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2024-08-09

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8篇)

1.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一

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学习和认识

前言:

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如果说2G、3G通信对于人类信息化的发展是微不足道的话,那么未来的4G通信却给了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历程,每一代的发展都基于技术的突破和观念的创新。第一代移动通信从发明蜂窝概念开始,通过频率复用增大了系统容量,实现了语音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用数字技术取代模拟技术,增加了数据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频带利用率更高,每用户比特速率更大,并使移动通信与Internet进一步融合,为移动中的人们提供广泛的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为每个人提供综合的广带业务,并在业务获得及网络性能上提供前所未有的灵活性。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目前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内的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全球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和TDMA三大分支,每个分支都在抢占市场。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1G,技术种类为AMPS,也就是类比式移动电话系统,是最早期的移动电话系统,它的传输速率无法提供资料传输,主要是提供一般语音通讯服务。例如大哥大。1G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温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2G,语音加低速数据业务,基本是电话和短信。主要采用的是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低速数据业务。它克服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密性能得到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与从前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目前大部分还在使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将有更宽的带宽,其传输速度最低为384K,最高为2M,带宽可达5MHz以上。不仅能传输话音,还能传输数据,从而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接入Internet。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另个主要特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能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无线频率利用效率。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但第三代移动通信仍是基于地面、标准不的区域性通信系统。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率快上千倍,但是未来仍无法满足多媒体的通信需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简介

4G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G是generation(一代)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具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对全速移动用户能提供150 Mb/s的高质量影像服务,将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他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入、广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其广带无线局域网(WLAN)能与B-ISDN和ATM兼容,实现广带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广带通信网(IBCN),他还能提供信息之外的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产生的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和参与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对手机的功能要求,已不仅仅是对话和通信,还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要有新型的通信技术来做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就应运而生了,但是,因为各个通信商家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协调,这些新兴的通信技术如今被分化成了三大阵营。然而,统一的呼声在业界仍然留存,希望在未来能够统一。这种趋势迫使人们考虑新一代的系统,它能在所有的环境和各种移动状态中传送无线多媒体服务,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的要求。

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比较来看,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it/s,最高可达32kbit/s,如PHS;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it/s;预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达到10Mbit/s至20Mbit/s。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比现有传输速率快上千倍,但是未来仍无法满足多媒体的通信需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提出便是希望能满足更大的频宽需求。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都是为未来无线通信服务的,将多媒体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我们暂时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称之为“多媒体移动通信(Multi-Mobile Communication)”,通常也简称为4G。第四代移动通信不仅是为了因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因应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的来说,必须可以容纳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在业务、功能、频带上都将不同于第三代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概念也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式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另外,第四代移动通信将在不同的固定和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运行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宽带接入因特网,包含卫星通信,能提供信息通信之外的定位、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4G也会继续高速发展;电脑日趋小型化、简便化,最终将所有技术整合为一个类似PDA的产品;卫星通信和空间技术会成为常用技术。而移动通信应用的相关技术,如更高频宽的应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业务功能综合能力、网络技术及卫星技术等亦急速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相比,除了通信速度大为提高之外,还可以借助IP进行通话。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作业,将由国际电联的无线部门负责实施。如今,第四代蜂窝网络技术(4G)正向人们走来,它提供的移动数据通信速率可达100Mbps甚至更高。

3G不成熟导致4G出台,3G技术发展至今仍不是很成熟。目前,3G还缺乏全球统一标准,即使是在美国,也存在三种互不兼容的规范;3G所运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第二代(2G)的电路交换,而不是纯IP方式;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的流媒体(视频)应用也不尽如人意——犹如放幻灯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数据传输率只接近于普通拨号接入的水平,更赶不上DSL。

3G开发之初,人们对其数据通信功能寄予厚望,但事实上开发3G主要受经济因素的驱动,即为了尽早推向市场,容纳更多的窄带语音应用。迄今为止,人们仍视推出的3G系统为测试版本,很多功能没能真正实现,3G也无法做到当初开发人员对它的功能性要求。如今3G的数据传输率已有所提高,但要快速传输较大的电子邮件附件,仍然不具备足够的带宽,更不可能实现蜂窝电话开发商早期所宣扬的,以广播电视的质量提供流式音/视频服务。有别于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4G将能够提供全息录音、远程控制卡以及移动虚拟现实等功能。4G将不仅仅应用于蜂窝电话通信领域,日本及欧洲一些移动运营商正在开发相关增值服务,而美国的固定无线通信服务商则试图通过改变网络灵活性向4G过渡。另外,4G将融合新型无线LAN技术,因为无线LAN技术提供的速率已接近4G的水平。4G可以是移动宽带系统(MBS)虽然人们现在才谈论4G,但对其酝酿开发却是十多前年的事。欧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进行相关研究,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开发更高数据传输率的技术,以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目前,最先进的4G方案是在欧盟领导下由众多公司和大学协作开发的移动宽带系统(MBS)。MBS的目标是使蜂窝系统具备低时延、高QoS保证,数据传输率达到OC-3(155M)的水平,比现行速率要快数千倍。

目前正在推广使用和进一步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理论上能以100M的速度下载,以20M的速度上传。从目前全球范围4G网络测试和运行的结果看,4G网络速度大致可比3G网络快10倍,意味着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网络频谱宽运营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求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高出许多,预计相当于3G网络的20倍。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

(四)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

(五)兼容性能更平滑 技术融合强

4G不再局限于电信行业,还可以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使局域网、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卫星网等能够融为一体组成一个通播网,无论使用什么终端,都可享受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向宽带无线化和无线宽带化演进.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3G平稳过渡等特点。

(六)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多。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4G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

(七)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因此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不过现阶段的4G资费高还是遭到了吐槽:一晚忘关连接 房子就得归移动 4G移动通信主要技术要求:

(1)通信速度提高,数据率超过UMTS,上网速率从2 Mb/s提高到100 Mb/s。

(2)以移动数据为主面向Internet大范围覆盖高速移动通信网络,改变了以传统移动电话业务为主设计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观念。

(3)采用多天线或分布天线的系统结构及终端形式,支持手机互助功能,采用可穿戴无线电,可下载无线电等新技术。

(4)发射功率比现有移动通信系统降低10~100倍,能够较好地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5)支持更为丰富的移动通信业务,包括高分辨率实时图像业务、会议电视虚拟现实业务等,使用户在任何地方可以获得任何所需的信息服务,且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定位技术

定位是指移动终端位置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定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能在不同系统(平台)间进行移动通信。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跟踪,是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平台)间无缝连接和系统中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的前提和保障。

2、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软件无线电技术

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繁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其作为从第二代移动通信通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桥梁。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译码等工作。它旨在建立一个无线电通信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软件系统,以实现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的无线通信。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畅通无阻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一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类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开放式结构的技术。通过不同软件程序,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在不同系统中利用单一终端漫游。其核心思想是在尽可能靠近天线的地方使用宽带A/D和D/A变换器,尽可能多地用软件来定义无线功能。其软件系统包括各类无线信令规则与处理软件、信号流变换软件、调制解调算法软件、信道纠错编码软件、信源编码软件等。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硬件(DSPH)、现场可编程器件(FPGA)、数字信号处理(DSP)等。

4、智能天线(SA)与多入多出天线(MIMO)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能满足数据中心、移动IP网络的性能要求。智能天线成形波束能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这种技术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及数字波束调节等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成形波束可在空间域内抑制交互干扰,增强特殊范围内想要的信号,既能改善信号质量又能增加传输容量。其基本原理是在无线基站端使用天线阵和相干无线收发信机来实现射频信号的收发,同时,通过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各天线链路上接收到的信号按一定算法进行合并,实现上行波束赋形。目前,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全自适应方式和基于预多波束的波束切换方式。全自适应智能天线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达到最优,但相对而言各种算法均存在所需数据量,计算量大,信道模型简单,收敛速度较慢,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错误收敛等缺点,实际信道条件下,当干扰较多、多径严重,特别是信道快速时变时,很难对某一用户进行实时跟踪。在基于预多波束的切换波束工作方式下,全空域被一些预先计算好的波束分割覆盖,各组权值对应的波束有不同的主瓣指向,相邻波束的主瓣间通常会有一些重叠,接收时的主要任务是挑选一个作为工作模式,与自适应方式相比它显然更容易实现,是未来智能天线技术发展的方向。

