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监测系统

2024-07-25

光缆监测系统(精选10篇)

1.光缆监测系统 篇一

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验收规范试题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1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楼板或墙壁的预留孔洞,布放电缆前后均应采用不低于楼板或墙壁耐火等级的(B)材料封堵。(P4)A.防静电 B.非燃烧 C.防尘防水

2.1.网管设备采用(A)直流供电时,其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40V~-57V。(P5)A.-48V B.-24V C.-12V 3.设备机架的接地,应采用截面不小于(C)的多股铜芯线接到本机房的接地汇集排。(P5)A.50mm2 B.35mm2 C.16mm2 4.信号传输线和交流电源线不得重叠、交叉,应分开布放,相互之间距离应保持(A)以上,无法避免时,应采用防护措施。(P6)A.50mm B.100mm C.150mm 5.工程初验应在完成全部设计工作量,设备功能、系统性能经检查、测试合格,竣工技术文件编报完毕,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完工报告后,由(B)组织。(P22)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施工单位

6.试运行结束,工程遗留问题已解决,可进行(C),并由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组织。(P23)

A.结算 B.工程初验 C.工程终验

7.无论是原施工图、改绘图还是重新绘制的竣工图,都应加盖(B)。(P18)

A.设计出图章 B.竣工图章 C.工程业务章

8.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编制竣工技术文件,工程初验前提交给建设单位,份数为一式(B)份。(P17)

A.二份 B.三份 C.四份

9.试运行时间为(C)个月,试运行结束,建设单位应提交试运行报告,并准备终验。(P23)

A.个月 B.六个月 C.三个月

10.建设单位对检验中出现的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A)规定的项目,应责成相关方返工或返修。(P19)

A.验收规范 B.施工规范 C.设计规范

二、填空题

1.网元管理级系统基本功能检查包括、、、性能管理功能和计费管理功能的检查。(P7)答案:安全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

2.网管系统应能够对自身的软件进行、、、进程管理(P16)答案:安装管理、升级管理、版本管理

三、简答题

1、提交的竣工文件应包含什么内容(至少列10项)(P17)

工程说明;工程开工报审表(工程有监理单位时);开工报告;安装工程量总表; 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含硬件、软件);网管系统技术文件;通信协议;口令及权限交付的文件;通信软件版权证

书(复印件);系统软件安装、操作手册;工程设计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停(复工)报告;随工签证记录;交(完)工报告;交接书;洽商记录; 验收证书;测试记录; 竣工图纸。

四、名词解释

1.EMS(网元管理级系统)(P2)2.SDH(同步数字体系)(P3)3.NMS(网元管理级系统)(P2)

2.光缆监测系统 篇二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光纤特性测试技术,对光纤传输网进行远程分布式实时监测,并将光缆线路的状态信息集中收集、处理和存储的自动化测控系统。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有两种:一种是对光缆线路的金属钢带或铝带的破损情况进行监测;另一种是对光缆线路的纤芯进行检测,是目前推广使用的方法.本文仅讨论后者。

1 远程光纤监测系统(RFTS)

RFTS是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来监测光纤网络的一套智能型、模块化、分布式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远程测试单元(RTU,Remote Test Unit),在预定的时间里,对被监测光纤网络进行OTDR测量。测量结果与基准测量值比较,如果偏移超过阀值,则实时告警并传送到RFTS中心局的控制部分。由于应用了开放式通信协议,因而易于集成在用户的网络系统之中。

1.1 系统组成

RFTS由中央监测台、RTU、光路测试切换装置(OTAU)及光纤耦合模块(FCM)四个子系统组成,除了FCM是被动设备外,其它三项子系统均具有自我诊断与维护功能。

1.1.1 中央监测台(TSC)TSC是系统的操作中心,监测各机房

RTU的测试资料。通过它监视各子系统,也可进一步通过连线上的RTU,针对特定光纤进行更仔细的测试。提供FAX、传呼机等多种告警方式。

1.1.2 远程测试单元(RTU)RTU可根据管理人员预先设定的

程序或操作,24h测量光纤网络品质。RTU还配有新式的OTDR,具有高的动态测试范围,低的事件盲区。提供1.31、1.55、1.625μm的测试波长,满足目前业界对离线测试或在线测试的需求。

1.1.3 光路测试切换装置(OTAU)在星状与树状结构的光纤网络中,OTAU可将RTU的测试信号切换到不同的受测光纤上。

1.1.4 光纤耦合模块(FCM)FCM是在线测试应用中的一个专

用子系统,提供受测光纤与RTU测试光波的耦合与分解,并具有高隔离度、低损失、低反射的特性。FCM采用模块化单体设计,可以内装不同的光分波多功能单元(WDW)和光滤波器等光纤被动单元。

1.2 测试方法

使用RFTS进行光纤链路的自动测试,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暗光纤离线测试。即只测试光缆内的空闲(备用)光纤。该方法只能监测影响整个光纤的灾难性故障,而不提供每根工作光纤芯线的信息,不能用于一级干线。第二种是利用WDM技术对工作光纤进行有源光纤在线测试,提供每根在用光纤的质量和可用性信息,检测机械应力或化学损伤引起的缓慢恶化,并作预防性修理.该方法断线判断准确。第三种是测试中断业务的工作光纤。该方法仅需一台可综合系统信号和测量信号的设备(一个与波长无关的耦合器或是一个光交换模块)。业务可以通过另一个环路迂回,

