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框图教学设计

2024-07-24

程序框图教学设计(11篇)

1.程序框图教学设计 篇一

高二数学知识点:程序框图

南通仁德教育数学朱老师总结了高一知识点:程序框图,仅供同学们参考;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①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②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2.程序框图教学设计 篇二

一、纲要框图的制作

纲要框图教学法又称沙塔洛夫教学法, 由前苏联学者沙塔洛夫发明, 1983年况平和同志将该法介绍到我国。纲要框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经过加工整理, 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以框图图表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纵的方向, 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因果关系、转化关系;横的方向, 建立起并列关系、条件关系、比较关系等, 形成一个便于学生理解的逻辑关系网。这样每一个内容用一张框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包含工作原理、计算公式、参数选择, 以及结构设计等, 充分体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信息集中、思维对号”的特色。

在制作纲要框图图表过程中, 首先根据《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每章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框图图表, 并装订成册, 在各框图内列出各部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点, 用线条和箭头标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框图图表展开教学, 在黑板上边讲边画, 学生可在图表上记录相关内容, 这里重点提醒教师在编制框图图表时, 要故意把相关知识点空出, 让学生做笔记添上内容,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最后复习总结阶段, 学生教师可按图表进行。框图图表的设计制作应注重简捷明了、条理清晰, 它不应是教材内容的目录, 而应是机构分析设计、零件设计的流程。框图图表设计制作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应仔细研究、反复推敲修改。另外, 图表的制作也并非一成不变, 教师应该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反馈信息, 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框图。

在框图法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一是在上课之前把纲要框图图表发给学生, 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添加必要的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知道这章的重点。二是教师可在黑板上边讲边画, 学生抄记框图图表, 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明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三是在每章讲完之后, 进行总结绘制框图图表。这样学生在对这章内容基本掌握之后, 有一个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的作用, 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应的框图图表。

二、框图法教学的特点

1.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概括性, 提高了备课效率。

框图图表可以把每一章零散的知识内容经过整理有机地联系起来,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框图图表是经过多次修改提炼出来的, 具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特点, 知识通过框图图表再现出来, 讲稿也就基本准备好了。

2. 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纲要框图教法后, 可以做到学生思考与教师的讲解思路同步。学生学习时, 能准确抓住重点。

3. 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复习。

4. 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培养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广、杂、散且教材中的公式、图表多的特点, 阐述了纲要框图图表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制作方法、重要性以及优越性, 既方便教师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该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该方法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钱袁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框图法教学》[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1

3.高中数学算法与程序框图教学探析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 程序框图 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78

新课标的制定使得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学生们一方面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扎实掌握数学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探究实现对原理的综合应用。算法与程序框图的章节教学,是对传统数学原理教学的更新,学生们需要在计算数字公式的过程中快速准确的辨析程序框图的正确走向,最终找到或得出最佳的结果。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基本算法与程序框图类题型的解答比较轻松,但对算法试题中涉及到多类选择时,往往会因考虑不全面而导致错误的解答。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和实际程序操作能力,笔者将在下文探析针对高中生的算法与程序框图教学,从多角度算法教学、程序框图辨析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三方面逐层引导学生们学习并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步骤和技巧。

一、算法教学

算法教学是整个算法与程序框图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学生们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算法公式和条件的解答,才能保证之后程序框图的正确选择。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多种算法题型的考查,及时了解他们对数学算法题型的真实计算水平,继而在算法教学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兼顾和重点突出。

首先,根据历年数学算法原题,数学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出较为全面的算法题型和常考的考点。学生们只有在明确几种类型的算法试题之后,才能尽量规避遇到不熟悉的算法题型而导致解题的中断。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算法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多种计算公式和方法的掌握,因此,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算法题型的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各类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将高中课本中的算法题型分为函数算法、数列算法、不等式算法、几何算法等类型,这些类型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方程、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公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换算,各类几何的表面积、体积、度数、方程的计算等都需要高中生准确地加以计算,以保证每个程序框图中的正确数额。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全面学习并掌握教材中多类算法题型时还应该突出重点,指导学生们对难度较大的算法题型加以掌握。这种重难点算法的教学指导,一方面是教师对高中生数学概念和原理应用的拔高试探,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调动高中生们对重点算法思路和语句的掌握,从而为接下来的程序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函数类算法题型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们对教材中重点语句和关键函数方程进一步加以细化,根据常见和常考的重要知识点对函数算法的题型分析探究,继而提高学生们对函数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

二、程序框图教学

高中生经过算法知识点学习和运用之后,才能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程序框图的辨析学习,将计算得出的结果通过对程序语句的分析和判断做出合理的数字串接,最终以最快的效率得出最佳的程序算法结果。根据程序框图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师需要分步骤地指导学生们学习了解并熟练判断程序结构。

