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精选11篇)
1.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一
89浅谈
21世纪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文/张崇源
『摘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在对21世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辨证统一的关系,其中,就业起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有反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以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和谐。『关键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关系
一、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点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点1.劳动就业的概念劳动就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在不同学科研究范围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借鉴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定义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3年发布《关于落实再就业政策考核指标几个具体问题的函》的文件中,将就业人员界定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同时,我国正在逐步发展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自由职业者,非正规部门就业等多种灵活就业形式。2.二十一世纪劳动就业的基本特点第一、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15至64岁劳动人口为94200万人,占总人口的71%。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迎来总人口(2033年达到15亿)、劳动年龄人口(2016人才90年达到9.9亿)、老年人口(2047年达到3.2亿)三大高峰。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访问美国,在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时说:“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压力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之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都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就业岗位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个以上,矛盾十分尖锐。”从劳保部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的部分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来看,总体上,劳动力供大于求;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9.3%,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40.2%。中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较大,分别为1.76、1.6、1.61。第二、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指出,未来20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达到904亿人。同时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就业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离乡外出就业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扩招,高校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2009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去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将实现新增劳动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第三、就
业形式多样化和不稳定性并存和西方国家的非正规就业是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的体现不同,我国的灵活就业方式是劳动者找不到正规就业组织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因此,目前大部分多样化的就业方式给我国劳动者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劳动者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就业岗位不稳定性增加,而且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权益亦受到损害。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社会保障的概念给社会保障制度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的概念。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将社会保障制度表述为:“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2.二十一世纪社会保障的特点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笔者着重从当前社会保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论述社会保障的特点。第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据国际老龄协会报告,中国已经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龄化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1/4左右。由于老龄化问题严重,在岗人口负担老龄人口的负担将会越来越严重。第二、覆盖面狭窄当前我国扩大覆盖面的重点的人群是城镇个体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各地区纷纷出台针对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政策,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个体劳动者参保率在全国范围内相当低。扩大覆盖面的另一个目标人群是农业人口以及被征地农民。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但对于养老方面的制度还没有正式出台。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仍然是家庭养老。对于这一庞大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都是社会保障在新世纪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和保值增值今年关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问题接二连三的爆发。老百姓的“保命钱”成了糊涂帐,严重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更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令人担忧。基金安全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没有基金,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另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基金的保值增值。不采取有效的投资方法,仅仅只是购买国债和协议存款,不能解决我国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对基金的庞大需要。
二、二十一世纪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公平与效率公平和效率是许多经济学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同样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相互关系。其中,就业注重效率,社会保障注重公平。但并不绝对,就业当中存在着机会公平,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同样存在效率的问题。所以,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大社会保障项目中一个重要的保障是就业保障。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中,劳动就业占主导作用,社会保障对劳动就业起反作用。
1、劳动就业的主导作用第一、劳动就业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础从社会保障的起源来看,社会保障是大规模就业的产物。在工业化进程中,劳动者面临的社会风险加大,工伤、疾患、失业、老龄等基本需求的问题凸现出现,家庭保障不足以抵御大工业带来的社会风险,因而产生了社会保障社会化的要求。从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看,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都来自于劳动者就业所创造的价值。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社会保障的制度赡养率,甚至社会保障在未来的存亡也取决于劳动就业收入水平。同时为减轻贫困问题并确保社会救济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第二、劳动就业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条件劳动者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实现就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所创造的价值越大,用于进行社会再分配的资源就越充足。尽管具体的社会保障会受到政府的政策取向,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经济实力是最根本的。这一点,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水平和欠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得出结论。第三、就业是劳动者最根本的保障劳动就业不仅是对劳动者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一定的收入,从而获取自身生存及延续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还有更进一步的需求。就业是个人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物质手段和精神寄托,没有职业和行业的隶属,个人将会丧失归属感,甚至会导致心态的变化,这将是劳动力的极大浪费。
2、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反作用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第一、社会保障对劳动力的保护作用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缓解两级分化,削弱社会的对立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是有利于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因为失败了也有基本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同样,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能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分化和化解就业压力。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原则,给劳动者提供了基本保障的法律保证。在我国,合法的劳动就业合同的必备条款必须包括社会保障的内容。否则合同无效。但由于就业形式严峻,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以就业为条件,不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这不仅有赖于政府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需要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第二、社会保障是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社会保障资金在经济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社会保障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是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劳动力成本提高必然带来就业需求的下降。而社会保障实际是企业的劳动力非工资性成本,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也必然带来就业水平的下降。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最终是由劳动者支付,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直接提高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加快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进而减少劳动力的需求。企业就会自觉把投资投向成本低的地方,从而加大局部地区的就业压力。在中国,尽管劳动就业呈现严峻的供大于求,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减少。但针对中高级人才,这一分析仍然是适用的。第三、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一是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力上。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具有刚性,一旦上升,则很难下调。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导致财政问题。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二是能够聚集大量的资本,有利于促进和完善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用于投资,从而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还能熨平经济波动。这一点在完全化的市场经济国家体现的更加明显。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保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缓解一定程度上的萧条,推动经济复苏,从而促进就业。反之,经济繁荣时期,收大于支,抑制需求,有利于缓解经济过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结论: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和谐关系前文所述,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能促进社会保障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也可以为促进就业服务并发挥出其他制度无法代替的功能。然而,尽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并不能相互取代,不存在“劳动就业就是最好的社会保障”这样的逻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制约的。因此,应当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实践中,应该将他们视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这正是政府在21世纪所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
2.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二
艺术的本质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融合。形而下称实体之物, 如画称其为画, 舞蹈成其为肢体的展示, 歌曲, 话剧用声色形体表现人的声带躯干。形而上称为精神领域, 画因有其灵魂而百看不厌, 舞蹈因其触动心弦而活灵生机, 歌曲轻便的催人泪下, 话剧能演绎人生阅历, 精神物质一旦结合了“实体之物”, 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结合一般者, 是为艺术门类中的普遍之大众, 结合上等者, 因为其稀缺伟大而感动世人, 流芳岂止百世。结合上上等, 那是人类历史漫散发展中屈指可数的“孤品”。成为指明星, 一个历史节点的印迹和记载者。艺术的本质首先说明, 它的优劣, 存亡, 统统是被叫作万物灵长的“人类”所赋予的, 感性一点讲, 它是人类自然的孩子。亦不会有离开人类而天然存在的所谓“艺术”。那是自然, 不是艺术。
当我们了解到艺术的本质是“人类思考, 探索, 赋予, 推进, 定义, 发展的”了以后, 我们理应深刻自问艺术如何得以发展?它如何适应了人类社会?它如何成为逆流或者顺势, 并最终影响人类创造历史?
