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规划(共10篇)
1.新村建设规划 篇一
《武湖农场2009—2010文明新村实施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各分场、生产队、各企事业单位:
《武湖农场2009-2010文明新村实施方案》已经农场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执行。
湖北省国营武湖农场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三日
武发【2010】8号
关于成立五湖农场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为加快推进武湖地区“一主三化”示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加强和改进文明新村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武湖农场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长:周少敏(农场党委书记)
邬学敏(农场场长)
副组长:喻大敏(街工委副书记)
彭威胜(街工委副书记)
谢双莲(街工委宣传统战委员)
成员:马晓峰(街党政综合办主任)
胡学华(农场民政办主任)
孙练兵(农场财务科科长)
雷建明(农场城投公司经理)
彭冬华(武湖城管负责人)
陈勇桥(农场农业科科长)
万恒海(武湖土管所所长)
刘斌(武湖教育总支书记)
余大清(农场综治办主任)
肖仁亮(农场文化站站长)
邓思起(武湖卫生院支部书记)
陈代官(武湖司法所所长)
张斌(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王治华(农场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宣传干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谢双莲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胡学华、张斌、王治华。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
关于表彰张湾队、江咀队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2010年,在全场上下的努力下,在各相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的推进了我场新农村建设,张湾队、江咀队以“四通四改一化”,大力改善湾村环境,推进以“十星级文明农户”为主的创建活动,实现了环境面貌与文明水平的同步提升,为表彰先进,经农场研究决定,授予张湾队、江咀队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称号!
农场党委希望,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上台阶。各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努力为我场文明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五湖农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表彰高车中心村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的通知
各党总支、党支部:
2009年是我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全场上下的努力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高车中心村通过采取“迁村腾地”,突出规划先行、“五个统一”、群众自建、村镇建设与文明建设同步的模式,积极探索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为表彰先进,经农场党委研究决定,授予高车中心村文明新村建设立功单位称号!
农场党委希望,受表彰的单位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上台阶。各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努力为我场文明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中共武湖农场委员会
湖北省国营五湖农场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2.新村建设规划 篇二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民主团结管理新机制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结合整村推进项目, 建成600多平方米的村办公所一处, 修建两层200平方米办公楼一栋。二要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实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 推进民主管理, 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民主选举权;建立村务民主议事会, 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制订并落实《村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 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抓好村务公开, 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三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 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两推一选”方式对村支部班子和材委会进行了改选调整。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和谐新村
在全村范围内认真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 构建和谐新东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广大村民, 提倡文明新风, 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 丰富了全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以上项目的综台实, 全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各项经济指标比前三年有了很大提升。预计, 2008年全村粮食产量将达到346.7吨, 增加80吨;人均占有粮273公斤, 增加60公斤;大牲畜存栏275头, 增加142头;羊存栏2936只, 增加1880只;年劳务输出430人以上, 增加107人;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1450元, 增加486元;界定绝对贫困人口28户、145人, 减少37户、176人;低收入人口35户、188人, 减少56户、305人。农村贫困面貌由2005年的64%下降到25%, 下降39个百分点。
吴庙村位于静宁县中部, 距县城8公里, 交通便利, 区位资源优势明显, 是我县红富士苹果优势产区。全村有5社374户1712人, 总耕地面积3678亩, 其中川水地2455亩, 为半山半川区村。2006年列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试点村以来, 该村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科技优势,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突出扩量、提质、增效, 大力开发绿色无公害果品主导产业, 走出了一业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在具体工作上,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调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和分户经营的要求, 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区域推进的成功作法, 填平补齐川区, 拓展延伸山区, 山川一体推进, 使吴庙村果园面积达到3600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98%, 人均2.1亩, 整村实现果园化。