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24-06-18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共10篇)

1.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一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虽然各有要求和渠道,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就是阅读教学。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一直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课堂是教师的,阅读也是教师的,学生主体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未能有效地完成阅读的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的全过程。近年来,虽然作了一些改观,但仍存在着虚假的主体性(形式主义多,表面上热热闹闹),肤浅的主体性(在课文的表层徘徊,思维水平不高),脆弱的主体性(不是来自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惩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种情况若持续发展,无疑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改革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二期改革中提出了研究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创造力和思考力。能不能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以发挥出双向的潜能?这就有了今天我要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在普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活动组织形式、教学动态过程、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原则遵循,寻找到每篇教材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结合点,充分贯穿起学生自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链,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意志结构、情感结构、身心结构都得到自主地变革和发展,以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和创新教育的务实性。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及时进行成果推广。

2.实验研究法:确定自己所任教班级为实验点,在区教研室和科研室的同时指导下,对本课题先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成果

(一)研究性阅读的方法:板块研读

所谓“板块研读”,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性地阅读,即个人自学整理,小小组切磋、研究,全班交流评议,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

那么,何为“板块”呢?“板块”是指课文中比较集中有相对独立的,由问题情境形成的结构大部件。如《田忌赛马》一文,教师若能抓住“转败为胜”这个关键词,就可以组成条理清晰,由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组成的三大板块,即: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失败?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出谋划策的?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胜利?在教师的引导下,按三个板块让学生研读,从而读懂课文,同时明白面对强者,要仔细观察、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合理调配力量,才有可能以弱胜强。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板块”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首先是集中性。从上例可知,每个板块都有一个较大的课文覆盖面,但只集中为一个问题情境。在传统的“问答式”中,这样一部分课文教师可能会有多达十几个问题设计。第二是独立性,即每个板块都是分解课文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它可以化整为零,供学生单独研读,以分解读懂全文的难度。第三是联系性。每个板块虽然相对独立,但都紧密联系,丝丝相扣,都要以课文整体为起始点和归结点。分解板块,只是为了阅读的方便,最后还要取零为整。第四是灵活性。板块的分解,可以因学生实际和教学思路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篇课文在不破坏教材内在逻辑的前提下,可以做一个板块,也可以分解成两个或三个板块。

(二)研究性阅读的组织形式: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密切师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渠道。研究性阅读中进行合作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适时、充分地组织小组活动。

1.个体自研为基础

我们特别强调在个体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学习中人人贡献出思维成果,人人养成主动倾听,大胆发言,勇于质疑的习惯,坚决杜绝小组学习中的“陪听生”。

2.选用多种合作方式

为体现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实效性,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灵活运用有效的合作方式,指导学生井然有序地开展合作学习。如,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很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们可以让小组成员依次发言,集体比较筛选,组长汇总的方式;古诗研读就不必采用一人一句的形式,这样易破坏诗歌意境的完整性,组内可选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让其余同学补充修正;对有争议的问题,可把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归为一组,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在辩驳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我们也可提供多种方式让学生选择。如在品析文章语言时,允许学生小组齐读,代表引读、轮读、分角色读,也可以让学生表演读、通读等。

3.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担当着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以四人小组为例,他们是:组长、书记员、汇报员、评议员。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除了人人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全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同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解决一些学习疑难;“书记员”负责记录本组学习结果;“汇报员”向全班汇报学习结果。如:教学《小读者》一课时,老师安排学生合作筛选各自的问题,准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课堂交流。有一位组长请每一位组员先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A为什么编者看了小读者的来信,心理乐滋滋的?学生B杂志上会登载些什么内容?学生C小姑娘为什么会把杂志当作朋友?说明了什么?学生D编辑叔叔的心情为什么会从一开始“甜滋滋”到最后“难以平静”?学生B的问题与课文无关,在组内马上被淘汰了。A的问题从文中能找到答案,小组成员马上把它解决了。学生C的问题涉及文章中心。学生D的问题涵盖了全文的内容,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这两个问题小组认为有研究价值。当该组汇报员的发言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称赞时,全组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三).研究性阅读的优势

1.变“讲”为“悟”

目前的语文教学都在由“满堂灌”走向“问答式”,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也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一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二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三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读——研——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可见,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能读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学生时刻反省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随时了解和觉察自我,明白自己在阅读活动中是怎样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怎样从无疑,到有疑到释疑;从新知的获取和新能力的形成,经历了哪些步骤,采用了哪些方法。

2.化“繁”为“简”

“问答式”的课堂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和烦琐细碎的讲解。教师的讲、问主宰课堂,使学生疲于应付,“读”被挤掉了,“练”被挤掉了,“思”被挤掉了。现在教师把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琐碎的提问归结为一个板块,就能保证学生有较大的空间自己读书思考,讨论练习,教师则有精力去关注课堂学情,从中相机诱导。

3.以“读”带“研”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机械地读还是研究性地读,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研究性读的着力点,肯定是“研”,即“读”带“研”。鉴于一个板块的跨度大,容量多,而只围绕一个问题情境来做研究,就可使学生充分地自学练习,小小组切磋,并带到全班再讲析交流,在老师指导、群体帮助下获得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以读显形,以读激趣,以读动情,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4.反“客”为“主”

在“问答式”课堂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了教师单向灌输的客体,无主体地位而言。现在用研究性阅读,就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这一转移,是阅读教学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5.变“窄”为“宽”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研究性学习的渗入,就可以使得我们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佳篇、知识点等。如在教二年级的《读一读 认一认》各种鸟类时,我校杨晓华老师针对“啄木鸟会捉虫”这一知识点,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了它的四件法宝棗凿子嘴,钩子舌,隔木耳,铁钩爪。针对“留鸟、候鸟”这一知识点,她又补充了许多罕见的为常人所不知的留鸟、候鸟,请学生用“ 是 ;

