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重点分析

2024-07-31

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重点分析(精选9篇)

1.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重点分析 篇一

2013年我国木门行业发展的重点分析

近来,伴随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木门业因产能过剩引发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效益下滑。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木门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某企业召开转型升级动员会,提出将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两个方面转型,从管理、技术、质量、品牌、队伍五个方面全面升级,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称,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在一个特殊时期,依靠一个商业机会获取成功的机会主义已经没有市场,企业进步重新回到“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重组”的基本点。纵观我国木门业的现状和在国际产业化分工链条中的位置,推进模式转型,不仅是实现由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向两高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挺进,更是寻求木门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新模式。

众所周知,我国木门业处在国际木门产业链条的最底层,扮演着生产制造环节的代工企业角色。产品因缺乏设计、缺少品牌而呈现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拼的是价格,比的是成本。导致国内木门产品在国外难登大雅之堂。贴牌模式让国内木门企业付出巨大,但收获甚微。产品的同质化、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贴牌营销模式,伴随木门业走过宝贵的十年快速发展黄金期。在遭遇市场困局、成本上涨、节能减排等重重打压下,“冬天”不期而遇。

面对产能过剩严重、资源环保压力加大、成本持续上涨等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发,木门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严峻形势。从而要求木门企业努力通过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和新的盈利模式,同时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设计、研发等途径,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努力推进木门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

如有的木门企业由单一模式的生产制造商,向系统产品、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变,改变过去单纯生产模式,向产品多元化、系列化迈进,提供综合家居服务。或是涉足第三产业,或是联姻国外品牌挺进高端市场,不管是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的迫使下,纷纷转型商业模式,以求增大盈利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

如有的木门企业转变营销模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开发,以树立自主品牌、打造自主品牌为主导,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兼顾、通吃共赢。还有的木门企业,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产品线特长,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市场。

木门业的转型模式,难点之一是代工企业的转型。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木门产业,承接了国际木门生产制造中心的转移,并借助自身的种种优势和先天禀赋,成就国际最大木门产品生产国、出口国,这其中,为国外企业和品牌的代工模式,既成就了木门业的一度辉煌,也酿就了木门业现在的苦果。自主品牌的缺失,创新的乏力,让国内木门产业长时间处在产业链的最底层。在成本优势丧失、市场遭遇寒冬之际,国内木门业呈现出哀鸿遍野之势。

代工企业转型,一方面是力推自主品牌,通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扩大盈利空间,另一方面是通过创新、设计等要素提升代工企业的品质和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虽仍是贴牌,但增加盈利点。

木门业由低端向高端的模式转型,不仅是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行业洗牌的初级阶段,更包括由单一的量增发展模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转变,摒弃只依靠外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入质量效益作为发展模式立足点的科学发展模式,从而整体推进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木门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是木门业模式转型的基础。商业模式的转型,已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从国内到国际,在产品、技术创新之外,商业模式的创新被视为重要的创新内容。盈利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发展模式等的转型,都将带给木门业一片春天,关键是木门业如何创新、如何推进。

面对国内的市场困局,木门企业通过品牌联盟模式,联合泛家居品牌共同进行市场营销,联合起来演绎1+1>2的商业传奇。面对成本、能源、节能减排压力,木门企业从设备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入手,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化解、消弱一系列压力,在困境中实现逆势崛起。

模式转型,是木门业转型升级的重头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会选取差异的侧重点,但目标是一致的。过去粗放式经营和产能过剩的现状,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暴露出行业积垢颇深的内功不足和造血功能有限的弊端。此时,单纯的创新或许能量有限,系列的创新也就催生了模式的转型,也只有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才会更好地掌握模式转型的主动权和预期效果。

转型升级是木门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模式转型更是其中的重点。

/tupian

bbs.chinamenwang.com

2.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重点分析 篇二

我国自主品牌商务用车的数量及产量所占比重偏小, 与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缩小差距达到目标是近期我国自主品牌的任务所在。如何打造自主品牌呢?目前, 能源稀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瞩目, 我们认为借助汽车新能源技术革命, 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重大机遇。

目前, 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 人均汽车拥有量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但年耗油量已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 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将超过1.5亿辆, 年耗油量将突破2.5亿吨。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实现能源转型与产业振兴, 势在必行。进入新世纪以来, 以动气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突飞猛进, 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 锂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所以,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技术变革, 为我国车用能源转型和汽车产业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

国内各大自主品牌汽车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各环节的不能协同发展。

首先, 在技术研发方面, 科技部自“九五”以来开始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组织进行研发,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人民币近20亿元, 分别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清洁汽车行动攻关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等行动计划, 支持电动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为主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攻关, 形成了以动力平台为核心带动零部件技术突破的研发布局, 建立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但是, 在研发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 新能源汽车存在过高的前期研发资金投入以及缓慢的收回成本过程, 国家前期投入的20亿元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是历经了5年的技术积累, 耗资数十亿人民币。而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转型快, 往往是最先涉足新能源汽车的, 这就存在着庞大的技术投入和中小企业资金相对紧缺的之间的矛盾。其二, 由于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多种类型,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全方位多角度开发, 让不同研发主体相互竞争, 才能快速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如果集中研发, 必须确保研发建立在“押”对的前提下, 否则我国将失去与发达国家新能源研发同步地位。但这种观点有可能造成了社会资源一定浪费, 我们更需要的是统一的标准。因为新能源汽车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推广问题, 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 规模难以扩大, 推广自然需要更多财力、人力与物力。其三, 国内汽车业难以找到整车企业要求的量产化产品, 从而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2008年仅有7款车型为新能源车量产, 譬如奇瑞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已经有100多项专利, 由于缺乏量产化产品, 关键零部件不得不采购国外产品。

