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2024-07-19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14篇)

1.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一

歌曲《茉莉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茉莉花》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是一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间小调,它清丽、柔婉,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二、教学目标:

认知:欣赏不同地方、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了解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情感: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力: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茉莉花》;

2、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并能正确的演唱。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且体验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

四、教学难点: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按节奏准确演唱歌曲;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并能正确的演唱。

五、教学方法: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的演示并以讲授谈话为辅助欣赏歌曲。

六、教学过程:

看花——情景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2、谈谈感想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闻花——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多媒体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茉莉花》)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一定唱得更美。②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

③学习音乐知识:附点音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a、拍、读课后新的节奏型,要求学生口读、手拍、脚踏,在读拍好后可以为节奏型创编句子或带进歌词练习。

b、c、利用电脑展示,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找出乐谱中的附点音符进行练习。

④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之后,随伴奏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赏花--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江苏和河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特征。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茉莉花》,流传最广的是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多媒体出示两首茉莉花的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江苏的《茉莉花》委婉、秀美 ;河北的《茉莉花》豪放、欢快。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①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精彩的一幕吧!(多媒体出示演唱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说说宋祖英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②听赏和感受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师:除了演唱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播放音乐)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生交流、讨论)品花——喝花茶说用途

师:同学们,我们听了这么多的茉莉花音乐,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途吗?今天老师准备了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品尝吧。

在茉莉花的音乐伴奏下让学生品尝茉莉花茶,并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茉莉花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茉莉的魅力。

师:茉莉花不仅可以喝,它的花还可提取作为茉莉花油,连叶和根都有药用价值呢。

本课小结,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最后让学生再次唱起歌曲<<茉莉花>>结束本节课。

点评

这节课能基本体现音乐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前准备较充分;教学组织较严密,教学环节、时间的安排较合理、紧凑;教学目的较明确,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能突出教学重难点,也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安排也较合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

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到从走进教室一直到走出教室,《茉莉花》的音乐都在他们的身边,一方面课下收集了大量的相关音乐素材,因为如果只是让学生反复聆听同一首乐曲,哪怕该乐曲再优美,学生的兴趣也很难保持长久;另一方面,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音乐本身,而不是为了音乐之外的其它东西,介绍音乐之外的有关背景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

因为书上的内容很少,想要使其变得丰富,必须挖掘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涵。为此,教师把与茉莉花相关的音乐都收集起来了,包括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女子十二乐坊民乐演奏的《茉莉花》、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的《茉莉花》等。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了巧妙的优化组合。如今的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他们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学,如果我们仅仅把教材上那点点有限的内容教给学生,那学生是既不会满足也不会满意的。所以教师的设计是一次音乐与民族相结合的尝试,学生沉浸在《茉莉花》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肯定会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感兴趣,无形中提升了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所以,我选择了《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的杰出代表,尝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元素,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1、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个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

2、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本课的导入引用的视频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手提红灯笼的小女孩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唱响了<<茉莉花>>这首歌曲,那清新优美的曲调,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也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刹那,可以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首民歌,问题的设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这样的情境导入必定会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3、以音乐要素为中心的音乐知识学习

演唱歌曲是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为了让学生用细腻的声音演唱《茉莉花》,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小桥、流水、茉莉、花香)配上优美动听的《茉莉花》音乐,再悄悄洒上茉莉花的空气清新剂,让学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丽景色之中,在音乐中学会深吸气,慢呼气,跟着钢琴伴奏轻轻哼唱歌曲旋律,在茉莉芳香中用甜美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由此,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的识谱视唱过程得以实现,注重将音乐学习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日后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4、通过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这样的旋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学唱上多花时间,而是挖掘歌曲的丰富内涵,通过歌曲处理,更好地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所以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流行最广的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的音乐和歌谱,让学生跟着音乐,看着乐谱小声哼唱,通过欣赏,比较两者的不同风格,总结出:江苏民歌委婉秀美,河北民歌豪放欢快。之后我再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如:二胡演奏的茉莉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茉莉花,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歌剧《图兰朵》中法文演唱的茉莉花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更加增强了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和一种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听辨、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经过比较学生发现三首《茉莉花》,节奏有的宽松,有的紧密,情绪有的清新优美、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刚直爽朗,特别是东北版的,衬词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几分风趣和幽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听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去挖掘它们的内涵和联系。

5、以音乐要素为中心的知识扩展

在课的最后,我用歌曲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品尝茉莉花茶,并谈谈感受,再利用我在网络上收集的一些图片学生介绍茉莉花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茉莉的淡雅清香。

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2.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二

一、撰写音乐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 要有教学反思的一项内容, 不少教师都坚持写教学反思。其实, 写教学反思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因为这是一种教学上自我鉴定、自我评课、自我提高的有效措施。通过课后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分析原因, 研究改进措施, 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坚持下去, 必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为了全面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反思教学内容