也是 ”来说话,教学效果相当显著。最后,她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人类砍伐树木,毁坏森林,使鸟儿无家可归的凄惨画面,勾起了学生对肆意毁木者的无比憎恨,引发了学生强烈的爱鸟、护鸟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现研究性阅读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性阅读的教学动态过程

从通过对文章的初步阅读开始,选择一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阅读,到自主互动地交流、评议、内化,从而理解语言文字,掌握阅读方法,这是研究性阅读的主要流程。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展需识境,铺垫研读基础。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趣、理、义等特点,初展文境,作好情趣共融、心理铺垫准备,唤起学生参与研究性阅读的主体意识。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其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择定专题,进入研读境界。

研读活动的运作,关键是择定研读专题,即阅读探讨点,关键要从“带着问题读”向 “读出问题”转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 从课题入手

课题往往提炼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因此,从课题入手,往往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如《厉归真画虎》,根据课题,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厉归真画虎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既包含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渗透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学生可以根据“没有虎气——虎气不足——虎气十足”三个板块的内容进行研读。

⑵ 从文章难点入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确定与学生“不协调”切“可发展”的言语材料,从而提炼研读专题。如我在教《当炸弹爆炸的时候》一文时学生普遍对文中“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起”这句话很不理解。可以说,学生是一下子就找准了问题的突破口。围绕这句话,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正处于抗日战争刚胜利,国民党就撕破嘴脸,扬言要在八个月中消灭共产党,对我解放区进行大肆轰炸的大环境中。围绕这句话,学生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学习研讨。针对“他们的风不行”学生提出问题:“‘他们’指谁?”,“‘他们的风’指什么?”,“‘不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针对“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学生提出问题:“‘吹不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针对“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起”,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风’指什么?”,“怎么理解‘我们的风刮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起’?”等等,可以说是针针见血,通过对这些连锁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研讨,自我赏析,自我总结,整篇课文的结构、内容、主旨皆迎刃而解,一代伟人毛泽东那临危不惧的伟大气魄和他那谈笑风生的幽默风采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

⑶ 从文章中心词句入手

围绕中心词句展开对文章的研究性学习,那必定能突破主旨,击中要害。如《西沙渔人》一文中,学生找到的中心句是“这里的渔人大多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围绕这句中心句,我们就可以确定“文章从那些词句可看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并请说明理由”。

⑷ 从文章争议点入手

我们要求设计的研读专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普遍感到困惑、迷惘,而急于弄个水落石出。这样,学生才会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争辩中,在争辩中互相启迪,查漏补缺,深化认识。如《肖伯纳和小女孩》时,学生很容易认为肖伯纳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其实,肖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马上检讨自己的言行,恰恰说明他的谦虚。此后,他逢人就说是小姑娘教育他永远谦虚,更说明他胸怀宽广、不想遮短。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师就以“肖伯纳骄傲吗?为什么?”为争议点,引导学生研究辨析。

3、引导学生深究感悟,反馈研读成果。

⑴ 自学自研。即根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分析,可以同桌间小声议论,边读边画边注,教师则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⑵ 小小组或自选学习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

⑶ 全班组织交流。

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这一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抒自己的情感。可以是情感的交流,结论的互查,也可以是自研空缺的互补,疑难问题的切磋,采用互帮互助的的方法进一步达到内化。教师则有重点地参与小群体的活动,相机调整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更广阔的空间延伸。同时,教师应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具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点拨作准备。教师的职能是①导评,教师充分根据学生的研读反馈,作精而简的疏导和点评,通过疏导、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②点拨,即教师有选择地接过学生研读的成果,自然灵活地作补充或各种深化性的训练。如在学生反馈到“作者参加工作以后,亲眼看到了荔枝,觉得它更是美不胜收”时,我抓住他们这一真切的感受,设计了一个想象性的换位练习:“假如有一天,你亲自来到了荔枝乡,亲眼看到了荔枝的美,亲口尝到了荔枝的甜,亲身感受到了荔枝主人的好客,你会禁不住想些什么呢?”有的说:“我想:要是把它种在学校的林荫小道上,那我们不就可以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了吗?”,有的说:“我想:要是把那良种桂味荔枝引进我们方泰,到每年荔枝成熟的季节,我们举办一个荔枝节,那我们的家乡不就能声名远播了吗?”„„多么可爱而又难能可贵的奇思妙想啊!这个练习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们与作者的距离,为他们找到了情感的喷发口。

4、拓展创新,深化研读效果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课文的言语特色、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尤其应该为学生提供发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完《荔枝》一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杨梅录象,并设计了一个迁移练习:“今天,我来到了杨梅的故乡,远远望去,只见

,走近一看,只见它

,果树的主人慷慨地摘下良种杨梅招待我们,一尝,啊!

。望着手心里

的杨梅,我醉了!”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积累了文章的好词好句,而且使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联系旧知进行了知识的整合再加工。

(五)研究性阅读的原则

1、主体与主导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研究的问题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内容是自己确定的,学习的计划是自己设计的,学习的活动是亲身经历的,其中的困难又是在个体的努力和同伴的协作下一起克服的。所有这些觉悟、能力和水平,都是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对自己选择的一种负责,一种责任感驱动。在这种交互融合环境中,学生体验着自己表达意愿的自由,自己权利的振奋和激动,这是一种自主性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导入阶段,教师是兴趣的关注者和激发者;在择题阶段,教师是思考的参谋者,信息的导航者;在研读阶段,教师是实践的支持者,关系的协调者,意志的鼓励者;在评价拓展阶段,教师是课程的反思者。自始而终,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者,教师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推动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2、参与和优化原则