其次, 在零部件方面也存在着问题。第一, 国内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生产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 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细则》里提到:“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我国大多企业所采用的零部件标准是不同的。第二, 研发投入低, 当前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为整车企业的1.3倍左右, 而在我国还不到0.3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零部件企业不可能在技术开发和产业开发上有较大的力度。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年开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1.5%, 而发达国家为3%—5%, 有的甚至达到10%, 研发投入低造成了我国零部件生产行业的低附加值水平以及难以形成规模的现状。第三, 较小的产业规模使零部件产业形成相对狭窄封闭的高垄断态势, 给新能源汽车又增加了成本。

再次, 在销售方面, 以混合动力、电池、氢气为驱动能源的未来汽车, 可能会终结品牌4S的销售模式, 被集中在大卖场出售, 而高昂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使得汽车消费者望而却步, 短时间内很难从性价比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新能源汽车价格与普通的汽油车相比基本上要高60%左右, 比如, 一台进口的思域混合动力车的价格在25万左右, 而国产思域自动挡的车价不过是15万左右, 两者相差了整整10万元, 消费者清楚知道如果省油的钱远远抵不上买车高出的部分是不会多掏钱的。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政策, 有目的的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提供新思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 在补充能源方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增加新能源补充站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所使用的加油站是随处可见, 补充油料也十分便捷, 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还在推广阶段, 其能源补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目前主要推广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 前者并未脱离对燃油的依赖, 只有节油率达到30%以上的混合动力技术, 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技术, 其不需要特别的燃料, 续航里程长, 但缺点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因此逐渐增加其他能源汽车势在必然, 而相应能源供给配套急需跟上, 但这需要较大费用, 比如我国建一座可供100辆车使用的充电器, 要花费约2000万人民币。由此可见,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论是技术本身还是相应配套设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是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所在。

摘要:汽车消费的大众化, 使得我国正逐渐走入汽车社会。目前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33辆, 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0辆, 汽车产业将长期处于持续较快发展阶段, 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也将更为显著。与发达国家以汽车更新为主的消费市场相比, 我国的汽车消费更具有“刚性”, 虽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有所改变, 但消费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 如果政策得当, 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激活汽车市场。相对于消费需求的“刚性”, 供给方面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更为突出, 从供给角度利用技术创新催生有关新兴产业, 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现实选择。

关键词: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

参考文献

[1]瞿宛文.超赶共识监督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模式———以汽车产业为例[J].经济学 (季刊) , 2009 (1) :501-532.

[2]夏辑.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综述及建议[J].安徽科技, 2009, (1) :26-29.

[3]宋先道, 宋文燕.应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J].汽车工业研究, 2007, (5) :6-8.

3.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分析 篇三

1、铁路货运市场的变化和传统格局的矛盾

经过20多年的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变革过程中,运输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宗货物不断减少、高附加值、小批量运输不断增加,对货物运输在快捷性、机动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铁路运输还难以满足这些新的货物运输要求。同时,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公路密度大的地区,公路以其速度、灵活的优势,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运量和部分长途运量,铁路货源不断流失,货运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呈下降趋势。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冲击。

铁路在货运市场中份额大幅下降不仅有来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与铁路运输自身发展的经济特征和服务水平也有密切关系。铁路货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缺乏深入改革的内在动力。铁路所运送多是低附加值、批量大的货物,很难提升在货运市场的地位,而且铁路的送达速度慢、便利程度低、货损货差严重、灵活性差、无法满足货主的要求,导致部分货源流向其他可选择的运输方式。

2、运输对象的变化

目前,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建,以加工组装工业、电子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的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消费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运输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中逐步为继承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代理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3、入世对铁路货运的冲击

4.节能评估报告(篇章)编写的重点 篇四

详细说明:

一、参考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

二、节能篇章的编写

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能源供应分析

4、能耗指标及分析

5、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6、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要求

7、节能篇章应注意的问题

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分项列出项目节能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等。

参考: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并及时增加国家和我省正在或拟制订的相关依据。

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

标准规范: 工业类 建筑类 交通类 农业类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

注意:引用的规范性

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根据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理,确定耗能单元或工序及能源消耗种类。

2)明确各耗能单元或工序对能源的特征参数或质量要求。

3)确定各耗能单元或工序单位时间的能源消耗量,并计算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下同)各种能源消耗总量。4)根据各种能源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计算项目规定时间内综合耗能量(折标准煤)。

