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年度培训计划

2024-09-11

医生年度培训计划(共11篇)

1.医生年度培训计划 篇一

一、培训要求

1.政治思想: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

2.专业理论:根据住院医师培训相关专科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病历书写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正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4.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5.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与本专科有关的外语常识,能基本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

6.科研写作能力:了解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有能力者结合临床实践,能写出1篇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7.经考核考试证明能胜任与其相对应的专科医师临床工作。

二、培训对象

20__年及以后分配到我院从事临床或医技工作的住院医师。

三、培训内容、形式和时间

(一)公共科目理论学习内容:

1.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侵权责任法等;

2.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

3.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4.重点传染病防治。

以上公共科目以自学为主,由科教科定期组织参加医院人机对话考试。外语、医药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加各级晋升考试。

(二)培训形式以临床、实践、自学为主、理论辅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具体详见下发各专科培训细则。

(三)培训时间5年。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普通专科培训(3年)主要进行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第二阶段亚专科培训(2年)以参加本亚专科的临床实践为主。8—12个月安排担任总住院医师或相应的管理工作。

四、培训管理

实行院科两级培训管理方式:每科成立培训小组,由科主任担任小组长,配备联络员、秘书、带教老师各1名,对轮转到本专业的住院医师进行带教、指导和管理。并负责组织在该科的考核,全院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由科教科负责。

五、考核

完成第一阶段培训经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二阶段培训。不合格者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至达合格为止。考核实行学分制总学分由临床实践、医学理论、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阶段综合考核各门成绩组成。临床实践考核由医院考核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核。

六、轮转程序及要求

1.新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后进入培训轮转。

2.每轮转完一个科室,由科主任组织,对住院医师进行全面性的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指标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出科考核等。考核完毕将出科考核评分表送科教科。

3.各专科培训内容及要求参看《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2.医生年度培训计划 篇二

(一) 内科 (3 4周)

1. 轮转目的:

(1) 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基本操作与判读、常用临床检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 (2) 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常见内科疾病的能力, 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 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 (3) 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和在医疗实践中提高的能力。

2. 基本要求

(1) 常见症状。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发热、头痛、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晕厥、意识障碍、咳嗽、咯血、黄疸、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与便血、血尿、水肿、贫血、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消瘦、肥胖。

(2) 主要疾病。

1) 心血管系统:8周。 (1) 高血压。掌握:正常血压值,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及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一、二、三级预防原则;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原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动态。 (2) 冠心病。掌握:冠心病的诊断,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缓解期的治疗, 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心电图特征、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院前急诊处理, 转诊指征及注意事项;冠心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熟悉:心肌梗死恢复期、维持期的康复医疗。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治疗原则;心力衰竭的预防原则及康复;常用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了解:病因、诱发因素。 (4) 心律失常。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阻滞) ;低危心律失常患者的处理原则及高危心律失常患者的识别及转诊处理。熟悉:介入治疗与起搏器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了解: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 相关的诊疗方法。掌握:心电图机操作, 正常与异常心电图的判读。了解: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测定, 心电图运动试验, 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范围。

2) 呼吸系统:6周。 (1) 上呼吸道感染。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合理用药的原则。熟悉: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 支气管哮喘。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缓解期社区防治。熟悉:重症哮喘的诱因及临床表现、急救原则。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峰流速仪和呼吸机的使用。 (3)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 三级预防措施与康复。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型、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社区预防管理。 (4) 呼吸衰竭。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 (肺性脑病的识别与鉴别) 及正确及时的转诊;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置原则。 (5) 肺炎 (重点社区获得性肺炎) 。掌握:常见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包括抗生素的停药指征) 。熟悉:肺炎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6) 相关的诊疗方法。掌握:吸痰术;胸部X线片判读。熟悉:胸腔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了解:常规肺功能测定方法;血气分析结果的判定;痰涂片、抗酸染色、革兰染色、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应用;胸部CT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胸水检查结果的判读。

3) 消化系统:6周。 (1) 慢性胃炎。掌握: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2) 消化性溃疡。掌握: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处理及转诊措施。熟悉:溃疡病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与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指征及胃镜等检查前的准备;各项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 (3) 急、慢性腹泻。掌握:急、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转诊指征;肠道传染病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熟悉:感染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的预防原则。了解:结肠镜检、钡灌肠的适应证及准备工作。 (4) 肝硬化。掌握: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熟悉:肝硬化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治疗要点、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转诊指征;肝性脑病的诱因及预防。 (5) 胃食管反流病。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6) 胆囊炎。熟悉: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和转诊原则。 (7) 胰腺炎。熟悉: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和转诊原则。 (8) 相关的诊疗方法。掌握:灌肠法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熟悉: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和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腹腔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