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不是光尖子生作小老师,中下学生作听众,而是要每个学生都献出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既有对知识、能力、人生、世界的再认识,也有对自己情感、意志,自我价值的再认识,前者属于智慧的存在,后者属于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丰富,两者互补互生。具体地说,在研究性阅读中,要求学生掌握、迁移、运用知识,培养记忆、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可估量。比如:研究性阅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教师民主的作风、亲切的教态,同学间的彼此尊重、谦让、帮助,积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成效与启发

研究性阅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依归,以相机诱导为手段,是一个不断富于变化的群体活动,它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一年来的实践研究,成效相当显著,既落实了每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心理能力的和谐发展,潜力无尽!但同时必须注意两点:

1、学生学会择定研读专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性急。刚开始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研读专题引导进行评议。因为学生受制于自身的知识经验,提出的问题质量难以保证,此时教师尤其要发挥好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提问的窍门。此外,不可断然否定教师的问题设计,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问题设计的典范,使学生的问题设计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机结合。

2、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重点,紧紧围绕研读专题做弹性处理,绝对不允许“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哪里”,这就对我们语文老师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以累寸累匹的精神要求自己,锲而不舍地往前行,源头有活水流淌,教学就有活泼的生命力。

2.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二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 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所以, “体验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教材的语言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设计, 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体验与探究,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还能使原本枯燥的文本语言变得鲜活、生动, 真正将新课程倡导的“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摸索出了以下几种“体验性学习”的模式。

一、在合作中体验

新课程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在合作中体验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体验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语感、运用语言。

1. 优势

合作体验把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知识为主体;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合作体验中, 学生与他人一起探讨、交流, 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 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 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 把合作体验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帮助中领悟所学知识, 并在彼此的合作中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2.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合作小组应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体验, 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成绩、学习和交际能力等存在差异, 而各小组之间的平均竞争力应该是均衡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学生的座位按异质小组适当调动, 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

(2) 为合作体验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时间

合作体验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不能为合作而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备课, 为学生的合作体验提供合适的语言材料, 并在课堂上为学生的合作体验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合作体验的时间和合作体验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点, 合作体验常常会流于形式, 学生难以产生真正的体验感悟。

例如, 在教学《英语》 (新标准) 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8 Around town时,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学会在地图上指路, 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卡通小人在地图上沿指定路线行走的活动, 学生饶有兴趣地“跟随”卡通小人学会了问路、指路的各种表达方法。然后, 笔者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幅学校周边地图, 让学生合作体验问路、指路的交际用语。学生在这样有趣的合作体验中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助人活动中去, 不仅学会了知识, 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学习, 而且学会了创造;不仅提高了能力, 而且提高了觉悟。

二、在游戏中体验

新课标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乐学、爱学,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游戏中体验是指教师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 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自发地感悟知识并加以运用,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1. 优势

游戏是针对学生注意集中不够持久、兴趣易失的特点而采取的科学、合理的方式。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 既玩得开心, 又轻轻松松复习和巩固了英语知识。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了愉悦甚至兴奋的心情和体验, 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课堂游戏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和如何去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 都要予以及时的反应、回答和表现, 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和模仿能力, 还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2. 游戏要有效

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 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 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他教学要求。例如, 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 笔者设计了幸运大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 上面有十种颜色, 用“What color is it?”这个问题让学生来猜测转盘指针的指向。在转盘转动前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猜红色, 有的猜绿色, 有的猜黑色, 有的猜蓝色……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 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 不停地念叨自己猜测的颜色的英语单词, 而且在指针划过某个颜色时他们的大脑中一样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对应的英文单词的信息。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 参与面也很广, 学生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中对语言知识进行了初体验。因此, 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 不仅能让学生体验语言知识, 而且能迅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形成外语学习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

三、在想象中体验

雨果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 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在想象中体验是指在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或学生从没有过相应的经验、教学中无法组织学习的情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模拟情境, 进而让学生产生联想和体验。

作为“体验性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 想象体验可以帮助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例如, 在教学《英语》 (新标准) 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时, 通过对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的介绍, 学生了解了一些航天知识。于是让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火星上会做些什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We have sent messages to Earth.We have built many buildings on Mars.And we have been friends with the people on Earth.Next we will visit Earth.”这一活动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对现在完成时的运用, 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想象让学生体验科技知识。

另外, 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 更是学习语言中蕴涵的文化。由于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有利的语言环境, 因此应该适时适量地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从有机的、整体性的情境中, 通过想象感受蕴涵在英语学科中的浓郁文化特色。因此, 想象体验也可以成为帮助学生体验语言中蕴涵的异域文化的有效模式。例如, 在学习了《英语》 (新标准) 初中一年级下册Module 2 Spring Festival后, 为了让学生体验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情境, 我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圣诞树、圣诞老人等形象,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碰巧在圣诞节期间去英国拜访你的笔友, 那么你将在笔友家见到些怎样的风俗, 该注意哪些礼仪?因为圣诞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西方节日, 他们纷纷讲出自己对此的了解与同学共享。在轻松愉快的想象中, 大家对于圣诞节的了解越来越详细具体, 最后有学生提议在圣诞节来临之时, 模仿西方风俗在班级里举行一次Christmas party, 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支持。这样, 通过想象和模仿, 学生对于英语中的节日文化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3.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三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创造性思维 课后体验 小学数学

一、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书本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很快掌握数学知识与原理,普通的教学课堂也很少给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的机会,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公式化、概念化。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的学科,它需要实践操作才能完成,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并且实际操作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因此,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数学教学的特点

目前,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潜意识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形成性影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学会运用数学原理,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和原理,这些内容在小学课本上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和运用。现在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死板讲解和演算,使数学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缺少实践操作机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利于学习数学。

三、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操作来学习知识。一方面,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实际体验操作完成,从而学到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手的好习惯,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领域,为学习数学奠定基础。因此,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方式

