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专升本考试专用

2024-06-25

黑龙江专升本考试专用(共7篇)

1.黑龙江专升本考试专用 篇一

2016年黑龙江省专升本考试管理学真题

单选

1、管理就是决策是由(西蒙)提出的

2、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是管理具备的技能中的(概念技能)

3、经验学派代表人物

4、广告公司使用的组织结构是(矩阵制)

5、管理方格理论中(9,9)属于(团队式)管理

6、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包括()

7、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是按照(信息流向划分)

8、团队的类型

9、(按企业组合方式划分),分为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连锁企业

10、将两个标准结合起来细分市场的方法是(交叉细分法)

11、资金筹集的最首要的原则

多选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点

3、外部招聘的优点

4、管理者培训的方式(选项中管理者培训和一般员工培训混在一起)

5、传播者在信息接受者心目中的可信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6、运用心理规律,促进情感融通具体表现为:相似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相近性原则、相互性原则

7、把握与运用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8、管理控制的三种基本类型,选项是以案例的形式设置的,比如针对病虫害,做出防范措施

9、企业的特征

填空

1、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是(创新)

2、管理对象的关键性要素是(资金)

3、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目标)

4、途径--目标理论,管理者可以采取的领导方式:指示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激励型领导)

5、激励理论的类型可以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理论

6、传播方式一般分为人际传播和(媒介传播)

7、工作横向协调的基本方式:制度方式、(组织方式)、人际关系方式

8、弹性预算包括(变动预算)和滚动预算

9、以高价格、低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寻求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回报的策略是(缓慢撇脂策略)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

2、社群控制

3、全面质量管理

4、激励

5、人员考核

简答题

1、简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2、简述组织职能的基本原则

3、简述人员考核的程序

4、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论述题

1、试论述导致企业失败的隐患和劣势及如何消除劣势。

2、试论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计算题和教材第88页的例题是一个类型,就是换了一下数

2.5、自学考试和专升本考试 篇二

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凡南山学院在校学生自愿参加自学考试者均可报名。财会金融学院学生通过各班班主任到院秘书处报名。老考生持单科合格证或准考证报名,新考生持身份证即可报名,刚参加实践课程考核注册的考生可根据附件中《姓名准考证对照表》查询自己的准考证号码,按照老考生报考要求报考,未参加注册的新考生按照社会自考对待。

首次报考的新考生填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登记卡》(红卡),报考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填报。老考生填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课程卡》(蓝卡)。具体填涂信息要根据学校要求填涂。

自考一年有两个大考,分别是4月和10月,两个小考,1月和7月,考试时间都是在周六周日,大考考的比较全,小考只会考些公共科,可以跨区报名考试。

财会金融学院自考报名科目目前主要是会计本科,当学生考完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完成该专业所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同时完成财会金融学院指定课程,方可参加毕业审查,办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专升本

专升本是中国高等专科学生升本科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中专科层次学生升本科学校或者专业继续学习的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在大多数有专升本教学系统的高等教育学校举行,一般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工作以南山学院为主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4门,其中2门公共课,2门专业综合课。公共课为各类考生必考科目,其中1门为英语(公共外语课为俄语或日语的学生分别考俄语或日语;公共外语课为其他小语种和报考外语类专业的学生考大学语文),1门为计算机(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考高等数学)。

专升本考试均设定公共课、专业综合课和总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者,按考生类别和志愿分专业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专升本学生的修业年限一般为2至3年。

3.专升本考试需要 篇三

1:全面系统的复习,绝对不能留知识死角+正确的复习方法(这样可以使你事半功倍)

2: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放弃。(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3:稳定的心态,不管外物如何变化,绝对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复习进度复习,不要被别人影响,不要跟着别人走,复习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的节奏,不可盲目攀比,不要为你复习的慢而苦恼。举个例子,建国不久,大概60年代,中苏交恶,大战一触即发!当时中苏谈判,苏联方面恐吓中国说:苏联有能力用核弹把中国完全摧毁1000次!当时我们的周总理只说了一句:中国有能力用核弹把苏联完全摧毁一次!在某些时候,一和多只是数量上的区别,质量上没有什么差别。这一点很重要!在你能保证在一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在数量上跟别人叫阵,更没有必要被别人的数量吓的乱了自己的阵脚。意思是要按自己的节奏复习,提高复习的质量。)

