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2024-08-16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共10篇)

1.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篇一

为了全面加强我院舆论常态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进行舆论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有效防止舆论发行的集体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结合麻醉学院的现状,特别制定网络舆论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院发生的安全事故、事件引起的舆论、网络、媒体相关麻醉学院级学院师生安全稳定突发舆论事件的应对。

二、组织机构和责任。

1.学院将舆论管理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范畴,主要领导成立为领导、分管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领导为副领导,各科、党总支委、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学生干部成员的舆论管理组织机构,形成党总支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科和班主任协调合作、共同管理的工作结构。

2.各班主任负责舆论收集和日常监督,党总支部负责分析研究判断,学生管理负责人负责学生舆论信息的提交,党总支部宣传委员负责教师舆论信息的提交。

三、网络舆论对应系统流程处理程序。

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跟踪→信息备案→信息提交。

四、网络舆论信息的分类。

信息根据性质分为有害信息和无害信息两类。

有害信息可以分为:

(1)反对宪法决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垄断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传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杀人、恐怖或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侵犯我校名誉权、知识产权或其他权益的;

(10)其他格调不高、违反公序良俗等低俗信息的;

目前工作的重点是第九条(大部分属于愤怒类)。

无害信息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咨询、各种问题,另一类是建议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和意见。

五、网络舆论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

3.研究判断警告。本公司可能引起重大舆论的突发事件、热线敏感问题,即使收集掌握真实情况,也要做好处理准备,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时效性。

4.及时处理。发现重大舆论后,必须按照快速、顺畅的原则逐步报告、双重报告。及时报告本公司负责人、本公司分校领导、学校重大舆论监视处置办公室。总部启动应急预案,召开碰撞会,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汇总报告相关资料。

5.经验证,发言过激,应对发言内容。

6.经验证,内容粗俗,对发言人进行适当的教育指导。

7.动态跟踪。网络舆论的显着特征是信息的重复和多样性。处理完毕的信息应追踪,检查其他相关网站是否有类似的信息,或者同一个投稿人后来多次投稿,投稿人的转换是否引导。本公司要实行专家对突发重大舆论和处理后的事态进行动态跟踪,及时采取对策,坚决防止重大舆论危机发生。

8.总结评价。网络舆论消除或稳定后,学校网络应急舆论处理领导小组应根据舆论的发生、传播和处理情况及时总结、整理、反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六、网络舆论队伍建设。

1.由各党总支书记、主要负责人、指导员、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网络舆论思政教育队伍。学院应重视网络舆论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由学生党建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党员教师组成的网络舆论监督队伍。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为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提供更广泛的途径,同时为网络正面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网络舆论的日常管理。

1.各班级:班主任通过建立班级QQ群、开设博客、推特、参加大家的网络、公告栏、学院论坛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改变教育方式,不要对学生粗暴的教育和直接删除为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诉求的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积极联系有关部门解决,鼓励不发生群体性的网络泄露行为

2.本院系指导员进行思想教育。

工作,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可以在大学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

八、备案管理

舆情处理完毕后填写麻醉学院舆情处理登记表,向校党委宣传部舆情办公室备案。

2.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篇二

一、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发生官民矛盾类群体性事件有其深层次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纷争突出、意识形态活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社会逐渐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再加上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发生的震动和摩擦, 使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分化, 产生社会矛盾, 其中最大的利益纷争就在官与民之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特别指出, 现阶段来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 报告特别对干群矛盾的日益显化感到担忧。在调查社会各阶层对近10年来获益最多的群体的排序中, 69.84%的人认为国家官员是近年来获得利益最多的群体, 与民争利现象表现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 尤数征地拆迁活动中的表现十分典型。根据九三学社2003年一项调查所做的计算, 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至30%, 企业占40%至50%, 村级组织占25%至30%, 农民仅占5%至10%。[1]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如果得到利益最多的是改革的主导者, 那么民众的不满将有多大?而官员在实际施政中的失当、不当甚至违法以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 以及对老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更是直接加剧了官民矛盾的激化。