(一)课堂情景实践体验

这种教学方式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比如教小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同时,利用一些道具,如筷子,增加或者减少筷子数量,让学生仔细观看,随着筷子数量的加减,学生慢慢体验到数字的多少。或者运用一些情景。在桌子上放几个苹果,让几个同学分别拿走一些,再看看剩下的数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让小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中生活变为课堂,了解数学的初步知识,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二)游戏方式引入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让学生更快了解数学。这种方式在国外比较普遍。国外并不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与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多样的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游戏方面。在课堂上,老师准备好数字,贴在学生衣服上,并且站好位置,然后利用加减乘除来改变同学的位置,有的数字无论怎么改变都是原来的数字。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寓教于乐,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到知识,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爱因斯坦说过:“拥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数学中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思维在原有的规律基础上,发现新规律,衍生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训练创造性思维,要从常见的事物开始。比如老师运用七巧板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七巧板有七块图板,它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课堂上老师教同学们如何拼七巧板,巧妙地利用图形分割与合成原理,拼成许许多多的不同图案,而这些图案都来自简单的七巧板,小学生在拼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师让学生们完成1+3运算,再完成1+3+5运算,1+3+5+7运算,以此类推,单数相加,根据计算结果,学生们会发现,只需要将前面加数的和加上后面新出现的加数,就能很快得出结果。这样学生们很容易从复杂事物中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法,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学会研究事物规律,学会创新,不会墨守成规,只求单一的解决方法。

(四)课后体验

在教室里,小学生面对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形式单一化、片面化,不能亲身体验数学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浪费时间。课后体验能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数学规律。比如日食和月食期间,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下日食和月食每个时间段的形状变化,这样学生不仅亲身观看了日食和月食的全景,还能从空间上发现数学几何图形的原理,体验到实际生活中数学起到的作用。老师带领学生观看建筑工地,那里有很多例子都利用了数学原理,有的利用数学杠杆原理,将重量大的物体花很小的力气抬起来,还有的利用滑轮将物体升起。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种方式让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得灵活、丰富多彩。

五、总结

体验式教学突破了小学数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单一的书本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规律。体验式教学注重以实践为基础,把数学理论用到实际当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使书本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操作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对数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戴雅君.体验式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63):87.

4.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四

用研究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作为一门异常重视体验的教学课程,迫切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体验、感受教学内容,从而在体验中引领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新时期,“体验式”教学法的落实,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教学要求,故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为例,简要探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

“体验式”教学法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45-01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课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该门课程的教育,给予小学生德育教育,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今,伴随新课标的落实,“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也日渐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下面,笔者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所谓“情境”,指的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因小学生本身生活阅历较少,多半是由教师带领与各种情境的创设来获得一种相对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但是,在情境创设中,还必须做以下两点:其一,“情境”的创设,必须迎合小学生认知层次,并得到其认同,从而使之能够对“情境”中的体验有所期待;其二,“情境”的创设,需最大限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现实生活作为小学生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起始地,同时也是其检验知识与经验的目的地,教学中,教师需最大限度寻出教学内容同显示生活间的联系,进而创设出更多生活情境。同时,在情境创设中,也可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引发小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如在《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课讲解中,笔者首先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新年好》歌曲,让整个课堂都染上新年欢乐的气氛,然后,通过PPT展示全国各地喜迎春节的精彩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到画中的春节,体验感受春节的欢乐,调动学生兴趣;最后,在音乐、图片展示后,将问题抛出,“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每年你们家是如何欢度的春节的吗?你们会玩些什么呢?”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纷纷在笔者的引导下展开互动探讨。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来带领学生入境体验,引发学生体验感,调动学生兴趣。

二、开设活动,强化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不同,体验活动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具体结合体验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如实践操作、言语表达、角色扮演等[1]。比如在《保护节约水》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采取“拿掉地图中海水等非淡水资源小方块”的操作体验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到淡水资源的缺乏,引导学生养成一个“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又如在讲解“关爱残疾人”内容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蒙眼睛找座位”的游戏,来引领学生亲身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在生活中为盲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在讲解“塑造文明形象”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不文明行为,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些行为用动作来表现,通过这样一种“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活跃课堂氛围。

三、深入社会,落实体验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强化小学生的主观意识,提升其生活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借助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2]。为此,在“体验式”教学法中,教师需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深入社会实践,展开一系列实践活动,从而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体验。如在学完《我是谁》、《我的责任》内容后,笔者就组织学生课后积极展“快乐小信鸽”、“环保小卫士”、“少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社区内展开楼道清洁、敬老助残等活动,在“过马路”时学习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认识、感知到自己身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当主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共同为美好社会的创建而努力。

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引发、强化并落实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况,引领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来逐步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最终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5.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五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式学习;教学情境;教学方法;评价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89-01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是比较明显的“填鸭式”教学,教学中,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没有多大积极性,参与性并不强。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深入其中,参与体验,才会让学生积极性高涨,才会提升教学效果。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指的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且情境一定要尽可能的贴合实际,对书本中的知识内容可以最大化的还原,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调整自己,可以再次将知识进行梳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情感,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知识的讲解及认知都是围绕着学生来完成的,学生更是体验式教学的参与者,不仅如此,体验式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要全方面的培养学生,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式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对情感的表达。总的来说,体验式小学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的让学生去接受和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被动灌输,要把老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如何学习。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活动中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及内涵,强化他们自身的感官意识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以便于他们创意、思想及情感的形成。体验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有效的创设情境。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与实际相结合来创设出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可以充分的体会语文的乐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情。创设情境时,我们不应将眼光局限于生活和学校,还要试图与社会相结合,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寻找一些可以作为教学材料的内容,并和学生一同去探讨感受,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开阔了视野。比如,我们在讲天气变化的情况时,就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相互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可以更好的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彰显合作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就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灵活多变为教学基础,不断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为学生带来新体验。但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不要将教学过分的局限于体验式方面,还要善于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共同促进,才会充分的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及效果。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把提问、回答与体验式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多融入一些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等来辅助体验式教学,强化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意识,老师要善于在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探讨和解答,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辅助体验式教学。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积极的互动和帮助,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正确认知自身缺点,使他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可以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的小组学习就是合作教学的主要的体现,这样老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认识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并予以纠正,使其可以在小组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三、注重成效,进行有效的评价总结