4)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6周。 (1) 糖尿病。掌握:糖尿病的分型与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低血糖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转诊指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诱发因素;胰岛素的正确应用。了解:糖尿病流行趋势及发病机制。 (2)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掌握:脂蛋白异常血症的分类;非药物与药物治疗方法。熟悉:血脂异常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标准。了解: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监测指标。 (3) 甲状腺功能亢进。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甲状腺危象诱因、临床表现及转诊指征。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治疗 (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日常监测项目)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三种治疗方案 (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 的优缺点, 甲状腺危象的预防。 (4) 甲状腺功能减退。掌握: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转诊指征。熟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物治疗、实验室检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治疗原则。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发病机制与并发症。 (5) 相关的诊疗方法。掌握: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及快速血糖检测。熟悉:甲状腺功能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了解:内分泌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功能检查等) 的测定要求。

5) 血液系统:2周。 (1) 贫血。掌握: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和筛查方法;贫血的转诊指征。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 出血性疾病。掌握: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转诊指征。 (3) 急、慢性白血病。熟悉: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转诊指征。了解: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4) 相关的诊疗方法。熟悉: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输血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6) 泌尿系统:4周。 (1) 泌尿系统感染。掌握: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常规治疗及预防措施。 (2) 肾小球肾炎。熟悉: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转诊指征及预防原则。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和抗凝剂的应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硬化) 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3) 慢性肾功能不全。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预防及早期筛查。了解:非透析疗法 (营养疗法)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适应证;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鉴别诊断。 (4) 相关的诊疗方法。掌握:导尿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肾功能检查方法、应用和结果判断;尿标本的采集方法。

7) 风湿性疾病:2周。 (1) 系统性红斑狼疮。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发因素、活动度的判定、药物治疗及其预后。 (2) 类风湿关节炎。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

8) 常见地方病。熟悉:当地常见地方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地方病监测和防治措施。了解:当地常见地方病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

(3) 临床常用注射技能。掌握: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内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见表3, 基本技能要求见表4。

(二) 神经内科 (8周)

1. 轮转目的:

系统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临床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了解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C T、M R I阅片。

2. 基本要求

(1) 常见症状: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构音障碍、面肌瘫痪、眩晕、头痛、晕厥、癫痫发作、感觉障碍、瘫痪、肌肉萎缩、步态异常、共济失调、尿便障碍。

注:各科轮转要求的病例数和基本技能操作的例数为最低要求;对于有创性技能操作, 可在模型上进行;未明确要求例数的,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

(2) 主要疾病: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了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新进展。2)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 (脑梗死)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缓解期的治疗;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原则;康复指征。熟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急性期的处理原则。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的病因、发病机制。3) 脑栓塞。掌握:脑栓塞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缓解期的治疗;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原则;康复指征。熟悉: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 脑出血。掌握:脑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急性期不同的处理原则;康复指征。熟悉:脑出血的病因。了解: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病理。5) 蛛网膜下隙出血。掌握: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治疗原则;康复指征。熟悉: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期的处理。了解: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6) 其他疾病。如痴呆症、帕金森病、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熟悉:痴呆症、帕金森病、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疾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了解:痴呆症、帕金森病、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基本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技术。熟悉:腰椎穿刺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卧床病人的护理。了解:头颅C T、M R I阅片。

神经内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见表5, 基本技能要求见表6。

(三) 急诊急救 (1 0周) 。急诊急救培训包括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两部分内容。

1. 轮转目的:

(1)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诊治急诊病人, 了解急诊急救的诊治流程, 学习常见急症的诊断方法与抢救原则, 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洗胃、包扎、患者搬运等急救技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医患沟通技巧; (2) 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农村地区常见急症的能力, 对危重症能正确评估其潜在风险, 并给予正确的急救与处理。

2. 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掌握:急症的诊断和抢救原则;常见急症的识别与初步处理原则、转诊指征;院前急救流程及急救技术;常用急救药物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熟悉:高级心肺复苏的步骤、条件以及心肺复苏的终止指标;急症缓解后处理原则。了解:现代急诊医学主要内容;现代急诊医疗体系基本组织形式;灾难抢救、重大交通事故、地震、水灾、火灾等重大抢救处理及防疫原则。

(2) 院内急救:1) 心脏骤停。掌握:心脏骤停的快速诊断、复苏流程。熟悉:心脏骤停的高级心肺脑复苏术。了解: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2) 急性左心衰竭。掌握: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急救处理。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原因。3) 自发性气胸。掌握: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及影像学特点。熟悉: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及处理方法。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4) 重症哮喘。掌握: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抢救处理原则。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和急救原则。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鉴别诊断。6)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掌握: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原则。熟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和急诊介入的指征。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7) 休克。熟悉:休克的基本分类和抢救原则。8) 上消化道出血。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救治及转送方式。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失血量估计、是否继续出血的判断方法。了解: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指征与外科手术指征。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识别和急诊处理。10) 癫痫持续状态。掌握: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急救处理。熟悉:癫痫持续状态的搬运方法。了解: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11) 中毒与意外伤害。掌握:常见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原则;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治原则及其转运注意事项。了解: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中毒机制;农村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12) 急腹症。掌握: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急腹症的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13) 脑出血、脑血栓。掌握: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急诊处理。了解:脑出血的外科处理, 脑血栓的溶栓治疗。14) 创伤。掌握:颅脑外伤诊治程序;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的诊断。熟悉:多发伤的诊治流程;骨折伤情判断程序。15) 犬咬伤 (狂犬病暴露) 。掌握: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处理;疫苗注射时间、流程及注意事项。熟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