课后我们首先要思考是否选择了适合学生的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能否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习动机?通过教学后看效果, 再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 思考其蕴涵有哪些教学的价值, 哪些价值是可以在以后挖掘利用的。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刻在变化着。如果我们的教材不变, 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 学生怎么会对我们的音乐课感兴趣, 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很多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 也无法得到音乐教师的认同。怎样把握好教材, 理解教材, 设计教学内容, 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对“教科书”是很根深蒂固的虔诚, 对教材内容不加思索, 照本宣读, 因此, 教师要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要以“教学以人为本”。如果每个教师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思考教学内容, 这样就出现了自己的教学法。

2. 反思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 思考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是合理的, 如果教学目标不合理, 与儿童的发展冲突的, 那么这个活动再“精彩”也不合理。首先目标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定位是否过高或过低。其次目标是否具体、明确, 可操作性是否强、切忌太空太大。例如:某一音乐教学目标: (1) 理解歌曲内容,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 根据歌词内容大胆创编动作表演歌曲。这些目标都存在着过空、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 对老师来说缺乏操作性。最后是否有整合的思想, 在授课的过程中是否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 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

3. 反思教学方法手段

通过教学, 教师一定要反思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情况。教学的方法很多, 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 选择的方法是否最容易达到目标的、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教具、材料等是否能帮助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 操作起来方便?课件、图片、实物是否依据活动的需要而设?老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方法的适当使用使课上的真实、自然、简单是最理想的。

4. 反思教学环节

一节课的开始、结束, 全过程要简单明了, 层次清楚, 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要有机结合, 音乐理论以及概念要理解掌握, 积极调动学生的感情体验、开发学生形象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动耳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是否恰到好处?这些都值得教师思考。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 切忌走形式。

三、写教学反思的心得

1. 认真勤写

这是写好教学反思的关键之一。根据记忆规律, 在识记以后不久就开始遗忘。因此, 写教学反思要趁热打铁, 课后立即整理归纳, 总结分析, 及时记载。如果拖久了, 课堂教学情况, 回忆起来反而费时, 甚至遗忘, 写不出好的反思。尤其是技能知识方面, 错误的必须在下一节课里加以纠正, 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

2. 实事求是, 全面分析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因此, 坚持求真务实精神, 教学反思应如实地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 中肯地分析成与败。即使是学校领导要求, 也不应只求形式, 只图应付, 只为检查, 这样就失去了写教学反思的本来意义。自己体会最深的“得”与“失”。这样才具有价值。全面分析, 不是面面俱到, 但要一课一记载有一得, 否则会次次反思、千篇一律。

3. 持之以恒

许多事实证明, 任何工作、任何事情, 坚持数年, 必有良效。写教学反思也不例外, 需要始终如一地长期坚持下去, 绝不能“三日打鱼, 两日晒网”, 要养成一种习惯, 实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3.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三

音乐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主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体验。在课堂中我们追求个性体验、注重音乐创新、进行小组合作等一次又一次尝试,都是试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快乐、陶冶情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可以激发音乐兴趣,更能学、会学、想学。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助协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可是由于音乐课堂存在差异,那些执教中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过场”,让原本该是课堂中的一道道风景,沦落成毫无分量的“标签”。

二、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我校音乐老师参加了一个音乐教学观摩活动,授课教师执教的课题是《五月的夜晚》,从导入到新授,可谓是煞费苦心,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再加上学生美妙的歌喉,把五月美丽的夜晚完全呈现在听课老师的面前。到这里为止,我们都认为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音乐课,可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老师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合作交流,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创编,把五月的夜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在合作交流时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并能积极讨论,众说纷纭,可在十分钟后的现场表演中,很多学生却还是不知所措,都说不行、不会,而且对这一活动表现得不是很感兴趣;有的小组也创编了比较精彩的节目,但都是一些“优等生”的“独角戏”;还有部分学生有兴趣,也创编出了节目,但节目质量不高,对“五月的夜晚”这一主题表现得不明确;更有甚者,把这个合作学习当成精神放松的“休闲时光”,七嘴八舌地聊起天来。他们真的合作了

吗?结果可想而知,合作学习在这里显得空洞而无效。

三、反思

1.合作需要务实

“教师的教要致力于教师的导”,如果在平时就缺少小组合作的必要训练,对于小组的人员分配、小组中角色的任务分配、如何进行倾听、如何交流等都缺少一些实效性的指导,那么,在课堂上即使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也并不会利用这些机会。思维从禁锢的囚笼里出来仅仅只是自由,而不是自主,更不用奢谈体验和创新了。从这节课看来,学生因为平时很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强,成了新课标下老师的不务实的“道具”。从合作的开始到轰轰烈烈地结束,学生并没有产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体验及共鸣,同时因为缺乏合作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

2.合作应该平等

在音乐课上,许多时候都是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在表演,而大部分学生只是陪衬,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关注谁?就如上个案例中,表演得好的只是寥寥几个优等生,我们是为了让优等生好好配合老师热热闹闹地把课“演完”,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创作,进行生生间的合作,发展其想象力,提高其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其音乐表现的自信等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到底有没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人学习目标基础上的小组群体目标,强调群体内的互助与合作,并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让他们带着自主的思维、自主的见解走进合作小组,并以极大的热情探究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取得对问题的圆满解决。