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参政提供了诉求表达渠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利益诉求表达愿望日益迫切, 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各个阶层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 形成了多样化的利益群体。不同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通过各种渠道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 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平等性为每一位有利益诉求的网民提供了畅通的表达渠道, 因现实社会中地位和经济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现象不断出现在网络空间, 每个网民都可以为自身的利益和所关心的公共利益畅所欲言, 并积极投入到一个有着共同利益取向的行动中去。

政府应对能力不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单独靠传统媒体, 论坛、微博、QQ聊天工具等都可以让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然而相关部门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还是一味采取封堵网上信息或删帖、关闭评论。正常的信息渠道不畅通, 导致小道消息和谣言满天飞。同时, 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舆情处理能力不足, 缺乏必要的舆情应对技巧, 对社会矛盾反应迟钝、对出现的问题只会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拖延或压制, 错误地判断舆情的走势, 导致大规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

二、政府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网络的复杂多变、官民矛盾的难以调和, 以及我国政府在处理官民矛盾类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严重的官本位思想, 导致治理观念淡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反应迟钝等, 使得在应对官民矛盾类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例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等, 就是因为政府对此类事件认识不到位致使事件扩大化并走向极端的, 从而使得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因此, 我国政府有必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加强对此类事件网络舆情的观测和引导。

(一) 以意识形态思维应对网络舆情

当前, 我国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一般采取的是以政法思维为主导, 即一切以维稳为重, 倾向于动用专政机器, 采取强制措施, 以封锁信息来解决事件、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而以意识形态思维为主导强调的是通过信息公开、官民良性互动, 来引导舆情、说服民众。研究近年舆情热点事件不难发现, 如果政府领导人不站出来讲话, 却把警察推到前面;如果信息不公开, 政府集体失语, 一味依赖强制手段, 则只会导致矛盾激化。湖北石首事件中, 在长达80个小时内, 警方对于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解释, 却强势要求家属立即火化尸体;官方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 甚至以举办多部门联合消防演习来搪塞外界, 终于酿成比瓮安事件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使政府陷入极大被动中。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79页)

(二) 修复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舆情应对的关键

社会不公平的普遍蔓延和公权力不受制约的滥用, 造成了目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信任感缺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在微博上感慨, 政府部门陷入“塔西陀陷进”的尴尬, 即“一旦失去公信力, 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 做好事还是坏事, 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因此, 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便是修复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让政府发出的声音能得到民众的认可。提升政府公信力, 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 同时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 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坚持依法执政,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 积极架构官民网络良性互动渠道

网络官民良性互动的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期间, 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的在线互动交流, 此后大规模的官民互动兴起。官员的触网, 也使网络舆情出现了由网民讨论、建言的单方向, 转为官民互动的双方向发展态势, 在互联网这个“大麦克风时代”, 如果政府坐视网上的激情愈演愈烈, 而仍然只会用封堵信息一招, 把网上话语权拱手让给民间意见领袖, 这其实是一种惰政行为。如今, 政府不仅要培养体制内的意见领袖, 引导舆论, 更应该建构起官民良性互动的渠道, 促进官民沟通, 把党和政府的正确舆论向大众传输, 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比如政务微博, 即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微博的最大特色在于互动、沟通, 它既是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微博问政, “行”更胜于“言”, 问政的目的, 不仅在于官员说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官员做了什么, 即如何推动和改进工作。2009年年底, 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成为国内首位实名开微博的厅级高官, 伍皓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宣传红河的目标贯穿其中, 并且通过与网友的积极互动, 促进了自身工作的开展, 尽管曾经被激进网友扔“五毛”纸币, 但代表了体制内开明官员与民间沟通的诚挚努力。

对于如何应对和处理官民矛盾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 政府部门有很多思考和探索。如, 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叶皓首倡的“政府新闻学”, 强调政务公开和善用媒体, 与南京迈皋桥管道爆燃事故中“谁让你直播的”的诘难形成鲜明对照。要想赢得民心, 化解官民矛盾, 解决群体性事件, 就必须转变官本位思想, 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切实贯彻执行信息公开条例, 让公众参与事件的治理, 从而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服。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熟练地使用网络传媒, 这样不仅可占领传统舆论的主阵地, 更能成为网络舆论的领袖, 发布权威信息、疏导群众情绪, 从而稳定社会大局。■

