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报告(通用7篇)
1.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报告 篇一
煤矿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根据矿安全办公会议精神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经矿领导专题研究布署在全矿集中开展顶板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落实顶板管理各项规定、制度,有效防范和杜绝顶板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安全办公会议”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扎实开展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推动我矿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
1、杜绝重伤及以上顶板事故;
2、完善矿井顶板管理制度,形成及时有效的顶板隐患整治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矿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切实督促、检查、指导各部门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安全科、机电科、运输科、皮带科及采掘区队党政领导。
四、顶板集中整治具体安排
1、第一阶段:矿安全办公会议进行布置、安排、发动,各职能科室及采掘区队召开班组会议,利用班前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矿所有职工都深刻领会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2、第二阶段:3月份对全矿所有采、掘工作面和巷道进行全面检查,全月不低于2次,对所检查出的隐患落实专人、业务科室进行集中整治。采掘头面由生产技术科牵头组织落实,其余巷道由调度室牵头组织落实。
3、第三阶段:对顶板管理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总结。
五、工作重点
(一)检查采掘及巷修敲帮问顶工具和支护材料
1、检查敲帮问顶使用工具,确保长钎、短钎齐全。
2、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足量水单体、背板及前探梁用于临时支护。
(二)强化矿井技术管理
1、确保《作业规程》合格、管理制度有效。
(1)、《作业规程》的编制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作业,确保生产作业人员安全。
(2)、有健全的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总工程师应每两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
2、工作面有顶板控制的专项措施,有开切眼和工作面收尾时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3、生产矿井新的开拓、准备巷道和建设项目的所有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
4、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报废巷道和井筒必须按规定封闭。
5、失修巷道维修必须制定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措施。
(三)强化现场管理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开工前,跟班和班组长人员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
2、加强临时支护管理,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及时架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回采工作面控顶范围内,无顶板失控现象。
4、回采工作面顶板暴露面积沿工作面2m长的范围内局部空顶面积大于0.5m2,必须支护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足够的备用支护材料(保证在先支后回的条件下备用不少于在用支柱量的10%和一定的坑木量)和处理顶板事故时必要的工具、器材。
6、回采工作面两道底板松软时,支柱必须穿鞋。
7、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按作业规程要求支护完善。
8、回采工作面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切顶线支柱数量齐全,挡矸有效。
9、回采工作面有伞檐时,必须有贴帮支护。必须及时找除,防止片帮伤人。
10、巷道维修时,必须坚持先支进行临时支护后,再拆除原有已坏的支护和 “由外向里”依次维修的原则。
11、-785轨道大巷、IV1人行II1人行及通道、-375大巷I5-I6要求每周找顶2次,其它人行每周找顶1次。皮带大巷、轨道上下山2周找顶1次。回风巷每月检查找顶一次。各责任范围内的找顶,各单位自行负责(包括车场、甩道口、操作硐室、机电硐室、重要场所、存用巷道等)。特殊情况下听从调度室临时安排进行找顶。
12、每次找顶要有报告,并做好详细记录:找顶人员、找顶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要汇报调度室做好记录,同时本队做好详细记录备查,对找顶不如实向调度室汇报的月底一律不计算工资。
(四)加强矿井顶板管理工作
1、建立顶板管理汇报制度,并制定汇报、处理、监督检查的程序。对施工班组、检查员反映的地质构造变化、顶板压力变化、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要有汇报记录,有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处理时间和负责人,对处理结果有检查落实措施。
2、对顶板管理,要划分区段、明确责任,工作面负责人必须随时对工作面安全状况,特别是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查,对顶帮的活石、危岩要指定专人进行处理。
3、开展班评估工作。每个生产作业班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及《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4、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采取动态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存档,作为考核的依据。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矿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开展顶板管理集中专项整治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精心组织落实。
2、突出重点,严格检查。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狠反“三违”,减少事故。对“三违”人员必须加强教育,严管重罚。
3、强化培训,遵章守纪。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职工遵章守纪。矿要切实履行员工培训职责,从本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提高矿工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矿工自救互救能力。
4、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参与顶板专项整治活动,组织职工学规程、找隐患、不违章,采取“人盯人”、举报违章有奖等制度,紧紧依靠基层矿工的力量,强化管理,使职工逐步自觉养成严格按《作业规程》、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的好习惯,减少违章因素,杜绝事故发生。
**煤矿 2015.03.01
2.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报告 篇二
1 顶板运动的两种形式
1.1 剪切运动形式
采煤工作面顶板岩层的剪切运动形式如图1所示, 老顶端部断裂线在煤壁处, 或在煤壁附近。
1.1.1 随着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 支承压力的峰值部位没有向煤壁前方转移, 一直在煤壁附近, 如图1 (a) 、 (b) 。
1.1.2 剪切运动形式中, 顶板岩层整体垮落。由于顶扳失去了煤壁的支撑, 不可能出现以煤壁为支点的回转运动, 而是在煤壁附近断裂, 如图1 (c) 。
1.2 弯曲沉降运动形式
与顶板岩层剪切运动形式相反, 其矿山压力显现特征如下述。
1.2.1 老顶端部断裂线距煤壁较远。