3.合作也需点拨

教师应该给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只有当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后,他们才会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无尽的学习能量。在教学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合作学习”的机制并付诸实施,使每个学生会合作、会交流、会探究、会表现,那么学生就会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主展开合作,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做好学生的“参谋”,而不是“管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就能实现这种效果: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相互影响,每个组员越来越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撒手不管,小组合作过程不仅容易偏离中心,还会出现与音乐主题无关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又丢失了合作的本质。

4.合作更需引导

4.音乐《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四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颇深,从专家评委们的肯定和孩子们开心的表情中,我知道这节课上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与同学科的老师共勉、共进!

(一)、深入钻研教材,确定三维目标。我反复研究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目标的设定要清楚明确,这对目标的实施、检验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抓住了音乐性。本课的组织教学发出的指令、唱上下课歌,调控学生的纪律、听音乐时的律动、赏花时的背景音乐烘托氛围、歌唱时强弱处理、音乐术语的――乐句、重复乐句表达、音乐风格的对比、教师的演唱、指挥等整个流程始终贯穿着音乐。

(三)、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互动效果好。本课各个环节基本上都是与学生商量往后走,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包办代办。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由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讲台上不限只是老师,学生也发挥着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地去体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才有可能成功。特别在歌曲处理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做作曲家、小老师等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收集和整合的资料要丰富。不要轻视多媒体的作用,并且作到与时俱进,本课采用上海“世博”的茉莉花音乐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五)、教学形式多样。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运用探究法、模仿法、合作法、听唱法等引导审美体验,鼓励个性创新,关注全体参与。我着手让学生对不同地区、中外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进行对比评价,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六)、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在讲述音乐风格时,我的表述不清楚,例如:北方人、南方人的性格,我说成了北方、南方的性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语言表述方面更加严谨。

5.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五

活动背景

《茉莉花》是一首旋律优美、触人心弦、广为传唱的中国民歌。它自然、平缓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人充满花香的茉莉花王国,让我们感受到带有浓郁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在此活动中,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经验的积累是整个活动设计的重点。幼儿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聆听《茉莉花》,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茉莉花》,他们的整个身心是放松和愉悦的。活动中把赋予茉莉花丰富的情感作为幼儿感受和创作的线索,当孩子们尝试把自己变成一朵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茉莉花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和谐、充满生机的情境。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参与赏花活动,体验与花相伴的愉快情绪。

2.通过观赏、体验,了解茉莉花的颜色、花瓣层次和错落造型。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实物盆栽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串成的花环若干、《茉莉花》音乐等。

2.呼拉圈若干个、麻绳2~3根。

活动过程

1.简单认识茉莉花,重点观察茉莉花瓣的姿态、花束的层次、花朵之间的错落造型,了解花朵、花叶和土壤的关系。

(1)师:每一朵花长得一样吗?花瓣的姿态是怎样的? 有的已经开了,有的已经枯萎,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花瓣快脱落了……

(2)师:你觉得这朵茉莉花的心情怎么样?(赋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这朵茉莉花很高兴,这朵茉莉花有点害羞……

(3)制作茉莉花茶,简单了解茉莉花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播放扬洲版本的《茉莉花》。)

2.扮演游戏:我是一朵茉莉花。

幼儿讨论:怎样让自己变成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幼儿制作茉莉花花环、茉莉花叶、茉莉花裙。(音乐伴随幼儿的制作过程。)幼儿自由感受茉莉花香,观看茉莉花图片,欣赏自己制作的茉莉花环。

3.师生分享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感受。

用分享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聆听《茉莉花》乐曲:

(1)小时候,去到扬州,闻到花香,听到歌声……一个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子边唱歌边给茉莉花浇水。”(教师清唱《茉莉花》。)

(2)在宴会上,一群穿着白纱裙,拿着茉莉花,戴着茉莉花环的女孩,也在唱着这首《茉莉花》……(幼儿欣赏教师三人演唱《茉莉花》。)

4.师生相互模仿身体姿态、情感变化,进一步感受歌曲。(教师可采用无伴奏演唱方法,灵活把握演唱时间。)

(1)师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

(2)结合幼儿的想像,采用音乐散文式故事的形式把幼儿带入一个美丽而情感丰富的茉莉花王国(见资料链接)。

(3)引导幼儿赋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你是一朵怎样的茉莉花?”“哦,这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这是一朵高兴的茉莉花。”“这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

5.扮演游戏:幼儿扮演茉莉花,教师扮演摘花人,并鼓励幼儿组合身体造型表现茉莉花丛。

(1)幼儿独自扮演茉莉花,教师引导幼儿赋予茉莉花生命和情感。(歌曲唱到“将你摘下”,教师可抱起一幼儿,送到另一教师手中,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做茉莉花束。教师引导幼儿做出花束层次、高低的变化。“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扮演小蜜蜂给每朵花采蜜。