参考: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注意:计算项目能源消耗时,应根据项目耗能的特点,可对各耗能单元工序进行单独计算,某些能源消耗可分类计算(如电耗根据装机容量进行统一计算),工艺耗能可分段或整体计算等。计算中应充分利用能量(包括热量等)平衡,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工程技术方案或项目概况章中应为各种能源的消耗量提供基础依据。

3、能源供应分析

1)供应条件

2)供应方案

3)对区域能耗负荷的影响

4)解决方案

5)相关协议

4、能耗指标及分析 1)能耗指标

(1)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包括耗水、耗电、耗煤、耗汽、综合耗能等指标。

(2)单位产值消耗指标:包括万元GDP(工业增加值)耗水、耗电、耗煤、耗汽、综合能耗等指标。(3)各主要工艺单元或设备的主要能耗指标。2)能耗指标分析

能耗指标分析是指项目的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单位产值消耗指标和主要工艺单元或设备的主要消耗指标与同类产品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区域先进(或平均)水平和(或)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的消耗指标进行比较,并提出比较结论意见。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用能企业的建设项目还应与国家和省规定的能耗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比较时,应明确比较基准、注意标准条件的可比性,对不符合产品耗能标准或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应予以否定。参考:某些行业或产品的耗能标准和准入条件。

5、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1)工艺技术和设备节能(能效)

(1)主要工艺技术的节能。应突出主要工艺技术能源效率比较,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提高质量、减少消耗方面的功效,计算项目工艺及可比工艺能效指标,并进行指标比较,量化节能效果。

(2)主要设备的节能。对选择的主要工艺设备应进行能效说明。计算项目所先主要工艺设备及可比设备能效指标,并进行指标比较,量化节能效果。对有能效标准的设备,应说明其能效标志等级。

参考:某些设备的能效标准。

(3)严禁选用落后或淘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2)单项目节能工程

单项目节能工程是指包含在项目内的具有明显节能价值的独立工程,包括余热、余压、节水、节材等综合利用项目。(1)原则。凡国家规定要求的,必须进行综合利用。经济上利用价值的,应进行综合利用。

(2)提出完整的综合利用工程方案。其工程方案可在工程技术篇章(或项目概况)编写,也可在节能篇章编写。(3)计算节能效果。应计算有效的能源综合利用总量、综合利用耗能量和能源净节约量。(4)必要时,可采用某些指标(如单位投资能源净节约量或资源节约量)进行分析。3)总图布置和运输节能(1)工艺布置因素

(2)物料堆放及流向(包括平面和垂直方向)因素(3)各单体工程布置因素(4)运输设备型式选择(5)其他因素

(6)必要的节能效果分析 4)建筑节能

(1)建筑因素包括建筑材料、护围结构、通风采光等。(2)电气选择因素(3)设备选择因素(4)其他因素

(5)必要的节能效果分析

5)其他节能措施及分析

如:电气专业、给水排水专业、暖通与空调专业、动力专业;节水、节地、节材等。6)节能管理(1)节能管理机构

(2)节能设备仪器的配置及检测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3)节能管理制度

注:本节内容可根据节能的重要程度详细编写或综述。

6、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要求

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节能篇章的编写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计算改造前后规定时间内的综合耗能量和能效指标,并计算改造后的节能量。一般情况下应计算生产规模不变情况下的节能量。

2)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应计算能源综合利用总量、项目消耗能源量和能源净增加量。

3)节能产品项目应在分别计算节能产品和原产品的综合耗能量和能效指标的基础上,计算项目的节能量。一般情况下应计算生产规模不变情况下的节能量。

4)对于以节约原材料为目的的项目,可视情况将节约的原材料折成能源量。

7、节能篇章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问题

2)用能标准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要求,开展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和报请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节能分析篇(章);咨询评估单位的评估报告必须包括对节能分析篇(章)的评估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文件或报国务院的请示文件必须包括对节能分析篇(章)的批复或请示内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项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

节能分析篇(章)的编写、咨询评估机构的评估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查都要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节能分析篇(章)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1)总图及运输

• 简述建设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根据总平面布置图,阐述总图及运输的节能措施,分析本工程总体布局方案、交通组织中的节能设计。根据功能分区的特点,运输物质种类、数量,合理组织交通,包括人流路线、物流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

• 运输消耗的能源种类及能源消耗量估算,分析项目运输能效水平。• 如属改扩建工程,应简述原有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2)工艺

• 简述主要工艺技术,主要设计参数、规模、年产量。分析工艺技术的节能设计,包括工艺生产总体布置、工艺流程及原理、技术方案的选择,分析工艺采取的节能措施。

• 专业化协作原则。如:装置设备负荷率低于规定值;单件小批量生产,铸件、锻件、热处理件、表面处理件;少量焊接件等应外协生产;

• 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节能设备的选择;拟采用的节水、节电、节材综合节能措施:如废水、废气、废热的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及节能效果预测。

(3)简述对土建、公用工程等专业的节能设计要求。

• 通过简述或用能源平衡表或能源流向示意图表示工艺中能源加工、转换、贮存和利用情况,明确工艺主要耗能设备,分析工艺能效水平的分析(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行业水平及地方能耗准入标准相比)。

