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2024-06-28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通用11篇)

1.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篇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我校本学期教学教研的重点工作。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搞好阅读教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

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

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安排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主导因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的基本

保证。

1、教师要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法,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提高

理论水平;要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文章写作的技巧和阅读的要领,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阅读课,搞好语文

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多下工

夫。

2、教师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及其他文章精品,坚持写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和“下水作文”,体会写作的甘苦,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增强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作用。

1、认真开设好语文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

室和阅览室,保证学生有图书可以借阅,有一定数量的报刊可供学生阅览。学生

要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读书积累。(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精美

语段摘抄,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心得体会等),教师要认真组

织好学生的读书阅览活动,要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2、要认真组织并开展好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和读书阅

览活动。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学期保证让学生把教材中开列的2——3

部名著阅读好,还要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报刊。(除学校阅览室保证要有足够

数量的报刊供学生阅读外,还要发动学生自觉自愿地订阅一些报刊)。②要发动

学生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购置或家藏的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供学生相互借

阅。③要通过开展读书报告活动、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来

促进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和读书阅览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要进一步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积极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和

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阅读教学研究要根据语文、英语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分年级段(六、七、八、九4个年级段)、分类型(精读课文、略

读课文)、按文体特点(即文章的体裁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

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等)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和课例研究。

阅读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阅读教学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

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②阅读教学中如何组

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③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扩展阅读和大

量阅读的实验。④研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特点的课文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

式和教学方法。⑤阅读能力都包括哪些要素?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⑥阅读教

学中如何强化训练以达到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⑦阅读教学中如何进

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并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⑧精

读、略读、浏览三种读书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其目标要求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指导和训练学生逐步学会和掌握这三种读书方法。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操作

运用“四步精读法”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⑩阅

读教学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语文阅读规律,改

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

三.阅读计划六年级】上学期补读小学阶段尚未读过的童话、寓言和故

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各类

故事等,有条件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下学期阅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西游记》等。

七年级】上学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下学期阅读《朝花夕拾》、《童年》∥《骆驼祥子》等。

八年级】上学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下学期结合总复习训

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优秀作品。尤其是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

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贯穿于各年段阅读活动去。

初中生课外阅读计划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文学名著除了课本上讲到的外知之甚

少,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

得可怜,4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

个半小时以上,2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l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

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不加强课外阅

读的引导、督促、指导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走向死角,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也只是一纸空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

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

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

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

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

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

重。

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

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

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

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

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

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

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

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

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

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

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

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

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

精神食粮呢?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

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

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

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

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列表作一参考:

年级课内名著导读课外读物推荐

初一年级(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寓言、民间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

初一年级(下)《童年》《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

激发丰富想象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上《音乐巨人贝

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

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老师去介

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

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

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

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

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

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

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

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

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2.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篇二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现在的学生在阅读兴趣方面有着自己的稳定特点, 他们喜欢阅读小说等故事类作品, 偏爱消遣性时尚读物。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把他们引向优质的阅读材料, 例如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情感类作品, 可以引导他们阅读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作品除了表达深刻的爱情故事外, 还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汁。如果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加以点拨和联系, 则阅读还是能比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兴趣的。可以对经典读物进行一定限度内的现代化“包装”, 投学生所好。学生喜欢读图, 可以尝试给他们推荐配图的作品, 甚至让他们自己给文学作品配图;学生喜欢网络阅读, 可以尝试组建文学网站, 组建学生的网上读书家园;学生喜欢影视, 可以将经典作品与影视作品“捆绑式”推荐给他们。在包装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保存好经典读物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深刻之处。

二、将语文活动引入课外阅读指导

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上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状态, 如果我们将之组织为有计划, 有层级、持久性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那么情况将有所好转。一是注意层级性, 可以从学校、班级、学生三个层次共同努力。尤其在学生层面上, 可以将几个志趣相投的学生组织为阅读小组, 让他们负责学校或班级读书报的某一栏目, 读书网站的某一板块, 将小组的阅读成果反映出来。二是活动多样化。例如作品朗诵/背诵会、习作展览、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编辑刊物……对于学生个体、阅读小组而言, 不需要所有类型的活动都参加, 否则会产生疲劳感, 甚至使活动流于形式, 要注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注重选择性、实效性。