(3) 院前急救:1) 创伤。掌握:多发创伤现场急救及转送原则;颅脑外伤的现场急救原则及转送指征;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的诊断、现场急救及转送指征;骨折急救方法以及颈椎外伤、脊椎外伤、合并截瘫、四肢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手外伤伤口紧急处理方法及断指保存方法;烧伤现场急救原则及转院指征。熟悉:多发性创伤诊断程序;骨折伤情判断程序。了解:胸部外伤和骨折分类。2) 中毒和意外伤害。掌握:常见中毒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救及转送原则;中暑和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方法;淹溺的紧急处理方法。熟悉:动物咬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了解: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中毒机制;中暑的病理生理及临床分类;动物咬伤主要毒理作用机制及预后。3) 心脏骤停。掌握:心脏骤停的现场识别和复苏流程。熟悉:心肺复苏终止指征。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识别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5) 昏迷。掌握:昏迷患者的现场救治和转运原则。熟悉:昏迷的常见病因。6) 急性心肌梗死。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现场救治原则。熟悉:急性心肌梗死转运监护和处理。7) 脑血管病。掌握:脑血管病现场识别、处理及转运监护原则。8) 低血糖症。掌握:低血糖症的现场识别、处理及转院指征。熟悉:低血糖症的病因。

(4) 基本技能。掌握:院内单、双人心肺复苏技术、电除颤术;洗胃术操作方法及准备工作;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骨折石膏固定后的护理技术和注意事项。了解:气管插管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急诊急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见表7, 基本技能要求见表8。

(四) 外科 (6周)

1. 轮转目的:

(1) 学习外科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门诊病人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临床技能及体表清创缝合、引流、换药、拆线等必要的诊疗技术;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掌握农村地区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2) 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外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判断是否需要急诊手术, 并能给予正确的急救与处理。

2. 基本要求

(1) 常见症状。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体表肿物、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尿困难、腰腿痛和颈肩痛。

(2) 主要疾病:掌握以下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转院标准及急诊手术指征, 了解治疗方案。1) 外科感染 (软组织感染、破伤风) 。掌握:软组织感染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熟悉:破伤风疫苗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2) 体表肿瘤 (脂肪瘤、皮脂腺囊肿) 。掌握:脂肪瘤、皮脂腺囊肿的诊断标准。3) 腹部疾病。 (1) 腹股沟疝。掌握: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熟悉:腹股沟疝的治疗原则及转诊指征。 (2) 阑尾炎。掌握:急、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熟悉:急、慢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及转诊指征。了解:特殊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并发症。 (3) 肠梗阻。熟悉: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了解: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分型和治疗原则。4) 外周血管疾病 (大隐静脉曲张) 。熟悉: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案。5) 乳腺疾病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 。掌握:乳房检查方法。熟悉:急性乳腺炎与乳腺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急性乳腺炎与乳腺增生的进一步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案。6) 肛门直肠疾病 (痔) 。掌握:肛门直肠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 (肛门指诊方法) 。了解:痔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7) 泌尿系结石与前列腺增生症。熟悉:泌尿系结石与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及转诊指征。8) 腰腿痛和颈肩痛。掌握:腰腿痛和颈肩痛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康复原则;疼痛封闭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各关节穿刺部位和方法。9) 常见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熟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治疗原则。

(3) 其他相关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外科常用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外科疾病的查体和物理诊断方法;无菌操作原则 (手术野准备) ;外伤的清创缝合技术;换药及拆线操作技术;疼痛封闭治疗操作。熟悉:感染伤口清创原则与方法;体表肿物切除术;不同手术换药及拆线的时间;伤口和造瘘口护理。了解:灭菌的常用方法及灭菌后物品的使用期限。

外科轮转学习主要疾病和例数要求见表9, 基本技能要求见表10。

3.医生年度培训计划 篇三

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高素质人才缺乏却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各地采取措施,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目标是每万名居民有2~3个全科医生,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1]。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与老百姓需要的高质量的全科医生有一定差距。中心很早就实施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采用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可明显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提高满意度,但同时也发现,全科医生对外科疾病的处理力不从心,转诊率高。因此,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切实加强外科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全科医生进行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要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外科临床技能,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2]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科医生在外科轮转时,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专职负责,他们具有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具有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更应强调是带教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和责任心。全科医生培训属毕业后教育,所有全科医生均已完成外科实习阶段学习。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全科医生的外科基本功不够扎实,培训中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教老师和全科医生是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老师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手术量大,门诊时间少,这就需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热爱全科带教工作,才能做到言傳身教。

紧密联系实践工作,增加新理论、新知识

首先必须明确教科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是每位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比如骨折的分类、如何对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包扎、转移运送,对神经、血管损伤的诊断、处理原则等。其次,要联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全科医生的真正舞台在社区,社区居民常见的外科疾病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如甲沟炎的处理。首先要判断切排的时机,另外要掌握切排的方法,包扎的技巧等等。全科医生不必掌握阑尾切除术等基本外科手术,但必须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常见外科疾病,烫伤、骨折、外伤处理,脓肿切排等,全科医生在轮转期间,遇到的病种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是严重的、复杂的大手术,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结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不仅要把社区中常见的外科疾病处理讲透彻,说明白,更要传授一些教科书外的社区适宜外科技术。让全科医生走上岗位后马上用得上,用得顺心。