(3)四人(人数可以逐渐增加)一组做茉莉花丛(加上叶子、泥土等角色,强调彼此依存的关系)。教师随着旋律把呼啦圈逐个从孩子身上套下,放置在地板上,当作花盆。

(4)造型表现过程中,幼儿随歌曲的意境表演。

师:太阳刚刚露出笑脸,茉莉花也慢慢睁开眼睛,微风轻轻吹过,花朵随风飘动……(配伴奏演唱歌曲。)

(5)简单介绍歌曲《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这首歌曲已有400年的历史。美国发射向外太空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人的礼物送给外太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茉莉花》。我们要记住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茉莉花》……

活动延伸

(播放《茉莉花》。)

1.扮演表现:幼儿戴上茉莉花环,装扮成美丽的茉莉花公主或茉莉花王子。

2.绘画表现:合作绘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茉莉花王国。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以音乐为切入点的综合性活动,围绕着中国民歌《茉莉花》,开展了一系列的感知、制作、欣赏、表现、创作、分享等活动。活动最明显的特点体现为:从感性人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在活动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孩子们在淡淡清香、自然轻松的“茉莉花”氛围中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和快乐。

资料链接

1.作品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曲调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江苏扬州《茉莉花》,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曲调优美,表现出淳朴柔美的感情。儿童版本的《茉莉花》,旋律轻盈流畅,易唱易学,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唱。从乡村田间地头,到维也纳的音乐大厅,从港澳回归的盛典到APEC的欢迎宴会,《茉莉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着听者的心灵。

2.音乐散文式故事:清清的小河边,有一丛美丽的茉莉花。每当太阳升起时,茉莉花也就慢慢睁开了眼睛。闻一闻,真香!看,每一朵茉莉花都在展示自己独特的美,有着自己的姿态和心情:有的是害羞的茉莉花,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是高兴的茉莉花,张开了笑脸;有的是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正在慢慢开放;有朵茉莉花好像有点不太高兴,翘起了小嘴巴;有朵茉莉花好像在哭泣,它想妈妈了;有朵茉莉花正仰着头喝露水呢……小河的水闻到花香,也悄悄停了下来,它想留住这甜甜的花香……小朋友,你们闻到了茉莉花香了吗?

6.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整个教学内容分三大块:

1、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

2、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不同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3、创造性的表现歌曲《茉莉花》,让学生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歌曲,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茉莉花》的民歌风格。

2、通过比较不同地方的民歌《茉莉花》了解各民族的地方音乐特色。

3、了解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

4、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5、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茉莉花》。

6、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2、谈谈感想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二、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CAI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茉莉花》)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

2、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2)、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 03 ”。

3)、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4)、随CAI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江苏和河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特征。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茉莉花》,流传最广的是

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CAI出示两首茉莉花的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江苏的《茉莉花》委婉、秀美

河北的《茉莉花》豪放、欢快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种精彩的一幕吧!(CAI出示演唱录像)

a)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b)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c)说说宋祖英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d)说说歌曲还有哪些演唱形式,并听一听用法文演唱的茉莉花,学生谈感受;

f)听赏和感受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师:除了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播放音乐)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

你的心呢?(生交流、讨论)

四、创造性表现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有很多艺术才华,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7.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25-02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名词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引起了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使一线教育工作者体会到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转变。那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否在教育的不同领域、年龄段、学科中铺开呢?近一年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粗浅的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翻转课堂”介绍及其在国内的实施现状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就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在课堂外实现在线教学并且将“作业”带入课堂。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和交互性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以往这些事件都发生在课堂上,现在则发生在学生家中,而教室则成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交流先进思想和合作学习的场所。

“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的角色,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里先“自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预习,但却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性,在课堂上则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到方法,在与人合作中发现捷径,在自我展示中找到自信,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学生表示更喜欢“翻转”后的课堂。

当前,“翻转课堂”在国内方兴未艾,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的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实践研究,进行了第一轮、第二轮“翻转课堂”的尝试。但是,这些学校“翻转课堂”涉及的教学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主科,其他科目只是小面积尝试。那么,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否进行“翻转课堂”尝试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1.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已占据了科学、电子、军事、生活等各个领域。笔者所在的学校,全部班级均实现了师生家长采用微信、飞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沟通交流,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与网络,而且大部分家庭还有平板电脑等便携的多媒体终端,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

2.网络上多媒体资源丰富,一些视频制作软件简单、易操作,用智能手机就能进行视频拍摄,且生成的视频文件不大,易于通过网络进行上传和下载,也使得“翻转课堂”易于实施。

3.小学音乐课原有模式存在课堂上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知识点,留给学生自我内化和强化练习的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一周两节的音乐课容易让学生忘记教师讲过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多次讲解,大大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外,课内则主要进行内化和练习,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笔者结合小学音乐课中不同的课型,制作了一些PPT和简单的视频,通过请班主任在班级QQ群进行分享而实现课堂“翻转”。