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普及推广了“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的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新建果园全面推行清水泡根、生根粉蘸根、枝杆套袋、树盘覆膜等保墒保促活技术, 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5%以上。同时, 强化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应用, 加强挂果果园管理, 着力推广了以高光效树形改造、配方均衡施肥、节水灌溉、地面覆盖、无公害综合防治和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铺反光膜为主的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 完成“三覆一种”760亩, 果实套袋率达到85%, 优果率达75%, 商品率提高到95%以上, 建成了总面积达3000亩的标准化管理生产示范园, 取得了绿A产品认证、绿色基地认证, 实现了整村一片园, 山川一体化。2007年, 全村1500亩挂果果园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 果品总产量达到375万公斤, 总产值750万元, 户均收入2万元, 人均4300元, 预计2008年总产量将达到450万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5000元,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围绕果品产业开发, 建成通风式果品贮藏窖235座, 年贮藏能力达到3700吨, 果品交易市场1处, 配套新修农用车棚241座, 建成“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370户, 硬化“五纵十一横”村庄巷道9公里, 衬砌排水渠7.7公里, 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完成“三荒”造林580亩, 栽植村庄绿化树8900株, 村域林草覆盖率达到93%。新修村部、村民培训室、能源服务站和计生服务所各1处230平方米, 维修、扩建村小学、幼儿园300平方米,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成卫生院1所2500平方米, 全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全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救助率均达到100%。引导村民拆除各类乱搭乱建53处1800平方米, 自筹自建小康屋105户, 完成民宅改造231户, 农户砖混结构住房达70%, 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全村达到了结构优化、巷道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村貌美化的“五化”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全文明村、绿色村镇、“五好”村党组织, 全市苹果生产先进村和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3.示范引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篇三
主要做法
——注重特色,规划引领。一是突出川北特色。坚持“依托城镇,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错落有致、相对集中”的原则和规划选址、放线定点、建设风格、质量监管、奖补标准“五统一”机制,突出“三打破、三提高”,彰显川北民居特色,规划设计了青瓦、粉墙、坡屋顶、带有小阳台和小院坝的建筑结构,具有自然、仿古味道的30套民居建设方案,以及90㎡、120㎡、150㎡、180㎡四个建筑面积标准。二是保持田园风貌。因地制宜,依势布局,尽量保留石、树、塘等原有地理环境,并按房屋面积1:1的标准配套“自留地”,统筹规划“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生态庭院工程,打造“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微田园”风貌。三是坚持多规融合。按照“农民意愿、县上统筹,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依托院校,专业规划,统一评审,批准实施”的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评审制度,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规划统筹相融、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打破瓶颈,整村推进。一是集中流转土地。坚持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采取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按一定价格将居住区土地集中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再按整体规划统筹流转给建房者,通过二次流转,破解了建设用地难题。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农委作规划、部门出项目、乡镇抓实施”的方式,多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以村为单位,统一配套水、电、路、讯、网等“1+5”基础设施。到目前,全县新村建设共硬化村道入户路123.5公里,环境绿化23.9万平方米,配套卫生设施2800多套、垃圾站点 370 个。三是群众主体参与。民主选举村民议事小组、质量监事小组、财务监管小组和村廉勤监委,全程参与、监督新村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产村一体,支撑发展。一是培育致富产业。坚持“园村相融、产村一体”理念,充分发挥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杜仲之乡等品牌效应,整合各类资金5.3亿元,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个、12万亩,培育壮大了茶叶、核桃、杜仲、畜牧四大主导产业,茶叶、核桃、蔬菜标准化规模种植面积分别达8万亩、3万亩、7万亩,畜牧养殖基地1万平方米。二是发展经济组织。截至目前,全县新村建设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个、专合组织22个,有序流转土地2.8万亩。三是扶持就业创业。通过实用技能及创业培训,推广实施农村互助资金项目和农村扶贫小额保险,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扶持1.4万名农民实现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培育了1.2万个专业种养殖户。
——党建引领,完善功能。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根据区域和人口灵活设置党组织,梯次建立以核心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的网格化党委(总支),以村民居住密集区、产业发展集中区为单元的区域化党支部,夯实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组织基础。二是明确功能定位。依托党组织活动阵地,建立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1+6”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化的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建立议事决策、目标责任、民主监管等工作制度,使党组织议事决策科学规范、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基层民主得到保障。
——居民自治,促进和谐。一是建立自治组织。由居民自主选举产生管委会,对社区进行日常管理。二是自主物业管理。推行“一长四员”(居民自主推选物业管理协会会长、卫生保洁员、绿化管理员、治安安全员、水电管理员)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每户每月缴纳一定的物管费用。三是居民自我约束。几点启示
——科学规划是前提。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是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前提条件,新村规划既要注重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又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因此,新村规划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必须结合县情,坚持全域、全面小康,做到规划一步到位、适当领先超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域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才能确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有力有效实施。
