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24-07-05

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精选10篇)

1.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一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改善服务环境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吸引师生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重要手段。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

高职教育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读者学习和生活休闲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师生读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优化配置文献资源外,改善服务环境是吸引师生读者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的优化问题。

1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与图书馆对师生读者的吸引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改善图书馆服务环境是吸引师生读者的重要手段,并直接影响师生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效率。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馆舍的建筑物、内部装修、外观设计、服务设备和功能布局等;软件环境包括文献资源、网络通信系统、现代服务理念、师生的阅读心理等。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院校特色外,还要树立现代服务理念,以满足师生读者学习和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1]。

2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原则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种类、馆舍面积、服务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甚至一些图书馆的空间和装饰可以与星级酒店相比美。对于高职院校师生读者而言,图书馆的华丽装潢并不是吸引他们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图书馆环境能否让师生读者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能否让师生读者放松心情,获得精神愉悦感。这是因为师生读者进入图书馆不只是读书,还要生活休闲,十分注重视觉、触觉和听觉的感受[2]。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以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师生读者为本,建设舒适和优雅的图书馆环境。尽管高职院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但这还不是图书馆服务环境的全部,这只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师生读者还有借阅便捷、环境优美、网络服务等方面的需求[3]。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还不能充分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3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策略

营造全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为师生读者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第一,统筹谋划。高职院校必须统筹规划设计图书馆内外的景观、装饰装修、功能区划、感观系统等,使图书馆服务环境相互协调[4]。第二,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对师生读者的影响,掌握读者的需求,并充分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第三,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根本在于提高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这要求图书馆改革管理体制,打破传统的人事制度和分配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要对馆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训,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业务骨干。第四,营造符合师生读者要求的服务环境。结合生态环境、行业专业特点、地域文化等,加强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使花草与灌木合理搭配,使景观和雕塑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使室内以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为主,色彩柔和,使家具美观大方、舒适耐用,使咨询服务台、读者区、展示区、虚拟区、休闲生活区、创客空间等布局合理。第五,转变服务观念。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以师生读者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师生读者的服务理念。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与信息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师生读者提供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增值服务,以满足师生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4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

4.1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反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化特性。标识系统包括LOGO、宣传贴、手袋、文化衫等。师生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往往来源于标识系统的显性艺术符号。高职院校图书馆标识系统必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不仅要反映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色,更要反映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特点,标识系统才能清晰地向师生读者传递图书馆的各种信息;通过设计电子识别系统、网络游戏符号、动画符号、影视信息等,向师生读者传递服务信息;通过设计服务区域标注、方向导引、规范行为等符号,为师生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4.2优化功能区域设计

第一,服务台设计。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要求,设计咨询服务台,并将服务功能集中在咨询服务台,优化配置服务资源,以满足网络环境下师生读者的需求。第二,读者区设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区不仅是师生读者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读者交流和休闲的场所,读者区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文化背景等读者的需求。应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划分读者群,设计不同的读者区。第三,设计展示区。展示区主要展示、宣传图书馆资源,展示学生作品,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文献资源。在展示区安置展示台、桌子、玻璃陈列柜、布告板等,安置图书、期刊、宣传手册、学生作品等陈列架,安置数字资源演示设备。在展示区还应该安置交互电子白板与屏幕,并与电脑或移动终端联接,使师生读者能够更好地使用数字资源。第四,设计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第三场所”,应配备3D打印机和IT设备,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开展创作音乐、录制博客、剪辑视频、制作照片图表等创新创业活动。

4.3服务环境设计

优雅、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是现代图书馆的必备条件,是吸引师生读者进入图书馆学习和休闲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从声、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方面来改善环境[5]。第一,声环境设计。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为了防止人员走动和挪动桌椅产生噪音,应选择有一定弹性的塑胶、软木等材料作为地面装饰材料,或在硬质地面上铺设软质材料。为了避免师生读者之间相互影响,在小组讨论室、休闲区、数字媒体阅读区应安装必要的隔音装置。对空调、水泵等噪音较大的设备,应采取防震和隔音措施,以降低噪音影响。第二,光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应遵守均匀、舒适的原则,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采用大开窗或大面积玻璃幕墙,甚至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应把读者阅览区布置在自然采光比较好的北面墙区域,防止阳光直射使人目眩;在南面墙区域不适合作为电脑区,因为在这个区域有强烈的太阳光,影响读者识别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和图像。在天窗下面的区域适合作为电脑区。在休闲区的适当位置安装照明灯,灯光亮度要适中,尽量使用顶灯或者台灯,避免眩光影响。根据阅览桌椅的布局,选择照明方式,创造有个性的阅览空间。第三,通风设计。通风、温度、湿度的控制效果,不仅影响师生读者的阅读舒适度,而且还影响馆藏文献保存。在环境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安装排气装置,还要考虑自然通风问题,并充分利用天井、通道、窗户等,使自然风能够进入阅览室。还要考虑冬季换气问题,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当然在特殊的藏书库或房间还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以更好地保护文献[6]。总之,适当的空间尺寸、柔美的声光环境、高雅的装饰设计、鲜明的学校特色等,能够给师生读者带来安全、宁静、温馨的感受,能够提高师生读者的心理满足感和精神愉悦感。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满足师生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对师生读者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居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2]初景利.图书馆发展变革与服务转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3]田晓萌.室内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以大学校园图书馆为例[J].室内设计,2012(7).[4]杨文艳.高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J].考试周刊,2011(43).[5]张戍.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4)

[6]康宁.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的室内环境设计[J].科技视界,2017(7).