参考文献

3.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篇三

关键词:网络涉腐舆情;问题;处置措施

在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涉腐舆情在全国各地频频涌现,这些疑似腐败信息不乏具有重要司法价值的腐败案件线索,但更多则是不负責任的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网络谣言。但无论真伪,这些涉腐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网络微博及新闻评论、转帖跟帖等方式迅速传播,刺激着公众形成并加强各类主观性较强的观点及言论,进而在相近意见的碰撞冲击下进一步根深蒂固,对纪检监察部门的处置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全新的挑战。面对网络舆情具有的突发性、互动性、直接性、复杂性等特征,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如何科学应对并灵活处置,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严峻的研究课题。

一、网络涉腐舆情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网络涉腐舆情也相应具有如下特征:

(一)突发性。互联网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导致网络涉腐舆情可以毫无预兆地酝酿与萌芽,随后一旦引爆了公众的关注点就会形成舆情热点并迅速蔓延开来,具有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发性特征。有如南京周久耕事件、“表哥”事件,网络涉腐舆情往往一开始并不起眼,但很快就会毫无征兆地铺天盖地传播开来,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倘若有关部门应对不力,就会很容易引发一场网络舆情危机。

(二)互动性。网络涉腐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依赖于网络传

播,因此具有互联网的互动性特征。在开放的网络虚拟环境中,大范围内的大规模网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即时互动,并分享、补充信息,拼凑出一幅貌似无可置辩的疑似腐败案件拼图出来,引发互联网世界的广泛关注。随后该拼图在关注与互动中继续自我复制、传播,从而推动网络涉腐舆情事件的迅速白热化,给纪检监察部门的应对处置工作产生巨大冲击。

(三)直接性。与纪检监察部门传统的较为严肃、缜密、细致的案件审理程序不同,网民可以对从论坛、新闻点评、微博中接触的疑似信息立即发表意见,干脆利索地快速得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判断结论。在网络传播中,网络涉腐舆情可以直接上达,极其畅通顺利地表达汹涌民意。

(四)复杂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任何能够接触网络终端的人都可以信手发布并传播网络涉腐舆情,而网民的身份虚拟性导致网络意见可以恣意随性且不负责任,难以得到有效的限制与监督。这使得网络逐渐发展成为某些网民随意发泄不满情绪的虚拟空间。网络内容广泛、复杂而混乱,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用的涉腐案件线索与大量毫无意义的网络情绪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二、网络涉腐舆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意识不强。(1)对涉腐舆情的认识不充分。有些纪检监察部门把网络涉腐舆情信息同日常工作相分离,仅注重处理上级部署的任务或群众直接举报信,对网络舆情中可能包含的具有重大价值的线索视而不见。(2)对涉腐信息缺乏敏感意识。对网络上可能产生的涉腐舆情缺乏预判,难以尽早发现舆情先兆,更遑论干预舆情走向。(3)对涉腐舆情的应对处置主动性不够。由于认识不足、思维落后,往往要等到涉腐舆情已形成社会热点并造成不良影响后才开始关注,导致应对处置的最佳时机白白错过。

(二)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由于纪检监察部门大多采取传统办案方式及程序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导致相应的处理手段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观需要。很多地方依然依赖网络监管部门控制和引导涉腐舆情,未建立专门的涉腐舆情信息监控处置机制,对涉腐舆情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在矛盾频发、多发、易发的社会转型期,涉腐舆情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与政治敏感性,应对不力很容易挫伤群众对廉政建设的信心与热情。

三、针对网络涉腐舆情的有效处置对策

针对网络涉腐舆情表现出的特点及处理过程暴露的问题,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性提高对网络涉腐信息的处置能力:

(一)树立危机意识,深化舆情认识。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一种客观的严峻挑战,决不能采取鸵鸟战术,寄希望流言止于智者;也不能一味简单打压,企图通过硬性限制封杀手段加以消灭。而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意识到这是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水平的全新考验。在此基础上,端正积极的工作态度、运用理性的工作思维认真分析网络舆情表现的特征与传播的规律,加以针对性的应对与处置。这样才能既避免虚假信息的泛滥传播进而冲击到社会秩序,又避免涉腐舆情中包含的腐败线索被白白遗漏进而干扰反腐斗争。

(二)主动应对舆情,引导利用舆情。(1)完善突发预警,主动引导舆论。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廉价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公众乐意借助网络申诉腐败侵害或评论腐败信息,而这种申诉和评论不可避免地附带强烈的主观情绪与个人色彩。纪检监察部门应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并依托网络优势通过论坛、搜索引擎、微博等多渠道关注网络信息中蕴含的民意,及时调研舆情动态,建立并完善网络涉腐舆情的突发预警机制。争取在舆情形成阶段就强力介入,及时发布来自官方的权威消息引导舆论、教育网民,避免任由负面信息泛滥、社会矛盾激化。总之,要努力引导网民心态使之趋于平稳而健康地发展。

网络涉腐舆情中混杂的大量无效或虚假信息严重干扰着网民对事件真相的认知与判断。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引导网络媒体发挥好把关人职能,果断采用科技手段及时清理混杂在网络舆情中的信息“噪音”。对那些恶意散布不实信息、煽动官民冲突的个人或单位要及时做出适当处理,并通过权威渠道及时进行辟谣、纠偏,扭转舆情传播混乱无序的不良局面,遏制垃圾泛滥的负面信息传播,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回应信息渴求,及时告知详情。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回应网民对涉腐舆情的信息渴求,并通过官方媒介及时告知网民事情涉腐事件原委及政府跟进举措,尽可能通过权威可信的信息发布来平息网民的怒火、引导舆论的走向。这样才能尽早赢得网民信赖,促进涉腐线索处置的法制化、规范化。在日常的网络管理中,要健全对网络涉腐信息的双向反馈机制。通过网络媒体对下全面监测涉腐舆情、集中收集网民意见;对上迅速通报舆情动态、及时发布官方意见、全面反馈新闻影响。如此就能形成高效运转、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的良性局面。

关注涉腐舆情信息的网民们毕竟普遍缺乏冷静观察的意识与理性思考的能力,面对海量的混杂信息他们更易被误导、煽动。为避免局面的恶性失控,政府仅仅及时清理不实信息还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网民信息渴求的现实需要及时详细地披露该事件的原委,才便于网民对涉腐舆情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能有利于网络舆论氛围的良性发展。

(3)引导网络媒体,促进理性规范。针对网络涉腐舆情形成的官方权威意见,需要借助网络媒体并创造条件进行广泛传播,才能全面地影响网民认知。纪检监察部门要引导网络媒体合理地设置新闻议程,大力弘扬主流正能量,提供严肃的网络举报渠道,避免恶意炒作虚假的涉腐信息,以此引导网络涉腐舆情规范化与理性化。为达成这一目的,有关部门须完善专项立法,有效管治并引导网络媒体,创造理性而严肃的网络涉腐举报渠道,促进互联网世界的理性自治,进而发挥好网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有力作用。

结语:网络涉腐舆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突发性、开放性、互动性、直接性等全新的时代特征。多地的纪检监察部门囿于落后的办案思维与手段,对其既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也缺乏有效得力的处置手段。唯有针对性地树立危机意识、深化舆情认识,并根据涉腐舆情特征及传播规律来主动应对、引导利用,才能较为妥当地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

参考文献:

[1] 李晓龙,《浅析微时代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与处置》,《行政管理改革》,2013(04)

[2] 魏明涛、徐长安,《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问题的研究》,《中国信息界》,2012(05)

4.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篇四

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妥当处置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和推动巴中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市直文化单位、各县(区)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新闻出版、版权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巴中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新闻出版宣传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区)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市直属各文化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

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直文化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各县(区)文化和新闻出版版权局: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各县(区)局、各直属单位对本地、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各县(区)局和直属单位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办公室,由市局办公室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

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直属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各相关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相关县(区)局和直属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各县(区)局和直属单位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