——整合资源是保障。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凝聚强大合力。因此,在基础设施上,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综合调度、打捆使用;在人力安排上,要充分发挥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资源,在技术指导方面予以统筹安排;在产业培育上,要整合涉农项目,大力培育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致富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农旅一体化”格局,实现以业兴带动家富、人和、村美。
——党建引领是关键。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新村党的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才能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素质,在新村建设、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推进“两新”组织、园区党组织、产业党组织等体系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新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机制创新是动力。在建设土地供给上,采取集体流转土地模式,不仅能破解建设用地的难题,又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在社区管理上,通过推进村民自治,既能提升村民自我约束能力,又能促进农村社区和谐融洽;在居民素质提升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和教育活动,才能将农民逐步转型为具有较高文明素质的新型居民,做到“建设一个新村,提升、转型一批或一代农民”。
(作者系中共旺苍县委书记)
4.省级新村建设自查报告 篇四
1、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考核自查得分100分;
2、新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考核自查得分100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村聚居点概况
镇村位于县镇北面,辖区内7个村民小组,农户312户,人口1013人,人均耕地2。5亩。20XX年该村人均收入6403元,20XX年人均收入达7684元。目前,有村级道路4条,村民以使用地下水和蓄水池为主,户户通电,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外出务工。花生、玉米、水稻为主要产业,其次是养猪、养鱼、家禽等。
新村聚居点位于村荷花组黄桷树垇岔头,处于场镇规划区外,符合新村总体建设规划,规划建设用地1。26公顷。规划户数为126户(其中一期60户,二期66户,入住人数为378人,占全村农户人数的比列为35。26%)。
二、新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村建设,把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规建、国土、供电、供气、供水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村聚居点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建立健全新村建设考核督查制度。
(二)以“一事一议”为抓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村两委严格坚持村民自治、村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召开了3次村民代表大会,经充分宣传动员,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以“一事一议”的方式落实项目任务,并自行协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突出了村级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及60户建房户选出建房业主代表8人,并成立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分工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屋修建过程中时刻以“一事一议”为抓手,充分体现了村民民主自治。
(三)统一规划实施,顺利推进新村建设
20XX年7月,经县委县府批复,同意村申报为20XX年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区域;9月,结合该新村实际,在原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新增申报山坪塘修建保坎。镇政府委托市城乡规划勘察设计院于10月底完成了《县镇村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规划成果体现了“三打破、三提高”要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图纸及建筑质量安全进行。截至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40%。相继完成了平场工程、道路骨架建设,并完成了房屋建筑及道路保坎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正在进行的是地下排污管道和供气管网的挖沟铺设、垃圾收集点及公共厕所的前期工作。
(四)严格资金及项目管理,全面落实强化监督
我镇严格按《省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管理,资金管理规范,账务清晰,报账资料完善。规划投入省级配套资金99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9。5万元,合计共投入138。5万元,截至目前,已投入省级配套资金6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9万元,合计共投入84万元。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镇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统一实施基础设施;根据建房户要求确定户型,统一建房。同时,做好信息简报宣传并每月按要求报送数据、总结;并做好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全面落实监督制度,施工现场做好标识标牌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材料运输较为缓慢,平场工程耗时较长。
(二)由于规划编制工作起步较晚,整体推进进程相对其他乡镇稍微滞后。
(三)资金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5.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工作 篇五
今年以来,把加强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一项具体内容,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大投入,建章立制,使文明新村建设工作呈现出新的亮点。
加强领导。把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加强领导,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县委8名常委分包到6个重点试点村,分工负责,具体研究建设任务,指导组织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各帮建单位一把手亲自抓,指定专人具体抓,坚持经常深入所帮建试点村,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指导完成帮建任务。