这里, 我们只需要根据老师得出的线索进一步思考。“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 换句话说, 只要了解到自我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存在于世的本质属性, 便可以间接窥见一斑艺术的本质了。
人活在世界上, 其大背景是自然居于大, 生灵居于小。古有庄子化鹏成幻, 亦有增广贤文教领处事哲理, 老祖宗从古至今, 是“敬天爱人”的。“敬天”是一个前提, 没有敬畏天地的根源精神, 就没有一切华夏大地艺术的起源。旧石器时代开始, 祭奠仪式一直是庄严的宣告, 如果艺术的本质在那时候就被定义, 理应是在敬天的基础上开始形成第一次部落的集体意识, 转而又生成出集体审美意识, 祭奠的反复发展, 促进了图腾意识萌芽。犬牙串链, 贝类装饰肉体灵魂等一系列看似属于艺术的活动开始兴新。没有自然万物, 艺术连踪迹都没有。
广义的概念的, 再从西方世界来说, 亚当夏娃偷食禁果, 蛇作为邪恶的代名词出现, 并预言到人类新灾难【新纪元】的诞生, 西方世界的艺术审美就开始形成了, 他们相信人类的原罪, 相信上帝的万能, 他们的群体审美意识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自我羞愧和等待救赎色彩。伊甸园作为自然神灵交付于人类的第一个, 也是最后一个乐园而存在并消失, 人类最终是在找寻回归的路途上一路艰难跋涉。
综上所述, 艺术本质的先天决定因素其实是自然。
试想一下, 如果没有自然的依托, 东方文明能孕育浩大的艺术本体吗?西方文明能输出可以撼动宇宙的知识体系吗?一切文明的起源都是在自然斗转星移之中沉淀。一切毁灭的战事人祸, 都没有阻挡过艺术本质的萌芽, 创造, 新生。“敬天爱人”依然是古今中外集大成者做人做术之根本。
现在, 让我们从自然的大前题中出来, 略微窥探人类社会的漩涡。
社会, 是人类群居的产物, 一个人不叫社会, 一个家庭不叫社会, 人类数目的反复叠加繁衍形成了社会大空间, 庞大的数目使社会变成适者生存的竞争区间, 但值得我们欣慰的依然是, 在这个可怕的环境中, 人间温情出现了, 善良之辈混杂其中, 艺术本质混迹社会, 使社会变得焕然一新。这个主题很难描述, 或者我们可以说, 这是一个很玄乎的论题, 我们要在人类自身创造的光怪陆离的生存环境中, 用人类独创的一套审美意识评判标准来折射出人类自己。可是, 更为奇特的是, 艺术本质在这样的区间留存了下来, 并将一直爆裂、变种、创新、发展, 它不会被吞噬, 它反而在此间不停改变着自己, 以及它的主人—人类的生活。
值得我思索的一个例子是, 在二战中, 有无数无辜的犹太人民惨死集中营内, 孩童、妇女、老人、伤残人民, 幸存者少之又少。这些悲苦的犹太人民, 本身是被动地构筑了一个社会生存空间, 在集中营里, 他们活着、呼吸着、头脑运作着, 神志不清者除外, 他们心里存在着爱, 他们甚至和亲人朋友关在一起, 通过相互依偎感受着活着这一事实。这足以证明他们正在生存, 虽然暴虐和杀害随时可能将他们销毁。我想表达的是, 难道他们之中就没有艺术本质审美的存在了吗?当他们偶然可以看见悲情的月夜或崭新血红的太阳时, 难道他们心中不会涌起一股审美的冲动, 感叹生命的同时, 赞美世间留念的美景吗?如果连看见世界的权利都没有, 那么至少在他们的记忆中, 有那么一瞬间会记起一个审美场景, 而感触到生命也有其美好的一面, 哪怕他们即刻死亡。那么, 那个审美的一瞬间, 就是艺术本质出现的瞬间, 也是艺术本质即是生活状态的一瞬间。艺术本质, 作为形而上的一部分, 并没有离开过哪怕是囚禁人生这样的生活状态。也从未离开过社会这个区域。
我由此想到更多。即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比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更加深刻一点, 艺术本质是人类赋予的概念, 社会又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就同一例子而言, 当那些犹太人没有权利自由生活的时候, 何以有心思去思考艺术价值, 艺术审美呢?他们只是潜意识地触及到艺术本质平民化的一面, 并没有能力去主动探索, 艺术本质反过来还用其深刻隽永的美好瞬时记忆, 去填充他们枯槁的灵魂, 艺术本质救赎了人类精神, 虽然在肉体上, 人类的苦难还在继续。
那么, 深入来说, 艺术本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无可磨灭的。
从贬义上来说, 艺术本质的诞生, 使得人们有了统一的, 主流的审美意识, 有了对艺术价值的较为一致的评判标准。有了艺术价值以后, 艺术作品开始有了社会价值, 即以货币为流通手段的流通物品。从敦煌石窟佛经外流, 到大英博物馆的各国珍品掠夺集中, 再到火烧圆明园, 红卫兵抄家灭物等等, 艺术物件大量被外来势力销毁, 人类文明破灭残败, 各国均有, 各有轻重, 在历史长河中多不胜数, 成为一个普世定理。艺术审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贪欲, 灾难, 伴随着各个民族的血泪史一路前行到近代, 现代, 当代。在和平环境里, 艺术价值逐步稳定牢固, 并持续着各个民族短暂且片面的安宁。
但从广义褒义上来看, 艺术本质就像扬鞭羊羔的妇人, 她像母亲一样启示人类迁徙, 她像母亲一样艰难抚养后代又百折不饶, 她更有母性伟大的力量:正统、光明、包容一切, 直至人类文明从幼稚走向成熟, 并将其孱弱的性格打磨得独立强大。