工作波长可等于传输波长,比较适合于双向环结构。

1.3 RFTS与电信管理网(TMN)的结合ITU-T已经规定了

TMN的全球标准。光纤本身是一个完全的无源网元,不能直接按照TMN的含义进行管理。为将光纤纳入TMN框架,RFTS将完全综合于一个标准的TMN环境中,与RTU和光纤一起构成能被管理的网元。作为网元管理器,操纵和控制所有RTU的TSC经Q3接口与其它的网络管理机构对话。Q3接口不仅规定通信用协议和消息,还包括管理信息库(MIB)和与信息有关的对象结构。

2 典型的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目前运用最多的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HP系列的RFTS。以下将分代论述。

2.1 RFTS100

RFTS100是HP81700系列的第一代产品,包括一至多个OTDR、一个光交换模块(用于多纤共享OTDR)和一台控制用PC机。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普通电话网可接入几个OTDR,故障定位快速、准确,并可用作日常维护。还可通过自动周期性测量分析长期退化。

2.2 HP第二代RFTS

系统由TSC、RTU、告警接口单元(AIU,Alarm Interface Unit)和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采用模块化、分布式体系结构,通过开放式通信协议可以非常方便地集成到网络中。它可监测整个光缆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线路劣化趋势并做预防性维护。作为一个网元管理系统,它符合TMN架构,具备了Q3标准接口,可与其它网管系统在Q3上实现互联,避免了将来建设TMN的重复投资。

2.3 最新发展

HP公司新一代光缆网络管理系统Access Fiber,它以数据库为核心,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提供基于Windows NT的图形用户界面,是集网络规划、维护和管理于一身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一个中心数据库可连接多台图形用户终端,便于数据共享和不同的维护需求。

3 光时域反射仪(OTDR)

OTDR是RFTS不可缺少的测试设备,其精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3.1 OTDR的测试误差及其原因分析

OTDR通常测试的基本参数为:距离、光纤损耗、事件损耗、链路损耗、回波损耗和链路回波损耗.这里仅谈距离测试。距离测试指两点间的光学距离。

影响距离测试误差的原因有:(1)光纤长度与光缆皮长不同。(2)直埋光缆的长度与地面长度存在误差。(3)架空光缆与杆路长度之间存在着偏差。(4)单向测量误差。(5)仪表操作员对光纤折射率取值不对产生偏差。(6)仪表操作员本身会产生误差。

3.2 消除测试误差所采取的对策

要消除或尽量减小光纤测试误差,应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完整、准确的竣工资料。(2)认真做好“光纤长度累计”及“光纤衰减”的测试工作。(3)保持与原始资料参数的一致性。(4)熟悉技术资料进行双向测试。

3.3 OTDR的最新发展

目前OTDR对故障探测的距离分辨率为10~100m,但光纤到家(FTTH,Fiber To The Home)则要求故障定位精度达到1m。据报导,为能实现更高分辨率、更广的动态范围,日本正在研究光频域反射仪(OFDR)技术,定位精度可达到米量级,实现90d B以上的动态范围。

摘要:介绍了远程光纤监测系统(RFTS)的结构、测试方法及其与电信管理网(TMN)的结合情况,并列举出一些典型的RFTS系统以阐明其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还讨论了影响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精度的要素和消除测试误差通常采用的对策。

3.光缆监测系统 篇三

【关键词】光缆,监测,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 TN915.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20-02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也迅猛增长,因此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随之而来的,光缆故障在通信故障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使用传统的人工巡线方式,显然不能有效预防故障发生,故障产生后也很难及时排除,因此越来越多的运维单位开始重视对光缆故障的有效监测[1]。

目前部分外国光通信设备提供商已开始提供一些较为成熟的光纤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但这些系统往往价格昂贵,引进成本极高,而且用户后期维护升级也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各运维单位急需一套能适合其线路维护需求、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的光缆监测系统。

2.常见监测模式

2.1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通过波分复用器、滤光器以及光开关等器件来实现对工作中的光纤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光传输设备发出的1550nm的工作光首先发送到光功率检测单元,然后通过分光器把光源发出的工作光分出百分之三输入到告警监测模块,从而实时反映出光纤的传输特性,并能及时掌握传输质量的变化[2]。

这种监测方式能够准确反映被监测光纤的状态,但由于与通信光源使用的是同一根光纤,并且引入了WDM和FILTER等器件,因此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会有所降低,但会使成本有所提高。

2.2备纤监测

备纤监测是利用光缆中富余的光纤实施监测,因为备纤上没有光信号,若要实时监测光功率必须提供光源,给测试备纤提供光信号;光源可以采用光端机富余的光源模块,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光源设备[2]。这种方式由于不需要介入正在运行的设备和线路,因此其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测试的是备纤,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在线光纤的真实状态。

2.3跨段监测

一般OTDR的测试距离在100km左右,而实际的光缆传输网络结构十分复杂,比如市话网,两局间距离一般不超过20km,并且相互串接等等。而OTDR是比较昂贵的激光发生和后向散射光分析器件,为了充分利用其长距离测试性能,可以在设计上利用WDM进行跨段连接[3]。