体验式教学过后一定要注重其教学的成效,并对此项活动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于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要做出适当的评价,以便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学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及时的予以纠正,使学生可以在日后此类活动中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在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要大胆的展现自我和评价自我,积极面对所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同时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6.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六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具有实践价值,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程序,并阐述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前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逐步深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小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本文将分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提升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体验式教学法是基于新课改的新型教学理念,重视师生在课堂上的的有效互动,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教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步深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存在部分不足。其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部分小学遵守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教学时存在照本宣科等问题,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同时,部门学校表面上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未真正落实,不少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其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显的学科化倾向。部分学校未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将其纳入考试课程,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忽视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收获,未能充分体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新课改给我国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科学适宜的评价标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倡导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契合心理健康教学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不符合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要求,不能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鉴于心理健康教学的特点,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契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要求,学生能够在交流互动之中增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逐步提升社交能力,在实践之中提升情感认知,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一直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身心发展尚不健全,整体知识结构尚不完善,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礼,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创设适宜的情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在理解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时存在一定障碍。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利用适宜的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活动体验式、情感体验式、问题体验式以及情境体验式这几种具体体验式教学模式中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重视活动过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逐步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内化对外界的感知,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三)注重交流沟通和分享体验。交流分享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有所领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给予学生表达自我观念的平台。教师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建立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

(四)深化对问题认识。在经过上述教学环节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体验和感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自己会有怎样的表现,并以换位思考的形式深化感悟和体验,让学生明确自身思想意识上存在的不足。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关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的。为深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

总结:总的来说,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学到受用终身的心理健康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积极健康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参考文献

7.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七

一、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出发,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展开观察、交流与分析等活动,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注意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发现现实生活所蕴含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生进行百分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饮料标签上的含量百分比,从而有助于学生熟悉百分比的概念。

二、借助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越是新奇的事物越容易吸引其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趣味性的小游戏组织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游戏的同时获得学习知识的乐趣。游戏的形式有许多种,关键在于其趣味性以及对于课程的贴合度,否则小学生只顾玩游戏而未掌握相关知识,那游戏的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例如,在识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识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借助小游戏,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实践活动,促进教学

实践对于学习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将课本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无论是老师怎样的讲解演示,都不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印象更深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通过实践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乐趣的同时,深入体会知识的运用方法。

8.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八

一 语文教学与音乐联系

音乐,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听辨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而且能促使记性、想象、思维、意志和个性的发展。还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道德品质,进而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语文课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把语文课与音乐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我就先让学生欣赏这首豪情满怀的歌曲,体会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理解,通过字里行间去感知这首词含蕴的丰富感情。在教学六年级11册的《革命烈士诗二曹》时,就让学生欣赏歌曲《红岩》等,《红岩》的歌曲欣赏可以让学生想象和体会出革命烈士就义前那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又如在教学初中第6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首先播放志愿军军歌,通过雄壮激动人心的歌曲欣赏,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激烈悲壮的朝鲜战场,很快就把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联起来,这样课文就不难理解了。通过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英雄人物的心灵美和高尚情操,以此去点燃学生为人类美好理想而献身的火种,充分发挥语文课思想性对学生的熏陶、感染的力量。通过这样联系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书本知识,更可贵的是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二 语文教学与实践体验的联系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是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课文和作文的需要,让学生直接参加有关的体验活动,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亲身实践,感知事物。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亲自带领学生跋山涉水,到野外去春游,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万物复苏、春光:邕漫的大自然,感受春天到来的情景。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区去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林海”的感知。这既是体育中的爬山锻炼,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和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就十分容易了。能够结合体育的课文很多,如《中国石拱桥》、《济南的冬天》、《天气陛下》等。

三 自主构建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体验的生成

1.“激趣——引导”式识字体验

在体验性识字教学中,通过营造故事情境、活化静态汉字、观察汉字形体、丰富奖励手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汉字"四味":趣味、情味、美味、甜味;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快乐识字;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体验及生活经验来增强识记,丰富识字体验,来促进快乐识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识字方法,找到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养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2“角色——感悟”式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否走进文本,读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情感和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的关键所在。在我们体验性阅读活动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角色体验操作方式,从低年级的角色表演、到中年级的角色替换,直至高年级的角色移情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读透文字的意思,到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直至读出文字深处的思想价值,并让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活——倾吐”式写作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4“活动——拓展”式综合性学习体验

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只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拓展思维,发展智力。”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书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旨以将语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有限的课内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问题,在生活中探寻答案。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 语文教学与简笔画的联系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部分是与美术相关联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许多课文中都有插图,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文更是图文并茂。编者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因为形象的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内容具体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看懂形象逼真的图画。通过图画了解客观事物,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为语文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常常根据课文的需要,事先收集或自画图片,挂在教室里,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跳水》一文时,就把这课内容分解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画面,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教学,效果就非常好。现在在中学上课,我仍然用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是一些古诗,语意概括性很大,更应该将它当作一幅画来鉴赏。比如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句诗化作画面,学生只要见到一只帆船沿着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边的情景,理解诗句也就不难了。