当我们仰望紫禁城的瓦檐时, 我们要想到, 那鲜活生活过的人们、那些楼阁闺房、香榭美人, 她们的服饰、头簪、女红、信物, 那些武士的骏马利剑、挂饰、香囊、屠刀, 那些太监宫女贵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统统成为历史审美的一部分留于民族的血脉, 那些遒劲有力的帝皇墨宝和士林佳句, 都属于生活, 亦分离开生活。它们全是艺术的常态, 作为艺术本质被历史接纳吸收, 作为褒义的艺术的功勋价值活跃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以此类推,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大同小异。艺术终究在社会大熔炉中生存发展至今。
探索了艺术本质与自然, 艺术本质与社会的关系后, 我们还要想到艺术本质与自我的关系。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人与人亦不相同, 正因为如此, 人的个体体验, 个体感知, 个体审美都不一样。我们最不了解的往往也是自己, 我们最想定位的最想突破战胜的还是自己而已。
春夏秋冬, 每个人的审美起点审美角度不同, 所喜爱的季节也会不同。没有任何文人骚客可以仅凭自己的喜恶来给四季排个高低。艺术便是这样, 悄然无声地来, 进入你的内心世界, 指挥着你的独特审美, 完成你的审美活动。
这让我想起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人类, 从唯性论到精神分析, 从梦境谈到哲学范畴。他的理论对于人类认识自我, 改造自我, 开启了新天地。正是如此, 我们才相信, 从小生活在阴影恐惧中的孩子和从小生活在和睦阳光下的孩子, 他们的审美艺术领域是不同的。一件成熟艺术作品放在面前, 传递出的符号讯息也千差万别。正能量的作品可以找到它们共同的审美起源, 也许它的作者生活优渥, 想表达出对人生的讴歌。 (如西方贵族画匠描绘宫廷富裕生活, 宗教救赎题材等) , 反之, 一些阴霾怪诞的作品则给人以忧郁的悲壮美, (如西方一些穷困潦倒的流浪艺人所作风景画, 以希腊传说创作的历史剧题材等) 。它传递的负面情绪尖酸晦涩, 但这也并不妨碍其打动观者欣赏。艺术在本质上不仅是大众的, 而且是公平的, 真实可靠。
说到真实传递个人审美情绪, 也有例外。
忧郁的梵高可以画出阳光的向日葵, 而快乐的劳特雷克也画忧伤的舞女。就东洋艺术而言, 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笔下的女性都是纤弱无助的, 但这并不影响他—画家本身, 成为一个高创作力, 高热情的画家。相反, 也有一些艺术家在完成强劲生命力的作品之后戛然而止, 消散在其艺术领域之中。这些例子足以证明, 艺术是可以伪装骗哄观众的 (就绘画艺术而言) 。艺术本质传递给人们的第一手资料, 视觉印象, 往往并不是像它表面表明的一样简单。它一方面真实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潜意识和创作冲动, 另一方面又极力压抑, 伪装自我, 带给观者反面的冲击波。
人生在世, 关键是要活出自我的精彩。有些人穷在闹市, 但只要内心有气势有眼界, 其审美品质便可以鹤立鸡群。有些人生在达官贵人之家, 衣食无忧、前途光明, 但只要没有精气神韵, 其审美品质也不免世俗低下。审美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本应无有高下之分, 但艺术审美, 艺术本质是有美丑善恶之别的, 将丑认美, 以恶为善, 他人也无权指责, 但此种做法伤了自身品味, 伤了艺术审美的大雅, 也只能自食其果。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本质?我相信这个话题是永恒的, 精髓在于它常谈常新, 在原始社会, 人们茹毛饮血的时代它就出现了。在农耕社会, 艺术价值的附属品作为通货手段流行, 在封建社会, 艺术价值作为政统权利的产物被保留, 在阶级社会, 艺术的本质得以不断置换, 自问、自答、自解, 也成为反映现代人类生活境界的明镜。
在当代, 艺术本质已由元初的懵懂发展壮硕, 它伴随人类社会的生灭, 又伴随个体的丰富体验而进步革变, 我们了解了艺术本质, 就是了解我们个人的内心审美需求, 了解我们生活的意义。
最后, 用画家丢勒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
“我年轻时雕刻着变化与新颖, 而我现在老了, 我发现, 单纯才是艺术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邱正论.《艺术美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
3.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区域市场营销;企业市场营销;内外联系;差异
一、概述
(一)企业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随着理论成熟进而发展一门独立的具有系统的学科。市场营销不光是企业活动,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的活动,并且还是企业在进行经营运转中的一项必须履行的职责。首先,市场营销是连接生产方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纽带,通过交易使企业获得收益,使消费者得到满足[1]。其次,市场营销能够很好的对社会需要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满足,并且始终与社会目标相统一。想要市场营销活动有效开展,就必须建立在企业生产活动上。因此,企业营销并没有在商品经营整体活动中体现,而只存在商品进行流通期间,因此,企业市场营销只存在市场调查,商品研发,售卖价格的定制、宣传手段、促销活动以及售后等方面。
