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清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09

《做清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共10篇)

1.《做清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为民务实清廉”心得体会

做到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前,在全国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联系实际,自检自查感触颇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中央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在全党最高领导机关以大会报告方式再次重申,必将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对全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的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成绩的第一标准。

务实:就是要重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持勤奋工作,要

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真正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杜绝说大话、说空话,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把对党的誓言落实到行动上,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清廉:就是要坚持党性、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高上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保持清廉必须固守的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

为民、务实、清廉,这三条首要是为民、根本在务实、清廉是关键;这三条都与“先进性”相联系,主要表现在执政者和有关行业及人员上,都是“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搞好为民、务实、清廉,必须要注重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标本兼治、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更加迅速,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共产党员,在这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都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将其作为推进党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都要增强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检查自身存在的差距,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表率,群众的表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2.为民务实清廉学习心得 篇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学习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为了使自己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本人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为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正、增强党性的目的,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现将学习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为民务实清廉的认识

为民。为民就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忧乐、安危挂在心头,给人民群众更多看得到、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好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当年毛泽东同志能在国共两党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为民”的思想使他得到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做后盾,即使国民党军队硬件条件再高出一大截也无法望其项背。在当今大转折、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下,更是要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的力量成为支持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

务实。务实就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是优良的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理念,进一步弘扬龙州起义精神,保持革命老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大力改进文风会风,精简压缩会议和事务性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发展、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创造实在的工作业绩。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说透了就是在工作上要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干而不是为自己干。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清廉。就是要求无欲无私,一心为公。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所以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

二、关于“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学习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认为乡镇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只满足于现有积累的知识就够用了,有靠经验办事的思想。工作流于形式,畏首畏尾。对于工作流于表面,没有从心底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抓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没有合理安排时间,缺乏遇到问题立刻解决的作风。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

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宗旨不够。平时工作中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没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例如:到基层和干部谈心交流少,听取群众意见或建议少,不愿意介入到问题中去,生怕疑难问题沾上自己。对基层群众生活情况了解不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不多。这些都是宗旨观念的淡化,群众意识不强的表现。

领导作用不够突出,习惯于发号施令,遥控指挥。不习惯亲力亲为,倾听基层意见,深入基层走访。当领导只当指挥员,没有更好地发挥战斗员的作用。

(三)享乐主义的表现: 在工作上怕吃苦,精神懈怠,工作不主动,拼劲不足,有时工作不够紧张,不够尽心,常常依赖上级的安排,存在“工作说的过去的”思想。存在一定的贪图安逸的心态。在面对大量工作要同时完成、未处理过的工作以及工作难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习惯于用传统的定向思维办事,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

(四)奢靡之风的表现:

工作中存在攀比现象,要面子,要排场,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检查时有在外面食堂公款用餐现象。日常生活中,遇村干部家里红白喜事,有送礼现象。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机关不注重节约用水,用电,食堂用餐不按量取食等问题。

三、对自身存在问题根源的分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素质不到位。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时只是一目观十行,简单了解学习资料的内容,把学习当成一种过程,从而使自己对一些学习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够准确地把握理论的深层含义。

(二)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重视

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对政治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现有积累的知识和重要讲话,缺乏深入学习的良好习惯,不能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党性观念有所淡化

工作中常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的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考虑个人形象的事多,考虑关乎群众利益的事少。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表面不出问题的思想。与人民群众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够全面,没有更好地履行好自己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四、针对存在问题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改进措施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

增强理论功底,加强理论学习和本职业务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强化进取意识,增进工作创新。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在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使工作成效得到不断提高,真正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二)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己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上一定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群众建立起鱼水之情的关系,脚踏实地的干好自己分管的计生、文化体育等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要务实创新,增强工作效率

3.学习心得--做魅力教师 篇三

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科名小学 凌再荣

教师人格魅力之修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它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学识魅力之修炼:教师广博的学识魅力,是指引孩子们前行的一盏明灯,并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心窗,能见到他们不曾见到的缤纷世界。

教师教学魅力之修炼:教师的教学魅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启迪力,它能够激励、鼓舞学生汲取知识的信心和力量。

教师形象魅力之修炼:教师的形象魅力体现教师良好的精神岁月和较高文化素养。它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信其师而乐于学。

教师语言魅力之修炼:教师的语言魅力如一汩汩甘泉、一首乎名曲磁石般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得到充实和满足。为此,教师应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修炼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师沟通魅力之修炼:教师的沟通魅力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要不断提炼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善于倾听,从细微处磨练自己。

教师反思魅力之修炼: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反思魅力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我。

经过学习培训之后感受颇多,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当今的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教学的主体能不能参与教学,参与的效果如何,越来越取决于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魅力。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那么,教师该如何做一个魅力教师呢?