强化责任。为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组织了50个县直重点帮扶单位,分包到6个重点试点村集中帮扶。两办下发了《中共委办公室、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明新村建设重点试点村主要任务>的通知》,明确了重点帮建单位的任务。同时,各帮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指导。农业局从技术指导、资金协调等方面负责搞好沼气池及“改厕、改厨、改圈”等建设工作;林业局从村庄绿化设计规划、植树技术指导、选调供应林苗等方面负责搞好绿化美化工
作;交通、公路等部门结合村村通,搞好村庄道路建设;土地、建设等部门指导搞好村庄规划,并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管理收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加大投入。为了把6个重点试点村建设成高品位的文明新村,各帮扶单位积极从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一方面,有项目职能的部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文明新村建设,使扶贫、移民、以工带赈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向试点村倾斜。目前,已争取资金20余万元。另一方面,各帮扶单位不讲条件理由,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积极筹措帮扶资金。在50个重点帮扶单位中,绝大部分已筹措到1万元以上,5月下旬将全部完成筹措资金。对于筹措到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6.建设山区新村的经验材料 篇六
**县**乡**村地处**,是一个典型的易旱边远山村。近年来,村、支两委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兴修通村公路7公里,新建饮水井75口、集中供水池2口,护砌灌溉沟渠600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350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巧借东风,争当领头雁
改革开放使农民解决温饱、逐步走向富裕之后,群众要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该村群众要求解决路难行、饮水难等生产生活困难的心情十分迫切。去年初,中央1号文件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到了该边远山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因势利导,走访群众,宣传政策,收集民意,凝聚全村1700多人的力量,群策群治,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十年发展规划及近期发展目标,力争通过十年努力,使全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设施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当好山区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立足村情,选准突破口
**村顺应民意,突出民生,把解决群众饮水难、出行难问题,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着力抓好村级道路建设和饮水工程建设。
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是该村的地貌特征,农户大多居住在山坡和山脚。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较薄,全村裸露岩石较多,岩层较厚,地质较硬,修塘挖堰十分困难,全村仅有小型山塘40来口,总库容量不足3万立方,既供农田灌溉,又供群众饮用,特别是前些年发展煤炭、石灰等资源性企业,地表水受到污染,全村仅有的一座小Ⅰ型水库——**水库也未能幸免,水源不但不能饮用,连浆衣洗裳都成了问题,饮水困难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2006年春节刚过,村支两委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户,调查摸底群众饮水困难情况,请人设计饮水工程方案,聘请专业施工队施工,首先从饮水最困难的9组、11组打响掘井战役的第一炮。为了使群众主动参与,村里出台了奖励政策,每个农户打一口井,村里奖励100元,每2户合打一口井,村里奖励200元,每3户合打一口井,村里奖励300元,大大激发了群众打井的积极性。为了选好井址,他们科学勘察,但由于地质复杂,有时一口井要选好几处才能打成功,11组戴作丙家一口井经过4次选址才打成功,在打井过程中,有时遇到岩石层,需要使用雷管、炸药爆破,他们就积极争取爆破品主管部门支持,并聘请专业爆破员进行爆破,确保了施工安全。井打成功了,群众尝到第一口甘甜的井水,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到井边,尝过井水后,高兴地说:“这下俺可以喝到好水了,谢谢你们,谢谢共产党。”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交通十分不便,不仅群众出行难,商家客贾也不愿意进村收购农副产品。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下定决心修好通村路。他们召开村党员及村民代表议事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尊重群众意愿,决定将村里两条7公里长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原有路基窄而不合要求,需要挖山扩宽路基,工程量非常大,但群众听说要修水泥路,个个拍手叫好,纷纷主动请战开挖山路。他们发扬“愚公”精神,采用手挖肩扛的办法,一锄一锄地劈山筑路,参战群众达450人次。为使路基工程早日完工,群众从早战到晚,许多群众连吃饭都是家人送到工地。“人心齐,泰山移”,不到一个月时间,7公里路基全部整修完毕,经过艰苦施工,通村公路顺利建成了。
三、广开门路,筹措配套款
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问题,该村村、支两委经过反复讨论,决定不增加群众负担,广辟门路,实行多渠道筹资。一是发动本村群众捐款。建设新农村,群众是主体,群众出资建好自己的家园,是自己及子孙受益的事。要求村干部每户捐款500元以上,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群众自愿踊跃捐款,2组个体老板戴术元主动捐资1000元;3组70多岁的老人戴承其,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270元养老钱也捐了出来;1组困难户戴作海,妻子刚做完手术,仍主动捐款300元。通过发动群众捐资,共筹措建设资金8万多元。二是向村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筹集。通过做企业老板和个体工商户工作,共募集资金4万元。三是向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募捐。通过向在外工作人员发函、主动登门拜访等形式,共筹集到通村公路建设资金近20万元。国家审计署驻长沙办事处一名负责人春节期间回乡探亲,当即表态捐款15万元,现已到位资金5万元。四是盘活资源筹措资金。去年上半年,经过群众同意,他们采取租赁形式,成功拍卖了一处山林,拍卖资金5万元全部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四、着眼未来,拓宽致富路
“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是该村建设新农村的一大目标,为了解决群众致富的问题,他们积极探
索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他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抓增收。通过利用血缘、地缘、人缘“三缘”关系,由外出务工人员中的管理层牵线搭桥,以及依托中介服务组织,全年输出劳动力450人,创造劳务收入近300万元。另一方面扶持发展工业抓增收。近年来,他们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大抓招商引资,兴办企业,先后发展了2家石灰矿,3家石煤矿,3家采石场,1家
炭化砖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9家,吸纳剩余劳动力120多人,带富了一方群众。现在全村85的农户住进了楼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100,手机用户达到240户,拥有摩托车60余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7.新村建设规划 篇七