4:考试用书3本,分别是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招生考试说明(每年变化不超过5%,基本不变)、大学语文(或大学数学)和大学英语,切记:这三本书全都是西北大学出版社的,除过考纲用上一届的,其他都用当年的吗。注意:每年3月左右关注下当年考纲有什么变化,然后重点复习下就行。

下面具体谈谈

专升本首先考2门专业课,通过以后再考英语+数学(或语文)

语文的复习方法

1: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主要考察作家、作品,作者文学主张,文体,文言句式如使动用法等、近体诗分类如绝句律诗排律等);

二、填空题12题12分(全部为诗词曲赋,其中大纲要求全篇背诵的篇目约12篇,这12篇必须全部能默写,一个字不错,大纲要求的非背诵篇目中的名言名句,能被多少背多少,如《长恨歌》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国殇》里德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等);

三、词语解释题12题12分(古文占85%以上,现代文少数;单字翻译占80%以上,双字占15%左右,3字及以上不足5%);

四、判断题10题10分(和单项选择题考察的类似);

五、简析题4题36分(大纲对每篇课文具体都有要求,把除过识记外,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全部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即可,要求言简意赅、准确);

五、作文1题60分(每30-40天精练一篇即可,注意作文为命题作文,从古文中抽出一小段,自选立意,自命题作文,写的时候开头开门见山,中间用演绎法等把要说的问题讲明白,一定要把道理讲明白,结尾呼应主题即可)。

2:试题内容大约比例

语言文学知识约36%;阅读分析约24%作文约40%。

3:考核篇目

分4类:一:论说文约10篇;二:记叙文约12篇;三:诗词曲赋约27篇;四:小说约8篇。下面说的很重要:

大纲规定了每篇考核篇目考点,你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考点的答案在大学语文书上找到,找不到的再其他语文书上找或在百度上搜索,然后去背,理解的背(按自己的语言背,意思一样就行,没有必要和书上写的一样,如果全部按书上说的背,不仅是死记硬背,而且会事倍功半)。每篇课文复习一般都按1:文体;2:作家作品;3:中心思想。4:文章层次;5:课文中加点字的注释背过,重点是单个字和2个字的词语。然后把考纲要求的记住。

考纲要求分为1:识记(必须背过)2:理解(知道大概意思即可)3:简单应用和4综合应用,(能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即可,要求意思正确)。

掌握:

文言句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宾语前置、判断句和被动句。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偶、借代、用典、反诘、反语等。

论说文

3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和驳论方法。

记叙文

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场面环境。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融于叙事之中、寓情于理、借景抒情)

诗词曲赋

记忆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以写出来一个字不错为准)以及非背诵篇目中的名言名句。

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是绝句,每首2联四句,5言的称五绝,7言的称七绝。一种是律诗,每首4联8句,5联的是5律,7言的是7律,超过8句是排律。

小说

小说3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一般是按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发展的。

下面我分别按大纲要求从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及小说中各抽出一篇具体讲解,其它篇目的复习方法和我抽出来讲解的类似。

论说文

庄周《秋水》(节选)

1:识记

(1)《庄子》的文体类型及其作者。

答:议论文;作者庄子。

(2)庄子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

答:多采用寓言,善于把抽象的哲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2:理解

(1)本文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又形象的渲染了主旨。

(2)本文说理的特色。

答:善于寓言,善于援譬设喻,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3:简单应用

(1)概括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

答: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观思想意义是,人们不能拘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简析本文的说理方法。

答: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的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大量排比句和反诘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综合应用

具体分析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艺术特点。

答: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使抽象的结论蕴含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沉思。记叙文

侯方域《马伶传》

1:识记

(1)本文的作者与作品。

答:侯方域;作品有《壮梅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

(2)本文的文体类型。

答:记叙文。

2:理解

(1)马伶取胜的原因。

答:他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2)作者写此文的意图。

答:一方面告诉人们艺术来源于生活,事业要成功需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另一方面借此讥讽朝中权奸。3:简单应用

(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本文记叙了马伶与李伶的两次技艺较量,马伶先大败后大胜。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事业成功,必须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