多入多出天线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该技术最早是由马克尼(Guglielmo 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 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利用MIMO信道可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前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复用增益,后者是利用MIMO信道提供的空间分集增益。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主要有贝尔实验室的BLAST算法、ZF算法、MMSE算法、ML算法。ML算法具有很好的译码性能,但是复杂度比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不能满足要求。ZF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对信道的信噪比要求较高。性能和复杂度最优的就是BLAST算法。该算法实际上是使用ZF算法加上干扰删除技术得出的。目前MIMO技术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就是空时编码。常见的空时码有空时块码、空时格码。空时码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编码实现一定的空间分集和时间分集,从而降低信道误码率。MIMO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传播中多径分量,也就是说MIMO可以抗多径衰落,但是对于频率选择性深衰落,MIMO系统依然是无能为力。目前解决MIMO系统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方案一般是利用均衡技术,还有一种是利用OFDM。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OFDM技术是4G的核心技术,4G需要极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而OFDM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在OFDM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空间资源,也就是MIMO+OFDM,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另外ODFM由于码率低和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而具有极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由于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这就允许单频网络(SFN)可以用于宽带OFDM系统,依靠多天线来实现,即采用由大量低功率发射机组成的发射机阵列消除阴影效应,来实现完全覆盖。

5、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

待开发的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技术应成为4G的组成部分,它们以交互干扰抑制的方式引入到基站和移动电话系统,消除不必要的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讥的高质量接收信号。这种组合将满足更大用户容量的需求,还能增加覆盖范围,交互干扰抑制和多用户识别两种技术的组合将大大减少网络基础设施的部署,确保业务质量的改善。

6、可重构性/自愈网络

当智能处理器用在4G无线网络时,它们将能够处理节点故障或基站超载。网络各部分采用基于知识解答装置,将能够纠正网络故障,这种基于知识解答装置安放在无线网络控制器上。

7、新的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将面临严重的选频衰落(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为提高信号性能,研究和发展智能调制和解调技术,来有效抑制这种衰落。例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自适应均衡器等。另一方面,采用TPC、Rake扩频接收、跳频、FEC(如AQR和Turbo编码)等技术,来获取更好的信号能量噪声比。

8、信道传输

频谱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4G系统中,我们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频谱利用率,另一方面我们要开发新的频谱资源。因此,研究高频段宽带信号传输特性就变得非常重要。欧洲的AWACS项目研究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在17-19GHz频段内的传输特性;SAMBA项目研究接入系统在30-40GHz频段内的传输特性;MEDIAN项目研究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在69GHz频段内的传输特性。

9、系统管理资源

在高速移动通信手统中,不仅频率资源限制移动用户信号的传输速率,而且基站和终端的发射功率也限制了用户的传输速率,因此,采用一种好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它可以检测可用的资源以及信号的质量,然后根据不同用户、不同业务质量要求动态的分配频率资源和信号发射功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4G的技术特点

4G是多功能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比3G更接近于个人通信。其特点主要有:(1)高速率。4G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3G高一个等级,从2Mbit/s提高到10Mbit/s。

(2)灵活性强。4G拟采用智能技术,可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3)兼容性好。目前ITU承认的、已有相当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和TDMA三大分支,可通过4G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

(4)用户共存性。4G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高速用户和各种用户设备能够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5)业务多样性。未来通信中所需的是多媒体通信: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和娱乐等将结合成一个整体。4G能提供各种标准的通信业务,满足宽带和综合多种业务需求。(6)技术基础较好。4G将以几项突破性技术为基础,如OFDM、无线接入、软件无线电等,能大幅提高频率使用效率和系统可实现性。

(7)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4G利用无线接入技术,提供话音、高速信息业务、广播及娱乐等多媒体业务接入方式,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系统。(8)自治的网络结构。4G网络将是一个完全自治、自适应的网络。可自动管理、动态改变自己的结构以满足系统变化和发展的要求。4G的网络体系结构

4G系统针对各种不同业务的接入系统,通过多媒体接入连接到基于IP的核心网中。基于IP技术的网络结构使用户可实现在3G、4G、WLAN及固定网间无缝漫游。4G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网络服务质量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使发展和提供新的服务变得更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于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跨越多个运营商和服务商,提供更大范围服务。4G网络有如下特征:

(1)支持现有的系统和将来系统通用接入的基础结构;

(2)与Internet集成统一,移动通信网仅仅作为一个无线接入网;(3)具有开放、灵活的结构,易于扩展;

(4)是一个可重构的、自组织的、自适应网络;

(5)智能化的环境,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6)用户在高速移动中,能够按需接入系统,并在不同系统无缝切换,传送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

(7)支持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各自独立发展。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可以由下而上分为:物理层、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应用层等3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选路功能;中间环路层作为桥接层提供QoS映射、地址转换、安全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路层之间也可以提供开放式接口,用于提供其他服务。4G应用

想象一下你正坐在绿树成荫的公园草坪上,用平板电脑看着流畅的高清电视。想象一下这时妈妈来电话了,你把节目暂停后转成和妈妈进行视频通话。第四代(4G)无线网络将提供了10倍的速度提升,这样的速度提升使得无线运营商将来会用与此类似的美好情景俘获你的想象力和银子,用新酷或者增强的应用来引诱你。实时移动视频

现在很多信号更强手机都配有能摄像的高级摄像头,这样的话把视频应用引入移动网络就不足为奇了。在初期大家可能只是简单的用Apple的iPhone或者使用基于Google Android系统的设备上传自家宝宝的一段视频。但也有专业的应用提供者,如QiK,提供支持手机到互联网的在线视频流服务,理论上可以把任何带着智能手机的人立刻变成现场新闻记者。尽管这样的服务不会吸引到所有的人,但专业的广播团队一定会在4G服务可用后转而用之。至少在理论上,正在建设的4G网络WiMax和LTE比起卫星的Trunk(端口汇聚)处理起广播级品质的数据来会成本更低且更快。开发者诺曼创新公司提供的基于WiMax的调制解调器,可以安装在专业的摄像机后部,这样就不需要现场有卫星连线了。

终端上自带前置摄像头的产品比如三星的新型MID,Mondi和即将推出的HTC EVO 4G(这两款产品都支持Clearwire或Sprint的WiMax网络),预示了使用Skype或OoVoo等服务的个人视频会议的蓬勃发展。由于Verizon近来在它的终端上支持了Skype,更多的人将会有可能使用这个流行的VoIP工具中的视频功能。在线游戏 我们认为游戏玩家们会对4G服务的速度和移动性有强烈的热情。长期来看,在线玩家有可能是4G WiFi路由器的最大用户群,像是Sprint的Overdrive和Clearwire的Clear Spot就是通过使用小型WiFi网络快速接收4G信号然后将其转到游戏终端。大部分的游戏平台都支持WiFi连接,你可以很容易地使用便携式调制解调器与5到8个(视你购买的调节解调器而定)不同的设备分享4G连接。在一些服务比如使用微软的Xbox Live上使用便携式的“口袋站点”路由器就可以玩转临时的游戏聚会,这是一个明显应用4G网络优势的方式。同时,4G网络对潜伏期的改善似乎也是专门为在线游戏定制的,因为对于在线游戏玩家来说更快的网络响应速度意味着生死(虚拟的)差异。Sprint HTC EVO 4G WiMax手机内装了WiFi路由器,它可以支持8个额外的设备,使得此款手机可以用做便携式宽带集线器来聚集游戏玩家。基于云计算的应用

使用扩容的4G网络将使得云计算--用于在线存储的数据和应用--比今天更加吸引人,尤其是对企业里的专业人员来说他们需要接入网上交易繁忙的应用,如Salesforce.com的CRM平台和很多实时合作平台。如果从云到移动设备的宽带传输的管道变大10倍,云服务对于移动用户来说在可靠性,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都会有显著的改善。

也许你并不认同Hulu和Netflix是基于云的视频服务,而且也许他们可能不管它叫做“云计算”,但各类的消费者都有可能大量的使用更加快速的无线连接在像Hulu.com和Netflix.com这样的站点看未删节的电视节目和电影。

很多大学已经在探索更多的能把4G网络和便携电脑或平板电脑,如Apple的iPad,进行融合方法来取代实物教科书。

杂志和报纸出版社希望4G连接和新产品的设计(如iPad)能使得他们对提供更多元素如视频和图片的高级内容收费,这就要求比3G连接更快的宽带连接以用于为电子书阅读器如Amazon的Kindle上传数字书籍。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导航

Junaio为移动设备提供的增强现实技术。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JunaioNavigation,通常都是和譬如Google Maps捆绑在一起的,是3G设备如iPhone里最流行的下载之一。有了4G网络中更好的带宽,导航应用的提供商们已经开始探索“现实技术”这个想法了,用了这个技术设备就可以使用电话的实时摄像头提供实时的视频数据和它的位置或GPS信息。终端用户获益范围从适度(比如有可以用你的手机看到最近的星巴克在那儿)到极强。举一个比较强的例子,想象一个可以有4G功能的头盔放映一装大楼建筑图到消防员的面罩上,这能帮助他们在充满烟雾的大楼里面找到通路。增强现实导航技术将可能在车载系统中更加流行和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福特的Sync和通用的OnStar中。在车载系统中可以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和显示、天线、GPS系统和车内供电系统更好的集成。应急响应和远程医学