三、向学生推荐读物指导阅读

在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 书籍推荐工作非常重要。在推荐书籍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教师推荐与学生推荐相结合。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 师生之间对话的基本前提是有共同的阅读对象。在教师把好关的同时, 让学生自己推荐读物, 更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是结合课内教学。叶圣陶先生指出, 课外阅读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我们要及时巩固学生在语文课内教学中学到的方法, 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迅速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提高阅读兴趣, 并进一步激发阅读热情。三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向他们推荐与学生阅读世界相关的经典作品和高雅作品。学生喜欢真挚的情感故事, 我们不妨向他们推荐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学生喜欢幻想类作品, 我们不妨向他们推荐《镜花缘》、《封神演义》等作品 ;学生喜欢休闲类的读物 , 我们不妨向他们推荐有关魏晋时代的文人雅事的作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推荐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群体的本体关 怀, 是对他们的主体尊重, 符合教学规律。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当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在努力整合, 阅读教学是整合的主要阵地, 多媒体信息技术用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更是大有可为。因此,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不仅要在课外阅读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更要在具体的指导活动中借助影视、网络、多媒体的力量。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做这样的尝试:首先, 安排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并引导学生发现导演对贾宝玉与薛宝钗初次见面那一节的处理跟原著明显不同, 以此引发学生深深的好奇, 课后有的学生非得读原著探个究竟不可。其实在影视方面, 更有许多潜在的课程资源或者说课外阅读指导的突破口, 我们可以向赵谦祥老师学习, 他借助《东方时空》栏目激发学生兴趣, 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更多栏目, 例如《百家讲坛》、《大家》、《艺术人生》等吸引学生, 以此为突破口向他们推荐更多优秀阅读材料。

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科学的阅读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爱读, 会读, 更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这样, 学生的阅读才会有成效。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 作上的需要, 选择性地阅读有关书籍的有关篇章或部分内容, 既可培养筛选信息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又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二是精读法。对于一些重点文章, 或关乎学习, 或在于兴趣, 则应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琢磨、研究, 从具体细节到文章整体都要理清理顺, 并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圈点勾画, 品味玩赏。三是泛读法。对于那些属于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 浏览一遍即可。可要求学生在拿到一本新书后, 先浏览前言和目录, 对书的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然后具体挑选一些篇章阅读;读报则要先浏览栏目、标题, 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粗略印象, 了解主要内容即可, 不必处处斟字酌句。这样, 既能扩大阅读量, 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篇三

关键字:阅读实践 有效性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言:自国以来,我国就流传着一句家喻户晓的名句:读完卷书,行千里路。真知灼见,书籍低调是人类的良师益友,阅读不仅使人聪慧,同时也无形中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读书如此重要,为了使我国人们都热枕阅读,那么就有必要做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于兹,笔者通过学习研究,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互动的现状分析入手,逐步剖析了提高其有效性的策略。通过整理与归纳笔者得出了以下几点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快餐化阅读缺乏一定的深度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来源之一,也是人类进步必要的素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但是一般的实施情况研究来看,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研究发现现目前多数小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虽然被动的进行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但是阅读书籍的内容却普遍缺乏营养,譬如小学课外阅读中一般都喜欢色彩斑斓的画册而不屑于文字阅读,偏愛《机器猫》之类的外国漫画而轻视传统文化。在此笔者且不谈外国漫画的文化性质,单单从其文化内涵的角度看就不符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当然笔者也非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古奥的文学作品而放弃童真,只是认为做到两者的平衡才是有效的阅读,因为厚此薄彼并不利学生文化的沉淀。

