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

2024-06-20

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共5篇)

1.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 篇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蘊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只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

二、知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那种对旧社会愤恨之情。教师从多渠道加以引导,如采用多媒体从视觉上加以感染,从听觉上加以熏陶等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感情,这样使学生自然融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心意相通,共同入境。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更是发人深省,“我想:希望是本无所为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指出:新生活的实现,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这是作者情感由衷的表露,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斗志和勇气。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的真实情感,从而,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所流露的“情”转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万事基于“根本”。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学者变为乐学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如采用多媒体、图片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带学习当中。其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

移情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所在,是拓宽学生思想道德的主要途径,只有很好地运用这种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丰富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觉悟。

2.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 篇二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思品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95-01

0. 引言

长期以来,初中的思品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在一个比较的特殊的地位,在心智还很不成熟的中学阶段,个人的情感塑造是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对于在不同年龄的初中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大的方面来讲,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都关乎着未来国家的命运,但是在学校,实际的情况也是很不一样,针对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需要的是对初中思品教育教学的拷问[1]。但是在现在教学环境决定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老师灌输的教学不符合,现在是以情感教育为主,在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很大帮助,也能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

1. 情感教育内涵

所谓的情感在人心里的感受就是对外在事物变化,自己做出的一种内心的判断,是一种很奇妙的心理,早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自身的情感体验,也反映出了人内心的基本需求,对于人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按照想要教学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学生个体有着一定的理解,加大对学生的情感的投入,使得学生在知情和意志上取得很大提高,总体上来说,情感教育就是以情感去打动学生,来教育他们,不断的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强心理素质,这对未来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情感教育在初中思品教学的必要性

无论是在哪里,关于情感教育的教学的作用是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的,所以在目前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和重视,最为根本的是在于情感教学是切合了当下现实教学活动的需要,能够解决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解决现在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价值[2]。

2.1实行情感教育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情感教育的提出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特点和要求,自古以来,无数的教育家都在为怎么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做出努力,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策略,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在学生时代就开始进行培育,是重视情感教育的价值,也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实施情感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一般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上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在目前应试教育这个体系下,很多的学生在心理上都有着不同的压力,也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变动期,对外界的变化很容易就察觉出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和自我存在感,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个体来对待,要积极的去引导和教育,真正的将情感倾注在学生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很多的现实问题。

3. 情感教育在初中思品教学的作用

初中思品是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宣传思想道德建设,初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做合格的公民。还在初中的学生理解还很难,在理解上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是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提升和矫正作用。

3.1情感教育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初中思品教学中融入了情感教育,是结合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点,有了共同点后,挖掘各自的特点,对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都进行合理化的编排和改变,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学中,老师是用真实的情感来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关注了學生的个性发展和其身心健康,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教师讲课内容、以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去面对课堂上的知识,在思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3.2情感教育的融合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初中的思品教学承担的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亲身情感,使得政治教育教学的作用能够真正的在学生心里产生作用和影响,老师自己的言语和肢体动作也还是很有作用,提高授课的课堂效率,在学生面前也显得很亲和,学生自己的个性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到了发展[3]。

3.3情感教育的融入也使得知识能用于实践。在初中的思品课堂上,知识的教授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吸引了学生的同时,也让知识得到了传播,在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兴趣感逐渐加强了,那么师生之间的良好情绪也就很明显,从而激发了奋发向上的激情,使得其能用一种更好的学习心态来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更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做到了由知到行的改变。

3.4发掘书中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其实在很多的科目中,都是包含着道德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素材,在思品课教学中就更是多的难以说清。有很多的伟人事迹、先进人物、热爱祖国,人性的启发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发掘和使用的,海伦凯乐的事迹,张海迪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他们最后都是活出了自己的风采,对不同的认识轨迹作出的感悟,对学生进行教育,也促使了学生对坚强意志的的体悟,对学生进行教育,也能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

4. 结语

总之,在思想思品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注重都是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思品课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情感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军强.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2011.4(12):12-15

[2]钱莹.浅析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2.5(14):22-26

[3]秦登弟.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24-26

3.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 篇三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认识过程还没有脱离情感,认知结构还没有固定,思维水平还停留于感性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中,让学生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勉,以便深刻理解作品艺术形象,进而得到性情陶冶、灵魂净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处于对问题的探索中,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得以增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加强情感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情感教育,还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主旨,融入作品中,让学生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在学习《松鼠》这一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描述,重新认识松鼠,在看到松鼠的可爱之处的同时,不轻易伤害小动物,但是在文章结尾提到松鼠肉、皮、毛的经济价值时知道松鼠的珍贵,肯定会有人捕猎,所以一定要保护小动物。在教学这一文章时,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外,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当做到语言准确生动,要在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选择中提高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情感教育有利于师生双向互动