在FCC(联邦通信委员会)为它所提倡的独立4G网络破土动工第一批响应站之前,你就可以看到当地警察局,消防局和医疗机构把大笔的投资用于4G系统建设,其旨在提供更快更好且更廉价的医疗和紧急救援。

网络巨人Cisco和服务提供商AT&T已经在为卫生保健应用开发独特的工具和服务,使用4G网络的能力来迅速传输大文件(像是X光片),为医生远程监督和指导提供互动视频。4G部署的繁荣发展(相继会带来成本降低)也会使得农村社区更加容易的建设远程医疗中心,医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为病患“看”病。正运作着的政府补助金和刺激基金应该用于资助4G技术中这样的热心于公益的应用。手机 由于从3G到4G最大的改变在于带宽的提升,没有颠覆性的改变,因此手机从形态到功能也依旧会延续3G时代的特点。从现在已经上市的数款支持TD-LTE的4G手机来看,主要还是各厂商在3G时代主力产品的升级版,如三星NOTE2的LTE版、华为D2的LTE版,以及苹果的iPhone 5S等。当然,今后手机产品还是会有进步和变革,例如柔性屏幕手机等,但这些变化已经与通信技术的迭代无关。工信部网站已经公布了目前获得入网许可证的4G手机,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苹果”,也有部分价格中低端的国产品牌手机。具体品牌有:苹果iPhone 5s、iPhone 5c,索尼、HTC、三星、LG、华为、中兴、酷派等。是否要换手机?

2013年9月,来自三星、索尼、中兴、华为的四款手机获得了TD-LTE入网许可。苹果发布的iPhone5S和iPhone5C也支持TD-LTE网络,部分国内的手机厂商也已开始生产4G手机,这些手机升级4G网络不用换号和换手机。其余不支持4G网络制式的大部分手机,想体验4G网络,或者使用4G上网伴侣(MiFi),或者直接更换4G手机。实施4G通信,将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复杂的技术系统,的确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令人头痛的技术问题,大概一点也不会使人们感到意外和奇怪,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技术问题多和互联网有关,并且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解决。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将可能遇到下面的一些困难:(1)标准难以统一

虽然从理论上讲,3G手机用户在全球范围都可以进行移动通信,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彼此互不兼容,给手机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开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首先解决通信制式等需要全球统一的标准化问题,而世界各大通信厂商将会对此一直在争论不休。

(2)技术难以实现

尽管未来的4G通信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明天,但是别指望立刻就能用上这种技术,大约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这项技术才能发布。据研究这项技术的开发人员而言,要实现4G通信的下载速度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问题。例如,如何保证楼区、山区,及其它有障碍物等易受影响地区的信号强度等问题。日本DoCoMo公司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将对不同编码技术和传输技术进行测试。另外在移交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使手机很容易在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进入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时和网络失去联系。由于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的架构相当复杂,这一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不过,行业专家们表示,他们相信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需要一定的时间。(3)容量受到限制

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其所谓的每秒100MB的宽带速度,比目前手机信息传输速度每秒10KB要快1万多倍,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限制,如系统容量有限,手机用户越多,速度就越慢。据有关行家分析,4G手机将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如果速度上不去,4G手机就要大打折扣。(4)市场难以消化

有专家预测在10年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全球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技术仍然在缓慢地进入市场,到那时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另外,在过渡过程中,如果4G通信因为系统或终端的短缺而导致延迟的话,那么号称5G的技术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4G的赢利计划,此时4G漫长的投资回收和赢利计划将变得异常的脆弱。(5)设施难以更新

在部署4G通信网络系统之前,覆盖全球的大部分无线基础设施都是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立的,如果要向第四代通信技术转移的话,那么全球的许多无线基础设施都需要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和更新,这种变化和更新势必减缓4G通信技术全面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速度。而且到那时,还必须要求3G通信终端升级到能进行更高速数据传输及支持4G通信各项数据业务的4G终端,也就是说4G通信终端要能在4G通信网络建成后及时提供,不能让通信终端的生产滞后于网络建设。但根据目前的事实来看,在4G通信技术全面进入商用之日算起的二三年后,消费者才有望用上性能稳定的4G通信手机。

(6)其他相关困难

因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无线通信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样4G通信在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它的建设和开发也将会遇到比以前系统建设更多的困难和麻烦。例如每一种新的设备和技术推出时,其后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必须及时能跟上步伐,才能使新的设备和技术得到很快推广和应用,但遗憾的是4G通信目前还只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用到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对应的软件开发也将会遇到困难;另外费率和计费方式对于4G通信的移动数据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例如WAP手机推出后,用户花了很多的连接时间才能获得信息,而按时间及信息内容的收费方式使用户难以承受,因此必须及早慎重研究基于4G通信的收费系统,以利于市场发展。还有4G通信不仅需要区分语音流量和互联网数据,还需要具备能到数据传输速度很慢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网络上平稳使用的性能,这就需要通信营运商们必须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要解决办法就必须首先在大量不同的设备上精确执行4G规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况且到了4G通信真正开始推行时,熟悉4G通信业务的经验和专门技术人才还不多,这样同样也会延缓4G通信在市场上迅速推广的速度,因此到时对于设计、安装、运营、维护4G通信的专门技术人员还须早日进行培训。

4G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技术系统。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还将遇到一些困难,其发展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正积极进行4G技术规格的研究制定,研究包括网络结构、用户切换和漫游等移动环境下的系统实施方案,从而实现用户的大范围移动。从4G的核心技术OFDM来看,其面临很好的机遇,因为OFDM已经获得了许多通信业界巨头的一致支持,其中包括朗讯、思科、飞利浦半导体和诺基亚。而且在这些公司最近的宣传中,都列举了OFDM优越于CDMA的种种特点,并显示了他们对OFDM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最终标准的强烈信心。思科公司在购并了硅谷的技术公司Clarity Corporation而获得了其所有的VOFDM(矢量正交频分复用)专利之后,对外界宣称,已经生产出了具有U-NII波段和MMDS架构的设备,并作好了上市销售的准备。在欧洲地区,无线本地环路与数字音讯广播已针对其室内应用而进行相关的研发,测试项目包括10Mbit/s与MPEG影像传输应用,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则将会是现有两项研发技术的延伸,先从室内技术开始,再逐渐扩展到室外的移动通信网路。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的频段尚未被讨论与制订,不过原则上将会是以高频段频谱为主,另外也将会使用到微波相关的技术与频段。据有关专家预测:这种以宽带、接入因特网、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很可能到2010年就会出现相关的实验系统和手机模型。当然,也应当看到,OFDM的成型技术产品还远不及CDMA那样丰富,目前只是在DSL(数字用户线)环境下的应用有了相当的规模,在此领域的应用也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OFDM性能上的过人之处。而且,在技术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专家提出对4G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EMC)和对于人体的危害评估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高频段像毫米波和微米波这样的频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有着比3G更强的优越性,可要是把4G投入到实际应用,需要对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这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资金、观念(3G尚未商用,4G更是遥遥无期)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4G正式进入市场的速度。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G在业务、功能、频宽上均有别于3G,应该将会是将所有无线服务综合在一起,能在任何地方接入因特网,包括定位定时、数据收集、远程控制等功能。移动无线因特网会是无边无际,而预计两年后3G的传输速度上限2Mbit/s很可能会到达饱和。所以4G将会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的系统,是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

2.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二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商务形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移动电子商务作为我们现在常用的工具正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目前,大多数人都已经逐渐意识到或发现移动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将会有着更大的市场潜力,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看好。这些移动终端构成了移动电子商务巨大的潜在市场,我相信移动电子商务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并且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做为新生事物,其庞大的市场潜力和电子商务应用的特殊性给各个企业都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和新的挑战,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和熟悉的应用它。

1 概述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移动信息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而随时随地的储存、交流和传输各种商业信息,从而再进行商业活动的创新业务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利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诸多优点,对传统电子商务的应用补充了许多有益元素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移动性

这是移动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它能保证商业信息六可以随着移动设备的移动而移动,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业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携带还有传递商业信息,消费者也可以在方便的时候使用电话或PDA选购商品和获取服务还有娱乐等。

1.2、个性化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能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用户还可以自己选择设备,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

1.3、安全性

移动电子商务可以方便地利用移动设备的内置认证特征来确定用户身份,这是安全认证的重要基础。此外其安全性还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进一步增强。

2 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面积很广能够满足消费者在手机支付、指纹识别、医疗、旅游、订票等方面应用的需求,提供其所需的各种服务,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用户业务与管理移动化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不仅提供电子购物环境,还提供一种全新的销售和信息发布渠道。