一、有魅力的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高尚的师德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具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形势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的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保持自身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二、有魅力的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去吸引学生

我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感觉什么样的老师最有魅力?学生们告诉我:“什么都懂的老师最有魅力。”是的,当今社会,知识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博览群书,既要做该学科的专家或“经师”,也要做其他学科的“杂家”。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上起课来才能洒脱大方、游刃有余,学生听起来才能是一种享受。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学生们才能信服于你,才能敬佩于你,从而喜欢你这个人。喜欢了你,自然而然地也喜欢了你所教的学科。那师如何变得什么都懂呢?那就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唯有读书才能让教师懂得更多,让教师更加智慧,增长教师魅力。

三、有魅力的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呵护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是爱的付出,是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的事业。爱既是教育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如何呵护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成绩一般的„„,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的偏见,不然的话,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那教育就更谈不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其次,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爱要在生活中感受,生活又要在爱中感受。因此,要带着份心去面对。一般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因为他们还处在少年时期,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这给我们教育教学一个很好了解学生的机会。要多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的异常现象,做到学生情绪没有爆发之前就给予制止。最后,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理解和信任学生,过去,总是老师讲得多,教育得多,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听着,包括犯错误时,学生也是只有听的份,实际上,到今天,这种观念要好好地改正过来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和善于倾听他的诉说;当学生成功时,我们也要善于倾听,要满怀激情地与之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更要细心地倾听,听听他是怎样来为自己辩护的。总之,无论什么时候,老师都必须学会倾听,同时师生间要充分信任,在理解的目光下还要给他们信任的眼光,让他们在理解与信任的环境中成长。

4.学习做一名幸福教师心得体会 篇四

陶老师在报告中常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作为教育者的陶老师,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用自己的所见之事所闻之人告诉听众:教师的生命成长靠读书,教师的终生幸福靠读书。他在报告里讲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的故事,取例之广,让每一个听众都能产生共鸣:无论你是大学教授还是小学老师,无论你身处繁华闹市还是偏僻乡村,无论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理化老师,你都能从这些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榜样,让每一个听众产生‚心向往之‛的怦然心动:‚如果我也能象他们一样读书写作,是否也能体验到‘教学如有神’的快乐?‛是的,陶老师说,任何一个老师,只要你愿意摒弃浮躁之气,静心读书,你就能触摸到‚幸福‛,与‚幸福‛亲密接触。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诸如现在所倡导的‚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当老师太没劲了,也确实,人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里,就捧着几本书教来教去,活得无色无味。但我觉得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职业就应该去感受它的快乐与幸福,并创造幸福,虽然教材不变,但是孩子却是每天都在改变,每一届的学生都不同,都在渐渐的成长,和孩子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教师要每天坚持理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很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要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应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久而久之,你便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应该把学习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现在我周末经常去书店或图书馆阅读书刊,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我现在感觉自己精神上,知识上都是充实的。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教师的教育生命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相对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

带着幸福感做教师,正如揣着理想上路,不仅在做的过程中使幸福变成目的,而且必然会带来一个副产品,使教育教学变得精彩。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就要勇担责任,就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就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

5.学习党章党规做合格教师心得体会 篇五

保山市田家炳中学

杨艳华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1月14日胜利闭幕。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如何把十八大报告中的精神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将成为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在学习新党章后,使我意识到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本人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对照 党员要求,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在思想上,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反思和批评:

一、自我存在的问题:

1、业务知识钻研不够。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业务知识是不够的,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批改作业等。原来《小学数学教学》等有关的专业杂志几乎每期必看,现在却没有时间去学习,导致对更多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肯定存在了差距。

2、平时关注细节不够。例如: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很多时候没有及时地去捡起来,而是匆匆走过。