在工作面向前推进过程中, 支承压力峰值部位由煤壁附近向煤壁深处逐渐转移, 转移的距离愈远, 顶板岩层弯曲沉降的可能性愈大, 如图2所示。
1.2.2 由于老顶端部断裂线距煤壁较远, 断裂后的老顶岩层可以以煤壁为支点, 作回转运动, 即老顶作显著沉降运动。
显著沉降时, 工作面测区I、Ⅱ号项板动态仪下沉量和下沉速度都明显增加。
如上所述, 不同顶板破坏形式其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可以通过测定顶板下沉速度来确定顶板运动方式。
1141 (3) 工作面在初采期间, 在运输巷内用动态仪测定了巷道顶板下沉速度。
动态仪按工作面前方4~17m布置, 每隔4m布置1#、2#、2#、4#四个测站, 随工作面推进, 依次前移。根据各动态仪测定数据, 用插值法求出工作面前方固定点7m、11m、14m的顶板下沉速度曲线, 分析判断顶板的断裂时间和位置。
固定点时间——下沉速度曲线如图3所示。
插值法处理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监测过程中, 捕捉到4次顶板断裂信息, 3次顶板反弹现象。2010/7/10 22:20~0:20, 1小时内, 1#动态仪距煤壁前方6.5m, 下沉1mm, 2#动态仪距煤壁10.5m, 反弹值0.6mm。
2010/7/128:17~9:02历时46min, 2#动态仪距煤壁11.2m, 下沉6.7mm, 2#动态仪距煤壁15.6m, 反弹值0.2mm。
2010/7/149:22~10:08, 历时46min, 2#动态仪距煤壁7.2m, 反弹值0.7mm, 3#动态仪距煤壁11.8m, 反弹值0.1mm, 反弹时顶板下沉量如图4所示。
2010/7/17 8:05~9:10, 历时65min, 2#动态仪距煤壁6.8m, 反弹值0.8mm, 3#动态仪距煤壁10.6m, 反弹值0.2mm。
根据与工作面下测站来压关系, 及动态仪测得顶板反弹信息范围在工作面前方3.5~5.5m。, 由此可判断顶板断裂位置在工作面前方。由此可确定1141 (3) 工作面顶板属弯曲运动形式。
3 结论
3.1 研究顶板活动规律、预测顶板岩层运动形式对开采活动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3.2 插值法处理顶板下沉速度能找到整值处顶板运动规律, 弥补现场观测时不能处处取整的客观条件。
3.2 处理结果表明:1141 (3) 顶板断裂位置在工作面前方, 1141 (3) 工作面顶板属弯曲运动形式。
摘要:本文以丁集煤矿1141 (3) 工作面作为工程背景, 利用顶板动态仪现场实测数据研究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对数据进行插值法处理, 取得了一定的规律, 为指导首采工作面及类似条件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深井开采,采场顶板,插值法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
3.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报告 篇三
一、调查对象
(1)婺源县43所中小学校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学校卷)。
(2)由抽样选取的样本学校(城区初中、小学各1所,县城附近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初中、小学各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合计13所样本学校)组织本校教师登陆“问卷星”网站,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教师卷)。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现场观察与座谈交流为辅。调查组收回学校问卷43份,借助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网站收回有效答卷319份。另外,调查组成员还进入基层学校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受访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受访教师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他们的一半是中级职称,其中62.7%的受访者任教于中心小学,任教于初中的教师占30.72%,另外还有21名村小教师参加了本次问卷填写。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受访总数的60.19%。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受访者的涉及范围比较广,代表性比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县基层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想法。
2.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大多认可和支持电子备课活动
表3内容是学校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53.49%)的学校认为在中小学校开展电子备课“非常有必要”, 39.53%的学校认为“比较有必要”; 对于我县中小学当前办学条件下开展电子备课的可行性,13.95%的学校认为“完全可行”, 53.49%的学校认为“基本可行”,不过也有30.23%的学校认为“有一定难度”。从整体上看,基层学校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表4内容是教师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4.64%的受访者喜欢“电子备课”的方式,有85.89%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79.31%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可以网上撰写、提交,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有68.65%的受访者提出“需要提供教案生成功能的电子备课平台”。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的长处,中小学教师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3.中小学已经基本具备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通过对学校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约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统计中的电脑台数包含学生微机室内的电脑),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在各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并实现了宽带网络校园全覆盖。因此,就多数学校而言,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从学校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有20所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班通”设备运用的教师培训活动,其他学校每学年也会开展一次类似的活动。从上表可以看出,76.74%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大部分能够熟练运用“班班通”设备和资源上课,只有少数教师操作不熟练。
从教师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38.24%的受访者“参加过培训,并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 35.11%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培训,但会使用班班通设备”,不大会使用的教师只占受访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开展电子备课所需的技术基础。
4.受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情况