(二)区域市场营销。这种营销是最大程度使用企业本身的资源,把区域内经济体系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整合后的系统,使用营销理论中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将区域内的企业逐渐向企业化和品牌化方面上转变,对配置进行合理优化和完善,进一步达到目标客户的实际要求,获得客户良好的信任感和认同,然后进行长期合作并把企业介绍给同一类型的人群。
二、二者之间的连续
(一)内在联系。区域市场营销和企业市场营销二者都是把客户作为服务中心,所有的营销活动开展都是围绕在消费者周围,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使用不同种类的营销手法。首先,把目标群体作为营销中心。企业营销和市场营销二者之间所有的营销计划都会以消费者作为活动开展的中心,其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对二者营销进行认可,从而推动企业和区域的健康发展。其次,把市场竞争作为营销手段。市场营销是企业想要寻求发展和获得市场占有率最为有效地竞争手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出现不能估计和预计的问题和情况,所以就要制定一套良好的营销方案,避免出现问题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解决的情况,想要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企业管理就要具备竞争意识,遇到问题及时快速的进行解决,从而提升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再次,把物质交换作为营销基础。企业按照市场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在销售给对产品有需要的人群和客户,进而实现营销活动。保证营销活动开展的基础就是物品交换。营销人员工作职责就是按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并让消费者进行购买。最后,把双赢作为营销结果。顾客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营销过程中,既要保证客户利益得到保证,还要提升企业实力,与此同时,消费群体的大力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营销活动中使消费群体和企业利益同时得到保证时,才能使得到企业良好的发展,实现二者双赢。
(二) 二者的外在联系。营销系统是由不同的层次所组成的,站在经济学角度上,区域营销始终比企业营销高出一层次,而区域经济系统中则包含了企业营销系统。其一,区域营销受到企业营销的实际影响。市场营销是由多个区域内部的营销分支所构成的,二者之间关系即是影响又是利用。区域内部企业信誉以及良好的口碑,都会随着企业品牌认同者的增多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因此企业在区域内的宣传应该积极向上的。但是一旦有使用欺瞒手段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出现,企业就会被消费者所讨厌,进而给整个区域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其二,区域营销促进企业营销发展。因为区域营销会被企业营销所影响,但是区域营销相关政策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营销的实际发展带来制约。在某些方面上区域营销政策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给企业营销带来一定的便利。然而,区域内部的资源不是无尽的,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其中的任何一方。其三,企业营销具有多面性,能够实现区域营销的职能。在有些时候,企业营销能够弥补区域营销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区域进行营销的时候,政府部门会聘请区域以外的专业营销人才,这时就要考虑营销人员的日常生活问题,就需要本区域内部的企业给予支持。
结论:总而言之,市场营销工作是推动企业销售商品获得利益必须实施的工作。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内部企业集团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就被凸显了出来。只有真正、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企业进行营销活动中将二者很好的融合,帮助营销人员把控好区域营销和企业营销之前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营销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赓.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关系[J].现代营销,2014,(12):50-50.