(2)信息化阅读蚕食学生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现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许多家长为了跟进时代的脚步,就连同孩子的阅读也进行了信息化。《格林童话》的故事变成了学生“掌上动画”,《伊索寓言》成了有声的寓言,《唐诗三百首》成了耳畔萦绕的浅吟顿挫。试问这样的“阅读”孩子究竟读到了什么,是学会了讲故事还是学会了鹦鹉学舌。鄙文字是有一定灵性的,所谓灵性是要透过眼帘去评鉴内心去跟从思想去琢磨的并不是耳听的虚妄。

(3)学生学习负担重无心阅读

减负问题是近年来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致使众多家长对孩子过度培养,放学回家学舞蹈周末学书画,这样一来学生何以堪其负。此外学生还必须要面临升学的压力使学生有做不完的练习,补不完的课。在这样的重压下,可想而知学生那里还有心思去阅读。

除上述问题之外,在小学课外阅读实践中仍然有许多拦路虎,但是笔者在此就不逐个枚举了。为了解决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提高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笔者对此做了一下研究。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1)综合阅读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知道,现目前小学课外阅读的方式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了提高小学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首先我们必须要对症下药治好学生的阅读陋习。具体的解决策略就是以综合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简单的讲,首先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阐明电子阅读存在的一些弊端,从而引导家长合理的使用电子阅读,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纸质阅读。并且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好监督与引导,将两种阅读综合使用。譬如在进行较为艰深的阅时,家长可以使用电子阅读的形式简化阅读的难度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进行较为简单的阅读时学生应该通过纸质阅读进行意识层面的深入理解。只有合理将两种阅读方式综合的使用,才能够培养起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小学课文阅读的有效性。

(2)减轻学生的负担

为了保障学生拥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家长与学校都应该相应的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从而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这样就可以解放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家长而言,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兴趣,实在不必过于刻意的去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功利的培训,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阅读,从而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从侧面讲也有利于孩子艺术修养的提升。

(3)实现图书“漂流”促进互动、拓宽阅读

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落而寡闻。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那么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是否也可以进行合理的交流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为了实现学生交流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共同的阅读产品,简单的说就是需要学生读过同一本书,否则在交流时要么牵强附会就会牛头不对马嘴,要么言者泛泛而谈听着就觉得空洞无物,显然这都是不利于交流的。为了促使学生在阅读经验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就可以实行图书“漂流”活动。图书“漂流”的涵义,简言之就是指将图书在学生间进行周期化的交换也就是相互借阅,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拥有共同的阅读经验,从而扫除了学生交流时的障碍。当然这样的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从心理学层面讲常人对借取的东西都具有特殊的兴趣对于图书也一样,借来的图书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提升了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就保证了课外阅读实践的有效性。

(4)以实践促阅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当然阅读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进行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时,敦促学生阅读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才是有效的。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较为合理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将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通过写作运用出来,譬如学生在阅读了《昆虫记》就可以根据书中的知识写一篇自己对生活中昆虫认知的文章,此外学生也可以综合所读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总而言之,在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阅读的知识运用起来,当然为了保证学生的热情教师应该予以一些实际的奖励,如在保证学生完成了必要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以免除一些机械反复的训练来激励学生实践。

参考文献:

【1】龚艳;说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3

4.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可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从而更好地完善个人品质。为此,我制定了以下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二、培养目标:

1、通过课外有效的阅读,扩大知识层面,培养语感,积累个性语言,为其终生发展奠基。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读书、思维、表达习惯,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三、时间安排:

每周读书课定为集中读书指导时间,每天晚上30分钟的时间和双休日定为分散读书时间。

四、活动方式:

1、师生共读:利用读书课与学生共读书或交流读书收获。

2、我的推荐:每周向其他学生推荐一篇好文章,或读给同学听,或展示在读书廊,互相交流。

3、每天一诗:每人每天都要抄写一首古诗,挂在诗艺阁。供学生诵读和书法欣赏。

4、实行好书轮流转:学生之间定期交换图书进行阅读,实现有限图书无限共享。

5、举行各种读书活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6、建立读书档案库:收集整理学生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记录学生读书成长过程。

五、推荐书目:

必读数目:《千字文》《千家诗》《古诗文诵读手册》《雷锋的故事》《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三百篇》《中华上下五千年》《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语文课外读本》《中国幽默儿童文学丛书》《西游记》《爱的教育》《益智故事三百篇》《叶圣陶童话》《寄小读者》

5.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五

四年级(2)班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为指导,以“好书伴我成长”为读书活动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之中走近名家,阅读名著,享受经典,快乐成长。

二、阅读目的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我们特别推出了“读名著、背诗文”活动。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三、要求与措施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3、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4、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结合主题班会开展读书活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

四、具体安排

(一)阅读安排:

①阅读时间:每天晨读时间及中午为自由读。每周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②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练习写读后感、学习体会等。

③背诵古诗: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尤其重视要记忆名句。1

④背诵教材中的好片断及优秀散文。

(二)检查形式:

1、课外知识积累竞赛

2、古诗词大赛

3、手抄报比赛

4、读书笔记展览

5、习作展示,出好一期作文集

(三)阅读书目:

1、必读书目:

《中华上下五千年》

《小学生语文同步阅读》

《弟子规》

《三字经》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2、选读书目:

《世界儿童文学丛书》

《熟读名言300句》

《中国少年百科全书》

《台湾儿童诗精选》

《童年》

《爱的教育》

6.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语文素养不一定都来自于读书,但是一个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没读过几本书的人,则断无语文素养可言。” 课外阅读能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字词的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读书的黄金时期,所以,开展课外阅读尤为重要,现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县教研室的安排,我制定了《五年级课外阅读计划》。

二、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结合,本学期要求五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目有《今天我是升旗手》、《寄小读者》、《论语》、《少女的红发卡》、《女儿的故事》、《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苦儿流浪记》、《窗边的小豆豆》,所要求达到的要求如下:

1、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默读、复述和精读、略读、浏览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形成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会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5、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在课外阅读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活动安排:

1、阅读时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每周星期四的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利用阅读课外课加以指导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的性格等。

2、活动要求:

阅读笔记以摘抄为主,适当地写一些读后感后提纲型笔记。

四、活动评价:

1、展示一些认真的笔记。

2、摘抄交流(双周)。

7.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七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课外阅读质量的保证。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就无法使学生永久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无法保证“开卷有益”。

在实践中, 笔者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两种方法”, 养成“三个习惯”。

“两种方法”是指速读与精读。

速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 扩大知识视野, 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 有信息检索的作用。具体做法是运用直读、跳读等方法, 快速阅读, 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

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通过精读学生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还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采用先速读后精读的方法。

“三个习惯”是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和勤思考的习惯。

1.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者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时做到一边读书, 一边动笔。动笔有四种形式:

(1) 摘录式。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词句摘抄下来, 分类整理, 便于查阅。摘录时要做到少而精, 尊重原文, 不断章取义, 并在末尾注明出处。

(2) 提要式。记述文章主要内容, 注意语言简洁, 力求多保留原句。

(3) 眉批式。用不同符号表达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理解、体会、质疑、引申联想等。

(4) 心得体会式。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两个字, 一个是“读”, 把文章读懂, 另一个就是“感”, 可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

2. 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时, 学生应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3. 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 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学生通过思考, 获得符合自己个性的审美体验, 解决自己阅读中的疑问。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 强化阅读训练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除营造大的阅读环境外, 每周还要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目前, 虽已有不少学校开设阅读课, 但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是把学生带进阅览室, 就放任学生自由地阅读, 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学生读了没有、读了什么、读了多少一概不知, 殊不知, 这样的指导课几乎等于没上。其实, 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应该像语文课一样, 教师要精心备课, 认真上课。按一般的认识规律, 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 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讨论, 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 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 以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概括起来, 就是“阅读——点拨——讨论——总结——提高”五个步骤。要注意的是:典型材料要精 (三两篇文章即可) ;可阅读材料要广泛 (可将阅读课安排在阅览室上) ;点拨要适可而止, 讲多了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此外, 阅读课还可借助必要的对应思考题和练习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以练促读, 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达到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推荐有益读物

