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咨询案例

2024-09-01

自卑心理咨询案例(通用8篇)

1.自卑心理咨询案例 篇一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1.2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1.3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1.4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身体健康,未曾患过严重疾病。

小时候由于爸爸有点家暴,所以从小性格温顺,特别听话,以避免挨打。由于在家排行老三,是女孩,所以爸爸对其不好,妈妈接受家中没有男孩的事实,对其较为包容,但妈妈性格较为急躁。自己现在有时做事不顺情绪就比较暴躁。学习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未曾和他人发生过争斗。

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抱着对大学及自己人生的美好憧憬来到大学。入学后生活朴素,不太懂得打扮自己,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较高,自己也很努力的学习生活,期末成绩排名全班第一,却担心自己以后维持不了这个成绩而忧心。性格较内向,只与宿舍人交流,很少主动与其他人聊天。害怕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觉得自己做得不如别人好时会丢脸。1.5观察及他人反映

(1)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衣着整洁朴素,身材瘦小,思路有些混乱;面部表情略显紧张,谈话时求助者感到不自在,低着头,不敢看咨询师。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来访者自小体弱多病,所以个性较为依赖他人,平时休闲时喜欢画画,参加了学校了漫画社,此次报名参加了学校举行了漫画比赛。这是为了使自己摆脱不好的心境而参加的。目前,觉得自己的这种不良状况影响学习而来求助于咨询师,希望在咨询师的协助下能够调整状态改变自己,拥有快乐积极上进的生活。

(2)同学诉述

性格较为内向,平常较少与同学主动交流,偶尔脾气较为暴躁,少与人发生争执,求助者近一段时间整日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玩话语很少,经常做寝室玩手机或看看书,感觉其情绪较为低落。

(3)辅导员诉述

大一上学期学习认真努力,与其谈话得知该同学有理想,做事踏实,为人不张扬,但性格内向、文静,学期末成绩全班排名第一。但这一学期她情绪明显低落很多,去宿舍找其谈话时,得知因担心自己无法保持以往的好成绩而忧心,同时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其他同学而自卑。

2.评估、诊断与分析 2.1求助者心理评估及诊断

该案例的资料来自摄入性会谈、观察法、测验法,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可信。

该求助者目前的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1)生理状态:从小体弱多病,早醒,脸易红。

(2)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低,对人对事悲观消极,情绪低落;但无伤害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不自信感到忧心、焦虑。

(3)社会功能状态:性格内向导致人际关系不良,几乎没有朋友,近期回避与人交往。但日常生活无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但做事效率低下。

2.2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分析:小时体弱多病,导致自不如人的自卑感。20 岁,是各类心理问题的易发年龄。但近几年来身体健康,无其他躯体疾病,排除躯体精神病的原因。

(2)社会原因:初二同学的一次恶作剧觉得自己受到嘲弄;几乎没有朋友,家人对其不理想导致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3)心理原因:性格内向,人际关系不良,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如:自己一无是处,无论是什么事,别人做的都比自己好)。2.3心理测验

针对来访者症状选用SCL-90 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 总分:187,躯体化: 2.3,强迫: 1.6,人际关系: 2.8,抑郁: 2.0,焦虑: 2.2,敌对: 1.1,惊恐: 1.0,偏执: 1.1,精神病性: 1.0,其它:2.9。依据“咨询告知”原则,以上资料的采集均征得求助者同意。2.4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心理测验结果, 该来访者无智力障碍,性格内向,自我要求较高。有轻度焦虑、抑郁和轻度人际关系问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良情绪属于对生活事件的正常应激反应,反应强度在正常范围内。人格无明显异议,思维合乎逻辑,内容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为一个月左右,时间较短,没有幻觉、幻想等精神病症,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2.5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自卑、焦虑、抑郁情绪。诊断依据:

(1)病程标准:一个多月

(2)症状学标准:情绪低落、人际关系较差、学习焦虑。(3)严重程度标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反应可以理解且能够找到相应的原因,内容未泛化。入学体检报告没有异常,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无重要病史,无家庭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2.6鉴别诊断 2.6.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源测,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幻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幻想等精神病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2.6.2与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痛苦无法自行化解,反应事件与初始事件不相关,内容出现泛化,病程大于三个月或一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与社会功能受损病不严重、病程不足三个月,问题没有泛化。根据许一新教授对临床评定方法,评定不足6 分,因此排除神经症。

2.6.3与严重心理问题想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反应剧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反应对象被充分泛化,病程大于两个月,不超过一年。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3.1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帮助求助者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改变来访者对内向与自卑的看法,改善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

长期目标:促使求助者积极乐观的看待人与事,增强其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完善人格。3.2咨询方案的制定

3.2.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

咨询原理:目前,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差异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是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不来那个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治疗性的。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对于治疗焦虑紧张、失眠有较好的疗效。3.2.2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 每次60分钟左右。咨询收费: 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咨询免费。