(2)简析本文剪裁的特点。

答:文章详略得当,剪裁得体。作者采用倒叙方式,将第二次较量移至马伶到京师学艺之前叙述,即使得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变化,吸引读者探究;又以事实为铺垫,使马伶获胜的原因揭示显得令人信服。

4:综合应用

具体分析“马伶取胜”之因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答:文艺创作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

诗词曲赋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识记

(1)本词的作者及其词的创作风格。

答:李清照;词风沉哀凄苦。

(2)背诵这首诗。

答:必须要能默写,而且一个字不能错。

2:理解

这首词所表现的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答:表现她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其内心深处绝望的哀愁。

3:简单应用

(1)简析这首词运用叠字的语言特色。

答: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富于创造精神。

(2)简析这首词的内容层次。

答:全词除开头十四个叠字和下片中的两个呼告句外,主要通过五个层次的残秋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先通过气候反常多变,总写词人烦闷难熬;其次通过淡酒和晚风显示出深重的愁情;再次通过对雁过引发的追怀,表现家破人亡的痛苦;接着通过满地黄花,写出词人年老色衰,孤苦无依;最后通过梧桐细雨的描写,突出了绝望的呼告。

4:综合应用

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答:一是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富于创造精神;二是采用了“降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真切。

小说

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

1:识记

(1)《世说新语》的作者及类别。

答:刘义庆;笔记小说。

(2)本文的作者及出处。

答: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门》。

2:理解

(1)本文的主题意义。

答:这则笔记小说通过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奢侈的生活态度和倚仗财势骄横暴敛的品性。

(2)文中细节描写对表现本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这一细节,无论对突显作品主旨还是刻画人物性格,都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语文一共要求大约61篇左右,复习时按照考纲的要求,分3轮复习。第一轮一篇一篇的过,每过一篇文章把课后的题一做(简答题只做大纲要求的,与大纲无关的可以不做),该背的背,该理解的理解,历时大约1.5-2个月左右,以记住全部课文的70%以上为合格。第二轮还是一篇一篇的复习,历时大约15-30天,以记住全部课文要求的90%以上为为合格。第三轮开始做15天左右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每天1-3套,完了后对答案,找出自己的薄弱点重点复习,然后依然是一篇一篇的复习,历时大约10天左右,复习完了后直到考试前10天每1-2天做一套模拟题,考前10天把以做前错的题拿出来反复的做,直到考试前。诗词曲赋背过的篇目3-5天复习一遍,直到考前。

英语的复习方法

从专升本考试成绩来看,英语是差距最大的科目,语文最多可能只差20分,但英语有考60分的、90分.100分.110分.120分的,所以,只复习语文而不重视英语,是非常危险的。英语需要掌握的单词大约4000个左右,考生应该掌握85%以上,至少掌握70%以上,背单词拿大专的英语课本,从大一复习到大二就行了,一共4学期的内容。切记:这是复习其他的基础,选择了专升本就是选择了孤独与寂寞,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有的人问我:“专升本认真复习了是否一定能考上?”我只想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朋友,认定的事,一定要花时间努力的去做,那样才会有好的结果。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两者的复习时间,比如语文好英语差,那么英语占60%的时间,语文占40%的时间等等。复习时间自己安排,目的是语文+英语的总分最大化。

试题分五大部分

一:词汇和语法

单项选择题,40题,40分,词汇题约占55%,包括单词辨析,词组辨析;语法题约占45%,包括主谓一致,各种从句,强调句,虚拟语气,倒装,时态等。大纲规定掌握4200单词,你们要做的就是把大纲里词汇表的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意思,然后记,以看到英文单词能翻译成中文为准,词汇表记85%以上即可。然后背大纲里的词组和固定搭配,以看到词组能知道中文意思为准,记85%以上即可。语法复习动词的时态、主谓一致、反义疑问句、情态动词、倍数关系、强调句型、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代词一致、虚拟语气,大纲里有讲解,或者买本语法书,边看语法边做题,如虚拟语气,包括对现在的虚拟,对过去的虚拟,对将来的虚拟,看完对现在的虚拟后再做对现在的虚拟题巩固,看完对过去的虚拟后做对过去的虚拟题,掌握后3-6天复习一遍就行。做题不能只做不想,等做到一定程度了就要总结反思,作者一般怎么出题,我们怎么解答。考前20天左右停止做新题,把以前错的和历年真题反复的做,至少3遍以上,越多越好。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二:阅读理解