• 如属改扩建工程,应简述原有工艺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主要生产用能工艺、主要耗能设备的参数及数量、年能源消耗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4)建筑

• 简述建筑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总住户数等)及设计标准(工程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耐火等级以及装修标准等)。• 分析项目建筑节能设计包括:

• 建筑布局包括朝向、日照环境、自然通风、自然照明等。

• 建筑结构,建筑物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屋面等处)的保温、隔热、遮阳原则做法。

•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原则措施。• 玻璃幕墙的使用情况及其节能措施。• 简述对公用工程等专业的节能设计要求。

• 如属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应简述原有建筑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5)给水排水

• 当地水源供应状况,雨污水排放条件及可利用可再生能源条件。

• 简述项目给水排水设计参数,年总耗水量、耗热水量;主要耗能设备,包括生活或工艺用给水和热水等系统的设备和水泵的配置情况。

• 如属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应简述原有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通过简述生活或工艺给水、热水系统、雨污水排放系统及选用的给水加压、热水加热、水处理等主要系统及设备配置,给水、热水系统调节方式,对工艺热水、生活热水的耗热量估算(人均、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品的耗水量、生活热水--包括饮用热水、游泳池等及工艺热水耗热量),给水排水系统能耗估算(可根据工程性质预测荷率变化规律,估算耗能设备能耗,分析项目给水排水节能设计要点和能效水平。

(6)暖通

• 简述项目室内设计参数;采暖、空调、通风的范围;采暖设计热负荷、空调设计冷、热负荷估算;供热、制冷空调的年总供热量、供冷量及能源消耗量估算,分析项目暖通能效水平。

• 拟采用各种型式的电采暖时,说明采用的原因和条件。

• 通过采暖热源和空调冷、热源的选择,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型式及主要供热、制冷设备,系统调节控制方式,项目暖通专业采取的节能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自然冷源利用等),分析项目暖通节能设计情况。• 如属改扩建、技术改造工程,说明原有工程的暖通工程情况及与本项目的关系。

5.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写的重点(精) 篇五

一、节能篇章的编写的文件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

二、节能篇章的编写

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能源供应分析

4、能耗指标及分析

5、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6、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要求

7、节能篇章应注意的问题(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分项列出项目节能应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标准和设计规范等。

参考: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并及时增加国家和我省正在或拟制订的相关依据。

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

标准规范: 工业类建筑类交通类农业类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 注意:引用的规范性

(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根据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理,确定耗能单元或工序及能源消耗种类。2明确各耗能单元或工序对能源的特征参数或质量要求。

3确定各耗能单元或工序单位时间的能源消耗量,并计算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下同各种能源消耗总量。

4根据各种能源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计算项目规定时间内综合耗能量(折标准煤。

参考: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注意:计算项目能源消耗时,应根据项目耗能的特点,可对各耗能单元工序进行单独计算,某些能源消耗可分类计算(如电耗根据装机容量进行统一计算,工艺耗能可分段或整体计算等。计算中应充分利用能量(包括热量等平衡,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工程技术方案或项目概况章中应为各种能源的消耗量提供基础依据。

3、能源供应分析

1供应条件2供应方案3对区域能耗负荷的影响4解决方案5相关协议

4、能耗指标及分析

1能耗指标

(1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包括耗水、耗电、耗煤、耗汽、综合耗能等指标。(2单位产值消耗指标:包括万元GDP(工业增加值耗水、耗电、耗煤、耗汽、综合能耗等指标。

(3各主要工艺单元或设备的主要能耗指标。2能耗指标分析

能耗指标分析是指项目的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单位产值消耗指标和主要工艺单元或设备的主要消耗指标与同类产品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区域先进(或平均水平和(或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的消耗指标进行比较,并提出比较结论意见。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用能企业的建设项目还应与国家和省规定的能耗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比较时,应明确比较基准、注意标准条件的可比性,对不符合产品耗能标准或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应予以否定。

参考:某些行业或产品的耗能标准和准入条件。

5、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1工艺技术和设备节能(能效

(1主要工艺技术的节能。应突出主要工艺技术能源效率比较,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提高质量、减少消耗方面的功效,计算项目工艺及可比工艺能效指标,并进行指标比较,量化节能效果。

(2主要设备的节能。对选择的主要工艺设备应进行能效说明。计算项目所先主要工艺设备及可比设备能效指标,并进行指标比较,量化节能效果。对有能效标准的设备,应说明其能效标志等级。

参考:某些设备的能效标准。

(3严禁选用落后或淘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2单项目节能工程

单项目节能工程是指包含在项目内的具有明显节能价值的独立工程,包括余热、余压、节水、节材等综合利用项目。

(1原则。凡国家规定要求的,必须进行综合利用。经济上利用价值的,应进行综合利用。

(2提出完整的综合利用工程方案。其工程方案可在工程技术篇章(或项目概况编写,也可在节能篇章编写。

(3计算节能效果。应计算有效的能源综合利用总量、综合利用耗能量和能源净节约量。

(4必要时,可采用某些指标(如单位投资能源净节约量或资源节约量进行分析。3总图布置和运输节能(1工艺布置因素

(2物料堆放及流向(包括平面和垂直方向因素(3各单体工程布置因素(4运输设备型式选择(5其他因素

(6必要的节能效果分析 4建筑节能

(1建筑因素包括建筑材料、护围结构、通风采光等。

(2电气选择因素(3设备选择因素(4其他因素

(5必要的节能效果分析

《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 《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 5其他节能措施及分析