4.咨询过程

4.1诊断、评估与建立咨询关系阶段(2次)

本次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探寻其改变的意愿,具体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运用倾听和共情技术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初步找出求助者自卑情绪产生的关键点,缓解其焦虑。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SCL-90 的施测,以便根据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一个具体、可行、积极的、双方可接受的、可评估的咨询目标。

根据第一次咨询收集到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小时候,因为父亲有家暴的倾向,使得自己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愤怒但为了避免挨打,形成做事小心谨慎,性格温顺偏内向,实际好强的个性,刚入大学家人对自己突然之间的高期望使得自己感觉压力很大。对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作用。

二、性格内向、好强,刚进入大学尚未适应大学生活,过分看重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弱点,再加上上课时自己表现令自己失望便得自我感觉更加恶化。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对自己的全盘否定使自己产生自卑、抑郁情绪。失去家庭支持使得来访者无力摆脱困境,于是出现人际交往不良的现象。于是决定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法来改善来访者目前的善状况,来访者接受,并约定每星期四晚咨询,每次一小时。4.2咨询阶段(4次)

首先,缓解来访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根据上次咨询的结果告诉来访者她的主要问题所在,并向她介绍认知疗法,启发她认识到个人认知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并结合引起焦虑抑郁的事件,对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初步分析,一起探讨求助者不正确的认知观念,使其通过调节认知观念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因为求助者的朋友不多,所以鼓励其以写日记的方法找出生活和学习上令自己开心以及不开心的事情,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和想法。同时鼓励求助者多与宿舍人聊天。

会谈摘要:

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是让你很开心的呢?

来:很少吧!我觉得我基本都是在不开心中度过的,考试全班第一名时,感觉有点小开心,不过很快又不开心了,害怕没法保持。

咨:你觉得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才达到自己的要求? 来:是的。我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我不能成绩差。咨:那平时什么事会让你特别不开心呢? 来:想到自己处处不如人时,就特别地不开心。

咨:你会把你的这些开心与不开心跟别人比如家人或同学分享吗?

来:不会,我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些。

咨:既然你不想让他们知道,那你可以尝试写写日记,把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记下来,如果能与宿舍同学或朋友分享的话就最好了。

第二步,引导求助者正确的认识内向与自卑的区别,求助者认为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影响其人际交往。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外向,认为外向的人就是积极乐观的。通过澄清内向与自卑之间的区别,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内向外向主要指人的精神指向,比较关注内心的是偏内向,比较关注外部世界的是偏外向。关注内心的人着力发展自我感,首要面对的是如何喜欢自己;关注外在的人着力发展能力,首要面对的是被人喜欢与被环境认同。当一个内向的人试图变得外向听时候,就可能会失去自我内心的安宁,也失去了命运的眷顾。并以实际生活中以及影视中内向但自信的人为例,使其认识到内向性格的好处所在。鼓励求助者列出自己的优点所在。

会谈摘要:

咨: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我很差,没什么优点。身边的同学都是多才多艺的,能力也很强。

咨: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来:觉得自己差,还有原因? 咨:那当然!如果自己真的差,那为什么差?如果自己是有优点的,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差? 来:我认为我是真的差,文艺不行,体育也不怎么样,没法跟其她人比。

咨:我发现你有很多优点,有礼貌,说话有条理,表达清晰,思维很好。

来:真的?(抬头看着咨询师)咨:真的!你身上还是有优点的,可是你为什么看不到呢? 来:我从来没发现自己还有这些优点,也没考虑过在自己身上找优点。

咨:问题就在这里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的,可是我们却没有发现。

来:你的意思是说,我对自己了解的不够? 咨:是的,可以说你对自己了解得很少。就算了解一些,也是片面的。来:了解很少?片面的? 咨: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偏差。

来:„„那我要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咨:你回去认认真真地想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在一张纸上写下你发现的你身上的优点。

第三步,改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因为自卑的原因求助者不愿与更多的接触,因为个性要强,追求完美,在归因方式上,倾向于内部归因,觉得是自己努力不够。这次咨询主要是告知求助者放松训练的过程,因其认真配合的态度所以鼓励其总结其他人人际交往的技能,鼓励其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因为求助者已经开始接纳自己并且遇事也能从积极的方面进行考虑,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求助者的实际行动。因此与求助者协商,咨询时间改为两周一次,给其自己帮助自己的时间。

会谈摘要:

咨:你现在对自己的优点有所认识了吗?

来:我还是觉得自己没多少优点,同学们都能歌善舞的,我啥都不会。一定要找优点的话,可能文笔还行。

咨:那你有没有把你这个优点发挥出来呢? 来:没啥好发挥的呀。

咨:你可以多写写文章,甚至投投稿什么的,你还可以加入《理工青年》等,去编辑校刊、系刊啊!这样你非但可以发挥你文笔好的长处,还可以在团队中跟人交流、合作,结下友谊。

来:我怕我做不好。

咨:你一定可以做好的,一步一步来,你先尝试写文章去投稿。来:那我试试吧!