2.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二

1 服务创新严重滞后于图书馆新角色的需要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要满足社会、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该从“二位一体”的传统教育向“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 图书馆将履行第三个环节的重要功能, 但目前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表明, 服务创新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对这个新角色的扮演。

第一, 观念落后, 视野狭窄。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多年的中专学校, 有着太多太厚的历史积淀, 在观念和视野上还深受中专模式的影响。从图书馆的角度上看, 首先就是对自身的定位尚不明确, 认为图书馆的作用仅仅只是一个资料室的作用, 充其量再加上一个学生自习室的功能。而由于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 导致在图书馆的建设上大多向本科类大学图书馆靠齐, 一味模仿和克隆。既没有从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培养目标这个大背景和大框架下更新观念, 更不用说不能够从整个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角度上让自身的观念跟进, 提高图书馆功能的发挥程度。

第二, 管理落后。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和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以创新型高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的培养模式要求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知识创新、信息创新与传递的作用, 而事实上是到目前为止,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在管理要素上还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馆舍、馆藏和馆员的层次上, 还远没有向知识信息、馆藏文献、技术装备和知识型人才的管理模式转变。这种管理模式的滞后, 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仍然停留在书刊资源的单纯传递服务上, 而没有向知识信息产品的收集、加工、传递、用户研究、用户教育的服务转变。

第三, 人员素质低。高校图书馆岗位普遍被称为“干部的疗养院, 教职工家属的安置所”, 这个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严重。这种状况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 缺乏图书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素质。与此同时, 学术交流、学习考察、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机会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也难以提高。图书馆迫切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硬、情报意识强、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职业道德品质好的专门人才。

2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建

虽然在定位和功能上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一致, 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能有着程度不一和重点不一的情况。尽管如此, 在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建设和构建上, 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大体上都是必须的。

第一, 定位必须明确。明确的定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以服务于现代国民终身教育和“增强国人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以“建立一个让新加坡人民容易取得资讯、便于使用、有效及收费合理的世界级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定位。这是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来说可以从两个层次着手。首先是院校领导对图书馆的定位。实事求是讲, 高职院校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 图书馆馆长只是一个普通的行政管理岗位。在建设资金和人员配备上也仅仅是把它放在一个学校发展的配角位置上。从长远的角度看, 高职教育要提升自身档次和水平,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必须把图书馆的角色放在一个战略角度进行定位。其次, 图书馆自身需要明确的定位。图书馆不但需要从学校领导那里获取支持和重视, 更重要的是自身要下扎实的功夫, 所谓自助者天助, 图书馆自身不妄自菲薄, 对自己工作在全校发展大局中的角色要有充分的自信。目前当务之急是必须要从过去被动的提供服务角色向主动创造服务的角色转变。

第二, 加强硬件建设。除了馆舍分布和安排这个问题以外, 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包括这些方面:首先是馆藏建设要以特色为主。每一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存在各种不同的优势, 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没有必要像本科类高校一样追求大而全的格局, 而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本校师生需求来建设。在建设特色馆藏上要满足老师的学术科研和学生的求知、探索、创新和解惑的需求, 努力在特色馆藏上做到“专、精、新”。其次, 建立和完善馆际互借系统。由于资金和其他资源所限,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不可能做到“大而全”,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忽视或者轻视。而是需要通过馆际互借系统满足教学科研和学术科研和学生的特性需求。因此, 馆际互借系统的建设要坚持方便实用这个最主要原则。最后, 要完善图书馆网络建设, 提供本校主要专业和社科人文科研最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 确保能够及时满足全校师生在信息更新、知识更新方面的需求, 同时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全校师生提供工作、科研和学习以及就业指导和信息。

从发展阶段上看,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刚刚起步, 仍然面临诸多软硬件因素的制约。然而, 我们要能跟上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知识和技术结构的更新是个关键, 从这个角度上看,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一个紧迫的课题。如果高职教育要满足社会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 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就将不断调整, 而服务创新则是图书馆能够担当高职教育要求的核心要素。

摘要:图书馆要想与时俱进, 服务创新是关键。为此, 服务创新的构建必须围绕着明确图书馆定位、加强硬件建设和以管理创新推动服务创新等方面内容进行。

关键词:高职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

[2]郝凤英.新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情报探索, 2004 (4) .

[3]史睿.新加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EB/OL].www.nlc.gov.cn/service/wjls/pdf/08/08—25—a5b21.pdf.

[4]程丽君.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图书馆学刊, 2004 (2) .

3.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三

摘 要:本文着眼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结合图书馆界发展的趋势,从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阐述服务创新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学院图书馆在新时期服务创新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65-02

1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

1.1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明确自身定位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将自身地位确定为“是培养学生情报意识、提高学生技术素质的重要场所”,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于教和学为重点,服务于科研为补充,成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既不要贪大求全,办成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缩微饼干”,也不要降低要求,满足于借借还还的简单服务。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明确树立科学发展观,预防片面追求规模而忽视内涵、为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的倾向。在图书馆准确定位后,就要围绕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完成自身的任务建设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从读者服务工作出发。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正确把握业界发展的趋势

新时期,图书馆正逐步实现由“以资源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转变。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驱动力,“一切从读者出发,一切为读者着想”的人本主义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样形式的读者服务,以此来吸引读者,努力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质量,改善图书馆的服务形象,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强化图书馆

服务功能的发挥。

2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

2.1 服务观念创新

服务观念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就不会产生先进的服务创新的具体内容。没有理念创新,就无法触发服务创新的灵感,启迪服务创新的智慧。只有不断地进行观念创新,不断产生适应领先时代发展的新思路、新观念,并具体落实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图书馆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服务观念决定图书馆服务面貌。要实现观念创新,必须努力实现四个方面转变。即:在服务观念上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型向现代的开放型转变;在服务职能上实现由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接纳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技术服务向现代技术服务转变。