4.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四
2.1 市场经济发展
是工商管理的基础我国的建立与发展, 是由于人类的进步、商品的生产与营销所形成的。所以, 国家建立了工商管理部门, 以便于对社会中的商品经营体制进行监督, 保证能够更好地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市场经济是由商品的生产与交易形成的, 此时, 相关管理人员会根据工商管理规定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有效维护, 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市场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各类生产、交易是工商管理发展的基础, 只有良好、正常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 才能更好地提升工商管理效率。
2.2 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的促进关系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基础以及前提, 同时, 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存在较大的`促进关系。主要是因为商品的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 此种情况下, 需要加大力度对相关工作做出重整。以便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 需要工商管理对市场进行一定的监督与管理, 意识到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可以培养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市场经济的现代化, 进而体现出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此类现象的出现, 有利于为工商管理提供较好的物质支持, 使其能够与试产经济同步发展, 在规范工商管理的基础上, 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效率。由此可见, 市场经济与工商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团。
2.3 市场经济发展促进
工商管理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升, 先进技术的引进, 生产与营销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的优化。此时, 企业中的利益主体矛盾增加, 不能更好地提升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需要健康的引导, 单一的市场经济管理制度是不能满足相关管理需求的, 再加上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本来就存在较多问题, 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所以,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工商管理相互合作。
同时, 工商管理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完善, 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管理需求,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好的管理作用。由此可见, 市场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的发展, 在彼此监督与管理的基础上, 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效率阎。
3 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加强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地改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 可以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工商管理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以及合法性,在对市场经济发展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能够更好地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 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 工商管理设置了市场经济主体的相关制度, 可以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秩序, 更好地提升制度的规范化, 使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 强化市场监督。工商管理要求市场主体与市场监督工作的均衡性, 主要对市场经济的各类违法情况进行监督,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垄断问题与不正当竞争问题, 工商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 还会出现侵犯商标权的问题, 工商管理应该极力地对企业商标权进行维护。
另外, 市场经济发展中还会出现各类虚假甚至违法的广告, 工商管理应该予以严格的惩治, 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对其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完善社会经济体系。工商管理在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监督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工商管理利用自身的行政职能, 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与教育, 积极地培养规范化市场, 这样可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 对社会经济体制进行优化管理, 工商管理能够更好地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 还能有效地引导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进而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效率。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对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语
市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其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互相管理的作用, 能够更好地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效益。
5.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五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互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条件,随着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程度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制约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作 者:曲建英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政治与法律教学部,山东,青岛,266061 刊 名: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20(4) 分类号:B038 关键词:人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6.浅谈SEO与SEM之间的关系 篇六
其实我们一直在讲SEO,讲关键词,讲标题,讲友链,讲反链等等,不管我们讲哪一块都是在围绕着SEO进行的,那么今天我们再围绕着SEO来讲一个更先进的理念,那就是SEM,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他们之间是否有相关连呢?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SEM,SEM其实是英文单词的缩写,即Search enging Markeing,好了,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出这是搜索引擎营销了,其实这个意思已经很明了的出来了,SEM是一种至少对于目前来讲是一种刚刚新兴的营销方式,SEM是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营销的方式,SEM也是一种以极少的投入就可以获得高收益的一种营销形式,我们可以通过SEM来获得更大的营销价值,所以如果我们可以把SEM掌握的话,可以说你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SEM在一些发达国家可以说已经非常的发达了,不管是SEO还是SEM其实都是在至力于公司利用这种模式来不断扩大自已的市场份额,只要有搜索引擎的存在,SEM和SEO的价值就不可忽视,据调查来看,在国外SEM已经是对外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营销方式和手段,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塑造自已的品牌形象和诚信度,同时SEM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也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利润。
在国内SEM可以说还是刚起步阶段,而真正掌握和了解SEM的人却就更少了,我们每天还在谈论着SEO,当然这两者是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是不可以针对SEO来展开SEM呢,什么又是真正的SEM呢?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简单的说明一下:
1、竞价,这是一种搜索引擎提供的收费的特有排名方式,谁出的钱越多谁就排在前面,这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但是这种排名方式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恶性竞争等等,虽然搜索引擎在极力的避免这种恶意点击,但是这是很难去控制和避免的,我们回过来讲这种排名也确实给某些商家带来了不错的效益,可能更多的就要花掉大量的银两了,我们在选择这种排名的时候,你需要根据你的产品,你的市场定位讲行评估,所以选择我们适合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2、关键词广告,这也是一种营销的方式,他是一种搜索引擎广告的一种形式,当我们搜索某个关键词时,你会看到很多相关的广告,那么这些广告就是关键词广告的一种形式,同样也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3、搜索引擎优化,这就是我们天天谈的SEO了,这种方式可以说效率非常高,我们只需要对我们的网站进行优化,把关键词策划好,取得好的排名,这样子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了,所以SEO对SEM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不可以分割的。
4、其他方式,实际上在搜索引擎中还有其他的营销方式,在这里我就不依依介绍了,相信每位SEO人员都有很多的了解。
今天只简单的介绍了SEM的一些概念,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大家不断的去努力实践,只有这样了你才可以真正掌握SEM的精髓,一旦掌握它,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马上就可以建立属于你自已的事业!