最后,移动电子商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个性化服务。“移动商务的魅力除了方便快捷和高效之外还有着最具个性化的特征。

移动电子商务不仅提供电子购物环境,还提供一种全新的销售和信息发布渠道。从信息流向的角度,移动电子商务提供的业务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推”业务:

主要用于公共信息发布。应用领域包括时事新闻、天气预报、股票行情、彩票中奖公布、交通路况信息、招聘信息和广告等等。

2.2、“拉”业务:

主要用于信息的个人定制接收。应用领域包括服务账单、电话号码、旅游信息、航班信息、影院节目安排、列车时刻表、行业产品信息等等。

2.3、“交互式”业务:

包括电子购物、博彩、游戏、证券交易、在线竞拍等等。

3 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与服务

3.1、无线应用协议(WAP)。

WAP是一种通信协议,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WAP,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电子商务。WAP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和各种移动传输网络。

3.2、移动IP。

移动IP通过在网络层改变IP协议,使得节点在两条链路间切换时无需改变它的IP地址,也不必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移动IP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但是目前它仍存在一些问题。

3.3、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由爱立信、IBM、诺基亚、英特尔和东芝等共同推出的一项基于低成本、低功率、小范围的短程无线联接标准,实现数字设备间的无线互联。它支持64kbps实时话音传输和数据传输,传输距离为10米~100米。

3.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GPRS将分组交换模式引入到GSM网络中,突破了较低的传输速率的限制,满足传送活动视像的基本需求。

3.5、移动定位系统。

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基于位置的业务,目前移动定位业务的具体应用可大致分为:公共安全业务、跟踪业务、基于位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导航服务以及基于位置的计费业务等。

3.6、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

3G的无线通信产品提供速率高达2Mbs的宽带多媒体业务,支持高质量的话音、分组数据、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通信和生活方式。

3.7、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技术。

WiMAX被业界誉为“4G技术”或者“beyond 3G技术”。WiMAX将IP宽带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两种技术融合,可以支持基于IP的固定、漫游、便携等综合业务的接入。其基站无线信号传输可达50公里且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它能够提供高达10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的业务从语音到多媒体业务,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而且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业务所需的速率不同动态调整,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4G的价格与固定宽带网络不相上下,计费方式更加灵活,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因此,4G将带给人们真正的沟通自由。今年的1月28日,我国在4G移动通信方面的研发成果首次在上海亮相,通过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在通过无线与移动网络连接以后,就可以同时观看两部高清格式的电影,并且还可以同步高速下载两部电影。

3.8、无线应用公钥基础设施(WPKI)技术。

WPKI是实现移动电子商务关于密钥和证书管理、加密等的一系列策略与过程。能够满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即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消除了用户在交易中的风险。

4 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趋势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炒作将达到顶峰

移动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将围绕着移动互联网进行大肆宣传,因为它们已经在数据通信设备和运营许可证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这些公司将倾尽全力唤醒用户的意识,并且使他们接纳这一通信方式。

趋势之二:企业应用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中心和热点

无线客户关系管理(CRM)、销售管理和其它企业应用将使得企业用户不论在收入和办公效率方面都获益匪浅。因此,移动商务企业应用将成为今年运营商宣传的重头戏,而消费者应用将转入幕后

趋势之三: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主要是获取信息而不是进行事务处理和交易

对消费者来说,他们主要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如电子邮件、股票行情、天气、旅行路线和航班信息等。不过尽管这些服务并不代表直接的商业机会,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引导下,这些业务有助于构建客户关系,并且创造间接商业机会。

趋势之四:无线通信设备上的广告将继续增加

今年将是无线广告兴起的一年,并且成为一种时尚。虽然它不会成为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但是它为广告客户提供了一个新的宣宣传媒介。

趋势之五:运营商必须改变它们的业务销售策略

直到现在,运营商将其业务销售对象定位于消费者,但是这一策略即将发生改变。随着大批商业应用服务投入运营,可以预见移动通信运营商会将其业务的销售对象从终端消费者转向企业用户,而那些能成功实现这一策略转变的运营商不但可以赢得市场份额而且可以提高其每用户收入(ARPU)。

对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向大众市场的推进,建议如下:

政府扶持不可或缺政府扶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而日本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离不开其“经济复苏的关键”的地位。所以,在未来几年内,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强化政府和民间的合作以及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等领域都需要政府作为,也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前提。

深入探究消费者心理在我国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商务”不足以撬动大众市场,而以个人用户的娱乐性需求为特征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需求逐渐旺盛,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手机拥有量世界第一;手机更换率令人瞩目;短信业务独树一帜。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有着独特之处,必须要深入探究消费者心理。

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不同数据增值业务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所采取的市场策略也应更有针对性。对于短信等处于成熟期的移动增值业务,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质量、合理进行收费是拓展市场的有效策略;而对于手机上网、移动支付等新兴的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业务,业务终端的普及性、收费合理性以及网络服务能力是影响市场拓展的重要因素。

总之,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以及移动电话的迅猛增长为移动电子商务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其前景广阔。

5 结论

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是电子商务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从固定地点向随时随地的商务形式的延伸,它开辟了一个更新更快的流通渠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器,它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贺松.新一代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J].计算机应用.2006(4)

[2]姜志聂志峰.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关键技术[J].湖北邮电技术.2002(3)

[3]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4]蔡岩兵贾素彤等.电子商务-走进数字化电子商务时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1月

[5]关翔秦琼娄海刘丹.中国电子商务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3.数字期刊的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 篇三

关键词:数字期刊 移动阅读 富媒体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07-03

Developing Trends on Mobile Reading of Digital Journal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the spread of smart phone and Pad, mobile reading has already played a new trend of digital publishing. Mobile reading can badly change our way of getting information now as a new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ode. Magazine is a typical media form for the mobile reading comparing with other print media, so the study for digital magazine mobile reading is significant for th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mobile reading.

Keywords magazine; mobile reading; rich media; developing trend

经过移动互联网的数年发展,移动阅读已成为期刊阅读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占整体网民的比例为83.8%[1]。 移动阅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给期刊出版商和平台提供商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需求端看,受众的信息需求正在以静态需求为主转向静态需求与移动需求并存;从发展趋势看,移动需求正成长为第一需求,新媒体发展显然要以满足移动需求为核心。因此对期刊而言,随着众多新媒体移动介质的发展,期刊的移动阅读必然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代表。

在期刊数字化阅读渐进的过程中,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数字传媒集团龙源期刊网数年联合发布了期刊网络阅读排行。在2011年度最新发布的数据中,也包括龙源基于三大运营商和APP商店提供的数据推出的移动阅读TOP10、iPad阅读TOP10期刊。从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移动阅读正在加速重塑现有的数字阅读新格局,而iPad杂志和手机杂志作为移动阅读中最重要的两种阅读形态,正在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期刊移动阅读排行中,我们不难发现未来数字期刊移动阅读呈现出的四大趋势。

1 趋势一:数字平台移动阅读开发力度加大

早在2010年底,美国市场调研机构eMarketer就发现,成人用户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已经与阅读印刷版报纸和杂志的总时间大体相当。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用户平均每天花费50分钟浏览手机内容,而新闻记者阅读印刷版报纸的时间为30分钟,阅读杂志的时间则为20分钟。当然,用户浏览的手机内容多数为网络新闻,另外还有Tittwer信息、电子邮件内容、短信以及其它的文章等[2],但是他们阅读的内容与非网络版的内容并不相同。在这一背景下, 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无序传播的问题,给众多杂志的数字化带来了新的转机。

2011年对中国期刊业来说,iPad杂志无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话题。可以说,这种杂志类型已经成为国内期刊业在过去一年里最重要的新媒体形态。 从去年年初开始,中国数字期刊平台阵营相继加大了对iPad杂志开发力量的投入。但在国内,有实力开发iPad版杂志的期刊社仍然是少数。龙源为此研发了共用程序端口,每家合作期刊都可以利用这个端口推出独立的iPad版,满足了期刊社的现实需要,使得一大批刊物得以迅速进入苹果商店,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大众摄影》等利用这个端口进入苹果商店,仅7个月时间,其iPad版杂志的下载量就超过了6.5万份。如《电影世界》、《疯狂英语》、《西藏人文地理》、《汽车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中欧商业评论》、《中外管理》、《IT时代周刊》等也成功地由此进入,下载量均在万次以上。这一数字的首次发布使得业界对于期刊在新兴阅读载体上的发展有了较为量化的认识。

当然,手机杂志也是移动阅读中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0月底,仅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客户端,月访问用户数就突破千万,日访问用户数已超过百万,全网覆盖用户数超过2.7亿。客户端已覆盖iOS、安卓、塞班等主流手机智能操作系统,现网适配终端1103款,有效推广了手机阅读业务。同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天翼阅读用户总数已经超过3000万[3]。