3.设计思路

一套完整的光缆监测管理系统,应该能对通信网中每一条光缆都能实时监控,对于各种故障信息应进行相应的故障等级分类,发生故障时在监控中心屏幕上发出声光报警,并在电子地图上突出显示故障点的具体位置,同时自动呼叫值班电话或给执勤人员发送短信,进而由监控中心通知维护人员立即排除故障。采用该系统能大大地压缩故障持续时间,预报线路隐患,分析网络性能,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由于该系统的受众对象较少,使用人员一般都具备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系统软件考虑采用C/S架构,其中监测中心端即Server端主要完成数据的处理、存储、下发以及管理辖区内所有监测站;而各监测站即Client端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及其他简单命令,各站点按照监测中心所设置的监测模式、监测周期等控制指令运行,可实现实时监测、定时监测以及人工监测等各类监测需求。

4.功能设计

系统主要分即监测中心端和各监测站点端两部分:

4.1监测中心功能

监控中心功能模块划分如图1所示:

(1)地理信息显示功能:以图形化操作方式,在电子地图上按光缆级别分层显示各类线路信息,突出显示故障点位置和告警段光缆,可对图上元素进行查询、编辑等操作。

(2)故障告警功能:光缆发生故障时,光功率监测单元能够及时、精确定位故障点位置,远端监测站点启动OTDR对告警光纤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报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在收到远端监测站点上传的测试数据后,及时完成故障分析,精确定位故障点位置,并自动记录故障的发生时间及简要故障情况,发出本地及远程告警,通知值班室并打印故障通知单。

(3)数据处理、存储和下发功能:接收各监测站点上传的光功率超限报警、OTDR测试曲线,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保存,并将产生报警的光功率数据存入数据库供今后分析使用。

(4)网元管理功能:支持对各类网元的详细信息可视化显示,即在网络管理拓扑图中,这些对象只是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而把其整个复杂结构隐藏起来,同时准确反映出各网元的相关属性。

(5)系统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①用户登陆系统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密码在数据库中采用密文存储;考虑到系统用户的需求及系统安全,系统将置用户级别,不同等级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普通用户只拥有浏览的权限,操作员可以进行网元管理,超级管理员用户才具有系统全部权限。②日志管理主要是记录用户登陆后所进行的所有操作,以便系统管理员掌握系统的使用情况。③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主要是提供对系统数据进行定期自动备份或由管理员手动备份,用户可选择数据库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方式。

4.2监测站点功能

监测站点包括远程终端控制单元、OTDR模块、光功率监测模块以及光开关模块。

监测站点的主要功能及部分指标如下:

(1) 远程控制功能:该功能通过远程控制单元实现,可接收来自监测中心的控制指令,执行参数配置、线路测试等操作。

(2)光功率采集功能:通过光功率采集单元获取光功率数据,并分析判断光缆状态,若数值超过预设门限值则进行告警并启动OTDR进行线路测试。一个光功率单元最多可同时采集32路光功率数据,对0.5db~5db的光功率实现三级门限预警,采集速率可调,告警门限也可更改。

(3)故障定位功能:能对大于0.05db的光功率变化进行精确定位,分辨精度可达米级。

(4)告警监测、上报功能:若采集到的光功率变化超过预设门限,远程控制单元将通过OTDR自带的接口程序实现对OTDR的控制,包括测试启动、数据接收等;测试完成后,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和类型并进行故障定位,同时向监测中心上传告警数据,并自动拨打值班电话或发送短消息通知值班人员。

(5)受控测试功能:各站点按预设周期定时采集光功率数据,分析光纤运行情况,建立光纤特性档案,并与参考曲线进行比对,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点。

(6)系统自检功能:监测中心按预设周期定期对监测站点

的软硬件情况及网络连接情况进行自检,若发现有软件故障可远程复位或远程升级,若发现硬件故障则向用户发出设备故障告警。

5.总结

本系统能够对光纤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测,方便了运维信息的管理以及运行参数配置,能够对线路故障实现快速定位,并根据OTDR提供的测试曲线给出测试结果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GIS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故障点位置。但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突发大量告警的应对以及系统长时间运行后海量数据的处理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运维工作实践中逐步寻求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引发、王宏科、邓小鹏,光缆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2002. 8

[2] 尹婧,光缆监测系统的三种监测方式.山东通信技术2001.4

4.云舆情监测系统 篇四

随着网络日益的发达,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网络舆论热点层出不穷,各种突发性事件都是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扩大传播。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来源是新闻评论、bbs、博客等,这些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也是新形势下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因此,网络舆论一旦被错误地控制和引导,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舆情监测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它可以通过采集各大门户网站信息内容来知晓最新的社情民意,民众的舆论导向。

系统工作流程

采集新闻、论坛网站内容→通过监测系统网站分析、舆情分析第一时间发现敏感、热点话题→由专家学者、评论员或是新闻发言人分析报告、进行及时的舆论引导。

系统介绍

系统对所需信息进行过滤、分析、聚合和数据挖掘,以传播力和影响力作为分析指标,及时发现信息,分析并追踪传播及演变过程,并对指定重点敏感事件进行专项监测与分析。

云舆情监测系统提供对互联网信息(新闻、论坛、博客、贴吧、微博客等)实时采集、内容提取及排重;并且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主题检测、话题聚焦、相关信息推荐;按需求定制主题分类;为舆情研判提供时间趋势、传播路径、话题演化等工具,统计舆情信息,生成舆情报告。