首先,高中生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基本的程序框图的组成要素,如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循环框、连结点、注释框,这些程序框图组成要素是学生清晰解读程序流程的关键,因此高中生们需要牢记并熟练每个组成要素的功能,继而在今后程序框图的设计学习中灵活运用。其中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对循环框的解读,这种圆形的框图即是用来表达算法中的重复操作以及运算,学生们只有理解每种框图和线条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实现对算法程序的正确解读,同时也能为今后程序框图的编写实践做好构成要素的准备。

其次,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教授学生们对程序框图几种结构的辨析和理解。如顺序结构是当中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框与框之间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即上一框图的程序动作实施之后才能执行下一框图的命令。条件结构中通常会出现判断框,上一算法结果符合哪种条件就选择相应的A框或B框执行其中的算法命令。循环结构一般是从程序过程中的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重复执行某个过程,分为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前者是对算法结果符合某一条件时重复进行,直到最终算法结果返回时判断条件P不成立时为止的程序过程,后者则是对算法结果不符合某一条件时重复进行,直到最终算法结果返回时判断条件P成立时为止的程序过程。高中生只有熟练辨析每种程序框图的解答技巧,才能保证算法结果与程序执行的高效率。

三、课堂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对算法程序框图的学习热情,检查他们对程序算法的掌握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与班级计算机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结合,指导学生们将理论所学运用到程序编写的实践过程中,继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在上述算法教学和程序框图教学的基础上,高中生们还需要学习运用程序语言,对基本的程序语句如INPUT、IF、THEN、ELSE、PRINT、WHILE、UNTIL、DO、LOOP UNTIL、END IF能够熟练运用,理解每种程序语句的使用条件和实际意义。数学教师在实践课堂中主要发挥教学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们需要以独立的学习个体完成对算法和程序框图的整个计算和编写设计,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的学习缺点,借鉴和学习群体中其他学生的高效实践方法,最终实现对算法程序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熟练应用。

4.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篇四

组织保证体系组质 织量 保领证导 体小 系组

质量方针:追求行业一流,满足业主期望,建造全体员工引以为荣的工程。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一次验交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

质量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工程师任组员。

施工保证体系 制度保证体系

工程管理部责任人:吕征组织技术交底和落实,进行质量教育,施工测量精确,确保按图规范施工,组织隐蔽工程检查,预验、验收,安排施工计划。

试验室

责任人:赵银萍 物资设备部 责任人:许涛

做好材料进场试验,选定配合比,试件试验、检查,土工试验等。

严把进场材料质量源头关,选定合格料源。

财务部

责任人:赵凤萍

综合办公室责任人:段真巍

根据工程质量状况监督资金发放。开展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中心的宣传教育工作。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续)

项目经理岗位质量责任制 项目总工程师岗位质量责任制 项目工程师岗位质量责任制 机械设备工程师岗位质量责任制

岗位质量责任体系

“四电”专业工程师岗位质量责任制 试验工程师岗位质量责任制 测量工程师岗位质量责任制 专业施工作业队队长岗位质量责任制

质量制度保证体系

生产班组岗位质量责任制 操作工人岗位质量责任制

开工报告审批制度(工程部)设计文件复核制度(工程部)

分阶段技术交底制度(工程部)进场物资设备检验制度(物资部)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工程部)工序交接制度(工程部)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度(工程部、试验室)验工质量签证制度(工程部)质量教育检查制度(工程部、办公室)

量管理制度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目标:消灭一切施工责任事故,确保安全,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杜绝施工技术安全事故。

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各业务部门负责

人、施工队队长、安全检查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

施工保证体系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包保落实建立全员确保安全的总体格局安全检查机构人员配备齐全施工技术部门搞好安全方案各职能部门按分工做好安全工作开展事故预想、预防活动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加大安全技术设备、设备的投入严格执行民工管理规定防止一切行车事故

防止高空坠落、重物打击事故防止机具设备伤害事故防止电击伤害事故防止火灾事故

开工前检查

经理部安全小组检查

施工队自查

施工中检查 施工后总结 制度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组安 织全 保领证导 体小 系组

竣工检查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续)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 项目经理岗位安全责任制 项目总工程师)岗位安全责任制 安全站站长岗位安全责任制 机械设备工程师安全责任制

安全岗位责任体系

“四电”专业工程师安全责任制 试验工程师安全责任制 测量工程师安全责任制 专业施工作业队队长安全责任制

安全制度保证体系

生产班组(施工班组)安全责任制 操作工人(各工种操作工人)安全责任制 安全岗位责任制 班前安全讲话制度

安全活动日制度 施工安全方案设计制度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岗位安全交接班制度 岗位安全挂牌负责制度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5.技术管理工作体系框图 篇五

(一)总体要求

本工程作为公司的重点工程,公司与项目经理部把工期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公司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项目经理将与各施工队长签订工期合同,把工期目标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全员重视工期、抓工期这样一个局面。项目经理部将同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质监站密切联系和紧密配合,以保证总进度控制计划的实现。