如:电气专业、给水排水专业、暖通与空调专业、动力专业;节水、节地、节材等。

6节能管理(1节能管理机构

(2节能设备仪器的配置及检测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3节能管理制度

注:本节内容可根据节能的重要程度详细编写或综述。

6、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要求

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项目节能篇章的编写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计算改造前后规定时间内的综合耗能量和能效指标,并计算改造后的节能量。一般情况下应计算生产规模不变情况下的节能量。

2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应计算能源综合利用总量、项目消耗能源量和能源净增加量。

3节能产品项目应在分别计算节能产品和原产品的综合耗能量和能效指标的基础上,计算项目的节能量。一般情况下应计算生产规模不变情况下的节能量。

4对于以节约原材料为目的的项目,可视情况将节约的原材料折成能源量。

7、节能篇章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问题

2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完整性、规范性、全面性 3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应有量化数据

基础数据应充分(其他章节

有能重复计算 以进厂的原始能源为准(如煤产生蒸汽)计算方法正确 能量折算应正确(如电,当量值与等价值)原料为能源的计算 4)能源供应分析 供应方案 相关协议 影响分析 具体措施 5)能耗指标及分析 计算能耗指标 分析对比 准入结论 6)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全面分析 量化数据

1、依据

2、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3、节能评估报告(或意见)应注意的问题

1、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审查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42 号)

2、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1)项目概况

2)项目能源消耗品种、数量、综合能耗、能耗指标和准入条件、及 对所在地区能耗负荷的影响分析 3)项目工艺、技术、设备的能效指标 4)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5)项目节能评估结论。

3、节能评估评估报告(或意见)应注意的问

6.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 篇六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器装着和轮胎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S — 优势1、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率长期保持在8%—14%上升期内。人民收入增速明显,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汽车消费量增加,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3、良好的政策鼓励,汽车投资额增长。2010年全国公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45.9万辆,发放补贴资金64.1亿元,拉动汽车新车消费496亿元。

4、中国制造业惯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制造业国外而言,除税收等方面的优势措施外,另外显著优势便是工人工资水平低,我国依靠该优势,吸引了国外许多知名制造商来华建厂。

5、由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产品低价的竞争优势,利于增长我国汽车出口贸易量。2011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3.95万辆,比上月增长49%,比上年同期增长78%。

W — 劣势

1、中国汽车制造业多为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能力弱。核心技术主要集中表现在发动机缺乏核心技术。

2、中国汽车产品缺乏质量保证,汽车安全性能差,零部件供应商缺乏竞争力。

3、国内汽车企业分散零乱,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整合不足。O — 机会

1、十一五期间我国道路交通建设速度快,高速公路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公路里程总数已高达4.5万公里。

2、金融危机后,国内拉动内需政策刺激。

3、严峻的环境、能源条件下,全球市场对节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汽车应及时做好战略转移。

4、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企业蒙受损失,部分企业濒临破产。T — 威胁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我国汽柴油价格升高,汽车使用成本上升。

2、各国在节能减排方面达成一致共识,汽车环保排放标准提高。

3、政府对于汽车购买的限制性措施。

7.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分析 篇七

l、我国政府应完善运输法律、法规,为航运市场建立法制化的环境。

世界上市场经济完善、航运发达的国家,其航运管理体制都是针对统一市场的。如美国在国际航运方面除有其运输部作为航运策略的研究、决策机构外,还设立了层次很高的联邦海事调查员会(fmc),专门负责对航运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监督和处罚,以保护本国的航运利益,是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

又如荷兰王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除设立行业政策的研究和决策部门外,同时设立较为庞大的检查监督机构,以保证有关航运法律、法规的实施。这一点很值得我国政府考虑、适时地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我国的航运管理体制必须加快改革。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运用信贷、金融、补贴等经济手段重点扶持本国的大型港航企业,使之尽快形成规模化经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尽快出台如《港口法》、《航运法》、《航舶法》、《船员法》、《国际海运条例》等一批规范航运市场的重要法律法规,完善交通执法监督体系,减少主观随意性的干扰,提高整个行业的遵纪守法意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防止地方性的重复投资,通过立法禁止任何地区性、行业性、部门性的干扰,尽快消除地方性的“割据”状况,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大市场。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服务职能,以为港航企业服务的心态思考和处理问题,努力为企业办实事,并从宏观指导与辅助服务上提供协助,如以动态平衡与适度超前为战略取向,科学预测航运市场供需总量与结构变化、分布情况等供需变动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公开发布,为我国的港航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2、我国集装箱运输企业应调整经营战略