第四步,鼓励来访者多与家人沟通,寻求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体会家庭的温馨。4.3结束巩固阶段(1次)

本阶段主要回顾咨询过程,让求助者总结自己的变化,收获。肯定求助者自己的努力,鼓励其不断完善自己。再次对求助者施测SCL-90并反馈测评结果:躯体化1.0,强迫1.2,人际关系1.8,抑郁1.4,焦虑1.6,敌对1.0,惊恐1.1,偏执1.2,精神病性1.1,其它1.5。结果表明,来访者的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

5.咨询效果的评估 5.1求助者的评价

现在的自己心里平静了很多,不会考虑太多还未发生的事情,而是专注于现在,遇到麻烦事时也知道跟同学聊聊,性格内向也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与人相处时善于倾听,能够理解别人,可以时刻反省自己,并做改进。5.2他人评价

辅导员反映来访者这段时间更为开朗,能参与班级活动,主动报名参加系里举行的英语比赛。室友反映来访者更愿意向她们敞开心扉,聊天时主动参与,不再像以前一样自己一个人坐着。5.3来访者社会适应状况改变

来访者能够自主的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心态较稳定,偶尔情绪不好急躁也可以自己调整了;与人交往不再紧张,上课老师提问不那么紧张。5.4咨询师的评估

回访和追踪的结果表明,基本达到预期的咨询目标。该咨询协助来访者接受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了自信心,使来访者学习和生活更加开心。5.5心理测验结果

SCL-90:躯体化1.0,强迫1.2,人际关系1.8,抑郁1.4,焦虑1.6,敌对1.0,惊恐1.1,偏执1.2,精神病性1.1,其它1.5。测验结果表明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以前的主要症状已得到有效改善。

6.结语

本次咨询是我工作以来咨询过程相对完整的一次,在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收获和思考。现总结如下:(1)求助者来到咨询室时,手里拿着一张已经写好的材料,我一看里面有太多的不合理信念以及普通的事情。但对于求助者来说这些都是困扰她的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讲的小事情在求助者看来却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大事情。所以此次咨询收集一般的资料,通过共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理解是良好咨询的第一步,这远比任何的咨询技术重要。

(2)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但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认为需要让求助者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进一步学习使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情绪行为反应。只有当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时,咨询才算达到目的。如果求助者建立的合理认知不运用在实践当中,任何咨询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与求助者协商咨询改为两周一次,引导求助者自助。

(3)认知疗法即要纠正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这就需要咨询师对该事件有良好的认知方式,这样才能指导求助者。但在运用此治疗法时我发现很容易陷入“说教”状态,导致我和求助者的地位变得不平等,违反了平等原则。于是在督导的启发下,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注意避免“说教”,而是启发求助者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找出正确的方法,并对其想法表示肯定,巩固良好的咨询关系,增进良好的咨询效果。

(4)由于第一次做长期咨询,面对求助者偶尔反复的情绪,内心会有一种挫败感,这需要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这种反复情绪要接纳并耐心引导求助者运用之前咨询所获来自行分析目前的状态,找出释放不良情绪的合理途径,维持良好的咨询,增进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 Robert L.Leahy 著,张黎黎等译.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郑日昌等主编.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自卑心理咨询案例 篇二

案例2:女, 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考成绩528分。曾任职务:组长。身高1.56米, 长相、身材一般。家庭环境好, 经济自足。该生经常不停地说, “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这么干”, 以此来督促自己;对学习各科目非常狂热, 经常不分时间、地点求教教师, 对重点、难点知识追根到底;学习成绩优异;对现任班干部不以为然, 不断要求增选班干部;对某些教师的质疑伤心欲绝, 以致对自己主动要求担任负责人的实训项目敷衍塞责。

案例3:女, 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考成绩470分。曾任职务:学生。身高1.66米, 身材好, 面部有精心修补、不细看几乎无法察觉的疤痕。家庭环境好, 经济自足。该生情绪不稳定, 性格倔强、任性, 爱发脾气;因生活琐事对室友、同桌睚眦必报、纠缠不休, 同学退避三舍后, 其又耿耿于怀。

案例4:女, 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考成绩283分。曾任职务:学生。身高1.60米, 长相一般, 身材肥胖。单亲家庭, 经济自足。该生不主动与同学交谈;在口语活动中经常独呆一旁, 保持沉默;常低头, 易脸红;回答问题声音小;不喜欢回宿舍;不论寒暑, 愿与一位意气相投的校友呆在操场上或食堂中消磨时光;经常错过午睡、热水供应时间, 直到临熄灯前才回寝室, 且室友表示“不洗澡, 你身上有味道”的说法让她很受打击;不回应室友关切的询问, 与那位意气相投的校友独处时, 就会主动说话, 滔滔不绝;经常向教师投诉室友跟踪她的去向。