怎样做到图文结合这一点呢?我在讲课时常常按课文叙述的顺序边讲边画,如初三第5册李白的《望天门山》、初一《咏柳赏析》,就采用边念边将事先画好的胶片在幻灯上展示出来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诗又看图,很快就背诵、理解和默写全诗了。

总而言之,把音体美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而且可 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眼看、耳听、鼻闻、手做、口说,五官齐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出现的手段,把学生始终组织在勤思考、多说话的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9.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九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提出背景

小学近两年来,由于生源的急剧增长,面临着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教室)严重短缺的现状,形成了如今的大班额现状,一个班多则七八十人,少则四五十人,全校小学班平均人数超过了五十人。由于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班级人数众多,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针对这一现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却是空有其形。由于它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便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内在的空虚,不得不令人深感忧虑。因此,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细化操作过程,明确

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启发、激趣的教学方式来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构建适合于`本学校特色的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2.意义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环境里师生间展开,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与探讨。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活动。既有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成分又有合作的成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因此,不同的学生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建立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吸收、理解、内化各种学习内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与教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采取的是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是在“目的和对象”的引导下先进行个体自学、再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个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小组的成员协商后得到帮助,或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如果连小组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形成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有益形式。其意义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学生的发展中的意义。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并融其他同学的经验为自己所得。具体表现在:学习在本质上是一个小组成员自行组织,个体参与,集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整体范围上的智力相互交流的关系,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皮亚杰语)其根本意义在于把学生引向“终身”教育的历程中,让学生在有限的师生、生生交流教学活动中学会怎样获得知识,培养一种对现有知识进行思考、判断、质疑,改造与灵活运用、创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在此意义上“教”是为了“不教”。合作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意义体现在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持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的传递、交换与分享,重在教给方法、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对他人负责的行为能力,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合理安排活动能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继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⒈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2.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关注教育的本质价值。它主张人本教育,反对物本教育;它主张把人培养成为主体,反对把人培养成工具。可以说主体教育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其目的在于运用科学和人文知识启发和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发展与提高。

3.交往动机理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关系,而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的主体改造客体的关系。教育行为是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同于人改造自然“目的合理的行为”。教育活动主体间的关系需要伦理规范来调节,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尊重,应禁止任何人有损人格尊严的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4)通过实施该课题,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并丰富其理论。

四、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2.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六、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 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 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申请结题。

九、课题研究实施措施

1.建立制度,加强研讨。全面落实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2.强化管理,互学互进,立足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篇十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围绕新课程开展的各种培训,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构建符合素质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已成为新课程实施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观要求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正确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恰当地运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多种教育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实行多主体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与参与等等。

但是,从实施的现状来看,现行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评价要求相差甚远,不能给新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现行的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的焦点还是集中在“纸笔测验”的分数上。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基本上还是以是否能考高分,得好名次或考上名牌大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实际上,单一的纸笔测验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有些单元测验、学期考试中,教师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曾经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回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无效的低分反过来又表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考试结果变得更加不准确,对他们的帮助也变得更小。对于这些最需要考试给予帮助的学生而言,考试没有给他们带来福音,反而激起了更多的焦虑情绪、考试紧张症、自卑情结、学习无助感,甚至退缩、自暴自弃等行为。有些学生对这种学习成效评价方法“深恶痛绝”, 但在高考“一卷定乾坤”的压力下,也只好在一次次考试的分数中不能自拔。尽管教学一线的许多教师深知新课程理念构建下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方法的种种好处,但是为了“造就”一大批能考高分的学生,密集测验、频发习题、多分析、多讲解等一切能提高学生卷面成绩的做法屡试不爽。因此,真正将新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方法付诸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则为数不多。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学习成效评价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课是举足轻重的课型。可是,许多英语教师在现行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影响下,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一课时课文理解:初读课文,回答问题;再读课文,再回答问题;最后再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无疑,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所采用的最为常见的学习成效评价手段。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把问题的层次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水平。其中,记忆性问题属于知识这一水平,是较低的认知行为。它强调学生应该记住的事实信息。其实,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象“Who, When, Where,What,How many…等开头的问题,或者True/False是非判断题等记忆性问题,大多数高中生即使在不预习的情况下,在阅读完文章后,还是比较容易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较低层次的知识不足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虽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设置了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属于较高层次的讨论题,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可经常是那些“积极分子”占据了“话语霸权”,其余的小组成员只是“旁听”。由于课堂活动的内容与教学任务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参与的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在第二课时,许多教师干脆将阅读课上成了语言讲解课。由于阅读文章中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点,常常蕴涵着考点,许多教师惟恐学生考试失分就不惜时间地去点拨、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面世,作为英语学科“主角”的阅读教学课应赋予新的内涵。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英语修订版教材的试用更是许多教师尝试新教法、新举措的契机。将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将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按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进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本课题对如何将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有其实践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坏之差。

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就不能仅凭单一的纸笔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应该以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意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主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样也要求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

3.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的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界定。它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情感与文化。其中有些教学目标或指标单凭单一的“纸笔测验”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引入新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新的学生学习评价必须将学生的主体性反映在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中。评价的设计与操作要有利于课改,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研究评价方法、成绩记录方式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要使学生喜欢评价;要将评价与教学协调统一,融为一体,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与平衡,要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态度、语用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四、学习成效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开展学习成效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之前,我对任教的高一两个平行班的101位学生就阅读课文的学习和教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在上阅读课之前会预习课文吗?”,仅有28个学生回答“有”(占27.7%);当问及“在阅读课中,你的老师会把2/3的时间花在A)老师自己讲解并分析课文内容,没有学生介入;B)老师频繁提问,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的轨道回答问题;C)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学生观点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D)老师与学生都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学生对问答的进程和方向有较多的支配机会。”选择A和B的学生就达76.24%;(详见表一) 当问及“在上述的四种课堂呈现方式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类?”时,有77.23的学生选择了C和D.(详见表二)