在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 学生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 他们关注的是人物的悲欢离合, 欣赏的是情节的离奇曲折, 贪得多而嚼不烂。学生不仅要多读书, 而且要读好书, 读健康的、科学的、深浅适宜的、分量适当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开始, 师生共同商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并规定每生每学期读两三本书, 平均每天写一百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还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我让学生阅读的主要是2001年教育部规定的必读篇目。除此之外, 我还向学生推荐新近较有影响的作品, 如《三重门》《永不瞑目》等。我还配合语文教科书学习向学生推荐书目, 如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唐宋诗词选》, 最后我还把《微型小说选刊》《语文报》中优秀的文章印发给学生, 并做精当点拔, 以“注入时代的活水”。寒暑假是课外阅读的好时光, 因此, 我要求学生完成一两部“大部头”的阅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8.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率 篇八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作为语文教师,要大胆摒弃一切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可以活用以下的方法: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道,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在课文教学中穿插与之有关的中外诗词,或由课文延伸出来的名家名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余秋雨的《信客》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老师可布置大家课下查阅余秋雨的有关资料和其他作品。当了解到他的《山居笔记》《文化苦旅》等优秀作品时,同学中忽然掀起了“余热”,争相阅读一篇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摘抄积累美词佳句,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再回到课堂上来,猛然发觉原来与作者这么近。心相通了,还有什么障碍不能逾越,什么困难不能迎刃而解呢?

二、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阅读不能盲目。有的学生读书缺乏系统性,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一本是一本,泛泛而读,不注意加以选择,读书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其结果只是吸收了些杂乱无章的东西。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作出判断: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宣扬的是真实还是虚假,是准确还是谬误,是正义还是邪恶?只有养成这种习惯,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三、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

首先要明确课外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抓关键句分析文章、鉴赏文学作品,等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列计划:(1)制订《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完成)。(2)制订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课外阅读计划》(每周一完成)。(3)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每天阅读情况、每周阅读量等)。

四、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材料的贮存,更能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推陈出新。应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甚至书评,同时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经常翻阅,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9.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从而更好地完善个人品质。为此,我制定了以下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二、培养目标:

1、通过课外有效的阅读,扩大知识层面,培养语感,积累个性语言,为其终生发展奠基。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读书、思维、表达习惯,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三、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中、晚各阅读20分钟,周六、周日每天阅读2小时。

四、活动方式:

(一)活动要求:

1、语文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 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2、阅读笔记:具体要求学生:抄写好句好段,每学期不少于20篇;兼顾练习写读后感,每学期不少于5篇。

(二)实践活动:

1、师生共读:利用读书课与学生共读书或交流读书收获。

2、我的推荐:每周向其他学生推荐一篇好文章,或读给同学听,或展示在读书廊,互相交流。

3、实行好书轮流转:学生之间定期交换图书进行阅读,实现有限图书无限共享。

4、举行各种读书活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5:背诗大王: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学期末交教导处。6:班内阅读评比栏:充分利用,根据学生的表现,评比阅读标兵。每学期检查一次。

7:古诗文园地:选择学生喜欢的古诗,用板报的形式,列出来。每学期检查两次。

8:背诗卡:要求学生把背过的古诗抄写在卡上,保存。每学期检查两次。9:读书日志:把所读过的书在日志中有所记录,有计划安排。每学期检查一次。

五、推荐书目:

必 读: 1.《水浒传》 施耐庵著 2.《青铜葵花》

曹文轩著 3.《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 索著 4.《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 5.《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著

选 读:

1.《寄小读者》

冰 心著 2.《蓝鲸的眼睛》

冰 波著 3.《一只狗和他的城市》 常新港著 4.《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著 5.《白壳艇》 李有干著 6.《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7.《秘密花园》 [美]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 8.《希腊神话》

[德]施瓦布著 9.《西雅图酋长的宣言》 [美]西雅图酋长著 10.《麦琪的礼物》 [美]欧·亨利著

必背古诗:

1.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 岛 2.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 枚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 白 4.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曾 几 5.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凉州诃(葡萄美酒夜光杯)王 翰 8.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 维