1 规划背景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发挥城乡规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目前, 全国各地的农村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桦川县十分重视辖区内各村民点的新农村建, 并选取其中的一些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 不断摸索发展思路。
从大的区域背景来看, 桦川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域, 双兴村在桦川县内又是重要的产粮大村。面对国际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 农村经济将会受到冲击。双兴村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如何调整农产品结构, 来适应新的形势, 已成为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农村本身的建设来看, 编制规划对于指导村庄建设, 促进村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双兴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妥善地进行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以更好地指导村庄的未来发展。
2 双兴村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原则
2.1 整治规划密切结合现状环境、资源等条件, 本着突出实效、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节约土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编制。
2.2整治规划要切实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发展双兴村经济为中心, 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 加强基础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 推进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2.3 整治规划要坚持一切从双兴村实际出发, 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要确立村民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村民自主自愿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激发村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的精神, 使村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让村民得到实际利益。凡是村民不认可的项目, 不能强行推进;凡是村民一时不能接受的项目, 要先试点示范, 让其逐步理解接受。
2.4 整治规划应因地制宜, 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 以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 防止盲目照抄城市建设模式。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 凡是能用的和经改造后能用的都不要盲目拆除, 不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坚持以改善村民最迫切、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 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 巧于因借, 灵活布置, 丰富双兴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突出地方特色, 充分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象。
3 双兴村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内容
3.1 近期建设内容:
新建文化活动站;新建灯光球场及周边绿地;新建浴池;新建畜牧综合防疫所;新建小学篮球场;翻建土坯房150户;新建公共厕所2座;新建农机管理用房。
3.2 环境综合整治内容。
3.2.1村容村貌整治。a.建设和完善双兴村室内外活动场所, 建设双兴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和灯光球场及公共绿地, 对各类公共设施进行有重点的美化、亮化改造。b.对双兴村内破旧院墙进行拆除, 结合现状统一规划, 分期实施, 整治后的围墙、大门保持村庄原有的色调和形式。c.柴草在能源综合利用转型时期结合现状在村子北部大地的田埂边设置集中堆放点, 并做好冬季防火措施。d.充分利用整治出来的园田地种植果树, 让村民在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上都得到实惠。3.2.2宅基地与村民住宅整治。a.有针对性的整治宅院和泥草房改造。对现状的村民院落可根据生活、生产的需要, 制定改造方案, 逐步实施。b.在住宅建设上要体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节能省地、功能完善的原则, 充分反映地方特色,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和多方案选择, 并对现状需修缮、改造的农村住宅实施逐步改造。同时在住宅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 鼓励采用稻草板、草砖、苯板、炉渣板等新型节能建材和节能火炕与地热池采暖等节能设施。3.2.3道路整治规划。整治村内横向道路5000米, 纵向道路2500米, 其中1100米为水泥路面, 其余为砂石路面, 沿路绿化且砌筑排水边沟10000米。3.2.4供水设施整治规划。根据双兴村所使用的水资源的评价情况及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 本着水质优良、安全可靠、水量充足的原则整治水源地, 近期采用深水井直接抽取的方式适当加压供给村民。在水源地四周建立隔离防护设施, 半径30米范围之内, 不准修建渗水厕所和生畜圈舍。实现供水设施完善、饮用水质合格、水量充足的目标。3.2.5排水设施整治规划。根据生产、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 结合地形现状、统一设置村屯内部排水系统, 全面进行化粪池、渗水井、排水沟渠建设与改造。排水系统结合道路建设一并改造, 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进行处理。3.2.6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设施整治规划。根据用电量及电信、有线电视设施现状条件, 并考虑规划发展需求, 结合现状地形、双兴村内部道路系统, 对设置不合理, 影响整体环境的架空线杆、变压器台站、发射塔及相关设施进行调整。3.2.7环境卫生治理规划。a.根据双兴村总体布局和生活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数量, 设置垃圾收集点, 做到日产日清, 最后运输到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b.针对北方农村的特点村民自家和村内公共厕所都采用三格化粪池厕所, 力求达到夏季无异味且不滋生蚊蝇。c.针对双兴村现状, 提倡双兴村牲畜区外集中圈养, 规划划定集中养殖区, 结合能源的综合利用措施做到养殖无粪化, 无味化。3.2.8对村民的生活能源进行改造治理。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 开发适合双兴村村民生活的节能设施, 大力开展沼气建设。
结束语
通过对双新村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实践, 笔者认为新农村的整治规划要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相结合, 站在农村和农民的角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 才能提高双新村整治的质量和水平, 规范双新村整治工作,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双新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2]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
[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
[4]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 (2006—2010) .
