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2024-09-24

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精选7篇)

1.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篇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尊重学生,发现个性。对有“棱角”的学生,我们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二、创造“育场”,培养个性。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相互配合,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学校、家庭及社会要构建起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校内外和谐一致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场。

三、因势利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专业学习小组和有关的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摘自:《中国教育报》)

2.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篇二

一、个性特长的内涵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 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这个特质表现在外就是他的言语、行为、情感等方式, 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而特长的意思是特别擅长的专门技艺或研究领域, 俗称“专长”。而个性特长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以及特别擅长的技能和特有的工作经验。个性特长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培养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 其中, 先天遗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起不到决定的作用, 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主要靠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因此, 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在古代, 我国孔子便开始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例如, 他将自己所带的优秀学生分为了四类:“德行高尚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中、仲者;擅长‘言语’的有宰我、子贡;‘政事’干练的有冉有、季路;‘文学’超群的有子游、子夏等。他也指出了一些学生的缺点, 如: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而言, 学生个性亦是千差万别的。因此, 需要充分认识中职生个性特长培养的重要意义, 并在实践中建构出有效地培养策略。

二、中职生个性特长培养的意义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 知识创新在整个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知识的创新与高素质的个性人才有着紧密联系。一个具备优良个性的个体是服务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基本条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有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 有的工作需要勇敢大胆, 有的工作需要机制灵活, 有的工作需要沉着果断。因此, 这种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就给当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现代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必须高瞻远瞩, 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作为着力点, 因势利导地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能。所以, 关注中职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正是时代给予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召唤。

2. 学生发展的需要。

人的个性是其成长、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学生是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 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心理发展最为曲折、充满矛盾的时期, 学生的个性尚未定型。而在现实中, 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现出较明显“自我中心”的意识倾向, 行为上随心所欲, 人际关系上不合群, 依赖心理严重, 意志薄弱, 吃不了苦;有的还表现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或过分自我膨胀, 或是过分贬低自己, 或是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等等。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的他们, 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在做事的时候, 喜欢体现自己的不同, 喜欢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在这个时候, 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的研究, 实行因材施教, 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加以培养, 并且挖掘其潜能。

3. 教师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作为教师, 若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重任, 就必须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使自己能够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上进行地游刃有余。反之, 如果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和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在一个层次上, 便最终会导致教师教育的失败, 甚至背负着“误人子弟”的恶名。因而, 教师需要提高要求, 发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这样才能在巩固原有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补充新的知识, 提高技能。对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 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总之, 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教师自身发展是紧密地共同体, 二者相辅相成。

三、中职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策略

1. 完善评价体系是基础策略。

当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 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样所产生的结果就是, 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 而不能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 当前的学生评价应该建立起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通过此种评价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 评价者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 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 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得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体能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及保护、音乐、自然等八方面”。制定出有效地学生评价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此种评价应该是多视角、全方位的。不能因某方面的优点和特长而掩盖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也不能因一方面的偏缺而抹杀了学生的进步和整体的提高。其次, 需要完善评价指标这一体系。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实现基本的共性和个体富有个性化的要素考核相结合。第三, 对于那部分有个体差异学生应该采用分级考核、分步实施的方法, 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的肯定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 进而激发他的热情和自信心。而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和阶段目标实现所带来的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从而更好地树立自信心, 不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2. 开展活动课程是主体策略。

活动课程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两个部分,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 主要在于课外活动。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苗子’, 也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 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教师提出“课堂打基础, 课外出人才”的论断。而在当下, 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活动课程对于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作用。因为, 活动课程的作用是普通的教学所不能及的, 其表现出了较多的优势, 如灵活性强, 不受班级的束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选择和发挥, 从而不断地促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长足发展。在无锡市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也制定了活动课程平台, 如表1所示:

活动课程之所以能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是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活动是人作为个体的根本存在形式。对于学生而言, 个性特长的发展离不开活动, 个性特长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是以活动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基础的。因此,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 我们需要积极建构活动课程平台, 尽力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在至少一个活动课程上发展和塑造自己的个性特长。

3. 加强社团建设是提升策略。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的阶段, 在这个年龄阶段, 学生除了追求学业外, 还追求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 通过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而成的各种学生社团便是一个重要的个性特长教育载体。学生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阵地;是活跃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是广大同学施展兴趣特长的大舞台。社团活动能具体到每一位学生, 视学生个体的素质高低而事实的相应的“个性化”教育。如在无锡市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校团委负责对全校学生社团进行总体指导, 从而引导各个社团开展活动。目前学校社团覆盖全体学生, 社团类别主要分为文化艺术类、科技创新类和体育健身类等三个大类。如表2所示。

这些社团几乎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校园生活平台, 成为学生个性自主发展和塑造的主要阵地。

对于学生社团, 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办法, 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指导教师要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分类引导, 争创特色;把对学生社团的严格管理和尊重学生社团的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特长。总之, 学生社团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上能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学校必须要加强社团建设, 做好社团运转, 为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而努力。

中职生的个性特长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它不仅仅是只要以上三个策略便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引导和矫正, 它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上进行引导教育;同时, 还需要联合家长、企业等协同开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颜兴源.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特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

[2]孙雪梅.浅谈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J].辽宁教育研究.2000.

[3]盛建森.关于发展性学生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

[4]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付海平.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科学.1996.

3.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篇三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机会留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2、充分的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生活背景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数学材料的理解和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时,要允许甚至鼓励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理解、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尽情发挥个性特长,探索属于自己的新路。如何收放自如,那就是对教师严峻的考验。但是不管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我认为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感受。例如在教学上36+47,我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各种不同的方法,集体反馈时,学生提出了很多种算法,其中不乏让我感到意外的奇思妙想,有的甚至看上去越发的繁杂了。遇到有争议的地方,我微笑着鼓励学生大胆地争论,热烈地讨论,并在适合的时机加以点拨、为学生“打圆场”或者“火上加油”,使学生在思维的激励碰撞中学会思考问题和表述自己的观点。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个性发展空间。一天我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长长短短颜色不一的角。课上的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架挺漂亮的飞机。我看着这架像模像样的飞机,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斥责孩子们为什么不守课堂纪律,而是用赞许的目光和我的大拇指表扬他们:你们真棒!看到孩子们获得成功后开心的笑脸,我也由衷的为他们的敢于创新感到骄傲。

4.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篇四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将来长大了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成为一代伟人。然而,纵观古今中外的无数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兴趣爱好广泛,精神生活丰富。马克思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整天埋头写出伟大著作《资本论》,一生坚持不懈地宣传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尽管工作很繁忙,但不忘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他不仅喜欢击剑,更酷爱文学艺术,他能背诵海涅、歇德等著名诗人的许多著名诗篇;俄国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也有广泛的兴趣,他喜欢读书、滑雪、打猎、下棋;我国的`老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也都有广泛的兴趣,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喜欢登山、游泳、读史、写诗;朱德总司令喜欢养花、写诗;陈毅元帅喜欢打太极、下棋……所有的伟人几乎都有广泛的兴趣。

那么丰富的爱好特长对这些伟人走上成功之路有何帮助呢?

列宁下棋时,坚守不悔棋的原则,他走耙徊狡宥际分谨慎,一旦动了棋子,即使有误也决不反悔,以此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毛泽东喜欢登高望远,在江水中游泳,不仅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更陶治了情操,磨炼了意志,塑造了坚初不拔的品质,为树立令人敬重的人格魅力,×烊中国人民成就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而丰富的兴趣爱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为正是多经多彩的兴趣爱好,让我们的课余生活不再单调乏味,我们的视野不再狭隘,我们的人生阅历不再单薄。

具体到我们各位同学的身上,个性特长就是我们可以有动听的歌喉,可以有优美的舞姿,可以有绝佳的球技,可以有超强的动手能力,能画一幅栩栩如生的好画等等,这些特长,我们一个人不可能都具有,但只要你具有其中的一项,你就可以很好的展示你自己。学校每年11月的队员展示月就是给同学们展示才艺特长的大舞台,希望在这个舞台上看到更多同学的身影!