全面实时监测网络舆情

采用定向采集为主、全网监控为辅的方式,自动对新闻(新闻跟帖、新闻评论、RSS)、论坛(回帖、点击数、回复数等)、博客、贴吧、微博客等网络媒体进行全面实时监测。智能处理舆情信息

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自动提取关键词、摘要、分类、聚类、主题检测、关联分析、情感分析。

完善的舆情监控业务

自动监测敏感信息,自动聚焦热点话题,自动追踪潜在舆情事件。可预置审核流程,逐级审核、上报舆情信息。自动探测页面删除状态,统计研判网络舆情,生成可定制舆情报告。提供对本地网站的属地化管理,支持违规网站信息统计管理。

行业特色功能

5.矿井人员考勤监测系统 篇五

近年来,高瓦斯矿井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

RFID人员考勤监测系统采用无源识别卡,应用信息自动识别技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考勤、跟踪定位、管理的系统,能够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详细资料、出勤情况、工作区域、行动轨迹等,对巷道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识别和跟踪显示,并绘制出人员行踪路线,在地面主机上显示的同时,可以远程传输至上级管理部门数据中心。此系统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提升工作人员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能有效的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

二、系统原理及结构

在入井人员经过的通道和需要监控的巷道中安装射频天线和井下分站,当人员经过射频天线时,封装在矿帽中的无源识别卡感应射频天线磁场能量,发射出全球唯一ID号,同时将自身存储的个人信息立即上传给射频天线,射频天线通过数据传输电缆将读到的信息发送至井下分站,井下分站将接收到的无源识别卡对应的员工信息和检测到的时间存储于数据存储器中,待监控中心的服务器巡检时,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上传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用于显示和查询。

图1 系统图

图2 系统结构图

三、系统设计流程

本系统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和班组实行“一人一卡”制,该标识卡可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具体方案:

1)煤矿生产单位在井下坑道、作业面的交叉道口安装井下分站设备。2)煤矿生产单位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3)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所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

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4)生产单位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后即生效。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 作业面。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

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5)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地点、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如果采集的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6)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7)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图3 数据处理流程

四、系统功能

(1)考勤功能:能够实时统计入井人员姓名、时间、职位、数量等,并及时统计各单位人员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信息等;对考勤数据进行统计、查询、汇总、生成报表、打印等。

(2)跟踪功能:井下人员实时动态跟踪、位置显示、运行轨迹回放,实时动态查询某一区域某一时刻井下人员分布。

(3)报警功能:系统对入井人数超计划、进入限制区域、升井超时及系统故障能自动显示和报警。

(4)救护搜寻:可提供位置信息,便于及时救护。(5)组网功能:系统具有强大的组网功能,根据用户需求,监控中心与各矿级系统能够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联网的所有矿级系统在使用权限范围内都能共享考勤跟踪数据,便于远程查询和管理。

(6)扩展功能: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展空间,可根据需求扩展车辆管理系统、门禁识别考勤系统。

图4 网络结构示意图

6.光缆监测系统 篇六

环境噪声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噪声监测中的作用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为控制环境噪声的`的污染,加强对各类环境噪声的的监测、监控,针对我国噪声监测仪器存在的不足,详细介绍一种先进的环境噪声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噪声监测中的作用.

作 者:孟苏北 Men Subei 作者单位: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州,350003刊 名:现代仪器 ISTIC英文刊名:MODERN INSTRUMENTS年,卷(期):200612(5)分类号:X8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 声级计 户外传声器 数据传输

7.通讯系统中光缆监测相关技术分析 篇七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 并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连接起来, 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网络信号交换系统。光缆监测系统则是一种对光缆的光功率进行监控、判断是否存在信号异常并进行告警的系统。其功能和作用是, 对光缆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信号采集, 并对数据进行汇总与比对分析, 做出正确的评价, 当监测出现告警时, 系统将采用多种方式对光缆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监测光缆所产生故障点所在的位置, 为线路维护提供科学的支撑, 以便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一般来说, 当前的光缆监测在用系统, 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 即监测中心、监测站和操作终端, 分3个方面, 即信息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比对、运行情况评价告警。

1 光缆测量技术

1.1 OTDR

OTDR的英文全称是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中文意思为光时域反射仪。OTDR是利用光线在光纤中传输时的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所产生的背向散射而制成的精密的光电一体化仪表, 它被广泛应用于光缆线路的维护、施工之中, 可进行光纤长度、光纤的传输衰减、接头衰减和故障定位等的测量。

1.2 光缆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现行的光缆测量技术, 是基于对光缆特性进行测量的技术, 是一种光时域反射 (OTDR) 测量技术的研究。其基本的工作方式是以连续的高能量激光脉波, 先射入光纤, 然后测量回波强度和时间, 再根据计算分析激光脉波在光纤中传输的距离。这一点, 与雷达的工作方式相似。

具体来说, 脉冲发生器发出脉冲驱动激光二极管, 经方向耦合器, 射入光纤, 再经过耦合器进入光电探测器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放大, 结果显示分析。如果出现信号告警, 则可以测试出光纤的长度、接头损耗、断点位置、连接器等各种参数。

根据公式:d= (c×t) /2 (IOR) , 就能精确测量出距离。

式中:c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而t是信号发射后到接收到信号 (双程) 的总时间 (两值相乘除以2后就是单程的距离) , IOR是光纤的折射率 (这个是厂家测量提供的) 。

2 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分析

现行的光缆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主要分二种, 一种是在线监测, 另一种是离线监测 (也叫备纤监测) 。