长期以来,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威严,学生呆板,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情感,学生缺乏情感,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殊不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信任、尊重、关心和理解,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老师尊敬和依赖,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油然而生,这样的积极情绪,会让学生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当然也会在学生的感染下积极投入教学状态,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关爱,这样的双向互动、双向互动定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当我们提到春,眼前就会出现一幅春风浩荡、阳光明媚、花开满地的景象;当我们与、提到春,我们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就会感到无限的生机。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彩笔描绘着春天的迷人景色,像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像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正是老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他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朗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整个课堂平等和谐、互动民主。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新课标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角色转换,主动地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大多数教学工作者懂得,学生如果喜欢、崇拜老师时,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兴趣,有兴趣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要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受益。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活动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读课外小说《花季雨季》时,谈出自己的感受,“十六岁,如花的年龄,十七岁是雨季,无论花季还是雨季,它也是最美好、最活泼的,这是我们曾经的灿烂时光。读这篇小说也使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过青春。”学生也会喜欢上《花季雨季》,这样的讲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丰富了情感体验,学生能够主动与老师讨论,这样的讨论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没有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师应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灵魂,净化学生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袁玉华.论“情境活动”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张焕霞.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8).

4.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 篇四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合理地渗透情感教育很有必要,这会让学生的情感更加细腻,对于很多文章的感知力会更加敏锐。这样才能够在很多饱含情感的文本教学中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并且让学生更好地获知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应当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并且尽可能减少单一的知识讲授。这会极大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这也是让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得以体现的模式所在。

一、深化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察

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體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显著的一点便是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中情感的体察,这对于文本教学而言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师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的情感会更为细腻,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教学文本中的很多细节部分,并且能够逐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这便是情感教育的功效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进行那些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文本的教学时,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要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要素,并且结合各种有效的信息来深化对于文本的剖析。这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也会让情感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得到体现。

以《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为例。不少学生都会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并且充满了美丽的幻想,作者将自己想象中的“天上的街市”的样子很好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本时都会忽略对于文本中的情感要素的体验,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引导的一个方面。比如,学生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文本学习中受到感染,受到感动,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因此,教师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文章情感的体察,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情感内涵,这也会让情感教育的教学辅助功效充分得以体现。

二、促进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认知

情感教育的渗透还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与认知,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也非常重要。课本中的一些选篇有着非常厚重的情感,并且是对于作者的抱负与情怀的一种抒写。在这类文本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大家更进一步展开对于文本内涵的有效挖掘,要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便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透过情感教育的灵活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情怀,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体会。

教师可以让文本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想要深化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可以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更好地走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例如,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教师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情感教育的功效得以体现。

三、增进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增进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从深层次剖析文意的能力,要透过语言文字很好地挖掘文章后的情感要素,尤其是要能够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来领会文章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与思考。这些都是只有透过深入领会文章情感才能够获知的信息,这也是学生的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因此,在相应的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地利用情感教育,这对于培养与深化学生的人文情怀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学生在这种景物的渲染之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所造成的一片死寂,从内心涌出那种对旧社会愤恨之情。这些都是只有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后才能够获知的内容,这也是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怀的一种体现,这同样展示了情感教育的积极功效。

四、结语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很多积极的效用。合理地展开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察,这也会促进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认知,这些都会为文本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功效。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增进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构建将会很有帮助。

5.试论“三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立军 篇五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普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与长久发展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模式转变,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制约,都要求我们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就要靠职业技术教育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职业教育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005年,联合国正式启动“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可持续教育属于每一个人,它涵指终身学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从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人的可持续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职业技术教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纽带和桥梁

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离不开足够数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普及和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全社会劳动力整体技能素质。然而,当前我国仍是一个传统的生产力技术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等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并存的社会,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同时存在。只有依靠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满足不同经济和产业结构及劳动方式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

三、职业技术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人口大国,如何把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至关重要。教育部在《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2002年)的报告中提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国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从生产性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资源来看,未来中国惟有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这是中国21世纪经济持续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最大优势和最重要的战略资产。面对如此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只有建构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期和经济结构战略性结构调整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数量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失业,此外,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亟需就业,就业压力问题是中国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根本出路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各种就业门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因此,加强岗前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在职、转岗、再就业的技能培训,是劳动者扩大就业机会、提高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五、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城市化的根本特征是農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的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进城寻求职业的农民大多只接受过普通初中教育,适应不了先进技能劳动的需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教育部提出“农村转移人口教育培训工程”,在接受农村人口较多的城镇,设立专门面向农村转移进城人员的、灵活多样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实用性的教育培训项目(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农村转移进城中的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员拥有与城镇人口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受教育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职业技术教育是迅速实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

在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建设的关键,也是难点。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速度,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掌握从事机械化生产的技能。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农科教结合”,是促进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或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为发展农业、改造农村、富裕农民提供有效的智力和技术支持,一直是政府倡导、社会关注、教育界参与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七、职业技术教育是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社会发展无止境,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创新无止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后期及21世纪国际社会和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现代教育思潮。同时,这一思潮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职业技术教育既是与经济和市场直接联系的、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又是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和全体社会人员的全民教育。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才能为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即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中,职业技术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技术文员助理求职简历下一篇:班级管理学班级管理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