(二)加强施工组织与协调管理

强化项目部内部管理人员效率与协调,增强与雇主的联系,加强对施工队的控制和与各个供货商的协作,并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减少扯皮现象。

加强例会制度,解决矛盾、协调关系,保证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完善的管理组织包括工期控制组织机构和计划控制体系。工期控制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有关部室负责人组成。本项目的计划体系将以日、周、月、总控计划构成工期计划为主线,并由此派生出设计进度计划、承包商、供货商招标计划和进场计划、技术保障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质量检验与控制计划、安全防护计划及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纠偏,使进度计划管理形成层次分明、深入全面、动态跟踪、行之有效、贯彻始终制度。

(三)具体措施

1、进场后,认真编制详细的、科学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安排确定各项目的施工时间和时限,使每一项目的具体安排、具体方案都在总体计划监控之下。做到总体目标明确、阶段目标分明、阶段应抓的重点明确,上下步调一致。

2、强调计划的严肃性。根据总体工期目标,项目部编制月度计划,施工队要编制旬计划、作业班级计划。做到日保旬,旬保月,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明确考核办法,重点抓完成实物工作量,抓形象进度。

3、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层层“包干”,严格执行内部工期奖罚制度,实行风险抵押,产值工资等办法,把个人的经济收入与完成施工计划直接挂钩。

4、加强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专款专用,根据进度计划、工程量和流水段划分,合理安排材料、生产设备投入。组织好材料供应,做到超前计划,及时采购供应,满足各工点施工需要并有一定量的储备。

5、加强技术管理,及时核对图纸、材料试验、技术交底。实行技术干部、测量、试验人员岗位责任制,避免技术差错和返工浪费。

6、加强现场调度工作,坚持工程例会制度,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7、处理好各方关系,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与业主代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当地政府搞好协调关系,取得多方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8、加强工程投入: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如有必要,我公司可随时抽调设备与人员加强该工程的施工,以确保施工工期。

9、根据施工进展情况,我公司加强设备供应能力,可随时抽调公司内部设备与人员加强该工程的施工,以确保施工工期。

技术管理体系框图

技术管理工作体系

技术岗位责任制 图纸会审制

施组、方案评审制项规

技术交底制 技术复核制

章制度

技术工作程序

图纸会审(包括初审和综合会审)

审查后处理

编制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技术措施和

工程试验制

施工工艺

质量检测制

施工中技术工作

测量复核制 施工日志制 技术档案制

技术 交底

技术规范、验标学习与贯彻

指导与控制

三工三查控制

工序验收控制

隐蔽工程验交

技术复核

试验控制

测量控制

竣工文件 技术总结

6.图2.2.1安全管理机构框图 篇六

安全质量部

施工技术部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检测试验室

物资设备保障部

综合办公室

各施工队安全小组

图2.2.1安 全 管 理 机 构 框 图

持对重大安全、伤亡事故的及时上报、调查、处理、善后、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不得有隐瞒、虚报和拖延不报的情况发生。全权负责安全生产的组织与指挥,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为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

7.如何突破有机框图题的围栏 篇七

一、有机框图题的解题思路

一是剖析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和推断内容,弄清被推断物和其他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抓好解题关键,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三是联系题给信息和有关知识,应用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或计算分析,排除干扰,精心筛选,作出正确的推断.

二、有机框图题的突破口

1. 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含有“C=C”或“C≡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或—“COOH”;能与碳酸钠作用的物质含有“酚羟基”或“—COOH”;能与碳酸氢钠作用的物质含有“—COOH”;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等.

2. 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个数

—CHO~2Ag~Cu2O;2—OH~H2;

2—COOH~~CO2;

—COOH~~C02等.

3. 根据某些反应的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

(1)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推知—OH—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由醇氧化得酮,推知一OH—定连接在有1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一X”的位置.

(3)由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4)由加氢后碳链的结构可确定“C=C”或“C≡C”的位置.

4. 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

(1) NaOH的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①卤代烃的水解:

②酯类水解:

(2)NaOH的醇溶液,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浓硫酸,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4)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如果加溴水有白色沉淀,则是苯酚的取代反应.

(5)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发生醇氧化反应:

(6)O2或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发生醛氧化反应:

如果在框图中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酸的过程.

(7) KMnO4(H+)或[O],发生醇、甲苯变成羧酸的反应:

(8)稀硫酸,加热,发生酯类、淀粉的水解反应:

(9) H2,催化剂(Ni或Pt),加热,发生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10)光照,X2,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

(11) Fe粉,Br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12) Fe粉,盐酸,发生—NO2还原为—NH2的反应:

(13)碱石灰,发生脱羧反应:

5. 根据特征反应现象推知官能团

(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该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三键或醛基.

(2)使KMnO4(H+)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三键、醛基或为苯的同系物.