3、对学校工作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闯、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做事情干工作只抱定把它们做好,而没有思考怎样把它们做得更好,做得更具特色这一高度来认识。

二、问题产生根源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教导处工作有多么 的繁杂,多么的忙,都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要树立在学习中放松的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正确处 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2、要做到时刻关注细节。从“自我”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在校园里看到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去纠正他们。把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班里的孩子一样去教育、去对待、去关心。

3、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 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通过认真学习“十 八大”精神,增强了我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增强了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思想和觉悟产生了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100%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之中,以100%的责任心和爱心、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创新业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我将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冷落、不挖苦、不抛弃、不放弃,用心去交流,用心去爱护,用心去关心,用心去感染,心 与心地沟通,爱与爱的交流,让残疾学生感受党的阳光雨露,同在一片阳光下,健康成长。对工作,我将发扬长征精神,重于求实、独立创新、勇于开拓,主动破除 一些旧思想、旧观念、以“敢”字当头,以“创”字领头,大胆探索数学新的教学教法。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我 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特殊教育这个大熔炉中去。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6.做学习型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篇六

教师还应该善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反思。当一节课讲完后,自己考虑一下,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这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教师每天的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那些教学实践中的火花,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出现了一个矛盾,又是怎么解决的?产生了一次挫折,又是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就提供给我们很多鲜活的材料和思路,指导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不要小看这教学反思,知识经验都是靠点滴积累的。教师还要多向别人学习,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如果有时间要多听别人的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外出听的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要认真听,做好记录。分析他们的课为什么这样设计,如果自己来教会怎么设计?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怎样使学生喜欢这门课。怎样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回来后写好培训体会。在本学校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

听课后及时参加评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去改革创新教学。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就是我们每个人永恒发展的源头活水。

7.《做清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因此,作为高校的党员也要提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自觉端正自己的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务实、清廉,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首要是为学生。为学生,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学生所用,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要把为学生办实事作为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无论是开展活动,制定措施,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学生是否高兴,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作为党员,尤其要增强对学生的感情。有了对学生的爱,学生就会支持你的工作,缺乏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为学生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应当努力做到感情上贴近学生,心里装着学生,凡事想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学生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

为民、务实、清廉,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根本在务实。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学生工作。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学生干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党员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应尽的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学生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学生、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8.《做清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当好一名人民老师呢?人民教师?顾名思义,就是当一名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入一个“学习化”的时代,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要求。今天的我们要学着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尊重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差生、品德上有问题的、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等这些孩子,更要加倍的关爱,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智慧完整的青少年。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当代的人民教师,更重要的是学会表扬自己的学生,“表扬”是对学生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是激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内动力;是使学生永保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在学习中形成“正能量”。所以,每一个为人师表的我们都不应该忽视表扬的作用!

今天的我们如何当老师呢——学会尊重学生、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理解学生、表扬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9.教师党员学习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篇九

土官中学 周文金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就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党是由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组成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战斗集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是组成党的最基本要素。党的战斗力的大小、堡垒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党员队伍素质的高低。要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就必须有严格、明确的党员标准和条件,这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党章对党员标准有哪些明确规定呢?党章的第一章中的第一至四条讲得非常清楚。第一条是申请入党的条件,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讲什么样的人可以申请入党;第二条是党员的基本条件,这是对党员的一个本质特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党员应该是个什么形象;第三条、第四条讲的是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党员条件的具体化,也就是说一个党员应该怎样去做。这四条相互联系,构成党员标准的整体。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要尽快实现自己的愿望,就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在实践中创造条件。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现越规出界、跑冒滴漏的问题。因此,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认真学党章、学党规、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

一是要学深悟透,学党章党规党纪没有时间段、永不过时。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是永远的,这不仅是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保证,更是党员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终身的必修课。如果不经常研读党内经典,就会忘记,就会模糊,就会生疏党章的知识理论、宗旨观点。我们身处领导岗位,平时工作忙,必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见缝插针,采取灵活方式进行学习。只有自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对法纪的知晓度,树立对法纪的敬畏,才能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以严明的纪律保障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要坚定信仰,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首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时刻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高度上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认真参加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加强三观改造,确保思想不滑坡。其次,要牢记“有权不任性”,清醒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把公权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再者,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育人观,拥有一颗大爱的公心,保持公道正派,这是教育战线干部的核心理念、职业底线,努力做遵守党章的典范,做守纪律的明白人。