案例5:女, 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中考成绩464分。曾任职务:班委成员。身高1.55米, 长相、身材一般。家庭环境一般, 经济自足。该生基本能履行卫生值日职责, 但抱怨班主任没选她为班干部;热衷于与校外后进学生交往;学习投机取巧, 专业课程补考作弊;多次欺骗班长、室长说自己已向班主任请假并获批准而缺席夜修、夜寝, 班主任查询此事时, 其又神态自若地说谎“因有病回家完成疗程”。在班主任重申夜修、夜寝时间离校需家长电话请假后, 再次说谎“肚子痛需留宿舍休息”, 但实则滞留校外与一名身份未知的男子呆在一起;在证据面前巧舌如簧、百般抵赖、毫无愧色。

分析以上5个案例, 可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自卑露怯型。如案例一。此类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湮没于更为优秀的学生中, 从未引起过教师、同学的注目, 习惯于默默无闻、自得其乐。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成为佼佼者, 备受各方重视, 较为珍惜现在, 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日常谨小慎微, 极少有创新思维。

(2) 拼搏型。如案例二。此类中职生由于中考失利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觉得沮丧和愤怒, 总想通过在学习、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赢得教师、同学的积极评价。过于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反而忽略了在学习中的收获及心得, 体验不到竞赛性活动的愉快和在活动中的情感交流;一旦落后, 就焦虑不安, 像受了奇耻大辱一样。因为过分督促、压迫自己, 其在思想上已对自己持消极和否定态度, 结果最终变得对一切无动于衷, 其行为由非理性思维主导。

(3) 挣扎型。如案例三。此类中职生因身体有缺陷或在学习成绩和能力、家境等某一方面不佳, 长时间处于自我封闭或者亲人过分呵护, 甚至娇纵的状态中, 对所处环境缺乏了解, 与周围的人缺乏交流, 把自己的情绪当做主导, 对自己弱点的认识却很肤浅;希望与他人交往, 却不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沟通;想当然地认为他人会因为自己的缺陷或短处欺负自己, 因而不能宽容和接受他人的批评, 且对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十分敏感, 认为别人在跟自己过不去, 心怀戒备, 怀恨在心, 甚至挑衅寻仇, 以自我为中心。

(4) 自轻型。如案例四。此类中职生的自我评价过低, 性格孤僻, 不主动与人交往, 不重视友谊。拒绝参加竞争、竞赛及任何集体活动, 不愿抛头露面, 也不愿表现自己。进入公众场合时就有强烈的恐惧感, 不能自控。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经常疑神疑鬼, 对他人的评论十分敏感。语言表达能力差, 心理反常。

(5) 自弃型。如案例五。此类中职生由于初中阶段时在班级中尚属优良学生, 在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优生班后, 由于其无力超越其他人, 因此干脆放弃。此类中职生表面乖巧, 实际上说谎逃学, 有错误拒不承认, 把家长、班主任的话当成耳边风。对专业学习无动力, 学习习惯差, 很少主动预习、复习功课, 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持久性;散漫任性, 行为另类, 引人侧目。自控能力差。

从以上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类型中可归纳出中职生自卑心理有以下特征。

(1) 普遍性。就读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中考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要求或者来自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由此产生能力、家境不如人的心理自然而普遍,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2) 隐蔽性。为了给人体面、聪明、能干的印象, 中职生会用防御机制来抑制自卑心理外显, 制造“自信”假象。 (1) 掩耳盗铃:不愿自认, 更不愿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 (2) 退避三舍:害怕失败而避免采取实际行动。 (3) 李代桃僵:在比自己强的同学面前, 往往会下意识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 靠贬低别人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4) 自暴自弃:常常会在暗地里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 结果越比越伤心, 导致其一蹶不振, 破罐子破摔。

(3) 可逆性。 (1) 恰如其分地自我评价不容易做到。心理健康者的自我评价与实际偏差不大;心理冲突者的自我评价偏离实际太远, 不是过低, 就是过高, 过低表现为自卑, 过高则表现为自大。实际上, 自大只不过是用来掩饰自卑的一种不高明的办法。要保持过高的自我评价, 就得有意不看清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故意用各种办法掩盖自己的短处和缺点。短处和缺点人人都有, 总是要暴露出来的。所以, 当失败或丢面子后, 短处和缺点无法掩盖, 被掩饰的自卑就会在意识里清楚地浮现出来, 其自我评价遂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自惭形秽, 对优点和长处一概视而不见, 感到沮丧, 自信心丧失殆尽, 自暴自弃。因此, 自大的中职生在经历过一次或几次失败后其心理很容易转变, 变得自卑。 (2) 自卑感既会使人羞怯退缩, 也能使人奋发进取。因此中职生要勇于发现它, 承认它的存在, 将其变成通向成功的“踏板”, 从而达到人生的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中职生自我调适自卑心理的主要方法如下。