(3)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则该物质含有酚羟基.

(4)遇浓硝酸变黄,该物质是蛋白质.

(5)遇12变蓝为淀粉.

(6)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表示有—CHO.

(7)加入Na放出H2,表示物质含有—OH或--COOH.

(8)加入NaHC03溶液产生气体,表示物质含有—COOH或—S03H.

(9)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为苯酚.

(10)把物质滴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颜色由蓝色变为降蓝色,则原物质为多羟基物质.

6. 特征数字

(1)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含有一个—OH;增加84,则含有两个—OH.即—OH转变为—OOCCH3.

(2)由—CHO变为—COOH,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增加32则为两个—CHO.

(3)与Cl2反应,如果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1,则含有一个双键;如果增加34.5,则为取代反应,取代了一个氢原子.

三、有机框图题的解题方法

1. 顺推法:

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例1有机物E和F可用作塑料增塑剂或涂料中的溶剂.它们的分子量相等,可用以下方法合成:

请写出:有机物的名称:A______.B______.化学方程式:A+D→E______.B+G→F______.X反应的类型及条件:类型______,条件______.

E和F的相互关系属______(多选扣分)①同系物②同分异构③同一物质④同一类物质.

解析:仔细分析框图,在反应条件的提示下确定各生成物的结构,结合题中给出的几种有机物,采用顺推法得出答案.

答案:A:对苯二甲醇B:对苯二甲酸

X:取代光②④

2. 逆推法:

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逆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例2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______,C:.

______

(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的结构简式是:

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和______.

解析:本题可采用逆推的方法,根据D的结构,结合反应条件可推得C为

3. 分离法:

先根据已知条件把明显的未知条件分离出来,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将分离出的未知条件推出,把未知当已知逐个求解那些隐潜的未知.

例3根据图示填空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

(2)1 mol A与2 mo H2反应生成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5)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4. 分层推理法:

依据题意,分层推理,综合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例4从石油裂解中得到的1,3-丁二烯可进行以下多步反应,得到重要的合成橡胶和杀菌剂富马酸二甲酯.

(l)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___.

(2)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

(3)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富马酸的一种相邻同系物的结构简式______.

(5)写出第⑨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以上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填入编号).

解析:依据题目中给出的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分层推理,综合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理答案)

8.程序框图绘制要点 篇八

1. 抓特征

组成一个程序框图的三要素是“四框”、“一线”加“文字说明”,所以首先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与意义.

“四框”的特征与意义:(1)终端框(起止框)的特征是圆角矩形,表示算法的开始和结束,是流程不可缺少的;(2)输入、输出框的特征是平行四边形,表示算法中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放在任何需输入、输出的位置;(3)处理框(执行框)的特征是方角矩形,表示赋值和计算等,算法中要处理的数据或计算可分别写在不同的处理框内;(4)判断框的特征是菱形,用在当算法要求对某条件是否成立进行判断时,成立时在出口处表明“是”或“Y”,不成立时表明“否”或“N”.

“一线”的特征与意义:流程线的特征是带有方向箭头的线,用来连接程序框,直观地表示算法的流程,一个算法步骤到另外一个算法步骤用流程线连接.

“文字说明”的特征与意义:在框图内加以说明的文字、算式等,是每个框图不可缺少的内容.

2. 明规则

程序框图的画法规则是:(1)用标准,即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2)按顺序,即框图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画;(3)看出入,即大多数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判断框是惟一具有超过一个出口的符号,条件结构中要在出口处标明“是”或“否”;(4)明循环,即循环结构要注意变量的初始值及循环终止条件;(5)辨流向,即流程线的箭头表示执行的方向,不可缺少;(6)简说明,即在图形符号内的描述语言要简练清晰.

3. 依步骤

画程序框图的总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先设计算法,因为算法的设计是画程序框图的基础,所以在画程序框图前,首先写出相应的算法步骤,并分析算法需要哪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若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分情况讨论,可用顺序结构解决;若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分类讨论,可引入条件结构;若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重复的步骤,且这些步骤又有相同的规律时,可应用循环结构.第二步,把算法步骤转化为对应的程序框图,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很多细节,是一个将算法“细化”的过程. 具体画法步骤请看例题.

例1 若[1+2+3+…+n>2015],试设计算法的程序框图,寻找满足条件的最小数[n].

分析 因为涉及累加问题,所以算法含有循环结构,写出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令[S=0,i=1].

第二步,计算[S=S+i],[i=i+1].

第三步,判断[S>2015]吗?若是,则输出[n-1],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二步.

解 (1)画顺序结构图,即起止框及两个处理框,并分别填入循环初始条件(如下图①);(2)画循环结构图,先画循环体即两个处理框(一个累加,一个计数),再画循环终止条件,即判断框并判断[S>2015]?若是,则输出[n-1],否则,流向循环体之前进行再循环(如下图②);(3)画输出框输出[n-1],以及起止框表示算法结束(如下图③).