包括4篇短文。每篇短文大约250单词左右,生词不超过3%,每篇短文后有5个小题,满分50分。要求: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支持大意的细节;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能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

推论。文章题材包括新闻报道、科普常识、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教育等,体裁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对策:英语考得好不好,阅读理解很重要,每1-3天做一篇阅读理解,刚直到考前15天左右。刚开始先做英语b级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把不认识的单词用字典把中文意思查出来,做8套左右,根据自己的情况,基础好的做3-4套,基础薄弱的适当多做点,然后做英语a级的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依然把不认识的单词用字典把中文意思查出来,也做8套左右,然后做专升本的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做5套左右,仍然把不认识的单词用字典把中文意思查出来,感觉自己能读懂了,再做4套左右4级的阅读理解的题。考前20天左右把以前做错的再看看。等做到一定程度了也要总结,比如阅读理解基本上每篇都有关于文章主旨的题,我们怎么复习,还有细节题,我们一般在文章中能找到原话或类似的话,推理题怎么出等等,不能一味的做题,要不断的总结,因为考试就那么几个题型,掌握了出题人的思路才能应答如流。具体自己在做题时慢慢体会吧!

三:完形填空

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一篇,单词量为200-300。其中有20个空,共20小题,满分20分。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填空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空的词项包括虚词和实词。对策:先做a、b级题的完形填空,没有的话做专升本的吧,我的资料给人了,完型填空可能说的不详细。每1-5天做一篇即可,题不再多做,而在精做,要慢慢的做,反复的做一套,把生词记住,体会作者的出题思路,考察方式等。考前20天左右开始把以前做错的反复的做,反复的看,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的复习。

四:翻译

非英语专业学生将英语句子译成汉语。该部分5个英语句子选自阅读理解的4篇文章,考生在翻译时可以参照上下文,满分20分。

对策:每3-7天做5个英语句子的翻译(做历年真题,做完了就差不多了)。直到考前15天左右把以前做错的反复看,反复做。还是要总结,吃透出题人的思路。

五:作文

题型一般为议论文,要求在30分钟内些出120-150个单词。译文基本正确,有少量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得14分左右。

对策:先做5套左右历年真题。完了后分析历年真题,一般最近几年作文都是分3段写的,每段单词数大约43个左右,第2段可以写48个左右,最后一段可以写38个左右,3段字数基本差不多就行。内容的话

第一段写第一种观点的人怎么怎么样,第二段写第二种观点的人怎么怎么样,第三段写你的观点,或阐述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每段用1-2个模板即可,联接词(小词汇如all,but,and,first,second,third,the best way,in a word,)多多益善。模板要背6个左右,专门议论文用的。

专升本经验说也说不完,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参考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和方法,所谓方法,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感悟出来的。

4.黑龙江专升本考试专用 篇四

第一部分:《电子电路》(150 分)

• 模拟电路(75 分)

• 理解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 掌握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输出直流电压的估算。

• 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 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原理、外部特性,了解三极管共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 了解场效应管的工作特点、外部特性及主要的参数。

• 掌握单管共射(共源)、共集(共漏)、共基(共栅)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要求会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熟练掌握静态工作点和放大电路的 A u、R i、R o 的计算。

• 理解多级放大器工作原理及 Au 的计算。掌握差分放大器,包括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概念、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抑制零点漂移的工作原理。

• 掌握差分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含直流工作点、差模放大倍数、共模大倍数、共模抑制比)。• 了解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掌握“虚短”、“虚断”的概念。

• 要求正确理解什么是反馈,掌握判别电路是否存在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或同时存在)?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

• 了解反馈的表示方法、理解方框图表示的物理概念、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及其应用条件,掌握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闭环增益的估算。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掌握由理想运放放大器组成的反相、同相比例电路,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 了解频率响应和失真的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 f L、f H 计算,了解波特图的画法。• 掌握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包括过零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

•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和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电路组成,振荡频率的计算,了解稳幅原理。

• 理解三点式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 了解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甲类、乙类和甲乙类的工作特点以及功率、效率、非线性失真的物理概念和相互关系。