2.2 服务内容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已不满足一般性的内容提供,而是由文献需求向知识、信息需求演变,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要打破以原始文献作为第一服务手段的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文献信息的深化,从文献传递的提供式服务向知识、信息资源重组的创新式服务转变。要了解并掌握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特点,向用户提供以专题、知识单元为基础的服务,及时对馆藏一次文献进行二、三次文献信息开发与利用,将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专题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深层次的开发,综合形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的信息是该领域最新、具有前沿性有效知识、信息。

2.3 服务方式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在图书馆广泛地运用,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文献的载体形式和传递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用户的需求,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努力改变原有的服务方式,以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手段为支撑,打破地理和时空的限制,为读者提供实时的、多样化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文献信息资源,节省读者的查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4 服务手段创新

服务手段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大部分实现了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①搜集和加工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化信息服务。②建立虚拟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化图书馆普遍的办馆理念与模式。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3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对策

3.1 提高馆员素质,树立人本主义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内部管理,进行全员服务培训,鼓励馆员努力学习图书馆学、情报信息学的相关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成为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在工作中树立人本主义的服务理念,认真贯彻“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并将其贯穿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树立一种尊重读者、服务读者的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3.2 搞好文献资源建设,构建特色资源

根据高职院校师生读者的需求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信息类特色数据库、参考类特色数据库以及导航类特色数据库,走实体信息资源建设与虚拟信息资源建设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3.3 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时代,要搞好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还必须依靠良好的网络设施和先进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单一、被动式的服务方式,采用主动介入、导向式的新的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此,一定要把校园网和图书馆内的局域网建设好,引进先进Web2.0平台,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个性化服务。

3.4 加强用户教育,提高其利用能力

加强对用户信息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使用户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激发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将变为提供帮助,使用户实现自我服务为目的,它将起到授人以渔解惑的作用。

3.5 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需要

个性化服务主要是强调针对具体用户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工具, 根据每一位用户的不同要求和兴趣,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全面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做好个性化的服务,必须认真分析用户的需求,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用户构成,通过信息分析和重组来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并针对不同的用户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3.5.1 参考咨询服务

以图书馆参考咨询为基础,将咨询人员按专业分工来保证他们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的把握,按咨询问题类型分工,通过集成化组织馆内外专家,提高咨询服务效率,用跟踪服务来建立用户对咨询服务的信任。

3.5.2 专业化服务

安排学科馆员按照专业或课题来组织实施服务,保证对不同用户的问题和环境的把握,对提出的问题明确要求,建立系统的服务记录和针对具体用户提供从知识捕获、析取、重组、创新、集成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服务。

3.5.3 顾问式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用户需要,组织一临时专业齐备的专家团队,深入实地考察,并通过对与对象系统工作来测试和调整解决方案,追求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嵌入式为用户服务,加强了知识服务的深度,提高知识服务的效率。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是无限的,它的发展水平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永无止境。如果做好以上创新,并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经验,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扩大,现代技术手段不断革新,知识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一定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 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J].图书馆,2000,(3).

[2] 胡宇梁.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与发展问题的若干认识[J].图书馆论坛,2005,(5).

[3] 邱安娜.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4,(1).

[4] 陈燕.浅谈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J].图书馆学刊,2006,(1).

4.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四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服务与教育功能并重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特点,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重的观点,从而更好地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作 者:束长霞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无锡,214153刊 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 服务功能 教育功能

5.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五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活动中,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前沿科技信息以外,应针对企业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托高职院校优势学科,发挥自身丰富的资源、设备等优势,以人为本,制定契合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策略,为企业在继续教育中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企业继续教育;服务

“多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只能维持三至五年”。从当前的形势看来,经济学家张维迎对中国企业加入WTO后的竞争力的忧虑并非耸人听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世界各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以谋求一席之地,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以来,中国部分中小企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益艰难。

然而,仍有不少企业却在竞争中始终保持着非常稳健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抓住了企业竞争的核心――人力资本。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就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对研发的投入比例加大,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这些知识和信息最终还是需要人来转化。因此,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能将新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高素质人才的来源,除了“引进来”这一途径,结合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多的还应该立足企业内部,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文化,抓好企业内部员工的继续教育,培优挖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走科教兴企之路。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已经将企业的继续教育活动同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企业在产业升级中所产生的人才瓶颈问题得以解决。

然而,在当前的企业继续教育活动中,相当多的企业开展的并不顺利,除了企业用人机制、企业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素质、工学矛盾等诸多因素制约着企业的继续教育发展以外,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与落后、教育方式的单一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的继续教育活动中,企业除了要积极挖掘自身资源打造继续教育平台以外,还要善于借助外力,中国高等院校凭借其充足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科研成果等参与到企业的继续教育活动中,使继续教育活动同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再生与人员的再生。其中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特色型高职院校因为专业设置贴近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在面向企业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就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服务窗口,除了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前沿科技信息以外,在高职院校面向企业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发挥优势,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助一臂之力呢?