[5]黑龙江省村庄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导则[2006].
[6]黑龙江省城乡规划编制办法.
[7]桦川县悦来镇总体规划 (2004-2020年) .
8.新村建设规划 篇八
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业的经营者,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青年农民因自身文化素质高、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是建设新村的希望所在。以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为指导,立足安徽实际,并结合暑期社会调研所得出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农业劳动主体结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新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对劳动需求等角度的分析,对和谐新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客观的描述,认为有必要提高青年农民素质、培养新型青年农民,并从实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和谐新村;青年农民;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030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发挥国内最广大农民群体的主力军作用,提高农民的素质势在必行。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化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1 安徽新农村建设主力队伍问题
1.1 新村建设队伍存在不足——农村青年劳动力数量不足,质量堪忧
1.1.1 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不完全性。蔡昉在《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的研究报告中说,目前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仅有5215万,剩余比例仅为10.7%,这与通常认为的农村有近三分之一的剩余劳动力差距很大。而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我国四分之三的村庄已无劳动力可以向外转移,但仍存在强势转移的趋势。安徽是劳动力输出的大省,2009年安徽省外出劳动力占总人口已经达到22.3%,其中青壮年(15~45)所占比重为81.83%。根据调查,安徽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目前留守村中的农民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
1.1.2 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农村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即目前在农村中,选择外出务工人员多为受教育程度高、体能素质好的青壮年劳动力,而留守农民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体能素质较差的妇女和老年农户,由于其知识、体质等方面的局限性,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虽普遍高于农村留守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多为青壮年,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其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例为67.2%,但是其所受到的职业技能培训依然不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经历短期、初级、中等职业培训的分别占总劳动力人口的20%、34%、0.23%,但没有经历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由此可见,农民工的职业素质也是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的,农民尤其是作为新村建设主力军的青年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1.2 新农村建设力量后势不足
青年劳动力对农业没有经验也没有兴趣,对城市则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纷纷脱离农村,希望或已经留在城市,继而成为“农民工二代”。与此同时,一些从农村出来的青壮年还想方设法将儿女带到城市,接受城市良好的教育,以期待他们可以彻底远离农村,导致新农村建设中青年农民力量后势明显不足,发展前景令人担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农村生产建设后劲不足
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从事生产活动的妇女和老年劳力,由于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市场信息不灵,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较弱,改革意识不强,难以掌握市场经济动向,导致了种田质量严重下降,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业发展的后劲因此削弱。
1.2.2 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青年劳动力身强力壮,头脑灵活,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部分优秀青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致使了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干部年龄偏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党员发展也严重不足,基层组织建设前景堪忧。
1.2.3 公共活动力不从心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运行,需要大量农村青壮年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突发状况处理、街区绿化、道路修建、村容整治等农村公共事业中。由于目前因留守村中多为妇女和老年劳力,难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不利于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
1.2.4 留守人员问题凸显
青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子女由老人代管,易导致未成年人教育、管理问题,中小学学生辍学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同时,青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无法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起居及医疗需求,使其成为村里的“准孤寡老人”。
新农村建设队伍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后备力量不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满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人才建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人才建设发展滞后的局面。
2 新农村建设经验学习——青年农民是主体,素质提高是关键
近年来,青年农民人才培养得到党中央的日益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普及推广初级教育,加大资金支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鄉差距
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已经在我国全面实现。农村教育的大力度投入,使得我国农村教育等相关硬件设施在一定条件上得以改变。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经费,这也会对青年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2.2 政策引导,鼓励人才向农村流动
在政策上适度的倾斜,使得新村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尤其是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使得农村资源短缺的现象得到初步的缓解。