• 理解 OTL 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 掌握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反馈型稳压电路的组成、输出电压的调节、稳压原理。

参考用书:《模拟电子技术》,胡艳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数字电路(75 分)

1.掌握二、十、十六进制数、常用二 ~ 十进制码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2.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定律、定理。

3.掌握逻辑函数四种表示方法(函数式、真值表、卡诺图、逻辑图)及相互转换。

4.掌握逻辑函数公式法化简、卡诺图(含约束函数)化简。

5.掌握各种逻辑门符号、功能特点。

6.了解 TTL 反相器静态特性(电压传输特性、输入、输出特性)。

7.掌握触发器功能描述方法(特性表、特性方程、状态图、时序波形)。

8.掌握各种触发器动作特点、异步置 “ 0” 端作用。

9.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参量计算。

10.掌握集成 555 定时器功能、其应用电路及工作波形、参量计算。

1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12.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功能及应用

13.了解编码器、加法器、分配器、比较器功能。

14.了解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功能、应用。

15.掌握同步时序电路分析方法。

16.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构成 N 进制方法。

17.掌握 D/A 转换器基本电路组成及主要参数。

18.了解 A/D 转换器组成、分类、特点。

19.掌握存储器容量扩展,采用 ROM 实现组合逻辑函数方法。

20.了解可编程器件分类、结构特点。

参考用书:《数字电子技术》杨志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二部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50 分)

• 了解 MCS-51 单片机的 CPU 的结构,掌握几种地址指针 PC、DPTR、SP 的功能、运用。•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堆栈定义、生成方式和运用操作。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寻址方式及各种寻址方式可用的存贮空间。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及其用法。

• 了解 MCS-51 单片机的工作寄存器的分区结构及选择方法。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尤其注意引脚复用的特点。

• 了解 MCS-51 单片机的振荡电路,以及一般工作时序概念。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复位条件、复位电路和复位状态。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 PSW 各位的定义。

• 掌握 MCS-51 单片机指令系统,学会基本的编程方法。

• 学会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并行 I/O 的结构特点,及控制接口操作两类指令的用法。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定时器 / 计数器的可编程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如工作方式的选择、初始值的计算与装入、启停控制及编程的一般步骤等。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及其应用,如中断源与相关的专用寄存器、中断矢量、外部中断的两种触发方式、中断响应的条件和响应过程、中断优先级控制、中断使能控制等。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串行口的可编程结构、工作方式、相关的专用寄存器以及了解各种方式下的应用方法。

• 了解 MCS-51 单片机的扩展总线的形成,基本工作时序(外部程序存贮器读周期时序、外部数据存贮器读 / 写周期时序)。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程序贮存器的扩展,数据贮存器的扩展。

• 掌握 MCS-51 单片机的简单 I/O 口的扩展方法。

• 了解用可编程接口芯片 8155 的扩展 I/O 口的方法,主要掌握基本 I/O 工作方式下的编程应用。• 掌握 ADC0809 与 MCS--51 单片机接口的方法。

• 掌握 12 位 ADC 与 MCS--51 单片机接口的方法。

• 掌握 DAC0832 与 MCS--51 单片机接口的方法。

• 掌握各种波型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锯齿波、三角波、梯形波、任意波形。

• 了解较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参考用书:

5.专升本考试——细节决定成败 篇五

我是一位即将毕业的专升本学生,经过二年的学习,我很感谢当初专升本的选择,感谢当初父母的支持和辅导班老师的精心教导。大家一开始肯定对专升本有很大的疑问,很多事都不懂,开始我也是一样的,其实,大家不要刻意去担心这些事,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好基础知识。专升本首先,要选择你要报考的院校,最好是你的本专业,跨专业是有条件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要跨专业。再次,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决定一切,其实专升本考试不难。

高数的学习,我一直认为,安徽省的考试,数学难,英语简单。数学这门学科临场发挥很重要,考数学的时候,慢做会做求全对,稳坐中档一分不浪费,放弃全不会。专升本考试重基础,基本上不会有太难的题目,2011年的就最后一道题难点,我没有做全,考了139。在平时的学习中,数学要多做题,慢慢体会,一定要认真。细节决定成败,会做的一定要做对,这非常关键。