在龙源发布的2011期刊网络传播排行榜的“手机阅读TOP10榜单”中,排名第一位的《民间故事选刊》2011年全年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平台上的点击量达到近250万次,于榜单第2位至第6位的《知音》、《微型小说选刊》、《读者》、《家庭百事通》、《男生女生(金版)》的点击量也都超过百万次。可以看出,这些刊物在手机上的受众规模,比起纸质刊物也并不逊色甚至超过了纸版,显示出手机阅读的欣欣向荣之势。

2 趋势二:读图成iPad杂志重要卖点

读图成为iPad杂志的重要卖点,这一趋势与iPad设备的特点息息相关。在平板电脑上,为读者提供完美的视觉体验,看来很多时候比内容本身更加有效。

nlc202309030420

从国外期刊巨头对iPad杂志的尝试来看,国外期刊的iPad杂志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成为大小刊物在纸版之外的“标配”。iPad的生产商苹果公司与美国时代公司在2011年决定,时代公司旗下《人物》杂志的iPad数字版本将免费向印刷版订阅用户开放,《时代》周刊、《体育画报》以及《财富》杂志等的iPad数字版本也可能免费向印刷版订阅用户开放。那么,这是否会是杂志出版商通过印刷版和iPad两个工具增加用户黏性的明智之举呢?这一点,有待我们在2012年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在CondreNast旗下的《连线》和《纽约客》等品牌杂志纷纷在iPad上推出电子版后,国内各类传统期刊也在跃跃欲试。但相对于海外便利的收支环境,动辄几十万元的客户端制作费用,使内地刊社普遍小心谨慎,高昂的制作成本,依然是横跨在纸媒与移动数字化之间的鸿沟[4]。

作为中国领先的杂志内容聚合商,龙源期刊网在客户端制作费用持高不下之际,果断推出了为所合作的3000家期刊社定做的客户端。在2011年9月28日的iPadiPhone客户端上线发布会上,龙源公布了第一批70种刊物的客户端,每一个客户端都独立属于刊社,包括Logo、售价、广告植入功能,都由刊社自主决定,如各家各自制作,累计费用将达2000余万元,势必造成重复开发,资源浪费。而作为与龙源的合作刊社,龙源将免费提供所有开发、数据灌入和整体平台支持,并作为支付平台和用户管理平台,维护、支持所有客户端。作为早期和苹果达成协议,将千余本杂志引入苹果App Store的国内大型数字期刊平台,龙源表示在2012年底之前,至少将上线500家各类刊社客户端,使中国特别是内地的杂志能尽多尽早地步入苹果数字移动平台。

通过观察发现,作为年度iPad 阅读Top10刊物, 不论是《大众摄影》、《电影世界》,还是《西藏人文地理》、《汽车杂志》,这4份刊物都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杂志内容中充满了视觉效果较强的图片,整个杂志版式都以图片为主。可以说,读图已经成iPad杂志吸引用户的重要卖点。这一特点与iPad设备的特点息息相关:iPad具备的细腻大屏,嫁接上杂志精美的图片,无疑击中了众多读者的深层次阅读需求。这也给我们解释了一个重要趋势,即杂志要想在iPad上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图片上多下工夫。

3 趋势三:“故事”和“情感”是手机阅读的两大关键词

情感故事类内容受到读者欢迎,这是2011年度龙源发布的手机阅读排行给我们传递的另一个重要信息。

iPad的高价格和全新的触觉体验吸引了相对高收入、高品质生活的一代,而手机阅读用户则彰显了大众化趋势。如果说iPad杂志已经带领用户进入“读图时代”,那么,目前的杂志手机阅读仍然停留在文本时代,这是我们分析iPad杂志TOP10和手机阅读TOP10这两份榜单之后,得出的一个明显印象。

通过对手机阅读TOP10排行进行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手机阅读的两个核心词——“故事”与“情感”。首先,故事性已经成为手机杂志吸引用户的第一要务。仅从手机阅读TOP10的榜单上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仅以“故事”为刊名的杂志就有3种,占据了手机阅读TOP10榜单的三成,成为手机阅读中最受欢迎的一个类别。

期刊网络传播排行榜中,故事类刊物在手机上表现出色的原因,与整个国内手机阅读的现状是共同的——手机杂志中故事性内容受到读者欢迎的这一特点,也是整个手机阅读的一个重要用户特征。有调查显示,在图书阅读方面,读者同样更推崇情节较强的故事性作品。在这份调查中,关于“你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图书”这一问题,选择“奇幻悬疑”(24.58%)、“青春都市”(17.95%)、“军事战争”(10%)的位居前3位,合计占到被调查对象总数的52.53%,均为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类别,大大超出“中外经典”、“励志传记”等类别。而在热衷手机阅读的读者中,选择上述3类故事性作品的比例更高达89.51%。反观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分类,通俗内容大行其道,正迎合了手机阅读用户的需求,也是基于手机便携、私密性强的特质。

其次,榜单数据显示,“情感”牌也是期刊手机阅读的主打招数。从手机阅读TOP10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知音》、《恋爱婚姻家庭》、《做人与处事》都是情感特色鲜明的刊物。并且,刊物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纸质读者群,同样在手机上建立了一条情感纽带,成为手机阅读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

综合上述两个关键词,可以说,如果不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故事”和“情感”可以合并为“情感故事”。情感故事类内容受到读者欢迎,这是本次手机阅读排行给我们揭示的一个重要信号。因此,如何传播更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使其与传统纸质阅读形成本质上的继承性对接,是摆在手机杂志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平板电脑价位的适中下调,凭借互动体验、便捷、快速,数字化阅读将会更有市场和生命力,移动阅读这支力量也将进一步重塑数字期刊的市场形态和格局。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5],2011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性别结构男性手机读者多于女性手机读者,比例分别为55.1%和44.9%,但两者差距正在缩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阅读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户。从用户年龄结构上来看,年轻用户为主流群体 ,其中21岁~25岁是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的主流群体,比例为39.6%。15岁~20岁的年轻群体占据了32.8%的份额。 从用户学历水平来看,中等学历占据主流 ,其中中学(中专)学历水平的网民是主流,占据35.1%的市场份额;大专学历的网民次之,占29.8%;本科学历的网民为25.6%;小学及硕士以上的分别为2.8%和6.7%。 从用户职业分布来看: 学生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手机阅读网民的主流用户总体消费力不容乐观,大量集中在学生、工人、军人等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群体,手机网民整体消费能力有限。从龙源根据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推出的手机阅读TOP10刊物来看,与这些数据非常吻合,无论是从经济支出、情感诉求、阅读欣赏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互相印证。

nlc202309030420

4 趋势四:富媒体电子杂志将成未来重点

不管是iPad上的读图趋势还是手机上的故事化特色, 通过数据分析和各种用户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融合了各种新媒体呈现形式的富媒体电子杂志将成为期刊移动阅读的发展重点。众多杂志在移转到移动平台上之后,传统的图文元素将与流行音乐、影像视频等在移动互联平台加以融合。

碎片化阅读的风行,给传统期刊报纸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前曾有专家撰文指出,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和碎片化促使传统媒体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扬自己之长。由于新媒体的新鲜体验对受众会产生冲击力,报刊等传统媒体也将更加注重形态的包装,以良好的体验留住读者。包括期刊在内的各种移动阅读形式,未来都会走向富媒体的发展方向。

2010年年度美国出版创新大奖得主是由潘德沃克斯(PadWorx)数字媒体公司出品的互动小说《德科拉:斯多可家族正传》。这本图书展示了未来iPad出版物的一个雏形:完全触屏的交互体验,300多页的原小说文字,6000余幅插图,由众多流行歌星打造的21首歌曲,数十小时的音乐和音响特效,以及类似DVD互动模式的趣味“ 彩蛋”等等。可以说,此产品已超越了纸质出版物的概念,而成为一个庞大的、有机整合的媒体库,带给读者愉悦的互动阅读体验。爱尔兰互动青春偶像剧《艾斯灵日记(Aisling’s Diary)》也是跨媒体融合(Transmedia)的典型案例,它成功地实现了网络社群、电视剧、小说、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整合,通过持续的、跨平台的读者、制作者与内容的互动,成就了立体、多元、复杂的流行文化产品。正如其制作者所言,他们坚信积极参与的受众群体和诱人的互动体验越来越重要,它使受众深深融入剧情,与角色和情节同苦、同乐、同喜、同悲,移动互联使这种互动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并成为受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7亿,数字阅读将进一步细化[EB/OL].[2012-03-05].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2-09/c-122769353.htm.

[2]宋向东.终端瓶颈效应缓解美日电子图书风生水起[J].通信世界,2011,(6).