最后,合成整个算法程序框图如图.

点拨 循环结构必包含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所以本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如累加、累乘等需要反复执行的算法设计中,宜使用循环结构,这时要密切注意“循环体”“循环变量”和“循环终止条件”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框图设计.

例2 某商场国庆期间进行优惠促销活动,规定若购物总金额不超过800元,不享受任何折扣;若购物总金额超过800元,则超过800元的部分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按下表折扣分别累计计算:

[可以享受的折扣优惠金额\&折扣率\&不超过500元的部分\&95折\&超过500元的部分\&9折\&]

设计算法的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购物金额[x],即能输出实际交款额.

分析 由题意知,实际交款额[y]与购物金额[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x,0.95x+40,0.9x+105,] [ x≤800,8001300.]因为它需对[x]进行三次判断,所以算法含有两个条件结构,写出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购物金额[x].

第二步,判断[x≤800]吗?若是,则[y=x];否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x≤1300]吗?若是,则[y=0.95x+40];否则,[y=0.9x+105].

第四步,输出[y],结束算法.

解 (1)画顺序结构图,即起止框及输入框,并用流程线连接;(2)画条件结构图,即画判断框并判断[x≤800]?若是,则画处理框并填入“[y=x]”,否则流向下一个判断框;(3)再画条件结构图,即画判断框并判断[x≤1300]?若是,则画处理框“[y=0.95x+40]”,否则画处理框“[y=0.9x+105]”;(4)画一个总的输出框并输出[y],以及起止框表示算法结束.

最后,合成整个算法程序框图如图.

[开始] [[x≤800?]] [输入x] [输出y][Y][N][N][结束] [Y]

9.算法与程序框图的基本结构 篇九

1.经典算法类

例1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设计算法.

解析 任何动物同船不用考虑动物的争斗但需考虑承载的数量,还应考虑到两岸的动物都得保证狼的数量要小于羚羊的数量,故在算法的构造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船里面有狼,这样才能使得两岸的羚羊数量占到优势,具体算法如下:

第一步,人带两只狼过河,自己返回.

第二步,人带一只狼过河,自己返回.

第三步,人带两只羚羊过河,并带两只狼返回.

第四步,人带一只羊过河,自己返回.

第五步,人带两只狼过河.

点拨 算法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精确描述,有些问题使用形式化、程序化的刻画是最恰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算法时应精练、清晰地表达,要善于分析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体现出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2.顺序结构类

例2 画出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的算法的程序框图.

解析 记这五个数是[a1,a2,a3,a4,a5,]框图如下.

点拨 (1)各步中的[b]可能在每一步中都不变,也可能在每一步中都变,但最后输出的[b]是这5个不同的数中最大的数.(2)设计算法的目的是将它作为指令交给计算机去完成,当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一旦确定,那么它的执行顺序也就确定了.因而,各步只能一步接一步地执行,不能跳跃,也不能交换.

3.条件结构类

例3 设计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是否有实数根,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解析 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

第二步,计算△[=b2-4ac]的值.

第三步,判断△≥0是否成立. 若成立,输出“方程有实根”;否则输出“方程无实根”.

结束算法.

程序框图:

点拨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需要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再分成两种情况处理:(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讨论问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不同情况,最后结果就不同.因而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先确定判别式的值,然后再用判别式的值的取值情况确定方程是否有解.该例仅用顺序结构是办不到的,要对判别式的值进行判断,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例4 设计算法,求[ax+b=0]的解,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 对于方程[ax+b=0],应该分情况讨论方程的解. 对一次项系数[a]和常数项[b]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1)当[a≠0]时,方程有惟一的实数解[-ba];

(2)当[a=0,b=0]时,方程的解为全体实数;

(3)当[a=0,b≠0]时,方程无解.

联想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处理方式,可得如下算法步骤:

第一步,判断[a]是否不为零.若成立,输出结果“解为[-ba]”.

第二步,判断[a=0,b=0]是否同时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解集为R”.

第三步,判断[a=0,b≠0]是否同时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方程无解”.

点拨 条件结构嵌套与条件结构叠加的区别是:(1)条件结构叠加,程序执行时需依次对“条件1”“条件2”“条件3”……进行判断,只有遇到能满足的条件才执行该条件对应的操作.(2)条件结构嵌套所涉及的“条件2”“条件3”……是在前面所有条件依次一个一个的满足“分支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执行此操作,是多个条件同时成立的叠加和复合.

4.循环结构类

例5 设计一个算法,求1+2+4+…+249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 算法步骤:

第一步,[sum=0].

第二步,[i=0].

第三步,[sum=sum+2i].

第四步,[i=i+1].

第五步:判断[i]是否大于49,若成立,则输出[sum],结束;否则返回第三步重新执行.