计算机的学习,对电脑知识比较熟悉的人应该会好一点。计算机每道题的分值不大,会的都会做对,不像数学。有电脑的同学多操作一点,这样印象比较深刻。分值大点的就是编程题了,一定要把编程题拿下,这样你的计算机成绩就不会差。

英语的复习,英语我不是行家,不过,过了四级,在这里不多的说了,怕误导大家了,那就罪过啊。今年英语出奇的简单,好多没有过四级的人考130以上。

专升本最好是报班,毕竟辅导班的老师教了这么多年,重点他们都知道,这样有利于你的成绩提高效率。我建议,基础班的课程是最重要,不过最好不要一次报3门,那样你没有时间消化,基础班有好多期。你可以先报数学一门,下期再报英语和计算机。最主要是消化老师所讲的。

6.专升本考试的答题思路 篇六

拿到试卷后,现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然后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要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可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

通过对卷面整体感知,使自己可提前大概了解试卷难易程度,心中有数,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先易后难

考试最忌从前到后的做题顺序,甚至有些考生会在后面大分值题未做的情况,在前面的小分值题目上逗留过长时间。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严重影响考试结果。小耶建议童鞋们根据情况可先绕开那些讨厌的难题,等容易题解答完后,再集中火力攻克之。这样不仅可保证童鞋们正常发挥,拿到应有分值,还可激发童鞋们超常发挥哦。

关键点着重答出

专升本改卷,按点得分。所以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在全面的基础上,着重答出关键点。这样,不仅节省了拟写大篇幅离题赘言的时间,还可高效拿分!

答题有技巧

卷面考试有技巧,这些技巧是最简单,且能帮助童鞋们提分的哦:

1)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层次清晰。

2)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有条理地答上几点。

3)答题思路清晰,叙述简明。建议最好罗列一二三哦。

1.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大全

2.2017年专升本考试政治选择练习题

3.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

4.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

5.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

6.成考报考指南: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

7.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8.成人高考答题技术

9.2017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7.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言虚词 篇七

一、12个常用文言虚词: 之:

a)代词,表指代作用,可以指代人、事、物,译为“他(她、它)”,“他的”,„„做宾语 [例] 爱共叔段,欲立之。

姜氏欲之

b)代词,表指示作用,作定语,译为“这”,“这个”„„ [例]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c)代词,衬足音节,无意义,不翻译 [例]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左传》)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d)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例]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e)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f)助词,指明语序倒装,不翻译 [例] 姜氏何厌之有

其是之谓乎

我之谓也(《秋水》)

g)动词,译为“到”、“往”

[例]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其:

a)代词,表指代作用,译为“他”,“他的”„„ [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代词,表指示作用,译为“那”,“那个”„„

[例]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语气词,表估计、推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王室其将卑乎(《国语》)

d)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 [例]其敢忘君主之大赐?(《左传》)

e)语气词,表祈使、命令语气,译为“就”,“要”,“一定”„„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者:

起辅助作用的代词。与一般代词不同的是,“者”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附着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后,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等。可以与“者”组合的词类较多,意义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与名词组合:

主要可分两类:复指名词或名词性主语,引出谓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这个人”、“„„的情况”等。例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马伶传》)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2.复指名词或名词结构,充当动词宾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的人(情况)”等。例如:(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冯谖客孟尝君》)

与数量词组合:

表示数量的种类。可译为“种”、“样”、“类”、“方面”等,也可不译。例如: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谏逐客书》)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

与时间词组合:

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可译为“„„的时候”等。例如: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2)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

与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组合:将原有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变成名词性结构,可酌情译为“„„的”、“„„的人(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谏逐客书》)

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

将原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变为名词性结构,也可酌情译为“„„的”、“„„的人(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4)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将军列传》)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前赤壁赋》)此外,“者”字结构有一类是提示或强调结果,以引出对缘由的解释,此时可译为“„„的原因”等。

例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秋水》)

若是者何也?(《谏逐客书》)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所,代词

“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

(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

(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例如: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所归:归处。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内容。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所连:指禅让的君位;所争:争夺的政权;所忧、所劳:指为此而忧虑、操劳的国事。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所能上报:指能够回报的恩德。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由“所”组成的常见结构应当注意: 1.“所„„者”