7.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七
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东身份和权益的凭证。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代表着其持有人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成果的收益权。因此, 股票的价格应该反映股份公司的价值, 主要体现为未来的盈利能力。
世界各国的证券上市和交易当局, 都要求上市公司履行按期按质的向公众投资者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 (包括会计信息和与经营有关联的其他非会计信息) 的义务, 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 也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的重要方面, 进而是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实现优胜劣汰重要途径。从理论上来讲, 如果证券市场是充分有效率的, 投资者也足够理性的话, 股票的价格应该绝佳的反映出公司的价值, 公司股票的价格应该和会计信息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这是因为公司的价值主要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体现出来。
关于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检验的实证分析中, 国内外外学者早有涉猎, 检验结果大多证实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对于相关性的程度不同的研究结果分歧颇大, 甚至大相径庭。Ray Ball和Philip Brown (1968) 研究了216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指出公司预期收益信息对股票价格能产生积极影响。国内的赵宇龙 (1998) 年, 考察了上海股票交易所123家样本公司1994-1996年三个会计年度的会计盈余披露日前后, 各8个交易周内未预期盈余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之间的关系, 指出未预期会计盈余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存在显著相关, 认为会计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信息含量。
总之, 实证研究大多表明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存在相关性, 但是相关性的程度各有高低。中国股市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程度, 相对于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 并不是很高。造成这种相关程度不高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当属市场的有效性问题和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以下两个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这两点。
二、有限市场假说和中国股市的有效性
有效市场假说 (EMH) , 是由Eugene F.Fama教授最早提出来的, 指的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 证券价格能及时、有效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 那么就可称为有效市场。
有效市场根据有效程度的强弱可分为三种形式, 分别是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在市场弱式有效的情形下, 证券的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历史信息, 技术分析对股票价格预测失去作用, 但基本分析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在市场半强式有效的情形下, 证券市场价格已充分所映出所有已公开信息,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无法使得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 只有依靠内幕交易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在市场强式有效的情形下, 证券的市场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有关公司的信息, 包括公开信息也包括未公开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掌握内幕消息的投资者也无法获取超额收益。
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大多表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半强有效的, 并不是强式有效。邓子来、胡健 (2001) 以沪深股市1998年7-8月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为基础, 抽取沪市上证30指数的成份股和深市的30家公司作为抽样样本, 按照Fama教授市场有效性的理论研究范式, 论证了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弱式有效市场阶段, 并不具有半强式有效的特点。李佳、王晓 (2010) 运用了方差比检验方了研究了沪深300指数和基金金鑫历史交易数据, 论证了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是弱式有效的, 但从中长期来看是基本无效的。可见, 实证研究基本都认为,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弱式有效的。
而股票价格保持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 需要建立在市场充分有效的基础之上, 因为只有市场充分有效, 投资者才能较为便捷、迅速的获取上市公司的信息, 才会有一大批行为理性而且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通过对公司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进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是弱式有效地, 是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完全反应会计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完全反应会计信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有很大欠缺, 信息披露的质量整体上并不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是可靠、相关、充分、及时、可比, 对照之下,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信息披露不充分,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规范, 披露信息不真实、甚至伪造。
会计信息的披露出行问题, 投资者赖以做出的投资决策也会出现偏差, 进而形成的股票价格也会被扭曲。因此, 在中国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整体不高的情形下,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公司会计信息相关性程度不高, 是情有可原的。
四、结论与建议
会计信息使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因此提升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形成的影响力是极为必要的。我国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不高, 主要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的, 加之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不高。为此, 可以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首先, 致力于提升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这需要政府有关部分、证券机构和投资者的通力合作。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比例不高, 参与者多是专业知识欠缺和投资理性有限的中小参与者 (盲目跟风, 投机的成分远大于投资的成分) 。为了提升市场有效性的程度, 需要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 政府加大监管。
其次,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严格把关, 提升质量。在这一点上, 证监会、会计事务所、审计机构以及上市公司自身, 都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摘要:规范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存在相关性, 但在中国这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不高。
关键词:市场有效性,会计信息质量,股票价格
参考文献
[1]赵字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J].经济研究, 1998;7
8.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八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体系;实体经济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的“五个坚持”原则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首要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和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传统的货币应量、新增人民币贷款等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2011年4月14日,央行在召开的第一季度金融数据说明会上首次对外发布了“社会融资规模”。从此,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完整的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全新指标而备受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总量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此外,2012年一季度融资规模为3.88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32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80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72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2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96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75亿元。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快速扩张,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基于此,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去研究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尤为迫切。
二、文献综述
自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Husam-Aldin N. Al-MalkawiHazem A. MarashdehNaziruddin Abdullah(2012)
选用货币化比率(M2/GDP)和金融中介比率两个指标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两个变量之间的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Noureddine Khadraoui(2012)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系统估计法对70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估计,得出资本流动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的结论。在国内,高松成(2011)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和季度数据得出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王伟,郑月明(2011) 以中国各省1985-200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朱庆(2011)采用2002-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表明了区域融资总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本文立足于全国宏观环境去分析,考虑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新指标的内涵,通过收集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各组成部分与GDP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 Johansen协整检验,考察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通过 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判断因果关系的方向。
三、实证分析与检验
(一)变量和数据