1.课件辅导,课堂分享,提高器乐教学实效

在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中,教师不大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有时候上课讲解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领悟,而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没听懂,回家后自然也不会练习,加上每周课时比较少,教师不能对班上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位,逐渐使学生两极分化,没有掌握的学生慢慢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给器乐普及形成了阻力。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启发下,笔者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尝试:首先,用PPT将口琴内部的音孔排列顺序进行图解(如图),让学生对口琴各个音孔的排列顺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一段视频进行口琴吹奏时的嘴型及握琴姿势讲解。接着提醒学生初学口琴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呼吸时,气是集中在胸腔中的,称为胸式呼吸法,它是自然形成的。但是胸式呼吸的气量太小了,满足不了吹奏乐器的要求,所以想练习口琴这类吹奏乐器的话,就得练习腹式呼吸法,将气息集中在腹腔中,简单说就是呼吸时要鼓肚子而不是鼓胸。最后布置作业——学习吹奏“1 2 3”三个音。笔者将这套简单的PPT挂在了班级邮箱里,家长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下载给孩子们观看学习。第二天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其他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难点。课堂上,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发现‘1 2 3这三个音能吹奏出一首曲子呢。”“哦!那请你为同学们演奏,让他们猜猜你演奏的是什么曲子。”这位学生断断续续地吹奏了歌曲《摇篮曲》,全班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了起来,不需要老师布置,纷纷开始自己练习。以前,一节课完成的内容跟普及需要3个课时才能达到,如今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初尝甜头后,笔者继续在口琴教学上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第二、第三阶段的摸索,将课堂上的时间更多地运用于给学生答疑解惑上,班级整体的器乐水平较之前的常规课型有了很大的提升。

2.歌曲推荐,亲子互动,丰富学生的乐曲积累

四年级下册有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笔者每教这首歌时,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因为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明快率真,毫无矫饰,听起来十分动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传唱。但是这类歌曲很多,比如《童年》《蜗牛》《我的未来不是梦》《校园的早晨》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没办法都推荐给学生,于是笔者将这类歌曲的网络链接及歌曲文化背景等PPT通过QQ群共享给学生,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些朗朗上口的校园歌曲,既拓展了学生的音乐库,又达到了亲子互动的目的。

3.课件伴奏,课外练习,提高拓展活动实效

二年级下册听赏课《小螺号》中,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随音乐伴奏。以往的课堂上,如果任由学生自己摸索,课堂会出现失控的现象,可是如果由教师布置练习,又违背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初衷,怎样才能两全呢?笔者提前将这些打击乐器用PPT制成音效,在播放背景音乐时,学生选择一种打击乐器,随着音乐《小螺号》进行伴奏,让家长用手机录下来传到班级邮箱。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些伴奏的效果,并设立点赞台,为大家都认可的伴奏型投票。最后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再讨论这些乐器合起来时伴奏型搭不搭,为什么?如果要改,该怎么改?这样的欣赏课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节奏型,了解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不仅要根据歌曲的速度,还要理解歌词表现的内容,最后再决定合适的伴奏型,毕竟打击乐器只是伴奏点缀,喧宾夺主就违背它们的作用了。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跳动的琴弦》中有一节活动课:声音的奥秘——琴弦振动与弹拨乐器。上课前,笔者提前制作了视频,内容是教学生自制弹拨乐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视频给学生讲解了弹拨乐器的发音原理是依靠弹拨张紧的弦线产生振动发音,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接下来笔者演示了自己制作弹拨乐器的过程:首先将一个纸质的鞋盒作为乐器的主体,在鞋盒盖上掏一个洞,将纸盒盖与盒身连接处用胶带封起来,保证声音传递时集中不扩散;然后用小木块制成琴码,用双面胶固定在纸盒上;再下来就是做琴弦,视频中演示的材质是橡皮筋,橡皮筋的张紧是发出声音长短的根本,因此需要什么声音效果就调整好橡皮筋的张紧,声音越低沉,橡皮筋越松,声音越高,橡皮筋则越紧。最后,用竹签固定好橡皮筋的两头后,自制的弹拨乐器就完成了。演示了自制弹拨乐器的过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根据弹拨乐器原理自制乐器,比比看哪个同学的最有创意,课堂上将评出最佳创意奖。学生回校上课时,桌面上摆满了他们自制的作品,他们在课堂上兴奋地分享着制作心得,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乐器,有用油壶做琴身、细铁丝做弦的;还有的用铁盒、塑料盒、纸盒等三种不同质地的茶叶盒做出音色不同的乐器……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笔者适时引导他们思考:不同质地的琴弦,声音为什么不同?为什么橡皮筋做的琴弦在绷紧和松弛状态下声音会有不同?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琴身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对形形色色的自制乐器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对声音奥秘的感知逐步深入。

三、对“翻转课堂”的反思及建议

1.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翻转课堂”需要通过课件、视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学习。因此,制作课件和视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硬件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年龄稍大的教师要想实施会存在困难。但每所学校的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年轻教师还是有不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教研组或者多个学科组合作,开展合作探究,共同研究制作和分享视频、PPT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探究。