(1) 重新全面审视自己。纵观过去, 反省自己在做事时是否已尽全力;展望未来, 想清自己想要什么, 可以得到什么。

(2) 辩证地看待失误。“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花无百日红, 人无千日好”、“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名言告诉我们, 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犯错、遭遇挫折与失败是正常现象, 因此要善于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才会胜利。

(3) 纵向比较, 树立自信心。不要总拿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进行比较, 只需把自己的今天与昨天进行比较, 力求每天进步一点点, 成功的感受就会使自己信心倍增, 进步越来越快。

摘要:现通过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特点, 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归为以下几种类型:自卑露怯型、拼搏型、挣扎型、自轻型、自弃型。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特征:普遍性、隐蔽性、可逆性。提出中职生自我调适自卑心理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重新全面审视自己; (2) 辩证地看待失误; (3) 纵向比较, 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3.一名自卑同学的转变案例 篇三

关键字:自卑 疏导 赏识 家庭 爱心 沟通

G441

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而A同学自入学以来就引起了作为班主任的我的关注。A同学日常表现比较自闭,在班里沉默寡言,朋友较少。通过了解,得知其家境困难,父亲丧失工作能力,长期在家,有一定精神障碍,与人无法沟通;母亲承担家庭所有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巨大,工作辛苦,平时回到家不想说话,对于孩子的沟通要求经常拒绝。由于家庭的现状,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A同学身上,当其犯错误时,教育方式基本为责骂及殴打。

后来A同学开始经常以肚子疼为由早读、午休、课间操躲进厕所,更引起了同年级其他同学的好奇和围观。我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用引导的方法与其进行谈心,A同学终于泣不成声地向老师说出了一切的原委。他说其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自己丑(其实他是一个相貌端正、身材匀称的同学)。他说他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丑,同时也感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都很异样,别的同学随便说句关于他外貌的玩笑,他都接受不了。

因为自己丑,所以要躲避人群的关注:他经常不吃午饭;经常躲进厕所;经常作业写不完整(因为上课不敢抬头,所以老师讲的听不全);放学后在学校找个角落,躲到大家都走了,再回家;玩游戏,因为平时在学校太压抑,回家需要发泄,玩游戏大家都不认识,自己还可以在游戏里做个英雄;脸上有几处疤,以前骗人说是青春痘疤痕,其实是他每天回家觉得自己太丑,用手整自己的脸,有时用力过猛,就会抓伤脸。

由于他说他的这些内心话,从未对家长朋友讲过后,老师和他谈话结束后马上与家长联系,告知学生目前心理状况,已经非常危险,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希望家长能在家里注意自己的言行,多與孩子沟通,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但是其母亲只会哭诉家境的困难,自己的不易,而且误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指有精神病,对于心理治疗完全不考虑,只要求老师在学校多表扬,老师说明孩子问题严重,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士帮助,其母也无动于衷,认为情况没那么严重,仍然不作为。

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在此期间,我只能一直观察A同学的表现,针对他的表现,做了几个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努力:

一、心理疏导。由于A同学无法与人沟通,但也有与人交流的诉求,所以平时多找机会与他进行交流,对于他避讳的话题,采用通过侧面了解,迂回的办法,有时通过书面周记的交流,让他不再完全封闭自己,有一个和他人沟通的窗口,也是对其心理上进行安抚。

二、赏识教育。虽然A同学对自己很没有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青少年,他的内心深处也非常渴望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对A同学多关心、多表扬和多鼓励,让他拥有更多的存在感,也更加珍视自己的存在。

三、邀请外援。为了缓解其孤独感,我安排男班长和其他男生多次主动找A聊天、吃饭, 还让班里另一个和A同学关系还不错的同学多和他交流,放学一起回家,希望通过别的同学主动向他伸出友善的手,可以让A同学可以慢慢受到感染,克服与其它同学交流的恐惧。

四、创造空间。为了避免其他同学因好奇心驱使的围观进一步伤害到A同学,让该名同学逐渐适应正常的校园生活。我请示学校领导做了一些安排,让A同学课间、午休用餐时、放学后到校游戏室以值日打扫为名,有一个独处、休息、学习的空间,游戏室内有卡通模型,他可以玩沙盘游戏,还有拳击模型和手套,他也可以进行运动锻炼,以值日为由也不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怀疑,希望可以让他不再四处游荡,也可以缓解他怕与人接触的紧张心情。

五、专业指导。因为家长不肯带A同学到心理机构咨询,接受正规、专业的心理指导,我邀请学校一位心理咨询专业的教师定期约谈A同学。虽然心理老师不是心理医生,但是可以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让A同学有多一个情感交流的途径。