5.浅谈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模式 篇五

字数:2497 来源:祖国·教育版

2014年4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依据现行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和选拔形式,针对新课程改革和新形势下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我校致力于把艺术特长生培养作为办学特色和优势。在班级组建、师资配备、课程开设、教学计划、专业训练等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给艺术特长生营造适合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展示的空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艺术特长生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小团体教学”模式的确立

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以上三门主考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其不足之处,即: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思路。

所谓“小团体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开展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依据高校音乐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开设团体课,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各项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论知识。开设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将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付之于实践,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一对一”音乐特长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艺术实践活动能力。

方案实施策略

2.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团体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权威性地作知识的讲解与示范,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课堂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这样的音乐教学已变成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性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

2.2 科学的专业培训计划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深化及具体化是学生有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力保障。学期计划的制定能使备课工作更有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期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制定团体周计划与月计划。根据团体成员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分别制定周计划与月计划。要求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方面不会因为一时完不成作业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教学的基本进度,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2.3 实施“小团体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3到4人或5到6人一个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

优势与成果

3.1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一次授课中只能教一位学生,假设一位专业教师带 10 个初学钢琴学生的钢琴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重复 10 遍,教学效率极低,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开展“小团体教学”,可以将3、4个同学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时,要讲授的知识点只需讲一次,省下时间把问题带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分析作品的技术重点与难点,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示范、指导,再指出每个同学所存的优缺点,如: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注意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内容的分析,又注意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乐事,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2 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开展 “小团体”教学模式,在课外,可以让学生按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小组成员之间都彼此清楚,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监听,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下一节课中只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拨、分析、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在以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布置新的作业,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平,变一人为师为众人皆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3.3 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艺术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艺术实践,积极性高涨,思维也极为活跃,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通过实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和应考能力,为高考面试打下良好基础。

6.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篇六

窦玮爽

随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的兴起,涌现出一批竞赛特长生,同时也推动着相关学科辅导教师对此类学生的研究和培养。长此以往,生物特长生的概念在逐步得到强化,然而也限定在与生物学相关的竞赛活动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与生物学相关的重大难题,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和谐发展。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绿色消费、健康生活等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可见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广大,内容丰富。

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因此,我认为依据初中生物学知识涉及的范围,生物特长生的含义应当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比如,在培养过程中,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积极参加生物学科技活动,具备一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突出的表现,甚至立志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事业。从而使生物特长生培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就初中生物特长生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过程是发现生物特长生的广阔阵地

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生物学教材主要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等十大主题的简单知识。教材通过多种科学探究的形式来呈现知识及知识获得的过程,以突出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本身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教师在充分发掘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良好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场面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由对生物学的兴趣转化为志趣,从而热爱生物学,甚至树立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事业的远大理想。这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有探索精神,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是发现生物特长生的主要阵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科学素养也为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发展特长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是发展生物特长生的重要阵地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教师应结合生物科学的进展状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适时适度地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事例,进一步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努力使学生看到生物学发展的前景,看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的信心。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有一课是《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污染》,大港城区紧邻大港油田和中石化天津分公司,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有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因此,学生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确定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天空的眼泪——揭秘酸雨研究性学习》。我将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由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则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最后,各小组将一周多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手抄报、有幻灯片、有调查、有实验、还有对实验的进一步探究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问题。经过商讨,学生们决定成立编辑部,将全班同学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总结成册,便于今后查阅和进一步学习。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资料、观察调查事物、自主探究、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初步解释或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容易体现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表现更为突出,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都比较强,也为他们发展特长提供了机会和平台,逐步成为科技实践活动的主力成员。