[3]美国用户阅读移动设备内容时长超过报纸和杂志[EB

/OL].[2012-01-20].http://it.sohu.com/20101216/n2783

35834.shtml.

[4]任翔.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创新[J].出版广角,2012(02).

[5]2011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EB/OL].[2012-01-13].http://www.cnscdc.com/58175.html.

作者简介:李鹏(1982-),《艺术与设计》编辑部主任,《Q潮乐志》助理出版人、龙源期刊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专家委员。

4.移动电商未来三大发展趋势 篇四

你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过网购么?敲敲键盘、点点屏幕选购商品的方式是否已不能满足你的购物欲了?澳环网站设计中心据多年的制作app网站制作预测了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3大趋势,下面我们就来一看究竟。

1、利用“移动图像识别技术”拍照购买

想象一下:在街上,你看见一位着装时髦的人穿了一双很棒的鞋子,你将它拍照下来,之后,你的手机就会给你一个网址,你便可以在上面购买它们了。这项技术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移动图像识别技术(MIR)正在加速推进。这是app网站定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2、超越简单在线购物的应用程序

为了利用这一趋势而不是蜷缩在角落,实体商店可以在消费者逛店铺或别的地方的时候抓住他们。用数字技术为自己增色不少,拉近了线下与线上的购物距离。此举也获得了成功,令移动购物增长了150%,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还可以增加很多查看功能,让消费者可以扫描他们的信用卡并连同以往的购买记录一同存入个人资料中。这在不久的app网站定制开发中将会实现。

3、更好的参与品牌

消费者喜欢对商品评头论足,如在Facebook上刷网页、在Pinterest上贴照片,以及表达他们对某品牌的热衷。比如发布了一个由用户生成内容的视频社交平台,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将自己的视频评论和评论内容直接发布到所喜爱的网站上。

品牌商可以在内容生效前先加以审核,并且页面可以根据公司的意愿进行定制。对于消费者来说,查看已有的内容和上传自己的评论就像在他们手机上按通话键一样简单。

移动电商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移动设备上选购商品、下单甚至是付款都不再是新鲜事。如何扩展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挖掘新的增长点是应用开发商更多考虑的问题。

正如文中提到的“移动图像识别技术”,就多次在电子商务论坛和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被提及,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就可以根据商品照片来进行选购,或者是在视频节目中锁定目标点击选购。

5.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五

摘要:网络通信技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技术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较快,而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网络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发展意识和前瞻性意识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思想。我国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而针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提上了研发和推广的日程。4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3G技术的升级,能够实现更高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科学、人性化的智能升级系统必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本文介绍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4G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4G移动通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网络;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引言

相对于第一代、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3G通信系统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也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应用,但3G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模式CDMA模式的传输速率和数据格式的限制制约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可视化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更直观的通信体验,因此未来的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更多呈现出的可视化通信和视频通信,显然日前的3G通信技术不能满足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需求,因此人们提出了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也就是4G技术。4G技术是对当前3G技术的一次全新的革新和发展,它融合了3G通信技术的诸多优点,同时提供了更为高速的信息传输速度,为用户的多媒体业务和可视化通信提供了可能,同时4G无线通信技术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通话质量更高,移动通信应用更加多元化。2、4G通信技术

我们所谓的4G是指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只是一个通用的名称,4G通信技术井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演变而成,通过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优化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是集3G与WLAN于一体井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可以不依靠电缆直接建立起超高速信息公路,4G网络的下行速率能达到100Mbps,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比3G快2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这种速率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有人曾这样比较3G和4G的网速,3G的网速相当于“高速公路”,4G的网速相当于“磁悬浮”。2012年1月18日下午17时,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联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体会议上,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和LTE-Advanced技术规范通过审议,正式被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同时成为IMT-Advanced国际标准。这是在继TD-SCDMA自主研发成为3G国际标准后,在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

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处在世界前列的领先地位,对4G的重视由此可见。

关于第四代通信技术,一般定义为分布网络和广带接入,它的非对称数据传输速率2Mb/s,且能自动进行速率切换,影像传输速率可达150Mb/s,并将实现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传输。它是集成了多种功能的宽带接入IP技术和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它不同于无线通信模式的集成,用户能从一个标准自由地漫游到另一标准,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一 4G网络结构

4G系统的网络体系分为接入层(物理层)、承载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接入层负责提供选路、接入功能;承载层负责提供有源网络、安全管理、即插即用、地址转换、QoS映射。开放式IP接口由承载层与物理层共同提供。承载层与应用层之间也为开放式接口,应用层主要用于新业务的提供和第三方软件的开发。3、4G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从目前的3G移动技术发展到4G技术同样也需要一个演变的过程,甚至即便4G技术已经成熟,仍然会与上一代通信技术同时存在。

(1)欧美4G技术现状

目前全球移动通信手机制造商中包括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等都来自欧洲,几乎控制全球绝大部分的移动通信市场。根据英国网络测试公司OpenSignal在早前发表的报告指出,在2009年全球首个推出4G LTE网络的瑞典,是目前全球4G LTE网络速度最快的国家,瑞典4G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为22.1Mbps,而全球4G LTE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为10.4Mbps,技术仍然领先全球。美国的移动通信行业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美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0%以上,作为全球第二个推出商用LTE网络的国家,因其主要移动运营商Verizon和AT&T使用的20MHz频谱资源,与大多数运营商采用的40MHz频谱配置不

同,使美国的LTE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仅为9.6Mbps,排在全球第八名。

(2)亚太地区4G移动通信技术现状

亚太地区,特别是以韩国、日本为代表的研发,应该说在国际上起步就较早,日本在4G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开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日本的DoCoMo公司也一直在致力于4G移动通信的研究,也得到日本财政的大力支持,特别制定了E-Japan发展计划,由日本总务省(MIC)统一部署,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4G的研究、标准化、试验及国际合作等工作,为了抢占未来移动通信市场的先机,日本近几年的财政预算都包括对4G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而韩国一度被称为是“通信门外汉”,但在4G的研发和投入方面也下了大功夫,通过十几年的追赶,2006年韩国已对外发布了4G移动服务,因此这些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特别是点到点传输方面的创新。

在我国香港地区,4G网速就有19.6Mbps,在全球排名第二,并且香港大部分网络已推出4G服务。在国内4G技术的布局也成了三家电信运营巨失争抢的头号蛋糕。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首次明确提出“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可知4G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成为了可触的现实。因为访问速度将达到3G的10倍,因此4G得到了各运营商的空前重视,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微信等OTT业务给通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挑战了传统的移动通信模式,造成传统收入的锐减,怎样面对这些挑战也成为了各运营商在争夺4G的同时面临的大问题,但辩证的来看这也可能成为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方向,用户上网兴趣加大,所产生的流量消费激增,将会给运营商直接带来流量收入的大幅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年1-6月累计接入流量57704.3万G,比上年同期增长62.6%,因此各大运营商都在加紧向4G迈进。4、4G通信系统的特点

4G通信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五方面特点:(1)容量、速率更高。最低数据传输速率为2Mb/s,最高可达100Mb/s;(2)兼容性更好。4G系统开放了接口,能实现与各种网络的互联,同时能与二代、三代手机兼容。它能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无缝切换,并提供多媒体高速传送业务;(3)数据处理更灵活。智能技术在4G系统中的应用,能自适应地分配资源。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将实现任何信道条件下的信号收发;(4)用户共存。4G系统会根据信道条件、网络状况自动进行处理,实现高速用户、低速用户、用户设备的互通与并存;(5)自适应网络。针对系统结构,4G系统将实现自适应管理,它可根据用户业务,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满足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5、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完善和改进,需要一 4

定的磨合和试运营周期。目前在研究和推广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主要表现在移动通信中的网络IP问题、4G网络通信标准协议问题,针对我国庞大的3G或2G网络,如何实施对传统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换代工作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

6、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据统计,全球的移动通信用户终端数量高达45亿,占地球上总人口的四分之三,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人与人的互联,未来的4G移动通信技术将实现人与互联网、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互联。3G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了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的发展,应用手机和PDA等终端设备上网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而未来的4G移动通信技术将改变现状用计算机上网的习惯,基于4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通信中可视化、多媒体化将成为趋势,更丰富的4G移动通信应用将改变未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网络之间的联通关系,人类将真正进入无线互联时代。7、4G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综合目前各国在4G移动通信领域的突破来看,日本具有领先优势,日本在2001年开始着手4G技术研究,在2005年初步形成规模,2007年通过外场试验并开始商用,传输速度为5.3Mbps。美国以高通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主要研发HMMX和DMMX技术来达到4G标准,并在收购Flarion公司后,得到其三百多项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方面专利,使其在4G相关领域领先其他公司,主要关注无线网在4G中的重要作用。随着3G在我国大面积普及,用户在体验3G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意识到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虽然目前面临着,如频率资源争夺激烈、移动容量紧张、网络安全面临挑战等多方面问题,但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各大运营商加大了对4G的追逐,因为用户的需求无法满足,也因此推动了4G技术的发展,从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对移动通信产业投入增加以及我国本身具备的良好市场需求环境,我国的4G发展空间很大,未来我国将会加快4G网络的建设,而抓住机遇占领市场是我国通信行业的共识,三大移动运营商都早已着手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从技术上已能够实现图形影像、视频、语音的高速传输。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所制订的16个重大专项,宽带无线通信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中国移动预计将建成20万个4G基站,投资总额约1800亿,4G终端采购量增幅将超10倍以上,而中国电信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开始部署相关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覆盖世博园区的FDD-LIE网络。2012年7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融合成就展上,中国电信展现了其在4G上的一系列研发成果“蓝 5