六、家庭环境。A同学的父亲本身就自闭,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开始我一直通过与其母亲联系,希望能够对他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后来发现,其母亲因为生活压力,长期精神状况也不稳定,每次都把老师反映情况当作A同学在校表现不良的证据,对其进行打骂,让情况更加糟糕。后来通过了解,得知A同学的阿姨比起其他家人受教育程度要高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也更积极些,所以与之取得了联系,让她在自身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A同学多接触,甚至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去住一段时间,让A同学可以感受正常温暖的家庭环境。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工作,A同学有了较大转变,吃饭时间正常,也能坦然走在路上面对他人的目光了,因此没有再出现因躲避人群而迟到的现象;在校内也不再躲进厕所,成为众人围观的焦点,同学们也以平常心来看待他;上课能够敢于积极回答问题了,有时还能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学习方面的问题或者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近况和心情,最关键的是他的脸色有了笑容,不再是一个面无表情,神情阴郁的同学。虽然他还是很过多在意自己的容貌,但是毕竟没有像之前那样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他的心态也更加积极向上,能感受到他的人生不再那么灰色。

4.自卑心理咨询案例 篇四

导致大学生自卑的两大因素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经常去学习一些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但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非常自卑的,从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就可以看的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学生自卑呢?

心理失衡

大学新生,都是高考中的优胜者。从简历来看,全国每所大学的新生中左右都有着值得骄傲的过去。在他们当中,有各级各类的三好学生,也有各种各样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周围人们的夸奖、羡慕,使他们颇有几分优越感,自视为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设想,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大学。然而,他们绝大多数人很快就发现,这里“高手云集”、“强手如林”,相比之下,自己不再具有昔日出类拔萃的“尖子”地位,而成了不引人注目的普通一员,有些新生甚至发觉自己已由“鹤立鸡群”的地位降格至“鸡立鹤群”的窘境。

这个时候,他们自身带有的优越感以及自豪感受到了刺激,让他们的内心变得失落和焦虑,而这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有的人因此奋发图强,而有的人则盲目自信,渐渐的转为自卑自弃。

心理准备不足

许多新生自卑感的产生,也与他们对适应大学的新环境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关。他们过去在中学里的“尖子”地位,使他们自视颇高,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一些,并认为到大学后依然会像在中学一样成为班上的学习尖子和主要干部。但别的同学在中学时也是佼佼者,甚至许多人比他们更为突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进入大学后成绩不能在班上继续名列前茅,甚至还会暂时落后。由于对这些情况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一旦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地位下降,他们在心理上就觉得难以承受,以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原来的“自我感觉良好”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

专家指出,之所以有的大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原因就是他们从高中开始学习方面就会养成一些习惯,而到了大学,学习的知识以及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这时候学习上不适应,也会导致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大学生自卑应该如何应对

1、认知改变

从认知上来说,首先,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我存在固我有价值!”自己身上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一种特质都是你自己独有的。

2、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

在做一件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就算最终失败了,也是有他的价值的。

比如说,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这是不是说明自己没用,自己能力不如别人呢?绝对不是,考试除了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所得之外,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自己看清哪些知识是自己的盲点,以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针对性的复习,只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只强调考试的前一个功能,如果从后一个功能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考试失败就没什么了,正是失败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成功。

3、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默念:我可以,我一定能行!

4、目标建立

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清晰的目标,为完成目标一步步的行动,也是大学生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的一个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别总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同时,积极行动,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大学生怎样改正自卑的心理

1、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一下子就想吞掉一个大鱼,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

2、和自己做比较,不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永远都会存在比自己强的人。

3、成功的时候,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如果失败,则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后改进和完善。

4、做行动的巨人,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如果自卑心理常常存在的话,那么对于自己的生活还有学习都是会带来很大影响的,而且这种状态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建议大学生朋友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保健,学会纠正自己的这种自卑心理。

5.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篇五

多做深呼吸如果您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羞怯、恐惧时,可以立刻做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听听他人的谈话。要牢记住,别人也与您一样关心着自己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羞怯心理。事实上,可以说没人真正彻底地克服了羞怯心理。

但是,大多数人学会如何带着它一起生活。向别人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像政治家、名演员这样一些大部分时间都在众目睽睽下度过的人也承认,面对公众时,也常出现羞怯感,他们每天都在同羞怯心理作斗争。努力克服和控制着羞怯心理,会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向别人提供一个进一步了解你、关心你的机会。

无疑,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会使羞怯者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但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便会在和别人交往,或个人前程上铺上平坦的道路,

实际上,克服羞怯心理并不困难,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有智慧的生物。

1、将自己的内心活动用文字记载下来,找出真正使你害怕的根源。

2、写个脚本,把自己想象成为戏剧中的一个大方沉着的角色,事先进行训练。

3、社交前先来一番社交侦察,或者找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聊一聊。

4、注意自己身体语言表露出来的信息,尽量使你显得热情大方,易于接近。

5、敞开心扉,说出你的隐忧,你的心理顾虑肯定会减轻不少。

6、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你会发现事情并非你 想象的那么可怕。

7、循序渐进,逐步树立自己的信心。

羞怯心理一般由两种情况引起,一是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期望过高;二是过分考虑自己将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担心会因此而被别人看不起,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就会导致羞怯心理的出现。