本文采用的是季度数据,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获性,将样本区间设定为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从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的具体统计口径来看, 社会融资总量 = 人民币各项贷款 + 外币各项贷款 + 委托贷款 + 代客理财及资金信托产品资金运用(贷款部分) + 银行承兑汇票 + 企业债券 +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 + 保险公司赔偿 + 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 + 其他(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贷款公司贷款等),本文以DK表示金融机构贷款在量,代表信贷市场融资,其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经济信息网;以GPRZ代表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以ZQRZ代表非金融机构企业融资总量,其数据均来源于每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BXRZ表示保险赔偿额,代表保险市场融资规模。最后,以GDP表示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以上5个变量的单位均统一为亿元,为减少数据的波动幅度和异方差性,对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最后得到5个变量: LNGDP、LNDK、LNGPRZ、LNZQRZ、LNBXRZ。
(二)ADF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的数据可能是平稳的,也可能是不平稳的,为了防止伪回归,必须在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回归之前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本文中我们以 ADF的方法对 上述5个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注:检验类型( C,T,K)中的 C、T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模型中含有的常数项、时间趋势,n表示不含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其中滞后阶数以 AIC准则为准。
从表1中可以看出: LNGDP、LNDK、LNQPRZ、LNZQRZ和 LNIM都是非平稳序列,而 DLNGDP、DLNDK、DLNQPRZ、DLNZQRZ和DLNBXRZ和都是平穩序列,即这些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各项贷款、非金融机构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保险赔偿之间有可能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下面,通过建立 VAR模型判断其滞后阶数,再通过 Johansen检验来分析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三)Johansen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由于协整检验是对无约束的 VAR模型施加向量协整约束后的VAR模型,因此进行协整检验选择的滞后项应该等于无约束的 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减 1,经过反复试验,按照 VAR模型的 LR、AIC、 SC等准则可以得出 VAR的滞后数为 3,所以可以判断协整检验的最有滞后数为 2,其检验结果如表 2所示。
从该表达式中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从总体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总贷款、非金融机构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保险赔偿都与国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与总贷款的弹性为 0.432,也就是说当总贷款变动 1%,那么地区 GDP则变动 0.432%。同样,GDP与非金融机构股票融资的弹性为 0.127, GDP与非金融机构债券融资的弹性为 0.0036, GDP与保险赔偿额的弹性为 0.0036。可见,信贷对于实体经济的贡献对最大,符合社会实际。
(四)Granger因果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这五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的检验式是 VAR模型的一个方程,因此, 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便是 Granger因果检验的最佳滞后期,前面已经得出 VAR的最佳滞后期为 3,因此 Granger因果检验的最佳滞后期也为 3。检验结果见表 3。
从表 3可以看出, LNDK、LNQPRZ、LNZQRZ、 LNIM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非常接近为 0,这说明这四个变量对经济增长有影响。反过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LNGDP不是 LNZQRZ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 0.1105,说明经济增长对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的作用不太明显,而实体经济与银行信贷市场、保险市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
四、结论与对策
(一)本文结论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从长期趋势上来考察,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保险赔偿额与经济增长都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进而也能说明社会融资规模的确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显示,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保险赔偿额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地宏观条件,二者具有较高的关联性,特别是经济增长对信贷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政策性建议
本文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信贷结构,力助经济转型
信贷结构调整中,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 继续巩固前期宏观调控效果,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把握好信贷资金的投向,特别是加大多中小企业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现有信贷额度下,尽最大可能让信贷资金流入经济活动中最需要的地方。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形成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开拓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填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的县域信贷市场和欠发达地区信贷市场,促进信贷结构的均衡。
(2) 发展资本市场,构造多元融资体系
充分利用股权融资的优势,增加债权性资金供给;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鼓励大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同时,扩大保险投资性业务,完善保险融资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从体制上增加长期资金市场的竞争者,增加资本供给,相对减少市场对银行债务性资金的有效需求,从而压缩银行长期信贷市场,减少间接融资比例,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由于股票、债券、保险等各市场特点不一,应该确立不同市场的角色定位,实现不同市场的差异化合作,改变监管思路,实现金融体系各市场差异化发展。
(3)加快金融改革,以创新促发展
2012年以来,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深圳的金融完善意见和人民币汇率扩大浮动范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政策在短时间内集中出台,可谓金融改革大举措,为把握好实体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应该来说是经济中速增长时期较好的选择。当然,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这些根本要求,不能逾越创新的界限。
(4)转变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方式,推动利率市场化
9.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九
析
作者:李志敏 更新时间:2014-2-25 14:18:43 如何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的写话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此中高手,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长长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每一次练笔,都是他教学艺术的映照。于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在一、二年级以课文为写话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一、立足文本,读中生趣,趣中求写
新课程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那么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富有节奏的韵文、古诗……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煽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领学生去感受阅读的乐趣,拓宽写话的视野,提高写话的水平,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趣从求中生
随文写话要讲究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这样的巧妙练笔,含而不露地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
(二)趣从动中出
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他才是真正美的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老师及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才能“教”出智慧,“习”得智慧。这样的形式使阅读、练笔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趣从异中来
随文写话容易落入千篇一律、千题一面的模式之中。因为题型僵化、题面熟悉,学生只会照搬,不思创新,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同时导致学生思路闭塞,内容机械,既缺乏创新意识,又激不起训练兴致。因此,老师要针对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多种多样的练笔。这一练笔环节,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乐于表达。这种改编练习,创造空间大,学生很感兴趣。这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过程。
二、借助文本,广泛积累,以读引写
(一)积累词语,充实写话内容
低段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同时,也要求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词语,正是学生写话的基础。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运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词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品读句段,学习写话方式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训练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入选教材的课文篇篇生动、有趣,文中一个个优美的句子和段落,皆可作为写话训练的范例。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资源,引导学生仿写。
(三)读文赏图,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说话、写话。三部曲之三:拓展文本,想象写话,提升思维
(一)拓宽文本视野,寻找写话空间 1.充实文本
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空白供读者品味,教学时可抓住这些空白,诱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自由补充。
2.课后拓展
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
(二)妙用文本,放飞想象之翅
低年级的小学生富于幻想。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小学生的想象总是由直观性向现实性、抽象性发展,常把事实加以夸大或缩小,或是将事物神化。我们要抓住这一想象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形式可多样:
1.续写故事
我们一直把课文当作阅读理解的材料,其实课文也是让学生练笔的另一个空间。比如有些课文中有很多空白,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理解与想象进行写话,使课文更完满;如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恰是学生续写续编的起点;还有些课文或含义丰富,或创新空间大,学生可以基于课文求新。我便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画故事,写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2.看图写话
看图说话,先说后写,给了学生写话的素材和充分的思考吸收时间,对写话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效果。指导写话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拘泥于图画本身,要能够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多彩。