面对集装箱运输市场走旺而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首先,我国大型集装箱运输企业应走规模经营的路子。航运企业内部趋于集中、外部走向联合是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我国的航运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航运联盟,以适应这一趋势,建立覆盖全球的集装箱班轮运输船队,确立全球承运人的地位。而在国内,应进一步完善国内运输网络,更好地服务于货主。即然走规模化道路,不妨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由国家出面,先将一些地方经营集装箱业务的小企业由大型的集装箱运输企业兼并,然后运用这些小型企业在当地的网络从事经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货源,加大运输网覆盖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抵挡外资班轮公司在我国内陆的渗透,增加市场占有率。而后将中远、中海、中外运这三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进行合并,以资本为纽带组成航运界一艘中国航母,这样就可以综合利用各公司的优势资源,避免内讧,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由于规模化而降低的成本可以让利一部分给货主,从而进一步增强竞争的优势。

其次,应加快我国航运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方向的转化,搞多元化经营。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向我们预示着,航运企业依靠单一的海运业务已经很难发展下去。因此,调整和拓展航运企业服务范围成为必然之选。而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服务产业,凭借增值服务成为航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有航运企业向现代大型全球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制定战略。可以尝试从发展各地货物集散地物流业务入手,加大开拓内、外贸物流服务,同时积极与港口合作,甚至可以注资港口建设,因为港口是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将来提供整个物流供应链服务打下基础,同时寻求与境内的中外大中型企业建立物流联盟。初期可引进外资,与有先进经验的外国物流公司合作,学习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经验,为以后独自发展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航运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逐步向综合物流服务的发展大趋势迈进。众所周知,海运业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行业,如果在发展船队的同时,也搞陆上的产业,的确是分散风险的好办法。中远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远当年提出“下海、登陆、上天”的口号,积极发展海上运输的同时也经营陆运和空运,此外还有it产业和房地产,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再次,应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因特网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应用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推进器,所以我国航运企业现在必须构建一个基于因特网技术、服务方式柔性、运输方式综合多样,并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国际性运输系统,提供快速、安全、高效、通达、便利的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一个通达、集成、高效、灵活、机动的运输系统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8.国家重点推广节能技术报告目录 篇八

(第一批)目录

1、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矸石电厂低真空供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选煤厂高效低能耗脱水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4、汽轮机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5、汽轮机汽封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6、燃煤锅炉气化微油点火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7、燃煤锅炉等离子煤粉点火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8、凝汽器螺旋纽带除垢装置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9、干式TRT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干熄焦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钢铁行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蓄热式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炼焦煤调湿风选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能源管理中心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全电流)技术及成套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大型高效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冶炼烟气余热回收—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0、氧气底吹熔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矿热炉节能技术之一: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矿热炉节能技术之二:组合式电极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全氧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辊压机粉磨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立式磨装备及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富氧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油田机械用放空天然气回收液化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9、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0、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大中型硫酸生产装置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密闭环保节能型电石生产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6、塑料动态成型加工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7、高浓度糖醇废水沼气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8、高效节能玻璃窑炉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9、锅炉烟道气饱充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40、管束干燥机废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棉纺织企业智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染整企业节能集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之一:变频调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变频调速节能技术之二:矿山提升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锅炉水处理防腐阻垢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6、聚氨酯硬泡体用于墙体保温配套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7、热泵节能技术之一:地源热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热泵节能技术之二:水源热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8、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9、外动颚匀摆颚式破碎机......................................................错误!未定义书签。50、高效双盘磨浆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第二批)目录

1、炭储运减损抑尘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纯凝汽轮机组改造实现热电联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5、锅炉智能吹灰优化与在线结焦预警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6、电站锅炉用邻机蒸汽加热启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7、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行优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炉鼓风除湿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9、铝电解槽新型阴极结构及焙烧启动与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流态化焙烧高效节能炉窑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精滤工艺全自动自清洁节能过滤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之一: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之二:非熔渣一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之三: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全预混燃气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稳流行进式水泥熟料冷却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四通道喷煤燃烧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7、高效节能选粉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8、频谱谐波时效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动态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综合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0、控制气氛渗氮工艺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螺杆膨胀动力驱动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大型高参数板壳式换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高效节能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汽车混合动力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温拌沥青在道路建设与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8、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9、供热系统智能控制节能改造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0、夹芯复合轻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炭黑生产过程余热利用和尾气发电(供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谷氨酸生产过程中蒸汽余热梯度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聚醋化纤醋化工艺余热制冷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全热能回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纳米陶瓷多空微粒绝热节能材料涂层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批)目录 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 新型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 汽轮机组运行优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4 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5 火电厂凝汽器真空保持节能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6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7 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8 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9 铅闪速熔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0 氧气侧吹熔池熔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1 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2 换热设备超声波在线防垢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3 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4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节能生产工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5 Low-E节能玻璃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6 烧结多孔砌块及填塞发泡聚苯乙烯烧结空心砌块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7 节能型合成树脂幕墙装饰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8 预混式二次燃烧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9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0 聚能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用大功率电子镇流器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新型生物反应器和高效节能生物发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直燃式快速烘房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4 塑料注射成型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5 电子膨胀阀变频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6 工业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7 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8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9 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0 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9.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重点分析 篇九