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和指导,重点是门诊教学

很多全科医生有不正确的认识,以为在社区工作,掌握内科疾病知识就绰绰有余,从而忽视了外科轮转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实施的全科医生团队负责制的工作模式,要求团队核心成员即全科医生对内、外科均有较高的造诣的,能独挡一面,处理社区80%~90%的常见疾病。因此,在轮转中,必须加强对全科医生的管理,提高认识,将培训重点放在外科门诊教学。外科门诊往往是外科患者的首诊科室,最适合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培训外科思维模式,更能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常用的外科技能,如清创、缝合、固定、换药等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结合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和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实现课堂教学由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发挥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可突出教学重点,对开阔学员视野,拓展知识有很大帮助。全科医生以往教学背景不同,对外科疾病的认识不同,况且,外科疾病的诊治进展很快,尤其是微创、腔镜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现场观摩学习不多,那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之,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在短时间内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外科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全科医生轮转结束后,由外科教研室定期组织考试,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这样的外科考核体系是最常见的。但是,这样的考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考核的内容单一。全科医生考核的内容和其他专业的培训医生一样,这样就缺乏个性化,没有针对性。其次,评价的指标不科学。现在考核的指标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操作也是口述为主,缺少真正的实践操作考核。需着手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科医生的外科考核体系,具备针对性强、科学性好的特点,从而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与培训科室联系,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培养每一个全科医生。同时,培训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外科疾病诊治水平,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 魏晓捷,周央环,沈淑男,等.浅谈如何提高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86-87.

4.医生年度培训计划 篇四

关于新农合开展“双统筹”补偿制度的

和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召开2010年新农合补偿方案会后,我院根据此次会议精神,于4月11日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及全乡十个达标村卫生所乡村医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新农合知识培训,现将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参加人员:

卫生院全体领导及医护人员,十个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

二、培训方法:

以集中会议形式集中培训。

三、培训内容:

1、解读《和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补偿方案》,特别是方案中与往年不同的地方和需要特殊掌握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如“双统筹”的实施,住院补偿手续的办理,外出人员住院手续的办理,转院及时办理转院审批表,外伤补偿范围等;

2、细致分析实行“双统筹”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与以往实行的“住院统筹+家庭帐户”的不同之处;

3、“双统筹”运行过程中有关表、证、册、处方、各科收费单、统一收据、病历等的购置与正确使用、书写与填写;

4、卫生院与村卫生所有关新农合资料的递交与档案的保存与管理;

5、以往积累家庭帐户的清理原则与方法;

6、实行“双统筹”后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特制定了《喂马乡卫生院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加强监管,保障参合农民的权益。

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反复的讲解,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对2010年度新农合的补偿方案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有部分人员还是理解不透彻。在培训讨论中我们针对在新农合补偿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个问题,现将其总结如下:

1、药品限价问题,患者就诊时找医生开处方,可医生不是对每一种药品的价格都了如指掌,这就难免出现处方所开药品价格超过限价,而且就诊患者病情不同,不可能完全在限价内能够完成治疗,如果同一病人同一种疾病因处方限价而开多张处方,既增加了医生及各五一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给病人造成不便,更造成处方的浪废。

2、患者本人签字问题,如果患者是长期行动不便的慢性病者不能本人亲自到医疗机构,该如何解决签字问题。

5.医生年度总结 篇五

思想政治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紧紧围绕医院开展的廉洁自律主题,从事医疗活动,紧跟国际国内形势,拒绝收受红包、提成,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与纠纷。

在技术气力方面,走在市前列行医路上,几多艰辛,几多欢欣,送走一批病人,又迎来一批患者,时光就在这迎来送走中渐渐消逝。纵浪天地,大化任求,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春色进帘全不觉,危重病域探幽径。

“物我两忘任驰骋,耗尽青春终不悔”。为了这个科室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本人能和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共度难关,并能和它科室协作,除做好本职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不论是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有事,保证了随叫随到没有因是休息而耽误工作。

今后,要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与时俱进,学习更新更好的医疗技术,在造福社会,造福病人的同时,完善丰富自己的人生。

6.医生个人年度总结 篇六

在2018年的最终1个月,我有幸加入了我们梯门卫生院这个大家庭。刚到医院,院领导研究我的实际情景,安排我在办公室负责医务科的相关工作,对于医院来说,这是对于我的信任,我很感激给我这个机会,同时我认为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因为医务科负责资料复杂,我作为一个新人,存在很多不足,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想我不会退缩,相信在自我的努力下,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忙下,我会克服困难,交出满意的答卷。