调查发现,94.67%的受访教师“有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的经历”。从多选题中了解到,一线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时主要进行的活动是“制作多媒体课件”(86.52%),“观看相关的优秀课例”(81.82%),“寻找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77.74%),“撰写教案”(59.56%)等等。调查还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90.91%的受访教师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是“网上下载之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加工”,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其中10.03%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超过5次,35.11%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达3-5次。这可以看出“班班通”设备已经比较好地融入了一线老师的日常教学之中。
根据一线老师在工作中的使用体验,班班通设备与资源的优势主要有“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交互性强,提高课堂互动”“配套资料详细,使用方便”等等,38.24%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非常大”,48.28%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比较大”。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对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帮助是明显的。
5.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
调查发现,影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与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数量”“学校硬件配置情况”以及“网络速度”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库的问题。如果让一线老师到网络上四处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既费时又低效。因此,许多学校和老师提出要建一个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数据库,教师选用其中的电子教案资源,以便高质量地完成电子备课工作。
(2)硬件设备的问题。虽然全县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是,这其中有许多是学生微机教室内的电脑,并非在教师办公室内。因此,不少学校和老师希望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以便开展电子备课工作。
(3)参与电子备课的人选问题。有31所学校认为参加工作满三(或五)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老师统一参加电子备课,其他的老教师自主选择。一线教师的观点与此大体相同,他们认为工作年限在三年内的教师一般不提倡电子备课,而45岁以上的老师可以自主选择。
(4)教师培训的问题。由于还有不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对电子备课了解十分有限,班班通设备的运用熟练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老师建议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5)教案的携带与使用问题。就“开展电子备课后,教师怎样带教案进课堂上课”这一多选题,有16所学校选择“U盘携带”,12所学校选择“在课本上标注”,10所学校选择“打印教案”,8所学校选择“手写简案”,7所学校选择“在个人云盘中上传下载”。也有老师建议学校申请一个开放的云盘,供全校老师上传教案和上课下载资源所用,全校老师均可以在云盘中查看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备课情况。
(6)有些学校和老师建议县教研室制定一套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电子备课的管理方案,以鼓励性为导向,有选择地、分层次地慢慢推广此项工作。
6.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所存在的困惑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子备课方式给学校管理者对备课工作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难。如何甄别教师电子备课的原创性,如何实现电子备课的有效监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
(2)许多人担心电子备课方式将导致复制、粘贴的抄袭行为更加突出,背离了备课的初衷,部分教师为备课而备课,忽略了钻研教材的关键环节。
(3)电子备课方式,年轻教师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老教师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办学条件欠佳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难度也不少。
(4)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的备课是否都适用这一方式?比如说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之外的其他课程都要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吗?测试课、复习课、实践类课堂等又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5)有学校和老师提出,电子备课后打印出来的纸质教案,在职称评审时是否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
(6)一些学校和老师对电子备课形成的教案、课件、习题等电子材料的存储安全有所担忧。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加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工作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工作,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我们建议成立一个“全县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面布署此项信息化教改工作,通过行政强力推行。
2.充分调研论证,提高实施效果
一项政策的出台,一个改革措施的推行,只有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才能更接地气,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摇摆与困惑。因此,我们认为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一个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人员的小型研讨会,商讨相关实践问题,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3.试点探索,逐步推行
由于各中小学办学基础不尽相同,各校领导与老师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为此,在电子备课推行之初,有必要先选择两三所办学条件较好、学校改革意愿较强的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工作。
4.以考定配,提升设备使用率
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教育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可以采用“以考定配制”,具体方式是指先给县域内各校配备部分新设备,视学校使用的效果再确定是否继续增加配置。由县电教部门对学校进行督查考核,设备用得好的学校可以优先配备,全部配齐;已有的设备没有使用或者用得不好的学校,设备投入可以缓一缓,或者不予配置新的设备。
5.加强学校业务管理和校本培训