[摘要] 本文对我国汽车4S营销模式的现状进行扫描,指出存在的五大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营销模式 汽车4S店

一、前言

汽车4S店是指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服务企业。汽车4S营销模式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洲传入中国,中国汽车厂商1999年以后开始大量建立自己的汽车销售4S店。虽然4S营销模式在中国的历史不到十年,但是在4S店的建设上已经暴露出投资过热后的各种问题。中国出现了世界最豪华、最庞大的4S专卖店群,但是大部分经销店却出现了“一流设施、二流销售、三流服务”的尴尬现状。

二、我国汽车销售4S店现状

1.我国轿车销售4S店现状

自从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率先引进4S模式之后,我国各种品牌汽车厂商纷纷仿效,在近五六年时间里,我国的4S店的数量已跃居全球前列,每个品牌的4S店基本上超过100家,像一汽丰田2001年才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但到2004年它在中国的4S店已达到190家,仅在北京就有30多家。

我国轿车销售4S店除少数几个中高档品牌外,其余品牌的4S店现状已不容乐观:深圳部分经营日产、一汽大众和菲亚特品牌的经销商惨淡经营,有的已经开始转手卖店;2004年以后,北京基本上每月都有一到两家4S店关闭„„实际上,早在2004年,很多轿车4S店已经濒于破产。2005年以来,汽车整车销售利润年均下降5%,4S营销模式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2006年汽车销售继续低迷,4S营销模式的弊端就显得更为突出。车市繁荣时,4S店的一切问题都被掩盖了,一旦车市不景气,4S店的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山西新宝鼎公司解除与长安福特马自达合约关系的“新宝鼎事件”,让一直潜藏在汽车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曝光,说明昔日风光无限的4S店遭遇到窘境; 2006年12月31日正式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也必然影响全国数万家汽车经销商和4S店的生存。市场迹象表明,一场汽车销售业的大洗牌正在来临,首当其冲的是各种压力和矛盾集中的4S店经销商。

2.我国卡车销售4S店现状

卡车销售4S店的情况与轿车的截然不同。卡车4S店的起步晚,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这几年,几大轻卡厂商销售业绩呈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卡车厂家有了信心和资本来兴建4S专营店以深化轻卡的营销模式,卡车4S店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势头。

三、我国汽车4S营销模式的主要问题

4S店之所以造成今天这样的困境,除了国家关税下调、国家宏观调控、轿车市场回归理性发展等大环境的原因外,我国汽车4S营销模式本身的缺陷是主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

1.进入壁垒中存在寻租现象

厂家掌握汽车销售领域的主导权,尤其是在汽车畅销前几年,申请一家4S店需要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的公关费,这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2.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

几乎每个新品牌进入中国,都要大张旗鼓地投资建网,每个品牌的4S店少则100多家,多则超过300家,更有老牌企业在全国已有600多家特约销售商。如在北京东南一片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居然有7家丰田4S店,又如上海大众仅在北京就有39家专卖店,若再加上新建的4家斯柯达店,仅在北京就有43家4S店。销售网点过于密集,利润空间逐年减少,随着竞争加剧和投资逐步增大,某一品牌汽车的市场销量被摊薄,其4S店难以支撑其运作成本,至于能否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对4S经销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3.4S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厂家地位不对等

汽车厂家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对4S经销商进行强行搭售、强制性接车现象并不少见。比如,2004年乘用车市场不好,有些汽车企业便强迫4S店不顾市场实际变化而吃货,而4S店因为担心汽车厂家将其4S资格收回,不得不大量积压库存。厂家的库存压力通过4S店推向了社会。

4.4S店初期投资过高

据调查,一个4S店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至1500万元,流动资金要求在1000万元,总投资少则三五千万元,多的上亿元。在汽车企业的严格规定下,一个集展示、销售、维修保养为一体的4S店要占地5至10亩,有工位20至30个。

5.经营成本高

汽车专卖店追求数量增长之时,提升档次之风也越演越烈。巨大的投入使卖车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目前80%以上的4S店在惨淡经营。一家4S店即使一台车不卖,一天维持运转的水、电等的运营费用在一万元以上。

四、问题分析及主要对策

1.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迫

建设一个4S店不仅需要支付灰色公关成本,而且需要支付巨大的初始成本,还需要高额的运营成本。在汽车销售的暴利时代,成本问题被虚假繁荣掩盖了。随着汽车市场新品种不断推出,各种车型价格纷纷跳水,4S店的市场利润在缩水,汽车销售进入微利时代后,经销商自然无法承担4S店高昂的投资费用和运营费用,前期投入可能成为沉没成本,因此难怪高投入高成本的4S模式进入了消退期。如果4S店减少一些投资,降低建设成本,把富丽堂皇的商场建成大型仓储式卖场,把这部分节约下来的确投资在车价中相应地减除或用于对用户的服务,也许消费者更乐于接受。现代物流理论强调物资流通的高效率,不遗余力地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中国4S店的奢华之风,显然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2.收缩营销网络是大势所趋