这一个月来,我因孩子年幼,照看不便,所以不得不请假,感激院领导的批准,使家庭关系处理妥当,安心工作。与大家外出体检期间,感受到我们医院同事之间的默契与团结,同时工作本事也让我充满敬佩。接手医务科这个工作后,院领导带领我们去兄弟医院学习,拷贝相关资料,使自我对工作开始有轮廓。

辞旧迎新,在接下来的,我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院领导的安排,明确好自我的工作任务,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做好自我该做的,在院领导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合作下,让我们梯门中心卫生院顺利经过评审。

7.青年骨科医生的专科技能培训探讨 篇七

1 与解剖学教研室合作互动

青年骨科医生阅读解剖书籍后印象深刻, 但到手术台上仍难以辨认。临床解剖基础知识对许多青年医生, 甚至中年医生来说也是难点之一, 所学解剖知识多停留在二维平面上, 缺乏三维立体空间概念, 所以扎实的临床解剖知识是骨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青年骨科医生应在解剖学教研室工作半年以上, 与解剖学教研室建立合作互动关系, 让骨科青年医师进行人体解剖标本制作, 并带一轮局部解剖实验课。带局解实验课是教与学的互动, 为学生讲授、操作演示、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解剖学知识, 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解剖学的知识大多看得见、摸得着, 边讲、边看标本和边作标本、边读解剖学, 使书本知识与实物形象密切结合, 经过实地的解剖训练培养了骨科医生的解剖技术的基本功, 达到对解剖各结构的剖割方法和各种常用器械的使用, 并能精确辨认解剖出的结构, 为临床提供透视眼功能、一摸准功能, 随机分析、灵活运用功能。建立空间想象和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实地解剖, 培养了自学和独立工作、科研工作能力, 这种能力的训练将使青年骨科医生终身受益, 储备潜能。进行实地解剖、由浅入深逐一解剖, 辨认各结构, 仔细观察各器官之结构、形态、构造及毗邻关系, 从而做到正确地理解, 牢固记忆, 这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很好的骨科解剖学基础, 很难做好骨科临床诊治工作, 然而要全面掌握骨科的解剖知识谈何容易, 需要医生长期不断地反复学习解剖学理论及解剖图谱、解剖标本、进行临床实际操作, 才能建立对人体的三维立体思维。通过实地解剖、训练和培养医生的解剖技术的基本功, 达到“熟、精、巧”。“熟”指对解剖的内容、各结构剖割方法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精”指精确地辨认割出的结构, “巧”指熟练运用解剖器材。我国著名外科学教授裘法祖经常这样讲, 一位训练有素的骨科医生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手术技能, 而且需要非常熟悉局部解剖知识, 这样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使颇有经验的骨科医生, 术前复习与手术有关的局部解剖才能做到手术层次分明而不会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

影像学是建立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基础上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是以人体不同部位断面影像为基础的, 只有熟悉人体解剖和断面解剖, 才能对影像学资料正确认识和详细分析, 才能对病变作出准确定位。如传统的X线、CT、MRI能提供的是二维影像学资料, 经医生综合分析整合后建立起三维立体空间概念。临床即使提供三维重建图像, 建立立体感也必须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立体思维。

现代先进的手术导航系统可提供三维立体模型, 实时采集三维图像, 但也必须建立在具备解剖学基础上的立体思维。目前国际对脊柱导航系统应用的热点在于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技术, 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率达到95 %以上 (传统手术准确率10 %~40 %) , CT导航系统将术前的CT影像资料与术中的解剖空间位置联系起来, 术中能更好地观察到复杂的解剖结构, 并对其进行操作[2,3]。

2 建立骨科培训实验室

随着骨科技术不断进步, 尤其是手术入路、手术方式的不断更新, 特别是近10年来骨科对国内外新型医疗器械的引进、研制与应用, 增加了骨科治疗的新手段。如何把这些新技术更加规范、合理地用于临床, 以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患者, 严格正规的培训是现实提出的新问题, 因此我们对青年医师的培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2.1 骨科器械使用技能训练

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指导技能训练, 每周2次, 连续3个月。分三阶段进行: (1) 基本器械的使用; (2) 成套内固定器械的使用; (3) 模拟手术。这样可以避免手术器械使用方法不当, 术中误切、误刺, 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等重要脏器事故的发生。

2.1.1 骨科基本器械的使用

在模型骨、动物身上练习使用器械, 达到熟练掌握如骨钻、骨锤、骨凿、骨刀、骨剪和咬骨钳, 椎板咬骨钳、刮匙、骨膜剥离器、椎板拉钩、持骨器、牵开器的使用。利用模型骨、动物进行基本器械的训练, 主要是常规器械的使用。如熟练使用锐利的骨刀切除松质骨和坚硬骨 (皮质骨) ;使用Cobb骨膜剥离子应持于右手象握螺丝刀一样旋转;使用刮匙应旋转刮匙;使用高速磨钻时肘部不应悬空, 应靠于身体侧壁, 应双手持钻;使用椎板咬骨钳切除椎板时应握紧手柄, 轻柔地旋转, 不应有推拉动作。严禁动作粗糙、用力过猛, 每个动作要轻柔, 做到稳、准、用力均匀, 控制深度, 心领神会, 逐一掌握动作的协调性及熟练程度。