三、科技实践活动是培养生物特长生的主要阵地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要体现全面性、主动性、创新性。结合当今社会有关生物学的热点问题,依托学校,联系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当前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开展活动或进行研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学段所学生物学知识比较浅显,因此,我认为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是培养生物特长生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搜集一些素材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其次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一方面注意将初中知识与深层次知识衔接和有机融合,与相关知识拓展和有效延伸;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相互切磋,同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为学生以后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走出新路子作好精神和方法的准备。三是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遇到难题时,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或实践来寻求合理答案。

例如,今年暑假,我通过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收集整理素材,请教专业人士,对国际绿地图组织和如何制作绿地图进行了了解与实践。于是8月—10月期间,指导科技环保小组的学生开展了“心怀自然

寻找绿色

手绘家园”绿地图环保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集查阅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快速熟悉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逐步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习惯。学生能通过实地考察、亲手彩绘绿地图使学生对环境产生关心,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爱,珍惜守护家园。学生为校园平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港二中绿地图清楚点出校园环境中,有哪些自然资源?哪些景点?有没有垃圾回收点?有没有污染源?最具特色的是大港二中绿地图将校园内长年生长的植物标注在地图上,使每一个来到大港二中的人都能了解校园中的植物。另外,孩子们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奇思妙想,为校园内的八个设施设计了自创图标。

通过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对遇到的生物学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甚至取得课题研究项目的成果,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这样,使学生产生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创造的萌芽。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使之成长为具有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生物科学价值观的生物特长生。

四、专业化成长是培养生物特长生的源头活水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培养特长生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要积极地借助各种方式、形式接触新鲜事物,不断学习总结,增长经验和才干。就一种方式来讲,今年6月,我通过收听广播,得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滨海广播联合滨海新区多家媒体共同举办了“绿色滨海挑战行动”环保项目活动,便依据自身兴趣,结合专业特长报名参加了“滨海湿地与天津的鸟”摄影及图片展团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6月—10月活动期间,跟随团队参加了北大港湿地考察及拍摄、照片及资料整理、影展布展、影展现场讲解员等多项工作。并在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联系组织了影展在大港二中站的展出。本次展出的布展工作、讲解员工作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影展受到了区教育局、环保局及主办方的好评。在此过程中,我想我不仅强化深化了专业知识,更了解涉足了以往不曾踏进的领域,为自身的成长打开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7.浅谈小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绘画,创新能力,探索

计算机绘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绘画软件具有传统美术所不能及的强大功能, 学生能随意选择和调换画纸、画笔、颜料等工具, 利用滤镜等处理手段绘制出创意无限的作品, 学生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 毫无顾忌地大胆挥洒, 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良好习惯。

近几年笔者组织学生连续参加了几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制作活动, 从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绘画的奥秘及它的魅力所在, 并积累了一些提高学生计算机绘画水平的方法。

1 重基础, 抓技能, 通过课堂教学普及计算机绘画知识和基本技能

计算机绘画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学生主要学习Windows画图和金山画王。在课堂上, 学生很容易地就获得成功, 看到学生急于将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时, 笔者便会及时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转播功能, 让所有学生都来欣赏、点评;有时看到较满意的作品, 笔者会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 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分享, 还会把一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的作品上传到校园网,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诱发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

2 选苗子, 抓培训,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2.1 精心选拔

培养兴趣, 调动情感, 提高少儿计算机绘画的操作能力。通过日常的计算机绘画教学, 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 不仅计算机绘画技能、技巧上变得更老练和严谨, 而且有着较好的美术功底、较强的创新意识。

在选拔时, 笔者依据计算机水平第一, 美术功底第二, (当然两者兼备最好) 并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标准, 选拨了一批学生苗子。 (因为有的技术问题即使不会, 学生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从中获得满足, 至于作品的美术方面可以靠笔者和美术教师把关。于是笔者在课堂的大规模练习和操作下, 精挑细选, 选出了三十几个精英)