三是要建章立制,始终抓好刚性执行。首先,要对上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搞选择执行、变通执行、拖沓执行,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确保决策部署在基层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次,要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刚性执行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立规矩堵漏洞,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

四是要强化责任,始终注重传导压力。一方面,我们要按习总书记“四有”、“四个人”要求,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谋思路、订政策、抓落实上,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高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强化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平时在抓业务工作的同时,充分考虑和同步落实廉政责任。如学校党组织与行政负责人都要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学校行政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书面报告制度,积极指导基层开好廉政建设分析会。

五是要严格要求,始终当好榜样示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始终牢记自己是公仆,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和社情民意,经常换位思考,更多地通过做小事情来当好示范,使党章党规党纪要求成为自己的言行规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要在各种思潮文化、多元价值的相互激荡中保持敏锐的鉴别力、坚强的免疫力,从严要求自己,管好家庭,管好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把培养高尚情操作为一种自觉追求,稳住心神、守住底线。

在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使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什么,怎么做。我认为一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要严格监督执纪。我们不仅仅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准则》《条例》等党的党规党纪,更重要的是要有贯彻、维护、执行党章的担当精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维护好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始终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牢固“思想陈地”。思想指挥行动,理想信念犹如人的灵魂,没有了理想信念,人就会失去精神支撑,思想就会崩塌,要强化组织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员素质,重申“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道德情操四个必须”原则要求,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牢固树立思想防线。虽不敢奢谈自己如何高尚,但我将努力争取高尚!

2、坚持带头示范不跑偏,筑牢“防火墙”。“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必须严以律己带好头,带头学习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做好做足充电补课,带头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八条规范,以“清慎勤敏”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规范自己言行举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廉廉从政。同时严格教育引导好自己的家人、朋友,筑牢清政清廉防火墙。

3、坚持党纪教育不放松,织紧“宣教网”。《条例》中开列的“负面清单”、“六大纪律”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这就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党纪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因为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而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所以要提高基层党员的组织意识、政治敏感性,关键还在于党纪教育,只有“先知”才能“后行”。因此,我将做好“两件事”浓厚宣教氛围。我们的先贤孔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坚持“一周一学习”、“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案例警示教育,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做到党风廉政教育警钟常鸣。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坚持做到党章党纪学习“不歇脚”、“不断线”,持之以恒。我将以本次集中轮训为契机,自觉向党章党规党纪对标,带头学习当示范,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将党章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心履职,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两学一做学习总结

土官中学 周文金

通过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党法及相关政策,使我对“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和党性的修养,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净化了思想品德,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本职工作,较好地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的,也使我更好地体会到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获得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思想。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主要性利必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注重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性作为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公仆本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的生死存亡,关系一方稳定利谐,关系党员干部的或长进步,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进,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利完善,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领导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认识自己,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永远站在世界前列,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既要干成事,又要干实事,我们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在提升的过程中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是政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快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倾向性利影响的行为方式,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政党的世界观的外在体现,党风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综合体现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经常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集中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把党员分散表现出来的好的作风加以总结,提高,并将其作为规范,在全党宣传推广,使之为全党多数人所认识利接受,从而成为全党范围内比较稳固的自党行为利风尚,而不只是个别党员的模范行动,党的作风体现在党的组织利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活方面,是党的性质,宗旨,组织,路线的重要体现,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指,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路线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共产党员应以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作风建设规范自己,以党的组织原则来指引自己。

党纪即党的纪律,是指政党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组织,任务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定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是党的组织利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行为规范,党的纪律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是政党所代表阶级的根本利党的体现,并为维护党的性质服务,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党有严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宣传,人事,保密利外事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因此,每个已经入党利要求入党组织的同志,都必须严格执行利维护党的纪律。

针对学习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尤其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当前,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民事纠纷、土地征用补偿、涉法涉诉信访等影响稳定因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从事司法工作的党员同志,就是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全面提高司法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通过学习,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做如下汇报:

一、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平时比较注意学习,但总感到学习的自党性还是不是很高,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深刻,缺乏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压力,没有让学习进入工作,进入思想,没有以自己所承担工作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学习重要性,没有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自身差距利不足上去认识学习的紧迫性,因而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利自觉性对待学习。

2、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深入,虽然对工作比较负责,但对各项具体工作的进展把握得不够深入。

3、工作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平时只想平稳扎实地把本职工作干好,工作中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有些减弱,缺乏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与组织的要求,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今后,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已的第一要务,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掌握利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2、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掌握第一手资料。

3、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修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中时刻想着党的工作,想着人民群众利益。

4、加强责任意识,努力出色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利使命感,认真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认真出色地完成好本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尽自己全力奉献企业。

10.教师如何做研究学习心得 篇十

孙疃中心校韩友谊

读了《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后,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将收获简单汇总如下: 1、求新求异。选择课题后发现有人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题。盲目引入新的名词术语,并没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没有新的解释和指向。学校面临的许多问题是有共性的,但学校之间的情景、传统各异,办学思想不同,别人的研究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对同样的课题作深入研究,有时也是必要的。

2、贪大求全。选题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关联着一系列问题,且研究课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解决线索。这样的选题不可能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3、跟风追潮。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它说明学校缺乏主体意识和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应对勇气。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和规定。

4、课题至上。“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被当作“科研兴校”的重要标志。以课题形式搞科研,可以使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集中较多的人力物力,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且使研究方向明确、成果较为突出。但是,课题不是科研的代名词,随机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亦可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一系列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反思,虽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

5、论文情结。很多人以为科研就是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只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的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是研究过程的记录,也是研究结果的体现方式。教师始终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中,其所思、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承载的。论文方式是教师不熟的,且不是教师表达研究成果所必需。

6、穿凿附会。向专业研究者看齐,想方设法引用大量理论文献,分析介绍国内外学者的认识、观点;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才能彰显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教师研究的存在价值或魅力不在于验证理论或诠释专家的论断,而在于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在于对教育事件作出的意义分析。

教育面临大量新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找到解决它们的新途径或新方法。在研究中,要直面学校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以能否解决学校问题、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和评判的主要依据和标准。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改革的发动机。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庞大的课题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效果是不成比例的。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教师的行为依然,学生的状态故我,学校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各样问题仍然存在。原因可能有:选题不当,方法不合理,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指导思想不正确,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

倡导中小学从事教育科研,要求教师投身研究活动,正确的认识是:首先,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学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出现了各种新问题、遇到了各种新矛盾;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办法不能破解;这些东西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不及时处理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教育科研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前提或基础。其次,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后,发展将处于新的“高原期”。要凸显学校特色,破解发展“瓶颈”,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层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自身的科研。

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地认识到借助于研究要解决学校的哪些问题,什么样的研究活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教育科研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原因是所确定的问题并不见得是自身的问题,不是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是来自专家、理论著作或其他学校。不是与自身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问题,教师就不会有研究的冲动,也就难以产生持续的研究行动。有必要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一切科研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研究行为的最终依据。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即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学经验,积聚教育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这就有必要密切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生存方式,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要逐渐做到: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效时,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了队伍建设、促进了一批教师脱颖而出。

三、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教育科研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劲,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提出后续努力的方向,并进一步明确后续科研要探索的路径。学校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更难的问题又出来了。因此,科研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经常性的行为。通过持续不断的科研,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以改进实践为指向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学校方方面面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改变科研可有可无、是教师“身外之物”的看法,改变只是围绕一个固定课题做单一周期研究的做法,改变科研为学校局外人所垄断的局面,将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创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校教育科研才大有可为,“向科研要质量、要成效、要品牌”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

什么样的研究才是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或适宜的?这直接涉及到教师研究的指向、功能和定位。回答不同,采用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不同。

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

1、基础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说明新关系。虽然教师也可介入这种研究,但它更多地适合专业人员。这是因为,第一,教师常常会因占有资料、研究时间、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事倍功半。第二,这种研究外在于教师,与其日常教学未必有联系,故作这种研究需要“另起炉灶”。