程序框图:

点拨 如果算法涉及的运算进行了多次重复的操作,且先后参与运算的数之间有相同的规律,就可引入变量循环参与运算(我们称之为循环变量),应用于循环结构.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累加和累乘变量及其个数等,特别要求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0,而累乘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1.

1.在画程序框图时,如果一个框图要分开画,要在断开处画上( )

A.流程线 B.注释框

C.判断框 D.连接点

2.下图给出的是计算[12+14+16+???+1100]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i]>100 B.[i]<=100

C.[i]>50 D.[i]<=50

3.设[y]为年份,按照历法的规定,如果[y]为闰年,那么或者[y]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y]能被400整除. 对于给定的年份[y],要确定索是否为闰年,如何设计算法,画出其流程图.

4.若有A、B、C三个不同大小的数字,你能设计一个算法,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吗?试给出解决问题的一种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4.应该先两两比较,算法和流程图如下:

[S1]输入[A,B,C];

[S2]如果[A>B],那么转[S3],否则转[S4];

[S3]如果[A>C],那么输出[A],转[S5],否则输出[C],转[S5];

[S4]如果[B>C],那么输出[B],转[S5],否则输出[C];

10.程序框图教学设计 篇十

一、抓好结构、性质和物质特征

(一)性质特征

1. 物质的颜色:

有色气体单质:F2、Cl2、O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有色气体化合物:NO2,其它有色单质:Br2(深棕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红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黄色固体:S、Na2O2、Ag Br、Ag I、Fe S2,黑色固体:Fe O、Fe3O4、Mn O2、C、Cu S、Pb S、Cu O,红色固体:Fe (OH) 3、Fe2O3、Cu2O、Cu,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胆矾或蓝矾)绿色固体:七水硫酸亚铁(绿矾)紫黑色固体:KMn O4、碘单质,白色:Fe (0H) 2、CaCO3、Ba SO4、Ag Cl、Ba SO3,有色离子(溶液)Cu2+、Fe2+、Fe3+、Mn O4-

2. 物质的状态:

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常温下的常见的无色液体:H2OH2O2常见的气体:H2、N2、O2、F2、Cl2、NH3、HF、HCl (HX)、H2S、CO、CO2、NO、NO2、SO2(注: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 (x≤4);有机化学中有许多液态物质,但是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HCHO常温下是气态),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白色胶状沉淀(Al (OH) 3、H4Si O4)

3. 物质的气味:

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 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H2S,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5. 物质的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Cl、NH3,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S和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 O4-、Al O2-,(3) AB2型的化合物:CO2、NO2、SO2、Si O2、CS2、Cl O2、Ca C2、Mg X2、Ca X2、Be Cl2、KO2等,(4)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5)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等,(6)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 X、Mg O、Ca O、Mg S、Ca S等,(7)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

(三)结构特征

(1)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甲烷、白磷、NH4+、金刚石等,(2)属于线型分子的是:CO2、CS2、C2H2等,(3)属于平面分子的有:C2H4、苯等

(四)分子的极性

(1)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CH4、CCl4、C2H4、C2H2、C6H6等,(2)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等

二、特殊的反应条件和特征反应

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5.强烈双水解

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7.与Na2O2反应

8.2Fe Cl3+H2S=2Fe Cl2+S↓+2HCl

9.电解:2Na Cl(熔融)电解2Na+Cl2↑

10.铝热反应:Al+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属+Al2O3

12.归中反应:2H2S+SO2=3S+2H2O%%%H2S+H2SO4(浓)=S+SO2↑+2H2O

13.置换反应:(1)金属→金属、(2)金属→非金属%%%%(3)非金属→非金属(4)非金属→金属

三、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黄色:Na在O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 (OH) 2→Fe (OH) 3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等

四、依据特征网络

1.X、Y、Z是中学化学中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试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推断X、Y、Z的化学式。(请尽可能寻找出你认为合理的解答)

2.三角形关系如:

3.直线型关系(酸或碱)等

五、依据特殊工业制法

1.煅烧石灰石:

2.工业合成氨:

3.工业生产硝酸: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等

六、依据题给数据

相对分子质量为28:CO、C2H4、N2;相对分子质量为30:NO、C2H6

相对分子质量为32:O2、CH3OH;相对分子质量为44:CO2、N2O、C3H8、CH3CHO;相对分子质量为46:NO2、C2H5OH;相对分子质量为78:C6H6、Na2O2;等

根据以上六点集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框图题的训练,例如:

1.下图1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A____、B_____、E_______。

2.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在反应 (7)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在反应 (2) 、 (3) 、 (6) 、 (9) 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填写序号)。

(4)反应 (4)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5)将化合物D与KNO3、KOH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 O4(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E______、G______;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解质溶液是;

(3)反应 (2)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等,这里再不一一举例。

通过多年高考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框图题的专题复习和练习,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框图推断题型得到了有效掌握,高考做题时能够顺利过关。节省了做题时间,减轻了学生做难题的心理压力,学生化学单科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

