例
4.各个国家和地区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各不相同
不同游客对旅游商品的兴趣各有侧重。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是服装/丝绸、食品/茶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选择率分别为38.3%、39.9%和39.7%;香港同胞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食品/茶叶、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和服装/丝绸,选择率分别为47.6%、34.4%和33.7%;澳门同胞感兴趣的旅游商品是食品/茶叶、纪念品/工艺品和服装/丝绸,选择率分别为36.5%、34.2%和33.4%;台湾同胞喜好的首先是纪念品/工艺品,选择率达39.2%,其次是食品/茶叶和服装/丝绸,选择率分别为37.7%和32.3%。
二、中国旅游商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品牌商品
品牌商品主要是指能反映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带有浓郁地方特点的旅游商品,比如加拿大的枫叶,加拿大的专家以当地枫叶为原材料设计出许多别具特色的旅游商品,而且枫叶已成为加拿大的象征。我国好些地区的旅游商品无论从设计还是从生产上都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是我国的旅游业的经营者对旅游区的资源没有充分认识,没有在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开发,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旅游商品文化特征及地方特色不鲜明。而且我国的旅游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薄弱,有的地区即使有自己的品牌,却很容易被别的地方盗用、抢注,致使本来是自己的特产,却失去了地方特色。
2.档次偏低,包装不精、附加值低
旅游商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好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者到外地旅游经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作为礼品精美的包装就相当重要了,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商品的档次,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在我国许多旅游地区却不太重视旅游商品的包装,不太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行情,旅游商品的包装简陋,与旅游商品的价值不相称,使人容易产生劣质产品的感觉。常常出现“一等货色”、“二等包装”、“三等价钱”的现象。表现为旅游商品包装形象较差、档次偏低、附加值低等不足。
3.商品雷同现象严重
旅游商品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具有地方特色,不同旅游地区只有生产和销售具有鲜明地方风格、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才能引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整体收入。但我国许多地区却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或者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注意开发,致使不同旅游区旅游商品的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同样的旅游商品在我国处处可见。旅游商品的雷同,使旅游者很难购买到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雷同现象的关键在于旅游者与生产者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缺乏对旅游商品需求市场的了解和研究。
4.缺乏相关产业支持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是和其它相关产业分不开的。因此旅游商品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一方面,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会给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商品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旅游商品的发展。我国旅游商品在生产、销售环节上都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持。旅游商品涉及多种行业部门,其发展规模、覆盖面的弹性很大,旅游商品的发展必须由相关产业支持,形成旅游商品的开发和产、供、销的良性循环.
5.制作粗造,旅游商品质量偏低
我国许多旅游商品都是利用本地原材料,而且一般的旅游生产商的资金较少,致使加工生产旅游商品的厂家往往只是对原材料进行一些粗加工,尤其是对地方的一些土特产加工,由于加工粗糙,致使旅游商品对旅游者无吸引力。而且我国大部分商品属于中低档货物,如服装、陶瓷品、皮鞋皮件、手表、家电等,而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旅游者,一般都希望购买质量较高的商品和带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
6.旅游商品花式更新慢,新产品开发无力
花样品种少,游客的挑选余地就少,购买欲望也就低。我国旅游商品品种单调、款式陈旧,使游客即使有购物欲望但看看商品却又感到没有东西可买而不能实现其购物行为。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旅游商品企业规模小,资金投入量也小,企业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的产品。二是旅游商品生产者的知识层次、技术含量、文化素质低,无力开发新的商品。旅游商品开发的策略
三、中国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
在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中,我国在“购”这一环节目前最为薄弱。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已是当务之急。
1.创建旅游商品市场的知名品牌
面向市场,营造一批集特色、品位和品牌于一体的拳头产品。全面考察、设计旅游商品,突出特色、品位、树立品牌是旅游商品上档次并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应面向市场,积极研究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准确地把握旅游活动的新特点、新时尚和新趋势,从多角度考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价值,不拘限于文化价值、纪念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一种或几种。这就要求我们去开发好系列型的旅游商品并改造好“老字号”、“老品牌”,然后政府和企业集中力量向社会推广,并不断收集和利用市场反馈信息,以保证产品的更新,博取社会的认可。而且要以旅游商品知名产地或优秀旅游城市为中心,创建国内外知名旅游商品交易市场,是促进现阶段旅游商品蓬勃发展的重要举措。
2.研制开发出突出特色,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消费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进行旅游商品购物的同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满足人们对物质资料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消费。因此,在设计旅游商品时,应充分体现当地浓郁的文化底蕴。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是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商品购物时更深层次的需求。实践证明,文化特征越鲜明、文化品格越高的旅游商品,其价值越高,也越受欢迎。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旅游商品吸引旅游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
3.旅游商品生态化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悄然兴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意识的不断加强,身居豪华喧嚣都市的人开始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对各种绿色产品日渐青睐。旅游商品的发展也必须紧紧跟随这一潮流, 顺应自然、社会及时代的发展规律,步入生态化进程。
4.加大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培养的力度。
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旅游商品的设计水平与质量,要有一批有实力、有水平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队伍,不断设计出有新意、有品位、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的档次低,加工粗糙,品种少,更新慢等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开发、设计旅游商品的人才。因此,培养旅游商品开发人才,又是当前开发生产旅游新商品的重要内容。
5.政府扶持,调动旅游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旅游商品尤其是知名土特产是提升地区旅游层次,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应当作为当地政府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做好产品定点资格认证及其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为经营者提供优惠条件和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和社会应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旅游商品的开发。
6.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研究
旅游商品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旅游商品生产者不了解国内外旅游商品市场,不了解旅游者消费心理,从而使生产商生产的旅游商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调查分析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者消费心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旅游商品市场,以及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才会为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市场需求与旅游者消费心理是旅游商品开发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张文敏:关于旅游商品的几点思考[J].旅游研究与实践,2000,(3):31-34
[2]史延廷:开发旅游商品贵在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1-11-28(8)
[3]赵黎明辛长爽:旅游商品开发探讨.北京第二外國语学院学报,2001(3):36-39
[4]钱林晓:政府主导 创建知名旅游购物市场品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28-31
【三亚旅游开发现状】推荐阅读:
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07-14
世界旅游商品开发现状07-17
三亚旅游计划06-25
海南三亚旅游心得07-25
海南三亚旅游后感想10-11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学费08-16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06-28
旅游人才开发方案08-23
古镇旅游开发案例10-12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