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绝笔》第二季启迪心得

2024-10-02

央视《绝笔》第二季启迪心得(精选3篇)

1.央视《绝笔》第二季启迪心得 篇一

按照医院党委“党史教育活动”安排部署,近日观看了6集记录片《绝笔》。剧中记录了14位革命先烈分别以诀别书、遗嘱、家信、入党申请书等形式,诠释了革命信仰、革命精神、革命传承的不朽“绝笔”,用生命捍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之志、革命之勇、革命之爱的初心和使命。学而时习之,通过学习感悟记录下我的观后感。

缅怀先烈、历久弥新

影片以6集的篇幅,再现了我党14位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故事。(一)忠魂丹心蓝蒂裕,血荐轩辕陈然;(二)初心明志叶挺,英魂永存黄显声;(三)淬火砺剑吉鸿昌,信仰弥坚续范亭;(四)慷慨明志钟奇,大义赴死车耀先;(五)切切在心夏明翰,拳拳在念高君宇;(六)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纸浅情深陈毅安、李志强。

英魂永存、誓死明志,革命先驱者用生命书写了鲜红的党史,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不渝、奋勇向前。

红色记忆、永葆青春

影片再现我党在红色发展史中,革命先烈们不畏强权、不畏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其中有,蓝蒂裕烈士在英勇就义前给5岁儿子留下一首情深意切的《示儿》;陈然烈士的一首《我的“自白”书》振聋发聩;叶挺将军出狱后的10个小时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黄显声烈士“虎入笼中威不倒”的革命气概;吉鸿昌将军给妻子的遗书大义凛然“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续范亭将军临终写给中共中央的《入党申请》;钟奇烈士临刑前在香烟盒上给新婚妻子留下了绝笔;车耀先烈士教育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夏明翰烈士的狱中绝笔“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高君宇烈士在给爱人石评梅的信中写到:“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留下的句句带血、行行含泪的遗书;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李志强的一封无字诀别信。

红色的记忆永存,永葆着青春活力,感人泪下、发人深省、促人奋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绝笔》传递了老一辈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传达了老一辈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传播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忘我情怀。通过观影让我深深感到,现代工作、生活的安逸,不努力何以面对先烈用生命书写的红色党史,何以面对先烈用热血铸就的新中国。

《绝笔》带给我震撼与感动,激励与洗礼,革命先烈舍小义为大义,抛头颅洒热血,始终坚守着理想信念的崇高革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奉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党史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时,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要延续红色血脉、汲取先辈力量,在新时代的高速路上继往开来、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人民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2.央视纪录片绝笔第二季优秀观后感 篇二

该片以典型生动的事例,通过打动心灵的历史真相、英雄故事,挖掘出许多埋入尘埃的历史细节,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蕴含着强大持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小博大,视角幽微而立意高远,着墨不多却尽显精神,摒弃说教方式,高度尊重了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视听感受;主创团队充分发挥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勇担社会责任,秉持艺术初心,在呈现艺术魅力的同时,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伟力,在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

《绝笔》是一部震撼人心、感动人心的历史纪录片,该片聚焦英雄们的绝笔书信,从英雄们的人生片段切入,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斗争时代,以真实的力量直击人心。在纪录片中,那些发黄的书信,那些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距今已经久远的文字,是那么真切地再现于观众的眼前。

在这些绝笔书信的字里行间,观众读到了英雄们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读到了英雄们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读到了英雄们直面死亡、蔑视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精神,读到了英雄们直道而行、坦坦荡荡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读到了英雄们的铁汉柔情,读到了他们对父母、对妻儿、对兄弟姐妹们无尽的爱。过去的历史细节,在发黄的书信中重新浮现。

3.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篇三

以往印象中,观众春节喜欢的综艺节目类型不外乎“一笑二闹三跳四唱”——这也是市场供给的主要形式。《中国诗词大会》,听起来很有“文艺范”、“高大上”,似乎曲高和寡。可事实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今年春节,人们无论是在家团聚,还是走亲访友,如果恰逢《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很多家庭都会围坐一起,收看这档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背后,其实对应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

曾几何时,文化供给端庸俗流行,有人认为刻意迎合低俗需求才会有市场。可事实上,公众也有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娱乐至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一句诗就表达着一段情,越来越多的人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追寻文化归属感。

早在,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其实,远远不止《中国诗词大会》,这些年来还曾流行过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这说明,只要找到好的呈现方式,传统文化无疑会赢得受众的追捧。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三: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一道考题是要求找出“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里的错别字——点评嘉宾透露,《还珠格格》里琼瑶写错了,“棱”应作“陵”。此言一出,社交网站上一片感叹:“原来我们被电视剧带偏了,跟着错了这么多年!”

出错的还不仅仅是“陵”字。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指出,当时看《还珠格格》发现还有一处差错,尔康把《上邪》“据为己有”,说那是他写给紫薇的诗。看到这样的点评,不少观众恍然大悟,电视剧原来真的是“戏说”。

上一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初教学检查总结下一篇:胡同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