2.3 政府主导,培养农民及农民工专业素质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委托培训、定点培训、订单培训、联合培训等方式,重点关注农民工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位提高性培训,实时进行考核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伴随着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十七大、十八大的顺利进行,借着这股东风,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江苏省出台了《新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标准》,村容整洁是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福建省以統筹为关键,城乡统筹,借助了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河南省组建“新农村建设的青年专家服务团”,着重关注其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浙江省则在农业建设统筹城乡,着重抓生产力建设……在各地结合实际、充满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都值得我们一一借鉴,取长补短。
国际新农村建设方面,韩国1971年发起的“新村运动”也值得我们适度借鉴。在新村运动中,韩国政府一方面着手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注重教育和培训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农业科技的运用能力,注重意识改革和领导培养,使多内多数农民的“自立、自助、勤勉、合作”的思想观念得以培养。
3 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3.1 青年人才——新村建设主体
首先,要发挥农村青年的主体作用,引导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着力开发和整合农村的青年农村人才资源,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市场,通过“阳光工程”、“星火科,技富民工程”、“雨露工程”等,推动农村青年从劳动型向技能型转变、为新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另外,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农村青年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创业致富。
其次,流动性过剩、就业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是目前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却是农村缺少的。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吸引高素质青壮年人才回乡,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要,启动“归乡工程”(即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等;积极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的青年专家下乡指导,如: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锻炼、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
3.2 农业科技——致富科学高效
现代农业的发展,应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和农产品加工等基础性工程。在农民增收工作中,如何提高农业收入的重要基础地位不可忽视。因此,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而仅仅组织青年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直接投身新农村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组织青年专家下乡,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来搞好农业生产。组织他们根据实际需要,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网络服务、现场指导、农田教授等方式,传播推广农业科技的运用,提高农业的创新能力、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同时,还要建立“示范”体系,这是“科教兴农”的重大发展战略。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科技示范是关键环节,要发挥科技示范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可行的措施是发挥种粮大户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其实际经验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展开实地指导;此外,还可以在村中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在此进行农业科技的实验活动,实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遍推广。
3.3 分类培训——满足农民实际需要
我们要立足农民的自身实际,满足其不同培训需求。农民的培训需求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方面:农业生产需求和非农业生产需求。在生产需求方面,粮油种植、果蔬管理、蔬菜栽培等技术存在较大需求;非农业生产方面,餐饮、家政服务、建筑、轻纺织等技术存在较大需求。
3.3.1 对于从事农业劳作的农民的培训
对于农业科学知识需求旺盛、对培训需求层次较高且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农民,要对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最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使这些青年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骨干农民。同时,还要注重培训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人员,围绕新农村建设,使之掌握基本的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先进技术、农村治理与管理民主理念等,培养一批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骨干领导队伍。
3.3.2 对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工的培训
开发并利用目前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就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而言,要对在本地务工的青年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法规和现代法制意识培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其适应并满足现代产业结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各类办学资源,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和技能性,搭建好农民工就业平台,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而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兴佐,鲁可荣,朱启臻,等.安徽省农民素质现状、培训需求与新型农民分类培训分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3):3335.
[2]冯晓阳.当代我国青年农民文化素质现状及提高[J].前沿,2010(12):47.
[3]李文政.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J].黑河学刊,2006(04):1719.
[4]夏少卿、邢超伟、李青云.新创业素质农村建设视野下青年农民培训[J].成人教育,2010,(02):5859.
[5]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N].安徽调查,20070406(38).
[6]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M].王月、甘杏娣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7]袁孟云.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民素质教育[J].商情,2010,(02):8.
[8]王艳华.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及发展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9]张军浩.浅析青年农民精神文化属性与内涵重构[J].经营管理者,2011,(22):237.
[10]邓万春.“聚在一起发财”—新农村建设中的青年农民的“灰化”参与[J].中国青年研究,2011,(09):2934.
[11]樊慧.宜兴市留守农民状况调查及新型农民培训对策[J].职教通讯,2012,(23):2931.
[12]董晓晔.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提高青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报,2010,(06):79.
[13]刘长军、何晓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模式分析及几点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1):100107.
[14]韩弘峰、李飞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知识型农村青年培养路径探究[J].前沿,2014,(05):126129.