选项 A B C D

人数 27 50 18 6

比例 26.73% 49.51% 17.82% 5.94%

表一:

选项 A B C D

人数 8 15 37 41

比例 7.92% 14.85% 36.63% 40.6%

表二:

从问卷调查的有关数据和反馈结果来看,学生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希望有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此外对阅读课文的学习态度也有待于改进。高一新生正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基于新课程的大背景,并借高中英语修订版教材启用的契机,我对任教的高一两个平行班的新生进行了学习成效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构建起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

(一)、“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的内容

“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及三个教学阶段的评价;三种评价方法;三种评价主体。

1、三种教学阶段的评价:

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是有着不同的目的的:教学前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对阅读课文中词汇的预习情况和对阅读课文篇章的初步理解情况;教学中的评价起着诊断作用,有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发现其潜质,有利于教师及时采取调适措施,主要通过任务的设计,评价学生对阅读课文的深层理解、分析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等;教学后的评价,则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包括学生对阅读课文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以及对阅读课文的实际掌握情况的评价。

2、三种评价方法:

评价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成效的三种评价方法主要是

①日常即时性评价:包括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口头评价等;

②纸笔测验:评价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知识记忆和理解;

③表现性评价:以“英语学习档案袋”为载体,通过记录内容评价学生的行为和作品,综合反映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由于高中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不能将学习成效评价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因此在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上主要采取个人和小组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和小组英语学习档案袋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类(即教学前评价内容---个人英语学习档案袋)、课堂表现类(即小组讨论活动真实性记录与小组成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小组英语学习档案袋)、研究性学习类(即小组对阅读课相关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所负责收集的素材、相关的文字记录和研究性学习成果---小组英语学习档案袋)以及反思性学习类(即小组成员在整个阅读课文学习过程的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个人英语学习档案袋)等。

3、三种评价主体: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为了使学习成效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由于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为住校生,要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不够现实,因此评价主体主要为“学生是自我评价的主体、同伴是评价小组成员的主体、教师是评价学生的主体”。

(二)、“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的案例

下面我结合新编教材第二册下Unit 15 Destination的阅读课文谈谈“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阅读课文“Destination”是一篇介绍里约热内卢和基茨比厄尔两个旅游城市的说明文体裁的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入,向旅游者推荐这两个旅游胜地。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第三部分介绍位于奥地利南部的滑雪胜地基茨比厄尔。这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旨在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加强文化意识;2)通过阅读要求学生了解这两个城市的特色和风土人情,并学会如何介绍旅游城市。因此在设计阅读课堂教学的任务活动时以及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阅读课文的学习成效时应围绕上述的教学目标而展开。

(一)、教学前评价:

※ 教学前的学习任务:

1.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并识记描述这两个旅游城市信息的新词汇。

2. 要求学生通过看课后的注释,查阅字典或参考书,理解下列介绍这两个旅游城市中出现的难句:

1) Rio De Janeiro, Brazil’s second largest city, stretches itself lazi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Atlantic Ocean.

2) A trip to Rio will also give you a glimpse of the happy lifestyle of the cariocas---the people of Rio---who are known for their big hearts and friendliness.

3) Visitors who get tired of the sand and the sun can cool off in one of the many cafes, shops and restaurants on Copacabana’s main avenue.

4) There i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here and a few visitors leave Rio feeling disappointed.

5) Located in southern Austria, Kitzbuhel is a paradise for skiers.

6) Even though the altitude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lps is not enough to guarantee snow, the good weather and breath-taking scenery make Kitzbuhel a world-class ski resort.

7) A walk around Kitzbuhel is a feast for the eyes---a lively mix of old village culture and the excite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ea.

8) Should you have enough energy left after a day on the slopes, you can take a dip in the pool, work out at the gym or go dancing in one of the city’s many hotel and clubs.

3.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下列有关这两个旅游城市的信息。

1) Where is Rio de Janeiro?

2)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see the downtown of Rio and what can you see?

3) What is the most famous beach in Rio and what is it known as?

4)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Rio?

5) When is the biggest tourism season in Rio?

6) Where is Kitzbuhel?

7) What is it famous for?

8) What else can you do in Kitzbuhel besides skiing?

※ 教学前的评价内容:

1.通过预习,我找出了_______个单词,我共记住了________个单词。

2.通过翻阅资料,我理解了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一知半解的句子为___________, 无法理解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课文,我找出了A:全部问题的答案;B:大多数问题的答案;C:部分问题的答案。

4.通过预习,我认为这篇课文的理解难度为:A:难;B:较难;C:易

教学前评价主要采取学生自评的形式,并要求学生将教学前评价存入个人学习档案袋。

(二)教学中评价

※ 教学中的学习任务: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根据鲁子问教授的英语教学中动态真实性原则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真实的阅读能力要求就是我们在真实的阅读中实现阅读目的所要求的能力” 再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appreciation 以及reading for application三个方面着手设计了以下几项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的任务型学习活动:

1.本篇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里约热内卢和基茨比厄尔两个旅游城市,从文章找出这些信息,并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reading for information---个人活动)

2.通过讨论的形式将文章中所提供的这两个旅游城市的信息进行概括,填入表格,并进行分析对比,谈论你选择这两个城市其中之一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理由。(reading for information---双人活动)

3.从欣赏的角度要求学生细读课问,挖掘文章中描述两个旅游城市的一些妙语,并进行背诵。(reading for appreciation---个人活动)

4.“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学校的两个外籍教师希望能够推荐本县的几个城镇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列出包括旅游景点、住宿、交通、饮食等要点的旅游计划,然后选派代表上台汇报本小组的推荐旅游计划,并解释这样安排的理由。最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哪个小组的旅游计划最合理,最能充分展示本县的特色和风土人情,然后告知外籍教师。(reading for application---小组活动)

※ 教学中的评价内容:

1.自我反思和评价(了解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成效)

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并存入个人英语学习档案袋中。

Self-Assessing

Choose a number to show whether it describes you or not.