2.1.2 成套内固定器械的使用

骨折内固定包括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的使用等, 要正确使用完整的配套器械及充分理解器械特点。 (1) C臂X线透视机的使用:在放射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中定位、骨折复位内固定离不开C臂机, 如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医生应基本掌握C臂机的使用, 基本达到独立正确操作C臂机。 (2) 模拟骨科手术培训:在动物或解剖标本上模拟手术全过程, 训练达到纯熟程度, 再应用于临床, 如利用狗的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掌握手术入路器械的规范操作, 准确的测量深度, 利用解剖标本行颈椎前、后路手术。骨科手术入路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解剖途径, 尽可能避开重要的组织结构进行手术。骨科的手术暴露, 通过尸体解剖逐一验证, 初步掌握骨科常用手术入路和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只有熟悉各部位的解剖, 按照正确的手术程序, 手术时规范地仔细操作, 就能避免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前进行模拟训练, 也为今后开展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骨科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完成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外还与手术操作的技巧性密切相关[4]。

另外青年医生应多参加各种骨科手术, 不管是第一助手、第二助手都应认真对待, 亲眼看到上级医生操作, 亲身经历手术全过程, 寻找动手机会, 多动手, 持之以恒。同时, 行一般常规骨科手术时, 上级医生应做到放手不放眼, 给予青年医生具体技术指导。只有这样青年医生才能成长起来, 逐渐向主治医师水平靠近。

2.2 显微外科基本技能训练

配备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 利用小鼠、家兔的血管进行吻合血管训练。经过1~2个月的训练, 学会使用显微器械, 基本掌握显微血管、神经、肌腱的吻合或缝合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对外科各专业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为现代外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其精细操作的观念有利于外科各专业低创或无创手术水平的提高。这种训练使骨科医生今后吻合肌腱, 吻合大、中血管、吻合神经时更精确, 吻合质量更好, 不必请显微外科医生就能独立完成手术。首先练习在显微镜下使用多种显微手术器械, 逐渐习惯在放大和小视野下操作。然后进行各种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如进行切开、缝合、引线、打结和剪线等, 再在离体血管上进行血管外膜剥离、断端修整和吻合, 最后在活体大鼠、家兔身上上进行血管吻合, 基本掌握显微外科操作。

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继续教育的终止, 初期集中培训为临床骨科奠定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基础, 终身继续教育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王素英.临床专科医生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7) :64.

[2]王亭, 邱贵兴, 李其一.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诊疗中的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8) :449.

[3]裴国献, 朱立军, 顾立强.中国创伤骨科发展历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1) :628.

8.给乡村医生配电脑莫忘培训 篇八

据专程从外地赴京参加11月10日内部会议的一位卫生信息化专家透露,2010年底之前,中央财政将拨付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预计在50亿元左右。其中,27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基层卫生信息化。其主要用途有两个:第一,作为村村通工程的一部分,让40多万个乡镇卫生院装备上电脑;第二,建设远程医疗和远程医疗教学平台,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此外,由中央财政向全国2000多个县每个县补贴约50万元,地方按1:1配套,用于推进电子病历等医院信息化建设。

“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是我国现行医改的重要方针策略。中央财政资金在年底前启动对基层卫生信息化的政策性投入,与此精神并行不悖。我国数十万乡村医生将有机会用上电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乡村医生将有更多机会接收“外面的养分”,也意味着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将获得更加全面、及时、有效的基础信息。当然,这还意味着在年底前,PC厂商们将面临一个数十万台电脑的增量市场机会。

11月11日在京召开的卫生部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得到了确认。陈竺部长在座谈会上讲话时专门指出,将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卫生部近期重点推进的七项工作之一:“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建立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如今,上海、厦门、镇江、马鞍山都已经开展或者着手开展此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财政部已经同意在这项工作上给予地方以经费支持。”

这的确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不仅对于基层卫生信息化是一场久旱甘霖,更对卫生信息化是一个积极的征兆。据悉,卫生部正在积极完善制订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十二五规划。这也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进程当中的首个五年规划。

该规划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原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党组书记饶克勤估计,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有望争取到国家财政投入水平在700亿元〜800亿元之间。

不过,在首批财政资金重点给乡村医生配备电脑的同时,笔者强烈建议,要注重基层医生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技能培训。记得2003年非典暴发后,当时卫生部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覆盖全国的疫情直报网络。结果就发现,电脑装备到基层后,一些医生面临操作困难的问题,有的医生甚至担心敲击回车键的力度掌握不好,是不是会敲坏了键盘。

9.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篇九

1、公共卫生工作体会: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特别是在完成公共卫生工作方面,公共卫生工作内容较多且繁琐,同时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而在平时工作中却需要保持多做多问的心态,认真仔细的完成各项工作,从而在繁锁的工作中历炼自己,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6月中旬取得执业资格开始参加临床值班以来,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端正态度,视病人为亲人,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10.医生年度述职报告 篇十

(一)基本理论知识

1、基础理论:全面掌握口腔颌面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

2、临床医学理论:深入系统全面掌握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科学、口腔正畸科学、口腔预防科学等专业理论,并能灵活运用于临床、科研与教学。