5.镇2021年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篇五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镇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

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XX镇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XX同志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及有关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办公室、各单位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镇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单位、办公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部门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处置流程

1.发现舆情。利用上级舆情监控系统、网络、QQ群等平台,采用百度、谷歌等引擎,采用关键词搜索方式,对涉及本单位的网上信息进行收集、研判,半小时内必须发现有关网站、论坛、微博的负面网帖。

2.整理上报。发现紧急、重大涉及本单位的舆情立即向主要领导汇报。

3.回复引导。一般性网络舆情,责任部门12小时内官方回复;重大网络舆情,责任部门在24小时内官方回复。如情况特殊,无法在规定回复期内处理完毕的,应于3日内作出表态性回复。紧急舆情于3小时内回应社会关切。

4.动态跟踪。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镇党政办,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办公室主任和单位主要领导、办公室负责人是舆情的监控第一责任人,要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

6.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篇六

各客运出租汽车公司、县区客运管理机构、处属相关科室:

根据《***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经会议研究,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决定成立领导组:

长:AAA 副组长:BB

CCC

成员:EEE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媒体信息发布、舆情内容监管、舆情信息应对及回复等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处办,办公室主任:FFF(兼)。具体承办人员:GGGG。

二、媒体舆情信息范围

1、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

2、网络媒体,包括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社区网的新闻、论坛、微博、贴吧等新媒体;

3、社情民意通道;

4、市政府热线诉求。

三、工作任务

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有效应对、妥善处理”的原则,对各大网站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运出租行业的舆情信息和报道,及时预警和应对,努力推进媒体舆情信息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迅速反应,严控事态影响。具体承办人员在办公室的领导下要搜集舆情信息,要每天浏览、搜集报刊、电视、广播、网站、论坛、微博、百度贴吧等涉及到客运出租行业的舆情信息,特别是重点关注ZZ吧、爱我ZZ吧、我爱ZZ吧、CC吧等网络平台的舆情信息。

2、发现一般舆情信息后,要及时报办公室负责人,协调有关科室部门进行处置应对;发现重大舆情信息要及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同时向单位主管领导报告。

3、收到上级部门批转件后要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并按规定时限办理和应对上报办理结果:对特急舆情和重大舆情,要在接到批转件后24小时内办结,防止影响扩散;对一般舆情要在接到批转件后2小时内正面回应,并在3日内办结;因情况复杂不能按时办结的,要做出解释说明,上报阶段性进展情况;办理结果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依法有据。

4、要借助媒体,拓宽应对空间。日常工作中,要主动积极寻求各种媒体的帮助配合和互联网管理部门的支持,有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5、强化督查,严肃追究责任。客运处监察部门要按照“批给谁,谁承办,谁上报,谁回复”的原则进行监督办理。对未能及时按规定时间办结并且不上报进展情况和没有及时主动进行网络及媒体回复的,在全行业进行通报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对在工作中因为失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将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媒体在影响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做好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有助于及时了解舆情动态、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公司、相关科室要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媒体舆情信息管理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

2、严格制度,统一应对。各公司、相关科室要建立健全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序办理,及时应对。

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公司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媒体舆情信息管理及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快速反应、实事求是、正面回应、激浊扬清、群众满意”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媒体舆情信息监测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7.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篇七

每日例会讨论网络舆情直接议决交办

2010年底, 按照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的批示精神, 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建立了“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会商制度”。

每周四定期举行“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的“中层中会商”, 对当天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处置和对一周舆情汇总分析。除此外, 还有每周一至周三、周五的“基层小会商”, 分析网民动向、强化网民反映问题的交办和督查。另有“临时应急会商”和“主要领导大会商”。

展示政府积极态度或在全国推广

郑州市“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常设部门目前已发展到12个, 包括郑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郑州市两办信息处、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郑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等, 网络舆情所涉及的地方和单位亦需派人参会, 会上对当日的网络信息的处置形成正式决策, “直接议决, 直接交办, 直接督查, 直接反馈”。会商意见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正式决策。