基层学校要对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加强指导和督查,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教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与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多多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让广大一线教师把现代技术和理念比较好地融入传统的课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6.大胆尝试网络联盟,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现代教育设备和网络技术为学校之间的联合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两个层面上通过“1+N”的模式提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农村中心校与辖区内教学点的互动。可以由中心校的骨干老师上课,通过网络录直播技术,教学点组织师生收看,并进行在线实时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边远山区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子。由城区学校挑选一线优秀教师授课,城乡学校借助网络共享精彩课堂。通过这种“1+N”的网络共享课堂模式,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同享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新形势下的网上支教,促进城乡学校教育(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同步发展。多所学校在“教学”上合为一所学校,能够有效实现师资、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应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建设与有效共享。
4.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方案(精选) 篇四
活动方案
为吸取贵州省开阳县顶板事故教训,搞好嘉龙煤矿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开展顶板管理活动方案。
一、组织管理
嘉龙煤矿成立顶板管理大会战领导小组,负责所属各矿顶板的防治、方案实施,严格按本措施的规定搞好各矿顶板管理工作。组 长:赵臣
副组长:黄立中
虢玉柱
成 员:李万昕
闫立刚
叶大强
陈丙会 李杰山
丛岩
郭清岭
二、活动时间;8月1日至12月31日
三、掘进巷道顶板管理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点:
1、掌握巷道开掘厚围岩体的范围及围岩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的因素。围岩的性质、巷道所处理的深度、巷道周围的地质构造、水文变化、巷道的断面现状尺寸等,了解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及在此应力作用下围岩的变形和位移后才能选择适合的支护材料、支护形式,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
2、从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出发,合理选择巷道的施工方法,减少各工序对顶板管理的影响。
3、按作业规程规定控制顶板距离和临时支护的程度,尽可能缩短工作面空顶时间和未支护巷道的长度。
(二)、巷道掘进期间日常顶板管理工作
1、敲帮问顶:上班进入工作面、打眼放炮前应敲帮问顶,处理隐患,排除不安全因素后再作业。
2、控制工作面空顶距离,超过规定的空顶距应先支护后掘进。
3、单巷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支架的情况,发现断梁折柱或变形严重的支架,应加固修复,修复巷道时,修复地点以里的人员应全部撤出,预防冒顶堵人,并且由外向里逐担进行。
4、熟悉掘进巷道出现冒顶事故的原因,加强如日常检查,采用针对性措施,预防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三)、顶板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一、新掘巷道应制定的开口安全措施:
1、开掘地点要在顶板稳定,支护完好并且避开地质构造区,压力集中区、顶板冒落区。
2、必须加固好开掘处及其附近的巷道支架,若近处有空顶空帮情况,小范围的可加密支架,背好帮顶,大范围的应用木垛接顶处理,同样用背板背好打紧。对将受施工影响的棚子进行加固,其方法有挑棚、打点柱、设木垛等。
3、新巷开掘施工,要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或用手镐挖掘的方法,尽量避免震动围岩或因放炮引起冒顶。
二、704回风巷道维修顶板管理 704回风巷道因受压力影响,变形严重,支架出现蹬腿、片帮冒顶时有发生,巷道有效使用降低,且影响安全生产。为使704回风巷道能继续发挥效益,确保矿井通风、运输、行人、排水等安全正常,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一)、劳动组织
组织保持3人以上的维修队伍,并配备一名瓦检员负责全矿巷道维修地点的瓦斯检查任务,严禁单独一人从事巷道维修任务。由安全、生产副矿长领导,在维修人员中选举或指定一人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同时接受当班矿井安全检查人员的检查监督。作业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未经领导批准,不准任意换人或撤销。现场负责人要随时与领导汇报工作等安全实况。维修工必须按本措施作业,加强个人自主安全,对本岗位的自身安全负责。
(二)、巷道维修安全知识
1、在巷道维修前,应首先检查巷道通风和有害气体情况。修复旧巷时首先要进行通风、排放瓦斯,并保证工作地点的瓦斯和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检查有害气体时,在巷道维修地点及周围都应该认真检查,尤其要检查是否有瓦斯积存,如有瓦斯超限或有局部瓦斯积聚要先处理好后才能工作。
2、在有积水或流水的巷道内维修时,事先要检查水沟是否畅通,如有淤塞、要先清理水沟。待维修的巷道如有积水或附近有老空区积水时,应先放出积水后再进行维修,以免发生突水伤人。
3、刷大、修理井巷需要连续拆除支架时,必须由里向外逐架进行,不得大拆大换。在拆除顺序上要先检查顶板,把易落得大块岩石维护好,松动楔子,使支架减压后进行翻棚,翻棚前要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遇有顶板破碎,应超前挑顶,事后翻棚。
4、在独头巷道维修时,事先要检查后面的安全出口支架是否完整,若有支架拆损、断裂,应先修复好以后再向前修理。对独头巷道维修时严禁多段作业,巷道里面也不得从事其他工作,在撤掉需要翻修和更换的支架前,应加固工作地点的其他支架。架设或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终止工作,上下班人员必须现场交接班,并同时认真检查工作地点,以确保安全。
5、对头巷道维修拆换,在两头相距5米,要停一头作业,以免造成压力集中发生冒顶。
6、撬落活石应从顶板完整的地方开始,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撬落活石时,一人操作,另一人在后面当好监视哨,禁止行人通往撬顶危险区,并要注意巷道周围及支架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同时要维护安全出口,在不能立即处理时,要迅速撤到安全地点。在处理巷道顶板严重冒落地点时,还必须有专人观察顶帮的变化情况。
7、维修斜巷时,要由上至下进行撤换,在维修前必须增加下面支架劲木和打好顶柱,防止支架推到,在维修地点的下方5—10米处分别设2—3处挡板,防止煤、矸石、杂物滚下伤人。拆换支架遇有棚顶上有木垛时,要用长杆托好木垛后再翻棚。
(三)、巷道维修的方法与措施
1、棚式支架的维修:
(1)、刷大的一帮的安全措施:
①、在巷道不需刷大的一帮用撑柱把柱腿支撑紧,并用点柱或抬棚抬住顶梁。
②、在需要刷大的一帮,紧靠柱腿挖一小沟,柱腿外露后再用撬杠将柱腿撬出,而后用手镐刷帮。
③、扩帮较宽且顶板不好时,可打上临时点柱维护,再挖柱窝,栽新柱腿。
④、柱腿栽好后,如旧梁还可以使用,则要将梁柱结合好,如果扩大帮或旧梁不能再用时,要更换新梁。
⑤、原支架回撤时要用“软”架撤法,不能在没有打点柱托棚时强行拉架,避免引起冒顶事故。
⑥、架设支架时应先架后回,架一棚回一棚,减少顶板的下沉。⑦、支架架设好后,要用笆片、木板等材料将巷道的顶帮背严护实。
(2)、刷大两帮的安全措施:
①、如果巷道顶部宽度不需要加大,顶梁可以复用,可在靠近巷道两帮各打一根点柱托住旧梁,或者架设托板梁顶住或托住旧柱旧梁再松动较好一帮得柱腿,并拆除柱腿后面的支护材料,然后摘掉柱腿进行巷帮刷大。
②、巷道刷大到需要的宽度后挖柱窝、栽柱腿,并将顶刹紧背严,用同样的方法刷大巷道另一帮。
③、如果顶梁需要更换,则要先将顶柱或抬棚等拆掉,待回撤顶梁后再上好新梁,顶柱或抬棚拆掉时,要随时观察顶板情况,顶板状况不好,要缩小回撤范围,甚至停止回撤工作,护好顶板后再进行。
断面刷大的安全措施:
①、旧巷顶板较完好,支架比较完整时,先将需要刷大的巷道支架护帮护顶材料拆除,松动顶梁和柱腿,并用撑柱叉撑住两帮柱腿,回撤顶梁,再回撤柱腿。
②、支架回撤,待浮矸清理掉后进行刷大,支架回撤时,如果发现顶板有异兆应立即停止回撤,先处理顶板。
③、巷道顶板稳定状况不好时,应先挑巷道顶部,从巷道一边逐渐进行,挑顶时随时注意附近顶板和巷道两帮情况,挑顶过程中用笆片或木板等托住顶板掉矸。④、挑顶后再刷帮,回撤旧棚腿。
⑤、当巷道刷到需要的高度和宽度时,再挖柱窝,栽柱腿、上顶梁,将顶帮刹紧背严。
三、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止措施