一、更新服务理念,拓展延伸图书馆服务新领域。

目前,许多企业都能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囿于企业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限制,继续教育培训存在诸多实际困难。一是企业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企业主要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即你讲我听,虽然单位时间内效率比较高,但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培训结束后无法为学员提供进一步进行深入创新研究的条件。再者,由于工学矛盾等实际困难,许多学员虽有向学之心却没有时间、条件学习,致使许多继续教育培训最终流于一种形式。二是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由于信息资源的匮乏,许多企业无法跟上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动态,以至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所使用的教材严重滞后,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中国高校图书馆专业性较强,尤其是和企业联系非常紧密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专业性强,与企业的发展行业关系十分密切。这些作为企业发展重要支柱的知识和信息以及馆中所拥有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设备优势,不仅可以配合企业进行主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可以为学员提供汲取新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的绿色通道,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第二课堂”,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纷纷向社会开放,主动承担起社会职能的.大潮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必须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拓展延伸服务领域,为企业的继续教育服好务。

二、针对企业继续教育的薄弱点,以人为本,制定契合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策略。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为企业继续教育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应针对企业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地制定出一系列契合企业需要的个性化服务策略。

1、对学员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使之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企业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着力于开辟企业员工获取资源的通道。图书馆作为企业继续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广大学员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佳场所,然而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通往这座资源宝库的通道却没有完全打开,许多学员没有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缺乏必备的信息素质,缺少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针对企业员工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应在充分调查了解学员的信息素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展开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信息素质教育,包括文献检索课、网络资源利用等,培养企业员工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技能。这样既打开了员工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途径,使继续教育跳出单一的授课制的狭小的学习圈子而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使员工在继续教育中面临的资源匮乏等问题迎刃而解。

2、挖掘馆藏资源,提高企业学员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在面向企业学员服务时应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新书展览等形式,向广大学员传递、报道各种信息资源,从而引导广大学员有效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获取更多、更新的重要专业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深入开发、挖掘出一批有用的、契合企业继续教育需要的信息资源并推荐、提供给企业员工,进一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重视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对馆藏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馆藏资源数字化,通过网络平台呈献给企业学员,更好地满足企业学员的特殊化、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打破企业继续教育的时空限制,有效解决企业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和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

3、在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图书馆更要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开展特色服务,扮演好信息导航员和“情报中介人”的角色。

6.浅议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篇六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孔繁晨

[摘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和高职院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教师 师德建设 现状 对策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各种利益日趋多样化,这些必然要影响到高校;二是在校生生源地扩大,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思想复杂化,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三是教师队伍迅速扩大,青年教师居多,教学改革力度增大,教书育人任务加重。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提高,特别是师德水平要提高,否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为此学校党组织应该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千方百计地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下面我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多数教师热心于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同时,他们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能够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教师爱岗敬业,师德是比较过硬的。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办学层次、办学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一些以前不存在或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一些教师放松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政治方向迷失。尤其是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奉献精神。有的利用教师自主支配时间比较多的条件,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因而对教学的精力投入减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试卷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学生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2.重教书,轻育人。部分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往往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专职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在这一部分教师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忽视自身的师德修养,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失偏颇,在与学生交流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的、不正确的东西,误导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对学生缺乏爱心。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少数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遇到学生出了点问题,便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埋怨学生;少数青年教师素质低,自控能力差,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成见、怨气撒到学生身上;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公平地看待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讥讽或歧视学习不佳或表现较差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4.思想认识滞后,服务意识淡薄。在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教师是由原中专学校转化而来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完全得到实质性提高,知识结构单一。许多教师的学历职称已不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但他们仍安于现状,不重视学科研究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思想僵化,总是以师道尊严的面目对待自主性、个性极强的高职学生,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造成教育服务不到位,工作责任心欠缺。

(二)违背师德规范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完善,许多制度尚不健全,存在一些负面现象。这些负面现象也影响到高职院校。个别教师受社会上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理想情操失落,道德观念下降,过分讲实惠、讲自我,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自身忽视师德修养。少数教师重技术业务,轻政治思想,不注意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松懈,律己不严,服务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欠缺。

3.教师负担过重的影响。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较快,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的教学、教研任务普遍过重,许多教师处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精力比较分散,以致少数教师忽视了师德的修养。

4.教师编制不足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后,教师编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新进校的教师多数还人不了教师编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5.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导向的影响。学校在职称评定中虽然对师德也有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偏于看重参评者的科研成果及论文著作等“硬件”,对其师德表现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情况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大错就行了。

6.学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还没有把师德建设摆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建立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比如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采取以下几点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之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要以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这既是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又是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重中之重,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学校要从对教师关怀人手,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人手,注重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制定出各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人性化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职能部门抓落实、抓督促、抓效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大师德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会各界要广泛发动,坚持团结激励、正面宣传的方针,形成关注师德、宣传师德的共识,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造就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作为学校,要在学报、校报、宣传栏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每年利用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举办师德报告会、师生座谈会,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在全校积极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营造出良好的崇尚师德的环境。

(三)制定体现时代特点的师德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谈理想等问题不可回避,也不容忽视。因此,首先,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制定出新时期教师的行为准则,不断完善师德规范,使广大教师能够强化基本的善恶观和是非观,趋利避害。其次,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功能,依据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评价。对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和品性给予肯定和赞扬;反之,则给予否定和谴责。以此向人们昭示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应当积极追求的东西,什么是必须舍弃的东西。这种评价虽然一开始是针对特定的评价对象而言,但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可以触类旁通,形成社会覆盖面,客观上具有一种“抑恶扬善”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对师德评价的权威,才能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度。

(四)必须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实行长效管理。(五)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不仅是有大楼的地方,而且是有大师的地方,而没有良好师德的老师是称不上大师的。因此,高职教育者需要适应学校发展,积极调整心态,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良好师德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以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身作则,确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一身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严慈相济,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总结

7.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七

关键词:阅读,图书馆,作用

从创造知识到阅读知识, 进而应用知识服务于社会, 读书和传统文化教育分不开, 特别是在大学生德育方面的修养中, 不断阅读好书, 更是一种必要。笔者从阅读的角度, 深入思考和探索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