摘要:中学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多年的高考中, 通过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框图推断题, 从横向上考察学生对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化学基本理论的掌握。考察的知识点多。能力要求高。因此, 做好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框图推断题的专题复习, 对学生减轻高考应试压力十分重要。

11.程序框图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学背景和设计意图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推断方案中的目标物质均为某一单质或化合物。做这类题除了要求学生对物质之间的联系非常熟悉之外,还要掌握一些突破口的寻找方法。随着考题的发展,题目所给条件越来越少,很难一眼就能够推测出是什么物质。学生对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寻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一般策略。

2.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的整合能力及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对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方法归纳。

难点:

特殊转化关系作为突破口的方法归纳。

四、教学过程

【例1】 (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条件未全部列出),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B、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E是单质,I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是工业上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

(2)C的化学式为 。

(3)E与H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I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活动1:提供学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讨论、学会思考、学会提炼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活动2(投影呈现):学生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常见的有色物质及无色液体,进行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1:

通过对例题1的探究历程,发现无机推断的突破口——特殊的物理性质。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无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案的填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突破口1:特殊的物理性质。

1.列出常见的有色固体;

2.列出常见的有色溶液(液体);

3.列出常见的有色气体;

4.列出常见的无色液体。

活动3:进一步分析例题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突破口——特殊的工业反应。(请学生在学案上写,师生共同分析)

设计思考2:

通过对例题1的进一步的探究历程,学生懂得寻找“特殊”是解决这类题型的一般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突破口2:特殊的工业反应。

1.高温条件下的工业反应;

2.电解条件下的工业反应;

3.使用催化剂的工业反应;

4.其他工业反应。

活动4(投影呈现):层层推进,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探寻另一突破口——特征反应现象,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3:

在对例题1的逐步探究历程中,学生发现仅以物理性质为突破口难以解决问题,还需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对解题加以突破。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工业反应和特征反应现象,有利于学生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突破口3:特征反应现象。

1.唯一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由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通CO2变浑浊;

5.气体燃烧呈苍白色;

6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的气体;

7.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8.焰色反应;

9.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10.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活动5:(投影呈现)对例题1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挖掘隐藏的突破口——特殊的变化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常见的直线转化关系。(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4:

对例题1进行拓展,这类题有一隐藏突破口——特殊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直线转化关系的同时,使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得以升华。

突破口4:特殊的变化关系。

1.直线转化关系A→F→G,

若C为氧气,则A是 。

【例2】 (2010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电子式为 ;

(2)K的化学式为 ;

(3)写出B与C高温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_

(4)写出D与J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

2.三角转化关系

五、实效反馈

通过“练一练”,反馈学生掌握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例3】 (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常见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A的电子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设计思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探寻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一般方法。

实效升华:

解题方法思路是:

1.抓题——“突破口”

2.限范围

3.细求证

4.会表达

六、教学反思

课堂实践发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本堂课教学目标高效达成的关键。由“树木”见“森林”,再由“森林”到“树木”的思维方式;由部分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解、分析、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归纳寻找突破口的方法,再对归纳方法进行提炼,并运用到各题巩固,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顾晔从.2009年高考化学江苏卷16题看无机框图题的演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无机框图推断题”是多年来化学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会考等考试中备受青睐的热门题型。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如何寻找“无机框图推断题”的突破口为切入点,在学生已掌握常见物质的变化、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以一道典型的例题教学为例,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剖析,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的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教学背景和设计意图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推断方案中的目标物质均为某一单质或化合物。做这类题除了要求学生对物质之间的联系非常熟悉之外,还要掌握一些突破口的寻找方法。随着考题的发展,题目所给条件越来越少,很难一眼就能够推测出是什么物质。学生对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寻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一般策略。

2.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的整合能力及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对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方法归纳。

难点:

特殊转化关系作为突破口的方法归纳。

四、教学过程

【例1】 (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条件未全部列出),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B、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E是单质,I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是工业上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

(2)C的化学式为 。

(3)E与H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I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活动1:提供学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讨论、学会思考、学会提炼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活动2(投影呈现):学生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常见的有色物质及无色液体,进行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1:

通过对例题1的探究历程,发现无机推断的突破口——特殊的物理性质。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无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案的填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突破口1:特殊的物理性质。

1.列出常见的有色固体;

2.列出常见的有色溶液(液体);

3.列出常见的有色气体;

4.列出常见的无色液体。

活动3:进一步分析例题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突破口——特殊的工业反应。(请学生在学案上写,师生共同分析)

设计思考2:

通过对例题1的进一步的探究历程,学生懂得寻找“特殊”是解决这类题型的一般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突破口2:特殊的工业反应。

1.高温条件下的工业反应;

2.电解条件下的工业反应;

3.使用催化剂的工业反应;