嘉龙煤矿11702采面顶板破碎,淋水大、地质构造复杂,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局部冒顶事故防治
1、局部冒顶的征兆: ①、顶板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断梁折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的声响,铰接顶梁的楔子被弹出或挤出;底板软时支柱发生钻底现象,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②、顶板掉渣,顶板破裂严重时,断梁折柱就要增加,并出现顶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③、煤质变酥,煤壁片帮增多,范围增大,工作面钻眼省力。④、顶板出现裂缝,裂缝张开,裂缝增多。
⑤、顶板出现离层。检查顶板时要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若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⑥、顶板发生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造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造成冒顶。⑦、瓦斯出现异常,瓦斯涌出量忽然增大。⑧、顶板淋水增大。
2、工作面局部冒顶发生的规律:
①、局部冒顶大多数发生在工作面的初次来压阶段,正常回采时冒顶次数相对较多。
②、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生在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放顶线处,煤壁机道区,地质破碎带等地点。
③、放炮落煤后、放顶时、刚开工、快下班时,是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多发时间。
④、多数冒顶事故是由于“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作业人员麻痹大意,图省事、怕麻烦、撞大运、不在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工程质量低劣所造成。
3、工作面冒顶事故易发生的地点:工作面放顶线和煤壁线;工作面上下出口;地质构造变化造成的破碎区域。
4、工作面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
①、工作面支架方式要与顶板岩性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用不同的支架方式,这是避免局部冒顶的重要措施之一,如较坚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松软易碎的顶板就要用棚子,并用背板、竹笆背实,对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选择能及时支护的、顶板悬露面积较小的自移式支架。
②、采取措施预防冒顶。要做到靠近煤层顶板的炮眼眼底要与顶板离开0.2—0.3m的距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炮眼布置、角度、装药量、一次爆破量进行,防止崩倒支架,形成过大的空顶面积和空顶距。
③、工作面落煤后要及时支护。落煤后,受到运输机弯曲段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紧接着打基本柱,顶板悬露面积大,时间长,因此,应采取超前挂梁或打临时支柱的办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④、在推移输送机时,有较大面积的顶板不能用支柱支撑,对容易冒顶的破碎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⑤、工作面上、下出口处理要有特殊支架。一般要求在上下出口范围内架设抬棚或木垛等,加强维护。
⑥、采取正确的回柱方法,防止顶板压力集中在局部支柱上,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回柱困难。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不得违章作业。⑦、严格执行各项顶板管理制度。例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金属支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
⑧、保证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加快推进速度。
(二)、大冒顶事故的防治
1、大冒顶的征兆:
①、顶板的征兆: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声音的频率和音响增大,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出的声音,有时采空区内顶板发出像闷雷的声音,这是老顶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顶板岩层破碎掉渣,而其掉渣逐渐增多,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并产生大量的下沉,下沉速度增大;底板出现底鼓或裂缝。
②、煤帮的预兆: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出现明显的受压和片帮现象。煤壁受压后,煤质变酥,片帮增多。使用电煤钻打眼时,钻眼省力。
③、支架的预兆: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并发出的声音。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板冲击压力的作用下,楔子有时被弹出或挤出。
④、含瓦斯煤层,瓦斯涌出量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增加。
2、工作面经常大冒顶发生地点
①、开切眼附近,这个区域上部顶板的坚硬岩层两边都受煤体支撑不易下沉,这就给下部软岩层直接顶的下沉创造了条件。②、地质破碎带,如断层、皱曲附近,在这些地点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垮落。
③、老巷附近,由于老巷顶板一般破坏严重,直接顶易破断。④、煤层角度大的地段,倾角大的地段由于重力作用而岩层沿倾斜下滑力增大。
⑤、顶板岩层淋水地段,顶板岩层含水使顶板裂隙容易张开或沿裂隙面滑动。
⑥、局部冒顶区附近。由于局部冒顶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引起了顶板压力的变化,可能导致大冒顶。
3、大面积冒顶的防治措施 ①、加大支柱的初撑力和刚度。
②、提高支柱的稳定性;煤层倾角大或在工作面仰斜推进时,为防止顶板沿倾斜方面滑动推到支架,应采用斜撑、抬棚、木垛等特种支架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
③、严格控制采高,使直接顶冐落后破碎膨胀能达到原来采高。这种措施目的在于堵住冒落大块岩石的滑动。
④、采面从开切眼初采时不要反向开采;在初采时向相反方向采几排煤柱,如果是复合顶板,开切眼处顶板暴露日久已离层断裂,当在反向推进范围内初次放顶时,很容易在原开切眼处诱发推垮型冒顶事故。
⑤、掘进上下顺槽时不得挑顶掘进,否则就破坏顶板了顶板的完整性,易造成推垮冒顶事故。
⑥、对于坚硬的顶板采取高压注水或强制放顶。⑦、加强矿压的预测预报。⑧、大冒顶后的处理 恢复工作面处理冒顶
a 从工作面冒顶处的两头,由外向里,先用双腿套棚维护好顶板,保证后路畅通。棚粱上用板皮刹紧背严,防止顶板继续错动、垮落。梁上如有空顶,采用小木垛刹紧背实。
b 边清理工作面边支护,把垮落的矸石清理并倒入采空区,砌筑成砂墩并接顶(砂墩长3米,宽2米),沿煤壁按0.8米的柱、排距投顶子(草鞋耙长0.5米,宽0.15米,厚0.1米),加强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
c 如顶板冒落的矸石很破碎,一次整修不易通过时,可先沿工作面煤帮修通小巷,使风流贯通后,再从冒顶区的两头向中间依次放矸支护。开绕补巷过冒顶
a 冒顶区在上、下出口时,可以沿工作面煤帮错过一段,留3—5米煤柱,由进风巷向工作面斜打一条补巷和采煤工作面相通,就可正常生产出煤。
5.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报告 篇五
924工作面顶板破碎、煤壁片帮,为加强工作面顶板支护,现需要对片帮、掉顶区域施工人工棚管理顶板,为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特制定本技术安全措施。
一、准备工作:
1、材料:塘柴捆、塘柴棍、大笆、小笆、φ200mm ×1600mm半圆木200根、2.4m工字钢150根、DZ-20单体、DZ-25单体、DW-31.5、DW-35单体各100根、防倒绳等支护材料。
2、工具:注液枪、放液锤、手镐、风镐、铲子、液压管路、找顶钎子(1.8m、2.2m、2.8m)等。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对工作面片帮、掉顶地点施工人工棚超前管理顶板。
2、人工棚采用2.4m工字钢配合液压单体走向架设,工字钢间距850mm。
3、施工人工棚步骤:
(1)对运输机进行停电闭锁、挂牌。