一、阅读的定义

“阅”的本义是“逐一点看”, 引申为“看”“观看”。《旧唐书·段成式传》:“秘阁书籍, 披阅皆遍。”这种观看、批阅图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对书刊文献、网上资源的浏览。“读”的本义是“照文字念、诵”, 如朗读、诵读。引申为“看”, 韩愈《读荀》:“始吾读孟轲书, 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在传统的写印文本时代, 人们就把“阅读”等同于“读书”, 因此, 两字的组合就形成了固定用法。阅读是“主体” (读者、用户) 与“客体” (文本, 包括文献, 网络资源) 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 所以叶圣陶说“万物皆书卷, 天地阅览室”。

二、阅读在图书馆中发挥的作用

(一) 阅读的必要前提条件。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知识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为人们全面认识“阅读”这一人类文化现象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图书馆是帮助人们利用文献进行间接交流的中介物。”说明了图书馆在漫长的知识进化过程中担负的角色始终是中介作用, 这是阅读的必要前提条件。但从连续6年下降并跌破50%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中, 可以感受到馆借阅的读者也在减少。到馆借阅的学生, 几乎全部以各种考试内容为轴心, 阅读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不是为了扩大自已的视野而去阅读。这种状况的出现, 使阅读陷入了功利, 阅读只剩下为各种考试服务的功能。本文认为这是远离了阅读的本质。当实用性和功利性伤害了人们对阅读的感情, 一旦不需要考试或应对性的论文写作时, 阅读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 阅读是图书馆发挥作用的表现。

“图书馆工作的实质, 就是转换文献信息, 实现文献价值和部分价值 (内容价值) ”社会文献信息经过图书馆的整序成为有序的文献信息集合体, 通过阅读并传播出去, 为读者所利用。无论其形态如何, 各个社会阶段的图书馆都承担着知识、信息存储、整序、传递乃至增值服务的职能。从阅读本身来说, 一方面, 它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自我实现的尝试和努力的机会;另一方面, 它也培育了人们自我实现所需的能力。可以说, 阅读带给人们的是诸多方面的机会或裨益。

妥当地安排阅读活动, 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厌倦感, 缓解焦虑情绪, 还可以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此外, 那些安排得当而又顺利展开的阅读活动, 还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会对人们的其他行为活动, 包括与他人建立起人际关系等产生一些积极影响。阅读也会给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带来有益的推动和促进。阅读让人们获得了实现自我更新的机会和条件, 这样就会影响到个人生活的其他方面。总之, 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充电”, 可以改善自已的能量状态, 可以为人的生活旅程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当然也可以使人们保持鲜活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 读者扩充了知识技能, 认知观点得到上升, 思想情感也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飞跃。因此, 阅读是全面提升素质的方式。通过阅读, 人类改变了生活方式, 从原始的自然人过渡到现代的文明人, 读书成为社会的精神追求, 而全民阅读能力的普及和提高, 将表示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阅读是一种社会需要, 在推进全民阅读上, 有人说深层阅读决定民族未来。因此阅读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桥梁。

(三) 通过阅读, 文献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是图书馆产生的前提, 文献的出现是图书馆产生的直接原因, 承担社会文献交流主渠道的功能是图书馆长期存在的依据。对于阅读来说, 文献的交流与传播是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 文献传播的实质是文献信息交流, 因而, 阅读的发展实际上建立在文献信息交流的基础上。

文献信息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人类思想信息, 但文献信息又不全是内容信息, 它还包括形式信息 (文献的载体形态信息) , 图书馆工作的任务, 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 从而使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图书馆用户阅读文献, 只是实现了文献内容价值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文献的全部内容价值。所以, 文献信息是人类社会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之一。

三、高职旅游院校对阅读工作的思考

高职旅游院校里最热闹的往往是期刊报纸阅览室, 最热门的往往是文学艺术类图书。这类休闲阅读的特点主要是:趣味性、自主性和普及性。

(一) 分析高职旅游院校图书阅读效率低的原因。

高职院校图书馆保存的纸型和数字的图书, 根据到馆统计的数据得知是下降趋势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发生, 分析为如下原因:1.网络文化的出现, 学生价值观念偏移, 道德观念淡化, 学习态度渐变, 心理状态错位, 对网络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很好地抵制, 影响了校园文化向心力和先进性的发挥。2.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轻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重校园文化的娱乐功能, 轻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学校对学生知识兴趣要求低, 学生更新知识也慢。3.图书中纸型图书与学生需求反差太多, 或过深或过浅, 都不能适应需要, 在调研的基础上提高采访基点。4.图书与学生的关系不能够融洽, 图书馆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去处。如提高优良、先进的环境, 设备更新, 适合社会需要的相近, 这些都是能吸引读者的实实在在的方面。

(二) 高职旅游院校建立具有特色的的阅读场所。

阅读是一种社会需要, 当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一种方式, 休闲, 不光是去哪里玩, 还包括知识的更新, 心境的净化, 那么, 需要这么一个场所, 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这和其他休闲场所区别不同, 在旅游院校, 读者群相对来说是学生或教师, 当读者来馆借阅的时候, 要产生这么一种体验:这是一个休闲场所, 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充实, 实现“旅”是在书中浏览, “游”是行动在各特色馆舍中。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建立于1986年, 在2005年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馆藏文献和设备极为落后。2006年, 随着学校搬迁新校区, 图书馆的工作进展很快。2011年, 图书馆的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旅游信息资源的馆藏种类和数量也在全国旅游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体现了旅游高等学校专业特色。2013年, 学校图书馆新馆破士新建, 届时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将更上一层楼。目前, 我馆按《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类目, 建立具有特色的角色馆, 分为书库、旅游专题阅览室、外语专题阅览室、艺术专题阅览室……各馆舍看似分开独立的, 但实际上都是旅游特色图书馆中的一部分, 各主题馆根据本主题, 打造风格形式反映主题的服务理念。例如书库, 除保证旅游类书籍齐全能吸引到读者外, 让读者身心体验感受最深的环境布置也很重要, 开架借阅是人性化服务, 提供宽大的桌椅也是纳入提供服务更新的范围。