2.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拍好视频、做好PPT,因为学生已经将以往我们在课堂中进行的知识学习环节在课外完成了,课堂上的时间就会较以往“富足”,这时候教师更要关注如何组织课堂40分钟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在40分钟内进行知识内化与技能强化。当然,我们还要通过QQ群表扬、密切家校沟通等方式激励课外学习积极的学生,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需调动家长参与其中,引导孩子在家完成视频或PPT的学习,确保“翻转课堂”第一个环节的落实,避免出现孩子在课外没有学习、课堂中滥竽充数的现象。

3.“翻转课堂”未必适用音乐课所有的课型,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认为有助于重难点突破的内容,才进行“翻转课堂”尝试,而不是刻板的课课皆“翻转”。

4.及时调整,提高实效。“翻转课堂”的尝试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和课堂效果,及时反思,及时调整策略,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效。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笔者觉得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很喜欢的,它对于课堂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技能技巧的强化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个人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有限,对“翻转课堂”的理解也源自个人对文献的解读,其中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和实践的失误。今后,笔者将与学校音乐组的教师们一同交流分享,动员音乐组教师一同进行尝试,争取积累更多的经验。

8.小学音乐《茉莉花》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与目标

1.分析教材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的音乐大多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多种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基于此原因并且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淡化教唱歌曲的步骤,将音乐欣赏作为本单元的一个主要教学课型。因此,在本课时我将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们了解民歌的发展具有变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产生欣赏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研究的渴望,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这将是我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欣赏的同时,分析并归纳不同的民族调式、不同的演奏乐器、不同的节奏型等这些音乐元素对表现不同地域的音乐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

a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不同地域的民歌,分析音乐基本要素,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赏析民歌。

b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特性;调式、节奏、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不同对音乐表现产生的影响。

c情感态度价值:激发欣赏民歌的兴趣,促进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二、说学情

学情: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简单的4/4拍节奏;但是对一些特殊的节奏如:符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还不了解其在音乐表现上所起的作用,.并且在这节课上我也将通过旋律的分析向同学们讲解什么是中华民族五声调式;我认为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本课时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归纳基本音乐要素对音乐起到怎样的影响。

2.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音乐作品的积累,并且具备了一定赏析音乐的能力,学生擅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

三、说构思与教法

9.《茉莉花》音乐教学设计(模版) 篇九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整个教学内容分三大块(教学目标):

1、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

2、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不同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3、欣赏汉族民歌三大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识领域较前一段更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增强。好的音乐素材更能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汉族民歌

师:泱泱中华,五千年漫长的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民歌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民歌同学们了解吗?(生回答)浅显的讲就是民间歌曲,来自于人民大众的心声!它的曲目之多体裁广泛,那么就汉族民歌来讲大致可以分三大类:

1、欣赏号子-----《黄河船夫曲》谈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第一类,号子,完了谈谈你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播放音乐)生: 师:号子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你可以想象一下,众人在抬一个非常重的物体的时候,不可能唱出很抒情,很悠闲的如《摇篮曲式的 歌曲,他们为了使大家的力量用到恰到好处,会现由一个人像唱似的,按节奏的呐喊出来,其他人然后附和着,按照先开始的那个人提示的节奏快慢,接上去一块呐喊。号子的演唱形式很单一,常见的如合唱,一领众和。这样的题材演唱效果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和群众产生共鸣!如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还有《船夫号子》等。

2、欣赏山歌----《槐花几时开》谈感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欣赏第二类,山歌,完了一样谈谈你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播放音乐)生: 师:山歌产生于劳动人民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唱的抒情性民歌,歌曲节奏往往比较自由,有类似于戏曲演唱风格的拖腔,各地有很多著名山歌,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等,!

3、欣赏小调------《茉莉花》谈感受

师:小调主要流行于城市乡镇之间,歌曲的旋律大多优美流畅,内容表达婉转曲折,结构也比较方整,常采用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风俗作为体裁,如江苏民歌《孟姜女》,《茉莉花》,《无锡景》,《拔根芦菜花》,云南民歌《锈荷包》,等。

(二)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享誉中外的曲子,那么这首曲子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范唱《茉莉花》 生谈感受

生:宛转抒情,非常含蓄, 更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

师: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生动含蓄地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你们喜欢茉莉花吗?(生畅谈)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

2、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一起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哼唱起来吧(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3、师:刚才的哼鸣练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学生回忆哼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师:大家记住的句子可真多,你们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句子啊?请你唱唱它们的谱子。(师特别要指导休止符的那句唱的声断气不断的感觉)师弹生唱 让学生找音符,从而发现歌谱中没有fa和si, 引出中华民族五声调试(提示学生唱好连音线,和比较长的句子。)请大家一起演唱一遍歌曲的谱子。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得流畅连贯,我们再唱一遍。生跟琴唱。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②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 03 ”。