此一结构表达的意义等同于“所”字结构,而不等同于“者”结构,亦即说明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发出或实施动作行为的主体。例如: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谏逐客书》)――所重者:看重的东西;所轻者:轻视的东西。

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所为者与所期者:指文章的写作与期盼达到的水平。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客孟尝君》)――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张中丞传后叙》)――所欲忠者:愿意效忠的对象。所以

“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

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 的„„”、“凭它来„„的”等。

如:A.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

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

C.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答李翊书》)

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知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

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

如:A.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谏逐客书》)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传序》)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指代缘由、原因的名词性结构,做动词宾语。

如: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约数词

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译为“左右”、“前后”等。例如: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李将军列传》)

诸,合音词

1.“之于”的合音(即取“之”的声母、“于”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于”古音同“乎”)。“之”为指示代词,“于”为介词,所以此时“诸”只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则与后面的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前面的动宾结构关涉到对象、处所、地点、内容等。例如:用与舍属诸人。(《答李翊书》)

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更譬诸操舟„„(《论毅力》)

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2.“之乎”的合音。“之”为指示代词,“乎”为语气词,此时“诸”只出现在句末: “之”是前面出现的动词的宾语,“乎”用来结束句子。例如: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约数词 此时“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或全体中的每一个体,可译为“各位”、“众”等。

例如: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

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将军列传》)焉,兼词

兼有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此)”的意思,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后,介绍关涉到的人、事、物、处所等。

例如: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於国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指示代词

通常用在及物动词之后充当宾语,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等。

例如: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论毅力》)――尝焉:试着做这件事。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怜焉:爱护百姓。疑问代词

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怎么”等。例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焉”可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不同的语气。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

例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如:君何患焉?(《郑伯克段于鄢》)

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则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主要有: 表示顺承接继关系,可酌情译为“就”、“于是”、“那么”等。例如: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刘一丈书》)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酌情译为“却”、“反倒”、“然而”、“但是”等。例如: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今取人则不然。(《谏逐客书》)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他植者则不然。(《种树郭橐驼传》)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虽然”、“倒是”等。例如: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国语?晋语九》)

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

巧则巧矣,未尽善也。(《傅子?附录》)而,连词 作为连词,“而”通常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是连结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句子等,表示多种逻辑关系。主要有:

表示顺承接续关系:

有时是表示两种行为或性质的联系,可译为“就”、“来”等,也可不译。例如: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坐客乃西顾而叹。(《马伶传》)

有时用在偏正结构里,连结状语和中心语,可酌情译为“来”、“„„着”等,也可不译。例如: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秋水》)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前赤壁赋》)

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郑伯克段于鄢》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2)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李将军列传》)

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1)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李将军列传》)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 例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秋水》)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论毅力》)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这耶?(《张中丞传后叙》)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用作主语或定语,译为“你”或“你们”。例如: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年》)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于(於)

介词。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有时也可不译。例如: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客孟尝君》)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等。

例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于:可译为“到”、“至”。

昔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谏逐客书》)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伯克段于鄢》)(6)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马伶传》)(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3.置于形容词或某一结构之后,引出对比的对象,表示二者间的比较,可译为“比„„”、“与„„比起来”等。

例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超过他人。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

例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取于人:被他人学习效仿。

以,介词 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内容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余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其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分别说明如下:

表示凭借

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例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

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马伶传》)

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

例如: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於国也》)

皆以用战为名。(《李将军列传》)

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论毅力》)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马伶传》)

有的表示凭借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李将军列传》)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李将军列传》)表示原因

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

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张中丞传后叙》)

表示带领、带领

可以带领、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也可直接翻译为 “凭”、“靠”。例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表示时间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据需要译为“按照”。例如: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李将军列传》)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表示关涉或处置对象

“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例如: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冯谖客孟尝君》)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必以其言为信。(《张中丞传后叙》)

(二)副词 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例如:(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只有,也就是。

(三)连词 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不译出。例如: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

且硕茂,蚤食以蕃。(《种树郭橐驼传》)――蚤食以蕃:果实结得早而且结得多。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前赤壁赋》)

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马伶传》)