旅游特色馆舍的建立, 知识信息量随之增加, 图书事业的服务创新模式随其转型。虽然图书馆的中介性地位的模糊, 但并不影响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转型, 从传统的保留项目借借还还中, 增加体验。服务本质是一种商品, 因为图书馆的中介性地位, 决定了服务的商品价值不全是无偿提供的, 分为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服务的商品价值调动馆员的积极参与性, 员工参与馆内业务的运转, 在价值的交换中提升阅读体验的乐趣, 形成一种旅游服务品牌, 传承文化的同时, 与时代同进退, 才是图书馆的生存之路。

(三) 转变图书馆的馆员角色, 提升高品质服务。

在新的服务平台下, 图书馆的转型不仅仅停留在“守库”的状态, 而要“活”起来, “动”起来, 切实把图书资料信息以服务到位的方式, 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存在的必要。读者不管是因应试教育查找资料, 还是根据自已的需要, 到馆提出需要申请的, 工作人员依照读者索引条件, 在库内纸质图书搜索范围查相关材料, 然后向读者提供资源。

例如:读者曾借阅图书A, 当再次需要到馆查阅时没能找到, 管理员遇到此类问题时, 分析出如下状况:1.图书被盗。由于现在的书库进出门已安装防盗仪, 加之有管理员进行巡视, 故此种情形发生的几率不大。2.错架。即图书在上架时放错了位置, 这时应当在可能放错的位置巡架, 及时发现及时归复原位。3.此书在借出状态。管理员可根据读者的借阅史查询, 检索借阅时间和图书书名, 索引等相关关键词, 找到电脑记录中此书的出借状况。有必要时联系该读者, 使此图书A的使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四) 加强“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走出馆舍, 把“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推向读者面前,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 把信息以第一时间送到读者面前不算太难, 参照营销的理念, 如新书推荐, 贴在墙上无人问津, 但通过手机和短信群发, 效果会大不一样。现在是“互联网”时代, 也可以让图书馆成为互联网上一个中介点, 只要服务方式与Internet的变化同步, 那么对于散居宿舍上网的读者, 进行网上图书的推广也就容易多了。当然, 收费问题, 借还问题可借鉴旅游散客状态进行管理。另外, 在每栋宿舍门口设立电子信息公告栏, 动态提供图书信息资料。开展预约服务, 对需要到图书馆自习或查资料的, 预订座位, 可通过Internet到馆预约, 凡是预约了的, 针对预约的项目, 馆员提供相应的服务方式, 这样, 在服务的层次上就有别于传统的“守株待兔”式, 服务更主动, 信息嵌入读者的生活, 参与到身边的活动, 读者的休闲生活中又增加了一项亮色。

(五) 运用网络营销的服务理念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作为非盈利机构, 可通过灵活运用营销理念, 向读者和社会宣传自已的宗旨和理念, 适时地满足读者需求, 把最需要的信息资源, 用恰当的服务方式提供给读者。以达到社会效益和读者利益的最大化。利用互联网的资源, 开展读者调查, 对读者需求信息进行分析, 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着重点来展开工作。让服务“走出去”, 大力宣传图书馆文化, 可以设计出精美的手册, 将图书馆推广的动态信息, 文化活动, 新书介绍, 服务理念传递出去, 将传统的信息与人的被动式服务逐渐变成信息与人的互动模式。利用计算机的服务器智能地简化信息源, 智慧地向读者提供自动化的信息检索。对现有的光盘数据库, CNKI全文数据库的利用情况, 及时调整图书采访, 从而向读者提供最新最全的有效信息。

高职旅游院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增加, 服务方式的改变, 其目的都是结合现在的状况, 使阅读成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基本途径。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以读书学习为主业的黄金时段, 是阅读的主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方面, 要改革教育理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让学生体会阅读乐趣享受阅读快乐;另一方面, 图书馆要营造阅读环境, 把阅读活动及其效果纳入整个教育体系等。而高职旅游院校, 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 包括学分制方式, 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也引导社会读者通过读书丰富自已人生。

四、结语

8.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图书馆;社会服务

一、图书馆社会服务背景及基本观点

(一)研究背景

从目前国内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来看,国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开放程度较高,社会服务对象正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国内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图书馆界开始讨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2002年2月,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无疑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体制改革、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要求高院校图书馆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进行社会化开放尝试。

(二)基本观点

1.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及咨询服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信息中心,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具备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地方中小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产品信息和人才信息。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有限,缺少专门的信息机构和信息人员。虽然对信息的需求呈多样性和多层次化,但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迫切需要获得外部的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地与企业沟通,使企业了解图书馆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信息资源,积极开拓为企业服务的项目,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源,提供课题研究、 专利信息、知识转化和竞争情报等方面的各种咨询服务,为企业需求提供团队化知识服务。

2.建立地区联盟机制,深度开发虚拟文献。

地方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面临着信息增值与经费短缺,信息需求与信息匮乏的两大矛盾。从馆藏文献类别来看,主要以地方文献和文学休闲类图书为主体,专业类图书偏少,而高职图书馆馆藏文献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内容广泛、专业性强。这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联手服务,正好优势互补。高职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中,要建立地区联盟,主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社区等公益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开展专题讲座、书展、书评、演讲、图书漂流及与企业合作等各种读者互动,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图书馆社会服务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特色