3、技术理论和知识:熟悉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学、充填技术、治疗学、修复工艺学等。

(二)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相关专业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医学生物工程、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学等)。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根据具体工作及研究方向,较系统地掌握某些相关专业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口腔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具有口腔科常见疾病和疑难疾病难治经验,能解决复杂凝难病例的诊疗问题与技术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造诣。具备对疑难的龋病及非龋牙体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等疾患诊治能力。对牙槽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外伤、感染等疾病诊治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相当于腮腺切除术级别的手术,颌骨切除术及植骨术等技能;具有处理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出血等急诊救治的经验。对复杂牙列缺损的缺失修复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水平;掌握常见错牙合

畸形矫治原则及常用技术。掌握系统性疾病口腔表现的诊治技能。具有院内外会诊的能力。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

(1)诊治上述口腔内科疾病不少于2500例次,其中复杂疑难病症不少于20%,包括:猖獗龋的设计与治疗,重度磨损的诊治,根管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一般牙周手术与粘膜病的诊断。

(2)诊治上述口腔颌面外科疾患不少于1750例次。完成相当于腮腺切除级别手术,颌骨切除术及植骨术等不少于200例次。

(3)完成各种修复体临床工作不少于1000件,其中复杂疑难修复体不少于20%。

(4)完成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不少于75例次。申报口腔科主任医师资格者,可任选前述二项进行医疗工作情况评审与考核。

(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三)科研

11.医生年度培训计划 篇十一

摘 要:在国家“宽带中国”“互联网+”重大战略实施方案的部署下,基层乡镇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较大发展,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持有量正大幅提升。文章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将大学、医院和乡镇医疗机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既有的医学资源,为乡镇医生的诊疗技术展开远程培训,促进乡镇医疗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远程培训;诊疗技术;医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3年,国家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未来8年宽带发展目标及路径。2015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布局的展开,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展开。处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在信息化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提高,据相关统计,六安市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6.4%,比2013年提高40%。2014年全市智能手机出货量62.4万部,同比增长50%,智能手机占比升至68.2%。可见,虽然身处大别山贫困地区,但全市乡镇基本上都有了网络信号的接入条件。

然而,由于社会投入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六安地区乡镇卫生医疗普遍存在医疗设施落后、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薄弱、接受再教育困难等现象。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乡镇医生医疗水平的提高,以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的治愈率,是当前需要迫切关注的课题。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

信息化水平和硬件基础的提高使得在乡镇地区利用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访问互联网成为可能,医疗领域的信息消费也越来越深入。利用成熟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以提高六安地区乡镇的医疗水平和乡镇医生的继续教育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一)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微信技术于2011年由腾讯公司研发,是一款可以通过发送语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交流的终端信息服务工具。2012年8月18日腾讯针对企业、媒体、明星等团体用户推出的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它能够“给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强大的业务服务于用户管理能力”“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间更好的沟通与管理模式”,同时微信公众平台还能为企业提供接入接口,帮助企业做出更多的应用开发。据统计,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比例高达73.4%。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微信进入到医疗领域。2014年第一季度,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医院达3700家,已开通数量占总医院数量的17%。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100家医院正在尝试借助微信搭建“智慧医疗”计划,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通过对众多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医院、医学院校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公众号目前只是运用了微信基础服务查询以及信息简单推送的功能,如医院介绍,专家介绍,在线挂号(预约)、交通指南等。

然而,无论是医院还是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促进医学教育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项目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越性开发出乡镇医生远程培训系统,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手机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即使在相对落后的乡镇医疗诊所,每个乡镇医生人手一台手机不再是神话。每天面对众多患者的乡镇医生利用手机查询信息的时间已大大超过电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是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免费的公用模块和供用户自行开发的接口,且拥有合法身份并从事合法用途的用户或企业都可以免费申请,大大减少了平台开发费用。

三是微信布局“智慧医疗”计划的成功案例在全国已有多起,并有逐渐推广普及的趋势,大大方便了基层乡镇医生和患者。

四是采用微信平台做为基础架构,开展远程培训,成本低,受益面广,尤其适合边远、分散群体,是提升乡镇医生业务水平和技能的重要可行性手段。

三、微信公众平台系统架构

项目基于对微信公众平台特性和长时间医学资源积累、医学生远程教育的充分认识,架构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布局“远程学习”“远程诊疗”“即时讯息”三大模块。

(一)“远程学习”模块

“远程学习”是面向六安地区,为乡镇医生提供继续学习和培训的主要功能性模块,该模块提供了详细的学习资源、考试资源、学习评测、特有医学案例文献资源等资料,含五个子模块,如图1所示。

模块基本涵盖了基础医学继续学习需要的所有相关资料,以在线文本阅读、课件语音、上课即时视频等为主要形势展开。在栏目的设置上按照医学大类以内、外、妇、儿四科为主要门类组织材料。