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管理科每天都会对“会商”事项打电话进行督办, 并以《郑州市网络敏感信息督办周报》的形式报送市领导。在“督办周报”中还将对问题产生应担责的县 (市) 区和市直单位进行点评。

8.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程序 篇八

关键词:网络舆情;非常规突发事件;大学生;应急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39-2

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和趣味性,适应了学生的即时化、碎片化的学习,当然,这种即时性通信工具如:微博、微信、QQ、陌陌、YY等也成为现在高校大学生交流观点、表达情绪的重要场所。

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整个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会影响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高校的非常规如法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传播贯穿始终,高校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会加速或提升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率。

随着高校网络化、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推进,互联网的各种新型通信工具和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的网络信息突发事件管理提出了挑战。

比如: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网络负面舆情,网络诈骗,突发非正常死亡等,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1 研究的意义

由于网络评论、新闻、跟帖、论坛、微博、博客、群组软件等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舆情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庞大数量的网民已经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深度介入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和事件的孕育、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抗日游行事件、水污染,各种交通事故灾害,食品安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轻生问题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在事件发生之后,高校学生往往通过互联网的流媒体第一时间获取事件信息,并进行反馈和传播。高校大学生对突发事故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处理和发展进程,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网路舆情调查与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谣言的及时制止,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应措施,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和效果。因此,对网路舆情下大学生非常规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既是网络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及高校管理者的迫切需求。

2 调研结果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卡方分析方法,针对学生对于高校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情况、高校学生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参与情况以及高校对学生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情况等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下述结论。

2.1 关注情况与参与方式的卡方分析

通过上述卡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关注突发事件的程度与学生参与突发事件的讨论方式的卡方检验中,检验的统计量sig=0.000<0.05,说明卡方分析的结果是显著的,即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与其参与突发事件的参与方式具有显著的关系。

2.2 关注情况与是否参加过安全教育课程的卡方分析

通过上述卡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关注突发事件的程度与学生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卡方检验中,检验的统计量sig=0.000<0.05,说明卡方分析的结果是显著的,即学生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课程对于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2.3 突发事件参与方式与是否参加过安全教育课程的卡方分析

通过上述卡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与突发事件方式与学生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卡方检验中,检验的统计量sig=0.000<0.05,说明卡方分析的结果是显著的,即学生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课程对于参与突发事件的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

所以,从以上的三个卡方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入校安全教育与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关注程度与以何种方式参与突发事件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有入学安全教育,大学生的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比较关注,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处理,对高校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速度快、影响大,应对这种非常规突发事件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难度大,如不能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机制、研判机制、策略选取机制、现场应对机制和事后跟踪机制,务必会扩大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影响面和破坏度,所以上至党委,下到班级同学,要全员参与到有计划有准备的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中去。如下图所示。

高校大学生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

应急管理机制示意图

3.1 高校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机制

信息收集机制是整个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其信息收集队伍的合理性,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可信度等都会影响到后续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判,也会影响到是否能预测非常规突发事件。从前面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在信息收集机制中,首先要从班级和学生会中选出网络舆情员,再组成学院的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进行专门的培训和任务分派。其次,建立信息收集的计划,周报或者月报,具体报什么内容,如何呈报,都要做个详尽的计划,按计划有序的常态化的专人跟踪负责。最后,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舆论上引导全体学生正确关注和参与非常规性突发事件,增加每个学生的网络舆情和信息敏感度。

3.2 高校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信息研判机制

事件的研判要以信息搜集为前提,所以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当然信息收集后,在二级学院以上层面,包括学生处和党委要进行专门的网络舆情信息的研判,判定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效果。

首先,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判断其动机和用意,当然不同类别的信息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其次,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分析内在的原因,比如很多心理问题的,可以联系进校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判定是即时性,还是延续性的。

最后,舆情的专家团队要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出焦点,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形成书面的事件信息研判报告,要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和可行性。