如果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而造成的羞怯,那就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比如,去参加一次野外生存训练,或在别人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一件过去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并逐渐达到可以自己完成的程度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摆脱松懈的心理。

6.自卑心理优秀作文 篇六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认为自己不行,并由此产生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虽然这样极端的说法可能会让你心理感到不舒服,也许确实说的过激了一点,偏向了一点。可能不适用于大多数人,但是从很多人身上却可以看出那些字里行间的意思。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点意味的。

很多人常缺乏客观分析的能力和信心,长久的时间下去,会不喜与人交往。

性格敏感,故易遭受挫折;爱幻想,缺乏社交活动的主动性。

认识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偏僻,客观分析不了自身的优缺点。缺点难以看到,甚至有时连优点都不会发现了。

面对生活的压力,缺失勇气,难以自信。

这就是现在的人们。它属于城市,也属于农村。属于大多数平凡的你,也属于我。

物以类聚这句话,我最为认同。

之所以会物以类聚?是因为有相同的家庭环境,相同的就事环境,相似的心理,相似的观念。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就不太喜欢与我环境差异太大的人玩乐。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不会生活,不会社交,不会适应这样一个社会,不会为自己以后铺路。

可是,那又怎样?我就是不喜欢,我已经长大了,我就是我。

何时?你觉得说话之间的话题会围绕着金钱与琐碎?何时开始,我并不喜欢了。

有时候我会窃窃欢喜,我是高尚的。我是不屑与那些人玩乐的,曾一度之间,我很这样认为。

“自以为是”这个词,我是断不会用在自己身上的。

那是一个不幼稚,但也不会是成熟的年纪。

一个过渡的年纪,幻想着,也厌恶着自己不喜欢一切就行动的年纪。

傻乎乎,也许会赢得你的喜欢?也许也会得到了讨厌。会因为这些而郁郁不欢,开始怀疑。

是的,我曾一度的怀疑自己,也那样一度的自恋喜欢着自己。

矛盾的心情,矛盾的季节。

像花开的季节,总是百花争艳。属于不同之人的喜欢,即使一朵野雏菊也会得到青睐。

我不属于优秀的女孩,会低着头走路。踢着小小的石头,追逐它的路线。或许一个熟悉的朋友从身旁走过,我也不知道呢!

我的世界一如你看到的,中规中矩。旁人,你觉得那样的索然无味,一览无遗。

或许很容易就被你看穿了?但是千万不要说透,不然这样温柔的性子,也会如睡狮般苏醒,吓到身边必不留人。

尽管我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属于自卑的心态。

可是如今想来,确实也是的。

7.自卑心理咨询案例 篇七

在初中生群体中, 自卑学生占有一定比例, 据不完全调查, 这一比例不少于15%。其心理往往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 在与同学交往中畏首畏尾, 没有主见, 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缺乏自信, 缺少学习兴趣, 成绩下降等。

针对这一学生群体, 老师要给予格外关心。在教育中, 需要把握自卑学生的心理, 寻找对策,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实施有效德育。

首先, 班主任要有正确的育人观

在班级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对每一位孩子一视同仁, 班主任不仅要关爱每一位学生, 更要把班级氛围营造成为有爱的大家庭。那天小丽突然发烧, 当时她妈妈在外地, 同学们送她去医院, 陪她挂水, 帮她买吃的, 照顾得无微不至。事后, 她告诉我, 没有想到生病了老师和同学这么关心她、照顾她, 让她切实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 觉得自己原来并不是那么渺小。

告诉学生人的生活方式各有差异, 但是人格是平等的。小丽总是觉得自己的出身是她不光彩的一面, 因此总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别人谈论自己的爸爸妈妈时, 她总会低头走开。我告诉她,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没有办法选择生活的家庭, 但是, 人与人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能够正视不够幸运的家庭背景,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反而能让我们自己更加坚强和勇敢。

其次, 老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自卑心理的学生需要从别人的肯定中找到自信。以“你的优点我来说”为主题, 我组织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 说出别人的优点。说到小丽时, 有说她善良的, 有说她乐于助人的, 有说她学习认真的, 有说她积极打扫卫生的, 还有说她尊敬师长的, 等等。我发现, 小丽脸上的笑容是自信的。

对于像小丽这样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 我会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我看她心很细, 就安排她去做学校分配到每个班上的文明值周工作, 她不仅认真负责, 还因为这项工作是要经常在其他班级或学校集体活动这样的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她也会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第三, 创造机会要让孩子有被重视的感觉

自卑感严重的孩子, 往往学习上是默默无闻的, 而且学习成绩平平, 他们往往成为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因此, 我们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 课堂上多让他们回答他们所能回答出的问题,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享受被认同的喜悦。