相比于离线监测, 在线监测更为复杂, 是一种采用波分复用技术, 即将测试波和工作波复合在一起, 射入光纤, 工作波正常工作, 测试波则担负起监测任务其中, 二种波共享一种工作介质, 但因波长不同, 互不干扰, 互不影响。

这种监测技术最明显的优势是测试直接反应光缆纤芯的工作状态, 但也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需要增加波分复用模块和OTDR杂光滤波模块, 工作设计更加复杂且投资明显增加;二是两种波长的光波同时运行, 需要在光纤中插入光器件, 引入了插入损耗和故障点, 可能会对在用业务将有直接影响;三是如果对已有系统进行改建, 影响太大, 对主要干线来说, 通信业务会导致中断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此, 在现行的光缆监测中, 很多都是采用的离线监测方案, 即对同一光缆的备用纤芯进行测试, 而不直接对使用光纤测试。因此, 通过测试备用光纤就可以基本上能够反映工作光纤的基本性能, 在成本、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离线监测系统更容易为各方所接受。

3 监测站点 (RTU) 与监测路由选择分析

3.1 监测站点及路由选择

通信网是一个具有环路相切的网格型网络结构。由于通讯系统的特殊性, 变电站和供电所即为通信的通信站点, 而且所有的变电站通信业务都必须具备光纤环路保护, 这样在光缆线路的切点或者是汇接点处正好是设置RTU的站点, 可以采用光开关来实现对尽可能多的方向进行监测, 充分发挥监测站的功能。

3.2 复杂网络结构中分支路由选择

通信光纤网络结构并不是简单的几个站点组成, 而是有几十或者上百个站点组成的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网络, 分支线路和环路节点多。

在监测中, 要对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进行全面监测, 必须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配置多个监测站。目前现行的做法是采取备纤迂回法和光开关级联法。既减少了使用光开关的数量, 降低监测成本, 又大大降低对外加光开关设备引起的额外线路损耗。

4 光缆地理长度与测试光纤长度的对应变换

在实际施工中, 为了保证光缆的断缆熔接或者以后一些迁移, 每隔一定的距离和进站都会采用一段余缆。由于测试长度是按地理纬度换算的, 而故障点的出现是在实际的线缆上产生的, 这样一来, 测试光纤长度与地理长度就会有不同的差别, 即测试路由就与实际的地理路由就不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对应的变换。

一般情况下有如下的两种方式:一是按比例缩小测试光纤长度, 即对测试光纤整条实际长度与测量的实际距离按比例缩小变换。但如果光缆余缆分布误差太大, 则误差会很大。二是对余缆点进行特殊处理, 在地理长度运算时将余缆的长度也进行运算, 并将实现地理长度与测试光纤长度的对应。

当然, 在实际的应用中, 还有许多存在除余缆外的影响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 结合线路资料进行灵活处理, 尽可能减少误差。

摘要:本文在介绍光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就光缆监测系统设计和研究所需要的光缆的测量技术、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 并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通信网,通讯系统通讯,光缆检测,监测站点,分析

参考文献

[1]弓伟才.通信网监控系统方案[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32) :112.

8.电力光缆在线监测技术设计与探讨 篇八

【关键词】电力光缆;在线监测;双向测试算法

1.现状

光缆在线监测技术是伴随着光缆的迅速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光缆铺设长度大,且网络复杂,因此光缆出现故障后的检测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随着而光缆通信的特点又决定光缆的在线监测技术的必须适应光缆发展的需要。从国外的光缆在线监测手段来看,主要是通过光功率计来实施对光缆的实时监控,辅之以诸如OTDR一类的测试技术。我国的光缆建设起步相对晚一些,但同样也存在着光缆在线监测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早期铺设光缆出现故障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对光缆的在线监测和故障检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生产实践中,电力系统光缆的检测具有长距离甚至超长距离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适应长距离的光缆检测,或者即便能够检测,也会以牺牲精度为代价。在当前的光缆检测中的常用设备是OTDR,这类检测设备存在的缺点是对测试距离有局限,设备价格也会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大而大幅攀升。因此就研究的主要方向来看,对超长距离光缆的在线监测是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将以聚类分析方法为基础,探讨基于OTDR的双向测试算法。

2.在线监测原理

光缆在线监测利用大量采集数据的光器件将反映光纤性能所需数据传送到监测站及各级监测中心,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故障进行预测或迅速进行故障定位。光缆监测系统的光缆线路测试方式根据被测试纤芯是否承载业务分为光缆线路在线测试方式与光缆线路备纤测试方式,本文所讨论的是在线测试方式。在线测试方式的原理如图1所示。如果需要检测的光缆距离过长,超过了OTDR的所能覆盖的范围,应当采用双向检测的方式。其原理是从待检测的光缆的两端监测站分别对该段光缆进行测试,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由检测中心依据测站返回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分别以各监测站所提供数据为基础,绘制测试曲线并进行拟合,从而实现被测段光缆的性能评定。

3.基于聚类分析的双向测试算法研究

如前文所述,采用双向测试的电力光缆主要属于超长距离的光缆,其测试需要结合两端测站的数据来进行综合评定。在本节中将探讨在OTDR基础上的背向散射曲线,利用聚类分析原理来实现电力光缆的双向测试,并研究具体的算法,重点解决两端测站背向散射曲线的匹配问题。