③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语气同时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④随CAI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师:这首歌采用五声调式,2/4拍,为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具有起、承、转、合的性质。第一、二乐句是重复,第三、四乐句结构压缩,衔接紧密,一气呵成。句尾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为轻盈活泼,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生再次深情的演唱

(三)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1、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使上的地位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就有咱们茉莉花的旋律,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

2、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种精彩的一幕吧!(CAI出示演唱录像)①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②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3、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茉莉花> 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生畅谈)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生交流、讨论)小结

10.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十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教育;问题;建议

我们可以从音乐合作教学寻找突破口,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音乐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小学音乐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1、音乐合作教学是为了练“合作”,还是为了学“音乐”。音乐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但是更加尊重音乐,在合作教学中融入音乐审美,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是合作教学的目的。比如不少老师单纯地追求教学课堂形式的新颖性,而不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滥用合作教学。对于能够利用传统教学完成的学习任务,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合作探究完成,对于不符合用合作教学形式表现的内容也牵强地使用合作教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合作疲劳,丧失对音乐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2、音乐合作教学是单纯的模仿,还是为获情感体验。由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理解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合作音乐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模仿,单纯地认为唱得像就是唱得好,只是进行加强合作、学会合作的说教与训导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无视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陷入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在音乐合作教学中,音乐与合作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音乐合作教学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溶入各种音乐审美、体验、探究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合作教学,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合作教学中获得一个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合作教学如何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1、科学安排合作时间,创设美感合作空间。音乐合作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合作教学,它要保证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合作教学之前,要事先对合作教学流程、合作教学时间、合作教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事先的预估,避免时间利用不当造成合作内容不能完成或者时间过于充裕导致同一合作内容反复进行。合作空间上,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合作队形,勇于尝试各种站队方式,比如梯形、圆形、风车形等。新颖的站队形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互相交流,同时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合作音乐教学的艺术效果。

2、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实现全体进步。合作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少部分学生的突破性进步,而是在整体协调合作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合作。教师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点培养对音乐有良好感知力、有良好音乐天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音乐能力欠缺甚至五音不全的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以音乐合作教学为载体,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音乐合作中来,实现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

3、重视异质分组,实现均衡竞争。任何人都有渴望获得他人肯定的心理,特别是获得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肯定。要促使音乐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效益,就要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肯定。进行异质分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获得肯定,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异质分组,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学生音质、音色的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进行有目的的分组,使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音乐水平悬殊不至过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合作协调能力,达到合作教学的效果。如果单纯只按照姓名、学号或者座位号进行简单分组,有可能造成各组之间实力悬殊过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合作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

4、强化教学手段的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合作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勇于在打破陈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整体、优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此基础上,音乐合作教学必须在寻求与其他教学方法合作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在合作表演的基礎上让学生写出或者画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感知,使其对音乐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创设出“真实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的音乐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教学的完成。

三、结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提出,强调了音乐合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团体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中这样描述到:“合作教学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合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审美情趣、活动参与性和活动积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音乐合作教学的研究,并积极指导实践,使音乐合作教学对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效益。

11.八年级音乐《茉莉花》教学设计 篇十一

沙坪中学:燕浈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聆听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艺术魅力,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通过指导学生从风格、旋律、调式、旋律、语言上比较河北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特点和表现手段,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对祖国对家乡深切热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并准确流利的演唱河北和江苏的《茉莉花》

三、教学难点:将两首歌曲融合在一起。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剧《图兰朵》中而传遍了全世界。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歌名导入新授。)

(二)新授:

1、赏析江苏民歌《茉莉花》

(1)课件出示江苏民歌《茉莉花》初步聆听。(歌词同步)(2)再次聆听,说说歌词和旋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3)学生跟着钢琴哼唱旋律和歌词。

(4)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内容。(5)教师对歌曲进行介绍和总结。

(6)音画结合:出示江南美景再赏《茉莉花》

2、赏析河北民歌《茉莉花》

(1)出示课件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初次聆听。(2)再次聆听,说说歌曲的情绪和带给你的感受。(3)学生跟琴唱歌曲,反复两遍。

(4)学生说出河北民歌《茉莉花》的特点,教师小结。(5)音画结合:出示河北风情图片再赏《茉莉花》。

3、对比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点(从风格、语言、调式、旋律等方面)。

(三)拓展延伸

1、请学生们思考并讨论是否可以将两首《茉莉花》融合在一起呢?

2、欣赏教师古筝独奏《茉莉芬芳》

(四)课堂总结

12.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 篇十二

利通十一小

胡金云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听唱、自学等形式学习歌曲《茉莉花》。并能有感情的背唱歌曲《茉莉花》。通过变换演唱形式巩固歌曲。

能力目标: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江苏民歌的特点。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

创新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江苏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茉莉花》。

难点:“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按节奏准确演唱歌曲。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一)看、听、问

1、欣赏茉莉花图片,聆听黑鸭子合唱组的《茉莉花》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2、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对茉莉花的形态色彩及用途还有哪些了解?