在全球普遍整合经销网络的今天,国内汽车企业却在大搞分网经营,我国有很多4S店只销售单一品牌的车型,比如:仅丰田在中国就有雷克萨斯、一汽丰田、广州丰田3个网络;上海通用有卡迪拉克、别克、雪佛兰等3个品牌网络;同是大众品牌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同是马自达的M6和323,都是分开销售的。这种分网经营必然是重复布点、资源不能共享,是规模不经济的。笔者认为,厂家应根据车型、品牌对旗下的4S店进行整合,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调整产量,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开支,也可以使4S店的产品更加多样化。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大举兴建4S店的现象正好相反,美国、欧洲的汽车专营店网络正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收缩,因为4S这种专营方式正受到当地消费者的质疑:庞大的经销网络和过于密集的销售网点消耗了巨额运营成本,最终却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本土经销商的利润连续五年走低,2006年更是下滑到销售额的1.45%,为此,美国汽车经销商不得不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通用汽车将SAAB、卡迪拉克等高端品牌在欧洲并网销售),努力降低4S店的运营成本,而欧盟为了降低销售成本,打破汽车销售过程中的垄断,更是取消了汽车专营政策。目前,在我国轿车4S店面临困境、卡车4S店方兴未艾的时候,国外4S店的发展历程有前车之鉴的作用,防止我国卡车营销重蹈轿车4S店之覆辙,更是各卡车厂商、政策制定部门必须清醒思考的问题。

3.不是什么品牌都能采用4S营销模式

4S是卖方市场时的经营理念,它不是惟一的营销模式,不适合所有的车型和地区。4S店就其高额成本、高效服务的角度来讲,适合高档轿车的营销,因为高端客户为了得到更优质更省心的服务,钱并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对中档车来说,采用4S形式则要有良好的品牌和服务,成本核算和控制相对高档车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对于低端车来说,虽然采取4S店的模式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但是恐怕要为此付出比广告费高得多的代价。因为这里有个成本分摊的问题,汽车市场中销售一辆40万元的车和销售一辆20万元的车相比,利润差距很大,如果4S店卖的是高档车,一年销售300辆可能有1200万元的毛利,但如果销售低端车,一年销售300辆毛利可能不到120万,这120万元毛利可能连固定资产的每年分摊都支付不起,更不要说盈利了。此外,一些销量很低、市场占有率很小的品牌,也不宜采用4S营销模式,2006年连续几个月汽车销量下滑,对这类弱势品牌的4S经销商已是致命的打击,它们有的已成为第一批被洗牌出局的牺牲品。

4.不必拘泥于4S

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4S店的部分功能,如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可以合并,以取得规模经济。在这方面,欧美已有可供汲取的经验。美国的汽车销售已经实行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分离。美国的汽车销售是特许经营的,而售后服务则逐渐趋向专业化经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国有2.2万个汽车专卖店,大多数专卖店只做销售,少数具有一定规模的才会建设售后服务体系,像通用公司卖出的汽车中,74%不是由特约经销商提供维修服务的,因为3S、4S经销模式提供维修服务费用很高,而且每个经销商都购置一套维修设备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欧洲作为4S店的起源地,这几年也决定“开放汽车销售形式”,重新设计适应新环境的营销形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并且对汽车零售业进行改革,允许多品牌经营,减少中间环节,以达到降低成本,促进消费之目的。

二是从宏观的角度看,汽车销售除了4S模式,还有汽车有形市场(汽车大市场)、汽车经销集团等业态。4S店模式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供给的多样化,无论什么销售方式,只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目前而言,汽车大市场和汽车销售集团作为汽车营销模式依然充满着生命力。这是因为:①汽车大市场有产品集中、品种品牌多、方便购车者货比三家的优点,专卖店销售规模再大,也不能与大的汽车大市场相比,因此,越来越多的4S店开进了大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像北京的亚运村汽车市场交易量占北京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广州的广东汽车市场2005年销售额达到了63亿元,这都说明汽车大市场优势依旧;②汽车经销集团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因为具有规模经济的优点,近两年又显露出它的生命力。车市洗牌使那些零散的、粗放式的经销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有实力、懂管理、有战略眼光的大型汽车经销集团,像中汽南方、兆方机电都是多品牌、集约化经营的成功代表。其实,纵观发达国家或地区,一个区域的汽车经销多为几大集团所垄断:像香港,所有汽车品牌均被英之杰、大昌行、森那美三大集团瓜分;像广东顺德的汽车市场,经过市场的一番大浪淘沙之后,最终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商都归属于新协力集团和合成汽贸两个汽车营销集团旗下。这种适度的集中,体现了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是对过度竞争和乱铺摊子的纠正。

五、结束语

当我们把眼光投向西方,发现几年前国内汽车经销商追随欧美大力发展的4S营销模式,原来却是人家快要淘汰的东西。当我们把眼光投向我们的邻居日本,会发现,日本不同品牌汽车的销售模式不尽相同,日本汽车品牌经销模式并不存在4S之说。

上一篇:致自己一段真实的话下一篇:扶贫工作报告_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