(2)使用找顶钎子找掉煤壁、顶板架档内的危矸活岩并在支架架档内使用塘柴、笆片或塑钢网把架档过严实。(3)施工地点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4)在片帮、掉顶地点上方顶板完好的地点开始施工。(5)首先把顶板完好地点的支架护帮板收回,供液要缓慢。
(6)人员进入煤壁作业,首先在煤壁上施工台阶,方便人员进入煤壁作业。对于采高超过3.5m的地点要使用100mm厚、300mm宽、长度不低于1.9m的大板,一端搭设在运输机销排上,并使用铁丝固定。另一端深入煤壁侧不小于300mm,作为人员进入煤壁作业的过桥。
(7)首先在煤壁顶板完好地点开帮,使用风镐、手稿向前挖掘,挖够0.5m深时使用单体配合半圆木一梁两柱架设倾向棚临时支护顶板。单体距半圆木端头距离200mm。每向前挖掘0.5m就架设一棚半圆木棚,直至煤帮距支架顶梁前端距离为1.7m(附图一)。
(8)使用2.4m工字钢一端深入支架顶梁上方与支架顶梁搭接,搭茬不小于400mm,另一端深入煤帮实茬不少于300mm。工字钢架设在临时支护的半圆木下方。在煤壁侧挖柱窝,使用单体打设在工字钢上,临时支护工字钢。(9)第一根工字钢上好之后再上第二根工字钢,工字钢间距850mm,在第二根工字钢下方打设临时支护单体。
(10)两根工字钢架设好以后,使用使用塘柴捆、笆片腰帮过顶严实。(11)给工字钢下的单体供液,使单体升足劲,确保单体初撑力不低11.5MPa。
供液要采取远程供液的方式。
(12)开帮地点人工棚架设好以后,使用风镐或手稿沿煤层顶板向下挖掘,宽度够850mm时,使用半圆木一端搭设在第二根的工字钢上,搭茬不小于200mm,另一端深入煤壁200mm,并使用笆片过顶,半圆木另一端紧贴煤壁处打设单体架设倾向棚临时支护顶板。
(13)临时支护好以后,向煤壁侧挖掘,每向前挖掘500mm就架设一棚半圆木棚临时支护顶板,直至支架顶梁距煤壁1.7m(见附图二)。
(14)煤壁距顶梁1.7m时,在下一架支架上架设第三根工字钢,工字钢架设在临时支护的半圆木下方,工字钢前端挖好柱窝,打设好临时支护单体。(15)使用塘柴捆和笆片腰帮过顶严实,给工字钢下的单体供液,使单体升足劲,确保单体初撑力不低11.5MPa。供液要采取远程供液的方式。(16)半圆木下方的临时支护单体卸液、回收。
(17)按照(12)至(16)步骤继续由上向下逐棚施工。
三、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瓦检员首先检查施工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在0.5%以下,其它气体不超限的情况下方可工作。
2、人员进入施工地点前,班队长必须首先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作业。
3、施工过程中,要专人观察煤壁、顶板等情况,发现有片帮掉顶迹象时,立即停止作业,撤到支架人行道侧,待顶板稳定后方可继续作业。
4、施工期间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3%-5%。
5、人员进入煤壁作业:
(1)进入煤壁作业前,对运输机、煤机进行停电闭锁,并挂牌。
(2)每次施工前时必须对周围10m范围内的单体液压支柱和支架进行补液,确保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单体初撑力不低于11.5MPa。(3)人员进入煤壁作业前,首先要进行敲帮问顶: ①用找顶钎子找掉顶板及煤壁上的危岩活矸。
②找顶人员要站在顶板完整、支架完好的安全地点,并要保证后路安全畅通。③找顶工作应从安全的地点开始,先顶部后帮依次进行,找顶地点不准同时进行其它工作。
④找顶工作应有两名经验丰富的工人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观察顶板的人应站在找顶人员侧上方的安全地点。
⑤人员进入煤帮作业时,作业地点上下5架支架严禁动作。
⑥施工过程中,如遇顶板掉矸,煤壁片帮突然来压,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人员到安全地点,待顶板稳定后方可继续工作。
6、施工人工棚技术安全措施:
(1)进入煤壁作业时,使用的风水管路及液压管路必须用防倒绳吊挂在支架上,防止开车时管路被刮断伤人。
(2)人工棚管理顶板时必须进行远程供液,供液距离5-10m。供液时要缓慢供液、防止单体打滑。
(3)过顶时,人员从支护完好的斜上方进入,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过顶,禁止两端同时作业;确需要拉茬作业时,拉茬距离不低于20m。(4)运送物料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严禁站在接顶处正下方。(5)煤帮单体,紧贴煤壁打设,扎脚要牢固,单体拴齐拴牢防倒绳。(6)闲杂人员严禁在施工地点逗留,施工地点后路清理干净,以保证后路畅通。
(7)过顶完毕后,过顶人员应及时离开,并清理现场物料。
(8)施工必须三人以上配合作业,其中一人仔细观察顶板及周围安全情况,现场有专职队长负责。
(9)使用单体支柱时,三向阀方向必须平行于人行道方向,严禁正对人行道,严防飞阀伤人。
(10)正确使用单体、工字钢,严禁破坏性使用。单体不得超行程使用,活柱升出量不小于0.2m。
(11)柱窝要扎实底,落柱时不要把出液口正对人员,操作人员站在支护完好的下方。
(12)单体与工字钢之间要加木垫板防滑。
(13)施工人员使用钢钎、风镐或手镐等工具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看清是否影响他人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14)施工过程中,各类管路要使用U型卡子正规连接,风管连接处要使用铁丝带紧。拆卸各类管路时,要先进行卸压。
(15)施工用的工具、材料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防止人员通过时绊倒造成事故。
(16)煤机通过人工超前棚管理顶板的地方时,支架要先拉超前支架支护顶板,并放慢割煤速度。煤帮单体的架设必须保证煤机的正常通行。
7、运料安全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装、卸料地点附近环境良好,道路应畅通(无积水、无淤泥、无杂物等)。
(2)保证运送物料时安全间距不少于5m。
(3)搬运、装卸工字钢、单体等大件时,必须2人以上协同作业,轻拿轻放,口号统一,严禁抛出大件,严防大件反弹伤人。
8、登高作业安全措施:
(1)给支架架档过顶时,当支架高度较高时根据实际需要摆放好脚手架,脚手架要设置支架的顶梁的下方,以掉落的矸石不能掉到脚手架上为宜,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挪移。脚手架摆放好后要保证上部平台水平。(2)脚手架腿子及架框采用50×50mm角铁制作,上部平台采用角铁及钢板焊接牢固;脚手架为长方体形状,高度1.2m,长度1m、宽架0.6m,腿子扎角为120°,腿与腿之间必须采用焊接方式相互固定;放好的脚手架必须保证上方平台水平,不水平时可以再腿子下方垫上木垫板。脚手架要拴好防倒绳,防止歪倒。(3)人员在脚手架上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观察顶板,观察人员站安全地点(距作业地点3m以外)负责观察顶板情况,其他无关人员距脚手架必须保持5m以外的安全距离。
(4)在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必须佩带保险带,保险带的生根点必须设置在施工人员侧上方支架起吊点上,但不允许生根在液压管路上。保险绳的长度为人员坠落时不能落地为宜。保险带及保险绳必须符合承重要求,并生根有力。(5)施工时,脚手架上最多可站3人,且彼此间必须进行协调作业,保证人员安全;在工作台上高处作业时,施工工具要用留绳栓牢,防止物料工具掉落及滚落伤人;施工人员不得在工作台上随意堆放物料及工具,严禁向工作台上下投掷物料及工具。
四、其他
未尽事项严格按照《924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执行。
五、附图
附图一:开帮地点临时支护示意图
半圆木老塘500mm500mm500mm1.8m-2.0m液压单体煤帮运输机断面图半圆木老塘开帮地点500mm500mm500mm支架煤帮支架俯视图
附图二:开帮地点向下施工时临时支护示意图
半圆木老塘500mm500mm500mm支架工字钢煤帮临时支护半圆木支架俯视图
附图三:人工棚支护示意图
6.顶板专项整治方案 篇六
根据重庆市煤管局《关于深化顶板专项整治下达顶板事故指标的通知》(渝煤监办【2013】82号)、涪陵区安监局《关于集中开展2013年煤矿顶板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涪安监发【2013】50号)要求。结合4月8日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精神和我矿实际情况于4月9日下午召开矿长安全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布署在全矿集中开展顶板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要求,有效防范和杜绝顶板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安全生产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扎实开展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推动我矿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