3.3 高校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策略选取机制

非常规突发事件策略的选择是根据事件的研判和高校现有的资源情况综合考虑的,不同策略的回应方式不同,应该极可能的满足突发事件当事人的诉求。在选取策略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以下三个原则。首先是效果最佳原则,就是采用的策略最大化的满足当事人的需求,使其恢复到事发之前的状态,尽量减少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其次是信息准确原则,在选择策略的时候尽量做到信息准备完备,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当事人和网民的情绪激动,迫使学校处于被动的局面。在事件策略的选取方面,应该由党委领导下的各级组织机构相关人士共同讨论决定。

3.4 高校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在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方面,首先我们应该做好应急预案,根据之前的信息收集、研判、策略选择等做好准备,同时应该做好常规和非常规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从组织、措施、应急、信息沟通、安抚、医疗等每个方面都要做好精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万一发生非常规突发事件,就是按照预案进行处理。其次,充分发挥高校爱校学生的热情,积极投入整个突发事件的服务中,以学生的身份见证事件的过程,增加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可信度和易接受度。最后,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舆情队伍,利用信息化手段随时关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备给后续的工作提供思路。

3.5 高校大学生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跟踪机制

非常规突发事件得到应对之后,有可能引发网络的热议而将事件继续放大,或者高涨的网络舆论得到了消退,不管属于那种形式,高校还是要继续加强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跟踪机制。首先,关注应对策略实施后,网民及媒体对事件的态度情况。其次,关注网络的新闻报告后的评论的立场。最后,关注网络新闻媒体的报道数和论坛的跟帖数量是否有所增加。通过这些关注和跟踪,分析对比应对措施之后高校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从而判定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应对力度,确保从头到尾万无一失,让事件慢慢化淡。

参 考 文 献

[1] 齐佳音,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6,05.

[2] 黄微,张晓君.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6,06.

[3] 顾佳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9.网络舆情处置办法(定稿) 篇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规范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提升网络舆情处置水平,通过舆情处置促进作风改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清朗的网络空间,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发布的对我镇工作和社会现象存在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条 坚持把网络舆情处置作为解决民生诉求和群众需求的重要渠道,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的要求,多渠道、多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规范、合理地做好舆情处置。

第二章 网络舆情管理及处置的组织机构

第四条 镇党委政府是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网络舆情处置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网络舆情信息发布的管理

第五条 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做到真实客观、文明理性。第六条 鼓励网民发布涉及本区域的具有建设性的网络建议与意见。

第七条 回复网络舆情信息要严把审核关,确保信息准确。第八条 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第四章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 第九条 网络舆情的收集:

(一)安排专人对网络上涉及我镇的舆情进行多渠道收集。

(二)各村、各单位安排专人,按照主体责任要求,主动做好舆情收集工作。

(三)网络单位要自主做好本单位网络平台的舆情收集工作。

第十条 网络舆情的研判:

(一)对收集到的舆情进行核实,明确真实性。

(二)初步分析并判定舆情的性质、重要性及责任单位。第十一条 网络舆情的分类:一类为答复类舆情,另一类为非答复类舆情。

第十二条 非答复类舆情的处理: 针对非答复类舆情,要主动加强引导,疏导情绪,宣传部门积极给予支持帮助。

第十三条 答复类舆情的处理:

(一)舆情的送达:通过网络、简报、短信、电话等方式送达到相关村、单位,重要舆情同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

(二)舆情的答复: 1.接到舆情通报后,要在网上及时作出受理应答,并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正式答复,难以回复或复杂舆情最迟不超过3个工作日。

2.一般舆情回复由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后发布,重大舆情报上级部门审核后发布。

3.网络舆情回复内容主要包括事实情况、解决办法、解决时间和责任单位等四个方面。

(三)舆情的线下处置:

1.针对需解决的舆情,各镇、各单位要根据不同舆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置。

(1)对一般性舆情,要及时组织人员调查了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舆情,要说明原因并排上议事日程予以处理。

(3)对一个单位不能解决的舆情,要牵头组织联络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协调解决。

(4)对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舆情,要主动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四)针对答复充分的网络舆情,原则上不再发布相同或相类似的舆情信息。

第五章 附则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安乐河镇党委、政府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中共安乐河镇委员会 2016