4.其他工业反应。

活动4(投影呈现):层层推进,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探寻另一突破口——特征反应现象,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3:

在对例题1的逐步探究历程中,学生发现仅以物理性质为突破口难以解决问题,还需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对解题加以突破。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工业反应和特征反应现象,有利于学生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突破口3:特征反应现象。

1.唯一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由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通CO2变浑浊;

5.气体燃烧呈苍白色;

6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的气体;

7.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8.焰色反应;

9.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10.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活动5:(投影呈现)对例题1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挖掘隐藏的突破口——特殊的变化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常见的直线转化关系。(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4:

对例题1进行拓展,这类题有一隐藏突破口——特殊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直线转化关系的同时,使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得以升华。

突破口4:特殊的变化关系。

1.直线转化关系A→F→G,

若C为氧气,则A是 。

【例2】 (2010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电子式为 ;

(2)K的化学式为 ;

(3)写出B与C高温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_

(4)写出D与J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

2.三角转化关系

五、实效反馈

通过“练一练”,反馈学生掌握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例3】 (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常见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A的电子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设计思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探寻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一般方法。

实效升华:

解题方法思路是:

1.抓题——“突破口”

2.限范围

3.细求证

4.会表达

六、教学反思

课堂实践发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本堂课教学目标高效达成的关键。由“树木”见“森林”,再由“森林”到“树木”的思维方式;由部分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解、分析、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归纳寻找突破口的方法,再对归纳方法进行提炼,并运用到各题巩固,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顾晔从.2009年高考化学江苏卷16题看无机框图题的演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无机框图推断题”是多年来化学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会考等考试中备受青睐的热门题型。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如何寻找“无机框图推断题”的突破口为切入点,在学生已掌握常见物质的变化、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以一道典型的例题教学为例,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剖析,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的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教学背景和设计意图

“无机框图推断题”的推断方案中的目标物质均为某一单质或化合物。做这类题除了要求学生对物质之间的联系非常熟悉之外,还要掌握一些突破口的寻找方法。随着考题的发展,题目所给条件越来越少,很难一眼就能够推测出是什么物质。学生对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寻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一般策略。

2.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的整合能力及由整体到部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对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方法归纳。

难点:

特殊转化关系作为突破口的方法归纳。

四、教学过程

【例1】 (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条件未全部列出),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B、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E是单质,I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是工业上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为 。

(2)C的化学式为 。

(3)E与H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I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活动1:提供学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讨论、学会思考、学会提炼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活动2(投影呈现):学生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常见的有色物质及无色液体,进行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1:

通过对例题1的探究历程,发现无机推断的突破口——特殊的物理性质。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无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案的填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突破口1:特殊的物理性质。

1.列出常见的有色固体;

2.列出常见的有色溶液(液体);

3.列出常见的有色气体;

4.列出常见的无色液体。

活动3:进一步分析例题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突破口——特殊的工业反应。(请学生在学案上写,师生共同分析)

设计思考2:

通过对例题1的进一步的探究历程,学生懂得寻找“特殊”是解决这类题型的一般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突破口2:特殊的工业反应。

1.高温条件下的工业反应;

2.电解条件下的工业反应;

3.使用催化剂的工业反应;

4.其他工业反应。

活动4(投影呈现):层层推进,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探寻另一突破口——特征反应现象,全班交流。(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3:

在对例题1的逐步探究历程中,学生发现仅以物理性质为突破口难以解决问题,还需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对解题加以突破。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工业反应和特征反应现象,有利于学生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突破口3:特征反应现象。

1.唯一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由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通CO2变浑浊;

5.气体燃烧呈苍白色;

6在空气中点燃呈蓝色的气体;

7.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8.焰色反应;

9.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10.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活动5:(投影呈现)对例题1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挖掘隐藏的突破口——特殊的变化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常见的直线转化关系。(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思考4:

对例题1进行拓展,这类题有一隐藏突破口——特殊的变化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直线转化关系的同时,使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得以升华。

突破口4:特殊的变化关系。

1.直线转化关系A→F→G,

若C为氧气,则A是 。

【例2】 (2010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电子式为 ;

(2)K的化学式为 ;

(3)写出B与C高温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_

(4)写出D与J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

2.三角转化关系

五、实效反馈

通过“练一练”,反馈学生掌握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例3】 (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常见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

(2)A的电子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设计思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探寻无机框图推断题突破口的一般方法。

实效升华:

解题方法思路是:

1.抓题——“突破口”

2.限范围

3.细求证

4.会表达

六、教学反思

课堂实践发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本堂课教学目标高效达成的关键。由“树木”见“森林”,再由“森林”到“树木”的思维方式;由部分到整体,再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解、分析、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归纳寻找突破口的方法,再对归纳方法进行提炼,并运用到各题巩固,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顾晔从.2009年高考化学江苏卷16题看无机框图题的演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中央巡视组发现的问题下一篇:手机包装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