1、杜绝重伤及以上顶板事故; 2、2013顶板轻伤事故同比降低80%;
3、完善矿井顶板管理制度,形成及时有效的顶板隐患整治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矿顶板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切实督促、检查、指导各部门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 XXX 成 员:XXX、XXX、XXX、XXX 四、顶板集中整治具体安排
1、第一阶段:布置发动阶段4月1日至4月10日,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全矿队级以上干部会议和全矿职工大会,利用横幅、标语、牌板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矿所有职工都深刻领会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
2、第二阶段:落实整治阶段4月11日至6月15日,对全矿所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巷道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检查出的隐患落实专人、落实资金进行集中整治。
3、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6月16至6月30日,认真对照《煤矿顶板专项集中整治验收表》进行自评考核,再形成总结上报区安监局并申请验收。
五、工作重点
(一)规范采煤方法和支护材料
1、为防止因开采过于集中引起顶板应力集中导致顶板事故发生,减少采面个数,由原来的两个采区三个采面规范为两个采区两个采面(即2101和2201工作面)。
2、禁止新掘巷道使用木支护和料石花碹(满碹干缝)支护。
3、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三根内注式金属支柱用于临时支护。
(二)强化矿井技术管理
1、确保《作业规程》合格、管理制度有效。
(1)、《作业规程》的编制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施工)作业,确保生产(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2)、有健全的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总工程师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
2、工作面有顶板控制的专项措施,有开切眼和工作面收尾时的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3、生产矿井新的开拓、准备巷道和建设项目的所有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
4、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回风巷失修率不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超过3%,主要进回风巷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断面的2/3),报废巷道和井筒必须按规定封闭。
5、失修巷道维修必须制定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措施。
(三)强化现场管理
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开工前,班组长和跟班或带班人员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
2、加强临时支护管理,采(掘)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及时架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回采工作面控顶范围内,无顶(底)板失控现象。
4、回采工作面顶板暴露面积沿工作面2m长的范围内局部空顶面积大于0.5m2,必须支护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足够的备用支护材料(保证在先支后回的条件下备用不少于在用支柱量的10%和一定的坑木量)和处理顶板事故时必要的工具、器材。
6、回采工作面或巷道底板松软时,支柱必须穿鞋。
7、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进行加固支护。
8、回采工作面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切顶线支柱数量齐全,挡矸有效,用矸石充填法管理顶板,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大,用丛柱加强支护。
9、回采工作面有伞檐时,必须有贴帮支护。靠煤壁点柱按《作业规程》要求支护及时、齐全。
10、巷道维修时,必须坚持先支进行临时支护后,再拆除原有已坏的支护和 “由外向里”依次维修的原则。
11、更换巷道碹拱时,在拆除原有碹拱前,应先加固临时支护,拆除原有碹拱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永久支护。
12、加强对全岩巷道悬石的清刁工作,每周对所有巷道巡查一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各条全岩巷道配备一套处理危岩的工具用具。(四)加强矿井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工作
1、建立健全煤矿顶板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为核心的顶板管理专业领导小组。
2、建立顶板管理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针对工作面顶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和实施办法;积极研究、探索岩巷、煤巷掘进顶板管理的新方法、新工艺,进一步提高矿井顶板管理水平。
3、建立顶板管理汇报制度,并制定汇报、处理、监督检查的程序。对施工班组、安全员反映的地质构造变化、顶板压力变化、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要有汇报记录,有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处理时间和负责人,对处理结果有检查落实措施。
4、对顶板管理,要划分区段、明确责任,工作面负责人必须随时对工作面安全状况,特别是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查,对顶帮的活石、危岩要指定专人进行处理。
5、开展班评估工作。每个生产作业班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及《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及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6、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工作每月自查一次,做好考核评分记录。
7、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采取动态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并存档,作为评级考核的依据。
六、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矿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开展顶板管理集中专项整治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精心组织落实,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七个一律”。
2、突出重点,严格检查。
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狠反“三违”,减少事故。对“三违”人员必须加强教育,严管重罚。
3、强化培训,遵章守纪。
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职工遵章守纪。矿要切实履行员工培训职责,从本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提高矿工应知、应会能力,提高矿工自救互救能力。
4、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参与顶板专项整治活动,组织职工学规程、找隐患、不违章,采取“人盯人”、举报违章有奖等制度,紧紧依靠基层矿工的力量,强化管理,使职工逐步自觉养成严格按《作业规程》、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的好习惯,减少违章因素,杜绝事故发生。
7.加强采煤顶板管理技术分析 篇七