年1月1日 4

10.应急处置程序演练方案、总结 篇十

根据公司以及第六分公司对场站应急演练要求,我站现组织第二季度应急处置程序演练,具体方案如下:

一、演练时间、地点、方式

2015年6月27日,南泥湾输油站换热器区,实战演练

二、准备材料 1、8公斤干粉灭火器10具,35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2具;

2、吸油索2条,棉纱若干,接油盆若干;

3、手套若干双;

三、演练过程

1、巡检人员发现泄漏后,同时通知站控,报告泄漏情况。(巡检人员:站控,2#换热器原油进口法兰连接处泄漏)

2、站控接到指令,立即上报处室调度及值班领导,通知所有值班人员到位,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站控: “站控收到,各岗位人员到位,启动换热器泄漏应急处置程序”)(班长:“通知值班站长、分公司调度及川口站停泵、锅炉房停气并说明原因,通知消防队,切断上下游电动阀门”。)站控迅速通知值班站长、分公司调度及川口站紧急停泵,锅炉房停气,通知消防队。(班长:“电仪岗切断相关电源”)电仪岗切断换热器区相关电源。(班长:“门卫立刻封堵排水渠出口,疏通消防通道,迎接消防车”)(外输:“现场泄漏区已围堵”。)班长跑步过去准备停泵,(巡检人员:“报告,泄漏处发生火灾”。)班长立刻紧急停泵,关闭泵出口电动阀(班长:“已停泵,泵出口阀门已关闭”。)(电仪岗:“相关电源已切断”)保安人员立刻封堵排水渠,疏通消防通道,拉起警戒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做好警戒与消防车引导工作,加强巡检。(保安:“排水渠出口已封堵,消防通道已疏通,全体保安人员已进入警戒状态。”)切断川口来油游电动球门,外输汇管电动闸阀。(站控:“川口站已停泵,锅炉房已停止供汽,上下游阀门已关闭”。)

3、站内办公室职工做好医疗救护,在安全区域待命,其他人员防止原油泄漏,外泄,参与拦堵,灭火。

4、(站控:“可燃气体开始报警”。)(班长:“火势逐渐增大,人员无法靠近”。)(保安:“消防车已到达我站门口,即刻引导进站灭火”。)(班长:“所有人员到紧急集合点待命,配合消防队灭火”)消防队员在我站人员配合下灭火。

5、火情完全消除后,所有人员在紧急集合点集合。(班长:“报告站长,2#换热器原油进口法兰连接处泄漏引起火灾,火势已扑灭,现将指挥权移交,请指示。”),(站长:“清点人数”),(班长:“报数……在岗8人,实到8人,无人员受伤,请指示。”)

6、由值班班长汇报站长,人员伤亡情况,生产工艺停运等抢险情况。值班站长确认后,宣布现场查看,工艺流程,仪表仪器等情况及清理现场工作。(值班站长:“外输人员现场观察,防止火势复燃,门卫继续加强警戒巡检,其他人员查看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及仪表仪器有无损坏,准备恢复生产”。)

7、(站长:“演练到此结束,请分公司领导点评”。)南泥湾输油站第二季度应急演练总结

为了提高南泥湾输油站职工处置危急事件的能力,控制、减小危急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和设备安全,检验南泥湾输油站应急危急事件的组织与处置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我站精心组织,于2015年6月27日下午四点开展了换热器区火灾应急处置程序演练。

1、本次演练的参加人员表现出色,演练获得了圆满成功,基本达到了演练的目的,实现了最初是设想。参演人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精神状态良好,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

2、巡查项目全面,汇报准确;各小组临危不乱,处置过程有序进行。围堵泄漏区域迅速、检查了排水渠是否有原油流出发生,方法正确;

3、与消防队联动迅速,保障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车迅速到站进行灭火。

4、演练过程中,没有将监控画面切换至换热器区事故现场,不能全面随时观察现场情况。

本次演练在大班交接班时进行,但全体职工没有全部上阵,致使部分职工没有参与、体会,今后需要将全体职工参与的应急演练和班组内部集中演练相结合,互相对比,分析总结。

上一篇:给一年级小学生欢迎语下一篇:写给铁路售票员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