10.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篇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的阅读能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课外阅读过程应该是学生能动的、积极的参与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特点制定以下读书计划。

一、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累好词佳句、常用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学以致用。

二、阅读内容:

根据学校的读书活动要求,利用周一至周四早自习阅读《语文读本》,并完成相关的练习,根据所读内容积累相应的阅读知识、好词佳句并能背诵,剩余的时间诵读《日有所诵》,尽量每天背一首,并达到理解。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而定,可以诵读古诗词,也可以阅读童话故事、古典名著,好的作文,背诵名言警句,积累好的文章开头或结尾;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每天让家长督促学生读半个小时,在学校抽时间汇报每一章回的主要内容。

三、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实施

1、保证课外阅读积累时间,每周周一至周四利用早自习时间阅读语文读本并完成相关练习,同时积累好词佳句,周五进行积累与运用,并展示好的作品,向学校广播站推荐。

2、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立。利用课间时间督促学生看书。

3、每天晚上布置积累的内容,并背诵下来,第二天老师找时间让学生交流所积累的内容,相互学习。每周周五进行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把积累的词句,写成段落或文章,并评出最佳作品。具体积累内容如下:

第一周:阅读阅读写景类文章,积累描写春、夏季节的好词佳句,周五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写《美丽的夏天》

第二周:阅读阅读写景类文章,积累描写秋、冬季节的好词佳句,周五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写《家乡的四季》

第三周:积累写景的诗词,周五创作写景的诗歌

第四、五周:阅读写人的文章,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好词佳句。周五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写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第六、七周:阅读写人的文章,积累描写人物心理、动作的好词佳句。周五运用积累的词语和句子写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第八、九周:积累描写场面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的语句。运用积累的语句写《一件难忘的事》

第十周:积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第十一、十二周:积累写人的文章好的开头、结尾,写一个最敬佩的人。第十三、四周:积累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

11.浅谈语文课外阅读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外阅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每阅读一本好书,就会让我们增长一份知识。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更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却漠视他们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

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主观随意无序的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有升学压力,部分学校家长更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部分学生容易受兴趣影响,只对那些故事情节性强的小说杂志情有独钟,这样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发展不平衡,使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三是个别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不知道读什么,如何读,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其实,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课内不足,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既然提倡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究竟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课外阅读

社会的影响,作业的繁多,考试的名次,造成部分学生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只看分数,无视课外阅读。因此要对学生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对课外阅读有足够的重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了才会去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注意课内外结合。在讲某个名家的作品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主动阅读。比如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介绍他的《卜算子·咏梅》《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等作品来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2.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活动让他们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①课前演讲。课堂45分钟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老师们对其是分秒必争,但如果利用课前的3-5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学生在课下会做充分的准备,只有经过一定量的阅读,学生们才会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这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比如,有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了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结束时他这样说:“从《苏东坡突围》中走出来,悲愤与悲哀,苍凉与无奈,一种令人莫可名状的痛楚袭在心头。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余秋雨以最大的明智行在慢慢的旅程中,用深触的笔法挥洒着民族的残梦,他以文化散文出名——他的文化散文有真切的历史情怀,有蓬勃大气的笔调,有洋洋洒洒的抒情,他是时代的英雄,他是当代中国的骄傲。”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苏东坡突围》,对余秋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②定期开展阅读推介会,让学生自己介绍优秀作品,以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三、要将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阅读紧密相连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技巧迁移到课外这个广大的空间。正如陶行知所说,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因此,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比如,一次学习《陈情表》这一文章,苏轼曾经说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都知道,李密之所以陈情成功就是因为一个“孝”字,所以课下我安排学生找来一些当代名家有关亲情的散文,比如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秋天的怀念》时,很多同学都潸然泪下,体会到了那种浓浓的亲情,伟大的母爱。整个过程中,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而且,课下很多学生又特意找来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来读、来体会,无形当中就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学会细读、精读、速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提倡勤于表达的“写读”即读书笔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客户来访接待制度下一篇:Bflvmln经济学银行管理论文: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