3.1 超长光缆的双向测试模型

在光缆测试中硬件上的局限主要体现在OTDR的动态测试范围,为了提高测试能力,常用的方法是在OTDR的测试参数设定时加大脉冲宽度。但这样也会带来问题,即会降低测试精度。采用双向测试时不用修改这些测试参数,而是由位于待检测光缆两端的测站分别独立的对该段光缆进行检测,分别获取背向散射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算法来匹配这两条背向散射曲线,从而实现对整段光缆的检测任务。这种双向检测模型不通过扩大脉冲宽度的方式,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测试的精度。从工作原理上看,待检测光缆两端的测站检测任务都是常规的OTDR检测,因此双向检测的关键是研究出整合两端测站背向散射曲线的算法。由于两端测站所监测的是同一条待测光缆,因此在检测结果上很多节点处的信息是类似的,可以通过对比这些检测结果的相似程度来辅助评定光缆的运行状况。在现有的数学模型中,聚类分析方法是处理具有相似特性事件的有力工具。因此本文将以聚类分析为基础展看探讨。

3.2 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若干组数据按相似度进行分类,将相似的对象或事件归入同一个集合当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层次方法、密度方法、网格法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计算事件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是以不同事件各维度之间的距离来表征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有Euclidean法、Manhattan法以及Minkowski法等,各类计算方法可参考相关文献。为节约篇幅,相似度的计算也可以参照相关文献,本文所采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为余弦测量法。

3.3 算法设计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开始光缆双向测试的算法设计。其基本步骤为:①数据表示。数据表示是对各单向测站的测试数据进行属性上的赋值,具体到光缆测试而言,为提高测试精度和降低工作量,选取背向散射曲线事件作为基本数据。数据中包括以下属性:事件类型、反射、路熔接点损耗、衰减、接头衰耗、事件点位置等。②确定数据的相似度衡量方法。采用不同的相似度衡量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聚类分析结果,本文从实际问题背景出发,选择了以数据间的距离作为相似度的定义方式,即通过对比双向测试时背向散射曲线事件所包含的各类属性时间的距离来作为相似度的衡量指标,计算式为Euclidean距离。与之对应的,数据间的相似度采用1/(d+1)来计算,d为数据间的Euclidean距离。

在完成上述两个基本步骤后,进行第三步,即双向测试的算法设计。采用将背向散射曲线上相邻两个事件组合的形式,由这两个时间构成一个事件组,并计算各个事件组之间的相似度并进行聚类。这种聚类分析分析方式可以提高精确度同时降低误配误差。其步骤为:①定义单个测站的测试曲线为正向曲线,并将位于光缆另一端的测站数据所提供的测试曲线定于为负向曲线,以光缆测试间距作为选取事件的节点;②计算正向曲线上的时间点与负向曲线上事件点之间的距离。③以两测站上的时间点之间的距离计算为基础,计算时间点之间的相似度。④以事件之间的相似度为基础,对事件进行聚类。聚类按以下方法进行:对正向曲线和负向曲线上相邻事件进行聚类,仍然按照先计算距离再计算相似度的方式进行聚类,重点是选择合适的聚类阈值。⑤事件间的组合和匹配。根据某一条正向曲线和对应的负向曲线上事件点,计算相邻事件点之间的物理距离,直到对有所的事件点都进行组合和匹配。

4.双向测试的实施步骤

在对超长光缆进行测试时,为配合使用双向测试的聚类分析算法,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①对待测光缆进行标记,有测试路由表来完成;②根据测试路由的标记结果来判别是否需要启用双向测试模式;③如果满足超长距离的条件,则由监测中心来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测站间的测试控制;④根据测试路由确定位于待测光缆两端的测站,并有监测中心安排测试时机和汇总各测站的正向曲线和负向曲线;⑤实施双向测试的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

5.算法的适用范围

任何算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采用光缆的双向测定时,由于位于超长光缆一端的测站仍然是使用OTDR进行测试,因此如果待测光缆长度过长,也会造成单向测试的精度降低,因此笔者认为在待测光缆长度上的累计损耗以不超过OTDR卡的动态范围2倍为宜。如果待测光缆的累计损耗低于OTDR卡的动态范围,则双向测试方式大材小用,因此从待测光缆的长度上看,以累计损耗在OTDR卡动态范围的1-2倍之间为最佳。

参考文献

[1]W.Lee,S.J.Stolfo.A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Features and Models for IntrusionDetection Systems.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2010,4(3):227-261.

[2]电信总局.本地网光缆线路监测系统技术要求.2002,2:18-35.

9.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篇九

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计算机管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日常巡检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化学器皿、试剂使用管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运营报告和报表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水质在线监测运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运营执行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制度一、二、保证在线监测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获取最多的有效数据和信息 保持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和坚持科学的原则,提供优质、热情、高效的服务

三、热情、礼貌地应对咨询和提问,并耐心、细致地作出答复,当场不能作出答复的,应做好详细的书面记录,便于之后解答

四、对在线监测系统获得的监测数据、统计报告、图表等与污水处理单位有关的重要资料,必须严格保密,未经许可,不准向其他第三方机构提供五、六、佩戴相应的有效证件,依法监测。并做好衣冠整齐,仪容整洁 坚持实事求是、秉公执法,绝不允许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思想和言行