2、应用研究。旨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这里隐藏着一个假设:基础研究的成果都是有效的、可以付诸实施的。这无疑对它赋予了绝对权威。同时,这种研究中,专业人员与教师是分离的,分属不同领域,有各自的分工:前者专事研究,后者付诸实行。前者无意识地凌驾于后者之上。

3、抽象总结。这种研究没有就理论而理论的玄妙说理,也不是遵循既定理论对其做实践注脚,但是,还没有形成对自身实践的独到透视,停留在一般的、抽象的层面上分析问题,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关照、具体情境的审察、具体实践的反思,从总体上仍旧是“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

4、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对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种研究对教师更可取。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中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囿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理论知识,而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

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特定的问题,不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类推到其他不同情境;也不强调研究变量的控制及操作问题。行动研究主要在于解决特定问题,不论研究场所是在一个教室还是多个教室,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行动研究的价值虽然对推动科学进步助益不大,但是其解决问题的以及应用的即时性,对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科学的方法。

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不等于它无助于或不关心“一般知识”和“理论”发现、产生。它只是更强调从具体、特殊到一般和普遍;更强调将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更强调渗透在行动中的经验和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证伪;更强调知识和理论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体现其有效性和真理性。

2、以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系统地反思或与他人共同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环境和问题,要求专业研究者深入现场,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使实际工作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也使研究过程变成理智的工作过程。这样,行动研究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研究和工作,提供了结合点或共同活动的场地。这种结合和合作,一方面可使教师从专业研究者那里获得研究技能,改变职业感情;另一方面使专业研究者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获得第一手的教改信息,通过合作而使自己的理论成果更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任何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但教师往往找不到研究的问题或找到的是“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在寻找问题时离开了自己的实践土壤,忘却了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进实践。问题的来源主要有: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教师时常会感受到各种疑难或困境,如: 1、设想、计划与效果之间有差距。

2、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间、生生间的目标或价值取向有冲突,甚至对立。3、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

4、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有不同看法。

这些疑难或困境,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并且很可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找到削弱其阻碍、转化其限制力量的对策。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场景,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教师研究的问题大多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上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现实场景。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教师对教育现场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发现大量待研究的问题。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等积累经验,形成独立见解;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出问题的细节。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占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对教师是很有必要的,与行动研究不矛盾。在阅读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把理论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将已有的经验与著作中的分析相联系。

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个人专业提升与学校整体变革有密切关系。把个人成长与学校或学科发展规划相结合,就会发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坐等现成答案。

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

研究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与日常工作不同的是,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即行动计划与研究计划的高度统一。

二、行动

按照研究计划采取行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保证。但是,合理的行动不是预先设定的或不容变更的。行动和行动的情境结合,随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而不断调整。教师在对行动作出不断反思与积累后,形成了新的认识,在研究中也难免有新的因素介入,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此时,计划有调整,行为有变动,乃情理中事。

合理的行动是: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

三、观察

按照研究计划采取了行动后,就要收集行动过程的相关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这一过程也就是对教师及其行动的实际状态(包括背景、过程、结果、特征)的全面观察。

观察的类型视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具体教育情境而定,可以有自我观察(反观、回忆、反思、摄像)、仪器观察、合作者观察等。

四、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系统描述,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到制订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二是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思考原来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是否需要作修正,以及作哪些修正。在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制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进行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这些计划并不见得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内容详尽,面面俱到,可能体现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某些设想和打算;也不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能随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体现出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研究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它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同的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了研究的框架,将持续不断的反思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行动的这种情境性特征,可以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概念来类比,即合理的行动是这样一种行动: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要想达到这样一种合理性,教师首先需要对当下的教育情境作出理智的判断,对行动适当地进行调整。

教师教育研究活动中的行动是开放的,常常需要利用行动中随机出现的各种资源,对行动过程做出调整。

自我观察指的是教师自己对自身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反观,通常表现为教师在行动结束之后,对自身所展开的行动过程的回忆与描述。这类观察或多或少带有反思的性质。

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做出的,它既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就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大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系统描述,即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到制定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二是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确定原有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计划是否需要作出修正,需要作出哪些修正。

反思,既是行动研究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正是在这种从反思到问题、到计划制定、到采取行动、到观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在提升着,实践质量在提高着。

上一篇:《所见》教学设计下一篇:如何在企业文化中体现责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