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让更多的孩子发挥特长, 体会成功的喜悦、集体的温暖。小丽的特长是唱歌, 去年的元旦迎新, 文娱委员动员大家报名参与。小丽却没有主动报名, 甚至在文娱委员问到她时, 她拒绝了。大家都知道小丽有个好嗓子, 为了让小丽这类不够自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 我特意让她主持领唱了班上另一位同学的生日祝福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 她找到了自信, 元旦迎新活动她主动报名了。在集体活动中, 在班上同学的肯定中, 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真正融入到了班集体大家庭中来了。

第四, 班主任要有意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许多孩子的自卑心理是由不健康的家庭因素引起的, 是由他们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因此, 自卑学生的转化还必须从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改变家庭氛围着手, 让老师成为孩子的“第二父母”显得尤为重要。

小丽的父亲是因为外遇的原因去世的, 小丽觉得很不光彩, 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总觉得别人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她的。而且, 小丽经历了失去父亲的创伤, 更害怕还会失去母亲。因此, 有一段时间她都是在担惊害怕中度过的。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家访, 和她母亲进行了一次深谈, 并一起讨论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对她的处境表示了理解,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我希望她给到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让小丽能够感受到妈妈是爱她的, 妈妈是绝对不会离开她的。而且, 我明确表示, 我愿意成为小丽的“第二父母”, 经常关心帮助小丽。经过多次沟通, 我不仅让小丽与妈妈之间慢慢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 小丽和她的妈妈还与我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 我们无所不谈。这样, 小丽的安全感重新被建立起来了。

第五, 组织公益社会实践活动, 让孩子体验自身价值

自卑感的孩子, 往往更富有同情心。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会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当这些人需要帮助时, 他们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 毫无保留地去帮助他们, 当得到被帮助者的肯定时, 他们会找到自身真实的存在感。为此, 我组织孩子们为贫困者募捐, 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小丽表现得十分积极, 每次活动她都是第一个报名, 活动中有什么活都抢着干。从她的笑容中, 我能感受到她心底里的幸福感与存在感。

8.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篇八

一、幫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

孩子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自卑是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表现为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他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来看待问题。他们或是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穿着打扮不如别人;或是有什么生理缺陷是“丑”的一面,所以便觉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真、善、美”、“假、恶、丑”的概念和标准;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引导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弄清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格言的真正含义,让他们逐步了解自身的优势、潜能、价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拥有健康的心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有些孩子因为在家里父母的溺爱,使之显得唯我独尊;而到了学校之后,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区别、比较,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孩子的心理不成熟,认知能力较弱,优等生对差生,生理健全的孩子对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家境好的孩子对家境差的孩子自然有一种优越感,甚至看不起他,这就导致班级的两极分化。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地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班级中的一员,都是班级的主人,使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在各项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们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欢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就能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同学们每一句鼓励、关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友爱的动作,都能是他们在自卑的泥潭中看到一点火光、一丝希望,并逐步向着光明走去。

三、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由于先天和后天方面的差别,在能力、素质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是毫不奇怪的。自卑的核心是自惭形秽,总认自己不如别人。自卑又是要求自强的表现,往往有比平常同学更的自尊心和更强的表现自我的欲望。当他们一旦在学习上或其它方面获得成功,那种喜悦的心情不仅能激发你的自强信念,还能使你摆脱自卑的阴影,增强自信心,获得走向自强的启示。肯定比批评,惩罚更有作用,会引起积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增强自尊心,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只要对他们“闪光点”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他们会更自信会不断地进步。老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他们,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成就感。

四、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在实践中遭受失败和挫折是很难免的。挫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失败或”碰钉子”。 在心理学上,它是指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难以克服时所出现的情绪状态。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使自己得到提高。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而一蹶不振。心理学把能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称谓”挫折容忍力”,通常称为”耐挫能力”或”抗受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遭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从积极方面讲,挫折并不可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教训,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成为鞭策、激励发奋向上的动力。但如果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正确对待的方法,或者挫折过大而难以忍受,也可能使我们内心痛苦,更加自卑,甚至导致偏差,“挫折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这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对人的素质的规定和要求。

五、教会孩子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

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到的事物;“心虚”而又有戒心,有时回避老师的教育。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要有耐心和宽容的态度,采取正面引导,消除他们恐惧心理,疏通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上的桥梁,帮助他们从自卑沮丧心情中解脱出来。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到爱、亲、诱导四个字。“爱”是指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做到特别关心他们,同情谅解他们,“亲”是指诚恳、亲切,平易近人,与他们交上朋友。使他们能说心理话,“诱导”是指摸准学生性格差异之处,讲究方法。因为学生的年龄、性别、知识能力、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即使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心情和表现也各有差别,集体,家庭和社会给孩子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因此,在确定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时必须根据差异而定。一般来说,爱是基础,亲是前提,诱导是方法,三个方面应融为一体。

上一篇:24节气之清明下一篇:农村污水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