3、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听范唱。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

师: 歌曲的旋律旋律柔美、婉转,整首歌曲旋律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这就是小调歌曲的特点。

2、学唱旋律

(1)自己试着唱一唱曲谱(跟着伴奏)(出示歌曲)

(2)哪一句比较难唱,师生共同解决。(3)跟琴来唱曲谱

师:如果这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注意听:播放《茉莉花》课件(轻声的跟着唱一唱)

3、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歌谱学生自学跟唱

(2)跟琴唱全曲

师:我们怎样把这首歌曲唱得更好听呢?可以从速度(中速)、力度(中强)、歌唱方法(轻柔)上考虑,你可以具体说出每一个乐句。

(3)老师引导学生逐句练习歌曲,一个乐句一换气。(教师伴奏学生跟唱)

(4)提示:江苏人讲话特别的好听,连吵架都像在唱歌一样,美丽的江苏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之称,我们怎样演唱才能表现茉莉花的美和香呢?(轻声、高位置、优美的、柔和的、婉转的,强调学生的咬字和音准,唱出茉莉花的美和香)

4、采用一领众合、齐唱、分组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练唱歌曲。

5、表演:指导学生创编舞蹈动作表演歌曲。

(1)师指导学生编排动作

(2)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3)请个别优秀学生上台表演 三:延伸欣赏

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有不同乐器演奏,还有声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1、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的演唱《茉莉花》

2、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演唱的这首茉莉花,这首优秀的民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3、这是著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

4、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五:总结:

13.音乐教学误区之反思 篇十三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试验逐步向前推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体会有了新的变化,音乐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但是,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进入了误区。以下是我近几年来通

过听课和自己的反思,发现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了兴趣爱好,忽视了音乐本体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呢?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就想到了安排一些与歌曲内容有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和音乐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如在人音版教材第13册《青春舞曲》的教学中,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就设计的花样繁多,自己充当“导游”带领学生到新疆旅游,真正做到了以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但接下来的教学却让人觉得开始变味了,教师让学生一会儿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新疆知识、一会儿学做新疆舞的一些基本动作(翻腕、动脖子等)、一会儿学说几句新疆话、一会儿模仿手鼓的演奏、一会儿学习骑马动作……真是热闹极了,学生玩得很开心。然而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可一堂课下来,真正学会正确演唱歌曲的人却寥寥无几。过分地追求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次要的东西当作正餐,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下,谈什么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了学生主体,忽视了教师主导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结果使课堂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如在《荧屏乐声》中,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一小段动画片配音乐。顿时,教室里如同炸开了锅般乱作一团,有的上讲台抢乐器;有的兴奋地、使劲地敲打着手中的打击乐器;还有的在大声喊叫……老师好半天才恢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这样的课堂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对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了解不是很多,在学生还不太熟悉如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就贸然让学生进行所谓的“配乐创编”,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教学效果。真正好的教学,并不是两种孤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主导性教学与主体性教学二者有机的、完美的结合,是教师为了营造合适的氛围而恰当运用各种方法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一定要适时、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注重了审美素质,忽视了知识技能

实施新课程后,很多教师却片面地认为双基的学习不重要了,以至于在课堂上不敢涉及音乐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了。

如在《七子之歌》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先由教师深情朗读诗歌导入新课,然后和学生交流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再和学生交流澳门的一些相关知识,因课前下的功夫大,每位学生表现都很投入。教师也就没有安排专门的学唱,只是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聆听,但每次教师都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聆听要求。课堂容量倒是大了,但整个授课过程没有解决歌曲中弱起小节及六度大跳这些基本的双基知识点,更不用说从歌曲的重、难点入手,体会歌曲的意境美、思想美。在强化审美的同时却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工具性;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又舍弃了知识与能力,其实质是对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认识的偏离。

四、注重了学科综合,忽视了音乐特色

现代音乐教学改革中,强调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文精神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因此教学中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发展、渗透、互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综合一定要慎重,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成为生硬和机械的学科内容叠加的“杂科”。

如在《春之声》一课的教学中,某教师的教学安排如下环节:(1)自由讨论春天在哪里?(2)朗诵诗词《春晓》,并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心中的春天。(3)欣赏美术作品《春》、《春色》、《放风筝》等。(4)画自己心中的春天。(5)介绍风筝的制作。(6)最后齐唱《春之歌》。

14.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十四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

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

如:杭州市学军小学任一波老师在教学《秋天多么美》(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一课时,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

例如:我在指导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为他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附图{图}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杭州大关小学洪嫦老师在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较好的尝试,比如:她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一课时,按A[,m]→D[,m]→E[,7]→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她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一册)一课时,则用了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就能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较好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

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六、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范唱《可爱的羊群》(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小学肖桦老师在教学《走啊走》(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形体动作,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情景。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杭州学军小学邬淑颖老师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二册)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的梦》,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

以上七个方面均反映了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成败。

上一篇:会计初级证笔记下一篇: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总结