3.编写童话
童话的魅力,在于它为孩于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它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过:“要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写话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童话的优势,除了让孩子听童话、读童话、说童话外,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写童话的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
10.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十
劳社部发〔200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的规定,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流动,要相应转移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执行调入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职工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养老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的标准为:本人离开机关上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0.3%×120个月。
职工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其原有的连续工龄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已建立的个人帐户继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退休时,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每月按1/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
公务员进入企业工作后再次转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缴同级财政。其个人帐户管理、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比照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
二、失业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由机关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职工由企业、事业单位进入机关工作,原单位及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转移,其失业保障按《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人发〔1996〕64号)规定执行。
三、医疗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在同一统筹地区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不转移,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及个人帐户随同转移。职工流动后,除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其他医疗保障待遇按当地有关政策进行调整。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紧制定具体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人事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OO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山东省劳动保障厅转发《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鲁劳社〔2001〕55号2001年12月17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养老保险关系处理
1、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进入企业,按规定给予的一次性补贴,在职工办理调动手续时,可先由本人原所在单位向进入的企业参加统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垫付所需补贴资金,然后再向财政部门申请下拨为职工垫付的补贴资金。计算补贴标准时,在机关工作年限不满整年的要换算成年。
2、公务员进入企业后再次转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为其办理有关手续时,从其个人帐户资金中提出,上缴同级财政。
二、失业保险关系处理
1、机关工勤人员必须参加失业保险统筹,并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后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失业保险登记手续,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国家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自进入之月起,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进入国家机关成为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原单位及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转移,其失业保障按鲁人〔1996〕13号文件办理。
三、医疗保险关系处理
1、职工在同一统筹地区流动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不转移。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含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下同)向企业流动的,从进入企业当月起,不再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享受所在企业同等条件人员的医疗待遇;职工由企业向机关事业单位流动的,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当月起,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的医疗待遇。
2、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的,转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个人帐户金随同转移。享受转入地同等条件人员的医疗待遇,享受时间和标准同上款规定。
11.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篇十一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存在关系
音乐教育作为一项能够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被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之内了。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音乐教育也被赋予新的含义。对于中职学生的音乐教育要结合社会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因此,需要对学校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探讨。
一、我国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应试教育下,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音乐教育虽然在各个学校中基本都有开设,但是却往往没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音乐教育“名存实亡”。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采取的教育模式还是将音乐教师当做“中心”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同时,音乐教材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并没有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也就不能对音乐课堂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校的音乐课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传授音乐知识的方式过于单调,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使得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难以合理、有序地开展。
二、社会音乐教育的显著特点
社会音乐教育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不会强制人们去学习,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而让人们主动的接受。人们会自发的参与到社会音乐教育当中。最近较为风靡的流行歌曲《小苹果》广泛被人传唱,就充分的体现了社会音乐教育当中的自发性。
同时,社会音乐教育也会促使有些家长为了跟风而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培训班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这说明社会音乐教育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有时会让人们失去基本的判断而去盲目选择。但是,由于社会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决定了这种形式的音乐教育能够将更加丰富的内容收纳其中,还丰富了音乐的传承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自己想听的音乐。
三、分析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
1.学校音乐需要社会音乐教育作为支撑
当前的学校音乐教育所传授的内容大多是以艺术音乐为主,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当做音乐教育的重点,这样就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学校音乐教育教授的始终是艺术音乐,这与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流行音乐看似是相悖的。但是,针对当今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不浓厚的现象,可以将社会音乐教育当中的流行元素借鉴到学校音乐教育当中,这样就扩大了学校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广义的社会音乐教育包含学校音乐教育
广义的社会音乐教育是社会中所有形式的音乐教育的综合。那么,此时的社会音乐教育也自然是将学校音乐教育包含其中的。这就要求学校的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时,要将社会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最近刚刚上映的电影《煎饼侠》中的插曲《五环之歌》就是借用了民族音乐的曲调,赋予现代的元素进行再创造,那么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流行歌曲时,体会歌曲中的艺术元素,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学校教育的教育理解值得社会音乐教育借鉴
由于社会音乐教育中强烈的开放性,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中盲目跟风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利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规范制度对盲目跟风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利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些教育理念为社会音乐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而使社会音乐教育变得更加纯粹。同时,也能够使社会音乐教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有力延伸。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在对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会不断增强。同时,学校音乐教育也需要大力吸收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丰富内容进行创新,使二者之间互相补充,促进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学校音乐的积极性大力提高,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敏.中国音乐教育史理论研究现状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成华兴.论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互补作用[D].兰州大学,2013.
[3]陈越.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比较与互动——以中小学课堂和艺术考级教学为视角[J].音乐时空,2014(03).
【浅谈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推荐阅读: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与应对07-12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题库09-16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之间有什么区别07-04
浅谈对劳动保障工作感想09-24
劳动节男女之间的爱情短信06-17
和谐的劳动关系07-03
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例08-08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目录10-14
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