七、在线监测子站房内配备各种必要的安全设施(通风、恒温、恒湿、消防等设施),并定期检查,保证随时可以使用

八、各种仪器、器皿、工具、试剂、手册等应放在规定的场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错拿错用,造成安全等事故

九、操作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及配置各种化学试剂,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并认真填写使用状况和操作记录

十、使用易燃易爆、腐蚀、有毒试剂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进行操作。不得在现场留存大量易燃易爆、腐蚀、有毒试剂。不得在子站房内吸烟、喧哗、饮食等。

十一、配置试剂或清洗器皿的废液,以及在线监测仪器排放的废液,必要时要先经过适当的转化等处理后,再行排放

十二、使用点、气、水、火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十三、发生意外事故,根据事故种类,必要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水源、火源,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领导

十四、妥善保管好消防器材及其他安全防范、处理、急救用品,不得随意挪用。掌握相关安全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技术,防范于未然

十五、下班或离开监测站房时,应检查门、窗、水、电、气的开关情况,取保安全,不得大意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监测站点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定期更换易损易耗件

二、每周巡视监测站点1次,做好各种现场记录

三、通过专用维护软件每天查看各监测站点的运行情况,做好记录

四、定期更换监测站点所需各种试剂,所需仪器使用的蒸馏水、试剂、标准溶液等。

五、认真填写各项运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六、定期上报各监测站点的数据、图表、统计等

七、定期对信息管理中心和整体通讯进行测试和调试,并做好记录

八、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标样校准和实际水样对比校准,并做好记录

九、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备品备件的登记和使用管理等工作

十、发现故障应及时解决,超过24小时不能及时解决的向公司本部和业主方报告,同时做好手工留样,进行实验室分析等应急补救措施

十一、做好监测站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做好防盗、防火措施,防止其他人或自然事故的发生

十二、服务人员原则上是要在技术服务承诺时间内到达现场并在12个小时内解决问题。

十三、服务人员若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达服务地点,应及时跟客户联系、说明原因,并将具体情况向上级领导进行说明。

十四、服务人员在现场遇到问题,未能当场解决或本人无法解决时,必须及时与公司联系,共同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安排下一步工作。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计算机管理制度

一、负责通过维护端对数据信息等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计算机必须在干净、干燥和无干扰的环境中运行,防止颗粒、灰尘、各种液体进入,并保持相应的环境温度

三、进行网络安全防范,防止网络安全攻击。当外来攻击发生,具有相应的检测,发现和处理外来攻击的能力

四、定期检查通讯线路、物理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负责保证系统整体通讯正常,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五、必须对操作使用和维护在线监测系统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以保证操作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六、只允许操作和运行在线监测的控制、管理和系统维护软件,不得通过在线监测网络来搜寻互联网上的其他内容

七、由制定专业人员操作、使用,严禁非专业或非相关技术人员操作和使用。

八、未经批准同意,严禁私自对外提供任何信息资料

九、未经同意,禁止外单位、外部门人员操作和使用专用电脑

十、禁止对外借用软件、机器等设备

十一、未经同意不得向专用计算机下载文件、拷入软件或文档,软盘、可移动硬盘使用前必须确保无病毒

十二、做好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维修,系统维护、清除病毒,使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十三、对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操作、维护、数据信息查询和处理等的人员,上岗前要进行相应的网络技术和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承担本工作

日常巡检制度

一、巡查前必须调阅所需站点的运行数据和日志信息,准备好各种试剂和材料

二、检查监测站点供电系统、接地线路和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三、检查监测站点采水系统、配水系统,各种控制设备部件运行是否正常

四、根据系统要求对系统流路、预处理装置、取样装置等进行清洗和维护

五、根据仪器维护手册的要求和维护工作周期安排表对仪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

六、仔细观察每台仪器的运行状态及每台仪器的部件运转情况、试剂的消耗情况,做到及时消除隐患,确保运行的稳定与正常

七、根据维护工作周期安排表对仪器进行试剂更换、标样校正和实际水样对比校正等工作

八、认真查看各分析仪器及设备的状态和数据信息,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九、认真做好站点的日常巡查工作记录,特殊情况下应加强巡视监测子站的频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

十、发现故障时应及时排除,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汇报,同时应做好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应急补救措施。

十一、在经常出现强风暴雨的地区,应检查避雷设施是否正常,监测站房是否有积水漏雨的现象

化学器皿、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一、各基站负责人应保管好化学试剂,分类存放、定期检查使用和保管状况,定期提出补充计划,保证配置合理、有序

二、易燃易爆试剂应放在通风阴凉处,且不得在站房内大量积存。保存在子站房内的少量危险化学品应严格控制,加强管理

三、如有剧毒试剂,设专人保管外,还需加锁存放,经批准方可使用。使用时至少共同称量,并记录用量。

四、取用化学试剂的器皿应分类存放,并做到每种化学试剂用一种器皿,避免混用

五、稀释浓酸、碱等试剂时,应按规定的要求操作和储存。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试剂操作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六、按实际消耗需要配制在线分析试液,并在保质期内使用,以节省成本,保证监测分析质量。对需要购进的进口分析试液,要做好计划,并按规定储存保管和使用

七、对配制好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要按规定粘贴瓶签,按规定标示溶液名称、浓度类型、浓度值、介质、配制日期、配制温度、保质期或核校周期、配制人等。

八、定期检查保管储存的试剂、试液,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或过期变质等的试剂、试液按规定进行处理