一、增强采煤工顶板管理意识, 提出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各道工序做法、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在“支护完整、安全可靠”的条件下作业, 严禁空顶作业。
1.工作面上、下班时, 班长必须负责进行现场交接班, 把本班工作面的顶邦情况、生产任务、质量、安全、设备等情况以及上个班作业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向下一个班组的人员交代清楚。严禁炮后交接班, 因特殊原因无法现场交接班时, 须将工作面相关情况写在班长留言牌上, 以告知下个班组。
2.进入采煤工作面前, 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支护情况先作检查并安排处理好存在的问题。采煤工作面支柱应在放炮前加固, 工作面的打眼、装药、放炮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严格执行工作面敲邦问顶工作, 发现存在不安全隐患, 必须立即组织排除, 待隐患排除清楚后, 方可进行正常生产。
3.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足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和齐全的支护、处理顶板工具;采煤工作面作业前, 必须认真遵循《作业规程》规定的采煤方法。
4.钻眼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规程规定的循环进度进行操作, 作业过程中, 领钎工必须经常观察顶板来压等情况, 发现不安全隐患时, 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撤出所有的作业人员及机具, 待隐患排除清楚后, 方可继续作业。
5.放炮通风结束后重新进入工作面时, 班长应负责由外往里对支架进行认真检查加固, 并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工作, 检查工作面前后安全质量情况, 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工作面。
6.出煤时, 班长应指挥支护工, 做好边出煤边支护工作, 禁止任何人进入未支护的工作面, 保证支护符合要求, 严禁空邦空顶作业。
7.支护工在上班时必须掌握上一个班的支护质量情况及安全生产状况, 特别是整个工作面的支护情况, 按照《作业规程》要求对工作面进行支护, 支护前必须做好检查工作面和敲邦问顶工作。对工作面的三角带、安全上下出口、开口处等认真观察, 一旦发现断梁折柱, 必须及时加强支护, 了防止工作面煤壁片邦, 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8.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 并确保支主柱质量, 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迎山有力, 严禁支在浮煤和浮矸上。碰倒、损坏或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严禁在控顶支护区内提前撤柱, 严禁使用失效、损坏等残缺不全的支护材料。
9.工作面进行回柱工作前, 不得进行与回柱工作无关的工作, 必须把无关人员撤离工作面。准备回柱前, 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要求, 对工作面先行支护, 设置必要的丛柱及密集等特殊支护。
10.回柱放顶工作必须严格遵循“自下而上、由里往外”的原则, 撤净支护的工作面, 人员不得进入, 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 没有可能发生崩绳、崩柱、甩钩、断绳抽人等情况的安全地点工作, 作业过程中, 工作面应留设砍口后的信号柱, 必须指定有经验的老工人专门观察顶板。
二、加强构造带的特殊支护, 提出在已经清楚构造带的情况下, 特殊支护措施如何清楚交代并落实到班组作业人员, 确保采面得到有效支护不发生片邦、冒顶等事件。
对已清楚构造带的情况下, 生产股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技术措施, 并贯彻落实到每个作业人员, 由安监员现场跟班督促落实, 队长必须亲自在现场指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及补充措施规定的支护质量要求、服从班长、队长的正确指挥, 做好本班次辅助工作的材料准备、送料, 采用加大柱径、架棚支护或加打丛柱、密柱及木垛等有效的支护措施进行加固, 顶邦必须过实背紧, 有条件时, 必须优先使用单体液压支柱, 严禁空邦空顶作业。作业过程中, 除做好个人保安工作外, 必须时刻注意整个工作面线路的安全状况, 发现不安全隐患时, 立即报告班长、队长进行处理。对违章行为, 安监员应给予从严从重处罚。
三、加强顶板观测, 做好采面顶板压力预测预报
1.提出顶板矿山压力显现 (直接顶初次垮落、老顶初次来压、老顶周期) 时如何观测顶板压力, 要观测哪些内容?由谁观测?
(1) 矿压观测内容包括:日常支柱 (支架) 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监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采煤工作面要认真执行“地质预测制”, 要重点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针对性措施。
(2) 矿成立矿压观测办公室, 由矿领导牵头, 以生产股、安监站、采掘队等相关人员为构成, 配备必要的矿压观测仪, 对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日常矿压观测, 做好矿压预测预报工作, 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遇构造带 (包括向背斜、断层、皱曲、破碎带 (或火成岩带) 、煤层结构变化、顶底板岩性变化等) 时,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积极采取特殊支护。
(1) 工作面过破碎带或过断层时首先必须加强敲邦问顶制度, 及时加强工作面的特殊支护。根据工作面破碎带裂隙方向, 选择抗山棚 (顺山棚) 或“鸭嘴”棚支护, 支护时, 顶必须填实、填牢, 必要时可铺设金属网, 以防掉顶伤人。
(2) 工作面遇构造带围岩较为破碎, 普通的支护难于满足安全需要时, 支护工必须及时采取加强支护力度的措施, 同时, 及时报告队长、矿调度室或生产办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采取相应补充措施, 保证支护强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对于大面积的冒顶或较为危险地段的支护工作, 除必须做好相应的保安措施外, 保持作业人员退路畅通, 并由有经验的人员负责观察顶、邦动态, 发现险情时, 及时撤离所有的作业人员至安全地段, 支护工可以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
四、加强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 确保小眼断面、采面支柱的排柱距、柱径等达到作业规程的要求
1.班长、支护工必须对本工作面支护工作负全面责任, 保证支护质量合格, 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支护时必须选择合格的材料, 柱子材质、材径、柱帽规格、背邦板皮、架棚材料规格符合《规程》要求, 特殊支护的材料如木垛、丛柱、密集及抗山棚等必须严格按《规程》要求布设, 严格按《规程》规定的支护规格进行支护。
2.技术员、安监员及管理员应经常深入井下采掘一线, 做好工作面支护质量、排柱距、成排成行、柱径等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 发现问题立即安排现场整改。
3.工作面的伪顶应及时处理干净。伞檐应及时处理, 撬不下的应及时打上支柱。严禁在伪顶和伞檐下冒险作业。掘进巷道时, 不经许可不得挑顶。回采工作面采高一般不得超过2m, 在允许的采高范围内, 一次采全高的煤层要见底见顶, 不得丢顶底煤。同时必须根据工作面的采高正确选择支柱的高度, 在采高变化时及时更换支柱。
摘要: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是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 为了搞好顶板管理, 增强采煤工人顶板管理安全意识,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确保采面顶板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严防采面顶板事故发生。
【顶板管理专项活动报告】推荐阅读:
矿山顶板管理总结08-01
煤矿企业顶板管理09-09
煤矿顶板管理定期分析会议制度08-15
顶板治理方案08-05
煤矿顶板应急预案08-31
煤矿顶板灾害的防治07-19
顶板事故处理预案08-06
支护质量、顶板动态监测制度07-30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活动通知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