2.2 有序培训

做好培训, 是做好大赛工作的前提, 也是重要部分。通过之前对小选手的选拔, 笔者发现这些学生综合能力都还比较强, 有充沛的精力来投入到计算机制作活动中来, 所以作为辅导员, 笔者利用课外时间对他们进行指导, 一个星期三次, 利用中午的时间教学生基本操作, 培养学生的兴趣, 利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笔者重点辅导了Photoshop, 针对这一教程, 制订了辅导学生的教学计划:Photoshop中文件的建立和存取;图层的建立、建立选择区域;颜色、文字的运用;钢笔工具绘制路径, 让学生学会并能熟练使用鼠标运用钢笔工具绘制路径, 描边;历史记录的运用;一些重要的效果设置, 如“滤镜”中的“渲染”和“纹理”等效果, 以及一些图片修饰的技巧等。

另外, 在培训过程中, 笔者让学生欣赏以往各届计算机制作比赛的优秀作品, 和他们一起分析作品:各种画面是怎么组成的, 里面图层的构成运用了哪些画图工具、有哪些效果, 哪些运用了计算机的复制等工具, 博取众家之长, 为己所用。

3 创意选材、精心绘制, 投身比赛

3.1深入生活, 创意选材

从平凡生活中寻找探究创新题材。笔者们只有把注意点真正放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发现贴切学生实际的课题, 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 某位学生选的“秋韵”就是由她自己一次去乡下的生态园参观, 久居城市的她觉得那很美, 于是有感而发绘制出一幅浓浓的乡村气息图。另一位学生的创作主题取自学校对面的有着百年的历史的中山公园, 每每经过那里, 都充满着老年人的欢声笑语, 画面温馨而感人, 这平淡、真实、欢乐、积极乐观的氛围正是老年人所享有的夕阳红、夕阳乐!通过这些选题, 也让笔者充分认识到, 其实, 在学生平凡的生活中,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探究课题资源, 学生有能力、也有激情去探究、去创新。

3.2 运用软件, 精雕细琢

有了剧本, 接下来就是艰苦的设计制作过程。题材基本由学生自己确定, 只是在关键画面的构成上和美术教师交换了意见, 其他的都是学生自己准备。例如, “秋韵”这幅画, 笔者就先让作者设想这幅画的构成, 可以分成几个图层进行绘制, 需要运用哪些技巧, 如复制功能、图章功能等。

这样在创作过程中虽然难度较大, 如人物表情的表现、树叶等物体颜色的搭配等反复修改了好多次, 但确实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而且画面的童真感也融入在其中。例如, “夕阳红”的作品里重点刻画了几位的唱歌、拉琴的主人公, 背景选择了凉亭和大槐树, 作品尽显详和欢畅的气氛。为了使作品呈现一些艺术效果, 渲染某些特效也是必不可少的。

3.3 反复修改, 积极参赛

当作品终于初步成型时, 大家就坐下来一起欣赏, 一起提出修改的意见, 同时也把美术教师请来指点, 把某些图层的细节部分进行处理, 有的物体的大小、位置进行调整。最后在合适的位置加上了题目文字, 最终完稿。

最后, “秋韵”这幅画在无锡市突围, 进入江苏省, 获得了江苏省的一等奖;“夕阳红”作品获得了无锡市的一等奖。通过参加这次活动, 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奖项, 更多的是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并且有恒心坚持下来, 一定会有所得。经过笔者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终于在最近的几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全国奖项, 还有的荣获江苏省的一等奖、二等奖;通过参加计算机绘画比赛, 进一步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做出了肯定, 学生的兴趣也日趋浓厚。

参考文献

[1]程书丽.以学生为本, 创建生动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01) .

[2]李文泉.教育技术为学科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01) .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家长配合下一篇: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