5=True 4=Mostly true 3=Not sure 4=Mostly not true 5=Not true

The things I can do Evaluation

I can fi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wo destinations from the text. 5 4 3 2 1

I can explain why I have chosen the destination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5 4 3 2 1

I can recite some beautiful and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introducing a destination. 5 4 3 2 1

I can describe a destination vividly, including its location, food, climate, transportation and attractions. 5 4 3 2 1

2.小组互评 (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成效如学习情感、策略等)

由推选的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反思,填写下表,并存入小组英语学习档案袋中。

姓名

小组合作工作量

提供信息量

组内活动参与度

组内活动创意

参与活动进步情况

注:以5分制计,也可以用语言评价。

本阶段的教学评价可以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放在课内进行或是在课外进行。

(三)教学后评价

※ 教学后的学习任务:

1. 要求学生复习课文,掌握阅读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

2. 要求学生复习课文,理解阅读文章。

3. 要求学生理解本篇阅读篇章的发展脉络,写一篇关于本县的旅游城镇的说明文。

4.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世界名城资料(至少3个)。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通过交流、共享信息,选择最佳材料进行重组;通过小组讨论,不断完善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不拘。

※ 教学后的评价内容:

1. 非测试性评价

1)评价学生本篇阅读课文的阅读能力(学生自评)

学生阅读能力评价表

In this text, you learn many things about Rio de Janeiro and Kitzbuhel. How comfortable do you feel when doing each of the following?

1=Not comfortable 2=Need improvement 3=Comfortable 4= Very comfortable

评价内容 学习要求 评价等级

阅读策略 能进行独立阅读,有选择、有效地使用参考资源 4 3 2 1

语言知识的掌握 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词汇,能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描述旅游城市的语言结构和有一定新语言现象的文段 4 3 2 1

语篇能力的评价 能分辨和理解语篇中关于两个旅游城市的主要事实,能够辨识介绍地点的说明文体裁的逻辑组织结构。 4 3 2 1

语用能力 能理解并欣赏课文中的一般文化信息,并将其用在自己的介绍性文字中。 4 3 2 1

2)评价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成果(组评和师评)

主要根据学生研究学习成果的材料组织、编辑美观与否和成果的创新性等进行评价,并存入小组英语学习档案袋中。

2.测试性评价(评价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和语言现象的学习成效)

1) 篇章理解:

①“Rio de Janeiro, Brazil’s second largest city, stretches itself lazily along the coast of the Atlantic Ocean.” Here “lazily” is used t show _________. (B)

A. that people here like playing more than working.

B. the comfortable situation of the city

C. that Rio de Janeiro has a long coast

D. that Rio depends on the Atlantic Ocean a lot

② The author suggests in the third paragraph that_______. (C)

A. there are few modern buildings in Rio de Janeiro

B. it is hard for people to buy something they need in the downtown are

C. you can learn a lot about Rio de Janeiro’s history when you walk downtown looking at the old buildings

D. visitors to Rio de Janeiro wll be tired of its old buildings and churches

③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text? ( C )

A. Copacabana is the only beach in Rio de Janeiro.

B. The weather in Copacabana is very hot.

C. Copacabana has been a resort for over 100 years.

D. There are no shops, cafes or restaurants near Copacabana.

④ The reason why the biggest tourism season come around March is that ________. ( D)

A. the weather at this time is cool enough

B. most people have a four-day holiday

C. the season is the most comfortable for tourism

D. a very special festival is celebrated at this time

⑤ The word “feast”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___________. ( C )

A.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food in Kitzbuhel

B. you can enjoy many kinds entertainment here

C. modern and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s are put together here

D. you have a free choice of your activities in Kitzbuhel

2) 语言点

I.Choices

① John came to visit me _____ last year, but you, my dear, never.

A. once upon a time B. every now and then C. now that D. once again

② You may take the job training, but to be honest, we can ___ you can get the job after it.

A. supply B. provide C. guarantee D. offer

③ Terrorism in the world is not a new _______, but people hope to put it to an end.

A. arrangement B. reality C. phenomenon D. theory

④ He will never forget the _______ moment when the super movie star stood before him.

A. warm-hearted B. breathtaking C. absent-minded D. world-shaking

⑤ _______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getting ticket, ring this number.

A. Should B. Could C. Would D. Might

II.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phrases

work out take a dip stretch get tired of cool off

① This line of mountains __________ from Chile to Canada. (stretches)

② After a morning in the sun, he liked to ____________ in the sea. (cool off)

③ The professor keeps fit by _____________ for an hour every morning. (working out)

④ If you ____________ this boring job, you can try another one. (get tired of)

⑤ We often _____________ in the swimming pool in the summer. (take a dip)

评价工具:我觉得这个练习:A:容易 B:一般 C:难 我做对了_______个。

五、“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笔者经过两年多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333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欣喜地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学习成效评价手段的介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主、有效地投入阅读课文的学习,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对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通过学习成效评价手段的介入,使教师能够积极投身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学习成效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的问卷调查中,也不难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尝试的接受程度。(见表三)

表三:对学习成效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喜欢程度

喜欢程度 Very much much A little little Nat at all

人数 29 47 14 7 4

% 28.71% 46.53% 13.86% 6.93% 3.96%

学习成效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是新课程理念构建下的多元化评价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相信它定能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铺上一片锦绣。

参考文献:

1.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 . 《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p105-1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二册(下)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福建省教育厅文件下一篇:毕业生报到证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