九、出现化学试剂、试液中毒、灼伤等事故,应立即按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严重时送医院救治,同时报告上级领导

运营报告和报表制度

运营中心对监测站运行情况执行报告制度,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包括:

 在完成对仪器性能考核工作的一周内写出情况报告。 对水质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 对仪器故障的发生及排除实行一事一报。 对日常运行情况逐项记录,一月一报。

1、原始记录

要求认真填写【日常巡检记录】、【故障处理记录】、【设备更换记录】、【仪器校正和校准记录】、【检修记录】、【突发事件处理记录】、【远程调阅记录】。

2、月报制度

月统计报表:对当月远程调阅记录、日常巡检记录、维修记录、配件更换记录等进行整理,对当月数据、维护、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报告。每个月的5日前提交上月的月报,交部门备份,并抄送业主方。

月工作计划:每月28日前制定下月的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人员安排、日常巡检时间安排、试剂配置和更换、耗件耗材更换、资金组织和材料购置等

3、年报制度

对的维护记录、维修记录、配件更换记录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报告,对整体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对下年的工作提出建议,提交下整体的工作安排。交部门备份,并抄送业主方。

水质在线监测运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水质在线监测运行突发事件指两类事件:一类是指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而发生的事件,如:火灾、水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类;另一类是指被监测水体发生重大污染事件。两类事件均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针对此类事件,特制定本办法。1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处理

1.1 当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切断电源、请求援助等),尽量减少损失并及时记录。同时,应时刻保持与公司运营中心和业主方的联系,及时汇报事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1.2 事件发生后必须提交事件过程报告,与业主方共同协商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措施。1.3 对整个事件进行全程记录。

1.4 所有记录、报告等资料必须存档保存。2 突发重大污染事件的处理

2.1当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到被监测水体出现重大超标,可能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时,应自得到监测结果起两小时内对监测结果进行判定(人工取样手工分析、仪器紧急监测),当判定结果属实时,立即通知业主方、运营中心及环境保护部门等,并对通知进行记录。2.2加快自动监测频次,随时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

2.3 根据相关方(业主方、运营中心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及时提供现场监测的实际水样

2.4 自动监测与人工分析24小时连续同时进行,同时为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对水存留标记,以备补查。

2.5 每天出具24小时自动在线监测和人工分析结果报告,送交各相关方(包括业主方、运营中心及环境保护部门)

2.6 当突发事件过去之后,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情况和持续时间,对事件进行分析,提交事件的分析报告。

2.7 对事件发生过程的所有记录、分析报告等进行汇总备案保存。3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3.1 及时原则——必须在第一时间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并随时进行事件的通报。3.2 真实原则——必须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不允许对事件进行夸大或缩小。

3.3 准备原则——必须在日常运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减少事件发生时的忙乱和出错。

运营执行办法

一、根据水质监测运营维护要求,编制并执行每周一次的周期维护工作,按照规定的内容派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项目的巡视维护工作,确保系统设备稳定运行。

二、每天安排专人在上班时间通过安装在运营维护中心内的水质在线管理平台维护端接受各监测站的运行情况信息,要求每天早晚各调一次数据和日志,当发现异常时必须立即进行记录并报告维护人员。

三、按照在线监测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监测仪器校准计划,规定每季度进行一次仪器校准测试,必要时增加仪器校准测试次数;当校准测试误差较大时,必须对检测仪器进行重新标定。

四、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配制仪器检测用分析试剂,所用分析试剂等级要求与期限符合规范标准,定期对运行试剂进行采购与补充。按要求定期进行试剂添加、易损件更换,并进行记录。

五、当出现仪器或监测站其他部分异常时,在24小时内赶到现场,并仔细观察异常情况,并在24小时内排除故障并做好异常情况处理记录。

六、每月对运营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在下月5日前提交业主方。

七、当监测仪器或其它部分出现故障无法正常测试时,为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在维修的同时取得当时水样带回公司进行手工分析,并将结果纪录。

八、按照编制的停机检修计划,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监测站进行停机检修,停机检修计划应当得到业主方的签字批准。停机检修时做好停机检修记录。

九、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按照附录《突发事件处理办法》执行

10.中美环境辐射监测系统比较 篇十

摘要:目的 旨在通过对中美环境放射性监测系统的比较,以期对各自的发展或类似系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方法 通过对中国国家放射性污染监测系统(NRCMS)和美国环境辐射监测系统(ERAMS)、环境测量研究所(EML)全球放射性监测网在样品采集、放射性核素分析以及数据发布等方面的比较,给出各系统的.异同点.结果 NRCMS和ERAMS在职责、目的、监测对象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差异主要存在于监测的规模和大小上.EML全球监测网在地表空气放射性核素监测方面是全球最大、最全面和最有成效的.结论与EML全球监测网相比较,NRCMS和ERAMS存在更大的相似性,差异较小.作 者:任天山 Rhonda Sears John Griggs 徐翠华 尚兵 朱昌寿 H.N.Leed Anthony Wolbarst 作者单位:任天山,徐翠华,尚兵,朱昌寿(100088,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Rhonda Sears,John Griggs(美国环境保护局辐射与室内空气办公室国家空气和辐射环境实验室)

H.N.Leed(美国国土安全部环境测量研究所)

Anthony Wolbarst(美国环境保护局辐射与室内空气办公室)

上一篇:毕业实习周记第周下一篇:公司报销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