(四)动词

“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

例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由“以”构成的几种常见结构 1.“以”字结构用作补语

在古汉语中,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时常用作动词或动词性短的补语成分,表示这一动作行为的方式、工具、凭借或关涉到的人、事、物等。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基本不再出现,相关内容通常用状语或动词宾语的形式出现,这是在阅读理解时应当注意。例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於国也》)――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那里(或:在那里种上桑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於国也》)――申之以孝悌之义:教给他们孝悌的道理。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答李翊书》)――告生以其道:把他自己掌握的道理、知识告诉你。

请其矢,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盛以锦囊:用锦囊装起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五代史伶官传序》)――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起来。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则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责我以在位久:用在位时间太长为理由批评我。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张中丞传后叙》)――语以国亡主灭:告诉(他们)国家已亡、君王已死。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张中丞传后叙》)――责二公以死守:以死守孤城为理由指责张巡、许远。

省略了的介宾形式在古汉语中,当介词“以”后面的宾语是代词(如“之”、“是”之类),而且所指代的对象已在前文出现时,那么这个代词宾语时常可以省略。阅读和理解时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出现在前面的句子中,相距较远,翻译时就应当把这个代词宾语补出。例如: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郑伯克段于鄢》)――请以遗之:请求把君王的煮肉送给她。

左右以告。(《冯谖客孟尝君》)――手下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以何市而反:用收债的钱买什么回来?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因为变法而富足,国家因为变法而强大。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陈情表》)――无以至今日:不能靠祖母活到今天;无以终馀年:不能靠我度过残年。

欲将以有为也。(《张中丞传后叙》)――打算留着这条命有所作为。

二是代词宾语所指代的对象在同句之中,而且就在“以”字之前,翻译时可直接将它作为“以”的宾语对待。这种情况也可看作是“以”的宾语为了强调而提前的形式。

例如: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大同》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谏逐客书》)――用驱逐客卿的方式帮助敌国,用减少人才的行为使仇人获利。

3.“以为”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有两种意义: 一是复合动词,表示“认为”、“觉得”的意思,这较为常见。例如: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答司马谏议书》)

二是省略了代词宾语的“以”字结构与动词“为”组合而成,因此是两个词。理解和翻译时必须把“以”的宾语补出,才不致产生误解。例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以为东蒙主:让他(指颛臾君)东蒙山祭祀的主祭人。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辞之以为博。(《庄子?秋水》)――以为名:以此博取高洁的美名;以为博:以此换取博学的赞誉。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冯谖客孟尝君》)――无以为家:没有用来养家的资财。

传其事以为官戒。(《种树郭橐驼传》)――写下他的事迹,以此作为官员的戒鉴。且,副词

作为副词,“且”可以表示情态、程度、时间等,可译为“尚且”“姑且”、“暂且”、“而且”、“况且”等,这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近似,不难理解。另有两种用法是现代汉语所不具备的,应注意掌握。

置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这一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快要”、“就 要”、“将要”等。例如:(1)坐,且将戮。(《张中丞传后叙》)

(2)虽食,且不下咽!(《张中丞传后叙》)

(3)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李将军列传》)――且尽:将要完结。下同。

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李将军列传》)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张中丞传后叙》)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虽欲去,必不达。(《张中丞传后叙》)――且穷:指将要无计可施。

2.置于数量词之前,表示接近这个数目,可译为“大约”、“接近”、“快到”等。例如: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张中丞传后叙》)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马伶传》)连词

连结前后两项,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还是„„”等。例如: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是且非:对还是错。)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将军列传》)

连结前后两项,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或“一边„„一边„„”等。例如:居一二日,(萧)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史记?淮阴侯列传》)乃

副词

作为副词,“乃”可以表示多种接续关系或情态,有时用法近于连词。表示顺承接续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等。例如: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庄子?秋水》)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李将军列传》)

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谏逐客书》)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徒令臣出东道。(《李将军列传》)表示对某人、某事的确认,可译为“这”、“这就是”等。例如: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因烧其卷,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客孟尝君》)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李将军列传》)

表示对结果的强调,可译为“才”、“这才”等。例如: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答李翊书》)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李将军列传》)

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李将军列传》)

良久,乃许之。(《李将军列传》)

5.表示递进,常与“至”等合用,或译为“以至”、“以至于”。例如:(1)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论毅力》)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通常只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上一篇:校长在全镇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广东人生日宴席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