9.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九
——XX村理事会
我点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国都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大报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我区在抓好“五新一好”的热潮中,我点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在镇领导挂点及包村干部的直接指导下,在区财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刘普海镇长经常来我点指导工作和检查工作,以及全组的村民共同努力,大家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村、组干部带头,会长领头。抓好典型,树了形象,促后进,上下团结,全面完成了今年的“三清六改”工作,改水达到98%,改厕达到95%以上,安装了太阳能19户,电脑5户,真正实现了农村不比城里差。
一、宣传发动,健全组织
在年初包村干部就带着致农户一封信和征求意见表,认真组织学习“五新一好”和一封信,讲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农村建设的好处,还带领大家去参观学习。体验新农村建设好处,通过好几次的宣传发动大家都提高认识,在大家认为搞新农村建设确实是好事的基础上,通过户主大会,在大会上选出了比较得力的理事会成员,选出院会长时会长,成立理事会搭配的相当好,有党员,有退休工人,有组长,老中青相结合,并制定出了今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提出全年的总体要求。同时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党小组,并发挥了作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作用
1、首先是理事会组织学习,统一好思想,提高对新农村的认识,摸清
现状和农民的底细。因下长井的现状是脏、乱、差,路是高低不平,下雨乱糟了,天晴一把刀,猪栏、厕所乱切入糟,吃水吃河水,下雨吃混水,同时有好多人得结石,所以,通过研究讨论,党的政策好,又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决定一定要下大决心,搞好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改水、改厕。
2、我们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的带领下,理事会立即动手,每家每户进行登记进行丈量,哪些要拆,马上写“拆”字,哪些要改的进行登记,镇、村、组干部及理事会成员经常打晚班进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在改路上几个晚上进行测量,节资,筹集资金修路,村干部、理事会带头拆猪、牛栏和厕所。我们点基本形成了,门对门、户看户、农户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书记,书记带头抓新风,农户旧貌换新村。
3、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对我们的动力就更大了,对我们公益事业也非常关心和重视,区财政局给我们三万元,搞公益事业,我重建了理事会活动中心和休闲广场,财政局送给我们伍仟元钱的化肥农药,我们采取给予奖励的方法,鼓励农户,搞得快的给奖励农户化肥和农药,镇领导和财政局领导经常来我点指导工作,还给我们送办公桌和用品,我们在做公益事业上,进行了公开、公正、公平招标,所以也得到农户的好评。还给低保户和困难户送材料。
三、共同努力,搭建了和谐平安的社区
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区、镇、村、组干部和理事会成员,以及全体农户的共同奋斗,全点完成了改水98%,改厕完成了95%,改路全面完成了,猪、牛栏全部拆除了,新建猪、牛栏13间,五户人家新建新户型住房五栋,全点有了学习和农技培训场所,老少有了活动广场,还评出二名
10.乡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自查报告 篇十
(一)20xx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0xx年6月全面启动实施双坝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8.32亩,人均综合用地62.8m2,总建筑面积36849.73m2,规划安置271户823人,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130.9784亩。
(二)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点位建设
我镇实施的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及景山村、梨园村和双坝村二期三个点位,是xx市高速公路和主干道沿线“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位。景山村幸福美丽新村项目454户1329人,预计复垦土地313亩。梨园幸福美丽新村项目于5月18日取得立项批复,确定参与农户320户、1242人,预计复垦土地330亩。双坝二期参与农户420胡1270人,预计复垦355亩。
二、推进情况
(一)双坝一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双坝幸福美丽新村一期复垦地块上报95.8005亩,涉及112户,338人。原址流转27.3716亩。市、区国土局于2017年11月9日进行了第一次验收,待二次终验后完成复垦验收。
(二)景山、梨园、双坝二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景山村 5#聚居点完成招标的为1、2组团。其中2组团内,有16栋房屋正在进行主体建筑施工,2组团内有7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其中4栋完成基础垫层浇筑,其中3栋完成条基浇筑)。6#、7#、8#、9#、10#聚居点图纸设计已完成,正在等待常委会审核,常委会审核后即可进行清单编制。6#、7#、8#、9#图斑地勘数据已经完成,正在对接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12月xx日临时施工用电正式通电,12月26日,8#、9#图斑的变更资料已经取得批复。
梨园村12月18日,完成总平审核,正在进行详细地勘,同时启动施工图设计工作。市国土局已于12月20日来梨园村完成踏勘。12月25日收集全部参与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筹备小证换大证工作安排。目前2号点位完成打围工作.双坝村完成项目参与农户集体建设用地分户测量并公示测量结果,完成了调入地块的测量工作,完成了安置点国土红线和规划红线的对接和测量,为确保建设和复垦工作同步进行打下基础。已收集参与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筹备小证换大证工作。11月29日完成2号点位魏家院子完成打围工作。12月18日,完成2号点位总平审核,正在进行详细地勘(电话询问村上进展),同时启动施工图设计工作。12月20日,市国土局来双坝村完成踏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按照复垦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双坝幸福美丽新村一期土地复垦整改工作,尽快完成验收;加强龙腾自主家园物业管理,确保新村生产生活规范有序。
(二)加快完成景山、梨园、双坝二期风貌调整完善工作,同时按程序做好梨园、双坝二期地勘、设计、聚居点的附作物清理,临电接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银行贷款衔接,自来水、天然气接入规划等后续工作。
【新村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强化文明新村建设的实施方案08-28
xxx村移民搬迁安置新村建设项目建议书07-13
玉皇新村调研报告09-05
村文明新村观摩汇报材料07-13
建新村争先创优活动总结07-31
大黑村创建和谐五新村工作汇报07-05
游梅园新村有感500字作文08-23
创建文明新村 共建和谐社会08-29
新村幼儿园校车司机安全责任书07-23
附属设施建设建设标准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