极光”计划,该计划旨在大幅度提高下一代4G移动通信系统的效率。在未来的发展中,4G移动通信技术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会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包括频谱、资源调配、资源管理和无线传输技术等等,相信4G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数据通信速度和通话质量等优势,4G的分布网络具有比3G更高速、安全、稳定的传输能力,且由于技术的突破,未来4G的通信费率也将降低。移动互联网将“让世界无时无刻不掌握在你手中”,现在随时随地连接网络上网浏览信息,获取信息已成为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未来4G的目标也就是实现真正的“移动办公”,这个领域也将成为全球各大手机厂商竞争的主要目标,目前已有部分手机厂商正在积极研究,随着移动通信带宽的提升,手机的数据流量、数据安全将进一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8、结语

总之,4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不远的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必然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又一重大变革,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在4G移动通信领域掌握先机,专研和开发4G移动通信技术,为未来4G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推广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6.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六

【摘要】

物联网现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物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就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相互融合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对物联网与移动通讯的融合发展做出进一步探索。本文阐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当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特点,重点研究了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通信传输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管理平台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以期为接下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7.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七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长迅猛。尤其是近两年来, 移动互联网似乎正在复制着互联网过去10年爆炸式增长的轨迹。简单总结, 移动互联网目前正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1) 移动互联网逐步成为互联网的主体

2012年底,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占总互联网用户数的74.5%, 较2011年增长18.1%;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从网民行为来看, 由于手机随时随地保持沟通与信息共享, 且浏览方便快捷, 移动互联网网民对手机上网依赖性较大。以国内手机网民为例, 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 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比例达22.0%。以此发展速度, 移动互联网终将成为互联网的主体。

(2) 应用入口多元化

从2012年10月到2012年3月, 浏览器的人均使用时长仅增长2%, 低于人均总时长增幅7%;人均启动次数从5.8减少为4.4, 同时, 浏览器被其他APP调用的比例也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习惯于直接点击手机桌面图标的方式来使用网络服务, 传统浏览器为主的入口形式开始逐渐向各个应用分散, 各应用都具有成为入口的可能性。

(3) “永远在线”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智能机以友好的人机界面与方便的应用体验, 为永远在线提供了终端基础;而上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应用的丰富都促使随时随地保持沟通与信息共享成为趋势。2012年底, 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已经达到20.5小时, 比2011年提升了1.8小时。截止2013年3月, 移动互联网人均上网时长已经大大超过了PC宽带互联网上网时长29%。而QQ、米聊、skype、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发展, 激发了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通信的“永远在线”需求。2013年, QQ发布了手机QQ2013版, 提出了“永远在线, 先人一步”的理念;下一代Xbox定位为一款“永远开机、永远在线” (always on, always connected) 的游戏主机;2013高通合作伙伴峰会上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明确提出:薄、轻、永远在线及时刻连接是新移动时代的消费者期望。应用商、终端商、芯片商已经在产品上积极准备, 迎接“永远在线”时代的到来。

2 永远在线应用的定义与特点

“永远在线”应用顾名思义是指需要一直保持着数据连接的应用。但是由于受到无线网络资源的限制, 移动终端难以保持分配永久的IP地址, 维持永久的数据连接。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维持数据链路稳定, 满足应用的永远在线需求, 应用就需要在应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维持一个长连接, 同时通过定期的“心跳”保持连接不断。这是“永远在线”应用最基本的特点。

该类应用的流量并不稳定, 具有随机性。移动互联网上目前基本上还没有长期在线的持续大流量的业务, 而即使发生了大流量业务, 可通过Qo S等手段协调流量与网络容量的关系, 其所占资源与其流量价值成正比关系对承载网络的经营并不造成过大的伤害。但是对于多发的小流量的永远在线业务, 例如QQ、微信、微博等应用, 其产生的流量价值与占用的网络资源不成比例, 往往对网络经营造成较大的问题, 甚至可能影响其它业务的使用。

3 永远在线应用承载问题分析

(1) “心跳”引起网络资源的消耗与功耗较大

据2013年1季度百度统计, 平均每个终端的应用总量 (包括系统自带, 预装以及下载的) 已经达到139.1个, 而用户日均启动的应用数量达到12.6个, 主要聚焦在即时通信、搜索、购物、微博、阅读等应用。移动终端上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与其服务器保持长连接, 且各应用之间的“心跳”周期都是独立的。

无线网络在发送数据时需要经过空口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待休眠、连接拆除的过程。由于心跳及业务数据发送时间与网络休眠时间都是独立的, 容易导致空口连接频繁拆建。2011年中国电信福建校园网络由于QQ应用集中, 导致网络拥塞, 用户感知差。2012年, NTT Docomo无线网络发生故障, 直接原因是一款基于Android的应用以每3~5分钟的频率出发网络连接信令消息, 造成空口连接频繁拆建, 引发信令风暴。

此外, 手机上多个应用数据发送的随机性也使终端的能耗较大。因为很可能当一个应用停止发送数据, 终端刚从高功耗状态进入较低功耗状态时, 其他应用又开始发送数据, 使终端重新进入高功耗状态。

在当前无线业务容量有限的条件下, 各个应用分别以“心跳”维持自己的长连接的方式, 是造成空口资源消耗与终端功率消耗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小流量永远在线应用流量连接比极低

通过对微博、QQ等应用进行单一业务网络仿真分析发现:小流量业务的网络瓶颈主要是前向链路Mac Index和业务时隙占比与反向链路底噪抬升等, 整体而言, CDMA Evdo网络仍是业务信道资源受限为主, 若用户集中会存在较大的负荷压力。虽然小流量业务的控制信道并未首先成为容量瓶颈, 但与P2P和FTP等传统互联网业务相比, 同样传送一个比特;用于QQ的比特所消耗的无线网络资源大约是用于FTP的比特的20倍左右;用于微博的比特所消耗的无线资源大约是用于FTP的比特的3倍左右。同时, 不同业务的每连接产生的流量出现了显著差别。从表1可见, IM应用每连接流量数仅为11.37k B, 相比浏览与流媒体等业务, IM类应用的流量价值很低。

表2是某省公司晚忙时业务统计分析。从中可见:不同的IM业务, 其业务实现机制和用户行为不同, 对网络的占用也不同。QQ、微信、阿里旺旺流量连接比都小于10。微信、新浪微博、浏览业务和streaming的流量与连接次数比分别为5.41, 88.36, 61.38和537.94, 表明传输同样流量下微信所需要的信令连接是浏览类的11倍。

小流量永远在线业务的价值与无线资源消耗的剪刀差较大, 待加强管控与优化, 实现CP/SP、运营商、用户的多赢。

(3) 无线网络升级无法根本解决永远在线应用承载问题

LTE网络较Evdo网络理论上容量有较大提升, 如表3所示, 综合考虑接入能力、前向控制信道能力、反向控制信道能力以及RRC连接数, LTE网络较Evdo网络业务容量理论增长4至5倍。在一定程度上, 必将缓解网络容量对应用承载不足的问题。

但是, 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达到70%;2 0 1 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1%, 且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以此发展速度计算, 用不了3~4年LTE网络仍将面临Evdo网络现在的应用承载问题, 无线资源的紧张问题长远来看并不能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升级来解决。

4 终端或平台商的永远在线承载方案

苹果、谷歌、微软, 主流的终端与操作系统厂商均为其自有操作系统和终端提供了在线推送通知服务。第三方应用可以借助操作系统提供商提供的推送通知服务向其客户端发送通知消息, 而无需额外开发通用的通知功能。

如图1, 以苹果的APNS推送系统为例, 通过部署APNS以及规范相应的APNS流程, 使得苹果手机上多个应用能够共享手机与APNS之间建立的长连接, 从而减少了心跳包的数量;通过APNS推送消息网关将应用服务器的通知消息发送给终端以降低应用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次数。

苹果、谷歌等终端商或操作系统厂商部署的这种基于推送的永远在线承载方案, 具有一些先天的限制:

(1) 由于相对封闭的商业模式, 苹果采用的此种方式只能也只会支持Apple应用、Apple终端以及App Store;

(2) 与底层的承载网络没有无任何接口, 无法通过寻呼方式找到用户;

(3) 与运营商PCRF、CCG、BOSS、HLR等没有有任何接口, 不便于开展外延服务。

5 运营商永远在线应用承载的实践

(1) 标准

AOI (Always Online Infrastructure) 项目是中国三家运营商与中兴在OMA (Open Mobile Alliance) 联合发起的标准项目。目前参与成员以运营商为主, 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兴公司、华为公司KDDI, NTT DOCOMO, SK Telecom, Telefonica SA, Telecom Italia, AT&T。目前AOI项目已经完成需求定义与主要架构的制定, 预计2013年底将完成所有接口与流程的规范制定。

“永远在线”应用的承载也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标准规范的焦点。2013年6月CCSA移动互联网应用与终端技术委员会收到《移动长在线应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移动在线业务友好性技术要求》、《移动终端消息推送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三项与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应用相关的标准立项建议, 并通过了前两项的立项。三家运营商以及多个系统厂家都参与到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2) 承载策略

韩国SKT在2012年5月部署了Smartpush系统, 通过统一管理心跳信号, 及时检测各聊天工具、社交网络程序和智能手机的交互状态, 减少不必要的连接信号产生, 尽可能避免通信网超负荷。目前已有近Kakao Talk、m e 2 d a y等11款应用使用该系统。从图2可见:使用Smartpush系统后心跳次数以及数据连接建立次数都大大减少了。

国内运营商主要通过网络优化以及与应用商协调心跳周期等参数优化的方式缓解“永远在线”应用对网络资源的消耗。例如QQ服务器将一般系统消息由实时发送调整为间隔60秒后发送, 降低产生空口信令交互的概率, 约减少2%信令交互次数。

6 运营商永远在线承载系统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应用对无线网络的资源消耗问题不会因为无线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而自愈。这就需要有针对地实施解决方案。OMA正在制定的AOI标准定义了永远在线承载架构 (如图3) , 这个架构与推送系统的架构类似, 但是运营商部署该系统去除了苹果等终端商或者系统商方案的不足。运营商的永远在线承载系统可以对所有的应用开放注册, 注册的应用按照规范与AOI系统对接。应用系统可以方便地通过AOI服务器利用无线基础网络进行寻呼;并可以简化应用系统与电信系统的对接。

运营商永远在线承载系统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如何降低应用使用的门槛。应用如何方便地对接AOI客户端?SKT提供Smartpush客户端给用户安装到终端上, 由CP/SP做好应用的对接升级;某些系统商采用的方式是提供API, 由应用调用API, 并将其编译入应用APK程序中。这两种方式在传播上各有优势, 可以结合使用。

(2) 如何更好地发挥运营商的优势。运营商的优势在可以方便对接基础网络与各种通信业务。将短信与IP长连接复用传递通知消息即可以节省无线资源又可以向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消息传递。在提供及时、可靠的消息通知的基础上, 建议结合策略控制系统、DPI系统等, 对注册的应用提供VOIP等业务的质量保障, 增强端管云的智能管控能力。

(3) 如何促进更多的CP/SP接入, 将永远在线系统打造为应用的聚合点。移动互联网时代, 运营商对业务的控制力减弱, 永远在下系统有可能成为聚合多种应用的一个契机。即时通信、搜索、新闻、微博、音乐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 与高频应用商共建的联盟, 将推送以及其他多种能力对联盟内CP/SP优惠开放, 实现合作共赢。

7 意义与展望

移动互联网永远在线应用承载系统可以较好解决运营商当下所面临的困难, 减少了长连接对无线资源的占用, 增强终端与应用之间的数据控制, 聚集CP/SP, 扩大与客户接触点, 便于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与盈利模式。对用户可以推送消息更即时、更稳定、更可信, 使终端更省电、更省流量。对CP/SP可以提高用户需求满意度, 有利于挖掘应用潜力, 提升应用价值。作为运营商新的应用入口机会, 期望永远在线应用系统引领中国互联网用户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促进互联网应用的新一轮增长。

参考文献

[1]百度无线数据报告http://developer.baidu.com/report

[2] iPhone Push http://baike.baidu.com/view/7794523.htm

8.移动应用的发展趋势 篇八

Orange County Choppers与英特尔台作推出了一款摩托车虽然宣传重点是它采用基于英特尔四核心处理器的电脑设计,但我们更关注的是该车没有采用传统的仪表盘而是由一个黑钻公司推出的SwltchBack UMPC代替它集成了指纹识别系统、行车数据比如转速里程都显示在屏幕上而且连点火控制也交由该UMPC处理。这款摩托车连后视镜都被摄像头代替,画面依然显示在屏幕之上至于GPS、影音娱乐系统、无线上网等功能也全部都整台其中。让人不禁感慨数码技术的侵蚀力之强。只是稍微有些担心如果这UMPC的操作系统死机了该怎么处理——难道给道路救援公司打电话说:“我的车死机了快来帮忙”?

两边靠拢

当初英特尔出售移动芯片业务时业界估计智能手机,尤其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前途会受到较大影响。过了这么久 可以知道现实并非如此,智能手机的发展依然迅猛。如今的智能终端发展有两个趋势首先是以前性能较低的智能手机在逐渐提高配置而曾经性能强劲的笔记本电脑正在慢慢降低能耗缩减体积

由笔记本电脑到UMPC而且正在逐渐向以往的PDA尺寸迈进。

要印证这个论点的话最直观的例子就是HTC(宏达)时隔不足3个月推出的两款产品,Advantage X7500(即T-MobileAmeo)基本算是一款个子比较大的手机产品运行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而4月底推出的shift则几乎可以称之为笔记本电脑,它甚至可以让Windows Vista顺利运行。比较一下这两款机器的外形很容易就能得出上述结论。

之所以让笔记本电脑迅速缩减到大型手机的尺寸这应该归功于英特尔的超移动计算平台——UMP。今年IDF上展示的Menlow平台由主频近2GHz的64位处理器,DDR2内存,固态磁盘和独立的图形处理单元构成,可能在2008年正式上市而2009年Moorestown超移动平台更能把功耗降低到现今产品的二十分之一它把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和内存控制器整台到一颗支持WiMAX高清晰视频解码等的芯片上。这种高度集成的设定很容易就让人想起SoC这个关键词。

一芯多用

SoC是今年来被热炒的个概念,它是System On Chip的缩写常翻译成片上系统或系统单芯片。这个东西的产生感觉是芯片业界技术提升和产能过剩的产物。既然工艺水平已经发展到如此精妙的境界,把芯片都加工成高主频的CPU也卖不完,干脆想个别的主意。于是除了中央处理器,又在芯片中把杂七杂八的辅助设备添加进去。当然这样解释有些“歪说”的成份事实上SoC中包含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其他功能单元它的价值在于搭建出个平台让应用开发商可以迅速将产品开发出来。

作为SoC的最新产品之一,英特尔前阵子推出的英特尔CE2110媒体处理器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产品。它主要应用于数字机顶盒和网络媒体播放器等设备中,服务于家庭娱乐。它在块芯片上集成了1GHz的处理器、图像与声音处理模块(相当于显卡和声卡)和其他输入输出设备控制系统。其他终端制造商就可以把它当作泛用平台——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机器人它们总是被称为“泛用人型机器”之类的。Diego推出的MoxI Multi-Room DMR录放机就采用了CE 2110媒体处理器,凭借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它可以播放录制高清影像。

单芯片潮流

前面说的这个SoC基本上还属于电脑平台的范畴其实在手机领域,这种潮流也已经蔓延开来。比如高通就把基带芯片射频发送芯片、射频接收苍片以及电源管理共四枚芯片的功能集成到了枚芯片上。这样带来的多项改进,产品的功能增多,性能增强能耗降低这同时使得通话和待机时间增长了。而芯片组面积减小成本减低了,手机开发也容易了许多。比如我们上期介绍的华为C2600就使用了单芯片技术因此获得了超长的待机时间。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最右侧的单芯片产品可以让手机尺寸缩小到何种地步。

除了高通手机核心部件生产者德州仪器、飞思卡尔等,也推出了单芯片产品,这些产品的问世,自然会导致未来几年手机尺寸的大幅缩水如果不是因为输入用的按键和输出用的屏幕尺寸太小会影响使用,完全可以实现将手机缩小到普通手表大小。另外还有一个拖后腿的家伙就是电池如果不能获得容量体积比更大的电池技术那么手机尺寸缩减还是会遇到瓶颈。

总结

上一篇:已婚研究生在北京申请落户须知下一篇:新入职公务员初任培训主题演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