1.加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没有开展社会服务,对开展社会服务观念保守,服务意识差。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主要只停留在借阅、查询等低层次的服务上,图书馆对开展社会服务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图书馆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思想,竖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主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多元化社会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开拓意识、业务技能高的专业化社会服务队伍。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部门,坚持图书馆对外开放,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取得多方经费支持,合理配置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要保证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和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的健康持续进行,必须加大各方面的扶持力度,与政府、企业合作,取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和捐助,建立稳定的对社会开放机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细则等措施,尽可能地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创造学习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使社会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制订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规定校外读者的借阅对象和借阅时间以及收费标准,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在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

3.成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联盟组织,加强服务团队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必然会出现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和馆舍空间以及经费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要成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联盟组织,联手各高校图书馆统筹制定发展目标、建立战略方案、协调服务内容、制定实施步骤,监督、引导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形成资源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促进高职图书馆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二)创新之处

1.开拓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的新领域。

以高职院校自身图书馆为龙头,同时结合我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具体实践,建立为地方职业类学校对口的学科建设、示范性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和重要研究课题建设数据资源库,为地方职业学校发展提供系列社会服务共享,打造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品牌,力争做到“人无我有, 人劣我优, 人优我专”, 拓展社会服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2.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新理论。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图书馆社会服务成功的经验,使我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与国际接轨,广泛收集国内外原生态文献,逐步实现馆藏文献数字化,创新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实践的新理论。

三、图书馆社会服务今后的研究设想

1.提升馆员的学术素养。

引领馆员提高社会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利用微载体为读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社会服务。树立全新的、现代化社会服务观念,运用微信服务、微书评服务、微电影服务、微阅读服务等微方式进行在线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书目检索服务等。对图书馆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服务教育,牢固树立社会服务理念,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

2.构建区域性图书情报联盟,实现社会服务资源共享。

携手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资料室、文化馆等,构建区域性图书情报联盟,加强区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共同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借助微载体进行文献传递共享,做大做强文献资源社会服务功能。

3.运用微载体,创新社会服务的新范式。

微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微载体创新社会服务的新范式。可以建立微博閱读群;还可以建立微信好友圈;通过微书评实现信息导航,推动相关社会服务的学术研究;开展电子书刊的网上查询和阅读下载等远程社会服务;设计调查问卷,对读者发放调查问卷,撰写分析报告,为改善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社会服务等。

4.注重开展特色服务, 提高社会影响力 。

图书馆应当根据他们的需求, 设置特色服务内容,让他们方便享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帮助特殊群体解决知识与信息方面的问题,让特殊群体真正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并把它作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正是获得全社会关注、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 图书馆规程(修订)[EB/OL] [2010-0515].

[2] 赖良君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思考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

9.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九

关键词 新技术环境 民办高职院校 图书馆 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Innovative Library Servic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HUANG Shaoqin, YU Jian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 In the past 20 years, new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change our lives, digital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 wide rang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flooding our lives. It can be said with contemporary youth technolog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ration. This series changed the face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the library, the key is to emancipate the mind, focus on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readers information concerns information tools used by the reader, the times and innovative services, keep up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 new technology environment;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innovative service

读者的信息环境网络化,使用的信息工具现代化,这些对于依旧传统的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可谓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图书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图书流通量呈下降趋势,而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并没有明显上升,但在每学期英语四六级或学期末考试的最后备考阶段图书馆总会涌入大量的学生。

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这种现象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其原因,并挖掘这些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从而开展创新的服务。

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1)学习动力不足。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普遍家庭富裕、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学习的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只有少数有再升本科的目标,几乎没有考研或继续升造的动力。②所以作为爱好学习者天堂的图书馆得不到他们的青睐;书,对于他们大部分而言没有吸引力,图书流通量下降就很难避免。(2)对数字资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成了仅仅追求纸本馆藏的场所。这就出现了读者有使用数字资源的意愿而图书馆无法满足的窘况,再加上对已购买数字资源宣传不到位,所以仅有数字资源利用率也不高。(3)备考的需要。每年的6月、12月英语四、六级以及学期末考试前一周,图书馆都会涌入大量的学生,座无虚席的盛况与日常图书馆的人员稀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临时抱佛脚的习惯,迫切地需要图书馆这一良好的备考环境助其进行考前冲刺。

以上情况的出现,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努力。

1 以主题班会形式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从前面的论述不难看出,民办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图书借阅率低,进馆人次也不理想。所以要提高图书的借阅率,首先要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并学会如何去找一本书。为达到这一目的,图书馆与院系进行了密切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开展活动。其中一个学院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的,这样既避免了强迫学生进馆借书的嫌疑,又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其以“远离诱惑,投入学习”为题,用生动活泼的视频、结合身边的例子,提醒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要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紧接着,由图书馆馆员讲授“网上图书馆”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了馆藏分布、检索操作,深化同学们对图书馆的了解。然后以提供书目寻找图书的方式到图书馆进行实操,最后,每位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一本图书,并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借阅该图书的原因。主题班会的顺利举办,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借阅图书,目睹馆内丰富的纸本馆藏资源与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亲身感受图书馆良好的文化底蕴,为其往后更多地走进图书馆,借阅更多的图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 结合本校实际,选择性地购买数字资源

不同高校的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均不相同,不能完成套用其它图书馆的经验,人云亦云地去进行购买,在购买前除了要考查该资源知识的权威度,社会认可度,市场份额外,更重要的是要评估该资源是否符合本校读者的需求。特别是在民办高职类院校中,要做好这一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关系到能不能争取到采购经费。