培训系统主要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认证培训,主要根据前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配置六安地区乡镇医生需要提高的学科门类,分为学历培训、技能培训和证书培训。二是以在线测试的方式对乡镇医生的培训过程或自主学习过程跟踪和管理。此外,该系统与大学的医学电子资源进行对接,借此将大学多年来积累的教学资源、病例案例资源、电子期刊文献资源推送给乡镇医生,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通过以“远程培训”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辅助的远程学习模式,从资料提供、培训展开、学习跟踪、效果评价等环节把握整个流程,用技术手段和及时辅导来提高乡镇医生的学习热情和医疗技能。

(二)“远程诊疗”模块

据乡镇医疗设备不足、设备落后、操作技术不高等实际情况,项目架构的“远程诊疗”模块主要包含四个子模块(见图2)。其中“协同共诊”模块借助既有的终端设备,主要提供专家指导基层乡镇医生进行疾病确诊和医疗诊治的通道,以实时远程指导为主要内容;“手术观摩”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将经典手术案例、操作手法等传递给基层乡镇医生,并提供答疑;“影像传递”子模块主要由基层工作者将诸如CT图片等以影像的方式传递到医院,或由医院将病理切片等的分析数据传递给乡镇医院,目的是用更好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帮助乡镇医生进行疾病确诊和诊疗建议,解决乡镇医院面临的实际困难;“就诊服务”模块提供与省城医院挂钩的诸如挂号查询、科室查询、医药查询等基本服务。

(三)“即时讯息”模块

项目尤其注重远程互动,为此开辟了“即时讯息”模块,如图3所示。

“即时讯息”模块用于用户与大学、医院进行互动,以获取到最新的医疗信息。其中根据六安地区的特色,重点布局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疑难杂症等病情的案例及诊治方法,且向乡镇医生提供在此领域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医学专家并形成专家库,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确保乡镇医生与专家能及时进行病例交流和病情诊治跟踪。在“公共卫生与心理”子模块中,主要用于发布国家和省级医疗管理机构发布的规章制度,季节性的健康防治,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分析和诊治引导。

此外,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依据关键字,如“证书查询”“成绩查询”等设置策略,实时推送相关内容,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通过三大基础模块和多个子模块,基本涵盖了远程培训需要的所有内容,同时着力布局与医学教育紧密相关的各项资源,能够同时满足对乡镇医生展开的业务培训、临床医疗和自主学习需求。

四、支撑系统架构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面向用户的基础架构,但仍缺少有效的、符合实际需求的强大支撑系统。

如图4所示,“高校电子资源系统”“点对点远程医疗系统”“直播/录播培训系统”是开展乡镇医生远程培训的硬件支柱。“高校电子资源系统”拥有大学里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通过开放远程vpn通道提供远程用户获取相关资源。“点对点远程诊疗系统”提供实时在线的疾病治疗指导和多方专家会诊。“直播/录播培训系统”则提供专业化的、流程跟踪和管理的系统培训,以提高乡镇医生的医疗技能水平和帮助他们获得学历、认证等方面的需求为主要目的。三大硬件支撑系统为远程培训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资料,从操作实践和知识系统化传授两个方面为乡镇医生提供帮助。

“硬件系统”为远程培训提供数据源,“中间件系统”则将这些数据进行解码、编码,通过存储系统按照资源的类别进行规则存储,并利用J2EE语言进行编程处理,以可跨终端平台运行的方式向上层“发布系统”提供数据资源。

“发布系统”中的“web发布平台”提供与微信公众平台相对接的接口,根据终端用户的需求实时发送相关资料并响应用户的相关接入请求。同时,为了丰富用户的访问和克服微信公众平台的某些不足,“web发布平台”通过信息分流的方式将部分信息制作成动态网站,供用户通过终端跳转的方式进行访问。

支撑系统重在收集和处理大学、医院、乡镇医院等多方医学资料,并向终端提供准入接口,是微信公众平台与用户之间良好沟通的发动机和原动力。

五、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的受欢迎度预示着该软件的设计理念必将在各行各业中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正是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门槛低、使用广泛、界面友好、二次开发容易等优点,将整合后的医学教育资源推向乡镇医生手中,促进他们医疗技能的提高并满足再学习的需求。从当前的培训实践情况来看,效果良好。但在后期开发中仍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强努力:一是从个性化需求、丰富线下学习资源、开发模拟手术等方面出发,丰富项目的适用内容。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定期整理、归类积累的用户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关注用户行为,从而向用户推送更为精准的资源和服务,促进他们的学习。相信利用多种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培训,必能改善乡镇落后地区的医疗面貌。

参考文献

[1]六安网.信息消费,正崛起在六安的朝阳产业[EB/OL].(2015-05-13).http://www.luan.gov.cn/content/detail/55530381e1b1d1052cc93a87. html

[2]赵晓佩.我国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缺乏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疗,2014(25).

[3]张乐,刘智勇.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5(1).

[4]余黎霞.微信对全民健身体育传播之影响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5]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6]腾讯.微信公众平台[DB/OL].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 loginpage?t=wxm2-login〈=zh_CN.

[7]张翠玲.微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

[8]肖树发,肖兴政.湖北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架构设计与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4).

上一篇:三乡实践活动日记下一篇:2011年工作总结(包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