为此,馆员们应该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在高校,教工读者有科研的需求,而中国知网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受到教工读者的青睐,纷纷向图书馆提议购买。但其价格却不符合民办高职院校的要求,虽其资源丰富,同时价格也昂贵,如贸然打报告让学校购买,肯定没法通过审批。怎么来找一个折中的点呢,既能满足教职工的科研需求,价格上又不至于让学校无法接受。在这里,就要结合本校实际,只购买与学校所开设课程、专业一致的专辑,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购买。这样一来价格就比较低,既在学校的经费预算范围内,又能满足教工最基本的科研需求。而对于学生读者,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有一特殊的考证需求,其在大学期间必须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资格证书,以此作为大学毕业证书的必要辅助资格证。要考取资格证,则说明有做题、培训的需求,考虑到这点就为其选购了《VERS维普考试资源系统》、《职业全能培训库》等,同样,也是以学校所开设课程与专业作为依据,只购买相应的部分专辑。所以当这样一份完全为本校读者而精心设计的方案显现给校领导时,很快就得到了同意的审批意见。

3 利用一切途径,开展广泛宣传

购买后,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粘贴通知、海报,在图书馆主页上进行宣传外,同时利用新技术,通过微博,微信广而告知,并在读书周、读书月中,邀请数字资源商到校园里为师生开展培训,现场答疑,派发数字资源的使用手册等。

4 将图书馆“场所”变为“多功能空间”

好的环境能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要创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营造先进的图书馆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图书馆就要改变传统观念,将图书馆场所变为多功能空间。

近几十年,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和用途正在发生变迁,过去,图书馆使用“黄金”空间储存馆藏;现在,不常用的书刊被迁移到密集书库。把腾出的空间用来加大阅览座位的设置,特别是增加休闲区、讨论区,开设更多的研修室,以及美化咖啡吧的环境。

同时,让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全馆,提供便捷的自动文印系统,高效的自助缴费系统,让读者不仅在备考期间流连忘返于安静、舒适的图书馆空间,在日常学习中也爱到图书馆。

5 结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场所,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图书馆需不断进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开展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功能,才能让图书馆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一个品牌,同时民办高职院校也会在此过程中办得更好、更强,使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注释

① 姜爱蓉.新技术环境与图书馆服务创新.2013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2013.11.18.

10.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十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如今, 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有机组成部分, 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真挚、热情、有效的服务。进入大数据时代后,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创新读者服务, 实现与时俱进, 发挥图书馆建设精神文明的作用。本文尝试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策, 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策

美国奥巴马政府早在2012年就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最高国策, 认为一个国家掌握大数据, 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并投资2亿美元正式启动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不仅是美国, 世界其他国家也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我国要与时俱进, 推广大数据。在此背景下,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以大数据技术为切入点, 创新读者服务, 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动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有着不同的文献信息需求, 他们迫切渴望图书馆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有鉴于此,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推动服务, 具体做法是图书馆是实时追踪读者常借图书的类型, 从中总结出规律, 然后利用WAP网站、手机短信等方式, 为读者推荐图书信息, 为他们提供有个性的、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二) 提供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从目前来看, 高职院校的数字信息馆藏资源相当丰富, 具体包括实际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 前者涵盖馆藏书目数据库、本院学位论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网上采集并下载到本地服务器中的信息资源等;后者包括图书馆购买的远程访问数据库、在线出版物 (如超星图书馆、读秀图书馆等) 。这些资源来自不同的数据库, 数量十分庞大, 让读者眼花缭乱, 图书馆应该借助大数据技术将这些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 然后进行排重处理, 进而得到精准数据, 再通过智能检索技术, 为广大读者提供行之有效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 满足读者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

(三) 提供可视化信息服务。高职院校读者的知识层次比较高, 他们希望得到可视化的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 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度分析, 找到数据中潜藏的有价值性的信息, 然后借助可视化技术将这些有效信息呈现给读者。事实证明,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用可视化技术, 可以提高读者评价检索结果的效率, 使图书馆及时得知读者的反馈意见, 再根据这些意见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现阶段, 高职图书馆可采取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多维尺度分析技术和寻径网络技术。

(四) 创建交互式共享平台。虽然高职院校读者的整体层次比较高, 但也不乏一些学习能力弱的读者, 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创建交互式共享平台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开设官方QQ、开通电子邮箱、创建微信和微博公众平台, 还可以通过论坛与读者加强联系与沟通, 在读者和馆员之间架构有效的互动桥梁。当然, 这种交流不仅包括读者与馆员的交流, 也包括专家与馆员、专家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这些互动交流, 一方面可以积极调动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中, 另一方面也能为图书馆馆员“发光发热”提供机会。读者将自己的需求信息以提问方式传达给图书馆馆员, 馆员接到读者的需求信息后, 根据专业知识予以精准的回答, 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实践证明, 创建交互式的共享平台, 能够使广大读者直接参与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程中, 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 获得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信任度和好评度。

二、结束语

近些年来, 高职院校各项改革持续深入, 高职图书馆的发展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作为体现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借助大数据时代提供的各种契机, 有效创新读者服务, 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动服务、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可视化信息服务, 并创建交互式共享平台, 从多个方面入手, 促进图书馆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孔敏.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 2013 (9) .

[2]赵俊颜.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 2012 (2) .

[3]陈传夫, 钱鸥, 代钰珠.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4 (7) .

[4]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 2012 (4) .

[5]陈茫, 周力青, 吕艳娥.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4 (1)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分析下一篇:2011《区域经济学》作业3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